CN108092026B - 用于多芯线的电线缆的电的插接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多芯线的电线缆的电的插接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92026B
CN108092026B CN201710914703.9A CN201710914703A CN108092026B CN 108092026 B CN108092026 B CN 108092026B CN 201710914703 A CN201710914703 A CN 201710914703A CN 108092026 B CN108092026 B CN 1080920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outer conductor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147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92026A (zh
Inventor
马丁·胡贝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D Elektronik GmbH
Original Assignee
MD Elektronik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D Elektronik GmbH filed Critical MD Elektronik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8092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920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920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920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28Coupling parts carrying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 H01R24/30Coupling parts carrying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with additional earth or shiel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shielded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01R13/5804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comprising a separate cable clamping part
    • H01R13/5812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comprising a separate cable clamping part the cable clamping being achieved by mounting the separate part on the housing of the coupling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1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for shielded multiconductor cable
    • H01R13/65914Connection of shield to additional grounding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7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contact of the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19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e.g. with filters
    • H01R13/719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e.g. with filters with ferrite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19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e.g. with filters
    • H01R13/7197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e.g. with filters with filters integral with or fitted onto contacts, e.g. tubular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wire processing before connecting to contact membe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R43/02 - H01R43/26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多芯线电缆的电插接连接器,具有:至少两个线缆侧电接触元件(31、32),其具有所属的连接部位(33、34),在其上连接电缆(1)的各一个芯线(11、12);至少两个输出侧电接触元件(71、72),各一个电插头元件(73、74)从中伸出,经插头元件能建立与配对插头的电连接;管形外导体(8),其沿纵向方向(L)从线缆侧端部(8a)延伸至输出侧端部(8b),并且其包围线缆侧和输出侧接触元件;和电缆的至少一个绞合排流线,其接触线缆的屏蔽件(14)并与线缆的芯线分离地引导至插接连接器。在此外导体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裂口(82),其沿外导体的纵向方向伸展,其中相应的绞合排流线在外导体处容纳在分别配属的第二裂口中。

Description

用于多芯线的电线缆的电的插接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多芯线的电线缆的电的插接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这种电的插接连接器包括:至少两个输入侧的或线缆侧的电的接触元件,例如接触片形式的电的接触元件,将配属的电线缆中的各一个芯线(经由适当的连接部位)连接到所述接触元件上;以及还包括至少两个输出侧的电的接触元件,例如接触片形式的接触元件,各一个电的插头元件、例如导电销形式的电的插头元件从所述接触元件中伸出(abgeht),以便经由此能够建立与配对插头的电连接。此外,插接连接器包括管形的外导体,外导体沿着纵向方向从线缆侧的轴向端部延伸至输出侧的轴向端部,并且外导体包围线缆侧的接触元件以及输出侧的接触元件;和所属的电线缆的至少一个绞合排流线,绞合排流线接触线缆的屏蔽件并且绞合排流线与线缆的芯线分离地引导至插接连接器。
该装置基于用于多芯线的电线缆的电的插接连接器的经典结构,在输入侧将电线缆连接到插接连接器上并且插接连接器在输出侧上设有电的插头元件,以便能够将电线缆经由插接联接器并且尤其是其插头元件与配对插头形成电连接。当前,在此尤其涉及如下插接连接器,其中主要的部件容纳在管形的外导体中并且将所属的电线缆的绞合排流线输送给所述插接连接器。
对于本发明的技术背景例如参考WO 2005/069445A1,该文献示出在此决定性类型的插接连接器的基本结构,当然没有研究绞合排流线。该绞合排流线形成附加的导线,所述附加的导线与承载信号的电导线分离并且必须以限定的方式固定在插接连接器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基于的问题是:关于之前描述的要求方面,改进开始提出类型的电的插接连接器。
所述问题根据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根据本发明的电的插接连接器来来实现。
据此,在这种类型的电的插接连接器中还提出:外导体具有至少一个裂口,其当前称作为“第二裂口”,所述第二裂口沿着外导体的纵向方向伸展,并且相应的绞合排流线(Beilauflitze)在外导体处容纳在分别配属的第二裂口中。在此,相应的绞合排流线能够(例如材料配合地)固定在外导体上,尤其固定在外导体的配属的第二裂口上。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实现将绞合排流线简单地安装和可靠地固定在插接连接器上。
为了简化分离,相应的绞合排流线能够包含磁性的、尤其铁磁的材料。
此外能够提出:相应的绞合排流线具有插接连接器侧的端部部段,所述绞合排流线利用端部部段容纳在配属的第二裂口中。此外,相应的绞合排流线能够封闭配属的第二裂口。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两个绞合排流线从电导线伸出,并且在外导体(8)上构成两个第二裂口,各一个绞合排流线容纳在所述第二裂口中。
通过外导体的相应的第二裂口延伸直至外导体的线缆侧的端部,并且在该处敞开,能够将配属的绞合排流线以简单的方式引入到第二裂口中。此外,外导体的相应的第二裂口在背离外导体的线缆侧的端部的端部部段处闭合地构成。
在外导体的相应的第二裂口中能够在背离外导体的线缆侧的端部的端部部段处构成支架,配属的绞合排流线贴靠所述支架。在此,相应的绞合排流线能够(材料配合地)固定在配属的外导体的支架上。
根据一个改进形式,由外导体包围的内部空间利用浇注料填充。在此,相应的绞合排流线在配属的通道中引导,所述通道在浇注料中形成。
在线缆侧的接触元件与输出侧的接触元件之间能够设置有承载体,线缆侧的接触元件和输出侧的接触元件分别与所述承载体形成连接,更确切地说例如直接地或也间接地经由设置在承载体上的电器件形成连接。
能够提出:承载体形成承载区域,所述承载区域从第一连接部段延伸至第二连接部段,并且线缆侧的接触元件和输出侧的接触元件分别与承载区域形成连接,并且承载体的支撑部段分别在这两个连接部段的每一个处从承载区域中伸出,使得承载区域和这两个支撑部段形成环形环绕的结构。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的细节和优点在下面根据附图进行的实施例描述中变得清楚明白。
其示出:
图1示出多芯线的电线缆的电的插接连接器,其具有用于电器件的在输入侧设置的承载体、然而没有所属的外导体,并且部分透视地描述;
图2示出图1的电的插接连接器连同所属的外导体;
图3A示出贯穿连接到图1的插接连接器上的电线缆的横截面图;
图3B示出电线缆的线缆屏蔽件的示意图;
图4A示出具有多个引线框的引线框装置,从多个引线框中分别通过分离形成根据图1的插接连接器的部件,插接连接器下方的承载体;
图4B示出在配置承载体之前的图1的插接连接器;
图4C尤其关于承载体的设计方案示出在分割成装置的分离的部件之后的图4A中的装置的一个部段连同要设置在其上的电器件;
图5A尤其关于电器件示出图1的插接连接器的第一具体方案;
图5B尤其关于电器件示出图1的插接连接器的第二具体方案;
图6A示出贯穿根据图1和2的插接连接器的纵截面图;
图6B示出贯穿根据图1和2的插接连接器的横截面图;
图7A示出在弯曲承载体的支撑部段之前的图1和2的装置的分解图;
图7B示出在弯曲支撑部段之后的根据图7A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2示出电的插接连接器,在输入侧将-图3A的横截面图中示出的-多芯线的电线缆1连接到所述插接连接器上,并且所述插接连接器在输出侧具有用于建立与配对插头的电连接的电的插头元件73、74。电线缆1在该实施例中构成为双芯线的电线缆。线缆1的这两个芯线11、12沿着线缆纵向方向L彼此并排地伸展;所述芯线形成并行的芯线。所述芯线分别通过例如由铜构成的电线缆11a、12a以及包围相应的导线的绝缘套11b、12b形成。
线缆1的芯线11、12共同地设置在线缆内部空间中,所述线缆内部空间通过沿线缆纵向方向L伸展的线缆外套15限定并且由所述线缆外套在横截面中环形地包围。在此,线缆外套15由电绝缘材料构成。
在用于容纳芯线11、12的线缆内部与线缆外套15之间还设置有(图1和2中不可见的)线缆屏蔽件14。线缆屏蔽件14例如能够通过屏蔽编织物或也通过薄膜形成,或者通过屏蔽编织物结合薄膜形成。线缆屏蔽件14用于屏蔽线缆内部并且对此由金属材料、例如铝构成。因此,薄膜形式的线缆屏蔽件14能够为铝薄膜。替选地,对此能够使用塑料薄膜,所述塑料薄膜尤其在朝向导线内部的内侧上用导电材料、例如铝覆层。
屏蔽编织物尤其用于在频率相对低的情况下进行屏蔽,并且薄膜形式的线缆屏蔽件用于在相对高的频率下(1MHz至10GHz)下屏蔽。
图3B示意地示出线缆屏蔽件14的可行的具体的设计方案。据此,薄膜形式的线缆屏蔽件14围绕线缆内部环绕布设,使得薄膜的这两个连接部段141、142沿环周方向叠加。在由此得出的叠加区域中,当-例如在线缆集束(Konfektionieren)的情况下-应当取用线缆内部时,能够有针对性地打开线缆屏蔽件14。
例如通过线缆屏蔽件14在其背离线缆内部的外表面上与线缆外套15例如经由粘接剂连接的方式,线缆屏蔽件14能够与线缆外套15组装成一个结构单元。
除了芯线11、12之外,在导线内部中当前设置有绞合排流线21、22,所述绞合排流线分别与芯线11、12共同地沿着线缆纵向方向L延伸。绞合排流线21、22是导电的并且在此不绝缘,并且所述绞合排流线与线缆屏蔽件14形成电接触。这种绞合排流线21、22用于使线缆屏蔽件14限定地接地,更确切地说,当线缆屏蔽件14局部例如在薄膜部分地撕裂的情况下而损坏时是有利的。此外,绞合排流线21、22能够附加地有助于屏蔽线缆内部。
为了集束图3A中的导线,以便线缆如图1和2中示出那样设有电的插接连接器1,绞合排流线21、22必须与芯线11、12分离,以便能够将相应的线缆部件引向为此预设的插头区域。为了简化这种安装工作,相应的绞合排流线21、22能够包含磁性的、尤其铁磁的材料。在此,其能够为合金(基于铁、镍、钴)、尤其钢。
在此,根据一个变型形式,相应的绞合排流线21、22完全地由导电的铁磁材料构成。根据另一变型形式,相应的绞合排流线21、22具有至少一个由铁磁材料构成的核芯,所述合金由导电材料包围。该实施方式实现一方面在磁特性方面优化相应的绞合排流线21、22的核芯,并且在电特性方面(也在高频率下的趋肤效应方面)优化相应的绞合排流线21、22的外部的导电区域。因此,相应的绞合排流线21、22例如能够通过由钢构成的核芯形成,所述核芯用铜覆层。覆层例如能够通过电镀进行。
图1、2和3A的电线缆1的相应的芯线11、12和相应的绞合排流线21、22在此通常由多个单线构成。
为了集束图3A的电线缆1,以便将所述线缆根据图1和2连接到电插接连接器上,将导线1的(插接连接器侧的)连接部段与线缆外套15脱开。在该实施例中,例如为了能够将那些线缆部件11、12;21、22分开地引向图1的插接连接器处的分别所属的连接部位而将线缆的绞合排流线21、22与芯线11、12分离,能够通过使用磁力进行。如根据图3A可见,对此-在插头侧的线缆端部处切开线缆外套15之后-磁体M接近相应的线缆端部处的相应的绞合排流线21、22。所述磁次体产生磁场F,所述磁场具有-由于包含在其中的铁磁材料-使相应的绞合排流线21、22从线缆内部中移出的倾向,如这根据线缆1的图1中示出的配置的状态变得显而易见。由此,绞合排流线21、22能够以简单的方式与线缆的芯线11、12分开,而无需借助于工具在芯线11、12和/或绞合排流线21、22处工作。
对所描述的方法决定性的是:相应的绞合排流线21、22包含具有这种磁特性的材料,所述材料在磁力作用下能够使绞合排流线21、22与线缆1的芯线11、12分离。即,绞合排流线21、22的磁特性必须与相应的芯线11、12的磁特性不同。
在此,通过在磁力作用下从线缆内部中取出相应的绞合排流线21、22,能够自动地打开通过图3B中示出类型的薄膜形成的线缆屏蔽件14。因此对此仅需要:在向外移动的绞合排流线21、22的作用下将线缆屏蔽件14的端部141、142彼此远离。
在线缆1的插头侧的端部处将支撑卷曲部16施加在所述端部上,所述支撑卷曲部(可选地)能够由例如铁氧体磁芯滤波挤压包封形式的浇注件18包围。这种线缆侧的(铁氧体磁芯)滤波器在此用作为鞘波滤波器,尤其用于抑制高频的共模干扰形式的鞘波,所述共模干扰例如通过电气设备引起并且沿着线缆1传播。因此,那些滤波器用于消除或降低共模干扰,所述共模干扰在两个并行的芯线11、12或电导线11a、12a处同相位出现,并且所述共模干扰在当前的实例中尤其通过鞘波引起。
连接到线缆1的插头侧的端部上的插头连接器包括外导体8,其在该实施例中呈外管形式,所述外管由导电材料构成并且所述外管在横截面中环形地或在该实施例中具体圆环形地围绕插头。外导体8沿着纵向方向(线缆纵向方向L)延伸,即轴向地从线缆侧的第一端部8a延伸至输出侧的第二端部8b。所述外导体能够与支撑卷曲部16连接,例如形状配合地(通过熔焊)连接。
外导体8具有一对第一裂口81以及一对第二裂口82。相应的裂口对的裂口81或82当前分别以彼此相对置的方式设置在外导体8上。此外,第一裂口对的裂口81相对于第二裂口对的裂口82在该实施例中沿着外导体8的环周方向分别错开90°的方式设置。
裂口81和82在此沿插接连接器的轴向方向a(进而也沿着线缆纵向方向L)分别延伸至外导体8的线缆侧的轴向端部(并且在那里形成相应的裂口的敞开的端部)。
插接连接器的设置在插接连接器的由外导体8包围的内部空间的部件在输入侧(即线缆侧)包括线缆侧的第一电的电的接触元件31、32,其当前呈接触片形式。分别将用于电线缆1的芯线11、12的(剥皮的)电导线11a或12a的容纳部33、34形式的连接部位一件式地模制到所述接触元件上。通过线缆1的相应的芯线11、12的电导线11a、12a(缆芯)固定在分别配属的容纳部33、34中的方式,经由那些(导电的)容纳部33或34存在至分别配属的线缆侧的电的接触元件31、32的电接触。
插接连接器(在由外导体8包围的内部空间中)在输出侧(并且与线缆侧的接触元件31、32沿轴向方向a间隔开地)具有输出侧的第二接触元件71、72,在其上分别模制当前插头销形式的插头元件73或74,经由所述插头元件能够将插头连接器与配对插头电连接。在此,插头元件73、74在该实施例中沿轴向方向a从所属的输出侧的接触元件71或72伸出。
在线缆侧的接触元件31、32与输出侧的接触元件71、72之间(并且与所述接触元件分别无接触间隔开地)设置有承载体4。承载体4承载电器件5,其例如呈电的滤波元件形式。术语“电器件”在此明确地也应包括电子器件和尤其半导体器件;此外包括有源电器件和无源电器件。特别地,电器件能够为无源电滤波器,例如共模滤波器(“common mode choke共模电感”/CMC滤波器)。
承载体4在此用于将电器件5固持和定位在插接连接器之内。与之相应地,承载体4不用于电联接器件5。即在电器件5与承载体4之间不存在电接触。承载体4也不具有导体电路或其他的元件,经由所述导体电路或其他的元件将电信号输送给电器件5或从中取出。然而,尤其当电器件5容纳在绝缘壳体中时,承载体4也能够由导电材料构成。在此,电器件5能够经由其壳体材料配合地、例如通过钎焊、熔焊或粘贴与承载体4连接。
电器件5经由键合线61、62、63、64一方面与线缆侧的接触元件31、32电连接并且另一方面与输出侧的接触元件71、72电连接。这表示:电线缆1的芯线11、12分别经由电器件5与插接连接器的插头元件73、74电连接。因此,电信号在其经由插头元件73、74输出给配对插头进而输出给与配对插头配属的电组件之前经过电器件5,所述电信号经由线缆1的芯线11、12输送给插接连接器。
特别地,经由电器件5能够将线缆侧的(输入侧的)接触元件31、32一方面与输出侧的接触元件71、72电连接另一方面分别成对地电连接。即,每个线缆侧的接触元件31、32经由电器件5与输出侧的接触元件71、72中的刚好一个连接,如在下面根据图5A和5B详细阐述。在电器件5构成为共模滤波器的情况下,借助这种配置能够消除或降低共模干扰,所述共模干扰在两个并行的芯线11、12或电导线11a、12a处(同时)出现。
承载体4当前构成为承载压板。为了容纳电器件5,承载体4具有(平面的)承载区域40,所述承载区域(直线地)在第一连接部段41与第二连接部段42之间延伸。承载区域40的定向在此在该实施例中横向于插接连接器的轴向方向a。将电器件5套装到承载体4的承载区域40上。
承载体4的各一个支撑部段43或44从承载体4的承载区域40上的连接部段41、42伸出。所述支撑部段沿环周方向沿着外导体8弯曲地(弧形地)伸展。承载体4的这两个支撑部段43、44与承载区域40一起形成环形轮廓。在此,承载体4的承载区域40在该实施例中根据(按照割线的方式)直线地且横向于轴向方向a在外导体8的相对置的部位之间伸展。
在承载区域40的第一和第二连接部段41、42的区域中,承载体4分别沿径向方向穿过外导体8的第一裂口81中的一个。这就是说,承载体4的承载区域40基本上位于由外导体8环绕的空间的内部中,使得尤其将套装到承载体4上的电器件5同样设置在那个内部空间中。然而,在连接部段41、42的区域中,承载体4径向地(分别穿过第一裂口81中的一个)从外导体8的内部空间中引出。
与之相应地,承载体4的从连接部段41、42中伸出的支撑部段43、44在由外导体8包围的空间之外延伸。在此,支撑部段43、44在该实施例中分别弧形地沿环周方向沿着外导体8的外壁伸展。在此,这两个支撑部段43、44共同地沿环周方向在大致180°的角度之上环绕接合外导体8。
承载体4的支撑部段43、44分别具有自由端部43a、44a,所述自由端部背离连接部段41或42,相应的支撑部段43或44在所述自由端部处从承载体4的承载区域40伸出。支撑部段43、44的自由端部43a、44a彼此朝向并且彼此相对置,以便与承载区域40一起形成所描述的环形轮廓。在该实施例中,自由端部43a、44a(稍微)彼此间隔开。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自由端部也能够彼此贴靠。
从电线缆1伸出的绞合排流线21、22利用其相应的自由的端部部段21a或22a设置在外导体8的第二裂口82中,使得第二裂口82通过绞合排流线21、22部分地封闭。在此,绞合排流线21、22能够材料配合地例如通过钎焊或熔焊固定在相应的第二裂口82之内。对此更详细的内容在下文中根据图6A和6B阐述。
外导体8与插接连接器的设置在外导体中的部件31-34、4、40、5、61-64和71-74之间的空间部分地通过例如注塑部件形式的浇注件85(浇注料)来填充。所述浇注件当前位于外导体8的朝向插头内部的内侧上,并且与外导体8一起包围插接连接器的所述部件31-34、4、40、5、61-64和71-74。浇注件85具有由通道86,绞合排流线21、22的自由的端部部段21a、22a设置在所述通道中并在其中引导。
除了作为用于电器件5的支架的已经描述的功能之外,插接连接器处的承载体4-作为(多)功能压板-还能够满足多个其他功能。
因此,承载体4当前用作为用于将外导体8定位在插接连接器上的定位机构。外导体8相对于承载体4的定位在此具体地以如下方式进行:外导体8于其线缆侧的(即在朝向电线缆1的相应的端部81a处)敞开的第一裂口81在承载体4之上移动,更确切地说,在承载体4的连接部段41、42之上移动,直至相应的裂口81的与敞开的线缆侧的端部81a相对置的闭合的端部81a与承载体4形成接合,如这在图2中示出。即,裂口81的闭合的端部81b用作为用于将外导体8定位在承载体4上(沿着线缆纵向方向L)的止挡件。
同时,因此外导体8(经由第一裂口81)形状配合地设置在承载体4上。此外,外导体8也能够材料配合地、例如通过熔焊与承载体4连接。
外导体8的相应的第一裂口81在其敞开的线缆侧的端部81a处能够设有引入阶段,以便避免在移动到承载体4上时损坏外导体8。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改进形式,承载体4能够分别具有轴向延伸的凸出部46,当承载体4和外导体8正常彼此定向和定位时,所述凸出部(部分地)遮盖第一裂口81,参见图2。这种凸出部46也能够用作为用于在推动到承载体4上时引导外导体8的引导机构。此外,凸出部能够起EMV迷宫件作用,即不仅减少自由的照准线,而且也阻止电磁波进入到外导体8之内的空间中。
承载体4的其他功能在该实施例中在于:在力/转动力矩作用在外导体8上时,对插接连接器的设置在外导体8的内部空间中的部件31-34、4、40、5、61-64和71-74卸载拉力和压力,以及在于尤其在扭转力(沿着外导体8的环周方向)作用的情况下对绞合排流线21、22卸载拉力和压力。由此,能够防止绞合排流线21、22的剪断。
此外,能够将编码壳体定位和锁定在承载体4上。此外,为了(借助于电容器)AC脱耦能够将电容器设置在承载体4与接触元件31、32;71、72之间。
图4A示出引线框,能够由所述引线框制造插接连接器的设置在外导体8之内的部件31-34、4和71-73,即带有所属的容纳部33、34的线缆侧的电的接触元件31、32、带有其承载区域40的承载体4以及带有所属的插头元件73、74的输出侧的电的接触元件71、72。在此如同样在图4A中示出能够在“装配线上”提供多个这种引线框作为无接头物(Endlosware)。
在图4A中示出的状态下,承载体4尚未置于其根据图1和2应具有的环形的或弓形的形状中。更确切地说,根据图4A,材料区域平面延伸地构成,由其最后构成弓形的承载体4。
为了将集成到引线框中的部件31-34、4和71-74装入插接连接器中,所述插接连接器的外导体8在承载体4的侧向伸出的翼部(即随后的连接和支撑部段41、43;42、44)之上移动,参见图4B。
如果承载体4和外导体8正常地通过外导体8借助其第一裂口81的起止挡件作用的封闭的端部81b贴靠承载体4而相互定位,如图4B所示,那么最后配置集成到引线框中的部件。在此,一方面承载体4通过弯曲而至于图1和2中示出的状态下,在所述状态下所述承载体的支撑部段43、44沿着外导体8的外环周延伸。
此外,引线框的部件(例如穿过设置在外导体8上的安装窗口)被分割,使得整体上存在五个单独的元件,即两个彼此分离且彼此间隔开的线缆侧的连接元件31、32以及两个彼此分离且彼此间隔开的输出侧的电的连接元件71、72,所述连接元件31、32分别具有一件式模制在其上的容纳部33或34,所述连接元件71、72分别具有一件式模制在其上的插头元件73或74,其中最后提到的连接元件71、72还与首先提到的连接元件31、32分离,并且(轴向)间隔开地设置。于是,还存在承载体4作为第五元件,所述第五元件在该实施例中与全部电的连接元件31、32、41、42分离且间隔开。
所提出的部件30-34、4和71-74的分割例如能够借助于切断首先还连接的接片的引线框处的那些部件的方式来进行。
引线框30-34、4和71-74的相应的分割的部件在图4C中连同要固定在承载体4上的电器件5和所属的键合线61-64以及浇注料85一起示出,承载体4连同安置到其上的电器件4以及插接连接器中的连接元件31、32;71、72一起由浇注料包围。
图5A和5B示例地示出图1和2中的电的插接连接器的两个具体方案,更确切地说关于电器件5的设计方案方面的具体方案。对此,在图5A和5B中,分别以透视的方式示出电器件5的壳体50,使得可见电器件5的设置在相应的壳体50之内的部件。
在此一方面在图5A中并且另一方面在图5B中示出的电器件在如下方面一致:相应的器件具有环形构成的(由磁性材料形成的)芯51或53,至少一个绕组52a、52b或54a、54b(由导电材料/线构成)分别围绕所述芯缠绕。
根据图5A的实施例,环形的芯51多边形地构成,在该实施例中具体地为矩形地构成,并且具有两个绕组52a、52b。所述绕组设置在环形的芯51的彼此相对置的腿部上。键合线61、63或62、64分别伸出于这两个绕组52a、52b的每个绕组,经由所述键合线分别将线缆侧的电的接触元件31或32与输出侧的接触元件71或72电连接。换言之,将电器件5的绕组52a、52b中的各一个连接在每个线缆侧的接触元件31、32与所属的输出侧的接触元件71或72之间。
将电器件5的绕组设置在线缆侧与输出侧的接触元件31、32;71、72之间,使得分别将一对接触元件31、71或32、72经由此彼此导电连接,相同的方式适用于根据图5B的实施例。
根据图5B的实施例,电器件5的环形的芯53弧形地或具体地圆环形地构成;因此,所述芯不具有角。用于54a、54b的这两个绕组与之相应地分别沿着芯53的弧形弯曲的部段伸展。电器件5的多边形的结构形式的优点尤其在于关于可运送性和可定位性方面的简单的可加工性以及在于在承载体4上的简单的可固定性。电器件5的圆环形的结构形式的优点尤其在于其高度对称的结构以及在于实现大的绕组长度。
图6A和6B示出贯穿图1和2中的电的插接连接器的纵截面图(图6A)和横截面图(图6B)。由此,尤其以绘图说明一方面将承载体4的轴向延伸的凸出部46设置在外导体8的第一裂口81中并且另一方面将绞合排流线21、22设置在外导体8的第二裂口82中。
此外,首先根据图6B示出:如何将在外导体8处或在浇注料85处作用的扭转力T1导入承载体4中,所述承载体在图6B的横截面图中示例地通过凸出部46代表。此外示出:如何将作用于绞合排流线21、22处的扭转力T2导入外导体8中(所述扭转力从所述外导体起能够输出到承载体4中)。由此能够在扭转力作用下达到绞合排流线21、22的压力和拉力卸载,这尤其防止绞合排流线的剪断。
此外,在更上文中描述的优点再次变得显而易见,据此承载体4、在此尤其通过轴向延伸的侧向的凸出部46来代表,(在两个空间平面中)能够用作为在推移和定位外导体8时的引导辅助装置。
同样显而易见的是:尤其由于(横截面为蘑菇形的)凸出部46的卷边的设计方案而如何通过借助于承载体4的凸出部46覆盖外导体8的第一裂口81的方式来形成EMV迷宫件,以便防止电磁波进入到由外导体8包围的空间中。
在此具体地,在图6A中也可见第二裂口82的如下部位,即在该实施例中呈倾斜的区域形式的端部部段82a,将相应的绞合排流线21、22(借助其相应的自由端部部段21a、22a)沿所述区域的环周方向固定在外导体8上,例如材料配合地通过熔焊、钎焊、粘贴等来固定,更确切地说固定在通过相应的端部部段82a形成的支架(平台82b)上。由此还实现:线缆屏蔽件的接地经由外导体8上的绞合排流线21、22保持长期稳定,并且尤其过渡电阻时间上恒定。此外,倾斜的端部部段82a和由此形成的支架82b用于传递扭转力。此外,倾斜的端部部段82a和支架82b形成在浇注料85上推移外导体8时的附加的引导辅助装置。
图7A示出图1和2的电的插接连接器连同线缆侧直接连接于其上的部件的分解图,更确切地说在弯曲承载体4的支撑部段43、44之前的分解图。
在图7中,在线缆侧,示出具有芯线11、12和其相应的缆芯(电导线11a或12a)以及具有绞合排流线21、22和具有线缆套15的电线缆1。电线缆1的朝向电插接连接器的端部能够设有已经描述的支撑卷曲部16,在所述支撑卷曲部上又施加浇注料18。
承载体4在此如根据图1和2描述的那样构成。所述承载体形成电的插接连接器的内部的芯,在所述芯上设置有点器件5(带有其壳体50),其中所述电器件与输入侧和输出侧的电的接触元件31、32;71、72经由线61、62、63、64连接。
此外,插接连接器由具有第一和第二裂口81或82的外导体8围绕,其中通过浇注料85填充在承载体4-除了向外引导的支撑部段43、44之外-与外导体8之间的空间。
基于图7A的分解图,能够如下描述插接连接器包括电线缆1的端子的总览:
首先,提供电线缆1并且在其自由端部处设有支撑卷曲部16,其中在所述自由端部上所述电线缆应连接到配属的插接连接器上。在此,已经将所述电线缆的绞合排流线21、22在所述电线缆1处分离,如根据图3A和3B所描述的。
随后,提供引线框,由所述引线框形成承载体4以及线缆侧的和输出侧的接触元件31、32;71、72连同其他属于此的部件33、34;73、74。电线缆1的芯线11、12的剥皮的自由端部与各一个线缆侧的接触元件31、32经由其容纳部33、34形成贴靠或接合,电导线11a、12a形式的所属的缆芯在自由端部处裸露。在贴靠或接合区域上优选材料配合地例如通过熔焊或钎焊进行附加的连接。此外,将电器件5设置在承载体4上并且在那里(材料配合地)固定,以及经由线61、62、63、64与线缆侧的和输出侧的接触元件31、32;71、72电连接。
随后,通过用绝缘的浇注料85在形成通道86的情况下挤压包封来设置限定电的插接连接器的内部的部件、即承载体4以及具有其他所属的部件33、34;73、74的接触元件31、32;71、72以及设置在承载体4上的电器件5包括所属的线。
现在,外导体8(借助于第一裂口81)在电的插接连接器的前述部件之上移动,其中外导体8引导通过承载体4,如这在上面根据图4A所阐述的。随后,参见图6A和6B,绞合排流线21、22借助其自由的端部部段21a、22a引入到外导体8的为此预设的第二裂口82中并且在那里材料配合地、例如通过钎焊、熔焊或粘贴来固定。并且,承载体4的支撑部段43、44为了形成图1和2中的环形配置而被弯曲,如在图7B中所示,并且必要时同样材料配合地、例如通过熔焊固定在外导体8上。
最后,电线缆1和插接连接器之间的过渡部设有挤压包封部18,所述挤压包封部尤其围绕支撑卷曲部16。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多芯线的电线缆的电的插接连接器,所述插接连接器具有:
至少两个电的线缆侧的接触元件(31、32),所述线缆侧的接触元件具有所属的连接部位(33、34),在所述连接部位上连接有电的所述线缆(1)的各一个芯线(11、12);
至少两个电的输出侧的接触元件(71、72),各一个电的插头元件(73、74)从所述输出侧的接触元件伸出,经由所述插头元件能够建立与配对插头的电连接;
管形的外导体(8),所述外导体沿着纵向方向(L)从线缆侧的端部(8a)延伸至输出侧的端部(8b),并且所述外导体包围所述线缆侧的接触元件(31、32)以及所述输出侧的接触元件(71、72);和
电的所述线缆(1)的至少一个绞合排流线(21、22),所述绞合排流线接触所述线缆(1)的屏蔽件(14)并且所述绞合排流线与所述线缆(1)的所述芯线(11、12)分离地引导至所述插接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导体(8)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裂口(82),所述第二裂口沿着所述外导体(8)的所述纵向方向(L)伸展,其中相应的绞合排流线(21、22)在所述外导体(8)处容纳在分别配属的第二裂口(82)中并且在所述外导体的所述第二裂口中沿着所述纵向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应的所述绞合排流线(21、22)具有插接连接器侧的端部部段(21a、22a),所述绞合排流线利用所述端部部段容纳在配属的所述第二裂口(82)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应的所述绞合排流线(21、22)封闭配属的所述第二裂口(8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个绞合排流线(21、22)从电的所述线缆(1)伸出,并且在所述外导体(8)上构成两个第二裂口(82),各一个绞合排流线(21、22)容纳在所述第二裂口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8)的相应的所述第二裂口(82)延伸直至所述外导体(8)的所述线缆侧的端部并且在该处敞开,以便能够将配属的所述绞合排流线(21、22)引入到所述第二裂口(82)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8)的相应的所述第二裂口(82)在背离所述外导体(8)的所述线缆侧的端部(8a)的端部部段(82a)处闭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导体(8)的相应的所述第二裂口(82)中在背离所述外导体(8)的所述线缆侧的端部(8a)的端部部段(82a)处构成支架(82b),配属的所述绞合排流线(21、22)的端部部段(21a、22a)贴靠所述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应的所述绞合排流线(21、22)固定在所述外导体(8)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应的所述绞合排流线(21、22)材料配合地固定在所述外导体(8)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应的所述绞合排流线(21、22)固定在所述外导体(8)的配属的所述第二裂口(82)上。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应的所述绞合排流线(21、22)利用所述绞合排流线的端部部段(21a、22a)固定在配属的所述外导体(8)的所述支架(82b)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外导体(8)包围的内部空间利用浇注料(85)填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应的所述绞合排流线(21、22)在通道(86)中引导,所述通道在所述浇注料(85)中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缆侧的接触元件(31、32)与所述输出侧的接触元件(71、72)之间设置有承载体(4),所述线缆侧的接触元件(31、32)和所述输出侧的接触元件(71、72)分别与所述承载体形成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的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4)形成承载区域(40),所述承载区域从第一连接部段(41)延伸至第二连接部段(42),并且所述线缆侧的接触元件(31、32)和所述输出侧的接触元件(71、72)分别与所述承载区域形成连接,并且所述承载体(4)的支撑部段(43、44)分别在所述第一连接部段(4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段(42)中的每一个处从所述承载区域(40)伸出,使得所述承载区域(40)和这两个所述支撑部段(43、44)形成环形环绕的结构。
CN201710914703.9A 2016-11-23 2017-09-29 用于多芯线的电线缆的电的插接连接器 Active CN1080920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6200232.3A EP3327868B1 (de) 2016-11-23 2016-11-23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für ein mehradriges elektrisches kabel
EP16200232.3 2016-11-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92026A CN108092026A (zh) 2018-05-29
CN108092026B true CN108092026B (zh) 2021-03-02

Family

ID=57391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14703.9A Active CN108092026B (zh) 2016-11-23 2017-09-29 用于多芯线的电线缆的电的插接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18759B2 (zh)
EP (1) EP3327868B1 (zh)
CN (1) CN108092026B (zh)
DE (1) DE102017215256A1 (zh)
MX (1) MX201701493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HUE047843T2 (hu) 2016-11-23 2020-05-28 Md Elektronik Gmbh Villamos dugaszos csatlakozó többeres villamos kábelhez
DE102018207371A1 (de) * 2018-05-11 2019-11-14 Md Elektronik Gmbh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für ein mehradriges elektrisches Kabel
JP6826074B2 (ja) * 2018-06-19 2021-02-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及び、端子付きシールドケーブル
WO2020239236A1 (de) * 2019-05-31 2020-12-03 Oetiker Schweiz Ag Bandklemme
DE102019118733B3 (de) * 2019-07-10 2020-06-18 Md Elektronik Gmbh Anschlussverbindung mit einer Hybridkabelanordnung und einer Leiterplattenanordnung
DE102020106243A1 (de) * 2020-03-09 2021-09-09 Md Elektronik Gmbh Steckverbinderanordnung zum elektrischen Verbinden zweier Kabel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01040A2 (en) * 1989-06-02 1990-12-05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S-terminal for use with video equipment
CN2420748Y (zh) * 2000-04-14 2001-02-21 厦门华侨电子企业有限公司 带干扰抑制电感的交流电源插头座
US6380485B1 (en) * 2000-08-08 2002-04-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nhanced wire termination for twinax wires
CN201927797U (zh) * 2011-01-06 2011-08-10 苏州万旭电子元件有限公司 改进的连接器结构
CN202840138U (zh) * 2012-04-17 2013-03-27 良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滤波插头结构
CN103022819A (zh) * 2011-09-22 2013-04-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3069664A (zh) * 2010-07-29 2013-04-24 富加宜汽车控股公司 电路及制造所述电路的方法
CN204012031U (zh) * 2014-07-18 2014-12-10 东莞建冠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滤波线圈连接结构
DE102015003935B3 (de) * 2015-03-26 2016-06-02 Yamaichi Electronics Deutschland Gmbh Verbinder, Verfahren und Verwend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50087A (en) * 1971-04-15 1974-04-18 Radiall Sa Gripping devices for gripping on a coaxial connector a single lead instead of a peripheral lead
US4790765A (en) * 1987-10-05 1988-12-13 Hubbell Incorporated Connector shunt structure
US6314182B1 (en) 1998-08-19 2001-11-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xternal filter box
TW476456U (en) * 2000-10-17 2002-02-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Assembly of cable connector
JP2003086308A (ja) * 2001-09-13 2003-03-20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US20040192098A1 (en) * 2002-06-28 2004-09-30 Slobodan Pavlovi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pring back/self rejection feature
JP4194019B2 (ja) * 2002-06-28 2008-12-10 Fdk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付き信号伝送ケーブル
KR100950221B1 (ko) * 2007-02-23 2010-03-29 김용각 전자기기용 시그날 케이블
KR101152051B1 (ko) * 2007-11-16 2012-06-08 우리산업 주식회사 압축기용 전자클러치의 슬리브 제조방법
JP2009259560A (ja) 2008-04-16 2009-11-05 Audio Technica Corp 電気機器用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とコンデンサマイクロホン
US7607948B1 (en) 2008-10-16 2009-10-27 Elka International Ltd. Choke signal-adjusting device
DE102009049132A1 (de) * 2008-10-31 2010-05-12 Belden Deutschland Gmbh Geschirmter Steckverbinder mit einer aufgecrimpten Metallhülse
US8905767B2 (en) * 2013-02-07 2014-12-09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able assembly and connector module having a drain wire and a ground ferrule that are laser-welded together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01040A2 (en) * 1989-06-02 1990-12-05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S-terminal for use with video equipment
CN2420748Y (zh) * 2000-04-14 2001-02-21 厦门华侨电子企业有限公司 带干扰抑制电感的交流电源插头座
US6380485B1 (en) * 2000-08-08 2002-04-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nhanced wire termination for twinax wires
CN103069664A (zh) * 2010-07-29 2013-04-24 富加宜汽车控股公司 电路及制造所述电路的方法
CN201927797U (zh) * 2011-01-06 2011-08-10 苏州万旭电子元件有限公司 改进的连接器结构
CN103022819A (zh) * 2011-09-22 2013-04-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2840138U (zh) * 2012-04-17 2013-03-27 良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滤波插头结构
CN204012031U (zh) * 2014-07-18 2014-12-10 东莞建冠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滤波线圈连接结构
DE102015003935B3 (de) * 2015-03-26 2016-06-02 Yamaichi Electronics Deutschland Gmbh Verbinder, Verfahren und Verwend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17014936A (es) 2018-10-04
EP3327868A1 (de) 2018-05-30
US20180145466A1 (en) 2018-05-24
US10418759B2 (en) 2019-09-17
DE102017215256A1 (de) 2018-05-24
CN108092026A (zh) 2018-05-29
EP3327868B1 (de) 2019-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92026B (zh) 用于多芯线的电线缆的电的插接连接器
CN108092027B (zh) 用于多芯线的电缆的电插接连接器
US8011954B2 (en) Shielded connector
JP2003163058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06252993B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MX2014006851A (es) Conector de cabezal de cable.
WO2015034034A1 (ja) 多芯ケーブルおよび多芯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JP2004071404A (ja) ツイストペア電線の端末部分のインピーダンス調整方法及びその端末処理構造
US20110255830A1 (en) Cable assembly
CN108462005B (zh) 用于多芯电缆的电插接连接器
CN103515795A (zh) 电缆的末端结构、屏蔽连接器以及电缆的末端处理方法
CN108092016B (zh) 用于多芯线的电缆的电插接连接器
CN105591255B (zh) 多芯屏蔽电缆和用于制造这种电缆的方法
CN113302805B (zh) 信号电缆
JP2006129676A (ja) シールドケーブルの端末処理方法及び端末シールド構造と、端末シールド構造を利用した光送受信システム
US11201437B2 (en) Insulating connector for an electrical cable
JP7221018B2 (ja) 端部構造および端部形成方法
CN112074998B (zh) 用于多芯线的电缆的电插接连接器
CN110350368B (zh) 分支电路体和电线分支方法
US20220311149A1 (en) Terminal module
US20230120355A1 (en) Shield termination system that eliminates cable shield drain-wires
US20230223711A1 (en) Dual Connector With Spring And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ion (IDC) Terminals
JP5343589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KR20230102900A (ko) 커넥터용 케이블 결합장치 및 커넥터용 케이블 결합장치의 제조방법
WO2017192548A2 (en) Cable connector with shiel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