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8119B - 磁性元件 - Google Patents

磁性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8119B
CN108028119B CN201680053852.4A CN201680053852A CN108028119B CN 108028119 B CN108028119 B CN 108028119B CN 201680053852 A CN201680053852 A CN 201680053852A CN 108028119 B CN108028119 B CN 1080281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coil
magnetic element
outer peripheral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38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28119A (zh
Inventor
堺香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T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N Corp filed Critical NTN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6/07741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7047740A1/ja
Publication of CN108028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8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281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81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 H01F3/08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made from powd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43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two, usually identical or nearly identical parts enclosing completely the coil (pot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45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of cylindric geometry and coil wound along its longitudinal axis, i.e. rod or drum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2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 H01F3/10Composite arrangements of magnetic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206Manufacturing of magnetic cores by mechanical means
    • H01F41/0246Manufacturing of magnetic circuits by moulding or by pressing powd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 H01F3/10Composite arrangements of magnetic circuits
    • H01F2003/106Magnetic circuits using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magnetic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减少作业工时、能够削减部件件数和铜线使用量的磁性元件。磁性元件(1)具有:在由压缩成型磁性体构成的核芯(2)的外周将线圈(3)卷绕而成的线圈组件(4)、和将该线圈组件(4)的外周覆盖的外周芯(5)。外周芯(5)由注射成型磁性体构成,在该外周芯的内周面具有能够插入线圈的开口部(5a)、和作为用于将线圈组件(4)固定于该外周芯内的固定手段的能够插入核芯(2)的轴向两端部的一对沟槽(5b)。

Description

磁性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性元件,其为将线圈组件配置于磁性体的周围的磁性元件,作为感应器、变压器、天线(棒状天线)、磁轭线圈、滤波器、传感器等在电气设备或电子设备中使用。特别涉及能够安装于基板的磁性元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电气·电子设备的高频率化、大电流化发展中,对于磁性元件也要求同样的应对,现在作为磁性体,对于主流的铁氧体材料而言,材料特性本身已达极限,在探索新的磁性体材料。例如,铁氧体材料在不断地被铁硅铝合金、非晶等的压缩成型磁性材料、非晶箔带等替换。但是,上述压缩成型磁性材料的成型性差,烧成后的机械强度也低。另外,上述非晶箔带由于卷线·切断·间隙形成,因此制造成本升高。因此,这些磁性材料的实用化缓慢。
作为使用成型性差的磁性粉末提供具有有变化的形状、特性的小型且价格低的磁性芯部件的制造方法的技术,提出了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的采用注射成型制造具有规定的磁特性的芯部件的方法:用绝缘材料被覆用于注射成型的树脂组合物中所含的磁性粉末,将压缩成型磁性体和压粉磁铁成型体的任一个在上述树脂组合物中嵌件成型,压缩成型磁性体或压粉磁铁成型体含有具有比注射成型温度低的熔点的粘结剂(参照专利文献1)。
作为能够谋求部件件数和制造工时的削减、制品的低身长化、可靠性提高的磁性元件,已知如下构成的磁性元件:用复合磁性成型体的绝缘性基底构成磁芯结构体的磁路的一部分,将线圈的末端作为外部端子直接引出至基底侧(参照专利文献2)。
将现有的EEP形磁性元件示于图17中。图17(a)为表示组装方法的立体图,图17(b)为完成立体图。磁性元件41通过将核芯42a和外周芯42一体成型的2个部件在使核芯42a相对的同时将核芯42a插入线圈43而组装。组装时,上述2个部件必须在径向和轴向上进行定位。特别是进行树脂密封的情况下,由于必须正确地进行定位,因此作业工时增加。另外,必须在内藏线圈43的状态下进行树脂密封,因此填充密封树脂花费时间,空隙也变得容易产生。
在制成用不同的材质使外周芯42和核芯42a组合的杂化磁性元件的情况下,由于将线圈外周芯2个与线圈内径侧芯1个以上组合,因此部件件数增多。如上述那样,就现有的EEP形磁性元件而言,希望制造上、品质上的改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7636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3318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相对于开磁路的鼓形芯,例如壶形芯、EER形芯、EEP形芯、将鼓形芯与外周芯组合的芯等闭磁路的磁性元件的磁路中的空气间隙小,因此磁通量泄漏小,与开磁路的磁性元件相比,能够使体格变小。但是,上述的壶形芯、EER形芯、EEP形芯等在磁性元件组装时或在线圈与外周芯的间隙填充树脂的情况下,必须将配置了线圈的线圈组件的核芯在线圈的径向和轴向上进行定位,因此存在作业工时增多的问题。另外,将鼓形芯和线圈和外周芯组合而成的芯在磁导线的截面积大的情况下,线圈的弯曲半径变大,线圈端子向芯外周大幅地突出等,存在线圈端子的处理的自由度降低、磁性元件体格变大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应对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使作业工时减少、能够削减部件件数和铜线等导电性优异的金属的使用量的磁性元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核芯的外周配置了线圈的线圈组件、和将该线圈组件的外周覆盖的外周芯,上述外周芯具有能够插入上述线圈组件的开口部、和将上述线圈组件固定于上述外周芯内的固定手段。特别地,其特征在于,核芯为压缩成型磁性体,外周芯为注射成型磁性体。
在上述核芯具有在柱状核芯的轴向两端设置了一对法兰部的核芯的磁性元件的情况下,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手段通过使一对法兰部的外周形状为密接于外周芯的内周面的形状,从而将线圈组件固定于外周芯内。
上述核芯具有柱状核芯的磁性元件的情况下,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手段通过设置(1)设置于外周芯内部、能够插入柱状核芯的轴向两端部的一对沟槽设置于外周芯的内周面,(2)将插入核芯的至少1个贯通孔设置于外周芯中的任一个手段,从而将线圈组件固定于外周芯内。
其特征在于,为上述核芯具有柱状核芯的磁性元件,在该柱状核芯的轴向中间部、轴向端面部和轴向端面附近的圆周部的至少1个部位设置有与上述柱状核芯嵌合的隔离物。
另外,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固定有上述线圈组件的外周芯为该外周芯的至少1个外周面能够固定于电子设备的基板的形状。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磁性元件具有能够插入线圈组件的开口部、和将上述线圈组件固定于外周芯内的固定手段,因此将线圈组件固定于外周芯内部时的作业性提高。另外,在使成为核芯的磁性体成为导热性优异的压缩成型磁性体,使成为外周芯的磁性体成为注射成型磁性体的杂化磁性元件的情况下,通过将核芯和外周芯分割,没有对外周芯进行2等分,因此能够削减部件件数。另外,设置了能够与核芯嵌合的隔离物,因此将线圈与芯组装而制成线圈组件时不需要隔离物的粘接,作业性提高。能够在将线圈和芯组装后通过目视确认隔离物的有无,因此能够防止误组装。进而,将磁性元件固定于电子设备的基板时,变得容易采用使开口部与基板对向等最佳配置,能够削减在线圈中所使用的磁导线使用量和加工费。
附图说明
图1是EEP形磁性元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EEP形磁性元件的组装工序图。
图3是表示图1中所示的EEP形磁性元件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4是另一EEP形磁性元件的立体图。
图5是图4中所示的EEP形磁性元件的组装工序图。
图6是另一EEP形磁性元件的立体图。
图7是图6中所示的EEP形磁性元件的组装工序图。
图8是带有隔离物的EEP形磁性元件的立体图和截面图。
图9是图8中所示的EEP形磁性元件的组装工序图。
图10是另一带有隔离物的EEP形磁性元件的立体图和截面图。
图11是图10中所示的EEP形磁性元件的组装工序图。
图12是另一带有隔离物的EEP形磁性元件的立体图和截面图。
图13是图12中所示的EEP形磁性元件的组装工序图。
图14是另一带有隔离物的EEP形磁性元件的立体图和截面图。
图15是图14中所示的EEP形磁性元件的组装工序图。
图16是表示将磁性元件作为表面安装用部件使用的例子的图。
图17是现有的EEP形磁性元件的立体图。
图18是带有隔离物的EEP形磁性元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电气·电子设备的高频率化、大电流化下,采用现在主流的压缩成型法得到的使用了铁氧体材料的磁性元件的导磁率优异,容易得到电感值,但频率特性、重叠电流特性差。另一方面,使用了含有非晶材料的注射成型磁性材料的磁性元件虽然频率特性、重叠电流特性优异,但导磁率低。另外,大电流用的磁性元件除了铜损耗产生的发热以外,铁损耗产生的发热不能忽视。本发明优选制成使成为容易发热的部位或难以放热的部位即核芯的磁性体成为导热性优异的压缩成型磁性体、使成为外周芯的磁性体成为注射成型磁性体的杂化磁性元件。通过制成本发明结构,从而减少部件件数,组装作业性提高。
将本发明的磁性元件的一例示于图1中。图1(a)为EEP形磁性元件的立体图,图1(b)为A-A方向截面图。磁性元件1具有:在圆柱状的核芯2的外周配置了线圈3的线圈组件4、和将该线圈组件4的外周覆盖的外周芯5。在外周芯5的开口部5a侧设置沟槽5b,相反侧的背面5c为平面视半圆形。相对于磁性元件1的轴,垂直地插入圆柱状的核芯2,核芯2与外周芯5在磁性上成为了一体。
将磁性元件1的组装方法示于图2。图2(a)~(c)为用立体图表示的组装工序。构成磁性元件1的磁性部件由分割为核芯2和外周芯5的2个部件构成。外周芯5设置有能够插入线圈组件4的开口部5a,在开口部的上下方向上设置有用于将线圈组件4固定于外周芯5内的沟槽5b。将圆柱状的核芯2沿箭头方向插入预先卷绕的线圈3(图2(a))。沿着在外周芯5的内周面设置的上下的沟槽5b,沿着箭头方向插入圆柱状的核芯2的两端部2a。该沟槽5b兼有圆柱状的核芯2的轴向和除插入的1方向以外的径向的定位作用(图2(b))。即,通过将组件4沿着沟槽5b插入,从而固定于外周芯5内(图2(c))。因而,本发明由于从对于线圈轴向垂直的方向插入圆柱状的核芯2,因此不需要插入方向以外的径向和轴向的定位,组装变得简便。另外,由于成为外周芯5与圆柱状的核芯2的组合,因此能够削减部件件数。再有,核芯2只要是柱状,则可以是圆柱状以外的多边形状。
进行树脂密封的情况下,图17中所示的现有的EEP形芯必须在径向和轴向上正确地定位,但本发明的磁性元件无需在径向或轴向上定位,因此作业性提高。另外,通过先放入密封树脂,能够缩短填充时间和减少空隙,成为可靠性高的磁性元件。
将图1中所示的EEP形磁性元件的另一例示于图3。图3(a)中所示的磁性元件1a是图1中相反侧的背面5c为直线的情形,即,外周芯5为平面视方形的情形,图3(b)中所示的磁性元件1b同样是背面5c为平面视多边形的情形。本发明申请由于不需要核芯2的定位,因此能够根据磁性元件的规格、配置方法等任意地设置外周芯5的形状。例如,外周芯5的开口部以外的外周面通过增加表面积,从而放热性提高,能够降低磁性元件的温度。
将EEP形磁性元件的另一例示于图4和图5。图4为EEP形磁性元件的立体图,图5为以立体图表示的组装工序。磁性元件6具有:在轴向两端设置了一对法兰部7a的圆柱状的核芯7的外周配置了将磁导线卷绕而成的线圈8的线圈组件9;将该线圈组件9的外周覆盖的外周芯10。外周芯10的开口部10a侧的相反侧的背面10b为平面视半圆形。
构成磁性元件6的磁性部件由分割为鼓形芯的形状的核芯7和外周芯10构成。外周芯10没有设置图1中所示的沟槽,制成使法兰部7a的外周形状与外周芯的内周面10c密接的形状,通过法兰部7a的外周密接于该内周面10c,从而将线圈组件9固定于外周芯10内。再有,与图1中所示的磁性元件1的情况同样地,可具有将鼓形核芯的最外径部插入外周芯10内的沟槽。
在预先将磁导线卷绕而成的线圈8的轴向,沿箭头方向插入分为2份的鼓形核芯7(图5(a))。再有,线圈8可将磁导线直接卷绕于鼓形核芯7,这种情况下,也可不将鼓形核芯7分为2份。以与在外周芯10的内周面设置的内周面10c密接的方式将鼓形核芯7沿箭头方向插入(图5(b))。即,线圈组件通过法兰7a的外周面与外周芯10的内周面10c密接,从而被固定于外周芯10内(图5(c))。
制成树脂密封型的磁性元件的情况下,优选为上述图1、图3、图4和图5中所示的形状,另外,为下述图8、图10。组装时能够在线圈插入工序之前预先将密封树脂先放入。另外,外周芯的线圈插入口以外的外径面优选在磁特性没有降低的范围内取大的表面积。通过取大的表面积,从而能够抑制磁性元件的温度上升。
将EEP形磁性元件的另一例示于图6和图7中。图6为EEP形磁性元件的立体图,图7为以立体图表示的组装工序。磁性元件11具有:具有在圆柱状的核芯12的外周将磁导线卷绕而成的线圈13的线圈组件14、和将该线圈组件14的大致外周覆盖的外周芯15。就外周芯15而言,在外周芯15中设置有能够插入核芯12的贯通孔15b。该贯通孔15b在核芯12的插入方向上可设置2个,可使一者成为贯通孔15b,使另一者成为非贯通的孔。通过使一者没有贯通,从而能够制成轴向的单侧的防脱落定位。
将预先卷绕的线圈13从外周芯15的开口部15a沿箭头方向插入(图7(a)),从在外周芯15的端面设置的贯通孔15b将核芯12沿着箭头方向插入(图7(b))。由线圈13和核芯12构成的线圈组件14被固定在外周芯15内(图7(c))。另外,由于热导率优异的核芯12存在于外周芯15表面,因此磁性元件11的放热性提高。
将EEP形磁性元件的另一例示于图18中。EEP形磁性元件有时设置用于调整感应器的磁特性的间隙。图18为在核芯的中间配置隔离物而设置了间隙的磁性元件的例子。图18(a)和(b)为表示组装方法的立体图,图18(c)为完成立体图,图18(d)为F-F方向截面图。磁性元件44具有:在圆柱状的核芯45的外周配置了线圈46的线圈组件47、和将该线圈组件47的外周覆盖的外周芯48。在圆柱状的核芯45的中间设置有隔离物49。磁性元件44将线圈组件47插入外周芯48而组装。
将本发明的带有隔离物的磁性元件的一例示于图8中。图8(a)为EEP形磁性元件的立体图,图8(b)和(c)为B-B方向截面图。磁性元件16具有:在圆柱状的核芯17的外周配置了线圈18的线圈组件19、和将该线圈组件19的外周覆盖的外周芯20。在外周芯20的开口部20a侧设置沟槽20b,相反侧的背面20c为平面视半圆形。相对于磁性元件16的轴从垂直方向插入圆柱状的核芯17,核芯17与外周芯20在磁性上成为了一体。另外,圆柱状的核芯17在中间部具有隔离物21,该隔离物21具有与核芯17的嵌合部21a。嵌合部21a可如图8(b)中所示那样设置于核芯17的圆周部,另外,可如图8(c)中所示那样设置于核芯17的轴向中心部。在隔离物21的嵌合部21a嵌合的对应部设置有核芯17的嵌合部17a。只要嵌合部21a和嵌合部17a的任一者为凸,则另一者为凹,两者通过在没有设置粘接剂等的情况下相互地嵌合,从而能够一体化。
将磁性元件16的组装方法示于图9。图9(a)~(c)为用立体图表示的组装工序。构成磁性元件16的磁性部件由分割为具有隔离物21的核芯17和外周芯20的2个部件组成。外周芯20设置有能够插入线圈组件19的开口部20a以及在开口部的上下方向上设置有用于将线圈组件19固定于外周芯20内的沟槽20b。将圆柱状的核芯17沿箭头方向插入预先卷绕而成的线圈18中(图9(a))。沿着在外周芯20的内周面设置的上下的沟槽20b将圆柱状的核芯17的两端部17b沿箭头方向插入。该沟槽20b兼有圆柱状的核芯17的轴向和除插入的1个方向以外的径向的定位作用(图9(b))。即,组件19通过沿沟槽20b被插入,从而被固定于外周芯20内(图9(c))。因而,本发明由于相对于线圈轴向从垂直的方向将圆柱状的核芯17插入,另外,由于该核芯17具有预先嵌合的隔离物,因此不需要插入方向以外的径向和轴向的定位,组装变得简便,磁特性的调整容易。另外,由于成为外周芯20与圆柱状的核芯17的组合,因此能够削减部件件数。再有,只要核芯17为柱状,则在圆柱状以外也可以是多边形状。
将带有隔离物的EEP形磁性元件的另一例示于图10和图11中。图10(a)为EEP形磁性元件的立体图,和图10(b)为C-C方向截面图,图11(a)~(d)为用立体图表示的组装工序。磁性元件22具有:在轴向两端设置了一对法兰部状的隔离物27的圆柱状的核芯23的外周配置了将磁导线卷绕而成的线圈24的线圈组件25;将该线圈组件25的外周覆盖的外周芯26。相对于外周芯26的开口部26a侧,成为相反侧的背面26b为平面视半圆形。在由磁性体构成的圆柱状的核芯23的轴向两端面部设置有2个隔离物27。隔离物27的直径比核芯23的直径大,将两者同心地设置。将隔离物27形成为平盘圆筒状,核芯23的轴向端面嵌合于该平盘圆筒状的内部。
外周芯26在内周面形成沟槽26c,将隔离物27的外周沿着该沟槽26c插入,通过隔离物27的外周密接,从而将线圈组件25固定于外周芯26内。
预先将隔离物27嵌合于核芯23的轴向的两端面部23a,同时准备线圈24。线圈24可将磁导线直接卷绕于核芯23,也可将预先将磁导线卷绕而成的线圈24插入核芯23(图11(a)和(b))。线圈组件25通过隔离物27的外周面与外周芯26的内周面26c密接,从而固定于外周芯26内(图11(c)和(d))。
将带有隔离物的EEP形磁性元件的另一例示于图12和图13中。图12(a)为EEP形磁性元件的立体图,以及图12(b)为D-D方向截面图,图13(a)~(c)为用立体图表示的组装工序。
磁性元件28具有:在圆柱状的核芯29的外周具有将磁导线卷绕而成的线圈30的线圈组件31、和将该线圈组件31的大致外周覆盖的外周芯32。外周芯32在外周芯32中设置有能够插入核芯29的贯通孔32b。
将隔离物33嵌合于圆柱状的核芯29的轴向端面附近的圆周部29a。隔离物33为圆筒状,嵌合于在核芯29的轴向端面附近设置的轴小径部即圆周部29a。
将预先卷绕而成的线圈30从外周芯32的开口部32a沿箭头方向插入(图13(a)),从在外周芯32的端面设置的贯通孔32b将带有隔离物的核芯29沿箭头方向插入(图13(b))。将由线圈30和核芯29构成的线圈组件31固定于外周芯32内(图13(c))。另外,热导率优异的核芯29的端面存在于外周芯32表面,因此磁性元件28的放热性提高。
将带有隔离物的EEP形磁性元件的另一例示于图14和图15。图14(a)为EEP形磁性元件的立体图,以及图14(b)为E-E方向截面图,图15(a)~(d)为用立体图表示的组装工序。
磁性元件34具有:在圆柱状的核芯35的外周具有将磁导线卷绕而成的线圈36的线圈组件37、和将该线圈组件37的外周覆盖的外周芯38。外周芯38在外周芯38中设置有能够插入核芯35的贯通孔38b。
在圆柱状的核芯35的轴向两端面附近的圆周部和端面设置有隔离物39。隔离物39的直径与核芯35的直径相同,两者同心地设置。将隔离物39形成为平盘圆筒状,核芯35的轴向端面的凸部35a嵌合于该平盘圆筒状的内部。
从核芯35的两端面侧将隔离物39嵌合,将预先卷绕而成的线圈36从外周芯38的开口部38a沿箭头方向插入,从在外周芯38的端面设置的贯通孔38b将核芯35沿箭头方向插入(图15(a)~(c))。将由线圈36和核芯35构成的线圈组件37固定于外周芯38内(图15(d))。
本发明中,核芯和外周芯优选为包含压缩成型磁性体和注射成型磁性体的成型磁性体,更优选地,上述的核芯为压缩成型磁性体,外周芯为注射成型磁性体。
本发明中,能够作为核芯使用的压缩成型磁性体例如能够以铁粉、氮化铁粉等纯铁系软磁性材料、Fe-Si-Al合金(铁硅铝合金)粉末、超级铁硅铝合金粉末、Ni-Fe合金(坡莫合金)粉末、Co-Fe合金粉末、Fe-Si-B系合金粉末等铁基合金系软磁性材料、铁氧体系磁性材料、非晶系磁性材料、微细结晶材料等磁性材料作为原料。
作为铁氧体系磁性材料,可列举出锰锌铁氧体、镍锌铁氧体、铜锌铁氧体、磁铁矿等具有尖晶石型结晶结构的尖晶石铁氧体、钡铁氧体、锶铁氧体等六方晶铁氧体、钇铁石榴石等石榴石铁氧体。这些铁氧体系磁性材料中,优选作为导磁率高、高频率区域中的涡电流损失小的软磁性铁氧体的尖晶石铁氧体。另外,作为非晶系磁性材料,可列举出铁合金系、钴合金系、镍合金系、它们的混合合金系非晶等。
作为在成为原料的软磁性金属粉末材料的粒子表面形成绝缘被覆的氧化物,可列举出Al2O3、Y2O3、MgO、ZrO2等绝缘性金属或半金属的氧化物、玻璃、它们的混合物。作为绝缘被覆的形成方法,能够使用机械融合等粉末涂布法、非电解镀、溶胶-凝胶法等湿式薄膜制作法、或者溅射等干式薄膜制作法等。
就压缩成型磁性体而言,对在粒子表面形成了绝缘被覆的上述原料粉末单独、或者在上述原料粉末中配合了环氧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的粉末进行加压成型,制成压粉体,将该压粉体烧成能够制造。将原料粉末与热固化性树脂的合计量设为100质量%,原料粉末的比例优选为96~100质量%。如果为不到96质量%,则原料粉末的配合比例降低,磁通量密度、导磁率有可能降低。
原料粉末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150μm。更优选为5~100μm。如果平均粒径比1μm小,则加压成型时的压缩性(表示粉末的成块容易性的尺度)降低,烧成后的材料强度显著地降低。如果平均粒径比150μm大,则高频率区域中的铁损耗变大,磁特性(频率特性)降低。
压缩成型能够使用如下方法:将上述原料粉末填充到模具内,用规定的加压力进行加压成型。将该压粉体烧成而得到烧成体。再有,在原料中使用非晶质合金粉末的情况下,必须使烧成温度成为比非晶质合金的结晶化开始温度低的温度。另外,使用配合了热固化性树脂的粉末的情况下,必须使烧成温度成为树脂的固化温度范围。
本发明中,能够作为外周芯使用的注射成型磁性体通过在上述压缩成型磁性体的原料粉末中配合粘结树脂,对该混合物进行注射成型而得到。从容易进行注射成型、注射成型后的形状维持容易、复合磁性体的磁特性优异等出发,优选磁性粉末为非晶金属粉末。非晶金属粉末能够使用上述的铁合金系、钴合金系、镍合金系、它们的混合合金系非晶等。在这些非晶金属粉末表面形成了上述的绝缘被覆。
作为粘结树脂,能够使用可进行注射成型的热塑性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可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乙烯醇、聚环氧乙烷、聚苯硫醚(PPS)、液晶聚合物、聚醚醚酮(PEEK)、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聚缩醛、聚醚砜、聚砜、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苯醚、聚邻苯二甲酰胺、聚酰胺、它们的混合物。这些中,更优选在非晶金属粉末中混合时的注射成型时的流动性优异、能够用树脂层覆盖注射成型后的成型体的表面、同时耐热性等优异的聚苯硫醚(PPS)。
将原料粉末与热塑性树脂的合计量设为100质量%,原料粉末的比例优选为80~95质量%。如果不到80质量%,则没有获得磁特性,如果超过95质量%,则有可能注射成型性差。
注射成型例如能够使用如下方法:在可动模和固定模对接的模具内注射上述原料粉末,进行成型。作为注射成型条件,也因热塑性树脂的种类而异,例如在聚苯硫醚(PPS)的情况下,树脂温度优选为290~350℃,模具温度为100~150℃。
作为优选的形态的成为核芯的压缩成型磁性体和成为外周芯的注射成型磁性体采用上述的方法各自分别地制作。另外,将压缩成型磁性体和注射成型磁性体粘接的情况下,优选能够相互地密合的无溶剂型的环氧系粘接剂。
作为压缩成型磁性体和注射成型磁性体的优选的材料的组合,优选压缩成型磁性体为非晶或纯铁粉,注射成型磁性体为非晶金属粉末和热塑性树脂。更优选地,非晶金属为Fe-Si-Cr系非晶,热塑性树脂为聚苯硫醚(PPS)。
作为进行树脂密封时的密封树脂,优选热固化性树脂,可列举出耐热性、耐蚀性优异的、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等。作为环氧树脂,具有与上述树脂粘结剂中列举的环氧树脂同样的树脂成分,能够使用单液型或双液型的环氧树脂等。另外,作为该环氧树脂中的固化剂,在上述潜在性环氧固化剂以外,能够适当地使用胺系固化剂、聚酰胺系固化剂、酸酐系固化剂等,固化温度范围、固化时间优选规定为与上述树脂粘结剂同样。作为酚醛树脂,例如,作为树脂成分,能够使用酚醛清漆型酚醛树脂、甲阶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作为固化剂,能够使用六亚甲基四胺等。
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的隔离物只要是非磁性体,就能够使用,例如能够使用作为上述的粘结树脂的热塑性树脂、作为密封树脂的热固化性树脂、陶瓷、非磁性金属等、这些材料的发泡体等。隔离物例如能够采用注射成型等的方法形成为圆筒状、平盘圆筒状。
本发明的磁性元件例如在上述压缩成型磁性体的周围配置将磁导线卷绕而成的线圈,形成线圈组件,能够具有感应器功能。将该磁性元件组装到电气·电子设备电路中。作为磁导线,能够使用漆包线,作为其种类,能够使用氨基甲酸酯线(UEW)、甲缩醛线(PVF)、聚酯线(PEW)、聚酯酰亚胺线(EIW)、聚酰胺酰亚胺线(AIW)、聚酰亚胺线(PIW)、将它们组合而成的双重被覆线、或自熔合线、绞合线等。优选耐热性优异的聚酰胺酰亚胺线(AIW)、聚酰亚胺线(PIW)等。作为磁导线的截面形状,能够使用圆线、方线。特别地,通过将平角线的截面形状的短径侧与压缩成型磁性体的周围相接,重叠卷绕,从而得到使线圈密度提高的线圈组件。作为磁导线的导体,只要是导电性优异的金属即可,可列举出铜、铝、金、银等。
本发明的磁性元件能够作为包含二轮车的汽车、产业用设备和医疗用设备的电源电路、滤波电路、开关电路等中所使用的磁性元件、例如感应器、变压器、天线、轭流线圈、滤波器等使用。另外,能够作为表面安装用部件使用。特别地,在高效率的DC/DC转换器、充电装置、逆变器中,在它们的用途为太阳光发电用、车载用的情况下,由于需要小型化、低身长化,因此本发明的感应器能够优选地使用。
将本发明申请的磁性元件作为表面安装用部件使用时的例子示于图16中。图16(a)为表示磁性元件的优选的安装例的部分剖切立体图,图16(b)同样为其他安装例。
如图16(a)中所示那样,通过使外周芯5的开口部5a与电子部件的基板40相对,从线圈卷绕部到基板40的距离变短,能够抑制磁导线的使用量。另外,线圈端子3a在线圈3的接线方向上取出,可通过最小限度的弯曲加工就面安装于基板40,有助于加工成本削减。进而,与图16(b)中所示的磁性元件相比,弯曲加工变少,因此减小直流电阻,能够削减加工费用。再有,即使是图16(b)中所示的磁性元件,通过制成使外周芯5的开口部5a成为开放面、同时使外周芯5的至少1个外周面与基板40密合而能够固定的形状,从而成为磁性元件的体格变大、放热性优异的磁性元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磁性元件由于能够减少部件件数和制造工时,因此生产率优异,能够适合作为各种的电气·电子设备用的磁性元件利用。
附图标记的说明
1、6、11、16、22、28、34、44磁性元件
2、7、12 17、23、29、35、45核芯
3、8、13、18、24、30、36、46线圈
4、9、14、19、25、31、37、47线圈组件
5、10、15、20、26、32、38、48外周芯
21、27、33、39、49隔离物
40基板
41现有例的磁性元件
42现有例的外周芯
43现有例的线圈

Claims (3)

1.磁性元件,是具有在核芯的外周配置了线圈的线圈组件和将该线圈组件的外周覆盖的外周芯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磁性元件是在上述线圈和上述外周芯的间隙填充了树脂的树脂密封型的磁性元件,上述外周芯具有能够插入上述线圈组件的开口部、和将上述线圈组件固定于上述外周芯内的固定手段,
上述核芯为柱状核芯,上述固定手段设置于上述外周芯内部,通过将能够插入上述柱状核芯的轴向两端部且与该柱状核芯抵接的一对沟槽设置于上述外周芯的内周面,从而将上述核芯的轴向和除插入上述线圈组件的1方向以外的径向定位,将上述线圈组件固定于上述外周芯内,
上述核芯为压缩成型磁性体,上述外周芯为注射成型磁性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核芯为柱状核芯,在该柱状核芯的轴向中间部、轴向端面部和轴向端面附近的圆周部的至少1个部位设置有与上述柱状核芯嵌合的隔离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内部固定有上述线圈组件的上述外周芯为能够将该外周芯的至少1个外周面固定于电子设备的基板的形状。
CN201680053852.4A 2015-09-17 2016-09-16 磁性元件 Active CN1080281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84384 2015-09-17
JP2015-184384 2015-09-17
JP2016087024A JP6608762B2 (ja) 2015-09-17 2016-04-25 磁性素子
JP2016-087024 2016-04-25
PCT/JP2016/077412 WO2017047740A1 (ja) 2015-09-17 2016-09-16 磁性素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8119A CN108028119A (zh) 2018-05-11
CN108028119B true CN108028119B (zh) 2021-09-24

Family

ID=58390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3852.4A Active CN108028119B (zh) 2015-09-17 2016-09-16 磁性元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45450B2 (zh)
EP (1) EP3352182B1 (zh)
JP (1) JP6608762B2 (zh)
CN (1) CN1080281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12980B2 (ja) * 2017-09-07 2021-08-04 Ntn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
WO2019178737A1 (zh) * 2018-03-20 2019-09-26 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感元件及制造方法
JP2019169667A (ja) * 2018-03-26 2019-10-03 Ntn株式会社 磁性素子
JP2021019088A (ja) * 2019-07-19 2021-02-1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ダクタ
US11842840B2 (en) * 2019-08-26 2023-12-12 Gowell International, Llc Hybrid magnetic core for inductive transducer
CN114038650B (zh) * 2021-11-26 2023-10-13 上海申壳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一体成型电感元件及其加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20126A (en) * 1937-01-13 1940-11-05 Hartford Nat Bank & Trust Co Inductance coil
GB1166835A (en) * 1966-07-26 1969-10-08 Gen Electric & English Elect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Electromagnetic Inductors
US4047138A (en) * 1976-05-19 1977-09-0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wer inductor and transformer with low acoustic noise air gap
JPS5926577Y2 (ja) * 1979-09-17 1984-08-02 ティーディーケイ株式会社 小型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JP3197606B2 (ja) * 1992-05-07 2001-08-13 ティーディーケイ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ンス可変型コイル装置
JPH09289119A (ja) * 1996-04-19 1997-11-04 Hitachi Ferrite Denshi Kk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JP3090052B2 (ja) * 1996-07-19 2000-09-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ノイズ吸収装置
JPH11329859A (ja) * 1998-05-13 1999-11-30 Fuji Elelctrochem Co Ltd 巻線部品
JP2000269050A (ja) * 1999-03-16 2000-09-29 Taiyo Yuden Co Ltd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JP2000331841A (ja) * 1999-05-24 2000-11-30 Tdk Corp コイル
JP3255621B2 (ja) * 1999-05-31 2002-02-12 東京コイル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表面実装チョークコイル
JP3906405B2 (ja) * 2001-05-25 2007-04-18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トランス
JP2006032559A (ja) * 2004-07-14 2006-02-02 Tdk Corp コイル部品
WO2006022262A1 (ja) * 2004-08-23 2006-03-02 Nippon Kagaku Yakin Co., Ltd. 磁性コア部品の製造方法
JP4676822B2 (ja) * 2005-06-21 2011-04-27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US20070285200A1 (en) * 2006-06-13 2007-12-13 Tai-Tech Advanced Electronics Co., Ltd. Surface mount inductor
US8466764B2 (en) * 2006-09-12 2013-06-18 Cooper Technologies Company Low profile layered coil and cores for magnetic components
JP2009141117A (ja) * 2007-12-06 2009-06-25 Daikin Ind Ltd リアクトル
US7911308B2 (en) * 2008-11-26 2011-03-22 Rippel Wally E Low thermal impedance conduction cooled magnetics
EP2209128B1 (en) * 2009-01-20 2015-03-04 ABB Research Ltd. Gapped magnet core
US20100253202A1 (en) 2009-04-06 2010-10-0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Ignition Coil for Vehicle
JP2013026419A (ja) * 2011-07-20 2013-02-04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リアクトル
WO2013018381A1 (ja) 2011-08-01 2013-02-07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チョークコイル
JP6005961B2 (ja) * 2012-03-23 2016-10-12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リアクト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062676B2 (ja) 2012-07-25 2017-01-18 Ntn株式会社 複合磁性コアおよび磁性素子
JP2014232755A (ja) 2013-05-28 2014-12-11 Fdk株式会社 チョークコイル
CN203839157U (zh) 2014-05-04 2014-09-17 太尼电电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方型闭磁路贴片电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8119A (zh) 2018-05-11
US11145450B2 (en) 2021-10-12
JP6608762B2 (ja) 2019-11-20
EP3352182A4 (en) 2019-06-19
JP2017059811A (ja) 2017-03-23
EP3352182B1 (en) 2020-10-28
US20180294087A1 (en) 2018-10-11
EP3352182A1 (en) 2018-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04725B2 (en) Composite magnetic core and magnetic element
CN108028119B (zh) 磁性元件
KR101204873B1 (ko) 자성 코어부품의 제조방법
CN107615414B (zh) 磁性元件
KR101259388B1 (ko) 코일 부품 및 그 코일 부품의 제조방법
US10074471B2 (en) Magnetic element
WO2017047740A1 (ja) 磁性素子
JP2019153808A (ja) 磁性素子
US20200402707A1 (en) Magnetic element
JP6529825B2 (ja) 磁性素子
JP6676405B2 (ja) 磁性素子
WO2019168152A1 (ja) リアクトル、及びリアクトル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