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08610B - 片材供给设备和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片材供给设备和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08610B
CN108008610B CN201711049307.0A CN201711049307A CN108008610B CN 108008610 B CN108008610 B CN 108008610B CN 201711049307 A CN201711049307 A CN 201711049307A CN 108008610 B CN108008610 B CN 1080086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feeding
length
sheet feeding
pick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493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08610A (zh
Inventor
樱井悠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008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086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086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086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02Supply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Cassettes therefor
    • G03G15/6511Feeding devices for picking up or separation of copy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07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cooperating with means for automatically separating the pile from roller or rotary separator after a separation ste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84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on moving support, e.g. pivoting, for bringing the roller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 into contact with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20Controlling associated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02Supply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Cassettes therefor
    • G03G15/6514Manual supply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38Devices for collating sheet copy material, e.g. sorters, control, copies in staples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7/00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220/00 – B65H2406/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 B65H2407/20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220/00 – B65H2406/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for manual intervention of operator
    • B65H2407/21Manual fee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1L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3Thick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40Identification
    • B65H2511/414Identification of mode of ope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片材供给设备和成像设备。其中,片材供给部分通过以周期执行拾取操作而供给片材,在所述周期中拾取旋转部件从释放状态切换至接触状态、然后切换至释放状态。检测单元检测沿着片材供给方向在片材供给部分的下游的位置处的片材。控制单元能够执行第一供给模式或第二供给模式,在第一供给模式中执行实施拾取操作的第一供给处理,在第二供给模式中执行第一供给处理、然后执行实施附加拾取操作的第二供给处理。根据检测单元检测到片材的时间以及片材的长度而确定待执行的模式。

Description

片材供给设备和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造成将片材供给至设备(例如成像设备)的片材供给设备,并且涉及一种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在例如打印机、复印机或传真机的成像设备中采用的片材供给设备通常配置有用于拾取支撑在片材支撑部分上的片材的拾取部件、以及用于接收和输送由拾取部件供给的片材的输送部件。此外,一些片材供给设备采取如下结构,其中,随着拾取部件的驱动,拾取部件相对于片材相对移动,使得拾取部件通过执行拾取操作而逐一拾取片材,在所述拾取操作中,拾取部件与支撑在片材支撑部分上的片材接触,然后接触状态被释放。
未审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2-017169公开了一种片材供给设备,其中片材支撑部分通过随着片材供给辊的旋转而旋转的凸轮来提升和降低。支撑在片材支撑部分上的片材接触片材供给辊,之后,片材与片材供给辊的接触被释放。该文献还公开了如下结构,其中,在通过提升片材支撑部分而从片材供给辊供给片材之后,片材支撑部分被再次升高以使得片材接触片材供给辊,由此片材供给辊通过对准辊对而协助输送片材。
然而,在通过由拾取部件多次执行拾取操作而改善片材的输送稳定性的过程中,存在堆叠于正被供给的最上方片材的下方的片材(下文称为后续片材)被拾取部件不合需要地拾取的情况。例如,在由拾取部件执行拾取操作两次的情况下,存在其中在完成第二个拾取操作之前最上方片材的后沿经过抵接位置(在所述抵接位置处拾取部件抵接片材)的情况。然后拾取部件接触后续片材,使得后续片材开始移动。后续片材随着最上方片材的供给从片材支撑部分被供给,由此引发了不合需要的情形,例如发生片材的多次供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片材供给设备,所述片材供给设备能够在实现稳定的片材输送的同时防止多次供给片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片材供给设备包括:片材支撑部分,所述片材支撑部分构造成支撑片材;片材供给部分,所述片材供给部分包括能够在与支撑于片材支撑部分上的片材接触的接触状态和从接触状态释放的释放状态之间切换的拾取旋转部件,片材供给部分构造成通过以周期执行拾取操作而供给支撑在片材支撑部分上的片材,在所述周期中,拾取旋转部件从释放状态切换至接触状态,然后切换至释放状态;片材输送部分,所述片材输送部分在片材供给部分的片材供给方向上布置在片材供给部分的下游并且构造成输送片材;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在片材供给方向上布置在片材供给部分的下游并且构造成检测片材;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处理器并且构造成控制片材供给部分和片材输送部分,控制单元构造成执行包括第一供给模式和第二供给模式的多个模式中的一个模式,在第一供给模式中,执行由片材供给部分实施拾取操作的第一供给处理,在第一供给模式中的第一供给处理之后拾取旋转部件维持处于释放状态中,在第二供给模式中,执行第一供给处理,然后执行由片材供给部分实施拾取操作的第二供给处理,其中,在自开始至结束第一供给处理的阶段期间检测单元检测到片材的情况下,控制单元构造成根据从第一供给处理开始之时至由检测单元检测到片材之时的时间以及由片材供给部分供给的片材在片材供给方向上的长度而在所述多个模式中确定待执行的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片材供给设备包括:片材支撑部分,所述片材支撑部分构造成支撑片材;片材供给部分,所述片材供给部分包括能够在与支撑于片材支撑部分上的片材接触的接触状态和从接触状态释放的释放状态之间切换的拾取旋转部件,片材供给部分构造成通过以周期执行拾取操作而供给支撑在片材支撑部分上的片材,在所述周期中,拾取旋转部件从释放状态切换至接触状态,然后切换至释放状态;片材输送部分,所述片材输送部分在片材供给部分的片材供给方向上布置在片材供给部分的下游并且构造成输送片材;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处理器并且构造成控制片材供给部分和片材输送部分,控制单元构造成执行包括第一供给模式和第二供给模式的多个模式中的一个模式,在第一供给模式中,执行由片材供给部分实施拾取操作的第一供给处理,在第一供给模式中的第一供给处理之后拾取旋转部件维持处于释放状态中,在第二供给模式中,执行第一供给处理,然后执行由片材供给部分实施拾取操作的第二供给处理,其中,控制单元构造成在供给沿着片材供给方向具有第一长度的片材的情况下执行第一供给模式,而在供给沿着片材供给方向具有比第一长度更长的第二长度的片材的情况下执行第二供给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成像设备包括:成像部分,所述成像部分构造成在片材上形成图像;以及片材供给设备,所述片材供给设备构造成将片材供给至成像部分。片材供给设备包括:片材支撑部分,所述片材支撑部分构造成支撑片材;片材供给部分,所述片材供给部分包括拾能够在与支撑于片材支撑部分上的片材接触的接触状态和从接触状态释放的释放状态之间切换的取旋转部件,片材供给部分构造成通过以周期执行拾取操作而供给支撑在片材支撑部分上的片材,在所述周期中,拾取旋转部件从释放状态切换至接触状态,然后切换至释放状态;片材输送部分,所述片材输送部分在片材供给部分的片材供给方向上布置在片材供给部分的下游并且构造成输送片材;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在片材供给方向上布置在片材供给部分的下游并且构造成检测片材;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处理器并且构造成控制片材供给部分和片材输送部分,控制单元构造成执行包括第一供给模式和第二供给模式的多个模式中的一个模式,在第一供给模式中,执行由片材供给部分实施拾取操作的第一供给处理,在第一供给模式中的第一供给处理之后拾取旋转部件维持处于释放状态中,在第二供给模式中,执行第一供给处理,然后执行由片材供给部分实施拾取操作的第二供给处理,其中,在自开始至结束第一供给处理的阶段期间检测单元检测到片材的情况下,控制单元构造成根据从第一供给处理开始之时至检测单元检测到片材之时的时间以及由片材供给部分供给的片材在片材供给方向上的长度而在所述多个模式中确定待执行的模式。
参考附图,根据下文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手动片材供给器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了用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手动片材供给器的控制结构的方框图。
图4A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片材供给单元的透视图。
图4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片材供给单元从另一视角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片材供给单元的初始位置传感器的透视图。
图6A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拾取辊的拾取操作的第一阶段的透视图。
图6B是示出了拾取操作的第二阶段的透视图。
图6C是示出了拾取操作的第三阶段的透视图。
图7A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片材供给单元的供给操作的第一阶段的框架形式视图。
图7B是示出了供给操作的第二阶段的视图。
图7C是示出了供给操作的第三阶段的视图。
图8A是示出了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手动片材供给器中通过单旋转供给而供给的片材的位置的图。
图8B是单旋转供给的定时图。
图9A是示出了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手动片材供给器中通过双旋转供给而供给的片材的位置的图。
图9B是双旋转供给的定时图。
图10A是示出了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手动片材供给器中在双旋转供给中初始位置不同的两张片材的位置的图。
图10B是双旋转供给的定时图。
图11是示出了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手动片材供给器中执行双旋转供给的条件的图。
图12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供给操作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双旋转供给控制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了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手动片材供给器中执行双旋转供给的条件的图。
图15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双旋转供给控制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片材供给设备。
第一实施例
如图1中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片材供给设备设置为用作成像设备的一个示例的全色激光束打印机201(下文称为打印机)的一部分。打印机201包括用作成像设备主体的打印机主体201A、构造成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分201B、以及基本水平地布置在打印机主体201A的上部上的图像读取设备202。打印机201是所谓的本体内排出片材型成像设备,其中,片材排出至其中的片材排出空间S形成在图像读取设备202和打印机主体201A之间。
多个片材供给器230设置在打印机主体201A的下部中,并且每个片材供给器均配置有用作能够存储片材P的片材存储部分的片材供给盒1。每个片材供给器230配置有用作从片材供给盒1供给片材的拾取旋转部件的拾取辊8,并且配置有包括供给辊9和延迟辊10的分离和输送部分。由拾取辊8供给的片材P在通过延迟辊10与其它片材分离开的同时被供给辊9输送,相对于片材供给方向沿着相反方向的驱动力输入至所述延迟辊上。从供给辊9传送的片材P由牵引辊对11向上输送,并且经由对准辊对240而提供至成像部分201B。稍后作为手动片材供给型片材供给设备描述的手动片材供给器300设置在打印机主体201A的侧部上,用户可以从设备外部将片材放在所述手动片材供给器上。稍后将描述手动片材供给器300的结构。
作为成像部分的一个示例的成像部分201B是四鼓式全色电子照相单元。成像部分201B配置有激光扫描仪210、以及构造成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四色调色剂图像的四个处理盒211。每个处理盒211配置有包括鼓形光电导体的感光鼓212、用作充电部件的充电单元213、以及用作显影部分的显影单元214。此外,成像部分201B配置有定影部分220、以及布置在处理盒211的上方的中间转印单元201C。用于将调色剂供应至相应的显影单元214的多个调色剂盒215安装在中间转印单元201C的上方。
中间转印单元201C包括缠绕在驱动辊216a和张紧辊216b周围的中间转印带216。在中间转印带216的内侧上设置初级转印辊219,所述初级转印辊在与感光鼓212相对的位置处抵接在中间转印带216上。中间转印带216通过由未示出的驱动单元驱动的驱动辊216a而沿着附图中的箭头方向旋转。
构造成将承载在中间转印带216上的彩色图像转印至片材P上的次级转印辊217设置在与中间转印单元201C的驱动辊216a相对的位置处。此外,定影部分220布置在次级转印辊217的上方,第一片材排出辊对225a、第二片材排出辊对225b以及反向输送部分201D布置在定影部分220的上方。反向输送部分201D包括可以沿着正向方向和反向方向旋转的反向输送辊对222、以及连接反向输送辊对222和成像部分201B的再输送路径R。此外,控制单元260安装在打印机主体201A内,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对打印机201的操作(所述操作包括由成像部分201B执行的成像操作)进行整体控制。
接下来,将以复印操作为例描述打印机201的成像操作。当文档的图像信息被图像读取设备202读取时,图像信息经过图像处理,然后转换成电信号并传送至成像部分201B的激光扫描仪210。在成像部分201B中,其表面由充电单元213均匀地充电至预定极性和电势的感光鼓212相继地被激光束曝光。由此,对应于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单色图像的静电潜像相继地形成在相应处理盒211的感光鼓212的表面上。
这些静电潜像通过从显影单元214供应的相应颜色的调色剂而被显影和可视化。承载在相应感光鼓212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施加至初级转印辊219上的偏置电压按重叠的方式以多层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16上。由此,调色剂图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16上。
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上述处理同时地,将片材P从片材供给器230或手动片材供给器300供应至对准辊对240。对准辊对240保持和停止片材P的前沿(即片材输送方向上的下游端),以矫正歪斜供给。此外,对准辊对240朝向形成在次级转印辊217和中间转印带216之间的次级转印部分输送片材P,与由成像部分201B形成调色剂图像相匹配。在次级转印部分中,承载于中间转印带216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施加至次级转印辊217上的偏置电压而被全体转印至片材P上。已经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P被输送至定影部分220。各个颜色的调色剂在定影部分220处受热受压,被融化并被混合,并且调色剂图像被作为彩色图像定影到片材P上。
已经经过定影部分220的片材P通过均布置在定影部分220下游的第一片材排出辊对225a或第二片材排出辊对225b而排出至片材排出空间S中,并且支撑在布置于片材排出空间S下游的支撑部分223上。在片材P的两面上形成图像时,已经经过定影部分220的片材P在经受由反向输送辊对222执行的反转之后被输送至再输送路径R,并且被再次输送至成像部分201B。调色剂图像已经转印至背面上并且已经在定影部分220处定影图像的片材P通过第一片材排出辊对225a或第二片材排出辊对225b而排出至片材排出空间S中。
手动片材供给器
接下来,将描述作为片材供给设备的示例的手动片材供给器300的结构。如图1中所示,手动片材供给器300包括手动供给托盘13、牵引辊对106、以及具有拾取辊16、供给辊17和延迟辊18的片材供给单元14。
手动供给托盘13以能够打开/能够关闭的方式支撑在打印机主体201A的右侧表面上,围绕手动供给托盘13的底部部分枢转。用作拾取旋转部件的拾取辊16布置在手动供给托盘13的上方,并且朝向供给辊17供给支撑在手动供给托盘13上的片材P。在由延迟辊18分离片材的同时,用作输送辊的供给辊17朝向牵引辊对106输送从拾取辊16接收的片材P。牵引辊对106朝向对准辊对240输送从供给辊17接收的片材P。
手动供给托盘13是构造成支撑片材的片材支撑部分的一个示例,片材供给单元14是构造成供给支撑在片材支撑部分上的片材的片材供给部分的一个示例。此外,牵引辊对106和对准辊对240是构造成在片材供给部分的下游输送片材的片材输送部分的示例。顺次由拾取辊16、供给辊17、牵引辊对106和对准辊对240输送的片材的移动方向在下文中称为片材供给方向。
如图2中所示,能够在片材宽度方向(即与片材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对移动的一对侧面管控板15L和15R设置在手动供给托盘13上。能够检测托盘上是否存在片材的遮光器型片材检测传感器21以及能够检测正被供给的片材是否为最终片材的最终片材检测单元12在片材供给方向上布置在手动供给托盘13的支撑表面13a的下游部分处。最终片材检测单元12例如是连接至旋转检测机构的滚动部件、或光学传感器,所述旋转检测机构构造成检测片材相对于支撑表面13a的相对移动。
如图3中所示,手动片材供给器300的操作由安装在打印机主体201A中的控制单元260控制。手动供给驱动马达M1驱动片材供给单元14,牵引马达M2驱动牵引辊对106,对准马达M3驱动对准辊对240。控制单元260通过中央处理单元(CPU)261而控制包括这些马达M1至M3的致动器,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读取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262的存储部分中的控制程序和设定数据。此外,控制单元260能够基于来自传感器的输入信号而检测手动片材供给器300的状态,所述传感器包括稍后描述的手动片材供给初始位置传感器(下文称为HP传感器)78和对准传感器108。用作可重写存储器的RAM 263用作工作存储器,而同时CPU 261执行程序。
如图4A和4B中所示,拾取辊16由拾取臂19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拾取臂用作保持拾取旋转部件的保持部分。图4A和4B是示出了手动片材供给器300的相关部分的透视图,其中部分地省略了手动片材供给器300的部件。拾取臂19能够围绕供给辊17的辊轴52枢转,并且通过被稍后描述的凸轮机构80驱动而相对于手动供给托盘13在竖直方向或重力方向上移动。
拾取辊16随着拾取臂19的移动而在抵接位置和待用位置之间移动,在抵接位置中,拾取辊抵接支撑在手动供给托盘13上的片材,在待用位置中,拾取辊在向上方向上与支撑在手动供给托盘13上的片材分离开。即,拾取辊16通过降低拾取臂19而切换至其中拾取辊接触支撑在手动供给托盘13上的片材的接触状态,并且通过提升拾取臂19而切换至其中拾取辊从接触状态释放的释放状态。
供给辊17经由与辊轴52共轴地设置的驱动轴70和附接至驱动轴70的驱动齿轮71而连接至手动供给驱动马达M1上。驱动齿轮71具有构建于其中的单向离合器机构,并且该单向离合器机构管控供给辊17在与片材供给方向相反的方向(下文称为返回方向)上空转。即,供给辊17能够在沿着片材供给方向的方向(下文称为正向方向)上相对于驱动齿轮71相对旋转,但同时被管控沿着返回方向相对旋转。
用作能够将由供给辊17输送的片材与其它片材分离开的分离部件的延迟辊18设置成通过诸如弹簧的推压部件而接触供给辊17。其中分离片材的分离部分35形成在供给辊17和延迟辊18之间。此外,延迟辊18经由转矩限制器而连接至驱动齿轮71上,并且构造成从手动供给驱动马达M1接收沿着返回方向的驱动力。因而,拾取辊16、供给辊17和延迟辊18由共用的驱动源、即手动供给驱动马达M1驱动。
延迟辊18的分离压力(即分离部分35处的辊之间的接触压力)以及转矩限制器的转矩值考虑延迟辊18的跟随能力和分离能力而适当地设定。即,如果一张片材位于分离部分35处,或者如果没有片材位于分离部分35处,则延迟辊18随着供给辊17的旋转而沿着供给方向旋转。同时,在两张或更多张片材位于分离部分35处的状态下,延迟辊18抵抗片材之间的摩擦力而沿着返回方向旋转,并且将除了与供给辊17接触的最上方片材之外的片材朝向供给方向的上游侧推回。
拾取辊16的辊轴53经由驱动机构(例如,包括空转齿轮的齿轮系、或驱动带)而连接至驱动轴70。因而,拾取辊16和供给辊17被手动供给驱动马达M1同时沿着正向方向驱动。
如图4B中所示,凸轮机构80包括凸轮50以及插置在凸轮50和拾取臂19之间的凸轮从动件51。凸轮50经由齿轮系81而连接至驱动齿轮71。齿轮系81包括与凸轮50一体地旋转的凸轮驱动齿轮74、以及与凸轮驱动齿轮74和驱动齿轮71啮合的空转齿轮73。因而,凸轮50通过被用作与拾取辊16共用的驱动源的手动驱动马达M1驱动而旋转。
凸轮从动件51包括抵靠凸轮50的凸轮表面501的第一抵接部分511、抵靠拾取臂19的按压部分19a的第二抵接部分512,并且凸轮从动件51能够围绕凸轮从动件轴510枢转。同时,拾取臂19被作为推压部件的示例的推压弹簧79向下推压。凸轮表面501的外径根据旋转相位而不同,并且凸轮表面501设置成使得在第一抵接部分511被凸轮表面501按压的状态下,拾取臂19抵抗推压弹簧79的推压力而被向上推动。此外,如图5中所示,用作能够检测凸轮50的旋转角度的角度检测单元的HP传感器78是能够检测与凸轮50一体地旋转的HP传感器遮光器77的切口部分770的透射型光学传感器、或透光光电检测器。HP传感器78是检测与凸轮50的位置相关的信息的位置检测单元,控制单元260能够基于HP传感器78的检测结果而检测凸轮50的每次旋转。
如图6A至6C中所示,拾取辊16随着拾取臂19通过凸轮机构80进行的升高和降低运动而移动至待用位置和抵接位置。换言之,凸轮机构80是能够在接触状态和释放状态之间切换拾取辊16的切换机构的示例。如图6A中所示,在拾取辊16处于初始位置(即待用位置)的状态下,凸轮从动件51被凸轮50的凸轮表面501向上推动,并且拾取臂19被凸轮从动件51维持在上部位置中。在拾取辊16处于待用位置的状态下,HP传感器78设置成处于打开状态中,即处于检测到HP传感器遮光器77的切口部分770的状态中。
如果来自手动供给驱动马达M1的驱动力输入至驱动齿轮71,则驱动齿轮71的旋转通过用作驱动传动机构的齿轮系81而输入至凸轮50。然后,如图6B中所示,凸轮50开始旋转,并且HP传感器78处于关闭状态中,换言之,光被HP传感器遮光器77阻挡。然后,当凸轮表面501的阶梯状部分502经过相对于凸轮从动件51的抵接位置时,凸轮从动件51从凸轮50释放,并且变得能够沿着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枢转。从凸轮从动件51的按压力中释放的拾取臂19因如上所述的推压弹簧79的推压力而下降,并且将拾取辊16移动至抵接位置。
如图6C中所示,当凸轮50进一步旋转时,凸轮从动件51被凸轮表面501向上推动,并且沿着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枢转。然后,被凸轮从动件51按压的拾取臂19抵抗推压弹簧79的推压力而升高,并且将拾取辊16移动至待用位置。然后,在当HP传感器78再次打开时,拾取辊16到达待用位置(参考图6A)。如上所述,拾取辊16以周期执行拾取操作,在所述周期中每当凸轮50旋转一次,拾取辊从待用位置移动至抵接位置、然后返回至待用位置。
供给操作
接下来,将参考图7A至7C描述由片材供给单元14执行的供给操作。如上所述,手动供给驱动马达M1输入至驱动齿轮71的驱动力不仅经由齿轮系81传递至凸轮50,而且还分配至拾取辊16、供给辊17和延迟辊18。因而,在凸轮50旋转的状态下,相应的辊16、17和18随着拾取辊16的拾取操作而被驱动旋转。
如图7A中所示,定位在待用位置中的拾取辊16与支撑在手动供给托盘13上的片材P分离开。如图7B中所示,在手动供给驱动马达M1运转的状态下,拾取臂19下降并且拾取臂19移动至抵接位置,在抵接位置中拾取辊16抵靠最上方片材P1。于是,片材P1通过拾取辊16的旋转而被供给,并且片材开始沿着片材供给方向向下游移动。拾取辊16维持在抵接位置中的时间比片材P到达分离部分35所需的时期更长。
已经到达分离部分35的片材P1通过延迟辊18而与后续片材分离开,并且通过供给辊17沿着片材供给方向进一步向下游输送。拾取辊16和供给辊17持续旋转,直至片材P1已经到达牵引辊对106为止。然后,在片材P1的前沿到达牵引辊对106之后的定时,拾取辊16移动至待用位置。
之后,片材P1通过牵引辊对106和对准辊对240而朝向成像部分201B输送,并且在成像部分201B处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片材P1上。构造成检测片材的对准传感器108布置在牵引辊对106和对准辊对240之间,对准传感器108用于控制稍后描述的供给操作。
如所述,片材供给单元14实施供给操作,作为由拾取辊16进行一个循环的拾取操作所规定的一组操作。换言之,片材供给单元14能够执行供给操作,所述供给操作相对于凸轮50的旋转量是周期性的,其中凸轮50的单次旋转设置为周期性的循环。之后,片材供给单元14在凸轮50旋转一次的状态下(即在拾取辊16执行单次拾取操作的状态下)的供给模式被称为“单旋转供给”。类似地,片材供给单元14在凸轮50旋转两次的状态下的供给模式被称为“双旋转供给”。
将参考图8和9描述根据单旋转供给和双旋转供给的手动片材供给器300的操作。图8A和9A分别是示出了通过单旋转供给和双旋转供给输送的片材的位置的图,图8B和9B是涉及这些供给操作的定时图。在图8B和9B中,对于相应的马达M1至M3,驱动状态示出为1(高),对于相应的辊16、17、106和240,从动状态示出为1(高)。对于拾取辊16,为了指示拾取辊是否接触片材,图示出为将其中拾取辊16定位在抵接位置的状态(即接触状态)指示为1(高),而将其中拾取辊16定位在待用位置的状态(即释放状态)指示为0(低)。
单旋转供给
如图8A和8B中所示,在单旋转供给中,首先(在时刻t0)开始驱动手动供给驱动马达M1,并且随着手动供给驱动马达开始驱动,拾取辊16和供给辊17开始旋转。此外,拾取操作由凸轮机构80启动,并且拾取辊16移动至与片材接触的抵接位置(在时刻t1)。由此,与拾取辊16接触的片材开始在片材供给方向上移动,即在图8A中向上移动。
牵引马达M2在比片材的前沿到达牵引辊对106的定时(即,时刻t2的定时)更早时启动。由此,已经通过位于供给辊17和延迟辊18之间的分离部分35的片材被牵引辊对106朝向对准辊对240输送。此外,在朝向对准辊对240移动的过程期间,由对准传感器108检测片材的前沿(在时刻t3)。
之后,如果HP传感器78检测到凸轮50已经旋转一次,则停止驱动手动供给驱动马达M1(在时刻t4)。之后,拾取辊16维持在待用位置,并且驱动力将不输入至拾取辊16和供给辊17。同时,牵引辊对106被持续地驱动以便持续输送片材,并且在片材的前沿抵靠对准辊对240的阶段时(在时刻t5)暂时停止。
对准马达M3随着成像部分201B形成调色剂图像而启动,并且旋转对准辊对240(在时刻t6)。与之同步,牵引马达M2再次启动,并且牵引辊对106与对准辊对240一同输送片材。由此,片材被供给至次级转印部分,并且由成像部分201B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片材上。牵引马达M2和对准马达M3随着片材的输送进程而相继停止(在时刻t7和t8)。上述单旋转供给重复执行,直至完成将图像形成到指定数量的片材上为止。
输送阻力的影响
在成像设备中存在各种尺寸和类型的片材用作记录介质。除了普通纸张之外,片材的类型例如可以是特殊纸张(例如厚纸张和铜版纸)、具有特殊形状的片材(例如信封和索引纸张)、塑料膜(例如OHP片材)、以及织物。已知的是,在与输送片材时的片材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输送阻力的水平根据片材的尺寸和片材类型而有所不同。输送阻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形成输送路径的引导部件和片材之间的摩擦,使得片材的刚度越高,则输送路径的曲线越陡峭(或者曲率半径越小),输送阻力趋于越高。具有高刚度的片材的示例包括厚纸张、铜版纸和信封。
在本实施例的示例中,如图7A至7C中所示,由输送引导件590构成并且引导由片材供给单元14供给的片材的输送路径59包括弯曲部分59a,所述弯曲部分在从与片材供给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来看时弯曲。弯曲部分59a在片材供给方向上位于对准传感器108和对准辊对240之间。在布置于打印机主体201A的侧部上的手动供给托盘13中放置的片材P首先被沿着大致水平方向供给至打印机主体201A中,然后被沿着弯曲部分59a向上引导至到达对准辊对240。因而,片材在通过输送路径59的弯曲部分59a时沿着弯曲部分59a处于弯曲状态中,并且与输送路径59的其它部分相比趋于受到更大的输送阻力。
顺便提一句,在单旋转供给的情况下,如图8A中所示,在片材的前沿通过对准传感器108的检测位置之后,手动供给驱动马达M1的驱动在凸轮50旋转一次的定时停止(在时刻t4)。因而,在从手动供给驱动马达M1的驱动停止之时至片材的前沿到达对准辊对240之时的时间期间(时刻t4至t5),进入输送路径59的弯曲部分59a的片材仅仅被牵引辊对106输送。此外,在手动供给驱动马达M1停止的状态下,在延迟辊18沿着正向方向旋转的同时片材移动,从而对应于连接至延迟辊18上的转矩限制器的转矩值的力将增加至输送阻力。
如果输送阻力高,则牵引辊对106会在片材上滑动,可能引起诸如输送延迟和片材卡住的异常状况。于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手动片材供给器300根据情况而执行下列双旋转供给。
双旋转供给
现在,将参考图9A和9B描述双旋转供给。将省略与上述单旋转供给共同的元件。如图9A和9B中所示,在双旋转供给中,在手动供给驱动马达M1启动之后,即使在HP传感器78已经检测到凸轮50的一次旋转(时刻t4至tc)之后手动供给驱动马达M1也继续被驱动。在传感器78下次开启的定时(在时刻tc)、即在凸轮50的第二旋转完成的定时,手动供给驱动马达M1停止。在所示示例中,在凸轮50的第二旋转期间,片材的前沿到达对准辊对240。因而,采用了如下结构,其中,在凸轮50的第二旋转完成之前手动供给驱动马达M1的驱动与牵引马达M2同步地暂时停止,并且之后,驱动马达M1再次启动(时刻t5至t6)。
由此,至少在拾取辊16通过第二拾取操作而维持在抵接状态时,沿着片材供给方向的力施加至来自拾取辊16的片材上。因而,通过执行双旋转供给,与执行单旋转供给的情况相比,减少了输送阻力的影响,并且改进了片材输送的稳定性。此外,在手动供给驱动马达M1停止的状态下,片材供给单元14通过连接至延迟辊18的转矩限制器的操作而主要用作输送阻力,但是在双旋转供给中,手动供给驱动马达M1的驱动阶段被延长。因而,沿着片材供给方向的力也从供给辊17施加至片材上,片材输送的稳定性得以进一步改进。
然而,如果这种双旋转供给持续执行,则存在堆叠于最上方片材下方的后续片材可能通过第二拾取操作而被拾取的情况。例如,如图9中所示,在供给沿着片材供给方向具有小的片材长度L1的片材(即短片材)的状态下,最上方片材的后沿(参考虚线)在相对较早的定时(在时刻ta)到达拾取辊16的位置。应当注意的是,片材的后沿指的是片材供给方向上的上游端。在这种情况下,在从最上方片材的后沿通过拾取辊16之时至拾取辊16朝向待用位置移动之时(时刻ta至tb)的时间期间,后续片材将被拾取辊16不合需要地供给。由此,趋于发生诸如多次供给(其中以重叠状态输送最上方片材和后续片材)或片材卡住的问题。
此外,如图10A和10B中所示,即使片材长度L2相对较长,也存在的情况是,在双旋转供给启动时根据片材的位置后续片材被第二拾取操作不合需要地拾取。如图10A中所示,存在的情况是:双旋转供给在其中最上方片材与正常情况相比位于片材供给方向的下游的状态下、例如在片材的前沿已经处于分离部分35处(参考虚线)的情况下启动。在这种情况下,最上方片材的后沿会在比通常更早的定时(在时刻te)通过拾取辊16,从而后续片材被拾取辊16不合需要地供给。
双旋转供给的执行状况
因而,根据本实施例,如图11中所示,根据有关片材位置(供给时间T)和片材长度(片材长度L)的信息而确定是否能够执行双旋转供给。但是,供给时间T指的是从片材供给单元14的第一供给操作(第一拾取操作)之时至对准传感器108检测到片材之时的经过时间。
具体地,双旋转供给在满足涉及供给时间T和片材长度L的下列条件(1)至(3)的状态下执行。
供给时间(T)>可变阈值(Tv) (1)
供给时间(T)<再试阈值(Tr) (2)
片材长度(L)>片材长度阈值(Lc) (3)
考虑到片材长度L和片材供给单元14的理论片材输送速度,在由片材供给单元14执行第二供给操作(第二拾取操作)的情况下,可变阈值Tv是设置作为边界的阈值,在所述边界处可能发生后续片材的拾取。理论片材输送速度是假设拾取辊16和供给辊17不在片材上滑动的情况下片材供给单元14的片材输送速度。
因而,图11中由可变阈值Tv限定的直线上的点对应于片材长度L和供给时间T的组合,在所述组合点处最上方片材的后沿正好在第二供给操作完成之时通过拾取辊16。应当注意的是,为了更可靠地防止拾取后续片材,相对于片材长度L和供给时间T的组合将合适的边界设定至可变阈值Tv。
在第一供给操作期间特定片材到达对准传感器108的状态下,在第二供给操作下片材的最大输送距离(即片材最多可能移动的距离)可以利用理论片材输送速度来估算。具体地,第一供给操作的剩余时间和第二供给操作的所需时间之和应当乘以理论片材输送速度。可变阈值Tv是这样的阈值时间,所述阈值时间设定成使得在片材的前沿从对准传感器108的检测位置移动最大输送距离的状态下片材的后沿维持在拾取辊16的上游。
可变阈值Tv可以通过使用常数a和b采用下述线性函数式来计算。
Tv=-aL+b
其中,常数“a”根据片材供给单元14的理论片材输送速度而确定。常数b基于片材供给单元14的理论片材输送速度以及拾取辊16和对准传感器108之间在片材供给方向上的距离而确定。
在条件式(2)中的再试阈值Tr是确定在供给操作已经启动之后片材的前沿尚未到达对准传感器108的检测位置的状态下是否需要再次执行供给操作的阈值。换言之,再试阈值Tr是这样的阈值时间,如果在自供给操作启动起预定时间内片材尚未达到检验点,所述阈值时间用于确定超时(time-out)状态。再试阈值Tr设置的值大于凸轮50进行一次旋转期间经过的时间,即大于片材供给单元14执行一次供给操作所需的时间Ta。
条件式(3)中的片材长度阈值Lc代表能够执行双旋转供给的片材长度的下限。如果片材非常短,即如果片材长度短于片材供给单元14执行双旋转供给的状态下的理论输送长度,则认为拾取后续片材的可能性较高。因而,优选的是,在供给片材长度等于或大于特定参考长度的片材时根据片材供给设备的具体结构而执行双旋转供给。换言之,如果供给在片材供给方向上的长度短于参考长度的片材,则不论从第一供给处理启动之时至检测单元检测到片材之时的时间如何,片材供给设备构造成执行第一供给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提前基于片材供给单元14的片材输送速度、以及拾取辊16和对准传感器108之间在片材供给方向上的距离而确定片材长度阈值Lc。具体地,其中可变阈值Tv的值等于片材供给单元14执行一次供给操作所需的时间Ta的情况下的片材长度设定为片材长度阈值Lc。这表明,如果在第一供给操作结束的同时片材长度为Lc的片材经过对准传感器108,则在第二供给操作完成的同时片材的后沿将达到拾取辊16。因而,如果片材的长度大于Lc,并且如果在第一供给操作完成之前检测到对准传感器108,则即使在执行第二供给操作时也将防止后续片材被拾取。
通过将对准传感器108和拾取辊16之间在片材供给方向上的距离设置为较小,片材长度阈值Lc的值可以设定成更小。在这种情况下,图11中的双旋转供给区的区域扩大,即可以在更大范围的条件下执行双旋转供给。
在图11中,满足条件式(1)至(3)的区域是可以执行双旋转供给的区域、即双旋转供给区,而除了其中T<Tr并且位于双旋转供给区中的区域之外的部分是执行单旋转供给的区域、即单旋转供给区。即,如果供给时间T和片材长度L的组合位于双旋转供给区中,则在供给时间T和片材长度L的组合处于双旋转供给区的情况下在诸如片材硬度的其它条件满足的条件下,手动片材供给器300执行双旋转供给。
此外,其中T≥Tr的区域是确定控制单元需要再供给操作的区域、即供给再试区。换言之,在第一供给操作已经启动之后在提前确定的设定时间(T<Tr)内对准传感器108未检测到片材而发生超时状态的状态下,手动片材供给器300再次从初始点执行供给操作。
本实施例采取如下结构,其中,当利用再试阈值Tr在确定处理中检测到超时状态时,控制单元开始再试供给操作,但是可以任意地改变在检测到超时状态时执行的操作。例如,可以采取其中供给操作终止并且在例如液晶面板的显示单元上向用户显示警告消息的结构。
流程图
现在,将参考图12和13中所示的流程图描述根据上述执行条件而选择性地执行单旋转供给或双旋转供给来供给片材的控制处理的示例。下文所述的各个步骤通过安装在打印机主体201A中且读取和执行存储在例如ROM 262的存储器中的程序的CPU 261(参考图3)而实施。CPU 261是包括构造成控制片材供给设备的操作的控制单元的处理器的示例。
在向手动片材供给器300要求启动片材供给的状态下,首先,手动供给驱动马达M1启动(S1),同时开始供给时间T的计时(S2)。由此,启动片材供给单元14的第一供给操作。换言之,步骤S1对应于其中控制单元要求片材供给部分执行供给操作的第一供给处理。
之后,CPU 261待用,直至对准传感器108检测到片材的前沿为止(S6)。如果HP传感器78检测到在对准传感器108输出打开信号之前凸轮50已经旋转一次(S3:Y),则手动供给驱动马达M1停止(S4)。此外,如果在对准传感器108输出打开信号之前供给时间T超出再试阈值Tr(S5:N),则确定超时状态,并且确定需要执行再试供给操作(S12)。在这种情况下,CPU 261重置供给时间T的计数值(S13),并且再次启动供给操作。
如果在供给时间T超过再试阈值Tr之前检测到对准传感器108的打开信号(S6:Y),则停止对供给时间T的计时(S7)。CPU 261使用供给时间T的计数值,并且执行双旋转供给控制处理,以确定是否能够执行第二供给操作(S8)。
如图13中所示,在双旋转供给控制处理中,确定片材是否是具有高刚度的片材类型,即片材是厚纸张、铜版纸还是信封(S21)。此外,确定片材长度L和供给时间T是否分别超过片材长度阈值L和可变阈值Tv(S22和S23)。如果所有这些确定标准都满足,则CPU 261确定执行其中进行双旋转供给的模式、即第二供给模式(S24)。如果任一确定标准未满足,则将不执行第二供给操作,并且确定执行其中通过单旋转供给而供给片材的模式、即第一供给模式(S25)。关于片材类型是否具有高刚度或片材长度的信息由用户通过设置在打印机201上的操作单元(例如操作面板)提前输入。CPU 261基于用户输入的信息获得片材尺寸信息。还可以向手动供给托盘13提供构造成检测片材长度的传感器,并且基于传感器的输出而检测支撑在手动供给托盘13上的片材的长度。
如果待执行双旋转供给,则过程根据第一供给操作是否完成而有所不同。如果第一供给操作正在进行(S26:N),则CPU 261等待直至HP传感器78检测到凸轮50已经旋转一次为止(S27),然后继续驱动手动供给驱动马达M1以启动第二供给操作(S28)。如果第一供给操作已经完成(S26:Y),则CPU 261立即恢复驱动手动供给驱动马达M1,并且执行第二供给操作(S29)。换言之,步骤S28和S29对应于第二供给处理,在所述第二供给处理中,除了第一供给处理之外,控制单元还执行由片材供给部分进行的另一供给操作。
如所述,在第二供给操作启动的状态下或在第二供给操作确定不执行的状态下,CPU 261结束双旋转供给控制处理。如图12中所示,在执行双旋转供给控制处理(S8)之后,如果第一供给操作或第二供给操作未完成(S9:N),则在停止手动供给驱动马达M1(S11)之前,CPU 261等待供给操作的完成(S10:Y)。然后,CPU 261重置供给时间T的计时(S14)并且结束处理。如果第一供给操作已经完成(S9:Y),则CPU 261重置供给时间T的计时(S14)并且结束处理。对于每张正被供给的片材计数供给时间T。在手动片材供给器300确定片材的供给已经完成之后,应当重置供给时间T的计时。例如,计时应当基于片材排出传感器(未示出)的检测而重置,所述片材排出传感器构造成检测形成至片材上的图像已经完成以及片材已经支撑在支撑部分223上。
与上述流程同时发生地,对牵引马达M2和对准马达M3进行驱动控制(参考图8B和9B)。由此,通过片材供给单元14的单旋转供给或双旋转供给而供给的片材被传递至牵引辊对106和对准辊对240上,并且片材被供给至成像部分201B。
如所述,手动片材供给器300基于用作检测单元的对准传感器108的检测定时而切换和执行单旋转供给和双旋转供给。如图11中所示,作为这种控制的结果,如果正供给具有特定长度L2的片材,如果在第一定时(即供给时刻T1)检测到片材,则执行单旋转供给。如果在晚于第一定时的第二定时(即供给时刻T2)检测到片材,则执行双旋转供给。换言之,当供给具有特定长度的片材、即供给第一片材时,如果从第一供给处理启动之时至检测单元检测到片材之时的时间是第一时间长度,例如图11中的点(T1、L2),则选择第一供给模式,如果所述时间是比第一时间长度更长的第二时间长度,例如图11中的点(T2、L2),则执行第二供给模式。
因而,如果片材的推进相对较早,例如如果在第一供给操作启动之时的时间点片材的前沿已经进入分离部分(参考图10A的虚线),则通过不执行第二供给操作而防止后续片材被拾取。如果片材的推进相对较晚并且通过执行第二供给操作几乎不可能拾取后续片材,则执行双旋转供给以改进片材输送的稳定性。因而,根据本实施例,片材输送的稳定性可以改进,同时防止出现由于拾取后续片材而引起的诸如多次片材供给的缺点。
此外,手动片材供给器300构造成在正供给相对较长的片材时执行双旋转供给,而对于具有相对较短片材长度的片材不执行双旋转供给,如图11中所示。即,如果沿着片材供给方向供给具有第一长度(例如L1)的片材,则在完成第一供给操作之后,在将拾取辊16维持在待用位置的状态下输送片材(图9A)。如果供给具有比第一长度更长的第二长度(例如L2)的片材,则在片材被牵引辊对106输送的同时,在执行第一供给操作之后执行第二供给操作。换言之,如果从第一供给处理启动之时至检测单元检测到片材之时的时间(即第三时间阶段)相同,则对于具有第三长度的第三片材选择第一供给模式,例如图11中的点(T2、L1),并且对于具有比第三长度更长的第四长度的第四片材选择第二供给模式,例如图11中的点(T2、L2)。因而,对于长度相对较短的片材不执行第二供给操作,由此防止后续片材被拾取,同时改进供给相对较长片材的片材输送稳定性。
用作与供给时间T相关的阈值时间的可变阈值Tv根据片材长度L而设定为不同的值。可变阈值Tv设定成使得随着片材长度L2变大而该值变小(参考图11)。换言之,当供给具有第一长度的片材时,与供给具有比第一长度更长的第二长度的片材时相比,可变阈值Tv设定为更大的值。因而,对于在执行第二供给操作时趋于发生后续片材的拾取的短片材,仅仅当片材的推进相对较慢时执行双旋转供给,从而防止拾取后续片材。对于具有相对较长长度的长片材,即使片材的推进相对快速也积极地执行双旋转供给,从而可以改进片材输送的稳定性。
特别地,基于片材长度L和片材供给单元14的理论片材输送速度,考虑当执行第二供给操作时片材的最大输送距离而设定可变阈值Tv。因而,在防止拾取后续片材的情况下,可以使片材供给单元14执行双旋转供给的可能性最大化。
如果输送目标片材是厚纸张、铜版纸或信封,则手动片材供给器300执行双旋转供给。因而,在输送刚度大、输送阻力大的片材期间,第二供给操作能够减少输送阻力的影响。根据本实施例厚纸张、铜版纸和信封被认定是具有高刚度的片材,但是可以采取对这些片材类型中的仅仅一种或多种执行双旋转供给的结构。如果采取的结构基于刚度来确定是否执行第二供给处理,则可以向除了如上所列的片材类型之外的片材类型施加类似的控制。如果在供给具有第一刚度的片材的情况下可执行双旋转供给,并且在供给具有小于第一刚度的第二刚度的片材的情况下执行单旋转供给,则可以获得类似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例采取其中引导片材的输送路径59包括弯曲部分59a的结构,所述弯曲部分在从宽度方向上来看时在对准传感器108的下游侧弯曲(参考图7A)。弯曲部分59a定位在用作第一输送部件的牵引辊对106和用作第二输送部件的对准辊对240之间,并且对准传感器108设置在辊对106和240的中间位置的上游。因而,通过执行第二供给操作,可以减小弯曲部分处的输送阻力的影响,而不改变输送路径的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双旋转供给的执行条件基于供给时间T和片材长度L两者而确定,但是也可以通过仅使用这两个条件中的一者来进行确定。例如,如果手动片材供给器300可接受的片材长度的范围被确定,则可以基于供给时间T而确定是否执行双旋转供给。此外,如果由于管制支撑在手动供给托盘13上的片材在片材供给方向上的位置的管制部件(例如挡板)而使得供给时间T的差别被抑制为较小的值,则可以基于片材长度L而确定是否执行双旋转供给。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用作片材供给设备的手动片材供给器的结构。根据本实施例的手动片材供给器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执行双旋转供给的条件,而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而,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与第一实施例共同的元件,并且省略对其的描述。
如图14中所示,根据本实施例,如果除了第一实施例的条件式(1)至(3)之外还满足下列条件式(4),则执行双旋转供给。
供给时间(T)>固定阈值(Tc) (4)
固定阈值Tc是提前设定的参考时间,并且表示可以基于其执行双旋转供给的供给时间T的下限。应当认为,如果供给时间T足够小,即如果在足够早的时间片材的前沿已经到达对准传感器108,则片材的前沿应当无延迟地到达对准传感器108,并且不执行第二供给操作。
因而,通过设定合适的值作为固定阈值Tc,如果几乎不需要执行第二供给操作则执行单旋转供给。换言之,如果从第一供给处理启动之时至由检测单元检测到片材之时的时间小于参考时间,则不论片材在片材供给方向上的长度如何,片材供给设备构造成执行第一供给模式。由此,可以减少手动供给驱动马达M1的操作噪声或伴随拾取辊16的拾取操作的机械噪声,同时通过双旋转供给而维持改善片材输送稳定性的效果。
如图15中所示,依照根据本实施例的执行情况的双旋转供给控制处理已经向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理流程(图13)插入了与上述条件式(4)相对应的确定步骤(S30)。即,如果供给时间T大于固定阈值Tc(S30:Y),则CPU 261确定可以执行第二供给操作。包括双旋转供给控制处理的控制处理以及除了双旋转供给控制处理中的上述步骤S30之外的步骤的内容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理的内容。
其它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作为片材供给部分的示例,已经描述了包括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拾取辊16的片材供给单元14,但是也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片材供给部分。例如,在可提升的支撑板设置作为片材支撑部分的结构中,可以采取其中支撑板的升高和降低致使拾取辊抵靠片材或移动远离片材的结构。在该示例中,构造成提升和降低支撑板的提升装置(例如凸轮机构)对应于切换机构。此外,结构不限于其中拾取辊朝向分离部分供给片材的布置方案,并且可以采取其中片材由与垫型或辊型分离部件接触的供给辊直接供给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供给辊对应于拾取旋转部件。此外,作为片材供给部分,可以使用横截面形状为D形的所谓半月辊的供给辊,其中圆柱形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被切除。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片材供给部分的功能,供给辊随着旋转而在接触状态和释放状态之间切换,而不取决于例如凸轮机构的切换机构。
根据上述实施例,已经描述了在第一供给处理和第二供给处理的每一个中由片材供给单元14执行一次供给操作的示例,但是可以采取在各个供给处理中执行多次供给操作的结构。例如,在执行第二供给处理的状态下,如果片材长度足够大,则可以由片材供给单元14执行多次供给操作作为第二供给处理。
手动片材供给器300是片材供给设备的一个示例,本技术可以应用于包括以可抽拉方式附接至成像设备主体上的片材供给盒的片材供给设备,或者应用于例如复印机的自动文档供给设备的其它片材供给设备。此外,本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配置有喷墨型或其它类型成像部分、而非电子照相型成像部分201B的成像设备。
本发明的实施例也可以通过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而实现,所述计算机读取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也可以更完整地称为“非瞬时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一个或多个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和/或所述计算机包括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一个或多个电路(例如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或者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由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执行的方法而实现,所述计算机例如通过读取并执行来自存储介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一个或多个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和/或控制一个或多个电路以执行一个或多个上述实施例的功能。计算机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以包括独立计算机或独立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取和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可以从网络或存储介质而提供至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器、光盘(例如压缩盘(CD)、数字通用盘(DVD)、或蓝光盘(BD)TM)、闪存装置、存储卡等。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设备,该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下列权利要求的范围应当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这些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20)

1.一种片材供给设备,包括:
片材支撑部分,所述片材支撑部分构造成支撑片材;
片材供给部分,所述片材供给部分包括能够在与支撑于片材支撑部分上的片材接触的接触状态和从接触状态释放的释放状态之间切换的拾取旋转部件,片材供给部分构造成通过以周期执行拾取操作而供给支撑在片材支撑部分上的片材,在所述周期中拾取旋转部件从释放状态切换至接触状态,然后切换至释放状态;
片材输送部分,所述片材输送部分在片材供给部分的片材供给方向上布置在片材供给部分的下游、并且构造成输送片材;
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在片材供给方向上布置在片材供给部分的下游、并且构造成检测片材;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处理器并且构造成控制片材供给部分和片材输送部分,控制单元构造成执行多个模式中的一个模式,所述多个模式包括:
第一供给模式,其中执行由片材供给部分实施拾取操作的第一供给处理,并且在第一供给模式中的第一供给处理之后拾取旋转部件维持处于释放状态中,以及
第二供给模式,其中执行第一供给处理,然后执行由片材供给部分实施拾取操作的第二供给处理,
其中,在自启动至结束第一供给处理的阶段期间由检测单元检测到片材的情况下,控制单元构造成基于供给时间大于可变阈值并且片材长度大于预定片材长度阈值的条件而从所述多个模式中确定待执行第二供给模式,所述供给时间是从第一供给处理启动之时至由检测单元检测到片材之时的时间,所述片材长度阈值代表能够执行第二供给模式的片材长度的下限、并且能够基于片材供给部分的片材输送速度、以及拾取旋转部件与检测单元之间在片材供给方向上的距离来确定,所述可变阈值是如下阈值,其被设定成使得在片材在片材供给方向上的前沿远离检测单元的检测位置移动的距离是片材供给部分可以通过第二供给处理最多输送片材的距离的状态下,片材在片材供给方向上的后沿维持在拾取旋转部件的上游,所述片材长度是由片材供给部分供给的片材在片材供给方向上的长度,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如果不满足上述条件则从所述多个模式中确定待执行第一供给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
其中,在供给沿着片材供给方向的长度为大于所述片材长度阈值的第一长度的第一片材的情况下,控制单元构造成:
如果第一片材的供给时间为比与第一长度相对应的可变阈值更短的第一时间长度,则执行第一供给模式,以及
如果第一片材的供给时间为比第一时间长度更长且比与第一长度相对应的可变阈值更长的第二时间长度,则执行第二供给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
其中,在供给沿着片材供给方向的长度为比第一长度更长的第二长度的第二片材的情况下,如果第二片材的供给时间为第一时间长度时,则控制单元构造成执行第二供给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
其中,在供给沿着片材供给方向的长度为比片材长度阈值更长的第三长度的第三片材或沿着片材供给方向的长度为比第三长度更长的第四长度的第四片材的情况下,控制单元构造成:
如果第三片材的供给时间为比与所述第三长度相对应的可变阈值更短但比与所述第四长度相对应的可变阈值更长的第三时间阶段,则执行第一供给模式,以及
如果第四片材的供给时间为第三时间阶段,则执行第二供给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
其中,控制单元构造成:
在供给沿着片材供给方向的长度比作为所述片材长度阈值的参考长度更长的片材的情况下,根据供给时间执行第一供给模式和第二供给模式中的任一者,
在供给沿着片材供给方向的长度比作为所述片材长度阈值的参考长度更短的片材的情况下,不论供给时间如何,执行第一供给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
其中,如果供给时间大于作为所述可变阈值的阈值时间,则控制单元构造成执行第二供给模式,以及
其中,阈值时间根据片材在片材供给方向上的长度而设定为不同的值,使得在片材的长度为第一长度的情况下,与片材的长度为比第一长度更大的第二长度的情况相比,阈值时间的值更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
其中,控制单元构造成:
如果供给时间大于如下参考时间,则根据片材在片材供给方向上的长度而执行第一供给模式和第二供给模式中的任一者,所述参考时间表示基于其能够执行第二供给模式的供给时间的下限,以及
如果供给时间小于所述参考时间,则不论片材在片材供给方向上的长度如何,执行第一供给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
其中,控制单元构造成:
在供给具有第一刚度的片材的情况下,执行第一供给模式和第二供给模式中的任一者,所述第一刚度是与厚纸、铜版纸或信封的刚度相当的高刚度,以及
在供给具有比第一刚度更低的第二刚度的片材的情况下,执行第一供给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
其中,控制单元构造成在由片材支撑部分支撑的片材为厚纸张、铜版纸或信封的情况下执行第二供给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还包括形成输送路径的输送引导件,所述输送路径构造成引导由片材输送部分输送的片材,
其中,输送路径包括弯曲部分,所述弯曲部分在从与片材供给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来看时是弯曲的,并且在片材供给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检测单元的检测位置的下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
其中,片材输送部分包括第一输送部件、和沿着片材供给方向布置在第一输送部件的下游的第二输送部件,
其中,当从宽度方向来看时,输送路径在第一输送部件和第二输送部件之间是弯曲的,以及
其中,检测单元的检测位置沿着片材供给方向布置在第一输送部件和第二输送部件之间的中间位置的上游。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
其中,控制单元构造成如果从第一供给处理启动之时至预定时间已经过去之时检测单元未检测到片材,则执行其中确定超时的确定处理,预定时间设定成比从启动至结束第一供给处理所需的时间更长,以及
其中,控制单元构造成如果在第一供给处理结束之后在未确定超时的状态下检测单元检测到片材,则执行第二供给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
其中,如果由确定处理确定超时,则控制单元构造成再次启动第一供给处理。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还包括构造成驱动片材供给部分的驱动单元,
其中,控制单元构造成在第一供给处理结束之前确定执行第二供给模式的情况下在第一供给处理之后继续启动第二供给处理,并且驱动单元持续地驱动片材供给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还包括: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构造成驱动片材供给部分;以及
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构造成被驱动单元驱动并且相对地移动拾取旋转部件和片材支撑部分,以在接触状态和释放状态之间切换拾取旋转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还包括维持部分,所述维持部分构造成在维持拾取旋转部件的同时沿着竖直方向移动,
其中,切换机构包括构造成由驱动单元旋转的凸轮、以及布置在凸轮和维持部分之间的凸轮从动件,并且所述凸轮从动件构造成相对于凸轮的旋转量而沿着竖直方向周期性地移动维持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还包括构造成检测凸轮位置的位置检测单元,
其中,控制单元构造成基于位置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而确定片材供给部分执行拾取操作一个循环。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
其中,拾取旋转部件是拾取辊,以及
其中,片材供给部分包括:
输送辊,所述输送辊在片材供给方向上布置在拾取辊的下游并且构造成在片材供给方向的下游输送片材,以及
分离部件,所述分离部件接触输送辊并且构造成将由输送辊输送的片材与其它片材分离开。
19.一种片材供给设备,包括:
片材支撑部分,所述片材支撑部分构造成支撑片材;
片材供给部分,所述片材供给部分包括能够在与支撑于片材支撑部分上的片材接触的接触状态和从接触状态释放的释放状态之间切换的拾取旋转部件,片材供给部分构造成通过以周期执行拾取操作而供给支撑在片材支撑部分上的片材,在所述周期中拾取旋转部件从释放状态切换至接触状态,然后切换至释放状态;
片材输送部分,所述片材输送部分在片材供给部分的片材供给方向上布置在片材供给部分的下游、并且构造成输送片材;
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在片材供给方向上布置在片材供给部分的下游、并且构造成检测片材;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处理器并且构造成控制片材供给部分和片材输送部分,控制单元构造成执行多个模式中的一个模式,所述多个模式包括:
第一供给模式,其中执行由片材供给部分实施拾取操作的第一供给处理,并且在第一供给模式中的第一供给处理之后拾取旋转部件维持处于释放状态中,以及
第二供给模式,其中执行第一供给处理,然后执行由片材供给部分实施拾取操作的第二供给处理,
其中,控制单元构造成在供给沿着片材供给方向具有第一长度的片材的情况下执行第一供给模式,所述第一长度小于能够执行第二供给模式的片材长度的下限,并且在供给沿着片材供给方向具有比第一长度更长的第二长度的片材的情况下执行第二供给模式,其中所述能够执行第二供给模式的片材长度的下限能够基于片材供给部分的片材输送速度、以及拾取旋转部件与检测单元之间在片材供给方向上的距离来确定。
20.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成像部分,所述成像部分构造成在片材上形成图像;以及
片材供给设备,所述片材供给设备构造成将片材供给至成像部分,该片材供给设备包括:
片材支撑部分,所述片材支撑部分构造成支撑片材;
片材供给部分,所述片材供给部分包括能够在与支撑于片材支撑部分上的片材接触的接触状态和从接触状态释放的释放状态之间切换的拾取旋转部件,片材供给部分构造成通过以周期执行拾取操作而供给支撑在片材支撑部分上的片材,在所述周期中拾取旋转部件从释放状态切换至接触状态,然后切换至释放状态;
片材输送部分,所述片材输送部分在片材供给部分的片材供给方向上布置在片材供给部分的下游、并且构造成输送片材;
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在片材供给方向上布置在片材供给部分的下游、并且构造成检测片材;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处理器并且构造成控制片材供给部分和片材输送部分,控制单元构造成执行多个模式中的一个模式,所述多个模式包括:
第一供给模式,其中执行由片材供给部分实施拾取操作的第一供给处理,并且在第一供给模式中的第一供给处理之后拾取旋转部件维持处于释放状态中,以及
第二供给模式,其中执行第一供给处理,然后执行由片材供给部分实施拾取操作的第二供给处理,
其中,在从启动至结束第一供给处理的阶段期间由检测单元检测到片材的情况下,控制单元构造成基于供给时间大于可变阈值并且片材长度大于预定片材长度阈值的条件而从所述多个模式中确定待执行第二供给模式,所述供给时间是从第一供给处理启动之时至由检测单元检测到片材之时的时间,所述片材长度阈值代表能够执行第二供给模式的片材长度的下限、并且能够基于片材供给部分的片材输送速度、以及拾取旋转部件与检测单元之间在片材供给方向上的距离来确定,所述可变阈值是如下阈值,其被设定成使得在片材在片材供给方向上的前沿远离检测单元的检测位置移动的距离是片材供给部分能够通过第二供给处理最多输送片材的距离的状态下,片材在片材供给方向上的后沿维持在拾取旋转部件的上游,所述片材长度是由片材供给部分供给的片材在片材供给方向上的长度,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如果不满足上述条件则从所述多个模式中确定待执行第一供给模式。
CN201711049307.0A 2016-11-01 2017-10-31 片材供给设备和成像设备 Active CN1080086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14645 2016-11-01
JP2016214645A JP6855215B2 (ja) 2016-11-01 2016-11-01 シート給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08610A CN108008610A (zh) 2018-05-08
CN108008610B true CN108008610B (zh) 2021-10-12

Family

ID=62019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49307.0A Active CN108008610B (zh) 2016-11-01 2017-10-31 片材供给设备和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0214370B2 (zh)
JP (1) JP6855215B2 (zh)
CN (1) CN1080086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79466B2 (ja) 2017-09-28 2021-06-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7271322B2 (ja) * 2019-06-07 2023-05-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
JP7455600B2 (ja) * 2020-02-04 2024-03-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20106140A1 (en) * 2020-08-07 2022-04-07 Faner Aroma Product Co., Ltd. Directional gear and manual paper feeding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7288A (zh) * 2007-10-12 2009-04-15 夏普株式会社 供纸装置、具有该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及供纸方法
CN102205731A (zh) * 2010-03-29 2011-10-05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消除装置及图像消除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2815560A (zh) * 2011-06-08 2012-12-12 株式会社理光 片材运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570648A (zh) * 2013-10-17 2015-04-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18746A (ja) 1998-10-08 2000-04-25 Canon Inc 給紙装置
JP2000264460A (ja) 1999-03-15 2000-09-26 Canon Inc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及びシート材処理装置
JP2002187633A (ja) 2000-12-25 2002-07-02 Ricoh Co Ltd 給紙装置
JP4944445B2 (ja) * 2006-01-05 2012-05-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搬送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202379A (ja) 2009-03-05 2010-09-16 Ricoh Co Ltd 給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683478B2 (ja) * 2009-10-29 2015-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紙装置
JP5539076B2 (ja) 2010-07-07 2014-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78703B2 (ja) * 2012-03-27 2016-08-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KR20150007879A (ko) * 2013-07-12 2015-01-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동 급지 장치와 이를 구비한 스캐너 및 자동 급지 제어 방법
JP5961640B2 (ja) * 2014-01-21 2016-08-0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給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536462B2 (ja) * 2016-04-15 2019-07-0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6790627B2 (ja) * 2016-09-09 2020-11-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7288A (zh) * 2007-10-12 2009-04-15 夏普株式会社 供纸装置、具有该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及供纸方法
CN102205731A (zh) * 2010-03-29 2011-10-05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消除装置及图像消除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2815560A (zh) * 2011-06-08 2012-12-12 株式会社理光 片材运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570648A (zh) * 2013-10-17 2015-04-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08610A (zh) 2018-05-08
US10759617B2 (en) 2020-09-01
US20180118481A1 (en) 2018-05-03
US20190144220A1 (en) 2019-05-16
JP6855215B2 (ja) 2021-04-07
JP2018070358A (ja) 2018-05-10
US10214370B2 (en) 2019-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6896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forming capable of performing fast and stable sheet transfer operations
US10759617B2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873576B2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0030721A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2105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68955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搬送装置
US11345557B2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EP3064459B1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0075820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
EP2042935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30918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5975516A (en)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JP5822571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836595B2 (en) Rotary feeding member,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619847B2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546481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3072988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150586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JP6045324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27892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93492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7017691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076812A (ja) シート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10830A (ja) ベルト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ベルト寄り是正方法
JP2015042570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