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49399A - 粘结膜和粘结膜筒 - Google Patents

粘结膜和粘结膜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49399A
CN107849399A CN201680043558.5A CN201680043558A CN107849399A CN 107849399 A CN107849399 A CN 107849399A CN 201680043558 A CN201680043558 A CN 201680043558A CN 107849399 A CN107849399 A CN 1078493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adhesive film
base material
tack coat
back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35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49399B (zh
Inventor
久万琢也
大仓正寿
山中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849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93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493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93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01/00Adhesive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4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241Polyolefin, e.g.rubber
    • C09J7/243Ethylene or propylene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5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255Poly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parameters being the characterizing featur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在基材膜的一个面上设置粘结层的粘结膜,基材膜背面(没有设置粘结层的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SRz为3000nm以下,粘结层的厚度d为3000nm以下。本发明提供表面平滑性优异、并且滑动性、操作性、卷取性优异的粘结膜。

Description

粘结膜和粘结膜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表面平滑性优异,并且滑动性、操作性、卷取性优异,适合作为表面保护膜使用的粘结膜。
背景技术
对被粘体表面具有粘结性、并且在使用后能够不污染被粘体地进行剥离的粘结性膜,被用作包装用膜、表面保护膜、加工用膜,被贴在各种机械制品、显示器面板用部件、合成树脂制的面板、以及电器等的基板、部件等的保护对象的表面上,作为加工、保管、运输、出库时等的保护用膜被广泛使用。
作为这种粘结性膜,例如在专利文献1、2中记载了,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的表面涂布粘结剂而成的膜。专利文献1、2那样的在平滑的膜上用另外的生产线(off-line)涂布粘结层、干燥而成的粘结膜,滑动性低、卷取困难,所以通常使用脱模膜等的隔离纸作为衬纸进行卷取。但是如果使用衬纸,则不仅成本相应地提高,而且在将粘结膜开卷放出使用时,需要衬纸的卷取设备,所以不能说生产性充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316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2/128010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即、提供表面平滑性优异,并且滑动性、操作性、卷取性优异的粘结膜。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的粘结膜是在基材膜的一个面上设置粘结层的粘结膜,其特征在于,基材膜背面(没有设置粘结层的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SRz为3000nm以下,粘结层的厚度d为3000nm以下。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粘结膜,表面平滑性优异、并且滑动性、操作性、卷取性优异,所以能够很好得作为表面保护膜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粘结膜,在基材膜的一个面上设置有粘结层,基材膜背面、即没有设置粘结层的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SRz为3000nm以下,更优选为2500nm以下、进而优选为2000nm以下、最优选为1500nm以下。基材膜背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SRz大于3000nm时,在作为保护膜与被粘体贴合、卷取时,有时粘结膜的表面形状会转印到被粘体表面。此外,在被粘体是柔软材料、或在以与被粘体贴合的状态实施缺点检测等情况中,有时会更要求表面平滑性,SRz更优选为1000nm以下、进而优选为500nm以下、最优选为300nm以下。从粘结膜表面形状的转印的观点,SRz越小越优选,但如果基材膜背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SRz过小,则与粘结层表面的滑动性恶化,有时卷取困难,所以SRz的下限为30nm左右。作为使SRz在上述范围的方法,可以使用公知的技术,可以使用将2种以上的原料掺混来形成表面凹凸的方法,在表层中添加易滑粒子的方法,以及在未拉伸膜中形成2种以上的不同结晶形态,在拉伸时形成凹凸的方法等。此外,为了使基材膜使用聚丙烯膜、SRz在上述范围,优选使膜的原料组成、膜的层叠结构在后述范围,而且使制膜时的流延(熔融挤出的树脂的片化工序)条件、纵拉伸条件在后述范围内,并减少流延片的β晶。
本发明的粘结膜的粘结层的厚度d为3000nm以下。更优选为1200nm以下、进而优选为800nm以下、进而优选为600nm以下、最优选为400nm以下。粘结层的厚度d大于3000nm时,粘结层的表面变得平滑,基材膜背面和粘结层表面的滑动性恶化,有时卷取困难。此外,有时会发生粘结层的背面转移。背面转移是指,在基材膜的一个面上涂布粘结层的溶液后,在干燥炉内干燥·固化,将本发明的粘结膜在不经由脱模膜的情况下卷成筒状,然后使用时,在将粘结膜开卷放出之际,粘结层的一部分转移到基材膜背面的现象。粘结层的厚度d大于3000nm时干燥炉中粘结层的干燥变得不充分,有时会发生背面转移。使粘结层的厚度在上述范围的方法,可以使用公知的技术,可以通过调整粘结层的溶液的固体成分浓度、各种涂布方法中的涂布厚度来控制。粘结层的厚度如果过薄,则有时难以稳定涂布,或者粘结力过低,有时与被粘体不粘结,所以100nm左右为下限。
本发明的粘结膜的基材膜背面的中心平均表面粗糙度SRa优选为100nm以下。更优选为40nm以下、进而优选为30nm以下、最优选为25nm以下。基材膜背面的中心平均表面粗糙度SRa大于100nm时,在作为保护膜与被粘体贴合、卷取时,有时粘结膜的表面形状会转印到被粘体表面。从粘结膜表面形状的转印的观点,SRa越小越优选,但实际中SRa的下限为1nm左右。作为使SRa在上述范围的方法,可以使用公知的技术,可以采用将2种以上的原料掺混来形成表面凹凸的方法,在表层添加易滑粒子的方法,在未拉伸膜中形成2种以上的不同结晶形态、在拉伸时形成凹凸的方法等。此外,为了作为基材膜中使用聚丙烯膜、SRa在上述范围,优选使膜的原料组成、膜的层叠结构在后述范围,此外,使流延条件、纵拉伸条件在后述范围内,并减少流延片的β晶。
本发明的粘结膜的基材膜背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SRz与粘结层的厚度d之比SRz/d的值优选为0.1~3.5。更优选为0.3~3.5、进而优选为0.5~3.0。SRz/d的值小于0.1时,基材膜背面和粘结层表面的滑动性恶化,有时卷取困难。SRz/d的值大于3.5时,SRz的值变大,在作为保护膜与被粘体贴合、卷取之际,有时粘结膜的表面形状会转印到被粘体表面。
本发明的粘结膜,通过使基材膜的表面粗糙度和粘结层的厚度在上述范围,能够得到尽管具有高表面平滑性,但保持一定的粘结力、且滑动性、操作性、卷取性优异、不发生背面转移的粘结膜。以往的粘结膜,由于粘结层的厚度厚,所以基材膜背面和粘结层表面的滑动性不良,难以在没有脱模膜的情况下以良好的品质进行卷取。此外,以往的粘结膜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在基材膜上涂布粘结层的溶液,在干燥炉内干燥到粘结层不附着到移送辊的程度,与脱模膜一起卷成筒状,在卷取后陈化,使粘结层的固化进行。但是采用该方法,如果在没有脱模膜的情况下进行卷取,则固化时基材膜背面与粘结层的密合力变高,有时会发生背面转移。
本发明中,通过使粘结层的厚度与以往相比为充分薄,即使使用平滑的基材膜,也能够兼顾粘结性和滑动性,进而能够在干燥炉内使粘结层的固化充分进行,提供即使在没有隔着脱模膜的情况下进行卷取、也不容易发生背面转移的粘结膜。
本发明的粘结膜的雾度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下、进而优选为2%以下、最优选为1%以下。雾度大于10%时,膜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大,有时表面形状会转印给被粘体。从透明性的观点雾度越低越优选,但在实施时0.05%左右是下限。为了使雾度在上述范围,优选使膜的原料组成、膜的层叠结构在后述范围,防止粒子等造成透明性的恶化,而且使膜制膜时的流延条件、纵拉伸条件在后述范围内,并减少流延片的β晶。
本发明的粘结膜的长度方向的杨氏模量EMD优选为1GPa以上。长度方向的杨氏模量EMD小于1GPa时,在作为表面保护膜使用、从被粘体剥离时,有时由于剥离张力,膜被拉长而破裂,或者在被粘体上留下剥离痕迹。此外,有时由于贴合时的移送张力,膜被拉长。EMD更优选为1.2GPa以上、进而优选为1.4GPa以上。EMD越大越优选,但实际中10GPa左右为上限。为了使EMD的值在上述范围,优选使膜的原料组成在后述范围,而且使制膜条件在后述范围,将膜以高倍率双轴拉伸而得到基材膜。
本发明的粘结膜的宽度方向的杨氏模量ETD优选为1GPa以上。ETD小于1GPa时,有时在移送时在膜上容易产生褶皱,或者在与作为被粘体的膜贴合、卷成筒状、保管时由于膜的尺寸变化而在筒上产生褶皱等。ETD更优选为1.5GPa以上、进而优选为2.0GPa以上、最优选为2.5GPa以上。ETD越大越优选,但实际中10GPa左右为上限。为了使ETD的值在上述范围,优选使膜的原料组成在后述范围,此外,使制膜条件在后述范围,将膜以高倍率双轴拉伸而得到基材膜。
再者,本申请中将与膜的制膜方向平行的方向称作制膜方向或者长度方向或者MD方向,将在膜面内与制膜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作宽度方向或者TD方向。
本发明的粘结膜的宽度方向的110℃热处理后的热收缩率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0.8%以下、进而优选为0.5%以下、最优选为0.3%以下。宽度方向的热收缩率大于1.0%时,例如在与其他的材料贴合后、从作用热的干燥工序等通过等时,有时膜发生变形、剥离或者产生褶皱。此外,在与作为被粘体的膜贴合、卷成筒状、保管时,如果环境温度上升,则有时会由于膜的尺寸变化而在筒上产生褶皱等。至于热收缩率的下限没有特殊限定,但有时膜会发生膨张,所以实际上-2.0%程度为下限。为了使热收缩率在上述范围,使膜的原料组成在后述范围,此外,制膜条件在后述范围,特别是双轴拉伸后的热定型、松弛条件在后述范围,这样是有效的。这里的热收缩率是指,对于膜的宽度方向,切出5个宽10mm、长200mm(测定方向)的试样,在距离两端25mm的位置画标线带标记,使用万能投影机测定标线间的距离作为试长(l0),接下来,将试片夹在纸间,以载荷为零的状态在温度保持在110℃的烘箱内加热60分钟,然后取出,在室温冷却,然后使用万能投影机测定尺寸(l1),带入下述式进行计算,将5个的平均值作为热收缩率。
热收缩率={(l0-l1)/l0}×100(%)
本发明的粘结膜贴合在玻璃板上时的180℃剥离力优选为1N/25mm以下。剥离力更优选为0.5N/25mm以下、进而优选为0.2N/25mm以下、最优选为0.05N/25mm以下。剥离力大于1N/25mm时,基材膜背面与粘结层表面的滑动性恶化,有时卷取困难或发生背面转移。为了使剥离力在上述范围,使粘结层的组成、厚度在后述范围,而且使膜的原料组成、制膜条件在后述范围,控制基材膜的表面粗糙度,这样是有效的。剥离力小于0.01N/25mm时,在与被粘体贴合后,有时在移送等时粘结膜剥离,所以下限为0.01N/25mm左右。
本发明的粘结膜的厚度根据用途来适当调整,没有特殊限定,但优选5μm以上100μm以下。厚度小于5μm时,有时操作困难,在大于100μm时、树脂量增加,有时生产性降低。本发明的粘结膜由于强度(杨氏模量)优异,所以即使厚度薄,也能够确保操作性。为了发挥这种特点,更优选厚度为5μm以上40μm以下,进而优选为5μm以上30μm以下,最优选为5μm以上25μm以下。厚度,在不使其它物性恶化的范围内,可以通过挤出机的螺杆转速、未拉伸片的宽度、制膜速度、拉伸倍率等调整。
本发明的粘结膜中使用的基材膜,没有特殊限定,作为材质,可以将聚酰胺、芳族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纤维素、聚丙烯、聚乙烯、聚甲基戊烯、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公知的材料单独或2种以上混合使用,但由于能够得到表面平滑性优异、鱼眼(fish eye)、异物少的高品位膜,而且能够提高膜的强度、韧性等操作性,优选基材膜是以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主成分。这里,本申请中「主成分」是指,特定的成分在所有成分中所占的比例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进而优选为95质量%以上、最优选为99质量%以上。特别是在被粘体是柔软材料的情况,以及在与被粘体贴合状态下实施缺点检测的情况等要求基材膜具有优异的表面平滑性的情况,优选使用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主成分的膜。此外,通过使基材膜的主成分为聚丙烯,能够发挥聚丙烯的优异的脱模性,提高基材层的背面与粘结层表面的滑动性,得到操作性、卷取性优异的粘结膜。
接下来,以使用聚丙烯膜作为基材膜的情况为例对本发明的粘结膜中使用的基材膜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粘结膜中使用的聚丙烯膜的聚丙烯原料,只要是满足上述物性即可,没有特殊限定,但从强度、耐热性的观点,优选使用结晶性聚丙烯(以下记作聚丙烯原料A)。
聚丙烯原料A,优选为冷二甲苯可溶部(以下记作CXS)为4质量%以下、并且全同立构五单元组的比率为0.90以上的聚丙烯。如果不满足该条件,则有时制膜稳定性差、或膜的强度降低,或者尺寸稳定性和耐热性降低大。
这里的冷二甲苯可溶部(CXS)是指,使试样在二甲苯中完全溶解后,在室温下使其析出,此时溶解在二甲苯中的聚丙烯成分,由于立体规整性低、分子量低等的原因,可以认为是相当于难以结晶化的成分。这种成分如果大量含在树脂中,则有时膜的热尺寸稳定性差。因此,CXS优选为4质量%以下,进而优选为3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2质量%以下。CXS越低越优选,但0.1质量%左右为下限。要制成具有这种CXS的聚丙烯,可以采用在获得树脂时提高催化剂活性的方法、将得到的树脂用溶剂或者丙烯单体本身清洗的方法、使用金属茂PP的方法等方法。
基于同样的观点,聚丙烯原料A的全同立构五单元组的比率优选为0.90以上、进而优选为0.94以上。全同立构五单元组的比率是采用核磁共振法(NMR法)测定的显示聚丙烯的结晶相的立体规整性的指标,该数值越高,则结晶化度越高,熔点越高,高温下的尺寸稳定性越高,所以优选。此外,膜表面的脱模性变高,不容易发生粘结层的背面转移,所以优选。对于全同立构五单元组的比率的上限,没有特殊限定。为了获得这样的立体规整性高的树脂,优选采用以下方法:将在正庚烷等溶剂中得到的树脂粉末进行清洗的方法,适当地进行催化剂和/或助催化剂的筛选、组成的筛选的方法等。
此外,作为聚丙烯原料A,更优选为熔体流动速率(MFR)为1~10g/10分(230℃、21.18N载荷)、特别优选为2~5g/10分(230℃、21.18N载荷)的范围的聚丙烯原料,这从制膜性、膜强度的观点优选。为了使熔体流动速率(MFR)为上述值,可以采用控制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的方法等。
作为聚丙烯原料A,主要是丙烯的均聚物,但在不破坏本发明的目的的限度内,也可以含有由其他的不饱和烃形成的共聚成分等,还可以掺混不是单独采用丙烯的聚合物。作为这种共聚成分、构成掺混物的单体成分,可以列举出例如乙烯、丙烯(共聚而成掺混物的情况)、1-丁烯、1-戊烯、3-甲基戊烯-1、3-甲基丁烯-1、1-己烯、4-甲基戊烯-1、5-乙基己烯-1、1-辛烯、1-癸烯、1-十二碳烯、乙烯基环己烯、苯乙烯、烯丙基苯、环戊烯、降冰片烯、5-甲基-2-降冰片烯等。共聚量或掺混量,从耐绝缘击穿特性、尺寸稳定性方面考虑,优选共聚量小于1mol%,掺混量小于10质量%。
而且本发明的粘结膜中使用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膜,除了上述聚丙烯原料A以外,从强度提高、尺寸稳定性提高的观点,也可以含有支链状聚丙烯H。这里的支链状聚丙烯H是指相对于碳原子10000个,在5个位置以下具有内部3取代烯烃的聚丙烯。该内部3取代烯烃的存在可以通过1H-NMR谱图的质子比来确认。在含有时优选为0.05~10质量%、更优选为0.5~8质量%、进而优选为1~5质量%。通过含有上述支链状聚丙烯H,能够将熔融挤出的树脂片在冷却(流延)工序中生成的球晶尺寸控制得较小,得到透明性、强度、表面平滑性优异的聚丙烯膜。
作为上述支链状聚丙烯H,从制膜性的观点优选熔体流动速率(MFR)在1~20g/10分的范围,更优选在1~10g/10分的范围。而且熔融张力优选在1~30cN的范围,更优选在2~20cN的范围。
本发明的粘结膜中使用的聚丙烯膜,构成膜的聚合物中含有的乙烯成分的含量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以下、进而优选为3质量%以下。乙烯成分的含量越多,则结晶性越容易降低、透明性越容易提高,但在乙烯成分的含量大于10质量%时,有时会发生强度降低、耐热性降低、热收缩率恶化的情况。此外,膜表面的脱模性降低,有时容易发生粘结层的背面转移。
本发明的粘结膜中使用的聚丙烯膜,从透明性、耐热性、强度的观点,构成膜的聚合物中含有的聚丙烯聚合物的含量优选为9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6质量%以上、进而优选为97质量%以上,最优选为98质量%以上。
本发明的粘结膜中使用的聚丙烯原料中,在不破坏本发明的目的的限度内,可以含有各种添加剂,例如结晶核剂、抗氧化剂、热稳定剂、滑动剂、抗静电剂、防粘连剂、填充剂、粘度调整剂、防着色剂等。
在这些中,从抗氧化剂析出的观点,抗氧化剂的种类和添加量的筛选是重要的。即、作为这种抗氧化剂,优选具有立体阻碍性的酚系抗氧化剂,并且其中至少1种为分子量500以上的高分子量型。作为其具体例,可以列举出多种,优选例如将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分子量220.4)与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例如BASF社制Irganox(注册商标)1330,分子量775.2)或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例如BASF社制Irganox(注册商标)1010,分子量1177.7)等合并使用。这些抗氧化剂的总含量优选为,相对于聚丙烯原料总量在0.03~1.0质量%的范围。抗氧化剂如果过少,则有时在挤出工序中聚合物发生劣化、膜着色,或长期耐热性差。抗氧化剂如果过多,则有时由于这些抗氧化剂的析出使透明性降低。更优选含量为0.05~0.9质量%,特别优选为0.1~0.8质量%。
本发明的粘结膜中使用的聚丙烯原料,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目的的限度内,可以添加结晶核剂。如前面所讲,支链状聚丙烯(H)其本身就具有α晶或β晶的结晶核剂效果,但也可以列举出其它种类的α晶核剂(二苄叉基山梨糖醇类、苯甲酸钠等)、β晶核剂(1,2-羟基硬脂酸钾、苯甲酸镁、N,N’-二环己基-2,6-萘二甲酰胺等酰胺系化合物、喹吖啶酮系化合物等)等。但是,如果上述其它种类的核剂过剩添加,则有时会引起拉伸性降低、或形成气孔等而造成透明性、强度降低,所以添加量通常为0.5质量%以下、优选为0.1质量%以下、进而优选为0.05质量%以下。
本发明的粘结膜中使用的聚丙烯膜,可以通过使用上述原料进行例如双轴拉伸而得到。作为双轴拉伸的方法,可以采用吹胀同时双轴拉伸法、扩幅同时双轴拉伸法、扩幅逐次双轴拉伸法中的任一种,其中从制膜稳定性、厚度均一性、膜的高刚性和控制尺寸稳定性方面,优选采用扩幅逐次双轴拉伸法。
本发明的粘结膜中使用的聚丙烯膜,也可以在表层中使用易滑粒子等提高滑动性。这种情况下,是由表层(I)和基层(II)这至少2层构成的膜,优选表层(I)中含粒子,其平均粒径为0.7μm以下。平均粒径大于0.7μm时,表面粗糙度变大,有时表面平滑性降低。此外,有时拉伸时在粒子界面容易产生气孔,透明性降低,或者表层(I)中添加的粒子在制膜中脱落、表面粗糙度变大,或者雾度上升。更优选平均粒径为0.5μm以下,进而优选0.2μm以下。从表面平滑性的观点,平均粒径越小越优选,但在小于0.05μm时,有时易滑性恶化,或者粒子发生凝集,变为粗大粒子,透明性降低。此外,从操作性提高的观点,也可以将平均粒径不同的2种以上粒子一起作为原料使用。再者,平均粒径,是通过将膜溶解在135℃的热二甲苯中,对不溶部分使用扫描电镜(3000倍)进行拍照,对观察到的50个粒子测定粒径(长轴径),是此时的平均值。表层(I)中使用的粒子,在不破坏本发明的效果的限度内,没有特殊限定,作为无机粒子,可以列举出二氧化硅、酸化钛、酸化铝、酸化锆、碳酸钙、炭黑、沸石粒子等,作为有机粒子,可以列举出丙烯酸系树脂粒子、苯乙烯系树脂粒子、聚酯系树脂粒子、聚氨酯系树脂粒子、聚碳酸酯系树脂粒子、聚酰胺系树脂粒子、有机硅系树脂粒子、氟系树脂粒子、或者上述树脂的合成中使用的2种以上单体的共聚树脂粒子等。其中,聚丙烯树脂的表面能低,所以如果添加粒子进行拉伸,则在拉伸时有时粒子界面剥离,产生气孔,雾度上升,透明性降低。从透明性提高的观点,优选粒子表面为疏水性,优选使用表面经硅烷偶联剂处理过的上述无机粒子或有机粒子,特别是优选有机硅粒子、经硅烷偶联剂处理过的二氧化硅粒子。
此外,从防止上述粒子脱落的观点,使用的粒子的粒度分布优选尽量窄。基于这种观点,作为二氧化硅粒子,优选使用通过溶胶凝胶法制成的二氧化硅粒子,此外,有机粒子的情况中,优选使用通过聚合法得到的有机硅粒子、丙烯酸系树脂粒子、苯乙烯系树脂粒子。
本发明的粘结膜中使用的聚丙烯膜,表层(I)的粒子含量优选为0.01~1.0质量%。含量小于0.01质量%时,有时得不到摩擦系数减少的效果。含量大于1.0质量%时,雾度上升,有时透明性降低。含量更优选为0.05~0.7质量%、进而优选为0.05~0.65质量%、最优选为0.1~0.6质量%。
下面对本发明的粘结膜中使用的聚丙烯膜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但并不是要局限于这些。
首先、将聚丙烯原料A 98质量份和二氧化硅粒子2质量份投入双轴挤出机,制作含二氧化硅粒子2质量%的母粒原料。将母粒原料25质量份和聚丙烯原料A 75质量份干式掺混,供给A层(表层(I)用的单轴挤出机,将聚丙烯原料A供给B层(基层(II)))用的单轴挤出机,在200~260℃进行熔融挤出。并且使用在聚合物管的中途设置的过滤器除去异物、改性聚合物等,然后使用多歧管型的A层/B层/A层复合T型模头以1/22/1的层叠厚度比进行层叠,吐到流延鼓上,得到A层/B层/A层的层结构的层叠未拉伸片。此时流延鼓的表面温度为10~40℃,这从透明性的观点优选。此外,也可以是A层/B层的2层层叠结构。
作为在流延鼓上的密合方法,可以使用静电施加法、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的密合方法、气刀法、压辊法、水中流延法等中的任一方法,但优选平面性良好并且能够控制表面粗糙度的气刀法。气刀法中的空气温度为0~50℃、优选为0~30℃,吹出的空气速度优选为130~150m/s。此外,为了不发生膜的振动,优选适当调节气刀位置使空气流向制膜下游侧。
此外,在密合到流延鼓上后,对膜的非流延鼓面进而强制性冷却,由此能够抑制非流延鼓面的β晶生成,提高膜的平滑性、透明性。非流延鼓面的冷却方法,可以使用利用空气的空冷、压辊法、水中流延法等中的任一方法。但是由于设备简便、容易控制表面粗糙度、平滑性良好而优选利用空气进行的空冷。
得到的未拉伸片被导入纵拉伸工序。纵拉伸工序中,首先使未拉伸片接触多个保持在120℃以上且小于150℃的金属辊进行预热,升温到拉伸温度,沿着长度方向拉伸3~8倍,然后冷至室温。拉伸温度为150℃以上时,膜的取向变弱,有时强度降低。而且拉伸倍率小于3倍时,膜的取向变弱,有时强度降低。
接着将纵单轴拉伸膜导入扩幅机,用夹着把持膜的端部,在140~165℃的温度下沿着宽度方向横拉伸至7~13倍。拉伸温度如果低,则有时膜发生破断或透明性降低,拉伸温度如果过高,则有时膜的取向弱、强度降低。此外,如果倍率高,则有时膜发生破断,如果倍率低,则膜的取向弱,有时强度降低。
接下来,在热处理和松弛处理工序中用夹子拉紧把持宽度方向,一边在宽度方向上以2~20%的松弛率给予松弛,一边在100℃以上且小于160℃度的温度进行热定型,在用夹子拉紧把持宽度方向的情况下经过80~100℃的冷却工序导到扩幅机的外侧,打开膜端部的夹子,在卷绕工序中裁切膜边部,将卷取膜产品卷。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粘结膜中使用的粘结层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粘结膜的粘结层中使用的粘结剂,没有特殊限定,可以使用橡胶系、乙烯基聚合系、缩合聚合系、热固化性树脂系、有机硅系等。
其中作为橡胶系的粘结剂,可以列举出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系、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系、异丁烯-异戊二烯共聚物系等。作为乙烯基聚合系的粘结剂,可以列举出丙烯酸系、苯乙烯系、乙酸乙烯基酯-乙烯共聚物系、氯乙烯-乙酸乙烯基酯共聚物系等。此外,作为缩合聚合系的粘结剂,可以列举出聚酯系。进而作为热固化树脂系的粘结剂,可以列举出环氧树脂系、聚氨酯树脂系等。
在这些之中,考虑到透明性优异、耐气候性、耐热性、耐湿热性、基材密合性等,优选使用丙烯酸系粘结剂。作为该丙烯酸系粘结剂的具体例,可以列举出综研化学(株)制SKダイン(注册商标)1310、1435、SKダイン1811L、SKダイン1888、SKダイン2094、SKダイン2096、SKダイン2137、SKダイン3096、SKダイン1852等作为优选例。
此外,优选在所述的丙烯酸系粘结剂中同时使用固化剂。作为固化剂的具体例,例如异氰酸酯的情况,可以列举出甲苯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1,3-二苯甲撑二异氰酸酯、1,4-二苯甲撑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2,4'-二异氰酸酯、3-甲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2,4'-二异氰酸酯、赖氨酸异氰酸酯等。固化剂的混合比例是,相对于粘结剂100质量份为0.1~10质量份、优选为0.5~5质量份。如果少于0.1质量份,则干燥炉内粘结剂层的固化不充分,有时发生背面转移。在大于10质量份时,有时过剩的固化剂转移给基板或在高温时气化,这成为污染原因。
此外,在丙烯酸系粘结剂中,根据被粘体(玻璃、功能膜)的材质,也可以适当配合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硅烷偶联剂、金属惰化剂等。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粘结膜的粘结层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但并非用此进行限定。
首先,准备粘结层用的涂剂。涂剂,可以将上述粘结剂、固化剂等的添加剂溶解在溶剂中后使用。溶剂可以根据涂布机的干燥温度、涂剂的粘度等来适当调整,作为具体例,可以使用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叔丁醇、乙二醇单甲基醚、1-甲氧基-2-丙醇、丙二醇单甲基醚、环己酮、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异丙基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二乙酰基丙酮、乙酰丙酮中的至少1种以上溶剂。
涂剂中的固体成分浓度,可以通过涂剂的粘度、粘结层的厚度来适当选择,但优选为5~20质量%。
接下来,向涂布机移送上述基材膜,涂布粘结层用的涂剂。其中,涂布粘结层的面可以是基材膜的任一面,但优选对涂布面预先实施电晕处理等前处理,来提高与涂剂的润湿性。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基材膜背面的脱模性,优选不实施电晕处理等的前处理。对涂布方式没有特殊限定,可以采用金属棒(メタバー)方式、刮板方式、凹版方式、模头方式、刀式、反式方式、浸渍方式等现有的涂布方式。但是,本发明的粘结膜为粘结层厚度3000nm以下的薄膜,从能够稳定获得薄膜的涂布层的观点,优选凹版方式、反式方式。
在基材膜上涂布粘结层用的涂剂后,导入干燥炉来除去涂剂中的溶剂,获得粘结膜。这里的干燥温度根据基材膜的耐热性、溶剂的沸点来适当设定,优选为60~170℃。小于60℃时,粘结层的固化不能充分进行,有时发生背面转移。大于170℃时,有时基材膜发生变形,平面性恶化。而且干燥时间优选为15~60秒。小于15秒时,粘结层的固化不能充分进行,有时发生背面转移。大于60秒时生产性降低,所以不优选。
不使用脱模膜等就将干燥后的粘结膜用卷取机卷取,得到本发明的粘结膜筒。本发明的粘结膜通过具有上述构造,能够使粘结层的固化充分进行,基材膜背面与粘结层表面的滑动性也良好,所以即使在不经由脱模膜的情况下进行卷取,也不会发生背面转移、卷取时褶皱发生等问题,能够得到品质良好的粘结膜筒。
如上那样得到的本发明的粘结膜,可以在包装用膜、表面保护膜、加工膜、卫生用品、农业用品、建筑用品、医疗用品等各种用途中使用,但由于特别是表面平滑性优异,优选作为表面保护膜、加工膜使用。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再者,通过以下的方法测定、评价特性。
(1)膜厚度
使用微厚度计(マイクロ厚み計,アンリツ社制)测定5点,求出平均值。
(2)粘结层的厚度
使用フィルメトリクス株式会社的「膜厚测定系统」型号F20测定15点,求出平均值。
(3)膜的表面粗糙度(SRa、SRz)
使用表面粗糙度计(SURFCORDER ET4000A:(株)小坂研究所制),基于JIS-B-0601:2001在下述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求出中心面平均表面粗糙度SRa(nm)和十点平均粗糙度SRz(nm)。但对基材膜背面(没有设置粘结层的面)测定3处,取平均值。
<测定条件>
测定速度:0.1mm/s
测定范围:长度方向1000μm、宽度方向400μm
测定节距:长度方向1μm、宽度方向5μm
阈值(cut off value)λc:0.2mm
触针顶端半径:0.5μm。
(4)剥离力
剥离力的测定,依照JIS Z 0237(2009)中规定的方法,使用表面被乙醇清洗过的玻璃板代替SUS304号。针对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粘结膜,各切取宽25mm、全长200mm的长条状,将粘结层侧贴合在所述玻璃板上,使用质量2kg的橡胶辊按压,使其均匀密合。在25℃、65%RH的环境中静置24小时,然后固定玻璃板,以300mm/min的恒定速度180°剥离粘结膜的一端,测定此时的应力(N/25mm)作为剥离力。
(5)膜的雾度
使用雾度仪(日本电色工业社制、NDH-5000)依照JIS K7136(2000)对膜在23℃下测定雾度值(%)3次,取平均值。
(6)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杨氏模量(EMD、ETD)
从膜切出试验方向长150mm×宽度方向长10mm的矩形作为试样。使用拉伸试验机(オリエンテック制テンシロンAMF/RTA-100),依照JISK7161(1994)中规定的方法,在25℃、65%RH的环境中测定5次,取平均值。其中初始夹距设为50mm、拉伸速度设为300mm/分,将试验开始后从1N载荷通过的点作为伸长率的原点。
(7)卷取性评价
使用东洋テスター工业制摩擦测定器,依照ASTM D1894,以粘结膜背面与粘结层面接触的方式重叠,在MD方向彼此摩擦,测定此时的初期的立起来(急剧上升)时的电阻值,将最大值记作静摩擦系数μS。试样取宽80mm、长200mm的长方形,切出2套(4片)。测定2次,求出平均值,用以下的标准进行评价。
A:μS<1.0
B:1.0≦μS<1.5
C:1.5≦μS
(8)背面转移评价
从粘结膜取宽100mm、长100mm的2枚正方形试样,以1枚的粘结膜背面与另1枚的粘结层面接触的方式使它们重叠,将它们用2枚聚丙烯酸类板(宽100mm、长100mm)夹着,施加2kg的载荷,在23℃的环境中静置24小时。24小时后,剥离2枚粘结膜,用以下标准评价此时的背面转移。
A:能够干净地剥离
B:背面转移的发生面积小于10%
C:背面转移的发生面积为10%以上。
(9)被粘体上的转印评价
从粘结膜和厚度40μm的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制“ゼオノアフィルム”(注册商标)取宽100mm、长100mm的正方形试样,以粘结膜背面与“ゼオノアフィルム”接触的方式使它们重合,将它们用2枚聚丙烯酸类板(宽100mm、长100mm)夹持,施加2kg的载荷,在23℃的环境中静置24小时。24小时后目视观察“ゼオノアフィルム”的表面(粘结膜接触的面),用以下标准评价。
A:干净,与作用载荷前同样
B:确认有弱凹凸
C:确认有强凹凸。
(实施例1)
关于基材膜,将结晶性聚丙烯(プライムポリマー(株)制、TF850H、MFR:2.9g/10分、全同立构五单元组(mesopentad)的比率:0.94)供给单轴的熔融挤出机,在240℃熔融挤出,使用60μm阈值(cut)的烧结过滤器除去异物后,排到表面温度控制在30℃的流延鼓上,利用气刀使其密合在流延鼓。然后,向流延鼓上的片的非冷却鼓面喷射温度30℃、压力0.3MPa的压缩空气进行冷却,得到未拉伸片。接下来,将该片使用陶瓷辊预热到140℃,在设置有圆周速度差的140℃的辊间沿着膜的长度方向拉伸到4.6倍。接下来,用夹子把持端部导入到扩幅机式拉伸机中,在170℃预热3秒钟,然后在165℃拉伸到8.0倍,一边在宽度方向给予10%的松弛,一边在150℃进行热处理,然后经100℃的冷却工序导到扩幅机的外部,打开膜端部的夹子,将膜卷到芯上,得到厚度25μm的基材膜。将基材膜的物性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
接下来,使用凹版涂布机在基材膜的一个面上涂布涂剂,所述涂剂是通过将丙烯酸系粘结剂(综研化学社制、SKダイン(注册商标)1310)用乙酸乙酯、甲苯、MEK稀释,相对于粘结剂的固体成分100质量份混合固化剂(日本ポリウレタン工業社制、コロネートD-90)2.0质量份而成的。在80℃的烘箱中干燥30秒钟,将粘结层厚度500nm的粘结膜直接(在不经由脱模膜的情况下)卷取1000m,制成粘结膜筒。筒卷取时没有发生褶皱、空气咬入等,外观良好。将粘结膜的物性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2)
实施例1中,除了使粘结层厚度为1000nm以外,与实施例1采用同样的方法将粘结膜直接(在不经由脱模膜的情况下)卷取1000m,制成粘结膜筒。虽然在筒卷取时没有发生褶皱,但有些空气咬入。将粘结膜的物性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3)
实施例1中,基材膜使用PET膜(東レ(株)社制、T60(38μm),使粘结层厚度为300nm,除此以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将粘结膜直接(在不经由脱模膜的情况下)卷取1000m,制成粘结膜筒。在筒卷取时没有发生褶皱、空气咬入等,外观良好。将粘结膜的物性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4)
实施例3中,除了使粘结层厚度为800nm以外,用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法将粘结膜直接(在不经由脱模膜的情况下)卷取1000m,制成粘结膜筒。虽然在筒卷取时没有发生褶皱,但有些空气咬入。将粘结膜的物性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5)
从计量料斗向双轴挤出机供给原料,使结晶性聚丙烯(PP(a))(プライムポリマー(株)制、TF850H、MFR:2.9g/10分、全同立构五单元组的比率:0.94)90质量份、4-甲基-1-戊烯系聚合物(三井化学(株)制、MX004)10质量份按照该比率混合,在260℃熔融混炼,从模头以条状排出,在25℃的水槽中冷却固化,切成碎屑状而得到A层用的聚丙烯原料(1)。
作为表层(A)用的聚丙烯原料,将上述聚丙烯原料(1)20质量份和上述结晶性PP(a)80质量份干式掺混,供给A层用的单轴的熔融挤出机。作为芯层(B)用的聚丙烯原料,将上述结晶性PP(a)100质量份供给B层用的单轴的熔融挤出机,在240℃进行熔融挤出,使用10μm阈值(cut)的烧结过滤器除去异物,然后使用进料模块(feed block)型的A/B/A复合T型模头以1/22/1的厚度比层叠,排到表面温度控制在25℃的流延鼓上,利用气刀使其密合在流延鼓上。然后,向流延鼓上的片的非冷却鼓面喷射温度30℃、压力0.3MPa的压缩空气进行冷却,得到未拉伸片。接下来,使用陶瓷辊将该片预热到145℃,在设置圆周速度差的140℃的辊间沿着膜的长度方向拉伸至4.2倍。接着用夹子把持端部导入扩幅式拉伸机中,在170℃预热3秒钟,然后在165℃下拉伸至8.0倍,一边在宽度方向上给予10%的松弛一边在150℃下进行热处理,然后经过100℃的冷却工序导到扩幅机的外部,打开膜端部的夹子,将膜卷到芯上,得到厚度24μm的基材膜。将基材膜的物性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
接下来,使用凹版涂布机在基材膜的一个面上涂布涂剂,所述涂剂是通过将丙烯酸系粘结剂(综研化学社制、SKダイン(注册商标)1310)用乙酸乙酯、甲苯、MEK稀释,相对于粘结剂的固体成分100质量份混合固化剂(日本ポリウレタン工業社制、コロネートD-90)2.0质量份而成的。在80℃的烘箱中干燥30秒钟,将粘结层厚度为300nm的粘结膜直接(在不经由脱模膜的情况下)卷取1000m,制成粘结膜筒。没有发生筒卷取时的褶皱、空气咬入等,外观良好。将粘结膜的物性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中,使流延鼓的温度为50℃,使粘结层厚度为600nm,除此以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将粘结膜直接(在不经由脱模膜的情况下)卷取1000m,制成粘结膜筒。筒卷取时没有发生褶皱、空气咬入等,外观良好。将粘结膜的物性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
实施例1中,除了使粘结层厚度为4500nm以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将粘结膜直接(在不经由脱模膜的情况下)卷取1000m,制成膜筒。筒卷取时发生褶皱,没能品质良好地卷取。将粘结膜的物性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2)
实施例3中,除了使粘结层厚度为4500nm以外,用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法将粘结膜直接(在不经由脱模膜的情况下)卷取1000m,制成膜筒。筒卷取时发生褶皱,没能品质良好地卷取。将粘结膜的物性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3)
实施例1中,使流延鼓的温度为70℃、粘结层厚度为600nm,除此以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将粘结膜直接(在不经由脱模膜的情况下)卷取1000m,制成粘结膜筒。虽然筒卷取时没有发生褶皱、空气咬入等,外观良好,但没有发挥粘结力。将粘结膜的物性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
[表1]

Claims (9)

1.一种粘结膜,在基材膜的一个面上设置有粘结层,基材膜背面、即没有设置粘结层的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SRz为3000nm以下,粘结层的厚度d为3000nm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结膜,基材膜背面的中心面平均表面粗糙度SRa为100nm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结膜,基材膜背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SRz与粘结层的厚度d之比即SRz/d的值为0.1~3.5。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粘结膜,粘结层的厚度d为600nm以下。
5.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粘结膜,基材膜以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主成分。
6.如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粘结膜,基材膜以全同立构五单元组的比率为0.90以上的结晶性聚丙烯作为主成分。
7.如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粘结膜,雾度为10%以下。
8.如权利要求1~7的任一项所述的粘结膜,贴合在玻璃板上之后的180℃剥离力为1N/25mm以下。
9.一种粘结膜筒,是将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粘结膜在不经由离型膜的情况下卷取而成的。
CN201680043558.5A 2015-08-06 2016-08-03 粘结膜和粘结膜筒 Active CN1078493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55681 2015-08-06
JP2015-155681 2015-08-06
PCT/JP2016/072736 WO2017022786A1 (ja) 2015-08-06 2016-08-03 粘着フィルムおよび粘着フィルムロ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49399A true CN107849399A (zh) 2018-03-27
CN107849399B CN107849399B (zh) 2020-12-01

Family

ID=57943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3558.5A Active CN107849399B (zh) 2015-08-06 2016-08-03 粘结膜和粘结膜筒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828437B2 (zh)
KR (1) KR102517720B1 (zh)
CN (1) CN107849399B (zh)
WO (1) WO2017022786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9723A (zh) * 2018-05-12 2018-10-16 孝感亿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疏水疏油功能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81298A (zh) * 2018-12-26 2020-07-07 郡是株式会社 保护膜、带有粘接层的保护膜和带有保护膜的透明膜
CN111410438A (zh) * 2020-04-27 2020-07-14 东莞市嘉镁光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车载玻璃外屏
CN113490704A (zh) * 2019-03-28 2021-10-08 东丽株式会社 聚丙烯膜
CN116438273A (zh) * 2021-01-22 2023-07-1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粘合剂层的薄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65506B2 (ja) * 2015-10-31 2018-08-01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WO2018181271A1 (ja) 2017-03-30 2018-10-04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金属膜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WO2019017296A1 (ja) * 2017-07-18 2019-01-24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493787B1 (ko) 2021-02-09 2023-02-06 율촌화학 주식회사 롤 형태의 점착필름 제조방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86649A (ja) * 2006-01-16 2007-07-26 Panac Co Ltd ヒートシール性自己粘着シート
TW200817180A (en) * 2006-09-13 2008-04-16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Surface-protective film
CN102369235A (zh) * 2009-03-31 2012-03-07 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表面保护用聚丙烯类树脂膜以及表面保护膜
CN102762683A (zh) * 2010-02-23 2012-10-31 木本股份有限公司 粘合片
CN104583307A (zh) * 2012-08-24 2015-04-29 普瑞曼聚合物株式会社 表面保护膜以及表面保护膜用丙烯共聚物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49485B2 (ja) 2005-11-08 2012-10-17 ソマール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シート
KR200442058Y1 (ko) * 2007-04-25 2008-10-08 천종태 도복 띠 마감 부재
JP5765578B2 (ja) * 2010-03-31 2015-08-19 東レフィルム加工株式会社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CN102844393B (zh) * 2010-04-13 2014-06-18 东丽薄膜先端加工股份有限公司 表面保护膜
KR101769436B1 (ko) 2011-03-23 2017-08-18 아키레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표면 보호 필름
JP6508043B2 (ja) * 2014-02-28 2019-05-08 東レ株式会社 二軸配向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86649A (ja) * 2006-01-16 2007-07-26 Panac Co Ltd ヒートシール性自己粘着シート
TW200817180A (en) * 2006-09-13 2008-04-16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Surface-protective film
CN102369235A (zh) * 2009-03-31 2012-03-07 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表面保护用聚丙烯类树脂膜以及表面保护膜
CN102762683A (zh) * 2010-02-23 2012-10-31 木本股份有限公司 粘合片
CN104583307A (zh) * 2012-08-24 2015-04-29 普瑞曼聚合物株式会社 表面保护膜以及表面保护膜用丙烯共聚物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丁浩: "《塑料工业实用手册 下》", 31 August 2000,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俞芙芳: "《新编简明塑料模具实用手册》", 31 January 2006,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9723A (zh) * 2018-05-12 2018-10-16 孝感亿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疏水疏油功能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81298A (zh) * 2018-12-26 2020-07-07 郡是株式会社 保护膜、带有粘接层的保护膜和带有保护膜的透明膜
CN113490704A (zh) * 2019-03-28 2021-10-08 东丽株式会社 聚丙烯膜
CN113490704B (zh) * 2019-03-28 2023-10-31 东丽株式会社 聚丙烯膜
TWI824130B (zh) * 2019-03-28 2023-12-01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聚丙烯薄膜
CN111410438A (zh) * 2020-04-27 2020-07-14 东莞市嘉镁光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车载玻璃外屏
CN116438273A (zh) * 2021-01-22 2023-07-1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粘合剂层的薄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022786A1 (ja) 2018-05-24
KR20180035795A (ko) 2018-04-06
KR102517720B1 (ko) 2023-04-05
CN107849399B (zh) 2020-12-01
JP6828437B2 (ja) 2021-02-10
WO2017022786A1 (ja) 2017-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49399A (zh) 粘结膜和粘结膜筒
CN110774713B (zh) 一种涂布型高阻隔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05746B (zh) 拉伸聚丙烯薄膜
CN110028687B (zh) 聚酯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53218B (zh) 超低温热封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2333652B (zh) 通过挤出涂布制作多层印刷介质的方法
CN105408114A (zh) 热封性聚丙烯层叠拉伸薄膜
CN103692748B (zh) 一种光学聚酯薄膜
JP7205611B2 (ja) 二軸配向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CN101293413A (zh) 高强度减量化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JP2018127620A (ja) 二軸配向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WO2014023219A1 (zh) 纸塑复合用无胶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TWI622609B (zh) 含空洞聚丙烯膜
KR102082537B1 (ko) 수지 연신 필름, 그 제조 방법 및 그 수지 연신 필름을 사용한 적층체
JP2017125184A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および離型用フィルム
JP7070426B2 (ja) 積層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CN102417655A (zh) 一种可完全转移镀铝层的bopp镀铝基膜
WO2024031896A1 (zh) 一种抗胶水反粘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46109A (zh) 一种可降解双向收缩热封合包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087849A1 (zh)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薄膜组合物和薄膜及其应用
CN106243455A (zh) 由石头粉制成的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13183580A (zh) 一种双向拉伸聚丙烯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和胶带膜
US11213996B1 (en) In-line coating method for preparing soft-feel polymeric films and films prepared thereby
CN106220961A (zh) 由碳酸钙制成的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WO2021031693A1 (zh) 包含聚氯乙烯的组合物及其用途和由其得到的人造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