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361C - 成象设备的显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象设备的显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361C
CN1078361C CN95121740.2A CN95121740A CN1078361C CN 1078361 C CN1078361 C CN 1078361C CN 95121740 A CN95121740 A CN 95121740A CN 1078361 C CN1078361 C CN 107836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carrier
developer carrier
toner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217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495A (zh
Inventor
小松原悟
汤浅一弘
远藤修一
松前岩
田中善朗
细川浩
宇野麦二郎
斋藤广司
竹中英二
杉山敏弘
山中哲夫
村上荣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4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4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36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6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7Plasticisers; Charge controlling agents
    • G03G9/09783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 G03G9/09791Metallic soaps of higher carboxylic aci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3/00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3/06Developing
    • G03G13/08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supply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eveloper supply roll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19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mensions of the part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Magnetic Brush Develop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velop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在一种成象设备中,显影装置有一个将显影剂附着在其上的第一显影剂载体、一个调整该第一显影剂载体上显影剂附着量的调整件,以及一个具有弹性表面且与第一显影剂载体接触并以预定量压入第一显影剂载体的第二显影剂载体。于是,携带预定电荷的适量显影剂从第一显影剂载体被转移至第二显影剂载体。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图象缺陷。特别是当显影剂中硬脂酸锌的含量大于0.1%重量百分比时可防止显影剂熔化及粘结到显影剂调整件上。

Description

成象设备的显影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或类似成象设备的显影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将附着在第一显影剂载体上并被调整件弄均匀的显影剂转移到第二显影剂载体,而后将该显影剂送到影象载体上以便使影象载体上的潜象显影的显影装置。
通常,成象设备的显影系统不是使用单组分显影剂就是使用双组分显影剂。单组分显影剂是具有高电阻的磁性调色剂,而双组分显影剂是由非磁性调色剂与在该非磁性调色剂中注入电荷的载体颗粒组成的混合物。目前,被广泛使用地绝大多数小型激光复印机均使用单组分显影剂或磁性调色剂。使用磁性调色剂的系统相对使用调色剂与载体混合物的系统的优越之处在于成本低、设备尺寸小。然而,磁性调色剂的问题是其颗粒很难被均匀的充电,也就是,调色剂中含有与期望的电荷极性相反的带电颗粒。这些带有相反极性电荷的颗粒将沉积或涂覆在影象载体的非影象区或背景区。
为防止影象载体的背景区被上述不期望的调色剂颗粒弄脏,已公开的日本专利61-34557揭示了一种具有第一和第二显影剂载体的显影系统。其中,经摩擦或电荷注入而被充电的磁性调色剂被运抵并附着在第一显影剂载体上,之后,调色剂被电力转运至第二显影剂载体。第二显影剂载体将该调色剂运至面对影象载体的显影位置上。在日本已公开专利6-222657中记载了一种具有带状第二显影剂载体的电照相记录设备,该第二显影剂载体位于第一显影剂载体与影象载体之间。在这些常规方案中,附着在第一显影剂载体上的被充电的调色剂颗粒中那些具有预定电荷极性的调色剂颗粒被转运到第二显影剂载。其结果,转运到影象载体上的具有相反电荷极性的调色剂颗粒的量明显减少。因此,由不期望有的调色剂颗粒造成的影象载体背景区的沾染被减小到最小程度。
上述文件还告诉我们,至少在成象期间,第二显影剂载体将压入第一显影剂载体。在这种情况下,位于第二显影剂载体上且因第二显影剂载体与影象载体之间的摩擦而改变了电荷状态的调色剂被第一显影剂载体在两显影剂载体间的缝隙处剥离掉了。于是,具有期望电荷的调色剂被送至第二显影剂载体,进而避免图象变坏。上述文件还进一步说明,当第一显影载体的表面粗糙度被选择为小于10微米Rz(含10微米Rz)如JIS(日本工业标准)规定的以10点平均值表示的数值时,调色剂可被充分地充电并能消除包括带有被弄脏了背景的影象在内的劣质影象。
不过实验表明,当第二显影剂载体表面的同一部位多次通过第一和第二显影剂载体间的缝隙而没有任何显影剂从第二显影剂载体被送到影象载体的情况下,有些时候附着在第二显影剂载体上的调色剂不能被第一显影剂载体充分地剥离。因而,第二显影剂载体上的调色剂的量会不断地增加。于是,在随后的成象过程的开始阶段,过多的调色剂被送到影象载体而使影象初始显影部分的密度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成象设备的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能确保显影剂从第二显影剂载体上剥离,因而即使在第二显影剂载体表面的同一部位多次穿过第一、二显影剂载体间缝隙而没有任何显影剂从第二显影剂载体被送到影象载体的情况下,该显影装置依然可避免影象缺陷。
根据本发明,对影象载体上的静电潜象进行显影的装置具有一个用以在其上附着显影剂的第一显影剂载体,一个用以调整第一显影剂载体上的显影剂附着量的调整件,以及一个具有弹性表面的第二显影剂载体,该第二显影剂载体与第一显影剂载体接触,第一显影剂载体以一预定量压入第二显影剂载体。附着在第一显影剂载体上且被调整件调整的显影剂被转移到第二显影剂载体上,并从第二显影剂载体转移到影象载体以便显影潜象。当显影剂中的硅含量小于2%重量百分比(包含2%重量百分比)、硬脂酸锌含量小于2%重量百分比(包含2%重量百分比)时,当第一显影剂载体的表面粗糙度按JIS规定的十点平均值表示方式小于10微米Rz(包含10微米Rz)时,以及当第一和第二显影剂载体彼此相互压入0.1毫米~0.5毫米时,显影剂中尺寸大于12微米(包含12微米)的粗颗粒的含量要小于10%体积百分比(包含10%体积百分比)。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上述装置中,当显影剂中尺寸大于12μm(包含12微米)的粗颗粒的含量小于15%体积百分比(包含15%体积百分比)且其中的硬脂酸锌的含量小于2%重量百分比(包含2%重量百分比)时,当第一显影剂载体的表面粗糙度按十点平均值表示方式小于10微米(包含10微米)时,以及当第一与第二显影剂载体彼此相互压入0.1毫米~0.5毫米时,显影剂中的硅含量要大于0.2%重量百分比(包含0.2%重量百分比)。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在上述的装置中,当显影剂中尺寸大于12微米(包含12微米)的粗颗粒的含量小于15%体积百分比(包含15%体积百分比),且其中硅的含量小于2%重量百分比(包含2%重量百分比)时,当第一显影剂载体的表面粗糙度按10点平均值表示方式小于10微米Rz(包含10微米Rz)时,以及当第一与第二显影剂载体彼此相互压入0.1毫米~0.5毫米时,显影剂中的硬脂酸锌的含量要小于1.0%重量百分比(包含1.0%重量百分比)。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阐明本发明上述的及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
图1是本发明显影装置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是图1的装置在工作时调色剂发生的运动。
图3是实施例中第二显影辊的转数与该辊上调色剂沉积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图4A和4B分别表示一个特定文件图象以及因调色剂剥离不充分而产生的该文件图象的有缺陷的复制象。
图5的曲线表示调色剂特定的颗粒尺寸分布。
图6的曲线表示粗调色剂颗粒含量与附着在第二显影剂载体上的调色剂量之间的关系。
图7的曲线表示调色剂的硅含量与附着在第二显影剂载体上的调色剂量之间的关系。
图8的曲线表示调色剂的硬脂酸锌含量与附着在第二显影剂载体上的调色剂量之间的关系。
图9A和9B表示调色剂如何粘附到刮板上。
图10的曲线表示调色剂的硬脂酸锌含量与调色剂粘结时间之间的关系。
图11是调色剂粘结时间测量的专用装置的剖面图。
图12的曲线表示调色剂的硬脂酸锌含量与图象背景污染等级间的关系。
图1示出了一个可用于电照相复印机的本发明显影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由金属芯和覆盖在该金属芯上的光导层构成的光导鼓1用作影象载体。当鼓1沿箭头方向转动时,由充电器、曝光装置等(未示出)在鼓1上形成静电潜象。邻近鼓1的显影装置2具有一个第一显影辊或显影载体3、一个刮板或调整件4、一个第二显影辊或显影载体5以及一个直流电源或电位差发生装置6。显影辊3上带有磁性调色剂的显影剂,下文将该磁性调色剂称为调色剂。刮板4调整磁性附着在显影辊上的调色剂的量。显影辊5以预定压力压靠在显影辊3上,直流电源6在辊3与5之间产生一预定的电位差。另外,装置2具有一个贮存调色剂7的漏斗8、一个从漏斗8向显影辊3补充调色剂7的补充辊9,以及一个在鼓1与显影辊5之间形成显影电场的高压电源10。鼓1的芯与地相连。
辊3较硬且其表面以预定间距被磁化。辊3沿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旋转。刮板4具有弹性且如图示方式与辊3表面接触。辊5较软,其表面由导电橡胶或类似的弹性材料构成。当辊5沿箭头所示方向旋转时,它以一特定压力压靠鼓1和辊3。辊3和辊5彼此以0.25±0.10毫米的量相互压入。压入量的下限以使用标准调色剂、下文所述的调色剂的剥离效果能够达到时为准,而压入量的上限以辊3和辊5能被小于预定转矩的转矩驱动为准。
软辊5允许以廉价的鼓1作为影象载体使用。与光导带相比,依次环绕鼓1各装置的制造成本被明显降低。
在运行中,调色剂7从漏8被运送到辊3附近,然后被磁性地附着在辊3上。当带有调色剂7的辊3旋转时,刮板4将调色剂7刮平并使调色剂7充电至预定极性(本实施例中为负极)。结果,调色剂7在辊3上形成一均匀的薄层。
直流电源6在显影辊3和5之间产生的电位差所构成的电场将调色剂7从辊3表面转移到辊5的表面。于是辊3上的调色剂层被令人满意地转移到辊5上,如图2中箭头所示。旋转的辊5将调色剂层运至辊5面对鼓1的显影位置。在显影位置,一部分调色剂被转移到鼓1上以便对在鼓1上形成的静电潜象显影。留在辊5上的剩余调色剂在辊5与3之间缝隙的入口处被辊3从辊5上剥离。在缝隙的出口处,一个带固定电荷极性的调色剂层被从辊3转移到辊5上。
假如调色剂层没有从辊5被转移到鼓1上,例如显影时的白色部分。那么,当由于辊5与鼓1之间的摩擦而改变了电荷极性的调色剂层被直接用于下一次的显影时,将极易引起图象缺陷。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辊5上具有上述改变了电荷极性的调色剂层被辊3剥离并送回漏斗8。其结果,被刮板4充电至所期望极性的调色剂层被转移到辊5上。这样的调色剂层被辊5送至显影位置,从而可消除图象缺陷。
在辊3上的调色剂层中,某些颗粒由于颗粒自己之间的彼此摩擦而被充电至与期望的电极性相反的极性(实施例中为正极)。用含有这种不希望的颗粒的调色剂对鼓1上的潜象显影时,这种不希望的颗粒将附着在并污染鼓1的非图象区或背景。
在实施例中,鼓1被充电时,辊5不被充电且其整个圆周上保持恒定电位。因此,当来自直流电源6用于将调色剂7转移到鼓1上的一个偏电压施加到辊5上时,只有那些被充电成所希望的极性即负极性的调色剂颗粒被附着到辊5上。这样,形成在辊5上的调色剂层所含的相反电荷极性的颗粒达到最少,因而鼓1的背景几乎不被污染。
当显影装置2的显影作业不工作时,即使转动辊5,也不会有调色剂从辊5转移到鼓1上。因此如果辊3不将调色剂从辊5剥离,则辊5上的调色剂的量会如图3的A2曲线所示随着辊5转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图3中的A1曲线表示辊5上的调色剂根据要求被辊3剥离的状况。图3中的横座标表示从辊5上不存在调色剂时起开始计数的辊5的转数,纵座标表示在显影位置处测得的辊5上附着的调色剂的量。
如果辊5用图3所示的增多的调色剂对鼓1上的潜象进行显影,则被显影的图象仅在初始显影时辊5转动一转的部分具有较高的密度,因而使图象产生缺陷。譬如,若对图4A所示的具有均匀影象密度的实潜象显影,则结果如图4B所示,被辊5初始一转显影的B1部分的图象密度高于预定的密度。在图4B中,紧接B1部分的B2部分被辊5的第二转及后续的转数显影。
大量的研究和实验表明调色剂被辊3从辊5上剥离与调色剂7的流动性密切相关。当颗粒流动性差时,期望的颗粒剥离便不能实现。调色剂7的流动性受调色剂中硅含量及硬脂酸锌含量,辊3的表面粗糙度、辊3与5彼此压入程度以及调色剂7的粗颗粒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硅含量小于2%重量百分比(包含2%重量百分比),硬脂酸锌含量小于2%重量百分比(包含2%重量百分比),辊3的表面粗糙度,按JIS规定的十点平均值表示时小于10微米Rz(包含10微米Rz),辊3与5的彼此压入量是0.1毫米~0.5毫米。然而,选择上述参数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达到如下文所述的提高调色剂7流动性的目的。即使具有这些参数,仍应使调色剂7中颗粒尺寸大于12微米(包含12微米)的调色剂含量小于10方能实现调色剂预定的流动性。
上述小于2%重量百分比(包含2%重量百分比)的含硅量可以避免当含硅量大时所产生的密度下降。同时,这一含硅量可防止负潜象的黑色实象部分的背景变成浅黑色,即残留正象。小于1%重量百分比(包含1%重量百分比)的硬脂酸锌含量可避免当硬脂酸锌含量大时所产生的密度下降。小于10微米Rz(包含10微米Rz)的辊3的粗糙度可防止图象背景被带有充足电荷的调色剂7污染。辊3与5之间小于0.5毫米的压入量可降低所需的驱动扭矩。另外,辊3与5之间0.1毫米的压入量的下限是为了在辊3和5的直径均接近其公差负端、即辊3和5的直径在允许范围内均较小时,确保辊3与5彼此压入。
用测量粉料颗粒尺寸分布的设备(E-Spait分析仪(商品名),Hosokawa Micion有限公司有售)测量粗调色剂颗粒的含量。图5示出用上述设备测得的调色剂颗粒尺寸分布。粗调色剂颗粒的含量以大于12微米(包含12微米)颗粒的体积(图5中斜线所示)与颗粒总体积之比的方式确定。
经实验发现,在前述的其它条件下,当尺寸大于12微米(包含12微米)的调色剂颗粒含量小于10%体积百分比(包含10%体积百分比)时,调色剂7可具有预定的流动性并能被辊3从辊5上充分剥离。其结果如图6所示,当辊5转动一周(曲线C1)和转动十周(曲线C2)时,附着到辊5上的调色剂量基本相等。在这种条件下,即使当辊5被旋转而没有任何调色剂送到鼓1上时,后续的显影图象也可避免产生缺陷。再如图6所示,当尺寸大于12微米(包含12微米)的调色剂颗粒含量大于10%体积百分比(包含10%体积百分比)时,附着在辊5上的调色剂量就随辊5转数的增加而不断地增加。
如前所述,硅含量是影响调色剂流动性的另一个因素。具体地说,调色剂的流动性随硅含量的减少而降低。基于此,为了获得具有预定流动性的调色剂7,在除了为增加调色剂流动性而采取的措施、即尺寸大于12微米(包含12微米)的调色剂颗粒含量小于15%体积百分比(包含15%体积百分比)之外,硅含量可选为大于0.2%重量百分比(包含0.2%重量百分比)、硬脂酸锌含量小于2%重量百分比(包含2%重量百分比)、辊3的表面粗糙度按十点平均值表示时小于10微米Rz(包含10微米Rz)、辊3与辊5的彼此压入量为0.1毫米~0.5毫米。应注意,尺寸大于12μm的调色剂颗粒含量小于15%体积百分比(包含15%体积百分比)这一点可有效保证细线的再现性。
如上所述,当在上述条件下硅含量大于0.2%重量百分比(包含0.2%重量百分比)时,调色剂7能获得预定的流动性并如实验结果一样,调色剂7能被辊3从辊5上非常充分地剥离。如图7所示,当辊5转动一周(曲线D1)和转动十周(曲线D2)时,附着在辊5上的调色剂量基本相等。即使当辊5旋转时没有任何调色剂被送到鼓1上,随后被显影的图象仍不会产生缺陷。如图7所示,当硅含量小于0.2%重量百分比时,随着辊5转数的增加,附着到辊5上的调色剂量也不断增加。
调色剂7的流动性随调色剂7中硬脂酸锌含量的增加而提高。根据这一特点,为使调色剂7具有预定的流动性,在除了为增加调色剂的流动性而采取的措施即尺寸大12微米的调色剂颗粒的含量小于15%体积百分比(包含15%体积百分比)之外,硬脂酸锌含量应小于1.0%重量百分比(包含1.0%重量百分比),硅含量小于2%重量百分比(包含2%重量百分比),辊3的表面粗糙度按十点平均值表示应小于10微米Rz(包含10微米Rz),辊3与辊5彼此压入量应为0.1毫米~0.5毫米。
当在上述的条件下调色剂7中硬脂酸锌含量小于1.0%重量百分比(包含1.0%重量百分比)时,调色剂7可获得预定的流动性并如实验结果那样、调色剂7能被辊3从辊5上非常充分地剥离。如图8所示,当辊5旋转一周(曲线E1)与旋转十周(曲线E2)时,附着到辊5上的调色剂量基本相等。即使当辊5旋转时没有任何调色剂被送到鼓1,后续的显影图象也不会产生缺陷。又如图8所示,当调色剂7中的硬脂酸锌含量大于1.0%时,沉积到辊5上的调色剂随辊5转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多。
调色剂7中的硬脂酸锌含量影响调色剂7对刮板4的附着力,此点将在下文说明。图1中,金属制的刮板4与辊3的磁化表面磁性地接触。当辊3旋转时,来自漏斗8的调色剂7磁性地附着在辊3上并被辊3输送。此时,刮板4将辊3上的调色剂7整平以形成一均匀的调色剂层。这样,当辊3的旋转周期较长时,调色剂就会附着在与辊3接触的刮板4的部位上。调色剂7对刮板4的粘附通常被认为由下述机理造成,尽管该机理仍未被验证。被挤压在辊3与刮板4之间的调色剂因辊3的旋转而受到摩擦。这样在持续的长时间周期摩擦后局部温度就会升高。当温度超过调色剂中树脂(粘结剂)的熔点时,调色剂就熔化并粘附到刮板4上。
上述被公认的调色剂粘附现象简示于图9A和9B中。如图9A所示,开始时调色剂粘附在刮板4边缘的某些部位7a处。随后,如图9B所示,调色剂就在7a处扩展为线束。有时调色剂甚至可布满整个刮板4。这样,刮板4上粘有调色剂处的厚度就会增加,从而使显影辊上对应处的调色剂层变薄。调色剂层变薄直接造成图象密度下降,因而使图象中出现白线条。当调色剂粘附在整个刮板4上时,整个图象的密度就要减小。
图10表示调色剂中硬脂酸锌含量与调色剂粘附时间之间的关系。由纵座标表示的调色剂粘附时间即所谓时间周期以下述方式计算。如图11所示,辊3和辊5各处于一特定位置,直流电源11和12分别给辊3和辊5施加-750V和-450V的电压。在这种状态下使辊3和辊5空转。调色剂粘附时间即是辊开始空转的时刻与因调色剂的粘附而在辊3上整个调色剂层上出现白线条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实际测试表明,在调色剂粘附时间为2小时时,即使印制60,000页图象也不会产生调色剂粘附。结合附图10可知,若硬脂酸锌含量大于0.1%重量百分比(包含0.1%重量百分比),就可消除调色剂粘附。得到这一结果的实验参数是,大于12微米(包含12微米)的调色剂颗粒的含量小于15%体积百分比(包含15%体积百分比),硅含量小于2%重量百分比(包含2%重量百分比),辊3的表粗糙度按十点平均值表示应小于10微米Rz(包含10微米Rz),辊3线速度的范围是100毫米/秒~250毫米/秒。选择这一线速度范围是为确保辊3上所需调色剂的量达到0.3±0.1g/cm2,这样就可以使调色剂以30毫米/秒~80毫米/秒的线速度被移送到鼓1。这里假设辊5以与鼓1相同的线速度移动。
另外,调色剂7中硬脂酸锌含量会影响图象背景的污染。图12表示硬脂酸锌含量与图象背景污染等级之间的关系。“图象背景污染等级”一语表示当对辊3和辊5分别施加特定偏压时图象背景上污染的程度。例如,等级5表示背景没发生污染。当施加标准偏压时,其标准等级是4。图12显示,随着硬脂酸锌含量增加,背景污染程度趋于减少,不过这一趋向还未得到精确地计算。如果硬脂酸锌含量大于0.1%重量百分比(包含0.1%重量百分比)则可获得标准等级。得到这一结果的实验参数是,调色剂7中尺寸大于12微米的颗粒含量等于或小于15%体积百分比,硅含量等于或小于2%重量百分比,辊3的表面粗糙度按十点平均值表示应等于或小于10微米Rz,辊3和辊5分别以100毫米/秒~250毫米/秒和30毫米/秒~80毫米/秒的线速度旋转,施加在辊3和辊5上的电压绝对值为300V~700V,辊3的体积电阻等于或大于104Ωcm,辊5表面的橡胶硬度小于鼓1表面的硬度。
总而言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预定流动性等级的显影剂。因此,即使当第二显影剂载体表面的同一部位在多次通过与第一显影剂载体相接触的一个位置而无任何显影剂被从第二显影剂载体送到影象载体上时,第一显影剂载体仍能有效地将显影剂从第二显影剂载上剥离。这样,具有预定电荷的适量显影剂从第一显影剂载体转移到第二显影剂载体,从而避免产生图象缺陷。尤其是当显影剂中硬脂酸锌含量大于0.1%重量百分比时,可防止显影剂被熔化并粘结到显影剂调整件上的现象发生。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得到本发明的启示之后构思出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各种改变方案是可能的。

Claims (4)

1.一种使影象载体(1)上的潜象被静电显影的装置,包括
一个使显影剂附着在其上的第一显影剂载体(3)
一个调整所说第一显影剂载体上显影剂附着量的调整件;以及
一个具有弹性表面且与所说第一显影剂载体(3)接触并以预定量压入第一显影剂载体(3)的第二显影剂载体(5)
其中,附着在第一显影剂载体(3)上并被调整件调整的显影剂被转移到第二显影剂载体(5)上,并从第二显影剂载体(5)被送至影象载体(1)以便显影潜象,当显影剂的硅含量小于等于2%重量百分比且硬脂酸锌含量小于等于2%重量百分比时,当第一显影剂载体(3)的表面粗糙度按JIS(日本工业标准)规定的十点平均值表示应等于小于10微米Rz,以及当第一和第二显影剂载体(5)的彼此压入量为0.1毫米~0.5毫米时,显影剂所含尺寸等于大于12微米的粗颗粒含量等于小于10%体积百分比。
2.一种使影象载体(1)上的潜象被静电显影的装置,包括:
一个使显影剂附着于其上的第一显影剂载体(3);一个调整所说第一显影剂载体(3)上显影剂附着量的调整件;以及
一个具有弹性表面且与所说第一显影剂载体(3)接触并以预定量压入第一显影剂载体(3)的第二显影剂载体(5);
其中,附着在第一显影剂载体(3)上且被调整件调整的显影剂被转移到第二显影剂载体(5)上,并从第二显剂载体被送至影象载体(1)以便对潜象显影,当显影剂中尺寸等于大于12微米的粗颗粒的含量等于小于15%体积百分比且硬脂酸锌含量等于小于2%重量百分比时,当第一显影剂载体(3)的表面粗糙度按JIS规定的十点平均值表示等于小于10微米Rz以及当第一和第二显影剂载体(5)的彼此压入量为0.1毫米~0.5毫米时,显影剂中的硅含量等于大于0.2%重量百分比。
3.一种使影象载体(1)上的潜象被静电显影的装置,包括:
一个使显影剂附着在其上的第一显影剂载体(3);
一个调整所说第一显影剂载体(3)上显影剂附着量的调整件;以及
一个具有弹性表面且与所说第一显影剂载体(3)接触并以预定量压入第一显影剂载体(3)的第二显影剂载体(5);
其中,附着在第一显影剂载体(3)上且被调整件调整的显影剂被转移到第二显影剂体上,并从第二显影剂载体(5)被送至影象载体(1)以便对潜象显影,当显影剂中尺寸等于大于12微米的粗颗粒的含量等于小于15%体积百分比且硅含量等于小于2%重量百分比时,当第一显影剂载体(3)的表面粗糙度按JIS规定的十点平均值表示等于小于10微米Rz时,以及当第一与第二显影载体彼此压入量为0.1毫米~0.5毫米时,显影剂中的硬脂酸锌含量等于小于1.0%重量百分比。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所说的第一显影剂载体(3)以100毫米/秒~250毫米秒的线速度移动时,显影剂的硬脂酸锌含量等于大于0.1%重量百分比。
CN95121740.2A 1994-11-23 1995-11-23 成象设备的显影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836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14090/94 1994-11-23
JP6314090A JPH08146747A (ja) 1994-11-23 1994-11-23 現像装置
JP314090/1994 1994-11-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495A CN1154495A (zh) 1997-07-16
CN1078361C true CN1078361C (zh) 2002-01-23

Family

ID=18049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2174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8361C (zh) 1994-11-23 1995-11-23 成象设备的显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5666625A (zh)
JP (1) JPH08146747A (zh)
CN (1) CN1078361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8422B (zh) * 2005-09-20 2010-05-19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剂调节部件和显影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19838A (ja) * 1998-07-06 2000-01-21 Minolta Co Ltd 現像装置
JP3619378B2 (ja) * 1998-10-22 2005-02-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825939B2 (ja) 1998-10-22 2006-09-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47586A (ja) * 1999-11-19 2001-05-29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
US6226482B1 (en) 2000-01-12 2001-05-01 Moore U.S.A., Inc. Multi-roller monocomponent toner applicator
JP2002207338A (ja) 2001-01-10 2002-07-26 Ricoh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の色ずれ検出方法,装置およ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4042127B2 (ja) 2001-01-10 2008-02-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4342742B2 (ja) 2001-04-16 2009-10-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該トナー補給装置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375918B2 (ja) 2001-04-26 2009-12-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7136600B2 (en) * 2002-02-28 2006-11-1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controller driving image carriers
JP4227359B2 (ja) * 2002-05-13 2009-0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12549A (ja) * 2002-06-03 2004-01-15 Ricoh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の色ずれ検出方法、その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3604683B2 (ja) * 2002-09-24 2004-12-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タンデムドラム式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に用い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EP1431837B1 (en) * 2002-12-20 2014-12-03 Ricoh Company, Ltd. A colou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nstallable process cartridges
JP4695335B2 (ja) * 2003-02-28 2011-06-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65817B2 (ja) * 2003-04-10 2008-10-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334092A (ja) * 2003-05-12 2004-11-25 Ricoh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これらに用いるトナー
JP2005017463A (ja) * 2003-06-24 2005-01-2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トナー
JP4418192B2 (ja) * 2003-08-20 2010-02-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70274A (ja) * 2003-08-22 2005-03-1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トナー
JP4341957B2 (ja) * 2003-12-25 2009-10-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755867B2 (ja) 2004-11-26 2011-08-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US7720418B2 (en) * 2005-04-26 2010-05-18 Ricoh Company, Limited Toner change and flow stabilizing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647385B2 (ja) * 2005-04-28 2011-03-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874748B2 (ja) * 2006-09-11 2012-0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容器製造方法、現像剤収容器、現像剤供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4903644B2 (ja) * 2007-07-23 2012-03-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98841A (ja) * 2008-02-22 2009-09-0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28322A (ja) 2017-07-31 2019-02-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80463B2 (ja) 2019-03-12 2022-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7491A (en) * 1981-10-20 1985-08-27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ment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latent electrostatic images
US5223668A (en) * 1989-04-27 1993-06-29 Ricoh Company, Ltd. Single component developing device with velocity of roller dependent on time constant of circuit formed by resistor layer of developer carrying member and photosensitive drum
JP2827137B2 (ja) * 1989-12-05 1998-1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ナ・トナー・マガジン及び電子写真式記録装置
JPH04237079A (ja) * 1991-01-21 1992-08-25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
JP3064436B2 (ja) * 1991-02-06 2000-07-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
JP3098823B2 (ja) * 1991-02-19 2000-10-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
JP2827142B2 (ja) * 1991-07-15 1998-1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感光体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クリーナ・トナー・マガジンなら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H06175477A (ja) * 1992-12-11 1994-06-24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
JP3305033B2 (ja) * 1993-02-26 2002-07-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
JPH0815990A (ja) * 1994-04-28 1996-01-19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
JPH0830041A (ja) * 1994-05-13 1996-02-02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8422B (zh) * 2005-09-20 2010-05-19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剂调节部件和显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H08146747A (ja) 1996-06-07
US5666625A (en) 1997-09-09
CN1154495A (zh) 1997-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361C (zh) 成象设备的显影装置
US5625441A (en) Developing device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5486909A (en) Developing device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5489747A (en) Developing device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5497219A (en) Charge rollers having improved layer structure and/or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054880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ransfer material carrying member
US5552870A (en) Developing device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930005906B1 (ko) 화상 형성방법
EP0992861B1 (en) Developing agent carrier, develop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0098642A (ja) 電子写真感光ドラ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4657374A (en) Development system for photoreceptor having surface potential and a large amount of charge
CA1123680A (en) Process for reversal development
JPH11316499A (ja) 現像装置
JP3155793B2 (ja) 現像装置
JPH09288420A (ja) 現像装置
JPH1091000A (ja) 一成分現像装置
JP2785411B2 (ja) 接触帯電装置
JPH075036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30674A (ja) 帯電装置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H103136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4161965A (ja) 電子写真方式の画像形成装置
JPS60162278A (ja) 静電記録装置
JPS6226026B2 (zh)
JPH08171255A (ja) 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JPH0215288A (ja) 非磁性一成分現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123

Termination date: 2014112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