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35740A - 造型材料喷出头以及造型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造型材料喷出头以及造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35740A
CN107835740A CN201580080202.4A CN201580080202A CN107835740A CN 107835740 A CN107835740 A CN 107835740A CN 201580080202 A CN201580080202 A CN 201580080202A CN 107835740 A CN107835740 A CN 1078357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am
modeling material
plate
heating
ejecting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02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35740B (zh
Inventor
谷口秀夫
砂田重政
小田�夫
小田一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iguchi Hideo
Original Assignee
Heating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ating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ating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91259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35555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35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57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357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57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64/205Means for applying layers
    • B29C64/209Heads; 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1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106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 B29C64/112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using individual droplets, e.g. from jetting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1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106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 B29C64/118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us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being melted, e.g. fused deposition modelling [FD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64/295Heat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3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 B29C64/386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7/00Shaping techniqu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29C39/00 - B29C65/00, B29C70/00 or B29C73/0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10/0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30/0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50/00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造型材料喷出头,使用能用板材等非常廉价的材料,并且容易制作的流路构造体,即使是粘度大的材料,也能将规定量的造型材料喷出至规定的地方。所述造型材料喷出头具备:第一加热板(2),构成作为形成使造型材料流动的流路的侧壁的一部分的第一侧壁部(121),并且加热流路内的造型材料;闭塞板(7),构成作为第一侧壁部(121)以外的侧壁的一部分的第二侧壁部(122);喷出口,与流路连通,并形成于流路的一端部侧;以及材料供给口,与流路连通,并形成于流路的另一端部侧。

Description

造型材料喷出头以及造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通过三维打印机制造立体造型物等的情况下喷出造型材料的造型材料喷出头以及三维造型用的造型方法。更具体而言,涉及能廉价地制造、并且容易控制造型材料的喷出的造型材料喷出头以及造型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盛行利用计算机通过三维打印机来制造立体造型物。这样的三维打印机将立体模型表现为剖面形状的集合体。因此,三维打印机在三维地移动喷出造型材料的喷嘴的同时,或者在移动造型物侧的台子的同时,将造型材料喷出至规定的地方,由此形成造型物。作为形成这样的造型物的材料的一例,例如可以举出像热塑性树脂、熔点低的金属那样通过使温度上升而变为熔化状态的材料。此外,已知有对光固化性树脂(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等)照射光而使之选择性固化的光造型法、以及通过将光固化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蜡等从喷墨喷嘴喷出而进行层叠造型的喷墨方式等。此外,还已知有在喷出树脂主剂后喷出固化剂的反应型固化方式等。当通过计算机的控制喷出至规定的位置时,前述的热熔材料温度降低而固化,形成固形物。因此,通过一边使该喷出喷嘴在三维空间中相对地移动一边喷出造型材料,就可以获得立体的造型物。
作为喷出这样的造型材料的装置,例如已知有如图17所示的构造的装置(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即,图17中,在加热部件63的一端侧拧入喷嘴61,在另一端部侧拧入料筒(barrel)62,向料筒62插入线状或棒状的造型材料。然后,通过料筒62将造型材料以一定的比例送入,造型材料受加热部件63的热而被加热熔化,从喷嘴61的顶端部的喷出口61a每次一定量地喷出熔化了的造型材料。该喷出口61a的位置由计算机以描绘三维的所期望的图形的方式进行控制而在xyz方向相对移动。由此,通过喷出熔化了的造型材料,制作出所期望的立体形状的造型物。在该加热部件63的周围,设有未图示的加热器,以将造型材料熔化的方式将加热部件63的温度上升至规定的温度。
另一方面,在主要用于形成二维图像的喷墨方式中,从多个喷嘴喷出墨滴(液滴)并在规定的记录介质上进行图像形成。作为该记录头,通过执行机构使与喷嘴连通的压力室中借助例如piezo元件等压电元件产生压力变动,从喷嘴开口部喷出墨滴。此外,还已知有如下的热喷墨的方式,即,加热器(发热体)配置于喷嘴的底面,通过该加热器的极部加热使之发泡,此气泡合体并沸腾,由此被喷出(参照非专利文献2的7~9页、35页)。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件
非专利文献1:《由3D打印机开创的数字化制造》(门田和雄著,日刊工业新闻社,103页)
非专利文献2:《喷墨》(日本图像学会编2008年9月10日发行)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前所述,在制作圆筒状的喷嘴61、料筒62并固定于加热部件63的构造中,存在材料费、制造成本高的问题。而且,需要对加热部件63逐个开设贯通孔,并切削出螺纹孔,还存在作为包含加热部件在内的整体而言的喷出装置大型化的问题。而且,由于造型材料是由加热器从加热部件63的外部加热,因此是间接加热,热效率差。
而且,如图17所示,还容易产生如下的问题:当喷出口61a远离加热部件63时,在向所期望的地方喷出造型材料前在喷嘴61的顶端部熔化了的造型材料就会固化。并且,一旦固化,为了使喷嘴61的顶端部的温度上升,就必须将加热部件63设为所需以上的高温。但是,还存在如下的问题:当加热部件63的本身温度被上升至造型材料的熔化温度以上时,作为在料筒62侧所导入的线状或棒状的造型材料的长丝(filament)就会熔化,不能以一定量挤出。此外,根据造型材料,也会有如下的情况:例如像聚乳酸树脂(PLA)那样,当温度上升时会因条件而产生重结晶并碳化,固化了一次的造型材料即使使其再次温度上升,也不会变为熔化状态。在这样的材料的情况下,喷嘴61必须被废弃而使用新的喷嘴。因此,制造成本高的喷嘴61变得更加浪费,存在成本进一步上升的问题。此外,以往作为造型材料的原料是将的圆形截面、且为半弹性体的线状的材料卷绕于卷盘后使用。因此,当长丝卷绕于卷盘时,体积增大,空间效率差。即,对于体积上没有太大不同的材料,与扁平带状的材料相比,在保管时需要更多的空间。但是,带状的材料的宽度变大,无法进入料筒62及喷嘴61,存在不能使用的问题。
此外,前述的喷墨方式的使用压电元件的方法中,并非连续喷出,而是可以按小面积喷出造型材料。但是,该使用压电元件的方法只能应用于造型材料的粘度较小的材料。此外,由压电元件造成的压力的变化(体积变化)小,无法一次性喷出大量的造型材料。因此,不能大量地堆积所喷出的造型材料。其结果是,如果是小的造型物则可以制作,但不适合于制作大的造型物。此外,在配置加热器的热(thermal)方式中,也不能使非液体的流动体这样的的粘度大的造型材料沸腾。即,存在无法应用于粘度大的造型材料的问题。因此,如前所述,通常使用使造型材料从喷嘴连续喷出的方式。然后,无法使喷嘴和造型台的某个相对进行扫描的同时按特定的地方喷出所需量的粘度大的造型材料而制作造型物。其结果,存在不能在短时间内制作大的造型物的问题。
如此,存在不能每次规定量地、稳定地使粘度大的造型材料喷出的问题。由此,在制作大型的造型物的情况下花费时间,希望即使是大型的造型物,也能在短时间内制作造型物。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提供一种喷出头,以通过加热板对造型材料直接加热的方式,由加热板的一部分形成造型材料的流路的至少一部分,由此提高了热效率。
本发明的其他的目的在于,提供不用使用切削出螺纹的圆筒状的高价的喷嘴等,而具有能用板材等非常廉价的材料并且容易地制作的流路构造体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及其造型方法。
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在于,与熔化造型材料而使之流动的流路的造型材料供给口侧相比提高在喷出口侧的温度,解决在喷出口熔化了的造型材料的粘度上升而难以流动、或发生固化而不能喷出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构造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在造型材料熔化后固化的情况下,在即使上升温度也不会再次熔化的这样的材料的情况下,能将喷出部分解,去除固化了的造型材料。
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如下的喷出构造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即使是非液体的流动物的那样的粘度大的材料,也能将规定量的造型材料喷出至规定的地方,能一边扫描喷出口或造型台的某个,一边在短时间内制作造型物。
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造型材料的喷出头及立体造型物的造型方法,以行状和/或多个列形成喷出口,即使是包含不同颜色的材料、熔点等的不同的材料的造型物也能通过一次扫描形成于相同层,并且可以利用一次扫描进行多个层的造型物的制作。
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及造型方法,即使在在熔化型造型材料、紫外线固化型造型材料、或树脂主剂与固化剂的2液混合型的树脂材料等的任意情况下,或并用这些类型进行造型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向相同的地方使不同的树脂连续喷出,来可靠地制作造型物。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立体造型用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具备:第一加热板,构成作为形成使造型材料流动的流路的侧壁的一部分的第一侧壁部,并且加热所述流路内的造型材料;闭塞板或第二加热板,构成作为所述第一侧壁部以外的所述侧壁的一部分的第二侧壁部;喷出口,与所述流路连通,并形成于所述流路的一端部侧;以及材料供给口,与所述流路连通,并形成于所述流路的另一端部侧。
在此所谓第一侧壁部、第二侧壁部,分别是指构成流路的侧壁的一部分,因此不限定是指例如矩形形状的一边或两边,例如是圆形的一部分圆弧等周壁的一部分的意思。此外,有时会由第一侧壁部和第二侧壁部来构成周壁,但有时还会与第三侧壁部一起来构成周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具有流路构造体,其重叠多片具有大致相同形状的贯通孔的板状体并由所述贯通孔的周壁形成作为所述流路的所述第一侧壁部以及所述第二侧壁部以外的侧壁部的第三侧壁部,所述贯通孔的一端侧由所述第一加热板闭塞,所述贯通孔的另一端侧由所述闭塞板或所述第二加热板闭塞,由此形成所述流路。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加热板的一部分形成具有凹状的剖面形状的槽,以闭塞该凹状的槽的开口部的方式设置所述闭塞板或所述第二加热板,由此形成所述流路。
可以制成如下的构造,即,所述闭塞板由薄板形成,在所述薄板的与所述流路的相反侧,还设有对所述流路内的造型材料产生热作用的第三加热板,通过所述第三加热板的瞬间的加热将所述流路内的造型材料喷出。
本发明的立体造型物的造型方法包含:用薄板形成用于喷出造型材料的流路的一个侧壁,在该薄板的与所述流路的相反侧配置第三加热板,通过该第三加热板仅对特定的流路产生瞬间的热作用,由此一边使特定的流路的造型材料喷出一边进行造型。
本发明的立体造型物的造型方法的其他的方式包含:将形成为从流路喷出造型材料的喷出口以行状并列的喷出头以所述喷出口的喷出方向呈与造型台交叉的朝向的方式排列多列,在所述多列的至少两列中所述喷出口的列的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不同,通过设于所述喷出口的列的下方的造型台的x-y方向的一次扫描形成至少两层的造型物。在此所谓喷出口的喷出方向呈与造型台交叉的朝向,是指喷出口的喷出方向并非是与造型台(形成造型物的台子)垂直的方向、而是包含倾斜的方向的意思。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喷出头,由于造型材料的流路的侧壁的一部分由加热板的一部分形成,因此通过加热板的热直接加热造型材料。其结果是,热效率大幅度提高。
此外,通过形成由板状体形成的流路构造体,可以使用廉价的板材料,并且非常简单地形成流路,因此可以实现成本降低。并且,由于流路由贯通孔形成,喷出口由向板状体上的凹陷形成,因此制造非常容易。
而且,通过在流路侧壁的一部分隔着薄板设有第三加热板,使其仅对特定流路产生热作用,能用简单的构造使造型材料仅从特定的流路喷出。
此外,设置多列喷出口,在此多列中以在垂直方向的高度方面不同的方式配置喷出口的位置,由此可以用一次扫描进行多层的堆积。因此,即使是大型的造型物,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制作。
附图说明
图1A是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造型材料喷出头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图1B是对图1A的喷出头被固定后的状态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1C是图1A的喷出头的喷出面侧的俯视图。
图2是图1A的分解说明图。
图3是对图1A的流路构造体的一片板状体进行说明的俯视图的一例。
图4A是对图1A的第一加热板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图4B是对图1A的第一加热板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5A是对图1A、图6以及图7A的第一加热板的去除了罩基板的状态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5B是表示图5A的变形例的与图5A相同的图。
图5C是表示图5A的变形例的与图5A相同的图。
图5D是表示图5A的变形例的与图5A相同的图。
图5E是表示图5A的变形例的与图5A相同的图。
图6是对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造型材料喷出头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7A是对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喷出头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图7B是图7A的喷出头的从喷出口侧观察到的俯视图。
图8是对构成图7A的流路构造体的板状体进行说明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9A是图7A的第一加热板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9B是图9A的第一加热板的去除了罩基板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9C是图9A的第一加热板的去除了罩基板的其他例子的俯视图。
图10A是对图7A的热变形发生构件的一例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10B是表示图10A的变形例的与图10A相同的图。
图10C是表示图10A的变形例的与图10A相同的图。
图10D是对图7A的第三加热板的一例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10E是对图7A的第三加热板的其他例子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11A是图7A所示的喷出头的流路构造体的其他的构造例的造型材料的从导入口侧(安装板侧)观察到的上表面侧的说明图。
图11B是图11A的箭头B方向的俯视图。
图11C是图11B的箭头C方向的俯视图。
图11D是说明在一条流路形成有两个喷出口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12A是将流路构造体隔着两个未图示的隔板重叠时的从安装板侧观察到的与图11A相同的上表面侧的说明图。
图12B是从图12A的喷出口侧观察到的与图11C相同的俯视图。
图13A是表示接合两个图7A的喷出头形成两列喷出口的喷出头的例子的与图7A相同的图。
图13B是从图13A的供给口侧(安装板侧)观察到的俯视图。
图13C是从图13A的喷出口侧观察到的俯视图。
图14A是表示喷出口部分的构造的变形例的图。
图14B是表示图14A的其他变形例的图。
图14C是表示图14A的其他变形例的图。
图15是表示将加热板的绝缘基板控制为规定的温度的驱动电路例的图。
图16是表示基板温度控制的一例的电路图。
图17是表示以往的造型材料的喷出用喷嘴的一例的剖面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在参照附图的同时,对本发明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及其造型方法进行说明。图1A~1C中,分别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造型材料喷出头的侧视图、俯视图以及从喷出口侧观察到的上表面图,图2中示出了其分解图。如图2中其分解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具备:第一加热板2,构成作为形成使造型材料流动的流路12(12a、12b)(参照图3)的侧壁的一部分的第一侧壁部121(参照图2),并且加热流路12内的造型材料;闭塞板7或第二加热板(未图示),构成作为第一侧壁部121以外的侧壁的一部分的第二侧壁部122(参照图2);喷出口13(13a、13b),与流路12连通并形成于流路12的一端部侧(参照图3);以及材料供给口14(14a、14b),与流路12连通并形成于流路12的另一端部侧(参照图3)。该整体由组装板9固定于未图示的供给装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具体例中,如图3所示,重叠多片具有大致相同形状的贯通孔12a、12b的板状体10(10a~10c)而形成由贯通孔的周壁123形成作为流路12的第一侧壁部121以及第二侧壁部122以外的侧壁的第三侧壁部123的流路构造体1(参照图2)。如图2所示,贯通孔(流路12)的一端侧由第一加热板2的绝缘基板21的背面闭塞,贯通孔的另一端侧由闭塞板7或未图示的第二加热板闭塞,由此形成流路12。
此外,例如如图6所示,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第一加热板2的一部分形成具有凹状的剖面形状的槽21a,以闭塞该凹状的槽21a的开口部的方式设置闭塞板7或未图示的第二加热板,由此形成流路12。在该流路12(槽21a)的一端部形成有比槽21a更细的喷出口13。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流路构造体1重叠接合有三片板状体10a、10b、10c(如图3所示,在共同指代的情况下是10)。如图3所示,在各板状体10中,作为贯通孔形成有流路12(12a、12b),形成为供熔化了的造型材料流动。而且,以与此流路12a、12b连结的方式在各自的一端部形成有喷出口13(13a、13b)。该喷出口13没有贯通板状体10,而是以厚度的一半左右的深度作为凹陷来形成。该凹陷是通过半蚀刻或冲压、或机械加工等形成。该凹陷的形状(喷出口13的剖面形状)并不限定于如图1C所示的矩形形状,也可以是圆形或其他的形状。该喷出口13的数量、即凹陷的数量形成为根据用途所需的个数。此外,在形成该凹陷时,在与喷出头的长度匹配的位置形成同样由凹陷产生的槽15(参照图3),使之容易向直角方向弯曲。如图2所示,被弯曲了的部分成为固定于安装板5的安装部16。17是将流路构造体1用螺丝固定于安装板5时的孔(贯通孔)。
板状体10由导热优异、且容易进行贯通孔17、凹陷等的加工的材料形成。从该观点考虑,优选薄的金属板。作为一例,图3所示的板状体10是厚度为0.6mm左右的不锈钢板,从喷出口13的顶端部到折弯用的槽15的尺寸A为13mm,从槽15到与喷出口13相反侧的端部的尺寸B为7.5mm,宽度C为10mm。但是,该尺寸为一例,并不限定于该例。此外,例示出流路12(12a、12b)的宽度为2mm,喷出口13a的宽度为0.4mm,喷出口13b的宽度为0.8mm,贯通孔17的直径为如果是该程度的厚度的不锈钢板,则可以通过冲裁加工容易地形成前述的流路12、贯通孔17以及其外形形状。外形形状根据用途形成为各种大小。此外,喷出口13附近的形状也是根据用途自由地形成。通过以这样的板状体10形成,流路12由板状体10上的贯通孔形成,喷出口13由以板状体10的一半左右的深度形成的凹陷部形成,因此材料费、加工费都变得非常廉价。而且,由于流路12由贯通孔形成,其开口部直接由第一加热板2闭塞,因此造型材料被直接加热并被有效地加热。
而且,板厚也不限定于前述的例示,可以根据用途使用各种厚度的板状体。而且板状体10的重叠的片数也不限定于三片,也能设为更多片。如果增多重叠的片数,则可以形成与相同流路12连结的多个喷出口13。获得可以对喷出量进行各种变更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即,通过在流路构造体1的多片板状体的至少一片形成与贯通孔12连通的凹陷而形成喷出口13。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各板状体10在图3进行了示出,对于各板状体10而言外形、流路12是共同的。但是,设为喷出口13的凹陷的形状、数量等不同。例如图1C所示的用于形成喷出口13c、13d的板状体10a和板状体10b中,其凹陷形成为对称。此外,在像这样将两片板状体10重叠而形成喷出口13的情况下,并不限定为相同大小的凹陷或相同形状的凹陷。可以将0.4mm宽的凹陷与0.2mm宽的凹陷重叠,也可以将矩形与圆形的凹陷相对。
喷出口13例如通过半蚀刻形成。即,在形成喷出口13的部分以外的地方形成抗蚀剂掩模,通过浸渍于蚀刻液、或进行由喷雾器喷吹蚀刻液的喷雾蚀刻(spray etching)来形成。此外,也能进行电解蚀刻。蚀刻的深度根据暴露于蚀刻液的时间来控制。当蚀刻得太深时,机械强度降低,因此优选设为板状体10的板厚的一半左右以下。在板状体10薄而不能形成大的喷出口13的情况下,例如,如图1C的喷出口13c、13d所示,在两片板状体10a和10b的相对的位置形成相同的凹陷(如前所述凹陷的位置在两片板状体10a、10b中不同),由此在将板状体10a、10b重叠时形成将两方的凹陷相加的深度的喷出口13c、13d。此外,在通过由模具等的冲压形成该凹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模具的形状等形成球状或圆筒状的凹陷。在以这样的冲压进行的情况下,与冲裁加工(外形、贯通孔17)、槽15的加工、或折弯同时地、或连续地形成凹陷。
将像这样形成了贯通孔(流路12)、凹陷(喷出口13)的、例如三片板状体10a、10b、10c通过例如耐热性粘接剂等三片重叠地接合。然后,在槽15(参照图3)中,将两侧的板状体10a、10c分别向相反侧折弯,正中的板状体10b在其槽15的部分被切断,将被折弯了的安装部16固定于安装板5,由此如图1A所示地形成流路构造体1。即使没有形成该槽15也可以折弯或切断。在该重叠时,前述的贯通孔17、外形的凸部等作为位置对准构成来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在板状体10为两片时则无需切断。
如图1A所示,在该流路构造体1的至少一面接合有第一加热板2。在流路构造体1的一面,由贯通孔形成的流路12a、12b的第一侧面侧以及第二侧面侧(图2的流路构造体1的右侧面及左侧面)是开放的,但该流路12a、12b的第一侧壁部121由该第一加热板2的绝缘基板21的背面形成并被闭塞。第一加热板2的绝缘基板21在其一面侧设有发热电阻体22(参照图5A),因此温度上升最高,供给至流路12内的造型材料的温度可以容易地上升。因此,长丝等造型材料容易熔化。由于不仅流路12内被直接加热,而且流路构造体1自身的温度也上升,因此相反侧的面(流路构造体1的另一面)的温度也上升。但是,在该流路构造体1的大小大而无法使温度充分上升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该流路构造体1的第二侧面侧设置未图示的第二加热板。即,可以代替闭塞板7,而设置与第一加热板2相同的构造的第二加热板。虽然未图示,但优选在该第一加热板2的与绝缘基板21相反侧的罩基板26上,设置绝热构件。通过如此设置,可以有效地利用第一加热板2的热。
第一加热板2向该流路构造体1的接合例如可以由耐热性粘接剂粘接,但优选容易拆卸的粘接剂。或者也可以由螺丝紧固等来接合。通过将这些构件拆卸自如地接合,即使造型材料在流路12内固化,也可以进行分解(拆开)清扫。其结果是,维护变得容易。
在流路构造体1的另一面侧,闭塞板7与第一加热板2相同地以闭塞构成流路12的贯通孔的开口部的方式接合。通过该闭塞板7形成第二侧壁部122(参照图2)。为了使流路构造体1的分解清扫容易,优选以容易分解的状态接合。该闭塞板7可以是与绝缘基板21相同的陶瓷板,也可以是其他的金属板、合成树脂板、绝缘膜等。在形成后述的喷出驱动部的情况下,该闭塞板7优选薄的板材或膜。如前所述,在流路构造体1的温度无法充分地上升的情况下,该闭塞板7也可以设有第二加热板。通过如此设置,由于从两侧加热,因此即使在流路构造体1大等情况下,也可以充分加热。作为该闭塞板7,优选导热率小的材料,但从防止基于热膨胀率差的翘曲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具有与第一加热板2的绝缘基板21相同的热膨胀率的材料或与绝缘基板21相同的材料。
前述的流路构造体1的被折弯了的安装部16被固定于安装板5。其结果是,形成如图1A~1C所示的造型材料喷出头。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板5,装配有料筒6,在料筒6装配有将造型材料的长丝(未图示)以一定速度送出的装置,以一定的间隔送出造型材料。使用了以往的料筒62(图17的螺纹部为)的构造是如前所述送出剖面为圆形的线状材料的构造,但本发明中,由于流路12的剖面形状可以为矩形,因此可以在料筒6内送出平坦的带状的材料。由此,从喷出口13以一定的比例喷出所期望的量的造型材料。如果是扁平的带状的材料,则即使卷在卷盘也没有空间的浪费,携带及保管变得容易。而且,如后述的图7A所示,也可以不使用料筒6,而采用非连续喷出构造。图1B所示的例子中,由于形成有两条流路12(参照图3),因此形成有两个料筒6。
下面,对第一加热板2进行详细说明。图4A~4B中以侧视图和俯视图示出了第一加热板2的一例。如图4A~4B以及图5A~5E所示,第一加热板2在第一绝缘基板21的一面形成有加热绝缘基板21的发热电阻体22。在该发热电阻体22,形成有用于使电流在其长尺寸方向流过的电极23。而且,在发热电阻体22的附近形成有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参照图5A)。在该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形成有用于测定规定的地方的电阻的测定端子25。在这些构件上通过未图示的玻璃材料等粘接有罩基板26,与发热电阻体22的电极23、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的测定端子25(25a、25b)连接,并导出引线27、28。该引线27、28与电极23、测定端子25的连接是用高熔点焊料连接的,或者在需要对500℃以上的温度具有耐热性的情况下是用无机导电粘接剂等连接的。此外,如后所述,为了作为造型材料喷出头使用,设有包含发热电阻体22的驱动电路、测定绝缘基板21的温度的测定电路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发热电阻体22的电流,以使绝缘基板21的温度成为规定的温度的方式控制驱动电路。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未图示,但引线27、28与电极23或测定端子25a、25b的连接部由保护构件保护,以便使引线27、28不会在该连接部折断。需要说明的是,图4B中,为了使附图清晰化,温度测定用的测定端子仅以两端部的测定端子25a、25b进行表示,省略了如图5A等所示从中途引出的测定端子25c、25d。
该第一加热板2形成为与对卡片等进行记录、擦除时所用的以往的加热头相同的构造,形成为在绝缘基板21的一面隔着由未图示的玻璃等形成的绝热釉层设置了发热电阻体22和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的构造。但是,本发明中,例如如图5A所示,发热电阻体22不仅形成有直线状部分(第一发热电阻体)22a,还形成为两个直线状部分22a的各自的一端部由以具有与其直线状部分22a呈直角方向的成分的方式(以将两个直线状部分22a连结的方式)设置的第二发热电阻体22b连结了的形状。其结果是,例如形成为U字形、V字形、L字形等,在绝缘基板21形成温度梯度,特征在于,以使该U字形的底部的发热电阻体(第二发热电阻体)22b成为流路构造体10的喷出口13侧的方式形成。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该U字形即使如前所述,例如如图5B~5E所示为不是完全的U字,只要是具有两条直线状部22a和将其连结的第二发热电阻体22b的形状即可,是也包含“コ”字形等其他形状的发热电阻体的意思。
通过如图5A所示地形成第二发热电阻体22b,当在该发热电阻体22流过电流时,发热电阻体22发热而加热绝缘基板21,但对于绝缘基板21的温度而言,形成有第二发热电阻体22b的端部高于其相反侧的形成有一对电极23的一侧。在该情况下,如图5A所示,如果第二发热电阻体22b的宽度形成得比直线状部分的发热电阻体(第一发热电阻体)22a的宽度窄,则发热电阻体22的每单位长度的电阻值会大于直线状部分的发热电阻体22a。由于该两者被串联连接,因此电流相同,电阻值大的部分的发热量多。因此,第二发热电阻体22b的部分可以使基板温度进一步上升。
通过像这样在绝缘基板21形成温度梯度,喷出口13侧的温度高,虽然在喷出口附近因远离加热器而使温度下降粘度上升、或容易固化而被堵塞,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喷出口附近的温度高,可以流动性良好地喷出。即,在整体为一定温度的以往的加热部件中,当欲防止喷出口侧的温度下降时,需要使加热部件整体的温度上升,当使加热部件的中心部的温度过高时,就会开始造型材料的分解、汽化,甚至造成炭化,因此不能设为太高的温度。通过像这样使流动性变得良好,即使喷出口13的大小变小,也可以用轻微的压力将造型材料喷出。
绝缘基板21使用由氧化铝等形成的导热率优异的绝缘性的基板。形状及尺寸根据作为目的的造型物而定,如果喷出口13的数量多,则流路构造体1大,第一加热板2、即绝缘基板21也与之相应地大。因此,根据目的来使用所需大小的绝缘基板21,但例如在前述的流路构造体1的例子中,对于两条流路12,使用10mm见方左右、0.6mm厚左右的氧化铝基板。当然,也可以对于一条流路构造体1,设置多个第一加热板2。外形也不限定于矩形,可以与所需的流路构造体1的形状相匹配地形成。因此,在形成十二条流路12的情况下,如前所述,形成为10mm见方的第一加热板2为六个(图9B的三个)的大小的第一加热板2(10mm×60mm)。外形也不限定于矩形,与所需的流路构造体1的形状相匹配地形成。作为该绝缘基板21的大小一般是形成为5mm见方到35mm见方左右的大小,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是10mm×220mm等大型的绝缘基板,也可以与行喷出头的喷出口的个数等相匹配地形成为长的绝缘基板。而且,也可以通过排列多个该第一加热板2,来使绝缘基板21与行式头(line head)等的大小匹配。
后述的罩基板26是为了保护形成于绝缘基板21上的发热电阻体22等而形成,并且是为了增大绝缘基板21的热容量、进而防止基于热膨胀率差的绝缘基板21的翘曲而形成。因此,虽然不太要求导热性,但使用与绝缘基板21相同厚度的氧化铝基板。由于该罩基板26侧不与流路构造体1接触,因此优选导热性不好。因此,可以使用导热性更进一步低的材料。但是,通过在该罩基板26的表面粘贴绝热性片材,可以使用与绝缘基板21相同的材料(热膨胀率相同的材料)。此外,在通常的情况下,对于加热温度而言,最高使用温度被制造成150℃、250℃、500℃等,可以根据使用目的而设定为所需的温度来使用。
发热电阻体22例如可以通过适当地选择Ag、Pd、RuO2、Pt、金属氧化物、玻璃等的粉末并混合而将温度系数、电阻值等调整为最佳。该混合材料被制成糊状涂布、烧成。由此形成发热电阻体22。由烧成形成的电阻膜的薄层电阻根据固形绝缘粉末的量而改变。可以通过两者的比率来改变电阻值、温度系数。此外,作为用作导体(电极23、25、连结导体27a~27d)的材料,可以使用增多了Ag的比例、减少了Pd的制成相同的糊状的材料。通过如此操作,可以与发热电阻体22相同地通过印刷形成导体。有时也需要以端子连接的关系而根据使用温度来进行改变。Ag越多,就越能降低电阻值。该发热电阻体22的电阻温度系数优选在正的方向上大,特别优选使用1000~3500ppm/℃的材料。此外,虽然未图示,但通过沿着发热电阻体22的电流的流动方向在适当的位置设置电极,可以部分地施加电压。通过如此设置,可以根据地方而改变温度。
所谓电阻温度系数在正的方向上大,是指当温度上升时电阻值的增加就会变大。因此,因电阻温度系数为正,在温度过度上升的情况下电阻值增大而电流值下降,由电阻造成的发热量下降。因此,温度更快地达到饱和状态,高温时的温度稳定性优异。而且,可以防止由热失控等造成的过热。需要说明的是,发热电阻体22的标准的部分的宽度也可以根据用途以达到规定的温度的方式进行设定,可以将多条发热电阻体22并列地排列。
此外,在发热电阻体22的两端部,通过印刷等形成有例如由减小了钯的比率的银-钯合金或Ag-Pt合金等良导体形成的电极23。该电极23如前述的图4A~4B所示,连接有引线27,并连接电源而形成对发热电阻体22通电的构造。该电源可以是直流,也可以是交流,此外,也可以是脉冲电压。如果是脉冲电压,则可以通过改变其占空比或脉冲的频率,而控制施加电力。
在发热电阻体22的附近,与发热电阻体22相同地在绝缘基板21的表面形成有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该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优选如图5A所示,沿着发热电阻体22形成。图5A所示的例子中,与发热电阻体22相同,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形成为连结两个直线部分的U字形。然后,其两端与一对测定用端子25a、25b连接。该测定用端子25a、25b也与前述的电极23相同,由良导电性的材料形成。在该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不仅连接有两端的一对测定用端子25a、25b,还在距离两端分别1/3左右的长度的地方连接有测定用引线25e的一端部,将测定用引线的另一端部分别连接于测定用端子25c、25d,关于其理由将在后面叙述。
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也可以由与发热电阻体2相同的材料形成,但优选温度系数的绝对值(%)尽可能大的材料。该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并非使之放热的材料,而是为了检测绝缘基板21的温度、以使绝缘基板21的温度达到造型材料的熔化温度的方式进行控制而设置的。因此,例如以0.5mm的宽度、且比发热电阻体22略短的长度形成。此外,为了使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自身不放热而抑制施加电压使其较低,例如施加5V左右。由于该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直接设于绝缘基板21,因此两者的温度基本相同。其结果是,可以通过测定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的电阻值,而推定出绝缘基板21表面的温度,进而推定出在绝缘基板21的背面所紧贴的造型用材料的温度。即,电阻体材料由于通常当其温度变化时其电阻值就会变化,因此通过测定其电阻值的变化,可以测定其温度。对于温度检测单元将在后面进行叙述,但是通过测定该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的两端的电压变化来检测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的温度。因此,电阻体的温度系数大会减小测定误差。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情况下,温度系数既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
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不限于与发热电阻体22相同的材料,可以根据用途通过印刷等形成。即,在需要微小的温度差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改变了Ag与Pd的混合比率的材料、或完全不同的、温度系数大的材料。该温度测定用端子25a、25b的形成不限于设于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的端部。例如,也可以如图5A~5E所示,以U字形形成一条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从其中途的地方经由测定用引线25e形成温度测定用端子25c、25d,而且,形成有连接于两端部的测定用端子25a、25b。通过如此设置,就可以进行局部的温度测定。即,通过使用测定用端子25a和测定用端子25c,测定U字形的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的测定端子25a侧的1/3左右的部分的温度,通过使用测定用端子25c和测定用端子25d进行测定,可以测定U字形的拐角部附近(第二发热电阻体22b的部分)的温度。而且,通过使用测定用端子25d和测定用端子25b进行测定,可以测定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的剩余1/3左右的部分的温度。而且,通过用测定用端子25a和测定用端子25b进行测定,可以测定整体的平均的绝缘基板21的温度。该测定用端子的数量并不限定于1/3左右的位置,可以更细密地设置,也可以更粗疏地设置。特别是在绝缘基板21大的情况下,由于温度有可能因绝缘基板21的位置不同而波动,因此优选细密地设置测定点。该测定位置优选为发热电阻体22的附近。
需要说明的是,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可以根据使绝缘基板21(第一加热板2)的大小、或温度梯度设为何种程度等目的,来设定所形成的位置、测定端子25的位置。
图5B所示的例子是发热电阻体22形成为倒コ字形的例子,第二发热电阻体22b的宽度形成为比直线状部分的发热电阻体(第一发热电阻体)22a的宽度小。如前所述,这是为了使该部分的温度比第一发热电阻体的部分更高。如图5B所示,优选至少在拐角部的一部分设置连结用导体27a。这是因为,在拐角部,电流集中于路程短且电阻小的内侧部分,外周侧的电流变少,难以进行均匀的发热。如图5B所示,通过在拐角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连结用导体(导体层)27a,平行地流过一定宽度的发热电阻体22的电流会在连结用导体27a中整体上均匀地流过。因此,在底部的第二发热电阻体22b中也会均匀地流过电流,而且在成为直线部分的第一发热电阻体22a中电流也会均匀地流过整体。需要说明的是,图5B所示的例子中,是先印刷形成电极23等和连结用导体27a,并在其上形成发热电阻体22等的例子。
但是,该上下关系也可以反过来,也可以如图5C所示,先形成发热电阻体22等,其后形成电极23以及连结用导体27b。形成连结用导体27a、27b的部分也可以没有发热电阻体22,即使有发热电阻体22,由于电流流过电阻小的连结用导体27a的部分,因此也没有关系。
图5D所示的例子是直线状的发热电阻体(第一发热电阻体)22a的部分被切断而以连结用导体27c连接的例子。当制成这样的构造时,在以连结用导体27c连结的地方,由于基本上没有电阻,因此基本上不会发热。因此,其附近的温度降低。因此,通过在设有电极23的端部侧形成这样的连结用导体27c,与没有设置这样的连结用导体27c的一侧相比,设有连结用导体27c的一侧的绝缘基板21的温度变低。其结果是,在绝缘基板21形成温度梯度。换而言之,即使不制成前述的U字形,也会在绝缘基板21形成温度梯度。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未图示,但在分割为两个以上的发热电阻体22c和22d中,使其宽度不同,越是远离电极23,则越是减小其宽度,由此可以进一步在绝缘基板21形成温度梯度。图5D中,形成有第二发热电阻体22b,但即使没有也可以形成温度梯度。该发热电阻体22a被切断、形成有连结用导体层27c的地方并不仅限于一处,也可以形成于多处。此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只是形成连结用导体层27c,而连续地形成发热电阻体22a。而且,连结用导体27c的形成也可以形成于发热电阻体22a的上侧。
图5E是表示用于在绝缘基板21形成温度梯度的其他例子的图。该例子的发热电阻体22具有沿着流路12的方向以直线状形成的部分22e,直线状的部分22e形成为锥状或宽度阶段性地变细,由此形成为喷出口13侧的温度高于供给口侧。具体而言,发热电阻体22的宽度并不固定,由在电极23侧宽度大,在与电极23相反侧的端部侧发热电阻体22的宽度窄地形成的发热电阻体22e形成。即使采用此种构造,当发热电阻体22e变窄时,如前所述,串联电阻值变大,因此发热量变大。即,锥状的发热电阻体22e的宽度窄的一方的基板温度上升。因此,如果通过该方式来形成温度梯度,则即使没有第二发热电阻体22b也可以,但在图5E的例子中,也形成了第二发热电阻体22b。需要说明的是,其他的部分与前述的各例相同,对于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如前所述,发热电阻体22的数量、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的数量不受限定,此外,温度测定用的测定端子的数量等不受限定。以能够根据流路构造体1的大小以及造型材料的熔化温度使温度上升至所期望的温度的方式,对发热电阻体22调整其数量或者各发热电阻体22的宽度,由此形成发热电阻体22。
通过这样在绝缘基板21的一面形成发热电阻体22、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电极23以及测定用端子25,而形成第一加热板2以及未图示的第二加热板。在该第一加热板2的表面侧隔着未图示的玻璃粘接层粘贴有罩基板26。罩基板26的导热率可以小于绝缘基板21,但优选热膨胀率大致相同,或是与绝缘基板21相同的材料且相同的厚度。另一方面,在通过该第一加热板2无法获得充分的发热量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多重加热板,该多重加热板是通过使形成有该发热电阻体22等的绝缘基板21夹着绝缘体相对,或者直接以相同的朝向重叠并在其露出面粘贴罩基板26而形成。也可以通过仅重叠第一加热板2来增加热量。在具有这样的可能性的情况下,该罩基板26优选具有与绝缘基板21相同程度的导热率。
图1A~1C所示的例子中流路的侧壁的第三侧壁部123由流路构造体1的贯通孔的侧壁形成,贯通孔的两端部由第一加热板2的第一侧壁121和闭塞板7的第二侧壁122构成。但是,也可以不使用这样的流路构造体1,而是在第一加热板2的绝缘基板21或罩基板26的一部分形成具有凹状的剖面形状的槽21a,其开口部通过闭塞板7或第二加热板闭塞而形成流路12。该情况下,形成于第一加热板2的槽21a(参照图6)的周围成为流路12的第一侧壁部,由闭塞板7闭塞的部分成为第二侧壁部。参照图6对该例子进行说明。
图6以前述的第一加热板2的绝缘基板21的背面侧为上方而进行了描绘。即,通过在绝缘基板21的背面形成槽21a,而形成流路12,在其一端部侧形成了变细了的喷出口13。通过在该面接合闭塞板7、或后述的薄板31以及第三加热板4、或第二加热板,而形成流路12的第二侧壁部。即使在这样的构造中,也是通过第一加热板2形成流路12的第一侧壁部(コ字形部),因此流路12内的造型材料被非常有效地加热。图6所示的例子中,在绝缘基板21的背面形成了槽21a,但也可以在罩基板26或代替罩基板26而形成的保护板形成流路用的槽。在这样的陶瓷板中形成槽例如是通过粉末化了的陶瓷材料在模具中加压成形后烧结,或在生片等容易加工的状态下进行槽加工,之后烧结而进行。此外,形成流路12的槽的剖面形状也不限定于矩形。剖面例如也可以是圆形的一部分。
图1A~1C所示的例子是连续地喷出造型材料时的喷出头的例子。在该情况下,在料筒5内,通过将未图示的长丝等原材料以一定间隔送出的装置来确定喷出量,从所期望的喷出口13喷出所期望的造型材料并供给至造型物。
图7A~7B是表示本发明的造型材料喷出头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图。图7A中,第一加热板2设于流路构造体1的左侧,但也可以与图1A相同。该实施方式中,闭塞板7由薄板31形成,在其与流路构造体1相反侧隔着热变形发生构件32设有可以对流路12(参照图8)局部加热的第三加热板4。通过第三加热板4的瞬间的加热(通过第三加热板4的加热为数ms,但当考虑导热时,对造型材料的热作用为数十ms),可以借助薄板31的变形将流路12内的造型材料喷出。也可以没有热变形发生构件32。第三加热板4将在后面进行叙述,形成为即使有多条流路12,也仅对个别的流路12产生热作用。通过设置这样的第三加热板4,造型材料就不限于熔化型的材料,即使是300~400nm左右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以400nm以上的可见光进行固化的树脂等光固化性树脂,也可以仅从需要的喷出口间歇地喷出造型材料。在像光固化性树脂那样无需加热的情况下,如果不使第一加热板2发热,则可以直接使用。为了使这样的光固化性树脂固化,在喷出口13的附近设有LED8。LED8只要是可以使光固化性树脂固化的波长的光即可。
即,本发明的立体造型物的造型方法的特征在于,用薄板31形成用于喷出造型材料的流路12的一面,在薄板31的与流路12相反的一侧配置第三加热板4,使用第三加热板4,仅对特定的流路产生瞬间的热作用,由此使特定的流路12的造型材料喷出。该热作用如后所述,是通过局部发生特定的流路内的造型材料的热膨胀或沿着特定的流路12的薄板31的热膨胀而进行。此外,可以通过在薄板31与第三加热板4之间设置热膨胀率与薄板31不同的构件32(参照图10A),或设置双金属(bimetal),而以由第三加热板4产生的加热通过基于热膨胀率的差异的热变形使薄板31变形。
流路构造体1以及其向安装板5的安装构造、以及第一加热板2的构造与图1A~1C所示的构造基本上相同,图7A所示的流路构造体1如图8中的板状体10的一例所示,并列形成有六条流路12(图8中为六条,但可以形成十二条左右)。其结果是,喷出口13也如图7B中给出喷出口13侧的俯视图所示,并列地形成有六个。因此,板状体10自身的大小C也大,宽度C根据所形成的流路12的条数来确定,例如,将流路12的条数设为十二条(图8中为六条),成为60mm左右的宽度。包含喷出口13在内的流路的长度A、安装部16的长度B与图3所示的例子相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7A中,流路构造体1的板状体10a、10b由两片板状体10形成,但这并非是本质上的差异。也可以是三片,图1A的流路构造体1也可以是两片。也可以用四片以上来形成。该喷出头中,在安装板5没有设置料筒,而是在安装板5形成有与材料供给口14相通的开口51(参照图11A、图12A)。
即,例如流路12可以如图3、图8所示,在与该流路12的延伸方向呈直角的方向上并列形成多条。然后,多条流路12的各自的第一侧壁部由第一加热板2形成,多条流路的各自的第二侧壁部由薄板31形成,第三加热板4形成为仅对多条流路12中的特定的流路12进行加热,以通过第三加热板4的瞬间的加热仅从特定的流路12喷出造型材料的方式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板状体10的大小大于图1A所示的例子,与之相伴,第一加热板2也被更大地形成。即,如图9A~9C所示,在1片绝缘基板21形成有两个图5A等中所形成的第一加热板2。各自的发热电阻体22等与前述的例子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9A中,为了附图的清晰化,温度测定用的测定端子全都仅用25表示。图9C表示出发热电阻体22的形成例的其他构造。以沿着绝缘基板21的长尺寸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发热电阻体22。需要说明的是,图9C中,第三发热电阻体22f在喷出口13侧宽度大,作为高热量用而形成,在其相反侧形成宽度窄、低热量用的第四发热电阻体22g。但是,材料等与前述的例子相同,对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的各例中,由于第一发热电阻体22a与第二发热电阻体22b被串联连接,因此发热电阻体的宽度窄的一方的温度变高,但在该图9C所示的例子中,第三发热电阻体22f与第四发热电阻体22g各自分别与一对电极23连接。因此,也可以通过施加不同的电压,而增大第三发热电阻体22f的发热量。即,与图5A等中所示的第一加热板2相同,形成为使绝缘基板21的图的左端侧成为比右端侧高的温度梯度。而且,该例子中,在第三发热电阻体22f以及第四发热电阻体22g的中间部形成共同端子23b,能各自一半地分别施加不同的电压。通过如此设置,能通过流路12来控制发热温度,即使在供给至流路的造型材料的熔化温度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同时利用。该共同端子23b兼作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的中间点的共同端子。该图9C中所示的发热电阻体22的形状在流路12的条数多的情况下有效,能容易地提高喷出口13侧的第一加热板2的温度。
设于流路构造体1的另一面侧的第三加热板4以如下的方式形成,在有多条流路12的情况下,可以对每条流路12通过根据来自外部的信号来选择性的施加脉冲电流等而进行加热。当通过该第三加热板4对特定的流路12施加脉冲电压时,该流路12被隔着薄板31加热,该流路12的内部的造型材料膨胀。其结果是,此流路12内的造型材料被挤出而从此流路12的喷出口13喷出造型材料。即,该例子中,不需要图7A中所示的热变形发生构件32(3)。换而言之,能通过第三加热板4基于由特定的流路12内的造型材料或薄板31的热膨胀造成的造型材料的体积增加或由薄板31的膨胀造成的流路12的体积变化将流路12内的造型材料喷出。
该情况下,如果薄板31由热膨胀率大的材料形成,则会沿着该流路膨胀,可以以与后述的热变形发生构件的情况相同的变化喷出造型材料。此外,即使薄板31的热膨胀率不大,当造型材料的温度直接上升时,材料本身的体积也会增大。其结果是,流路12内的造型材料向喷出口13的方向挤出,从喷出口13喷出造型材料。在该情况下也是通过使第三加热板4瞬间地发热,而瞬间地发送膨胀,当发热作用解除时,温度降低,体积复原。其结果是,无论通过哪种方法,都可以瞬间地喷出造型材料,之后喷出停止。需要说明的是,造型材料始终是从造型材料供给口侧供给,在流路12内熔化了的造型材料或室温下为流动状态的造型材料维持充满于流路12内的状态。如果该造型材料为长丝、棒状的材料,则通过料筒送入,但在为光固化性树脂的情况下,粘度根据其种类而不同,但在任意的情况下都是流动物,因此通过将喷出口13设于下侧,能通过自重充满于流路12内。假设在不会因自重而下落的情况下,则可以通过加压,而使之始终充满于流路12内。此外,在为树脂、低熔点的金属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制成粉末状,而与光固化性树脂等的粒状物相同地实现因自重的下落。
另一方面,也可以如图7A所示,在薄板31与第三加热板4之间的薄板31上粘贴热变形发生构件3(由金属片或非金属片形成的构件32;参照图10A)。该热变形发生构件3例如为热膨胀率与薄板31不同的材料,由沿着各流路12的构件32(参照图10A)等形成。当该构件32被加热时,基于薄板31与构件32的热膨胀率的差异而在薄板31产生翘曲的变形。在该情况下,当构件32的热膨胀率大于薄板31时,薄板31以陷入流路12内的方式变形,因此构件32的宽度优选小于流路的宽度。相反,当构件32的一方与薄板31相比热膨胀率小时,薄板31以被向外侧牵拉的方式产生变形。因此,该情况下构件32的宽度不受限制。如果薄板31以向内侧陷入的方式变形,与之相伴流路12内的造型材料被挤出。此外,即使被向外侧牵拉,由于由第三加热板4造成的加热是瞬间的脉冲加热,因此加热立即停止,薄板31的变形复原。因此,流路12内的体积暂时变大,其后复原,因此在复原时流路12内的造型材料被挤出而从喷出口13喷出。因此,只要薄板31与构件32之间的热膨胀率有差别即可,无需使哪一方更大。该热变形发生构件3如后详述所示,即使不与薄板之间产生热膨胀率的差异,也可以直接粘贴双金属。参照图10A~10E对其详细例进行说明。
图10A中,表示出设有构件32的构造例。图10A中,此外为了表示出第三加热板4的加热器42的位置,而以双点划线表示。该薄板31被以覆盖前述的图8中所示的流路构造体1的多条流路12的各自的一面的方式粘贴。即,以一片薄板31闭塞所有流路12的一面的方式形成这在制造上简单,因而优选。该薄板31例如可以是由0.6mm左右的厚度的铝合金板等形成的金属板,也可以是容易变形的多孔陶瓷,此外,也可以是聚乙烯、聚四氟乙烯等耐热性绝缘膜。优选为具有耐热性、容易变形、容易传递热的材料。
该薄板31可以根据目的使用热膨胀率大且容易变形的材料、膨胀率小且容易变形的材料等各种材料。作为前者的例子,例如为黄铜等铜合金、铝合金(硬铝合金)等,热膨胀率(线膨胀率)为20~30ppm/℃。作为后者的例子,为Fe合金(Fe-Ni-Cr的比率不同)、不锈钢等的金属板,线膨胀率为6ppm左右。也可以是非金属板。该薄板31可以根据目的使用0.05~0.6mm厚左右的任意厚度的材料。例如在与作为热变形发生构件3的构件32一起以可以通过加热而发生变形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下,通过对薄板31贴合构件32,并将其加热,就能基于薄板31与构件32的热膨胀率的差异使薄板31变形,与之相伴地使流路12内的造型材料喷出。在该情况下,薄板31选择与第一构件32的热膨胀率的差异大、并且容易变形的材料。例如,在作为薄板31使用前述的铝合金板(线膨胀率:23ppm/℃)或铜合金(线膨胀率:约20ppm/℃)的情况下,作为构件32,可以使用0.1mm~0.2mm厚度左右的42Fe-Ni合金板(线膨胀率:6ppm/℃)。在此,构成流路构造体1的板状体10使用铁合金。需要说明的是,也能不利用该薄板31的热膨胀,而是例如将后述的双金属作为热变形发生构件3并粘贴。在该情况下,优选薄板31的热膨胀率小。此外,也能不设置热变形发生构件3,而是直接加热流路12内的造型材料而使之膨胀,或使薄板31自身热膨胀而进行喷出。在该情况下,该薄板31优选大且容易变形的材料,可以使用绝缘膜等。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薄板31、构件32,可以举出金属的例子,但并不限于金属,例如也可以使用半导体陶瓷封装等中所使用的陶瓷、压电材料等无机物质板、石英玻璃(线膨胀率:0.5ppm/℃)等。
例如在流路12为宽1mm×深1mm×长5mm=5μl(微升)=5000nl(纳升)的情况下,喷出量(由喷出口13的大小来确定)为0.3mm×0.3mm×0.05mm厚=0.0045mm3=4.5nl(纳升),由于ABS的体积膨胀率是每1℃而言(6~13)×10-5,因此设为10×10-5,每上升10℃膨胀0.1%(当设为流路12内的10%升高了100℃时,则为平均上升10℃)。因此,由5000nl×0.1%=5nl,大于上述喷出量,在少量的喷出的情况下,仅通过造型材料的热膨胀就能使之充分地喷出。
此外,构成热变形发生构件3的构件32是沿着各流路12形成,但图10A中所示的例子中,其根部侧(与喷出口13相反侧)由连结部32a连结,形成为梳齿状。由于该根部侧远离加热器42的位置,因此温度基本上不上升。因此,不产生与薄板31的热膨胀率差。另一方面,沿着各流路12粘贴构件32花费工夫,但当有连结部32a时,与各流路12匹配地对准构件32变得非常容易。因此,可以进行连结部32a的位置对准而粘贴构件32。图10A中,表示出在流路构造体1的表面粘贴有薄板31、在其表面粘贴有构件32的状态,设于其上的第三加热板4的加热器42的位置以双点划线表示。即,构件32的顶端部侧会被加热。其结果是,连结部32a的一方基本上不会带来由第三加热板4造成的温度上升。
图10B所示的例子是与图10A相同的图,但不仅构件32的根部侧由连结部32a连结,而且在各构件32的顶端部侧形成有帽部32b。该帽部32b没有被连结且对于每个沿着各流路12的构件32独立地形成。通过形成这样的帽部32b,构件32与薄板31的粘接力提高,对于热循环也难以产生剥离。即,在第三加热板4的加热器42的附近温度上升而产生基于热膨胀率差的应力。因此,剥离力变大。但是,由于帽部32b中温度并没有如此程度地上升,因此难以作用由热变形造成的应力。其结果是,容易作用应力的构件32的两端部由连结部32a和帽部32b牢固地固定。即,构件32的剥离力受到抑制。
图10C是表示热变形发生构件3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图。即,该例子不是利用构件32与薄板31的热膨胀率的差异,而是由前述的构件32和第二构件33来形成基于2种材料的热膨胀率差的变形。在该情况下,由于薄板31的热膨胀率不会成为问题,因此可以使用绝缘膜等薄的有机膜。在该情况下,发生基于构件32与第二构件33的热膨胀率的差异的变形。薄板31因该变形而被压入、或牵拉,由此喷出造型材料。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不由连结部32a连结,而是独立的构件32,可以使用市售的双金属。即,热变形发生构件3由通过至少两种热膨胀率不同的板材的接合形成的双金属形成,该双金属也可以沿着流路12与薄板31接合。在该情况下也是,只要薄板31为被向外侧牵拉的第二构件33或双金属的粘贴,对于其宽度就没有限制,但在薄板31发生向流路12内陷入的变形的情况下,优选第二构件33或双金属的宽度比流路12的宽度窄。此外,在该情况下也是,第二构件33并不限于金属片,也可以是非金属片。需要说明的是,热变形发生构件3不仅可以贴合热膨胀率不同的两种材料,也可以不限定于两种热膨胀率不同的材料。也可以在其间夹设具有中间的热膨胀率的第三板材,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图10D是对第三加热板4的一例进行说明的俯视图。该第三加热板4虽然没有表示出详细的图,但可以由与前述的第一加热板2相同的构成来形成。即,在与第一加热板2的绝缘基板21相同的绝缘基板41上,形成有由发热电阻体形成的加热器42,在其两端部形成有第一导电端子43和第二导电端子44。该第一导电端子43以及第二导电端子44与前述的电极23或测定用端子25、连结端子27相同,是通过涂布电阻率小的材料而形成。该图10D中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导电端子43将沿着多条流路12设置的加热器42的各顶端部连结而作为共用电极来形成。然后第二导电端子44被分别作为独立端子导出,可以以各条流路12的单位来施加信号。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0D,45是覆盖加热器42、导电端子43、44的表面而对其进行保护的由玻璃等形成的保护膜(图7A~7B中也被省略)的形成范围。通过增大对该加热器42施加的电压,喷出量变多。此外,通过将发热电阻体(加热器42)形成于两处,并错开加热的时机,也可以增加喷出量。即,第三加热板4如图10D所示,在第二绝缘基板41上沿着多条流路12的各条流路12形成发热电阻体42,形成为使在特定的流路12内产生热作用。
虽然在前述的例子中,形成了一个加热器42,但也可以如图10E所示,将加热器(发热电阻体)42分割为两个以上,对各个第一加热器42a、第二加热器42b分别独立地施加电压。即,在图10E中,44a是第三导电端子,44b是第四导电端子,该例子中,在第一加热器42a与第二加热器42b被串联连接的部分连接有第四导电端子44b。其结果是,如果对第一导电端子43与第三导电端子44a之间施加电压,则会与前述的图10D中所示的例子基本上相同。但是,如果对第一导电端子43与第四导电端子44b之间施加电压,则仅第二加热器42b加热。此外,通过对第三导电端子44a与第四导电端子44b之间施加电压,仅第一加热器42a加热。对于这两者的电压的施加可以隔开数毫秒~数十毫秒的间隔而连续地施加电压。通过这样的信号电压的施加可以进行喷出量的各种控制。
对于该第三加热板4,从以造型物的微小单位喷出造型材料的观点考虑,优选施加脉冲电压。该脉冲电压的施加时间为数m(毫)秒的非常短的时间,但加热器42的温度瞬间地上升,该温度向构件32传递,在构件32与薄板31之间、或构件32与第二构件33之间产生变形。通过薄板31的变形,从喷出口13喷出造型材料。该脉冲电压的施加与通常的热打印机等的施加各像素的信号相同(例如日本特开昭57-98373号公报),数据被串行输入移位寄存器,电压的施加可以通过仅对需要部位通电以并联输出来进行。对于加热量的控制,可以在该移位寄存器与AND电路之间加入锁存电路,使脉冲施加时间变化。
通过如前述的图8所示,形成多列流路12,就可如图7B所示,获得将喷出口13以行状并列了的行(line)型喷出头。但是,该喷出口13不限于一条流路12中为一个。即,图11A中,示出了从与喷出口相反侧的导入造型材料的安装板5侧观察到的图,图11B中,示出了从图11A的箭头B方向观察到的图,图11C中,示出了从图11B的箭头C方向、即喷出口13侧观察到的图(没有显示出层构造而简化了的图),如这些图中所示,在一条流路12形成有小喷出口13a和大喷出口13b,获得将大的喷出口13b与小的喷出口13a交替地以行状并列了的喷出头。该喷出口13的大小、形状不限定于该例子。可以以任意的形状的组合来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如前所述,在安装板5,没有装配料筒,而是以与流路12的造型材料供给口14连通的方式形成有开口51。该喷出口13a、13b有两方同时地喷出的情况,也有从任意一方喷出,另一方被闭塞的情况。该喷出口13的分支也可以如图11D所示,是在流路12的两侧端部形成相同大小的喷出口13e、13f的构造。
通过像这样形成喷出口13,喷出口13的间距就会变窄,可以制作更加细密的微细的造型物。需要说明的是,该喷出口13e、13f也可以不是形成为一列,而是形成为两列以上。通过增加流路构造体1的板状体10的层叠片数,可以由一条流路12形成并非一列的许多的喷出口13。这样,通过相对于一条流路12连接并形成多个喷出口13,可以得到丰富多彩的造型物。此外,这样的细微化也可以采用将喷出头在x方向上也移动半个间距左右的、所谓往返穿梭(shuttle)方式。造型物台在y方向、z方向上也能移动。通过如此设置,能通过一次y方向的移动而层叠2层,相同地也能够层叠3层以上。
图12A~12B是将图7A所示的流路构造体1隔着未图示的导热性构件或闭塞板重叠两个的喷出头的例子。在构成该流路12的贯通孔的开口部,由前述的第一加热板2及薄板31等分别闭塞。其结果是,获得将开口51和喷出口13a、13b都分别以两列的行状形成的两列行喷出头。分别表示出与图11A和图11C相同的图。该例子中,重叠了两个喷出口13的形成例不同的两组的流路构造体1。需要说明的是,重叠的个数并不限定于两个,无论是几个都可以。通过采用这些构成,能使用材料不同的多种造型材料或颜色不同的多个造型材料。而且,可以由一次扫描形成一层多色、且具有凹凸的造型物。
图13A是将两个图7A所示的喷出头以使第一加热板2侧对置的方式夹着绝热板71而接合的例子。需要说明的是,重叠的个数并不限定于两个。通过如此设置,如图13C中从喷出口13a、13c侧观察到的俯视图所示,具有多个喷出口13的行喷出头形成为两列。该造型材料喷出头不仅可以形成为两列行喷出头,也可以如图13C所示,在喷出口13a和喷出口13c中改变喷出口13的大小。其结果是,可以自由地变更造型材料的喷出量。而且,由于在两列的行喷出头,分别设有第一加热板2,因此各自的行喷出头可以被设为不同的熔化温度。即,不同的造型材料可以与其材料相匹配地进行熔化。可以进一步在短时间内制作各种造型物。当然,在该两列中,喷出口13a、13c的大小可以进一步改变,第一加热板2可以不被加热,而是与紫外线固化树脂并用。图13A中,8是使紫外线固化树脂固化的LED。
图13B是从安装板5侧观察到的俯视图。如从图13B及图13C可以清楚地看到那样,该两列的行喷出头中,也可以形成为将流路的位置错开半个间距。喷出口13形成为也被错开半个间距。在像这样形成多列行喷出头的情况下,当有错开了半个间距的组合时,在间距间不会有造型材料的不足部分,能制作精度优异的造型物。通过采用这些构成,能使用材料不同的多种造型材料或颜色不同的多个造型材料。而且,能利用一次扫描形成两层以上的多色、且具有凹凸的造型物。在该情况下也与前述的图11C、图11D的情况相同,可以增加喷出口13的个数,无需使喷出口13整齐排列为一列。此外,也无需将喷出口13错开半个间距。需要说明的是,图13B中5是安装板,51是与材料供给口相通的开口。此外,在像这样形成为多列喷出口13的列的情况下,可以与该列对应地容易地改变喷出口13的垂直方向的位置。使两组喷出头错开地接合即可获得。通过使垂直方向的位置相差例如1mm左右,就可以利用一次扫描形成两层以上的造型物,因此可以更快地制作造型物。
此外,通过像这样增多流路12的条数,将多个喷出口13形成为行状,即使在多色型的造型物等情况下,也可以简单地制作。而且,将主剂和固化剂分开地喷出并混合也变得容易。如图14A中以示意图表示出喷出头的与图7A相同的图所示,流路构造体1的喷出口13侧的顶端部在流路12延伸的方向上形成错位,可以具有台阶d。通过改变2片板状体10a、10b的长度而形成。该台阶也可以以使流路构造体1具有两个台阶的方式接合而形成。此外,即使流路构造体1不具有台阶,也可以将两个以上的喷出头以在顶端的喷出口13具有台阶的方式重叠使用。即,以使喷出口呈与造型台交叉的朝向的方式排列多列,在所述多列的至少两列中所述喷出口在列的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不同,能通过设于所述喷出口的列的下方的造型台的x-y方向的一次扫描形成至少两层的造型物。
对于该台阶d,例如如果所喷出的造型材料的高度为1mm左右,则该台阶d也设为1mm左右,通过造型台的扫描的方向为从长板状体10a的方向向短板状体10b的方向造型物进行扫描,即使在连续地喷出造型材料的情况下,所喷出的造型材料也不会被喷出头消去。其结果是,可以形成漂亮的造型物。也可以反过来以将所喷出的造型材料的头消去的方式来形成台阶。如果如此设置,则可以制作表面平坦并漂亮的造型物。采用这样的形状,是为了在改变材料的性质、粘度等的情况下,制成容易附着下一层的平面、或容易进行喷出、或容易附着而进行的。此外,是为了使喷出物保持一定的厚度、或保持凹陷的间隔等,能对喷出物进行某种程度的加工。
此外,也可以不采用台阶,而是如图14B所示,采用将两片板状体10a、10b沿倾斜方向切断的构造。通过如此设置,也可以同样地防止所喷出的造型材料的由喷出头造成的缺损。需要说明的是,图14B及图14C中,仅表示出喷出口13的部分。而且,图14C所示的例子并非在两片板状体10a、10b之间形成台阶,而是使第一片板状体10a的一半左右的厚度与另一片板状体10b的整体形成为凹进的形状。在造型材料的喷出量多的情况下,可以确保所喷出的造型材料的扩展余地。需要说明的是,图14A中,55是使邻接的流路12用的造型材料不混杂的筒状部。此外,第一加热板2、第三加热板4等被概念性地表示。
而且,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是喷出头的顶端部相对于造型物不是直角、而是倾斜的状态下,使造型材料喷出的同时,相对进行扫描。通过如此设置,即使在连续地喷出造型材料的情况下,也会发挥与前述的附加台阶、或斜向切割顶端部的情况相同的效果。容易获得厚度大的造型物。简而言之,通过与造型物的形状匹配地改变喷出头的顶端部的形状、或调整设置的角度,即使是厚的造型物,也可以有效地形成。
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通过第三加热板4,可以从多个喷出口13的特定的喷出口13适当地喷出造型材料,因此例如能在扫描造型台的同时,仅向造型物的特定的地方喷出造型材料。此外,通过形成多个喷出口,能同时形成造型物的两处以上。而且,通过形成多个喷出口,也可以改变喷出口的大小而使喷出量变化。此外,也能喷出各种颜色的造型材料。即,既能在将造型材料喷出后混合,也能准备预先混合了的由各种颜色、材料构成的造型材料,由此可以分别从不同的喷出口向所期望的地方喷出所期望的造型材料。其结果是,即使是大的造型物也可以自如地在短时间内制造。
此外,通过并置多个以行状形成有多个喷出口的喷出头,可以进一步增加喷出口的个数,由一次扫描一次性地在许多的地方形成造型物。如果是此种构造,则也能使用二液型树脂,通过第一列的喷出口喷出,从下一列的喷出口喷出固化剂,由此使之反应固化。而且通过将多列的喷出头的喷出口的铅直方向的位置逐列错开,在用喷出口低的位置的喷出头喷出造型材料后,用高位置的喷出口的列以相同的扫描的工序喷出造型材料,由此可以利用一次扫描形成两层以上的造型物。其结果是,即使是大的造型物,也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形成。
通过以使第一加热板2在喷出口13侧比供给口侧温度更高的方式形成温度梯度,由于喷出口13侧的一方始终处于熔化了的状态,因此在通过薄板31向流路12内的变形、或通过造型材料的热膨胀被施加挤出的力的情况下,容易向喷出口13侧挤出。
根据本发明的通过利用热变形发生构件所致的薄板的变形而喷出造型材料或通过使流路内的造型材料的温度上升而喷出造型材料的方法,能瞬间地控制造型材料的喷出,因此能在使造型台扫描的同时喷出造型材料,所以即使是大的造型物,也能非常容易地制作。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对形成为多列的行状喷出头的每列改变喷出口的高度而喷出的方法,能利用一次扫描形成两层以上的造型物,因此即使是大的造型物也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制作。需要说明的是,也能改变各层的厚度。
图1A等中所示的喷出头的温度控制单元(驱动电路)表示于图15中。即,该驱动电路在以直流或交流的电源390驱动的例子中作为电源390,对电池、商用电源或商用电源390通过变压器等调整电压或施加时间,经由调整施加电力的调整部370将驱动电力供给至与发热电阻体22连接的电极23(参照图A)。其结果是,能直接使用交流电源,通过商用的交流电源390供给的电压由电力的调整部370调整,调整至所期望的温度。其结果是,不需要直流电源,也不需要电源冷却风扇。但是,也可以使用基于电池的直流电源。此外,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利用施加脉冲的脉冲驱动进行加热。在该情况下,可以在改变电压以外还改变占空比循环,由此来调整施加电力。其温度是利用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根据通过恒电流电路350使测定用电源310的电流固定而供给的电流、和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的两端的电压V的测定,可知该时刻的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的电阻值。可以利用此电阻值的变化来测定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即绝缘基板21(参照图1A)的温度,可以通过该温度在电力的调整部370中调整施加电压等。特别是在并列加热多个发热电阻体22的情况下,调整部370使各发热电阻体22的温度均匀。或者在多个发热电阻体22中使温度不同的情况下有效。因此,在设有多个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的情况下,优选分别测定各自的附近的温度,在各发热电阻体22调整施加电压等。
在参照图16的同时,对该温度测定的原理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例如在由直流电源形成的测定用电源310的两端与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串联地连接有恒电流电路CCR(current controlled regulator)350。然后,测定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的两端的电压V,通过温度检测单元330,将该电压除以恒电流,由此可知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在该时刻的电阻值,根据预先知道的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4的温度系数(依据材料来决定)算出温度。与该检温度测定度对应地,由控制单元360通过调整部37控制在发热电阻体22的两端施加的电力,由此将绝缘基板21的温度维持为规定的温度。如前所述,该借助控制单元360的发热用电阻体22的温度控制可以将施加电压设为脉冲,并改变此脉冲的占空比循环,也可以改变电压本身。图16所示的例子中,设有恒电流电路350,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在温度不变化的地方设置基准电阻,通过测定该基准电阻的电压而求出电流,测定出温度测定用电阻体22的两端的电压。此外,温度测定用电源310不限于直流电源。即使是交流也可以脉冲地获得恒电流。
附图标记说明:
1 流路构造体
2 第一加热板
3 热变形发生构件
4 第三加热板
5 安装板
6 料筒
7 闭塞板
8 LED
9 组装板
10 板状体
12 流路
13 喷出口
14 导入口
15 槽
16 安装部
21 绝缘基板
22 发热电阻体
22a 直线状发热电阻体(第一发热电阻体)
22b 第二发热电阻体
23 电极
24 温度测定用电阻体
25a~25d 测定用端子
25e 温度测定用引线
26 罩基板
27 发热电阻体用引线
28 温度测定用引线
27a~27d 连结用导体
55 筒状部
71 绝热板

Claims (29)

1.一种立体造型用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具备:
第一加热板,构成作为形成使造型材料流动的流路的侧壁的一部分的第一侧壁部,并且加热所述流路内的造型材料;
闭塞板或第二加热板,构成作为所述第一侧壁部以外的所述侧壁的一部分的第二侧壁部;
喷出口,与所述流路连通,并形成于所述流路的一端部侧;以及
材料供给口,与所述流路连通,并形成于所述流路的另一端部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其中,
还具有流路构造体,重叠多片具有大致相同形状的贯通孔的板状体并由所述贯通孔的周壁形成作为所述流路的所述第一侧壁部以及所述第二侧壁部以外的侧壁的第三侧壁部,
所述贯通孔的一端侧由所述第一加热板闭塞,
所述贯通孔的另一端侧由所述闭塞板或所述第二加热板闭塞,由此形成所述流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其中,
在所述第一加热板的一部分形成具有凹状的剖面形状的槽,以闭塞该凹状的槽的开口部的方式设置所述闭塞板或所述第二加热板,由此形成所述流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其中,
所述闭塞板由薄板形成,在所述薄板的与所述流路的相反侧,还设有对所述流路内的造型材料产生热作用的第三加热板,
通过所述第三加热板的瞬间的加热将所述流路内的造型材料喷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其中,
所述流路在与该流路延伸的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并列形成有多条,
所述多条流路的各自的所述第一侧壁部由所述第一加热板形成,
所述多条流路的各自的所述第二侧壁部由所述薄板形成,
所述第三加热板形成为仅加热所述多条流路中的特定的流路,
通过所述第三加热板的瞬间的加热将造型材料仅从所述特定的流路喷出。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其中,
还具有热变形发生构件,接合于所述薄板与所述第三加热板之间,
利用由所述第三加热板的瞬间的加热造成的所述热变形发生构件的加热,通过所述薄板的变形喷出所述流路内的造型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其中,
所述薄板由金属或非金属的薄板形成,所述热变形发生构件是由热膨胀率与所述薄板不同的金属片或非金属片形成、且沿着所述流路接合于所述薄板的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其中,
所述热变形发生构件由通过至少两种热膨胀率不同的板材的接合形成的双金属形成,该双金属沿着所述流路接合于所述薄板。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其中,
通过所述第三加热板,基于通过所述特定的流路内的造型材料或所述薄板的热膨胀造成的造型材料的体积增加或通过所述薄板的膨胀造成的所述流路的体积变化喷出所述流路内的造型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其中,
所述第三加热板在第二绝缘基板上沿着所述多条流路的各流路形成有发热电阻体,形成为在特定的所述流路内产生热作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其中,
所述第三加热板的沿着所述流路形成的发热电阻体被分割为两个以上,以能对被分割的各个发热电阻体独立地施加电压的方式形成有电极端子。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其中,
所述第一加热板或所述第二加热板具备:
第一绝缘基板;带状的发热电阻体,形成于该第一绝缘基板的一面,加热所述第一绝缘基板;至少一对电极,能使电流在所述发热电阻体的长尺寸方向上流过;温度测定用电阻体,在所述发热电阻体的附近,沿着所述发热电阻体形成于所述绝缘基板上;以及至少一对测定端子,其用于测定所述温度测定用电阻体的规定的地方的电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其中,
所述第一加热板的发热电阻体形成为能加热所述流路及所述喷出口附近,并且所述发热电阻体形成为使所述流路的所述喷出口侧与所述供给口侧相比温度高。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其中,
所述第一加热板的发热电阻体通过沿着所述流路的方向的两条直线状的发热电阻体的部分与由其他的发热电阻体将该直线状的部分的各自的一端部连接了的构造形成为平面形状呈U字形,并形成为所述U字形的底部的发热电阻体为所述流路构造体的所述喷出口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其中,
所述发热电阻体具有沿着所述流路的方向以直线状形成的部分,所述直线状的部分形成为锥形或宽度阶段性变细,或者沿着所述直线状的部分,部分地用导体层置换,由此形成为所述喷出口侧的温度高于所述供给口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其中,
所述U字形的发热电阻体的所述底部的发热电阻体的宽度形成为比所述直线状的部分的发热电阻体的宽度窄。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其中,
所述U字形的拐角部的至少一部分由导体层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2、或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其中,
通过在所述流路构造体的多片板状体的至少一片形成与所述贯通孔连通的凹陷而形成所述喷出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其中,
相对于一条所述流路连接并形成有多个所述喷出口。
2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其中,
所述流路构造体隔着导热性构件或闭塞板重叠有多个,在该多个流路构造体的两外侧面接合有所述第一加热板或薄板。
2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其中,
分别具有所述流路构造体、形成于该流路构造体的一面侧的第一加热板、以及隔着薄板形成于所述流路构造体的另一面侧的第三加热板的第一及第二造型材料喷出头以使所述第一加热板侧分别对置,并且使所述喷出口向相同朝向整齐排列的方式,隔着绝热板接合,由此具有多列的喷出口。
22.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其是通过将具有多条流路的流路构造体接合多列而具有多列的喷出口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形成为所述喷出口在所述流路延伸的方向的位置根据列而不同。
23.根据权利要求2、或4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造型材料喷出头,其中,
所述流路构造体与所述第一加热板被拆卸自如地接合。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造型用喷出头,其中,
在所述流路构造体的所述喷出口附近设有发出紫外线的LED。
25.一种立体造型物的造型方法,包含:
用薄板形成用于喷出造型材料的流路的一侧壁,在该薄板的与所述流路的相反侧配置第三加热板,通过该第三加热板仅对特定的流路产生瞬间的热作用,由此一边使特定的流路的造型材料喷出一边进行造型。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造型方法,其中,
通过局部地产生所述特定的流路内的造型材料的热膨胀或沿着所述特定的流路的所述薄板的热膨胀而进行所述热作用。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造型方法,其中,
通过在所述薄板与所述第三加热板之间设置热膨胀率与所述薄板不同的构件,或者通过设置双金属,以由所述第三加热板造成的加热通过基于热膨胀率的差异的热变形使所述薄板变形,由此来进行所述热作用。
28.根据权利要求25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造型方法,其中,
以所述流路的所述喷出口侧比所述流路的材料供给口侧温度高的方式一边用所述第一加热板加热一边喷出造型材料。
29.一种立体造型物的造型方法,包含:
将形成为从流路喷出造型材料的喷出口以行状并列的喷出头以所述喷出口呈与造型台交叉的朝向的方式排列多列,在所述多列的至少两列中所述喷出口在列的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不同,通过设于所述喷出口的列的下方的造型台的x-y方向的一次扫描形成至少两层的造型物。
CN201580080202.4A 2015-05-19 2015-10-15 造型材料喷出头以及造型方法 Active CN1078357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12599.6A CN113635555A (zh) 2015-05-19 2015-10-15 造型材料喷出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02185 2015-05-19
JP2015-102185 2015-05-19
JP2015127059 2015-06-24
JP2015-127059 2015-06-24
PCT/JP2015/079183 WO2016185626A1 (ja) 2015-05-19 2015-10-15 造形材料吐出ヘッドおよび造形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12599.6A Division CN113635555A (zh) 2015-05-19 2015-10-15 造型材料喷出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35740A true CN107835740A (zh) 2018-03-23
CN107835740B CN107835740B (zh) 2021-08-17

Family

ID=57319579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12599.6A Pending CN113635555A (zh) 2015-05-19 2015-10-15 造型材料喷出头
CN201580080196.2A Active CN107708968B (zh) 2015-05-19 2015-10-15 造型材料喷出头
CN201580080202.4A Active CN107835740B (zh) 2015-05-19 2015-10-15 造型材料喷出头以及造型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12599.6A Pending CN113635555A (zh) 2015-05-19 2015-10-15 造型材料喷出头
CN201580080196.2A Active CN107708968B (zh) 2015-05-19 2015-10-15 造型材料喷出头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20180169941A1 (zh)
EP (2) EP3299150B1 (zh)
JP (3) JP6719289B2 (zh)
CN (3) CN113635555A (zh)
WO (2) WO201618562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3162A (zh) * 2022-03-15 2022-06-10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应用于3d双激光金属打印机的金属粉摊铺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8510B (zh) * 2015-08-02 2022-03-29 斯特拉塔西斯公司 用于三维打印的系统
US10287218B2 (en) * 2016-08-09 2019-05-14 Raytheon Company Solid propellant additiv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09421269B (zh) 2017-08-24 2021-07-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造型材料供给装置、三维造型装置
JP7255122B2 (ja) 2018-09-28 2023-04-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7159814B2 (ja) 2018-11-28 2022-10-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三次元造形装置、および、三次元造形物の製造方法
US11045999B2 (en) * 2019-01-08 2021-06-29 Shanghai Fusion Tech Co., Ltd. Throat structures for 3D printers, and nozzle apparatus and 3D printers having throat structures
KR102183858B1 (ko) * 2019-04-30 2020-11-27 엘아이지넥스원 주식회사 열변형 현상을 감소시키기 위한 파우더 컨테이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금속 프린터
JP7500286B2 (ja) 2019-07-09 2024-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N110682538B (zh) * 2019-11-11 2024-08-27 江苏浩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着色机构、输出设备及写字笔及工作方法
JP6937051B2 (ja) * 2020-03-06 2021-09-22 谷口 秀夫 3次元プリン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造形方法
KR102215528B1 (ko) * 2020-04-16 2021-02-16 주식회사 웨이브피아 3d프린터용 rf 가열 장치를 적용한 노즐 구조
JP7530214B2 (ja) 2020-05-29 2024-08-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素子基板、記録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JP7528559B2 (ja) 2020-06-26 2024-08-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三次元造形装置
CN112477109A (zh) * 2020-10-09 2021-03-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熔融沉积3d打印机及其数字式线阵可调喷头装置
JP2022100655A (ja) 2020-12-24 2022-07-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三次元造形装置、および三次元造形物の製造方法
CN115138870B (zh) * 2021-03-31 2023-09-15 广东汉邦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多振镜拼接打印系统及多振镜拼接打印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9324A (en) * 1987-12-23 1989-05-09 Xerox Corporation Large array thermal ink jet printhead
JP2004255614A (ja) * 2003-02-24 2004-09-16 Ricoh Co Ltd 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
US20080030554A1 (en) * 2006-08-02 2008-02-0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transporting apparatus and ink-jet printer
US20150130101A1 (en) * 2013-11-12 2015-05-14 John D. Fiegen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print materi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98373A (en) 1980-12-11 1982-06-18 Rohm Co Ltd Device for thermal printing
US5121329A (en) * 1989-10-30 1992-06-09 Stratasy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EP0564742A2 (en) * 1992-04-06 1993-10-1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lt-on-demand solid ink thermal ink jet printhead
US6004124A (en) * 1998-01-26 1999-12-21 Stratasys, Inc. Thin-wall tube liquifier
US6238613B1 (en) * 1999-07-14 2001-05-29 Stratasy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rmoplastic extrusion
ES2728326T3 (es) * 2003-05-01 2019-10-23 Stratasys Ltd Aparato para producir un objeto por deposición secuencial de capas de material de construcción
US20050012247A1 (en) * 2003-07-18 2005-01-20 Laura Kramer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ing multi-part curable materials
JP2005104135A (ja) * 2003-09-10 2005-04-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1514685B1 (en) 2003-09-10 2007-01-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4476669B2 (ja) * 2004-03-30 2010-06-09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0941509Y (zh) 2006-08-02 2007-08-2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转接器
JP4972725B2 (ja) * 2007-02-14 2012-07-11 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 高分子材料の直接造形法および直接造形装置
JP5025345B2 (ja) * 2007-06-19 2012-09-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TW201227761A (en) * 2010-12-28 2012-07-01 Du Pont Improved thick film resistive heater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ag & ruo2,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JP5798373B2 (ja) 2011-05-12 2015-10-21 ピクストロニクス,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表示装置
US20140220328A1 (en) * 2011-09-02 2014-08-0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trands, nettings, di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JP2013067035A (ja) * 2011-09-21 2013-04-18 Keyence Corp 3次元造形装置
JP6257185B2 (ja) * 2013-06-28 2018-01-10 シーメット株式会社 三次元造形装置及び三次元造形物の造形方法
EP4000868A1 (en) * 2013-07-17 2022-05-25 Markforged, Inc. Apparatus for fiber reinforced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20150151540A1 (en) * 2013-12-03 2015-06-04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Printing fluid restrictor plate for an ink jet print head assembly and method
JP6167880B2 (ja) * 2013-12-05 2017-07-26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ヒータ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827684B1 (en) * 2013-12-23 2014-09-09 Radiant Fabrication 3D printer and printhead unit with multiple filament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9324A (en) * 1987-12-23 1989-05-09 Xerox Corporation Large array thermal ink jet printhead
JP2004255614A (ja) * 2003-02-24 2004-09-16 Ricoh Co Ltd 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
US20080030554A1 (en) * 2006-08-02 2008-02-0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transporting apparatus and ink-jet printer
US20150130101A1 (en) * 2013-11-12 2015-05-14 John D. Fiegen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print material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3162A (zh) * 2022-03-15 2022-06-10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应用于3d双激光金属打印机的金属粉摊铺系统
CN114603162B (zh) * 2022-03-15 2023-10-13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应用于3d双激光金属打印机的金属粉摊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940640B2 (en) 2021-03-09
CN107835740B (zh) 2021-08-17
JP2019014269A (ja) 2019-01-31
US20180162049A1 (en) 2018-06-14
JP6813224B2 (ja) 2021-01-13
JP6509417B2 (ja) 2019-05-08
EP3299149B1 (en) 2023-07-19
US20180169941A1 (en) 2018-06-21
CN107708968A (zh) 2018-02-16
EP3299149A4 (en) 2018-06-20
EP3299150A4 (en) 2018-09-05
JP2020157772A (ja) 2020-10-01
CN107708968B (zh) 2020-05-05
EP3299150A1 (en) 2018-03-28
WO2016185627A1 (ja) 2016-11-24
CN113635555A (zh) 2021-11-12
EP3299149A1 (en) 2018-03-28
EP3299150B1 (en) 2021-10-06
WO2016185626A1 (ja) 2016-11-24
JP2017001393A (ja) 2017-01-05
JP6719289B2 (ja) 2020-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35740A (zh) 造型材料喷出头以及造型方法
CN107107612B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JP6044864B1 (ja) 造形材料の吐出ヘッドおよび造形方法
WO1995035213A1 (en) Thermal printing head, substrate used theref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ubstrate
JP5982732B1 (ja) 造形材料吐出ヘッドおよび造形方法
JP6426789B2 (ja) 造形材料吐出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0431838C (zh) 打印头
JP200925544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JP5981079B1 (ja) 造形材料吐出ヘッドと造形方法および流路構造体と流路から造形材料を吐出するための加熱板
CN211917719U (zh) 一种电性集成一体化的3d打印装置
JP6143932B1 (ja) 造形材料の吐出ヘッド用流路構造体および造形方法
JP4183020B2 (ja) 電子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1053852A (ja) 3次元造形装置用のホットエンド、及びホットエンドを搭載した3次元プリンタ
CN110696358B (zh) 一种电性集成一体化的3d打印成型方法
CN110625925A (zh) 一种电性集成一体化的3d打印装置
WO2005080083A1 (en) Controlling temperatures in ejection mechanisms
JP2009029027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
CN114426437A (zh) 一种电阻发热层及陶瓷雾化芯的制造方法、及陶瓷雾化芯
JP2012503859A (ja) 技術目的のための電気加熱素子
JPH0811337A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トヘッド
JPH0731468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及び製造方法
CN108136780A (zh) 具有非环氧模制混料的印刷头
JPH02117838A (ja) 記録素子駆動ユニ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駆動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JPH07192846A (ja) 抵抗体ヒ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817

Address after: Kyoto City, Kyoto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Taniguchi Hideo

Address before: Kyoto City, Kyot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eating technology.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