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34641A - 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34641A
CN107834641A CN201711121132.XA CN201711121132A CN107834641A CN 107834641 A CN107834641 A CN 107834641A CN 201711121132 A CN201711121132 A CN 201711121132A CN 107834641 A CN107834641 A CN 1078346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r
recess
state
main body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211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贺秀行
田渕泰弘
长坂英纪
古河清澄
奥田绅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8346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46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6Accumulator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charg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the insertion 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对作为电动工具的电源使用的电池组进行充电的充电器,特别地在为一次能够对多个电池组进行充电的多口类型的充电器的情况下,未考虑在壁挂状态下设置或者用于搭在肩上搬运的功能。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不损害充电器的耐久性和紧凑性而兼具这些功能。在主体外壳(20)的背面的不从俯视侧面区域S露出的位置设置左右一对固定孔(30、30)与带安装孔(31、31)。左右分别设置为上凹部(25)的底缘部(25a)覆盖在固定孔(30)的上方,在该底缘部(25s)同轴地设置带安装孔(31、31),从而确保其耐久性以及紧凑性。

Description

充电器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5月28日、申请号为201380030837.4、发明名称为“充电器”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作为例如充电式的螺钉紧固机等电动工具的电源使用的电池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器。
背景技术
这种电池组能够从工具主体卸下并利用另行准备的充电器进行充电从而反复使用。针对该充电器,为了提高其功能,或者提高使用便利性而与以往相比实施了各种改进。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中公开有用于提高将该充电器设为壁挂式的情况下的电池组的安装、卸下时的使用便利性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96724号公报
然而,上述以往的壁挂构造也需要进一步改善下面的问题。在上述以往的壁挂构造中,在充电器的底面设置所谓的圆形孔,将设置于壁侧的突起部钩挂于该圆形孔而以悬挂状态将充电器保持为壁挂状态。因此,存在如下问题,例如人不小心地触碰到该充电器等时,使该充电器发生位置偏移,在位置偏移较大的情况下存在突起部从圆形孔脱落的担忧等而使该充电器的壁挂状态不稳定。
发明内容
利用本发明,即便在人不小心地触碰该充电器等情况下,充电器也不会产生位置偏移,能够预先以更加稳定的状态将充电器挂在墙壁上。
上述的课题能够通过下述的发明来解决。
第一发明为一种充电器,其能够以使主体外壳的底面沿着壁面的壁挂姿势进行设置,并且具备在该壁挂姿势中能够使电池组朝下方滑动来进行安装,朝上方滑动来卸下该电池组的电池安装部,该充电器的特征在于,主体外壳具备相对于壁面进行凹凸卡合并对相对壁面的在电池组卸下方向上的相对位移进行限制的限制部件。
根据第一发明,在壁挂设置状态下,该充电器成为被限制部限制电池卸下方向的相对位移(朝上方的相对位移)的状态。因此,在使电池组从电池安装部朝上方滑动而卸下时,使用者不需要为不使该充电器朝上方错位而预先按压,利用一只手对电池组进行把持并使该电池组朝上方滑动就能够将其简单地卸下。由此,使用者能够保持一只手把持工具的状态,利用另一只手将充电完毕的电池组从充电器卸下,从而在该点能够提高该充电器的使用便利性(操作性)。
在第一发明的基础上,第二发明为一种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构成为:主体外壳具备在沿着壁面的接合面将壁面侧的下分割外壳与具有电池组安装部的上分割外壳相互对接的二分构造,在下分割外壳设置从主体外壳的俯视侧面区域朝内侧凹陷的下凹部,在下凹部的底缘部设置有用于将主体外壳螺纹紧固于壁面的固定孔,使螺纹紧固用的固定螺钉作为限制部件发挥功能。
根据第二发明,构成为经由固定孔对主体外壳进行螺纹紧固,因此能够以比仅使用圆形孔的钩挂状态稳定的壁挂姿势进行设置。
并且,构成为在主体外壳的设置于不从俯视侧面区域露出的位置的底缘部设置有固定孔,因此即便在使该充电器落下的情况等下,也能够避免该底缘部的损伤,由此能够实现该底缘部的薄壁化并使所需的固定螺钉的长度缩短,并且提高该主体外壳的耐久性。
另外,构成为经由下分割外壳侧的固定孔进行螺纹紧固,因此与假设经由上分割外壳侧的固定孔进行螺纹紧固的结构相比,能够使固定螺钉的长度缩短。
在第二发明的基础上,第三发明为一种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在上分割外壳的与下凹部在俯视中处于相同的位置设置上凹部,使该上凹部的底缘部位于固定孔的上方。
根据第三发明,配置为上凹部的底缘部覆盖在设置有固定孔的下凹部的底缘部的上方,因此在该点也能够使下凹部的底缘部构成为难以损伤。
在第三发明的基础上,第四发明为一种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在上凹部的底缘部设置与固定孔同轴的贯通孔。
根据第四发明,将上凹部侧的贯通孔使用为供螺丝刀(driver)插通的作业孔,从而容易将固定螺钉旋入固定孔。
另外,构成为划分成上分割外壳与下分割外壳并设置有固定孔与贯通孔,因此在通过树脂成型制作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成型模具的简化。
在第四发明的基础上,第五发明为一种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构成为使贯通孔作为安装肩背用带用的带安装孔发挥功能。
根据第五发明,能够将该充电器搭在肩上搬运,从而能够提高设置于上凹部的底缘部的贯通孔的功能。另外,肩背用带的安装孔与壁挂固定用的固定孔均设置于不从俯视侧面区域露出的位置,因此能够确保各自的强度,并且能够实现主体外壳乃至充电器的紧凑化。
在第一发明的基础上,第六发明为一种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在底面的四角具备壁挂设置用的钩挂部与限制部,在上侧左右一对钩挂部具备钩挂凹部,在钩挂凹部钩挂设置于壁面侧的钩挂凸部,对主体外壳相对于壁面的朝下方的位移、朝左右方向的位移以及从壁面脱离的方向的位移进行限制,并且使下侧左右一对限制部位于设置于壁面侧的卡合凸部的下侧,使卡合凸部作为限制部件发挥功能。
根据第六发明,充电器成为以上下两方向(电池组的安装、卸下方向)的错位被限制的状态设置于壁面的状态。据此,在使电池组相对于壁挂状态的充电器的电池安装部朝向下方滑动而安装的情况下,使用者不需要为了不使充电器朝下方位移而用手预先按压,只要用一只手把持电池组使其滑动,就能迅速并简单地将电池组安装于电池安装部。相反,在从电池安装部卸下电池组时,使用者也只要利用一只手把持电池组使其朝上方滑动即可,不需要利用另一只手以不使充电器本身位移的方式进行预先按压。
如上,使用者不需要以不使充电器移动的方式预先按压,只要利用一只手对电池组进行把持而使其上下滑动,就能够将该电池组相对于电池安装部安装、卸下,因此能够提高该充电器的使用便利性(操作性)。
另外,充电器的上下左右方向以及从壁面脱离的方向的位移被限制,因此即便在人不小心地触碰到电池组等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电池组错位。
在第六发明的基础上,第七发明为一种充电器,其特征在于,针对下侧的限制部将其上表面设置为相对于壁面呈直角,或者设置为向越靠前端侧越朝向上方位移的锐角方向倾斜。
根据第七发明,能够可靠地维持限制部相对于卡合凸部的朝上方的卡合状态,来限制该充电器朝卸下方向的位移,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提高该充电器的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右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器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在图1中箭头(II)方向即从斜左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器的背面侧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在图1中箭头(III)方向即从斜右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器的背面侧的整体立体图。
图4是在图1中箭头(IV)方向即从斜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器的背面侧的整体立体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器的整体俯视图。
图6是滑动安装类型的电池组的立体图。
图7是充电式电刨子的整体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器的俯视侧面区域的俯视图。
图9是主体外壳的背面侧右端部即凹部的立体图。
图10是使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器上下反转而使底面侧朝向上方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从右侧面一侧观察设置为壁挂状态的充电器的简图。
图12是安装了肩背用的带的状态的充电器的俯视图。
图13是从斜右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器的整体立体图。该图示出了左端的第一电池安装部的端盖被分解的状态。
图14是卸下本实施方式的充电器的上分割外壳的状态、即从斜右上方观察下分割外壳的立体图。
图15是卸下本实施方式的充电器的上分割外壳的状态、即下分割外壳的俯视图。
图16是图15的(XVI)-(XVI)线向视剖视图、即下分割外壳的长度方向的纵向剖视图。
图17是图5的(XVII)-(XVII)线向视剖视图。该图是充电器的纵向剖视图、即第一动作显示部的纵向剖视图。
图18是上分割外壳的俯视图。该图示出了卸下第一电池安装部~第四电池安装部的端盖的分解状态、即作为上分割外壳的部件的单品状态。
图19是从下表面侧观察从电池安装部卸下的状态的端盖的立体图。该图示出了压缩弹簧被临时固定的局部装配状态的端盖。
图20是表示端盖的组装顺序的图,且是第一电池安装部的纵向剖视图。该图示出了马上要将端盖组装于第一电池安装部的盖支承台座部前的状态。
图21是表示端盖的组装顺序的图,且是第一电池安装部的纵向剖视图。该图示出了开始将端盖的支承突起部插入槽孔内的状态。
图22是表示端盖的组装顺序的图,且是第一电池安装部的纵向剖视图。该图示出了将压缩弹簧的前部从端盖的临时固定肋交接于上分割外壳的弹簧支承肋的中途的状态。
图23是表示端盖的组装顺序的图,且是第一电池安装部的纵向剖视图。该图示出了将压缩弹簧的前部完全交接于上分割外壳的弹簧支承肋,并且固定螺钉被完全紧固的组装结束状态。
图24是图16的(XXIV)-(XXIV)线向视剖视图,且是将充电器的正面侧形成向下而立设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图25是关于充电器的壁挂构造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该图是充电器的纵向剖视图。该图示出了使下侧的脚部从壁面浮起而钩挂于上侧的脚部而插入凸部的状态。
图26是关于充电器的壁挂构造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该图是充电器的纵向剖视图。该图示出了使充电器朝下侧位移而钩挂于上侧的脚部而钩挂凸部的状态。
图27是关于充电器的壁挂构造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该图是充电器的纵向剖视图。该图示出了使下侧的脚部与壁面抵接的壁挂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能够一次安装四个电池组B~B并对它们进行充电的四口类型的充电器10。该充电器10能够对图6所示的电池组B(二次电池)进行充电。
该电池组B是在电池壳体Ba内内置多条蓄电池组电池Bb~Bb的滑动安装类型的锂离子电池,如图7所示,使用为电刨子等充电式电动工具T的电源。该电池组B能够相对于设置于充电式电动工具T的后部的电池安装部Ta向下滑动而安装,向上滑动而卸下。电池组B从电池安装部Ta的卸下通过利用指尖使设置于电池安装部Ta的上表面的锁定解除杆Bc滑动而解除相对于电池安装部Ta的卡合状态而进行。
如图6所示,在电池组B的安装面(在图6中,为下表面)设置有滑动安装用的左右一对滑动导轨Bd、Bd。在两滑动导轨Bd、Bd之间配置有正负连接端子部Bf、Bf以及与充电器、工具的通信用连接器Be。
如图1所示,在充电器10的上表面沿左右方向并列配置有四口的电池安装部11~14。在各电池安装部11~14设置有左右一对托轨部11a、11a~14a、14a。在使滑动导轨Bd、Bd与左右托轨部11a、11a~14a、14a卡合的状态下,若使电池组B相对于各电池安装部11~14从背面侧朝正面侧滑动,则能够安装该电池组B,若使电池组B朝相反方向滑动,则能够将其卸下。对各电池安装部11~14的详细说明后述。
对本实施方式的四口类型的充电器10下了很多功夫。以下,按顺序进行说明。首先,如图5所示,该充电器10具备俯视观察呈矩形状的主体外壳20。另外,如图1~图4所示,该主体外壳20具备沿其高度方向被二分并使上侧的上分割外壳21与下侧的下分割外壳22相互对接的二分构造。在附图中,对上分割外壳21与下分割外壳22的对接面(接合面)标注附图标记J。
在该主体外壳20的背面侧的右端部设置有省略角部并相对于背面与右侧面双方凹陷的俯视观察呈大体矩形状的凹部23。如在俯视表示该充电器10的图5以及图8所示,该凹部23在考虑由通过主体外壳20的正面20F、背面20B、右侧面20R以及左侧面20L的各侧面上的最突出的部位的线(包络线,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通过接合面J的周围的线)包围的俯视侧面区域S时,设置于该俯视侧面区域S的内侧。如图2~图4以及图9所示,该凹部23设置为遍布该主体外壳20的高度方向的整个区域(总高度H)。因此,凹部23设置为不仅朝向后方以及右方,也朝向上方以及下方敞开的状态。电源导线24从该凹部23内被引出。电源导线24也能够从该凹部23内朝后方、右方的任一方引出,另外,如图9所示也能够朝上方以及下方引出。
如上,电源导线24被从主体外壳20的比俯视侧面区域S更朝内侧凹陷的凹部23内引出,因此即便在使该充电器10的背面与壁抵接而设置该充电器10的情况下,或者在使右侧面与壁抵接而设置该充电器10的任一个的情况下,电源导线24不成为妨碍,而能够使背面或者右侧面紧紧地与壁抵接而设置该充电器10。另外,即便在使充电器10的背面以及右侧面双方同时与壁的角部抵接而设置该充电器10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也能够使电源导线24从凹部23朝上方或者下方引出,因此,即便在该情况下,电源导线24也不成为妨碍,而能够使该充电器10与壁的角部紧紧地抵接而设置该充电器10。
另外,仅在图9中表示,在主体外壳20的右侧面设置有用于供电源导线24固定的导线保持部32。该导线保持部32设置为比俯视侧面区域S更朝内侧凹陷的状态。在该导线保持部32的中央设置有钩挂爪部32a。如利用图中双点划线表示的那样,将电源导线24的插头24a附近的导线插入该导线保持部32内而预先钩挂于钩挂爪部32a,从而能够将插头24a预先保持于主体外壳20的右侧部。因此,在搬运该充电器10的情况等下,能够以不使电源导线24摇摆而在主体外壳20的右侧部保持插头24a的状态搬运,从而能够在下次使用时将插头24a迅速地插入连接于插座。
根据以上的结构,在主体外壳20的背面右侧角部设置有遍布高度方向整个区域的凹部23。该凹部23在省略主体外壳20的俯视侧面区域S的背面右侧角部并朝其内侧呈矩形状凹陷的状态下被设置。该凹部23在朝背面侧以及右方的至少两个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上下方向的四个方向)敞开的状态下被设置。电源导线24从该凹部23内被引出。
因此,电源导线24能够从凹部23内朝背面侧与右方的至少两个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上方以及下方的四个方向)引出而进行布线。据此,能够以电源导线24不成为妨碍而例如使主体外壳20的背面与壁面紧紧地抵接的状态,或者使右侧面与壁面紧紧地抵接的状态设置该充电器10。
在以不在壁面隔开间隙地使主体外壳20紧紧地抵接的状态设置充电器10的情况下,电源导线24也不成为妨碍,因此能够实现该充电器10的设置空间的紧凑化(即便为较窄的空间也能够进行设置)。
另外,例示的凹部23形成为遍布主体外壳20的高度方向整个区域,因此能够不从该主体外壳20的俯视侧面区域S露出地使电源导线24朝上方或者下方(底面27侧)引出而连接于插座。因此,能够以电源导线24不成为妨碍而使主体外壳20的背面以及右侧面双方与壁面的角部紧紧地抵接的状态设置该充电器10,从而在该点针对该充电器10的设置空间也能够进一步实现紧凑化,另外也能够进一步提高该充电器10的使用便利性。
能够对以上的结构施加各种变更。例如,针对设置凹部23的位置,可以代替例示的背面右侧角部而设置于背面左侧角部,或者也可以不局限于角部而在左右侧面中央或者背面中央设置凹部。无论构成如何,在使主体外壳20的前后左右4侧面的任一个与壁面抵接而设置充电器的情况下,电源导线也不会成为妨碍,因此能够以在壁面不存在间隙地紧紧地抵接的状态进行设置充电器。
另外,对呈矩形状凹陷的凹部23进行了例示,但也可以变更为相对于主体外壳(俯视侧面区域S)的相互正交的两侧面倾斜的角部倒角形状的凹部。
另外,对遍布主体外壳20的高度方向整个区域的凹部23进行了例示,但针对高度方向,也可以为仅朝一方(上方或者下方的一方)敞开的凹部。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仅针对下分割外壳22在俯视侧面区域S的内侧设置凹部,从该凹部引出电源导线。在该情况下,凹部的上方成为被上分割外壳的角部关闭的状态,但在使该角部与壁面角部抵接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电源导线在底面侧环绕地连接,因此能够相同地实现设置空间的紧凑化。
以上的结构能够作为以下的第一~第四相关发明进行掌握。
第一相关发明为一种充电器,其在主体外壳的侧部设置朝主体外壳的俯视侧面区域的内侧凹陷的凹部,从该凹部引出电源导线,该充电器的特征在于,凹部朝相互不同的至少两个方向敞开,从而能够使从电源导线的平面侧面区域引出的引出方向朝至少两个方向的任一方变更。
根据第一相关发明,电源导线从凹部被引出,因此能够在使两侧面的任意一方与壁无间隙地抵接(在为壁时)而设置的情况下,将电源导线朝另一方的侧面一侧引出。据此,电源导线不成为妨碍,而能够使该一方的侧面与壁紧紧地抵接(在为壁时)而设置该充电器。
另外,能够以电源导线不成为妨碍地与壁抵接的状态进行设置,因此能够实现该充电器的设置空间的紧凑化。
在第一相关发明的基础上,第二相关发明为一种充电器,将凹部设置于主体外壳的相互交叉的两侧面的角部。
根据第二相关发明,在相互交叉的两侧面亦即例如背面与右侧面交叉的交叉部(角部)设置有凹部,因此不论将电气导线朝后方或者右方的任一方均能够引出。因此,在以使主体外壳的背面与壁面抵接的状态进行设置的情况下,能够将电源导线从凹部朝右侧引出,在以使右侧面与壁面抵接的状态进行设置的情况下,能够将电源导线从凹部朝后方引出,即便在任意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电源导线不成为妨碍地使主体外壳与壁面抵接而进行设置。
在第一相关发明或者第二相关发明的基础上,第三相关发明为一种充电器,凹部朝主体外壳的高度方向上方敞开。
根据第三相关发明,能够将电源导线从凹部朝上方引出。因此,能够以电源导线不成为妨碍地使该充电器与壁的角部紧紧地抵接的状态,即例如使主体外壳的背面、右侧面与壁面抵接的状态进行设置。
在第一相关发明~第三相关发明中任一个相关发明的基础上,第四相关发明为一种充电器,凹部设置为遍布主体外壳的高度方向的整个区域并朝高度方向上下两方向敞开。
根据第四相关发明,凹部设置为高度方向的整个区域,因此也能够将电源导线从该凹部朝上方或者下方的任一方引出。因此,在使主体外壳的两侧面(例如背面与右侧面)均与壁抵接而将该充电器设置于壁的角部的情况下,能够将电源导线从凹部的上方或者下方的任一方引出并连接于电源插座,从而在该点能够实现该充电器的设置空间的紧凑化,并且使电源导线的环绕变得简单,而使充电器提高使用便利性。
接下来,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器10不限定于设置在作业台上的状态,例如如图11所示,也能够设置为壁挂状态。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器10除了能够直接手持搬运之外,例如如图12所示,也能够使用带ST搭在肩上携带。
如图2~图5所示,在主体外壳20的背面设置有左右一对壁挂用的固定孔30、30以及左右一对相同的带安装孔31、31。如图所示,壁挂用的固定孔30、30以及带安装孔31、31均设置于比俯视侧面区域S更靠内侧且不朝侧方突出的位置。
在主体外壳20的背面亦即俯视侧面区域S的内侧,以左右成对的方式设置有上下两层凹部25、26。上侧的上凹部25、25设置于上分割外壳21,下侧的下凹部26、26设置于下分割外壳22。在上凹部25、25的底缘部25a、25a分别以上下贯通的状态设置有带安装孔31。如图5所示,左右带安装孔31、31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在图5中为上下方向)稍长的长槽孔形状。
另外,如图5所示,左右带安装孔31、31分别配置为从底缘部25a的左右方向中央朝相互分离的一侧(左右方向外侧)稍微错开。因此,左侧的带安装孔31配置为朝上凹部25的底缘部25a的左端错开,右侧的带安装孔31配置为朝上凹部25的底缘部25a的右端错开。如上将左右带安装孔31、31配置为相对于各自的上凹部25朝相互分离的一侧错开,因此,如图12所示,当在两带安装孔31、31之间架设带ST的状态下,该带ST难以与两上凹部25、25的内侧端部(右侧的上凹部25的左端部与左侧的上凹部25的右端部)抵碰。预先在如上设置的左右带安装孔31、31之间架设带ST,从而使用者能够将该充电器10搭在肩上携带。
根据如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充电器10,以不朝主体外壳20的侧部突出的状态设置有安装肩背用的带ST用的带安装孔31、31,因此在导致错误地碰撞到其他部件的情况下或者导致使该充电器10错误地落下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其损伤而提高该充电器10的耐久性。
另外,将带安装孔31、31设置于在主体外壳20的背面设置的上凹部25、25的底部25a、25a,因此若预先卸下带ST,则能够以使主体外壳20的背面与壁无间隙地紧紧地抵接的状态进行设置,由此能够实现设置空间的紧凑化。
并且,左右带安装孔31、31配置为相对于底缘部25a、25a的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心朝相互分离的一侧错开。因此,在将安装于两带安装孔31、31的带ST挂在肩上的状态下,朝向肩呈山形倾斜的带ST难以与上凹部25、25的内侧的壁部抵碰,从而能够左右平衡性良好地安装该带ST,并且能够减少由该带ST与主体外壳20(上凹部25的内壁部)摩擦导致的损伤。
另外,安装带ST用的底缘部25a、25a不是在接合面J对接的上下二分构造,而是一体设置于上分割外壳21侧的结构,因此即便在将主体外壳20二分成上分割外壳21与下分割外壳22的状态下,该底缘部25a、25a也不会沿其板厚方向被二分。据此,能够确保该底缘部25a、25a的强度并且使其板厚变薄,并且不被二分,因此不会产生带安装孔31、31的错位。
能够对例示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例如,虽例示了在主体外壳20的背面侧设置带安装孔31、31的结构,但也可以将带安装孔31、31设置于左右侧部。
另外,虽例示了设置左右一对带安装孔31、31的结构,但也可以在一个带安装孔安装带来实现能够肩背的结构。
并且,虽例示了将左右带安装孔31、31配置为相对于各自的底缘部25a、25a朝相互分离的一侧错开的结构,但也可以配置为分别配置于底缘部25a、25a的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心的结构。
另外,带安装孔31、31不限定于如例示那样的长槽孔,也可以为圆形的贯通孔。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使作业台设置用的固定孔30、30一并具有带安装孔的功能。
以上的结构能够作为以下的第五~第七相关发明进行掌握。
第五相关发明为一种充电器,其能够安装肩背用的带,在主体外壳的俯视侧面区域的内侧具备带的安装孔。
根据第五相关发明,以不朝主体外壳的侧部突出的状态设置有带安装用的安装孔,因此能够提高导致错误地碰撞到其他部件的情况下或者导致使该充电器错误地落下的情况等下的该主体外壳的耐久性。
另外,以不朝主体外壳的侧部突出的状态设置有带安装用的安装孔,因此能够以使主体外壳的侧部与壁无间隙地紧紧地抵接的状态进行设置,由此能够实现设置空间的紧凑化。
在第五相关发明的基础上,第六相关发明为一种充电器,具备左右一对带的安装孔,该两安装孔设置为贯通从俯视侧面区域朝内侧凹陷的凹部的底缘部,并且设置为在俯视时相对于底缘部的左右方向中心朝相互分离的一侧错开。
根据第六相关发明,当在左右带安装孔钩挂带的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的情况下,挂设为朝相互接近的一侧倾斜的带难以与凹部的内侧的壁部抵碰,从而能够左右平衡性良好地安装该带。
在第六相关发明的基础上,第七相关发明为一种充电器,主体外壳具备在沿着设置面的接合面使设置面侧的下分割外壳与具有电池组安装部的上分割外壳相互对接的二分构造,底缘部避开接合面地设置于下分割外壳或者上分割外壳的一方。
根据第七相关发明,未在设置有带安装孔的底缘部设定接合面,因此,容易确保该底缘部的强度,另外不会使带安装孔产生上下的错位。
并且,如图5所示,在左右带安装孔31、31的下方以分别使左右方向的位置一致的方式(同轴地)配置有固定孔30、30。因此,在图5中,经由左右带安装孔31、31能够观察下方的固定孔30、30。
左右固定孔30、30也配置为分别从下凹部26、26的底缘部26a、26a的左右方向中央朝相互分离的一侧(左右方向外侧)稍微错开。因此,如图4所示,左侧的固定孔30配置为朝下凹部26的底缘部26a的左端错开,右侧的固定孔30配置为朝下凹部26的底缘部26a的右端错开。
左右固定孔30、30分别设置为上下贯通底缘部26a。因此,两固定孔30、30以朝下分割外壳22的底面侧亦即主体外壳20的底面27侧开口的状态被设置。图10示出了从底面27侧观察主体外壳20的状态。在主体外壳20的底面27的四角设置有脚部27b~27b。在各脚部27b粘贴有防滑用的橡胶板27h。在背面侧的左右两处的脚部27b、27b的内侧分别开口有上述的固定孔30。在正面侧的左右两处的脚部27b、27b的背面侧(在图10为上侧)设置有圆形孔形状的钩挂部27e、27e。如图11所示,在以壁挂状态设置该充电器10时,使底面27与壁面W对置而在两钩挂部27e、27e钩挂设置于壁面的卡合凸部28、28,在该钩挂状态下将固定螺钉29、29插通于两固定孔30、30并旋入壁面W,从而能够将充电器10固定于壁挂状态。此外,在如图示那样进行壁挂设置的情况下,各脚部27b的橡胶板27h成为被预先卸下的状态。
在该情况下,相对于固定孔30同轴地配置有带安装孔31,因此能够如图11所示将螺纹紧固用的例如螺丝刀D经由上凹部25插入带安装孔31,而简单地进行固定螺钉29的紧固、松弛作业。
如图10所示,主体外壳20的底面27形成载置为充电器10时的主体外壳20的壳体底部,并作为对装置于主体外壳20的内部的各种充电器功能部件(装置体)进行支承的座发挥功能。该充电器功能部件被设定为该底面的大致中央范围的底央部271支承。与此相对,包含该底面27的周缘的底央部271的周围被设定为底周部272~272。如上被区分范围的底面27在成为形成底周部272~272的四个边中的两个边以上的底周部272~272的全部设置有指钩部27a~27a。
即,指钩部27a~27a沿该底面27中的、沿着前后左右四个边的周围设定的底周部272~272的整周设置。该指钩部27a~27a相对于底周部272~272,与设定于设定为该大致中央范围的底央部271的形状相比,由朝外侧突出的形状形成。具体而言,该指钩部27a~27a成为比底央部271高一级的形状。如上,在形成底周部272~272的四个边的整周通过上述的指钩部27a~27a,与底央部271相比能够提高用户的手指的钩挂。换句话说,使用者通过将指尖钩挂于该指钩部27a~27a,使该指钩部27a~27a作为防滑部发挥功能,能够简单地搬运该充电器10。另外,将指尖钩挂于该指钩部27a~27a,从而即便利用一只手也能够以稳定的状态搬运该充电器10。
指钩部27a~27a遍布底面27的周围整周设置,因此使用者即便从主体外壳20的正面侧、背面侧或者左右侧部一侧的任一侧也能够钩挂指尖而牢固地把持该充电器10。据此,不论左撇子的使用者还是右撇子的使用者,均能够仅利用好用的手简单地搬运该充电器10。该指钩部27a除了沿着底面27的全部四个边设置之外,也形成设置于使正面侧、背面侧的一方与左右侧部的任一方至少相互交叉的两个边的结构,从而能够获得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设置于指钩部27a~27a的内侧的底央部271设置有低一级的底面凹部27c。该底面凹部27c只要能够确保足以在该指钩部27a供使用者钩住手指的空间即可,优选设置在尽量狭窄的范围内。因此,如利用图10中双点划线表示的那样,也可以在设置于该底央部271的底面凹部27c的中央设置有与指钩部27a~27a相同高度的中央台阶部27d。该中央台阶部27d呈相对于主体外壳20朝向外侧突出的形状。若如上在底面凹部27c设置有中央台阶部27d,则能够减少该底面凹部27c的凹陷范围,从而能够扩大主体外壳20的内部的收容量。换句话说,能够进一步增大该主体外壳20的特别是下分割外壳22的内部容量(深度)。若如上通过下分割外壳22的收容扩大形状,增大该主体外壳20的内部容量,则例如能够如后述那样提高收容于该下分割外壳22的控制基板40的电子部件布局上的自由度。换句话说,使主体外壳20的内部的收容量扩大,能够有利地装置装置于主体外壳20的内部的装置体。
根据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充电器10,在形成底面27的底周部272的四个边设置有指钩部27a~27a,因此与底面27的底央部271相比能够提高用户的手指的钩挂。由此,在用户搬运充电器10时,在整周方向不论从何处开始均能够容易地抓住充电器10,因此在搬运充电器10时,以各种方式的拿法均能够利用手牢固地抓住充电器10,从而能够提高搬运时的便利性。换句话说,即便在用户利用手单纯地抓住充电器10的端缘部分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设置于该充电器10的端缘附近的指钩部27a钩挂手指,从而能够牢固地抓住该充电器10。另外,即便在用户将充电器10夹在腋下而搬运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设置于该充电器10的端缘附近的指钩部27a钩挂手指,从而能够牢固地抓住该充电器10。另外,根据上述的充电器10,指钩部27a~27a在与底央部271相比能够提高用户的手指的钩挂时,与相对于底周部272设定于底央部271的形状相比由朝外侧突出的形状设定,因此能够简单并且廉价地设置指钩部27a~27a。
另外,能够对例示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例如,上述例示的指钩部27a~27a设置于形成底面27的底周部272的整周四个边。然而,下述的第八相关发明~第十一相关发明所涉及的指钩部只要设置于该底周部的整周四个边中的、至少两个边即可。作为下述的第八相关发明~第十一相关发明所涉及的指钩部,只要是能够提高用户的手指的钩挂的结构,就可以选择适当的结构。即,作为下述的第八相关发明~第十一相关发明所涉及的指钩部可以通过上述例示的构造提高手指的钩挂性能,也可以通过进一步细致的突起等的形状提高手指的钩挂性能,另外,也可以通过弹性材料等的材料提高手指的钩挂性能。若更加具体而言,则作为下述的第八相关发明~第十一相关发明所涉及的指钩部,也可以形成有多个防滑用的细致的突起、或者实施滚花的防滑加工、进一步粘贴防滑用的橡胶片等弹性部件。即便在如上构成有指钩部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提高该充电器的容易搬运性。
另外,如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底央部271可以形成为底面凹部27c,也可以形成为中央台阶部27d,从而能够选择适当的形状。通常,在将底央部271形成为中央台阶部27d的情况下,能够使下分割外壳22的内部容量(深度)更大,从而能够使主体外壳20的内部的收容量扩大,因此对收容于主体外壳20的控制基板等的布局有利。
以上的结构,能够作为以下的第八~第十一相关发明进行掌握。
第八相关发明为一种构成为能够对充电式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形成作为充电器的外装的外装壳体,形成载置充电器时的上述外装壳体的壳体底部的底面被区分成对装置于该外装壳体的内部的装置体进行支承的底央部、以及设定为该底央部的周围的底周部,在形成上述底周部的四个边中的至少两个边的该底周部设置有与上述底央部相比能够提高用户的手指的钩挂的指钩部。根据该第一发明所涉及的充电器,在形成底面的底周部的四个边中的至少两个边的底周部设置有指钩部,因此与底面的底央部相比能够提高用户的手指的钩挂性能。由此,在用户搬运充电器时,能够从至少两个方向容易地抓住充电器,因此在搬运充电器时,以各种方式的拿法均能够牢固地利用手抓住充电器,从而能够提高搬运时的便利性。此外,作为该充电器的搬运的方式,能够考虑有利用手单纯地抓住充电器的端部而搬运的方式、以将充电器夹在腋下的方式搬运的方式等。
在第八相关发明的基础上,第九相关发明为一种充电器,上述指钩部由与相对于上述底周部设定于上述底央部的形状相比朝外侧突出的形状设定,从而与该底央部相比能够提高用户的手指的钩挂。根据该第二发明所涉及的充电器,指钩部在与底央部相比能够提高用户的手指的钩挂时,由与相对于底周部设定于底央部的形状相比朝外侧突出的形状设定,因此能够简单并且廉价地设置指钩部。
在上述第八相关发明或者上述第九相关发明的基础上,第十相关发明所涉及的充电器为一种充电器,上述指钩部遍布形成上述底周部的整周的四个边设置。根据该第三发明所涉及的充电器,指钩部遍布形成底周部整周的四个边设置,因此在用户搬运充电器时,在整周方向不论从何处开始均能够抓住充电器。由此,对于各种方式的搬运,不论在任意方向均能够用手抓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搬运时的便利性。
在上述第八~第十相关发明的基础上,第十一相关发明为一种充电器,在上述底央部设置有朝向上述外装壳体的外侧突出,从而使该外装壳体的内部的收容量扩大的收容扩大形状。根据该第四发明所涉及的充电器,在底央部设置有朝向外装壳体的外侧而突出的收容扩大形状,因此能够使该外装壳体的内部的收容量扩大。由此,使外装壳体的内部的收容量扩大,从而能够有利地装置装置于外装壳体的内部的装置体。
根据第八相关发明所涉及的充电器,对于各种方式的搬运,都能够在至少两个方向用手牢固地抓住,从而提高了搬运时的便利性。
根据第九相关发明的充电器,能够简单且廉价地设置指钩部。
根据第十相关发明的充电器,对于各种方式的搬运,不论在任意方向均能用手抓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搬运时的便利性。
根据第十一相关发明所涉及的充电器,能够使外装壳体的内部的收容量扩大,从而有利地装置装置于外装壳体的内部的装置体。
接下来,如图13所示,在形成充电器10的充电器主体100设置有配设为能够朝外部露出的四口电池安装部11~14。该充电器主体100相当于下述的第十二相关发明~第十六相关发明所涉及的安装装置主体,并构成为能够对电池组B进行充电。另外,这些四口电池安装部11~14相当于下述的第十二相关发明~第十六相关发明所涉及的电池安装构造。这些四口电池安装部11~14具备与相对于电池组B的机械式以及电气的安装方式相互相同的结构。以下,如在图13中以分解状态表示的那样,对左端的第一电池安装部11进行说明。在该第一电池安装部11的左右具有的托轨部11a、11a之间配置有正负连接端子11b、11b以及信号收发用的连接器11d。这些正负连接端子11b、11b与信号收发用的连接器11d作为以有利于电池组B的充电的方式电连接的充电器端子发挥功能。
在这些正负连接端子11b、11b与信号收发用的连接器11d的外侧设置有端柱扣盖机构11A。端柱扣盖机构11A大致具备作为盖部件的端盖11c以及作为施力弹簧的压缩弹簧11e。该端盖11c在覆盖正负连接端子11b、11b与连接器11d的覆盖位置、使连接端子11b、11b与连接器11d以能够连接的方式向外部露出的露出位置、以及两者的位置之间滑动以变更位置。压缩弹簧11e对端盖11c朝向覆盖位置的方向进行滑动施力。此外,端盖11c的覆盖位置被设定于图示背面侧,端盖11c的露出位置被设定于图示正面侧。换句话说,如图19所示,压缩弹簧11e的施力方向端11ea被设定在图示背面侧的压缩弹簧11e的端部。与此相对,压缩弹簧11e的支承基端11eb被设定在成为与该施力方向端11ea相反的一侧端部的图示正面侧的压缩弹簧11e的端部。
该端柱扣盖机构11A相当于下述的第十二相关发明~第十六相关发明所涉及的盖机构。如上端柱扣盖机构11A通过端盖11c覆盖连接端子11b、11b与连接器11d,从而能够防止这些连接端子11b、11b与连接器11d的向外部的露出而保护为避免损伤等。如上端盖11c能够被压缩弹簧11e、11e边朝向背面侧滑动的方向(关闭方向)施力边沿前后方向进行滑动。针对该端盖11c的相对于第一电池安装部11的组装构造也进行加工。
即,压缩弹簧11e中的施力方向端11ea被设置于端盖11c的施力承受部11cf最终支承。另外,压缩弹簧11e的支承基端11eb被设置于端盖11c的临时固定肋11cd临时支承。此外,此处言及的最终支承意味着在组装端盖11c后仍被支承的支承。另外,此处言及的临时支承意味着在组装端盖11c后不被支承的暂时的支承。临时固定肋11cd相当于下述的第十二相关发明~第十六相关发明所涉及的临时支承部,由朝向图示背面侧突出的一个肋形状形成。该临时固定肋11cd形成为利用中间部分对压缩弹簧11e的支承基端11eb进行临时支承。
图19示出了从第一电池安装部11被卸下的、或者组装前的端盖11c。在该端盖11c的下表面(背面)大致中央以朝下方突出的状态设置有一个支承突起部11ce。在该支承突起部11ce的中心设置有螺纹孔11ca。相同地在端盖11c的下表面亦即支承突起部11ce的左右侧方设置有一对弹簧收容部11cb、11cb。
在两弹簧收容部11cb、11cb分别收容有上述的压缩弹簧11e。压缩弹簧11e的后部侧成为被设置于弹簧收容部11cb的后部的保持部11cc夹持并被保持为无法沿伸缩方向(前后方向)位移的状态。压缩弹簧11e的前部侧成为抵接于设置于弹簧收容部11cb的前部的临时固定肋11cd的状态。因此,两压缩弹簧11e、11e的前部侧以能够沿其伸缩方向位移的状态分别抵接于临时固定肋11cd。在如上将两个压缩弹簧11e、11e保持(临时固定)于弹簧收容部11cb、11cb的局部装配状态下,将该端盖11c组装于第一电池安装部11。
图18示出了全部卸下第一电池安装部11~第四电池安装部14的组装前的部件状态的上分割外壳21。在该上分割外壳21的上表面设置有与第一电池安装部11~第四电池安装部14对应的第一台座部64~第四台座部67。如图所示,第一台座部64~第四台座部67具备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对左端的第一台座部64进行说明。
在与第一电池安装部11对应的第一台座部64的中央设置有矩形状的窗部43a。如其他的附图所示,第一端子板43的连接端子11b、11b以及连接器11d经由该窗部43a朝上方突出。对第一端子板43~第四端子板46的支承构造后述。在窗部43a的前侧(在图18中为下侧)以朝上方突出的状态设置有关闭止动壁部60。在该关闭止动壁部60的前方以朝上方突出的状态设置有左右一对弹簧支承肋62、62。该弹簧支承肋62相当于下述的第十二相关发明~第十六相关发明所涉及的最终支承部,而对压缩弹簧11e的支承基端11eb进行最终支承。该弹簧支承肋62被设定在组装端盖11c后的、配置于一个临时固定肋11cd的两侧的两处。即,也如图13所示,两弹簧支承肋62、62分别具有在左右方向的中央具有狭缝的两股形状。该弹簧支承肋62与临时固定肋11cd的关系被设定为当在充电器主体100组装端柱扣盖机构11A时,被端盖11c的临时固定肋11cd临时支承的压缩弹簧11e的支承基端以与组装端盖11c的动作对应的方式从临时固定肋11cd的抵接换乘至弹簧支承肋62的抵接,在组装端盖11c后,被弹簧支承肋62最终支承。详细而言,组装端盖11c后的被弹簧支承肋62最终支承的支承基端11eb的位置与被临时固定肋11cd临时支承的支承基端11eb的位置相比,位于对压缩弹簧11e进行压缩的图示背面侧。
另外,如图20以后所示,在两弹簧支承肋62、62的上部后表面设置有朝后方下降的引导倾斜面62a、62a。该引导倾斜面62a、62a是压缩弹簧11e的支承基端11eb从临时固定肋11cd的抵接换乘至弹簧支承肋62的抵接时的设定为弹簧支承肋62的换乘导入部分的部分。换句话说,该引导倾斜面62a、62a具有伴随着压缩弹簧11e的支承基端11eb的换乘对压缩弹簧11e的支承基端11eb朝向压缩的背面侧进行引导的功能。具体而言,引导倾斜面62a、62a成为以在压缩弹簧11e的压缩的方向对压缩弹簧11e的支承基端11eb进行支承的方式倾斜的形状。而且,在组装端盖11c后,该弹簧支承肋62、62在比临时固定肋11cd更靠背面侧错开的位置对压缩弹簧11e的支承基端11eb进行支承。
此外,引导倾斜面62a、62a的顶点62b、62b配置为比组装端盖11c后的临时固定肋11cd的位置更稍靠正面侧错开。因此,在支承基端11eb的抵接从临时固定肋11cd向弹簧支承肋62换乘时,该换乘的导入变得更加顺畅。换句话说,通过该顶点62b、62b的配置位置与引导倾斜面62a、62a的倾斜构造,即便在组装端盖11c的动作从正上方朝向正下方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压缩弹簧11e的支承基端11eb的抵接从临时固定肋11cd向弹簧支承肋62换乘。
如图13以及图18所示,在左右弹簧支承肋62、62之间设置有一个槽孔63。该槽孔63从两弹簧支承肋62、62之间朝后方延伸直至关闭止动壁部60的近前。该槽孔63设置为能够供端盖11c的支承突起部11ce插通的宽度尺寸且沿板厚方向贯通第一台座部64。如图23所示,在从上方插入该槽孔63内的支承突起部11ce的螺纹孔11ca从下方旋入有固定螺钉61,从而该端盖11c成为被第一台座部64支承为能够沿前后方向以一定的行程滑动的组装状态。
图20~图23示出了端盖11c相对于第一电池安装部11的组装顺序。如图20所示,在组装端盖11c前,该端盖11c成为在其下表面临时固定有两个压缩弹簧11e、11e的局部装配状态。在将端盖11c安装于第一台座部64后,从槽孔63的下方插入有一个固定螺钉61并旋入螺纹孔11ca,从而该端盖11c的组装结束。
首先,如图21所示,将该支承突起部11ce从上侧插入槽孔63内,并且使该端盖11c以覆盖在第一台座部64的方式接近。此时,优选以将左右临时固定肋11cd、11cd分别插入弹簧支承肋62的狭缝的方式使该端盖11c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如图所示从大体成为其关闭位置的后方位置接近。
若使端盖11c接近第一台座部64,则将其支承突起部11ce插入槽孔63内,并且将左右压缩弹簧11e、11e的前端部分别如图21所示,按压于承受肋62的引导倾斜面62a。
在左右压缩弹簧11e、11e的前端部分别被弹簧支承肋62的引导倾斜面62a按压的状态下,若进一步使端盖11c朝下方平行地移动而接近第一台座部64,则如图22所示,两压缩弹簧11e、11e的前端部以沿缩小方向被稍微按压而从临时固定肋11cd、11cd分离并与弹簧支承肋62、62的后表面抵接的状态移行。
这样,形成在两压缩弹簧11e、11e的前端部分别从临时固定肋11cd换乘至弹簧支承肋62的状态下,进一步使端盖11c如图23所示移动至与第一台座部64大致抵接的位置的安装状态。在该安装状态下,若在支承突起部11ce的螺纹孔11ca紧固固定螺钉61,则该端盖11c相对于第一台座部64的组装作业结束。在该阶段,成为左右压缩弹簧11e、11e的前端侧与弹簧支承肋62(第一台座部64侧)抵接的状态,因此成为该压缩弹簧11e、11e的作用力沿使端盖11c朝关闭侧(后方)滑动的方向作用的状态。
如上,若将使两个压缩弹簧11e、11e分别临时固定于弹簧收容部11cb内的局部装配状态的端盖11c组装于第一台座部64,则成为被临时固定的两压缩弹簧11e、11e的前端部侧自动地朝弹簧支承肋62侧换乘且其作用力朝端盖11c的关闭侧作用的状态。据此,工作人员不需要在组装作业中使用专用的工具等进行压缩弹簧11e、11e的前端部的移动等的麻烦的作业,不对压缩弹簧11e、11e进行基于夹具等的引导,而仅通过端盖11c的移动就能够迅速并且可靠地结束组装作业。通过上述的组装作业,能够在第二台座部65~第四台座部67分别迅速并且可靠地组装端盖12c、13c、14c。
将如上述那样被组装的端盖11c以克服压缩弹簧11e、11e的方式朝正面侧推开并且使电池组B从背面侧朝向正面侧略沿下降的方向滑动,从而能够将该电池组B安装于第一电池安装部11。若将电池组B安装于第一电池安装部11,则该电池组B机械地固定于充电器10,并且成为电连接的状态,即成为能够充电的状态。另外,除了左端的第一电池安装部11之外,也针对其右侧的第二电池安装部12、第三电池安装部13以及第四电池安装部14的全部安装合计四个电池组B~B,从而能够对这些电池组同时进行充电。
根据如以上那样构成的第一电池安装部11,当在充电器主体100组装端柱扣盖机构11A时,使被端盖11c的临时固定肋11cd临时支承的压缩弹簧11e的支承基端11eb以与组装端盖11c的动作对应的方式从临时固定肋11cd的抵接换乘至弹簧支承肋62的抵接,从而能够在组装端盖11c后被弹簧支承肋62最终支承。由此,能够不使用夹具等地将端柱扣盖机构11A组装于充电器主体100。另外,根据上述的第一电池安装部11,使被弹簧支承肋62最终支承的支承基端11eb的位置与被临时固定肋11cd临时支承的支承基端11eb的位置相比朝对压缩弹簧11e进行压缩的背面侧错开,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支承组装端盖11c后的弹簧支承肋62对支承基端11eb的最终支承。另外,根据上述的第一电池安装部11,引导倾斜面62a、62a伴随着压缩弹簧11e的支承基端11eb的换乘,对压缩弹簧11e的支承基端11eb朝向压缩的背面侧进行引导,因此能够更加顺畅地进行与组装端盖11c的动作对应的换乘。另外,根据上述的第一电池安装部11,临时固定肋11cd在中间部分由一个对支承基端11eb进行临时支承,弹簧支承肋62由配置于组装后的一个临时固定肋11cd的两侧的两个进行最终支承,因此能够将临时固定肋11cd与弹簧支承肋62的构造组合为较小,并且能够扩大最终支承的支承范围而形成稳定的支承。
另外,能够对例示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例如,对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而言,对具备使电池组B以滑动的方式安装的构造的充电器10进行例示。然而,作为下述的第十二相关发明~第十六相关发明所涉及的安装装置主体不限定于此,而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具备使上述的充电式电池以滑动的方式安装的构造的构造体。
另外,作为下述的第十二相关发明~第十六相关发明所涉及的临时支承部与最终支承部的结构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临时固定肋11cd与弹簧支承肋62的组合例,而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的组合。另外,作为组装端盖11c的动作也能够施加适当的加工,至少该动作只要能够使压缩弹簧11e的支承基端11eb的抵接从临时固定肋11cd换乘至弹簧支承肋62即可。
以上的结构能够作为以下的第十二~第十六相关发明进行掌握。
第十二相关发明为一种将能够与被滑动安装的充电式电池的电池端子电连接的安装侧端子以能够向外部露出的方式配设于构成为能够电连接的安装装置主体的电池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安装装置主体设置有在未安装上述充电式电池时防止上述安装侧端子的外部露出的盖机构,上述盖机构具备在覆盖在上述安装侧端子的覆盖位置与以能够连接的方式使该安装侧端子向外部露出的露出位置两者的位置之间滑动从而能够变更位置的盖部件、以及以该盖部件位于上述覆盖位置的方式对该盖部件朝向该覆盖位置的方向进行滑动施力的施力弹簧,上述施力弹簧中的成为上述盖部件的施力方向端部的施力方向端被设置于上述盖部件的施力承受部最终支承,上述施力弹簧中的成为与该施力方向端相反的一侧端部的支承基端被设置于上述盖部件的临时支承部临时支承,在上述安装装置主体设置有对上述施力弹簧的上述支承基端进行最终支承的最终支承部,该最终支承部与上述临时支承部的关系被设定为:当在上述安装装置主体组装上述盖机构时,被上述盖部件的上述临时支承部临时支承的上述施力弹簧的上述支承基端以与组装上述盖部件的动作对应的方式从该临时支承部的抵接换乘至上述最终支承部的抵接,从而在组装该盖部件后被该最终支承部最终支承。此外,此处言及的“最终支承”意味着在组装盖机构后仍被支承的支承,所谓“临时支承”意味着在组装盖机构后不被支承的暂时的支承。
根据该第十二相关发明,当在安装装置主体组装盖机构时,使被盖部件的临时支承部临时支承的施力弹簧的支承基端以与组装盖部件的动作对应的方式从临时支承部的抵接换乘至最终支承部的抵接,从而能够在组装盖部件后被最终支承部最终支承。由此,能够不使用夹具等地将盖机构组装于安装装置主体。
在上述第十二相关发明所涉及的电池安装构造的基础上,第十三相关发明所涉及的电池安装构造的特征在于,上述最终支承部与上述临时支承部的关系被设定为在组装上述盖部件后被该最终支承部最终支承的上述支承基端的位置与被该临时支承部临时支承的该支承基端的位置相比,沿对上述施力弹簧进行压缩的方向被配置。根据该第十三相关发明所涉及的电池安装构造,与被临时支承部临时支承的支承基端的位置相比,使被最终支承部最终支承的支承基端的位置沿对施力弹簧进行压缩的方向配置,因此能够使组装盖部件后的最终支承部对支承基端的最终支承形成更加可靠的支承。
在上述第十三相关发明所涉及的电池安装构造的基础上,第十四相关发明所涉及的电池安装构造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施力弹簧的上述支承基端从上述临时支承部的抵接换乘至上述最终支承部的抵接时的该最终支承部的换乘导入部分设置有以伴随着从该临时支承部的抵接换乘至该最终支承部的抵接,在该施力弹簧的压缩的方向对该施力弹簧的该支承基端进行支承的方式倾斜的形状。根据该第十四相关发明所涉及的电池安装构造,在换乘导入部分设置有以伴随着从临时支承部的抵接换乘至最终支承部的抵接,在施力弹簧的压缩的方向对施力弹簧的支承基端进行支承的方式倾斜的形状,因此能够更加顺畅地进行与组装盖部件的动作对应的换乘。
在上述第十三相关发明或者上述第十四相关发明所涉及的电池安装构造的基础上,第十五相关发明所涉及的电池安装构造的特征在于,上述临时支承部在中间部分对上述施力弹簧的上述支承基端进行临时支承,上述最终支承部在组装上述盖部件后的上述临时支承部的两侧进行最终支承。根据该第四发明所涉及的电池安装构造,临时支承部在中间部分进行临时支承,最终支承部在组装后的临时支承部的两侧进行最终支承,因此能够将临时支承部与最终支承部的构造组合为较小,并且能够扩大最终支承的支承范围而进行稳定的支承。
第十六相关发明所涉及的充电器为构成为具备上述第十二相关发明~上述第十五相关发明中的任一个相关发明所涉及的电池安装构造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安装装置主体为构成为能够对上述充电式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器主体,上述安装侧端子为有利于该充电式电池的充电的充电器端子,上述盖机构为配设于该充电器端子的外侧的端柱扣盖机构。根据该第十六相关发明所涉及的充电器,能够发挥作为配设于充电器的充电器端子的外侧的端柱扣盖机构的功能,并且能够在该端柱扣盖机构中享有上述的第十二相关发明~第十五相关发明的作用效果。
根据第十二相关发明所涉及的电池安装构造,能够不使用夹具等地将盖机构组装于安装装置主体。
根据第十三相关发明所涉及的电池安装构造,能够将组装盖部件后的最终支承部对支承基端的最终支承形成更加可靠的支承。
根据第十四相关发明所涉及的电池安装构造,能够更加顺畅地进行与组装盖部件的动作对应的换乘。
根据第十五相关发明所涉及的电池安装构造,能够将临时支承部与最终支承部的构造组合为较小,并且能够扩大最终支承的支承范围而形成稳定的支承。
根据第十六相关发明所涉及的电池安装构造,能够发挥作为配设于充电器的充电器端子的外侧的端柱扣盖机构的功能,并且能够在该端柱扣盖机构中享有上述的第十二相关发明~第十五相关发明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第一电池安装部11~第四电池安装部14单独地具备用于分别独立地对电池组B进行充电的结构,但针对能够在相互之间共用的结构进行用于尽量共用的加工。图14~图16示出了卸下上分割外壳21的状态的充电器10,亦即下分割外壳22及其内部构造。在附图中,针对电源导线引出用的凹部23等,亦即已经进行了说明的部件或者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下分割外壳22内沿着底部27隔开一定的间隙地安装有平板形状的控制基板40。
在控制基板40的上方以左右方向横向并排状态设置有两个端子承载台41、42。在左侧的第一端子承载台41上搭载有第一端子板43与第二端子板44。在右侧的第二端子承载台42上搭载有第三端子板45与第四端子板46。
在第一端子板43安装有第一电池安装部11用的正负连接端子11b、11b与信号收发用的连接器11d。在第二端子板44安装有第二电池安装部12用的正负连接端子12b、12b与信号收发用的连接器12d。在第三端子板45安装有第三电池安装部13用的正负连接端子13b、13b与信号收发用的连接器13d。在第四端子板46安装有第四电池安装部14用的正负连接端子14b、14b与信号收发用的连接器14d。如图20所示,构成为在端子板43~46的下部分别安装有弹簧47,在安装上分割外壳21时,端子板43与上分割外壳21通过该弹簧47的作用力而密接。
若在下分割外壳22结合有上分割外壳21,则成为第一端子板43~第四端子板46经由如上所述设置于上分割外壳21的第一台座部64~第四台座部67的矩形状的窗部43a~46a从该上分割外壳21的第一台座部64~第四台座部67分别朝上表面侧突出,各电池安装部11~14的各连接端子11b~14b与连接器11d~14d以能够与电池组B连接的状态突出的状态。
两端子承载台41、42的底部在第一端子板43与第二端子板44之间、在第三端子板45与第四端子板46之间朝上方呈矩形状弯曲而形成有顶板部41a、42a。因此,两顶板部41a、42a与控制基板40之间的高度方向的空间比对第一端子板43~第四端子板46进行支承的底部41b、42b与控制基板40之间的高度方向的空间大幅度地增大。由此,在两顶板部41a、42a的下方能够将电容器、变压器等高度尺寸较大的电子部件安装于控制基板40。
如图16所示,在两端子承载台41、42的背面侧分别设置有一条排水路41c、42c。两排水路41c、42c遍布从右端部直至左端部的左右宽度方向整个宽度设置于两端子承载台41、42。如图所示,两排水路41c、42c分别朝向左侧下降的方向倾斜。在两端子承载台41、42的左端部亦即最低的部位分别设置有排水口(排水孔)41d、42d。
如图24所示,两排水口41d、42d经由控制基板40的侧面分别连通于在底面27开口的排水口27f。如图所示,排水口27f设置为朝正面侧倾斜,并且在其后部(在图24中为上部)以沿着底面朝正面侧突出的状态设置有檐部27g。根据该檐部27g,如图所示,在将该充电器10设置为使其正面侧接地的直立状态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从上方滴下的雨水等朝排水口41d、42d侧进而端子板43~46侧的逆流。另外,在使用上述带ST以使正面侧朝向下方的肩背状态搬运该充电器10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该檐部27g、27g防止雨水等朝排水口41d、42d侧进而端子板43~46侧的逆流。
如上,通过设置于两端子承载台41、42的排水路41c、42c以及排水口41d、42d,降落在该充电器10的雨水等不滞留在端子承载台41、42上而排出至主体外壳20的外部,因此能够主要防止控制基板40的浸水而提高该充电器10的耐水性(耐久性)。
另外,将合计四口电池安装部11~14中的第一电池安装部11的第一端子板43与第二电池安装部12的第二端子板44搭载于共用的第一端子承载台41,将第三电池安装部13的第三端子板45与第四电池安装部14的第四端子板46搭载于共用的第二端子承载台42,从而成为利用两个端子承载台41、42对四个端子板43~46进行支承的结构,因此针对各端子板43、44、45、46,与设定四个单独的端子承载台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部件件数的减少(共用部件化)。
另外,两个端子板43、44(45、46)进行支承的一个端子承载台41(42)为具备共用的排水路41c(42c)以及排水口41d(42d)的结构,在该点也能够使多口电池安装部实现部件或者结构的共用化。
并且,针对多口电池安装部11~14,使端子承载台41、42的部件共用,还使排水路41c、42c以及排水口41d、42d共用,由此,与单独地设定这些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活用主体外壳20内的空间,因此例如能够通过控制基板40安装大型或者多个电子部件,减少基板布局上的制约。
根据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四口类型的充电器10,构成为针对四个端子板43~46,端子板43、44被一个端子承载台41支承,端子板45、46相同地被一个端子承载台42支承。因此,针对四个端子板43~46,与假设使用单独的端子承载台对其进行支承的结构相比,能够使端子承载台的部件件数减少一半,因此能够有效活用主体外壳20内的空间,另外,能够确保控制基板40的安装面积较大。
另外,能够在对两个端子板43、44(45、46)进行支承的一个端子承载台41(42)设置共用的排水路41c(42c)以及排水口41d(42d),在该点也能够实现部件以及结构的共用化,由此能够进一步有效活用主体外壳20内的空间。
并且,在例示的端子承载台41、42设置有距控制基板40的高度尺寸比对端子板43~46进行支承的底部41b、42b高一级的顶板部41a、42a。因此,在两顶板部41a、42a的下方能够配置例如电容器、变压器等的高度尺寸更大的电子部件,从而在该点能够提高控制基板40的安装部件布局上的自由度。
能够对例示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例如,对将四个端子板43~46划分成两组而分别通过一个端子承载台41、42进行支承的结构进行了例示,但也可以构成为通过一个端子承载台对四个端子板43~46进行支承。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一个排水路以及一个排水口使四个端子板43~46全部具有防水功能。
另外,针对排水路41c、42c以及排水口41d、42d,也可以构成为针对各端子板43~46单独地设置。并且,也能够省略排水路41c、42c以及排水口41d、42d。
另外,也可以省略端子承载台41、42的顶板部41a、42a。
以上的结构能够作为以下的第十七~第十九相关发明进行掌握。
第十七相关发明为一种能够同时安装多个电池组并对它们进行充电的多口类型的充电器,将连接有多个电池组的多个端子板经由共用的端子承载台支承于主体外壳。
根据第十七相关发明,与针对多个端子板使用单独的端子承载台并对它们进行支承的结构相比,能够使共用部件增多,从而有效活用主体外壳内的空间,且容易确保控制基板的安装面积大。
例如,在为四口类型的充电器的情况下,将四个端子板两个两个地进行分组,将两个端子板支承于一个端子承载台,从而利用两个端子承载台即可。这样,在共享部件化的端子承载台例如设置一个排水路,从而能够使两个端子板具有排水路的功能。也可以构成为利用一个端子承载台对四个端子板进行支承。
在第十七相关发明的基础上,第十八相关发明为一种在端子承载台针对多个端子板设置共用的排水路的充电器。
根据第十八相关发明,针对多个端子板使用共用的端子承载台,从而与分别使用不同的端子承载台的结构相比,能够有效活用主体外壳内的空间,且能够确保控制基板的安装面积大。
在第十七相关发明或者第十八相关发明的基础上,第十九相关发明为一种充电器,在多个端子板之间使端子承载台朝上方弯曲而使高度尺寸高于端子板的安装部。
根据第十九相关发明,当在端子承载台的下方配置有控制基板的情况下,在多个端子板之间的下方,通过控制基板能够配置高度尺寸较大的变压器等部件,从而在该点能够减少控制基板的安装部件布局的制约。
接下来,如图1~图5所示,在充电器10的上表面亦即主体外壳20的上分割外壳21设置有左右端部的宽度较窄的顶板部15、16与中央三处宽度较宽的顶板部17~19。在左端的第一顶板部15与中央左侧的第二顶板部17之间配置有第一电池安装部11。在第二顶板部17与中央的第三顶板部18之间配置有第二电池安装部12。在第三顶板部18与中央右侧的第四顶板部19之间配置有第三电池安装部13。在第四顶板部19与右端的第五顶板部16之间配置有第四电池安装部14。
各顶板部15~19设定于高度相同的位置,并设定于比各电池安装部11~14的端盖11c~14c高的位置。另外,各电池安装部11~14的托轨部11a、11a~14a、14a设置为沿着各顶板部15~19的上表面朝对置内侧突出的状态。
如上,第一电池安装部11~第四电池安装部14分别配置于比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顶板部15~第五顶板部19低的区域,因此在例如错将充电器10掉落在地板上的情况下、错将电动工具等其他物品载置在设置于作业台上的充电器10上的情况等下,也不会使各电池安装部11~14直接与地面碰撞,另外,其他物品不会与各电池安装部11~14直接接触或者碰撞,因此能够避免该各电池安装部11~14的损伤。据此,第一顶板部15~第五顶板部19能够作为各电池安装部11~14的侧护板部发挥功能。
如图1、图5、图13以及图17所示,第一顶板部15~第五顶板部19分别沿着主体外壳20的上表面沿前后方向延伸。在第一顶板部15~第五顶板部19的正面侧设置有以更大的角度朝向正面侧下降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在中央左右的第二顶板部17与第四顶板部19的倾斜面17a、19a设置有用于报告第一电池安装部11~第四电池安装部14的动作状态的动作显示部51、52。在第一电池安装部11与第二电池安装部12之间配置有左侧的第一动作显示部51,在第三电池安装部13与第四电池安装部14之间配置有右侧的第二动作显示部52。在左侧的第一动作显示部51集中配置有显示第一电池安装部11与第二电池安装部12的动作的LED51a、51b。在右侧的第二动作显示部52集中配置有显示第三电池安装部13与第四电池安装部14的动作的LED52a、52b。
两动作显示部51、52分别配置有四个LED。在第一动作显示部51通过左侧的上下两个LED显示第一电池安装部11的动作状态,通过右侧的上下两个LED显示第二电池安装部12的动作状态。另外,在第二动作显示部52通过左侧的上下两个LED显示第三电池安装部13的动作状态,通过右侧的上下两个LED显示第四电池安装部14的动作状态。在两动作显示部51、52的上侧配置有绿色的LED51a,在下侧配置有红色的LED51b。通过上下两个LED51a、51b、52a、52b的闪烁、点亮、熄灭的组合,报告各电池安装部11~14的“充电中”、“充电结束”等的信息。
如上,将LED显示第一电池安装部11~第四电池安装部14的动作的第一动作显示部51、第二动作显示部52配置于供使用者容易观察的正面的倾斜面17a、19a,因此无论在将该充电器10设置在作业台上的情况下或者设置为壁挂状态的情况下,都能够容易地目视确认电池组B的充电状态。
另外,第一电池安装部11以及第二电池安装部12的动作状态集中地显示于一个第一动作显示部51,第三电池安装部13以及第四电池安装部14的动作状态集中地显示于一个第二动作显示部52。因此,针对各电池安装部11~14,与单独地设定动作显示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在更少的空间内报告较多的信息。
根据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充电器10,能够在设置于主体外壳20的底面27的左右一对钩挂部(圆形孔)27e、27e钩挂壁面W侧的卡合凸部28、28,进一步在左右一对固定孔30、30旋入固定螺钉29、29,将该主体外壳20进而充电器10以壁挂状态设置于壁面W。因此,与仅使用圆形孔的以往的钩挂状态相比,能够以更加稳定的壁挂姿势设置充电器10,因此例如即便在人不小心地触碰到该壁挂状态的充电器10等的情况下,也不会错位。
另外,以完全固定于壁面W的状态进行设置,因此在相对于该充电器10的电池安装部11~14安装、卸下电池组B时,使用者也能够利用一只手进行操作,从而在该点能够提高该充电器10的壁挂设置状态下的操作性。
并且,根据例示的充电器10,在设置于不从主体外壳20的俯视侧面区域S露出的位置的下凹部26的底部(底缘部26a)设置有固定孔30,因此成为提高了该底缘部26a的强度而难以受损的结构。因此,实现该底缘部26a、26a的薄壁化,从而能够缩短所需的固定螺钉29、29的长度。另外,不经过上分割外壳21侧而经过下分割外壳2两侧的固定孔30、30进行螺纹紧固,因此在该点也能够通过较短的固定螺钉29、29将主体外壳20可靠并且稳固地固定于壁面W。
并且,在设置有固定孔30、30的下凹部26、26的底缘部26a、26a的上方以覆盖的方式配置有上凹部25、25的底缘部25a、25a,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形成使下凹部26、26的底缘部26a、26a难以受损的结构。
另外,在上凹部25、25的底缘部25a、25a设置有与固定孔30、30同轴的贯通孔(带安装孔31、31),将该贯通孔使用为供螺丝刀(driver)D插通的作业孔,从而能够迅速并且简单地进行固定螺钉29、29相对于固定孔30、30的旋入作业,从而在该点能够提高该充电器10的设置的作业性。
另外,构成为在上分割外壳21设置有带安装孔31、31(贯通孔),在下分割外壳22设置有固定孔30、30,因此在通过树脂成型制作这些部件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成型模具的简化,进而能够实现该充电器10的制作成本的减少。
能够对例示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例如,对在主体外壳20的背面侧设置上下凹部25、25、26、26,在底缘部26a、26a设置固定孔30、30的结构进行了例示,但也可以构成为将相同的结构设置于主体外壳20的左右侧部。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代替正面侧的钩挂部27e、27e而相同地设置固定螺钉紧固用的固定孔,或者也可以构成为省略钩挂部27e、27e,而仅在背面侧的固定孔30、30旋入固定螺钉29、29而以壁挂状态进行固定。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省略上凹部25、25的底缘部25a、25a,而将下凹部26、26在主体外壳20的上表面敞开。
并且,对四口类型的充电器10进行了例示,但也能够相同地应用具备单口类型或者双口、三口、五口以上的电池安装部的充电器。
以上进行了例示的壁挂构造构成为相对于壁进行螺纹紧固从而能够以比仅使用圆形孔的钩挂状态更稳定的壁挂姿势进行设置。与此相对,在以下进行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壁挂构造中,具备省略螺纹紧固用的固定孔而使用圆形孔的钩挂构造,通过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也能够获得相同的作用效果。
图25~图27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壁挂构造。针对不需要变更的部位以及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在主体外壳20的底面27的四角设置有钩挂部35、35与限制部36、36。在背面侧左右一对钩挂部35、35分别设置有圆形孔形状的钩挂凹部35a。正面侧左右一对限制部36、36分别为朝壁面W侧突出的壁部,在其基部一侧设置有退避凹部36a。退避凹部36a、36a分别设置于限制部36的背面侧。该限制部36、36一体地成型于合成树脂制造的主体外壳的底面27。
在设置有该充电器10的壁面W设置有与背面侧的钩挂部35、35对应的钩挂凸部37、37。另外,在左右钩挂凸部37、37的下方以与左右一对限制部36、36对应的方式设置有卡合凸部38、38。
为了将充电器10以壁挂状态设置于壁面W,首先如图25所示,在上侧的钩挂凹部35a、35a分别插入钩挂凸部37。此时,如图所示,使充电器10的正面侧从壁面W浮起,正面侧的限制部36、36保持以不与卡合凸部38、38干涉的方式倾斜的倾斜姿势,将上侧的钩挂凸部37、37插入钩挂凹部35a、35a内。然后,如图26所示,使充电器10朝下方错开,而成为将钩挂凸部37、37分别钩挂于钩挂凹部35a的状态。将充电器10朝下方错开,从而正面侧的限制部36、36朝下侧的卡合凸部38、38的前侧(下侧)位移。
如图26所示,在使充电器10朝下侧错开而使下侧的限制部36、36朝卡合凸部38、38的前侧位移的状态下,若如图27所示使充电器10的正面侧朝壁面W侧接近而使限制部36、36与壁面W抵接,则该充电器10向壁面W的设置结束。正面侧的限制部36、36分别在卡合凸部38、38的前侧(下侧)与壁面W抵接。
在该设置状态下,上侧的钩挂部35、35抵接于壁面W,从而成为在圆形孔形状的钩挂凹部35a、35a内分别插入有钩挂凸部37的状态。由此,充电器10成为朝下方的位移、朝左右的位移以及从壁面W脱离的方向的位移被限制的状态。另外,在图27所示的设置状态下,正面侧的限制部36、36位于下侧的卡合凸部38、38的下侧,而作为止动部发挥功能,从而成为该充电器10朝上方的位移被限制的状态。
并且,两限制部36、36的背面(在壁挂设置状态为上表面)36b、36b成型为分别在壁挂设置状态下相对于壁面W成为直角,从而能够获得相对于卡合凸部38、38的可靠的卡合状态。
如上,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壁挂构造,充电器10成为在上下两方向(电池组B的安装、卸下方向)的错位被限制的状态下设置于壁面W的状态。据此,在相对于壁挂状态的充电器10的第一电池安装部11~第四电池安装部14使电池组B朝向下方滑动而安装电池组B的情况下,使用者不需要为不使充电器10朝下方位移而用手预先按压,只要用一只手把持电池组B使其滑动,就能够迅速并且简单地安装于电池安装部11~14。另外,相反,在从电池安装部11~14卸下电池组B时,使用者也只要利用一只手把持电池组B使其朝上方滑动即可,不需要以不使充电器10本身位移的方式进行预先按压,在该点能够提高该充电器10的操作性(Operability)。
另外,通过上述例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壁挂构造,充电器10的上下左右方向以及从壁面W脱离的方向的位移被限制,因此即便在人不小心触碰到等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错位。
特别地,下侧的两限制部36、36的背面36b、36b成型为相对于该充电器的卸下方向(上方)亦即壁面W呈直角,因此更加稳定地维持该背面36b、36b相对于卡合凸部38、38的钩挂状态的结果,能够可靠地限制该充电器10朝卸下方向的位移而实现卸下作业的方便。
与此相对,针对两限制部36、36的背面,在例如考虑成型模具的起模斜度而设置为越靠其前端侧越朝向下方位移的方向(相对于凹部36a的底部呈钝角的方向)倾斜的情况下,容易允许该充电器10朝卸下方向(在壁挂设置状态下为上方)的位移,而使相对于卡合凸部38的钩挂状态变得不稳定,因此在用一只手把持电池组B从电池安装部11~14卸下时,需要用另一只手以不使充电器10本身位移的方式进行预先按压,在该点导致该充电器10的使用便利性降低。
据此,针对两限制部36、36的背面36b、36b的角度,除了如例示那样成型为相对于壁面W呈直角的结构之外,更加优选成型为越靠其前端侧越朝向上方位移的锐角方向倾斜。

Claims (8)

1.一种充电器,其在主体外壳的侧部设置向所述主体外壳的俯视侧面区域的内侧凹陷的凹部,从该凹部引出电源导线,其中,
所述凹部向相互不同的至少两个方向敞开,能够将所述电源导线从所述俯视侧面区域引出的引出方向改变为至少所述两个方向中的任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中,
所述凹部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的相互交叉的两个侧面的角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朝向所述主体壳体的高度方向上方敞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朝向所述主体壳体的高度方向上方敞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构成为:
所述凹部在所述主体壳体的高度方向的整个区域设置,且向高度方向上下两个方向敞开。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构成为:
所述凹部在所述主体壳体的高度方向的整个区域设置,且向高度方向上下两个方向敞开。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构成为:
所述凹部在所述主体壳体的高度方向的整个区域设置,且向高度方向上下两个方向敞开。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构成为:
所述凹部在所述主体壳体的高度方向的整个区域设置,且向高度方向上下两个方向敞开。
CN201711121132.XA 2012-06-20 2013-05-28 充电器 Pending CN1078346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8952 2012-06-20
JP2012-138955 2012-06-20
JP2012138952 2012-06-20
JP2012138953 2012-06-20
JP2012-138954 2012-06-20
JP2012138954 2012-06-20
JP2012138956 2012-06-20
JP2012138955 2012-06-20
JP2012-138953 2012-06-20
JP2012138957 2012-06-20
JP2012-138956 2012-06-20
JP2012-138957 2012-06-20
CN201380030837.4A CN104380562A (zh) 2012-06-20 2013-05-28 充电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0837.4A Division CN104380562A (zh) 2012-06-20 2013-05-28 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34641A true CN107834641A (zh) 2018-03-23

Family

ID=4976855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0837.4A Pending CN104380562A (zh) 2012-06-20 2013-05-28 充电器
CN201711121132.XA Pending CN107834641A (zh) 2012-06-20 2013-05-28 充电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0837.4A Pending CN104380562A (zh) 2012-06-20 2013-05-28 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9906055B2 (zh)
EP (3) EP3767784A1 (zh)
JP (4) JP6100254B2 (zh)
CN (2) CN104380562A (zh)
WO (1) WO20131909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34503B2 (en) 2014-02-26 2017-04-25 Makita Corporation Battery chargers
JP6345972B2 (ja) * 2014-04-21 2018-06-2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ユニット
US10300804B2 (en) 2015-04-29 2019-05-2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positioning of a vehicle
JP6713318B2 (ja) * 2015-12-01 2020-06-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バッテリ装着器
US9987938B2 (en) * 2015-12-04 2018-06-0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Energy storage device, exchang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xchanging an energy storage device
JP6584990B2 (ja) * 2016-03-29 2019-10-02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ージ装置
DE102016205773A1 (de) * 2016-04-07 2017-10-12 Robert Bosch Gmbh Ladegerät
JP6634353B2 (ja) * 2016-06-28 2020-01-22 京セラインダストリアルツールズ株式会社 充電器
US10651664B2 (en) * 2017-08-18 2020-05-12 Black & Decker Inc. Portable battery charger system
US10666064B2 (en) * 2017-12-26 2020-05-26 Black & Decker Inc. Battery pack charger system
JP7102906B2 (ja) * 2018-04-26 2022-07-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充電器
US11626642B2 (en) 2018-05-04 2023-04-11 Briggs & Stratton, Llc Modular battery assembly for battery powered equipment
JP2020028313A (ja) * 2018-08-20 2020-02-27 ファミリーイナダ株式会社 据置型装置
CN110718944B (zh) * 2018-07-12 2023-08-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池充放电的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WO2020077176A1 (en) 2018-10-12 2020-04-16 Briggs & Stratton Corporation Battery assembly for battery powered equipment
JP7316948B2 (ja) 2019-03-19 2023-07-28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気機器
JP7303708B2 (ja) * 2019-09-04 2023-07-05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アダプタ
WO2021059686A1 (ja) * 2019-09-27 2021-04-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可搬型バッテリの充電器
EP4016781A1 (de) * 2020-12-15 2022-06-22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Ladegerät und ladegerätgehäuse mit befestigungsbereich
EP4016784A1 (de) * 2020-12-15 2022-06-22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Ladegerät und ladegerätgehäuse mit wasserableitstruktu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6938A (en) * 1998-03-18 2000-05-23 Makita Corporation Charging system including a charger and an electric power tool operating on an internal battery unit
JP2008236881A (ja) * 2007-03-19 2008-10-02 Hitachi Koki Co Ltd 充電器
JP2009296724A (ja) * 2008-06-03 2009-12-17 Makita Corp 充電器
CN102163863A (zh) * 2010-02-23 2011-08-24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供电控制装置
CN102170062A (zh) * 2010-01-29 2011-08-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电源板及电力测量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93575U (ja) * 1982-06-18 1983-12-2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充電台
JPS5992545U (ja) * 1982-12-10 1984-06-23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充電器ケ−スの構造
US4591777A (en) * 1984-12-17 1986-05-27 Solid State Chargers Research & Development Multi-station modular charging system for cordless tools and appliances
US5035024A (en) * 1987-07-24 1991-07-30 Emerson Electric Co. Portable wet/dry vacuum cleaner and recharging base
JPH0597152U (ja) * 1992-05-28 1993-12-27 株式会社田村電機製作所 コードレス電話機用充電器の構造
JPH0823367A (ja) 1994-07-07 1996-01-23 Canon Inc 電子機器の壁掛装置
JP3492045B2 (ja) * 1994-12-07 2004-02-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充電器
US5853355A (en) * 1997-02-11 1998-12-29 York Barbell Co., Inc. Manipulatable weight plate
EP1294058A1 (en) * 1997-10-24 2003-03-19 Major Enterprises Limited Cable housing device
US6417645B1 (en) * 2000-06-07 2002-07-0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ombination holder and battery charger
JP2004147360A (ja) * 2002-10-21 2004-05-20 Makita Corp 充電器
JP2003284656A (ja) * 2003-03-24 2003-10-07 Twinbird Corp 充電式電気掃除機
US20060113956A1 (en) * 2003-05-07 2006-06-01 Bublitz Scott D Battery charger and assembly
US6909259B2 (en) * 2003-09-03 2005-06-21 Yu-Lin Chung Battery charger with power cord reel
US7862341B2 (en) * 2004-06-17 2011-01-04 Krueger International, Inc. Marker board
JP2006223086A (ja) 2005-02-10 2006-08-24 Aien:Kk 携帯電話機用充電器
JP2007295677A (ja) 2006-04-24 2007-11-08 I D Ekusu:Kk 充電器
JP2007318904A (ja) * 2006-05-25 2007-12-06 Hosiden Corp 電気機器の充電装置
JP4753817B2 (ja) * 2006-09-05 2011-08-2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充電器
JP5339760B2 (ja) 2008-03-31 2013-11-1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充電器
JP4540723B2 (ja) * 2008-04-24 2010-09-0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パック電池
WO2011024326A1 (ja) * 2009-08-31 2011-03-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充電器、及び充電器の取付け構造
KR20110068178A (ko) * 2009-12-15 2011-06-2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JP2011160551A (ja) 2010-01-29 2011-08-18 Hitachi Koki Co Ltd 充電装置
JP2012016099A (ja) * 2010-06-29 2012-01-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充電器
JP5456623B2 (ja) * 2010-08-31 2014-04-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充電器
JP5579571B2 (ja) * 2010-10-26 2014-08-2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源コードの配設構造
US9088640B2 (en) * 2011-07-20 2015-07-21 Phoniture, Llc Smart phone cradle and charger device and method
US9577453B2 (en) * 2013-12-31 2017-02-21 Telefonix, Incorporated Mechanism for charg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retractable cord reel
DE202014101938U1 (de) * 2014-04-24 2014-05-20 Nantong Ya Tai Candle Arts & Crafts Co., Ltd. Ladegerätanordnung für eine Mehrzahl elektrischer Kerzen
CA2958452C (en) * 2016-07-01 2022-10-18 Constance S. Stacey Modular energy storage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6938A (en) * 1998-03-18 2000-05-23 Makita Corporation Charging system including a charger and an electric power tool operating on an internal battery unit
JP2008236881A (ja) * 2007-03-19 2008-10-02 Hitachi Koki Co Ltd 充電器
JP2009296724A (ja) * 2008-06-03 2009-12-17 Makita Corp 充電器
CN102170062A (zh) * 2010-01-29 2011-08-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电源板及电力测量系统
CN102163863A (zh) * 2010-02-23 2011-08-24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供电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93850B1 (en) 2020-11-04
JP2018126057A (ja) 2018-08-09
JPWO2013190955A1 (ja) 2016-05-26
US20210028634A1 (en) 2021-01-28
JP6100254B2 (ja) 2017-03-22
US9906055B2 (en) 2018-02-27
JP6339254B2 (ja) 2018-06-06
JP6608995B2 (ja) 2019-11-20
WO2013190955A1 (ja) 2013-12-27
EP3293850A1 (en) 2018-03-14
EP2866324A4 (en) 2016-02-24
US10840717B2 (en) 2020-11-17
JP2017108628A (ja) 2017-06-15
US20150137758A1 (en) 2015-05-21
JP2020022361A (ja) 2020-02-06
EP2866324B1 (en) 2017-11-15
JP6749461B2 (ja) 2020-09-02
CN104380562A (zh) 2015-02-25
EP3767784A1 (en) 2021-01-20
US20180138725A1 (en) 2018-05-17
EP2866324A1 (en)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34641A (zh) 充电器
US20110242754A1 (en) Docking Station
CN110249445A (zh) 电池和连接设备
CN106144135A (zh) 用于容纳二次电池的托盘
US20110156645A1 (en) All-in-one lithium battery charger
CN203967442U (zh) 卡用连接器
CN208904272U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壳体
CN204680009U (zh) 存储装置及采用该存储装置的无人飞行器
CN201607673U (zh) 计算机主机机箱
CN201868488U (zh) 电子产品的改良的电源结构
CN209592363U (zh) 一种防水线夹
CN106026295A (zh) 终端充电底座
CN207588150U (zh) 可调整充电座
US7121851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ositional power supply adaptor
CN105900343B (zh) 双卡连接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576403A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04216351U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US11750028B2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having an inclined surface to receive a charging rack
CN107715287A (zh) 一种多功能美容器
CN208401584U (zh) 一种智能充电器的供电底座
CN211377649U (zh) 车载充电器
CN213588140U (zh) 一种可放置手机的纸巾盒
CN206834398U (zh) 用于给Airpods耳机进行充电的充电底座
US20060097120A1 (en) Charge cradle and mouse in combination
CN108023249A (zh) 可调整充电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