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49445A - 电池和连接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和连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49445A
CN110249445A CN201780085468.7A CN201780085468A CN110249445A CN 110249445 A CN110249445 A CN 110249445A CN 201780085468 A CN201780085468 A CN 201780085468A CN 110249445 A CN110249445 A CN 1102494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recess portion
shell
slo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546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49445B (zh
Inventor
本山茂树
三谷笃司
熊谷厚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249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94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494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94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6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erminals of battery p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3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21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522Inorganic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中,减少了对连接器的损坏和刮伤的发生,并且保持了对于连接端子的电极端子的良好连接状态。本发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包括方向不同的多个外部表面,并且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有布置凹部;容纳在壳体的内部的电池单元;以及连接器,包括连接到连接设备的电极端子的连接端子,并被布置在布置凹部中。作为凹部形成表面形成有形成所述壳体的布置凹部的表面,以及所述凹部形成表面在所述外部表面与所述连接器之间。因此,与外部表面相比,连接器的至少一个端面位于壳体中的更内侧。因而,如果掉落等,可以减少连接器的损坏和刮伤的发生,并且可以保持对于连接端子的电极端子的良好连接状态。

Description

电池和连接设备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与具有充电功能的电池和电池连接到的连接设备相关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包括成像设备的诸如静止相机和摄像机之类的各种电子设备中,一些电子设备可利用电池的电力工作。例如,电池在安装在充电器中的状态下被充电,在被充电的状态下,安装在各个电子设备的电池安装部分中。充电器或电子设备起连接到电池的连接设备的作用。
在上述电池中,设置有包括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连接端子,充电器的电极端子或者设置在电池安装部分中的电极端子连接到所述连接端子,进行对电池的充电,或者从电池向电子设备的供电(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记载在专利文献1中的电池包括形状大体为长方体的壳体,容纳在所述壳体中的电池单元,和电连接到所述电池单元的连接端子,在所述壳体的纵向方向的一端处布置连接端子。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5-92511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通过人工将电池附接到充电器或电池安装部分或者从充电器或电池安装部分拆卸电池。因此,存在如下顾虑:当在用手握住电池时等进行附接和拆卸工作时,在出错时电池会掉落,或者,在进行附接和拆卸工作时等,电池可能会接触另一结构。
当发生电池的掉落或接触时,存在由于连接端子的破损或损坏,可能不能确保对于连接设备的令人满意的连接状态的可能性。
这里,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通过减少连接端子的破损或损坏,克服上述问题并确保与连接设备的令人满意的连接状态。
问题的解决方案
按照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包括方向不同的多个外部表面,并且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有布置凹部;容纳在壳体的内部的电池单元;以及连接器,包括连接到连接设备的电极端子的连接端子,并被布置在布置凹部中。作为凹部形成表面形成有形成所述壳体的布置凹部的表面,以及所述凹部形成表面在所述外部表面与所述连接器之间。
利用这种方式,与外部表面相比,连接器的至少一个端面位于壳体中的更内侧。
根据第二方面,在根据本技术的电池中,可取的是所述布置凹部至少在连接端子与电极端子的连接方向上开口,以及所述凹部形成表面在所述连接方向上在所述外部表面与所述连接器之间。
利用这种方式,在连接方向上,与外部表面相比,连接器位于壳体中的更内侧。
根据第三方面,在根据本技术的电池中,可取的是,所述布置凹部向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开口,以及所述凹部形成表面分别在所述两个方向上在所述外部表面与所述连接器之间。
利用这种方式,与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的外部表面相比,连接器位于壳体中的更内侧。
根据第四方面,在根据本技术的电池中,可取的是,所述凹部形成表面的一部分被形成为倾斜表面,在所述倾斜表面中,随着所述倾斜表面在布置凹部的开口方向上从所述连接器间隔开,所述布置凹部的开口面积增大。
利用这种方式,在将电极端子插入布置凹部中的过程中,凹部形成表面充当导引表面。
根据第五方面,在根据本技术的电池中,可取的是,所述凹部形成表面包括在垂直于所述连接方向的方向上位于彼此间隔开的位置的一对壁部,以及所述一对壁部被形成为倾斜表面,随着所述壁部在连接方向上从所述连接器间隔开,所述倾斜表面彼此间隔开。
利用这种方式,在将电极端子插入布置凹部中的过程中,所述一对壁部充当导引表面。
根据第六方面,在根据本技术的电池中,可取的是,所述凹部形成表面包括在所述一对壁部之间的中间部,以及所述中间部被形成为倾斜表面,在所述倾斜表面中,随着所述中间部在连接方向上从所述连接器间隔开,所述布置凹部的开口面积增大。
利用这种方式,在将电极端子插入布置凹部中的过程中,所述中间部充当导引表面。
根据第七方面,在根据本技术的电池中,可取的是,所述凹部形成表面相对于所述连接方向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大于0°并且小于或等于45°。
利用这种方式,充当导引表面的凹部形成表面的倾斜角度成为锐角。
根据本技术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可拆卸地安装到的连接设备,所述电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包括方向不同的多个外部表面,并且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有布置凹部;容纳在壳体的内部的电池单元;以及连接器,包括连接到电极端子的连接端子,并被布置在布置凹部中。在所述电池中,形成有形成壳体的布置凹部的表面作为凹部形成表面,并且所述凹部形成表面在所述外部表面与所述连接器之间。
利用这种方式,附接或拆卸其中与外部表面相比连接器的至少一个端面位于壳体中的更内侧的电池。
根据本技术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在纵向方向上布置的前侧部和后侧部、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宽度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前侧部和所述后侧部之间的右侧部和左侧部、在垂直于纵向方向和宽度方向的高度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前侧部和所述后侧部之间以及右侧部和左侧部之间的顶侧部和底侧部;电池单元,被容纳在壳体的内部;以及连接端子,被布置在形成在壳体的前端侧的端子布置槽中,并且包括连接到连接设备的电极端子的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所述正电极端子或所述负电极端子中的至少一个的前端与所述前侧部的前端相比位于更后侧的位置。
利用这种方式,与壳体的前端相比,正电极端子或负电极端子中的至少一个的前端位于壳体中的更内侧。
根据第十方面,在根据本技术的电池中,可取的是,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有凹部,在所述正电极端子和所述负电极端子连接到所述电极端子的状态下,所述电极端子的至少一部分被布置在所述凹部中,并且所述凹部与所述端子布置槽连续,所述凹部的一部分至少在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电极端子之间的连接方向上开口,以及在所述连接方向上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端子布置槽之间存在凹部形成表面,所述凹部形成表面是形成所述凹部的表面。
利用这种方式,与壳体的前端相比,在连接方向上正电极端子或负电极端子中的至少一个位于壳体中的更内侧。
根据第十一方面,在根据本技术的电池中,可取的是,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有凹部,在所述正电极端子和所述负电极端子连接到所述电极端子的状态下,所述电极端子的至少一部分被布置在所述凹部中,并且所述凹部与所述端子布置槽连续,所述凹部在彼此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开口,以及在所述两个方向上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端子布置槽之间分别存在凹部形成表面,所述凹部形成表面是形成所述凹部的表面。
利用这种方式,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与壳体的前端相比,正电极端子或负电极端子中的至少一个位于壳体中的更内侧。
根据第十二方面,在根据本技术的电池中,可取的是,所述凹部形成表面的一部分被形成为倾斜表面,在所述倾斜表面中,随着所述倾斜表面在凹部的开口方向上从所述端子布置槽间隔开,所述凹部的开口面积增大。
利用这种方式,在将电极端子插入凹部中的过程中,所述凹部形成表面充当导引表面。
根据第十三方面,在根据本技术的电池中,可取的是,所述凹部形成表面包括在垂直于所述连接方向的方向上位于彼此间隔开的位置的一对壁部,以及所述一对壁部被形成为倾斜表面,随着所述壁部在连接方向上从所述端子布置槽间隔开,所述倾斜表面彼此间隔开。
利用这种方式,在将电极端子插入凹部中的过程中,所述一对壁部充当导引表面。
根据第十四方面,在根据本技术的电池中,可取的是,所述凹部形成表面包括在所述一对壁部之间的中间部,以及所述中间部被形成为倾斜表面,在所述倾斜表面中,随着所述中间部在连接方向上从所述端子布置槽间隔开,所述凹部的开口面积增大。
利用这种方式,在将电极端子插入凹部中的过程中,所述中间部充当导引表面。
根据第十五方面,在根据本技术的电池中,可取的是,所述凹部形成表面相对于所述连接方向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大于0°并且小于或等于45°。
利用这种方式,充当导引表面的凹部形成表面的倾斜角度成为锐角。
根据本技术的第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可拆卸地安装到的连接设备,所述电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在纵向方向上布置的前侧部和后侧部、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宽度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前侧部和所述后侧部之间的右侧部和左侧部、在垂直于纵向方向和宽度方向的高度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前侧部和所述后侧部之间以及右侧部和左侧部之间的顶侧部和底侧部;电池单元,被容纳在壳体的内部;以及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被布置在形成在壳体的前端侧的端子布置槽中,并且连接到电极端子。在所述电池中,所述正电极端子或所述负电极端子中的至少一个的前端与所述前侧部的前端相比位于更后侧的位置。
利用这种方式,附接和拆卸其中与壳体的前端相比正电极端子或负电极端子中的至少一个的前端位于壳体中的更内侧的电池。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技术,由于连接器或连接端子的至少一个端面与外部表面相比位于壳体中的更内侧,因此减少了在掉落等时连接端子的破损或损坏的发生。结果,可以确保对于连接设备的令人满意的连接状态。
注意,记载在本说明书中的效果仅仅是例证性的,并不局限于此,可以表现出另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结合图2-图61,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电池和连接设备的实施例,
图1是图解说明电池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电池的透视图。
图3是电池的底视图。
图4是电池的前视图。
图5是电池的后视图。
图6是电池的侧视图。
图7是图解说明电池中的容纳盒和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其中引导槽的构成不同的电池的透视图。
图9是其中引导槽的构成不同的电池的侧视图。
图10是其中引导槽的构成不同的再一电池的侧视图。
图11是其中引导槽的构成不同的电池的透视图。
图12是其中引导槽的构成不同的再一电池的透视图。
图13是其中引导槽的构成不同的另一电池的透视图。
图14是其中布置凹部的构成不同的电池的前视图。
图15是其中布置凹部的构成不同的再一电池的底视图。
图16是其中布置凹部的构成不同的再一电池的前视图。
图17是其中布置凹部的构成不同的另一电池的底视图。
图18是其中布置凹部的构成不同的另一电池的前视图。
图19是成像设备的透视图。
图20是图解说明在成像设备中,开放安装空间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1是图解说明电池安装部分的内部结构的透视图。
图22是图解说明电池被插入电池安装部分的安装空间中的状态的底视图。
图23是图解说明电池被安装在电池安装部分中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4是图解说明在电池的后端形成被挤压凹部,电池被挤压到挤压杆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5是充电器的透视图。
图26是充电器的平面图。
图27是充电器的侧视图。
图28是图解说明充电器的引导接合部分等的放大透视图。
图29是图解说明电池被插入充电器的安装凹部中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0是图解说明电池被安装在充电器的电池安装部分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1是图解说明电池被安装在充电器的电池安装部分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2是图解说明当安装在充电器上时,电池被引导到端子连接部分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33是图解说明电池安装在充电器上,端子连接部分和连接器相互连接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34是图解说明其中连接器相对于底面位于上方的例子的透视图。
图35是图解说明其中连接器相对于前表面位于后方,相对于底面位于上方的例子的透视图。
图36是图解说明其中凹部形成面中的壁部之一倾斜的例子的底视图。
图37是图解说明其中凹部形成面中的一对壁部和中间部分倾斜的例子的透视图。
图38是图解说明与电池结合的充电器的再一个例子的透视图。
图39是图解说明与电池结合的充电器的另一个例子的透视图。
图40是图解说明在充电器的另一个例子中,电池被保持在充电器中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41是图解说明其中形成3个接合凹部的电池的例子的透视图。
图42是图解说明其中向最前侧的被引导槽开口地形成接合凹部的电池的例子的侧视图。
图43是图解说明其中向最后侧的被引导槽开口地形成接合凹部的电池的例子的侧视图。
图44是图解说明其中在后端的下端形成接合凹部的电池的例子的透视图。
图45是图解说明电池的前端的放大底视图。
图46是图解说明识别槽的尺寸等的概念图。
图47是图解说明识别槽的另一形状的例子的概念图。
图48是图解说明大容量类型电池中的识别槽等的底视图。
图49是图解说明小容量类型电池中的识别槽等的底视图。
图50是图解说明小功率相机中的电池安装部分的构成的透视图。
图51是图解说明中等功率相机中的电池安装部分的构成的透视图。
图52是图解说明大功率相机中的电池安装部分的构成的透视图。
图53是图解说明充电器中的电池安装部分的构成的透视图。
图54是图解说明识别槽的识别特性的视图。
图55是图解说明其中以另一形状形成识别槽的第二部分的例子的放大前视图。
图56是图解说明其中在上下方向连续地形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识别槽的例子的放大透视图。
图57是图解说明凹部形成面中的壁部的另一形状的透视图。
图58是图解说明凹部形成面中的壁部的另一形状的底视图。
图59是图解说明其中在壳体中形成定位槽的电池的例子的透视图。
图60是图解说明其中在壳体中,形成端子布置槽和定位槽的电池的例子的透视图。
图61是图解说明其中在壳体中,形成端子布置槽和定位槽的电池的另一例子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实现本技术的电池和连接设备的方式。
以近似长方体的形状形成电池,在下面的说明中,外表面被设定为顶面(上表面)、底面(下表面)、侧面(左右侧面)、前表面和后表面,以表示前后、上下、左右方向。连接顶面(上表面)和底面(下表面)所在的顶面侧(上表面侧)和底面侧(下表面侧)的上下方向被设定为高度方向,连接左右侧面所在的左侧面侧和右侧面侧的左右方向被设定为宽度方向,连接前表面和后表面所在的前表面侧和后表面侧的前后方向被设定为纵向方向。另外,包括顶面的上端侧部分被设定为顶侧部分,包括底面的下端侧部分被设定为底侧部分,包括侧面的左右端侧部分被设定为侧面部分(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包括前表面的前端侧部分被设定为前侧部分,包括后表面的后端侧部分被设定为后侧部分。另外,顶侧部分、底侧部分、侧面部分、前侧部分和后侧部分的各自外表面不限于平面,其至少一部分可以是曲面地形成的。
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作为电池连接到的连接设备的例子,例示了作为成像设备的静止相机。在静止相机的说明中,假定前后上下左右方向是在静止相机的摄影期间,从摄影者的取景方向设定的。因而,物体侧成为前方,像面侧成为后方。
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作为电池连接到的连接设备的另一个例子,还例示了充电器。在充电器的说明中,前后上下左右方向是在充电器被放置在诸如书桌或桌子之类的基座上的状态下设定的。在充电器中,形成电池插入的插入凹部,在充电器中,前后上下左右方向是在插入电池的方向被设定为下方,电池滑动从而被安装的方向被设定为前方的状态下设定的。
注意,为了方便起见,描述了前后上下左右方向,在实现本技术时,并不局限于这些方向。
<电池的构成>
首先,说明电池1的构成(参见图1-图7)。
电池1具有其中各个必需单元被布置在壳体2的内侧和外侧的构成。
壳体2是以近似长方体的形状形成的,在上下方向上,耦接盒盖(上盒)3和容纳盒(下盒)4。盒盖3是以向下方开口的箱体形状形成的(参见图1-图6)。容纳盒4是以向上方开口的箱体形状形成的。在上下方向上耦接盒盖3和容纳盒4,从而构成壳体2的状态下,形成壳体2的内部空间,作为容纳空间。
隔离物6、电池单元6和6、连接板金属7、8和8、以及电路基板9布置在壳体2的容纳空间中(参见图1)。隔离物5附接到容纳盒4。电池单元6和6被布置成在左右方向上由隔离物5相互隔开。连接板金属7连接到电池单元6和6的一侧的端子,其下端连接到在电路基板9的下表面上形成的电极端子(未图示)。连接板金属8和8分别连接到电池单元6和6的另一侧的端子,它们的下端连接到在电路基板9的下表面上形成的电极端子(未图示)。电路基板9附接到容纳盒4,处于除一部分之外由隔离物5从上方覆盖的状态。
在壳体2中,外表面10包括顶面11、底面12、侧面13和13、前表面14和后表面15,前后方向(纵向方向)的尺寸被设定成大于左右方向(宽度方向)的尺寸,左右方向(宽度方向)的尺寸被设定成大于上下方向(高度方向)的尺寸(参见图1-图6)。在壳体2中,分别在顶面11与侧面13和13之间,形成斜面16和16。斜面16和16当从顶面11接近侧面13和13时,向下方移位。
顶面11、底面12、侧面13和13、前表面14、后表面15及斜面16和16都是作为外表面17、17…形成的。
在壳体2的下端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两者上,分别形成切口2a和2a。每个切口2a都向侧方(左方或右方)、下方、前方和后方开口,包括在下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台阶面18,和在侧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槽形成面19。台阶面18的外缘与侧面13的下缘连续。槽形成面19的上缘与台阶面18的内缘连续,槽形成面19的下缘与底面12的侧缘连续。台阶面18和槽形成面19是在从前表面14到后表面15的区域内连续地形成的。
台阶面18和底面12是作为近似相互平行的平面地形成的,槽形成面19的除前后两端部外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分,和侧面13是作为近似相互平行的平面地形成的。槽形成面19和19的前端部是作为当前端部接近前表面14时,沿彼此接近的方向移位的向外凸起的曲面19a和19a地形成的,槽形成面19和19的后端部是作为当后端部接近后表面15时,沿彼此接近的方向移位的向外凸起的曲面19b和19b地形成的。可以说壳体2包括主体部分20和底部21,主体部分20是相对于包括台阶面18和18的虚拟平面在上侧的部分,底部21是相对于所述虚拟平面在下侧的部分。注意,台阶面18和18包含在主体部分20中。
如上所述,在电池1中,槽形成面19和19的前后端部都是作为曲面19a、19a、19b和19b形成的。因而,不太可能发生应力集中,并且万一掉落时等,前后端部不太可能接触地面等。结果,可以实现冲击的缓和,从而可以减少破损的发生。
如上所述,在壳体2中,在包含台阶面18和18的虚拟平面被设定为基准的状态下,包括台阶面18和18的上侧部分被设置成主体部分20,相对于主体部分20在下侧的部分被设置成底部21。底部21的左右宽度被设定成比主体部分20小,侧面13和13之间在左右方向的距离被设定成大于槽形成面19和19之间的距离,在底部21中形成具有相应功能的槽等。
在底部21的左右两侧,从前侧开始彼此隔开地顺序形成第一被引导槽22和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23、以及第三被引导槽24和24。每个第一被引导槽22、每个第二被引导槽23、以及每个第三被引导槽24都向着槽形成面19开口。
第一被引导槽22是在底部21的前端部处形成的,向侧方和前方开口。第二被引导槽23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向侧方开口。注意,第二被引导槽23可不在壳体2中形成。这种情况下,在槽形成面19的一部分和底面12的一部分处形成其中形成第二被引导槽23的部分。第三被引导槽24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向侧方开口。注意,第三被引导槽24可以具有还向后方开口的形状(参见图8)。
在底部21的左右两侧,从前侧开始彼此隔开地顺序形成插入槽25和25、以及插入槽26和26。插入槽25和插入槽26向槽形成面19开口。插入槽25向侧方、上方和下方开口,上侧的开口与第二被引导槽23的前侧的大约一半连通。插入槽26向侧方、上方和下方开口,上侧的开口与第三被引导槽24的前侧的大约一半连通。
壳体2中的第一被引导槽22和22的下缘22b和22b与底面12之间的部分被设置成第一接合爪部分2p和2p。壳体2中的第二被引导槽23和23的下缘23b和23b与底面12之间的部分被设置成第二接合爪部分2q和2q。壳体2中的第三被引导槽24和24的下缘24b和24b与底面12之间的部分被设置成第三接合爪部分2r和2r。每个第一接合爪部分2p和每个第二接合爪部分2q都相对于壳体2在前后方向的中心,更靠近前表面14侧,每个第三接合爪部分2r相对于壳体2在前后方向的中心,更靠近后表面15侧,或者位于通过在前后方向上把壳体2三等分而获得的各个区域中的在最后侧的区域中。
注意,上面说明了其中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隔开地形成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的例子,不过可以作为一个引导槽45地形成各个第一被引导槽22、各个第二被引导槽23和各个第三被引导槽24(参见图9)。引导槽45是在槽形成面19中,在从前端到偏向后端的位置的区域中形成的。另外,可以作为一个引导槽46地形成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参见图10)。引导槽46是在槽形成面19中,在从前端到后端的区域中形成的。
另外,说明了其中在壳体2的左右两侧,形成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的例子,不过,在壳体2的左右两侧可以形成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之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引导槽。
例如,可以在左右侧中的至少一侧,只形成第一被引导槽22和第三被引导槽24,可以在左右侧中的另一侧,只形成第二被引导槽23(参见图11)。另外,例如,可以在左右侧中的至少一侧,只形成第一被引导槽22和第二被引导槽23,可以在左右侧中的另一侧,只形成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参见图12)。另外,例如,可以在左右侧中的一侧,只形成第一被引导槽22和第二被引导槽23,可以在左右侧中的另一侧,只形成第三被引导槽24(参见图13)。
注意,除了上述例子(参见图11-图13)以外,构成例子包括其中在左右侧中的一侧,只形成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之中的一个引导槽,和在左右侧中的另一侧,形成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之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引导槽的例子。另外,构成例子包括其中在左右侧中的一侧,只形成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之中的任意两个引导槽,和在左右侧中的另一侧,形成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之中的两个或三个引导槽的例子。
在底部21的前端部中,形成布置凹部27(参见图7)。布置凹部27大约是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处形成的,向前方和下方开口。在壳体2中,形成布置孔28,布置孔28与布置凹部27的除其前端部外的部分连通,并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壳体2。
第一被引导槽22的上缘22a、第二被引导槽23的上缘23a和第三被引导槽24的上缘24a相对于台阶面18位于在下侧的位置处,槽形成面19的一部分存在于第一被引导槽22和台阶面18之间、第二被引导槽23和台阶面18之间、以及第三被引导槽24和台阶面18之间(参见图2-图7)。因而,从槽形成面19的下端到第一被引导槽22的上缘22a的距离、从槽形成面19的下端到第二被引导槽23的上缘23a的距离、和从槽形成面19的下端到第三被引导槽24的上缘24a的距离被设定成小于从槽形成面19的上端到其下端的距离。另外,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的垂直距离(槽宽度)可以大于或小于从槽形成面19的上端到上缘22a、23a和24a的距离,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的垂直距离可以等于从槽形成面19的上端到上缘22a、23a和24a的距离。
注意,台阶面18和侧面13彼此相交的角部分2f可被倒角,或者角部分2f可沿从前表面14到后表面15的方向延伸,或者可被设定成与壳体2的长度相同的长度,或者大约为壳体2的长度的1/2或1/3的长度。另外,角部分2f之一可被倒角,或者角部分2f和2f两者都可被倒角。角部分2f的倒角宽度的大小可以与台阶面18的宽度相同,或者可以小于台阶面18的宽度。
另外,槽形成面19和底面12彼此相交的角部分2g可被倒角,或者第一被引导槽22与第二被引导槽23之间的角部分2h和2h、第二被引导槽23与第三被引导槽24之间的角部分2i和2i,以及第三被引导槽24与后表面15之间的角部分2j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全部可被倒角。这种情况下,壳体2中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一个或两个的角部分2g、2h、2i和2j可被倒角。
布置凹部27由凹部形成面29形成。凹部形成面29包括基部29a、壁部29b和29b、以及中间部分29c。在凹部形成面29和29中,下缘分别与底面12的左缘和右缘连续,从底面12到凹部形成面29和29的上缘的距离被设定成大于从底面12到上缘22a、23a和24a的距离。另外,在凹部形成面29和29中,上缘分别与台阶面18和18的内缘连续,从底面12到凹部形成面29和29的上缘的距离被设定成与从底面12到台阶面18和18的距离相同。第一被引导槽22的下缘22b、第二被引导槽23的下缘23b和第三被引导槽24的下缘24b都相对于槽形成面19的下缘位于上侧,上下方向的位置被设定成彼此相同。
基部29a是以向前方开口的侧向U形形成的,处于面向水平方向的状态。壁部29b和29b与基部29a的前端是连续的,是作为当向前方延伸时,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的斜面形成的。即,左侧的壁部29b是作为当向前方延伸时接近左侧面13的斜面形成的,右侧的壁部29b是作为当向前方延伸时接近右侧面13的斜面形成的。注意,在壁部29b和29b中,一个壁部29b可以形成为斜面,另一个壁部29b可以形成为不倾斜地面向左方或右方的表面。中间部分29c面向下方,是在壁部29b和29b的下缘之间形成的。例如,壁部29b和29b相对于面向左右方向的表面倾斜45°。中间部分29c相对于台阶面18位于下方,位于与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的上缘22a、23a和24a大约相同的高度处,或者相对于上缘22a、23a和24a位于稍微下方。注意,中间部分29c可以相对于上缘22a、23a和24a位于上方。
在底部21的前端部中,左右彼此隔开地形成识别槽30和30。识别槽30起具有预定功能的功能槽的作用,例如识别如下所述的起连接设备作用的充电器等的种类。注意,功能槽不限于识别槽30。作为功能槽,例如,代替识别槽30,可以形成具有除识别以外的功能的槽。槽的例子包括对于充电器等进行定位的定位槽,检测充电器等的连接状态等的检测槽等。
然而,当预定功能是识别连接设备的种类的识别功能时,利用功能槽识别连接设备的种类。当电池安装在连接设备中,或者电池进入未安装在连接设备中的状态时,可容易地识别连接到电池的连接设备的种类。
注意,预定功能可以是识别电池本身的种类的功能。
识别槽30和30是在彼此相对的两侧形成的,布置凹部27介于它们之间。在每个识别槽30中,在左右方向上连续地形成在前后方向上长度彼此不同的第一识别部分31和第二识别部分32。
第一识别部分31和第二识别部分32分别起第一功能部分和第二功能部分的作用。
在构成识别槽30的各个表面之中,位于上侧,并且面向下方的表面形成为内部底面30a。内部底面30a相对于作为凹部形成面29中位于上侧并且面向下方的表面的中间部分29c位于下方。因而,识别槽30在上下方向的深度小于布置凹部27在上下方向的深度。另外,内部底面30a相对于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的上缘22a、23a和24a,以及台阶面18位于下方。另外,内部底面30a相对于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的下缘22b、23b和24b位于上方。不过,内部底面30a可以相对于下缘22b、23b和24b位于下方,或者可以位于与下缘22b、23b和24b相同的高度处。
在构成识别槽30的表面之中,位于第一识别部分31中的后侧,并且面向前方的表面形成为深度底面31a,位于第二识别部分32中的后侧,并且面向前方的表面形成为深度底面32a。深度底面31a和32a相对于凹部形成面29中位于基部29a中的最后侧,并且面向前方的表面位于前方,并且相对于连接器33的前表面位于后方。另外,深度底面31a和32a相对于端子布置槽36的深度侧底面36a,和定位槽37的深度侧底面37a位于前方。另外,深度底面31a和32a相对于第一被引导槽22的后端缘位于前方。不过,深度底面31a和32a可以相对于第一被引导槽22的后端缘位于后方,或者可以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与第一被引导槽22的后端缘相同的位置处。
第一识别部分31在前后方向上,具有比第二识别部分32大的长度,深度底面31a相对于深度底面32a位于稍后侧,第一识别部分31相对于第二识别部分32更靠近布置凹部27侧。可以说第二识别部分32相对于第一识别部分31更靠近侧面13侧。第二识别部分32在左右方向的宽度被设定成小于第一识别部分31在左右方向的宽度。
连接器33布置在壳体2的布置凹部27中。连接器33是连接到如后所述的起连接设备作用的充电器等的电极端子的部分,起端子部分的作用,包括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
连接器33包括由非导电材料形成的机架34,和由导电材料形成的连接端子35、35和35,连接端子35、35和35在其至少部分被布置于在机架34中形成的端子布置槽36、36和36中的状态下,被保持于机架34。在各个连接端子35中,金属片的一端包括从预定部分左右分叉的一对触点部分,所述一对触点部分在顶端具有沿相互接触的方向的弹力,从而相互接触或者相互接近的状态下被布置在各个端子布置槽36中。
连接端子35、35和35起正电极端子、负电极端子和信息端子的作用,是按从左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信息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或者从右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信息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布置的。
信息端子用于使如后所述的连接设备识别电池1的内部温度,用于使连接设备识别电池1的各项信息,比如电池1的充电余量和恶化信息。
注意,在连接器33中,可以设置2个端子布置槽36和36,以及2个连接端子35和35。在设置2个连接端子35和35的情况下,2个连接端子35和35分别起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作用,按从左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或者从右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布置。另外,在连接器33中,可以设置4个端子布置槽36、36、…和4个连接端子35、35、…。在设置4个连接端子35、35、…的情况下,4个连接端子35、35、…分别起正电极端子、负电极端子、信息端子和通信端子的作用,按从左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信息端子、通信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从右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信息端子、通信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从左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通信端子、信息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或者从右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通信端子、信息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布置。通信端子用于使连接设备识别电池1的各项信息,比如电池1的充电余量和恶化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端子只用于把温度信息通知连接设备。
端子布置槽36、36和36向前方和下方开口,是左右彼此隔开地形成的。在机架34中,在左右方向上,在端子布置槽36、36和36的外侧,形成向前方和下方开口的定位槽37和37。
连接器33的机架34中的端子布置槽36、36和36之间的部分被设置成端子隔离肋条34a和34a,机架34中的端子布置槽36和36与定位槽37和37之间的部分被设置成槽间肋条34b和34b。每个端子隔离肋条34a在左右方向的宽度被设定成大于每个槽间肋条34b在左右方向的宽度,以防止连接端子35、35和35之间的接触。
各个端子布置槽36在最顶面11侧的表面,和各个定位槽37在最顶面11侧的表面分别形成为内部底面36a和37a,内部底面36a和37a在上下方向的位置被设定成彼此近似相同。内部底面36a和37a相对于台阶面18位于下方。另外,内部底面36a和37a相对于第一被引导槽22的上缘22a、第二被引导槽23的上缘23a和第三被引导槽24的上缘24a位于下方,并且相对于第一被引导槽22的下缘22b、第二被引导槽23的下缘23b和第三被引导槽24的下缘24b位于上方。
各个连接端子35在近似左右方向上可弹性变形,在被插入各个端子布置槽36中的状态下被保持到机架34。
注意,上面说明了其中在凹部形成面29中,壁部29b和29b,以及中间部分29c的上端与连接器33的机架34的上端位于相同高度处的例子。不过,例如,壁部29b和29b,以及中间部分29c的上端可以相对于机架34的上端位于上方(参见图14)。这种情况下,壁部29b和29b,以及中间部分29c的上端可在偏向于壳体2的上端的较低位置处位于任意位置。
另外,在凹部形成面29中,例如,可能不存在中间部分29c,可在从壳体2的上端到下端的位置处形成壁部29b和29b(参见图15和图16)。
另外,可不形成沿前后左右方向倾斜的壁部29b和29b,代替壁部29b和29b,可以形成面向前方的第一壁面部分29x和29x,和与第一壁面部分29x和29x在左右方向的外缘连续,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二壁面部分29y和29y(参见图17和图18)。注意,第一壁面部分29x和29x及第二壁面部分29y和29y可在左右方向、前后方向或上下方向上倾斜任意角度。
在连接器33中,连接端子35、35和35的一侧的端部通过布置孔28,连接到布置在壳体2内的电路基板9。
在连接器33被布置在布置凹部27中的状态下,前表面33a相对于壳体2的前表面14位于后侧。连接器33在布置凹部27中,位于由凹部形成面29的基部29a围绕的区域中,凹部形成面29的壁部29b和29b,以及中间部分29c位于连接器33的前面。
在连接器33被布置在布置凹部27中的状态下,下表面33b与壳体2的底面12位于同一平面上。
<连接设备的构成例子>
下面,作为电池1连接到的连接设备的例子,将说明成像设备(静止相机)50(参见图19-图21)。
例如,在成像设备50中,各个必需的单元布置在横向较长的扁平外壳体51的内侧和外侧(参见图19)。诸如交换透镜70和适配器(未图示)之类的附件可从成像设备50拆卸。在交换透镜70中,设置进行旋转操作的操作环71、72和73。操作环71、72和73起用于进行聚焦的聚焦环、用于调整视角的变焦透镜环、和用于进行光量的调整的光圈环的作用。
在外壳体51的上表面上,设置各种操作单元52、52、…。作为操作单元52、52、…,例如,设置拍摄按钮、变焦旋钮、电源按钮、模式选择旋钮等。在外壳体51的上端部,设置能够缩回和伸出的闪光灯53。
在闪光灯53的后侧,在外壳体51的上端部处设置取景器54。在外壳体51的后表面上,设置显示器55和各种操作单元52、52、…(参见图20)。
成像元件(未图示)布置在外壳体51的内部。作为成像元件,例如,使用电荷耦合器件(CCD)、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等。
在相对于在成像设备50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处交换透镜连接到的底座(未图示),或者成像元件,在后方的后部处设置电池安装部分56(参见图20和图21)。
电池安装部分56包括外壳体51的一部分,和可在外壳体51的下端部处旋转的盖子部件57。在电池安装部分56中,内部空间形成为安装空间56a,安装空间56a向下方开口。
在电池安装部分56的深处部分(上端部)中,布置偏置弹簧58和端子连接部分59。端子连接部分59包括由非导电材料形成的支持部分60,和由导电材料形成的电极端子61、61和61,电极端子61、61和61按左右彼此隔开的状态被保持于支持部分60。
在支持部分60中,在左右方向上,在电极端子61、61和61的外侧,设置定位突起60a和60a。
在端子连接部分59中,电极端子61、61和61一侧的端部连接到布置在外壳体51的内部的控制基板(未图示)。
在电池安装部分56的下端部,挤压杆62被可旋转地支持于安装空间56a的开口边缘。挤压杆62可在挤压位置和非挤压位置之间旋转,由弹簧(未图示)沿例如从非挤压位置到挤压位置的方向挤压。
在电池安装部分56的内部,设置误插入防止突起56b和56b。电池安装部分56具备在安装空间56a的关闭状态下,锁定盖子部件57的锁定机构。
<将电池安装到连接设备(成像设备)>
下面,说明将电池1安装到成像设备50的电池安装部分56(参见图22-图24)。
在盖子部件57被打开的状态下,如下所述,用户把电池1插入安装空间56a中,以把电池1安装在电池安装部分56中。
电池1从前表面14侧被插入安装空间56a中(参见图22)。此时,电池1沿切口2a和2a与误插入防止突起56b和56b匹配的方向插入安装空间56a中。因而,当沿切口2a和2a不与误插入防止突起56b和56b匹配的方向,把电池1插入安装空间56a中时,例如,作为由壳体2的一部分(例如顶面11和侧面13)形成的角部分的斜面16接触误插入防止突起56b和56b,从而防止错误地把电池1插入安装空间56a中。
将电池1插入安装空间56a中是在将挤压杆62旋转到非挤压位置的状态下进行的。当电池1被插入安装空间56a中时,挤压杆62进入挤压杆62滑动到电池1的侧面13之一的状态,从而挤压杆62到挤压位置的旋转受到管制。
在插入安装空间56a中的电池1中,连接器33的连接端子35、35和35分别连接到端子连接部分59的电极端子61、61和61。此时,各个电极端子61被插入各个连接端子35中的左右分叉并且具有沿相互接触的方向的弹性的一对接触部分之间,从而连接端子35在所述一对接触部分从左右两侧夹着电极端子61的状态下,连接到电极端子61。另外,此时端子连接部分59的定位突起60a和60a分别插入连接器33的定位槽37和37中,从而进行连接器33相对于端子连接部分59的定位。
在连接端子35、35和35分别连接到电极端子61、61和61的状态下,在安装空间56a中,后表面15相对于挤压杆62位于较深侧,挤压杆62由弹簧的偏置力旋转到挤压位置,前表面14被偏置弹簧58挤压。这样,使电池1偏向于后方(参见图23)。因而,设置在电池1的后表面15上的被挤压部分15a(参见图22)被挤压到挤压杆62,从而从安装空间56a的脱离受到管制。被挤压部分15a相对于切口2a更靠近顶面11侧。
如上所述,在归因于挤压杆62,电池1从安装空间56a的脱离受到管制的状态下,安装空间56a由盖子部件57关闭。这样,电池1被安装在电池安装部分56中。此时,盖子部件57由锁定机构锁定到外壳体51。
另一方面,当解除盖子部件57相对于外壳体51的锁定时,盖子部件57旋转,从而打开安装空间56a,挤压杆62被旋转到非挤压位置,从安装空间56a取出电池1,从而可从电池安装部分56取出电池1。
注意,上面说明了后表面15的被挤压部分15a被挤压到挤压杆62,从而电池1从安装空间56a的脱离受到管制的例子。不过,也可采用其中在电池1的后端部,形成至少向后方开口的被挤压凹部38,挤压杆62的一部分被插入被挤压凹部38中,以管制电池1从安装空间56a的脱离的构成(参见图24)。
如上所述,当在电池1中形成挤压杆62的一部分插入其中的被挤压凹部38时,可以使挤压杆62位于安装空间56a的较深侧,从而可以与较深侧的位置成比例地实现成像设备50的尺寸的减小。
<连接设备的另一构成例子>
下面,作为电池1连接到的连接设备的另一个例子,将说明充电器80(参见图25-图29)。注意,充电器80是不同于成像设备50等的设备,不过充电器80的以下连接结构可以与诸如成像设备之类的各种设备一体地设置。因而,电池1可被连接到其中设置充电器80的以下连接结构的成像设备等。
在充电器80中,各个必需单元被布置在盒体81的内侧和外侧。在盒体81中设置以下连接结构。
盒体81是按近似长方体的形状形成的,左右方向的一侧的近似一半被设置成机构布置部分82,左右方向的另一侧的近似一半被设置成电池安装部分83。
基板、诸如发光二极管之类的发光体等(未图示)被布置在机构布置部分82的内部。在机构布置部分82的顶面部分中,设置窗口82a和82b。从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通过窗口82a和82b射向外部,从而借助通过窗口82a和82b的照射状态,能够识别充电操作状态、充电量状态等。
在电池安装部分83中,形成向上方和后方开口的安装凹部83a。在安装凹部83a的左右两侧,设置台阶部分84和84,台阶部分84和84是以向上方突起,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形状形成的。台阶部分84和84包括面向上方的平面84a和84a,以及与平面84a和84a的内缘连续并且彼此面对的相对表面84b和84b。注意,也存在具有其中在壳体中只形成一个切口2a的构成的电池,不过在该电池被安装到的电池安装部分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一个台阶部分84。
安装凹部83a由包括位于台阶部分84和84之间,并且面向上方的底板表面部分85,和面向后方的前板表面部分86的各个表面部分,还有台阶部分84和84形成,前板表面部分86与台阶部分84和84的前缘,以及底板表面部分85的前缘是连续的。在台阶部分84和84中,从前侧开始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隔开地顺序设置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和87、第二引导接合部分88和88、以及第三引导接合部分89和89。所有的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和87、第二引导接合部分88和88、以及第三引导接合部分89和89都沿彼此接近的方向,从相对表面84b和84b突起。
各个第一引导接合突起87是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突起形状形成的,前端与前板表面部分86连续,从各个相对表面84b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突起。各个第二引导接合突起88是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突起形状形成的,位于与第一引导接合突起87相同的高度。各个第三引导接合突起89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接合部分89a,和从接合部分89a的前端部向下方突起的竖立壁部89b,竖立壁部89b的下端与底板表面部分85是连续的。
注意,在安装其中在左右方向的一侧只形成第一被引导槽22和第三被引导槽24,在左右方向的另一侧只形成第二被引导槽23,从而在左侧和右侧交替形成被引导槽的类型的电池的情况下,可以只设置与被引导槽对应的引导接合部分。例如,在安装其中在左右方向的一侧只形成第一被引导槽22和第三被引导槽24,在左右方向的另一侧只形成第二被引导槽23的电池的情况下,在左右方向的一侧,可以只设置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和第三引导接合部分89,在左右方向的另一侧,可以只设置第二引导接合部分88。
在电池安装部分83中,设置从底板表面部分85的前端部向上突起的识别突起90。在识别突起90中,在左右方向上连续地设置在前后方向上,长度彼此不同的较长部分90a和较短部分90b,较长部分90a在前后方向的长度被设定成大于较短部分90b在前后方向的长度。较长部分90a的左右宽度被设定成小于较短部分90b的左右宽度。
识别突起90设置在前端与前板表面部分86连续,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偏向一侧的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的位置处。具体地,在左右方向上,识别突起90位于与底板表面部分85的中心和一侧的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之间的间隔的中心相比,更靠近一侧的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侧,和位于与端子连接部分93和一侧的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之间的间隔的中心相比,更靠近一侧的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侧。在识别突起90中,较短部分90b相对于较长部分90a,更靠近一侧的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侧。
在电池安装部分83的前端部,设置可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检测突起91。检测突起91由弹簧部件(未图示)向后方偏置,设置于在左右方向上,偏向另一侧的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的位置。
注意,当底板表面部分85在左右方向的中心被设定为基准时,检测突起91可被设置在偏向一侧的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的对称位置。另外,说明了其中识别突起90和检测突起91位于左右方向的相对两侧,同时端子连接部分93介于它们之间的例子。不过,标识突起90和检测突起91两者可以位于端子连接部分93的左侧或者右侧。这种情况下,端子连接部分93和检测突起91位于左右方向的相对两侧,同时识别突起90介于它们之间。
底板表面部分85的一部分被设置成接合维持部分92。接合维持部分92是在底板表面部分85的一部分处形成的侧向U形狭缝的内侧部分,被设定成可以前端部为支点,大体沿垂直方向弹性变形。在接合维持部分92的后端部处形成向上突起的锁定突起92a。
端子连接部分93布置在电池安装部分83的前端部。端子连接部分93包括由非导电材料形成的支持部分94,和由导电材料形成的电极端子95、95和95,电极端子95、95和95在左右彼此隔开的状态下保持到支持部分94。
支持部分94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在电极端子95、95和95的外侧的定位突起94a和94a。定位突起94a和94a在左右方向的宽度的大小大于电极端子95、95和95在左右方向的宽度的大小。
在端子连接部分93中,电极端子95、95和95的一侧的端部连接到布置在盒体81内部的基板。
<将电池安装到连接设备(充电器)>
下面,说明把电池1安装到充电器80中的电池安装部分83(参见图29-图31)。
如下所述,通过把电池1的一部分插入安装凹部83a中,用户可把电池1安装到电池安装部分83。
电池1从上方被插入安装凹部83a中(参见图29)。此时,第二引导接合部分88和88分别通过插入槽25和25,被插入第二被引导槽23和23中,第三引导接合部分89和89的接合部分89a和89a分别通过插入槽26和26,被插入第三被引导槽24和24中。因而,充电器80的台阶部分84和84被插入电池1的切口2a和2a中,台阶面18和18分别位于在上下方向,面向平面84a和84a的位置,槽形成面19和19分别位于在左右方向,面向相对表面84b和84b的位置。
此时,电池1从上方被布置在底板表面部分85上,从而接合维持部分92的锁定突起92a被向下挤压,并弹性变形。
注意,当沿着台阶部分84和84不被插入切口2a和2a中的方向,把电池1插入安装凹部83a中时,壳体2的一部分接触台阶部分84和84,从而防止错误地把电池1插入安装凹部83a中。
之后,电池1相对于充电器80向前方滑动(参见图30)。当电池1滑向前方时,第一被引导槽22和22分别被导引到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和87,第二被引导槽23和23分别被导引到第二引导接合部分88和88,第三被引导槽24和24分别被导引到第三引导接合部分89和89的接合部分89a和89a。电池1向前方滑动到移动边缘,在所述移动边缘,第三被引导槽24和24的后侧开口缘分别接触第三引导接合部分89和89的竖立壁部89b和89b。
在电池1向前方滑动到移动边缘的状态下,第一被引导槽22和22的开口缘分别接合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和87,第二被引导槽23和23的开口缘分别接合第二引导接合部分88和88,第三被引导槽24和24的开口缘分别接合第三引导接合部分89和89的接合部分89a和89a。因而,第一接合爪部分2p的上缘接合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的下缘的至少一部分,第二接合爪部分2q的上缘接合第二引导接合部分88的下缘的至少一部分,第三接合爪部分2r的上缘接合第三引导接合部分89的下缘的至少一部分。
此时,电池1的后端缘位于接合维持部分92的锁定突起92a之前,接合维持部分92被弹性复原,锁定突起92a与电池1中的后端缘的下端部接合,从而电池1被安装在电池安装部分83中。
当电池1被安装在电池安装部分83中时,充电器80的检测突起91被设置在电池1的前表面14上的检测用被挤压部分14a挤压和操作。检测突起91向前移动,当检测突起91向前移动时,检测单元(未图示)检测到电池1安装到电池安装部分83。
当检测到电池1安装到电池安装部分83时,在充电器80连接到电源的状态下,光从发光二极管发出,并通过窗口82a和82b向上照射。因而,通过视觉确认通过窗口82a和82b照射的光的状态,用户可以识别是否处于可充电状态,或者对于电池1的充电量。
另外,当电池1被安装在电池安装部分83中时,充电器80的识别突起90被插入在电池1的一侧的识别槽30中(参见图31)。在识别突起90中,较长部分90a被插入第一识别部分31中,而较短部分90b被插入第二识别部分32中。
当识别突起90被插入识别槽30中时,识别安装在电池安装部分83中的电池1是否是可由充电器80充电的类型。例如,电池1是可充电的功率容量近似为中等的类型。
另外,当电池1被安装在电池安装部分83中时,充电器80的端子连接部分93被插入电池1的壁部29b和29b之间。此时,在电池1和充电器80之间,存在用于确保电池1相对于电池安装部分83的平滑插入性的间隙、尺寸公差等,从而在电池1相对于充电器80左右倾斜或者移位的状态下,电池1可被插入电池安装部分83中(参见图32)。
即使在相对于充电器80倾斜的状态或移位的状态下,插入电池1的情况下,由于壁部29b和29b是作为当向前方延伸时,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的斜面形成的,因此端子连接部分93被导引到壁部29b和29b,并接近连接器33。因而,在电池1中,连接器33的连接端子35、35和35分别被可靠地连接到端子连接部分93的电极端子95、95和95(参见图33)。此时,端子连接部分93的定位突起94a和94a分别被插入连接器33的定位槽37和37中,从而实现连接器33相对于端子连接部分93的定位。
另一方面,当使电池1向后方滑动,以解除锁定突起92a与电池的后端缘的接合,以及解除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和87、第二引导接合部分88和88及第三引导接合部分89和89的接合时,电池1从安装凹部83a中向上方取出,从而可以从电池安装部分83取出电池1。
<总结>
如上所述,在电池1中,形成壳体2的布置凹部27的表面形成为凹部形成面29,作为凹部形成面29的一部分的中间部分29c存在于外表面10的前表面14和连接器33之间。
因而,由于连接器33的前表面33a相对于壳体2的前表面14,位于壳体2的内侧,因此,连接器33在掉落时等的破损或损坏的发生被减少,从而可以确保连接端子35相对于电极端子61或95的良好连接状态。
特别地,由掉落冲击引起的冲击力不太可能传递到连接器33,从而在用于把连接端子35连接到电路基板9的焊接中,不太可能出现破裂,可减少电气连接不良的发生。
另外,由于连接器33的破损或损坏的发生被减少,因此连接端子35不太可能暴露在机架34之外,可确保连接器33的高质量。
注意,上面说明了其中连接器33的前表面33a相对于壳体2的前表面14位于壳体2的内侧的例子。不过,例如,连接器33的下表面33b可相对于壳体2的底面12位于壳体2的内侧(参见图34)。
如上所述,在连接器33的下表面33b相对于壳体2的底面12,位于壳体2的内侧的情况下,连接器33在掉落时等的破损或损坏的发生被减少,从而可以确保连接端子35相对于电极端子61或95的良好连接状态。
另外,例如,连接器33的前表面33a可相对于壳体2的前表面14,位于壳体2的内侧,并且连接器33的下表面33b可相对于壳体2的底面12,位于壳体2的内侧(参见图35)。
如上所述,在前表面33a相对于前表面14位于壳体2的内侧,并且下表面33b相对于底面12位于壳体2的内侧的情况下,整个连接器33位于壳体2的内侧。因而,连接器33在掉落时等的破损或损坏的发生被进一步减少,从而可以确保连接端子35相对于电极端子61或95的良好连接状态。
另外,在电池1中,布置凹部27在连接端子35相对于电极端子61或95的连接方向上开口,在连接方向上,作为凹部形成面29的中间部分29c存在于外表面10和连接器33之间。
因而,由于在连接方向上,连接器33相对于外表面10位于壳体2的内侧,因此电极端子61或95被插入到布置凹部27的更深侧,从而可以实现连接方向的连接设备(成像设备50和充电器80)的尺寸的减小。
另外,凹部形成面29的一部分形成为其中随着其在布置凹部27的开口方向(连接方向)上从连接器33隔开,布置凹部27的开口面积增大的斜面。
因而,凹部形成面29的所述部分在把电极端子61或95插入布置凹部27中时起引导面的作用,从而可以确保连接端子35和电极端子61或95之间的良好连接状态。
另外,凹部形成面29包括在与连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彼此隔开的一对壁部29b和29b,壁部29b和29b是作为当沿着连接方向延伸时,彼此隔开的斜面形成的。
因而,由于壁部29b和29b在把电极端子61或95插入布置凹部27中时起引导面的作用,因此可以确保连接端子35和电极端子61或95之间的更加良好的连接状态。
注意,上面说明了其中一对壁部29b和29b是作为当其沿着连接方向延伸时,彼此隔开的斜面形成的例子。不过,例如,一侧的壁部29b可被形成为其中当其沿着连接方向延伸时,布置凹部27的开口面积增大的斜面(参见图36)。
另外,在电池1中,凹部形成面29的中间部分29c可形成为其中随着其在连接方向上从连接器33隔开,布置凹部27的开口面积增大的斜面(参见图37)。
如上所述,当作为斜面形成中间部分29c时,在把电极端子61或95插入布置凹部27中期间,中间部分29c起引导面作用,从而可以确保连接端子35与电极端子61或95之间的更加良好的连接状态。
注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除了中间部分29c以外,也作为斜面地形成壁部29b和29b,可以除了中间部分29c以外,也作为斜面地形成一侧的壁部29b,或者可以只作为斜面地形成中间部分29c。
另外,壁部29b或者中间部分29c相对于连接方向的倾斜角是任意的。不过,例如,可取的是倾斜角被设定成大于0°,并且等于或小于45°。
当壁部29b或者中间部分29c的倾斜角被设定成大于0°,并且等于或小于45°时,起引导面作用的凹部形成面29的倾斜角构成锐角,从而可以把由引导面导引的电极端子61或95平滑地插入布置凹部27中。
注意,上面作为例子,说明了其中从上方把电池1插入安装凹部83a中,并使电池1向前方滑动从而安装的类型的充电器80。不过,作为另一种类型,存在其中电池1从上方插入,并安装在其中的充电器80A(参见图38)。
例如,在充电器80A中,其整体被设置成电池安装部分83A,在电池安装部分83A中形成向上方开口的安装凹部83b。在电池安装部分83A中布置包括电极端子的端子连接部分96。电池1沿前表面14面向下方的方向被插入充电器80A的安装凹部83b中。
这种情况下,当作为斜面(引导面)形成电池1的壁部29b和29b或者中间部分29c至少之一时,在把电池1插入安装凹部83b中期间,归因于电池1的自身重量,端子连接部分96被导引到所述斜面。
因而,可以确保电池1相对于充电器80A的容易且良好的连接状态。
就电池1来说,归因于与侧面13连续的台阶面18,和与底面12连续的槽形成面19,在壳体2中形成切口2a,形成向槽形成面19开口的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相对于台阶面18更靠近底面12侧。
因而,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及第三被引导槽24,和台阶面18不是连续设置的,槽形成面19的一部分位于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及第三被引导槽24和台阶面18之间。因而,与其中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及第三被引导槽24,和台阶面18是连续设置的情况相比,槽形成面19和台阶面18更靠近电池单元6,从而可以减小电池1的尺寸。
另外,切口2a和2a分别形成于与两个侧表面13和13连续的位置。因而,切口2a和2a存在于两个侧表面13和13的两侧,壳体2的外表面10位于在两个位置靠近电池单元6和6之处。结果,可以进一步减小电池1的尺寸。
另外,第一被引导槽22和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23、以及第三被引导槽24和24是在连接端子35相对于电极端子61或95的连接方向上,彼此隔开地形成的。因而,壳体2中的在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之间的部分相对于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形成为突起,从而所述突起起加强肋的作用。结果,可以提高壳体2的强度。
<电池的另一构成例子>
下面,说明电池1的另一构成例子(参见图39-图44)。
在电池1中,可以至少在左右两侧形成接合凹部39和39(参见图39)。例如,接合凹部39和39分别向第二被引导槽23和23开口。
其中形成接合凹部39和39的电池1例如在保持到充电器80B的状态下被连接。充电器80B包括主体97、从主体97向后方突起的保持臂98和98,以及在向后方突起的状态下布置在主体97中并包括电极端子的端子连接部分99。
操作按钮97a布置在主体97中,当操作按钮97a被操作时,沿使保持臂98和98相互隔开的方向操作保持臂98和98。
在保持臂98和98中,其顶端被设置成沿相互接近的方向弯曲的接合突起98a和98a。在保持臂98和98中,形成当其接近主体97时,沿相互接近的方向倾斜的滑动面98b和98b。保持臂98和98由布置在主体97内侧的弹簧(未图示),沿相互接近的方向偏置。
当电池1相对于充电器80B向前移动时,电池1的前缘在滑动面98b和98b上滑动,保持臂98和98克服弹簧的偏置力,沿彼此隔开的方向移动,从而保持臂98和98分别被插入第一被引导槽22和22中。保持臂98和98分别从第一被引导槽22和22相对地向第二被引导槽23和23移动,在一旦骑在槽形成面19和19上的状态下,就沿彼此接近的方向从第一被引导槽22和22移动,从而插入第二被引导槽23和23中,并且接合突起98a和98a分别与接合凹部39和39接合(参见图40)。
充电器80B进入接合突起98a和98a分别与接合凹部39和39接合,电池1从左右两侧被夹紧的状态,从而电池1被保持到充电器80B。当接合突起98a和98a分别与接合凹部39和39接合时,连接器33同时连接到端子连接部分99。
在解除充电器80B对于电池1的保持的情况下,操纵操作按钮97a,使保持臂98和98沿彼此隔开的方向移动,以解除接合突起98a和98a相对于接合凹部39和39的接合状态。这样,可以将电池1和充电器80B相互分开。
注意,上面说明了其中接合凹部39和39分别向第二被引导槽23和23开口的例子,不过,接合凹部39和39可以分别向第三被引导槽24和24开口。然而,在接合凹部39和39分别向第二被引导槽23和23开口的情况下,充电器80B的接合突起98a和98a在插入被引导槽23和23中的状态下被导引,从而接合突起98a和98a可以可靠地与接合凹部39和39接合。
如上所述,由于形成分别向壳体2中的面向相反方向的表面开口,接合突起98a和98a分别与之接合的接合凹部39和39,因此通过使接合突起98a和98a分别从相对两侧与接合凹部39和39接合,可以保持电池1,从而可以在稳定的状态下容易地保持电池1。
注意,上面说明了其中在电池1的左右两侧,形成接合凹部39和39的例子。不过,例如,除了左右两侧的接合凹部39和39以外,还可形成向顶面11或底面12至少之一开口的接合凹部39(参见图41)。
如上所述,当形成向与面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的左右表面垂直的顶面11或底面12开口的接合凹部39时,通过使接合突起98a、98a和98a分别从彼此相对的两侧,以及与彼此相对的两侧垂直的侧面与接合凹部39、39和39接合,可以保持电池1,从而可以在更稳定的状态下保持电池1。
另外,各个接合凹部39是在各个第二被引导槽23存在于的区域中形成的,从而各个接合突起98a被导引到第二被引导槽23,与接合凹部39接合。因而,可以容易并且可靠地实现接合突起98a与接合凹部39的接合。
注意,代替第二被引导槽23存在于的区域,可在各个第一被引导槽22存在于的区域中形成接合凹部39(参见图42)。另外,可在各个第三被引导槽24存在于的区域中形成接合凹部39(参见图43)。
特别地,在第一被引导槽22存在于的区域中形成接合凹部39的情况下,接合凹部39存在于在连接方向上位于最顶端侧的第一被引导槽22所存在于的区域之中。
因而,当电池1被安装到充电器80B时,接合突起98a不必翻越槽形成面19,从而可以容易并且快速地进行接合突起98a与接合凹部39的接合。
另外,当接合突起98a与接合凹部39接合时,端子连接部分99的电极端子连接到连接器33的连接端子35。
因而,接合突起98a与接合凹部39的接合,以及电极端子与连接端子35的连接是同时进行的,从而不必小心地进行接合突起98a与接合凹部39的接合作业,以及电极端子与连接端子35的连接作业。结果,可以实现工作性的改善。
注意,可以在除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或第三被引导槽24存在于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中,形成接合凹部39,或者可以在向槽形成面19开口的状态下形成接合凹部39。例如,可以在槽形成面19和19的后端部的下端,分别形成至少向下方和后方开口的接合凹部39和39(参见图44)。
按照其中在槽形成面19和19的后端部的下端,分别形成接合凹部39和39的构成,例如,在充电器80等中设置两个接合维持部分92和92,接合维持部分92和92的锁定突起92a和92a分别被锁定到接合凹部39和39的开口缘,从而可以把电池1保持到充电器80等上。
这种情况下,接合凹部39和39相对于电池1中的后表面15更靠近前侧,从而,锁定突起92a和92a也与前侧的位置成比例地位于前侧。结果,充电器80等在前后方向的长度被缩短,从而可以减小充电器80等的尺寸。
<识别槽的构成等>
下面,说明识别槽30的构成等(参见图45-图56)。
如上所述,识别槽30包括在前后方向上,长度彼此不同的第一识别部分31和第二识别部分32,第一识别部分31和第二识别部分32是在左右方向上连续形成的(参见图45和图46的上段)。第一识别部分31和第二识别部分32都具有识别能力。
另一方面,在现有技术的电池中,对应于第一识别部分31的第一识别槽A和对应于第二识别部分32的第二识别槽B是在左右方向上,以恒定的间隔彼此隔开的状态下形成的(参见图46的下段)。
一般,识别槽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是按照壳体成型时的树脂流动性、阻燃性等级等确定的。
另外,识别槽的宽度形成为确保插入识别槽的识别用突起的强度的大小。具体地,如果识别槽的宽度小,那么必须减小要插入的识别突起的宽度。不过,当识别突起的宽度小时,识别突起的强度降低,从而可能出现破损或裂纹的可能性高。因而,必须将宽度设定到一定程度或更大,以确保识别突起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或更大,从而必须与识别突起的宽度的增大成比例地把识别槽的宽度设定到一定程度或更大。
另一方面,例如,充电器80中的安装凹部83a的横向宽度被设定成比电池1的横向宽度大用于确保电池1相对于安装凹部83a的平滑插入性的余量(抗磨(rattling)余量)。因而,对于识别槽的宽度,也需要具有允许可靠地进行识别突起的插入的余量的尺寸。另外,识别槽的宽度被设定成考虑到各个部分的尺寸公差或者装配公差的大小,并考虑到所述余量来决定识别槽的宽度。
另外,在现有技术的电池中,在第一识别槽A和第二识别槽B之间形成恒定间隔H,间隔H也需要具有恒定的宽度或者更大的宽度,以确保恒定的强度或者更大的强度。
因而,在现有技术的电池中,当分别被插入第一识别槽A和第二识别槽B中的识别突起的宽度被设定为W1时,第一识别槽A的宽度和第二识别槽B的宽度在余量(抗磨余量+公差余量)被设定为C时变成“W1+C”。另外,在第一识别槽A和第二识别槽B之间,间隔H是必需的,从而,壳体形成第一识别槽A和第二识别槽B所必需的左右方向的尺寸Wp被设定为“2W1+2C+H”。
另一方面,在电池1中,对应于第一识别槽A的第一识别部分31和对应于第二识别槽B的第二识别部分32是在左右方向上连续形成的(参见图46的上段)。因而,形成包括第一识别部分31和第二识别部分32的识别槽30,从而由于间隔H不是必需的,因此壳体2所必需的左右方向的尺寸W变成尺寸“2W1+2C”或者更小。
另外,在识别槽30中,由于第一识别部分31和第二识别部分32是在左右方向上连续形成的,因此,余量2C中的一个余量C对尺寸W来说也不是必需的,从而尺寸W变成尺寸“2W1+C”或者更小。
另外,插入长度较短侧的第二识别部分32中的识别突起的一部分可被插入第一识别部分31中,从而第二识别部分32的宽度可被设定成小于W1。当可被减小的尺寸被设定为α时,尺寸W变成“2W1-α+C”。
因而,为壳体2形成识别槽30所必需的左右方向的尺寸W从现有技术的电池中,壳体所必需的左右方向的尺寸Wp减少“C+H+α”。结果,可以通过所述减少,减小电池1的大小。
注意,上面举例说明了包括具有矩形形状的第一识别部分31和第二识别部分32的识别槽30。不过,在识别槽30中,例如,可以倾斜的形状,形成深度底面31a和32a(参见图47)。在其中深度底面31a和32a具有倾斜形状的识别槽30中,左右方向的一个部分被设定为第一识别部分31,另一个部分被设定为第二识别部分32。
在其中深度底面31a和32a具有倾斜形状的识别槽30中,不存在台阶差,从而在壳体2中,可以容易地形成识别槽30。
下面,说明具有与电池1不同的识别槽的电池1A和1B的例子(参见图48和图49)。
如上所述,在电池1中,左右彼此隔开地形成两个识别槽30和30。例如,电池1属于最大充电容量为标准充电容量的中等容量类型电池。
例如,电池1A属于最大充电容量比电池1大的高容量类型电池。在电池1A中,形成一个识别槽30和一个识别槽30A(参见图48)。识别槽30A包括其在前后方向的长度比第一识别部分31大的第一识别部分31A,和第二识别部分32A。
例如,电池1B属于最大充电容量比电池1小的低容量类型电池。在电池1B中,形成一个识别槽30(参见图49)。
下面,说明电池1、电池1A或电池1B被安装到的连接设备的电池安装部分的构成例子(参见图50-图53)。
连接设备的例子包括能够在小功率下工作的小功率相机,能够在比小功率相机大的中等功率下工作的中等功率相机,和能够在比中等功率相机大的大功率下工作的大功率相机,以及充电器80。
在小功率相机的电池安装部分中,布置端子连接部分59,不设置插入识别槽30等中的识别突起(参见图50)。
在中等功率相机的电池安装部分中,布置端子连接部分59,在端子连接部分59的侧方,设置识别突起90B(参见图51)。识别突起90B被设定成能够被完全插入第一识别部分31或第一识别部分31A中的长度。
在大功率相机的电池安装部分中,布置端子连接部分59,在端子连接部分59的侧方,设置识别突起90C(参见图52)。识别突起90C被设定成比识别突起90B的长度大,整个识别突起90C不会被完全插入第一识别部分31中,但是能够被完全插入第一识别部分31A中的长度。
如上所述,端子连接部分93布置在充电器80的电池安装部分83中,识别突起90设置在端子连接部分93的侧方(参见图53)。识别突起90包括较长部分90a和较短部分90b。
下面,说明与上述识别槽30和30A的识别性质相关的例子(参见图54)。
下面作为例子,将说明电池1、电池1A和电池1B对于小功率相机、中等功率相机和大功率相机,以及充电器80的识别性。图54中,“Y”表示电池能够安装在相机或充电器中,而“N”表示电池不能安装在相机或充电器中。
大容量类型电池1A包括位于左侧的识别槽30,和位于右侧的识别槽30A,中等容量类型电池1包括左右彼此隔开的识别槽30和30,小容量类型电池1B包括位于左侧的一个识别槽30。
小功率相机在电池安装部分中不包括识别突起,从而不存在被插入识别槽30或30A中的部分。因而,电池1、电池1A和电池1B任意之一都可被安装在小功率相机的电池安装部分中,从而确定电池1、电池1A和电池1B任意之一都是能够在小功率相机中使用的电池。
中等功率相机包括位于电池安装部分的右侧的识别突起90B,识别突起90B被设定成插入识别槽30的第一识别部分31和识别槽30A的第一识别部分31A任意之一中。识别突起90B被插入电池1中位于右侧的识别槽30的第一识别部分31,和电池1A中位于右侧的识别槽30A的第一识别部分31A中。另一方面,由于在电池1B的右侧,不形成识别槽,从而识别突起90C干扰电池1B。
因而,确定电池1A和电池1任意之一可被安装在中等功率相机的电池安装部分中,但是电池1B不能被安装在电池安装部分中,电池1A和电池1任意之一都是能够在中等功率相机中使用的电池,确定电池1B是不能在中等功率相机中使用的电池。
大功率相机包括位于电池安装部分的右侧的识别突起90C,识别突起90C被设定成插入识别槽30A的第一识别部分31A中。识别突起90C被插入电池1A中位于右侧的识别槽30A的第一识别部分31A中。另一方面,识别突起90C可被插入电池1中位于右侧的识别槽30的第一识别部分31中,不过是部分插入识别部分31中的,从而电极端子95未连接到电池1的连接器33的连接端子35。另外,由于在电池1B的右侧,不设置识别槽,从而识别突起90C干扰电池1B。
因而,确定电池1A可被安装在大功率相机的电池安装部分中,但是电池1和电池1B不能被安装在电池安装部分中,电池1A是能够在大功率相机中使用的电池,而电池1和电池1B是不能在大功率相机中使用的电池。
充电器80包括位于电池安装部分83的左侧的识别突起90,识别突起90被设定成插入识别槽30中。识别突起90被插入位于电池1、电池1A和电池1B任意之一的左侧的识别槽30中。
因而,确定电池1、电池1A和电池1B任意之一都可被安装在充电器80的电池安装部分83中,电池1、电池1A和电池1B任意之一都是能够在充电器80中使用的电池。
注意,上面说明了与按照充电容量的不同进行的电池的识别相关的例子。不过,利用识别槽30等的识别不限于按照充电容量的不同进行的识别,例如,也可适用于与其他不同(比如关于电池是否是可充电类型电池的不同,以及充电速度的不同)相关的识别。
另外,上面说明了由包括长度彼此不同的第一识别部分31和第二识别部分32的两部分组成的识别槽30的例子,不过,识别槽30可包括长度彼此不同的3个或更多个识别部分。
如上所述,在电池1(电池1A或电池1B)的壳体2中,形成用于进行连接设备的识别的识别槽30,在识别槽30中,连续地形成长度彼此不同的多个识别部分。
因而,由于在长度彼此不同的多个识别部分之间,不存在隔离识别部分的部分,因此识别槽30的各个识别部分连续的方向的尺寸成为多个识别部分的总尺寸,从而可在确保高识别性的同时,减小电池1的大小。
另外,由于第一识别部分31和第二识别部分32形成为识别部分,因此识别槽30的各个识别部分连续的方向的尺寸成为第一识别部分31和第二识别部分32的总尺寸,从而可在改善识别性的同时,减小电池1的大小。
另外,在识别槽30中,在宽度方向上连续地形成多个识别部分,识别槽30在宽度方向的尺寸成为多个识别部分的总尺寸,从而与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隔开地形成多个识别槽的情况相比,可以在改善识别性的同时,减小电池1在宽度方向的大小。
另外,在多个识别部分中,长度越短,则宽度越小。例如,在第一识别部分31和第二识别部分32中,长度较短的第二识别部分32的宽度被设定成小于长度较长的第一识别部分31的宽度。
因而,识别槽30在宽度方向的尺寸变得小于形成具有相同宽度的识别部分的情况下的总宽度,从而可以在改善识别性的同时,进一步减小电池1在宽度方向的大小。
另外,由于两个识别槽30和30是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隔开的状态下形成的,因此通过利用两个识别槽30和30,可以进行连接设备的识别,从而可以增加能够被识别的连接设备的种类。
注意,这种情况下,2个识别槽30和30的形状或尺寸可被设定成彼此不同。
另外,在各个识别槽30中,可以彼此不同的形状,形成第一识别部分31和第二识别部分32(参见图55)。例如,在识别槽30中,可在具有近似三棱柱形状的空间中,形成第二识别部分32,当以这种形状形成识别槽30时,识别槽30的内部底面30a中的第二识别部分32的区域的一部分形成为斜面32c。随着斜面32c接近位于在左右方向上,与第二识别部分32连续的第一识别部分31的相反侧的侧面13,斜面32c倾斜成朝着底面12移位。
识别槽30是在第一被引导槽22附近形成的部分,当以这种形状形成识别槽30时,壳体2中的第一被引导槽22和识别槽30之间的部分的厚度(宽度)增大,从而可以增强在第一被引导槽22周边的部分。
另外,上面举例说明了其中长度彼此不同的第一识别部分31X和第二识别部分32X在宽度方向上连续的识别槽30,不过代替识别槽30,可以形成识别槽30X(参见图56)。识别槽30X具有其中在上下方向(深度方向)上,大小彼此不同的第一识别部分31X和第二识别部分32X是连续的构成。例如,第一识别部分31X被设定成比第二识别部分32X长,第一识别部分31X是在第二识别部分32X的下侧连续地形成的。
注意,和识别槽30中一样,识别槽30X可包括长度彼此不同的3个或更多个识别部分。
如上所述,当在深度方向上连续形成多个识别部分时,识别槽30X在深度方向的尺寸成为多个识别部分的总尺寸,从而与在深度方向上,彼此隔开地形成多个识别槽的情况相比,可以在改善识别性的同时,减小电池1在深度方向(上下方向)的大小。
另外,在识别槽30X中,当长度越短时,多个识别部分的深度可被设定成越小。
当识别槽30X被设定成上述构成时,识别槽30X在深度方向的大小变得比形成深度相同的识别部分的情况下的总深度小,从而在改善识别性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减小电池1在深度方向的大小。
<变形例>
下面,说明电池1的各个部分的变形例(参见图57-图59)。
第一变形例涉及凹部形成面的变形例(参见图57和图58)。按照第一变形例的凹部形成面29A包括壁部29d和29d。壁部29d和29d分别包括与基部29a连续的第一斜面40和40,与第一斜面40和40连续的中间面41和41,以及与中间面41和41连续的第二斜面42和42。
第一斜面40和40与基部29a的前端是连续的,随着它们向前方延伸,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的方向上倾斜。中间面41和41与第一斜面40和40的前端部是连续的,形成为面向前方的表面。第二斜面42和42与中间面41和41在左右方向的外缘是连续的,随着它们向前方延伸,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的方向上倾斜。
每个第一斜面40相对于中间面41的倾斜角被设定成大于每个第二斜面42相对于中间面41的倾斜角。不过,第一斜面40相对于中间面41的倾斜角可被设定成小于第二斜面42相对于中间面41的倾斜角,或者可被设定成与第二斜面42相对于中间面41的倾斜角相同。
另外,第一斜面40在其倾斜方向的宽度被设定成大于第二斜面42在其倾斜方向的宽度。不过,第一斜面40在其倾斜方向的宽度可被设定成小于第二斜面42在其倾斜方向的宽度,或者可被设定成与第二斜面42在其倾斜方向的宽度相同。
当形成包括壁部29d和29d的凹部形成面29A时,壳体2中的各个壁部29d和29d的后侧的部分在前后方向的厚度增大,从而可以实现壳体2的强度的提高。
第二变形例涉及连接器的变形例(参见图59)。按照第二变形例的连接器33A包括由非导电材料形成的机架34,和由导电材料形成的连接端子35、35和35。在机架34中,形成其中布置连接端子35、35和35的端子布置槽36、36和36,但是不形成定位槽37和37。
起正电极端子、负电极端子和信息端子作用的连接端子35、35和35分别布置在端子布置槽36、36和36中。注意,在连接器33A中,可以形成2个端子布置槽36和36,或者4个端子布置槽36、36、…。在连接器33A中形成2个端子布置槽36和36的情况下,在2个端子布置槽36和36中分别布置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在连接器33A中形成4个端子布置槽36、36、…的情况下,在4个端子布置槽36、36、…中分别布置正电极端子、负电极端子、信息端子和通信端子。
在可以使用连接器33A的情况下,在壳体2中,在连接器33A的左右两侧,形成定位槽37和37。
当可以使用上述连接器33A时,在壳体2中,在布置凹部27两侧的部分在左右方向的宽度增大,从而可以提高壳体2的强度。
<另外的电池的构成>
下面,说明与电池1不同的电池1C的构成(参见图60和图61)。
注意,以下电池1C和上述电池1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存在连接器,除连接器外的各个部分的构成,各个部分的位置关系,或者它们的大小与电池1类似。因而,下面只详细说明与电池1不同的部分,至于其他部分,与电池1中类似的部分将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其说明被省略。
在底部21的前端部形成凹部27C(参见图60)。凹部27C是在左右方向的大体中央部分形成的,向前方和下方开口。
凹部27C由凹部形成面29C形成。凹部形成面29C包括基部29e、壁部29b和29b、以及中间部分29c。
基部20e处于面向前方的状态。壁部29b和29b分别与基部29e的左右两端是连续的,形成为随着向前方延伸,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的斜面。在面向下方的壁部29b和29b的下缘之间,形成中间部分29c。
在与壳体2C中的凹部27C的后侧连续的部分中,左右彼此隔开地形成端子布置槽36C、36C和36C。各个端子布置槽36C向下方和前方开口,在基部29e中形成前方的开口。连接端子35、35和35在它们的至少一部分分别被布置在端子布置槽36C、36C和36C中的状态下保持到壳体2C。在电池1C中不设置连接器,连接端子35、35和35构成为端子部分。
在端子布置槽36C、36C和36C的外侧,在壳体2C中形成分别向前方和下方开口的定位槽37C和37C。
壳体2C中的端子布置槽36C、36C和36C之间的部分被设置成端子隔离肋条2b和2b,壳体2C中的端子布置槽36C和36C与定位槽37C和37C之间的部分被设置成槽间肋条2c和2c。每个端子隔离肋条2b在左右方向的宽度被设定成大于每个槽间肋条2c在左右方向的宽度,以防止连接端子35、35和35之间的接触。
注意,上面说明了其中在与凹部27C连续的位置,形成定位槽37C和37C的例子,不过,可在壳体2C中的凹部27C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定位槽37C和37C(参见图61)。
另外,在电池1C中,像电池1中一样,可以形成2个端子布置槽36C和36C,或者4个端子布置槽36C、36C、…。
如上所述,在电池1C中,由于不设置连接器,和在壳体2C中形成端子布置槽36C和定位槽37C,因此归因于结构的简化,以及部件数量的减少,可以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本技术>
本技术可以采用以下构成。
(1)一种电池,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包括方向不同的多个外部表面,并且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有布置凹部;
容纳在壳体的内部的电池单元;以及
连接器,包括连接到连接设备的电极端子的连接端子,并被布置在布置凹部中,其中
作为凹部形成表面形成有形成所述壳体的布置凹部的表面,以及
所述凹部形成表面在所述外部表面与所述连接器之间。
(2)
按照(1)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布置凹部至少在连接端子与电极端子的连接方向上开口,以及
所述凹部形成表面在所述连接方向上在所述外部表面与所述连接器之间。
(3)
按照(1)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布置凹部向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开口,以及
所述凹部形成表面分别在所述两个方向上在所述外部表面与所述连接器之间。
(4)
按照(2)或(3)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凹部形成表面的一部分被形成为倾斜表面,在所述倾斜表面中,随着所述倾斜表面在布置凹部的开口方向上从所述连接器间隔开,所述布置凹部的开口面积增大。
(5)按照(4)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凹部形成表面包括在垂直于所述连接方向的方向上位于彼此间隔开的位置的一对壁部,以及
所述一对壁部被形成为倾斜表面,随着所述壁部在连接方向上从所述连接器间隔开,所述倾斜表面彼此间隔开。
(6)
按照(5)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凹部形成表面包括在所述一对壁部之间的中间部,以及
所述中间部被形成为倾斜表面,在所述倾斜表面中,随着所述中间部在连接方向上从所述连接器间隔开,所述布置凹部的开口面积增大。
(7)
按照(4)至(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凹部形成表面相对于所述连接方向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大于0°并且小于或等于45°。
(8)
一种电池可拆卸地安装到的连接设备,所述电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包括方向不同的多个外部表面,并且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有布置凹部;容纳在壳体的内部的电池单元;以及连接器,包括连接到电极端子的连接端子,并被布置在布置凹部中,其中
在所述电池中,形成有形成壳体的布置凹部的表面作为凹部形成表面,并且所述凹部形成表面在所述外部表面与所述连接器之间。
(9)
一种电池,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在纵向方向上布置的前侧部和后侧部、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宽度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前侧部和所述后侧部之间的右侧部和左侧部、在垂直于纵向方向和宽度方向的高度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前侧部和所述后侧部之间以及右侧部和左侧部之间的顶侧部和底侧部;
电池单元,被容纳在壳体的内部;以及
连接端子,被布置在形成在壳体的前端侧的端子布置槽中,并且包括连接到连接设备的电极端子的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其中
所述正电极端子或所述负电极端子中的至少一个的前端与所述前侧部的前端相比位于更后侧的位置。
(10)
按照(9)所述的电池,其中
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有凹部,在所述正电极端子和所述负电极端子连接到所述电极端子的状态下,所述电极端子的至少一部分被布置在所述凹部中,并且所述凹部与所述端子布置槽连续,
所述凹部的一部分至少在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电极端子之间的连接方向上开口,以及
在所述连接方向上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端子布置槽之间存在凹部形成表面,所述凹部形成表面是形成所述凹部的表面。
(11)
按照(9)所述的电池,其中
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有凹部,在所述正电极端子和所述负电极端子连接到所述电极端子的状态下,所述电极端子的至少一部分被布置在所述凹部中,并且所述凹部与所述端子布置槽连续,
所述凹部在彼此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开口,以及
在所述两个方向上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端子布置槽之间分别存在凹部形成表面,所述凹部形成表面是形成所述凹部的表面。
(12)
按照(10)或(11)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凹部形成表面的一部分被形成为倾斜表面,在所述倾斜表面中,随着所述倾斜表面在凹部的开口方向上从所述端子布置槽间隔开,所述凹部的开口面积增大。
(13)
按照(12)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凹部形成表面包括在垂直于所述连接方向的方向上位于彼此间隔开的位置的一对壁部,以及
所述一对壁部被形成为倾斜表面,随着所述壁部在连接方向上从所述端子布置槽间隔开,所述倾斜表面彼此间隔开。
(14)
按照(13)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凹部形成表面包括在所述一对壁部之间的中间部,以及
所述中间部被形成为倾斜表面,在所述倾斜表面中,随着所述中间部在连接方向上从所述端子布置槽间隔开,所述凹部的开口面积增大。
(15)
按照(12)至(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凹部形成表面相对于所述连接方向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大于0°并且小于或等于45°。
(16)
一种电池可拆卸地安装到的连接设备,所述电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在纵向方向上布置的前侧部和后侧部、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宽度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前侧部和所述后侧部之间的右侧部和左侧部、在垂直于纵向方向和宽度方向的高度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前侧部和所述后侧部之间以及右侧部和左侧部之间的顶侧部和底侧部;电池单元,被容纳在壳体的内部;以及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被布置在形成在壳体的前端侧的端子布置槽中,并且连接到电极端子,其中
在所述电池中,所述正电极端子或所述负电极端子中的至少一个的前端与所述前侧部的前端相比位于更后侧的位置。
附图标记列表
1电池
2壳体
6电池单元
10外表面
17外部表面
27布置凹部
29凹部形成表面
29b壁部
29c中间部分
33连接器
35连接端子
36端子布置槽
50成像设备(连接设备)
61电极端子
80充电器(连接设备)
95电极端子
80A充电器(连接设备)
80B充电器(连接设备)
1A电池
1B电池
29X凹部形成表面
29d壁部
33A连接器
1C电池
2C壳体
27C凹部
29C凹部形成表面
36C端子布置槽
37C定位槽

Claims (16)

1.一种电池,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包括方向不同的多个外部表面,并且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有布置凹部;
容纳在壳体的内部的电池单元;以及
连接器,包括连接到连接设备的电极端子的连接端子,并被布置在布置凹部中,其中
作为凹部形成表面形成有形成所述壳体的布置凹部的表面,以及
所述凹部形成表面在所述外部表面与所述连接器之间。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布置凹部至少在连接端子与电极端子的连接方向上开口,以及
所述凹部形成表面在所述连接方向上在所述外部表面与所述连接器之间。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布置凹部向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开口,以及
所述凹部形成表面分别在所述两个方向上在所述外部表面与所述连接器之间。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凹部形成表面的一部分被形成为倾斜表面,在所述倾斜表面中,随着所述倾斜表面在布置凹部的开口方向上从所述连接器间隔开,所述布置凹部的开口面积增大。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凹部形成表面包括在垂直于所述连接方向的方向上位于彼此间隔开的位置的一对壁部,以及
所述一对壁部被形成为倾斜表面,随着所述壁部在连接方向上从所述连接器间隔开,所述倾斜表面彼此间隔开。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凹部形成表面包括在所述一对壁部之间的中间部,以及
所述中间部被形成为倾斜表面,在所述倾斜表面中,随着所述中间部在连接方向上从所述连接器间隔开,所述布置凹部的开口面积增大。
7.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凹部形成表面相对于所述连接方向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大于0°并且小于或等于45°。
8.一种电池可拆卸地安装到的连接设备,所述电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包括方向不同的多个外部表面,并且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有布置凹部;容纳在壳体的内部的电池单元;以及连接器,包括连接到电极端子的连接端子,并被布置在布置凹部中,其中
在所述电池中,形成有形成壳体的布置凹部的表面作为凹部形成表面,并且所述凹部形成表面在所述外部表面与所述连接器之间。
9.一种电池,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在纵向方向上布置的前侧部和后侧部、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宽度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前侧部和所述后侧部之间的右侧部和左侧部、在垂直于纵向方向和宽度方向的高度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前侧部和所述后侧部之间以及右侧部和左侧部之间的顶侧部和底侧部;
电池单元,被容纳在壳体的内部;以及
连接端子,被布置在形成在壳体的前端侧的端子布置槽中,并且包括连接到连接设备的电极端子的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其中
所述正电极端子或所述负电极端子中的至少一个的前端与所述前侧部的前端相比位于更后侧的位置。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中
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有凹部,在所述正电极端子和所述负电极端子连接到所述电极端子的状态下,所述电极端子的至少一部分被布置在所述凹部中,并且所述凹部与所述端子布置槽连续,
所述凹部至少在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电极端子之间的连接方向上开口,以及
在所述连接方向上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端子布置槽之间存在凹部形成表面,所述凹部形成表面是形成所述凹部的表面。
11.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中
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有凹部,在所述正电极端子和所述负电极端子连接到所述电极端子的状态下,所述电极端子的至少一部分被布置在所述凹部中,并且所述凹部与所述端子布置槽连续,
所述凹部在彼此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开口,以及
在所述两个方向上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端子布置槽之间分别存在凹部形成表面,所述凹部形成表面是形成所述凹部的表面。
12.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凹部形成表面的一部分被形成为倾斜表面,在所述倾斜表面中,随着所述倾斜表面在凹部的开口方向上从所述端子布置槽间隔开,所述凹部的开口面积增大。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凹部形成表面包括在垂直于所述连接方向的方向上位于彼此间隔开的位置的一对壁部,以及
所述一对壁部被形成为倾斜表面,随着所述壁部在连接方向上从所述端子布置槽间隔开,所述倾斜表面彼此间隔开。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凹部形成表面包括在所述一对壁部之间的中间部,以及
所述中间部被形成为倾斜表面,在所述倾斜表面中,随着所述中间部在连接方向上从所述端子布置槽间隔开,所述凹部的开口面积增大。
15.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凹部形成表面相对于所述连接方向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大于0°并且小于或等于45°。
16.一种电池可拆卸地安装到的连接设备,所述电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在纵向方向上布置的前侧部和后侧部、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宽度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前侧部和所述后侧部之间的右侧部和左侧部、在垂直于纵向方向和宽度方向的高度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前侧部和所述后侧部之间以及右侧部和左侧部之间的顶侧部和底侧部;电池单元,被容纳在壳体的内部;以及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被布置在形成在壳体的前端侧的端子布置槽中,并且连接到电极端子,其中
在所述电池中,所述正电极端子或所述负电极端子中的至少一个的前端与所述前侧部的前端相比位于更后侧的位置。
CN201780085468.7A 2017-02-10 2017-10-05 电池和连接设备 Active CN1102494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23420 2017-02-10
JP2017023420A JP6191795B1 (ja) 2017-02-10 2017-02-10 バッテリー及び接続機器
PCT/JP2017/036367 WO2018146859A1 (ja) 2017-02-10 2017-10-05 バッテリー及び接続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49445A true CN110249445A (zh) 2019-09-17
CN110249445B CN110249445B (zh) 2022-12-06

Family

ID=58489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5468.7A Active CN110249445B (zh) 2017-02-10 2017-10-05 电池和连接设备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4) US9972812B1 (zh)
EP (2) EP3654402B1 (zh)
JP (1) JP6191795B1 (zh)
KR (1) KR102421614B1 (zh)
CN (1) CN110249445B (zh)
CA (1) CA3052398A1 (zh)
MX (1) MX2019009205A (zh)
MY (1) MY194270A (zh)
RU (1) RU2736881C1 (zh)
WO (1) WO20181468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91795B1 (ja) 2017-02-10 2017-09-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及び接続機器
JP6191796B1 (ja) * 2017-02-10 2017-09-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及び接続機器
US10615384B2 (en) * 2017-02-10 2020-04-07 Sony Corporation Battery and connection apparatus
USD938903S1 (en) * 2017-04-18 2021-12-21 Sony Corporation Rechargeable battery
JP6583362B2 (ja) * 2017-08-08 2019-10-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
US10278297B1 (en) * 2017-10-11 2019-04-30 Getac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ase with assembly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reof
WO2019087567A1 (ja) 2017-10-31 2019-05-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ロボット装置
EP3760397A4 (en) 2018-02-28 2021-08-11 Sony Group Corporation SOUNDPROOFING DEVICE, ROBOT DEVICE, ROBOT DEVICE CONTROL PROCESS AND PROGRAM
US11451700B2 (en) 2019-03-06 2022-09-20 Aob Products Company Game camera having camera control module
CN114914755B (zh) * 2021-02-10 2023-08-11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适配器、电气设备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15149201B (zh) * 2021-03-31 2023-09-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电池包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03495A (ja) * 1995-01-23 1996-08-0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端子間短絡防止構造
JP2001266824A (ja) * 2000-03-24 2001-09-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池パック
JP2007172981A (ja) * 2005-12-21 2007-07-05 Max Co Ltd 電池パックの冷却構造
CN101084591A (zh) * 2004-12-20 2007-12-05 索尼株式会社 电池外壳
CN101308919A (zh) * 2007-05-16 2008-11-19 索尼株式会社 电池组
JP2010086784A (ja) * 2008-09-30 2010-04-15 Toshiba Corp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1249018A (ja) * 2010-05-22 2011-12-08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池パック用充電器
WO2012000570A1 (en) * 2010-07-02 2012-01-05 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 Medical delivery device with battery compartment having elements facilitating battery insertion and removal
CN102376918A (zh) * 2010-08-05 2012-03-1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将连接器连接于电气设备的连接端子而提供电力的电池组
JP2013093338A (ja) * 2012-11-19 2013-05-16 Sony Corp バッテリパック
WO2014034107A1 (ja) * 2012-08-30 2014-03-0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及び電源装置を備える電動車両並びに蓄電装置
CN104520074A (zh) * 2012-08-14 2015-04-15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电气设备、电池组以及电气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63855B2 (ja) 1992-03-06 2002-03-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CA2408978C (en) 1992-05-29 2004-12-28 Sony Corporation Battery cartridge having hollow electrodes and a recess for detecting misuse and/or recessed terminals
JP3627260B2 (ja) 1994-09-02 2005-03-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装置及びこのバッテリ装置の装着装置
JP3575646B2 (ja) 1995-12-06 2004-10-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ツテリーパツク
JP4110656B2 (ja) 1999-02-17 2008-07-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バッテリー装着装置、電力供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1102017A (ja) 1999-09-29 2001-04-13 Toshiba Battery Co Ltd パック構造の薄形電池
KR100919332B1 (ko) 2001-07-24 2009-09-25 소니 가부시끼 가이샤 배터리 장치
US7714538B2 (en) * 2002-11-22 2010-05-11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Battery pack
JP4123517B2 (ja) 2003-12-26 2008-07-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装置
JP4123516B2 (ja) 2003-12-26 2008-07-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装置
JP4999269B2 (ja) * 2004-12-21 2012-08-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458024B2 (ja) * 2005-11-17 2010-04-28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JP4245017B2 (ja) 2006-08-28 2009-03-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装置、電子機器及びバッテリーシステム
JP5476769B2 (ja) * 2009-03-31 2014-04-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装置
JP3160044U (ja) 2010-03-29 2010-06-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源供給装置
JP5592194B2 (ja) * 2010-08-20 2014-09-1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RU2013114363A (ru) * 2010-08-31 2014-10-10 Макита Корпорейшн Удаляющая инородный материал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для заряд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PL218471B1 (pl) * 2010-10-15 2014-12-31 Torvum Entpr Ltd Moduł baterii elektrycznych
JP5662105B2 (ja) * 2010-10-26 2015-01-28 株式会社マキタ 二次電池パック
US9172115B2 (en) * 2012-06-12 2015-10-27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Battery pack with multiple water discharge pathways
TWM453250U (zh) 2012-10-03 2013-05-11 Uer Technology Corp 薄型電池
US9318729B2 (en) * 2013-04-05 2016-04-19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battery pack
JP2014216284A (ja) * 2013-04-30 2014-11-17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気装置
JP6107846B2 (ja) 2015-01-28 2017-04-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システム
JP6249032B2 (ja) * 2016-03-25 2017-12-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
JP6191795B1 (ja) * 2017-02-10 2017-09-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及び接続機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03495A (ja) * 1995-01-23 1996-08-0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端子間短絡防止構造
JP2001266824A (ja) * 2000-03-24 2001-09-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池パック
CN101084591A (zh) * 2004-12-20 2007-12-05 索尼株式会社 电池外壳
JP2007172981A (ja) * 2005-12-21 2007-07-05 Max Co Ltd 電池パックの冷却構造
CN101308919A (zh) * 2007-05-16 2008-11-19 索尼株式会社 电池组
JP2010086784A (ja) * 2008-09-30 2010-04-15 Toshiba Corp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1249018A (ja) * 2010-05-22 2011-12-08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池パック用充電器
WO2012000570A1 (en) * 2010-07-02 2012-01-05 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 Medical delivery device with battery compartment having elements facilitating battery insertion and removal
CN102376918A (zh) * 2010-08-05 2012-03-1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将连接器连接于电气设备的连接端子而提供电力的电池组
CN104520074A (zh) * 2012-08-14 2015-04-15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电气设备、电池组以及电气装置
WO2014034107A1 (ja) * 2012-08-30 2014-03-0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及び電源装置を備える電動車両並びに蓄電装置
JP2013093338A (ja) * 2012-11-19 2013-05-16 Sony Corp バッテリパッ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54402B1 (en) 2023-06-14
KR20190118569A (ko) 2019-10-18
JP2018129267A (ja) 2018-08-16
JP6191795B1 (ja) 2017-09-06
EP3361522B1 (en) 2020-02-12
RU2736881C1 (ru) 2020-11-23
CN110249445B (zh) 2022-12-06
EP3361522A1 (en) 2018-08-15
US11581608B2 (en) 2023-02-14
CA3052398A1 (en) 2018-08-16
US20180233719A1 (en) 2018-08-16
US10763470B2 (en) 2020-09-01
KR102421614B1 (ko) 2022-07-14
WO2018146859A1 (ja) 2018-08-16
US20200358052A1 (en) 2020-11-12
US9972812B1 (en) 2018-05-15
US20230107954A1 (en) 2023-04-06
MX2019009205A (es) 2019-09-11
BR112019016030A2 (pt) 2020-03-31
EP3654402A1 (en) 2020-05-20
MY194270A (en) 2022-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49445A (zh) 电池和连接设备
CN110291657A (zh) 电池和连接设备
CN110249446A (zh) 电池和连接设备
US10938001B2 (en) Battery and connection apparatus
JP6969594B2 (ja) バッテリー
JP6583362B2 (ja) バッテリー
JP6555305B2 (ja) バッテリー及び接続機器
JP7263687B2 (ja) バッテリー及び接続機器
EP4016718A1 (en) Battery and connection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0776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