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91657A - 电池和连接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和连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91657A
CN110291657A CN201780085470.4A CN201780085470A CN110291657A CN 110291657 A CN110291657 A CN 110291657A CN 201780085470 A CN201780085470 A CN 201780085470A CN 110291657 A CN110291657 A CN 1102916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slot
terminal
shell
gui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54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91657B (zh
Inventor
本山茂树
三谷笃司
熊谷厚博
土谷之雄
斎藤靖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7/03636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8146861A1/ja
Publication of CN110291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16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916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16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3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with battery type recogn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在确保高识别性的同时,减小电池的尺寸。本发明包括:其中容纳电池单元的壳体;和端子部分,所述端子部分具有连接到连接设备的电极端子的连接端子。在壳体中形成具有规定功能的功能槽,以致其长度方向与把连接端子和电极端子连接在一起的方向匹配。所述功能槽是通过连续地连接具有不同长度的多个功能部分形成的。从而在具有不同长度的多个功能部分之间,不存在分隔功能部分的部分,于是,功能槽在连接各个功能部分的方向上的尺寸对应于所述多个功能部分的总尺寸。从而,可以在确保高功能性的同时,实现尺寸减小的电池。

Description

电池和连接设备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与其中在其内部容纳电池的壳体中,形成功能槽的电池,以及所述电池连接到的连接设备相关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包括成像设备的诸如静止相机和摄像机之类的各种电子设备中,一些电子设备可利用电池的电力工作。例如,电池在安装在充电器中的状态下被充电,在被充电的状态下,安装在各个电子设备的电池安装部分中。充电器或电子设备起连接到电池的连接设备的作用。
在电池中,设置有包括连接端子的连接器,在充电器的电极端子或者设置在电池安装部分中的电极端子连接到所述连接端子的状态下,进行电池的充电,或者从电池向电子设备的供电(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记载在专利文献1中的电池包括形状大体为长方体的壳体,容纳在所述壳体中的电池单元,和电连接到所述电池单元的连接器,在所述壳体的下端部中,形成识别槽(判定用凹槽),作为具有预定功能的功能槽。
电池相对于诸如充电器之类的连接设备滑动,安装在连接设备中,从而连接器和电极端子相互连接。当电池安装在连接设备中时,设置在连接设备中的识别突起被设定成插入识别槽中,从而基于识别突起插入识别槽中的状态,识别电池的类型。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5-92511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由于电池是在安装在充电器或电池安装部分中的状态下使用的,因此随着电池的尺寸增大,诸如充电器或电子设备之类的连接设备的尺寸也随着所述尺寸的增大而成比例地增大。另外,携带电池的情况较多,从而在电池的尺寸较大的情况下,便携性恶化,处理变得不方便。
另一方面,在基于多个指标(识别突起),识别电池的类型等的情况下,可以改善识别性。然而,识别槽的数量需要与指标的数量对应,壳体中的识别槽的占用面积随识别槽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大。结果,电池的尺寸增大。
这里,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克服上述问题,在确保高功能性的同时,实现尺寸的减小。
问题的解决方案
按照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内部容纳电池单元的壳体;和端子部分,所述端子部分包括连接到连接设备的电极端子的连接端子。在壳体中,形成其纵向方向与连接端子和电极端子之间的连接方向匹配,具有预定功能的功能槽,在功能槽中,连续地形成长度彼此不同的多个功能部分。
这样,在长度彼此不同的多个功能部分之间,不存在隔离功能部分的部分。
按照第二方面,在按照本技术的电池中,可取的是形成第一功能部分和第二功能部分,作为所述功能部分。
这样,功能槽在功能部分连续的方向的尺寸成为第一功能部分和第二功能部分的总尺寸。
按照第三方面,在按照本技术的电池中,可取的是在宽度方向连续地形成多个功能部分。
这样,功能槽在宽度方向的尺寸成为多个功能部分的总尺寸。
按照第四方面,在按照本技术的电池中,可取的是多个功能部分每一个的长度越短,该功能部分的宽度越小。
这样,功能槽在宽度方向的尺寸变得小于在形成具有相同宽度的功能部分的情况下的总宽度。
按照第五方面,在按照本技术的电池中,可取的是在深度方向连续地形成多个功能部分。
这样,功能槽在宽度方向的尺寸成为多个功能部分的总尺寸。
按照第六方面,在按照本技术的电池中,可取的是多个功能部分每一个的长度越短,该功能部分的深度越小。
这样,功能槽在深度方向的尺寸变得小于在形成具有相同深度的功能部分的情况下的总深度。
按照第七方面,在按照本技术的电池中,可取的是在宽度方向上,在端子部分的两侧形成功能槽。
这样,可以通过利用两个功能槽,进行连接设备的识别。
按照第八方面,在按照本技术的电池中,可取的是壳体包括在纵向方向上,位于相对两侧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和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高度方向上,位于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的顶表面和底表面,在壳体中,形成至少向前表面开口的布置凹槽,布置在布置凹槽中的连接器被设置成端子部分,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表面,相对于形成布置凹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表面更靠近底表面侧。
这样,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表面,相对于形成布置凹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表面更靠近底表面侧。
按照第九方面,在按照本技术的电池中,可取的是壳体包括在高度方向上,位于相对两侧的顶表面和底表面,在壳体中,形成其中布置连接端子的端子布置槽,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表面,相对于形成端子布置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表面更靠近底表面侧。
这样,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表面,相对于形成端子布置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表面更靠近底表面侧。
按照第十方面,在按照本技术的电池中,可取的是壳体包括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相对两侧的两个侧面,和在垂直于宽度方向的高度方向上,位于两个侧面之间的顶表面和底表面,在壳体中,利用与各个侧面连续的台阶面,和与底表面连续的槽形成面,形成切口,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表面相对于台阶面更靠近底表面侧。
这样,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表面相对于台阶面更靠近底表面侧。
按照第十一方面,在按照本技术的电池中,可取的是在壳体中,形成向槽形成面开口的被引导槽,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表面相对于被引导槽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端缘更靠近底表面侧。
这样,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表面相对于被引导槽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端缘更靠近底表面侧。
按照第十二方面,在按照本技术的电池中,可取的是在壳体中,形成向槽形成面开口的被引导槽,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表面相对于被引导槽中的位于最底表面侧的端缘更靠近顶表面侧。
这样,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表面相对于被引导槽中的位于最底表面侧的端缘更靠近顶表面侧。
按照第十三方面,在按照本技术的电池中,可取的是壳体包括在纵向方向上,位于相对两侧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在壳体中,形成至少向前表面开口的布置凹槽,布置在布置凹槽中的连接器被设置成端子部分,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后表面侧的表面,相对于形成布置凹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后表面侧的表面更靠近前表面侧。
这样,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后表面侧的表面,相对于形成布置凹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后表面侧的表面更靠近前表面侧。
按照第十四方面,在按照本技术的电池中,可取的是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后表面侧的表面,相对于连接器中的位于最前表面侧的表面更靠近后表面侧。
这样,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后表面侧的表面,相对于连接器中的位于最前表面侧的表面更靠近后表面侧。
按照第十五方面,在按照本技术的电池中,可取的是壳体包括在纵向方向上,位于相对两侧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在壳体中,形成其中布置连接端子的端子布置槽,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后表面侧的表面,相对于形成端子布置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后表面侧的表面更靠近前表面侧。
这样,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后表面侧的表面,相对于形成端子布置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后表面侧的表面更靠近前表面侧。
按照第十六方面,在按照本技术的电池中,可取的是壳体包括在纵向方向上,位于相对两侧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宽度方向上,位于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的两个侧面,和在垂直于纵向方向和宽度方向的高度方向上,位于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并且位于两个侧面之间的顶表面和底表面,在壳体中,利用与各个侧面连续的台阶面,和与底表面连续的槽形成面,形成切口,在壳体中,形成向槽形成面和前表面开口的被引导槽,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后表面侧的表面,相对于被引导槽中的位于最后表面侧的表面更靠近前表面侧。
这样,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后表面侧的表面,相对于被引导槽中的位于最后表面侧的表面更靠近前表面侧。
按照第十七方面,在按照本技术的电池中,可取的是壳体包括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宽度方向上,位于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的两个侧面,和在垂直于纵向方向和宽度方向的高度方向上,位于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并且位于两个侧面之间的顶表面和底表面,在宽度方向上,连续地形成第一功能部分和第二功能部分,第一功能部分相对于第二功能部分,在宽度方向上更靠近中央侧,第二功能部分中的在宽度方向上与第一功能部分连续的表面,形成为随着该表面接近位于与第一功能部分相反一侧的侧面而向底表面侧移位的斜面。
这样,壳体中的斜面和侧面之间的部分的宽度增大。
按照第十八方面,在按照本技术的电池中,可取的是预定功能是识别连接设备的类型的识别功能。
这样,利用功能槽,识别连接设备的类型。
按照本技术的第十九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可拆卸地安装到的连接设备,所述电池包括内部容纳电池单元的壳体,和端子部分,所述端子部分包括连接到电极端子的连接端子。在电池的壳体中,形成其纵向方向与连接端子和电极端子之间的连接方向匹配,具有预定功能的功能槽,在功能槽中,连续地形成长度彼此不同的多个功能部分。
这样,附接或拆卸其中在长度彼此不同的多个功能部分之间,不存在隔离功能部分的部分的电池。
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技术,在长度彼此不同的多个功能部分之间,不存在隔离功能部分的部分,从而功能槽在功能部分连续的方向的尺寸成为多个功能部分的总尺寸。结果,可以在确保高功能性的同时,实现尺寸的减小。
注意,记载在本说明书中的效果仅仅是例证性的,并不局限于此,可以表现出另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结合图2-图102,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电池和连接设备的实施例,
图1是图解说明电池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电池的透视图。
图3是电池的底视图。
图4是电池的前视图。
图5是电池的后视图。
图6是电池的侧视图。
图7是图解说明电池中的容纳盒和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其中引导槽的构成不同的电池的透视图。
图9是其中引导槽的构成不同的电池的侧视图。
图10是其中引导槽的构成不同的再一电池的侧视图。
图11是其中引导槽的构成不同的电池的透视图。
图12是其中引导槽的构成不同的再一电池的透视图。
图13是其中引导槽的构成不同的另一电池的透视图。
图14是其中布置凹部的构成不同的电池的前视图。
图15是其中布置凹部的构成不同的再一电池的底视图。
图16是其中布置凹部的构成不同的再一电池的前视图。
图17是其中布置凹部的构成不同的另一电池的底视图。
图18是其中布置凹部的构成不同的另一电池的前视图。
图19是成像设备的透视图。
图20是图解说明在成像设备中,开放安装空间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1是图解说明电池安装部分的内部结构的透视图。
图22是图解说明电池被插入电池安装部分的安装空间中的状态的底视图。
图23是图解说明电池被安装在电池安装部分中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4是图解说明在电池的后端形成被挤压凹部,电池被挤压到挤压杆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5是充电器的透视图。
图26是充电器的平面图。
图27是充电器的侧视图。
图28是图解说明充电器的引导接合部分等的放大透视图。
图29是图解说明电池被插入充电器的安装凹部中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0是图解说明电池被安装在充电器的电池安装部分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1是图解说明电池被安装在充电器的电池安装部分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2是图解说明当安装在充电器上时,电池被引导到端子连接部分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33是图解说明电池安装在充电器上,端子连接部分和连接器相互连接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34是图解说明其中连接器相对于底面位于上方的例子的透视图。
图35是图解说明其中连接器相对于前表面位于后方,相对于底面位于上方的例子的透视图。
图36是图解说明其中凹部形成面中的壁部之一倾斜的例子的底视图。
图37是图解说明其中凹部形成面中的一对壁部和中间部分倾斜的例子的透视图。
图38是图解说明与电池结合的充电器的再一个例子的透视图。
图39是图解说明与电池结合的充电器的另一个例子的透视图。
图40是图解说明在充电器的另一个例子中,电池被保持在充电器中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41是图解说明其中形成3个接合凹部的电池的例子的透视图。
图42是图解说明其中向最前侧的被引导槽开口地形成接合凹部的电池的例子的侧视图。
图43是图解说明其中向最后侧的被引导槽开口地形成接合凹部的电池的例子的侧视图。
图44是图解说明其中在后端的下端形成接合凹部的电池的例子的透视图。
图45是图解说明电池的前端的放大底视图。
图46是图解说明识别槽的尺寸等的概念图。
图47是图解说明识别槽的另一形状的例子的概念图。
图48是图解说明大容量类型电池中的识别槽等的底视图。
图49是图解说明小容量类型电池中的识别槽等的底视图。
图50是图解说明小功率相机中的电池安装部分的构成的透视图。
图51是图解说明中等功率相机中的电池安装部分的构成的透视图。
图52是图解说明大功率相机中的电池安装部分的构成的透视图。
图53是图解说明充电器中的电池安装部分的构成的透视图。
图54是图解说明识别槽的识别特性的视图。
图55是图解说明其中以另一形状形成识别槽的第二部分的例子的放大前视图。
图56是图解说明其中在上下方向连续地形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识别槽的例子的放大透视图。
图57是图解说明凹部形成面中的壁部的另一形状的透视图。
图58是图解说明凹部形成面中的壁部的另一形状的底视图。
图59是图解说明其中在壳体中形成定位槽的电池的例子的透视图。
图60是图解说明其中在壳体中,形成端子布置槽和定位槽的电池的例子的透视图。
图61是图解说明其中在壳体中,形成端子布置槽和定位槽的电池的另一例子的透视图。
图62是图解说明另外的充电器、供电设备等的透视图。
图63是供电设备的透视图。
图64是图解说明从不同于图63的方向看的供电设备的透视图。
图65是供电设备的平面图。
图66是供电设备的底视图。
图67是供电设备的前视图。
图68是供电设备的后视图。
图69是图解说明供电设备,和其中安装所述供电设备的成像设备的透视图。
图70是适配器的透视图。
图71是图解说明从不同于图70的方向看的适配器的透视图。
图72是图解说明从不同于图71的方向看的适配器的透视图。
图73是图解说明从不同于图72的方向看的适配器的透视图。
图74是适配器的底视图。
图75是适配器的前视图。
图76是适配器的后视图。
图77是适配器的侧视图。
图78是图解说明适配器的内部结构的透视图。
图79是图解说明从不同于图78的方向看的适配器的内部结构的透视图。
图80是图解说明适配器,和安装到所述适配器的供电设备的透视图。
图81是图解说明适配器和供电设备的大小的后视图。
图82是图解说明供电设备插入适配器中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83是图解说明供电设备插入适配器中并安装在适配器中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84是图解说明供电设备安装到适配器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85是图解说明供电设备安装到的适配器,和适配器安装到的成像设备的透视图。
图86是另一电池的透视图。
图87是另一电池的前视图。
图88是另一电池的平面图。
图89是另一适配器的透视图。
图90是图解说明从不同于图89的方向看的另一适配器的透视图。
图91是另一适配器的平面图。
图92是另一适配器的侧视图。
图93是另一适配器的前视图。
图94是另一适配器的底视图。
图95是另一适配器的后视图。
图96是图解说明另一适配器中的容纳盒和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97是图解说明在另一适配器中,利用柔性印刷配线板连接中继连接器和连接用连接器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98是图解说明另一电池安装到的另一适配器,以及另一适配器安装到的成像设备的透视图。
图99是图解说明适配器和另一电池的大小的后视图。
图100是图解说明其中另一适配器中的被引导槽的大小被放大的例子的后视图。
图101是图解说明其中在另一适配器中,布置电容器的例子的透视图。
图102是图解说明与把电池等安装到充电器、成像设备等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相关的概况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实现本技术的电池和连接设备的方式。
以近似长方体的形状形成电池,在下面的说明中,外表面被设定为顶面(上表面)、底面(下表面)、侧面(左右侧面)、前表面和后表面,以表示前后、上下、左右方向。连接顶面(上表面)和底面(下表面)所在的顶面侧(上表面侧)和底面侧(下表面侧)的上下方向被设定为高度方向,连接左右侧面所在的左侧面侧和右侧面侧的左右方向被设定为宽度方向,连接前表面和后表面所在的前表面侧和后表面侧的前后方向被设定为纵向方向。另外,包括顶面的上端侧部分被设定为顶侧部分,包括底面的下端侧部分被设定为底侧部分,包括侧面的左右端侧部分被设定为侧面部分(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包括前表面的前端侧部分被设定为前侧部分,包括后表面的后端侧部分被设定为后侧部分。另外,顶侧部分、底侧部分、侧面部分、前侧部分和后侧部分的各自外表面不限于平面,其至少一部分可以是曲面地形成的。
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作为电池连接到的连接设备的例子,例示了作为成像设备的静止相机。在静止相机的说明中,假定前后上下左右方向是在静止相机的摄影期间,从摄影者的取景方向设定的。因而,物体侧成为前方,像面侧成为后方。
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作为电池连接到的连接设备的另一个例子,还例示了充电器。在充电器的说明中,前后上下左右方向是在充电器被放置在诸如书桌或桌子之类的基座上的状态下设定的。在充电器中,形成电池插入的插入凹部,在充电器中,前后上下左右方向是在插入电池的方向被设定为下方,电池滑动从而被安装的方向被设定为前方的状态下设定的。
注意,为了方便起见,描述了前后上下左右方向,在实现本技术时,并不局限于这些方向。
<电池的构成>
首先,说明电池1的构成(参见图1-图7)。
电池1具有其中各个必需单元被布置在壳体2的内侧和外侧的构成。
壳体2是以近似长方体的形状形成的,在上下方向上,耦接盒盖(上盒)3和容纳盒(下盒)4。盒盖3是以向下方开口的箱体形状形成的(参见图1-图6)。容纳盒4是以向上方开口的箱体形状形成的。在上下方向上耦接盒盖3和容纳盒4,从而构成壳体2的状态下,形成壳体2的内部空间,作为容纳空间。
隔离物6、电池单元6和6、连接板金属7、8和8、以及电路基板9布置在壳体2的容纳空间中(参见图1)。隔离物5附接到容纳盒4。电池单元6和6被布置成在左右方向上由隔离物5相互隔开。连接板金属7连接到电池单元6和6的一侧的端子,其下端连接到在电路基板9的下表面上形成的电极端子(未图示)。连接板金属8和8分别连接到电池单元6和6的另一侧的端子,它们的下端连接到在电路基板9的下表面上形成的电极端子(未图示)。电路基板9附接到容纳盒4,处于除一部分之外由隔离物5从上方覆盖的状态。
在壳体2中,外表面10包括顶面11、底面12、侧面13和13、前表面14和后表面15,前后方向(纵向方向)的尺寸被设定成大于左右方向(宽度方向)的尺寸,左右方向(宽度方向)的尺寸被设定成大于上下方向(高度方向)的尺寸(参见图1-图6)。在壳体2中,分别在顶面11与侧面13和13之间,形成斜面16和16。斜面16和16当从顶面11接近侧面13和13时,向下方移位。
顶面11、底面12、侧面13和13、前表面14、后表面15及斜面16和16都是作为外表面17、17…形成的。
在壳体2的下端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两者上,分别形成切口2a和2a。每个切口2a都向侧方(左方或右方)、下方、前方和后方开口,包括在下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台阶面18,和在侧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槽形成面19。台阶面18的外缘与侧面13的下缘连续。槽形成面19的上缘与台阶面18的内缘连续,槽形成面19的下缘与底面12的侧缘连续。台阶面18和槽形成面19是在从前表面14到后表面15的区域内连续地形成的。
台阶面18和底面12是作为近似相互平行的平面地形成的,槽形成面19的除前后两端部外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分,和侧面13是作为近似相互平行的平面地形成的。槽形成面19和19的前端部是作为当前端部接近前表面14时,沿彼此接近的方向移位的向外凸起的曲面19a和19a地形成的,槽形成面19和19的后端部是作为当后端部接近后表面15时,沿彼此接近的方向移位的向外凸起的曲面19b和19b地形成的。可以说壳体2包括主体部分20和底部21,主体部分20是相对于包括台阶面18和18的虚拟平面在上侧的部分,底部21是相对于所述虚拟平面在下侧的部分。注意,台阶面18和18包含在主体部分20中。
如上所述,在电池1中,槽形成面19和19的前后端部都是作为曲面19a、19a、19b和19b形成的。因而,不太可能发生应力集中,并且万一掉落时等,前后端部不太可能接触地面等。结果,可以实现冲击的缓和,从而可以减少破损的发生。
如上所述,在壳体2中,在包含台阶面18和18的虚拟平面被设定为基准的状态下,包括台阶面18和18的上侧部分被设置成主体部分20,相对于主体部分20在下侧的部分被设置成底部21。底部21的左右宽度被设定成比主体部分20小,侧面13和13之间在左右方向的距离被设定成大于槽形成面19和19之间的距离,在底部21中形成具有相应功能的槽等。
在底部21的左右两侧,从前侧开始彼此隔开地顺序形成第一被引导槽22和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23、以及第三被引导槽24和24。每个第一被引导槽22、每个第二被引导槽23、以及每个第三被引导槽24都向着槽形成面19开口。
第一被引导槽22是在底部21的前端部处形成的,向侧方和前方开口。第二被引导槽23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向侧方开口。注意,第二被引导槽23可不在壳体2中形成。这种情况下,在槽形成面19的一部分和底面12的一部分处形成其中形成第二被引导槽23的部分。第三被引导槽24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向侧方开口。注意,第三被引导槽24可以具有还向后方开口的形状(参见图8)。
在底部21的左右两侧,从前侧开始彼此隔开地顺序形成插入槽25和25、以及插入槽26和26。插入槽25和插入槽26向槽形成面19开口。插入槽25向侧方、上方和下方开口,上侧的开口与第二被引导槽23的前侧的大约一半连通。插入槽26向侧方、上方和下方开口,上侧的开口与第三被引导槽24的前侧的大约一半连通。
壳体2中的第一被引导槽22和22的下缘22b和22b与底面12之间的部分被设置成第一接合爪部分2p和2p。壳体2中的第二被引导槽23和23的下缘23b和23b与底面12之间的部分被设置成第二接合爪部分2q和2q。壳体2中的第三被引导槽24和24的下缘24b和24b与底面12之间的部分被设置成第三接合爪部分2r和2r。每个第一接合爪部分2p和每个第二接合爪部分2q都相对于壳体2在前后方向的中心,更靠近前表面14侧,每个第三接合爪部分2r相对于壳体2在前后方向的中心,更靠近后表面15侧,或者位于通过在前后方向上把壳体2三等分而获得的各个区域中的在最后侧的区域中。
注意,上面说明了其中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隔开地形成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的例子,不过可以作为一个引导槽45地形成各个第一被引导槽22、各个第二被引导槽23和各个第三被引导槽24(参见图9)。引导槽45是在槽形成面19中,在从前端到偏向后端的位置的区域中形成的。另外,可以作为一个引导槽46地形成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参见图10)。引导槽46是在槽形成面19中,在从前端到后端的区域中形成的。
另外,说明了其中在壳体2的左右两侧,形成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的例子,不过,在壳体2的左右两侧可以形成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之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引导槽。
例如,可以在左右侧中的至少一侧,只形成第一被引导槽22和第三被引导槽24,可以在左右侧中的另一侧,只形成第二被引导槽23(参见图11)。另外,例如,可以在左右侧中的至少一侧,只形成第一被引导槽22和第二被引导槽23,可以在左右侧中的另一侧,只形成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参见图12)。另外,例如,可以在左右侧中的一侧,只形成第一被引导槽22和第二被引导槽23,可以在左右侧中的另一侧,只形成第三被引导槽24(参见图13)。
注意,除了上述例子(参见图11-图13)以外,构成例子包括其中在左右侧中的一侧,只形成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之中的一个引导槽,和在左右侧中的另一侧,形成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之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引导槽的例子。另外,构成例子包括其中在左右侧中的一侧,只形成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之中的任意两个引导槽,和在左右侧中的另一侧,形成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之中的两个或三个引导槽的例子。
在底部21的前端部中,形成布置凹部27(参见图7)。布置凹部27大约是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处形成的,向前方和下方开口。在壳体2中,形成布置孔28,布置孔28与布置凹部27的除其前端部外的部分连通,并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壳体2。
第一被引导槽22的上缘22a、第二被引导槽23的上缘23a和第三被引导槽24的上缘24a相对于台阶面18位于在下侧的位置处,槽形成面19的一部分存在于第一被引导槽22和台阶面18之间、第二被引导槽23和台阶面18之间、以及第三被引导槽24和台阶面18之间(参见图2-图7)。因而,从槽形成面19的下端到第一被引导槽22的上缘22a的距离、从槽形成面19的下端到第二被引导槽23的上缘23a的距离、和从槽形成面19的下端到第三被引导槽24的上缘24a的距离被设定成小于从槽形成面19的上端到其下端的距离。另外,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的垂直距离(槽宽度)可以大于或小于从槽形成面19的上端到上缘22a、23a和24a的距离,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的垂直距离可以等于从槽形成面19的上端到上缘22a、23a和24a的距离。第一被引导槽22的下缘22b、第二被引导槽23的下缘23b和第三被引导槽24的下缘24b相对于槽形成面19的下缘在上侧,在上下方向的位置被设定成彼此相同。
注意,台阶面18和侧面13彼此相交的角部分2f可被倒角,或者角部分2f可沿从前表面14到后表面15的方向延伸,或者可被设定成与壳体2的长度相同的长度,或者大约为壳体2的长度的1/2或1/3的长度。另外,角部分2f之一可被倒角,或者角部分2f和2f两者都可被倒角。角部分2f的倒角宽度的大小可以与台阶面18的宽度相同,或者可以小于台阶面18的宽度。
另外,槽形成面19和底面12彼此相交的角部分2g可被倒角,或者第一被引导槽22与第二被引导槽23之间的角部分2h和2h、第二被引导槽23与第三被引导槽24之间的角部分2i和2i,以及第三被引导槽24与后表面15之间的角部分2j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全部可被倒角。这种情况下,壳体2中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一个或两个的角部分2g、2h、2i和2j可被倒角。
布置凹槽27由凹槽形成面29形成。凹槽形成面29包括基部29a、壁部29b和29b、以及中间部分29c。
基部29a是以向前方开口的侧向U形形成的,处于面向水平方向的状态。壁部29b和29b与基部29a的前端是连续的,是作为当向前方延伸时,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的斜面形成的。即,左侧的壁部29b是作为当向前方延伸时接近左侧面13的斜面形成的,右侧的壁部29b是作为当向前方延伸时接近右侧面13的斜面形成的。注意,在壁部29b和29b中,一个壁部29b可以形成为斜面,另一个壁部29b可以形成为不倾斜地面向左方或右方的表面。中间部分29c面向下方,是在壁部29b和29b的上缘之间形成的。例如,壁部29b和29b相对于面向左右方向的表面倾斜45°。中间部分29c相对于台阶面18位于下方,位于与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的上缘22a、23a和24a大约相同的高度处,或者相对于上缘22a、23a和24a位于稍微下方。注意,中间部分29c可以相对于上缘22a、23a和24a位于上方。
在底部21的前端部中,左右彼此隔开地形成识别槽30和30。识别槽30起具有预定功能的功能槽的作用,例如识别如下所述的起连接设备作用的充电器等的种类。注意,功能槽不限于识别槽30。作为功能槽,例如,代替识别槽30,可以形成具有除识别以外的功能的槽。槽的例子包括对于充电器等进行定位的定位槽,检测充电器等的连接状态等的检测槽等。
然而,当预定功能是识别连接设备的种类的识别功能时,利用功能槽识别连接设备的种类。当电池安装在连接设备中,或者电池进入未安装在连接设备中的状态时,可容易地识别电池连接到的连接设备的种类。
注意,预定功能可以是识别电池本身的种类的功能。
识别槽30和30是在彼此相对的两侧形成的,布置凹部27介于它们之间。在每个识别槽30中,在左右方向上连续地形成在前后方向上长度彼此不同的第一识别部分31和第二识别部分32。
第一识别部分31和第二识别部分32分别起第一功能部分和第二功能部分的作用。
在构成识别槽30的各个表面之中,位于上侧,并且面向下方的表面形成为内部底面30a。内部底面30a相对于作为凹部形成面29中位于上侧并且面向下方的表面的中间部分29c位于下方。因而,识别槽30在上下方向的深度小于布置凹部27在上下方向的深度。另外,内部底面30a相对于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的上缘22a、23a和24a,以及台阶面18位于下方。另外,内部底面30a相对于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的下缘22b、23b和24b位于上方。不过,内部底面30a可以相对于下缘22b、23b和24b位于下方,或者可以位于与下缘22b、23b和24b相同的高度处。
在构成识别槽30的表面之中,位于第一识别部分31中的后侧,并且面向前方的表面形成为深度底面31a,位于第二识别部分32中的后侧,并且面向前方的表面形成为深度底面32a。深度底面31a和32a相对于凹部形成面29中位于基部29a中的最后侧,并且面向前方的表面位于前方,并且相对于连接器33的前表面位于后方。另外,深度底面31a和32a相对于端子布置槽36的深度侧底面36a,和定位槽37的深度侧底面37a位于前方。另外,深度底面31a和32a相对于第一被引导槽22的后端缘位于前方。不过,深度底面31a和32a可以相对于第一被引导槽22的后端缘位于后方,或者可以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与第一被引导槽22的后端缘相同的位置处。
第一识别部分31在前后方向上,具有比第二识别部分32大的长度,深度底面31a相对于深度底面32a位于稍后侧,第一识别部分31相对于第二识别部分32更靠近布置凹部27侧。可以说第二识别部分32相对于第一识别部分31更靠近侧面13侧。第二识别部分32在左右方向的宽度被设定成小于第一识别部分31在左右方向的宽度。
连接器33布置在壳体2的布置凹部27中。连接器33是连接到如后所述的起连接设备作用的充电器等的电极端子的部分,起端子部分的作用,包括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
连接器33包括由非导电材料形成的机壳34,和由导电材料形成的连接端子35、35和35,连接端子35、35和35在其至少部分被布置于在机壳34中形成的端子布置槽36、36和36中的状态下,被保持于机壳34。在各个连接端子35中,金属片的一端包括从预定部分左右分叉的一对触点部分,所述一对触点部分在顶端具有沿相互接触的方向的弹力,从而相互接触或者相互接近的状态下被布置在各个端子布置槽36中。
连接端子35、35和35起正电极端子、负电极端子和信息端子的作用,是按从左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信息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或者从右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信息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布置的。
信息端子用于使如后所述的连接设备识别电池1的内部温度,用于使连接设备识别电池1的各项信息,比如电池1的充电余量和退化信息。
注意,在连接器33中,可以设置2个端子布置槽36和36,以及2个连接端子35和35。在设置2个连接端子35和35的情况下,2个连接端子35和35分别起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作用,按从左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或者从右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布置。另外,在连接器33中,可以设置4个端子布置槽36、36、…和4个连接端子35、35、…。在设置4个连接端子35、35、…的情况下,4个连接端子35、35、…分别起正电极端子、负电极端子、信息端子和通信端子的作用,按从左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信息端子、通信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从右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信息端子、通信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从左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通信端子、信息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或者从右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通信端子、信息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布置。通信端子用于使连接设备识别电池1的各项信息,比如电池1的充电余量和退化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端子只用于把温度信息通知连接设备。
端子布置槽36、36和36向前方和下方开口,是左右彼此隔开地形成的。在机壳34中,在左右方向上,在端子布置槽36、36和36的外侧,形成向前方和下方开口的定位槽37和37。
连接器33的机壳34中的端子布置槽36、36和36之间的部分被设置成端子隔离肋条34a和34a,机壳34中的端子布置槽36和36与定位槽37和37之间的部分被设置成槽间肋条34b和34b。每个端子隔离肋条34a在左右方向的宽度被设定成大于每个槽间肋条34b在左右方向的宽度,以防止连接端子35、35和35之间的接触。
各个端子布置槽36在最顶面11侧的表面,和各个定位槽37在最顶面11侧的表面分别形成为内部底面36a和37a,内部底面36a和37a在上下方向的位置被设定成彼此近似相同。内部底面36a和37a相对于台阶面18位于下方。另外,内部底面36a和37a相对于第一被引导槽22的上缘22a、第二被引导槽23的上缘23a和第三被引导槽24的上缘24a位于下方,并且相对于第一被引导槽22的下缘22b、第二被引导槽23的下缘23b和第三被引导槽24的下缘24b位于上方。
各个连接端子35在近似左右方向上可弹性变形,在被插入各个端子布置槽36中的状态下被保持到机壳34。
注意,上面说明了其中在凹部形成面29中,壁部29b和29b,以及中间部分29c的上端与连接器33的机壳34的上端位于相同高度处的例子。不过,例如,壁部29b和29b,以及中间部分29c的上端可以相对于机壳34的上端位于上方(参见图14)。这种情况下,壁部29b和29b,以及中间部分29c的上端可在偏向于壳体2的上端的较低位置处位于任意位置。
另外,在凹部形成面29中,例如,可能不存在中间部分29c,可在从壳体2的上端到下端的位置处形成壁部29b和29b(参见图15和图16)。
另外,可不形成沿前后左右方向倾斜的壁部29b和29b,代替壁部29b和29b,可以形成面向前方的第一壁面部分29x和29x,和与第一壁面部分29x和29x在左右方向的外缘连续,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二壁面部分29y和29y(参见图17和图18)。注意,第一壁面部分29x和29x及第二壁面部分29y和29y可在左右方向、前后方向或上下方向上倾斜任意角度。
在连接器33中,连接端子35、35和35的一侧的端部通过布置孔28,连接到布置在壳体2内的电路基板9。
在连接器33被布置在布置凹部27中的状态下,前表面33a相对于壳体2的前表面14位于后侧。连接器33在布置凹部27中,位于由凹部形成面29的基部29a围绕的区域中,凹部形成面29的壁部29b和29b,以及中间部分29c位于连接器33的前面。
在连接器33被布置在布置凹部27中的状态下,下表面33b与壳体2的底面12位于同一平面上。
<连接设备的构成例子>
下面,作为电池1连接到的连接设备的例子,将说明成像设备(静止相机)50(参见图19-图21)。
例如,在成像设备50中,各个必需的单元布置在横向较长的扁平外壳体51的内侧和外侧(参见图19)。诸如交换透镜70和适配器(未图示)之类的附件可从成像设备50拆卸。在交换透镜70中,设置进行旋转操作的操作环71、72和73。操作环71、72和73起用于进行聚焦的聚焦环、用于调整视角的变焦透镜环、和用于进行光量的调整的光圈环的作用。
在外壳体51的上表面上,设置各种操作单元52、52、…。作为操作单元52、52、…,例如,设置拍摄按钮、变焦旋钮、电源按钮、模式选择旋钮等。在外壳体51的上端部,设置能够缩回和伸出的闪光灯53。
在闪光灯53的后侧,在外壳体51的上端部处设置取景器54。在外壳体51的后表面上,设置显示器55和各种操作单元52、52、…(参见图20)。
成像元件(未图示)布置在外壳体51的内部。作为成像元件,例如,使用电荷耦合器件(CCD)、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等。
在相对于在成像设备50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处交换透镜连接到的底座(未图示),或者成像元件,在后方的后部处设置电池安装部分56(参见图20和图21)。
电池安装部分56包括外壳体51的一部分,和可在外壳体51的下端部处旋转的盖子部件57。在电池安装部分56中,内部空间形成为安装空间56a,安装空间56a向下方开口。
在电池安装部分56的深处部分(上端部)中,布置偏置弹簧58和端子连接部分59。端子连接部分59包括由非导电材料形成的支持部分60,和由导电材料形成的电极端子61、61和61,电极端子61、61和61按左右彼此隔开的状态被保持于支持部分60。
在支持部分60中,在左右方向上,在电极端子61、61和61的外侧,设置定位突起60a和60a。
在端子连接部分59中,电极端子61、61和61一侧的端部连接到布置在外壳体51的内部的控制基板(未图示)。
在电池安装部分56的下端部,挤压杆62被可旋转地支持于安装空间56a的开口边缘。挤压杆62可在挤压位置和非挤压位置之间旋转,由弹簧(未图示)沿例如从非挤压位置到挤压位置的方向挤压。
在电池安装部分56的内部,设置误插入防止突起56b和56b。电池安装部分56具备在安装空间56a的关闭状态下,锁定盖子部件57的锁定机构。
<将电池安装到连接设备(成像设备)>
下面,说明将电池1安装到成像设备50的电池安装部分56(参见图22-图24)。
在盖子部件57被打开的状态下,如下所述,用户把电池1插入安装空间56a中,以把电池1安装在电池安装部分56中。
电池1从前表面14侧被插入安装空间56a中(参见图22)。此时,电池1沿切口2a和2a与误插入防止突起56b和56b匹配的方向插入安装空间56a中。因而,当沿切口2a和2a不与误插入防止突起56b和56b匹配的方向,把电池1插入安装空间56a中时,例如,作为由壳体2的一部分(例如顶面11和侧面13)形成的角部分的斜面16接触误插入防止突起56b和56b,从而防止错误地把电池1插入安装空间56a中。
将电池1插入安装空间56a中是在将挤压杆62旋转到非挤压位置的状态下进行的。当电池1被插入安装空间56a中时,挤压杆62进入挤压杆62滑动到电池1的侧面13之一的状态,从而挤压杆62到挤压位置的旋转受到管制。
在插入安装空间56a中的电池1中,连接器33的连接端子35、35和35分别连接到端子连接部分59的电极端子61、61和61。此时,各个电极端子61被插入各个连接端子35中的左右分叉并且具有沿相互接触的方向的弹性的一对接触部分之间,从而连接端子35在所述一对接触部分从左右两侧夹着电极端子61的状态下,连接到电极端子61。另外,此时端子连接部分59的定位突起60a和60a分别插入连接器33的定位槽37和37中,从而进行连接器33相对于端子连接部分59的定位。
在连接端子35、35和35分别连接到电极端子61、61和61的状态下,在安装空间56a中,后表面15相对于挤压杆62位于较深侧,挤压杆62由弹簧的偏置力旋转到挤压位置,前表面14被偏置弹簧58挤压。这样,使电池1偏向于后方(参见图23)。因而,设置在电池1的后表面15上的被挤压部分15a(参见图22)被挤压到挤压杆62,从而从安装空间56a的脱离受到管制。被挤压部分15a相对于切口2a更靠近顶面11侧。
如上所述,在归因于挤压杆62,电池1从安装空间56a的脱离受到管制的状态下,安装空间56a由盖子部件57关闭。这样,电池1被安装在电池安装部分56中。此时,盖子部件57由锁定机构锁定到外壳体51。
另一方面,当解除盖子部件57相对于外壳体51的锁定时,盖子部件57旋转,从而打开安装空间56a,挤压杆62被旋转到非挤压位置,从安装空间56a取出电池1,从而可从电池安装部分56取出电池1。
注意,上面说明了后表面15的被挤压部分15a被挤压到挤压杆62,从而电池1从安装空间56a的脱离受到管制的例子。不过,也可采用其中在电池1的后端部,形成至少向后方开口的被挤压凹部38,挤压杆62的一部分被插入被挤压凹部38中,以管制电池1从安装空间56a的脱离的构成(参见图24)。
如上所述,当在电池1中形成挤压杆62的一部分插入其中的被挤压凹部38时,可以使挤压杆62位于安装空间56a的较深侧,从而可以与较深侧的位置成比例地实现成像设备50的尺寸的减小。
<连接设备的另一构成例子>
下面,作为电池1连接到的连接设备的另一个例子,将说明充电器80(参见图25-图29)。注意,充电器80是不同于成像设备50等的设备,不过充电器80的以下连接结构可以与诸如成像设备之类的各种设备一体地设置。因而,电池1可被连接到其中设置充电器80的以下连接结构的成像设备等。
在充电器80中,各个必需单元被布置在盒体81的内侧和外侧。在盒体81中设置以下连接结构。
盒体81是按近似长方体的形状形成的,左右方向的一侧的近似一半被设置成机构布置部分82,左右方向的另一侧的近似一半被设置成电池安装部分83。
基板、诸如发光二极管之类的发光体等(未图示)被布置在机构布置部分82的内部。在机构布置部分82的顶面部分中,设置窗口82a和82b。从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通过窗口82a和82b射向外部,从而借助通过窗口82a和82b的照射状态,能够识别充电操作状态、充电量状态等。
在电池安装部分83中,形成向上方和后方开口的安装凹部83a。在安装凹部83a的左右两侧,设置台阶部分84和84,台阶部分84和84是以向上方突起,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形状形成的。台阶部分84和84包括面向上方的平面84a和84a,以及与平面84a和84a的内缘连续并且彼此面对的相对表面84b和84b。注意,也存在具有其中在壳体中只形成一个切口2a的构成的电池,不过在该电池被安装到的电池安装部分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一个台阶部分84。
安装凹部83a由包括位于台阶部分84和84之间,并且面向上方的底板表面部分85,和面向后方的前板表面部分86的各个表面部分,还有台阶部分84和84形成,前板表面部分86与台阶部分84和84的前缘,以及底板表面部分85的前缘是连续的。在台阶部分84和84中,从前侧开始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隔开地顺序设置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和87、第二引导接合部分88和88、以及第三引导接合部分89和89。所有的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和87、第二引导接合部分88和88、以及第三引导接合部分89和89都沿彼此接近的方向,从相对表面84b和84b突起。
各个第一引导接合突起87是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突起形状形成的,前端与前板表面部分86连续,从各个相对表面84b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突起。各个第二引导接合突起88是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突起形状形成的,位于与第一引导接合突起87相同的高度。各个第三引导接合突起89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接合部分89a,和从接合部分89a的前端部向下方突起的竖立壁部89b,竖立壁部89b的下端与底板表面部分85是连续的。
注意,在安装其中在左右方向的一侧只形成第一被引导槽22和第三被引导槽24,在左右方向的另一侧只形成第二被引导槽23,从而在左侧和右侧交替形成被引导槽的类型的电池的情况下,可以只设置与被引导槽对应的引导接合部分。例如,在安装其中在左右方向的一侧只形成第一被引导槽22和第三被引导槽24,在左右方向的另一侧只形成第二被引导槽23的电池的情况下,在左右方向的一侧,可以只设置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和第三引导接合部分89,在左右方向的另一侧,可以只设置第二引导接合部分88。
在电池安装部分83中,设置从底板表面部分85的前端部向上突起的识别突起90。在识别突起90中,在左右方向上连续地设置在前后方向上,长度彼此不同的较长部分90a和较短部分90b,较长部分90a在前后方向的长度被设定成大于较短部分90b在前后方向的长度。较长部分90a的左右宽度被设定成小于较短部分90b的左右宽度。
识别突起90设置在前端与前板表面部分86连续,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偏向一侧的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的位置处。具体地,在左右方向上,识别突起90位于与底板表面部分85的中心和一侧的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之间的间隔的中心相比,更靠近一侧的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侧,和位于与端子连接部分93和一侧的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之间的间隔的中心相比,更靠近一侧的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侧。在识别突起90中,较短部分90b相对于较长部分90a,更靠近一侧的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侧。
在电池安装部分83的前端部,设置可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检测突起91。检测突起91由弹簧部件(未图示)向后方偏置,设置于在左右方向上,偏向另一侧的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的位置。
注意,当底板表面部分85在左右方向的中心被设定为基准时,检测突起91可被设置在偏向一侧的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的对称位置。另外,说明了其中识别突起90和检测突起91位于左右方向的相对两侧,同时端子连接部分93介于它们之间的例子。不过,标识突起90和检测突起91两者可以位于端子连接部分93的左侧或者右侧。这种情况下,端子连接部分93和检测突起91位于左右方向的相对两侧,同时识别突起90介于它们之间。
底板表面部分85的一部分被设置成接合维持部分92。接合维持部分92是在底板表面部分85的一部分处形成的侧向U形狭缝的内侧部分,被设定成可以前端部为支点,大体沿垂直方向弹性变形。在接合维持部分92的后端部处形成向上突起的锁定突起92a。
端子连接部分93布置在电池安装部分83的前端部。端子连接部分93包括由非导电材料形成的支持部分94,和由导电材料形成的电极端子95、95和95,电极端子95、95和95在左右彼此隔开的状态下保持到支持部分94。
支持部分94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在电极端子95、95和95的外侧的定位突起94a和94a。定位突起94a和94a在左右方向的宽度的大小大于电极端子95、95和95在左右方向的宽度的大小。
在端子连接部分93中,电极端子95、95和95的一侧的端部连接到布置在盒体81内部的基板。
<将电池安装到连接设备(充电器)>
下面,说明把电池1安装到充电器80中的电池安装部分83(参见图29-图31)。
如下所述,通过把电池1的一部分插入安装凹部83a中,用户可把电池1安装到电池安装部分83。
电池1从上方被插入安装凹部83a中(参见图29)。此时,第二引导接合部分88和88分别通过插入槽25和25,被插入第二被引导槽23和23中,第三引导接合部分89和89的接合部分89a和89a分别通过插入槽26和26,被插入第三被引导槽24和24中。因而,充电器80的台阶部分84和84被插入电池1的切口2a和2a中,台阶面18和18分别位于在上下方向,面向平面84a和84a的位置,槽形成面19和19分别位于在左右方向,面向相对表面84b和84b的位置。
此时,电池1从上方被布置在底板表面部分85上,从而接合维持部分92的锁定突起92a被向下挤压,并弹性变形。
注意,当沿着台阶部分84和84不被插入切口2a和2a中的方向,把电池1插入安装凹部83a中时,壳体2的一部分接触台阶部分84和84,从而防止错误地把电池1插入安装凹部83a中。
之后,电池1相对于充电器80向前方滑动(参见图30)。当电池1滑向前方时,第一被引导槽22和22分别被导引到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和87,第二被引导槽23和23分别被导引到第二引导接合部分88和88,第三被引导槽24和24分别被导引到第三引导接合部分89和89的接合部分89a和89a。电池1向前方滑动到移动边缘,在所述移动边缘,第三被引导槽24和24的后侧开口缘分别接触第三引导接合部分89和89的竖立壁部89b和89b。
在电池1向前方滑动到移动边缘的状态下,第一被引导槽22和22的开口缘分别接合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和87,第二被引导槽23和23的开口缘分别接合第二引导接合部分88和88,第三被引导槽24和24的开口缘分别接合第三引导接合部分89和89的接合部分89a和89a。因而,第一接合爪部分2p的上缘接合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的下缘的至少一部分,第二接合爪部分2q的上缘接合第二引导接合部分88的下缘的至少一部分,第三接合爪部分2r的上缘接合第三引导接合部分89的下缘的至少一部分。
此时,电池1的后端缘位于接合维持部分92的锁定突起92a之前,接合维持部分92被弹性复原,锁定突起92a与电池1中的后端缘的下端部接合,从而电池1被安装在电池安装部分83中。
当电池1被安装在电池安装部分83中时,充电器80的检测突起91被设置在电池1的前表面14上的检测用被挤压部分14a挤压和操作。检测突起91向前移动,当检测突起91向前移动时,检测单元(未图示)检测到电池1安装到电池安装部分83。
当检测到电池1安装到电池安装部分83时,在充电器80连接到电源的状态下,光从发光二极管发出,并通过窗口82a和82b向上照射。因而,通过视觉确认通过窗口82a和82b照射的光的状态,用户可以识别是否处于可充电状态,或者对于电池1的充电量。
另外,当电池1被安装在电池安装部分83中时,充电器80的识别突起90被插入在电池1的一侧的识别槽30中(参见图31)。在识别突起90中,较长部分90a被插入第一识别部分31中,而较短部分90b被插入第二识别部分32中。
当识别突起90被插入识别槽30中时,识别安装在电池安装部分83中的电池1是否是可由充电器80充电的类型。例如,电池1是可充电的功率容量近似为中等的类型。
另外,当电池1被安装在电池安装部分83中时,充电器80的端子连接部分93被插入电池1的壁部29b和29b之间。此时,在电池1和充电器80之间,存在用于确保电池1相对于电池安装部分83的平滑插入性的间隙、尺寸公差等,从而在电池1相对于充电器80左右倾斜或者移位的状态下,电池1可被插入电池安装部分83中(参见图32)。
即使在相对于充电器80倾斜的状态或移位的状态下,插入电池1的情况下,由于壁部29b和29b是作为当向前方延伸时,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的斜面形成的,因此端子连接部分93被导引到壁部29b和29b,并接近连接器33。因而,在电池1中,连接器33的连接端子35、35和35分别被可靠地连接到端子连接部分93的电极端子95、95和95(参见图33)。此时,端子连接部分93的定位突起94a和94a分别被插入连接器33的定位槽37和37中,从而实现连接器33相对于端子连接部分93的定位。
另一方面,当使电池1向后方滑动,以解除锁定突起92a与电池的后端缘的接合,以及解除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和87、第二引导接合部分88和88及第三引导接合部分89和89的接合时,电池1从安装凹部83a中向上方取出,从而可以从电池安装部分83取出电池1。
<总结>
如上所述,在电池1中,形成壳体2的布置凹部27的表面形成为凹部形成面29,作为凹部形成面29的一部分的中间部分29c存在于外表面10的前表面14和连接器33之间。
因而,由于连接器33的前表面33a相对于壳体2的前表面14,位于壳体2的内侧,因此,连接器33在掉落时等的破损或损坏的发生被减少,从而可以确保连接端子35相对于电极端子61或95的良好连接状态。
特别地,由掉落冲击引起的冲击力不太可能传递到连接器33,从而在用于把连接端子35连接到电路基板9的焊接中,不太可能出现破裂,可减少电气连接不良的发生。
另外,由于连接器33的破损或损坏的发生被减少,因此连接端子35不太可能暴露在机壳34之外,可确保连接器33的高质量。
注意,上面说明了其中连接器33的前表面33a相对于壳体2的前表面14位于壳体2的内侧的例子。不过,例如,连接器33的下表面33b可相对于壳体2的底面12位于壳体2的内侧(参见图34)。
如上所述,在连接器33的下表面33b相对于壳体2的底面12,位于壳体2的内侧的情况下,连接器33在掉落时等的破损或损坏的发生被减少,从而可以确保连接端子35相对于电极端子61或95的良好连接状态。
另外,例如,连接器33的前表面33a可相对于壳体2的前表面14,位于壳体2的内侧,并且连接器33的下表面33b可相对于壳体2的底面12,位于壳体2的内侧(参见图35)。
如上所述,在前表面33a相对于前表面14位于壳体2的内侧,并且下表面33b相对于底面12位于壳体2的内侧的情况下,整个连接器33位于壳体2的内侧。因而,连接器33在掉落时等的破损或损坏的发生被进一步减少,从而可以确保连接端子35相对于电极端子61或95的良好连接状态。
另外,在电池1中,布置凹部27在连接端子35相对于电极端子61或95的连接方向上开口,在连接方向上,作为凹部形成面29的中间部分29c存在于外表面10和连接器33之间。
因而,由于在连接方向上,连接器33相对于外表面10位于壳体2的内侧,因此电极端子61或95被插入到布置凹部27的更深侧,从而可以实现连接方向的连接设备(成像设备50和充电器80)的尺寸的减小。
另外,凹部形成面29的一部分形成为其中随着其在布置凹部27的开口方向(连接方向)上从连接器33隔开,布置凹部27的开口面积增大的斜面。
因而,凹部形成面29的所述部分在把电极端子61或95插入布置凹部27中时起引导面的作用,从而可以确保连接端子35和电极端子61或95之间的良好连接状态。
另外,凹部形成面29包括在与连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彼此隔开的一对壁部29b和29b,壁部29b和29b是作为当沿着连接方向延伸时,彼此隔开的斜面形成的。
因而,由于壁部29b和29b在把电极端子61或95插入布置凹部27中时起引导面的作用,因此可以确保连接端子35和电极端子61或95之间的更加良好的连接状态。
注意,上面说明了其中一对壁部29b和29b是作为当其沿着连接方向延伸时,彼此隔开的斜面形成的例子。不过,例如,一侧的壁部29b可被形成为其中当其沿着连接方向延伸时,布置凹部27的开口面积增大的斜面(参见图36)。
另外,在电池1中,凹部形成面29的中间部分29c可形成为其中随着其在连接方向上从连接器33隔开,布置凹部27的开口面积增大的斜面(参见图37)。
如上所述,当作为斜面形成中间部分29c时,在把电极端子61或95插入布置凹部27中期间,中间部分29c起引导面作用,从而可以确保连接端子35与电极端子61或95之间的更加良好的连接状态。
注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除了中间部分29c以外,也作为斜面地形成壁部29b和29b,可以除了中间部分29c以外,也作为斜面地形成一侧的壁部29b,或者可以只作为斜面地形成中间部分29c。
另外,壁部29b或者中间部分29c相对于连接方向的倾斜角是任意的。不过,例如,可取的是倾斜角被设定成大于0°,并且等于或小于45°。
当壁部29b或者中间部分29c的倾斜角被设定成大于0°,并且等于或小于45°时,起引导面作用的凹部形成面29的倾斜角构成锐角,从而可以把由引导面导引的电极端子61或95平滑地插入布置凹部27中。
注意,上面作为例子,说明了其中从上方把电池1插入安装凹部83a中,并使电池1向前方滑动从而安装的类型的充电器80。不过,作为另一种类型,存在其中电池1从上方插入,并安装在其中的充电器80A(参见图38)。
例如,在充电器80A中,其整体被设置成电池安装部分83A,在电池安装部分83A中形成向上方开口的安装凹部83b。在电池安装部分83A中布置包括电极端子的端子连接部分96。电池1沿前表面14面向下方的方向被插入充电器80A的安装凹部83b中。
这种情况下,当作为斜面(引导面)形成电池1的壁部29b和29b或者中间部分29c至少之一时,在把电池1插入安装凹部83b中期间,归因于电池1的自身重量,端子连接部分96被导引到所述斜面。
因而,可以确保电池1相对于充电器80A的容易且良好的连接状态。
就电池1来说,归因于与侧面13连续的台阶面18,和与底面12连续的槽形成面19,在壳体2中形成切口2a,形成向槽形成面19开口的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相对于台阶面18更靠近底面12侧。
因而,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及第三被引导槽24,和台阶面18不是连续设置的,槽形成面19的一部分位于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及第三被引导槽24和台阶面18之间。因而,与其中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及第三被引导槽24,和台阶面18是连续设置的情况相比,槽形成面19和台阶面18更靠近电池单元6,从而可以减小电池1的尺寸。
另外,切口2a和2a分别形成于与两个侧表面13和13连续的位置。因而,切口2a和2a存在于两个侧表面13和13的两侧,壳体2的外表面10位于在两个位置靠近电池单元6和6之处。结果,可以进一步减小电池1的尺寸。
另外,第一被引导槽22和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23、以及第三被引导槽24和24是在连接端子35相对于电极端子61或95的连接方向上,彼此隔开地形成的。因而,壳体2中的在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之间的部分相对于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和第三被引导槽24形成为突起,从而所述突起起加强肋的作用。结果,可以提高壳体2的强度。
<电池的另一构成例子>
下面,说明电池1的另一构成例子(参见图39-图44)。
在电池1中,可以至少在左右两侧形成接合凹部39和39(参见图39)。例如,接合凹部39和39分别向第二被引导槽23和23开口。
其中形成接合凹部39和39的电池1例如在保持到充电器80B的状态下被连接。充电器80B包括主体97、从主体97向后方突起的保持臂98和98,以及在向后方突起的状态下布置在主体97中并包括电极端子的端子连接部分99。
操作按钮97a布置在主体97中,当操作按钮97a被操作时,沿使保持臂98和98相互隔开的方向操作保持臂98和98。
在保持臂98和98中,其顶端被设置成沿相互接近的方向弯曲的接合突起98a和98a。在保持臂98和98中,形成当其接近主体97时,沿相互接近的方向倾斜的滑动面98b和98b。保持臂98和98由布置在主体97内侧的弹簧(未图示),沿相互接近的方向偏置。
当电池1相对于充电器80B向前移动时,电池1的前缘在滑动面98b和98b上滑动,保持臂98和98克服弹簧的偏置力,沿彼此隔开的方向移动,从而保持臂98和98分别被插入第一被引导槽22和22中。保持臂98和98分别从第一被引导槽22和22相对地向第二被引导槽23和23移动,在一旦骑在槽形成面19和19上的状态下,就沿彼此接近的方向从第一被引导槽22和22移动,从而插入第二被引导槽23和23中,并且接合突起98a和98a分别与接合凹部39和39接合(参见图40)。
充电器80B进入接合突起98a和98a分别与接合凹部39和39接合,电池1从左右两侧被夹紧的状态,从而电池1被保持到充电器80B。当接合突起98a和98a分别与接合凹部39和39接合时,连接器33同时连接到端子连接部分99。
在解除充电器80B对于电池1的保持的情况下,操纵操作按钮97a,使保持臂98和98沿彼此隔开的方向移动,以解除接合突起98a和98a相对于接合凹部39和39的接合状态。这样,可以将电池1和充电器80B相互分开。
注意,上面说明了其中接合凹部39和39分别向第二被引导槽23和23开口的例子,不过,接合凹部39和39可以分别向第三被引导槽24和24开口。然而,在接合凹部39和39分别向被引导槽23和23开口的情况下,充电器80B的接合突起98a和98a在插入第二被引导槽23和23中的状态下被导引,从而接合突起98a和98a可以可靠地与接合凹部39和39接合。
如上所述,由于形成分别向壳体2中的面向相反方向的表面开口,接合突起98a和98a分别与之接合的接合凹部39和39,因此通过使接合突起98a和98a分别从相对两侧与接合凹部39和39接合,可以保持电池1,从而可以在稳定的状态下容易地保持电池1。
注意,上面说明了其中在电池1的左右两侧,形成接合凹部39和39的例子。不过,例如,除了左右两侧的接合凹部39和39以外,还可形成向顶面11或底面12至少之一开口的接合凹部39(参见图41)。
如上所述,当形成向与面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的左右表面垂直的顶面11或底面12开口的接合凹部39时,通过使接合突起98a、98a和98a分别从彼此相对的两侧,以及与彼此相对的两侧垂直的侧面与接合凹部39、39和39接合,可以保持电池1,从而可以在更稳定的状态下保持电池1。
另外,各个接合凹部39是在各个第二被引导槽23存在于的区域中形成的,从而各个接合突起98a被导引到第二被引导槽23,与接合凹部39接合。因而,可以容易并且可靠地实现接合突起98a与接合凹部39的接合。
注意,代替第二被引导槽23存在于的区域,可在各个第一被引导槽22存在于的区域中形成接合凹部39(参见图42)。另外,可在各个第三被引导槽24存在于的区域中形成接合凹部39(参见图43)。
特别地,在第一被引导槽22存在于的区域中形成接合凹部39的情况下,接合凹部39存在于在连接方向上位于最顶端侧的第一被引导槽22所存在于的区域之中。
因而,当电池1被安装到充电器80B时,接合突起98a不必翻越槽形成面19,从而可以容易并且快速地进行接合突起98a与接合凹部39的接合。
另外,当接合突起98a与接合凹部39接合时,端子连接部分99的电极端子连接到连接器33的连接端子35。
因而,接合突起98a与接合凹部39的接合,以及电极端子与连接端子35的连接是同时进行的,从而不必小心地进行接合突起98a与接合凹部39的接合作业,以及电极端子与连接端子35的连接作业。结果,可以实现工作性的改善。
注意,可以在除第一被引导槽22、第二被引导槽23或第三被引导槽24存在于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中,形成接合凹部39,或者可以在向槽形成面19开口的状态下形成接合凹部39。例如,可以在槽形成面19和19的后端部的下端,分别形成至少向下方和后方开口的接合凹部39和39(参见图44)。
按照其中在槽形成面19和19的后端部的下端,分别形成接合凹部39和39的构成,例如,在充电器80等中设置两个接合维持部分92和92,接合维持部分92和92的锁定突起92a和92a分别被锁定到接合凹部39和39的开口缘,从而可以把电池1保持到充电器80等上。
这种情况下,接合凹部39和39相对于电池1中的后表面15更靠近前侧,从而,锁定突起92a和92a也与前侧的位置成比例地位于前侧。结果,充电器80等在前后方向的长度被缩短,从而可以减小充电器80等的尺寸。
<识别槽的构成等>
下面,说明识别槽30的构成等(参见图45-图56)。
如上所述,识别槽30包括在前后方向上,长度彼此不同的第一识别部分31和第二识别部分32,第一识别部分31和第二识别部分32是在左右方向上连续形成的(参见图45和图46的上段)。第一识别部分31和第二识别部分32都具有识别能力。
另一方面,在现有技术的电池中,对应于第一识别部分31的第一识别槽A和对应于第二识别部分32的第二识别槽B是在左右方向上,以恒定的间隔彼此隔开的状态下形成的(参见图46的下段)。
一般,识别槽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是按照壳体成型时的树脂流动性、阻燃性等级等确定的。
另外,识别槽的宽度形成为确保插入识别槽的识别用突起的强度的大小。具体地,如果识别槽的宽度小,那么必须减小要插入的识别突起的宽度。不过,当识别突起的宽度小时,识别突起的强度降低,从而可能出现破损或裂纹的可能性高。因而,必须将宽度设定到一定程度或更大,以确保识别突起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或更大,从而必须与识别突起的宽度的增大成比例地把识别槽的宽度设定到一定程度或更大。
另一方面,例如,充电器80中的安装凹部83a的横向宽度被设定成比电池1的横向宽度大用于确保电池1相对于安装凹部83a的平滑插入性的余量(抗磨(rattling)余量)。因而,对于识别槽的宽度,也需要具有允许可靠地进行识别突起的插入的余量的尺寸。另外,识别槽的宽度被设定成考虑到各个部分的尺寸公差或者装配公差的大小,并考虑到所述余量来决定识别槽的宽度。
另外,在现有技术的电池中,在第一识别槽A和第二识别槽B之间形成恒定间隔H,间隔H也需要具有恒定的宽度或者更大的宽度,以确保恒定的强度或者更大的强度。
因而,在现有技术的电池中,当分别被插入第一识别槽A和第二识别槽B中的识别突起的宽度被设定为W1时,第一识别槽A的宽度和第二识别槽B的宽度在余量(抗磨余量+公差余量)被设定为C时变成“W1+C”。另外,在第一识别槽A和第二识别槽B之间,间隔H是必需的,从而,壳体形成第一识别槽A和第二识别槽B所必需的左右方向的尺寸Wp被设定为“2W1+2C+H”。
另一方面,在电池1中,对应于第一识别槽A的第一识别部分31和对应于第二识别槽B的第二识别部分32是在左右方向上连续形成的(参见图46的上段)。因而,形成包括第一识别部分31和第二识别部分32的识别槽30,从而由于间隔H不是必需的,因此壳体2所必需的左右方向的尺寸W变成尺寸“2W1+2C”或者更小。
另外,在识别槽30中,由于第一识别部分31和第二识别部分32是在左右方向上连续形成的,因此,余量2C中的一个余量C对尺寸W来说也不是必需的,从而尺寸W变成尺寸“2W1+C”或者更小。
另外,插入长度较短侧的第二识别部分32中的识别突起的一部分可被插入第一识别部分31中,从而第二识别部分32的宽度可被设定成小于W1。当可被减小的尺寸被设定为α时,尺寸W变成“2W1-α+C”。
因而,为壳体2形成识别槽30所必需的左右方向的尺寸W从现有技术的电池中,壳体所必需的左右方向的尺寸Wp减少“C+H+α”。结果,可以通过所述减少,减小电池1的大小。
注意,上面举例说明了包括具有矩形形状的第一识别部分31和第二识别部分32的识别槽30。不过,在识别槽30中,例如,可以倾斜的形状,形成深度底面31a和32a(参见图47)。在其中深度底面31a和32a具有倾斜形状的识别槽30中,左右方向的一个部分被设定为第一识别部分31,另一个部分被设定为第二识别部分32。
在其中深度底面31a和32a具有倾斜形状的识别槽30中,不存在台阶差,从而在壳体2中,可以容易地形成识别槽30。
下面,说明具有与电池1不同的识别槽的电池1A和1B的例子(参见图48和图49)。
如上所述,在电池1中,左右彼此隔开地形成两个识别槽30和30。例如,电池1属于最大充电容量为标准充电容量的中等容量类型电池。
例如,电池1A属于最大充电容量比电池1大的高容量类型电池。在电池1A中,形成一个识别槽30和一个识别槽30A(参见图48)。识别槽30A包括其在前后方向的长度比第一识别部分31大的第一识别部分31A,和第二识别部分32A。
例如,电池1B属于最大充电容量比电池1小的低容量类型电池。在电池1B中,形成一个识别槽30(参见图49)。
下面,说明电池1、电池1A或电池1B被安装到的连接设备的电池安装部分的构成例子(参见图50-图53)。
连接设备的例子包括能够在小功率下工作的小功率相机,能够在比小功率相机大的中等功率下工作的中等功率相机,和能够在比中等功率相机大的大功率下工作的大功率相机,以及充电器80。
在小功率相机的电池安装部分中,布置端子连接部分59,不设置插入识别槽30等中的识别突起(参见图50)。
在中等功率相机的电池安装部分中,布置端子连接部分59,在端子连接部分59的侧方,设置识别突起90B(参见图51)。识别突起90B被设定成能够被完全插入第一识别部分31或第一识别部分31A中的长度。
在大功率相机的电池安装部分中,布置端子连接部分59,在端子连接部分59的侧方,设置识别突起90C(参见图52)。识别突起90C被设定成比识别突起90B的长度大,整个识别突起90C不会被完全插入第一识别部分31中,但是能够被完全插入第一识别部分31A中的长度。
如上所述,端子连接部分93布置在充电器80的电池安装部分83中,识别突起90设置在端子连接部分93的侧方(参见图53)。识别突起90包括较长部分90a和较短部分90b。
下面,说明与上述识别槽30和30A的识别性质相关的例子(参见图54)。
下面作为例子,将说明电池1、电池1A和电池1B对于小功率相机、中等功率相机和大功率相机,以及充电器80的识别性。图54中,“Y”表示电池能够安装在相机或充电器中,而“N”表示电池不能安装在相机或充电器中。
大容量类型电池1A包括位于左侧的识别槽30,和位于右侧的识别槽30A,中等容量类型电池1包括左右彼此隔开的识别槽30和30,小容量类型电池1B包括位于左侧的一个识别槽30。
小功率相机在电池安装部分中不包括识别突起,从而不存在被插入识别槽30或30A中的部分。因而,电池1、电池1A和电池1B任意之一都可被安装在小功率相机的电池安装部分中,从而确定电池1、电池1A和电池1B任意之一都是能够在小功率相机中使用的电池。
中等功率相机包括位于电池安装部分的右侧的识别突起90B,识别突起90B被设定成插入识别槽30的第一识别部分31和识别槽30A的第一识别部分31A任意之一中。识别突起90B被插入电池1中位于右侧的识别槽30的第一识别部分31,和电池1A中位于右侧的识别槽30A的第一识别部分31A中。另一方面,由于在电池1B的右侧,不形成识别槽,从而识别突起90B干扰电池1B。
因而,确定电池1A和电池1任意之一可被安装在中等功率相机的电池安装部分中,但是电池1B不能被安装在电池安装部分中,电池1A和电池1任意之一都是能够在中等功率相机中使用的电池,确定电池1B是不能在中等功率相机中使用的电池。
大功率相机包括位于电池安装部分的右侧的识别突起90C,识别突起90C被设定成插入识别槽30A的第一识别部分31A中。识别突起90C被插入电池1A中位于右侧的识别槽30A的第一识别部分31A中。另一方面,识别突起90B可被插入电池1中位于右侧的识别槽30的第一识别部分31中,不过是部分插入识别部分31中的,从而电极端子95未连接到电池1的连接器33的连接端子35。另外,由于在电池1B的右侧,不设置识别槽,从而识别突起90B干扰电池1B。
因而,确定电池1A可被安装在大功率相机的电池安装部分中,但是电池1和电池1B不能被安装在电池安装部分中,电池1A是能够在大功率相机中使用的电池,而电池1和电池1B是不能在大功率相机中使用的电池。
充电器80包括位于电池安装部分83的左侧的识别突起90,识别突起90被设定成插入识别槽30中。识别突起90被插入位于电池1、电池1A和电池1B任意之一的左侧的识别槽30中。
因而,确定电池1、电池1A和电池1B任意之一都可被安装在充电器80的电池安装部分83中,电池1、电池1A和电池1B任意之一都是能够在充电器80中使用的电池。
注意,上面说明了与按照充电容量的不同进行的电池的识别相关的例子。不过,利用识别槽30等的识别不限于按照充电容量的不同进行的识别,例如,也可适用于与其他不同(比如关于电池是否是可充电类型电池的不同,以及充电速度的不同)相关的识别。
另外,上面说明了由包括长度彼此不同的第一识别部分31和第二识别部分32的两部分组成的识别槽30的例子,不过,识别槽30可包括长度彼此不同的3个或更多个识别部分。
如上所述,在电池1(电池1A或电池1B)的壳体2中,形成用于进行连接设备的识别的识别槽30,在识别槽30中,连续地形成长度彼此不同的多个识别部分。
因而,由于在长度彼此不同的多个识别部分之间,不存在隔离识别部分的部分,因此识别槽30的各个识别部分连续的方向的尺寸成为多个识别部分的总尺寸,从而可在确保高识别性的同时,减小电池1的大小。
另外,由于第一识别部分31和第二识别部分32形成为识别部分,因此识别槽30的各个识别部分连续的方向的尺寸成为第一识别部分31和第二识别部分32的总尺寸,从而可在改善识别性的同时,减小电池1的大小。
另外,在识别槽30中,在宽度方向上连续地形成多个识别部分,识别槽30在宽度方向的尺寸成为多个识别部分的总尺寸,从而与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隔开地形成多个识别槽的情况相比,可以在改善识别性的同时,减小电池1在宽度方向的大小。
另外,在多个识别部分中,长度越短,则宽度越小。例如,在第一识别部分31和第二识别部分32中,长度较短的第二识别部分32的宽度被设定成小于长度较长的第一识别部分31的宽度。
因而,识别槽30在宽度方向的尺寸变得小于形成具有相同宽度的识别部分的情况下的总宽度,从而可以在改善识别性的同时,进一步减小电池1在宽度方向的大小。
另外,由于两个识别槽30和30是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隔开的状态下形成的,因此通过利用两个识别槽30和30,可以进行连接设备的识别,从而可以增加能够被识别的连接设备的种类。
注意,这种情况下,2个识别槽30和30的形状或尺寸可被设定成彼此不同。
另外,在各个识别槽30中,可以彼此不同的形状,形成第一识别部分31和第二识别部分32(参见图55)。例如,在识别槽30中,可在具有近似三棱柱形状的空间中,形成第二识别部分32,当以这种形状形成识别槽30时,识别槽30的内部底面30a中的第二识别部分32的区域的一部分形成为斜面32c。随着斜面32c接近位于在左右方向上,与第二识别部分32连续的第一识别部分31的相反侧的侧面13,斜面32c倾斜成朝着底面12移位。
识别槽30是在第一被引导槽22附近形成的部分,当以这种形状形成识别槽30时,壳体2中的第一被引导槽22和识别槽30之间的部分的厚度(宽度)增大,从而可以增强在第一被引导槽22周边的部分。
另外,上面举例说明了其中长度彼此不同的第一识别部分31X和第二识别部分32X在宽度方向上连续的识别槽30,不过代替识别槽30,可以形成识别槽30X(参见图56)。识别槽30X具有其中在上下方向(深度方向)上,大小彼此不同的第一识别部分31X和第二识别部分32X是连续的构成。例如,第一识别部分31X被设定成比第二识别部分32X长,第一识别部分31X是在第二识别部分32X的下侧连续地形成的。
注意,和识别槽30中一样,识别槽30X可包括长度彼此不同的3个或更多个识别部分。
如上所述,当在深度方向上连续形成多个识别部分时,识别槽30X在深度方向的尺寸成为多个识别部分的总尺寸,从而与在深度方向上,彼此隔开地形成多个识别槽的情况相比,可以在改善识别性的同时,减小电池1在深度方向(上下方向)的大小。
另外,在识别槽30X中,当长度越短时,多个识别部分的深度可被设定成越小。
当识别槽30X被设定成上述构成时,识别槽30X在深度方向的大小变得比形成深度相同的识别部分的情况下的总深度小,从而在改善识别性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减小电池1在深度方向的大小。
<变形例>
下面,说明电池1的各个部分的变形例(参见图57-图59)。
第一变形例涉及凹部形成面的变形例(参见图57和图58)。按照第一变形例的凹部形成面29A包括壁部29d和29d。壁部29d和29d分别包括与基部29a连续的第一斜面40和40,与第一斜面40和40连续的中间面41和41,以及与中间面41和41连续的第二斜面42和42。
第一斜面40和40与基部29a的前端是连续的,随着它们向前方延伸,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的方向上倾斜。中间面41和41与第一斜面40和40的前端部是连续的,形成为面向前方的表面。第二斜面42和42与中间面41和41在左右方向的外缘是连续的,随着它们向前方延伸,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的方向上倾斜。
每个第一斜面40相对于中间面41的倾斜角被设定成大于每个第二斜面42相对于中间面41的倾斜角。不过,第一斜面40相对于中间面41的倾斜角可被设定成小于第二斜面42相对于中间面41的倾斜角,或者可被设定成与第二斜面42相对于中间面41的倾斜角相同。
另外,第一斜面40在其倾斜方向的宽度被设定成大于第二斜面42在其倾斜方向的宽度。不过,第一斜面40在其倾斜方向的宽度可被设定成小于第二斜面42在其倾斜方向的宽度,或者可被设定成与第二斜面42在其倾斜方向的宽度相同。
当形成包括壁部29d和29d的凹部形成面29A时,壳体2中的各个壁部29d和29d的后侧的部分在前后方向的厚度增大,从而可以实现壳体2的强度的提高。
第二变形例涉及连接器的变形例(参见图59)。按照第二变形例的连接器33A包括由非导电材料形成的机壳34,和由导电材料形成的连接端子35、35和35。在机壳34中,形成其中布置连接端子35、35和35的端子布置槽36、36和36,但是不形成定位槽37和37。
起正电极端子、负电极端子和信息端子作用的连接端子35、35和35分别布置在端子布置槽36、36和36中。注意,在连接器33A中,可以形成2个端子布置槽36和36,或者4个端子布置槽36、36、…。在连接器33A中形成2个端子布置槽36和36的情况下,在2个端子布置槽36和36中分别布置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在连接器33A中形成4个端子布置槽36、36、…的情况下,在4个端子布置槽36、36、…中分别布置正电极端子、负电极端子、信息端子和通信端子。
在可以使用连接器33A的情况下,在壳体2中,在连接器33A的左右两侧,形成定位槽37和37。
当可以使用上述连接器33A时,在壳体2中,在布置凹部27两侧的部分在左右方向的宽度增大,从而可以提高壳体2的强度。
<另外的电池的构成>
下面,说明与电池1不同的电池1C的构成(参见图60和图61)。
注意,以下电池1C和上述电池1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存在连接器,除连接器外的各个部分的构成,各个部分的位置关系,或者它们的大小与电池1类似。因而,下面只详细说明与电池1不同的部分,至于其他部分,与电池1中类似的部分将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其说明被省略。
在底部21的前端部形成凹部27C(参见图60)。凹部27C是在左右方向的大体中央部分形成的,向前方和下方开口。
凹部27C由凹部形成面29C形成。凹部形成面29C包括基部29e、壁部29b和29b、以及中间部分29c。
基部20e处于面向前方的状态。壁部29b和29b分别与基部29e的左右两端是连续的,形成为随着向前方延伸,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的斜面。在面向下方的壁部29b和29b的下缘之间,形成中间部分29c。
在与壳体2C中的凹部27C的后侧连续的部分中,左右彼此隔开地形成端子布置槽36C、36C和36C。各个端子布置槽36C向下方和前方开口,在基部29e中形成前方的开口。连接端子35、35和35在它们的至少一部分分别被布置在端子布置槽36C、36C和36C中的状态下保持到壳体2C。在电池1C中不设置连接器,连接端子35、35和35构成为端子部分。
在端子布置槽36C、36C和36C的外侧,在壳体2C中形成分别向前方和下方开口的定位槽37C和37C。
壳体2C中的端子布置槽36C、36C和36C之间的部分被设置成端子隔离肋条2b和2b,壳体2C中的端子布置槽36C和36C与定位槽37C和37C之间的部分被设置成槽间肋条2c和2c。每个端子隔离肋条2b在左右方向的宽度被设定成大于每个槽间肋条2c在左右方向的宽度,以防止连接端子35、35和35之间的接触。
注意,上面说明了其中在与凹部27C连续的位置,形成定位槽37C和37C的例子,不过,可在壳体2C中的凹部27C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定位槽37C和37C(参见图61)。
另外,在电池1C中,像电池1中一样,可以形成2个端子布置槽36C和36C,或者4个端子布置槽36C、36C、…。
如上所述,在电池1C中,由于不设置连接器,和在壳体2C中形成端子布置槽36C和定位槽37C,因此归因于结构的简化,以及部件数量的减少,可以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另一连接设备的构成例子>
下面,作为多个电池1、1、…(1A、1B和1C)连接到的连接设备的另一个例子,将说明充电器110(参见图62)。多个(例如,4个)电池1、1、…可安装在充电器110中。
充电器110包括壳体111。壳体111包括位于上侧和下侧的顶板部分112和底板部分113,和位于顶板部分112与底板部分113之间的界板部分114。在充电器110中,形成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的凹槽形电池安装部分115、115、…。
各个电池安装部分115具有与充电器80(参见图25等)的电池安装部分83类似的构成。电池1、1、…可从电池安装部分115、115、…拆卸,当电池1、1、…分别安装在电池安装部分115、115、…中时,可以进行对于所有电池1、1、…的充电。
电源电缆(未图示)可连接到充电器110,当电源电缆连接到充电器110时,可进行从商用电源对于电池1、1、…的充电。注意,上述电池1A、1B和1C也可安装在充电器110的电池安装部分115中。
<供电设备的构成例子>
下面说明可连接到充电器110的供电设备116(参见图62-图68)。
供电设备116可通过电缆300,连接到充电器110(参见图62)。供电设备116连接到电缆300的一端。
供电设备116具有其中各个必需单元被布置在壳体117的内侧和外侧的构成(参见图63-图68)。供电设备116的外形被设定成比上述电池1、1A、1B和1C的外形小。
壳体117是以近似长方体的形状形成的,在上下方向上,耦接盒盖(上盒)118和容纳盒(下盒)119。盒盖118是以向下方开口的箱体形状形成的。容纳盒119是以向上方开口的箱体形状形成的。在上下方向上,耦接盒盖118和容纳盒119,从而构成壳体117的状态下,形成壳体117的内部空间,作为容纳空间。
在壳体117中,外表面120包括顶表面121、底表面122、侧面123和123、前表面124和后表面125,前后方向(纵向方向)的尺寸被设定成大于左右方向(宽度方向)的尺寸,左右方向(宽度方向)的尺寸被设定成大于上下方向(高度方向)的尺寸。在壳体117中,分别在顶表面121与侧面123和123之间,形成上侧斜面126和126。上侧斜面126和126当从顶表面121接近侧面123和123时,向下方移位。在壳体117中,分别在底表面122与侧面123和123之间,形成下侧斜面127和127。下侧斜面127和127当从底表面122接近侧面123和123时,向上方移位。各个上侧斜面126和126及下侧斜面127和127都是以平面形状形成的。
所有的顶表面121、底表面122、侧面123和123、前表面124、后表面125、上侧斜面126和126、以及下侧斜面127和127形成为外表面128、128、…。
在壳体117的下端部中的前端侧的位置,形成锁定凹槽129。锁定凹槽129向下方、前方和侧方(左右两侧)开口,包括位于前侧的横向伸长的导入部分129a,和与导入部分129a的后侧连续的被插入部分129b。被插入部分129b向下方和前方开口。
被插入部分129b设置有向侧方突起的被锁定爪130。被锁定爪130包括当向后方延伸时,向侧方移位的斜面130a,和与斜面130a的后端连续,面向后方的被管制面130b。
在壳体117的后端部,形成向后方和侧方(左右两侧)开口的凹槽状部分131。凹槽状部分131是在壳体117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分形成的。形成凹槽状部分131,并且面向后方的表面形成为孔形成面132。在壳体117中,在孔形成面132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形成开口的连接孔132a。电缆300插入连接孔132a中,从而电缆300连接到供电设备116。
在壳体117的上端部的前端,形成凹槽133。凹槽133是在凹槽133的左右方向的近似一半的部分中形成的,向上方和侧方开口。
在壳体117的上端部的前端,布置外部连接器134。外部连接器134布置在凹槽133的侧方。外部连接器134是连接到如后所述的成像设备等的电极端子的部分,起端子部分的作用,至少包括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
外部连接器134包括由非导电材料形成的机壳135,和由导电材料形成的连接端子136、136和136,连接端子136、136和136在其至少部分分别被布置于在机壳135中形成的端子布置槽137、137和137中的状态下,被保持到机壳135。在各个连接端子136中,金属片的一端包括从预定部分左右分叉的一对触点部分,所述一对触点部分在顶端具有沿相互接触的方向的弹力,从而相互接触或者相互接近的状态下被布置在各个端子布置槽137中。
连接端子136、136和136分别起正电极端子、负电极端子和信息端子的作用,是按在左右方向上,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信息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或者从右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信息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布置的。
信息端子用于使成像设备等识别供电设备116的内部温度,用于使成像设备等识别供电设备116的各项信息,比如供电设备116的充电余量和退化信息。
注意,在外部连接器134中,可以设置2个端子布置槽137和137,以及2个连接端子136和136。在设置2个连接端子136和136的情况下,2个连接端子136和136分别起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作用,按从左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或者从右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布置。另外,在外部连接器134中,可以设置4个端子布置槽137、137、…和4个连接端子136、136、…。在设置4个连接端子136、136、…的情况下,4个连接端子136、136、…分别起正电极端子、负电极端子、信息端子和通信端子的作用,按从左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信息端子、通信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从右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信息端子、通信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从左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通信端子、信息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或者从右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通信端子、信息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布置。通信端子用于使成像设备等识别供电设备116的各项信息,比如供电设备116的充电余量和退化信息,这种情况下,信息端子只用于把温度信息通知成像设备等。
端子布置槽137、137和137向前方和上方开口,是左右彼此隔开地形成的。在机壳135中,在左右方向上,在端子布置槽137、137和137的外侧,形成分别向前方和上方开口的定位槽138和138。
在外部连接器134中,连接端子136、136和136的一侧的端部都连接到布置在壳体117内部的电路基板(未图示)。
在壳体117的前端部中,在偏向上端的部分布置内部连接器139。内部连接器139布置在凹槽133的下侧,和外部连接器134的侧方。内部连接器139是连接到如后所述的适配器的连接端子的部分,起端子部分的作用。
内部连接器139包括由非导电材料形成的机壳140,和由导电材料形成的连接端子141、141和141,连接端子141、141和141在其至少部分分别被布置于在机壳140中形成的端子布置槽142、142和142中的状态下,被保持于机壳140。连接端子141、141和141分别通过基板或互连(未图示),连接到外部连接器134的连接端子136、136和136。
注意,作为内部连接器139的连接端子141,可按照外部连接器134的连接端子136的数量,设置2个或4个。
端子布置槽142、142和142向前方和上方开口,是左右彼此隔开地形成的。在机壳140中,在左右方向上,在端子布置槽142、142和142的外侧,形成分别向前方和上方开口的定位槽143和143。
各个连接端子141都可近似在左右方向上弹性变形,在被插入各个端子布置槽142的状态下保持于机壳140。
具有上述构成的供电设备116插入并安装于在类型A的成像设备100中形成的电池安装部分101中(参见图69)。注意,例如,成像设备100对应于上述小功率相机(参见图50)。
供电设备116可通过电缆300和连接设备(未图示),连接到商用电源。这种情况下,通过连接设备、电缆300和供电设备116,向成像设备100供电。
另外,供电设备116可在通过电缆300,连接到一个或多个电池1(1A、1B和1C)安装到的充电器110的状态下,安装在成像设备100的电池安装部分101中,从而可把一个或多个电池1(1A、1B和1C)的电力提供给成像设备100。在多个电池1(1A、1B和1C)安装到充电器110的情况下,可以增大向成像设备100的供电量和供电时间,从而这种情况适合于长时间的摄影或者运动图像摄影。
<适配器的构成>
下面说明适配器150的构成(参见图70-图79)。
适配器150具有其中各个必需单元被布置在壳体151的内侧和外侧的构成。适配器150的外形被设定成与上述电池1、1A、1B和1C的外形大小近似相同。
壳体151是以向后方开口的箱体形状形成的,是通过在上下方向上,耦接盒盖(上盒)152和容纳盒(下盒)153构成的。盒盖152是以向下方和后方开口的箱体形状形成的。在容纳盒153中,除后端部外的部分是以向上方开口的箱体形状形成的,后端部被设置成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容纳盒153的环状部分153a。盒盖152从上方耦接到容纳盒153的向上开口的部分。在耦接盒盖152和容纳盒153,从而构成壳体151的状态下,壳体151的内部空间形成为容纳空间。
在壳体151中,外表面154包括顶表面155、底表面156、侧面157和157、前表面158和后表面159,前后方向(纵向方向)的尺寸被设定成大于左右方向(宽度方向)的尺寸,左右方向(宽度方向)的尺寸被设定成大于上下方向(高度方向)的尺寸。在壳体151中,分别在顶表面155与侧面157和157之间,形成斜面160和160。斜面160和160当从顶表面155接近侧面157和157时,向下方移位。在壳体151的内表面侧,分别在左右两侧的偏向后端的位置,设置板支持部分161和161。板支持部分161和161当从底表面156接近侧面157和157时,向上方移位。在后表面159中形成的开口缘形成为后侧开口缘163。
所有的顶表面155、底表面156、侧面157和157、前表面158、后表面159、以及斜面160和160形成为外表面162、162、…。
在壳体151中,在后侧开口缘163的上端部,左右彼此隔开地形成上侧倾斜缘163a和163a,在后侧开口缘163的下端部,左右彼此隔开地形成下侧倾斜缘163b和163b。上侧倾斜缘163a和163a是在后侧开口缘163的左右两端部形成的,是直线地倾斜的,以便在上侧倾斜缘163a和163a彼此接近时向上移位。下侧倾斜缘163b和163b是在后侧开口缘163的左右两端部形成的,是直线地倾斜的,以便在下侧倾斜缘163b和163b彼此接近时向下移位。
在壳体151的下端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切口151a和151a。每个切口151a都向侧方(左方或右方)、下方、前方和后方开口,包括在下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台阶面164,和在侧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槽形成面165。台阶面164的外缘与侧面157的下缘连续。槽形成面165的上缘与台阶面164的内缘连续,槽形成面165的下缘与底表面156的侧缘连续。台阶面164和槽形成面165都是在从前表面158到后表面159的区域内连续地形成的。
台阶面164和底表面156形成为近似相互平行的平面,槽形成面165的除前端部外的部分,和侧面157形成为近似相互平行的平面。槽形成面165和165的前端部形成为当前端部接近前表面158时,沿彼此接近的方向移位的向外凸起的曲面165a和165a。
如上所述,在适配器150中,由于槽形成面165和165的前端部分别形成为曲面165a和165a,因此不太可能发生应力集中,并且万一掉落时等,前端部不太可能接触地面等。结果,可以实现冲击的缓和,从而可以减少破损的发生。
壳体151包括主体部分166和底部167,主体部分166是相对于包括台阶面164和164的虚拟面在上侧的部分,底部167是相对于所述虚拟面在下侧的部分。台阶面164和164包含在主体部分166中。底部167的左右方向宽度被设定成比主体部分166小,侧面157和157之间在左右方向的距离被设定成大于槽形成面165和165之间的距离。
在底部167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被引导槽168和168。每个被引导槽168都向着槽形成面165开口。被引导槽168是在底部167的前端部形成的,向侧方和前方开口。
在底部167的前端部的下端中,形成布置凹槽169。布置凹槽169大约是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形成的,向前方和下方开口。在壳体151中,形成布置孔170,布置孔170与布置凹槽169的除前端部外的部分连通,并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壳体151。
被引导槽168的上缘168a相对于台阶面164位于下侧,槽形成面165的一部分存在于被引导槽168和台阶面164之间。因而,从槽形成面165的下端到被引导槽168的上缘168a的距离被设定成小于从槽形成面165的上端到其下端的距离。另外,被引导槽168的垂直距离(槽宽度)可以大于或小于从槽形成面165的上端到上缘168a的距离,被引导槽168的垂直距离可以等于从槽形成面165的上端到上缘168a的距离。被引导槽168的下缘168b相对于槽形成面165的下缘位于上侧。
布置凹槽169由凹槽形成面171形成(参见图71)。凹槽形成面171包括基部171a、壁部171b和171b、以及中间部分171c。
基部171a是以向前方开口的侧向U形形成的,处于面向水平方向的状态。壁部171b和171b都与基部171a的前端是连续的,形成为当向前方延伸时,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的斜面。即,左侧的壁部171b形成为当向前方延伸时,接近左侧的侧面157的斜面,右侧的壁部171b形成为当向前方延伸时,接近右侧的侧面157的斜面。注意,在壁部171b和171b中,一个壁部171b可以形成为斜面,另一个壁部171b可以形成为不倾斜地面向左方或右方的表面。中间部分171c面向下方,是在壁部171b和171b的上缘之间形成的。例如,壁部171b和171b相对于面向左右方向的表面倾斜45°。
中间部分171c相对于台阶面164位于下方,位于与被引导槽168大约相同的高度,或者相对于上缘168a位于稍微下方。不过,中间部分171c可以相对于上缘168a位于上方。
注意,和设置在上述凹槽形成面29A中的壁部29d(参见图57和图58)一样,可以包括第一斜面、与第一斜面连续的中间面和与中间面连续的第二斜面的形状,形成各个壁部171b。
在凹槽形成面171的侧方,在底部167的前端部形成识别槽172(参见图71和图74)。识别槽172起具有预定功能的功能槽的作用,例如识别成像设备等的类型。注意,功能槽不限于识别槽172。作为功能槽,例如,代替识别槽172,可以形成具有除识别以外的功能的槽。槽的例子包括进行对于成像设备等的定位的定位槽,和检测成像设备等的连接状态等的检测槽等。
然而,当预定功能是识别成像设备等的类型的识别功能时,利用功能槽识别成像设备等的类型。当适配器安装在成像设备等中,或者适配器进入未安装在成像设备等中的状态时,可容易地识别适配器连接到的成像设备等的类型。
注意,预定功能可以是识别适配器本身的类型的功能。
在识别槽172中,在左右方向上连续地形成在前后方向上,长度彼此不同的第一识别部分173和第二识别部分174。
第一识别部分173和第二识别部分174分别起第一功能部分和第二功能部分的作用。
在构成识别槽172的各个表面之中,位于上侧,并且面向下方的表面形成为内部底表面172a。内部底表面172a相对于作为凹槽形成面171中位于上侧,并且面向下方的表面的中间部分171c位于下方。因而,识别槽172在上下方向的深度小于布置凹槽169在上下方向的深度。内部底表面172a相对于被引导槽168的上缘168a,以及台阶面164位于下方。另外,内部底表面172a相对于被引导槽168的下缘168b位于上方。不过,内部底表面172a可以相对于下缘168b位于下方,或者可以位于与下缘168b相同的高度。
在构成识别槽172的表面之中,位于第一识别部分173中的后侧,并且面向前方的表面形成为深度底表面173a,位于第二识别部分174中的后侧,并且面向前方的表面形成为深度底表面174a。深度底表面173a相对于凹槽形成面171中位于基部171a中的最后侧,并且面向前方的表面位于前方。深度底表面173a和174a相对于被引导槽168的后缘位于前方。不过,深度底表面173a和174a可以相对于被引导槽168的后端缘位于后方,或者可以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与被引导槽168的后端缘相同的位置。
第一识别部分173在前后方向上,具有比第二识别部分174大的长度,深度底表面173a相对于深度底表面174a位于稍后侧,第一识别部分173相对于第二识别部分174更靠近布置凹槽169侧。第二识别部分174在左右方向的宽度被设定成小于第一识别部分173在左右方向的宽度。
在容纳盒153中,在前面板部分175的直接后侧,形成内壁部分176(参见图78和图79)。内壁部分176包括大体面向前后方向的遮盖部分176a,和从遮盖部分176a中的上端部的一部分,向后方突起的基板附接部分176b。在容纳盒153的内部,在遮盖部分176a和前面板部分175之间形成前侧空间153b。在遮盖部分176a和底表面板部分177之间形成下侧空间153c。
在壳体151的底表面板部分177中,形成向下方开口的横向伸长的支持凹槽177a,和与支持凹槽177a连通的连接孔177b(参见图71和图74)。连接孔177b与支持凹槽177a的一部分连通,并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底表面板部分177。
锁定杆178在左右方向上可移动地被支持到底表面板部分177。锁定杆178包括面向上下方向的操作板部分179,从操作板部分179向上方突起的连接突起180,和从连接突起180向上方突起的锁定突起181(参见图71和图78)。锁定突起181包括当向前方延伸时,向侧方移位的滑动面181a,和与滑动面181a的前端连续,面向前方的锁定面181b。
锁定杆178在操作板部分179被插入底表面板部分177的支持凹槽177a中的状态下,可在左右方向上移动。操作板部分179的下表面和底表面156被设置成彼此齐平,从而操作板部分179处于不从底表面156向下方突起的状态。因而,适配器150在上下方向的高度不增大,从而实现尺寸的减小。
在锁定杆178中,连接突起180被插入连接孔177b中,锁定突起181位于底表面板部分177的上侧。锁定杆178由弹簧(未图示)偏向左右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由于弹簧的偏置力,操作板部分179在左右方向的一个端缘被挤压到支持凹槽177a在左右方向的一个开口缘,从而操作板部分179的移动受到管制。
在锁定杆178中,连接突起180连接到滑动板182。滑动板182是以面向上下方向的近似平板形状形成的。滑动板182可相对于底表面板部分177,在左右方向上与锁定杆178一体地移动,并且由于弹簧的偏置力,与锁定杆178偏向同一方向。
在容纳盒153的内部布置挤压板183(参见图78和图79)。挤压板183的一部分利用螺钉等,附接到容纳盒153。挤压板183包括面向前后方向的横向伸长的接收面部分184,和从接收面部分184的左右两端部向后方突起的挤压面部分185和185。
在接收面部分184的中央部分,设置可大体在前后方向上弹性变形的接收片部分184a。挤压面部分185和185的后端部分别可移位地支持到设置在壳体151的两个侧面部分的板支持部分161和161。挤压面部分185和185可相对于接收面部分184弹性变形,从而左右移位,在偏向后端的位置,设置沿相互接近的方向突起的挤压部分185a和185a。
第一基板186附接到设置在壳体151的内部的内壁部分176的基板附接部分176b的上表面。第二基板187布置于在内壁部分176的下侧形成的下侧空间153c中。例如,在第一基板186和第二基板187每一个中,形成3个端子部分。在第一基板186中形成的3个端子部分,和在第二基板187中形成的3个端子部分分别由电线188、188和188连接。电线188、188和188位于在内壁部分176前面形成的前侧空间153b中。
注意,第一基板186中的3个端子部分和第二基板187中的3个端子部分可以利用柔性印刷配线板连接。
中继连接器189附接到内壁部分176的基板附接部分176b的下表面(参见图73和图76)。中继连接器189是供电设备116的内部连接器139连接到的部分,起端子部分的作用。
中继连接器189包括由非导电材料形成的机壳190,和由导电材料形成的连接端子191、191和191。在中继连接器189中,连接端子191、191和191的一侧的端部分别连接到第一基板186的端子部分。
注意,作为中继连接器189的连接端子191,可按照供电设备116中的内部连接器139的连接端子141的数量,设置2个或4个。
连接用连接器192布置在壳体151的布置凹槽169中(参见图71和图74)。连接用连接器192布置在壳体15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连接用连接器192是连接到成像设备等的电极端子的部分,起端子部分的作用。
连接用连接器192包括由非导电材料形成的机壳193,和由导电材料形成的连接端子194、194和194,连接端子194、194和194在其至少部分被分别布置于在机壳193中形成的端子布置槽195、195和195中的状态下,被保持到机壳193。
在各个连接端子194中,金属片的一端包括从预定部分左右分叉的一对触点部分,所述一对触点部分在顶端具有沿相互接触的方向的弹力,从而相互接触或者相互接近的状态下被布置在各个端子布置槽195中。
连接端子194、194和194分别起正电极端子、负电极端子和信息端子的作用,是按在左右方向上,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信息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或者从右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信息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布置的。
端子布置槽195、195和195向前方和下方开口,是左右彼此隔开地形成的。在机壳193中,在左右方向上,在端子布置槽195、195和195的外侧,形成分别向前方和下方开口的定位槽196和196。
各个端子布置槽195在最顶表面155侧的表面,和各个定位槽196在最顶表面155侧的表面分别形成为内部底表面195a和196a,内部底表面195a和196a在上下方向的位置被设定成彼此近似相同。内部底表面195a和196a相对于台阶面164位于下方。另外,内部底表面195a和196a相对于被引导槽168的上缘168a位于下方,并且相对于被引导槽168的下缘168b位于上方。
各个连接端子194都可近似在左右方向上弹性变形,在被插入各个端子布置槽195中的状态下保持到机壳193。
注意,作为连接用连接器192的连接端子194,可按照中继连接器189的连接端子191的数量,设置2个或4个。
在设置2个连接端子194和194的情况下,2个连接端子194和194分别起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作用,按从左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或者从右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布置。另外,在连接用连接器192中,可以设置4个端子布置槽195、195、…和4个连接端子194、194、…。在设置4个连接端子194、194、…的情况下,4个连接端子194、194、…分别起正电极端子、负电极端子、信息端子和通信端子的作用,按从左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信息端子、通信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从右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信息端子、通信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从左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通信端子、信息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或者从右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通信端子、信息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布置。
连接端子194、194和194的一侧的端部分别连接到第二基板187的端部。因而,连接用连接器192的连接端子194、194和194通过第二基板187、电线188、188和188、以及第一基板186,分别连接到中继连接器189的连接端子191、191和191。
如上所述,在适配器150中,形成壳体151的布置凹槽169的表面形成为凹槽形成面171,作为凹槽形成面171的一部分的中间部分171c存在于外表面154的前表面158和连接用连接器192之间。
因而,由于连接用连接器192相对于壳体151的前表面158,位于壳体151的内侧,因此,连接用连接器192在掉落时等的破损或损坏的发生被减少。
特别地,由掉落冲击引起的冲击力不太可能传递到连接用连接器192,从而在用于把连接端子194连接到电路基板等的焊接中,不太可能出现破裂,可以减少电气连接不良的发生。
另外,由于连接用连接器192的破损或损坏的发生被减少,因此连接端子194不太可能暴露在机壳193之外,可确保连接用连接器192的高质量。
注意,上面说明了其中连接用连接器192相对于壳体151的前表面158位于后方的例子。不过,例如,连接用连接器192可相对于壳体151的底表面156位于上方。
如上所述,即使在连接用连接器192相对于壳体151的底表面156位于上方的情况下,也可以进一步减少连接用连接器192在掉落时等的破损或损坏的发生。
<供电设备相对于适配器的附接和拆卸操作>
如上所述,供电设备116可被安装于在类型A的成像设备100中形成的电池安装部分101中,也可以在安装在适配器150中的状态下使用。
供电设备116从后方插入适配器150中(参见图62和图80)。此时,在适配器150的壳体151的后侧开口缘163中形成的上侧倾斜缘163a和163a,以及下侧倾斜缘163b和163b直线地倾斜,并且供电设备116的上侧斜面126和126,以及下侧斜面127和127都是以平面形状形成的。上侧倾斜缘163a和163a、上侧斜面126和126、下侧倾斜缘163b和163b、以及下侧斜面127和127都是以无干涉的形状形成的(参见图81)。因而,供电设备116从适配器150的后侧开口缘163平滑地插入。
当供电设备116被插入适配器150中时,侧面123和123在适配器150中的挤压板183的挤压部分185a和185a上滑动,从而挤压面部分185和185沿彼此隔开的方向被挤压和扩张(参见图82)。因而,挤压面部分185和185在彼此隔开的方向上弹性变形。
此时,适配器150中的锁定杆178的锁定突起181从锁定凹槽129的导入部分129a相对插入到供电设备116的被插入部分129b,被锁定爪130的斜面130a在锁定杆178中的锁定突起181的滑动面181a上滑动,锁定杆178和滑动板182克服弹簧的偏置力,一体地向侧方中的一侧移动。
另外,供电设备116被插入适配器150的深度侧,被锁定爪130的斜面130a爬越锁定突起181的滑动面181a,归因于弹簧的偏置力,锁定杆178和滑动板182一体地向侧方中的另一侧移动,锁定突起181的锁定面181b被锁定到被锁定爪130的被管制面(参见图83)。因而,供电设备116相对于适配器150的向后方移动受到锁定杆178管制,供电设备116被锁定到适配器150(参见图83和图84)。
在供电设备116被锁定到适配器150的状态下,供电设备116的前表面124被挤压到适配器150中的挤压板183的接收片部分184a,从而使接收片部分184a弹性变形(参见图83)。另外,挤压面部分185和185在挤压部分185a和185a分别弹性变形到供电设备116的侧面123和123的状态下被挤压。因而,供电设备116分别从前方和侧方,被挤压到挤压板183的接收片部分184a,以及挤压部分185a和185a,从而使供电设备116状态稳定地保持和安装在适配器150中。
如上所述,在供电设备116安装在适配器150中的状态下,供电设备116中的内部连接器139的连接端子141、141和141分别连接到适配器150中的中继连接器189的连接端子191、191和191。因而,内部连接器139的连接端子141、141和141通过中继连接器189的连接端子191、191和191、第一基板186、电线188、188和188、以及第二基板187,分别连接到连接用连接器192的连接端子194、194和194。
如上所述,供电设备116安装到的适配器150被插入在类型B的成像设备200中形成的电池安装部分201中,并安装在其中(参见图85)。类型B的成像设备200包括上述成像设备50。注意,例如,成像设备200对应于上述中等功率相机(参见图51)。
供电设备116可通过电缆300和连接设备(未图示),连接到商用电源。这种情况下,来自商用电源的电力通过连接设备、电缆300、供电设备116和适配器150,被提供给成像设备200。
另外,供电设备116在通过电缆300,连接到一个或多个电池1(1A、1B和1C)安装到的充电器110的状态下,安装在成像设备200的电池安装部分201中,从而把一个或多个电池1(1A、1B和1C)的电力提供给成像设备200。在多个电池1(1A、1B和1C)被安装到充电器110的情况下,可以增大向成像设备200的供电量和供电时间,从而这种情况适合于长时间的摄影或者运动图像摄影。
如上所述,当适配器150安装在成像设备200的电池安装部分201中时,电池安装部分201的引导突起(未图示)分别插入适配器150的被引导槽168和168中,电池安装部分201的识别突起(未图示)插入适配器150的识别槽172中。
如上所述,在适配器150中,在连接用连接器192前面,形成壁部171b和171b,所述壁部171b和171b形成为当向前方延伸时,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的斜面。
因而,当适配器150被插入成像设备200的电池安装部分201中时,设置在成像设备200的内侧的连接器被引导到壁部171b和171b,从而接近连接用连接器192。
如上所述,在把适配器150插入电池安装部分201中期间,壁部171b和171b起引导面作用,从而可以确保连接用连接器192相对于成像设备200的电池安装部分201的良好连接状态。
另一方面,当把适配器150安装在上述充电器80的电池安装部分83中时,由于在适配器150中,只在连接用连接器192的左侧,形成识别槽172,因此壳体151的前表面158接触设置在电池安装部分83中的端子连接部分93的右侧的识别突起90,从而适配器150到电池安装部分83的安装受到管制。另外,在适配器150中,在槽形成面165和165中,未在被引导槽168和168的后侧形成另外的被引导槽或插入槽,从而壳体151的底表面156接触第二引导接合部分88和88,或者第三引导接合部分89和89,从而适配器150到电池安装部分83的安装受到管制。
因而,不可能把适配器150安装到充电器80的电池安装部分83,从而防止适配器150到充电器80的误安装。
另外,在适配器150中,在壳体151中,利用台阶面164和与底表面156连续的槽形成面165,形成切口151a,形成向槽形成面165开口的被引导槽168,被引导槽168相对于台阶面164更靠近底表面156侧。
因而,被引导槽168和台阶面164不是连续设置的,槽形成面165的一部分位于被引导槽168和台阶面164之间。因而,与其中被引导槽168和台阶面164是连续设置的情况相比,槽形成面165和台阶面164位于壳体151的内侧,从而可以减小适配器150的尺寸。
另外,在适配器150中,在壳体151中,形成用于进行成像设备等的识别的识别槽172,在识别槽172中,连续地形成长度彼此不同的多个识别部分。
因而,在长度彼此不同的多个识别部分之间,不存在隔离识别部分的部分。因而,识别槽172在各个识别部分连续的方向上的尺寸成为多个识别部分的总尺寸,从而可在确保高识别性的同时,减小适配器150的尺寸。
<另一个电池的构成>
下面说明与上述电池1、1A、1B和1C不同的电池210的构成(参见图86-图88)。注意,例如,电池210对应于小容量类型电池1B(参见图49)。
电池210具有其中各个必需单元被布置在壳体217的内侧和外侧的构成。电池210的外形被设定成比电池1、1A、1B和1C的外形小,并被设定成与供电设备116的外形大小近似相同。
壳体217是以近似长方体的形状形成的,在上下方向上,耦接盒盖(上盒)218和容纳盒(下盒)219。盒盖218是以向下方开口的箱体形状形成的。容纳盒219是以向上方开口的箱体形状形成的。在上下方向上,耦接盒盖218和容纳盒219,从而构成壳体217的状态下,壳体217的内部空间形成为容纳空间。
在壳体217中,外表面220包括顶表面221、底表面222、侧面223和223、前表面224和后表面225,前后方向(纵向方向)的尺寸被设定成大于左右方向(宽度方向)的尺寸,左右方向(宽度方向)的尺寸被设定成大于上下方向(高度方向)的尺寸。在壳体217中,分别在顶表面221与侧面223和223之间,形成上侧斜面226和226。上侧斜面226和226当从顶表面221接近侧面223和223时,向下方移位。在壳体217中,分别在底表面222与侧面223和223之间,形成下侧斜面227和227。下侧斜面227和227当从底表面322接近侧面223和223时,向上方移位。下侧斜面227和227是以平面形状形成的,上侧斜面226和226是以向外凸起的平缓曲面形状形成的。
所有的顶表面221、底表面222、侧面223和223、前表面224、后表面225、上侧斜面226和226、以及下侧斜面227和227形成为外表面228、228、…。
在壳体217的上端部的前端,左右彼此隔开地形成插入切口217a和217a。插入切口217a和217a是在壳体217的左右两端形成的。插入切口217a和217a向前方、上方、以及左右方向的外方开口。
在壳体217的上端部的前端,布置连接器229。连接器229布置在壳体217的左右方向的一侧的近似一半处。连接器229是连接到成像设备等的电极端子的部分,起端子部分的作用,至少包括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
连接器229包括由非导电材料形成的机壳230,和由导电材料形成的连接端子231、231和231,连接端子231、231和231在其至少部分被分别布置于在机壳230中形成的端子布置槽232、232和232中的状态下,被保持到机壳230。在各个连接端子231中,金属片的一端包括从预定部分左右分叉的一对触点部分,所述一对触点部分在顶端具有沿相互接触的方向的弹力,从而相互接触或者相互接近的状态下被布置在各个端子布置槽232中。
连接端子231、231和231分别起正电极端子、负电极端子和信息端子的作用,是按在左右方向上,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信息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或者从右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信息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布置的。
信息端子用于使连接设备等识别电池210的内部温度,用于使连接设备等识别电池210的各项信息,比如电池210的充电余量和退化信息。
注意,在连接器229中,可以设置2个端子布置槽232和232,以及2个连接端子231和231。在设置2个连接端子231和231的情况下,2个连接端子231和231分别起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作用,按从左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或者从右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布置。另外,在连接器229中,可以设置4个端子布置槽232、232、…和4个连接端子231、231、…。在设置4个连接端子231、231、…的情况下,4个连接端子231、231、…分别起正电极端子、负电极端子、信息端子和通信端子的作用,按从左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信息端子、通信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从右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信息端子、通信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从左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通信端子、信息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或者从右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通信端子、信息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布置。通信端子用于使连接设备等识别电池210的各项信息,比如电池210的充电余量和退化信息,这种情况下,信息端子只用于把温度信息通知成像设备等。
端子布置槽232、232和232向前方和上方开口,是左右彼此隔开地形成的。在机壳230中,在左右方向上,在端子布置槽232、232和232的外侧,形成分别向前方和上方开口的定位槽233和233。
在连接器229中,连接端子231、231、231在一侧的端部都连接到布置在壳体217内部的电路基板(未图示)。
具有上述构成的电池210被插入在类型A的成像设备100中形成的电池安装部分101中,并安装在其中。如上所述,供电设备116也可安装在类型A的成像设备100中形成的电池安装部分101中,通过使用供电设备116或电池210,可以使用类型A的成像设备100。
另外,在电池210中,利用对应于电池210的充电器(未图示),进行充电。
<另一适配器的构成>
下面说明适配器250的构成(参见图89-图96)。
适配器250具有其中各个必需单元被布置在壳体251的内侧和外侧的构成。适配器250的外形被设定成与上述适配器150和上述电池1、1A、1B和1C的外形大小近似相同。
壳体251是以向后方开口的箱体形状形成的,是通过在上下方向上,耦接盒盖(上盒)252和容纳盒(下盒)253构成的。盒盖252是以向下方和后方开口的箱体形状形成的。在容纳盒253中,除后端部外的部分是以向上方开口的箱体形状形成的,后端部被设置成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容纳盒253的环状部分253a。盒盖252从上方耦接到容纳盒253的向上开口的部分。在耦接盒盖252和容纳盒253,从而构成壳体251的状态下,壳体151的内部空间形成为容纳空间。
在壳体251中,外表面254包括顶表面255、底表面256、侧面257和257、前表面258和后表面259,前后方向(纵向方向)的尺寸被设定成大于左右方向(宽度方向)的尺寸,左右方向(宽度方向)的尺寸被设定成大于上下方向(高度方向)的尺寸。在壳体251中,分别在顶表面255与侧面257和257之间,形成斜面260和260。斜面260和260当从顶表面255接近侧面257和257时,向下方移位。在后表面259中形成的开口缘形成为后侧开口缘263。
所有的顶表面255、底表面256、侧面257和257、前表面258、后表面259、以及斜面260和260形成为外表面261、261、…。
在壳体251的内表面侧的上端部,左右彼此隔开地设置插入突起262和262。插入突起262和262位于前端部的左右两端,向后方突起。
在壳体251中,在后侧开口缘263的上端部,左右彼此隔开地形成上侧倾斜缘263a和263a,在后侧开口缘263的下端部,左右彼此隔开地形成下侧倾斜缘263b和263b。上侧倾斜缘263a和263a是在后侧开口缘263的左右两端部形成的,是直线地倾斜的,以便在上侧倾斜缘263a和263a彼此接近时向上移位。下侧倾斜缘263b和263b是在后侧开口缘263的左右两端部形成的,是直线地倾斜的,以便在下侧倾斜缘263b和263b彼此接近时向下移位。
在壳体251的下端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切口251a和251a。每个切口251a都向侧方(左方或右方)、下方、前方和后方开口,包括在下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台阶面264,和在侧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槽形成面265。台阶面264的外缘与侧面257的下缘连续。槽形成面265的上缘与台阶面264的内缘连续,槽形成面265的下缘与底表面256的侧缘连续。台阶面264和槽形成面265都是在从前表面258到后表面259的区域内连续地形成的。
台阶面264和底表面256形成为近似相互平行的平面,槽形成面265的除前端部外的部分,和侧面257形成为近似相互平行的平面。槽形成面265和265的前端部形成为当前端部接近前表面258时,沿彼此接近的方向移位的向外凸起的曲面265a和265a。
如上所述,在适配器250中,由于槽形成面265和265的前端部形成为曲面265a和265a,因此不太可能发生应力集中,并且万一掉落时等,前端部不太可能接触地面等。结果,可以实现冲击的缓和,从而可以减少破损的发生。
壳体251包括主体部分266和底部267,主体部分266是相对于包括台阶面264和264的虚拟面在上侧的部分,底部267是相对于所述虚拟面在下侧的部分。台阶面264和264包含在主体部分266中。底部267的左右方向宽度被设定成比主体部分266小,侧面257和257之间在左右方向的距离被设定成大于槽形成面265和265之间的距离。
在底部267的左右两侧,从前侧开始彼此隔开地顺序形成第一被引导槽268和268、第二被引导槽269和269、以及第三被引导槽270和270。每个第一被引导槽268、每个第二被引导槽269、以及每个第三被引导槽270都向着槽形成面265开口。
第一被引导槽268是在底部267的前端部形成的,向侧方和前方开口。第二被引导槽269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向侧方开口。第三被引导槽270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向侧方开口。注意,第三被引导槽270可以具有还向后方开口的形状。
在底部267的左右两侧,从前侧开始彼此隔开地顺序形成插入槽271和271、以及插入槽272和272。插入槽271和插入槽272向槽形成面265开口。插入槽271向侧方、上方和下方开口,上侧的开口与第二被引导槽269的前侧的大约一半连通。插入槽272向侧方、上方和下方开口,上侧的开口与第三被引导槽270的前侧的大约一半连通。
壳体251中的第一被引导槽268和268的下缘268b和268b与底表面256之间的部分分别被设置成第一接合爪部分251p和251p。壳体251中的第二被引导槽269和269的下缘269b和269b与底表面256之间的部分分别被设置成第二接合爪部分251q和251q。壳体251中的第三被引导槽270和270的下缘270b和270b与底表面256之间的部分分别被设置成第三接合爪部分251r和251r。每个第一接合爪部分251p和每个第二接合爪部分251q都相对于壳体251在前后方向的中心,更靠近前表面258侧,每个第三接合爪部分251r相对于壳体251在前后方向的中心,更靠近后表面259侧。
在底部267的前端部中,形成布置凹槽273。布置凹槽273大约是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形成的,向前方和下方开口。在壳体251中,形成布置孔274,布置孔274与布置凹槽273的除其前端部外的部分连通,并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壳体251。
第一被引导槽268的上缘268a、第二被引导槽269的上缘269a和第三被引导槽270的上缘270a都相对于台阶面264位于下侧,槽形成面265的一部分存在于第一被引导槽268和台阶面264之间,第二被引导槽269和台阶面264之间,以及第三被引导槽270和台阶面264之间。因而,从槽形成面265的下端到第一被引导槽268的上缘268a的距离,从槽形成面265的下端到第二被引导槽269的上缘269a的距离,和从槽形成面265的下端到第三被引导槽270的上缘270a的距离都被设定成小于从槽形成面265的上端到其下端的距离。另外,第一被引导槽268、第二被引导槽269和第三被引导槽270的垂直距离(槽宽度)可以大于或小于从槽形成面265的上端到上缘268a、269a和270a的距离,第一被引导槽268、第二被引导槽269和第三被引导槽270的垂直距离可以等于从槽形成面265的上端到上缘268a、269a和270a的距离。第一被引导槽268的下缘268b、第二被引导槽269的下缘269b和第三被引导槽270的下缘270b都相对于槽形成面265的下缘位于上侧,在上下方向的位置彼此相同。
布置凹槽273由凹槽形成面275形成(参见图96)。凹槽形成面725包括基部275a、壁部275b和275b、以及中间部分275c。
基部275a是以向前方开口的侧向U形形成的,处于面向水平方向的状态。壁部275b和275b与基部275a的前端是连续的,形成为当向前方延伸时,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的斜面。即,左侧的壁部275b形成为当向前方延伸时,接近左侧面257的斜面,右侧的壁部275b形成为当向前方延伸时,接近右侧面257的斜面。注意,在壁部275b和275b中,一个壁部275b可以形成为斜面,另一个壁部275b可以形成为不倾斜地面向左方或右方的表面。中间部分275c面向下方,是在壁部275b和275b的上缘之间形成的。例如,壁部275b和275b相对于面向左右方向的表面倾斜例如45°。中间部分275c相对于台阶面264位于下方,位于与第一被引导槽268、第二被引导槽269和第三被引导槽270的上缘268a、269a和270a大约相同的高度,或者相对于上缘268a、269a和270a位于稍微下方。不过,中间部分275c可相对于上缘268a、269a和270a位于上方。
注意,和设置在上述凹槽形成面29A中的壁部29d(参见图57和图58)一样,可以包括第一斜面、与第一斜面连续的中间面、和与中间面连续的第二斜面的形状形成壁部271b。
在底部267的前端部,左右彼此隔开地形成识别槽276和276。识别槽276起具有预定功能的功能槽的作用,例如,识别成像设备等的类型。注意,功能槽不限于识别槽276。作为功能槽,例如,代替识别槽276,可以形成具有除识别以外的功能的槽。槽的例子包括进行对于成像设备等的定位的定位槽,和检测成像设备等的连接状态等的检测槽等。
然而,当预定功能是识别成像设备等的类型的识别功能时,利用功能槽识别成像设备等的类型。当电池安装在成像设备等中,或者电池进入未安装在成像设备等中的状态时,可容易地识别电池连接到的成像设备等的类型。
注意,预定功能可以是识别适配器本身的类型的功能。
识别槽276和276是在彼此相对的两侧形成的,布置凹槽273介于它们之间。在每个识别槽276中,在左右方向上连续地形成在前后方向上,长度彼此不同的第一识别部分277和第二识别部分278。
第一识别部分277和第二识别部分278分别起第一功能部分和第二功能部分的作用。
在构成识别槽276的各个表面之中,位于上侧,并且面向下方的表面形成为内部底表面276a。内部底表面276a相对于作为凹槽形成面275中位于上侧,并且面向下方的表面的中间部分275c位于下方。因而,识别槽276在上下方向的深度小于布置凹槽273在上下方向的深度。另外,内部底表面276a相对于第一被引导槽268、第二被引导槽269和第三被引导槽270的上缘268a、269a和270a,以及台阶面264位于下方。另外,内部底表面276a相对于第一被引导槽268、第二被引导槽269和第三被引导槽270的下缘268b、269b和270b位于上方。不过,内部底表面276a可以相对于下缘268b、269b和270b位于下方,或者可以位于与下缘268b、269b和270b相同的高度。
在构成识别槽276的表面之中,位于第一识别部分277中的后侧,并且面向前方的表面形成为深度底表面277a,位于第二识别部分278中的后侧,并且面向前方的表面形成为深度底表面278a。深度底表面277a和278a相对于凹槽形成面275中位于基部275a中的最后侧,并且面向前方的表面位于前方,并且相对于连接器229的前表面位于后方。另外,深度底表面277a和278a相对于第一被引导槽268的后端缘位于前方。不过,深度底表面277a和278a可以相对于第一被引导槽268的后端缘位于后方,或者可以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与第一被引导槽268的后端缘相同的位置。
第一识别部分277在前后方向上,具有比第二识别部分278大的长度,深度底表面277a相对于深度底表面278a位于稍后侧,第一识别部分277相对于第二识别部分278更靠近布置凹槽273侧。第二识别部分278在左右方向的宽度被设定成小于第一识别部分277在左右方向的宽度。
中继连接器279附接到壳体251的内表面侧的前端部(参见图89、图90和图95)。中继连接器279是布置在壳体251的内部,偏向上端的位置,并且电池210的连接器229连接到的部分,起端子部分的作用。
中继连接器279包括由非导电材料形成的机壳280,和由导电材料形成的连接端子281、281和281。
注意,作为中继连接器279的连接端子281,可以按照电池210中的连接器229的连接端子231的数量,设置2个或4个。
连接用连接器282布置在壳体251的布置凹槽273中(参见图93、图94和图96)。连接用连接器282是连接到成像设备等的电极端子的部分,起端子部分的作用,至少包括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
连接用连接器282包括由非导电材料形成的机壳283,和由导电材料形成的连接端子284、284和284,连接端子284、284和284在其至少部分被布置于在机壳283中形成的端子布置槽285、285和285中的状态下,被保持于机壳283。在各个连接端子284中,金属片的一端包括从预定部分左右分叉的一对触点部分,所述一对触点部分在顶端具有沿相互接触的方向的弹力,从而相互接触或者相互接近的状态下被布置在各个端子布置槽285中。
连接端子284、284和284分别起正电极端子、负电极端子和信息端子的作用,是按从左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信息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或者从右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信息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布置的。
端子布置槽285、285和285向前方和下方开口,是左右彼此隔开地形成的。在机壳283中,在左右方向上,在端子布置槽285、285和285的外侧,形成向前方和下方开口的定位槽286和286。
各个端子布置槽285在最顶表面255侧的表面,和各个定位槽286在最顶表面255侧的表面形成为内部底表面285a和286a,内部底表面285a和286a在上下方向的位置被设定成彼此近似相同。内部底表面285a和286a相对于台阶面264位于下方。另外,内部底表面285a和286a相对于第一被引导槽268的上缘268a位于下方,并且相对于被引导槽268的下缘268b位于上方。
各个连接端子284都可近似在左右方向上弹性变形,在被插入各个端子布置槽285中的状态下保持到机壳283。
注意,作为连接用连接器282的连接端子284,可按照中继连接器279的连接端子281的数量,设置2个或4个。
在设置2个连接端子284和284的情况下,2个连接端子284和284分别起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作用,按从左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或者从右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布置。另外,在连接用连接器282中,可以设置4个端子布置槽285、285、…和4个连接端子284、284、…。在设置4个连接端子284、284、…的情况下,4个连接端子284、284、…分别起正电极端子、负电极端子、信息端子和通信端子的作用,按从左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信息端子、通信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从右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信息端子、通信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从左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通信端子、信息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或者从右侧开始,顺序排列正电极端子、通信端子、信息端子和负电极端子的方式布置。
连接用连接器282的连接端子284、284和284,以及中继连接器279的连接端子281、281和281均利用柔性印刷配线板287连接(参见图97)。注意,连接用连接器282的连接端子284、284和284,以及中继连接器279的连接端子281、281和281可以利用基板、电线等连接。
<电池相对于适配器的附接和拆卸操作>
如上所述,电池210可被安装于在类型A的成像设备100中形成的电池安装部分101中,也可以在安装在适配器250中的状态下使用。
电池210从后方插入适配器250中。此时,在适配器250的壳体251的后侧开口缘263中形成的上侧倾斜缘263a和263a,与电池210的上段斜面226和226相互对应,并且下侧倾斜缘263b和263b与下侧斜面227和227相互对应的状态下,电池210从适配器250的后侧开口缘263平滑地插入。
当电池210被插入适配器250的深度侧时,壳体251的插入突起262和262分别相对插入在电池210中的壳体217的前端部形成的插入切口217a和217a中。因而,电池210相对于适配器250的插入不受管制,电池210被保持到适配器250,并安装在其中。
如上所述,在电池210被安装在适配器250中的状态下,电池210中的连接器229的连接端子231、231和231分别连接到适配器250中的中继连接器279的连接端子281、281和281。因而,连接器229的连接端子231、231和231通过中继连接器279的连接端子281、281和281、以及柔性印刷配线板287,分别连接到连接用连接器282的连接端子284、284和284。
如上所述,电池210安装到的适配器250被插入在类型B的成像设备200中形成的电池安装部分201中,并安装在其中(参见图98)。类型B的成像设备200包括上述成像设备50。
电池210安装在成像设备100的电池安装部分101中,向成像设备100供电。
电池210安装到的适配器250被安装在成像设备200的电池安装部分201中,从而通过适配器250,从电池210向成像设备200供给电力。
当适配器250安装在成像设备200的电池安装部分201中时,电池安装部分201的引导突起(未图示)分别插入适配器250的第一被引导槽268和268中,电池安装部分201的识别突起(未图示)分别插入适配器250的插入槽272和272中。
另一方面,当把供电设备116插入适配器250中时,由于在供电设备116中,未形成与在电池210中形成的插入切口217a和217a对应的切口,因此,供电设备116的前表面224接触插入突起262和262,外部连接器134的连接端子136、136和136不接触适配器250中的中继连接器279的连接端子281、281和281。
因而,连接端子136、136和136不连接到连接端子281、281和281,从而供电设备116不能进行供电设备116到适配器250的安装,从而防止供电设备116到适配器250的误安装。
另外,当把电池210插入适配器150中时,由于电池210的下侧斜面227和227是以向外凸起的平缓曲面形状形成的,适配器150中的后侧开口缘163的下侧倾斜缘163b和163b是以直线形状形成的,因此下侧斜面227和227的前端分别干涉下侧倾斜缘163b和163b(参见图99)。因而,电池210不被插入适配器150中,从而防止电池210到适配器150的误插入。
另一方面,由于在适配器250的底部267中,形成第一被引导槽268和268、第二被引导槽269和269、以及第三被引导槽270和270,因此可以用与上述电池1等类似的方式,把适配器250安装在充电器80的电池安装部分83中。
在适配器250被安装在电池安装部分83中的状态下,第一被引导槽268和268的开口缘分别接合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和87,第二被引导槽269和269的开口缘分别接合第二引导接合部分88和88,第三被引导槽270和270的开口缘分别接合第三引导接合部分89和89的接合部分89a和89a。因而,第一接合爪部分251p的上缘接合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的下缘的至少一部分,第二接合爪部分251q的上缘接合第二引导接合部分88的下缘的至少一部分,第三接合爪部分251r的上缘接合第三引导接合部分89的下缘的至少一部分。
另外,在适配器250被安装在电池安装部分83中的状态下,连接用连接器282的连接端子284、284和284分别连接到布置在电池安装部分83的端子连接部分93的电极端子95、95和95。
如上所述,由于适配器250可被安装在充电器80的电池安装部分83中,因此可以利用充电器80,对于安装到适配器250的电池210进行充电。通过充电器80的端子连接部分93、适配器250的连接用连接器282、适配器250的中继连接器279、和电池210的连接器229,进行从充电器80到电池210的充电。
注意,存在取决于充电器80的第一引导接合部分87和87、第二引导接合部分88和88、及第三引导接合部分89和89的大小,适配器250的第一被引导槽268和268、第二被引导槽269和269、及第三被引导槽270和270的大小等,不能平滑地进行适配器250到充电器80的安装的可能性。
这种情况下,如图100中所示,也可通过变更适配器250的第一被引导槽268和268、第二被引导槽269和269、及第三被引导槽270和270的大小或形状,使得可以平滑地进行适配器250到充电器80的安装。
另外,可在安装到适配器250的状态下使用的电池210具有比电池1等小的尺寸,最大充电容量被设定成比电池1等小,存在提供给成像设备200的电流量可能不足的可能性。
为了弥补电流量的不足,可在适配器250中形成电容器288和288(参图101)。例如,在适配器250中,在壳体251的内侧的上端部,左右平行排列地布置电容器288和288,在电容器288和288前面,布置连接到电容器288和288的基板289。基板289连接到中继连接器279。
如果适配器250具有上述构成,那么当电池210安装到的适配器250被安装到成像设备200时,归因于电容器288和288,提供给成像设备200的电流量增大,从而可以向成像设备200供给足够的电流量。
另外,在适配器250中,归因于台阶面264和与底表面256连续的槽形成面265,在壳体251中形成切口251a,形成向槽形成面265开口的第一被引导槽268、第二被引导槽269和第三被引导槽270,第一被引导槽268、第二被引导槽269和第三被引导槽270相对于台阶面264更靠近底表面256侧。
因而,由于第一被引导槽268、第二被引导槽269及第三被引导槽270,和台阶面264不是连续设置的,槽形成面265的一部分位于每个第一被引导槽268、第二被引导槽269及第三被引导槽270和台阶面264之间,因此与其中第一被引导槽268、第二被引导槽269及第三被引导槽270,和台阶面264是连续设置的情况相比,槽形成面265和台阶面264位于壳体251的内侧,从而可以减小适配器250的尺寸。
另外,在适配器250中,在壳体251中形成用于进行成像设备等的识别的识别槽276,在识别槽276中,连续地形成长度彼此不同的多个识别部分。
因而,在长度彼此不同的多个识别部分之间,不存在隔离识别部分的部分,从而,识别槽276在各个识别部分连续的方向上的尺寸成为多个识别部分的总尺寸。结果,可在确保高识别性的同时,减小适配器250的尺寸。
注意,即使在适配器250中,和适配器150中一样,也可在连接用连接器282前面,形成壁部,所述壁部形成为当向前方延伸时,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的斜面。当形成所述壁部时,在适配器250被插入成像设备200的电池安装部分201中时,设置在成像设备200的内侧的连接器由所述壁部引导,从而接近连接用连接器282。因而,可以确保连接用连接器282相对于成像设备200的电池安装部分201的良好连接状态。
另外,连接用连接器282可以相对于壳体217的底表面222位于上方。
另外,即使在适配器250中,和适配器150中一样,在壳体217的内部,可设置挤压电池210的挤压板,可设置锁定电池210的锁定杆。
<把电池等安装到连接设备等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下面,说明与把上述电池1等安装到充电器80、成像设备100等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相关的概况(参见图102)。
电池1(1A、1B或1C)可安装到充电器80和充电器110。另外,电池1(1A、1B或1C)可安装到类型B的成像设备200(包括成像设备50)。另一方面,电池1(1A、1B或1C)不能安装到类型A的成像设备100。
通过电缆300,可连接到充电器110的供电设备116可被安装到类型A的成像设备100。另一方面,供电设备116不能安装到充电器80或者类型B的成像设备200。
供电设备116可被安装在适配器150中,适配器150可被安装到类型B的成像设备200。另一方面,适配器150不能安装到充电器80和110,以及类型A的成像设备100。
电池210可安装到对应于电池210的充电器(未图示)。另外,电池210可安装到类型A的成像设备100。另一方面,电池210不能安装到充电器80和110,以及类型B的成像设备200。
电池210可安装到适配器250,适配器250可安装到类型B的成像设备200。另外,适配器250可安装到充电器80和110。另一方面,适配器250不能安装到类型A的成像设备100。
如上所述,供电设备116和电池210都可单独安装到成像设备100,并且通过利用适配器150或适配器250,可以安装到成像设备200,从而可以改善与供电设备116或电池210相关的便利性。
<本技术>
本技术可以采用以下构成。
(1)一种电池,包括:
内部容纳电池单元的壳体;和
端子部分,所述端子部分包括连接到连接设备的电极端子的连接端子,
其中在壳体中,形成其纵向方向与连接端子和电极端子之间的连接方向匹配,具有预定功能的功能槽,和
在功能槽中,连续地形成长度彼此不同的多个功能部分。
(2)按照(1)所述的电池,其中
形成第一功能部分和第二功能部分,作为所述功能部分。
(3)按照(1)或(2)所述的电池,其中
在宽度方向连续地形成所述多个功能部分。
(4)按照(3)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多个功能部分每一个的长度越短,该功能部分的宽度越小。
(5)按照(1)或(2)所述的电池,其中
在深度方向连续地形成所述多个功能部分。
(6)按照(5)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多个功能部分每一个的长度越短,该功能部分的深度越小。
(7)按照(1)-(6)任意之一所述的电池,其中
在宽度方向上,在端子部分的两侧形成功能槽。
(8)按照(1)-(7)任意之一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在纵向方向上,位于相对两侧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和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高度方向上,位于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的顶表面和底表面,
在所述壳体中,形成至少向前表面开口的布置凹槽,
布置在布置凹槽中的连接器被设置成端子部分,和
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表面,相对于形成布置凹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表面更靠近底表面侧。
(9)按照(1)-(8)任意之一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在高度方向上,位于相对两侧的顶表面和底表面,
在所述壳体中,形成其中布置连接端子的端子布置槽,
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表面,相对于形成端子布置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表面更靠近底表面侧。
(10)按照(1)-(9)任意之一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相对两侧的两个侧面,和在垂直于宽度方向的高度方向上,位于两个侧面之间的顶表面和底表面,
在所述壳体中,利用与各个侧面连续的台阶面,和与底表面连续的槽形成面,形成切口,和
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表面相对于台阶面更靠近底表面侧。
(11)按照(10)所述的电池,其中
在所述壳体中,形成向槽形成面开口的被引导槽,和
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表面相对于被引导槽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端缘更靠近底表面侧。
(12)按照(10)或(11)所述的电池,其中
在所述壳体中,形成向槽形成面开口的被引导槽,和
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表面相对于被引导槽中的位于最底表面侧的端缘更靠近顶表面侧。
(13)按照(1)-(12)任意之一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在纵向方向上,位于相对两侧的前表面和后表面,
在所述壳体中,形成至少向前表面开口的布置凹槽,
布置在布置凹槽中的连接器被设置成端子部分,和
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后表面侧的表面,相对于形成布置凹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后表面侧的表面更靠近前表面侧。
(14)按照(13)所述的电池,其中
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后表面侧的表面,相对于连接器中的位于最前表面侧的表面更靠近后表面侧。
(15)按照(1)-(12)任意之一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在纵向方向上,位于相对两侧的前表面和后表面,
在所述壳体中,形成其中布置连接端子的端子布置槽,和
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后表面侧的表面,相对于形成端子布置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后表面侧的表面更靠近前表面侧。
(16)按照(1)-(15)任意之一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在纵向方向上,位于相对两侧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宽度方向上,位于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的两个侧面,和在垂直于纵向方向和宽度方向的高度方向上,位于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并且位于两个侧面之间的顶表面和底表面,
在所述壳体中,利用与各个侧面连续的台阶面,和与底表面连续的槽形成面,形成切口,
在所述壳体中,形成向槽形成面和前表面开口的被引导槽,和
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后表面侧的表面,相对于被引导槽中的位于最后表面侧的表面更靠近前表面侧。
(17)按照(2)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宽度方向上,位于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的两个侧面,和在垂直于纵向方向和宽度方向的高度方向上,位于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并且位于两个侧面之间的顶表面和底表面,
在宽度方向上,连续地形成第一功能部分和第二功能部分,第一功能部分相对于第二功能部分,在宽度方向上更靠近中央侧,和
第二功能部分中的在宽度方向上与第一功能部分连续的表面,形成为随着该表面接近位于与第一功能部分相反一侧的侧面而向底表面侧移位的斜面。
(18)按照(1)-(17)任意之一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预定功能是识别连接设备的类型的识别功能。
(19)一种电池可拆卸地安装到的连接设备,所述电池包括内部容纳电池单元的壳体,和端子部分,所述端子部分包括连接到电极端子的连接端子,其中
在电池的壳体中,形成其纵向方向与连接端子和电极端子之间的连接方向匹配,具有预定功能的功能槽,在功能槽中,连续地形成长度彼此不同的多个功能部分。
附图标记列表
1 电池
2 壳体
6 电池单元
30 识别槽
31 第一识别部分
32 第二识别部分
33 连接器
35 连接端子
50 成像设备(连接设备)
61 电极端子
80 充电器(连接设备)
95 电极端子
80A 充电器(连接设备)
80B 充电器(连接设备)
1A 电池
1B 电池
33A 连接器
1C 电池
2C 壳体
16 供电设备
17 壳体
34 外部连接器
36 连接端子
39 内部连接器
41 连接端子
100 成像设备(连接设备)
50 适配器
51 壳体
72 识别槽
73 第一识别部分
74 第二识别部分
89 中继连接器
91 连接端子
92 连接用连接器
94 连接端子
200 成像设备(连接设备)
10 电池
17 壳体
29 连接器
31 连接端子
50 适配器
51 壳体
76 识别槽
77 第一识别部分
78 第二识别部分
79 中继连接器
81 连接端子
82 连接用连接器
84 连接端子

Claims (19)

1.一种电池,包括:
内部容纳电池单元的壳体;和
端子部分,所述端子部分包括连接到连接设备的电极端子的连接端子,
其中在壳体中形成有纵向方向与连接端子和电极端子之间的连接方向匹配并且具有预定功能的功能槽,以及
在功能槽中,连续地形成有长度彼此不同的多个功能部分。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
形成有第一功能部分和第二功能部分,作为所述功能部分。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
在宽度方向上连续地形成所述多个功能部分。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多个功能部分中的每一个的长度越短,该功能部分的宽度越小。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
在深度方向上连续地形成所述多个功能部分。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多个功能部分中的每一个的长度越短,该功能部分的深度越小。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
在宽度方向上,在端子部分的两侧分别形成所述功能槽。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在纵向方向上位于相对侧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和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高度方向上位于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的顶表面和底表面,
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有至少向前表面开口的布置凹槽,
布置在布置凹槽中的连接器被设置成端子部分,以及
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表面与形成布置凹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表面相比更靠近底表面侧。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在高度方向上位于相对侧的顶表面和底表面,
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有布置连接端子的端子布置槽,以及
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表面与形成端子布置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表面相比更靠近底表面侧。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相对侧的两个侧面,和在垂直于宽度方向的高度方向上位于两个侧面之间的顶表面和底表面,
在所述壳体中通过与各个侧面连续的台阶面和与底表面连续的槽形成面形成有切口,以及
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表面与台阶面相比更靠近底表面侧。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中
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有向槽形成面开口的被引导槽,以及
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表面与被引导槽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端缘相比更靠近底表面侧。
12.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中
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有向槽形成面开口的被引导槽,以及
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顶表面侧的表面与被引导槽中的位于最底表面侧的端缘相比更靠近顶表面侧。
1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在纵向方向上位于相对侧的前表面和后表面,
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有至少向前表面开口的布置凹槽,
布置在布置凹槽中的连接器被设置成端子部分,以及
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后表面侧的表面与形成布置凹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后表面侧的表面相比更靠近前表面侧。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其中
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后表面侧的表面与连接器中的位于最前表面侧的表面相比更靠近后表面侧。
1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在纵向方向上位于相对侧的前表面和后表面,
在所述壳体中形成布置连接端子的端子布置槽,以及
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后表面侧的表面与形成端子布置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后表面侧的表面相比更靠近前表面侧。
1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在纵向方向上位于相对侧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宽度方向上位于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的两个侧面、以及在垂直于纵向方向和宽度方向的高度方向上位于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并且位于所述两个侧面之间的顶表面和底表面,
在所述壳体中通过与各个侧面连续的台阶面和与底表面连续的槽形成面形成有切口,
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有向槽形成面和前表面开口的被引导槽,以及
形成功能槽的表面之中的位于最后表面侧的表面与被引导槽中的位于最后表面侧的表面相比更靠近前表面侧。
17.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宽度方向上位于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的两个侧面,和在垂直于纵向方向和宽度方向的高度方向上位于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并且位于所述两个侧面之间的顶表面和底表面,
在宽度方向上连续地形成第一功能部分和第二功能部分,以及第一功能部分与第二功能部分相比在宽度方向上更靠近中央侧,以及
第二功能部分中的在宽度方向上与第一功能部分连续的表面被形成为随着该表面接近位于与第一功能部分相反一侧的侧面而向底表面侧移位的斜面。
1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预定功能是识别连接设备的类型的识别功能。
19.一种电池可拆卸地安装到的连接设备,所述电池包括内部容纳电池单元的壳体,和端子部分,所述端子部分包括连接到电极端子的连接端子,其中
在电池的壳体中,形成有纵向方向与连接端子和电极端子之间的连接方向匹配并且具有预定功能的功能槽,以及在功能槽中,连续地形成有长度彼此不同的多个功能部分。
CN201780085470.4A 2017-02-10 2017-10-05 电池和连接设备 Active CN1102916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23422 2017-02-10
JP2017023422 2017-02-10
JP2017073560A JP6961985B2 (ja) 2017-02-10 2017-04-03 バッテリー及び接続機器
JP2017-073560 2017-04-03
PCT/JP2017/036369 WO2018146861A1 (ja) 2017-02-10 2017-10-05 バッテリー及び接続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1657A true CN110291657A (zh) 2019-09-27
CN110291657B CN110291657B (zh) 2022-10-11

Family

ID=63173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5470.4A Active CN110291657B (zh) 2017-02-10 2017-10-05 电池和连接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6961985B2 (zh)
KR (1) KR102421622B1 (zh)
CN (1) CN110291657B (zh)
CA (1) CA3052400A1 (zh)
MX (1) MX2019009208A (zh)
RU (1) RU2738964C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5371A (zh) * 2021-03-02 2021-04-02 成都工百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手车式高压断路器触头工作状态的传感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9407A1 (ja) * 2021-01-08 2022-07-14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装置、充電器及び電子機器
US20240136640A1 (en) * 2021-02-25 2024-04-25 Honda Motor Co., Ltd. Capacitor and electrical power device
KR102654179B1 (ko) 2021-10-15 2024-04-03 주식회사 젠트리 브이 마운트 배터리와 장비본체의 접속구조
WO2023164328A1 (en) * 2022-02-28 2023-08-31 Stryker Corporation Clip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devic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409A (zh) * 1994-09-02 1996-08-07 索尼公司 电池装置和用于电池装置的驱动装置
US6249105B1 (en) * 1998-11-13 2001-06-19 Neal Andrews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performance components of a battery pack
US20030188204A1 (en) * 2001-02-14 2003-10-02 Kei Tashiro Charging/dischar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power supply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power supplying system and method, program storage medium, and program
CN101197434A (zh) * 2003-12-26 2008-06-11 索尼株式会社 电池设备
CN101728567A (zh) * 2003-12-26 2010-06-09 索尼株式会社 电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103799A (zh) * 2013-04-05 2014-10-15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电池组
CN104969408A (zh) * 2013-03-21 2015-10-07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电池包及电气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10656B2 (ja) * 1999-02-17 2008-07-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バッテリー装着装置、電力供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2110287A (ja) * 2000-09-14 2002-04-12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バッテリーコネクタ構造及び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JP4274275B2 (ja) * 2001-02-14 2009-06-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充電装置
JP3160044U (ja) * 2010-03-29 2010-06-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源供給装置
PL218471B1 (pl) * 2010-10-15 2014-12-31 Torvum Entpr Ltd Moduł baterii elektrycznych
JP6107846B2 (ja) 2015-01-28 2017-04-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409A (zh) * 1994-09-02 1996-08-07 索尼公司 电池装置和用于电池装置的驱动装置
US6249105B1 (en) * 1998-11-13 2001-06-19 Neal Andrews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performance components of a battery pack
US20030188204A1 (en) * 2001-02-14 2003-10-02 Kei Tashiro Charging/dischar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power supply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power supplying system and method, program storage medium, and program
CN101197434A (zh) * 2003-12-26 2008-06-11 索尼株式会社 电池设备
CN101728567A (zh) * 2003-12-26 2010-06-09 索尼株式会社 电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969408A (zh) * 2013-03-21 2015-10-07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电池包及电气设备
CN104103799A (zh) * 2013-04-05 2014-10-15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电池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5371A (zh) * 2021-03-02 2021-04-02 成都工百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手车式高压断路器触头工作状态的传感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738964C1 (ru) 2020-12-21
BR112019016038A2 (pt) 2020-03-31
MX2019009208A (es) 2019-09-11
KR102421622B1 (ko) 2022-07-14
JP2018129281A (ja) 2018-08-16
KR20190118571A (ko) 2019-10-18
CN110291657B (zh) 2022-10-11
CA3052400A1 (en) 2018-08-16
JP6961985B2 (ja) 2021-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49445A (zh) 电池和连接设备
CN110291657A (zh) 电池和连接设备
JP7218785B2 (ja) バッテリー
CN110249446A (zh) 电池和连接设备
JP6969594B2 (ja) バッテリー
EP4016718A1 (en) Battery and connection apparatus
JP6555305B2 (ja) バッテリー及び接続機器
US4355876A (en) Control device having an internal electric or voltage source
JP2019165028A (ja) バッテリー及び接続機器
JP2018129284A (ja) バッテリー及び接続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0726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