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07508A - 开闭罩盖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闭罩盖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07508A
CN107807508A CN201710594763.7A CN201710594763A CN107807508A CN 107807508 A CN107807508 A CN 107807508A CN 201710594763 A CN201710594763 A CN 201710594763A CN 107807508 A CN107807508 A CN 1078075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utter lid
shutter
lid
holding member
relax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947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07508B (zh
Inventor
木仓真
田中智也
太田佳秀
尾花阳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807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75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075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75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这样的开闭罩盖及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因为开闭罩盖被快速打开而对张弛构件施加较大的力从而导致开闭罩盖中发生破损,也能够减小其维修所需的功夫、时间和成本。开闭罩盖(50)设置有将绳状构件(53)(张弛构件)的张驰方向一端侧保持到开闭罩盖(50)上的轴部(51)(保持部),和设置在开闭罩盖(50)中使得开放时处于拉紧状态的绳状构件(53)在轴部(51)到张驰方向另一端侧之间弯曲并支撑的支撑部(52)。然后,支撑部(52)是通过弹性变形来设置为相对于开闭罩盖(50)是可以装卸的。

Description

开闭罩盖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摇动中心为中心在规定方向上摇动来开闭图像形成装置等的装置本体内部的开闭罩盖,及其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它们的多功能外围设备或打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复印机或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已知有设置了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内部进行开关的开闭罩盖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详细来说就是,在专利文献1中,是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里设置了用于对内部进行开关的开闭罩盖(开闭体)。该开闭罩盖以摇动中心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摇动来对内部进行开关,并设置有用于维持开闭罩盖的打开状态的绳状的止挡块(张弛构件)。该绳状的止挡块形成为可以张弛,其一端侧被保持在开闭罩盖上,另一端侧被保持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上。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1的开闭罩盖中,为了减轻因为在保持绳状的止挡块的固定部里产生较大的负荷而导致的开闭罩盖破损的问题,公开了在固定部以外的位置处设置对止挡块进行支撑的辊轴的技术。
以往的开闭罩盖,因快速打开而在张弛构件上施加较大的力时,会产生破损。而当开闭罩盖产生这样的破损时,其维修所需功夫、时间、成本就会变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410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这样的开闭罩盖及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因为开闭罩盖被快速打开而对张弛构件施加较大的力从而导致开闭罩盖中发生破损,也能够减小其维修所需的功夫、时间和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的开闭罩盖是一种以摇动中心为中心在规定方向上摇动来对装置主体的内部进行开关的开闭罩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张弛构件,其在所述开闭罩盖开放时处于拉伸状态以限制所述开闭罩盖的开放角度,并在所述开闭罩盖关闭时处于松弛状态以不妨碍所述开闭罩盖的关闭;保持构件,其将所述张弛构件的张驰方向的一端侧或另一端侧保持到所述开闭罩盖或所述装置主体上,和支撑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开闭罩盖或所述装置主体上,在所述保持构件到所述另一端侧或所述一端侧之间对开放时处于拉伸状态的所述张弛构件使其弯曲并对其支撑,所述保持构件或所述支撑构件通过弹性变形来被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开闭罩盖或所述装置主体是能够装卸的。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这样的开闭罩盖及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因为开闭罩盖被快速打开而对张弛构件施加较大的力从而导致开闭罩盖中发生破损,也能够减小其维修所需的功夫、时间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该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全体构成图。
图2所示是在图像形成装置中,(A)是开闭罩盖被关闭状态时的斜视图,(B)是开闭罩盖被打开状态时的斜视图。
图3(A)是开闭罩盖被关闭状态时的放大截面图,(B)是开闭罩盖被打开状态时的放大截面图。
图4所示是开闭罩盖中的保持部和支撑部附近的斜视图。
图5所示是开闭罩盖中的保持部和支撑部附近的截面图。
图6所示是作为变形例1的开闭罩盖中的保持部和支撑部附近的斜视图。
图7所示是图6的开闭罩盖中的支撑部附近的截面图。
图8是作为变形例2的开闭罩盖中的保持部附近的截面图,(A)是保持部被取下状态的示意图,(B)是保持部被安装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9是作为变形例3的开闭罩盖中的保持部附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来对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还有,各图中,对于同一或相当的部分赋予同一的符号,并适当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首先,通过图1来对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全体的构成和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1中,1是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印机,2是光学地读取原稿D的图像信息的原稿读入部,3是根据原稿读入部2读入的图像信息来将曝光光线L照射到感光体鼓5上的曝光部,4是感光鼓5、充电部、显影部、清洁部等的成像构件一体化后的处理卡盒,7是将形成在感光体鼓5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用纸P(片材)上的转印部(图像形成部),10是将被放置的原稿D搬送到原稿读入部2的原稿搬送部(自动原稿搬送装置),12是收纳用纸P的供纸卡盒,16是将用户手动放置的用纸P进行供给的手动供纸盘,17、18是朝着转印辊7来搬送用纸P的对位辊对(时机辊对),20是对被载置在用纸P上的调色剂像(未定影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21被设置在定影装置20里的定影辊,22是被设置在定影装置20里的加压辊,31是从装置本体1中排出的用纸P所装载的排纸盘,42是从供纸卡盒12来供给用纸P的供纸辊。
另外,处理卡盒4、转印部7、定影装置20等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被构成为可以装卸的。尤其是,处理卡盒4与其他单元相比周期较短,所以是通过用户的操作来交换的。
参照图1来对图像形成装置1中通常的图像形成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原稿D通过原稿搬送部10的搬送辊来从原稿台沿图中的箭头方向搬送(供给),并通过原稿读入部2的上方。这时,在原稿读入部2中,通过其上方的原稿D的图像信息被光学地读取。
然后,由原稿读入部2读取的光学的图像信息被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发送到曝光部3(写入部)。然后,从曝光部3开始,以该电信号的图像信息为依据的激光等的曝光光束L朝着处理卡盒4的感光体鼓5上发出。
另一方面,在处理卡盒4中,感光体鼓5在图1的顺时针方向上转动,并经过规定的成像工序(充电工序、曝光工序、显影工序)后,在感光体鼓5上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色调剂像)。
然后,在感光体鼓5上形成的图像在转印部7被转印到由对位辊对17、18搬送来的用纸P上。
另一方面,被搬送到转印部7的用纸P的动作如下。
被收纳在供纸卡盒12中的用纸P的最上面的1张通过供纸辊42来供给,并朝着搬送路径K来被搬送。然后,用纸P经过配设有多个搬送辊的搬送路径K到达对位辊对17、18的位置。
还有,当选择了设置在装置主体1的一侧的手动供纸托盘16时,由用户放置在手动供纸盘16上的用纸P(装载有多张用纸P时为最上方的用纸P)会通过供纸辊46来朝着搬送路径供给,并到达对位辊对17、18的位置。
到达对位辊对17、18位置的用纸P对准用来和形成在感光体鼓5上的图像对准位置的时机,朝着转印部7(图像形成部)搬送。
然后,转印工序之后的用纸P通过转印部7的位置后,经过搬送路径到达定影装置20。到达定影装置20的用纸P被送入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的之间,并通过来自于定影辊21的热和双方的构件21、22的压力来定影调色剂像(定影工序)。定影调色剂像的定影工序之后的用纸P从定影辊21和加压辊22之间(夹持部)被送出后,由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排出,并作为输出图像被载置到排纸盘31上。
如此,就完成了一系列的图像形成处理。
接着,通过图2~图5来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所在的开闭罩盖50。
参照图2、图3,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设置有以摇动中心(枢轴50a)为中心在规定方向(图1(B)的双向箭头方向)摇动后对装置主体1(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内部进行打开/关闭的开闭罩盖50。
具体地说,开闭罩盖50在执行通常的图像形成动作时是如图2(A)、图3(A)所示地关闭以不暴露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的内部。与此相对,开闭罩盖50在执行处理卡盒4的更换、定影装置20的维护或卡纸(纸堵塞)的用纸P的除去等时,是如图2(B)、图3(B)所示地开放以露出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的内部的。
然后,如图3(及图2(B))所示地,在开闭罩盖50中设置有作为张弛构件的绳状构件53。
作为张弛构件的绳状构件53如图3(及图2(B))所示地,在打开时是呈拉紧状态来限制开闭罩盖50的开放角度,而如图3(A)所示地,在闭合时是呈松弛状态以不妨碍开闭罩盖50的关闭。
详细来说就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绳状构件53(张弛构件)是几乎没有伸缩性、有一定强度和张驰性(可挠性)的树脂材料来形成的。另外,绳状构件53在其张驰方向(长度方向)的一端侧是通过后述的保持部(轴部51)来保持在开闭罩盖50上,其张驰方向(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是通过固定螺丝60来保持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上的。
通过设置这样的绳状构件53(张弛构件)就能够减轻这样的问题,即,当开闭罩盖50被打开时,开闭罩盖50会没有限制地摇动,因而会快速地与其它构件(例如供纸卡盒12)冲撞,从而导致该构件或开闭罩盖50本身发生破损。更进一步地,开闭罩盖50的打开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约为90度)能够设定在所希望的操作性良好的角度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张弛构件虽然采用的是绳状构件53,但其形状或材质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只要是为了满足上述功能而具有张弛性的即可,例如,作为张弛构件也可以采用钢丝状的、链状的或带状(band状)的。
这里,参照图3~图5,在本实施形式的开闭罩盖50中,设置有作为保持部的轴部51来将绳状构件53(张弛构件)的张驰方向的一端侧保持在开闭罩盖50上。另外,参照图3(B)、图4、图5,是在开闭罩盖50中设置了支撑部52,以在轴部51(保持部)到另一端侧(装置主体1的一侧)之间使得开放时处于拉紧状态的绳状构件53(张弛构件)弯曲并支撑。
即,在开放时,绳状构件53在轴部51和固定螺丝60之间并不是呈直线状地拉伸的状态,而是在相对于绳状构件53用作可以滑动移动的支点的支撑部52的位置处被弯折,并在轴部51和支承部52之间呈直线状的拉紧状态的同时,在支撑部52和固定螺丝60之间为拉紧状态。
如此,通过设置支撑部52,在开闭罩盖50开放时,因为施加到用作保持部的轴部51上的力会分散到支撑部52上,所以就能够减轻开闭罩盖50快速开放时导致轴部51破损的问题。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52如图4所示地形成为大致的凹字形(拱形状),绳状构件53从被其三面的壁部包围的部分穿过。
更为详细的是,作为保持部的轴部51被固定为竖立在开闭罩盖50的内壁面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树脂制的开闭罩盖50上,轴部51是一体地形成的。
另一方面,在绳状构件53(张弛构件)的一端侧,形成有轴部51插通的环状部53a(环部)。该环状部53a由树脂材料或金属材料形成,并通过粘接等与绳状构件53的主要部分(绳状的部分)的一端侧的端部接合。
然后,通过较弱的力(轻按)来将绳状构件53的环状部53a嵌入到轴部51,绳状构件53的一端侧就被固定到开闭罩盖50里了。如此,通过将绳状构件53的环状部53a嵌合到轴部51里来保持的构成,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绳状构件53的装卸了。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52是通过弹性变形来设置为相对于开闭罩盖50是可以装卸的。也就是说,支撑部52相对于开闭罩盖50来说不像轴部51那样是一体地固定后来设置的,而是在图5的双向箭头方向上移动后,相对于开闭罩盖50不需要工具就能够安装和取下的。
详细来说就是,参照图4、图5,支撑部52在其一部分里形成有扣合形状部52a。然后,支撑部52的扣合形状部52a通过弹性变形,就可以装卸地被设置到形成在开闭罩盖50中的嵌合部50b(孔部)中。
具体来说就是,扣合形状部52a在形成为大致凹字状(拱形状)的支撑部52中,是在长度方向(与图5的纸面垂直的方向)的两端部竖起地形成的。然后,当操作者对扣合形状部52a施力,支撑部52因弹性变形而成为在长度方向上缩短的状态时,在比起开闭罩盖50的嵌合部50b的长度方向的长度来,支撑部52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变短的同时,突起部的嵌合得到解除,从而成为相对于卡合部50b是能够将支撑部52拆卸或安装的状态。相对于此,当操作者对扣合形状部52a的力被撤除时,支撑部52的弹性变形就成为被解除的状态,在支撑部52的长边方向的长度和开闭罩盖50的嵌合部50b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一致时,突起部得到嵌合,相对于嵌合部50b来说支承部52成为被固定的状态,从而发挥上述那样的作为支撑部52的功能。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相对于开闭罩盖50是无须使用工具就能够装卸支承部52的构成,所以即使是开闭罩盖50被快速打开而在绳状构件53里施加较大的力从而导致支撑部52发生损坏,也能够将该支撑部52简单地替换成新品。因此,就能够减小开闭罩盖50的修理所需要的功夫、时间和成本。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对支撑部52的位置和形状等进行了优化,当开闭罩盖50猛地被打开而在绳状构件53里施加了较大的力时,该力比起其他部位来是设定为更容易施加到支撑部52上的,所以就能够不破坏其他部位而仅使得支撑部52破损。由此,就能够进一步切实地发挥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效果。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52与开闭罩盖50的其它部分相比,是以机械强度比较低的树脂材料来形成的。因此,当开闭罩盖50被快速打开而在绳状构件53里施加较大的力时,比起其他部位来,该力容易在支撑部52来产生破损。由此,就能够进一步切实地发挥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效果。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52也可以不是由树脂材料,而是由金属材料来形成。
在这样的情况下,支撑部52的机械强度会提高,当开闭罩盖50被快速打开而在绳状构件53里施加较大的力时,支承部52就不易破损,因而就能够提高开闭罩盖50的整体强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将至少与支撑部52抵接的绳状构件53(张弛构件)的部分来由弹性材料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作用在支撑部52上的力会变得容易吸收,当开闭罩盖50被快速打开而在绳状构件53里施加较大的力时,支承部52就不易破损,因而就能够提高开闭罩盖50的整体强度。
<变形例1>
图6所示是作为变形例1的开闭罩盖50中的轴部51(保持部)和支撑部52附近的斜视图,对应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图4。另外,图7是在长边方向上显示的开闭罩盖50中的支撑部52附近的截面图。
即使在变形例1的开闭罩盖50中,也和在本实施方式同样地,支撑部52是通过弹性变形来设置为相对于开闭罩盖50是可以装卸的。但是,如图6、图7所示地,变形例1的开闭罩盖50的支撑部52的形状与本实施方式不同。
参照图6、图7,在支撑部52中形成有按压部52b、钩挂部52c、握持部52d等。然后,握持部52d和按压部52b主要起到扣合形状部的作用,通过该部分的弹性变形,就可以装卸地被设置到形成在开闭罩盖50中的嵌合部50c(在变形例1中是贯通孔)中。
具体来说就是,操作者在变形例1中的支撑部52的握持部52d里施力后,按压部52b成为在长边方向上笔直伸展的弹性变形的状态后,由按压部52b和钩挂部52d来夹住开闭罩盖50的状态被解除,就成为相对于嵌合部50c来是能够拆卸或安装的状态了。相对于此,当操作者对握持部52d的力撤除时,就如图6、图7所示地,按压部52b的弹性变形得到解除而成为弓状,并成为由按压部52b和钩挂部52d来夹住开闭罩盖50的状态,从而使得支撑部52相对于嵌合部50c得到固定。
即使是如此来构成支撑部52的情况,也能够获得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变形例2>
图8是作为变形例2的开闭罩盖50中的保持部61附近的截面图,尤其是,图8(A)是保持部61从开闭罩盖50取下的状态示意图,图8(B)是保持部61被安装在开闭罩盖50上的状态示意图。
变形例2中的开闭罩盖50不同于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支承部61形成为大致凹字状(拱状),并被设置为从开闭罩盖50的内壁面上竖起且固定为一体。此外,在变形例2作为保持部使用的不是轴部51,而是采用了推压式铆钉61来作为保持部。然后,通过推压式铆钉61(保持部)的一部分因弹性变形后的轴径扩大,在相对于形成在开闭罩盖50的孔部50d来插通绳状构件53的环状部53a的状态下,设置为可以装卸。
具体来说就是,作为保持部的推压式铆钉61可以由尼龙树脂来形成,与公知同样地是由销部61a和弹性变形部61b来构成。然后,推压式铆钉61如图8(A)所示地,当销部61a是没有被压入而从头部突出的状态时,弹性变形部61b的轴径处于比孔部50d的孔径要小的状态,因而是相对于孔部50d能够对推压式铆钉61进行取下或安装的状态。与此相对,如图8(B)所示地,当推压式铆钉61是由操作者压入销部61a的状态时,销部61a被推动后弹性变形部61b的轴径就会因弹性变形而变大,相对于孔部50d推压式铆钉61成为嵌合的状态,从而使得推压式铆钉61(绳状构件53的一端侧)相对于孔部50d是被固定的。
如此,即使不是支撑部52,而是将保持部(推压式铆钉61)构成为可以装卸的情况下,即使开闭罩盖50被快速打开而在绳状构件53里施加较大的力,从而导致推压式铆钉61发生破损,也能够将该推压式铆钉61简单地替换成新品。因此,就能够减小开闭罩盖50的修理所需要的功夫、时间和成本。
尤其是,在变形例2中,因为对推压式铆钉61的位置和形状等进行了优化,当开闭罩盖50猛地被打开而在绳状构件53里施加了较大的力时,该力比起其他部位来是设定为更容易施加到推压式铆钉61上的,所以就能够不破坏其他部位而仅使得推压式铆钉61破损。由此,就能够进一步切实地发挥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效果。
<变形例3>
图9是作为变形例3的开闭罩盖50中的保持部61附近的示意图。
如图9所示地,变形例3中的开闭罩盖50与变形例2一样地,作为保持部使用的是推压式铆钉61。然而,在变形例3中,推压式铆钉61(保持部)借助于弹性构件65被设置为相对于开闭罩盖50是可以装卸的。详细来说就是,弹性部件65是由发泡聚氨酯等弹性材料构成的环状的部件,并与绳状构件53的环状部53a一起通过推压式铆钉61来被保持在开闭罩盖50的内壁面上。此时,弹性构件65被配置为夹在绳状构件53的环状部53a和开闭罩盖50的之间,因为具有缓冲材料的功能,所以即使开闭罩盖50被快速打开而在绳状构件53里施加较大的力,该力也难以传递到开闭罩盖50或推压式铆钉61上。因此,开闭罩盖50或推压式铆钉61就不容易发生破损。
另外,在变形例3中,推压式铆钉61(保持部)的构成虽然是借助于弹性构件65被设置为相对于开闭罩盖50是可以装卸的,但在本实施方式那样的构成下,支承部52的构成也可以是借助于弹性构件被设置为相对于开闭罩盖50是可以装卸的。
如上所说明的,本实施形式中的开闭罩盖50设置有将绳状构件53(张弛构件)的张驰方向一端侧保持到开闭罩盖50上的轴部51(保持部),和设置在开闭罩盖50中使得开放时处于拉紧状态的绳状构件53在轴部51到张驰方向另一端侧之间弯曲并支撑的支撑部52。然后,支撑部52是通过弹性变形来设置为相对于开闭罩盖50是可以装卸的。
由此,即使因为开闭罩盖50被快速打开而在绳状构件53里施加较大的力从而导致开闭罩盖50中发生破损,也能够减小其维修所需的功夫、时间和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对设置在单色的图像形成装置1里的开闭罩盖50来适用本发明,但对于设置在彩色的图像形成装置里的开闭罩盖也能够适用本发明。另外,并不局限于用于装卸处理卡盒4等的开闭罩盖50,对于被构成为起到开闭罩盖的作用而可以开关(可以摇动)的手动供纸盘16等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对被设置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里的开闭罩盖50来适用本发明,但本发明的适用并不局限于此,即使对于被设置在其他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或各种形式的印刷机等)里的开闭罩盖或被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以外的装置里的开闭罩盖,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然后,即使是那样的情况,也能够获得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构成是在开闭罩盖50一侧设置保持部51或支承部52,并且能够不使用工具即可拆装保持部51和支承部52中的某一方。相对于此,也可以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侧设置保持部或支承部,并且能够不使用工具即可拆装保持部和支承部中的某一方。
然后,即使是这种情况,也能够获得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还有,本发明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除了本实施方式教导之外,明显地是可以适当变更本实施方式的。另外,所述构成构件的数量、位置、形状等也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在实施本发明的时候能够选用适宜的数量、位置、形状等。

Claims (8)

1.一种以摇动中心为中心在规定方向上摇动来对装置本体的内部进行开关的开闭罩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张弛构件,其在所述开闭罩盖开放时处于拉伸状态以限制所述开闭罩盖的开放角度,并在所述开闭罩盖关闭时处于松弛状态以不妨碍所述开闭罩盖的关闭;
保持构件,其将所述张弛构件的张驰方向的一端侧或另一端侧保持到所述开闭罩盖或所述装置本体上,和
支撑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开闭罩盖或所述装置本体上,在所述保持构件到所述另一端侧或所述一端侧之间对开放时处于拉伸状态的所述张弛构件使其弯曲并对其支撑,
所述保持构件或所述支撑构件通过弹性变形来被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开闭罩盖或所述装置本体是能够装卸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罩盖,所述保持构件是在所述开闭罩盖的内壁面竖起地被固定的轴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弛构件在所述一端侧或所述另一端侧具有所述轴部插通的环状部,所述支撑构件具备扣合形状部,所述扣合形状部通过弹性变形来被设置为能够装卸到形成在所述开闭罩盖或所述装置本体上的嵌合部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罩盖,所述支撑构件是在所述开闭罩盖的内壁面竖起地被固定,所述张弛构件在所述一端侧或所述另一端侧具有所述环状部,所述保持构件是推压式铆钉,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构件的一部分通过弹性变形来扩大轴径后,相对于形成在所述开闭罩盖或所述装置本体里的孔部,是以插通所述环状部的状态来被设置为能够装卸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罩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构件或所述支撑构件是借助于弹性构件来相对于所述开闭罩盖或所述装置本体被设置为能够装卸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罩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构件或所述支撑构件是由树脂材料形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罩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构件或所述支撑构件是由金属材料形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罩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构件或所述支撑构件的至少与所述张弛构件抵接的部分是由弹性材料形成的。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开闭罩盖。
CN201710594763.7A 2016-09-08 2017-07-20 开闭罩盖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78075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75219 2016-09-08
JP2016175219A JP6825271B2 (ja) 2016-09-08 2016-09-08 開閉カバー、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7508A true CN107807508A (zh) 2018-03-16
CN107807508B CN107807508B (zh) 2020-09-29

Family

ID=61576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94763.7A Active CN107807508B (zh) 2016-09-08 2017-07-20 开闭罩盖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825271B2 (zh)
CN (1) CN10780750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2509A (zh) * 2019-03-20 2020-09-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开闭机构及图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09921A (ja) * 1998-04-28 1999-11-09 Ricoh Elemex Corp 緩衝装置
JP2001278329A (ja) * 2000-03-31 2001-10-10 Taiton Kk 電線等の合成樹脂製結束具
JP2003168878A (ja) * 2001-09-18 2003-06-13 Takeuchi Kogyo Kk スナップ構造
JP2005083425A (ja) * 2003-09-05 2005-03-31 Nifco Inc 易解体クリップ
JP2005141020A (ja) * 2003-11-07 2005-06-02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WO2007048286A1 (fr) * 2005-10-26 2007-05-03 Shang Hai Doli Photograpic Equipment Co., Ltd Plaque de support rotative pour boite en carton
CN101039367A (zh) * 2006-03-15 2007-09-19 夏普株式会社 盖子支撑机构和包含该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149578A (zh) * 2006-07-27 2008-03-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92226A (zh) * 2010-03-18 2011-09-21 Sk工机有限公司 能够拆卸的布线等的固定用具
JP2012013828A (ja) * 2010-06-30 2012-01-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201525A (zh) * 2010-11-09 2013-07-10 株式会社利富高 卡夹
US20150147088A1 (en) * 2013-11-26 2015-05-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Waste Toner Collecting Function From a Plurality of Photosensitive Drums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09921A (ja) * 1998-04-28 1999-11-09 Ricoh Elemex Corp 緩衝装置
JP2001278329A (ja) * 2000-03-31 2001-10-10 Taiton Kk 電線等の合成樹脂製結束具
JP2003168878A (ja) * 2001-09-18 2003-06-13 Takeuchi Kogyo Kk スナップ構造
JP4360465B2 (ja) * 2003-09-05 2009-11-11 株式会社ニフコ 易解体クリップ
JP2005083425A (ja) * 2003-09-05 2005-03-31 Nifco Inc 易解体クリップ
JP2005141020A (ja) * 2003-11-07 2005-06-02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WO2007048286A1 (fr) * 2005-10-26 2007-05-03 Shang Hai Doli Photograpic Equipment Co., Ltd Plaque de support rotative pour boite en carton
CN101039367A (zh) * 2006-03-15 2007-09-19 夏普株式会社 盖子支撑机构和包含该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149578A (zh) * 2006-07-27 2008-03-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92226A (zh) * 2010-03-18 2011-09-21 Sk工机有限公司 能够拆卸的布线等的固定用具
JP2012013828A (ja) * 2010-06-30 2012-01-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201525A (zh) * 2010-11-09 2013-07-10 株式会社利富高 卡夹
US20150147088A1 (en) * 2013-11-26 2015-05-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Waste Toner Collecting Function From a Plurality of Photosensitive Drum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2509A (zh) * 2019-03-20 2020-09-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开闭机构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7508B (zh) 2020-09-29
JP2018039194A (ja) 2018-03-15
JP6825271B2 (ja) 2021-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79891B2 (ja)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073724B2 (en) Sheet discharg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055758A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9507305B2 (en) Fixing device having nip pressure adjustmen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7807508A (zh) 开闭罩盖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249168A (ja) カール矯正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71912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47387A (ja) 被記録媒体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129422B2 (en) Image rea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350471B2 (ja) 開閉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6110798B2 (ja)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58532B2 (ja) 押圧機構と画像形成装置
US9329536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built-in cleaning mechanism
WO2015182263A1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自動原稿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シート搬送方法
JP6280605B2 (ja)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60911A (ja) 開閉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800576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632466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025260B2 (en) Damper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erewith
JP6303677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35220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94627A (ja) 像担持体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4671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75185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搬送ガイド
JP201011465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