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99949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99949B
CN107799949B CN201710646513.3A CN201710646513A CN107799949B CN 107799949 B CN107799949 B CN 107799949B CN 201710646513 A CN201710646513 A CN 201710646513A CN 107799949 B CN107799949 B CN 1077999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nection
connector
locking
connectio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465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99949A (zh
Inventor
茂木俊之
中村光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799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9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999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99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8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by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on the contact members; by locking means on resilient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34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by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on the contact members; by locking means on resilient contact members by separate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on contact member, e.g. retainer collar or ring around contact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7/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 H01R27/02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23Insulating enclosures f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4Securing in base or case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insulating parts having at least one resilient insulating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16Fastening of connecting parts to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connecting parts from base or c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16Fastening of connecting parts to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connecting parts from base or case
    • H01R9/18Fastening by means of screw or nut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将安装于单一的壳体的连接端子从多种连接端子中选择出来并进行更换的连接器。本发明的连接器(1)具备:壳体(2),其具有两个端子收纳部(13);和连接端子(5A),其从多种连接端子中被选择,并可拆装地被收纳于端子收纳部(13),端子收纳部(13)具有卡止钩(18),多种连接端子分别具有卡止突起(34),该卡止突起(34)在连接端子(5A)被选择并被收纳于端子收纳部(13)的情况下卡止于卡止钩(18)。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源等配线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已知用于汽车的电源系统等的大电流用的连接器。
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设备侧屏蔽连接器具备:壳体、凸形端子、屏蔽外壳以及密封圈。在壳体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收纳凸形端子的主体部。在主体部的内部形成有壁厚的安装壁。凸形端子被推入到贯穿设置于安装壁的推入孔。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041600号公报
然而,连接端子(凸形端子)的形状因连接对象而不同。例如,在将连接端子安装于印刷电路基板的情况和将连接端子与同轴线缆接线的情况下,连接端子的形状是不同的。然而,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由于将凸形端子推入到推入孔,因而无法更换凸形端子。因此,对于想要更换凸形端子的用户而言使用的便利性较差。另外,需要针对一种凸形端子准备专用的壳体,从而存在连接器的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能够将安装于单一的壳体的连接端子从多种连接端子中选择出来并进行更换的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连接器具备:壳体,其具有至少一个端子收纳部;和至少一种连接端子,其从多种连接端子中被选择,并可拆装地被收纳于上述端子收纳部,上述端子收纳部具有卡止部,上述多种连接端子分别具有在被选择并被收纳于上述端子收纳部的情况下卡止于上述卡止部的被卡止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连接器,多种连接端子中的任意一种连接端子可拆装地安装于一个端子收纳部。因此,能够更换为与连接对象对应的连接端子。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对于希望更换连接端子的用户而言使用的便利性优异的连接器。另外,设置于多种连接端子的被卡止部均形成为能够卡止于端子收纳部的卡止部。换句话说,被卡止部与连接端子的种类无关而被共同化,以便卡止于卡止部。由此,能够以单一的壳体来对应多种连接端子,从而能够降低连接器的制造成本。
对于本发明的第二连接器而言,在上述第一连接器中,优选上述多种连接端子包括:安装于连接对象的第一连接端子;和与线缆的一端部接线的第二连接端子。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连接器,能够通过将第一连接端子安装于端子收纳部而将连接器安装于连接对象。另一方面,能够通过从第一连接端子更换为第二连接端子而将连接器与线缆接线。由此,能够配合连接对象而灵活地选择连接端子。
对于本发明的第三连接器而言,在上述第二连接器中,优选上述第一连接端子包括:支承部件,其由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和一种端子主体,其从由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的多种端子主体中被选择,并被设置为贯通上述支承部件,上述多种端子主体包括:端子部,其各自呈共同的形状,从上述支承部件向一方延伸突出,并与对象侧连接器电连接;和连接部,其各自呈不同的形状,隔着上述支承部件而位于上述端子部的相反侧,并与上述连接对象电连接,上述被卡止部形成于上述支承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连接器,在第一连接端子中,多种端子主体分别具有不同的连接部。由此,能够将连接部以各种方式与连接对象连接。另外,多种端子主体分别具有相同的端子部。并且,多种端子主体分别由相同的支承部件覆盖。由此,能够与端子主体的种类无关地将支承部件共同化,因此能够降低第一连接端子的制造成本。
对于本发明的第四连接器而言,在上述第一连接器~第三连接器中的任意一个连接器中,优选还具备:屏蔽外壳,其由导电性的材料形成;和防水密封件,其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上述壳体包括:外筒部,其形成为使与对象侧连接器的连接方向一端面开口的筒状;凸缘部,其从上述外筒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突出,并固定于安装面;以及内筒部,其经由支承部而连续设置于上述外筒部的内部,上述端子收纳部设置于上述内筒部的内部,并形成为沿上述连接方向延伸的筒状,上述屏蔽外壳设置于上述端子收纳部的外周面,上述防水密封件以与上述安装面紧贴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外筒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连接器,屏蔽外壳遮断从连接端子产生的噪声。防水密封件与外筒部和安装面紧贴来防止水分的侵入。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兼顾噪声屏蔽功能和防水功能,且能够容易地更换连接端子的连接器。
对于本发明的第五连接器而言,在上述第一连接器~第四连接器中的任意一个连接器中,优选上述端子收纳部包括将其内部空间分隔为连接空间和收纳空间的分隔壁,上述分隔壁具有使上述连接端子的前端部插通的端子插通孔,上述连接端子的前端部从上述收纳空间通过上述端子插通孔而进入上述连接空间,上述卡止部配置于上述收纳空间。
对于本发明的第六连接器而言,在上述第五连接器中,优选在上述分隔壁形成有卡合解除孔,上述卡合解除孔在解除上述卡止部与上述被卡止部的卡合的情况下,使夹具从上述连接空间朝向上述收纳空间进入。
对于本发明的第七连接器而言,在上述第五连接器或第六连接器中,优选上述卡止部设置于矛状部的前端部,其中,上述矛状部是使从上述端子收纳部的内表面突出的前端部沿上述连接端子的安装方向延伸突出而成的,上述卡止部与上述被卡止部具有相互接触的倾斜面,上述卡止部的倾斜面与上述被卡止部的倾斜面从上述安装方向上游朝向下游而朝上述矛状部的突出方向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连接器~第七连接器,能够容易地进行连接端子相对于端子收纳部的拆装。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安装于单一的壳体的连接端子从多种连接端子中选择出来并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和对象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连接端子从壳体脱离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的(A)是表示端子主体的立体图,图6的(B)是表示连接端子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连接端子(Busbar型)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连接端子(支承部件省略型)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连接端子(屏蔽线缆接线型)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应用例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器;2…壳体;3…屏蔽外壳;4…防水密封件;5A…连接端子(第一连接端子);5B…连接端子(第一连接端子);5C…连接端子(第一连接端子);5D…连接端子(第二连接端子);10…外筒部;11…凸缘部;12…内筒部;13…端子收纳部;16…分隔壁;16a…端子插通孔;16b…卡合解除孔;17…矛状部;18…卡止钩(卡止部);18a…倾斜面;20、40、50、60…端子主体;21…端子部;23、43…连接部;30…支承部件;34…卡止突起(被卡止部);34a…倾斜面;54…卡止孔(被卡止部);70…线缆;100…对象侧连接器;B…印刷电路基板(连接对象);P…面板(安装面);S1…连接空间;S2…收纳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描述方向时,基于在各图中用箭头表示的方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X1”表示“左”,“X2”表示“右”,“Y1”表示“前”,“Y2”表示“后”,“Z1”表示“上”,“Z2”表示“下”。
首先,参照图1对连接器1的概要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连接器1和对象侧连接器100的立体图。
连接器1安装于面板P(安装面),且与印刷电路基板B(连接对象)电连接。连接器1形成为能够与对象侧连接器100嵌合。对象侧连接器100构成为在对象侧壳体101的内部收纳两个对象侧端子(未图示)。对象侧壳体101形成为使后端面开口的大致矩形筒状。各对象侧端子固定于屏蔽线缆102的前端部。各对象侧端子通过使连接器1与对象侧连接器100嵌合而与连接器1的各连接端子5A(将在后面详细叙述)连接。在该状态下,两连接器1、100的内部被封闭。该连接器1和对象侧连接器100例如用于汽车的电源用配线等,且兼顾噪声屏蔽功能和防水功能。
接下来,参照图1~图5对连接器1详细地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连接器1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连接器1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IV-IV剖视图。图5是表示连接端子5A从壳体2脱离的状态的剖视图。
如图2及图3所示,连接器1具备壳体2、屏蔽外壳3、防水密封件4、以及两个连接端子5A。壳体2构成连接器1的主要的外观。屏蔽外壳3设置于壳体2的内部。防水密封件4设置于壳体2的后部(基端侧)。两个连接端子5A可拆装地被保持于壳体2。
壳体2包括外筒部10、凸缘部11、内筒部12、以及两个端子收纳部13。壳体2例如由电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材料一体形成。
如图1所示,外筒部10形成为使前端面(与对象侧连接器100的连接方向一端面)开口的大致矩形筒状。外筒部10具有比对象侧壳体101稍小的横向长度长的大致四边形状的截面。在外筒部10的下表面突出设置有锁定爪部10a,该锁定爪部10a与形成于对象侧壳体101的内侧的被锁定部(未图示)卡合。
如图1及图2所示,凸缘部11从外筒部10的外周面后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突出。凸缘部11在从正面观察时形成为平行四边形状。在凸缘部11的左右两侧贯穿设置有供螺栓11b通过的贯通孔11a。两根螺栓11b从前方贯通贯通孔11a并与面板P的内螺纹孔(未图示)螺合。由此,凸缘部11(连接器1)被定于面板P(参照图1)。
如图4及图5所示,内筒部12经由外支承部14而连续设置于外筒部10的内部。外支承部14在外筒部10与内筒部12之间遍及周向形成为环状。内筒部12形成为使前后两端面开口的大致矩形筒状。内筒部12具有与外筒部10相同的轴心,且具有比外筒部10稍小的横向长度长的大致四边形状的截面。内筒部12配置于外筒部10的后部。内筒部12的前端面位于比外筒部10的前端更靠后方,内筒部12的后端面构成与外筒部10、凸缘部11的后端面大致相同的平面。
如图4及图5所示,两个端子收纳部13配置于内筒部12的内部。两个端子收纳部13构成在左右方向排列且形成为一体的收纳单元13U(参照图1及图2)。收纳单元13U通过上下左右四个内支承部15而与内筒部12连结(参照图2)。
两个端子收纳部13分别形成为沿前后方向(连接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筒状。此外,两个端子收纳部13为相同的形状,因此以下针对一个端子收纳部13进行说明。
端子收纳部13设置为在前后方向贯通内筒部12。端子收纳部13的前端面位于比外筒部10的前端更靠后方,并且位于比内筒部12的前端更靠前方。端子收纳部13的后部比内筒部12、凸缘部11更向后方延伸配置。在将连接器1安装于面板P的状态下,端子收纳部13的后部从面板P向后方突出。
在端子收纳部13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分隔壁16。分隔壁16为了将端子收纳部13的内部空间分隔为连接空间S1和收纳空间S2而形成。在端子收纳部13的前端面形成有用于将对象侧连接器100的对象侧端子接收至连接空间S1的连接开口部13a。在端子收纳部13的后端面形成有用于将连接端子5A插入到收纳空间S2的安装开口部13b。
在分隔壁16贯穿设置有端子插通孔16a和卡合解除孔16b。端子插通孔16a形成于比上下方向中央更靠上侧。详细内容将在后面叙述,端子插通孔16a为了使连接端子5A的前端部插通而开口。卡合解除孔16b形成于端子插通孔16a的下方。此外,连接端子5A的前端部为了防止无意地触碰而位于比端子收纳部13的前端面(连接开口部13a)更靠后方。
在收纳空间S2配置有矛状部17。矛状部17是使从端子收纳部13的下内表面向上方突出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突出而成的,并在从侧面观察时形成为大致L字形。矛状部17形成为能够在上下方向弹性变形。矛状部17的前端部位于卡合解除孔16b的附近。在矛状部17的前端部的上表面突出设置有作为卡止部的一个例子的卡止钩18。卡止钩18的后表面构成倾斜面18a,该倾斜面18a从后方朝向前方(从连接端子5A的安装方向上游朝向下游)形成上坡(参照图5)。
如图4及图5所示,屏蔽外壳3设置于两个端子收纳部13(收纳单元13U)的外周面。即,屏蔽外壳3配置于内筒部12与收纳单元13U之间。屏蔽外壳3例如由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形成。屏蔽外壳3遮断从连接端子5A产生的噪声。
在屏蔽外壳3的后端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突出的多个后端片3a(参照图2)。多个后端片3a抵接于内筒部12的后端面。在屏蔽外壳3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在其一部分切出切口而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卡止片3b。多个卡止片3b卡止于形成在内筒部12的内表面的台阶部12a。
防水密封件4形成为大致矩形环状(参照图2)。防水密封件4例如由可弹性变形的合成橡胶材料形成。防水密封件4以与面板P紧贴的方式设置于外筒部10。详细而言,防水密封件4与以大致矩形环状凹设于外筒部10的后端面的密封槽10b嵌合。在将连接器1固定于面板P的状态下(参照图1),防水密封件4与外筒部10和面板P紧贴从而防止水分的侵入。
如图1及图2所示,两个连接端子5A分别从后方安装到端子收纳部13内。各连接端子5A是焊接于印刷电路基板B的所谓Dip型端子。详细内容将在后面叙述,连接端子5A是从多种连接端子5A、5B、5C、5D中被选择的一种(一个)端子。多种连接端子5A~5D分别可拆装地被收纳于端子收纳部13。
接下来,参照图4~图6对连接端子5A详细地进行说明。图6的(A)是表示端子主体20的立体图。图6的(B)是表示连接端子5A的立体图。此外,两个连接端子5A为相同的形状,因此以下针对一个连接端子5A进行说明(后述的连接端子5B、5C、5D也同样。)。
如图4及图5所示,连接端子5A包括端子主体20和支承部件30。端子主体20例如由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形成。支承部件30例如由电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换句话说,端子主体20与支承部件30由相互不同的材料形成。
端子主体20通过对薄金属板冲压并实施弯曲加工而形成。端子主体20包括端子部21、模塑部22以及连接部23。
如图6的(A)所示,端子部21构成端子主体20的前端部,并与对象侧连接器100(对象侧端子)电连接。模塑部22从端子部21的后端向后方延伸配置。模塑部22形成为比端子部21在左右方向宽度窄的板状。在模塑部22与端子部21的边界形成有防脱台阶差R1。在模塑部22的左右两端面突出设置有防脱突起R2。
连接部23从模塑部22的后端向下方延伸配置。连接部23相对于模塑部22以直角折弯的状态连续设置。连接部23被插入到印刷电路基板B的贯通孔(未图示),并通过焊接而与印刷电路基板B电连接(参照图1)。
如图6的(B)所示,支承部件30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支承部件30被一体成型于端子主体20的模塑部22。因此,端子部21从支承部件30向前方(一方)延伸突出,连接部23隔着支承部件30而位于端子部21的相反侧。
如图5及图6的(B)所示,支承部件30包括支承主体31、上侧凸部32、下侧凸部33以及卡止突起34。
支承主体31以覆盖从防脱台阶差R1至折弯部分附近为止的部分的方式形成。换句话说,端子主体20被设置为在前后方向贯通支承部件30。多个防脱突起R2深入支承主体31,因此支承部件30被固定为无法相对于模塑部22在前后方向移动。
上侧凸部32形成为块状,并突出设置于支承主体31的后部上表面。下侧凸部33形成为块状,并突出设置于支承主体31的后部下表面。下侧凸部33形成为比上侧凸部32在前后方向长。作为被卡止部的一个例子的卡止突起34突出设置于支承主体31的前部下表面。卡止突起34在防脱台阶差R1的下侧形成于支承主体31。卡止突起34的前表面形成倾斜面34a,该倾斜面34a从后方朝向前方形成上坡。此外,支承主体31的下侧前部30a比卡止突起34更向前方延伸配置。
这里,参照图4及图5对将连接端子5A安装于端子收纳部13的顺序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工作人员使壳体2与连接端子5A的位置对齐,并使连接端子5A从安装开口部13b进入收纳空间S2。端子部21通过分隔壁16的端子插通孔16a而从收纳空间S2进入连接空间S1(参照图4)。若连接端子5A持续进入,则支承部件30的上侧凸部32与端子收纳部13的内侧上表面接触,支承部件30的下侧凸部33与矛状部17的基端部接触(参照图4)。另外,支承部件30的卡止突起34(倾斜面34a)与矛状部17的卡止钩18(倾斜面18a)接触。卡止突起34(倾斜面34a)边按下矛状部17边沿倾斜面18a向前方滑动。若卡止突起34越过卡止钩18,则矛状部17通过自身的复原力而向上方位移。由此,卡止突起34被卡止于卡止钩18,连接端子5A被固定于端子收纳部13内(参照图4)。如上所述,仅通过将连接端子5A插入到端子收纳部13就能够容易地进行连接端子5A相对于端子收纳部13的安装。此外,此时,支承部件30(支承主体31)的下侧前部30a抵接于分隔壁16(参照图4)。由此,连接端子5A无法在前后方向移动。
接着,针对将连接端子5A从端子收纳部13取下的顺序进行说明。用户使细棒状的夹具(未图示)从连接开口部13a进入连接空间S1。夹具的前端部通过分隔壁16的卡合解除孔16b而进入收纳空间S2,并被推入至卡止突起34与矛状部17的前端部之间。如此一来,矛状部17被按下,卡止突起34与卡止钩18之间的卡合被解除。由此,能够将连接端子5A向后方拔出。
如上所述,连接端子5A是从多种连接端子5A、5B、5C、5D中被选择的一种端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1构成为能够将安装于端子收纳部13的连接端子5A(5B、5C、5D)从多种连接端子中选择出来并进行更换。
多种连接端子5A、5B、5C、5D大体分为两种。连接端子5A、连接端子5B以及连接端子5C(以下,简称为“第一连接端子”。)分别安装于印刷电路基板B等(参照图6~图8)。连接端子5D(以下,简称为“第二连接端子”。)与线缆70接线(参照图9)。此外,已经说明的连接端子5A被分类为第一连接端子。
接下来,参照图7对被分类为第一连接端子的连接端子5B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连接端子5B的立体图。此外,以下对与上述连接端子5A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连接端子5B例如是通过螺栓(未图示)紧固于作为连接对象的一个例子的端子板(未图示)的所谓Busbar型端子。连接端子5B具有与连接端子5A的端子主体20为不同种类的端子主体40。即,连接端子5B具有从多种端子主体20、40中被选择,并被设置为贯通支承部件30的一种(一个)端子主体40。详细而言,多种端子主体20、40具有各自呈不同的形状的连接部23、43(参照图6及图7)。此外,多种端子主体20、40具有各自呈共同的形状的端子部21和模塑部22。另外,多种连接端子5A、5B具有各自呈共同的形状的支承部件30。
连接端子5B的连接部43包括延伸突出部43a和安装板43b。延伸突出部43a相对于模塑部22以直角折弯的状态连续设置。安装板43b从延伸突出部43a的下端向后方延伸配置。安装板43b相对于延伸突出部43a以直角折弯的状态连续设置。在安装板43b贯穿设置有用于供螺栓通过的插通孔43c。螺栓从上方贯通插通孔43c并与端子板的内螺纹孔(未图示)螺合。由此,连接端子5B被安装(连接)于端子板。
此外,连接端子5B相对于端子收纳部13的拆装顺序与上述的连接端子5A的拆装顺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1的连接端子5A、5B将支承部件30与端子主体20、40一体成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端子主体20、40(模塑部22)可以通过被推入支承部件30而被固定。除此之外,支承部件30也可以借助粘合剂与端子主体20、40粘合。
接下来,参照图8对被分类为第一连接端子的连接端子5C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连接端子5C的立体图。此外,以下对与上述连接端子5A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连接端子5C省略了合成树脂制的支承部件30,而仅形成有金属制的端子主体50。连接端子5C的端子主体50通过对薄金属板冲压并实施各种弯曲加工而形成。端子主体50包括端子部21、卡止筒部51、连结部52以及连接部23。此外,连接端子5A与连接端子5C具有大致相同的端子部21和大致相同的连接部23。
卡止筒部51连续设置于端子部21的后方。卡止筒部51形成为比端子部21在上下方向厚的大致矩形筒状。换句话说,卡止筒部51形成为相对于端子部21向上下两侧突出。卡止筒部51的前部下表面构成倾斜面51a,该倾斜面51a从端子部21朝向后方形成下坡。另外,在卡止筒部51的下表面贯穿设置有在从底面观察时为大致矩形状的卡止孔54。作为被卡止部的一个例子的卡止孔54向倾斜面51a的后方开口。另外,在卡止筒部51的下表面以隔着卡止孔54的方式形成有左右一对突状片53。一对突状片53从卡止孔54的左右两边向下方延伸配置。
连结部52从卡止筒部51的后端向后方延伸配置。连结部52连结卡止筒部51和连接部23。连结部52在从背面观察时形成为大致U字形。此外,连接部23相对于U字槽状的连结部52的底面以直角折弯的状态连续设置。
这里,针对将连接端子5C安装于端子收纳部13的顺序简单地进行说明。若连接端子5C进入连接空间S1,则端子主体50的卡止筒部51(倾斜面51a)与矛状部17的卡止钩18(倾斜面18a(参照图5))接触。若连接端子5C持续进入,则卡止筒部51边按下矛状部17边越过卡止钩18。如此一来,矛状部17通过自身的复原力而向上方位移,矛状部17的卡止钩18(参照图4)进入卡止孔54。由此,连接端子5C被固定于端子收纳部13内。此外,将连接端子5C从端子收纳部13取下的顺序与连接端子5A的取下顺序相同。
如上所述,连接端子5C的卡止筒部51具备与连接端子5A、5B的支承部件30大致相同的功能。即,卡止筒部51的卡止孔54、倾斜面51a在与支承部件30的卡止突起34、倾斜面34a相同的位置以相同的形状形成,以便与矛状部17(卡止钩18)卡合。
接下来,参照图9对被分类为第二连接端子的连接端子5D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连接端子5D的立体图。此外,以下对与上述的连接端子5A、5B、5C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连接端子5D在安装于线缆70的前端部的方面与上述第一连接端子(连接端子5A~5C)不同。这里,线缆70具有被外部覆盖72覆盖的导体71。此外,虽省略图示,但线缆70的基端部与印刷电路基板B、其他设备连接。
与连接端子5C同样,连接端子5D仅由金属制的端子主体60形成。端子主体60包括端子部21、卡止筒部51、导体筒部61以及绝缘筒部62。此外,连接端子5C与连接端子5D具有相同的端子部21和相同的卡止筒部51。
导体筒部61连续设置于卡止筒部51的后方。导体筒部61具有从导体底面部61a向上方延伸突出的左右一对导体压接片61b。绝缘筒部62连续设置于导体筒部61的后方。绝缘筒部62具有从绝缘底面部62a向上方延伸突出的左右一对绝缘压接片62b。导体筒部61和绝缘筒部62分别在从背面观察时形成为大致U字形。
对线缆70进行末端处理而露出的导体71被载置于导体底面部61a,并被铆接于一对导体压接片61b。外部覆盖72被载置于绝缘底面部62a,并被铆接于一对绝缘压接片62b。由此,连接端子5D被固定于线缆70的前端部。
此外,连接端子5D相对于端子收纳部13的拆装顺序与上述的连接端子5C的拆装顺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如以上说明那样,多种连接端子5A~5D分别具有卡止突起34或卡止孔54,卡止突起34或卡止孔54在被选择并被收纳于端子收纳部13的情况下,卡止于矛状部17的卡止钩18。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指定多种连接端子5A~5D中的任意的一种的情况下,仅标注阿拉伯数字并仅表述为“端子5”。
根据该连接器1,多种连接端子5A~5D中的任意一种端子5可拆装地安装于一个端子收纳部13。因此,能够更换为与连接对象对应的端子5。具体而言,在通过Dip方式安装于印刷电路基板B的情况下,选择连接端子5A(参照图6)或连接端子5C(参照图8),并将其安装于端子收纳部13。除此之外,在螺栓紧固于端子板的情况下,选择连接端子5B(参照图7),并将其安装于端子收纳部13。另外,除此之外,在经由线缆70与印刷电路基板B等连接的情况下,选择连接端子5D(参照图9),并将其安装于端子收纳部13。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对于希望更换端子5的用户而言使用的便利性优异的连接器1。
此外,在图2及图3中,图示了将同种的两个连接端子5A安装于两个端子收纳部13的状态,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不同种类的两个端子5安装于两个端子收纳部13。例如,如图10所示,可以在一个端子收纳部13安装连接端子5B,在另一个端子收纳部13安装连接端子5D。
另外,设置于多种连接端子5A~5D的卡止突起34或卡止孔54均形成为能够卡止于端子收纳部13的矛状部17(卡止钩18)。换句话说,卡止突起34或卡止孔54与端子5的种类无关而被共同化,以便卡止于卡止钩18。由此,能够以单一的壳体2来对应多种连接端子5A~5D,从而能够降低连接器1的制造成本。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1,能够通过将第一连接端子(连接端子5A~5C)安装于端子收纳部13而将连接器1安装于印刷电路基板B、端子板等。另一方面,能够通过从第一连接端子更换为第二连接端子(连接端子5D)而将连接器1与线缆70接线。由此,能够配合连接对象而灵活地选择端子5。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1,在第一连接端子中,多种端子主体20、40分别具有不同的连接部23、43。由此,能够将连接部23、43以各种方式与连接对象(印刷电路基板B、端子板等)连接。
另外,多种端子主体20、40分别具有相同的端子部21和相同的模塑部22。并且,多种端子主体20、40分别由相同的支承部件30盖覆。由此,能够与端子主体20、40的种类无关地将支承部件30共同化,因此能够降低连接端子5A、5B的制造成本。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端子包括Dip型的连接端子5A、5C和Busbar型的连接端子5B,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第一连接端子也可以包括与表面安装方式对应的连接端子(连接部)。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1具备两个端子收纳部13和两个端子5,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端子收纳部13只要在壳体2至少设置有一个即可。端子5也只要与端子收纳部13的数量对应,至少设置有一个(一种)即可。另外,对象侧连接器100的对象侧端子也与端子收纳部13、端子5的数量对应地设置有一个以上。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中的一个方式,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能够适当地进行与现有的构成要素等的置换、组合,上述实施方式的记载并不限定技术方案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其具有至少一个端子收纳部;和
至少一种连接端子,其从多种连接端子中被选择,并可拆装地被收纳于所述端子收纳部,
所述端子收纳部具有卡止部,
所述多种连接端子分别具有在被选择并被收纳于所述端子收纳部的情况下卡止于所述卡止部的被卡止部,
所述多种连接端子具有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由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并具有被共同化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种连接端子包括:安装于连接对象的第一连接端子;和与线缆的一端部接线的第二连接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包括一种端子主体,所述端子主体从由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的多种端子主体中被选择,并被设置为贯通所述支承部件,
所述多种端子主体包括:
端子部,其各自呈共同的形状,从所述支承部件向一方延伸突出,并与对象侧连接器电连接;和
连接部,其各自呈不同的形状,隔着所述支承部件而位于所述端子部的相反侧,并与所述连接对象电连接,
所述被卡止部形成于所述支承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屏蔽外壳,其由导电性的材料形成;和
防水密封件,其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
所述壳体包括:
外筒部,其形成为使与对象侧连接器的连接方向一端面开口的筒状;
凸缘部,其从所述外筒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突出,并固定于安装面;以及
内筒部,其经由支承部而连续设置于所述外筒部的内部,
所述端子收纳部设置于所述内筒部的内部,并形成为沿所述连接方向延伸的筒状,
所述屏蔽外壳设置于所述端子收纳部的外周面,
所述防水密封件以与所述安装面紧贴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筒部。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收纳部包括将其内部空间分隔为连接空间和收纳空间的分隔壁,
所述分隔壁具有使所述连接端子的前端部插通的端子插通孔,
所述连接端子的前端部从所述收纳空间通过所述端子插通孔而进入所述连接空间,
所述卡止部配置于所述收纳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收纳部包括将其内部空间分隔为连接空间和收纳空间的分隔壁,
所述分隔壁具有使所述连接端子的前端部插通的端子插通孔,
所述连接端子的前端部从所述收纳空间通过所述端子插通孔而进入所述连接空间,
所述卡止部配置于所述收纳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隔壁形成有卡合解除孔,所述卡合解除孔在解除所述卡止部与所述被卡止部的卡合的情况下,使夹具从所述连接空间朝向所述收纳空间进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隔壁形成有卡合解除孔,所述卡合解除孔在解除所述卡止部与所述被卡止部的卡合的情况下,使夹具从所述连接空间朝向所述收纳空间进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部设置于矛状部的前端部,其中,所述矛状部是使从所述端子收纳部的内表面突出的前端部沿所述连接端子的安装方向延伸突出而成的,
所述卡止部与所述被卡止部具有相互接触的倾斜面,
所述卡止部的倾斜面与所述被卡止部的倾斜面从所述安装方向上游朝向下游而朝所述矛状部的突出方向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部设置于矛状部的前端部,其中,所述矛状部是使从所述端子收纳部的内表面突出的前端部沿所述连接端子的安装方向延伸突出而成的,
所述卡止部与所述被卡止部具有相互接触的倾斜面,
所述卡止部的倾斜面与所述被卡止部的倾斜面从所述安装方向上游朝向下游而朝所述矛状部的突出方向倾斜。
CN201710646513.3A 2016-08-29 2017-08-01 连接器 Active CN1077999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66705 2016-08-29
JP2016166705A JP6765258B2 (ja) 2016-08-29 2016-08-29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99949A CN107799949A (zh) 2018-03-13
CN107799949B true CN107799949B (zh) 2021-07-06

Family

ID=61166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46513.3A Active CN107799949B (zh) 2016-08-29 2017-08-01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97858B2 (zh)
JP (1) JP6765258B2 (zh)
CN (1) CN107799949B (zh)
DE (1) DE1020171178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69353B2 (ja) * 2017-03-13 2020-10-1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ユニット及びコネクタ
CN206893815U (zh) * 2017-06-05 2018-01-16 吉林省中赢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铜铝连接器
JP7019147B2 (ja) * 2018-05-09 2022-02-15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及び機器ケースの防水構造
JP6785265B2 (ja) * 2018-06-15 2020-11-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
CN112292790A (zh) * 2018-06-21 2021-01-29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可互换前部的连接器组件
JP2020072065A (ja) 2018-11-02 2020-05-07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改良した端子を備えた電源用コネクタ装置
JP7139930B2 (ja) * 2018-12-14 2022-09-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台と機器内固定部との固定構造
JP6887458B2 (ja) * 2019-03-12 2021-06-1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200836B2 (ja) * 2019-06-17 2023-01-1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USD939444S1 (en) * 2019-06-20 2021-12-28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1658718S (zh) * 2019-06-20 2020-04-27
JP1658716S (zh) * 2019-06-20 2020-04-27
JP7172938B2 (ja) * 2019-09-30 2022-11-1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雄端子、および雄コネクタ
JP7255457B2 (ja) * 2019-11-13 2023-04-1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装置
CN211579042U (zh) * 2020-03-02 2020-09-2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3871972B (zh) * 2020-06-30 2024-04-02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壳体组件
US11581676B2 (en) * 2020-09-09 2023-02-14 Te Connectivity Solutions Gmbh Pin terminal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87944A (en) * 1981-06-30 1983-06-14 The Bendix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insert
US4395083A (en) * 1981-06-30 1983-07-26 The Bendix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removable contacts
US4387943A (en) * 1981-06-30 1983-06-14 The Bendix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front or rear releasable and removable contacts
US4386816A (en) * 1981-06-30 1983-06-07 The Bendix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insert assembly
US4387945A (en) * 1981-06-30 1983-06-14 The Bendix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insert
US4394058A (en) * 1981-06-30 1983-07-19 The Bendix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insert assembly
US4406507A (en) * 1981-06-30 1983-09-27 The Bendix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insert
JP2813717B2 (ja) * 1993-04-28 1998-10-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H10312856A (ja) * 1997-05-15 1998-11-24 Yazaki Corp 機器直付用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2008041600A (ja) * 2006-08-10 2008-02-2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2008305601A (ja) * 2007-06-06 2008-12-1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及び端子金具
US7887368B1 (en) * 2009-07-28 2011-02-15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dielectric insert for retaining an electrical contact
JP2016031801A (ja) * 2014-07-28 2016-03-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612042B2 (ja) 2015-03-10 2019-11-27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太陽熱蓄熱装置
DE102015210336A1 (de) * 2015-06-03 2016-12-08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Halteblock und modularer Steckereinsatz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97858B2 (en) 2018-06-12
US20180062298A1 (en) 2018-03-01
JP2018037147A (ja) 2018-03-08
CN107799949A (zh) 2018-03-13
DE102017117825A1 (de) 2018-03-01
JP6765258B2 (ja) 2020-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99949B (zh) 连接器
KR101766496B1 (ko) 고무 플러그 및 방수 커넥터
CN104362450B (zh) 具有双向插接功能的插头连接器
JP5485731B2 (ja) 防水型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US9332668B2 (en) Electronic circuit unit capable of external connection
JP5563241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7311546B2 (en) Connector, a mating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device
US20140235078A1 (en) Ground connection fitting and ground connection device using same
WO2013047178A1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CN112397929B (zh) 电连接器
JP5585106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EP134529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Cable Retention
US2006011601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113826283A (zh) 连接装置及连接器
US1011610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sub-housing with a short circuit terminal
CN113285269A (zh) 连接器
JP2012174430A (ja) コネクタ及び該コネクタの組立用治具
US2006003553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60099522A1 (en) Connector
JP2013073911A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US7607945B2 (en) Connector
US11888261B2 (en) Board-to-cable connector
JPH07302646A (ja) インターフェイス用コネクタ
WO2022255087A1 (ja) コネクタ
KR101608363B1 (ko) 조인트 커넥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Hirose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rose Electric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