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83350B - 快门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摄像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快门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摄像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83350B
CN107783350B CN201710721238.7A CN201710721238A CN107783350B CN 107783350 B CN107783350 B CN 107783350B CN 201710721238 A CN201710721238 A CN 201710721238A CN 107783350 B CN107783350 B CN 1077833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hielding member
closed state
open stat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212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83350A (zh
Inventor
刈部和也
高山正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783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833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833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833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3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exposure tim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03B9/36Sliding rigid plate
    • G03B9/40Double pl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1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sensors; Charge-transfer regis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CD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hutters For Camera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快门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摄像设备以及存储介质。电子前帘方式的快门设备包括:马达,其被配置为沿第一转动方向以及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转动;第一遮光件,其能够在用于使孔径闭合的闭合状态和用于使所述孔径打开的打开状态之间移动;第二遮光件,其能够在用于使所述孔径闭合的所述闭合状态和用于使所述孔径打开的所述打开状态之间移动;以及第一凸轮构件,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马达的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和所述第二转动方向各自的转动,来使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连动地移动。

Description

快门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摄像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前帘方式的快门设备。
背景技术
特开平(“JP”)7-56211公开了一种快门设备,其包括两对遮光件以及连接至该遮光件并且被配置为通过该遮光件来打开和关闭镜头中的孔径的两对步进马达。该结构可以通过驱动各步进马达来驱动快门中的前帘和后帘的每一个。
一种传统上提出的摄像设备包括用于照相机的焦平面快门以及电子快门,并且将焦平面快门以及电子快门用于摄像动作。该摄像设备通过包括机械快门的后叶片和被配置为在后帘运转之前提供对图像传感器上的像素的复位扫描的电子快门,来拍摄图像。叶片包括多个臂、快门叶片和枢接构件,并且在叶片覆盖快门基板中的孔径的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往复。图像传感器上的电荷累积开始扫描(复位扫描)具有适合于后帘中的机械快门的扫描特性的扫描模式。
如此构成的快门需要通过后叶片来遮光,以便防止在从图像传感器拍摄图像之后的读取电荷时图像传感器曝光。对于下次摄像,在将机械快门中的快门基板从遮光状态移动至打开状态之后进行曝光动作。具有前叶片的快门可以通过以在拍摄图像之后从图像传感器读取电荷的这一顺序对前叶片和后叶片进行充电,来在没有使图像传感器曝光的情况下恢复到预拍摄待机状态。因此,与包括前叶片和后叶片的快门设备相比,存在连拍时的释放时间滞后以及帧频低的问题。对于较高的帧速率,可以设置前叶以便遮挡来自图像传感器的光,在读取电荷时对前叶片和后叶片进行充电,并且可以将状态恢复成预拍摄待机状态。
然而,在通过设置遮光前叶片来使焦平面快门和电子快门用于摄像动作的情况下,JP7-56211中的快门设备需要用于控制前叶片的致动器。因此,快门设备变得大型化,并且制造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小型化且经济的电子前帘方式的快门设备、摄像设备、用于快门设备的控制方法以及用于存储控制程序的存储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电子前帘方式的快门设备,包括:马达,其被配置为沿第一转动方向以及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其中所述快门设备还包括:第一遮光件,其能够在用于使孔径闭合的闭合状态和用于使所述孔径打开的打开状态之间移动;第二遮光件,其能够在用于使所述孔径闭合的所述闭合状态和用于使所述孔径打开的所述打开状态之间移动;以及第一凸轮构件,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马达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和所述第二转动方向各自的转动,来使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连动地移动。
一种摄像设备,包括:图像传感器,其被配置为对摄像光学系统所形成的光学图像进行光电转换,以及电子前帘方式的快门设备,其中,所述快门设备包括:马达,其被配置为沿第一转动方向以及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其中所述快门设备还包括:第一遮光件,其能够在用于使孔径闭合的闭合状态和用于使所述孔径打开的打开状态之间移动;第二遮光件,其能够在用于使所述孔径闭合的所述闭合状态和用于使所述孔径打开的所述打开状态之间移动;以及第一凸轮构件,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马达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和所述第二转动方向各自的转动,来使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连动地移动。
一种电子前帘方式的快门设备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马达沿第一转动方向的转动来使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在不同的定时从用于使孔径打开的打开状态向用于使所述孔径闭合的闭合状态移动;以及根据所述马达沿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来使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在不同的定时从所述闭合状态向所述打开状态移动,其中,通过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连动地移动的凸轮构件,来使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在所述打开状态和所述闭合状态之间移动。
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电子前帘方式的快门设备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马达沿第一转动方向的转动来使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在不同的定时从用于使孔径打开的打开状态向用于使所述孔径闭合的闭合状态移动;以及根据所述马达沿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来使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在不同的定时从所述闭合状态向所述打开状态移动,其中,通过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连动地移动的凸轮构件,来使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在所述打开状态和所述闭合状态之间移动。
根据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的(A)和(B)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的正面图(从图像传感器侧观看)和背面图(从被摄体侧观看)。
图2A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的分解透视图(从图像传感器侧观看)。
图2B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的分解透视图(从被摄体侧观看)。
图3A~3C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中的凸轮杆的正面图、侧面图和背面图。
图4A和4B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中的前叶片驱动构件的正面图和侧面图。
图5A~5C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中的主要部分的操作。
图6A和6B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中的凸轮装置的正面图和背面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中的各组件的操作的时序图。
图8A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的摄像待机状态(定时A)的视图(正面图)。
图8B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的摄像待机状态(定时A)的视图(背面图)。
图8C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的摄像待机状态(定时A)的视图(主要部分正面图)。
图8D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的摄像待机状态(定时A)的视图(主要部分背面图)。
图9A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中的充电状态(定时B~D)的(正面图)视图。
图9B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中的充电状态(定时B~D)的视图(背面图)。
图9C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中的充电状态(定时B~D)的视图(主要部分正面图)。
图9D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中的充电状态(定时B~D)的视图(主要部分背面图)。
图10A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中的充电完成状态(定时E)的视图(正面图)。
图10B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中的充电完成状态(定时E)的视图(背面图)。
图10C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中的充电完成状态(定时E)的视图(主要部分正面图)。
图10D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中的充电完成状态(定时E)的视图(主要部分背面图)。
图11A和11B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的步进驱动状态(定时H)。
图12A和12B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中的减速开始状态(定时I)。
图13A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中的后叶片运转完成状态(定时J)的视图(正面图)。
图13B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中的后叶片运转完成状态(定时J)的视图(背面图)。
图13C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中的后叶片运转完成状态(定时J)的视图(主要部分正面图)。
图13D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中的后叶片运转完成状态(定时J)的视图(主要部分背面图)。
图14A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中的前叶片充电状态(定时K)的视图(正面图)。
图14B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中的前叶片充电状态(定时K)的视图(背面图)。
图14C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中的前叶片充电状态(定时K)的视图(主要部分正面图)。
图14D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中的前叶片充电状态(定时K)的视图(主要部分背面图)。
图15A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中的凸轮装置停止运转状态(定时N)的视图(正面图)。
图15B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中的凸轮装置停止运转状态(定时N)的视图(背面图)。
图15C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中的凸轮装置停止运转状态(定时N)的视图(主要部分正面图)。
图15D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中的凸轮装置停止运转状态(定时N)的视图(主要部分背面图)。
图16A和16B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中的后叶片减速开始状态(定时Q)的正面图和背面图。
图17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摄像设备的框图。
图18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传感器的整体结构图。
图19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传感器上的一个像素单元的电路图。
图20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传感器上的共用列读取电路的电路图。
图2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针对图像传感器的复位扫描和静止图像读取扫描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考附图,将给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现参考图17~21,将给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摄像设备的描述。图17是摄像设备400的框图。在摄像设备400中,附图标记401表示摄像透镜或光学系统,附图标记113表示焦平面快门,附图标记403表示图像传感器,附图标记481表示镜单元,以及附图标记482表示取景器单元。
如图17所示,在摄像设备400的取景器观看状态下,通过摄像透镜401的被摄体光中的一部分光在被配置于摄像光路中的镜单元481反射,并且被引入到取景器单元482中。由此,摄像者可以经由取景器单元482来观看被摄体图像。另一方面,当取景器观看状态转变为摄像状态或实时取景状态时,镜单元481通过未示出的镜单元驱动单元而从摄像光路中退避。由此,来自摄像透镜401的被摄体光行进至图像传感器403。焦平面快门113被配置于图像传感器403的被摄体侧。
快门驱动电路411控制焦平面快门113的驱动。焦平面快门113包括具有后述的多个叶片13、14、15和16的机械后帘。CPU 409经由快门驱动电路411来控制焦平面快门113的驱动。焦平面快门113包括后述的马达27。后述的包括在快门驱动电路411中的驱动电路313和控制电路312(马达驱动器)控制马达27。附图标记498表示摄像准备开始开关SW1,以及附图标记499表示摄像开始开关SW2。开关(SW1)498和开关(SW2)499形成两级开关。第一行程接通开关(SW1)498,以及第二行程接通开关(SW2)499。
图像传感器403包括CMOS图像传感器等,对摄像透镜401所形成的被摄体图像(光学图像)进行光电转换,并且输出图像数据。AFE(模拟前端)404包括A/D转换器,并且将从图像传感器403输出的图像数据(模拟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图像信号。DSP(数字信号处理器)405对从AFE 404输出的数字图像信号进行各种图像处理、压缩和扩展处理等。
记录介质406包括用于存储DSP 405所处理的图像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EEPROM)。显示单元407包括液晶显示器(LCD)等,并且显示所拍摄图像和各种菜单画面。TG408表示定时生成器,并且基于CPU 409的命令来控制图像传感器403的驱动。RAM 410连接至DSP 405,并暂时存储图像数据等。
镜头控制器491向CPU 409输出镜头信息,诸如焦距、F值、出射光瞳直径以及摄像透镜401的出射光瞳和图像传感器403之间的距离等。镜头控制器491基于CPU 409的命令来控制光圈(孔径光阑)、透镜等的驱动。将摄像设备400的各检测器的检测结果输入到CPU409。CPU 409控制诸如AFE 404、DSP 405、TG 408、快门驱动电路411和镜头控制器491等的各组件。
现参考图18和19,将给出图像传感器403的摄像动作的描述。图18是图像传感器403的整体结构图。图19是图像传感器403中的一个像素单元420的电路图。
如图18所示,在图像传感器403上的像素区域PA中,以矩阵形状配置多个像素单元420(像素p11~pkn)。在图19中,光电二极管(PD)441对入射光信号进行光电转换,并累积与曝光量相对应的电荷。通过将向传输门442的信号tx变为高电平,来将PD 441中累积的电荷传输至FD(浮动扩散)单元443。FD单元443连接至浮动扩散放大器(FD放大器)444的栅极。FD放大器444将从PD 441传输的电荷量转换为电压量。
当向FD复位开关445的信号res变为高电平时,FD单元443中的电荷复位。在PD 441中的电荷复位的情况下,信号tx和res同时变为高电平,接通传输门442和FD复位开关445两者,并且PD 441经由FD单元443而复位。当向像素选择开关446的信号sel变为高电平时,向像素单元420的输出单元vout输出通过FD放大器444转换为电压的像素信号。
在图18中,垂直扫描电路421向各像素提供驱动信号res_1、tx_1和sel_1等。这些驱动信号连接至各像素中的res、tx和sel。各像素的输出单元vout经由针对各列的垂直输出线422而连接至共用列读取电路423(c1m1~c1mk)。
现参考图20,将给出共用列读取电路123的描述。图20是图像传感器403中的共用列读取电路423的电路图。针对各列设置垂直输出线422,并且将针对一列的像素单元420的输出单元vout连接至各垂直输出线422。垂直输出线422连接至电流源424,并且像素单元420的各像素中的电流源424和FD放大器444构成源极跟随器电路。
通过将信号ts变为高电平,将从像素单元420读出的像素信号S经由S信号传输开关451而存储在S信号保持电容器453中。通过将信号tn变为高电平,将从像素单元420读出的噪声信号N经由N信号传输开关452而存储在N信号保持电容器454中。S信号保持电容器453和N信号保持电容器454各自连接至共用列读取电路423中的输出单元vs和vn。
在图18中,共用列读取电路423中的输出端子vs和vn连接至水平传输开关425和426。通过来自水平扫描电路427的输出信号hsr*(其中*表示列数1~k)来控制水平传输开关425和426。当信号hsr*变为高电平时,将来自S信号保持电容器453和N信号保持电容器454的信号传输至水平输出线428和429。水平输出线428和429连接至差分放大器430中的输入端子。差分放大器430计算S信号和N信号之间的差,将预定增益施加到该差,并且将最终的图像信号输出至输出端子431。当信号chres变高时,水平输出线复位开关432和433接通,并且水平输出线428和429复位至复位电压Vchres。
现参考图21,将给出来自图像传感器403的静止图像读取扫描的描述。图21是示出图像传感器403的复位扫描和静止图像读取扫描中的每一行或每一排的操作的时序图。现在假设读取第i行或第i排的数据。
首先,通过将信号sel_i变为高电平来接通针对第i行中的像素的像素选择开关446。此后,使信号res_i变为低电平,断开FD复位开关445并且释放FD单元443的复位。接下来,使信号tn变为高电平,并且经由N信号传输开关452来将N信号存储在N信号保持电容器454中。接下来,使信号tn变为低电平,并且断开N信号传输开关452。使信号ts变为高电平,接通S信号传输开关451,使信号tx_i变为高电平,并且接通传输门442。该操作经由FD放大器444和像素选择开关446来向垂直输出线422输出针对所选择的第i行的PD 441中累积的信号,并且所累积的信号经由S信号传输开关451而存储在S信号保持电容器453中。
接下来,信号tx_i和ts变为低电平,传输门442和S信号传输开关451关闭,并且信号res_i变为高电平。FD复位开关445接通,并且FD单元443复位。因此,针对第i行的N信号和S信号存储在S信号保持电容器453和N信号保持电容器454中。
接下来,从图像传感器403输出S信号保持电容器453和N信号保持电容器454中所累积的S信号和N信号。首先,当来自水平扫描电路427的输出hsr1变为高电平时,接通水平传输开关425和426,并且经由水平输出线428和429以及差分放大器430来将S信号保持电容器453和N信号保持电容器454的信号输出至输出端子431。
水平扫描电路427通过顺次将针对各列的选择信号hsr2、her2、…、以及hsrk变为高电平来输出第i行的所有数据。在通过信号hsr1~hsrk来读取各列的信号期间,信号chres变为高电平,水平输出线复位开关432和433接通,并且水平输出线428和429立即复位到复位电压Vchres。因此,针对一行的读取操作结束。针对各行重复该操作,并且针对所有行从图像传感器读出信号。
现参考图1~6,将给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焦平面快门113的结构的描述。图1的(A)是焦平面快门113的正面图(从图像传感器403侧观看)。图1的(B)是焦平面快门113的背面图(从被摄体侧观看)。图2A是从图像传感器403侧观看的焦平面快门113的分解透视图。图2B是从被摄体侧观看的焦平面快门113的分解透视图。
隔板2和盖板3安装至快门基板1的图像传感器403侧。快门基板1、隔板2和盖板3具有彼此形状类似的孔径(开口)1a、2a和3a,并且通过使这三个孔径1a、2a和3a重叠而制作的矩形曝光开口定义通过快门的光通量。在隔板2和盖板3之间设置前叶片单元(第二遮光件),并且该前叶片单元包括叶片(前叶片)6、7、8和9、叶片连接轴10、前叶片主臂4以及后叶片子臂5。在快门基板1和隔板2之间设置后叶片单元(第一遮光件),并且该后叶片单元包括叶片(后叶片)13、14、15和16、叶片连接轴10、后叶片主臂11以及后叶片子臂12。在快门基板1的被摄体侧和图像传感器403侧,设置多个轴1b、1c、1d、1e、1f、1g、1h、1i和1j。焦平面快门113包括凸轮杆20(第二凸轮构件)。
图3A~3C分别是凸轮杆20的正面图、侧面图和背面图。凸轮杆20中的孔20a可转动地与快门基板1上的轴le相接合。凸轮杆20包括第一接触部20b和第二接触部20c。滑销20d与前叶片驱动构件18中的轨道部18c相接合。轴20e与肘节弹簧21的可移动端侧的臂21b相接合,其中该肘节弹簧21在其固定端侧具有由快门基板1的轴1f可枢接地支撑的臂21a。焦平面快门113包括前叶片驱动构件18。
图4A和4B是前叶片驱动构件18的正面图和侧面图。快门基板1上的轴1b可转动地与前叶片驱动构件18中的孔18a相接合。前叶片驱动销18b与前叶片主臂4中的孔4b相接合。前叶片驱动构件18中的轨道部18c与凸轮杆20上的滑销20d相接合,以及前叶片驱动构件18随着凸轮杆20的转动而转动。
图5A~5C示出焦平面快门113的主要部分(其包括前叶片驱动构件18、凸轮杆20和肘节弹簧21)的操作。如图5A和5B所示,当前叶片驱动构件18中的前叶片驱动销18b接触缓冲构件30时,限制前叶片驱动构件18转动。由此,凸轮杆20经由与前叶片驱动构件18中的轨道部18c相接合的滑销18b来锁定。这里,第一位置是前叶片驱动构件18如图5A所示处于的位置或者是凸轮杆20经由滑销18b以图5A中的逆时针方向而处于锁定位置处的位置。第二位置是前叶片驱动构件18如图5B所示处于的位置或者凸轮杆20经由滑销18b以图5A中的顺时针方向而处于接合位置处的位置。
在凸轮杆20位于第一位置处的情况下,肘节弹簧21(弹簧构件)沿图5A中的逆时针方向向凸轮杆20施加力,以及在凸轮杆20位于第二位置处的情况下,肘节弹簧21(弹簧构件)沿图5A中的顺时针方向向凸轮杆20施加力。随着凸轮杆2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或者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肘节弹簧21的力逐渐减小。在凸轮杆20位于图5C所示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的过渡状态时,在转动方向上不存在对凸轮杆20的力。随着凸轮杆20从图5C所示的状态进一步转动,肘节弹簧21的力方向变为反向。
前叶片单元包括前叶片主臂4、前叶片子臂5以及四个叶片6、7、8和9。轴1g和1h在快门基板1上的的图像传感器403侧与两个叶片臂4和5中的孔4a和5a可转动地接合。经由连接轴10向叶片臂4和5的另一端顺次可枢接地支撑四个叶片6、7、8和9。叶片臂4具有与前叶片驱动构建18中的前叶片驱动销18b相接合的孔4b。因此,随着前叶片驱动构件18转动,叶片6、7、8、和9可以在用于覆盖快门基板1中的孔径1a的闭合状态和用于从孔径1a退避的打开状态之间移动。
快门基板1上的轴1c与后叶片驱动构件19中的孔19a相接合。后叶片驱动销19b与后叶片主臂11中的孔11b相接合。凸轮接合销19c与凸轮装置23(第一凸轮构件)中的凸轮槽23a相接合。
后叶片单元包括后叶片主臂11、后叶片子臂12以及四个叶片13、14、15和16。轴1i和1j在快门基板1上的图像传感器403侧与两个叶片臂11和12中的孔11a和12a可转动地接合。经由连接轴10向叶片臂11和12的另一端顺次可枢接地支撑四个叶片13、14、15和16。叶片臂11具有与后叶片驱动构件19中的后叶片驱动销19b相接合的孔11b。由此,随着后叶片驱动构件19转动,叶片13、14、15和16可以在用于覆盖快门基板1中的孔径1a的闭合状态和用于从孔径1a退避的打开状态之间移动。
松动防止弹簧17具有由快门基板1上的轴1j所引导的内径部,并且与快门基板1上的轴1j和后叶片子臂12中的孔12b相接合。由此,从被摄体侧观看,后叶片子臂12受到沿逆时针方向(其中叶片使孔径1a打开的方向)的力,并且在叶片运转时防止松动。松动防止弹簧17沿叶片使孔径1a打开的方向向后叶片子臂12施加力。因此,后叶片驱动销19b在叶片13~16使孔径1a闭合时始终经由叶片13~16和连接轴10在(更靠近凸轮装置23的转动中心的凸轮表面上的)接触侧接触后叶片主臂11中的孔11b。因此,在叶片13、14、15和16运转以便使孔径1a闭合的情况下,后叶片驱动销19b和后叶片主臂11中的孔11b之间没有松动,并且运转开始时间不太可能分散。
松动防止弹簧17使凸轮装置23侧受力,使得后叶片驱动构件19中的凸轮接合销19c可以始终与凸轮装置23中的凸轮槽23a上的凸轮面接触。因此,与凸轮装置23的转动连动地,凸轮接合销19c可以在始终跟随凸轮装置23中的凸轮槽23a上的凸轮面的同时滑动。
驱动弹簧24的内径部由快门基板1上的轴1d的根部引导,并且固定端侧的臂24a与快门基板1上的锁定部1k相接合,而可移动端侧的臂24b与弹簧锁定构件28相接合。因此,对臂24a进行充电以便产生沿图1的(A)中的逆时针方向的力,并且对臂24b进行充电以便产生沿图1的(A)中的顺时针方向的力。
图6A和6B分别是凸轮装置(第一凸轮构件)23的正面图和背面图。快门基板1上的轴1d与凸轮装置23中的孔23c可转动地接合,并且凸轮装置23包括可与驱动弹簧24的可移动端侧的臂24a相接合的驱动弹簧接合部23e。凸轮槽23a被形成为与孔23c同心,并且包括用于在叶片单元经由凸轮接合销19c运转之前将该叶片单元保持在待机状态的第一空转驱动区域23h和第二空转驱动区域23i。凸轮槽23a还包括用于使叶片单元在孔径1a的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折叠和展开的曝光驱动区域23j、以及被形成为与孔23c同心的用于将叶片单元保持在运转完成状态的第三空转驱动区域23k。
在凸轮接合销19c位于第一空转驱动区域23h中的情况下,驱动弹簧24的可移动端侧上的臂24b由凸轮装置23中的弹簧保持器23e保持,并且驱动弹簧24沿图6A中的顺时针方向向凸轮装置23施加力。凸轮装置23包括与安装至盖构件22的两个凸轮接合构件29接触、并且被限制沿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方向中的每一个转动。
凸轮装置23包括第一凸部23f以及在光轴方向上具有与第一凸部23f的高度不同的高度的第二凸部23g。第一凸部23f和凸轮杆20中的第一接触部20b一样高,并且第二凸部23g和凸轮杆20中的第二接触部20c一样高。因此,随着凸轮装置23转动,凸轮装置23中的第一凸部23f可以与凸轮杆20中的第一接触部20b接触,并且凸轮装置23中的第二凸部23g可以与凸轮杆20中的第二接触部20c接触。
马达27安装至马达板25。马达板25螺旋到盖构件22上。小齿轮26安装至马达27的输出轴27a,贯通盖构件22中的孔22a,与凸轮装置23中的齿轮单元23b相接合,并且将扭矩从马达27传递至凸轮装置23。马达27是可以提供通过针对每个预定时间间隔来改变线圈通电状态进行的步进驱动(开环驱动或第一模式)、以及超前角度值不同的两种类型的反馈驱动(第二模式)的步进马达。
当后叶片驱动构件19中的凸轮接合销19c与凸轮构件23的凸轮槽23a中的第一空转驱动区域23h和第二空转驱动区域23i相接合期间,使用开环驱动。当后叶片驱动构件19中的凸轮接合销19c从凸轮槽23a中的第二空转驱动区域23i移动至曝光驱动区域23j时,将步进驱动(开环驱动)改变为反馈驱动(传感器驱动)。传感器驱动是根据未示出的用于输出与后叶片构件19的驱动位置有关的信息的位置传感器的输出来切换线圈通电状态的驱动方法。马达27可以沿图1的(A)中的顺时针方向或第一转动方向、以及沿图1的(A)中的逆时针方向或第二转动方向来驱动凸轮装置23。
现参考图7~16B,将给出焦平面快门113的操作的描述。图7是示出焦平面快门113中的各组件的操作的时序图。图8A~16B是焦平面快门113在图7所示的各个定时A~R处的状态的说明图。在图8A~16B中,转动方向(即,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被定义为正面图的方向(从图像传感器403侧观看)。
(摄像待机状态:定时A)
图8A~8D示出焦平面快门113在拍摄图像之前的待机状态(摄像待机状态)。图8A和8B分别是焦平面快门13的正面图(从图像传感器侧观看)和背面图(从被摄体侧观看)。图8C和8D分别是(包括前叶片驱动构件18、凸轮杆20、肘节弹簧21和凸轮装置23的)焦平面快门113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和背面图。这适用于图9A~9D、图10A~10D、图13A~13D、图14A~14D以及图15A~15D。
在作为摄像待机状态的定时A处,如图8B所示,后叶片13、14、15和16使孔径1a打开。此时,与后叶片子臂12中的孔12b相接合的松动防止弹簧17沿顺时针方向向后叶片驱动构件19中的后叶片驱动销19b施加力。在凸轮接合销19c在叶片13、14、15和16使孔径1a闭合时与凸轮装置23中的凸轮槽23a接触的接触侧(或者在更靠近凸轮装置23的转动中心的凸轮面上),凸轮接合销19c与凸轮槽23a接触并待机。此时,凸轮装置23的驱动弹簧接合部23e充分远离与弹簧锁定构件28相接合的驱动弹簧23中的臂24b。因此,驱动弹簧24没有向凸轮装置23施加力。
凸轮杆20受到肘节弹簧21沿逆时针方向的力,并且保持在第一位置。前叶片驱动构件18受到凸轮杆20中的滑销20d经由轨道部18c沿逆时针方向的力。因此,叶片6、7、8个9使孔径1a闭合。
(充电状态:定时B、C、D和E)
当开关(SW1)498在定时A接通时,在具有低(或中等)超前(或提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沿第二转动方向驱动马达27。因此,凸轮装置23从图8A所示的状态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由于马达27中的小齿轮26与凸轮装置23中的齿轮组23b相接合,因此马达27的转动方向和凸轮装置23的转动方向彼此相反。
当凸轮装置23开始转动时,驱动弹簧24中的臂24b由凸轮装置23中的驱动弹簧接合部23e保持,并与弹簧锁定构件28分离。因此,凸轮装置23受到驱动弹簧24沿顺时针方向的力。由于凸轮装置23在对驱动弹簧24进行充电的同时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马达27的负荷波动增加。然而,由于在具有低超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驱动马达27,因此马达27不会失步。
当凸轮装置23从图8A~8D所示的状态(定时A)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凸轮装置23中的第一凸部23f与凸轮杆20中的第一接触部20b接触(定时B)。当凸轮装置23从定时B沿逆时针方向进一步转动时,如图9A~9D所示,凸轮杆20中的第一接触部20b按压凸轮装置23中的第一凸部23f并且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图9A~9D示出焦平面快门113的充电状态。当凸轮杆20转动时,凸轮杆20中的滑销20d在前叶片驱动构件18中的轨道部18c上滑动的同时使前叶片驱动构件18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遮挡来自孔径1a的光的叶片6、7、8和9开始沿孔径1a的开口方向移动。
当凸轮装置23转动至定时C时,通过肘节弹簧21向凸轮装置20施加的力切换为凸轮杆2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方向。当凸轮装置23从定时C沿逆时针方向进一步转动时,凸轮杆20除了受到来自凸轮装置23中的第一凸部23f的力之外还受到来自肘节弹簧21的力,并且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由于凸轮杆20在肘节弹簧21的力的辅助下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在对凸轮装置23进行充电时可以减轻马达27的负荷。
控制电路312使凸轮装置23中的锁定部23d以及凸轮接合构件29在彼此接触之后转动预定步进数,并且控制驱动电路313。因此,凸轮装置23中的锁定部23d接触凸轮接合构件29,并且凸轮装置23的转动停止。
凸轮杆20到达第二位置。在前叶片驱动销18b与缓冲构件30相冲突时,经由凸轮杆20利用肘节弹簧21的力而转动的前叶片驱动构件18停止转动。此时,如图10A~10D所示(定时E),叶片6、7、8和9使孔径1a打开。图10A~10D示出焦平面快门113的充电完成状态(定时E)。当开关(SW1)498在定时A接通时,摄像设备400(CPU 409)指示未示出的测距单元测量到被摄体的距离,并且指示镜头控制器491移动摄像透镜401以进行诸如调焦等的摄像准备操作。
(步进驱动:第一空转驱动时间段:定时F~G)
当开关(SW2)499接通时,CPU 409控制TG 408并且使图像传感器403上的所有像素复位。更具体地,CPU 409将信号res_1~res_n变为低电平并将信号tx_1~tx_n变为高电平,并且使从第一行到第n行的所有像素单元420中的PD 441复位。当开关(SW2)499接通时,未示出的镜驱动器使镜单元481从摄像光路退避,未示出的被摄体亮度测量单元测量被摄体亮度,并且镜头控制器491驱动摄像透镜401中未示出的光圈。
在开关(SW2)499接通之后的预定时间段(定时F)处,马达27沿与充电时间内的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一转动方向通电,使得叶片13、14、15和16使孔径1a闭合并且使凸轮装置23转动。由此,在步进驱动模式下开始助走(approach run)。在助走中,控制电路312逐渐减少预定的驱动脉冲,并逐渐增加马达27的转动速度。
当向马达27的通电开始时,通过驱动销24的力而使凸轮装置23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且开始助走。后叶片驱动构件19中的凸轮接合销19c由于与后叶片主臂11中的孔11b相接合的松动防止弹簧17的力而加速。此时,在凸轮接合销19c在叶片6、7、8和9使孔径1a闭合时与凸轮装置23中的凸轮槽23a接触的接触侧(或者在更靠近凸轮装置23的转动中心的凸轮面上),凸轮接合销19c在与凸轮槽23a中的第一空转驱动区域23h接触的状态下开始加速。
(步进驱动/第二空转驱动时间段:定时G~H)
当马达27沿着第一转动方向进一步转动时,驱动弹簧24中的臂24b由弹簧锁定构件28锁定(定时G),并且凸轮装置23没有受到来自驱动弹簧24的力。因此,凸轮装置23仅通过马达27的驱动力而转动。后叶片驱动构件19中的凸轮接合销19c由于与后叶片子臂12中的孔12b相接合的松动防止弹簧17的力而进一步加速。此时,在凸轮接合销19c在叶片6、7、8和9使孔径1a闭合时与凸轮装置23中的凸轮槽23a接触的接触侧(或者在更靠近凸轮装置23的转动中心的凸轮面上),凸轮接合销19c在与凸轮槽23a中的第二空转驱动区域23i相接触的状态下加速。在从开关(SW2)499接通到TG 408在CPU 409的控制下开始电子前帘操作的时间段内,图像传感器403上的整体像素复位状态继续。
在开关(SW2)499接通之后的预定时间段内,TG 408在叶片运转之前开始电子前帘扫描。电子前帘运转针对所有像素都复位的图像传感器403上的各行,开始累积电荷。更具体地,垂直扫描电路421按从第n行到第一行的顺序将信号tx_*变为低电平。由此,各行的PD441顺次释放复位状态并进入累积状态。
用于针对开各行始电荷累积的扫描模式与叶片13、14、15和16的运转特性相适。因此,图像传感器403上的任一行具有均一的累积时间段(曝光时间段)。在助走驱动中,凸轮接合销19c追踪凸轮升程近似为零的凸轮装置23上的第一空转驱动区域23h和第二空转驱动区域23i。因此,图11A和11B所示的状态(定时H)下的后叶片驱动构件19的位置与图8A~10D所示的后叶片驱动构件19的位置相同。图11A和11B示出焦平面快门113的步进驱动状态(定时H)。由此,即使在以步进驱动模式驱动马达27的情况下,负荷也不会波动、或者马达也不会失步。
在该空转驱动时间段(步进F~H)内,凸轮装置23中的第一凸部23f再次接近凸轮杆20,但是充分远离并且不会接触凸轮杆20中的第一接触部20b。由于凸轮装置23中的第一凸部23f的位置与凸轮杆20中的第二接触部20c的位置在光轴方向上有所不同,因此第一凸部23f不会接触第二接触部20c并且可以转动。因此,叶片6、7、8和9可以维持孔径1a的打开状态。
(后叶片驱动开始(步进驱动到大超前角驱动):定时H~I)
控制电路312控制驱动电路313以便从步进F起的预定步进之后在具有大超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沿顺时针方向驱动凸轮装置23(定时H)。当凸轮装置23从定时G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后叶片驱动构件19中的凸轮接合销19c在该时间段内从第二空转驱动区域23i移动至曝光驱动区域23j(定时H)。然后,凸轮接合销19c追踪曝光驱动区域23j并且使后叶片驱动构件19转动。由此,使孔径1a打开的叶片13、14、15和16使孔径1a闭合,并遮挡来自图像传感器403的光。
因此,在曝光驱动中需要高速驱动马达27,并且负荷波动在驱动马达27的过程中变得更大。此时,在具有大超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驱动马达27,因此马达27不会由于高速驱动或负荷波动而失步。由于马达27在助走驱动之后具有足够高的转动速度,因此可以在具有大超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高速驱动马达27。当叶片运转开始时,马达27的转动驱动力的变化对于凸轮装置23的转动速度以及与电信号的同步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即使具有轻微负荷波动,马达27也可以在不失步的情况下稳定地驱动叶片。
曝光时间段与从电子前帘扫描到叶片13、14、15和16对图像传感器403的遮光的时间段相对应。通过控制开关(SW2)499在定时F接通之后的马达通电开始的预定时间段来控制曝光时间段。本实施例在定时F对马达27进行通电之后开始电子前帘扫描,但是可以根据曝光时间段(诸如曝光时间段较长的情况等)在电子前帘扫描开始之后对马达27进行通电。
(减速:定时I)
当以马达27的高超前角进行的驱动从图11A和11B所示的状态继续时(定时H),该状态变得如图12A和12B所示(定时I)。图12A和12B示出焦平面快门113的加速开始状态(定时I)。
后叶片驱动构件19中的凸轮接合销19c到达后叶片驱动构件19在紧挨着移动至凸轮装置23上的第三驱动区域23k之前减速的区域。由于后叶片驱动构件19中的凸轮接合销19c受到来自凸轮装置23中的凸轮槽23a上的凸轮面的力,因此力传递至连动的后叶片单元。由于叶片13、14、15和16受到与惯性相反的力,因此叶片13、14、15和16沿光轴方向变形。由于叶片13、14、15和16的减速,因此叶片单元在光轴方向上最突出的连接轴10与快门基板1和隔板2接触的可能性更高。然而,位于设置有减速区域的第三驱动区域23k正前方的连接轴10充分远离孔径1a的前端。因此,连接轴10不会与孔径1a接触,或者即使连接轴10接触孔径1a的情况下叶片的振动也衰减到不会引起尘垢的程度。
控制电路312从减速区域继续以大超前角驱动,并且在未示出的被配置为检测马达27的磁性传感器输入预定脉冲数(定时I)时将传感器的大超前角驱动变为步进驱动。控制电路312控制驱动电路313以便将马达27的转动速度变为低速。
(后叶片运转完成:定时I)
在马达27的步进驱动从定时I继续时,如图13A~13D所示(后叶片运转完成状态:定时J),后叶片驱动构件19中的凸轮接合销19c到达凸轮槽23a中的第三驱动区域23k。图13A~13D示出焦平面快门113的后叶片运转完成状态。凸轮装置23此时仍在转动,但是后叶片驱动构件19中的凸轮接合销19c同心地位于凸轮装置23的第三驱动区域23k中,并且未施加叶片展开力。
(第三运转时间段(前叶片充电):定时K、L和M)
当凸轮装置23从图13A~13D所示的状态(定时J)沿顺时针方向进一步转动时,凸轮装置23中的第二凸部23g与凸轮杆20中的第二接触部20c接触(定时K)。图14A~14D示出焦平面快门113的前叶片充电状态(定时K)。当凸轮装置23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作为其结果,第二接触部20c按压第二凸部23g)时,凸轮杆2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由于使用凸轮装置23的转动能量的一部分来使凸轮杆20转动,因此凸轮杆20可以高效地减速。当凸轮杆20转动时,凸轮杆20中的滑销20d沿着驱动构件18中的轨道部18c滑动,并且使前叶片驱动构件18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使孔径1a打开的叶片6、7、8和9开始沿着孔径1a的闭合方向移动。
当凸轮装置23转动至定时L时,凸轮杆20受到的肘节弹簧21的力从顺时针方向变为逆时针方向。当凸轮装置23从定时L沿顺时针方向进一步转动时,凸轮杆20除了受到来自凸轮装置23中的第二凸部23g的力之外还受到肘节弹簧21的力,并且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前叶片驱动销18b与缓冲构件30相冲突时,经由凸轮杆20、通过肘节弹簧21的力而转动的前叶片驱动构件18停止转动。此时,叶片6、7、8和9使孔径1a闭合(定时M)。
(凸轮装置停止:定时N)
控制电路312使凸轮装置23中的锁定部23d以及凸轮接合构件29在彼此接触之后转动预定步进数,并且控制驱动电路313以便保持对马达27的通电。因此,如图15A~15D所示,凸轮装置23中的锁定部23d接触凸轮接合构件29,并且凸轮装置23的转动停止(定时N)。图15A~15D示出焦平面快门113的凸轮装置停止状态(定时N)。
在定时N处,叶片6、7、8和9遮挡来自图像传感器403的光。因此,摄像设备400(CPU409)开始图像传感器403的静止图像读取扫描,并且未示出的镜驱动器将镜单元481移动至摄像光路中以便设置取景器观看状态。
(待机位置恢复:定时O和P)
当图像传感器403的静止图像读取扫描在定时N之后的预定时间段结束时,针对待机位置的恢复开始(定时O)。换句话说,通过步进驱动来使马达27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并且凸轮装置23开始沿图15A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后叶片驱动构件19中的凸轮接合销19c位于第三同心驱动区域23k中,并且凸轮装置23的转动没有传递至后叶片驱动构件19。
在待机位置恢复动作中,凸轮装置23中的第二凸部23g再次靠近凸轮杆20,但是充分远离凸轮杆20中的第二接触部20c并且没有接触该第二接触部20c。凸轮装置23中的第二凸部23g与凸轮杆20中的第一接触部20b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方面有所不同,并且可以在不接触第一接触部20b的情况下转动。因此,叶片6、7、8和9可以维持孔径1a的闭合状态。
当马达27在通电开始之后继续步进驱动预定步进数时,后叶片驱动构件19中的凸轮接合销19c到达凸轮装置23中的曝光驱动区域23j。因此,后叶片驱动构件19开始绕作为快门基板1上的中心的轴1c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定时P)。同时,使孔径1a闭合,并且遮挡来自图像传感器403的叶片13、14、15和16开始使孔径1a打开。
(恢复动作的减速:定时Q和R)
控制电路312在定时O之后马达27的未示出磁性传感器检测预定脉冲数的定时Q,将马达27从传感器的大超前角驱动改变为步进驱动,并控制驱动电路313以便使步进驱动速度减速。图16A和16B示出焦平面快门13的后叶片减速开始状态(定时Q)(其中图16A是正面图,而图16B是背面图)。
在马达27的减速之后,后叶片驱动构件19中的凸轮接合销19c到达第二驱动区域23i。在第二驱动区域23i的前方降低马达27的转动速度,以便降低后叶片驱动构件19中的凸轮接合销19c与第二驱动区域23i相冲突时的速度。由此,由凸轮接合销19c和凸轮槽23a之间的冲突所导致的削减不太可能发生。第二驱动区域23i是叶片运转中的加速区域,并且会影响SH精度。
本实施例降低凸轮切换之前的马达27的速度,以便维持由于不充分的耐久性而导致的通过第二驱动区域23i的削减而将降低的SH精度。与所有区域的低速驱动不同,部分低速驱动不会使恢复时间延迟。当马达27继续步进驱动时,后叶片驱动构件19的转动速度由于其跟随凸轮槽23a而降低。后叶片驱动构件19中的凸轮接合销19c到达凸轮装置23上的以同心方式形成的第二驱动区域23i,并且与后叶片驱动构件19一起运行的叶片13、14、15和16到达停止位置(定时R)。此时,叶片13、14、15和16的运动能量没有完全损耗,因此,凸轮接合销19c与同心的第二驱动区域23i上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交替地发生冲突并且轻微的振动继续,直到运动能量损耗完为止。
(马达停止:定时S(A’))
当马达步进驱动从定时R进一步继续预定步进时,向马达27的通电在图8A~8D所示的停止位置处停止(步骤S(A’))。
根据本实施例的快门设备是电子前帘方式的快门设备,并且包括马达27、第一遮光件(后叶片单元)、第二遮光件(前叶片单元)、以及第一凸轮构件(凸轮装置23)。马达27可以沿第一转动方向(诸如逆时针方向)等以及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诸如顺时针方向等)转动。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各自可在用于使孔径1a闭合的闭合状态和用于使孔径1a打开的打开状态之间移动。第一凸轮构件根据马达27沿第一转动方向和第二转动方向各自的转动,来使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连动地移动。
第一凸轮构件可以根据马达沿第一转动方向和第二转动方向各自的转动,来使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在不同的定时在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移动。第一凸轮构件可以根据马达的沿第一转动方向和第二转动方向各自的转动,来使第一遮光件在第二遮光件之前移动。
第一凸轮构件可以通过马达沿第一转动方向的转动,来在使第一遮光件从打开状态向闭合状态移动(定时H~I)之后使第二遮光件从打开状态向闭合状态移动(定时K~M)。第一凸轮构件可以通过马达沿第二转动方向的转动,来在使第一遮光件从闭合状态向打开状态移动(定时B~D)之后使第二遮光件从闭合状态向打开状态移动(定时P~Q)。
快门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凸轮构件(凸轮杆20)。该凸轮构件可以在用于将第二遮光件保持在闭合状态中的第一位置和用于将第二遮光件保持在打开状态中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快门设备可以包括弹簧构件(肘节弹簧21),其中该弹簧构件被配置为向第二凸轮构件施加力。该弹簧构件可以在第二凸轮构件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沿第二遮光件从打开状态向闭合状态移动的方向向该第二凸轮构件施加力。该弹簧构件可以在第二凸轮构件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沿第二遮光件从闭合状态向打开状态移动的方向向该第二凸轮构件施加力。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本实施例可以提供小型化且经济的电子前帘方式的快门设备、摄像设备、用于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以及用于存储控制程序的存储介质。
虽然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被给予最广泛的理解,以便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提交于2016年8月16日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159529的优先权,这里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包含于此。

Claims (10)

1.一种快门设备,能够按电子前帘方式进行操作,所述快门设备包括:
马达,其被配置为沿第一转动方向以及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转动;
第一遮光件,其能够在用于使孔径闭合的闭合状态和用于使所述孔径打开的打开状态之间移动;
第二遮光件,其能够在用于使所述孔径闭合的所述闭合状态和用于使所述孔径打开的所述打开状态之间移动;以及
第一凸轮构件,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马达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和所述第二转动方向各自的转动,来使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连动地移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轮构件通过所述马达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的转动,来在使所述第一遮光件从所述打开状态向所述闭合状态移动之后使所述第二遮光件从所述打开状态向所述闭合状态移动,以及
所述第一凸轮构件通过所述马达沿所述第二转动方向的转动,来在使所述第一遮光件从所述闭合状态向所述打开状态移动之后使所述第二遮光件从所述闭合状态向所述打开状态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门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轮构件根据所述马达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和所述第二转动方向各自的转动,来使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在不同的定时在所述闭合状态和所述打开状态之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门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轮构件根据所述马达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和所述第二转动方向各自的转动,来使所述第一遮光件先于所述第二遮光件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门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凸轮构件,其能够在用于将所述第二遮光件保持在所述闭合状态的第一位置和用于将所述第二遮光件保持在所述打开状态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门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簧构件,其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二凸轮构件施加力,
其中,在所述第二凸轮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弹簧构件沿所述第二遮光件从所述打开状态向所述闭合状态移动的方向向所述第二凸轮构件施加力,以及
在所述第二凸轮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弹簧构件沿所述第二遮光件从所述闭合状态向所述打开状态移动的方向向所述第二凸轮构件施加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快门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轮构件具有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
其中,所述第二凸轮构件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
当所述第一凸轮构件中的所述第一凸部向所述第二凸轮构件中的所述第一接触部按压时,所述第二凸轮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以及
当所述第一凸轮构件中的所述第二凸部向所述第二凸轮构件中的所述第二接触部按压时,所述第二凸轮构件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
7.一种摄像设备,包括:
图像传感器,其被配置为对摄像光学系统所形成的光学图像进行光电转换,以及
快门设备,其能够按电子前帘方式进行操作,
其中,所述快门设备包括:
马达,其被配置为沿第一转动方向以及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转动;
第一遮光件,其能够在用于使孔径闭合的闭合状态和用于使所述孔径打开的打开状态之间移动;
第二遮光件,其能够在用于使所述孔径闭合的所述闭合状态和用于使所述孔径打开的所述打开状态之间移动;以及
第一凸轮构件,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马达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和所述第二转动方向各自的转动,来使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连动地移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轮构件通过所述马达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的转动,来在使所述第一遮光件从所述打开状态向所述闭合状态移动之后使所述第二遮光件从所述打开状态向所述闭合状态移动,以及
所述第一凸轮构件通过所述马达沿所述第二转动方向的转动,来在使所述第一遮光件从所述闭合状态向所述打开状态移动之后使所述第二遮光件从所述闭合状态向所述打开状态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马达控制器,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马达的驱动,
其中,在所述第二遮光件从所述打开状态向所述闭合状态移动的情况下,所述马达控制器以通过针对每个预定时间间隔切换所述马达的线圈通电状态的第一模式来驱动所述马达,以及在所述第一遮光件从所述打开状态向所述闭合状态移动的情况下,所述马达控制器以基于与所述第一遮光件的位置有关的信息的第二模式来反馈驱动所述马达。
9.一种快门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快门设备能够按电子前帘方式进行操作,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马达沿第一转动方向的转动来使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在不同的定时从用于使孔径打开的打开状态向用于使所述孔径闭合的闭合状态移动;以及
根据所述马达沿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来使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在不同的定时从所述闭合状态向所述打开状态移动,
其特征在于,通过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连动地移动的凸轮构件,来使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在所述打开状态和所述闭合状态之间移动,
在使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从所述打开状态向所述闭合状态移动的步骤中,所述凸轮构件通过所述马达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的转动,来在使所述第一遮光件从所述打开状态向所述闭合状态移动之后使所述第二遮光件从所述打开状态向所述闭合状态移动,以及
在使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从所述闭合状态向所述打开状态移动的步骤中,所述凸轮构件通过所述马达沿所述第二转动方向的转动,来在使所述第一遮光件从所述闭合状态向所述打开状态移动之后使所述第二遮光件从所述闭合状态向所述打开状态移动。
10.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快门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快门设备能够按电子前帘方式进行操作,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马达沿第一转动方向的转动来使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在不同的定时从用于使孔径打开的打开状态向用于使所述孔径闭合的闭合状态移动;以及
根据所述马达沿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来使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在不同的定时从所述闭合状态向所述打开状态移动,
其特征在于,通过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连动地移动的凸轮构件,来使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在所述打开状态和所述闭合状态之间移动,
在使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从所述打开状态向所述闭合状态移动的步骤中,所述凸轮构件通过所述马达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的转动,来在使所述第一遮光件从所述打开状态向所述闭合状态移动之后使所述第二遮光件从所述打开状态向所述闭合状态移动,以及
在使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第二遮光件从所述闭合状态向所述打开状态移动的步骤中,所述凸轮构件通过所述马达沿所述第二转动方向的转动,来在使所述第一遮光件从所述闭合状态向所述打开状态移动之后使所述第二遮光件从所述闭合状态向所述打开状态移动。
CN201710721238.7A 2016-08-16 2017-08-16 快门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摄像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077833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9529 2016-08-16
JP2016159529A JP6786303B2 (ja) 2016-08-16 2016-08-16 シャッタ装置、撮像装置、シャッタ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83350A CN107783350A (zh) 2018-03-09
CN107783350B true CN107783350B (zh) 2021-05-18

Family

ID=61192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21238.7A Active CN107783350B (zh) 2016-08-16 2017-08-16 快门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摄像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284784B2 (zh)
JP (1) JP6786303B2 (zh)
CN (1) CN1077833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53756B2 (ja) * 2018-12-21 2023-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ャッタ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10824808B (zh) * 2019-11-28 2021-09-07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焦面帘幕式快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5647A (zh) * 2008-08-19 2010-02-24 索尼株式会社 图像拾取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29581B2 (ja) 1993-08-10 2001-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シャッタ装置
US6795122B2 (en) * 2000-07-12 2004-09-21 Nidec Copal Corporation Focal-plane shutter for digital still cameras
JP2012014146A (ja) * 2010-01-15 2012-01-19 Panasonic Corp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WO2013027420A1 (ja) * 2011-08-24 2013-02-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KR102034621B1 (ko) * 2012-07-13 2019-10-2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셔터 구동 시스템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장치 및 카메라 구동 방법
JP2016090739A (ja) * 2014-10-31 2016-05-23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6095450A (ja) * 2014-11-17 2016-05-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5647A (zh) * 2008-08-19 2010-02-24 索尼株式会社 图像拾取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54560A1 (en) 2018-02-22
US10284784B2 (en) 2019-05-07
JP2018028576A (ja) 2018-02-22
JP6786303B2 (ja) 2020-11-18
CN107783350A (zh) 2018-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40306B2 (en) Camera capable of displaying moving image and control method of the same
US7758258B2 (en) Image-pickup apparatus
US7907205B2 (en) Optical apparatus with unit for correcting blur of captured image caused by displacement of optical apparatus in optical-axis direction
US7518649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control program
US9335611B2 (en) Imaging apparatus
CN107783350B (zh) 快门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摄像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US10162247B2 (en) Shutter device an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JP4819524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8278335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WO2006035580A1 (ja) レンズ鏡胴、および該レンズ鏡胴を備えた撮像装置、カメラ、携帯機器
US8475062B2 (en) Shutter drive device, shutter device, and imaging device
JP2019015763A (ja) 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US10989986B2 (en) Shutter unit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8022998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imaging method
JP2014059500A (ja) 撮像装置
EP1667433B1 (en) Imaging devic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control program
US11112677B2 (en) Focal-plane shutter and imaging device
US11895388B2 (en) Shutter unit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20230024529A1 (en) Shutter unit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6833378B2 (ja) 駆動装置、シャッタ装置、撮像装置、駆動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2001311979A (ja) 電子カメラ
JP2018146700A (ja) 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20030260A (ja) シャッタ装置
JP6611583B2 (ja) ミラー駆動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20067470A (ja) シャッ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