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63907A - 储液器 - Google Patents

储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63907A
CN107763907A CN201710701603.8A CN201710701603A CN107763907A CN 107763907 A CN107763907 A CN 107763907A CN 201710701603 A CN201710701603 A CN 201710701603A CN 107763907 A CN107763907 A CN 1077639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rvoir
gas
tank
liquid separation
imp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016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63907B (zh
Inventor
细川侯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o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ko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oki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ko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763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639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639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639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06Accumulato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液器,能够不导致复杂化、成本上升、大型化等而有效地抑制伴随压缩机启动时的突沸现象的冲击声。为了缓和伴随突沸现象的向气液分离体(18)的冲击,在气液分离体(18)的背面设置由多孔体或弹性体构成的冲击缓和部件(20)。

Description

储液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汽车空调、房间空调、制冷机等热泵式制冷循环(以下称为热泵系统) 的储液器(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一般,构成汽车空调等的热泵系统200如图11(A)、(B)所例示,除了压缩机210、室外热交换器220、室内热交换器230、膨胀阀260、四通切换阀240等以外,还具备储液器250。
在该系统200中,制冷运转与制热运转的切换(流路切换)是通过四通切换阀240进行的,在制冷运转时,制冷剂在如图11(A)所示的循环中循环,此时室外热交换器220 作为冷凝器工作,且室内热交换器230作为蒸发器工作。另一方面,在制热运转时,制冷剂在如图11(B)所示的循环中循环,此时室外热交换器220作为蒸发器工作,且室内热交换器230作为冷凝器工作。无论哪种运转时,均经由四通切换阀240将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从蒸发器(室内热交换器230或室外热交换器220)导入储液器250。
作为储液器250,例如已知如专利文献1等所记载的一种结构,具有:被设置有流入口及流出口的盖部件气密地闭塞其上表面开口的有底圆筒状的罐;直径比该罐的内径小的伞状或倒立薄钵状的气液分离体;由上端部连结于流出口而下垂的内管与外管构成的二重管结构的流出管;以及设置于该流出管(的外管)的底部附近的用于捕捉、去除液相制冷剂及混入其中的油(制冷机油)所包含的异物的过滤器等。
导入到该储液器250的制冷剂与所述气液分离体碰撞并放射状地扩散,而分离成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液相制冷剂(包含油)顺着罐内周面流下而积存于罐下部,且气相制冷剂在形成于流出管中的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空间(气相制冷剂下送流路)下降,在内管内空间上升,被吸入压缩机210的吸入侧并循环。
另外,与液相制冷剂一起积存于罐下部的油由于与液相制冷剂的比重、性状的不同等而向罐底部侧移动,被经由流出管而吸入至压缩机吸入侧的气相制冷剂吸引,通过过滤器 (的网孔过滤器)→形成于流出管(外管)的底部的回油孔→流出管的内管内空间而与气相制冷剂一起返回压缩机吸入侧并循环(一同参照专利文献2、3等)。
然而,在系统(压缩机)停止运转时,包含油的液相制冷剂积存于储液器的罐的下部,但是,作为油而使用与制冷剂无相溶性且比重比制冷剂小的油的情况下,由于液相制冷剂与油的比重及粘性的不同而分离成两层,即在上侧形成油层,在下侧形成液相制冷剂层。
在这样的二层分离状态下,有如下问题:当系统(压缩机)启动时,罐内的压力急速下降,因此液相制冷剂突发性地剧烈沸腾(以下称为突沸)而产生较大的冲击声。
作为该突沸现象及伴随其的冲击声的产生原因推测如下:在压缩机启动时即使罐内 (压缩机吸入侧)的压力下降,在某一时刻,油层成为制冷剂层的盖(在油层不产生突沸现象),因此可抑制所述突沸现象的产生,但当油层的上侧(的气相制冷剂)与其下侧(的液相制冷剂)的压力差为规定以上时,液相制冷剂瞬间爆发性地沸腾(也可以参照记载有关于压缩机中的突沸现象的说明的专利文献2)。
另外,即使在当压缩机停止时油与液相制冷剂不会如上所述地成为二层分离状态的情况下,即,在即使当压缩机停止时油与液相制冷剂也仍为混合状态的情况下,或者作为油使用与制冷剂无相溶性且比重比制冷剂小的油、在上侧形成液相制冷剂层、在下侧形成油层的情况下,根据制冷剂、油的种类、性状等的条件,有时也会产生液相制冷剂瞬间爆发性地沸腾的所述突沸现象及伴随其的冲击声。
作为抑制这样的突沸现象及伴随其的冲击声的产生的一个策略,在所述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方案:在以往复式发动机为驱动源的压缩机的旋转轴(曲轴)设置搅拌叶片,在压缩机启动时使所述搅拌叶片旋转来搅拌油层部分,能够将液相制冷剂放出到油上部。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如下方案:以在储液器(的罐)内油与液相制冷剂成为二层分离状态时将它们可靠地混合为主要目的,将从压缩机排出的气相制冷剂的一部分经由带有开闭阀的旁通流路而从罐的底部吹入液相制冷剂中并进行搅拌。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708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4892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263995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人等也确认了如下内容:如上所述,在压缩机启动时,在罐内搅拌由油与液相制冷剂构成的液状部分,从而可将突沸现象及伴随其的冲击声的产生抑制到某一水准,但在上述以往的提案技术中,现状是无法充分消除伴随所述突沸现象的冲击声。另外,在上述以往的提案技术中,需要另外设置用于搅拌的单元(搅拌叶片及用于使其旋转的驱动源、带有开闭阀的旁通流路等),存在导致储液器(及具备其的热泵系统)的复杂化、成本上升、大型化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液器,能够不导致复杂化、成本上升、大型化等而有效地抑制伴随压缩机启动时的突沸现象的冲击声。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储液器基本上具备:罐,该罐设置有流入口及流出口;流出管,该流出管的一端侧与所述流出口连结,另一端侧在所述罐内开口;以及伞状或倒立薄钵状的气液分离体,该气液分离体以覆盖所述另一端侧开口的方式固定配置于所述流入口的下侧,所述储液器的特征在于,为了缓和伴随突沸现象的向所述气液分离体的冲击,在所述气液分离体的背面设置由多孔体或弹性体构成的冲击缓和部件。
所述多孔体优选由发泡材料或块状的纤维材料制作。
在优选的方式中,所述冲击缓和部件沿着所述气液分离体的背面设置。
在其他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流出管是由内管与外管构成的二重管构造,该内管与所述流出口连结并垂直设置于所述罐内,该外管配置于该内管的外周,在所述冲击缓和部件设置用于供所述流出管通过的插通孔。
在其他优选的方式中,在所述冲击缓和部件形成连通空间,该连通空间连通所述罐内的所述气液分离体的下侧的空间与所述另一端侧开口。
在其他优选的方式中,所述冲击缓和部件还设置于所述罐的内周面。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储液器中,在气液分离体的背面设置由多孔体或弹性体构成的冲击缓和部件,在产生突沸现象时,在罐内沸腾的液相制冷剂的一部分进入设置于所述气液分离体的背面的多孔体的内部(即,形成于多孔体的小孔),或者通过在罐内沸腾的液相制冷剂的一部分而使设置于所述气液分离体的背面的弹性体压缩变形。因此,伴随突沸现象的向气液分离体的冲击被缓和,该气液分离体的振动被抑制,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伴随压缩机启动时的突沸现象的冲击声。
在该情况下,基本上只要将廉价且简便制作的多孔体或弹性体配置于气液分离体的背面即可,因此与以往那样使用搅拌叶片及用于使其旋转的驱动源、带有开闭阀的旁通流路等作为搅拌单元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储液器的结构简单化,能够谋求成本削减、小型化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储液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U-U标记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1的V-V标记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储液器中的产生突沸现象时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储液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储液器中的产生突沸现象时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方式的局部欠缺主视图。
图8是沿着图7的W-W标记线的剖视图。
图9是沿着图7的X-X标记线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方式的局部欠缺主视图。
图11是表示热泵系统的一例,(A)是表示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循环)的概要结构图,(B)是表示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循环)的概要结构图。
符号说明
1 储液器(第一实施方式)
1A 储液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方式)
2 储液器(第二实施方式)
2A 储液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方式)
10 罐
12 盖部件
13 罐的底部
13a 罐的底部的突起
15 流入口
16 流出口
18 气液分离体
18a 顶部
18b 周壁部
19 通孔
20 冲击缓和部件(多孔体)
21 插通孔
30 流出管
31 内管
32 外管
35 回油孔
36 板状肋
37 滚花加工部
40 过滤器
50 袋
60 冲击缓和部件(弹性体)
61 插通孔
62 凹部
90 布状体
90s 狭缝
92 管外插部
95 干燥剂收纳部
M 干燥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储液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U-U标记线的剖视图,图3是沿着图1的V-V标记线的剖视图。另外,在图1中,省略流出管30 的板状肋36(在后详述)。
图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储液器1如前述的图11(A)、(B)所示,例如作为构成电动汽车用空调的热泵系统200中的储液器250来使用,具有不锈钢或铝合金等金属制的有底圆筒状的罐10,该罐10的上表面开口被相同金属制的盖部件12气密地闭塞。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储液器1例如如图所示纵置,即以盖部件12为上(顶)侧,以罐10的底部13为下(底)侧来设置。
在盖部件12并列设置有流入口15和带有台阶的流出口16,在盖部件12的下侧配置直径比罐10的内径稍小的伞状或倒立薄钵状的气液分离体18,所述流出口16的下部与流出管30的上端部连结。
所述流出管30是由例如金属制的内管31与配置于该内管31的外周的例如合成树脂制的有底的外管32构成的二重管构造,该内管31的上端部通过铆接、压入等连结于流出口16的下部,并且经由设置于气液分离体18的顶部18a的通孔19而在罐10内下垂。
在此,优选在内管31及外管32的至少一方形成用于在它们之间确保规定的间隙的肋。在图示例中,参照图2可知,三个板状肋36在内管31的外部(气液分离体18的下侧的部分)沿长度方向(上下方向)且以等角度间隔向半径方向外方突出设置,外管32稍微压入地外插固定于这三个板状肋36的外周侧。
另外,内管31、外管32及所述板状肋36也可以通过使用了合成树脂材料、铝材等挤出成型而一体地形成。即,也能够将上述二重管构造设为使用了铝挤出材料等的一体成型品。
外管32的下端部通过压入等内嵌固定于后述的过滤器40的壳体42中的内周带台阶上部42a。内管31的下端位于外管32的底部32b的稍微上侧,外管32的上端位于盖部件 12的稍微下侧。在外管32的底部32b的中央形成回油孔35。回油孔35的孔径例如设定为1mm左右。
所述气液分离体18是不锈钢或铝合金等金属制,以覆盖由所述流出管30的内管31与外管32(的上端部)形成的开口(流出管30的另一端侧开口)的方式,固定配置于流入口15的下侧。所述气液分离体18具有圆板状的顶部18a和圆筒状的周壁部18b,该顶部18a设置有供流出管30(的内管31)的上端部插通的通孔19且与流入口15相对地配置,该周壁部18b从顶部18a的外周向下延伸。
当在盖部件12组装气液分离体18及内管31时,使内管31的上端部(形成有板状肋36的部分的上侧的部分)通过设置于气液分离体18的通孔19并且从下侧压入或扩管固定于流出口16。由此,所述气液分离体18以夹持于内管31的板状肋36与盖部件12的下端面的方式被保持固定。
另外,也可以是,在内管31的上端附近设置通过胀形成型等压缩弯曲而成的锷状部,以将所述气液分离体18夹持于所述锷状部与盖部件12的下端面的方式进行保持固定。
所述过滤器40载置并固定于罐10的底部13,参照图3可知,由合成树脂制的有底圆筒状的壳体42与通过插入成型而与该壳体42一体化的圆筒状的网孔过滤器45构成。网孔过滤器45例如由金属丝网、合成树脂制的网状材料等制成。
过滤器40的壳体42具有:内嵌固定有所述外管32的下端部的内周带台阶上部42a;底板部42c;以及以等角度间隔立设于该底板部42c的外周且连结所述上部42a的四根柱状部42b。在底板部42c的外周设置环状的连结带部,在该连结带部与上部42a的下侧固定网孔过滤器45的上下的端部。另外,网孔过滤器45也可以在壳体42成型时通过插入成型而一体化。即,在四根柱状部42b之间划分侧面看为矩形的四个窗44,在各窗44部分张设网孔过滤器45。另外,四根柱状部42b带有起模用的倾斜,但四根柱状部42b的半径方向的宽度大致相等。另外,在壳体42设置网孔过滤器45的手法不仅仅限定于上述那样。
另外,在所述罐10内,为了吸收去除制冷剂中的水分,该罐10的约一半高度的装有干燥剂M的袋50以沿着该罐10的内周的方式载置于底部13上地配置。该袋50由具有透气性、透水性以及所需要的形状保持性的毛毡等布状体制成,在其中大致填充满粒状的干燥剂M。
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储液器1中,与以往的结构相同,来自蒸发器的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经由流入口15被导入罐10内,被导入的制冷剂与气液分离体18(的顶部18a)碰撞而放射状地扩散并分离成液相制冷剂与气相制冷剂,液相制冷剂(包含油) 沿着罐10的内周面流下而积存于罐10的下部空间,并且气相制冷剂经由流出管30中的形成于内管31与外管32之间的空间(气相制冷剂下送流路)→内管31的内空间而被吸入压缩机210的吸入侧并循环。
另外,与液相制冷剂一起积存于罐10的下部空间的油由于与液相制冷剂的比重、性状的不同等而向罐10的底部13侧移动,经由流出管30被吸入压缩机吸入侧的气相制冷剂吸引,通过过滤器40的网孔过滤器45→回油孔35→内管31的内空间而与气相制冷剂一起返回压缩机吸入侧并循环。在通过网孔过滤器45时污泥等异物被捕捉,异物被从循环的制冷剂(包含油)中去除。
除上述结构以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储液器1中,为了缓和伴随突沸现象的向气液分离体18的冲击,在所述气液分离体18的背面(积存于罐10内的液相制冷剂侧的面)设置由多孔体构成的冲击缓和部件20。
所述冲击缓和部件20(多孔体)设置有用于供流出管30通过的插通孔21,且所述冲击缓和部件20具有与所述气液分离体18(的周壁部18b)的直径大致相同的外径,在使其上表面与气液分离体18的顶部18a(的下表面)抵接且其外周面与气液分离体18的周壁部18b(的内周面)抵接的状态下,通过贴附、铆接等固定于所述气液分离体18的背面。在此,所述流出管30具有规定的间隙地内插于所述插通孔21,该插通孔21是将罐10内的气液分离体18的下侧的空间与由流出管30的内管31和外管32(的上端部)形成的开口(流出管30的另一端侧开口)连通的连通空间。
所述冲击缓和部件20(多孔体)例如由橡胶等树脂制或铝等金属制的发泡材料、毛毡等树脂制,钢丝棉等金属制或者玻璃棉等块状的纤维材料等制成。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储液器1中,在气液分离体18的背面设置由多孔体构成的冲击缓和部件20,在产生突沸现象时,在罐10内沸腾的液相制冷剂的一部分进入设置于所述气液分离体18的背面的多孔体(冲击缓和部件20)的内部(即形成于多孔体的小孔)(参照图4)。因此,伴随突沸现象的向气液分离体18的冲击被缓和,该气液分离体 18的振动被抑制,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伴随压缩机启动时的突沸现象的冲击声。
在该情况下,基本上只要将廉价且简便制作的多孔体配置于气液分离体18的背面即可,因此与以往那样使用搅拌叶片及用于使其旋转的驱动源、带有开闭阀的旁通流路等作为搅拌单元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储液器的结构简单化,能够谋求成本削减、小型化等。
[第二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储液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在图5中,也与图1相同,省略流出管30的板状肋36。
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储液器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储液器1相比,仅冲击缓和部件20的结构不同,其他结构相同。另外,在表示本第二实施方式的储液器2的图5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储液器1的各部对应的部分标记共同的符号。即,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储液器 1中,为了缓和伴随突沸现象的向气液分离体18的冲击,设置于气液分离体18的背面的冲击缓和部件20由多孔体构成,但在本第二实施方式的储液器2中,所述冲击缓和部件 60由弹性体构成。
即,在本第二实施方式的储液器2的气液分离体18的背面,以沿着该气液分离体18的背面(具体而言,顶部18a的下表面及周壁部18b的内周面)的方式配置具有截面倒凹状的由弹性体构成的冲击缓和部件60,该冲击缓和部件60设置有用于供流出管30(的内管31)通过的插通孔61。该冲击缓和部件60(弹性体)例如由橡胶等树脂材制成,通过烧结等固定于所述气液分离体18的背面。在此,所述冲击缓和部件60(弹性体)的凹部62是将罐10内的气液分离体18的下侧的空间与由流出管30的内管31和外管32(的上端部)形成的开口(流出管30的另一端侧开口)连通的连通空间。
在这样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储液器2中,在气液分离体18的背面设置由弹性体构成的冲击缓和部件60,在产生突沸现象时,通过在罐10内沸腾的液相制冷剂的一部分而使设置于所述气液分离体18的背面的弹性体压缩变形(参照图6)。因此,伴随突沸现象的向气液分离体18的冲击被缓和,该气液分离体18的振动被抑制,因此能够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储液器1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方式]
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对抑制伴随突沸现象的冲击声(的大小)的对策进行了说明,但确认了如下内容:对于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对策,适用本发明人的专利申请2015-231052的说明书记载的各种对策(抑制突沸现象及伴随其的冲击声的产生的对策),从而可有效地抑制伴随突沸现象的冲击声(的大小)。
图7及图10表示其一例(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方式,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方式)。
在图7所示的储液器1A及图10所示的储液器2A中,在有底圆筒状的罐10的底部13(的内表面)通过冲压加工、切削加工等在同心圆上形成多个(图示例中是七个)成为沸腾(产生气泡)的起点的圆环状的突起13a(特别参照图8)。
另外,在构成流出管30的外管32设有滚花加工部37,该滚花加工部37是成为沸腾的起点的多个突起通过滚花加工形成于该外管32的外周而得到的。在本例中,所述滚花加工部37从外管32的下端部设置到上端部为止(遍及上下方向)。
为了促进沸腾,外管32的滚花加工部37的突起、罐10的底部13的内表面的突起13a的顶端成型为锐利。
另外,以覆盖外管32(的滚花加工部37)的外周的比过滤器40靠上侧的部分的整个区域的方式,卷绕安装或外插有毛毡、或者网状的具有可挠性或者弹性的板状体等布状体90。另外,也可以使用发泡材料取代布状体90,作为发泡材料,能够使用以市场贩卖的合成树脂、橡胶、陶瓷等为素材的材料。
进一步,对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储液器1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储液器2,取下装有干燥剂M的袋50,在毛毡等布状体90设置外插固定于外管32(的滚花加工部37)的外周的管外插部92,并且设置上下被闭塞的圆筒状的干燥剂收纳部95,该干燥剂收纳部95收纳用于吸收去除制冷剂中的水分的干燥剂M。
所述干燥剂收纳部95在外管32的流入口15侧的外侧沿上下方向(外管32的轴线方向)设置(特别参照图9)。另外,在此,所述干燥剂收纳部95从管外插部92的上端部设置到下端部为止(换言之,从外管32的过滤器40的上侧的部分到上端部),其上部突出地设置于在压缩机210停止时积存于罐10内的液状部分(液相制冷剂和油)的最高液面高度位置的上方。
另外,图7所示的冲击缓和部件20的插通孔21的孔径被扩大与所述干燥剂收纳部95 对应的量。
在所述布状体90的管外插部92形成有多个(在图示例中,在上下方向上大致等间隔地三处且附图的身前侧与里侧的共计六处)(朝向水平方向延伸)狭缝(缝隙)9Os。
在图7所示的储液器1A及图10所示的储液器2A中,除了能够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储液器1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储液器2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在浸渍于在储液器1A、2A中的罐10内积存的液状部分(液相制冷剂和油)的部分设置成为沸腾(产生气泡) 的起点的突起(外管32的滚花加工部37的突起、罐10的底部13的上表面的突起13a),在压缩机210启动时,在所述突沸现象及伴随其的冲击声产生之前,该突起成为液相制冷剂沸腾而气化时的起点(契机),伴随罐10内的压力下降而所述液相制冷剂成为渐渐沸腾(比突沸小的小沸)的状态。即,通过所述突起,在到达产生伴随冲击声的突沸现象的规定压之前,促进比突沸的小的沸腾的产生,所述液相制冷剂的沸腾平缓地进行,因此能够有效抑制压缩机210启动时的突沸现象及伴随其的冲击声的产生。
在该情况下,基本上,仅准备通过冲压加工、切削加工、滚花加工等廉价且简便地形成了所述突起的流出管30(的外管32)、罐10即可,因此与以往那样使用搅拌叶片及用于使其旋转的驱动源、带有开闭阀的旁通流路等作为搅拌单元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储液器的结构简单化,能够谋求成本削减、小型化等。
另外,通过在构成流出管30的外管32的外周卷绕安装或者外插的布状体90(或发泡材料)导致与设置于外管32的突起(外管32的滚花加工部37的突起)接触的制冷剂成为稀疏的状态而压力下降,因此在压缩机210启动时,形成于外管32的突起成为液相制冷剂沸腾而气化时的起点(契机),成为气泡渐渐出来的状态,即液相制冷剂渐渐气化的状态。因此,液相制冷剂的沸腾平缓地进行,其结果,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液相制冷剂瞬间地爆发性地沸腾的突沸现象及伴随其的冲击声的产生。
在该情况下,仅增加在外管32的外周卷绕安装或外插布状体90(或发泡材料)这一简单的结构即可,因此不会如前述的以往的策略那样导致复杂化、高成本化、大型化等,成本效益极其优秀。
另外,形成于布状体90(的管外插部92)的狭缝(缝隙)9Os成为制冷剂沸腾的契机,另外产生的气泡容易经由外管32及布状体90而到达外管32及布状体90的外侧,更为有效。
进一步,毛毡等布状体90具有透气性、透水性,因此如本例那样,除了在毛毡等布状体90设置管外插部92外,还设置对用于吸收去除制冷剂中的水分的干燥剂M进行收纳的干燥剂收纳部95的话,则该干燥剂收纳部95起到袋的作用,因此无需另外准备收纳干燥剂M的袋、其固定单元(捆束带等),成本效益进一步提高。
另外,若使干燥剂收纳部95的上部位于所述最高液面高度位置的上方,则更可靠地抑制压缩机210启动时的突沸现象及伴随其的冲击声的产生。
另外,关于上述的图7~图9及图10所示的变形方式的详细构造及作用效果,可一并参照日本专利申请2015-231052。
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所述冲击缓和部件也可以与所述气液分离体18的背面一起设置于罐10(闭塞罐10的圆筒状的部分、罐10的上表面开口的盖部件12)的内周面(整个面或其一部分)。在该情况下,自不必说,能够通过与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的方法来固定到罐10的内周。
另外,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采用了由内管与外管构成的二重管构造的流出管,但自不必说,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具备如下流出管的储液器:一端侧与流出口连结、另一端侧开口位于气液分离体的下表面附近的例如U字形等的流出管。

Claims (6)

1.一种储液器,具备:罐,该罐设置有流入口及流出口;流出管,该流出管的一端侧与所述流出口连结,另一端侧在所述罐内开口;以及伞状或倒立薄钵状的气液分离体,该气液分离体以覆盖所述另一端侧的开口的方式固定配置于所述流入口的下侧,所述储液器的特征在于,
为了缓和伴随突沸现象的向所述气液分离体的冲击,在所述气液分离体的背面设有由多孔体或弹性体构成的冲击缓和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体由发泡材料或块状的纤维材料制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击缓和部件沿着所述气液分离体的背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出管是由内管与外管构成的二重管构造,该内管与所述流出口连结并垂直设置于所述罐内,该外管配置于该内管的外周,
在所述冲击缓和部件设有用于供所述流出管通过的插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冲击缓和部件形成有连通空间,该连通空间连通所述罐内的所述气液分离体的下侧的空间与所述另一端侧的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击缓和部件还设置于所述罐的内周面。
CN201710701603.8A 2016-08-17 2017-08-16 储液器 Active CN1077639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9880 2016-08-17
JP2016159880A JP6341958B2 (ja) 2016-08-17 2016-08-17 アキュームレ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63907A true CN107763907A (zh) 2018-03-06
CN107763907B CN107763907B (zh) 2021-02-12

Family

ID=59387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01603.8A Active CN107763907B (zh) 2016-08-17 2017-08-16 储液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293471A1 (zh)
JP (1) JP6341958B2 (zh)
CN (1) CN10776390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4321A (zh) * 2019-03-18 2019-07-05 嘉兴学院 一种旋转式智能冰箱压缩机用复合储液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3891B (zh) * 2021-07-16 2021-09-24 禾美(浙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24916A1 (de) * 1984-07-06 1986-01-16 Bbc York Kaelte Klima Kaelteanlage
US6196019B1 (en) * 1997-12-16 2001-03-06 Showa Aluminum Corporation Accumulator
US6430958B1 (en) * 2001-01-22 2002-08-13 Halla Climate Control Canada, Inc. Suction accumulator fo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N101694336A (zh) * 2009-10-23 2010-04-1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预真空射流蒸发制冷储液罐
CN102778090A (zh) * 2011-05-09 2012-11-14 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储液器
CN103842748A (zh) * 2011-11-29 2014-06-04 株式会社电装 储液器
JP2015031405A (ja) * 2013-07-31 2015-02-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
CN104603555A (zh) * 2012-09-07 2015-05-06 株式会社电装 储液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2371U (zh) * 1980-06-06 1982-01-07
JPS632861Y2 (zh) * 1981-03-20 1988-01-25
JPS6299682A (ja) * 1985-10-24 1987-05-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圧縮機の騒音減衰装置
JP2001248923A (ja) 2000-03-08 2001-09-14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媒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4295530B2 (ja) 2003-03-04 2009-07-15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6068909B2 (ja) 2012-10-02 2017-01-25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アキュムレータ
JP2015231052A (ja) 2014-06-03 2015-12-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24916A1 (de) * 1984-07-06 1986-01-16 Bbc York Kaelte Klima Kaelteanlage
US6196019B1 (en) * 1997-12-16 2001-03-06 Showa Aluminum Corporation Accumulator
US6430958B1 (en) * 2001-01-22 2002-08-13 Halla Climate Control Canada, Inc. Suction accumulator fo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N101694336A (zh) * 2009-10-23 2010-04-1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预真空射流蒸发制冷储液罐
CN102778090A (zh) * 2011-05-09 2012-11-14 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储液器
CN103842748A (zh) * 2011-11-29 2014-06-04 株式会社电装 储液器
CN104603555A (zh) * 2012-09-07 2015-05-06 株式会社电装 储液器
JP2015031405A (ja) * 2013-07-31 2015-02-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4321A (zh) * 2019-03-18 2019-07-05 嘉兴学院 一种旋转式智能冰箱压缩机用复合储液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63907B (zh) 2021-02-12
JP2018028399A (ja) 2018-02-22
EP3293471A1 (en) 2018-03-14
JP6341958B2 (ja) 2018-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49909B2 (ja) アキュムレータ
JP6537911B2 (ja) アキュームレータ
CN106352619B (zh) 储存器
CN107763907A (zh) 储液器
KR100613505B1 (ko) 냉동 사이클 장치
JP6507057B2 (ja) アキュームレータ
KR101346904B1 (ko) 공기조화기
US3651660A (en) Condensate discarding device for air conditioner
CN106352620B (zh) 储液器
CN109964090B (zh) 储液器
CN107763908A (zh) 储液器
JP6762025B2 (ja) アキュームレータ
JP6568977B2 (ja) アキュームレータ
JP6661345B2 (ja) アキュームレータ
CN106352617A (zh) 储液器
JP6815036B2 (ja) アキュームレータ
JP6767099B2 (ja) アキュームレータ
JP2015064128A (ja) アキュムレータおよび冷凍装置
CN109073298A (zh) 制冷剂容器
JP2017198408A (ja) アキュムレータ
JP6823865B2 (ja) アキュームレータ
JP6924438B2 (ja) 貯液器
JP2021161898A (ja) 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