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10902A - 元件供给装置、表面安装机及元件的供给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元件供给装置、表面安装机及元件的供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10902A
CN107710902A CN201580080003.3A CN201580080003A CN107710902A CN 107710902 A CN107710902 A CN 107710902A CN 201580080003 A CN201580080003 A CN 201580080003A CN 107710902 A CN107710902 A CN 1077109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feeding
band
component
feeding band
loa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00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10902B (zh
Inventor
谷口谦
本樫保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710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10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109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109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65H37/002Web delivery apparatus, the web serving as support for articles, material or another web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05K13/0419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tape fee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元件供给装置,使用保持有元件的元件供给带(60)来供给元件,所述元件供给装置具备:带盘支撑部,支撑卷绕有元件供给带(60)的带盘;供料器(50),将从带盘拉绕出的元件供给带(60)向元件供给位置(S1)送出,将在元件供给位置(S1)被取出了元件的元件供给带(60)向带排出通路(76)送出;及矫正部件(70),在带盘支撑部与带排出通路(76)之间配置于元件供给带(60)的送出路径上,矫正元件供给带(60)因所述卷绕所导致的卷曲。

Description

元件供给装置、表面安装机及元件的供给方法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涉及元件供给装置、具备该元件供给装置的表面安装机及元件的供给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在将电子元件向印刷基板上安装的表面安装机中供给电子元件的元件供给装置的一个例子,已知有具备送出保持有电子元件的元件供给带的带式供料器的装置。在带式供料器中,从卷绕有元件供给带的带盘拉绕元件供给带并向设于带式供料器上的元件供给位置送出。在元件供给位置被取出电子元件后的元件供给带被从带式供料器向带发送器(带排出通路)送出,并被带发送器引导至回收箱。
然而,被如上所述那样的带式供料器送出的元件供给带存在因卷绕于带盘所导致的卷曲。因此,被从带式供料器向带排出通路送出的元件供给带在因该卷曲而弯曲的状态下进入到带发送器内,有可能在带发送器内发生卡挂或缠绕。若在元件供给带像这样地在带排出通路内卡挂的状态下后续的元件供给带进一步进入到带发送器内,则元件供给带有可能在带发送器内堵塞而导致机器故障。
于是,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能够避免因元件供给带在带发送器内堵塞而导致的机器故障的表面安装机。在该表面安装机中,在带发送器的入口附近设有旋转驱动的辊。因此,被从带式供料器送出的因卷曲而弯曲的元件供给带与该辊碰撞而被辊强制地向带发送器的里侧送出,从而能够防止元件供给带在带发送器内堵塞。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174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表面安装机因在带发送器的入口附近设置旋转驱动的辊,因此有可能导致装置的大型化。另外,需要设置用于驱动辊旋转的驱动机构,有可能导致装置的复杂化。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就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创作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避免带排出通路内的带堵塞的元件供给装置、具备该元件供给装置的表面安装机及这样的元件的供给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元件供给装置,使用保持有元件的元件供给带来供给所述元件,所述元件供给装置具备:带盘支撑部,支撑卷绕有所述元件供给带的带盘;供料器,将从所述带盘拉绕出的所述元件供给带向元件供给位置送出,将在所述元件供给位置被取出了所述元件的所述元件供给带向带排出通路送出;及矫正部件,在所述带盘支撑部与所述带排出通路之间配置于所述元件供给带的送出路径上,矫正所述元件供给带因所述卷绕所导致的卷曲。
在上述元件供给装置中,通过在带盘支撑部与带排出通路之间且在元件供给带的送出路径上配置有上述矫正部件,在至元件供给带到达带排出路径为止的期间通过矫正部件矫正元件供给带的卷曲。其结果是,由于矫正了卷曲的元件供给带到达带排出路径,因此能够抑制因元件供给带的卷曲而导致该元件供给带在带排出通路内卡挂。这样,在上述元件供给装置中,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避免带排出通路内的带堵塞。
在上述元件供给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元件供给带包括:具有一方开口的元件收纳部并且在该元件收纳部收纳有所述元件的载带及封闭该载带的所述元件收纳部的所述开口的盖带,在所述供料器设有从通过切割所述盖带的一部分而使收纳于所述元件收纳部的所述元件露出的状态下的所述载带取出所述元件的元件供给位置,该一部分被切割了的所述盖带与所述载带一起被向所述元件送出位置送出,所述矫正部件配置于比所述元件供给位置靠所述元件供给带的送出方向的下游侧。
根据该结构,由于通过矫正部件的元件供给带处于盖带附于载带上的状态,因此载带的卷曲与盖带的卷曲一起被矫正部件矫正。因此,例如,与将盖带被完全剥离了的载带向元件供给位置送出且通过矫正部件仅矫正载带的卷曲的结构相比,由矫正部件矫正的元件供给带的刚性较大,能够容易地通过矫正部件矫正元件供给带的卷曲。
在上述元件供给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矫正部件具有对所述元件供给带的一部分进行施力的带施力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通过矫正部件的带施力部对元件供给带的一部分进行施力而使元件供给带的一部分发生变形,因此能够矫正元件供给带的卷曲。
在上述元件供给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带施力部以向与所述元件供给带因所述卷曲所导致的弯曲相反的一侧弯曲的曲面对该元件供给带进行施力。
根据该结构,通过带施力部的曲面对元件供给带进行施力,以使其向与因卷曲所导致的元件供给带的弯曲相反的一侧弯曲,从而能够矫正元件供给带的卷曲。这样,能够提供用于矫正元件供给带的卷曲的矫正部件的具体的结构。
在上述元件供给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带施力部以使所述元件供给带在其宽度方向上弯曲或屈曲的方式对该元件供给带进行施力。
根据该结构,通过带施力部使元件供给带在其宽度方向上弯曲或屈曲,从而能够矫正元件供给带的卷曲。这样,能够提供用于矫正元件供给带的卷曲的矫正部件的具体结构。
在上述元件供给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矫正部件相对于所述供料器能够拆装。
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对不具备矫正部件的供料器安装矫正部件,另外,在不需要矫正部件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从供料器卸下矫正部件,能够提高矫正部件的便利性。
在上述元件供给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供料器将所述元件供给带的宽度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并将该元件供给带从该供料器的后方侧向前方侧送出,所述矫正部件配置于所述供料器的前端部,以使从该供料器的前端部向所述带排出通路送出的所述元件供给带因其自重而在上下方向上直线状地伸展的方式矫正该元件供给带的所述卷曲。
根据该结构,以在上下方向上直线状地伸展的方式从供料器的前端部向带排出通路送出被矫正部件矫正了卷曲的元件供给带。因此,能够将带排出通路设为沿元件供给带的伸展方向的直线状,进而,能够缩小该通路宽度。其结果是,对于带排出通路能够实现省空间化。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其它技术涉及一种表面安装机,具备:上述元件供给装置;基台,设有所述带排出通路;元件安装装置,在所述基台上的元件安装位置向基板上安装从所述元件供给位置供给的所述元件;及搬运装置,将所述基板搬运至所述元件安装位置。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其它技术涉及一种元件的供给方法,从卷绕了保持有元件的元件供给带的带盘拉绕该元件供给带并送出至元件供给位置,在该元件供给位置供给所述元件,并且将在该元件供给位置被取出了所述元件的所述元件供给带向带排出通路送出,所述元件的供给方法具备矫正工序,在自所述元件供给带被从所述带盘拉绕起至到达所述带排出通路的期间矫正该元件供给带因所述卷绕所导致的卷曲。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能够提供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避免带排出通路内的带堵塞的元件供给装置、具备该元件供给装置的表面安装机及这样的元件的供给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面安装机的俯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供料器型供给装置的侧面的侧视图。
图3是从侧面观察供料器中的前侧送出部的附近的放大侧视图。
图4是表示元件供给带的盖带的切割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表面安装机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电子元件的供给方法(1)的放大侧视图。
图7是表示电子元件的供给方法(2)的放大侧视图。
图8是表示电子元件的供给方法(3)的放大侧视图。
图9是表示电子元件的供给方法(4)的放大侧视图。
图10是从侧面观察实施方式2的供料器中的前侧送出部的附近的放大侧视图。
图11是图10中的XI-XI剖面的剖面结构且矫正部件的剖视图。
图12是与表示矫正元件供给带的卷曲的中途的状态的图11相对应的剖视图。
图13是从侧面观察实施方式3的供料器中的前侧送出部的附近的放大侧视图。
图14是表示矫正元件供给带的卷曲的中途的状态的放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表面安装机的整体结构)
参照图1~图9说明实施方式1。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图1所示的表面安装机1及表面安装机1所具有的供料器型供给装置(元件供给装置的一个例子)40。本实施方式的表面安装机1具备基台10、搬运印刷基板(基板的一个例子)P1的输送机(搬运装置的一个例子)20、将电子元件(元件的一个例子)E1向印刷基板P1上安装的元件安装装置30及将电子元件E1(参照图4)向元件安装装置30供给的供料器型供给装置40等。
基台10形成为俯视长方形,并且上表面平坦。另外,在基台10中的输送机20的下方设有在将电子元件E1向印刷基板P1上安装时用于支撑该印刷基板P1的未图示的支撑板等。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基台10的长边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及输送机20的搬运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基台10的短边方向(图1的上下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基台10的上下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设为Z轴方向。
输送机20配置于Y轴方向上的基台10的大致中央位置,将印刷基板P1沿搬运方向(X轴方向)搬运。输送机20具备沿搬运方向循环驱动的一对传送带22。印刷基板P1以架设于两传送带22的方式设置。印刷基板P1被从搬运方向的一侧(图1所示的右侧)沿传送带22搬入到基台10上的作业位置(被图1的双点划线围起的位置),在作业位置停止而进行了电子元件E1的安装作业之后,被沿传送带22向另一侧(图1所示的左侧)搬出。
元件安装装置30由设于基台10及后述的供料器型供给装置40等的上方的一对支撑框架31、头单元32及驱动头单元32的头单元驱动机构构成。各支撑框架31分别位于X轴方向上的基台10的两侧,且沿Y轴方向延伸。在支撑框架31设有构成头单元驱动机构的X轴伺服机构及Y轴伺服机构。头单元32能够通过X轴伺服机构及Y轴伺服机构在一定的可动区域内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移动。
Y轴伺服机构具有Y轴导轨33Y、供未图示的滚珠螺母螺合的Y轴滚珠丝杠34Y及Y轴伺服马达35Y。在各Y轴导轨33Y安装有固定于滚珠螺母的头支撑体36。当Y轴伺服马达35Y被通电控制时,滚珠螺母沿Y轴滚珠丝杠34Y进退,其结果是,固定于滚珠螺母的头支撑体36及下述的头单元32沿Y轴导轨33Y在Y轴方向上移动。
X轴伺服机构具有X轴导轨(未图示)、供未图示的滚珠螺母螺合的X轴滚珠丝杠34X及X轴伺服马达35X(参照图5)。在X轴导轨33X,沿其轴向移动自如地安装有头单元32。当X轴伺服马达35X被通电控制时,滚珠螺母沿X轴滚珠丝杠34X进退,其结果是,固定于滚珠螺母的头单元32沿X轴导轨33X在X轴方向上移动。
头单元32取出由后述的供料器型供给装置40供给的电子元件E1并向印刷基板P1上安装。在头单元32,呈列状地搭载有多个进行电子元件E1的安装动作的安装头37。各安装头37从头单元32向下方突出,在其顶端分别设有通过负压吸附电子元件E1的吸嘴(未图示)。各安装头37能够通过R轴伺服马达35R(参照图5)等进行绕轴的旋转动作,能够通过Z轴伺服马达35Z(参照图5)等的驱动而相对于头单元32在上下方向上升降。
此外,在头单元32设有基板识别照相机C1(参照图5)。基板识别照相机C1通过与头单元32一体地移动而拍摄停止于作业位置的印刷基板P1上的任意位置的图像。另外,在基台10上的作业位置的附近固定有元件识别照相机C2(参照图1)。元件识别照相机C2拍摄由安装头37从元件供给位置S1取出的电子元件E1的图像。
(供料器型供给装置的结构)
接下来,说明供料器型供给装置40的结构。在输送机20的两侧(图1的上下两侧),供料器型供给装置40在X轴方向上并排地各配置于两处、共计四处。如图1及图2所示,供料器型供给装置40具备供料器安装部42和带盘支撑部44,将后述的元件供给带60从带盘支撑部44送出。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供料器型供给装置40中,将供给电子元件E1的一侧(朝向输送机20的一侧,图2、图3、图6~图9中的左侧)设为前侧,将与其相反的一侧设为后侧。另外,将与供料器50的前后方向(Y轴方向)及上下方向(Z轴方向)这两者正交的方向设为供料器50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主体部51的宽度方向、元件供给带的宽度方向)。
如图1所示,在供料器安装部42,在横向并列的基础上整列安装有多个供料器50。各供料器50将保持有电子元件E1的元件供给带60从供料器50的后侧向设于供料器50的前侧的元件供给位置S1(参照图2)送出。
如图2所示,带盘支撑部44设于供料器安装部42的后方下侧。卷绕有后述的元件供给带60的带盘R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带盘支撑部44。当从图2及图3所示的方向观察时,元件供给带60相对于带盘R1顺时针卷绕。
如图2所示,供料器50具备在前后方向(Y轴方向)上形成为较长的形状的主体部51、设于主体部51的前侧部分的前侧送出部52、设于主体部51的后侧部分的后侧送出部54、设于主体部51内的带通路56、带引导件57、供料器控制部59(参照图5)及设于主体部51的前端部的矫正部件70。
如图3所示,被各供料器50送出的元件供给带60形成为单向较长的片状,例如为合成树脂制,由载带62和贴附于载带62的盖带64构成。载带62以一定间隔具有上方开口的空洞状的元件收纳部62A。在各元件收纳部62A,以被盖带64封闭的状态收纳并保持有电子元件E1。另外,在载带62的一边侧,以一定间隔设有沿其边缘部上下贯通的卡合孔62B。
供料器50的前侧送出部52由前侧马达52A、由多枚齿轮构成的前侧齿轮组52B及配置于主体部51的前端上部的前侧带齿卷盘53构成。前侧齿轮组52B传递前侧马达52A的动力而使前侧带齿卷盘53旋转。在前侧带齿卷盘53的外周,等间隔地形成有与元件供给带60的卡合孔62B卡合的齿。前侧送出部52通过在前侧带齿卷盘53的齿与元件供给带60的卡合孔62B卡合的状态下使前侧带齿卷盘53旋转而将该元件供给带60向前侧送出部52的前方送出。
供料器50的后侧送出部54由后侧马达54A、由多枚齿轮构成的后侧齿轮组54B及配置于主体部51的后端上部的后侧带齿卷盘55构成。后侧齿轮组54B传递后侧马达54A的动力而使后侧带齿卷盘55旋转。在后侧带齿卷盘55的外周,等间隔地形成有与元件供给带60的卡合孔62B卡合的齿。后侧送出部54通过在后侧带齿卷盘55的齿与元件供给带60的卡合孔62B卡合的状态下使后侧带齿卷盘55旋转而将该元件供给带60向后侧送出部54的前方送出。
带通路56是用于供元件供给带60通过的通路。带通路56在前后方向上贯通主体部51的大致后侧部分,以从主体部51的后端部朝向主体部51的前侧并向斜上方延伸的方式设置。在各供料器50中,从带盘R1拉绕的元件供给带60从主体部51的后端部进入到带通路56,在主体部51的前侧从带通路5脱离,并在主体部51的上表面露出。
带引导件57形成为前后细长的形状,设于主体部51的上表面前部。带引导件57一边保持通过带通路56在主体部51的上表面露出的元件供给带60的姿势,一边将元件供给带60引导至前侧带齿卷盘53。在带引导件57的内壁中的、比元件供给位置S1靠后方侧的部位设有用于切割盖带64的一部分的未图示的切割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该一部分被切割机构切割了的盖带64被向载带6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折回,由此,收纳于元件收纳部62A的电子元件E1露出。
这样,盖带64的一部分被切割了的元件供给带60被以电子元件E1露出的状态向元件供给位置S1送出。因此,其一部分被切割了的盖带64与载带62一起被向元件供给位置S1送出。并且,安装头37配合电子元件E1被向元件供给位置S1送出的时机而移动至元件供给位置S1,电子元件E1被从载带62的元件收纳部62A取出。电子元件E1被取出后的载带62与盖带64一起被向供料器50的前方送出,并被向后述的带发送器(带排出通路的一个例子)76排出。
矫正部件70由大致S字状地弯曲的金属制的板簧构成,是用于矫正因卷绕于带盘R1所导致的元件供给带60的卷曲的部件。另一方面,主体部51的前端部51A的上表面形成为模仿矫正部件70的形状而得到的形状。如图3所示,矫正部件70以空出能够供盖带64被切割了的状态下的元件供给带60通过的微小间隙G1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51的前端部51A的上表面(元件供给带60被送出的部分)的上方。主体部51的前端部51A的顶端位置与矫正部件70的顶端位置一致。
如图3所示,在供料器50的前方设有配置于主体部51的前端部的附近的带发送器76。该带发送器76对应每个供料器50进行配置,安装于表面安装机1的基台10。带发送器76由在上下方向上呈直线状地伸展的大致方筒状的管道构成,其上方的开口76A靠近主体部51的前端部的顶端位置。带发送器76的下方的开口(未图示)向配置于带发送器76的下方的未图示的回收箱开放。
在本实施方式的供料器50中,在元件供给位置S1被取出电子元件E1后的空的元件供给带60被前侧送出部52进一步向供料器50的前方送出并通过设于主体部51的前端部51A的间隙G1内,而被从主体部51的前端部51A的顶端向供料器50的外部送出。并且,被向供料器50的外部送出的空的元件供给带60从带发送器76的上方的开口76A向带发送器76内进入,被从带发送器76的下方的开口向回收箱排出。
此外,矫正部件70呈大致S字状地弯曲,从而在图3所示的侧视图中,其后侧部分(图3中的右侧部分)形成为向左斜上方弯曲的曲面,其前侧部分形成为向右斜下方弯曲的曲面(带施力部的一个例子)70A。另一方面,在元件供给位置S1被取出电子元件E1后进入到间隙G1内时的空的元件供给带60在图2及图3的侧视图中相对于带盘R1顺时针卷绕,从而在图3所示的侧视图中带有向左斜上方弯曲的卷曲。因此,矫正部件70的前侧部分形成为向与因元件供给带60的卷曲所导致的弯曲相反的一侧弯曲的曲面70A。
(表面安装机的电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5说明表面安装机1的电结构。表面安装机1的主体由控制部80统一控制其整体。控制部80具备由CPU等构成的计算控制部81。在计算控制部81分别连接有马达控制部82、存储部83、图像处理部84、外部输入输出部85、供料器通信部86、显示部88及输入部89。
马达控制部82按照后述的安装程序83A驱动头单元32的X轴伺服马达35X及Y轴伺服马达35Y,并且驱动各安装头32的Z轴伺服马达35Z及R轴伺服马达35R。另外,马达控制部82按照安装程序83A驱动输送机20。
存储部83由ROM(Read Only 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构成,存储有安装程序83A及各种数据83B。在存储于存储部83的安装程序83A中包含有与作为安装对象的印刷基板P1的生产台数相关的基板信息、包括向印刷基板P1安装的电子元件E1的个数、种类等在内的元件信息等。在存储于存储部83的各种数据83B中包含有与被安装于供料器型供给装置40的各供料器50所保持的电子元件E1的个数、种类相关的数据等。
在图像处理部84分别获取从基板识别照相机C1及元件识别照相机C2输出的拍摄信号。在图像处理部84中,基于获取的来自各照相机C1、C2的拍摄信号,进行元件图像的解析、基板图像的解析等。
外部输入输出部85是所谓的接口,构成为获取从设于表面安装机1的主体的各种传感器类85A输出的检测信号。另外,外部输入输出部85构成为,基于从计算处理部81输出的控制信号,进行针对设于表面安装机1的主体的各种促动器类85B的动作控制。
供料器通信部86与安装于供料器型供给装置40的各供料器50的供料器控制部59连接,并统一控制各供料器50。供料器控制部59控制供料器50内的前侧马达52A及后侧马达54A的驱动。
显示部88由具有显示画面的液晶显示装置等构成,在显示画面上显示表面安装机1的状态等。输入部89由键盘等构成,通过基于手动的操作来接收来自外部的输入。供料器控制部59除了通过按照安装程序73A的控制来驱动前侧马达52A及后侧马达54A以外,还通过由作业者向输入部89输入驱动指示来驱动前侧马达52A及后侧马达54A。
在作为如上那样的结构的表面安装机1中,在自动运转中,交替执行通过输送机20进行印刷基板P1的搬运作业的搬运状态与进行电子元件E1向搬入到基台10上的作业位置的印刷基板P1上的安装作业的安装状态。下述的元件供给带60的卷曲的矫正与上述安装作业同时进行。
(电子元件的供给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表面安装机1及供料器型供给装置40为如上那样的结构,接下来,参照图6~图9,说明在上述安装作业中一边供给电子元件E1一边矫正元件供给带60的卷曲的电子元件E1的供给方法。当在元件供给位置S1被取出电子元件E1后的元件供给带60通过上述间隙G1时,进行元件供给带60的卷曲的矫正。
在电子元件E1的安装作业中,在元件供给位置S1被取出电子元件E1后的元件供给带60被前侧送出部52进一步向供料器50的前方送出,从而如图6所示,从设于主体部51的前端部51A的间隙G1的入口进入到间隙G1内。
如图7所示,进入到间隙G1内的元件供给带60通过间隙G1内的后侧部分而进入到间隙G1内的前侧部分。进入到间隙G1内的前侧部分的元件供给带60一边通过间隙G1内,一边被向右斜下方弯曲的矫正部件70的前侧部分的曲面70A向右斜下方施力。其结果是,元件供给带60的一部分发生变形,在进入到间隙G1内时在图3中向左斜上方弯曲的元件供给带60的卷曲被矫正(矫正工序的一个例子)。
如图8所示,卷曲在间隙G1的前侧部分被矫正了的元件供给带60被从间隙G1的出口笔直地送出,并被进一步向前方送出,从而如图9所示,以因其自重而在上下方向上直线状地伸展的方式从带发送器76的上方的开口76A进入到带发送器76内。进入到带发送器76内的元件供给带60被从带发送器76的下方的开口向回收箱排出。
(实施方式1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供料器型供给装置40中,在元件供给带60的送出路径上,具体地说,在供料器50的主体部51的前端部51A配设有由板簧屈曲而成的上述矫正部件70。因此,在元件供给带60通过主体部51的前端部51A与矫正部件70之间的间隙G1的期间,元件供给带60的一部分被向与因元件供给带60的卷曲所导致的弯曲相反的一侧弯曲的曲面70A施力而变形,在至该元件供给带60到达带发送器76为止的期间,元件供给带60的卷曲被矫正部件70矫正。
其结果是,由于卷曲被矫正了的元件供给带60到达带发送器76,因此能够抑制因元件供给带60的卷曲而导致该元件供给带60在带发送器76内卡挂。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供料器型供给装置40中,能够仅以在元件供给带60的送出路径上设置无需驱动机构等的上述矫正部件70的简单的结构来避免带发送器76内的带堵塞。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一部分被切割并被向载带6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折回的盖带64与载带62一起被向元件送出位置S1送出。并且,在供料器50的主体部51,矫正部件70配置于元件供给位置S1的前方。
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由于通过矫正部件70的元件供给带60处于盖带64附设于载带62上的状态,因此,载带62的卷曲与盖带64的卷曲一起被矫正部件70矫正。因此,例如,与将盖带64被完全剥离了的载带62向元件供给位置S1送出且通过矫正部件70仅矫正载带62的卷曲的结构相比,由矫正部件70矫正的元件供给带60的刚性较大,能够容易地通过矫正部件70矫正元件供给带60的卷曲。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从供料器50的主体部51的前端部51A向带发送器76送出的元件供给带60因其自重在上下方向上直线状地伸展的方式由矫正部件70矫正该元件供给带60的卷曲。因此,如图9所示,能够将带发送器76设为在上下方向上呈直线状,进而,能够缩小该通路宽度。其结果是,对于带发送器76能够实现省空间化,能够实现表面安装机1的小型化。
<实施方式2>
参照图10~图12说明实施方式2。在实施方式2的供料器型供给装置中,配置于元件供给带60的送出路径上的矫正部件17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不同。供料器型供给装置中的其它结构及表面安装机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供料器150中,与实施方式1相同,在主体部151的前端部151A安装有矫正部件170。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矫正部件170由金属制的球构成,该金属制的球被与主体部151的前端部151A之间空出间隙地安装于该前端部151A的支撑部172支撑为旋转自如。主体部151的前端部51A的顶端位置与支撑部172的顶端位置一致。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主体部151的前端部151A的上表面中的、与矫正部件170相向的部位以与矫正部件170之间空出能够供盖带被切割了的状态下的元件供给带60通过的微小间隙G2的方式沿矫正部件170的外周面(带施力部的一个例子)170A向下方凹陷。
通过将主体部151的前端部151A设为这样的结构,在电子元件E1的安装作业中,在元件供给位置S1被取出了电子元件E1的元件供给带60被前侧送出部52进一步向供料器150的前方送出,从而进入到主体部151的前端部151A与矫正部件170之间的间隙G2。
如图12所示,进入到间隙G2内的元件供给带60通过间隙G2内,同时该元件供给带60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被矫正部件170的外周面170A向下方施力而弯曲。其结果是,元件供给带60的一部分发生变形,元件供给带60的卷曲被矫正(矫正工序的一个例子)。被矫正部件170矫正了卷曲的元件供给带60以卷曲被矫正了的姿势进入到带发送器76内并被向回收箱排出。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元件供给带60以在其宽度方向上弯曲的方式被矫正部件170的外周面170A施力,元件供给带60的卷曲被矫正部件170矫正。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元件供给带60在带发送器76内卡挂,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避免带发送器76内的带堵塞。
<实施方式3>
参照图13及图14说明实施方式3。在实施方式3的供料器供给装置中,配置于元件供给带60的送出路径上的矫正部件270的结构及安装状态与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不同。供料器型供给装置中的其它结构及表面安装机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矫正部件270形成为相对于供料器250的主体部251能够拆装。详细地说,如图13所示,矫正部件270具有设于其后侧部分的支撑轴270A和设于其前侧部分的上表面的平坦的平面部270B。并且,矫正部件270以使其平面部270B位于供料器250的主体部251的前端部251A的下侧的方式通过将左右方向设为轴向并使其支撑轴270A被主体部251轴支撑而安装于该主体部251。
另外,如图13所示,矫正部件270以使其平面部270B从后方侧至前方侧稍向下方倾斜的姿势安装于主体部251。通过将矫正部件270像这样地安装于主体部,在电子元件E1的安装作业中,在元件供给位置S1被取出了电子元件E1的元件供给带60被前侧送出部52从主体部251的前端部251A向主体部251的外部送出。
如图14所示,被向主体部251的外部送出的元件供给带与配置于主体部251的前端部251A的下方的矫正部件270的平面部270B碰撞而向前方侧屈曲。元件供给带60像这样地与矫正部件270的平面部270B碰撞而屈曲,从而元件供给带60的一部分发生变形,元件供给带60的卷曲被矫正(矫正工序的一个例子)。
被矫正部件270矫正了卷曲的元件供给带60因矫正部件270的平面部270B如上所述地倾斜而被该平面部270B向带发送器76的上方的开口76A引导,继而进入到带发送器76内而被向回收箱排出。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元件供给带60的卷曲被矫正部件270的平面部270B矫正,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避免带发送器76内的带堵塞。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矫正部件270形成为相对于供料器250的主体部251能够拆装。因此,能够容易地对不具备矫正部件270的供料器250安装矫正部件270,另外,在不需要矫正部件270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从供料器250卸下矫正部件270,能够提高矫正部件270的便利性。
<其它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并不局限于通过上述已叙述的内容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如下这样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技术范围内。
(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分别示例了如下结构:利用由屈曲的板簧构成的矫正部件以向与因元件供给带的卷曲所导致的弯曲相反的一侧弯曲的曲面对该元件供给带的一部分进行施力,或利用由球构成的矫正部件使元件供给带在宽度方向上弯曲,或使元件供给带与矫正部件的平面部碰撞而屈曲,从而矫正该元件供给带的卷曲,但是用于矫正元件供给带的卷曲的矫正部件的结构及进行矫正的方法并不局限于这些。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结构:通过矫正部件对元件供给带进行施力,以使该元件供给带产生将前后方向设为扭转轴方向的扭转,从而矫正元件供给带的卷曲。
(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例了矫正部件配置于供料器的主体部的前端部的结构,但是矫正部件也可以配置于带盘支撑部与带发送器之间,例如,矫正部件也可以配置于主体部的后侧。在该情况下,元件供给带以保持有电子元件的状态被矫正部件矫正该元件供给带的卷曲。
(3)除了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外,也能够适当地变更供料器型供给装置及表面安装机的结构。
以上,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只是示例,并不限定权利要求书。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包括对以上列举的具体例进行各种变形、变更后的技术。
附图标记说明
1…表面安装机
10…基台
20…输送机(搬运装置)
30…元件安装装置
32…头单元
40…供料器型供给装置(元件供给装置)
42…供料器安装部
44…带盘支撑部
50、150、250…供料器
51、151、251…主体部
51A、151A、251A…前端部
52…前侧送出部
53…前侧带齿卷盘
54…后侧送出部
56…带通路
59…供料器控制部
60…元件供给带
62…载带
62A…元件收纳部
64…盖带
70、170、270…矫正部件
70A…矫正部件的曲面(带施力部)
170A…矫正部件的外周面(带施力部)
270A…支撑轴
270B…平面部
76…带发送器(带排出通路)
E1…电子元件(元件)
G1、G2…间隙
P1印刷基板(基板)
R1…带盘
S1…元件供给位置

Claims (9)

1.一种元件供给装置,使用保持有元件的元件供给带来供给所述元件,
所述元件供给装置具备:
带盘支撑部,将卷绕有所述元件供给带的带盘支撑为能够旋转;
供料器,将从所述带盘拉绕出的所述元件供给带向元件供给位置送出,并将在所述元件供给位置被取出了所述元件的所述元件供给带向带排出通路送出;及
矫正部件,在所述带盘支撑部与所述带排出通路之间配置于所述元件供给带的送出路径上,矫正所述元件供给带因所述卷绕导致的卷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元件供给带包括:具有一方开口的元件收纳部并且在该元件收纳部收纳有所述元件的载带及封闭该载带的所述元件收纳部的所述开口的盖带,
在所述供料器设有从通过切割所述盖带的一部分而使收纳于所述元件收纳部的所述元件露出的状态下的所述载带取出所述元件的元件供给位置,
该一部分被切割了的所述盖带与所述载带一起被向所述元件送出位置送出,
所述矫正部件配置于比所述元件供给位置靠所述元件供给带的送出方向的下游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矫正部件具有对所述元件供给带的一部分进行施力的带施力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带施力部以向与所述元件供给带因所述卷曲所导致的弯曲相反的一侧弯曲的曲面对该元件供给带进行施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带施力部以使所述元件供给带在其宽度方向上弯曲或屈曲的方式对该元件供给带进行施力。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矫正部件相对于所述供料器能够拆装。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供料器将所述元件供给带的宽度方向作为左右方向而将该元件供给带从该供料器的后方侧向前方侧送出,
所述矫正部件配置于所述供料器的前端部,以使从该供料器的前端部向所述带排出通路送出的所述元件供给带因其自重而在上下方向上直线状地伸展的方式矫正该元件供给带的所述卷曲。
8.一种表面安装机,具备:
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
基台,设有所述带排出通路;
元件安装装置,在所述基台上的元件安装位置向基板上安装从所述元件供给位置供给的所述元件;及
搬运装置,将所述基板搬运至所述元件安装位置。
9.一种元件的供给方法,从卷绕了保持有元件的元件供给带的带盘拉绕该元件供给带并送出至元件供给位置,在该元件供给位置供给所述元件,并且将在该元件供给位置被取出了所述元件的所述元件供给带向带排出通路送出,
所述元件的供给方法具备矫正工序,在自所述元件供给带被从所述带盘拉绕起至到达所述带排出通路的期间矫正该元件供给带因所述卷绕所导致的卷曲。
CN201580080003.3A 2015-06-02 2015-06-02 元件供给装置、表面安装机及元件的供给方法 Active CN1077109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65929 WO2016194148A1 (ja) 2015-06-02 2015-06-02 部品供給装置、表面実装機、及び部品の供給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10902A true CN107710902A (zh) 2018-02-16
CN107710902B CN107710902B (zh) 2020-06-19

Family

ID=57440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0003.3A Active CN107710902B (zh) 2015-06-02 2015-06-02 元件供给装置、表面安装机及元件的供给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56459B2 (zh)
JP (1) JP6511134B2 (zh)
CN (1) CN107710902B (zh)
DE (1) DE112015006586T5 (zh)
WO (1) WO201619414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06458A (zh) * 2018-06-27 2020-12-18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供给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43586B2 (ja) * 2017-12-26 2022-09-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
WO2024013869A1 (ja) * 2022-07-13 2024-01-1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部品実装機および部品収納テープの巻きぐせ矯正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79818A (en) * 1975-12-26 1977-07-05 Nec Corp Recording device
JP2004007003A (ja) * 2003-09-08 2004-01-08 Fuji Mach Mfg Co Ltd テープ化電子部品のトップテープ処理装置
CN102030215A (zh) * 2009-10-05 2011-04-27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机和打印方法
WO2014025120A1 (en) * 2012-08-06 2014-02-13 Samsung Techwin Co., Ltd Carrier tape feeding device, chip mounting system, and chip mounting method
CN103857275A (zh) * 2012-12-05 2014-06-1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防卡带机构
CN104185411A (zh) * 2013-05-21 2014-12-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带进给器
CN104488372A (zh) * 2012-07-27 2015-04-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应设备和部件供应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99795A (en) * 1979-01-25 1980-07-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Device for mounting electronic part
US4610083A (en) * 1985-08-26 1986-09-09 Zenith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 matching
JPS62144255U (zh) * 1986-02-28 1987-09-11
JPH0770858B2 (ja) * 1987-01-19 1995-07-3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
US4952113A (en) * 1988-11-14 1990-08-28 Tenryu Technics Co., Ltd. Chip feeder for chip mounter
JPH02146898U (zh) 1989-05-09 1990-12-13
US5191693A (en) * 1989-12-29 1993-03-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ape type work conveying method and conveying apparatus
JPH04169456A (ja) 1990-10-30 1992-06-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記録装置
JPH057097A (ja) * 1991-06-27 1993-01-14 Tenryu Technic:Kk チツプマウンタのチツプ部品供給装置
EP0523714B1 (en) * 1991-07-19 1996-12-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lectronic component supplying apparatus
JP2714294B2 (ja) * 1991-12-19 1998-02-1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
JPH0669684A (ja) 1992-08-18 1994-03-11 Sony Corp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の位置決機構
US6162007A (en) * 1999-01-14 2000-12-19 Witte; Stefan Apparatus for feeding electronic component tape
JP3441696B2 (ja) * 1999-04-22 2003-09-02 日本サーボ株式会社 チップマウンター用チップフィーダ
JP4938623B2 (ja) 2007-11-02 2012-05-2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表面実装機
JP4998503B2 (ja) * 2009-04-07 2012-08-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実装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JP6002937B2 (ja) 2012-11-28 2016-10-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79818A (en) * 1975-12-26 1977-07-05 Nec Corp Recording device
JP2004007003A (ja) * 2003-09-08 2004-01-08 Fuji Mach Mfg Co Ltd テープ化電子部品のトップテープ処理装置
CN102030215A (zh) * 2009-10-05 2011-04-27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机和打印方法
CN104488372A (zh) * 2012-07-27 2015-04-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应设备和部件供应方法
WO2014025120A1 (en) * 2012-08-06 2014-02-13 Samsung Techwin Co., Ltd Carrier tape feeding device, chip mounting system, and chip mounting method
CN103857275A (zh) * 2012-12-05 2014-06-1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防卡带机构
CN104185411A (zh) * 2013-05-21 2014-12-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带进给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06458A (zh) * 2018-06-27 2020-12-18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供给装置
CN112106458B (zh) * 2018-06-27 2021-11-12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供给装置
US11974402B2 (en) 2018-06-27 2024-04-30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Component suppl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94148A1 (ja) 2016-12-08
CN107710902B (zh) 2020-06-19
US10856459B2 (en) 2020-12-01
DE112015006586T5 (de) 2018-05-24
US20180160575A1 (en) 2018-06-07
JPWO2016194148A1 (ja) 2018-03-08
JP6511134B2 (ja) 2019-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32112B (zh) 供料器装置及元件安装机
US10165717B2 (en) Component mounting device
CN105474770B (zh) 供料器
EP1764228A8 (en) Card printer and method of printing on cards
JP2006206323A (ja) 循環する搬送装置の搬送区間において、印刷紙葉を丁合いするための装置
CN107710902A (zh) 元件供给装置、表面安装机及元件的供给方法
KR101504520B1 (ko) 라벨 머신
US9686894B2 (en) Component mounting method using a tape feeder
KR20200132725A (ko) 필름 절단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3327802B (zh) 部件安装装置及部件安装方法
US10225422B2 (en)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N106465570B (zh) 元件供给装置及表面安装机
JP2007048838A (ja)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表面実装機
KR101508928B1 (ko) 라벨 피더
KR101600304B1 (ko) 라벨 머신
US20180312359A1 (en) Media straightener, feeder and method
JP2023084719A (ja) 貼付装置
US20150239266A1 (en) Printing device and printing method
CN110192444B (zh) 元件安装装置及基板的保持方法
JP6605351B2 (ja) 電極製造装置
JP2015093328A (ja) 長尺紙搬送装置
WO2022219824A1 (ja)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
CN216035640U (zh) 一种全自动金属料带贴合机
CN112425279B (zh) 元件供应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元件安装机
JP2010129601A (ja) 部品供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