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77047B -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77047B
CN107577047B CN201710813493.4A CN201710813493A CN107577047B CN 107577047 B CN107577047 B CN 107577047B CN 201710813493 A CN201710813493 A CN 201710813493A CN 107577047 B CN107577047 B CN 1075770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fixing
virtual reality
pcba board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134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77047A (zh
Inventor
李刚
张丰学
龙寿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lodlo Ne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lodlo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710392923.X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6990538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71039291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7015367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71039292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7015340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71039207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7065194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lodlo Ne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lodlo New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577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704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8857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1821923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770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70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6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2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027/0178Eyeglass ty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轻薄虚拟现实设备,在置物体中,显示模组关于置物体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并且分别与PCBA板连接;PCBA板设在靠近置物体的顶端镜框的一侧,与置物体的后盖垂直设置;PCBA板与显示模组连接的一面正对置物体的顶端镜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虚拟现实设备,将PCBA板横放在置物体的上方,充分利用置物体中的空间,并且减少置物体的厚度,使虚拟现实设备更加轻薄,用户在佩戴时,更加舒适,增加体验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提供沉浸感。实现虚拟现实技术最广泛的设备之一是虚拟现实设备。虚拟现实设备引导用户产生一种身在虚拟环境中的感觉,其显示原理是左右眼屏幕分别显示左右眼的图像,人眼获取这种带有差异的信息,能够在大脑中产生立体图像。当然,为使屏幕能够正常产生图像并使用户产生沉浸感,虚拟现实设备中还需安装其他元件。
目前使用的虚拟现实设备,如图23所示,前壳001和后壳002连接形成封闭的镜体,镜体中安装有显示屏支架003、显示屏004、主板005以及电池006。这些元件在前壳001和后壳002之间依次堆叠放置,显示屏支架003用于支撑显示屏004,主板005用于处理将要显示的内容,并将处理后的内容传输至显示屏004显示,电池006为主板005和显示屏004提供电源。这种虚拟现实设备通过内部安装各类元件协同作用,可以提供图像并且使用户产生沉浸感。
然而,对于图23中的虚拟现实设备来说,镜体中的显示屏支架003、显示屏004、主板005以及电池006横向堆叠之后,会占用很大的空间。前壳001和后壳002的宽度就需要增加,以适应元件的尺寸,很难形成轻薄结构,这样不仅会增加整个镜体的宽度,也会增加镜体的重量,由于镜体过于宽大和沉重,影响使用效果。又例采用如利号为US20170017078B的发明专利中公开的光学模组可以将结构变得轻薄,但是如何合理的对虚拟现实设备的各部件进行合理的布局,让虚拟现实设备更轻薄美观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一种眼镜形态的虚拟现实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虚拟现实设备体积大,不够美观,以及质量较重的问题,通过设计眼镜形态的虚拟现实设备,将虚拟现实设备的器件收容在眼镜主体中,外观美丽,并且体积较小,重量也较轻。
本申请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技术方案包括由前壳和后壳围成的镜框、与所述后壳连接的两个镜腿和内置于所述镜框的光学系统、PCBA板、光感组件,所述前壳周边设有若干用于嵌入所述后壳的卡扣固定件;所述后壳的背面设有用于与脸托连接的脸托固定件、与所述镜腿连接的凹槽。
可选的,所述脸托包括主体固定部和面部接触部;所述面部接触部一侧与所述主体固定部连接,另一侧与人体面部相接触,所述主体固定部上设有与所述脸托固定件相对应的凸起;所述主体固定部和所述面部接触部均为由位于中心的凸缘和沿远离凸缘方向延伸的弧形部组成的几字形结构。
可选的,所述光学系统与PCBA板连接,并包括相互独立的左镜筒机构、右镜筒机构和分别安装于两者后方的左显示屏和右显示屏。
可选的,所述PCBA板与所述左右显示屏的屏面垂直连接。
可选的,所述光感组件连接所述PCBA板,且与所述PCBA板平面保持垂直。
可选的,所述左镜筒机构和所述右镜筒机构均包括外镜筒、外光学镜片、内镜筒和内光学镜片;所述外镜筒侧壁上设有倾斜槽;所述内镜筒设置在外镜筒内,所述内镜筒的侧壁上设有定位特征件,所述定位特征件还伸入倾斜槽并沿倾斜槽滑动。
可选的,所述后壳上还设有用于伸出所述定位特征件的调节槽。
可选的,所述后壳上设有收纳腔,所述左镜筒机构和所述右镜筒机构置于所述收纳腔。
可选的,所述收纳腔偏上位置设有用于容纳所述PCBA板的固定槽。
可选的,所述后壳靠近所述镜腿的一面设有镜脚连接部,所述镜脚连接部上设有所述凹槽,两个所述镜腿上设有用于嵌入所述凹槽的凸起,所述凹槽的外侧还设有挡板。
可选的,一种轻薄虚拟现实设备,包括:镜体和镜腿,所述镜体包括前壳,和,与所述前壳连接的置物体;
所述置物体中设有两个显示模组和PCBA板;其中,两个显示模组关于置物体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显示模组分别与所述PCBA板连接;所述PCBA板设在靠近所述置物体的顶端镜框的一侧,以及,所述PCBA板与所述置物体的后盖垂直设置;所述PCBA板与所述显示模组连接的一面正对所述置物体的顶端镜框;
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依次连接的镜筒、屏支架和显示屏;所述镜筒靠近所述屏支架的一侧设有镜筒防尘槽;所述屏支架靠近所述镜筒的一侧设有支架防尘槽;所述显示屏靠近所述顶端镜框的一端与所述PCBA板连接;
所述置物体内,所述显示模组的上方设有器件分隔架;所述器件分隔架与所述PCBA板平行设置,以及,所述器件分隔架的表面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器件分隔架的凹型固定部和多个用于支撑所述PCBA板的PCBA板支撑体;所述器件分隔架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器件分隔架的分隔架支撑体;
所述置物体内,所述顶端镜框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PCBA板的PCBA板固定体。
可选的,所述PCBA板到所述顶端镜框的最短距离L1等于所述PCBA板到所述器件分隔架的最短距离L2,以及,所述PCBA板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
可选的,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右防尘圈和左防尘圈;所述右防尘圈置于所述镜筒防尘槽和所述支架防尘槽之间;所述右防尘圈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镜筒防尘槽及所述支架防尘槽的宽度;所述左防尘圈置于所述屏支架和所述显示屏之间。
可选的,所述镜筒防尘槽的外侧设有至少一个镜头固定口,所述镜头固定口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镜头限位孔;所述屏支架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镜头固定口对应的光学模组固定件,和,至少一个与所述镜头限位孔对应的定位件。
可选的,所述镜筒远离所述右防尘圈的一侧设有镜头定位环和至少一个镜头定位件,所述镜头定位件设置在所述镜头定位环的外侧;所述置物体内设有与所述镜头定位环对应的镜头固定槽,和,至少一个与所述镜头定位件对应的镜头定位口;所述镜头定位口设在所述镜头固定槽的边缘上。
可选的,所述屏支架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屏固定孔;所述置物体内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屏固定孔对应的固定座。
可选的,所述前壳上设有至少一个保护柱。
可选的,所述置物体内设有固定座支撑件、固定座支撑架和至少一个镜框支撑体;所述固定座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置物体的侧面镜框连接;所述固定座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固定座,所述固定座支撑架呈π型,上部还与所述器件分隔架连接;所述镜框支撑体分散设置在所述置物体的边框内侧。
可选的,所述固定座支撑件与所述侧面镜框接触的一端的宽度与所述侧面镜框的宽度相同;所述固定座支撑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的一端的宽度为所述固定座高度的1/3-1/2。
可选的,所述固定座的外侧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座支撑件;所述固定座支撑件的高度为所述固定座高度的1/3-1/2。
可选的,所述PCBA板包括零件面和焊接面,所述零件面设在靠近所述置物体的顶端镜框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置物体上还设有数据线插口;所述数据线插口设在所述PCBA板的下方。
可选的,任一个所述屏支架靠近所述器件分隔架的一端设有阶梯型的收纳架;所述收纳架包括收纳固定槽,和,与所述收纳固定槽连接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收纳固定槽的一端与所述屏支架连接。
可选的,所述置物体的边框边缘设有至少一个镜体卡口;所述镜体卡口在所述顶端镜框上密集分布;所述镜体卡口在所述置物体的下边框稀疏分布;所述前壳的边缘设有与所述镜体卡口对应的卡扣固定件。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轻薄虚拟现实设备,在置物体中,显示模组关于置物体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并且分别与PCBA板连接;PCBA板设在靠近置物体的顶端镜框的一侧,与置物体的后盖垂直设置;PCBA板与显示模组连接的一面正对置物体的顶端镜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虚拟现实设备,将PCBA板横放在置物体的上方,充分利用置物体中的空间,并且减少置物体的厚度,使虚拟现实设备更加轻薄,用户在佩戴时,更加舒适,增加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案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爆炸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前壳的结构图;
图3(a)和图3(b)为本申请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后壳的正面图和背面图;
图4为本申请与虚拟现实设备配套使用的脸托的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镜腿的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遮光组件的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光学系统、散热片的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光学系统的结构图;
图9为本申请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右镜筒机构、右显示屏和右屏支架的爆炸图;
图10为本申请一种光学镜片调焦组件的爆炸图;
图11为本申请一种光学镜片调焦组件的剖视图;
图12为本申请一种光学镜片调焦组件的仰视图;
图13为本申请一种光学镜片调焦组件的俯视图;
图14为本申请与虚拟现实设备配套使用的脸托的爆炸图;
图15为本申请与虚拟现实设备与脸托的配合结构图;
图16为本申请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遮光组件的爆炸图;
图17(a)(b)(c)为本申请遮光组件安装在虚拟现实设备上的步骤图;
图18为本申请遮光组件安装在虚拟现实设备上的结构图;
图19为本申请的数据线固定件的结构图;
图20为本申请的数据线固定件与虚拟现实设备的爆炸图;
图21为本申请的数据线固定件安装在虚拟现实设备上的结构图;
图22(a)(b)为本申请的右屏支架和左屏支架的结构图;
图23为现有技术提供的虚拟现实设备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轻薄虚拟现实设备的立体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轻薄虚拟现实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置物体内部的主视图;
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图;
图2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筒的一种立体图;
图2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支架的主视图;
图3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器件分隔架的主视图;
图31为本申请图26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立体图;
图3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筒的另一种结构图;
图3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轻薄虚拟现实设备的另一种立体图;
图3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壳的结构图;
图3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置物体的立体图;
图3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屏支架的主视图;
图3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置物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的虚拟现实设备包括壳体、内置于壳体的光学系统、PCBA板、散热板和光感组件、与壳体配合使用的脸托、遮光罩等。下面针对各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一、壳体
如图1所示,壳体包括:前壳1与后壳3围成的镜框、与镜框连接的左镜腿5和右镜腿4。下面分别针对上述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1)前壳1
如图2所示,前壳1的周边设有若干卡扣固定件16,用来将前壳1与后壳3固定;靠近前壳1的上端设有PCBA固定件18,用来对PCBA板8进行限位和固定;在靠近前壳1两端附近安装保护柱17,用来防止安装过程或者安装好后前壳受力过猛损坏前壳1。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前壳1的质量,还可以设置多条加固条纹。为了减轻虚拟现实设备的壳体重量,前壳1的材质优选轻质塑料,为了便于加工,整个前壳1优选设计为一体成型。
(2)后壳3
如图3(a)和图3(b)所示,后壳3包括收纳腔46,用来收纳虚拟现实设备的光学系统、PCBA板8、散热片9和光感组件等。后壳3的下端设有调节槽42,用于伸出光学系统的焦距调节键(等同于下文的定位特征件、凸出控制键)并对其进行控制。后壳3内部偏上位置设有与前壳1相配合的PCBA固定槽。为了提高后壳3的质量,还可以设置多条加固条纹,优选的设置在后壳的侧边。在后壳3的背面设有镜脚连接部,镜脚连接部上设有与左镜腿5和右镜腿4前端的凸起连接的凹槽44,凹槽44的外侧设有挡板45。由于凹槽44外侧具有一个挡板45,当镜腿的凸起装配到该凹槽中时,此时的镜腿只能向内侧移动。当用户配戴该虚拟现实设备时,镜腿的凸起会受到挡板45的阻挡,阻止其向外移动,这时就会向内产生一个力,让镜腿能够夹紧用户头部。在后壳3的背面还设有脸托固定件41和43,用来便于脸托6的固定。
如图4和图14所示,脸托6包括主体固定部64和面部接触部63,面部接触部63一侧与主体固定部64连接,另一侧与人体面部相接触,主体固定部64上设有用于嵌入脸托固定件41和43的凸起61和62,实现主体固定部64固定在后壳3上。为了便于脸托6能分散虚拟现实设备的重量,主体固定部64和面部接触部63均为由位于中心的向外凸起的凸缘和沿远离凸缘方向延伸的弧形部组成的几字形结构。为了减轻虚拟现实壳体主体的重量,后壳3优选轻质塑料,为了便于加工,后壳3优选设计为一体成型。
(3)左镜腿5和右镜腿4
将左镜腿5和右镜腿4统称为镜腿,两者结构无实质差别。每一镜腿前端设有用于嵌入后壳3上镜脚连接部上凹槽的凸起53。
下面以左镜腿5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5所示,非折合状态下,左镜腿5和右镜腿4为向内弯曲的弧形,便于夹紧使用者头部。为了进一步增强镜腿的夹紧力度,镜腿前端的厚度大于镜脚后端厚度。为了减轻镜腿的重量,镜腿上还设有镂空槽52,同时镂空槽52也可以防止注塑表面产生缺陷,影响美观。左镜腿5和右镜腿4上还分别设有通孔51,用于将遮光组件7的连接件71和72嵌入通孔51,实现遮光组件7的固定。通孔具体包括两个相通的固定孔和连接孔,连接孔的孔径大于连接件的最大宽度,固定孔的孔径小于连接件的最大宽度。固定孔用来固定遮光组件的凸起,连接孔用来遮光组件的凸起穿过定位。左镜腿5和右镜腿4均可为一体成型机构,为了减轻整体虚拟现实设备的整体重量,左镜腿5和右镜腿4的材质为具有柔韧性塑胶(TR90)。
结合图1所示,上述虚拟现实设备的壳体和其他组件的具体安装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带有左显示屏22、右显示屏24的左镜筒机构21、右镜筒机构23的光学系统装入后壳3的收纳腔46中进行固定,不限定具体固定方式。左镜筒机构21、右镜筒机构23的定位特征件同时伸出后壳3的调节槽42,便于用户来进行调节焦距;
第二步:将PCBA板8装入后壳3的PCBA固定槽中,并将PCBA板8与光学系统进行连接;
第三步:装入散热片9,具体将散热片9一端与PACB板8上的发热器件贴合,另外一端分别与左显示屏22和右显示屏24的背面贴合,使得散热片9就可以将PACB板8和左显示屏22和右显示屏24散发的热量均匀散出;
第四步:装上前壳1,即将前壳1与后壳3进行固定,具体的将前壳1压入后壳3中,通过前壳1的扣固定件11进行固定;
第五步:将左镜腿5和右镜腿4上的凸起53嵌入后壳3上的凹槽44;
第六步:将脸托6安装到后壳3上,具体的将脸托6上的凸起61和62分别与后壳3上的脸托固定件41和43进行固定;
第七步:将遮光组件7包围虚拟现实设备,同时将遮光组件的,具体的连接件71和72分别嵌入镜腿的通孔51上。
上述虚拟现实设备包括前壳、后壳和两个镜腿,结构简单,组装简便,同时将虚拟现实设备的其他器件对应的安装在后壳的收纳槽上,盖上前壳和连接镜腿,整个虚拟现实设备结构比较小,占用空间较小,外形类似眼镜形态,比较美观。
(二)光学系统
如图1所示,光学系统包括左镜筒机构21、左显示屏22、右镜筒机构23和右显示屏24,左镜筒机构21和右镜筒机构23结构相同,统称为光学镜片调焦组件。具体的,左镜筒机构21和左显示屏22安装在左屏支架上且左显示屏22位于左镜筒机构21的后方,左显示屏整体位于左屏支架的内侧;右镜筒机构23和右显示屏24安装在右屏支架13上且右显示屏24位于右镜筒机构23的后方,右显示屏24整体位于右屏支架13的内侧。左显示屏22和右显示屏24的侧边沿具有切角,如图1所示,左显示屏22的右下角侧边具有切角。右显示屏24的左下角侧边具有切角。左屏支架和右屏支架13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屏支架,均为一中空环状结构。由于两个屏支架中空,实现了通过左镜筒机构21和右镜筒机构23的镜片观看对应显示屏所显示的内容。屏支架的中空环状可为圆形或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具体根据光学模组的形状和虚拟现实设备外壳的形状确定。各屏支架与显示屏接触的面为屏接触面,屏接触面用于与显示屏表面相贴合,具体可设为光滑面,将屏接触面设为光滑面,可为避免显示屏造成损坏,同时也实现了显示屏与屏支架的良好贴合。本实施例中不具体限定屏接触面为光滑面或粗糙面。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实现屏接触面与显示屏表面的贴合,可以在两者之间设置软性的双面粘贴胶,双面粘贴胶可以为屏支架形状相对应的环形圈,通过双面粘贴胶使屏支架与显示屏粘贴在一起。与屏接触面相对应的为光学模组接触面,光学模组接触面分别与左镜筒机构21、右镜筒机构23相贴合。当屏支架分别与显示屏和光学模组组装后,屏支架起到便于安装的作用,同时三者形成密闭空间,起到防尘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屏支架与显示屏和光学模组之间的防尘效果,右镜腿4屏支架靠近右镜腿4屏接触面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右镜腿4屏支架靠近右镜腿4光学模组接触面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右镜腿4第一凹槽和右镜腿4第二凹槽内均用于放置防尘圈,实现屏支架与光学模组、显示屏之间连接无空隙,进而避免外界的灰尘进入,提高其的防尘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也可在不用防尘圈的情况下直接将显示屏和光学模组固定在屏支架上。
由于左屏支架与右屏支架的安装相似,下面以右显示屏24、右镜筒机构23和右屏支架13的安装步骤进行说明,应该理解为左眼显示屏的安装相似,具体安装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屏支架13的相对设置的屏接触面和光学模组接触面上分别固定左防尘圈12、右防尘圈14(左、右仅仅是结合附图进行区别,不具有实际含义),屏支架13、左防尘圈12和右防尘圈14组装成屏支架组件。
左防尘圈12和右防尘圈14的固定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具体限定。优选为粘贴固定,左防尘圈12和右防尘圈14可为具有粘贴性的双面胶片,屏支架13上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位于靠近屏接触面的一侧并与左防尘圈12的形状相对应,第二凹槽位于靠近光学模组接触面的一侧并与右防尘圈14的形状相对应,便于提高防尘效果以及节约材料。需要说明的是,双面胶片只是左防尘圈12和右防尘圈14可选的一种具体材料,任何具有粘贴性并且可以进行软性收缩的材料都可以,比如塑料或具有一定软性的PORON或一定软性的PVC或轻薄的布料等;当然,为了减轻虚拟现实设备的整体重量,左防尘圈12和右防尘圈14优选质轻材料。
同理,为了减轻虚拟现实设备的整体重量,屏支架13可一体成型,屏支架13的材料可选择轻质材料,如具有一定硬度的塑胶。
第二步:将右镜筒机构23和右显示屏24分别与屏支架组件进行固定。
具体的,将右镜筒机构23放置到右防尘圈14上,优选的,右镜筒机构23可以放置在第二凹槽上,该右防尘圈14一侧与屏支架13接触,另一侧与右镜筒机构23接触。
具体的,将右显示屏24放置到左防尘圈12上,优选的,右显示屏24可以放置在第一凹槽上,实现右显示屏24与屏支架13的固定。该左防尘圈12一侧与屏支架13接触,另一侧与右显示屏24接触。
将右镜筒机构23和右显示屏24优选的固定在屏支架13两侧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时,右显示屏24、屏支架13和右镜筒机构23之间能够形成密闭空间,其连接处都是紧密连接,并且具有凹槽的侧边进行防尘,这样就可以避免外界的灰尘进入到该密闭空间中,也就是说避免外界灰尘进粘附到显示屏上,造成显示屏上显示出现杂像的问题。
第三步:当右镜筒机构23、左防尘圈12、屏支架13、右防尘圈14和右镜筒机构23组装完成后,通过屏支架13上的屏固定孔与虚拟现实设备对应的第二固定孔匹配,实现组装后的组件固定到虚拟现实设备上,此固定方式不局限于螺钉固定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屏支架13上的屏固定孔包括至少一个正向孔和至少一个反向孔。
如图22(a)(b)所示,屏支架的结构为:
两个屏支架相互独立,光学模组接触面上设有沿远离其表面方向延伸光学模组固定件111和定位件113,当光学模组伸入屏支架并凸出于光学模组接触面时,光学模组固定件111与光学模组的最外边相接触,用于将光学模组固定在屏支架上,光学模组固定件111可以为向屏支架中心延伸的L形结构,用于将光学模组限定在L形结构内;定位件113位于光学模组的外围,用于确保光学模组安装在预设位置,用于限定光学模组的运动轨迹,定位件113用来防止光学模组向外移动。为了便于虚拟现实设备一些其他小电子件的固定,例如光感器,在屏支架的一侧凸出一个对应的收纳固定槽114,用来对其他小电子器件的固定。当显示屏、左防尘圈、屏支架、右防尘圈和光学模组组成完成后,通过屏支架上的屏固定孔112与虚拟现实设备对应的第二固定孔匹配,实现组装后的组件固定到虚拟现实设备上,此固定方式不局限于螺钉固定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屏支架上的屏固定孔112包括至少一个正向孔和至少一个反向孔。
如图10至图13所示,左镜筒机构和右镜筒机构统称为的光学镜片调焦组件均包括:
外镜筒211、外光学镜片212、内镜筒214和内光学镜片217,外光学镜片212固定在外镜筒211上,内光学镜片217固定在内镜筒214上;外镜筒211侧壁上设有倾斜槽213;内镜筒214设置在外镜筒211内,内镜筒214的侧壁上设有定位特征件,定位特征件还伸入倾斜槽213并沿倾斜槽213滑动;当内镜筒214沿外镜筒211相对滑动时,固定在外镜筒211上的外光学镜片212与固定在内镜筒214上的内光学镜片217之间的距离可调,实现了光学组件的调焦。
如图10所示的光学调焦组件的爆炸图,包括一个外镜筒211、外光学镜片212、内镜筒214、内光学镜片217、两个第一防尘件218、第一防尘件219、两个固定螺钉220、拨动固定螺钉221和拨动硅胶头222。下面分别针对上述各部件进行说明:
(1)外镜筒211
该外镜筒211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倾斜槽213,倾斜槽213相对于水平面以一定角度倾斜,当固定在内镜筒214侧壁上的定位特征件嵌入倾斜槽213并沿倾斜槽213移动时,外光学镜片212与内光学镜片217之间的间距可调。
如图1所示,外镜筒211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当倾斜槽213数量为三个以上时,倾斜槽213沿外镜筒211周向均布。需要说明的是,倾斜槽213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三个,优选的,倾斜槽213的数量为三个。此外,倾斜槽213也不仅限于沿外镜筒211周向均布,但必须满足若干个倾斜槽213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外镜筒211的截面形状也不限于图1中所示的圆形,也可为椭圆或菱形或异形。为了更好适配人体的形态特征,在靠近人体鼻梁附近,可以设置为与人体鼻梁匹配的形状,即将一个简单的圆形切除部分形成具有一与鼻梁匹配的倾斜面。因此,为了适应具体虚拟现实设备外壳,以及减小整体的虚拟现实设备的体积,外镜筒211的截面形可根据具体的虚拟现实外壳而定。
(2)外光学镜片212
外光学镜片212固定在外镜筒211上,具体的,如图2所示,外光学镜片212固定在外镜筒211的内侧顶部,内侧顶部即为远离内镜筒214的一侧。
外光学镜片212与外镜筒211的固定方式具体可以是:通过塑胶将外光学镜片212固定在外镜筒211的内侧顶部,通过塑胶固定可以保证外光学镜片212稳定的固定在外镜筒211上,并且能有效防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具体限定两者的固定方式。
为了便于说明,将外镜筒211和外光学镜片212的组合结构定义为第一组件。
(3)内镜筒214
内镜筒214内置于外镜筒211,且内镜筒214可沿靠近或远离外光学镜片212的方向移动,进而外光学镜片212和内光学镜片217两者的间距可调。
具体实现内镜筒214可沿外镜筒211移动的方式为:
内镜筒214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特征件,定位特征件与倾斜槽213一一对应,每一定位特征件嵌入倾斜槽213内并可沿倾斜槽213滑动,进而带动内镜筒214的移动。由于本申请未限定倾斜槽213的数量,则定位特征件的数量也不做具体限定。当倾斜槽213的数量为三个且沿外镜筒211周向均布时,三个定位特征件同时在倾斜槽213内移动,进而可保证内镜筒214上的内光学镜片217在上下移动过程中使其均处于一个平面上。进一步,由于外镜筒211与内镜筒214接触,为了提高调焦过程中内镜筒214的滑动,在内镜筒214与外镜筒211之间增加了起到润滑作用的油层,提高内镜筒214的滑动灵活性,并且油层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止外界的灰尘进入内部,起到防尘作用。具体的油层可以通过在内镜筒214与外镜筒211之间涂阻尼油形成,应该理解为其他可以提高内镜筒214与外镜筒211之间的滑动灵活性的方式都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定位特征件为三个时,三个定位特征件的结构可以分为:两个固定螺钉220和拨动固定螺钉221,两个固定螺钉220和拨动固定螺钉221通过固定螺孔固定在内镜筒214上,且两个固定螺钉220和拨动固定螺钉221分别伸入倾斜槽213并可沿倾斜槽213滑动。为了能提高推动拨动固定螺钉221的舒适度,便于用户在使用过程便于拨动,该拨动固定螺钉221外侧端固定连接有拨动硅胶头222,该拨动硅胶头222为具有一定硬度的硅胶,用户使用起来手感比较舒适。
如图10所示,内镜筒214包括圆台215和位于圆台215上方并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凸台216,凸台216与倾斜槽213一一对应,固定螺孔位于凸台216上。凸台216的形状与外镜筒211内壁形状相吻合,当外镜筒211为圆形时,凸台216可以为环形壁,该凸台216上均设有与倾斜槽213相对应的固定螺孔。
(4)内光学镜片217
内光学镜片217固定在内镜筒214上。如图2所示,内光学镜片217固定在内镜筒214的内侧底部,如内镜筒214的底端设有卡槽,内光学镜片217与内镜筒214底端卡槽固定连接,内侧底部为远离外镜筒211的一侧。内光学镜片217与内镜筒214的固定方式具体可以是:通过塑胶将内光学镜片217固定在内镜筒214的内侧底部,通过塑胶固定可以保证内光学镜片217稳定的固定在内镜筒214上,并且能有效防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具体限定两者的固定方式。当然内镜筒214也可以不设卡槽,可以将内光学镜片217固定在内镜筒214的内侧底部的侧壁,即内光学镜片217的外侧边与内镜筒21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固定方式可以通过塑胶固定可以保证内光学镜片217稳定的固定在内镜筒214上,并且能有效防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具体限定两者的固定方式。
为了便于说明,将内镜筒214和内光学镜片217的组合结构定义为第一组件。
(5)第一防尘件218和第一防尘件219
当内镜筒214通过伸入倾斜槽213的两个固定螺钉和拨动固定螺钉沿靠近或远离外光学镜片212的方向移动时,两个第一防尘件218分别一一固定在两个固定螺钉220对应的外镜筒2111的倾斜槽213外侧,第一防尘件219固定在拨动固定螺钉221对应的外镜筒211的倾斜槽213内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防尘件219也可以固定在外侧。第一防尘件219和第一防尘件218上设有与倾斜槽213对应的槽口。第一防尘件219具体可为具有粘贴性的TPU片,该TPU片上有与特定倾斜槽213对应的倾斜槽213孔。本申请不限定第一防尘件219的材质为TPU,应该理解为,所选材质只要满足具有一定硬度便于进行开槽口,且具有防尘性质即可,如具有一定硬度的PORON或一定硬度的PVC、高温胶或美纹胶等。第一防尘件218和第一防尘件219的固定方式均可通过粘贴的方式进行固定,便于组装,但本申请不限定其固定方式。
上述光学镜片调焦组件的装配步骤为:
步骤一:将外光学镜片212固定在外镜筒211的内侧顶部,形成第一组件;
步骤二:将内光学镜片217固定在内镜筒214的内侧底部,形成第二组件;
步骤三:将第一防尘件219放入第一组件的外镜筒211的特定倾斜槽213的内侧,该特定倾斜槽213用于伸入拨动固定螺钉。
步骤四:将第二组件置于第一组件内侧,即将组装好的带有内光学镜片217的内镜筒214置于组装好的带有外光学镜片212和第一防尘件219的外镜筒211的内侧。
步骤五:由于内镜筒214的侧壁上设有三个固定螺孔,三个固定螺孔外漏于倾斜槽213,然后在三个固定螺孔上分别固定连接两个固定螺钉220和一个拨动固定螺钉221。两个固定螺钉220伸入的倾斜槽213对应的外镜筒211的侧壁上分别固定连接两个第一防尘件218。
步骤五:将拨动硅胶头222固定在拨动固定螺钉221外侧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具体装配步骤不构成先后限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其步骤的先后顺序。光学镜片调焦组件主要应用于虚拟现实领域,特别是短距离的光学镜片调节,应该理解为其他领域进行短距离的光学调焦也在保护范围内。
上述光学镜片调焦组件的工作原理具体为:
拨动拨动硅胶头222使其带动拨动固定螺钉221在外镜筒211的倾斜槽213上进行上升或下降的倾斜滑动,由于拨动固定螺钉221一端固定在内镜筒214上,并且与其他两个固定螺钉220使内镜筒214在一个相对平面内。在拨动固定螺钉221沿倾斜槽213滑动的过程中,内镜筒214上的内光学镜片217与外镜筒211的外光学镜片212的间距可调,具体的变化需要根据倾斜槽213的倾斜幅度以及倾斜槽213的槽口长度决定,优选的在倾斜角度在5-15度,内光学镜片217和外光学镜片212的距离调节范围在0.5-10mm之间。
(三)脸托6
如图14和15所示,脸托6包括主体固定部64和面部接触部63,面部接触部63一侧与主体固定部64连接,另一侧与人体面部相接触,主体固定部64还与虚拟现实设备的后壳3连接,不具体限定连接方式。主体固定部64和面部接触部63均可为一体成型结构。下面分别针对主体固定部64和面部接触部63进行说明。
(1)主体固定部64
为了便于脸托配件的使用,主体固定部64的形状可为由两端向中心拱起的几字形结构,具体可为凸缘和位于凸缘两侧的弧形部组成的几字形,可实现将虚拟现实设备的重力分散到人体面部多处位置。主体固定部64上设有至少一个凸出于其外表面的凸起,不局限附图中所示的凸起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为位于凸缘上的凸起61,另两个为位于弧形部上的凸起62。与该凸起相对应的是,如图3(b)所示,虚拟现实设备的后壳3上设有用于嵌入凸起的脸托固定件41和43,脸托固定件41和43具体可以为开口,实现了主体固定部64与虚拟现实设备的连接。当主体固定部上设有四个固定件时,其中两个凸起61位于凸缘靠近中轴线的两侧,在使用时,两个凸起位于用户鼻梁附近对应的位置;另外两个凸起62位于弧形部上,对应于靠近脸部颧骨附近。
为了节约材料,以及使脸托形状比较美观,优选的主体固定部64与配套使用的虚拟现实设备的待固定位置相对应。为了便于生产,主体固定部64为一体成型,且优选质轻材料。
(2)面部接触部63
面部接触部63一侧与主体固定部64连接,另一侧与人体面部相接触。
为了分散虚拟现实设备的重力,面部接触部63的形状同样可设为由两端向中心拱起的几字形结构,具体可为凸缘和位于凸缘两侧的弧形部组成的几字形,弧形部沿远离凸缘的方向延伸。在脸托6实际使用过程中,凸缘可对应到使用者鼻梁附近,弧形部可沿眼尾方向延伸,更好的让脸托配件承受到力分配的人体面部,即让面部接触部与人体面部接触的地方受力均匀。沿凸缘至远离凸缘的方向,面部接触部63的厚度为先逐步变厚,后逐步变薄,且中心的厚度小于两端端部的厚度,即面部接触部63中心轴附近厚度较薄,自由端厚度较厚。在面部接触部63与人体面部相接触的一面为具有一定角度的倾斜面,即将该面设置为与人体面以及鼻梁面相匹配的面。该倾斜面可具体包括鼻部倾斜面和脸颊倾斜面,鼻部倾斜面的面积小于脸颊倾斜面的面积,其中,鼻部倾斜面与竖直面的角度为10°~80°,脸颊倾斜面与竖直面的角度为3°至60°。此外,鼻部倾斜面对应的面部接触部厚度可小于脸颊倾斜面对应的面部接触部厚度。考虑到面部接触部63需要与人体进行接触,面部接触部63优选质轻且柔软材质,比如泡棉。同时为了便于生产加工,面部接触部63可为一体成型。
如图15所示,上述脸托6安装到后壳3上的具体安装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主体固定部64和面部接触部63固定连接,形成脸托6。固定连接方式不具体限定,如可采用粘贴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第二步:将主体固定部64固定到虚拟现实设备的后壳3上。不具体限定固定连接方式,如主体固定部64上若有若干凸出于其外表面的凸起61和62,虚拟现实设备的后壳3上与凸起61和62相对应的脸托固定件41和43,脸托固定件41和43具体可以为开口,通过凸起卡入开口中实现主体固定部64和后壳3的固定。
值得注意的是,脸托6整体的横向长度为60~160mm,优选的90~30mm,特别是100~20mm这样可以满足大部分人体的脸部,比如横向长度设为110mm±8mm;脸托配件整体的纵向高度20~80mm,优选的30~70mm,特别是45~55mm这样可以满足大部分人体的鼻部,比如纵向设为48mm±5mm。应该理解为,本申请的脸托配件充分利用人的脸部形态特点,让用户配戴虚拟现实设备时,尽可能的增大与用户面部的接触面,将虚拟现实设备的重力进行分散。
本申请的脸托区别于现有脸托只与鼻梁部分进行接触,增大与用户面部的接触面,即脸托配件不仅与鼻梁接触,而且还与眼部附近位置接触,进而将虚拟现实设备的重力进行分散,鼻梁和鼻梁两侧的眼周都可承受虚拟现实设备的部分重力,减少用户使用虚拟现实设备配戴带来的不舒服以及损伤,可以让用户长时间舒服的使用头戴设备,大大的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四)遮光组件7
如图16至图18所示,遮光组件7包括:遮光件78和前端固定环77;
遮光件78包括顶面73、第一曲面75、第二曲面76和底面74,其中:顶面73与人体面部相接触的一侧为由中心向外延伸的非封闭弧形;底面74整体与顶面73整体上下相对设置;第一曲面75和第二曲面76位于顶面73两侧,并均向靠近底面74的方向弯曲;第一曲面75和第二曲面76均分别与顶面73和底面74光滑过渡连接,使得顶面73、第一曲面75、第二曲面76和底面74围成一封闭中空区域;前端固定环77位于中空区域的最外侧的内周边并与其吻合。同时,由于本申请虚拟现实设备的遮光组件与虚拟现实设备主体配套使用,为了便于该遮光组件7的固定,第一曲面75和第二曲面76上各分别设有连接件71和72,为了便于区分,分别用第一连接件71和第二连接件72表示,第一连接件71和第二连接件72用于固定在虚拟现实设备的左镜腿5和右镜腿4上。
如爆炸图图16所示,遮光组件7为一罩体结构,包括一个前端固定环77、一个遮光件78、一个第一连接件71和一个第二连接件72,下面分别针对上述各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1)前端固定环77
前端固定环77内置于遮光件78最外侧,当将遮光组件7应用到虚拟现实设备主体时,前端固定环77位于中空区域的内周边并与虚拟现实设备主体前端接触,如当虚拟现实设备为眼镜形态时,前端固定环77可以包围镜框部分,此处镜框部分排除镜腿。
前端固定环77可为一个镂空密闭框架,由于前端固定环77需要包围虚拟现实设备主体,所以前端固定环77的形状需与虚拟现实设备主体本身外侧形状相对应。可以理解的是,如虚拟现实设备主体的形状可以为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各个不同规则的形状,则前端固定环77的形状需要相应变化。例如,当虚拟现实设备主体选择具有一定弧度且与眼镜形态相对应的形态时,前端固定环77的形状也优选为眼镜形态,即前端固定环77的形状是根据虚拟现实设备主体外侧边缘的形状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前端固定环77可以是镂空,当然也可以是实心结构,为了节约材料、减轻用户配戴重量,提高用户体验度,前端固定环77优选为镂空。
(2)遮光件78
遮光件78包括顶面73、第一曲面75、第二曲面76和底面74。当将遮光组件应用到虚拟现实设备主体时,前端固定环77用于包括虚拟现实设备主体前端外框架,第一曲面75和第二曲面76可沿镜腿方向延伸,第一曲面75和第二曲面76上的第一连接件71和第二连接件72固定在左镜腿5和右镜腿4上,实现遮光组件7固定在虚拟现实设备主体上,用户在使用配置有遮光组件的虚拟现实设备时,遮光件78围成的中空区域与人体面部能形成相对密闭的空间,避免外界的光学进入。遮光件78通过前端固定环77和虚拟现实设备主体连接,遮光件78的第一曲面75和第二曲面76沿靠近虚拟现实设备末端的方向延伸,顶面73与人体面部相接触的一侧为由中心向外延伸的非封闭弧形,该非封闭弧形可以与人体额头相匹配,底面设为由两端向中心拱起的W形,也同样与人体脸型相匹配,这样做不仅仅可以节约材料,还可以减轻遮光组件的重量,并且能够提高用户的配戴舒适度并且达到良好的遮光效果。
具体的,遮光件78可选择具有一定硬度、可透气且能够防止光线透过的软性材质。优选的,为了便于遮光组件在使用过程中美观,可以选择具有一定弹性并且不容易褶皱的材质,例如拉架棉、莱卡等。例如,材质选择一种合成布,该合成布具有两层,一侧用来进行遮光,另外一层用来进行保证透气并且不易变形。由于一般的布料都比较柔软,难以成型,为了解决该问题,提高合成布的弹性、硬度并且耐磨性,通过胶水将两层布料进行合成。遮光件78具有容纳虚拟现实设备主体前端的中空区域,具体的,中空区域包括面部接触面和虚拟设备连接面;面部接触面用于与用户面部接触,虚拟设备连接面用于与虚拟现实设备的框体内侧的观看侧连接;或中空区域包括面部接触面和虚拟设备连接面;面部接触面用于与用户面部接触,虚拟设备连接面用于与虚拟现实设备的框体外侧连接。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虚拟现实设备的光学组件可以为调焦组件,光学组件具体包括外镜筒211、固定在外镜筒211的外光学镜片212、内镜筒214、固定在内镜筒214的内光学镜片217和定位特征件(具体为的固定螺钉220和拨动固定螺钉221);外镜筒211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倾斜槽213;内镜筒214内置于外镜筒211;定位特征件(具体为的固定螺钉220和拨动固定螺钉221)与倾斜槽213一一对应,各定位特征件(具体为的固定螺钉220和拨动固定螺钉221)一端固定在内镜筒214的侧壁,另一端穿过倾斜槽213可在倾斜槽213内滑动。定位特征件(具体为的固定螺钉220和拨动固定螺钉221)即为虚拟现实设备凸出控制键,当调节定位特征件(具体为的固定螺钉220和拨动固定螺钉221)使内镜筒214沿外镜筒211相对滑动时,固定在外镜筒211上的外光学镜片212与固定在内镜筒214上的内光学镜片217之间的距离可调,实现了光学组件的调焦。为了使得上述凸出控制键便于操作,遮光件78的底面上设有开孔,开孔用于虚拟现实设备凸出控制键即定位特征件外露,在实现调焦的同时也实现了遮光。
上述虚拟现实设备的遮光组件7的尺寸可以为:
为了适配人体头部形态的大小,遮光组件7的前端横向距离相对小于后端纵向距离。一般遮光组件的前端横向长度为50~250mm范围内任意值,优选为120~170mm范围内任意值,特别是150~160mm之间最适合大众用户尺寸,具体比如155mm。纵向长度在30~150mm范围内任意值,优选为60-120mm范围内任意值,特别是80~100mm之间最适合大众用户尺寸,具体如91mm。遮光组件顶面的弧形的最底端至遮光罩前端的距离为3~25mm范围内任意值,优选为8-20mm范围内任意值,特别是12~16mm之间最适合大众用户尺寸,具体如14mm。
上述虚拟现实设备的遮光组件7的工作原理为:用户在使用带有遮光组件的虚拟现实设备时,用户带上虚拟现实设备,遮光组件7的遮光件78就会与用户的额头以及用户的脸以及虚拟现实设备一起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可以让用户眼睛避免外界的光线干扰,只看到虚拟现实设备提供的视觉光线,让用户能够很好的沉浸到虚拟现实设备的视频场景中,大大的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上述虚拟现实设备的遮光组件7的具体安装步骤如下:
第一步:通过遮光组件的封闭中空区域将虚拟现实设备主体包围,位于封闭中空区域内周边的前端固定环77与虚拟现实设备的前端框架相接触;
第二步:通过第一连接件71和第二连接件72将遮光组件的第一曲面75和第二曲面76固定在虚拟现实设备上,第一曲面75和第二曲面76沿虚拟现实设备末端的方向延伸。当虚拟现实设备为眼镜结构时,第一连接件71和第二连接件72分别与虚拟现实设备的镜腿固定,具体可以为虚拟现实设备(虚拟现实眼镜)的两个镜腿上各分别设有用于嵌入第一连接件71和第二连接件72的通孔51,当第一连接件71和第二连接件72嵌入通孔51时,可实现遮光件78和虚拟现实设备主体的固定,并且也便于拆卸下来,便于用户操作,提高用户的体验度。可以理解的是,虚拟现实设备和遮光件78也可通过粘贴的方式实现固定,对本申请不具体限定固定方式。
(五)PCBA板8
如图7所示,后壳3包括收纳腔46,用来收纳虚拟现实设备的PCBA板8,PCBA板8与光学系统连接,具体的,PCBA板8与左显示屏22、右显示屏24的屏面垂直连接。
同时,光感组件还连接PCBA板8,且与PCBA板8平面保持垂直。
(六)散热片9
散热片9分别与左显示屏22和右显示屏24的后方贴合,并与PCBA板8的发热器件贴合。
具体的,散热片9包括铜箔层和位于铜箔层的外层的碳膜层,铜箔层与左显示屏22和右显示屏24的后方贴合,并与PCBA板8的发热器件贴合。
具体的,由于显示屏发热小,因此可在左显示屏22和右显示屏24的后方选取一部分表层涂导热胶并与散热片9连接。由于显示屏与散热片仅部分粘贴连接,便于后期维护过程中的拆卸。由于PCBA板的芯片发热比较大,要让其热量充分散发出去,因此可将PCBA板的发热器件表层涂满导热胶并与散热片9连接。考虑到光感组件也会被散热片9遮挡住,为了便于维修,在光感组件或其他散热片遮挡的器件对应的散热片处可以设置维修开口,便于后期进行维修,而避免了维修过程中需要将整个散热片拆卸下来进行维修。
(七)数据线固定件19
如图19至21所示,数据线固定件19用于固定在虚拟现实设备上。具体的,虚拟现实设备包括镜框和镜腿,镜框的后壳3靠近镜腿的一侧设有镜脚连接部,该镜脚连接部上设有凹槽44,镜腿上设有可嵌入凹槽44的凸起53。经过上述说明,为了虚拟现实设备的整体美观,数据线固定件19固定在镜脚连接部上,如螺钉连接。数据线固定件19包括顶面和分别与顶面连接并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其上分别形成有用于固定在虚拟现实设备上的固定部191、镂空开口192、数据线收容腔193和数据线挡板194,下面针对上述各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设定第二侧面与虚拟现实设备的镜脚连接部固定连接,第一侧面位于虚拟现实设备的外周边的内侧,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顶面围成的数据线收容腔与虚拟现实设备的接口相对应,则固定部191位于第二侧面上并沿远离顶面的方向延伸,固定部191用来将数据线固定件19固定在虚拟现实设备上。固定部191与虚拟现实设备可拆卸连接,如虚拟现实设备上设有螺钉孔,固定部191与虚拟现实设备通过螺钉195连接;或固定部191与虚拟现实设备不可拆卸连接,如焊接等,具体不做限定。
为了减轻数据线固定件19的重量以及节约材料,第一侧面和/或第二侧面上设有镂空开口,不局限于图1中所示的第二侧面上设有镂空开口192。顶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围成一三面开口的U形的数据线收容腔193,与虚拟现实设备连接的数据线的连接头收容在数据线收容腔193内。
为了进一步防止数据线的连接头松动或掉落,避免数据线松动到时连接不良的问题,数据线固定件19上还可以进一步设有数据线挡板194,数据线挡板194设在数据线固定件19远离虚拟现实设备的一侧,数据线挡板194可分别与顶面和第一侧面连接,并与第二侧面之间具有用于伸入数据线的间隔;或数据线挡板194可以与第二侧面和顶面连接,并与第一侧面之间具有空隙,该空隙用于伸入数据线,同时数据线的连接头容纳在数据线收容腔193内,该数据线挡板194用于防止连接头脱离数据线收容腔193。
将数据线固定件19安装到虚拟现实设备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虚拟现实设备上连接好数据线,即将数据线的连接头插入到虚拟现实设备上的数据线接口,本实施例中的数据线一般为HDMI数据线,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用来进行数据传输或者进行充电的数据线,不做具体限定;
第二步:将数据线固定件19固定在虚拟现实设备上,数据线的连接头位于数据线固定件19中数据线收容腔193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数据线固定件19可为一体成型,优选的材质为轻质并且具有一定硬度的材质。
上述数据线固定件19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数据线的连接头固定在虚拟现实设备的数据线接口上,然后数据线的连接头也容纳在数据线固定件19的数据线收容腔193内,同时数据线固定件远离虚拟现实设备的数据线接口的一侧还设有数据线挡板194,数据线挡板194用于防止数据线的连接头松动或掉落,阻挡数据线的连接头向外移动,使得数据线与虚拟现实设备良好连接,避免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外接的数据线松动,导致数据传输不良甚至数据线脱落的问题,可以让用户大胆的进入的虚拟现实的场景互动中,提高用户体验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的虚拟现实设备新增加了数据线固定件19,在收纳数据线的连接头的同时将数据线固定在虚拟现实设备上,能有让数据线连接头在可控范围移动,甚至不发生移动,这样就可以让数据线很好与虚拟现实设备进行连接,即便用户使用过程中进行剧烈的运动也不会导致数据线脱落,较大的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并且提高了虚拟现实设备的适用场景。
参见图24-图3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轻薄虚拟现实设备,包括:镜体1a和镜腿2a,所述镜体1a包括前壳1,和,与所述前壳1连接的置物体12a;所述置物体12a中设有两个显示模组13a和PCBA板8;其中,两个显示模组13a关于置物体12a的中心线15a对称设置,所述显示模组13a分别与所述PCBA板8连接;显示模组13a用于为用户提供显示画面,使用户的左右眼分别获取图像,以使用户产生沉浸感。显示模组13a为两个单独的结构,分别根据人眼的位置设置,并连接在PCBA板8上,由PCBA板8为显示模组13a提供的图像信号及电源,保证显示模组13a的显示效果;PCBA板8上设有不同功能的元件,这些元件相互配合,通过信号的流转,将图像数据转换成图像信号,再通过显示模组13a为用户提供图像,实现一个虚拟现实设备就能完成用户体验的功能,集成度高,结构简单。
所述PCBA板8设在靠近所述置物体12a的顶端镜框121a的一侧,以及,所述PCBA板8与所述置物体12a的后盖123a垂直设置;所述PCBA板8与所述显示模组13a连接的一面正对所述置物体12a的顶端镜框121a;
如图26所示,如果置物体12a的中心线15a竖直立于现实空间内,那么置物体12a中的PCBA板8在置物体12a中的为水平横放,并且置于显示模组13a的上方,减少置物体12a的厚度,使置物体12a更加轻薄。并且由于显示模组13a一般占据了置物体12a大量空间,PCBA板8也具有一定长度,采用其他方式放置也会增加整个布局的难度。
所述显示模组13a包括依次连接的镜筒131a、屏支架13和显示屏135a;所述镜筒131a靠近所述屏支架13的一侧设有镜筒防尘槽1311a;所述屏支架13靠近所述镜筒131a的一侧设有支架防尘槽1331a;所述显示屏135a靠近所述顶端镜框121a的一端与所述PCBA板8连接;镜筒131a是起到透镜作用的光学模组,有利于显示屏135a中的图像在用户双眼中成像,便于左右眼获取图像;显示屏135a起到显示作用;屏支架13用于支撑显示屏135a及镜筒131a,并有固定的作用,防止显示屏135a与镜筒131a松动,进而影响用户的体验效果。
所述置物体12a内,所述显示模组13a的上方设有器件分隔架16a;所述器件分隔架16a与所述PCBA板8平行设置,以及,如图30所示,所述器件分隔架16a的表面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器件分隔架16a的凹型固定部161a和多个用于支撑所述PCBA板8的PCBA板支撑体163a;所述器件分隔架16a靠近所述显示模组13a的一侧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器件分隔架16a的分隔架支撑体162a;器件分隔架16a用于分隔PCBA板8上的元件与显示模组13a,从图上可以看出,PCBA板8包括零件面和焊接面,零件面用来放置各种元件,各种元件以焊接的方式安装在PCBA板8上,焊接的部分放在焊接面上,零件面设在靠近置物体12a的顶端镜框121a的一侧,焊接面正对显示模组13a放置。为了避免PCBA板8上的焊接面与显示模组13a发生碰撞,通常在置物体12a内设置器件分隔架16a,将PCBA板8与显示模组13a分隔。
进一步地,器件分隔架16a的表面上设有多个凹型固定部161a,由于器件分隔架16a仅有一端与所述置物体12a连接,而另一端悬空,这样的结构固定性差,所以为了增强器件分隔架16a的固定性和强度,将器件分隔架16a的表面设置成带有凹型固定部161a的结构,增大与置物体12a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地,器件分隔架16a的表面还设有多个用于支撑所述PCBA板8的PCBA板支撑体163a;器件分隔架16a用于分隔PCBA板8的元件与显示模组13a,PCBA板8上的焊接面也不能与器件分隔架16a接触,所以器件分隔架16a上还设有PCBA板支撑体163a,用于支撑PCBA板8,既能固定PCBA板8的位置,也能防止PCBA板8焊接面与器件分隔架16a碰撞发生损坏。
进一步地,器件分隔架16a靠近所述显示模组13a的一侧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器件分隔架16a的分隔架支撑体162a;由于器件分隔架16a仅有一端与所述置物体12a连接,而另一端悬空,这样的结构固定性差,所以为了增强器件分隔架16a的固定性和强度,设置多个分隔架支撑体162a,用于支撑器件分隔架16a,使器件分隔架16a与置物体12a连接得更加稳固。
如图31所示,所述置物体12a内,所述顶端镜框121a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PCBA板8的PCBA板固定体17a。用户在佩戴虚拟现实设备时,会随着看到的画面移动,用户移动时,虚拟现实设备也会移动,此时,如果设备中的PCBA板8未固定,那么会随着用户的动作在虚拟现实设备中晃动,很可能会使线路接触不良或元件碰撞置物体12a的边框而损坏。所以,在置物体12a内,还要设置PCBA板固定体17a,以固定PCBA板8,保证虚拟现实设备可靠地提供图像。并且,为了提高虚拟现实设备的沉浸性,PCBA板8一般带有重力感应器和陀螺仪,如果PCBA板8松动或者发生一定变形都会导致其工作采集的数据不精确,严重影响用户体验,所以本实施的方案可以稳定并且牢固的将PCBA板8固定,避免上述问题,提高用户体验度。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轻薄虚拟现实设备,在置物体12a中,显示模组13a关于置物体12a的中心线15a对称设置,并且分别与PCBA板8连接;PCBA板8设在靠近置物体12a的顶端镜框121a的一侧,与置物体12a的后盖123a垂直设置;PCBA板8与显示模组13a连接的一面正对置物体12a的顶端镜框121a,PCBA板8的中心线24a与置物体12a的中心线15a重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虚拟现实设备,将PCBA板8横放在置物体12a的上方,充分利用置物体12a中的空间,并且减少置物体12a的厚度,使虚拟现实设备更加轻薄,用户在佩戴时,更加舒适,增加体验效果。
可选的,所述PCBA板8到所述顶端镜框121a的最短距离L1等于所述PCBA板8到所述器件分隔架16a的最短距离L2,以及,所述PCBA板8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显示模组13a的厚度。如上所述,为了避免PCBA板8的焊接面与顶端镜框121a和器件分隔架16a碰撞,PCBA板8距离顶端镜框121a和器件分隔架16a都有一定的距离,PCBA板8距离顶端镜框121a的最短距离L1应大于高出PCBA板8的元件的高度,但是由于置物体12a本身的空间有限,L1与L2应尽量相等,这样既节省空间,有能保证PCBA板8上的元件不被碰撞而损坏。
可选的,如图32所示,所述显示模组13a还包括:右防尘圈14和左防尘圈12;所述右防尘圈14置于所述镜筒防尘槽1311a和所述支架防尘槽1331a之间;所述右防尘圈14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镜筒防尘槽1311a及所述支架防尘槽1321a的宽度;所述左防尘圈12置于所述屏支架13和所述显示屏135a之间。
虚拟现实设备使用的次数较多时,内部容易积累灰尘,灰尘通过各种的缝隙可以进入各部件的内部,进而影响虚拟现实设备的使用效果。例如,如果灰尘通过显示模组13a之间的缝隙进入镜筒131a内,并沉积在镜片上,会影响光线的传播路线,进而用户的双眼接收到的图像会发生失真,导致用户的体验感差。所以,为了减少或者避免灰尘进入镜筒131a内,通常在镜筒防尘槽1311a和支架防尘槽1331a之间设一个右防尘圈14,以阻挡灰尘的进入,进一步地,右防尘圈14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镜筒防尘槽1311a及支架防尘槽1321a的宽度,最优的,右防尘圈14的宽度等于镜筒防尘槽1311a及支架防尘槽1321a的宽度,这样右防尘圈14的尺寸与镜筒防尘槽1311a及支架防尘槽1321a的尺寸最大程度上一致,防尘效果更好。除此之外,在镜筒131a上和屏支架13上设置防尘槽,将防尘圈嵌入到防尘槽内,也可减小显示模组13a的厚度,有利于虚拟现实设备更加轻薄。
另外,屏支架13和显示屏135a之间设置左防尘圈12,用于防止灰尘从屏支架13和显示屏135a之间的缝隙中进入,增加防尘效果。
可选的,如图28所示,所述镜筒防尘槽1311a的外侧设有至少一个镜头固定口1312a,镜头固定口1312a用于将镜筒131a固定与屏支架13固定,防止镜筒131a松动影响用户的使用效果。屏支架13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镜头固定口1312a对应的光学模组固定件111,光学模组固定件111与镜头固定口1312a配合使用,二者可以通过卡扣固定在一起,防止镜筒131a松动。
镜头固定口1312a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镜头限位孔1313a;屏支架13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镜头限位孔1313a对应的定位件113。镜头限位孔1313a和定位件113用于限定镜筒131a的位置,便于镜筒131a的装配,安装时,先将镜头限位孔1313a对准定位件113,这样可以将镜筒131a很快地固定在屏支架13上,避免先寻找镜头固定口1312a和光学模组固定件111的位置而浪费时间。
可选的,如图33所示,所述镜筒131a远离所述右防尘圈14的一侧设有镜头定位环1314a,如图34所示,置物体12a内设有与所述镜头定位环1314a对应的镜头固定槽18a。镜头定位环1314a是围绕镜筒131a设置的一圈具有一定宽度的环形结构,设在距离镜片所在平面1-2mm的位置,安装时,将镜头定位环1314a放入镜头固定槽18a内,既能固定镜筒131a,又能防止灰尘进入虚拟现实设备内部。
镜筒131a还设有至少一个镜头定位件1315a,所述镜头定位件1315a设置在所述镜头定位环1314a的外侧;如图34所示,置物体12a内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镜头定位件1315a对应的镜头定位口181a;所述镜头定位口181a设在所述镜头固定槽18a的边缘上。用户在佩戴虚拟现实设备进行体验时,会根据看到的图像移动并产生动作,用户在做动作的时候,虚拟现实设备也会随着用户的动作发生晃动,这时,如果设备内的各个组件固定不牢固也会产生晃动的现象,晃动不仅会使画面不清晰,还会使组件与镜体1a之间产生缝隙,会使灰尘进入镜体1a内。所以,不论是镜头固定槽18a还是镜头定位口181a,都起到固定镜筒131a的目的,一旦镜筒131a固定,用户不仅能观看到稳定的画面,受到灰尘影响的几率也会降低。
可选的,如图29所示,所述屏支架13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屏固定孔112;屏固定孔112用于将屏支架13固定在置物体12a上。进一步地,屏固定孔112具有正反向,正向的屏固定孔112在孔的外侧设有一圈细槽,正向的屏固定孔112一侧与镜筒131a连接,反向的屏固定孔112一侧与显示屏135a连接,正反向的屏固定孔112有利于屏支架13的固定,也有利于将显示模组13a固定在置物体12a上。置物体12a内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屏固定孔112对应的固定座19a。固定座19a的尺寸与屏固定孔112的尺寸相适配,安装时,将屏固定孔112对准固定座19a,并用具有固定功能的元件,将二者固定在一起,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有固定功能的元件包括但不限于螺钉。
可选的,如图35所示,所述前壳1上设有至少一个保护柱17。由于用户使用的是轻薄的虚拟现实设备,所以,设备上的每一个部分都尽量做到厚度小和重量轻,对于前壳1而言,安装在置物体12a上,如果过厚或者过重都会增加整个镜体1a的厚度和重量,所以本实施例中的前壳1也是轻薄的组件,但是一旦前壳1变得轻薄,其强度也会变小,所以,在前壳1的内侧设置至少一个保护柱17,保护柱17的另一端与置物体12a的内部或者其他物体接触,起到支撑作用,也用来防止安装过程或者安装好后前壳1受力过猛而损坏。
可选的,如图34所示,置物体12a内设有固定座支撑件20a、固定座支撑架21a和至少一个镜框支撑体23a;固定座19a用来固定显示模组13a,由于显示模组13a由多个元件组成,所以显示模组应该是整个置物体12a中最重的组件,固定座19a在固定显示模组13a的同时,也要保证固定座19a自身的强度,避免显示模组13a过重,导致固定座19a断裂。固定座支撑件20a用来支撑固定座19a,一端与固定座19a连接,另一端与置物体12a的侧面镜框122a连接,可以增强固定座支撑件20a与置物体12a的接触面积,增强固定座支撑件20a的强度,进一步保证与之连接的固定座19a的强度。
所述固定座支撑架21a用于支撑所述固定座19a,所述固定座支撑架21a呈π型,上部还与所述器件分隔架16a连接;π型结构也有利于增加固定座支撑架21a与置物体12a的接触面积,增大固定座支撑架21a的强度,进一步保证与之连接的固定座19a的强度。
如图36所示,镜框支撑体23a分散设置在所述置物体12a的边框内侧。由于轻薄虚拟现实设备的置物体12a的厚度小,质量轻,由于置物体12a的内部要承载显示模组13a及PCBA板8,所以置物体12a的每一个结构都需要有足够的强度以使置物体12a牢固不易破损。在置物体12a的边框内侧设置镜框支撑体23a,可以增强边框的强度,也加固了边框与置物体12a的后盖123a的连接,进一步增强置物体12a的牢固性。
可选的,所述固定座支撑件20a与所述侧面镜框122a接触的一端的宽度与所述侧面镜框122a的宽度相同;可以增加固定座支撑件20a与侧面镜框122a的接触面积,增强固定座支撑件20a的强度;固定座支撑件20a与固定座19a连接的一端的宽度依据与固定座19a连接的屏支架13的尺寸而定,当屏支架13的厚度大时,固定座支撑件20a与固定座19a连接的一端的宽度为固定座19a高度的1/2,当屏支架13的厚度小时,固定座支撑件20a与固定座19a连接的一端的宽度为固定座19a高度的1/3,最优的,固定座支撑件20a与固定座19a连接的一端的宽度为固定座19a高度的5/12,满足一般屏支架13的尺寸。
可选的,固定固定座19a的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固定座支撑件20a,还可以在固定座19a的外侧设置固定座支撑件20a,所述固定座支撑件20a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底端与置物体12a连接,侧面与固定座19a连接,也可以增加固定座19a的固定性。进一步地,固定座支撑件20a的高度依据与固定座19a连接的屏支架13的尺寸而定,当屏支架13的厚度大时,固定座支撑件20a的高度为固定座19a高度的1/2,当屏支架13的厚度小时,固定座支撑件20a的高度为固定座19a高度的1/3,最优的,固定座支撑件20a的高度为固定座19a高度的5/12,满足一般屏支架13的尺寸。可选的,如图34所示,置物体12a上还设有数据线插口22a;所述数据线插口22a设在所述PCBA板8的下方。由于虚拟现实设备中显示的图像都是通过数据线从外部设备中获取的,所以虚拟现实设备与外部设备之间需要有一个连接口,这个接口就是数据线插口22a,数据线插口22a设在PCBA板8的下方,可以让数据线直接与PCBA板8上相应接口连接,方便图像数据的导入,充分利用PCBA板8的位置,也能节省置物体12a的空间。
可选的,如图37所示,任一个所述屏支架13靠近所述器件分隔架16a的一端设有阶梯型的收纳架1335a;所述收纳架1335a包括收纳固定槽114,和,与所述收纳固定槽114连接的延伸部1337a;所述延伸部1337a远离所述收纳固定槽114的一端与所述屏支架13连接。收纳固定槽114用于放置传感器,并将传感器安置在置物体12a上的对应位置,便于虚拟现实设备获取用户的数据,也充分利用置物体12a中的空间。
可选的,如图38所示,所述置物体12a的边框边缘设有至少一个镜体卡口231a;所述镜体卡口231a在所述顶端镜框121a上密集分布;所述镜体卡口231a在所述置物体12a的下边框稀疏分布;如图35所示,所述前壳1的边缘设有与所述镜体卡口231a对应的卡扣固定件16。由于置物体12a的顶端镜框121a的弯曲程度小,强度低,与前壳1连接后,如果不慎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或者跌落,此处均会由于强度小而松动甚至破损,所以在顶端镜框121a上的镜体卡口231a要设置得密集一些,使前壳1与置物体12a的连接更加牢固。反之,置物体12a的下边框由于形状特殊,轻度大,所以此处的镜体卡口231a可以设置得稀疏一些。
以上实施例中,不仅局限于虚拟现实设备,还可应用于任何头戴设备,且所述头戴设备具体包括但不限于虚拟现实设备、增强现实设备、游戏设备、移动计算设备以及其它可穿戴式计算机等。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的数值,包括距离占比、宽度比和厚度比等均为举例说明各部件之间的尺寸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各部件的尺寸还可采用其他数值,其中一个部件的尺寸发生变化时,其他部分的尺寸也发生变化,具体变化后的数值,本申请不再赘述,可根据本申请中公开的比例关系进行相应计算得到。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轻薄虚拟现实设备,在置物体12a中,显示模组13a关于置物体12a的中心线15a对称设置,并且分别与PCBA板8连接;PCBA板8设在靠近置物体12a的顶端镜框121a的一侧,与置物体12a的后盖123a垂直设置;PCBA板8与显示模组13a连接的一面正对置物体12a的顶端镜框121a。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虚拟现实设备,将PCBA板8横放在置物体12a的上方,充分利用置物体12a中的空间,并且减少置物体12a的厚度,使虚拟现实设备更加轻薄,用户在佩戴时,更加舒适,增加体验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虚拟现实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前壳(1)和后壳(3)围成的镜框、与所述后壳(3)连接的两个镜腿和内置于所述镜框的光学系统、PCBA板(8)、光感组件,所述前壳(1)周边设有若干用于嵌入所述后壳(3)的卡扣固定件(16);所述后壳(3)的背面设有用于与脸托(6)连接的脸托固定件(41)、与所述镜腿连接的凹槽(44);所述前壳(1)上设有至少一个保护柱(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现实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镜体(1a)和镜腿(2a),所述镜体(1a)包括前壳(1),和,与所述前壳(1)连接的置物体(12a);
所述置物体(12a)中设有两个显示模组(13a)和PCBA板(8);其中,两个显示模组(13a)关于置物体(12a)的中心线(15a)对称设置,所述显示模组(13a)分别与所述PCBA板(8)连接;所述PCBA板(8)设在靠近所述置物体(12a)的顶端镜框(121a)的一侧,以及,所述PCBA板(8)与所述置物体(12a)的后盖(123a)垂直设置;所述PCBA板(8)与所述显示模组(13a)连接的一面正对所述置物体(12a)的顶端镜框(121a);
所述显示模组(13a)包括依次连接的镜筒(131a)、屏支架(13)和显示屏(135a);所述显示屏(135a)靠近所述顶端镜框(121a)的一端与所述PCBA板(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虚拟现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体(12a)内,所述显示模组(13a)的上方设有器件分隔架(16a);所述器件分隔架(16a)与所述PCBA板(8)平行设置,以及,所述器件分隔架(16a)的表面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器件分隔架(16a)的凹型固定部(161a)和多个用于支撑所述PCBA板(8)的PCBA板支撑体(163a);所述器件分隔架(16a)靠近所述显示模组(13a)的一侧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器件分隔架(16a)的分隔架支撑体(162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虚拟现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体(12a)内,所述顶端镜框(121a)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PCBA板(8)的PCBA板固定体(17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虚拟现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131a)靠近所述屏支架(13)的一侧设有镜筒防尘槽(1311a);所述屏支架(13)靠近所述镜筒(131a)的一侧设有支架防尘槽(1331a);所述显示模组(13a)还包括:右防尘圈(14)和左防尘圈(12);所述右防尘圈(14)置于所述镜筒防尘槽(1311a)和所述支架防尘槽(1331a)之间;所述右防尘圈(14)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镜筒防尘槽(1311a)及所述支架防尘槽(1321a)的宽度;所述左防尘圈(12)置于所述屏支架(13)和所述显示屏(135a)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虚拟现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防尘槽(1311a)的外侧设有至少一个镜头固定口(1312a),所述镜头固定口(1312a)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镜头限位孔(1313a);所述屏支架(13)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镜头固定口(1312a)对应的光学模组固定件(111),和,至少一个与所述镜头限位孔(1313a)对应的定位件(1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虚拟现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131a)远离所述右防尘圈(14)的一侧设有镜头定位环(1314a)和至少一个镜头定位件(1315a),所述镜头定位件(1315a)设置在所述镜头定位环(1314a)的外侧;所述置物体(12a)内设有与所述镜头定位环(1314a)对应的镜头固定槽(18a),和,至少一个与所述镜头定位件(1315a)对应的镜头定位口(181a);所述镜头定位口(181a)设在所述镜头固定槽(18a)的边缘上。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虚拟现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PCBA板(8)包括零件面和焊接面,所述零件面设在靠近所述置物体(12a)的顶端镜框(121a)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虚拟现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体(12a)上还设有数据线插口(22a);所述数据线插口(22a)设在所述PCBA板(8)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虚拟现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体(12a)的边框边缘设有至少一个镜体卡口(231a);所述镜体卡口(231a)在所述顶端镜框(121a)上密集分布;所述镜体卡口(231a)在所述置物体(12a)的下边框稀疏分布;所述前壳(1)的边缘设有与所述镜体卡口(231a)对应的卡扣固定件(16)。
CN201710813493.4A 2017-05-27 2017-09-11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Active CN1075770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088578 WO2018219239A1 (zh) 2017-05-27 2018-05-27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92923.XA CN106990538A (zh) 2017-05-27 2017-05-27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脸托配件
CN2017103929140 2017-05-27
CN2017103920786 2017-05-27
CN201710392914.0A CN107015367A (zh) 2017-05-27 2017-05-27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CN201710392921.0A CN107015340A (zh) 2017-05-27 2017-05-27 光学镜片调焦组件
CN201710392078.6A CN107065194A (zh) 2017-05-27 2017-05-27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遮光组件
CN201710392923X 2017-05-27
CN2017103929210 2017-05-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77047A CN107577047A (zh) 2018-01-12
CN107577047B true CN107577047B (zh) 2020-12-29

Family

ID=60302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7)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13777.3A Active CN107367844B (zh) 2017-05-27 2017-09-11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脸托配件
CN201710813550.9A Active CN107643598B (zh) 2017-05-27 2017-09-11 数据线固定件和虚拟现实设备组件
CN201710813495.3A Active CN107367843B (zh) 2017-05-27 2017-09-11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CN201710813764.6A Pending CN107526171A (zh) 2017-05-27 2017-09-11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CN201710813493.4A Active CN107577047B (zh) 2017-05-27 2017-09-11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CN201710814463.5A Active CN107462996B (zh) 2017-05-27 2017-09-11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组件
CN201710814461.6A Active CN107577051B (zh) 2017-05-27 2017-09-11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遮光组件
CN201710814466.9A Active CN107703628B (zh) 2017-05-27 2017-09-11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CN201710813577.8A Active CN107577048B (zh) 2017-05-27 2017-09-11 光学镜片调焦组件
CN201710814458.4A Active CN107577050B (zh) 2017-05-27 2017-09-11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CN201710814460.1A Active CN107526172B (zh) 2017-05-27 2017-09-11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CN201710814465.4A Active CN107577026B (zh) 2017-05-27 2017-09-11 具有防尘功能的光学镜片调焦组件
CN201710813537.3A Active CN107526169B (zh) 2017-05-27 2017-09-11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CN201710813538.8A Pending CN107526170A (zh) 2017-05-27 2017-09-11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CN201710814462.0A Active CN107462995B (zh) 2017-05-27 2017-09-11 一种用于虚拟现实设备的遮光组件及虚拟现实设备
CN201710813780.5A Active CN107577049B (zh) 2017-05-27 2017-09-11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脸托配件
CN201710813536.9A Active CN107526168B (zh) 2017-05-27 2017-09-11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13777.3A Active CN107367844B (zh) 2017-05-27 2017-09-11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脸托配件
CN201710813550.9A Active CN107643598B (zh) 2017-05-27 2017-09-11 数据线固定件和虚拟现实设备组件
CN201710813495.3A Active CN107367843B (zh) 2017-05-27 2017-09-11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CN201710813764.6A Pending CN107526171A (zh) 2017-05-27 2017-09-11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14463.5A Active CN107462996B (zh) 2017-05-27 2017-09-11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组件
CN201710814461.6A Active CN107577051B (zh) 2017-05-27 2017-09-11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遮光组件
CN201710814466.9A Active CN107703628B (zh) 2017-05-27 2017-09-11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CN201710813577.8A Active CN107577048B (zh) 2017-05-27 2017-09-11 光学镜片调焦组件
CN201710814458.4A Active CN107577050B (zh) 2017-05-27 2017-09-11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CN201710814460.1A Active CN107526172B (zh) 2017-05-27 2017-09-11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CN201710814465.4A Active CN107577026B (zh) 2017-05-27 2017-09-11 具有防尘功能的光学镜片调焦组件
CN201710813537.3A Active CN107526169B (zh) 2017-05-27 2017-09-11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CN201710813538.8A Pending CN107526170A (zh) 2017-05-27 2017-09-11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CN201710814462.0A Active CN107462995B (zh) 2017-05-27 2017-09-11 一种用于虚拟现实设备的遮光组件及虚拟现实设备
CN201710813780.5A Active CN107577049B (zh) 2017-05-27 2017-09-11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脸托配件
CN201710813536.9A Active CN107526168B (zh) 2017-05-27 2017-09-11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7) CN107367844B (zh)
WO (9) WO20182192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67844B (zh) * 2017-05-27 2020-05-19 深圳多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脸托配件
CN108205202B (zh) * 2018-01-31 2023-11-0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显示设备及其绑带调节方法
CN108931669A (zh) * 2018-04-06 2018-12-04 盐城同舟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电力仪表固定装置
CN109164636B (zh) * 2018-08-15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TWI663429B (zh) * 2018-08-20 2019-06-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頭戴顯示器
CN109254405A (zh) * 2018-10-31 2019-01-22 深圳多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头戴设备光学组件
US20200159027A1 (en) * 2018-11-20 2020-05-21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Head-mounted display with unobstructed peripheral viewing
JP2020086346A (ja) * 2018-11-30 2020-06-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導光装置及び虚像表示装置
TWI699610B (zh) * 2018-12-05 2020-07-21 上暘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可調整傾斜度之鏡室結構
CN112346243B (zh) * 2019-08-08 2022-11-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眼镜
CN110716309A (zh) * 2019-10-12 2020-01-21 广州林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清洁功能的便捷型vr眼镜
CN115220232A (zh) * 2019-12-06 2022-10-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保护壳体和头戴式设备
CN111427221B (zh) * 2020-03-09 2021-04-23 长沙学院 一种带可变焦距镜头的光学装置
US11815693B2 (en) * 2020-04-20 2023-11-14 Apple Inc. Head-mounte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083575A (zh) * 2020-08-12 2020-12-15 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显示设备支架和智能近眼显示装置
CN114153068A (zh) * 2020-09-07 2022-03-08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眼镜型显示装置及其遮光面罩
CN112099238B (zh) * 2020-10-30 2022-07-08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及其前端风冷散热结构
CN112394519B (zh) * 2020-11-13 2023-08-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
CN112379521A (zh) * 2020-11-13 2021-02-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
CN112526755B (zh) * 2020-12-10 2023-01-2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及其多重防撞防护结构
CN214335367U (zh) * 2021-02-19 2021-10-01 深圳市红箭头科技有限公司 Vr眼镜配件和vr眼镜组件
JP2022131032A (ja) * 2021-02-26 2022-09-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学モジュール及び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
CN113126304B (zh) * 2021-04-29 2023-04-07 闪耀现实(无锡)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设备
CN113406803B (zh) * 2021-06-30 2022-06-21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Ar眼镜
CN113568176B (zh) * 2021-07-31 2023-05-16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多功能舒适型vr一体机
WO2023049049A1 (en) * 2021-09-23 2023-03-30 Callisto Design Solutions Llc Sealed components for heat management and grounding
CN114152964A (zh) * 2021-10-30 2022-03-08 安徽省公路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北斗定位户外设施
CN115480404A (zh) * 2022-09-20 2022-12-1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16047765A (zh) * 2022-12-21 2023-05-02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模组以及可穿戴设备
TWI821090B (zh) * 2022-12-30 2023-11-01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頭戴式顯示裝置與變焦透鏡模組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6539A (zh) * 2016-08-03 2016-11-02 深圳酷酷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模组及头戴式显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50522A1 (en) * 1986-10-23 1990-01-17 Lighting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Heat-dissipating light fixture for use with tungsten-halogen lamps
CN2049780U (zh) * 1989-03-06 1989-12-20 胡宁生 防近视阅读眼镜
JPH08248294A (ja) * 1995-03-09 1996-09-27 Sony Corp レンズ鏡筒
CN2256540Y (zh) * 1995-11-06 1997-06-18 卢桂彬 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眼镜
CN2341168Y (zh) * 1998-06-09 1999-09-29 熊思尧 一种眼镜的软鼻垫
CN2590310Y (zh) * 2002-12-31 2003-12-0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背投影电视镜头调节装置
JP4497817B2 (ja) * 2003-01-28 2010-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鏡筒機構およびカメラ
US20050012890A1 (en) * 2003-07-14 2005-01-20 Anthony Iacobucci Universal glare and safety shield
JP4660141B2 (ja) * 2004-08-20 2011-03-30 日東光学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CN2764077Y (zh) * 2004-12-04 2006-03-0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数码相机模组的移动电话
CN1847899A (zh) * 2005-04-12 2006-10-18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具凸轮机构的筒件组及镜头组
US20070058374A1 (en) * 2005-05-23 2007-03-15 Genlyte Thomas Group, Llc Luminaire Reflector Having Attachment Ring
CN2938154Y (zh) * 2006-08-17 2007-08-22 欧以良 头佩式眼镜显示器
CN200956433Y (zh) * 2006-10-20 2007-10-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防止电源线意外脱落结构
CN201247347Y (zh) * 2008-06-10 2009-05-27 上海北大方正科技电脑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式显示器
CN101650513B (zh) * 2008-08-14 2011-03-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投影机
CN101661152B (zh) * 2008-08-27 2011-08-2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调焦组合及具该调焦组合的投影机
TWI392904B (zh) * 2008-09-12 2013-04-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調焦組合及具該調焦組合之投影機
CN101369104B (zh) * 2008-10-08 2010-09-15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微调整装置
JP5197397B2 (ja) * 2009-01-14 2013-05-1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参照レンズユニットの取付構造および方法
JP2010262226A (ja) * 2009-05-11 2010-11-18 Fujifilm Corp レンズ鏡筒
CN201425660Y (zh) * 2009-05-31 2010-03-17 厦门全圣实业有限公司 弹性镂空镜腿
CN201656164U (zh) * 2010-04-13 2010-11-24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电路板上跳线的固定装置
KR101285602B1 (ko) * 2011-02-15 2013-07-12 서운수 자동 차광 고글
CN202171678U (zh) * 2011-08-20 2012-03-21 福建福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的高分辨率变焦距镜头
CN103065830B (zh) * 2011-10-18 2016-04-13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灯开关保护套及信号灯
FR2985323B1 (fr) * 2011-12-30 2014-01-31 Thales Sa Equipement de vision en realite augmentee comportant un masque
CN202720400U (zh) * 2012-06-08 2013-02-06 刘蓉君 运动眼镜内衬件安装结构
CN203217191U (zh) * 2012-09-03 2013-09-25 陈建男 一种新型眼镜框
CN203025418U (zh) * 2012-12-18 2013-06-26 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视观看镜
CN203191616U (zh) * 2013-01-17 2013-09-11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调节架
KR20140093590A (ko) * 2013-01-18 2014-07-28 주식회사 오토스윙 유해 섬광 차단 눈부심방지 전자 보안경
US9033726B2 (en) * 2013-03-13 2015-05-19 Exelis, Inc. Systems for establishing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s for helmet-mounted devices
JP2014215345A (ja) * 2013-04-23 2014-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CN103412389B (zh) * 2013-07-26 2016-05-04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应用该镜头模组的电子设备
JP6094423B2 (ja) * 2013-08-09 2017-03-15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ホルダ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JP2015050543A (ja) * 2013-08-30 2015-03-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GB2522401A (en) * 2013-11-07 2015-07-29 Liviu Berechet Hexa lens accessory that allows the use of a mobile device as a stereoscopic virtual reality eyewear device
CN204155007U (zh) * 2014-03-10 2015-02-11 何照云 一种眼镜
US20150253574A1 (en) * 2014-03-10 2015-09-10 Ion Virtu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odular and Convertible Virtual Reality Headset System
DE202014010406U1 (de) * 2014-06-05 2015-06-30 Carl Zeiss Ag Anzeigevorrichtung
CN203982010U (zh) * 2014-07-15 2014-12-03 温州市鹿城大宗光学眼镜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数据线的眼镜
JP6529335B2 (ja) * 2014-07-24 2019-06-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表示装置及び車両
JP6277916B2 (ja) * 2014-09-12 2018-02-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装着具
CN204065530U (zh) * 2014-10-30 2014-12-31 成都贝思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的视频眼镜视度调节机构
US20160217613A1 (en) * 2015-01-28 2016-07-28 Oculus Vr, Llc Extendable eyecups for a virtual reality headset
US9927618B2 (en) * 2015-04-07 2018-03-27 Oculus Vr, Llc Strap systems for head-mounted displays
CN104808341A (zh) * 2015-04-09 2015-07-29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
CN104793452B (zh) * 2015-04-29 2016-08-17 北京小鸟看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投影设备
CN204903860U (zh) * 2015-07-14 2015-12-23 上海旗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螺纹调焦的3d虚拟现实眼镜
CN106054403B (zh) * 2015-08-14 2020-01-07 丛繁滋 在正视眼方向具有动态轻度离焦变焦功能的眼镜
WO2017061677A1 (en) * 2015-10-08 2017-04-13 Lg Electronics Inc. Head mount display device
CN205067869U (zh) * 2015-10-26 2016-03-02 东莞伟信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焦距的近眼显示光学系统
CN105204165A (zh) * 2015-11-03 2015-12-30 上海乐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
CN205644409U (zh) * 2016-01-12 2016-10-12 深圳多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CN105445939B (zh) * 2016-01-12 2019-06-14 深圳多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虚拟现实眼镜的pcb支架结构
CN205374879U (zh) * 2016-01-28 2016-07-06 深圳云院线科技有限公司 镜腿安装结构和虚拟眼镜
TWM522362U (zh) * 2016-02-04 2016-05-21 Baso Prec Optics Ltd 改善鏡頭移轉傾斜之結構
CN205406862U (zh) * 2016-02-15 2016-07-27 太仓市科翔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固定数据线的扣式磁环外壳
CN205656366U (zh) * 2016-02-15 2016-10-19 深圳市看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镜梁可过线的智能眼镜
CN205507253U (zh) * 2016-03-24 2016-08-24 康智钦 一种改良式3d虚拟现实眼镜
CN205594226U (zh) * 2016-04-25 2016-09-21 深圳市金格亚美科技有限公司 虚拟现实眼镜
CN205562990U (zh) * 2016-04-29 2016-09-07 施权峰 一种新型眼镜架结构
CN205750134U (zh) * 2016-06-29 2016-11-30 嘉兴玄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现实视镜透气结构
CN206057680U (zh) * 2016-07-01 2017-03-29 诚迈科技(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现实vr眼镜
CN205862012U (zh) * 2016-07-21 2017-01-04 深圳市维尚境界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便携式折叠vr眼镜
CN205862013U (zh) * 2016-07-26 2017-01-04 杜晓红 一种轻型vr视力保护眼镜系统
CN205880375U (zh) * 2016-07-27 2017-01-11 缑威 一种新型头戴显示设备
CN206147176U (zh) * 2016-07-29 2017-05-03 北京海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调焦眼镜
CN205900977U (zh) * 2016-07-29 2017-01-18 于东兴 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
CN205958822U (zh) * 2016-08-03 2017-02-15 深圳酷酷科技有限公司 镜筒机构
CN205958857U (zh) * 2016-08-30 2017-02-15 重庆蓝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更换防护垫的虚拟现实眼镜
CN106455419A (zh) * 2016-09-05 2017-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散热结构
CN206193374U (zh) * 2016-09-22 2017-05-24 前海乐檬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眼镜
CN206074917U (zh) * 2016-09-26 2017-04-0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调节机构及具有该调节机构的观影装置
CN106291984A (zh) * 2016-10-11 2017-01-04 广州初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眼电传感控制的运动监测智能眼镜
CN206074918U (zh) * 2016-10-20 2017-04-05 哈尔滨哲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防疲劳的虚拟现实头盔
CN206193360U (zh) * 2016-11-17 2017-05-24 厦门轻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式vr设备
CN206193378U (zh) * 2016-11-21 2017-05-24 北京水镜先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更换镜腿的连接结构以及带有该结构的眼镜
CN106526855A (zh) * 2016-11-30 2017-03-22 深圳多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vr眼镜的光学组件安装结构及调节方法
CN206442654U (zh) * 2017-01-24 2017-08-25 东莞市鸿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组件
CN106990538A (zh) * 2017-05-27 2017-07-28 深圳多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脸托配件
CN207318839U (zh) * 2017-05-27 2018-05-04 深圳多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脸托配件
CN107367844B (zh) * 2017-05-27 2020-05-19 深圳多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脸托配件
CN107015340A (zh) * 2017-05-27 2017-08-04 深圳多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光学镜片调焦组件
CN207318837U (zh) * 2017-05-27 2018-05-04 深圳多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遮光组件
CN107015367A (zh) * 2017-05-27 2017-08-04 深圳多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CN207625007U (zh) * 2017-05-27 2018-07-17 深圳多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线固定件和虚拟现实设备组件
CN206848550U (zh) * 2017-05-27 2018-01-05 深圳多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光学镜片调焦组件
CN107065194A (zh) * 2017-05-27 2017-08-18 深圳多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遮光组件
CN207867133U (zh) * 2017-09-11 2018-09-14 深圳多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CN207318848U (zh) * 2017-09-11 2018-05-04 深圳多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6539A (zh) * 2016-08-03 2016-11-02 深圳酷酷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模组及头戴式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77050B (zh) 2020-05-15
CN107577050A (zh) 2018-01-12
WO2018219245A1 (zh) 2018-12-06
CN107526171A (zh) 2017-12-29
CN107526170A (zh) 2017-12-29
CN107577048A (zh) 2018-01-12
CN107577026A (zh) 2018-01-12
WO2018219244A1 (zh) 2018-12-06
CN107526172A (zh) 2017-12-29
CN107367843B (zh) 2020-05-19
CN107577047A (zh) 2018-01-12
CN107526168B (zh) 2020-11-10
CN107643598B (zh) 2020-03-27
CN107577026B (zh) 2020-12-01
CN107367844A (zh) 2017-11-21
CN107703628B (zh) 2020-01-10
CN107577049A (zh) 2018-01-12
CN107526169B (zh) 2020-11-10
CN107462995B (zh) 2020-06-19
WO2018219242A1 (zh) 2018-12-06
CN107462995A (zh) 2017-12-12
WO2018219240A1 (zh) 2018-12-06
CN107643598A (zh) 2018-01-30
CN107367843A (zh) 2017-11-21
WO2018219238A1 (zh) 2018-12-06
CN107577051A (zh) 2018-01-12
WO2018219241A1 (zh) 2018-12-06
CN107526172B (zh) 2020-06-19
CN107526168A (zh) 2017-12-29
WO2018219237A1 (zh) 2018-12-06
WO2018219239A1 (zh) 2018-12-06
CN107703628A (zh) 2018-02-16
CN107462996B (zh) 2021-04-27
WO2018219243A1 (zh) 2018-12-06
CN107577048B (zh) 2022-08-09
CN107526169A (zh) 2017-12-29
CN107577049B (zh) 2020-06-23
CN107462996A (zh) 2017-12-12
CN107367844B (zh) 2020-05-19
CN107577051B (zh) 2020-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77047B (zh)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CN205581416U (zh) 一种镜片可替换的虚拟现实眼镜
CN207318818U (zh) 具有防尘功能的光学镜片调焦组件
CN207396864U (zh)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组件
CN207318840U (zh)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CN207851410U (zh)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CN207625007U (zh) 数据线固定件和虚拟现实设备组件
CN207318838U (zh) 一种可防尘的屏支架组件
CN207318837U (zh)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遮光组件
CN207318839U (zh)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脸托配件
CN207318841U (zh) 一种光学系统
CN207867135U (zh)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组件
CN217954848U (zh) 眼镜结构和头显设备
CN219871964U (zh) 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及其镜架组件
CN208384229U (zh)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脸托配件
CN217639760U (zh) 智能眼镜
CN207867132U (zh)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CN217718266U (zh) 一种带有眼罩的虚拟现实眼镜
CN217156950U (zh) 高效散热的智能眼镜
CN219039493U (zh) 眼镜
KR20170128067A (ko) 가상 현실 핸드폰
CN216013824U (zh) 智能眼镜
CN207676038U (zh)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脸托配件
CN111562673A (zh) 一种虚拟现实头盔
KR20170128066A (ko) 가상 현실 핸드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