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99238B -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及其前端风冷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及其前端风冷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99238B
CN112099238B CN202011189233.2A CN202011189233A CN112099238B CN 112099238 B CN112099238 B CN 112099238B CN 202011189233 A CN202011189233 A CN 202011189233A CN 112099238 B CN112099238 B CN 1120992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dissipation
shell
air outlet
cooling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892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99238A (zh
Inventor
李法团
张锋
姜滨
迟小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8923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992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99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992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992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992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6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45Means for directing air flow, e.g. ducts, deflectors, plenum or gui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027/0178Eyeglass ty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前端风冷散热结构,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光机组件、安装于所述光机组件上并搭载有发热元件的主板,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主板表面上、用于对所述发热元件进行散热的风冷散热组件,且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进风口,所述壳体的前端壁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风冷散热组件的抽风口与各所述进风口导通,所述风冷散热组件的排风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本发明能够提高头戴显示设备的散热效率,避免对皮肤产生热烫感,提高产品佩戴体验,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其有益效果如上所述。

Description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及其前端风冷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端风冷散热结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头戴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头戴显示设备已得到广泛使用。
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广泛运用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跟踪及注册、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技术手段,将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模型、音乐、视频等虚拟信息模拟仿真后,应用到真实世界中,两种信息互为补充,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
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虚拟现实技术就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数据,通过计算机技术产生的电子信号,将其与各种输出设备结合使其转化为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的现象。
在头戴式显示设备领域,越来越多的产品已经上市,各种各样的头戴式、眼镜式产品形态不断出现。目前,AR、VR产品越来越轻量化,眼镜形态的AR、VR产品越来越成为市场的主流,眼镜主体的尺寸逐渐被压缩,导致产品可用于自然对流和辐射的有效散热面积越来越小,而为了保证平台的性能,平台的功耗很难降低,对于有效散热面积偏小的产品,使用自然对流和辐射散热会导致机壳表面温度及主板温度过高。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将产品内的热量通过铜片等部件传导至金属的眼镜支腿上,在支腿后端进行发热散热。然而,此种散热方法依赖支腿与空气的自然对流,为被动式散热,散热效率较低,且在长时间佩戴时,支腿局部温度会过高,由于支腿直接与人体头部皮肤接触,因此用户会产生热烫等不舒适感,导致产品佩戴体验不佳。
因此,如何提高头戴显示设备的散热效率,避免对皮肤产生热烫感,提高产品佩戴体验,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面临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端风冷散热结构,能够提高头戴显示设备的散热效率,避免对皮肤产生热烫感,提高产品佩戴体验。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头戴显示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前端风冷散热结构,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光机组件、安装于所述光机组件上并搭载有发热元件的主板,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主板表面上、用于对所述发热元件进行散热的风冷散热组件,且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进风口,所述壳体的前端壁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风冷散热组件的抽风口与各所述进风口导通,所述风冷散热组件的排风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互相扣合的前壳与后壳,且各所述进风口均开设于所述前壳的底板表面,所述出风口开设于所述前壳的前端壁。
优选地,所述出风口为沿所述前壳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狭缝。
优选地,所述出风口包括沿所述前壳的宽度方向分布的若干个孔缝。
优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前壳的内壁上、用于在所述壳体内对所述出风口形成密闭空间的封闭壳体,且所述封闭壳体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排风口的排风通道。
优选地,所述排风通道的内壁与所述排风口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气密封材料。
优选地,所述封闭壳体与所述前壳的内壁上均设置有隔热材料层和/或均温材料层。
优选地,各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处均设置有过滤网。
优选地,所述主板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光机组件中的光机体的若干个通孔,且各所述通孔与对应的所述光机体之间留有供气流流通的缝隙。
优选地,所述风冷散热组件包括与所述发热元件紧贴并用于吸收其热量的吸热板、设置于所述吸热板表面的风扇、设置于所述吸热板表面的若干个鳍片组,所述抽风口开设于所述风扇的顶壁/或底壁,所述排风口开设于所述风扇的侧壁,且各所述鳍片组分别分布于所述排风口的朝向的两侧方位。
优选地,所述风扇包括水平安装于所述吸热板表面的外壳、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涡轮扇,且所述抽风口开设于所述外壳的顶壁和/或底壁,所述排风口开设于所述外壳的侧壁。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横截面形状呈矩形,且所述排风口开设于所述外壳的其中一侧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横截面形状呈矩形,且所述排风口分别开设于所述外壳的正对两侧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抽风口为与所述涡轮扇的旋转轨迹对应的弧形孔,且在所述外壳的顶壁和/或底壁上沿周向分布有多个。
优选地,所述鳍片组中的各个鳍片的排列方向与所述抽风口的抽风方向一致。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吸热板上并覆盖在所述鳍片组的表面上、用于迫使气流通过所述鳍片组中的缝隙后再进入到所述抽风口中的盖板。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排风口的顶壁与所述盖板的底面之间以及所述排风口的底壁与所述吸热板的表面之间、用于防止气流从所述排风口处排出后重新被所述抽风口吸回的止回风块。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包括支腿和与所述支腿相连的前端风冷散热结构,其中,所述前端风冷散热结构具体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前端风冷散热结构。
本发明所提供的前端风冷散热结构,主要包括壳体、光机组件、主板和风冷散热组件。其中,壳体为主体结构,其内具有空腔。光机组件设置在壳体内,主板也设置在壳体内,并且安装在光机组件上。在主板上搭载有发热元件,该发热元件即为壳体内的主要热量来源,当然,由于光机组件在运行时也产生一定热量,因此光机组件本身也可看作是一种发热元件。风冷散热组件安装在主板的表面上,主要用于通过强制对流(即风冷)的方式对主板上搭载的发热元件进行散热。重要的是,在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进风口,同时在壳体的前端壁上开设有出风口,而风冷散热组件的抽风口与壳体上的各个进风口在壳体内保持导通,且风冷散热组件的排风口与壳体上的出风口连通。如此,当头戴显示设备运行时,光机组件与发热元件持续发热,而风冷散热组件的抽风口从壳体上的各个进风口处将外界的冷空气抽入到壳体内,利用强制空气对流吸收壳体内的热量,从而对发热元件和光机组件进行散热,同时将吸收了热量之后的空气从排风口处排出至壳体上的出风口,再排出至外界,如此形成空气循环流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利用风冷散热组件在壳体内外形成一定路径的空气循环流道,对发热元件和光机组件形成强制对流散热,散热效率得到明显增大,散热效果更好;同时,风冷散热组件的抽风口同时从多个进风口处进行抽风,对流风量较大,而冷空气换热后经过排风口直接从壳体前端壁上的出风口排出至外界,壳体内的热量不额外转移至支腿等其余结构件,散热行程短,并且也不与人体头部皮肤直接接触,因此能够避免对皮肤产生热烫感,提高产品佩戴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2为前壳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出风口的第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出风口的第二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出风口的第三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主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风冷散热组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所示结构未安装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的结构爆炸图。
图12为鳍片组的第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鳍片组的第二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鳍片组的第三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风冷散热组件的另一种具体结构爆炸图。
其中,图1—图15中:
发热元件—a;
壳体—1,光机组件—2,主板—3,风冷散热组件—4;
进风口—11,出风口—12,排风通道—13,光机体—21,光机支架—22,镜片—23,固定支架—24,摄像头—25,通孔—31,安装柱—32,抽风口—41,排风口—42,盖板—43,风扇—44,鳍片组—45,吸热板—46,导热介质板—47,止回风块—48;
前壳—101,后壳—102,封闭壳体—103,外壳—441,涡轮扇—4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前端风冷散热结构主要包括壳体1、光机组件2、主板3和风冷散热组件4。
其中,壳体1为主体结构,其内具有空腔。
光机组件2设置在壳体1内,主板3也设置在壳体1内,并且安装在光机组件2上。
在主板3上搭载有发热元件a,该发热元件a即为壳体1内的主要热量来源,当然,由于光机组件2在运行时也产生一定热量,因此光机组件2本身也可看作是一种发热元件a。
风冷散热组件4安装在主板3的表面上,主要用于通过强制对流(即风冷)的方式对主板3上搭载的发热元件a进行散热。
重要的是,在壳体1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进风口11,同时在壳体1的前端壁上开设有出风口12,而风冷散热组件4的抽风口41与壳体1上的各个进风口11在壳体1内保持导通,且风冷散热组件4的排风口42与壳体1上的出风口12连通。
如此,当头戴显示设备运行时,光机组件2与发热元件a持续发热,而风冷散热组件4的抽风口41从壳体1上的各个进风口11处将外界的冷空气抽入到壳体1内,利用强制空气对流吸收壳体1内的热量,从而对发热元件a和光机组件2进行散热,同时将吸收了热量之后的空气从排风口42处排出至壳体1上的出风口12,再排出至外界,如此形成空气循环流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利用风冷散热组件4在壳体1内外形成一定路径的空气循环流道,对发热元件a和光机组件2形成强制对流散热,散热效率得到明显增大,散热效果更好;同时,风冷散热组件4的抽风口41同时从多个进风口11处进行抽风,对流风量较大,而冷空气换热后经过排风口42直接从壳体1前端壁上的出风口12排出至外界,壳体1内的热量不额外转移至支腿等其余结构件,散热行程短,并且也不与人体头部皮肤直接接触,因此能够避免对皮肤产生热烫感,提高产品佩戴体验。
在关于壳体1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该壳体1具体为分体式结构,包括互相扣合的前壳101与后壳102,通过扣合方式,使得前壳101与后壳102能够方便地进行拆装。具体的,可在前壳101与后壳102的正对端面上分别开设插槽与插板,通过插槽与插板的接插配合实现前壳101与后壳102之间的卡接连接,也可以在前壳101与后壳102的正对端面上分别设置卡扣,以通过卡扣之间的连接实现前壳101与后壳102的可拆卸连接。
在关于光机组件2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该光机组件2主要包括光机体21、光机支架22、镜片23、固定支架24和摄像头25。其中,光机支架22安装在壳体1内,光机体21一般同时设置两个,分为左机体与右机体,并分别设置在光机支架22的两侧。镜片23分别连接在光机支架22的两侧底部,并分别与左机体和右机体对应。固定支架24设置在光机支架22的中间位置,位于两侧光机体21之间,主要用于固定摄像头25。而摄像头25一般设置有三个,中间的摄像头25即固定在固定支架24上,主要为RGB镜头,而剩余的两个摄像头25则分别固定在光机支架22的两侧边,主要为dof镜头。
如图8所示,图8为主板3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在关于主板3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该主板3具体安装在光机组件2中的光机支架22上,并且主板3的前侧壁可与前壳101的内壁形成抵接,同时主板3的后侧壁可与后壳102的内壁形成抵接,如此利用主板3的结构,将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上下两部分。其中,上半部分主要为冷空气吸收热量的空间,为热室,而下半部分主要为冷空气从外界抽入的空间,为冷室。在主板3的表面上设置有发热元件a和其余零部件,同时为方便安装光机体21,在主板3的表面上还开设有通孔31。而为方便安装风冷散热组件4,在主板3的表面上还设置有安装柱32等安装结构,以与风冷散热组件4连接。
进一步的,为使冷空气被抽入到壳体1的下半部分后,能够顺利进入到壳体1的上半部分,本实施例中,主板3上开设的通孔31的面积大于光机体21的截面面积,如此设置,在通孔31与光机体21之间即可流出一定缝隙,通过该缝隙可供冷空气流通,从而在风冷散热组件4的抽风口41的抽风作用下,顺利从壳体1的下半部分流动到壳体1的上半部分。
在关于进风口11与出风口12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各个进风口11具体可开设在前壳101的底板表面上,而出风口12具体可开设在前壳101的前端壁上。如此设置,在风冷散热组件4的作用下,冷空气在壳体1内形成垂直的流通路径。
具体的,进风口11主要呈阵列孔状,一般为等距排列的若干个矩形孔、圆孔、椭圆孔、腰型孔、多边形孔、不规则孔中或其中若干形状的组合排列。当然,进风口11也可为不等距排列的若干个矩形孔、圆孔、椭圆孔、腰型孔、多边形孔、不规则孔中或其中若干形状的组合排列。
如图5所示,图5为出风口12的第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的,出风口12主要呈狭长孔状,一般为沿前壳101的宽度方向延伸一定长度的狭缝,该狭缝具体为长度远大于宽度的矩形孔、腰型孔或椭圆孔。
如图6所示,图6为出风口12的第二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此外,出风口12的具体形状并不仅限于狭缝,还可包括若干个沿前壳101的宽度方向分布的孔缝,各个孔缝之间互相间隔,并且各个孔缝具体可呈矩形孔、圆孔、椭圆孔、腰型孔、多边形孔、不规则孔或其中若干形状的组合排列。
如图7所示,图7为出风口12的第三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当然,各个孔缝之间的间距可相等或不相等,并且各个孔缝的长度也可相等或不相等。比如,中间的孔缝长度较大,而两侧的孔缝长度较小。
如图2、图3、图4所示,图2为前壳101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示意图,图4为图3中所示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在关于壳体1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壳体1除了包括前壳101与后壳102外,还包括封闭壳体1031。具体的,该封闭壳体1031设置在前壳101的内壁上,主要用于覆盖前壳101上开设的出风口12,在壳体1内对出风口12形成密闭空间。当然,为使吸收了热量的空气能够顺利通过出风口12排出,在该封闭壳体1031上还开设有排风通道13。该排风通道13具体可为长型槽道,并与风冷散热组件4上的排风口42直接连通,或者可以认为,风冷散热组件4上的排风口42安装在排风通道13内,使得风冷散热组件4排出的热风可直接进入到封闭壳体1031内的密闭空间中,并从出风口12处排出至外界。如此设置,在封闭壳体1031的隔绝作用下,可在壳体1内将热风与冷风互相隔离,使得热冷只能在密闭空间内流动,而冷风只能在密闭空间外流动,从而避免冷热空气互相混淆。
一般的,封闭壳件可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前壳101形成螺纹连接,同时也可以通过热熔固定、超声波焊接、背胶粘贴等方式与前壳101相连。
进一步的,为防止热风在密闭空间内流动时泄漏至壳体1内的冷风中,本实施例在排风通道13的内壁与排风口42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气密封材料,比如泡棉、胶垫等弹性材料。
更进一步的,为避免密闭空间内的热风通过接触传递的方式将热量传递至冷空气或前壳101的其余部分上,本实施例在封闭壳体1031与前壳101的内壁上均设置有隔热材料层,以通过隔热材料层的作用隔绝热风的热量传递。具体的,该隔热材料层可为隔热泡棉、气凝胶隔热膜及气凝胶隔热涂层等。此外,还可在隔热材料层上增设均温材料层,以使热量分布均匀,避免密闭空间内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情况。具体的,该均温材料层可为石墨片、石墨烯膜、纳米碳膜、铝箔、铜箔或其中部分材料的复合材料等。
另外,为防止外界空气中的杂质、灰尘等物质随着气流进入到壳体1内部,本实施例还在各个进风口11与出风口12处均设置了过滤网。
为方便将风冷散热组件4安装到主板3上,可使用螺丝固定,将螺丝穿过吸热板46后固定于安装柱32上,同时还可使用螺丝加弹簧固定于安装柱32上,该弹簧位于螺丝与吸热板46之间。此外,还可使用Pin焊接固定风冷散热组件4和主板3,Pin与吸热板46铆合或通过螺丝锁固在一起,此时,安装柱32的位置改为开焊接孔,Pin尾端穿过该焊接孔与主板3焊接。
同时,还可在吸热板46上加工螺纹孔或安装带有螺纹孔的结构件,此时安装柱32的位置改为通孔,通过螺丝穿过主板3后锁固到吸热板46上的结构件中。当然,在结构件上还可增设弹簧,使得螺丝先穿过弹簧后再穿过主板3后锁固到吸热板46上的结构件中。
如图9、图10、图11所示,图9为风冷散热组件4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所示结构未安装盖板43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9的结构爆炸图。
在关于风冷散热组件4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该风冷散热组件4主要包括吸热板46、风扇44、鳍片组45、抽风口41和排风口42。
其中,吸热板46在壳体1内与发热元件a紧贴,主要用于吸收发热元件a在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吸热板46具体可为埋设有热管的金属板或均温板。为提高吸热板46对发热元件a的热量吸收效率,还可在吸热板46的底面上贴附安装一层导热介质板47。
风扇44设置在吸热板46的表面上,鳍片组45也设置在吸热板46的表面上,并且具体分布在风扇44的两侧位置。一般的,鳍片组45可同时设置多个,并且与吸热板46形成焊接或胶黏剂沾粘连接等,而各片鳍片的厚度可相等或不相等,且相邻鳍片的间距可等间距也可不等间距。
在风扇44的顶壁和/或底壁上开设有抽风口41,同时在风扇44的侧壁上开设有排风口42,重要的是,各个鳍片组45分别分布于排风口42朝向的两侧方位。
如此,在风扇44运行时,外界冷空气将在壳体1内经过鳍片组45后(或同时)从抽风口41处抽入到风扇44中,在抽风过程中,冷空气与鳍片组45进行热交换以对发热元件a进行散热,最后再从排风口42处排出至外界。由于鳍片组45分别分布在风扇44的排风口42朝向的两侧,因此鳍片组45不再如现有技术中那般与风扇44在轴向上排列,而是与风扇44在吸热板46的横向上并排分布,形成狭长结构,因此能够大幅减小风冷散热器的轴向长度,更加适应于头戴显示设备内的狭长安装空间。
此外,在吸热板46上还设置有凸台,主要用于固定风扇44,凸台的具体数量需要根据风扇44的固定孔数量来定,一般为2-4个。
在关于风扇44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该风扇44主要包括外壳441和涡轮扇442。其中,外壳441安装在吸热板46的表面上,并且呈水平安装。涡轮扇442可旋转地设置在外壳441内,主要用于通过涡轮的旋转进行抽风和排风。同时,抽风口41具体开设在外壳441的顶壁和/或底壁上,而排风口42开设在外壳441的侧壁上。如此设置,涡轮扇442的旋转轴即垂直于吸热板46的表面,并且涡轮扇442沿水平瞬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当涡轮扇442运行时,将从外壳441的垂向上下两侧,即顶壁和底壁处的抽风口41处进行抽风,当冷空气抽入到外壳441内后,在涡轮扇442的驱动下再从外壳441的侧壁上的排风口42处排出至外界。当然,为方便涡轮扇442从外壳441的底壁的抽风口41处进行抽风,外壳441的底面与吸热板46之间可保持一定高度间隙,从而方便气流流通。
在关于排风口42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外壳441的横截面形状具体呈矩形,并且排风口42开设在外壳441的其中一侧侧壁(共4个侧壁)上,如此设置,吸收了热量后的空气仅从该排风口42处排出。
在关于排风口42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外壳441的横截面形状具体呈矩形,并且排风口42同时开设有两个,具体分布在外壳441的两个正对侧壁上,即前后侧壁或左右侧壁上。如此设置,吸收了热量后的空气将可同时从两个排风口42中排出。
在关于抽风口41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为提高抽风效率,抽风口41具体呈弧形孔,并且其弧形曲线与涡轮扇442的旋转轨迹相对应,可在涡轮扇442的旋转过程中,将外界冷空气形成旋流抽入到涡轮扇442中,从而降低摩擦阻力,提高进风效率。同时,抽风口41可在外壳441的顶壁和/或底壁上同时开设多个,并且各个抽风口41可沿周向方向均匀分布。
在关于鳍片组45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抽风效率和抽风流量,各个鳍片组45中的各个鳍片的排列方向可与抽风口41欧的抽风方向保持一致。具体的,由于各个鳍片组45分别分布在风扇44的横向两侧位置,因此,各个鳍片组45中的鳍片只需保持与涡轮扇442的某一径向平行即可,比如各片鳍片可均沿着吸热板46的长度方向分布等。如此设置,可保证外界冷空气能够顺利通过各个鳍片组45后流动到抽风口41处,尽量削减鳍片对空气流动造成的阻碍。
此外,考虑到涡轮扇442在抽风时,冷空气可从空间各个方向同时进入到抽风口41中,而为了提高对发热元件a的散热效率,需要冷空气尽可能全部通过鳍片组45进行热交换后再进入到抽风口41中,为此,本实施例中增设了盖板43。具体的,该盖板43设置在吸热板46上,并且覆盖在鳍片组45的表面上,使得鳍片组45的顶部表面和风扇44的顶部表面被遮挡,如此,冷空气无法直接从鳍片组45和风扇44的顶部进入到抽风口41中,必须从鳍片组45的侧面通过鳍片组45进行热交换后再进入到抽风口41中。当然,风扇44的高度一般低于鳍片组45的高度,并且盖板43的底面与鳍片组45的顶部表面之间还留有较小的间隙,以方便空气流通。
为方便盖板43与吸热板46之间的安装连接,本实施例中,可在盖板43的底部或吸热板46的表面设置胶黏剂,比如背胶等,从而将盖板43的底部与吸热板46沾粘连接。当然,还可在吸热板46的表面上开设螺纹孔,并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将盖板43的底部与吸热板46形成可拆卸连接。
如图12所示,在关于鳍片组45的第一种具体结构中,鳍片组45的顶部表面为镂空结构,即各片鳍片组45分别立设在吸热板46的表面上,相邻两片鳍片组45之间的空间无封顶。
如图13所示,在关于鳍片组45的第二种具体结构中,鳍片组45的顶部表面为封闭结构,即各片鳍片组45分别立设在吸热板46的表面上,相邻两片鳍片组45之间的空间全封顶。
如图14所示,在关于鳍片组45的第三种具体结构中,鳍片组45的顶部表面为半封闭结构,即各片鳍片组45分别立设在吸热板46的表面上,相邻两片鳍片组45之间的空间具有一定面积的封顶,该封顶的具体面积占比可以根据盖板43的遮盖面积而定。
另外,考虑到抽风口41与排风口42在外壳441上的开设位置比较接近,为防止吸收了热量的空气从排风口42处排出后重新被抽风口41从缝隙处吸回,本实施例在排风口42的顶壁与盖板43的底面之间,以及排风口42的底壁与吸热板46的表面之间垫设有止回风块48,从而通过该止回风块48的作用防止排出后的热空气倒流回抽风口41中。具体的,该止回风块48可为泡棉、聚氨酯块等弹性材料。
如图15所示,图15为风冷散热组件4的另一种具体结构爆炸图。
在关乎风冷散热组件4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中,风扇44在吸热板46的表面上同时设置有多个,比如2~4个等。具体的,各个风扇44在吸热板46的表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并排分布,从而避免增加轴向长度。同时,各个风扇44的抽风方向和排风方向需要分别保持一致。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头戴显示设备,主要包括支腿和与支腿相连的前端风冷散热结构,其中,该前端风冷散热结构的具体内容与上述相关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具体的,该头戴显示设备可为VR眼镜或AR眼镜。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前端风冷散热结构,包括壳体(1)、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光机组件(2)、安装于所述光机组件(2)上并搭载有发热元件(a)的主板(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主板(3)表面上、用于对所述发热元件(a)进行散热的风冷散热组件(4),且所述壳体(1)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进风口(11),所述壳体(1)的前端壁上开设有出风口(12),所述风冷散热组件(4)的抽风口(41)与各所述进风口(11)导通,所述风冷散热组件(4)的排风口(42)与所述出风口(12)连通;
所述壳体(1)包括互相扣合的前壳(101)与后壳(102),且各所述进风口(11)均开设于所述前壳(101)的底板表面,所述出风口(12)开设于所述前壳(101)的前端壁;
所述壳体(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前壳(101)的内壁上、用于在所述壳体(1)内对所述出风口(12)形成密闭空间的封闭壳体(103),且所述封闭壳体(103)上开设有排风通道(13),所述风冷散热组件(4)的排风口(42)安装于所述排风通道(13)内,以使所述风冷散热组件(4)排出的热风直接进入到所述封闭壳体(103)内的密闭空间中并从所述出风口(12)处排出至外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2)为沿所述前壳(10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狭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2)包括沿所述前壳(101)的宽度方向分布的若干个孔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通道(13)的内壁与所述排风口(42)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气密封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端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壳体(103)与所述前壳(101)的内壁上均设置有隔热材料层和/或均温材料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端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进风口(11)与所述出风口(12)处均设置有过滤网。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前端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3)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光机组件(2)中的光机体(21)的若干个通孔(31),且各所述通孔(31)与对应的所述光机体(21)之间留有供气流流通的缝隙。
8.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包括支腿和与所述支腿相连的前端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风冷散热结构具体为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前端风冷散热结构。
CN202011189233.2A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及其前端风冷散热结构 Active CN1120992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9233.2A CN112099238B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及其前端风冷散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9233.2A CN112099238B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及其前端风冷散热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99238A CN112099238A (zh) 2020-12-18
CN112099238B true CN112099238B (zh) 2022-07-08

Family

ID=73785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89233.2A Active CN112099238B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及其前端风冷散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992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79151B2 (ja) * 2019-03-19 2023-05-22 株式会社ソニー・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CN113031273B (zh) * 2021-03-16 2023-01-2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及其散热机构
CN118020394A (zh) * 2021-09-21 2024-05-10 苹果公司 安装点的选择性绝缘
CN114006102A (zh) * 2021-09-27 2022-02-01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显示设备主机及头戴显示设备
CN114371558A (zh) * 2022-01-27 2022-04-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以及头戴显示设备
CN114879366A (zh) * 2022-05-24 2022-08-0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眼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5467A (zh) * 2004-05-25 2005-02-23 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数字微显背投散热方法及装置
DE102007037243A1 (de) * 2007-08-08 2009-02-12 Saint-Gobain Isover G+H Ag Dämmung eines Lüftungskanals gegen einen Wand-/Deckendurchbruch
CN203708744U (zh) * 2014-01-29 2014-07-09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封闭循环式散热模块
KR102439993B1 (ko) * 2015-02-27 2022-09-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방열 장치를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TWI605329B (zh) * 2016-09-22 2017-11-1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頭戴式顯示裝置
CN106646871B (zh) * 2016-10-20 2024-03-12 深圳纳德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散热系统的头戴显示器
WO2018119859A1 (zh) * 2016-12-29 2018-07-05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式显示装置
CN106873165A (zh) * 2017-04-10 2017-06-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虚拟现实眼镜
US10379583B2 (en) * 2017-04-19 2019-08-13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for discharging heat out of head-mounted display based on hybrid fan and heat pipe
US10261555B1 (en) * 2017-04-28 2019-04-16 Google Llc Airflow in augmented and/or virtual reality head mounted display device
CN107577047B (zh) * 2017-05-27 2020-12-29 深圳多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CN206975323U (zh) * 2017-06-30 2018-02-0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式显示设备
CN207783425U (zh) * 2018-01-29 2018-08-28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的散热结构
CN109743865A (zh) * 2018-11-27 2019-05-10 东莞市珀信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热管理复合材料
CN209590415U (zh) * 2019-04-15 2019-11-05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设备
CN110376745A (zh) * 2019-07-30 2019-10-25 华育昌(肇庆)智能科技研究有限公司 便于散热的vr眼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99238A (zh) 2020-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99238B (zh)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及其前端风冷散热结构
US5440450A (en) Housing cooling system
TWI238691B (en) Cooling module
US6512673B1 (en) Low profile equipment housing with angular fan
KR20180103347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22083159A1 (zh) 一种实现高效散热的pc主机机箱
WO2022193669A1 (zh)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及其散热机构
JPH0832262A (ja) Lsiの冷却モジュール
JPH06318124A (ja) 電子装置
CN110825182A (zh) 一种水箱水冷散热式电脑机箱
CN213042193U (zh)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风冷散热器及侧置散热结构
TW202231177A (zh) 電腦裝置、機殼及水冷散熱裝置
CN214795418U (zh)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及其散热机构
JP2009158803A (ja) 液冷式筺体冷却装置
CN203689298U (zh) 液冷散热装置
CN214800416U (zh)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及其散热机构
TWI464323B (zh) 風扇
CN101848628A (zh) 电子装置
TW201427541A (zh) 電腦機箱及其上的散熱模組
JP4457238B2 (ja) 機器キャビネット内発熱部品群の放熱構造
CN210270780U (zh) 一种用于车载式lrm机箱的集成式风冷装置
CN216772178U (zh) 一种投影仪主板散热系统
CN213768943U (zh) 无人机机头及无人机
RU2777019C1 (ru) Комплект элементов для сборки корпуса компьютера и корпус компьютера, собранный из элементов комплекта
CN213579779U (zh) 一种相机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28

Address after: 261031 No. 268 Dongfang Road,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Weifang

Patentee after: GOERTEK Inc.

Address before: 261031 north of Yuqing street, east of Dongming Road, high tech Zone,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Room 502, Geer electronics office building)

Patentee before: GoerTek Optic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