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5329B - 頭戴式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頭戴式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5329B
TWI605329B TW105130658A TW105130658A TWI605329B TW I605329 B TWI605329 B TW I605329B TW 105130658 A TW105130658 A TW 105130658A TW 105130658 A TW105130658 A TW 105130658A TW I605329 B TWI605329 B TW I60532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d
disposed
display device
mounted disp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0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4427A (zh
Inventor
洪銀樹
李明聰
俞木凱
Original Assignee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306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05329B/zh
Priority to CN201610888907.5A priority patent/CN107870423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53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532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14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442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45Means for directing air flow, e.g. ducts, deflectors, plenum or gui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027/0178Eyeglass ty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頭戴式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穿戴式裝置,尤其是一種可穿戴在頭部並提供使用者看見特殊視覺效果的頭戴式顯示裝置。
近年來,穿戴式裝置(wearable device)為電子產業中相當熱門的研發主流,其應用產品已涵蓋耳機、手環、眼鏡、甚至帽子、襪子等,部分產品可為人類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性,部分產品則用於提升實驗或量測結果的精準度,也有部分產品係為提升娛樂性等。其中,就頭戴式顯示裝置而言,最常見的應用產品就是令使用者穿戴後可看見特殊視覺效果的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或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等系統。
早期的頭戴式顯示裝置體積大而笨重,一旦穿戴時間較長,常造成使用者的不適;因此,為提升穿戴舒適度,目前的頭戴式顯示裝置多朝輕量化的目標發展,卻也相對減縮了其內部可供裝設電子零件的空間,加上未裝設散熱系統,使得電子零件運作時所產生的積熱難以排散,故目前的頭戴式顯示裝置雖已減輕重量,卻因為蓄積運作時的高溫,同樣造成了使用者的不適感,甚至常發生熱當機的問題。
有鑑於此,習知的頭戴式顯示裝置確實仍有加以改善之必要。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頭戴式顯示裝置,可將其內部電子零件運作時所產生的熱量排出至外界。
本發明以下所提到的方向性用語,例如「前」、「後」、「左」、「右」、「上(頂)」、「下(底)」、「內」、「外」、「側面」等,主要係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各方向性用語僅用以輔助說明及理解本發明的各實施例,非用以限制本發明。
本發明所述「X方向」,係指本案圖式第1圖中箭頭指向X之方向,對使用者而言即為穿戴該頭戴式顯示裝置時,由眼前指向頭顱內的方向;所述「Y方向」正交於「X方向」,約為使用者左、右眼的延伸方向;所述「Z方向」同時正交於「X方向」與「Y方向」。
本發明的頭戴式顯示裝置,包含:一顯示件;一支撐件,該支撐件連接該顯示件以共同環繞形成一容置空間,該支撐件在遠離該顯示件處設有一排氣口;及一風扇,該風扇設於該支撐件中,該風扇具有一出風口,該出風口朝向該支撐件的排氣口。
據此,本發明的頭戴式顯示裝置,可確保輕量化的頭戴式顯示裝置也能維持在適當的工作溫度下運作,不會升溫至令使用者不適的程度,亦有效避免因散熱不良而發生熱當機等情況,具有提升使用舒適度及運作順暢度等多重功效。
其中,該顯示件具有一內表面及一外表面,該顯示件的內表面朝向該容置空間;該顯示件的內表面與外表面在一X方向上相對,該支撐件的至少一部分沿X方向延伸,該排氣口設於該支撐件在X方向上遠離該顯示件處;該結構簡易,便於製造、組裝,具有降低製造成本及提升組裝便利性等功效。
其中,該顯示件具有一內表面及一外表面,該顯示件的內表面朝向該容置空間;該顯示件的內表面與外表面在一X方向上相對,該支 撐件包含一延伸部及一調整部,該延伸部沿X方向延伸,該延伸部的一端連接該顯示件,該調整部樞接結合於該延伸部,該排氣口設於該調整部遠離該延伸部的一端;該結構使該支撐件能依使用需求調整型態,具有提升使用便利性等功效。
其中,該延伸部中具有一第一流道,該調整部中具有一第二流道,該排氣口連通該第二流道,該風扇設於該第二流道;該結構可令使用者較不易聽到該風扇的運作音量,具有提升使用舒適性等功效。
其中,該風扇設於較鄰近該調整部的排氣口處;該結構可降低使用者所聽見的風扇運作音量,具有更佳的使用舒適性。
其中,該延伸部設有一第一氣流口連通該第一流道,該調整部設有一第二氣流口連通該第二流道,該第二氣流口朝向該第一氣流口;該結構簡易,便於製造、組裝,具有降低製造成本及提升組裝便利性等功效。
其中,該第一氣流口設於該延伸部背向該容置空間的表面,該第二氣流口設於該調整部朝向該容置空間的表面;該結構簡易,便於製造、組裝,具有降低製造成本及提升組裝便利性等功效。
其中,該調整部設於該延伸部較鄰近該顯示件處;該結構可縮減排出熱氣流的路徑,具有提升散熱效率等功效。
該頭戴式顯示裝置可另包含一攝影裝置,該攝影裝置設於該支撐件的調整部;該結構具有提升使用者所看見之視覺效果品質等功效。
其中,該顯示件的內表面可以為一透光表面。
其中,該顯示件內部具有一容室,該容室中設有一熱源,該風扇具有一入風口連通該容室;該結構具有提升散熱效率等功效。
其中,該顯示件設有連通該容室的一開口,該支撐件在鄰近該顯示件處設有一進氣口,且該進氣口朝向該顯示件的開口;該結構簡易, 便於製造、組裝,具有降低製造成本及提升組裝便利性等功效。
該頭戴式顯示裝置可另包含一導熱件,該導熱件的一端連接該熱源,該導熱件的另一端通過該顯示件的開口及該支撐件的進氣口而伸入該支撐件中;該結構具有更進一步提升散熱效率等功效。
其中,該支撐件在該顯示件與該排氣口之間設有一進氣口,該進氣口設於該支撐件背向該容置空間的表面;該結構可避免該進氣口被使用者頭部遮蔽,具有提升導引氣流順暢流通等功效。
其中,一熱源設於該支撐件中,在前述的X方向上,該熱源設於該支撐件的進氣口與排氣口之間;該結構具有提升對熱源之散熱效率等功效。
其中,該熱源設於該風扇與該排氣口之間,該風扇的入風口與該進氣口相對;該結構具有提升導流順暢度及該熱源的散熱效率等功效。
該頭戴式顯示裝置可另包含一導熱件及一熱源,該熱源設於該顯示件中或設於該支撐件中,該導熱件的一端連接該熱源,該導熱件的另一端與該支撐件的進氣口相對;該結構具有更進一步提升散熱效率等功效。
該頭戴式顯示裝置可另包含一導熱件及一熱源,該熱源設於該顯示件中或設於該支撐件中,該導熱件的一端連接該熱源,該導熱件的另一端延伸至該風扇與該支撐件的排氣口之間;該結構具有更進一步提升散熱效率等功效。
本發明的另一種頭戴式顯示裝置,包含:一顯示件;一支撐件,該支撐件連接該顯示件以共同環繞形成一容置空間;一排熱管,該排熱管連接該顯示件,該排熱管在遠離該顯示件處設有一排氣口;及一風扇,該風扇設於該排熱管中,該風扇具有一出風口,該出風口朝向該排熱管的排氣口。
其中,該風扇設於較鄰近該排熱管的排氣口處;該結構可降低使用者所聽見的風扇運作音量,具有更佳的使用舒適性。
其中,該顯示件內部具有一容室,該容室中設有一熱源,該顯示件設有一第一氣流口連通該容室,該排熱管設有一第二氣流口連通該排氣口,該第二氣流口朝向該第一氣流口;該結構簡易,便於製造、組裝,具有降低製造成本及提升組裝便利性等功效。
其中,該第一氣流口設於該顯示件背向該容置空間的表面,該第二氣流口設於該排熱管朝向該容置空間的表面;該結構簡易,便於製造、組裝,具有降低製造成本及提升組裝便利性等功效。
頭戴式顯示裝置另包含一攝影裝置,該攝影裝置設於該排熱管;該結構具有提升使用者所看見之視覺效果品質等功效。
1‧‧‧顯示件
11‧‧‧內表面
12‧‧‧外表面
13‧‧‧容室
14‧‧‧開口
15‧‧‧第一氣流口
2‧‧‧支撐件
21‧‧‧排氣口
22‧‧‧進氣口
3‧‧‧風扇
31‧‧‧出風口
32‧‧‧入風口
4‧‧‧支撐件
41‧‧‧排氣口
42‧‧‧進氣口
5‧‧‧支撐件
51‧‧‧排氣口
52‧‧‧進氣口
6、6’‧‧‧支撐件
6a‧‧‧延伸部
6b‧‧‧調整部
61‧‧‧排氣口
62‧‧‧第一流道
63‧‧‧第二流道
64‧‧‧進氣口
65‧‧‧第一氣流口
66‧‧‧第二氣流口
7‧‧‧攝影裝置
8‧‧‧導熱件
9‧‧‧排熱管
91‧‧‧排氣口
92‧‧‧第二氣流口
C‧‧‧容置空間
H‧‧‧熱源
第1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第2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局部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
第3圖:第2圖A-A剖線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
第4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加裝導熱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第5圖: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第6圖: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將熱源設於風扇與排氣口之間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第7圖:第6圖B-B剖線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
第8圖: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第9圖: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第10圖: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局部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
第11圖: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局部平面結構示意圖。
第12圖: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使支撐件的調整部相對於延伸部呈向下傾斜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第13圖:本發明第四實施例加裝攝影裝置的局部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
第14圖:本發明第四實施例將調整部設於較鄰近顯示件處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第15圖: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第16圖:本發明第五實施例另一使用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請參照第1圖,其係本發明頭戴式顯示裝置的第一實施例,該頭戴式顯示裝置大致上包含一顯示件1、一支撐件2及一風扇3,該支撐件2連接該顯示件1,該風扇3設於該支撐件2中。
該顯示件1為本發明頭戴式顯示裝置中用以供使用者看見特殊視覺效果的物件,所述特殊視覺效果包含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或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等系統,本發明不加以限制;而其內部的電子零件及配置亦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能夠理解及實施者,故於此不加以詳述。
在本實施例中,該顯示件1具有一內表面11及一外表面12,該顯示件1中央的內表面11與外表面12在一X方向上相對;使用者穿戴本發明的頭戴式顯示裝置時,該顯示件1的內表面11朝向使用者的眼部,該內表面11可以為一透光表面。該顯示件1的內部可形成一容室13,該顯示件1可設有連通該容室13的一開口14;本實施例將該頭戴式顯示裝置的一熱源H(如微處理器等電子零件)設於該容室13中,且較佳設於鄰 近該開口14處。
該支撐件2連接該顯示件1,以共同環繞形成一容置空間C供使用者穿戴,並將該顯示件1支撐定位在使用者的眼部處。本發明不限制該支撐件2的型態,該支撐件2可與該顯示件1共同構成如圖所示的眼鏡型態,或是全罩或半罩式的頭盔型態,或是眼鏡加上頭頂固定帶等多種型態;例如但不限制地,本實施例的支撐件2可以為二個長棒狀的桿件,該二桿件分別可樞轉地連接在該顯示件1的左右二端,使該二桿件可以架置在使用者的左右耳上;其中,該顯示件1的內表面11朝向該容置空間C,該支撐件2朝向該容置空間C的表面貼近甚至可局部接觸使用者的頭部。
請參照第1、3圖,該支撐件2在遠離該顯示件1處設有一排氣口21,該風扇3設置於該支撐件2中,該風扇3的型態不限,該風扇3具有一出風口31及一入風口32,該出風口31朝向該支撐件2的排氣口21,該入風口32則可與該顯示件1的容室13相連通。
請參照第1、2圖,在本實施例中,該支撐件2的至少一部分沿前述的X方向延伸,該排氣口21係設於該支撐件2在X方向上遠離該顯示件1處;即,該排氣口21可以設於該支撐件2在X方向上遠離該顯示件1的端面,或是設於該支撐件2在Z方向上的上端面或下端面,或是設於該支撐件2背向該容置空間C的表面,本發明均不加以限制。另,由於本實施例的熱源H係選擇設於該顯示件1的容室13中,故該支撐件2可以在鄰近該顯示件1處設有一進氣口22,且該進氣口22朝向該顯示件1的開口14,以便導出該熱源H周遭的高溫空氣。
請參照第1、3圖,據由前述結構,本發明的頭戴式顯示裝置可藉由致動該風扇3運作,使蓄積在該熱源H處的高溫空氣可通過該顯示件1的開口14及該支撐件2的進氣口22流向該風扇3的入風口32,再從該風扇3的出風口31導向該支撐件2的排氣口21以排出至外界,從而 確保該頭戴式顯示裝置可維持在適當的工作溫度下運作,不會升溫至令使用者不適的程度,也可避免發生熱當機的情況。
此外,請參照第4圖,本實施例的頭戴式顯示裝置還可另包含一導熱件8,該導熱件8可例如為熱管或均熱板等物件,該導熱件8的一端伸入該顯示件1的容室13以連接該熱源H,該導熱件8的另一端則通過該顯示件1的開口14及該支撐件2的進氣口22而伸入該支撐件2中。據此,該導熱件8可將該熱源H所產生的熱量快速導出該容室13,並傳遞至較鄰近該風扇3處,故可更有效地減緩該顯示件1升溫的情況。
請參照第5圖,其係本發明頭戴式顯示裝置的第二實施例,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大致上同於上述的第一實施例,其主要差異在於: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將該頭戴式顯示裝置的熱源H設於一支撐件4中。
詳言之,該支撐件4在遠離該顯示件1處設有一排氣口41;該排氣口41可以設於該支撐件4在X方向上遠離該顯示件1的端面,或是設於該支撐件4在Z方向上的上端面或下端面,或是設於該支撐件4背向該容置空間C的表面,本發明均不加以限制。該支撐件4另於該顯示件1與該排氣口41之間設有一進氣口42;該進氣口42同樣可選擇開設於該支撐件4在Z方向上的上端面或下端面,或較佳設於該支撐件4背向該容置空間C的表面,避免該進氣口42受到使用者頭部之遮蔽。其中,在X方向上,較佳使該熱源H設於該支撐件4的進氣口42與排氣口41之間。據此,該風扇3運作時,外界相對低溫的空氣可以通過該進氣口42流入該支撐件4中,並流經該熱源H以降低其工作溫度,而相對高溫的空氣再由該風扇3導引以從該排氣口41排出至外界。
其中,在X方向上,可以如第5圖所示將該風扇3設於該熱源H與該支撐件4的排氣口41之間;或者也可以如第6、7圖所示將該熱源H設於該風扇3與該支撐件4的排氣口41之間,特別是,還可使該風 扇3的入風口32與該支撐件4的進氣口42相對,以提升導流順暢度及該熱源H的散熱效率。
請參照第8圖,其係本發明頭戴式顯示裝置的第三實施例,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將該頭戴式顯示裝置的熱源H設於該顯示件1中或設於該支撐件5中,該支撐件5在遠離該顯示件1處設有一排氣口51,該支撐件5另於背向該容置空間C的表面設有一進氣口52。一導熱件8的一端連接該熱源H,該導熱件8的另一端與該支撐件5的進氣口52相對。
據此,該導熱件8可將該熱源H所產生的熱量快速傳導至該導熱件8的另一端,以於風扇3運作時,使外界相對低溫的空氣可以通過該進氣口52並直接吹向該導熱件8的另一端,以快速降低該導熱件8的溫度,而相對高溫的空氣再由該風扇3導引以從該支撐件5的排氣口51排出至外界。或者,該導熱件8的另一端也可伸入該風扇3中,或較佳延伸至該風扇3與該支撐件5的排氣口51之間,以由該風扇3直接對該導熱件8的另一端快速降溫,達到良好的散熱效率。
請參照第9、10圖,其係本發明頭戴式顯示裝置的第四實施例,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大致上同於上述的第一實施例,其主要差異在於: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使支撐件6包含可相對樞轉的一延伸部6a及一調整部6b。
詳言之,該支撐件6的延伸部6a自該顯示件1沿前述的X方向延伸,該延伸部6a的一端連接該顯示件1,該調整部6b樞接結合於該延伸部6a的另一端,該支撐件6在該調整部6b遠離該延伸部6a的一端設有一排氣口61;該排氣口61可以設於該調整部6b遠離該延伸部6a的一端的端面,或是設於該調整部6b背向該容置空間C的表面,或是設於該調整部6b在第9圖中在X方向上的任一端面,本發明均不加以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該延伸部6a中具有一第一流道62,該調整 部6b中具有一第二流道63,該排氣口61連通該第二流道63。一風扇3可以設於該第一流道62或該第二流道63,該風扇3的出風口31朝向該排氣口61。該延伸部6a設有一進氣口64連通該第一流道62,該進氣口64的位置可依該頭戴式顯示裝置的熱源H位置而定;例如,本實施例選擇將該熱源H設於該顯示件1的容室13中,故該進氣口64可設於該延伸部6a連接該顯示件1的一端,且該進氣口64朝向該顯示件1的開口14,使該第一流道62可以連通該容室13。在其他選擇將該熱源H設於該支撐件6內部的實施例中,該進氣口64則可選擇開設於該延伸部6a背向該容置空間C的表面。或者,該支撐件6的排氣口61或進氣口64數量都可以是數個,例如其中一進氣口64連通該容室13,另一進氣口64則設於該延伸部6a背向該容置空間C的表面,或是設於該延伸部6a在第9圖中在Z方向上的任一端面,以增進氣流在該第一流道62及第二流道63流通的順暢度。
該延伸部6a的另一端設有一第一氣流口65連通該第一流道62,該第一氣流口65可設於該延伸部6a背向該容置空間C的表面;該調整部6b則設有一第二氣流口66連通該第二流道63,該第二氣流口66可設於該調整部6b朝向該容置空間C的表面。據此,該調整部6b樞接結合於該延伸部6a,並維持該第二氣流口66朝向該第一氣流口65。
請參照第9、11圖,據由前述結構,本發明的頭戴式顯示裝置可藉由致動該風扇3運作,使蓄積在該熱源H處的高溫空氣可通過該顯示件1的開口14及該延伸部6a的進氣口64流入該第一流道62,並從該延伸部6a的第一氣流口65通過該調整部6b的第二氣流口66而流入該第二流道63,再被導向該調整部6b的排氣口61以排出至外界。因此,本實施例的頭戴式顯示裝置不僅可維持在適當的工作溫度下運作,避免造成使用者不適或發生熱當機的情況,還可將該支撐件6的延伸部6a架設在使用者的耳部,並藉由該支撐件6的調整部6b使熱空氣在更加遠離使用者耳部 的位置排出,故使用者的耳部較不會有溫熱感,可更進一步地提升使用舒適度。
又,本實施例較佳將該風扇3設於該第二流道63,更佳使該風扇3設於較鄰近該調整部6b的排氣口61處,以降低使用者所聽見的該風扇3運作音量。再且,該支撐件6的調整部6b可以相對於該延伸部6a調整呈向上翹起的型態(如第9圖所示),或是向後延伸以加長該支撐件6在X方向上的長度,或者也可將該支撐件6的調整部6b相對於該延伸部6a調整呈向下傾斜的型態(如第12圖所示),以由該支撐件6的調整部6b輔助勾住使用者的耳部,使整體頭戴式顯示裝置較不易從使用者的頭部滑落。
此外,請參照第13圖,本發明的頭戴式顯示裝置還可包含一攝影裝置7,該攝影裝置7架設於該支撐件6的調整部6b,較佳設於該調整部6b的末端;藉由該攝影裝置7拍攝該顯示件1所無法看見的視角,令使用者能看見二者所整合出更加完整且立體的視覺效果。其中,該攝影裝置7會發熱的部位可以設在該風扇3的出風口31與該調整部6b的排氣口61之間,並使該攝影裝置7的鏡頭位於該調整部6b外,以於不影響拍攝效果的前提下,使該風扇3兼可幫助該攝影裝置7散熱。
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頭戴式顯示裝置同樣可在該支撐件6的延伸部6a設置前述的導熱件8,以達到更佳的散熱效率;其中的配置結構關係可參考上述內容,於此不再詳述。
請參照第14圖,在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其他使用例中,也可選擇將該調整部6b樞接結合於該延伸部6a上的任意處,同樣可讓該頭戴式顯示裝置維持在適當的工作溫度下運作,避免造成使用者不適或發生熱當機的情況;其中,較佳將該調整部6b設於該延伸部6a較鄰近該顯示件1處,以縮減排出熱氣流的路徑,提升散熱效率。
請參照第15圖,其係本發明頭戴式顯示裝置的第五實施例,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另設有連接於顯示件1的一排熱管9,以將該頭戴式顯示裝置運作時所產生的熱量從該排熱管9排出,而非從支撐件6’排出。
詳言之,本實施例的顯示件1具有一內表面11及一外表面12,該顯示件1中央的內表面11與外表面12在一X方向上相對;使用者穿戴本發明的頭戴式顯示裝置時,該顯示件1的內表面11朝向使用者的眼部,該內表面11可以為一透光表面。該顯示件1的內部具有一容室13,以供容設該頭戴式顯示裝置的一熱源H(如微處理器等電子零件)等構件。該顯示件1設有連通該容室13的一第一氣流口15,該第一氣流口15較佳與該熱源H相對。例如,本實施例選擇將該第一氣流口15與該熱源H設於較鄰近支撐件6’處,而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如第16圖所示,將該第一氣流口15與該熱源H設於該顯示件1的中央部位或其他位置,以不影響使用者之穿戴便利性為原則。值得一提的是,在該第一氣流口15未與該熱源H相對的實施例中,也可設一導熱件(圖未繪示)的一端連接該熱源H,並使該導熱件的另一端與該第一氣流口15相對。
請再參照第15圖,該支撐件6’連接該顯示件1,以共同環繞形成一容置空間C供使用者穿戴,並將該顯示件1支撐定位在使用者的眼部處。本實施例的支撐件6’係用以提供支撐固定功能,而不再兼具有排熱功能,故結構較為簡易,於此不再詳述。
該排熱管9連接該顯示件1,二者的結合關係可以為固接或是樞接,本創作不加以限制。該排熱管9在遠離該顯示件1處設有一排氣口91,在該排熱管9樞接該顯示件1的實施例中,該排熱管9可以相對於該顯示件1調整呈向上翹起的型態(如第15、16圖所示),或是相對於該顯示件1呈向前、向下或傾斜等型態,以便依據使用需求調整該排氣口91 的出風方向。該風扇3設於該排熱管9中,較佳設於較鄰近該排氣口91處,該風扇3的型態不限,該風扇3具有一出風口31朝向該排氣口91。該排熱管9設有一第二氣流口92連通該排氣口91,該第二氣流口92朝向該顯示件1的第一氣流口15。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氣流口15可設於該顯示件1背向該容置空間C的表面,該第二氣流口92則可設於該排熱管9朝向該容置空間C的表面。據此,該排熱管9可樞接結合於該顯示件1,並維持該第二氣流口92朝向該第一氣流口15。
如此一來,該風扇3運作時,蓄積在該熱源H處的高溫空氣即可通過該顯示件1的第一氣流口15,從該第二氣流口92流入該排熱管9,再被導向該排熱管9的排氣口91以排出至外界。因此,本實施例的頭戴式顯示裝置同樣可維持在適當的工作溫度下運作,避免造成使用者不適或發生熱當機的情況,還可藉由該排熱管9使熱空氣在更加遠離使用者耳部的位置排出,故使用者的耳部較不會有溫熱感,且可降低使用者所聽見的該風扇3運作音量,達到提升使用舒適度等功效。
此外,本實施例的頭戴式顯示裝置亦可將一攝影裝置7架設於該排熱管9,較佳設於該排熱管9的末端;藉由該攝影裝置7拍攝該顯示件1所無法看見的視角,令使用者能看見二者所整合出更加完整且立體的視覺效果。其中,該攝影裝置7會發熱的部位可以設在該風扇3的出風口31與該排熱管9的排氣口91之間,並使該攝影裝置7的鏡頭位於該排熱管9外,以於不影響拍攝效果的前提下,使該風扇3兼可幫助該攝影裝置7散熱。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頭戴式顯示裝置,可藉由在支撐件或排熱管中組裝風扇,使該頭戴式顯示裝置內部電子零件運作時所產生的熱量得以排出至外界,從而確保輕量化的頭戴式顯示裝置也能維持在適當的工作溫度下運作,不會升溫至令使用者不適的程度,亦有效避免因散熱不良 而發生熱當機等情況,具有提升使用舒適度及運作順暢度等多重功效。
雖然本發明已利用上述較佳實施例揭示,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之內,相對上述實施例進行各種更動與修改仍屬本發明所保護之技術範疇,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顯示件
11‧‧‧內表面
12‧‧‧外表面
13‧‧‧容室
14‧‧‧開口
2‧‧‧支撐件
21‧‧‧排氣口
22‧‧‧進氣口
3‧‧‧風扇
C‧‧‧容置空間
H‧‧‧熱源

Claims (23)

  1. 一種頭戴式顯示裝置,包含:一顯示件;一支撐件,該支撐件連接該顯示件以共同環繞形成一容置空間,該支撐件在遠離該顯示件處設有一排氣口;及一風扇,該風扇設於該支撐件中,該風扇具有一出風口,該出風口朝向該支撐件的排氣口。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件具有一內表面及一外表面,該顯示件的內表面朝向該容置空間;該顯示件的內表面與外表面在一X方向上相對,該支撐件的至少一部分沿X方向延伸,該排氣口設於該支撐件在X方向上遠離該顯示件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件具有一內表面及一外表面,該顯示件的內表面朝向該容置空間;該顯示件的內表面與外表面在一X方向上相對,該支撐件包含一延伸部及一調整部,該延伸部沿X方向延伸,該延伸部的一端連接該顯示件,該調整部樞接結合於該延伸部,該排氣口設於該調整部遠離該延伸部的一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該延伸部中具有一第一流道,該調整部中具有一第二流道,該排氣口連通該第二流道,該風扇設於該第二流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該風扇設於較鄰近該調整部的排氣口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該延伸部設有一第一氣流口連通該第一流道,該調整部設有一第二氣流口連通該第二流道,該第二氣流口朝向該第一氣流口。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氣流口設 於該延伸部背向該容置空間的表面,該第二氣流口設於該調整部朝向該容置空間的表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該調整部設於該延伸部較鄰近該顯示件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頭戴式顯示裝置,另包含一攝影裝置,該攝影裝置設於該支撐件的調整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所述之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件的內表面為一透光表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件內部具有一容室,該容室中設有一熱源,該風扇具有一入風口連通該容室。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件設有連通該容室的一開口,該支撐件在鄰近該顯示件處設有一進氣口,且該進氣口朝向該顯示件的開口。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頭戴式顯示裝置,另包含一導熱件,該導熱件的一端連接該熱源,該導熱件的另一端通過該顯示件的開口及該支撐件的進氣口而伸入該支撐件中。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該支撐件在該顯示件與該排氣口之間設有一進氣口,該進氣口設於該支撐件背向該容置空間的表面。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一熱源設於該支撐件中,在前述的X方向上,該熱源設於該支撐件的進氣口與排氣口之間。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該熱源設於該風扇與該排氣口之間,該風扇的入風口與該進氣口相對。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頭戴式顯示裝置,另包含一導熱件及一熱源,該熱源設於該顯示件中或設於該支撐件中,該導熱件的一端連接該熱源,該導熱件的另一端與該支撐件的進氣口相對。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頭戴式顯示裝置,另包含一導熱件及一熱源,該熱源設於該顯示件中或設於該支撐件中,該導熱件的一端連接該熱源,該導熱件的另一端延伸至該風扇與該支撐件的排氣口之間。
  19. 一種頭戴式顯示裝置,包含:一顯示件;一支撐件,該支撐件連接該顯示件以共同環繞形成一容置空間;一排熱管,該排熱管連接該顯示件,該排熱管在遠離該顯示件處設有一排氣口;及一風扇,該風扇設於該排熱管中,該風扇具有一出風口,該出風口朝向該排熱管的排氣口。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該風扇設於較鄰近該排熱管的排氣口處。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件內部具有一容室,該容室中設有一熱源,該顯示件設有一第一氣流口連通該容室,該排熱管設有一第二氣流口連通該排氣口,該第二氣流口朝向該第一氣流口。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頭戴式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氣流口設於該顯示件背向該容置空間的表面,該第二氣流口設於該排熱管朝向該容置空間的表面。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至2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頭戴式顯示裝置,另包含一攝影裝置,該攝影裝置設於該排熱管。
TW105130658A 2016-09-22 2016-09-22 頭戴式顯示裝置 TWI6053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0658A TWI605329B (zh) 2016-09-22 2016-09-22 頭戴式顯示裝置
CN201610888907.5A CN107870423B (zh) 2016-09-22 2016-10-12 头戴式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0658A TWI605329B (zh) 2016-09-22 2016-09-22 頭戴式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5329B true TWI605329B (zh) 2017-11-11
TW201814427A TW201814427A (zh) 2018-04-16

Family

ID=61023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0658A TWI605329B (zh) 2016-09-22 2016-09-22 頭戴式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70423B (zh)
TW (1) TWI60532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9484B (zh) * 2020-06-19 2021-09-1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穿戴顯示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8436B (zh) * 2018-12-03 2020-09-08 谷东科技有限公司 利于散热的智能眼镜
CN109874279A (zh) * 2019-03-29 2019-06-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825351A (zh) * 2020-06-19 2021-12-2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穿戴显示装置
TWI735285B (zh) 2020-07-10 2021-08-0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穿戴顯示裝置
CN112099238B (zh) * 2020-10-30 2022-07-08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及其前端风冷散热结构
WO2023140222A1 (ja) * 2022-01-24 2023-07-27 株式会社ソニー・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CN115066155A (zh) * 2022-06-30 2022-09-16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眼镜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04666U (en) * 2006-08-01 2007-01-11 Water Bear Co Ltd Head-mounted display (HMD) with projection function
TWM518005U (zh) * 2015-11-05 2016-03-01 Jarvish Inc 防塵安全帽
US20160163110A1 (en) * 2014-12-04 2016-06-09 Htc Corporation Virtual real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modes of virtual reality system
CN205539718U (zh) * 2016-02-03 2016-08-31 深圳多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vr眼镜以及其散热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52281Y (zh) * 2008-12-31 2009-11-25 上海市闸北区中小学科技指导站 防雾眼镜
CN202794762U (zh) * 2012-07-21 2013-03-13 吴采遥 防雾眼镜
JP6387754B2 (ja) * 2014-09-08 2018-09-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2439993B1 (ko) * 2015-02-27 2022-09-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방열 장치를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CN104991344A (zh) * 2015-07-08 2015-10-21 成都梦工厂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便于散热的虚拟现实头盔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04666U (en) * 2006-08-01 2007-01-11 Water Bear Co Ltd Head-mounted display (HMD) with projection function
US20160163110A1 (en) * 2014-12-04 2016-06-09 Htc Corporation Virtual real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modes of virtual reality system
TWM518005U (zh) * 2015-11-05 2016-03-01 Jarvish Inc 防塵安全帽
CN205539718U (zh) * 2016-02-03 2016-08-31 深圳多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vr眼镜以及其散热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9484B (zh) * 2020-06-19 2021-09-1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穿戴顯示裝置
US11537184B2 (en) 2020-06-19 2022-12-27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Wearable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4427A (zh) 2018-04-16
CN107870423A (zh) 2018-04-03
CN107870423B (zh) 2021-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5329B (zh) 頭戴式顯示裝置
US11166852B2 (en) Protective headwear with airflow
TWI735906B (zh) 頭戴式顯示裝置
WO2018219240A1 (zh)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TWI661228B (zh) Virtual reality headset
JP2023052785A (ja) 頭部装着可能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WO2018032676A1 (zh) 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
EP3220188B1 (en) Head mounted electronic device and head mounted electronic device cushion
CN110050219A (zh) 头戴式显示设备
JP7123116B2 (ja)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デバイス
CN110376745A (zh) 便于散热的vr眼镜
CN208387165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vr眼镜
JP6446257B2 (ja)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CN206024378U (zh) 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
TWI322326B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guiding device
JPWO2020188760A5 (zh)
JP2017017565A (ja)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CN213399065U (zh) 一种头戴设备
TWI301556B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projection display
TW202146977A (zh) 頭戴式顯示裝置
CN219370141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ar或vr装置
WO2018049622A1 (zh) 头戴显示设备及其眼罩
TWI616683B (zh) 頭戴式顯示裝置
CN212905732U (zh) 一种自动散热式vr虚拟旅游观景眼镜
CN216696879U (zh)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