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5083A - 供料器的管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供料器的管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35083A
CN107535083A CN201580078972.5A CN201580078972A CN107535083A CN 107535083 A CN107535083 A CN 107535083A CN 201580078972 A CN201580078972 A CN 201580078972A CN 107535083 A CN107535083 A CN 1075350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er
carrier b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component
ed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89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35083B (zh
Inventor
洞口和人
池山丈
藤村友纪
久野耕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535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50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350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50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6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job scheduling, process planning, material flow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6Supply management, e.g. supply of components or of substrate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40Robotics, robotics mapping to robotics vision
    • G05B2219/40543Identification and location, position of components, object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45Nc applications
    • G05B2219/45031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waf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料器的管理装置,恰当地控制与供料器相关的管理信息的编辑,防止供给错误的元件种类的电子元件。供料器的管理装置具备:数据管理部,具有管理信息,该管理信息是使填装在各个供料器中的电子元件的元件种类与用于确定多个供料器中的各个供料器的识别符号相关联而得到的;及编辑控制部,在伴随与供料器的识别符号相关联的元件种类的变更而接收到对管理信息进行编辑的请求的情况下,基于该供料器中的电子元件的填装状态来判定是否允许该编辑。

Description

供料器的管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在元件安装机中使用的供料器作为管理对象的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元件安装机具备多个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带式、或专利文献2所示的散装式的供料器。多个供料器分别与填装的电子元件的元件种类相关联,由主机等管理装置进行管理。管理装置例如在元件安装机的安装处理时,对操作者引导安装供料器的元件安装机、电子元件的补给等。此外,管理装置在填装在供料器中的电子元件的元件种类变更的情况下,基于操作者的输入信息来更新元件种类与供料器相关联的管理信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770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956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供料器在带式中设置有带盘,另外,在散装式中设置有元件储存箱,分别填装电子元件。但是,在更换带盘或元件储存箱时,有时会在供料器主体内残留有更换前的电子元件。因此,在残留有电子元件的状态下更新供料器的管理信息时,可能会供给与管理信息中的元件种类不同的元件种类的电子元件。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恰当地控制与供料器相关的管理信息的编辑并防止供给错误的元件种类的电子元件的供料器的管理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供料器的管理装置以在元件安装机的元件供给装置中使用的供料器为管理对象。供料器的管理装置具备:数据管理部,具有管理信息,该管理信息是使填装在各个所述供料器中的所述电子元件的元件种类与用于确定多个所述供料器中的各个供料器的识别符号相关联而得到的;及编辑控制部,在伴随与所述供料器的所述识别符号相关联的所述元件种类的变更而接收到对所述管理信息进行编辑的请求的情况下,基于该供料器中的所述电子元件的填装状态来判定是否允许该编辑。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结构,对于与供料器相关的管理信息的编辑要求根据该供料器中的电子元件的填装状态来判定是允许还是拒绝。由此,由于在供料器中残留有电子元件的情况下等能够判定是否允许对与该供料器相关的管理信息的编辑要求,因此,防止了管理信息中的元件种类与实际上填装的电子元件的元件种类不同。这样,管理装置能够恰当地控制管理信息的编辑,防止供给错误的元件种类的电子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生产线的一部分的框图。
图2是表示构成图1的生产线的元件安装机的整体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供料器的管理信息的图。
图4是表示载带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供料器的整体图。
图6是表示管理信息的编辑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的供料器的管理装置具体化了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在电路基板上安装电子元件的元件安装机中装入供料器的管理装置的结构。元件安装机例如构成制造集成电路等电路基板产品的生产线。
<实施方式>
(生产线1的结构)
如图1所示,生产线1由经由网络与主机2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的多个生产设备构成。该生产设备中除元件安装机3外例如还含有丝网印刷机、安装检查机、回流炉等。包含元件安装机3的生产设备构成为,能够经由网络与主机2进行各种数据的输入输出。
主机2监测生产线1的动作状况,进行包含元件安装机3的生产设备的控制。该主机2具有由硬盘、闪存等构成的存储装置。在主机2中存储有用于控制元件安装机3的各种数据。
具体来说,主机2存储有包含生产的电路基板产品的种类、生产量的生产计划、用于使元件安装机3动作的控制程序、在多个供料器50的管理中使用的管理信息M1等。主机2在执行各生产设备中的生产处理时将控制程序等各种数据恰当地送出到各生产设备。
(元件安装机3的结构)
如图2所示,构成生产线1的多台元件安装机3具备:基板搬运装置10、元件供给装置20、元件移载装置30和控制装置40。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元件安装机3的水平宽度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元件安装机3的水平长度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与X轴及Y轴垂直的铅垂方向(图2的前后方向)设为Z轴方向。
基板搬运装置10由带式输送机等构成,向搬运方向依次搬运基板Bd。基板搬运装置10将基板Bd定位于元件安装机3的机内中的预定位置。而且,基板搬运装置10在执行了元件安装机3的安装处理后,将基板Bd搬出到元件安装机3的机外。
元件供给装置20供给向基板Bd上安装的电子元件。元件供给装置20具有在X轴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插槽21及多个带盘保持部22。在多个插槽21中分别可拆装地设置有供料器50。元件供给装置20通过供料器50传送载带80并使其移动,在位于供料器50的前端侧(图2的上侧)的取出部Nt(参照图4)供给电子元件。关于供料器50的结构的详情后述。
带盘保持部22将卷绕了载带80的第一带盘61及第二带盘62保持为能够更换。第一带盘61及第二带盘62相对各供料器50在Y方向上并列地逐一配置。即,带盘保持部22构成为,能够从第一带盘61及第二带盘62对一个供料器50供给载带80。
元件移载装置30构成为能够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移动。元件移载装置30从元件安装机3的长度方向的后部侧(图2的上侧)配置至前部侧的元件供给装置20的上方。元件移载装置30具备头驱动装置31、安装头32。头驱动装置31构成为通过直线运动机构能够使移动台在XY轴方向上移动。安装头32可拆装地设于头驱动装置31的移动台上。
另外,安装头32上可拆装地设有未图示的多个吸嘴。安装头32能够绕与Z轴平行的R轴旋转且能够升降地支承各吸嘴。各吸嘴被控制相对于安装头32的升降位置、角度、负压的供给状态。各吸嘴通过被供给负压,吸附并保持在供料器50的取出部Nt中被供给的电子元件。
(控制装置40的结构)
控制装置40主要由CPU、各种存储器、控制电路构成,控制电子元件的安装处理。如图1所示,控制装置40具有操作面板41、安装控制部42、数据管理部43和编辑控制部44。操作面板41显示控制装置40所具有的各种数据。操作面板41接收显示的各种数据的编辑。
安装控制部42控制元件移载装置30的安装头32的位置、吸附机构的动作。更详细来说,安装控制部42基于从在元件安装机1上设有多个的各种传感器输出的信息、从主机2取得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安装处理。由此,控制设于安装头32上的吸嘴的位置及旋转角度。
数据管理部43取得并保持用于管理多个供料器50的各种数据。在上述各种数据中含有从主机2取得的管理信息M1。如图3所示,上述管理信息M1使供料器类型、填装于供料器50中的电子元件的元件种类及电子元件的填装状态与用于确定多个供料器的各个供料器的供料器ID(识别符号)相关联。
另外,数据管理部43在接收到操作面板41对管理信息M1的编辑的情况下,取得并保持与该编辑相关的输入信息。在管理信息M1的“编辑”中包含对供料器50新关联元件种类的登记和对于已经与供料器50相关联的元件种类变更为其它元件种类的更新。另外,数据管理部43与设置于元件供给装置20的插槽21中的供料器50通信,取得包含供料器50的状态的各种信息并保持。
编辑控制部44控制对于操作面板41所接收到的管理信息M1的编辑。编辑控制部44在伴随与供料器50的供料器ID相关联的元件种类的变更而接收到对管理信息M1进行编辑的请求的情况下,基于该供料器50中的电子元件的填装状态,判定是否允许该编辑。关于管理信息M1的编辑控制的详细内容后述。
(载带80的结构)
载带80如上述那样卷绕在保持于带盘保持部22的第一带盘61及第二带盘62上。载带80一列地收纳多个电子元件等元件。如图4所示,载带80具有基带81和盖带82。
基带81由纸材、树脂等具有挠性的材料形成。基带81具有形成于宽度方向(图4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的元件收纳部81a。元件收纳部81a由具有底部的凹状构成。元件收纳部81a在基带81的搬运方向(为长度方向,图4的左右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形成。在各个元件收纳部81a中各收纳有一个元件。
另外,基带81具有形成于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缘部的进料孔81b。进料孔81b在基带81的搬运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形成。进料孔81b以在上下方向(载带80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进料孔81b之间的间隔设定得比元件收纳部81a之间的间隔小。
盖带82由薄膜状的高分子膜形成。盖带8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与基带81的上表面粘接。由此,盖带82将元件收纳部81a的开口部封闭。通过这样的载带的结构,防止收纳于基带81的元件收纳部81a的元件脱落。
(供料器50的结构)
供料器50设置于元件供给装置20的插槽21中,从保持在带盘保持部22上的第一带盘61及第二带盘62供给载带80。供料器50传送从插入部Ni插入的载带80并使其移动,并能够在取出部Nt将元件取出而进行供给。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供料器50是采用了带式的带式供料器,填装载带80,并填装收纳在该载带80上的电子元件。
另外,供料器50构成为不连接(拼接)使用中的载带80和补给用的载带而能够持续地供给元件。具体来说,供料器50以在使用中的载带80(以下,也称为“搬运带T1”)的上方重叠补给用的载带80(以下,也称为“补给带T2”)的状态进行待机(参照图5)。而且,补给带T2在搬运带T1结束时,以追随搬运带T1的末端的方式开始传送移动。开始了传送移动的补给带T2成为使用中的载带80(搬运带T1)。
如图5所示,供料器50具备:外壳51、导轨52、第一驱动装置53、第二驱动装置54、带送出单元55、带剥离单元56和多个检测传感器57~59。外壳51形成为扁平的箱形状,插入并固定于元件供给装置20的插槽21中。导轨52从外壳51的后部侧的插入部Ni遍及前部侧的取出部Nt而设置。导轨52的上表面构成载带80的搬运路的一部分。
第一驱动装置53具有设于取出部Nt中的导轨52的下方的一对带齿卷盘。第二驱动装置54具有设于插入部Ni中的导轨的下方的一对带齿卷盘。各带齿卷盘以一部分从形成于导轨52上的窗部向导轨52的上表面侧突出的方式配置,能够与载带80的进料孔81b卡合地构成。
第一驱动装置53及第二驱动装置54通过未图示的步进电机同步旋转驱动各带齿卷盘。根据这样的结构,第一驱动装置53构成引入机构,其以将导轨52上的载带80引入到取出部Nt的方式进行驱动。另外,第二驱动装置54构成送出机构,其在载带80的始端插入到插入部Ni中的情况下,将载带80的始端从该插入部Ni传送移动至取出部Nt。
带送出单元55在载带80的搬运方向上配置于第二驱动装置54所处的导轨52的上方。带送出单元55将介于与导轨52之间的载带80按压在导轨52上。由此,带送出单元55辅助第二驱动装置54的带齿卷盘卡合在载带80的进料孔81b中。另外,带送出单元55保持预定地相对于使用中的搬运带T1插入的补给带T2。
带剥离单元56在载带80的搬运方向上配置于第一驱动装置53的带齿卷盘所处的导轨52的上方。带剥离单元56使传送移动的载带80的盖带82从基带81剥离,在取出部Nt,使元件露出到外部。另外,带剥离单元56将从基带81剥离的盖带82向废弃导管引导。
多个检测传感器57~59检测导轨52上的不同的三处位置(取出部Nt、中间部Nn、插入部Ni)中有无载带80。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取出部Nt的第一检测传感器57通过与导轨52上的载带80的接触,检测取出部Nt中有无载带80。配置在位于取出部Nt与插入部Ni之间的中间部Nn的第二检测传感器58通过与导轨52上的载带80的接触,检测中间部Nn中有无载带80。
另外,配置于插入部Ni的第三检测传感器59通过带送出单元55的动作状态(例如,将载带80按压在导轨52上的动作状态),检测插入部Ni中有无载带80(搬运带T1)及补给用的载带80(补给带T2)。即,第三检测传感器59检测填装在供料器50中的载带80的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0~2)。
由这样的结构构成的供料器50在重置状态下,对插入部Ni插入了载带80的始端后,通过第二驱动装置54的驱动,载带80的始端经由中间部Nn自动传送移动至取出部Nt,填装载带80。此外,上述供料器50的“重置状态”是指,在供料器50中没有填装载带80的状态、即在导轨52上的任一位置均没有载带80的填装状态。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供料器50为在插入部Ni具有送出机构(第二驱动装置54)的自动加载类型。另外,多个检测传感器57~59在传送移动了载带80的情况下,依次检测载带80,经由供料器50的控制部,将检测结果送出到元件安装机1的控制装置40。
供料器50构成为,在没有插入补给用的载带80的状态下,在使用中的载带80的末端通过了插入部Ni的情况下,能够以通过第一驱动装置53将载带80引入至取出部Nt的方式传送移动。此时,供料器50成为检测传感器57~59能够在取出部Nt及中间部Nn、或仅在取出部Nt检测载带80的状态。
此外,在上述那样的载带80的状态下,供料器50能够接着残留的载带80补给其它载带80。具体来说,在其它载带80的始端插入到插入部Ni中后,供料器50驱动第二驱动装置54直至该其它载带80的始端接触到残留的载带80的末端。其后,通过同步驱动第一驱动装置53及第二驱动装置54,供料器50能够连续地供给电子元件。
另外,供料器50能够执行填装的载带80的除去处理。具体来说,供料器50将第一驱动装置53及第二驱动装置54驱动到电子元件供给时的相反侧,以从取出部Nt侧朝向插入部Ni侧返回载带80的方式传送移动,除去载带80。另外,供料器50在载带80的末端通过了插入部Ni后,传送移动从插入部Ni至取出部Nt的路径的长度以上,除去载带80。
(管理信息M1的编辑控制)
上述元件安装机3中的控制装置40的操作面板41、数据管理部43及编辑控制部44构成以供料器50为管理对象的管理装置70(参照图1)。在此,对管理装置70的管理信息M1的编辑控制进行说明。在管理装置70根据操作者对操作面板41的操作而接收到对管理信息M1进行编辑的请求的情况下,执行图6所示的管理信息M1的编辑控制。
在此,操作者对管理信息M1的编辑要求是将对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设置于元件供给装置20的插槽21的一个供料器50填装收容了确定的元件种类的电子元件的载带80这一情况登记或变更为管理信息M1的要求。数据管理部43首先取得作为经由操作面板41接收到的编辑的对象的供料器50的供料器ID(识别符号)及输入的元件种类(步骤11(以下,将“步骤”标记为“S”))。
在此,在数据管理部43对供料器ID及元件种类的取得中能够采用各种方法。例如,通过由管理装置70的读码器(未图示)读取供料器50上附设的识别码,取得识别码所记录的供料器ID。同样地,通过由管理装置70的读码器读取卷绕了载带80的带盘(第一带盘61、第二带盘62)上附设的识别码,取得在卷绕在该带盘上的载带80中收纳的电子元件的元件种类。作为上述识别码,能够采用条形码、二维码、字符串、图案、色彩或这些的结合体。
另外,数据管理部43在通过由操作者输入用于确定插槽21的插槽编号等而指定了一个供料器50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与该供料器50进行通信来取得存储在供料器50的控制部中的供料器ID。除上述外,数据管理部43例如也可以将由操作者直接输入到操作面板41的供料器ID、元件种类设为作为编辑的对象的供料器50的供料器ID及元件种类。
接下来,数据管理部43将附加了供料器ID所需要的信息的数据送出到主机2(S12)。在被主机2送出的需要的信息中例如恰当地含有元件安装机3的种类、管理信息M1的发送要求、供料器50的工作状态等。由此,主机2从能够与多个元件安装机3通用使用的供料器50的管理信息M1中选择至少与有要求的供料器ID对应的信息(相当于图3的一列的信息)。
主机2对进行了供料器ID及管理信息M1的发送要求的元件安装机3送出管理信息M1。数据管理部43取得从主机2送出的管理信息M1(S13)。在此,在接收到对管理信息M1进行编辑的请求的情况下,从主机2取得管理信息M1。与此相对,控制装置40也可以是在各种时刻预先取得并存储管理信息M1的结构。
即,数据管理部43也可以是例如在接通了元件安装机3的电源的情况下预先取得与设置于插槽21中的全部供料器50相关的管理信息M1的结构。另外,数据管理部43也可以是检测到在插槽21中设置了供料器50并能够通信而取得与该供料器50对应的管理信息M1的一部分的结构。
编辑控制部44判定与管理信息M1中的供料器ID对应的元件种类和S11中取得的元件种类是否不同(S14)。由于在元件种类一致的情况下(S14:否)不会出现元件种类的变更,因此,允许管理信息M1的编辑。或者,由于在管理信息M1中的元件种类为未登记的情况下(S14:否)为元件种类的新登记,因此,允许管理信息M1的编辑,执行管理信息M1的编辑处理(S17)。
另一方面,在元件种类不同的情况下(S14:是),编辑控制部44伴随与供料器ID相关联的元件种类的变更而接收到对管理信息M1进行编辑的请求,基于供料器50中的电子元件的填装状态,判定是否允许该编辑。因此,编辑控制部44首先执行供料器50的填装状态的识别处理(S15)。具体来说,编辑控制部44通过数据管理部43取得填装在供料器50中的当前的带数量、记录是否执行了从供料器50除去载带80的除去处理的除去信息等,作为供料器50的填装状态。
在此,基于供料器50的多个检测传感器57~59的检测结果计算出供料器50的“当前的带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由0~2的任一个表示。另外,编辑控制部44将填装的载带80的末端处于供料器50的外部(带盘保持部22侧)、插入部Ni至中间部Nn之间、中间部Nn至取出部Nt之间的哪一处识别为填装状态。
另外,供料器50的“除去信息”表示通过操作者的登记、或通过一定的动作是否成为了在供料器50的内部没有残留载带80的重置状态。数据管理部43例如基于检测传感器57~59的检测结果、第一驱动装置53、第二驱动装置54的驱动履历等,识别并记录执行了除去处理。
接下来,编辑控制部44基于S15中识别出的供料器50的填装状态,判定是否允许管理信息M1的编辑(S16)。在此,编辑控制部44按照预定的判定标准来判定是否允许编辑。作为该判定标准,例如假定有下述的判定标准(A)、(B)。判定标准(A)以供料器50处于当前重置状态为条件。即,编辑控制部44在填装在供料器50中的载带80的数量为0的情况下允许管理信息M1的编辑。
另外,判定标准(B)以执行了除去处理后填装了当前的载带80为条件。即,在供料器50在当前时刻下没有处于重置状态但识别为当前的载带80经过了重置状态后被填装的情况下,被看作是填装了操作者想要填装的元件种类的电子元件,编辑控制部44允许对管理信息M1进行编辑。
编辑控制部44在允许对管理信息M1进行编辑的情况下(S16:是),执行管理信息M1的编辑处理(S17)。具体来说,编辑控制部44使S11中取得的元件种类与供料器50的供料器ID相关联。而且,编辑控制部44以根据需要对该供料器ID记录当前的带数量及除去信息(未处理)作为填装状态的方式编辑管理信息M1。
数据管理部43的编辑控制部44执行编辑处理(S17)并将编辑后的管理信息M1送出到主机2(S18)。此外,在设定有上述判定标准(A)的情况下,供料器50在结束了管理信息M1的编辑控制后,填装收纳了对应的元件种类的电子元件的载带80。
另外,在编辑控制部44不允许对管理信息M1进行编辑的情况下(S16:否),管理装置70作为接收到的编辑的要求无效,对操作者提示错误或警告(S19)。在该错误等的提示中,例如设定了上述判定标准(A)的情况下,对操作者提示载带80上残留有载带80。
另外,在设定了上述判定标准(B)的情况下,不执行除去处理,警告当前填装的电子元件的元件种类和通过编辑想要变更的元件种类可能会不同。这样,管理装置70督促操作者执行供料器50的除去处理,另外,督促操作者确认想要变更的元件种类的输入是否没有错误等。由此,防止管理信息M1中的元件种类和填装的电子元件的元件种类不同。
在通过上述那样的编辑控制恰当地编辑了管理信息M1的情况下,主机2取得并存储编辑后的管理信息M1。而且,主机2基于该管理信息M1,例如引导在预定电路基板产品的生产中使用的供料器50及填装的电子元件的元件种类,另外,能够引导在生产线1中设置该供料器50的元件安装机3。
(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供料器50的管理装置70以在元件安装机3的元件供给装置20中使用的供料器50为管理对象。供料器50的管理装置70具备:数据管理部43,具有管理信息M1,该管理信息M1是使填装在各个供料器50中的电子元件的元件种类与用于确定多个供料器50中的各个供料器50的识别符号(供料器ID)相关联而得到的;及编辑控制部44,在伴随与供料器50的识别符号相关联的元件种类的变更而接收到对管理信息M1进行编辑的请求的情况下,基于该供料器50中的电子元件的填装状态来判定是否允许该编辑。
根据这样的结构,对管理信息M1的编辑要求根据供料器50中的电子元件的填装状态来判定是允许还是拒绝(S16)。由此,在供料器50中残留有电子元件的情况下等拒绝对管理信息M1的编辑要求(S16:否)。因此,防止通过编辑而使管理信息M1中的元件种类与实际上填装的电子元件的元件种类不同。这样,管理装置70恰当地控制管理信息M1的编辑,能够防止供给错误的元件种类的电子元件。
另外,供料器50是如下的带式供料器:将以一定的间隔收纳有多个电子元件的载带80从插入部传送移动至取出部Nt,并能够在取出部Nt将电子元件取出而进行供给。
带式的供料器50需要在供料器50的内部沿路径处理载带80。因此,在载带80的末端通过了供料器50的插入部Ni的状态下,有时会在供料器50的内部残留载带80。在这样的情况下,操作者在填装收容了其它元件种类的电子元件的载带80并编辑管理信息M1时,管理信息M1的元件种类和实际上填装在供料器50中的电子元件(收纳在残留的载带80中的电子元件)的元件种类不同。因此,以带式供料器为管理对象恰当地控制管理信息M1的编辑特别有用。
另外,带式供料器(供料器50)具有送出机构(第二驱动装置54),在载带80的始端被插入到插入部Ni中的情况下,送出机构(第二驱动装置54)将载带80的始端从该插入部Ni传送移动至取出部Nt。
根据这样的结构,供料器50为具有送出机构(第二驱动装置54)的自动加载类型,能够接着残留的载带80补给其它载带80。因此,在填装收容其它元件种类的电子元件的载带80的情况下,容易忽视残留的载带80的存在,在填装补给用的载带80并编辑管理信息M1时,会出现元件种类不同的情况。因此,以自动加载类型的供料器50为管理对象恰当地控制管理信息M1的编辑特别有用。
另外,带式供料器(供料器50)具有能够检测取出部Nt中有无载带80的检测传感器57。编辑控制部44取得检测传感器57的检测结果作为填装状态,基于该填装状态来判定是否允许对管理信息M1进行编辑。
根据这样的结构,管理装置70的编辑控制部44基于供料器50的第一检测传感器57的检测结果,能够识别取出部Nt中有无载带80并判定是否允许对管理信息M1进行编辑。由此,末端在通过了插入部Ni的状态下反映出残留在供料器50中的载带80的有无,能够可靠地控制对管理信息M1的编辑。
另外,填装状态中包含带式供料器(供料器50)中填装的载带80的数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填装在供料器50中的载带80的数量包含待机带在内在0~2之间变动。通过识别这样的载带80的数量作为填装状态,管理装置70能够简单地识别出供料器50中的填装状态。因此,能够可靠地控制管理信息M1的编辑并减轻该编辑控制中的负荷。
另外,编辑控制部44在带式供料器(供料器50)中填装的载带80的数量为0的情况下允许编辑。
根据这样的结构(设定了上述判定标准(A)的结构),在处于从供料器50除去了载带80的重置状态的情况下允许对管理信息M1的编辑要求。由此,可靠地防止管理信息M1中的元件种类和实际上填装的电子元件的元件种类不同。
另外,填装状态中包含除去信息,该除去信息对是否执行了从带式供料器(供料器50)除去载带80的除去处理进行记录。
根据这样的结构(设定了上述判定标准(B)的结构),对管理信息M1的编辑要求基于填装状态中包含的除去信息,判定是否允许。在根据除去信息识别为供料器50成为暂时重置状态的情况下,能够看作填装有操作者想要填装的元件种类的电子元件。因此,管理装置70在编辑上次的管理信息M1后执行了载带80的除去处理的情况下,允许对管理信息M1进行编辑,能够有效地控制编辑。
另外,填装状态的除去信息被记录为如下的信息:在载带80的末端通过了带式供料器(供料器50)的插入部Ni后被传送移动了从插入部Ni至取出部Nt的路径的长度以上的情况下,执行了除去处理。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载带80的末端通过了插入部Ni后该载带80传送移动至路径的长度以上的情况下,载带80的末端处于通过了取出部Nt的状态。通过作为以这样的状态执行了载带80的除去处理的情况记录为除去信息,基于包含该除去信息的填装状态,能够正确地进行是否允许对管理信息M1进行编辑的判定。
<实施方式的变形方式>
(关于管理信息M1的编辑控制)
在实施方式中,编辑控制部44在登记的元件种类(与管理信息M1中的供料器ID对应的元件种类)和作为编辑的对象的元件种类(S11中取得的元件种类)一致的情况下(S14:否),作为没有元件种类的变更的情况,允许对管理信息M1进行编辑。S14中的判定在编辑前后中的元件种类没有变更的情况下,省略填装状态的识别处理(S15)等,以简化编辑控制等为目的来执行。与此相对,编辑控制部44也可以形成为不进行关于编辑的前后中有无元件种类的变更的判定(S14)的结构。
在此,供料器50在与主机2、元件安装机3不能通信的保存库等离线中,作为电路基板产品的生产的换产调整,有时事先填装确定的元件种类的载带80。在这样的情况下,若在供料器50中残留有其它元件种类的载带80,则管理信息M1中的元件种类可能会与由残留的载带80供给的元件种类不同。因此,编辑控制部44也可以构成为,在与主机2、元件安装机3能够通信的在线中,允许载带80的填装和伴随该填装的管理信息M1的编辑。
具体来说,如上述那样,编辑控制部44不执行关于编辑前后中有无元件种类的变更的判定(S14)。根据这样的结构,编辑控制部44在有管理信息M1的编辑要求时,无论有无元件种类的变更,均执行在线的供料器50的填装状态的识别处理(S15),基于该处理的结果来判定是否允许编辑(S16)。由此,更可靠地控制管理信息M1的编辑,能够防止供给错误的元件种类的电子元件。
在实施方式中,编辑控制部44执行供料器50的填装状态的识别处理(S15)。在此,编辑控制部44通过数据管理部43取得基于多个检测传感器57~59的检测结果的当前的带数量等,识别为供料器50的填装状态。与此相对,编辑控制部44也可以在填装状态的识别处理(S15)中取得此时刻中的多个检测传感器57~59的检测结果,直接识别填装状态。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对应于有管理信息M1的编辑的要求的时刻中的供料器50的填装状态来执行编辑控制。
另外,数据管理部43形成为记录第一驱动装置53、第二驱动装置54、带送出单元55等的动作的结构,在填装状态的识别处理(S15)中,编辑控制部44也可以根据数据管理部43所记录的动作的履历来推定供料器50的填装状态。根据这样的结构,例如能够不需要一部分的检测传感器而降低供料器50的制造成本,或者通过与检测传感器57~59的检测结果并用,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填装状态。
编辑控制部44按照S16中设定的判定标准(A)、(B)来判定是否允许对管理信息M1进行编辑。与此相对,编辑控制部44也可以是设定其它判定标准来判定是否允许编辑的结构。具体来说,例如在载带80的末端位于插入部Ni的带盘保持部22侧的情况下,编辑控制部44也可以允许对管理信息M1进行编辑。
自动加载类型的带式供料器在供料器50的内部存在引入末端的状态的载带80的情况下,特别需要限制管理信息M1的编辑。另一方面,在载带80的末端向带盘保持部22侧突出的情况下,操作者容易视觉确认,能够看作是填装有操作者想要填装的元件种类的载带80。
因此,编辑控制部44例如在插入部Ni中的带数量相对取出部Nt中的带数量为相同的数量或比取出部Nt中的带数量多的数量(插入补给带T2的状态)的情况下,允许对管理信息M1进行编辑。相反地,编辑控制部44在插入部Ni中的带数量相对取出部Nt中的带数量少(末端通过了插入部Ni的状态)的情况下,拒绝对管理信息M1进行编辑。但是,从更可靠地控制管理信息M1的编辑这一观点考虑,优选的是采用实施方式中示例的判定标准(A)、(B)的结构。
(关于供料器50)
在实施方式中,供料器50是自动加载类型的带式供料器。与此相对,供料器50作为传送移动载带80的机构,也可以是不具有作为送出机构的第二驱动装置54的结构。这样的结构的供料器是每当成为重置状态时补给载带80的类型、或将载带80彼此之间连接的拼接类型的带式供料器。
另外,供料器50除带式供料器外,也可以是采用散装式的散装式供料器。散装式供料器设置元件储存箱来填装电子元件。管理装置70的编辑控制部44与以带式供料器为管理对象的情况相同,基于散装式供料器中的电子元件的填装状态,判定是否允许对管理信息M1进行编辑。具体来说,在散装式供料器的除去了元件储存箱的供料器主体中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将电子元件排出到外部的供给部配置检测传感器,编辑控制部44基于该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识别电子元件的填装状态。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在散装式供料器中残留有电子元件的情况下拒绝对管理信息M1的编辑要求,因此,防止通过编辑而使管理信息M1中的元件种类和实际上填装的电子元件的元件种类不同。因此,管理装置70恰当地控制管理信息M1的编辑,能够防止供给错误的元件种类的电子元件。
(关于管理装置70)
在实施方式中,管理装置70由操作面板41、数据管理部43及编辑控制部44构成,是组装到元件安装机3的控制装置40的结构。与此相对,管理装置70也可以是相对于元件安装机3的外部装置。例如,管理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具备配置在主机2上的数据管理部及编辑控制部,对于在主机2或元件安装机3中接收到的编辑进行是否允许的判定。
附图标记说明
3:元件安装机
20:元件供给装置
40:控制装置
41:操作面板 42:安装控制部 43:数据管理部
44:编辑控制部
50:供料器
54:第二驱动装置(送出机构)
57~59:检测传感器
80:载带
Nt:取出部 Nn:中间部 Ni:插入部
T1:搬运带 T2:补给带 M1:管理信息

Claims (8)

1.一种供料器的管理装置,以在元件安装机的元件供给装置中使用的供料器为管理对象,所述供料器的管理装置具备:
数据管理部,具有管理信息,所述管理信息是使填装在各个所述供料器中的所述电子元件的元件种类与用于确定多个所述供料器中的各个供料器的识别符号相关联而得到的;及
编辑控制部,在伴随与所述供料器的所述识别符号相关联的所述元件种类的变更而接收到对所述管理信息进行编辑的请求的情况下,基于该供料器中的所述电子元件的填装状态来判定是否允许该编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料器的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供料器是如下的带式供料器:将以一定的间隔收纳有多个所述电子元件的载带从插入部传送移动至取出部,并能够在所述取出部将所述电子元件取出而进行供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料器的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带式供料器具有送出机构,
在所述载带的所述始端被插入到所述插入部中的情况下,所述送出机构将所述载带的所述始端从该插入部传送移动至所述取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供料器的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带式供料器具有能够检测所述取出部中有无所述载带的检测传感器,
所述编辑控制部取得所述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作为所述填装状态,基于该填装状态来判定是否允许对所述管理信息进行编辑。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供料器的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填装状态中包含所述带式供料器中填装的所述载带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料器的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编辑控制部在所述带式供料器中填装的所述载带的数量为0的情况下允许所述编辑。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供料器的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填装状态中包含除去信息,所述除去信息对是否执行了从所述带式供料器除去所述载带的除去处理进行记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料器的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填装状态的所述除去信息被记录为如下的信息:在所述载带的末端通过了所述带式供料器的所述插入部后被传送移动了从所述插入部至所述取出部的路径的长度以上的情况下,执行了所述除去处理。
CN201580078972.5A 2015-04-27 2015-04-27 供料器的管理装置 Active CN1075350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62688 WO2016174712A1 (ja) 2015-04-27 2015-04-27 フィーダの管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5083A true CN107535083A (zh) 2018-01-02
CN107535083B CN107535083B (zh) 2020-07-31

Family

ID=57198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8972.5A Active CN107535083B (zh) 2015-04-27 2015-04-27 供料器的管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20262B2 (zh)
EP (1) EP3291662B1 (zh)
JP (1) JP6737775B2 (zh)
CN (1) CN107535083B (zh)
WO (1) WO2016174712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6879A (zh) * 2018-02-20 2020-09-11 株式会社富士 带式供料器的支撑板种类/元件种类组合确认系统及支撑板种类/元件种类组合确认方法
CN111771430A (zh) * 2018-04-12 2020-10-13 株式会社富士 带自动装填装置
CN111903203A (zh) * 2018-03-30 2020-11-06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补给管理装置、元件安装系统以及元件收纳部件的使用历史的管理方法
CN112055529A (zh) * 2019-06-06 2020-12-08 深圳市瑞微智能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smt贴片机的上料方法及上料组件
CN112166655A (zh) * 2018-05-30 2021-01-0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补给管理系统和元件安装系统
CN112425279A (zh) * 2018-08-29 2021-02-26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供应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元件安装机
CN113228841A (zh) * 2019-02-06 2021-08-06 株式会社富士 管理装置、移动型作业装置、安装装置、安装系统以及管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14016B2 (ja) * 2015-11-30 2020-06-24 株式会社Fuji 部品供給装置の電源制御装置および電源制御方法
US10321620B2 (en) * 2015-12-25 2019-06-1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omponent supplying device and component supplying method
JP7282857B2 (ja) * 2017-01-19 2023-05-29 株式会社Fuji 部品管理方法
JP7057758B2 (ja) * 2017-01-19 2022-04-20 株式会社Fuji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及びフィーダ作業用アタッチメント
CN108377639B (zh) * 2017-01-31 2020-11-2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提供装置以及利用其的部件管理系统
WO2022130594A1 (ja) * 2020-12-17 2022-06-23 株式会社Fuji 管理システム
WO2022162919A1 (ja) * 2021-01-29 2022-08-04 株式会社Fuji フィーダ管理システ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1940A (en) * 1991-05-24 1994-12-13 Fujitsu Limited Pallet arranging system
CN1622739A (zh) * 2003-11-27 2005-06-0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表面安装机的元件准备方法及表面安装机
JP2005216946A (ja) * 2004-01-27 2005-08-11 Yamaha Motor Co Ltd 実装機の部品残数管理方法および同装置
JP2005236097A (ja) * 2004-02-20 2005-09-02 Yamagata Casio Co Ltd 部品供給装置
JP4796461B2 (ja) * 2006-09-05 2011-10-1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実装機の部品管理装置および部品管理方法
CN103857275A (zh) * 2012-12-05 2014-06-1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防卡带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75644A1 (fr) * 2001-03-16 2002-09-26 Tani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tiquette d'identification et article identifie
CN1491078A (zh) * 2002-10-18 2004-04-21 于一心 保持贴片机供料器的信息一致性的装置和方法
JP4357880B2 (ja) * 2003-06-11 2009-11-0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表面実装機
JP4846628B2 (ja) * 2007-03-09 2011-12-28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 電子部品装着方法
JP2009124019A (ja) * 2007-11-16 2009-06-04 Fujitsu Ltd 基板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マウンタ装置
JP2008066752A (ja) * 2007-11-21 2008-03-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部品供給方法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
JP2009182160A (ja) * 2008-01-31 2009-08-13 Yamaha Motor Co Ltd 表面実装機の部品供給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表面実装機
JP5054616B2 (ja) 2008-06-02 2012-10-24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バルクフィーダ用の部品補充システム
JP2011077096A (ja) 2009-09-29 2011-04-14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電子部品装着方法
JP6120862B2 (ja) * 2012-09-06 2017-04-26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リール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リール管理方法
JP6131134B2 (ja) * 2013-07-11 2017-05-17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フィーダ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の更新方法、補給案内の処理方法及び実装機
WO2015029244A1 (ja) * 2013-09-02 2015-03-05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基板作業機が用いるデータの処理装置とそれを有する基板作業システム
US10394228B2 (en) * 2014-11-26 2019-08-27 Fuji Corporation Component mounting line changeover support system and changeover support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1940A (en) * 1991-05-24 1994-12-13 Fujitsu Limited Pallet arranging system
CN1622739A (zh) * 2003-11-27 2005-06-0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表面安装机的元件准备方法及表面安装机
JP2005216946A (ja) * 2004-01-27 2005-08-11 Yamaha Motor Co Ltd 実装機の部品残数管理方法および同装置
JP2005236097A (ja) * 2004-02-20 2005-09-02 Yamagata Casio Co Ltd 部品供給装置
JP4796461B2 (ja) * 2006-09-05 2011-10-1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実装機の部品管理装置および部品管理方法
CN103857275A (zh) * 2012-12-05 2014-06-1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防卡带机构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6879A (zh) * 2018-02-20 2020-09-11 株式会社富士 带式供料器的支撑板种类/元件种类组合确认系统及支撑板种类/元件种类组合确认方法
CN111903203A (zh) * 2018-03-30 2020-11-06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补给管理装置、元件安装系统以及元件收纳部件的使用历史的管理方法
CN111903203B (zh) * 2018-03-30 2022-02-0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补给管理装置、元件安装系统以及元件收纳部件的使用历史的管理方法
CN111771430A (zh) * 2018-04-12 2020-10-13 株式会社富士 带自动装填装置
CN111771430B (zh) * 2018-04-12 2021-10-19 株式会社富士 带自动装填装置
CN112166655A (zh) * 2018-05-30 2021-01-0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补给管理系统和元件安装系统
CN112166655B (zh) * 2018-05-30 2022-03-0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补给管理系统和元件安装系统
US11778797B2 (en) 2018-05-30 2023-10-03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Component replenishment management system and component mounting system
CN112425279A (zh) * 2018-08-29 2021-02-26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供应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元件安装机
CN113228841A (zh) * 2019-02-06 2021-08-06 株式会社富士 管理装置、移动型作业装置、安装装置、安装系统以及管理方法
CN112055529A (zh) * 2019-06-06 2020-12-08 深圳市瑞微智能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smt贴片机的上料方法及上料组件
CN112055529B (zh) * 2019-06-06 2022-04-05 深圳市瑞微智能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smt贴片机的上料方法及上料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174712A1 (ja) 2018-02-22
EP3291662B1 (en) 2024-03-06
EP3291662A1 (en) 2018-03-07
US20180116079A1 (en) 2018-04-26
EP3291662A4 (en) 2018-04-18
US10420262B2 (en) 2019-09-17
JP6737775B2 (ja) 2020-08-12
CN107535083B (zh) 2020-07-31
WO2016174712A1 (ja) 2016-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35083A (zh) 供料器的管理装置
US11240949B2 (en) Component mounting line
EP3250019B1 (en) Feeder device
JP6377752B2 (ja)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及び部品実装方法
JP6732958B2 (ja) 部品補給管理システム及び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JP5451478B2 (ja) 部品補給案内方法
EP3471526B1 (en) Feeder management method and feeder management apparatus
KR20150015547A (ko) 전자 부품의 장착 방법 및 그 장착 장치
CN103857270B (zh) 电子元件的安装方法以及表面安装机
JP6625602B2 (ja) フィーダ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ならびに部品実装装置
JP5808160B2 (ja)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JP2012009579A (ja) 部品装着装置、及び部品供給装置
JP6412125B2 (ja) 部品装着機
CN110679210B (zh) 料带安装管理装置以及元件装配系统
JP2014093380A (ja)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KR101690581B1 (ko) 부품 공급 유닛
CN109315088A (zh) 拼接单元
JP5342230B2 (ja)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及び電子部品装着方法
CN109923956B (zh) 元件核对系统
JP6783371B2 (ja) フィーダの管理装置
WO2018134934A1 (ja)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及びフィーダ作業用アタッチメント
JP2020074472A (ja) マルチフィーダ装置
KR101224871B1 (ko) 캐리어 테이프의 자동 공급 장치
JP7164922B2 (ja) キャリアテープ装填方法
JP7282857B2 (ja) 部品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Applicant after: Fuji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Applicant before: Fuj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