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90341B - 保持机构 - Google Patents

保持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90341B
CN107490341B CN201710403147.9A CN201710403147A CN107490341B CN 107490341 B CN107490341 B CN 107490341B CN 201710403147 A CN201710403147 A CN 201710403147A CN 107490341 B CN107490341 B CN 1074903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or
attachment
pair
hold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0314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90341A (zh
Inventor
大竹智之
山口庸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uto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uto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utoyo Corp filed Critical Mituto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90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903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903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903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26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transfer means, i.e. usin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D5/3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transfer means, i.e. usin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with attenuation or whole or partial obturation of beams of light
    • G01D5/3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transfer means, i.e. usin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with attenuation or whole or partial obturation of beams of light the beams of light being detected by photocells
    • G01D5/347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transfer means, i.e. usin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with attenuation or whole or partial obturation of beams of light the beams of light being detected by photocells using displacement encoding scales
    • G01D5/34746Linear encoders
    • G01D5/34761Protection devices, e.g. caps; Blow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 Transmission And Conversion Of Sensor Element Output (AREA)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持机构,在测量装置中使用的保持机构包括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以及通过附接至标尺架的长度方向上的第一和第二侧而保持检测装置的一对保持件。这对保持件包括板状主体,与第一凹槽接合的第一钩部、与第二凹槽接合的第二钩部、以及从主体突出并布置在缝隙处的突片。所述的一对保持件沿标尺架的长度方向从第一和第二侧朝检测装置位移,所述突片插入到所述缝隙中,从而突片使标尺架和检测装置朝相互分离的方向偏移。

Description

保持机构
相关申请引用
本专利申请根据35U.S.C.§119的规定要求于2016年6月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115755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完整引用结合在此。
技术领域
对于包括容纳标尺的长标尺架和检测相对于标尺的相对位移量的检测装置的测量装置,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检测装置保持在标尺架上的保持机构。
背景技术
通常,测量装置(直线标尺)是已知的,这种测量装置包括容纳标尺的长标尺架和检测相对于标尺的相对位移量的检测装置,该测量装置测量机床等设备中的一对可测(被测)部分之间的位移量。在这种测量装置中,测量装置主体固定至这对被测部分之中的一个,检测装置固定到这对被测部分之中的另一个,并且检测装置读取相对于标尺架内的标尺的相对位移量,从而测量装置测量被测部分之间的位移量。
在具有可位移地布置在测量装置主体上的检测装置的测量装置中,例如当检测装置在附接到被测部分之前的搬运步骤中相对于测量装置主体沿任意方向移动时,存在着标尺和检测装置的传感器发生碰撞并损坏的可能性。为了防止这种损坏,需要使用一种保持工具,该保持工具将检测装置保持在测量装置主体上,并限制位移。在将测量装置附接到被测部分时,该保持工具还用于相对于测量装置主体定位检测装置。
保持检测装置的保持工具的一个典型实例包括接合在检测装置的位移方向上的两个侧表面上的一对保持件,这些保持件通过螺钉固定到标尺架上。但是,由于保持件是通过螺钉固定就位的,因此附接和分开保持件的工作可能变得很麻烦。而且,为了使用螺钉将保持件固定就位,必须通过攻丝在标尺架中形成螺纹孔,这样做可能增加必要的工作和成本。另外,由于保持件的固定位置(即,检测装置的保持位置)受螺纹孔的限制,因此在将检测装置附接至被测部分时,不能自由地定位检测装置,这可能增加附接工作的难度。
为了克服上述的使用常规保持工具的不便,本申请人提出一种保持装置,该保持装置包括抵靠检测装置的侧表面的保持主体;从保持主体延伸并与标尺架的凹槽接合的保持件;以及使保持件位移并与凹槽接合的保持位移件(参见日本专利4956263)。根据日本专利4956263中所述的保持装置,通过使用保持位移件使保持件沿凹槽的宽度方向位移并通过这种位移使保持件与凹槽接合,可将检测装置定位在标尺架的长度方向上的任何所需位置,从而使将测量装置附接到被测部分的工作变得更轻松。
但是,在常规的保持装置中,保持位移件是由多个不同的构件组合而成的,例如螺纹构件、施压构件、偏压构件等,因此保持装置的结构可能变得比较复杂。而且,由于保持件是通过从测量装置的下面转动螺纹构件来接合的,因此固定和释放保持件的工作会变得比较复杂,不一定能充分减轻附接测量装置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持机构,该保持机构能够使用简单的结构轻松完成附接和分离,并能够充分减轻附接测量装置的工作。
本发明的保持机构在测量装置中使用,该测量装置包括固定至第一被测部分并容纳标尺的长标尺架;以及固定至第二被测部分并且能够沿标尺架的长度方向位移的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检测相对于标尺的相对位移量。所述保持机构包括沿标尺架的长度方向形成在标尺架中的第一凹槽;形成在检测装置中并平行于第一凹槽的第二凹槽;以及一对保持件,这对保持件通过附接至标尺架的长度方向上的第一和第二侧来保持检测装置。上述的一对保持件包括沿标尺架和检测装置的侧表面附接的板状主体;从主体突出并与第一凹槽接合的第一钩部;从主体突出并与第二凹槽接合的第二钩部;以及从主体突出并布置在标尺架与检测装置之间的缝隙处的突片。所述的一对保持件沿标尺架的长度方向从第一和第二侧朝检测装置位移,所述突片插入到标尺架与检测装置之间的缝隙中,从而突片使标尺架和检测装置朝相互分离的方向偏移。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一对保持件包括与第一凹槽接合的第一钩部;与第二凹槽接合的第二钩部;以及插入到标尺架与检测装置之间的缝隙中从而使标尺架和检测装置朝相互分离的方向偏移的突片,所述的一对保持件沿标尺架的长度方向从第一和第二侧朝检测装置位移,从而这对保持件安装到测量装置上。因此,在安装这对保持件时无需从测量装置的下面进行工作,因而可减轻附接工作。
而且,这对保持件与第一凹槽上的第一钩部接合,并与第二凹槽上的第二钩部接合,并且使各个突片沿标尺架的长度方向朝检测装置位移,并将各个突片插入到缝隙中,从而从两侧保持检测装置。此时,突片与标尺架和检测装置滑动接触,并且检测装置和标尺架朝相互分离的方向偏移,从而可防止标尺架与检测装置之间的接触。因此,这对保持件能防止标尺架与检测装置之间因搬运过程中的震动等原因而发生接触,从而防止标尺或检测装置的传感器被损坏。
这对保持件由第一钩部、第二钩部和突片构成,这些构件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简单的形状。因此,能够简化这对保持件的结构。这对保持件的位移可通过第一凹槽与第一钩部之间的摩擦、第二凹槽与第二钩部之间的摩擦、以及标尺架和检测装置与突片之间的摩擦来调节。因此,在使检测装置就位时,可通过施加超过所述摩擦的力使检测装置沿标尺架的长度方向位移。因此,通过使用这对保持件,操作人员能够轻松地使检测装置就位。
插入到标尺架与检测装置之间的缝隙中的突片优选形成为其厚度沿远离检测装置的方向逐渐增大。
根据这种构造,所述的一对保持件的突片形成为沿远离检测装置的方向逐渐变厚。因此,只需简单地使所述的一对保持件沿标尺架的长度方向从第一和第二侧朝检测装置位移,就可轻松地使标尺架和检测装置朝相互分离的方向偏移。
所述检测装置优选通过附接工具附接至第二被测部分,并包括附接孔,所述附接工具与该附接孔接合。所述的一对保持件优选包括形成在主体上的插入孔,所述附接工具通过该插入孔插入,并且,所述的一对保持件优选由通过插入孔插入到附接孔中的锁定工具固定至检测装置。
根据这种构造,通过将锁定工具经由插入孔插入到附接孔中,能够将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的一对保持件彼此固定到一起。因此,所述锁定工具能够防止这对保持件从测量装置分离,并能顺利地保持检测装置的就位状态。而且,所述锁定工具使用布置在检测装置上的附接孔固定这对保持件。因此,无需提供螺纹孔等构造就能简单地将这对保持件固定至测量装置,因而可降低成本。
所述附接工具优选包括与第二被测部分接合的附接轴;以及具有比附接轴的直径大的直径的附接头。所述第二被测部分优选包括与附接轴接合的固定孔。所述锁定工具优选包括通过插入孔和附接孔锁定的锁定轴;以及具有比插入孔的直径大的直径的锁定头。所述插入孔优选形成为具有比所述附接头的直径大的直径,所述附接头通过插入孔插入,并且所述插入孔形成为具有比所述锁定头的直径小的直径。
根据这种构造,所述插入孔形成为具有比附接工具的附接头的直径大并且比锁定工具的锁定头的直径小的直径,并且所述锁定工具包括具有比插入孔的直径大的直径的锁定头。因此,通过在确定检测装置的附接位置后移除锁定工具,操作人员能够在使所述的一对保持件仍保持安装状态的同时使用附接工具将检测装置附接至第二被测部分。换言之,在从定位检测装置的工作转至附接检测装置的工作时,只需简单地将锁定工具更换为附接工具,即,在使所述的一对保持件仍保持安装状态的同时可进行多种工作,因而能够提高工作能力。
所述附接孔优选包括凹部,该凹部凹入到检测装置中,通过接合固定孔和附接轴而容纳附接头。
根据这种构造,通过在附接孔处提供所述凹部,附接头可沉入所述的一对保持件的附接表面内,并容纳在该表面中,而附接头不会突出。因此,在使所述的一对保持件仍处于安装状态的同时将检测装置附接至第二被测部分后,只需使保持件沿与在测量装置上安装保持件时的位移方向相反的方向位移,就能轻松地从测量装置移除保持件。
所述的一对保持件优选包括布置在与检测装置相对的一侧的端部的调节件,该调节件优选通过抵靠检测装置的侧表面来调节这对保持件的位移。
根据这种构造,所述调节件抵靠检测装置,并调节所述的一对保持件的位移,因此能防止这对保持件过度位移。另外,所述调节件使所述的一对保持件精确位移至预定的保持位置,并使所述检测装置充分保持就位。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多张附图通过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非限定性实例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附图中,相似的标号在多个视图中代表相似的部件,其中:
图1A是使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保持机构中的一对保持件的测量装置的前视图,图1B是该测量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2是使用一对保持件的测量装置的透视图;
图3A是一对保持件中的第一保持件的前视图,图3B是该第一保持件的后视图;
图4A是第一保持件的右视图,图4B是第一保持件的左视图;
图5A是第一保持件的俯视图,图5B是第一保持件的仰视图;
图6是第一保持件的透视图;
图7A是一对保持件中的第二保持件的前视图,图7B是该第二保持件的后视图;
图8A是第二保持件的右视图,图8B是第二保持件的左视图;
图9A是第二保持件的俯视图,图9B是第二保持件的仰视图;
图10是附接一对保持件的机构和步骤的透视图;
图11是在图10之后的附接一对保持件的机构和步骤的横截面图;
图12是在图11之后的附接一对保持件的机构和步骤的透视图;
图13是在图12之后的附接一对保持件的机构和步骤的透视图;
图14是在图13之后的附接一对保持件的机构和步骤的横截面图;
图15是在图14之后的附接一对保持件的机构和步骤的横截面图;
图16是使用一对保持件将检测装置附接至第二被测部分的机构和步骤的横截面图;
图17是在图16之后的将检测装置附接至第二被测部分的机构和步骤的横截面图;和
图18是在图17之后的将检测装置附接至第二被测部分的机构和步骤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所示的具体内容是示例性的,仅用于示例性地论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和概念特征而给出的。在此方面,除了理解本发明所必须的内容外,本文不试图更详细地展示本发明的结构细节,参照附图给出的说明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晰地理解本发明的实施形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图1A至图2示出了使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保持机构中的一对保持件的测量装置(直线标尺)。具体而言,图1A是使用一对保持件(保持件)20的测量装置1的前视图,图1B是沿图1A的A-A截面截取而获得的横截面图。图2是使用一对保持件20的测量装置1的透视图。如图1A至图2所示,测量被测部分之间的位移距离的测量装置1包括测量装置主体2和检测装置(检测器)3,该检测装置3布置在测量装置主体2上并能够位移。测量装置1测量一对被测(可测)部分W1和W2之间的位移距离。测量装置主体2固定至第一被测部分W1,检测装置3固定至第二被测部分W2(参见图1B)。
测量装置主体2构造为包括细长标尺架4和保存在标尺架4内的标尺5。标尺架4形成为中空的。标尺5包括由半透明材料(例如玻璃)构成的标尺基体;以及形成在标尺基体的表面上并由具有固定间距的衍射光栅组成的标度标记。标尺5固定在标尺架4内。在下文的说明中和每个附图中,标尺架4的长度方向和检测装置3的位移方向标为X方向,标尺架4的垂直于X方向的宽度方向(朝内方向)标为Y方向,垂直于X和Y方向的竖直方向标为Z方向。
如图1A和1B所示,检测装置3包括布置在标尺架4的外部并固定至第二被测部分W2的检测装置主体6;以及布置为从检测装置主体6伸入标尺架4的内部的检测器7。检测器7构造为包括沿标尺5的第一表面布置并发光的光发射器7A、以及沿标尺5的第二表面布置并接收从光发射器7A发出并穿过标尺5的透射光的光接收器7B。检测装置3根据由光接收器7B接收的透射光产生电信号,并且,当检测装置主体6接收到电信号时,检测装置3检测距标尺5的相对位移量。
标尺架4形成为中空的、总体上基本为矩形的形状,并包括固定部4A、第一侧表面部4B、第二侧表面部4C、第一下表面部4D、第二下表面部4E、上表面部4F、以及第一凹槽14。固定部4A由铝合金挤制构件形成,位于标尺架4的上部,并固定至第一被测部分W1。第一侧表面部4B位于标尺架4的前表面侧,并从固定部4A向下延伸(-Z方向)。第二侧表面部4C从固定部4A向下延伸(-Z方向)从而面向第一被测部分W1,并且相对于第一侧表面部4B位于标尺架4的另一侧。第一下表面部4D从第一侧表面部4B的下端弯曲,并朝标尺架4的背面侧延伸(沿+Y方向延伸)。第二下表面部4E从第二侧表面部4C的下端弯曲,并朝前表面侧延伸(沿-Y方向延伸)。上表面部4F位于固定部4A与第一侧表面部4B之间。第一凹槽14沿标尺架4的长度方向(X方向)形成在上表面部4F上。
在第一下表面部4D与第二下表面部4E之间形成有沿长度方向(X方向)敞开的开口凹槽4G,并且检测装置3的检测装置主体6与检测器7通过开口凹槽4G连接。而且,在第一下表面部4D与检测装置主体6之间具有缝隙16。检测装置主体6形成为具有中空的、总体上基本为矩形的形状,并包括与标尺架4的第一下表面部4D和第二下表面部4E相邻的上表面部6A;位于下表面上的下表面部6B;位于前表面上的前表面部6C;以及位于后表面上的后表面部6D。下表面部6B包括形成为与标尺架4的第一凹槽14平行的第二凹槽15。
检测装置主体6包括附接孔8,附接工具200通过该附接孔8插入(参见图16,如下所述),附接工具200将检测装置3附接并固定至第二被测部分W2。附接孔8布置为从检测装置主体6的前表面部6C贯穿到后表面部6D,通过从前表面部6C朝后表面部6D插入附接工具200,可将检测装置3附接并固定至第二被测部分W2。
上述的测量装置1使用一对保持件20将检测装置3保持在标尺架4上。如图1A至图2所示,所述的一对保持件20由第一保持件21和第二保持件22构成,所述第一保持件21通过从第一侧(-X方向侧)朝检测装置3位移而安装到测量装置1上,所述第二保持件22通过从第二侧(+X方向侧)朝检测装置3位移而安装到测量装置1上。这对保持件20由柔性材料构成,例如工程塑料。
这对保持件20将检测装置3保持在标尺架4上,并限制检测装置3的位移,以防止检测装置3在搬运过程中相对于测量装置主体2朝任意方向移动并与标尺架4等接触从而发生损坏,直到该检测装置3与被测部分W1和W2附接。而且,在将测量装置1附接至被测部分W1和W时,这对保持件20用于相对于测量装置主体2定位检测装置3。另外,使用锁定工具100将这对保持件20固定至测量装置1。
现在详细说明所述的一对保持件20的结构。图3A至图6示出了这对保持件中的第一保持件。具体而言,图3A至图5B是第一保持件21的六个平面图。图3A是从-Y方向观察时的前视图,图3B是从+Y方向观察时的后视图。图4A是从+X方向观察时的左视图,图4B是从-X方向观察时的右视图。图5A是从+Z方向观察时的俯视图,图5B是从-Z方向观察时的仰视图。图6是第一保持件21的透视图。具体而言,图6是第一保持件21的朝向测量装置1的后面的透视图。
图7A至图9B示出了所述的一对保持件中的第二保持件。具体而言,图7A至图9B是第二保持件22的六个平面图。图7A是从-Y方向观察时的前视图,图7B是从+Y方向观察时的后视图。图8A是从+X方向观察时的左视图,图8B是从-X方向观察时的右视图。图9A是从+Z方向观察时的俯视图,图9B是从-Z方向观察时的仰视图。在此实例中,图3A至图6的第一保持件21和图7A至图9B的第二保持件22形成为彼此左右对称,并具有相似的构造,但是突片60的形状和调节件70(在后文中说明)的位置是左右对称的。因此,下面将参照图2至图6示例性地说明第一保持件21。
如图2至图6所示,第一保持件21构造为包括沿标尺架4的宽度方向的第一侧(-Y方向侧)附接的板状(平面状)主体30;与第一凹槽14接合的第一钩部40;与第二凹槽15接合的第二钩部50;朝缝隙16突出的突片60;调节第一保持件21的位移的调节件70;以及布置在主体30上的插入孔80。主体30包括从突片60向第一钩部40延伸的第一背板部31和从突片60向第二钩部50延伸的第二背板部32。在第一背板部31上布置有抵靠标尺架4的第一侧表面部4B的突起33。在此实例中,通过在第一背板部31上布置突起33,该突起33有助于使第一背板部31弯曲。突起33可布置在主体30上的任何所需位置,并可具有任何所需形状,或者,也可省略突起33,因为突起33不是必要的。
第一钩部40由形成为从第一背板部31朝标尺架4的上表面部4F上的第一凹槽14延伸的第一延长部41以及从第一延长部41朝第一凹槽14突出的角度尖锐的第一尖端部42构成。第二钩部50由形成为从第二背板部32朝检测装置主体6的下表面部6B上的第二凹槽15延伸的第二延长部51以及从第二延长部51朝第二凹槽15突出的弯曲的第二尖端部52构成。
突片60包括抵靠标尺架4的第一下表面部4D的第一抵靠表面61;以及抵靠检测装置主体6的上表面部6A的第二抵靠表面62。如图3B所示,第一抵靠表面61具有斜面,当该斜面从形成有调节件70的第一侧(-X方向侧)朝第二侧(+X方向侧)移动时,该斜面沿远离标尺架4的第一下表面部4D的方向倾斜。换言之,突片60形成为其在第一抵靠表面61与第二抵靠表面62之间的厚度沿远离检测装置3的方向逐渐增大。
调节件70在与检测装置3相对的一侧的端部形成在第二背板部32上,并在预定保持位置通过抵靠检测装置3的侧表面调节第一保持件21的位移。换言之,调节件70根据调节件70的布置位置控制(插入到缝隙16中的)突片60的位移量,并相对于附接孔8定位第一保持件21的插入孔80。调节件70可布置在第二背板部32上的任何所需位置,只要调节件70能够抵靠检测装置3的侧表面并在预定保持位置调节第一保持件21的位移。
插入孔80形成在第二背板部32上,并形成为具有比检测装置3的附接孔8的直径大的直径。另外,插入孔80形成为具有比将检测装置3附接至第二被测部分W2(参见图1A和1B)的附接工具200的附接头201的直径大的直径(参见图16,如下所述);附接头201插入到插入孔80中;并且插入孔80形成为具有比锁定工具100的锁定头101小的直径(参见图13)。锁定头101构造为抵靠第二背板部32。
下面参照图10至图15说明将一对保持件20(第一保持件21)附接至测量装置1的机构和步骤。图11、14和15是沿图1A的A-A截面截取而获得的横截面图。如图10所示,在附接第一保持件21的步骤中,检测装置3首先沿标尺架4的长度方向(X方向)位移至预定位置。然后,第一保持件21在-X方向上的远离检测装置3的某个位置将第一钩部40锁定到第一凹槽14上,在该位置,第二钩部50不与检测装置3接触。
此时,如图11所示,当第一保持件21沿+X方向朝检测装置3位移时,第一钩部40锁定至第一凹槽14,从而突片60插入到缝隙16中。也可将第一保持件21从-Y方向朝+Y方向按压到检测装置3和标尺架4的宽度方向(-Y方向侧)的前面上,从而将第一保持件21安装到测量装置1上,使得突片60插入到缝隙16中。在此情况中,第一保持件21具有柔性,因此第一钩部40和第二钩部50弯曲并分别与第一凹槽14和第二凹槽15接合。
然后,如图12所示,在第一钩部40仍与第一凹槽14接合的状态中,第一保持件21沿朝检测装置3的方向(+X方向)位移,并且突片60插入到缝隙16中。通过使第一保持件21沿朝检测装置3的方向位移,突片60会相对于标尺架4的第一下表面部4D和检测装置主体6的上表面部6A滑动,并且检测装置3和标尺架4会朝相互分离的方向偏移。第一保持件21位移,直到调节件70抵靠检测装置3的第一侧表面(-X方向侧)。
随后,如图13所示,在第一保持件21的调节件70抵靠检测装置3的第一侧表面(-X方向侧)后,锁定工具100通过插入孔80接合在附接孔8中。在此实例中,如图14所示,附接孔8由凹部8A、第一孔部8B和第二孔部8C构成。附接孔8贯穿至检测装置主体6的后表面部6D,在第一孔部8B中形成有螺纹,从而能够通过螺纹连接到第二锁定轴102B上(如下所述)而在第二孔部8C中没有形成螺纹。
另外,锁定工具100由锁定头101和锁定轴102形成,所述锁定头101具有比插入孔80的直径大的直径,所述锁定轴102从锁定头101突出,并通过插入孔80与附接孔8接合。锁定轴102由通过插入孔80插入到凹部8A中的第一锁定轴102A和形成有螺纹的第二锁定轴102B构成。因此,如图15所示,通过转动锁定工具100,第一孔部8B和第二锁定轴102B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并且第一保持件21和检测装置3被紧固到测量装置1上。当通过插入孔80插入第一锁定轴102A和第二锁定轴102B以固定第一保持件21时,产生第一保持件21和检测装置3被固定的状态,而不需要锁定工具100穿过检测装置3。通过使用第二保持件22执行相似的步骤,可使用锁定工具100将第二保持件22和检测装置3紧固到测量装置1上。
下面参照图16至图18说明将检测装置3附接至第二被测部分W2的机构和步骤。图16至图18是沿图1A的A-A截面截取而获得的横截面图。如图16所示,在第二被测部分W2上形成有固定孔8D,该固定孔8D与附接孔8的第二孔部8C相通,以固定检测装置3。在此实例中,附接工具200由附接头201和附接轴202构成,附接轴202具有从附接头201延伸至端部的螺纹,并且与固定孔8D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另外,附接孔8包括凹部8A,该凹部8A是凹入的,它通过螺纹将固定孔8D和附接轴202连接在一起,从而容纳附接头201。附接头201形成为具有比附接轴202的直径大的直径,并且其尺寸使其能够容纳在凹部8A中。
将检测装置3附接至第二被测部分W2的步骤例如是:在一对保持件20和锁定工具100安装在检测装置3上的状态下,首先通过使检测装置3位移而将检测装置3置于沿标尺架4的长度方向(X方向)上的预定位置(参见图2)。在此实例中,由于安装了一对保持件20,因此检测装置3的位移是通过第一凹槽14与第一钩部40之间的摩擦、第二凹槽15与第二钩部50之间的摩擦、以及标尺架4和检测装置3与突片60之间的摩擦来调节的。在使检测装置3就位时,可通过施加超过所述摩擦的力使检测装置3沿标尺架4的长度方向位移。因此,在安装了锁定工具100的状态中,通过施加超过这对保持件20的摩擦的力,可将检测装置3沿标尺架4的长度方向(X方向)位移并置于预定位置。然后,如图16所示,从第一保持件21抽出锁定工具100。随后将附接工具200通过在锁定工具100被抽出之前所插置的插入孔80和附接孔8插入。
然后,如图17所示,附接工具200将检测装置3固定至第二被测部分W2。第一孔部8B形成为具有比附接轴202的直径大的直径,因此当附接工具200插入到附接孔8中时,附接轴202会贯穿至固定孔8D,而不会通过螺纹连接到第一孔部8B和第二孔部8C上。附接轴202穿过检测装置3,并通过螺纹连接将第二被测部分W2和检测装置3与固定孔8D固定在一起。然后,附接轴202和固定孔8D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从而附接头201容纳在附接孔8的凹部8A中。因此,如图18所示,在使用附接工具200将检测装置3固定至第二被测部分W2之后,通过使第一保持件21沿-X方向位移,可通过简单的操作将第一保持件21从测量装置1分离。通过使用第二保持件22执行相似的步骤,可使用附接工具200将检测装置3固定至第二被测部分W2。
通过这种方式,此实施方式能够实现以下效果和优点:
(1)所述的一对保持件20包括与第一凹槽14接合的第一钩部40;与第二凹槽15接合的第二钩部50;以及插入到缝隙16中从而使标尺架4和检测装置3朝相互分离的方向偏移的突片60,所述的一对保持件20从标尺架4的长度方向(X方向)的第一和第二侧朝检测装置3位移,从而这对保持件20安装到测量装置1上。因此,在安装这对保持件20时无需从测量装置1的下面进行工作,因而可减轻附接工作。
(2)这对保持件20与第一凹槽14上的第一钩部40接合,并与第二凹槽15上的第二钩部50接合,并且使各个突片60沿标尺架4的长度方向(X方向)朝检测装置3位移,并将各个突片60插入到缝隙16中,从而从两侧保持检测装置3。此时,突片60与标尺架4和检测装置3滑动接触,并且标尺架4和检测装置3朝相互分离的方向偏移,从而可防止标尺架4与检测装置3之间的接触。因此,这对保持件20能防止标尺架4与检测装置3之间因搬运过程中的震动等原因而发生接触,从而防止标尺5或检测装置3的传感器(检测器7)被损坏。
(3)这对保持件20由第一钩部40、第二钩部50和突片60构成,这些构件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简单的形状。因此,能够简化这对保持件20的结构。
(4)这对保持件20的位移通过第一凹槽14与第一钩部40之间的摩擦、第二凹槽15与第二钩部50之间的摩擦、以及标尺架4和检测装置3与突片60之间的摩擦来调节。因此,在使检测装置3就位时,可通过施加超过所述摩擦的力使检测装置3沿标尺架4的长度方向(X方向)位移。因此,通过使用这对保持件20,操作人员能够轻松地使检测装置3就位。
(5)突片60形成为沿远离检测装置3的方向逐渐变厚。因此,只需简单地使所述的一对保持件20沿标尺架4的长度方向(X方向)从第一和第二侧朝检测装置3位移,就可轻松地使标尺架4和检测装置3朝相互分离的方向偏移。
(6)通过将锁定工具100经由插入孔80插入到附接孔8中,能够将所述检测装置3和所述的一对保持件20彼此固定到一起。因此,锁定工具100能够防止这对保持件20从测量装置1分离,并能顺利地保持检测装置3的就位状态。
(7)锁定工具100使用布置在检测装置3上的附接孔8固定这对保持件20。因此,无需提供螺纹孔等构造就能将这对保持件20固定至测量装置1,因而可降低成本。
(8)插入孔80形成为具有比附接工具200的附接头201的直径大并且比锁定工具100的锁定头101的直径小的直径,并且所述锁定工具100包括具有比插入孔80的直径大的直径的锁定头101。因此,通过在确定检测装置3的附接位置后移除锁定工具100,操作人员能够在使所述的一对保持件20仍保持安装状态的同时使用附接工具200将检测装置3附接至第二被测部分W2。换言之,在从定位检测装置3的工作转至附接检测装置3的工作时,只需将锁定工具100更换为附接工具200,即,在使所述的一对保持件20仍保持安装状态的同时可进行多种工作,因而能够提高工作能力。
(9)通过在附接孔8处提供凹部8A,附接头201可沉入所述的一对保持件20的附接表面内,并容纳在该表面中,而附接头201不会突出。因此,在使所述的一对保持件20仍处于安装状态的同时将检测装置3附接至第二被测部分W2后,只需简单地使保持件20沿与在测量装置1上安装保持件20时的位移方向相反的方向位移,就能轻松地从测量装置1移除保持件20。
(10)调节件70抵靠检测装置3,并调节所述的一对保持件20的位移,因此能防止这对保持件20过度位移。另外,所述调节件70使所述的一对保持件20精确位移至预定的保持位置,并使所述检测装置3充分保持就位。
变化和改进
而且,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并且涵盖在能够实现本发明的优点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改进。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光学测量装置1(直线标尺)上使用保持机构的情况。但是,具有可位移地布置到测量装置主体上的检测装置的任何装置都适合作为测量装置,并且对于检测装置的形式、检测方法等没有特定限制。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测量装置主体2的标尺架4形成为中空的、总体上大致为矩形的形状。但是,标尺架4的形状不局限于矩形,可为任何所需的形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14形成在标尺架4的上表面部4F中,第二凹槽15形成在检测装置主体6的下表面部6B中。但是,第一凹槽14也可形成在标尺架4的固定部4A或第一侧表面部4B中,第二凹槽15也可形成在检测装置主体6的前表面部6C中。换言之,第一凹槽14和第二凹槽15可形成在任何表面上,只要第一钩部40能够与第一凹槽14接合,并且第二钩部50能够与第二凹槽15接合以保持标尺架4和检测装置3。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钩部40的第一尖端部42形成为角度尖锐的形状,第二钩部50的第二尖端部52形成为弯曲形状。但是,所述尖端部可为任何形状,只要这些尖端部具有能够分别与第一凹槽14和第二凹槽15接合的形状。另外,第一钩部40形成为朝下的(-Z方向)形式,第二钩部50形成为朝上(+Z方向)的形式。但是,所述钩部可形成为朝向任何所需的方向,只要这些钩部能够分别与第一凹槽14和第二凹槽15接合。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一对保持件20安装到与固定至第一被测部分W1的固定部4A相对的另一侧的表面上。但是,这对保持件20也可安装到固定部4A一侧的表面上。另外,这对保持件20是柔性的,但是这对保持件20也可不具有柔性。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持件21和第二保持件22形成为左右对称的形式。但是,第一保持件21和第二保持件22也可形成为不是左右对称的,并且可以彼此不同。换言之,第一保持件21和第二保持件22可形成为任何形状,只要检测装置3能够被第一保持件21和第二保持件22保持在标尺架4上。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斜面布置到突片60的第一抵靠表面61上。但是,斜面也可布置到突片60的第二抵靠表面62上,或者,斜面可布置到第一抵靠表面61和第二抵靠表面62上。另外,可通过形成彼此并行并且比缝隙16厚的第一抵靠表面61和第二抵靠表面62使第一抵靠表面61和第二抵靠表面62不具有斜面。而且,第一抵靠表面61和第二抵靠表面62可具有不平坦表面或形成为具有波纹,而不是平坦表面。换言之,突片60应形成为其插入在标尺架4与检测装置主体6之间的缝隙16中的厚度增大,并且突片60可具有任何形状,只要能够固定标尺架4和检测装置3。另外,所述的一对保持件20在主体30上具有插入孔80,但是也可不布置插入孔80。而且,调节件70可具有任何所需的形状,或者可以省略。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一对保持件20的插入孔80形成为具有比检测装置3的附接孔8的直径大的直径。但是,插入孔80也可形成为具有与附接孔8相同的直径。换言之,在所述的一对保持件20安装在测量装置1上的状态中,检测装置3和第二被测部分W2应能够由附接工具200固定在一起,因此插入孔80应形成为具有允许附接工具200插入的直径。另外,附接孔8的凹部8A形成为能够容纳附接头201,第一孔部8B形成有螺纹,该螺纹与锁定工具100的第二锁定轴102B螺纹连接在一起,第二孔部8C形成为不具有螺纹。但是,可在凹部8A、第一孔部8B和第二孔部8C上都形成螺纹,或者也可在这些部件上都不形成螺纹。另外,凹部8A可以省略。换言之,附接孔8的内部可按任何方式形成,只要能够使用锁定工具100将所述的一对保持件20和测量装置1彼此固定,并且能够使用附接工具200将检测装置3固定至第二被测部分W2。
上述的实施方式使用具有螺纹的锁定工具100。但是,锁定工具100例如也可通过压合树脂等方式进行固定。换言之,锁定工具100应能够通过插入孔80插入到附接孔8中,并将检测装置3固定至所述的一对保持件20,并且,可使用任何装置来实现此功能。另外,所述的一对保持件20的插入孔80形成为具有比附接孔8的凹部8A的直径大的直径,并且形成为圆形。但是,插入孔80可形成为任何所需的形状,只要插入孔80形成为具有比附接工具200的附接头201的直径大并比锁定工具100的锁定头101的直径小的直径。
如上所述,对于包括容纳标尺的标尺架和检测相对于标尺的相对位移量的检测装置的测量装置,本发明适合于在将测量装置的检测装置保持在标尺架上的保持机构中使用。
应注意,上述实例仅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虽然本发明是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来说明的,但是应理解,在本文中所用的词汇是说明性和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可在当前所述的和修正的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内做出各种更改。虽然本发明在本文中是参照特定结构、材料和实施方式来说明的,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在此公开的特定方式;本发明涵盖在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内的所有功能等效结构、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能够做出各种变化和修改。

Claims (20)

1.一种在测量装置中使用的保持机构,该测量装置包括固定至第一可测部分并容纳标尺的长标尺架、以及固定至第二可测部分并布置为能够沿标尺架的长度方向位移的检测器,该检测器配置为检测相对于标尺的相对位移量,所述保持机构包括:
沿标尺架的长度方向形成在标尺架中的第一凹槽;
形成在检测器中并平行于第一凹槽的第二凹槽;和
一对保持件,这对保持件配置为通过附接至标尺架的长度方向上的第一和第二侧来保持检测器,其中:
这对保持件中的每个保持件包括:
沿标尺架和检测器的侧表面附接的平面部;
从平面部突出并与第一凹槽接合的第一钩;
从平面部突出并与第二凹槽接合的第二钩;和
从平面部突出并布置在标尺架与检测器之间的缝隙处的突片,
这对保持件可沿标尺架的长度方向从第一和第二侧朝检测器位移,和
每个突片可插入到标尺架与检测器之间的缝隙中,从而每个突片使标尺架和检测器朝相互分离的方向偏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机构,其中,每个突片的厚度沿远离检测器的方向逐渐增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机构,其中:
所述检测器可通过附接工具附接至第二可测部分,并包括附接孔,所述附接工具与该附接孔接合,和
每个保持件包括形成在平面部上的插入孔,附接工具通过该插入孔插入,并且每个保持件由通过插入孔插入到附接孔中的锁定工具固定至检测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持机构,其中:
所述检测器可通过附接工具附接至第二可测部分,并包括附接孔,所述附接工具与该附接孔接合,和
每个保持件包括形成在平面部上的插入孔,附接工具通过该插入孔插入,并且每个保持件由通过插入孔插入到附接孔中的锁定工具固定至检测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持机构,其中,所述附接工具包括:
与第二可测部分接合的附接轴;和
具有比附接轴的直径大的直径的附接头,
所述第二可测部分包括:
与附接轴接合的固定孔,
所述锁定工具包括:
通过插入孔和附接孔锁定的锁定轴;和
具有比插入孔的直径大的直径的锁定头,
其中,所述插入孔形成为具有比所述附接头的直径大的直径,所述附接头通过插入孔插入,并且所述插入孔形成为具有比所述锁定头的直径小的直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持机构,其中,所述附接工具包括:
与第二可测部分接合的附接轴;和
具有比附接轴的直径大的直径的附接头,
所述第二可测部分包括:
与附接轴接合的固定孔,
所述锁定工具包括:
通过插入孔和附接孔锁定的锁定轴;和
具有比插入孔的直径大的直径的锁定头,
其中,所述插入孔形成为具有比所述附接头的直径大的直径,所述附接头通过插入孔插入,并且所述插入孔形成为具有比所述锁定头的直径小的直径。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持机构,其中,所述附接孔包括凹部,该凹部凹入到检测器中,通过接合固定孔和附接轴而容纳附接头。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持机构,其中,所述附接孔包括凹部,该凹部凹入到检测器中,通过接合固定孔和附接轴而容纳附接头。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持机构,其中,所述附接孔包括凹部,该凹部凹入到检测器中,通过接合固定孔和附接轴而容纳附接头。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持机构,其中,所述附接孔包括凹部,该凹部凹入到检测器中,通过接合固定孔和附接轴而容纳附接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机构,其中,每个保持件还包括布置在与检测器相对的一侧的端部上的调节件,该调节件配置为通过抵靠检测器的侧表面来调节这对保持件的位移。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持机构,其中,所述的一对保持件还包括布置在与检测器相对的一侧的端部上的调节件,该调节件配置为通过抵靠检测器的侧表面来调节这对保持件的位移。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持机构,其中,所述的一对保持件还包括布置在与检测器相对的一侧的端部上的调节件,该调节件配置为通过抵靠检测器的侧表面来调节这对保持件的位移。
1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持机构,其中,所述的一对保持件还包括布置在与检测器相对的一侧的端部上的调节件,该调节件配置为通过抵靠检测器的侧表面来调节这对保持件的位移。
1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持机构,其中,所述的一对保持件还包括布置在与检测器相对的一侧的端部上的调节件,该调节件配置为通过抵靠检测器的侧表面来调节这对保持件的位移。
16.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持机构,其中,所述的一对保持件还包括布置在与检测器相对的一侧的端部上的调节件,该调节件配置为通过抵靠检测器的侧表面来调节这对保持件的位移。
17.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持机构,其中,所述的一对保持件还包括布置在与检测器相对的一侧的端部上的调节件,该调节件配置为通过抵靠检测器的侧表面来调节这对保持件的位移。
18.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持机构,其中,所述的一对保持件还包括布置在与检测器相对的一侧的端部上的调节件,该调节件配置为通过抵靠检测器的侧表面来调节这对保持件的位移。
19.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保持机构,其中,所述的一对保持件还包括布置在与检测器相对的一侧的端部上的调节件,该调节件配置为通过抵靠检测器的侧表面来调节这对保持件的位移。
20.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保持机构,其中,所述的一对保持件还包括布置在与检测器相对的一侧的端部上的调节件,该调节件配置为通过抵靠检测器的侧表面来调节这对保持件的位移。
CN201710403147.9A 2016-06-09 2017-06-01 保持机构 Active CN1074903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15755 2016-06-09
JP2016115755A JP6746205B2 (ja) 2016-06-09 2016-06-09 保持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90341A CN107490341A (zh) 2017-12-19
CN107490341B true CN107490341B (zh) 2020-09-11

Family

ID=60419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03147.9A Active CN107490341B (zh) 2016-06-09 2017-06-01 保持机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01364B2 (zh)
JP (1) JP6746205B2 (zh)
CN (1) CN107490341B (zh)
DE (1) DE102017005224A1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12010A (en) * 1981-09-28 1985-04-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linear tracking arm in record player
CN1180832A (zh) * 1997-05-24 1998-05-06 华中理工大学 一种超长位移传感器
CN1287220A (zh) * 1999-09-03 2001-03-1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凸轮转动传感器固定部分的结构
CN1145011C (zh) * 1997-02-05 2004-04-07 霍斯特.瓦克施 将测量头紧固于车轮轮辋的轴测试夹紧机构
CN2884148Y (zh) * 2002-10-18 2007-03-28 罗技欧洲公司 传感器保持装置
CN101498577A (zh) * 2008-03-26 2009-08-05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精密相移发生装置和精密长度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CN101535105A (zh) * 2006-11-17 2009-09-16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轮旋转传感器的安装结构
CN202023795U (zh) * 2011-04-12 2011-11-02 天津优瑞纳斯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长行程液压缸安装内置位移传感器结构
CN202471112U (zh) * 2011-12-21 2012-10-03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传感器安装装置
JP2013053853A (ja) * 2011-08-31 2013-03-21 Showa Corp 相対角度検出装置、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および電線保持具
CN103105135A (zh) * 2013-01-23 2013-05-15 吉林大学 转向架参数测试的轴箱位移传感器装夹装置
CN203554855U (zh) * 2013-11-26 2014-04-16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支架、外壳、支架组件及传感器
CN104457619A (zh) * 2014-12-08 2015-03-25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垂直度传感器在超长圆管柱上的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105300417A (zh) * 2014-06-09 2016-02-03 株式会社三丰 带式刻度尺粘接用夹具以及带式刻度尺粘接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37178B2 (ja) 1972-10-02 1984-09-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自動嵌合組立システム
US6774623B2 (en) * 2002-10-10 2004-08-10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Mounting bracket for holding sensor assembly together
JP4452986B2 (ja) * 2003-10-27 2010-04-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測定装置
JP4956263B2 (ja) 2007-04-20 2012-06-20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保持装置、および測定装置
JP6414744B2 (ja) 2014-12-12 2018-10-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気機械変換素子、液滴吐出ヘッド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77816B2 (ja) * 2015-10-06 2019-09-18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測定プローブ、及び測定プローブ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12010A (en) * 1981-09-28 1985-04-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linear tracking arm in record player
CN1145011C (zh) * 1997-02-05 2004-04-07 霍斯特.瓦克施 将测量头紧固于车轮轮辋的轴测试夹紧机构
CN1180832A (zh) * 1997-05-24 1998-05-06 华中理工大学 一种超长位移传感器
CN1287220A (zh) * 1999-09-03 2001-03-1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凸轮转动传感器固定部分的结构
CN2884148Y (zh) * 2002-10-18 2007-03-28 罗技欧洲公司 传感器保持装置
CN101535105A (zh) * 2006-11-17 2009-09-16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轮旋转传感器的安装结构
CN101498577A (zh) * 2008-03-26 2009-08-05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精密相移发生装置和精密长度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CN202023795U (zh) * 2011-04-12 2011-11-02 天津优瑞纳斯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长行程液压缸安装内置位移传感器结构
JP2013053853A (ja) * 2011-08-31 2013-03-21 Showa Corp 相対角度検出装置、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および電線保持具
CN202471112U (zh) * 2011-12-21 2012-10-03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传感器安装装置
CN103105135A (zh) * 2013-01-23 2013-05-15 吉林大学 转向架参数测试的轴箱位移传感器装夹装置
CN203554855U (zh) * 2013-11-26 2014-04-16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支架、外壳、支架组件及传感器
CN105300417A (zh) * 2014-06-09 2016-02-03 株式会社三丰 带式刻度尺粘接用夹具以及带式刻度尺粘接用方法
CN104457619A (zh) * 2014-12-08 2015-03-25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垂直度传感器在超长圆管柱上的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大型工件几何参数激光在机测量方法研究;刘新波;《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20150115(第1期);I135-2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219489A (ja) 2017-12-14
US20170356737A1 (en) 2017-12-14
JP6746205B2 (ja) 2020-08-26
DE102017005224A1 (de) 2017-12-14
US10001364B2 (en) 2018-06-19
CN107490341A (zh) 2017-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U216502B (hu) Tesztcsík-analizátor
US6463666B1 (en) Measuring and level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US20020011006A1 (en) Releasable marking attachment for tape measure
CN101688962A (zh) 光学装置用安装结构
RU2010112385A (ru) Крепеж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ластинчатых подложек, таких как пластины солнечной батареи
CN107490341B (zh) 保持机构
CN107869976A (zh) 用于线性位移测量设备的安装工具
US7375832B2 (en) Adjustable sensor assembly for printers
US20230003561A1 (en) Magnet fixing implement
US20050204519A1 (en) Clamp support
JP2007083391A (ja) クランプホルダを設けたクランプ装置
KR101182120B1 (ko) 니들 보드 로딩용 삽입 보조체
US7882755B2 (en) Sensor attachment device, a sensor and a light emitting device for a photo-electrical sensor
JP5069419B2 (ja) 受光器ホルダ
US20070145217A1 (en) Supporting bracket for surveying instrument
KR101564026B1 (ko) 계측타겟 고정 지그
CN112407805B (zh) 传动带张紧量测量装置
CN105300417A (zh) 带式刻度尺粘接用夹具以及带式刻度尺粘接用方法
EP3467453B1 (en) Liquid sensor and tube holding member of liquid sensor
US20210116668A1 (en) Optical device and optical measuring machine
JP2021098607A (ja) エレベータの位置測定テープ用ひずみセンサ
JP2017173186A (ja) 保持構造
JP2017036941A (ja) 保持装置
JP2561731B2 (ja) 測定装置のためのロック装置
JP5930537B2 (ja) クリアランス調整機構を有するリニアエンコーダおよびリニアエンコーダのクリアランス調整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