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47303B - 具有多个工位和一个抽吸装置的纺纱机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多个工位和一个抽吸装置的纺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47303B
CN107447303B CN201710403486.7A CN201710403486A CN107447303B CN 107447303 B CN107447303 B CN 107447303B CN 201710403486 A CN201710403486 A CN 201710403486A CN 107447303 B CN107447303 B CN 1074473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nning machine
low
spinning
machine according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034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47303A (zh
Inventor
R·波赫
A·斯蒂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eter Ingolstadt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ieter Ingolstadt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eter Ingolstadt GmbH filed Critical Rieter Ingolstadt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74473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473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473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473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04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imparting twist by contact of fibres with a running surface
    • D01H4/08Rotor spinning, i.e. the running surface being provided by a rotor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1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 D01H1/115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using pneumatic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8Traversing devices; Package-shaping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02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ring type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1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4Details
    • D01H1/20Driving or stopping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1/00Arrangements for confining or removing dust, fly or the like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02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imparting twist by a fluid, e.g. air vortex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04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imparting twist by contact of fibres with a running surface
    • D01H4/22Cleaning of running surfaces
    • D01H4/24Cleaning of running surfaces in rotor spinning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7/00Spinning or twist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纺纱机(1)具有在纺纱机(1)的至少一个纵向侧上在纺纱机(1)的两个端侧末端(2)之间并排布置的多个工位(3),其分别具有多个工作机构以用于制造和卷绕纱线(31),其中,工作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输送装置(4)、纺纱腔(5)、引纱装置(6)以及卷绕装置(7)。纺纱机(1)还具有用于驱动工作机构的驱动装置以及用于在工位(3)上产生低压的抽吸装置(8)。抽吸装置(8)包括至少一个低压源(9)和至少两个低压通道(10),低压通道沿纺纱机(1)的纵向方向仅在工位(3)的一部分上延伸。对此,每个工位(3)具有用于引纱装置(6)的单独驱动装置(11)、尤其是单独电驱动装置(11)。

Description

具有多个工位和一个抽吸装置的纺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机,其具有:沿纺纱机的纵向方向在至少一个纵向侧上在纺纱机的两个端侧末端之间并排布置的多个工位,工位分别具有多个工作机构以用于制造和卷绕纱线,其中,工作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输送装置、纺纱腔、引纱装置以及卷绕装置;用于驱动工作机构的驱动装置;以及用于在工位上产生低压的抽吸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许久以来对于纺纱机通常总地驱动工位的所有工作机构,从而能够经济地运行机械。对此,通过布置在纺纱机的末端上的中央驱动装置驱动相应同种的工作机构,该中央驱动装置通过具有机械长度的轴或切向皮带驱动所有工位的工作机构。纺纱机还具有用于产生低压的中央装置,通过具有机械长度的抽吸通道将低压传导到各个工位。在纺纱位置处需要低压来维持纺纱过程或者除去纺纱位置的部件的松散的纤维、灰尘和纤维飞絮。同样地,可需要低压来吸走分离下来的纱线段并且清除或清除纱线断头。但是在现今的配备越来越多的纺纱位置的纺纱机中,该机械设计遇到其局限性。
为了改善在相比于转子纺纱机和喷气纺纱机具有特别高的低压需求的紧密纺纱机上的低压供给,DE10145443A1已经提出使用多个鼓风机。多个鼓风机供给不仅能彼此平行而且能沿纺纱机的纵向方向相继布置的多个低压通道。
DE 10 2006 029 056 A1描述了具有布置在工位之间的中间机架的转子纺纱机。对此,应在中间机架中设置用于纱线横动装置的至少一个中央驱动装置以及用于产生纺纱低压的装置。由此降低导纱杆的以及用于将纺纱低压分配到工位上的低压通道的所需长度,因为它们分别仅需从中间机架延伸直至两个机械末端的其中一个。由此可减小由于随着机械长度增加的纵向伸长和扭转而对导纱杆的中央驱动装置产生的问题并且改善低压供给。
发明内容
但是除了改善低压供给以及避免由于纵向伸长和扭转所带来的问题以外也需要能够高效节能地运行长的纺纱机。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纺纱机,其允许在纺纱机上布置特别多数量的工位,并且同时实现机械的经济运行。
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实现该目的。
纺纱机具有沿纺纱机的纵向方向在纺纱机的至少一个纵向侧上在两个端侧末端之间彼此并排布置的多个工位。工位分别具有用于制造和绕上纱线的多个工作机构,其中,工作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输送装置、纺纱腔、引纱装置以及卷绕装置。此外,纺纱机具有用于驱动工作机构的驱动装置和用于产生在工位处的低压的抽吸装置。
抽吸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低压源和至少两个单独的低压通道,低压通道沿纺纱机的纵向方向仅在工位的一部分上延伸。此外,每个工位具有单独驱动装置作为用于引纱装置的驱动装置。单独驱动装置优选实施成单独电驱动装置,但是也可为气动驱动装置。
通过设置两个或多个低压通道,其仅需要分别供给工位的一部分,可明显减小在低压通道的长度上产生的压力损失。由此能够使用具有较低的抽吸功率的一个或多个低压源。
此外,通过分别单独地驱动纺纱机的工位的引纱装置,引纱装置可彼此独立地停止运转或开始运转。因此,在静止的工位中、即例如在维护过程或在故障时无需有用于引纱装置的驱动装置的能量。因为在现代化的具有多个工位的纺纱机中几乎不断地有至少一个工位停止运转,借助单独驱动的引纱装置尽管单独驱动装置本身的费用较高但可实现显著的能量节省。此外,单独驱动的引纱装置实现了各个工位的受控的停机和起动以及实现了对牵拉的个别设定。尤其在喷气纺纱机上进行接纱时,通过受控的起动引纱装置可精确设定牵拉,从而能够产生具有高品质的接头。
如果仅使用一个低压源,则有利地将该低压源布置在纺纱机的中间区域中,从此处开始至少两个低压通道向两侧延伸。但是也可想到,至少两个低压源布置在纺纱机的中间区域中,至少两个低压源此时分别供给在纺纱机的末端中的一个和中间区域之间的纺纱位置。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有利的是,纺纱机具有至少两个单独的低压源,其中每个低压源连接在单独的低压通道上。对此有利的是,在纺纱机的两个端侧末端的至少一个上布置其中至少一个低压源。在这种情况下至少另一低压源或者可布置在置于纺纱机的两个端侧末端之间的中间区域中,或者可布置在纺纱机的另一端侧末端上。但是同样也可能的是,各有至少一个低压源设置在纺纱机的两个末端中的每一个上,或者尤其在机械非常长的情况下至少一个低压源布置在纺纱机的两个端部的每一个上并且至少另一低压源布置在中间区域中。在任何情况下,相比于在具有连续的低压通道的唯一低压源的情况下,通过单独的低压通道可使至少两个单独的低压源的总功率更低。
优选地,低压源对此布置在机架中,机架或者处于纺纱机的端侧末端上或者作为中间机架设置在纺纱机的中间区域中。由此可能的是,将纺纱机的中央驱动装置和低压源安装在共同的机架中。但是同样可考虑,低压源分别布置在单独的壳体或机架中。
因此,具有单独驱动的引纱装置和划分的带有至少两个低压源的低压供给的纺纱机由于这两个对能量消耗来说主要的构件的最佳布置方式和驱动形式实现了特别节省能量的和成本有利的运行。此外,也能通过划分的低压供给总地提供在纺纱位置上的较大的低压水平,从而能够实现更好的纺纱稳定性和更好的纱线稳定性。对此,没有影响到低压源和其过滤箱的可接近性,吸走的污染物和杂质收集在过滤箱中。由此,通过操作人员或通过自动的维护装置同样简化了维护以及供给和处理,这还有助于机械的经济运行。
有利的是,工位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抽吸位置,其或者布置在纺纱腔的区域中或者布置在输送装置的区域中。例如,转子纺纱机具有在纺纱腔的区域中的抽吸位置。因为转子纺纱机由于纺纱过程所需的纺纱低压而具有特别高的低压需求,在这种机械中划分的具有在每个末端上的低压源的低压供给特别有利。对此,即使在长的具有超过500个工位的机械上,即使在远离低压源的工位上也可实现充足的低压水平。因为均匀地为工位供给低压,此外可避免生产的纱线的品质问题。
但是同样有利的是,纺纱机是喷气纺纱机。喷气纺纱机例如具有在纺纱腔的区域中的抽吸位置,从而使没有结合到纱线中的纤维被吸走,否则该纤维会堵塞纺纱元件并且影响生产的纱线的品质。同样地,喷气纺纱机可具有在输送装置的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抽吸位置,从而运走脱离的纱线并且避免形成线团。因此也特别有利的是,在喷气纺纱机中,工位分别具有在纺纱腔的区域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抽吸位置和在输送装置的区域中的至少另一抽吸位置。通过划分的抽吸装置也可在这种本身具有较高低压需求的纺纱机中使用具有较小功率的高效节能的鼓风机。
此外有利的是,低压源分别具有鼓风机和用于鼓风机的驱动装置。对此,低压源的驱动装置优选地可通过纺纱机的中央控制装置操控。对此可以是至少两种驱动装置和鼓风机。如果在至少两个低压通道中需要不同的低压水平(例如在不同的纺纱应用中)或低压通道长度不同,但是也可使用不同的鼓风机和驱动装置。对此还有利的是,为鼓风机分别分配自身的过滤箱,因此能够在机械的两个末端处清除过滤箱中收集的废料。而且由此可避免过滤器的快速堵塞以及伴随的低压下降。
为了纺纱机的节省能量的运行有利的是,在至少两个低压通道中的每一个上连接沿纺纱机的纵向方向在至少一个纵向侧上彼此并排布置的工位的至少20%、优选至少30%、特别优选至少40%。由此确保在低压通道中的压力损失保持在很小的范围中并且为各个工位均匀地供给低压。也有利的是,两个低压通道构造成相同长度和/或各有相同数量的工位连接在两个低压通道上。相对于唯一的、具有机械长度的低压通道,可将低压通道减小到约迄今为止长度的一半,由此能够以最佳的方式降低压力损失。
根据纺纱机的结构有利且节省空间的实施方式规定,至少两个低压通道沿纺纱机的纵向方向彼此对齐地布置。由此也能够使用迄今为止的具有唯一的贯通的低压通道的机械结构并且仅使用一个分隔壁或隔板来灵活划分,以便形成两个单独的低压通道。但是可替代地,也可考虑两个低压通道在纺纱机的纵向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彼此平行地延伸。这使得能够根据需要将各个工位连接在一个低压通道或另一低压通道上,并由此灵活地设计低压供给。
同样有利的是,在喷气纺纱机中在每个低压通道中在相应低压通道的与低压源相对的末端上还实现了至少2000Pa的低压。由此能确保为工位供给尽可能均匀的低压水平。而在转子纺纱机中有利的是,在低压通道的与低压源相对的末端上还实现了6000Pa的低压。
此外有利的是,每个工位具有单独驱动装置、尤其用于输送装置的单独电驱动装置。由此尤其在半自动化的转子纺纱机处以特别有利的方式实现,根据在工位上的相应情况调节纤维的输送量。而在喷气纺纱机中,作为输送装置设置至少一个借助单独驱动装置驱动的输送辊对,从而在此也可精确地根据相应条件调整输送纤维材料的量。如果输送装置构造成牵拉装置,则有利的是,借助单独驱动装置为每个纺纱位置构造牵拉装置。在此,上述输送辊对是输送装置的组成部分,从而通过每个纺纱位置的共同单独驱动装置驱动输送装置的所有辊轮。但是可替代地,也可考虑,分别借助每个工位的两个或多个单独驱动装置驱动输送装置和输送辊对。由此可在每个工位上个别地调整牵拉,这使得在机械上制造不同产品变得容易。
如果在纺纱机中在两个纵向侧上在端侧末端之间布置工位,则可有利的是,同样单独地用低压供给两个纵向侧中的每一个。因此在两个末端的每一个上分别设置两个低压源,两个低压源各连接到单独的低压通道上,低压通道又仅在沿纵向方向彼此并排布置的工位的一部分上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改进方案,尤其在喷气纺纱机中有利的是,至少卷绕装置分别借助单独电驱动装置驱动。纺纱机由此特别灵活并且实现了对不同产品的制造以及顺利的局部更换。尤其在工位附加地具有自身的纱线处理机构时,还能够避免较长的维护时间来维护或消除断纱,这又能够提高生产率。除此之外,也可有利的是,借助单独驱动装置驱动纱线转移。
而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改进方案,相应借助中央驱动装置驱动纵向侧的其他工作机构,至少是卷绕装置。因为卷绕装置以相对低的转速运转,即使在具有特别多数量的纺纱位置(例如在转子纺纱机中多于500个纺纱位置或在喷气纺纱机中多于120个纺纱位置)的较长的机械中损耗仍然在已证实中央驱动装置是经济的范围中。此外,在同样借助中央驱动装置驱动开松装置时,在半自动化的转子纺纱机中实现了特别经济的运行。
此外有利的是,纵向侧的中央驱动的同种工作机构相应形成至少两个组,其中,在两个机架中的每一个中在端侧末端上布置用于驱动两个组中的其中一个的自身中央驱动装置。由此又可实现将通常具有机械长度的驱动器缩短直至否则所需长度的一半。由此不仅可减少由于扭转和拉伸带来的问题,而且也可降低由于皮带中的弯曲而产生的损耗。对此,纺纱机的每个纵向侧的至少两个组可分别包括相同数量的工位或不同数量的工位。有利的是,一纵向侧的所有工位的至少20%又相应分配有中央驱动装置。
还有利的是,纺纱机具有沿纺纱机的纵向方向彼此依次布置的至少两个纱管运输带。而且在该纱管运输带上产生高损耗,通过加入分别具有较小驱动装置的两个较短的带来代替具有一个大的驱动装置的唯一带能够降低高损耗。
同样有利的是,纺纱机具有用于空筒管的中间存储装置,从而缩短了用于供给空筒管的输送路径并进而也缩短了带运行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改进方案可有利的是,在中间机架中布置中央驱动装置的导向辊和/或用于中央供给装置和清除装置的驱动装置和/或存储单元。
此外,在纺纱机在其每个端侧末端上具有用于空筒管的中央筒管存储装置时,可使得空筒管的供给变得简单并且能够缩短空筒管的输送时间。优选地,中央筒管存储装置与两个机架间隔地布置,从而确保机架的可接近性。
此外有利的是,纺纱机在其两个端侧末端上具有用于输送能量、尤其用于为电部件供电和/或用于压缩空气供给的接头。
同样有利的是,纺纱机在其两个端侧末端的每一个上具有抽吸装置的排气部。同样地,在机械的两个末端设有防护式排放部。
附图说明
根据下面所示出的实施例描述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其中:
图1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以示意性的总览图示出了纺纱机,
图2以示意性的剖视图示出了转子纺纱机的工位,
图3以示意性的剖视图示出了喷气纺纱机的工位,
图4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以示意性的总览图示出了纺纱机,
图5根据另一实施方式以示意性的总览图示出了纺纱机,以及
图6示出了纺纱机的示意图,该纺纱机具有用于空筒管的中央供电装置和中间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纺纱机1的示意图,纺纱机以特殊的方式适合在纺纱机1的纵向方向上并排地布置多个工位3。工位3在两个端侧末端2之间并排地布置并且分别以已知的方式具有多个工作机构4、5、6、7以制造和卷绕纱线31。每个工位3具有输送装置4,借助输送装置将来自容器24的纤维材料输送给纺纱腔5,在纺纱腔中将纤维材料纺成纱线31。借助引纱装置6将纱线31从纺纱腔5中拉出并且最终借助卷绕装置7绕到纱管32上。此外,纺纱机1具有抽吸装置8,抽吸装置用于给工位3提供低压并且还用于将在接上纱线时以及在维护工位3时产生的污染物和废料从工位3引走。
为了满足提高纺纱机1的生产率的市场需求,需要提高每个纺纱机1的工位3的数量。这对传统的机械设计来说是成问题的,在传统的机械设计中工位3的工作机构4、5、6、7分别主要由端侧的机架12驱动。同时在始终增加的能量成本方面也需要即使机械加长也要将用于这种纺纱机1的运行成本保持得很小。
因此,在此所示的纺纱机1具有抽吸装置8和至少两个单独的低压通道10以供给低压,抽吸装置具有至少两个单独的低压源9。对此,每个低压源9分别连接在其中一个单独的低压通道10上,其在纺纱机1的纵向方向上仅在工位3的一部分上延伸。根据图1,低压源9分别布置在纺纱机1的端侧末端2上、在此分别布置在端侧的机架12上。在此,低压通道10沿纺纱机1的纵向方向相继地排列成一排,从而仅需要很小的结构空间。对此,在两个低压通道10之间的分界34可实施成固定的或可变的,例如借助可移动的隔板将连续的通道分成两个低压通道。
在任何情况下,每个工位3都连接在至少两个低压通道10的其中至少一个上,其中,另一方面,在每个低压通道10上仅分别连接其中一部分的工位3。此外,在其中一个机架12中设置中央控制装置13,借助中央控制装置可操控低压源9的驱动装置以及所有的中央驱动装置23以及带驱动装置19、39,如下面还将描述的那样。
对此,图1的纺纱机1例如可构造成半自动化的纺纱机1。在图2中示出了这种实施成半自动化的纺纱机1的转子纺纱机的工位3。与全自动化的纺纱机1(在全自动化的纺纱机中通过能移动的或纺纱位置自身的维护装置进行如接上纱线这样的维护操作)相对,半自动化的纺纱机必须至少部分地手动操作。除了关于图1所描述的工位3的工作机构4、5、6、7以外,在此还可看出开松辊29、导纱杆28、布置在卷绕辊轴22上的卷绕辊26以及布置在纺纱腔5中的纺纱转子35。输送装置4在此构造为送料辊。此外,可看出布置在纺纱腔5的区域中的抽吸工位14。
借助所述的经划分的借助至少两个较短的低压通道10的低压供给能够非常均匀地给纺纱机的工位3供给低压并且总体上提供更高的低压等级。对此,尽管抽吸装置8本身较昂贵,但是能够经济地运行机械1,因为相对于单一的中央低压源9可降低纺纱机1的总低压损耗并且此外能够减小生产纱线的品质问题。
此外,有助于节省能量地运行纺纱机1的是,借助单独驱动装置11驱动每个工位3的引纱装置6。由此,引纱装置6可在生产中断时同样停止运转。此外,受驱动的各个引纱装置6实现了控制工位3的停机和起动,这简化了接纱过程并且避免断纱。而借助这里不可见的中央驱动装置23(参见图1)总地或至少成组地驱动工位3的其他工作机构。由此可通过轴23驱动输送装置4,而通过切向皮带27驱动开松辊29和纺纱腔5的纺纱转子35。卷绕装置7的卷绕辊26通过中央驱动的卷绕辊轴22驱动并且通过同样为中央驱动的导纱杆28驱动这里未示出的导纱装置。
已经显示出,借助用于引纱装置6的单独驱动装置11和用于工位3的其他工作机构的中央驱动装置23的组合能够特别节省能量地并且同时经济地运行纺纱机1。但是,与所示示意图不同地,同样也能够借助单独驱动装置11驱动工位3的其他工作机构4、7或26、28、29。对此,在半自动化的纺纱机1中特别有利的是,除了引纱装置6,输送装置4也借助单独驱动装置11来驱动,以便能够控制输入的纱线量。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优选地再次总地驱动其他的工作机构7以及26、28、29。
但是可替代地,图1的纺纱机1也可实施为喷气纺纱机。图3示出了这种实施为喷气纺纱机的纺纱机1的工位3。与转子纺纱机不同的是,在喷气纺纱机中纺纱腔5设有喷纱嘴38。在此,输送装置4包括牵拉装置15以及输送辊对16,借助它们首先牵拉带状的纤维材料,最后通过输送辊16输送给纺纱腔5。工位3的其他工作机构6、7和26、28相应于图2中的工作机构,从而不再详述。抽吸装置8相应于图1中所描述的那样,其规定,划分的低压供给设有至少两个低压源9和至少两个低压通道10,从而也可在喷气纺纱机处非常均衡地为工位3提供更多低压。
如可从图3中看出,工位3具有至少两个抽吸位置14,其中一个布置在纺纱腔5的区域中,而至少其中另一个布置在输送装置4的区域中。在此,在输送装置4的区域中设有四个抽吸位置14,其分别分配给输送装置4的下辊。通过划分的低压供给,即使在机械1非常长的情况下,工位3也可在机械1之内的任意位置上供给充足的低压。
引纱装置6在此还又通过单独驱动装置11驱动,单独驱动装置如前面关于图2所述那样与划分的低压供给结合使得能够节省能量地运行纺纱机1。为了能够设定牵拉以及将纤维材料个别地输送给每个工位,在此规定,除了引纱装置,输送装置也借助单独驱动装置11来驱动。对此,可如在此所示地设置用于整个输送装置4的唯一的单独驱动装置11,或者可分别借助自身的单独驱动装置11驱动输送装置4的辊对。在此,工位3的其他工作机构26、28又至少成组地被总地驱动。已经证实,这种由中央驱动装置11和单独驱动装置23与划分的低压供给的组合非常有利地折中了节省能量的运行以及同时实现高的纱线品质。但是可考虑,也可借助另外的单独驱动装置11驱动卷绕装置7和纱线移位装置。对此,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利的是,借助能单独驱动的引纱装置6可个别地并且为每个生产步骤设定在纱线31中的牵拉,这尤其能够产生特别高品质的接头。
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利的是,使中央驱动的工作机构4、5、7以及26、28、29成组地被总驱动。如由图1可看出,纺纱机1的纵向侧的工位3被分成两组,其中,为两个组的每一组分配自身的中央驱动装置23。在此,仅示例性地示出用于卷绕装置7或卷绕辊轴22的中央驱动装置23。但是,根据纺纱机1的实施方式还可设置另外的中央驱动装置23,其例如用于纱线移位装置或导纱杆28或在转子纺纱机的情况下用于开松辊29和纺纱转子35。对此,中央驱动装置23安装在布置在端侧末端2上的机架12中。此外,此处也可布置用于纱管运输带18的中央驱动装置19和39以及用于为工位供给空筒管37的一个或多个筒管运输带36,纱管运输带用于将成品纱管收回。
因为在纱管运输带18和纺纱机1的导向板之间会出现明显的摩擦损耗,在长的纺纱机1中需要功率大的驱动装置。因此,在图1的实施例中,两个纱管运输带18沿纵向方向相继设置,其分别设有自身的驱动装置19。由于纱管运输带18仅在沿纵向方向并排布置的工位3的一部分上延伸,两个驱动装置19可实施得明显更小,因此可以很低的消耗来设计。
在此,借助中央供给装置21为工位3提供空筒管37。中央供给装置包括用于空筒管37的中央存储装置30以及在此具有机器长度的筒管运输带36,该筒管运输带仅通过虚线示出。筒管运输带的驱动装置39在此布置在右侧示出的机架12中。
在此仅示出了纺纱机1的纵向侧。需理解,纺纱机1在其两个纵向侧可具有多个工位3。在这种情况下,驱动装置23、19和39以及筒管运输带36的所述布置以类似的方式也设置在转子纺纱机1的相对的纵向侧上。如果将每个纵向侧的工位3分成两个组,则相应地为同种工作机构分别实现了四个中央驱动装置19、23,其中各有两个布置在两个端侧末端的每一个上。对此也可有利的是,转子纺纱机1的两个纵向侧分别彼此分开地供给低压。在这种情况下即在两个端侧末端2的每一个上分别布置两个单独的低压通道10,其分别分配给纺纱机1的两个纵向侧中的其中一个。
图4示出纺纱机1的另一实施方式,其同样如图1的纺纱机那样可实施成具有根据图2的工位3的转子纺纱机或具有根据图3的工位3的喷气纺纱机。图3的纺纱机的各个部件或组件基本相应于图1的各个部件或组件,从而下面仅阐述与图1的区别。
与图1不同,图3的纺纱机1没有在纺纱机1的端侧末端2上的机架12,而是仅有布置在端部2之间的中间机架17。纺纱机1的抽吸装置8同样具有至少两个独立的低压源9和至少两个单独的低压通道10。但是低压源9没有布置在纺纱机1的端侧末端2上,而是布置在两个端部2之间的中间区域中、在此在中间机架17中。低压通道10同样沿纺纱机1的纵向方向相继布置成一排,其中,每个工位3连接在其中至少一个低压通道10上。在该实施方式中,也可均匀地为纺纱机的工位3供给低压,其中,可降低低压损耗。
在该实施方式中也设有由用于引纱装置6的单独驱动装置11和用于工位3的其他工作机构4、5、7以及必要时工作机构29的中央驱动装置23、尤其成组的中央驱动装置23的节省能量的组合,借助单独驱动装置可相对自由的设定在纱线31中的牵拉。中央驱动装置23、带驱动装置19、39以及中央控制装置13在此可以有利的方式安装在中间机架17中,从而这种纺纱机1也特别节省空间。然而在该实施方式中也可在纺纱机1的纵向方向上节省能量地分开中央驱动装置和带驱动装置23、19、29。
但是,除了所示的示意图,也可如前面关于图1至3描述地那样,借助单独驱动装置11驱动其他的工作机构4、5、7、28以及必要时工作机构29。
在该实施方式中还有利的是,由于缺少机架12,有多种用于空筒管37的供给装置21的安装方案。在此,例如将供给装置21布置在纺纱机1的一个末端2上,而在另一末端2上仅设置一个支柱40。对此也可考虑将各个中央驱动装置或带驱动装置23、19、39布置在供给装置21中,如这里示例性地示出的筒管运输带36的驱动装置39那样。
图5示出了纺纱机1作为转子纺纱机或作为喷气纺纱机的另一实施方式,其中,这里也仅还描述与图1至4的不同点。在此所示的纺纱机1具有在纺纱机1的端侧末端2的其中一个上的第一机架12以及额外地具有布置在末端2之间的中间机架17。对此,在机架12和17中各设置有低压源9,低压源又分别加载单独的低压通道10中的其中一个。分别借助单独驱动装置11驱动引纱装置6,而对于其他的工作机构4、5、7、28、29优选地设置中央驱动装置23。
该实施方式提供以下优点,所有的中央驱动装置23以及带驱动装置19、39可分布地安装在中间机架17中和端侧的机架12中。尤其在为纺纱机1的每个纵向侧设置至少两个驱动装置的成组的驱动装置中是有利的。但是对此如关于图4所示地,能够使供给装置21节省空间地布置在纺纱机1的另一端侧末端2上。但是当然也可将供给装置21设置在端侧的机架12的区域中。
在任何情况下在此也可通过划分的低压供给与单独驱动的引纱装置6结合来特别节省能量地运行纺纱机1。
图6示出了具有中间机架17的纺纱机1的另一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可有利的是,纺纱机1具有大量的工位3,在转子纺纱机的情况下例如具有多于600个工位3。纺纱机1基本相应于根据图1所述的纺纱机,因此下面仅还阐述与图1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仅设有中间机架17以用于安装导向辊25,其在借助切向皮带27总地驱动工作机构29、35的情况下是必需的。但是在此也将纱管运输带18的驱动装置19布置在中间机架17中。这能够在末端2或在机架12中安装其他装置,而不是纱管运输带18的驱动装置19。与图1不同,在此设置用于输送装置4和用于纺纱腔5或纺纱转子35的中央驱动装置23。这也可仅理解为示例性的。根据纺纱机1的类型也可总地驱动其他的或另外的工作机构,或也可为一些工作机构设置单独驱动装置11。
在此,在中间机架17中还设有中间存储装置20,在中间存储装置中可存储确定数量的空筒管37。因此能够由中间存储装置供给距离中央的筒管存储装置30较远的工位3,并且由中央的筒管存储装置30供给中央的筒管存储装置30附近的工位。对此,借助唯一的筒管运输带36可由中央的筒管存储装置30以及中间存储装置20将空筒管37提供给机械1的至少一个纵向侧的各个工位。但是在此设置两个筒管运输带36,其中,可由中央的筒管存储装置30为中间存储装置20提供空筒管37。由此可进一步提高纺织机1的生产率,因为能够明显降低空筒管37的等待时间。
与所示示意图不同,还能够也在中间机架17中设置另一个或另两个低压源9,其分别连接在另一单独的低压通道10上。例如,基本上位于端侧末端2之间的中间的中间机架17设有两个低压源9,两个低压源此时分别供给在邻接中间机架的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中的工位3。而在端侧末端2附近的区域中的工位3由此处设置的低压源9供给。借助这种实施方式能够实现特别长的纺纱机1,然而其中,可使低压损耗保持得很小。但是同样也可设置纺纱机1的非对称结构,在其中,中间机架17虽然布置在两个端侧末端2之间,但是偏心地布置。对此优选地,在中间机架17中仅布置一个低压源9,其与布置在其中一个端侧的机架12中的低压源9一起供给更长的机械部分的工位3。
本发明不限于所示的实施例。
因此,与在图1和4中所示的示意图不同地,不是必须将纺纱机1的纵向侧的工位3分成同样大小的组。同样可考虑,在纺纱机1的每个纵向侧上设置一个较大的组和一个较小的组,或也可设置多于两个组。因此,每一个组形成自身的分配有自身的中央驱动装置23和自身的低压源9的生产组,从而在每一个生产组中也可独立于其他组地制造不同产品。但是,在任何情况下通过分成至少两个生产组由相应自身的低压源9确保在运行时在每个低压通道10中在每个位置上都实现充足的低压。对此,分组的低压供给也提供以下方案,根据规定的产品或根据在相应生产组中设定的应用将低压通道10中的低压水平设定成不同的。
此外,也可在纺纱机1的两个末端2的每一个上设置用于空筒管37的中央供给装置21,其分别具有至少一个中央筒管存储装置30,这改善了在多批次配置中的灵活性并且进一步降低了空筒管37的等待时间。
在专利权利要求中的其他变型方案和组合同样落入本发明中。
附图标记列表
1纺纱机
2纺纱机的端侧末端
3工位
4输送装置
5纺纱腔
6引纱装置
7卷绕装置
8抽吸装置
9低压源
10低压通道
11单独驱动装置
12机架
13中央控制装置
14抽吸工位
15牵拉装置
16输送辊对
17中间机架
18纱管运输带
19纱管运输带的驱动装置
20用于空筒管的中间存储装置
21用于空筒管的中央供给装置
22卷绕辊轴
23中央驱动装置
24容器
25导向辊
26卷绕辊
27切向皮带
28导纱杆
29开松辊
30用于空筒管的中央存储装置
31纱线
32纱管
33轴
34低压通道的分界
35纺纱转子
36筒管运输带
37空筒管
38喷纱嘴
39筒管运输带的驱动装置

Claims (29)

1.一种纺纱机(1),所述纺纱机具有:在所述纺纱机(1)的至少一个纵向侧上在所述纺纱机(1)的两个端侧末端(2)之间并排布置的多个工位(3),所述多个工位分别具有多个工作机构以用于制造和卷绕纱线(31),其中,所述工作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输送装置(4)、纺纱腔(5)、引纱装置(6)以及卷绕装置(7);用于驱动所述工作机构的驱动装置;以及用于在工位(3)上产生低压的抽吸装置(8),其中,所述抽吸装置(8)包括至少两个低压源(9)和至少两个低压通道(10),其中,每个低压通道(10)沿所述纺纱机(1)的纵向方向仅在所述工位(3)的一部分上延伸,其特征在于,每个工位(3)具有用于引纱装置(6)的单独驱动装置(11),其中所述纺纱机(1)具有至少两个单独的低压源(9),其中,每个低压源(9)连接在单独的低压通道(10)上,其中所述低压源(9)分别具有鼓风机和用于鼓风机的驱动装置,并且所述低压源(9)的驱动装置能通过所述纺纱机(1)的中央控制装置(13)操控,其中在纺纱机的两个端侧末端的至少一个上布置其中至少一个低压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机是转子纺纱机或喷气纺纱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其中布置在所述纺纱机(1)的其中一个端侧末端(2)上的至少一个低压源(9)布置在设置在所述纺纱机(1)的端侧末端(2)上的机架(12)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一个低压源(9)布置在置于所述纺纱机(1)的两个端侧末端(2)之间的中间区域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低压源(9)布置在设置在两个端侧末端(2)之间的中间机架(17)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纺纱机(1)的两个端侧末端(2)的每一个上分别布置至少一个低压源(9)。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位(3)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抽吸位置(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位置(14)布置在所述纺纱腔(5)或输送装置(4)的区域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机(1)构造成喷气纺纱机,并且所述喷气纺纱机的工位(3)分别具有在纺纱腔(5)的区域中的第一抽吸位置(14)和在输送装置(4)的区域中的至少另一抽吸位置(1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在每个低压通道(10)上连接在至少一个纵向侧上沿所述纺纱机(1)的纵向方向彼此并排布置的工位(3)的至少2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在每个低压通道(10)上连接在至少一个纵向侧上沿所述纺纱机(1)的纵向方向彼此并排布置的工位(3)的至少30%。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在每个低压通道(10)上连接在至少一个纵向侧上沿所述纺纱机(1)的纵向方向彼此并排布置的工位(3)的至少40%。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低压通道(10)沿所述纺纱机(1)的纵向方向依次对齐地布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机(1)构造成喷气纺纱机,并且在所述纺纱机(1)运行时在至少两个低压通道(10)中的每一个中在相应低压通道(10)的与低压源(9)相对的末端上还实现了大小为2000Pa的低压。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每个工位(3)具有用于所述输送装置(4)的单独驱动装置(14)。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4)包括牵拉装置(15),并且所述工位(3)具有用于所述牵拉装置(15)的单独驱动装置(14)。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工位(3)沿所述纺纱机(1)的纵向方向布置在所述纺纱机(1)的两个纵向侧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位(3)的其他工作机构分别借助单独电驱动装置来驱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卷绕装置(7)借助单独电驱动装置来驱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位(3)的其他工作机构分别借助中央驱动装置(23)来驱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位(3)的输送装置(4)和卷绕装置(7)分别借助中央驱动装置(23)来驱动。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为一个纵向侧的同种工作机构分配自身的中央驱动装置(23)。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一个纵向侧的中央驱动的同种工作机构形成至少两个组,并且在两个机架(12)的每一个中在端侧末端(2)上布置用于驱动两个组的中央驱动装置(23)。
24.根据权利要求1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机(1)具有沿所述纺纱机(1)的纵向方向依次布置的至少两个筒管运输带(18)。
25.根据权利要求1或24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机(1)具有用于空筒管(37)的中间存储装置(20)。
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机架(17)中布置中央驱动装置(23)的导向辊(25)和/或用于中央供给装置和清除装置(21、18)的驱动装置(19、23、39)和/或存储单元(20、30)。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机(1)在其每个端侧末端(2)上具有用于空筒管(37)的中央存储装置(30)。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存储装置(30)与两个机架(12)间隔地布置。
29.根据权利要求1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机(1)在其两个端侧末端(2)的至少一个上和/或在置于所述两个端侧末端(2)之间的中间区域上具有用于输送能量和/或排气部的接头。
CN201710403486.7A 2016-06-01 2017-06-01 具有多个工位和一个抽吸装置的纺纱机 Active CN1074473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110147.8A DE102016110147A1 (de) 2016-06-01 2016-06-01 Spinnmaschine mit einer Vielzahl von Arbeitsstellen und einer Absaugeinrichtung
DE102016110147.8 2016-06-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47303A CN107447303A (zh) 2017-12-08
CN107447303B true CN107447303B (zh) 2023-03-10

Family

ID=59021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03486.7A Active CN107447303B (zh) 2016-06-01 2017-06-01 具有多个工位和一个抽吸装置的纺纱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13804B2 (zh)
EP (1) EP3255182B1 (zh)
CN (1) CN107447303B (zh)
DE (1) DE1020161101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119380A1 (de) * 2014-12-22 2016-06-23 Rieter Ingolstadt Gmbh Rotorspinnmaschine mit einer Vielzahl von Arbeitsstellen und einer Absaugeinrichtung
DE102018100364A1 (de) * 2018-01-09 2019-07-11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pinn- oder Spulmaschine
DE102018131767A1 (de) * 2018-12-11 2020-06-18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 Co. Kg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 Textilmaschine
CN109719921A (zh) * 2019-01-27 2019-05-07 联亚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敷胶钢丝输送缠绕系统
DE102019116234A1 (de) * 2019-06-14 2020-12-17 Saure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G Spinnmaschine
USD968476S1 (en) * 2019-06-18 2022-11-01 Saur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Textile machine
DE102020110993A1 (de) 2020-04-22 2021-10-28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pinnmaschine mit einer Vielzahl nebeneinander angeordneter Arbeitsstellen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pinnmaschine mit einer Vielzahl nebeneinander angeordneter Arbeitsstellen
CN112458618A (zh) * 2020-11-30 2021-03-09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经编机的导纱装置
CN112481753A (zh) * 2021-01-07 2021-03-12 厦门代虬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喷气式纺纱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56829A (ja) * 1995-07-22 1997-06-17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 Bau Ag 減圧溝腔と減圧導管を連結する方法ならびに繊維機械
DE102006029056A1 (de) * 2006-06-24 2007-12-27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Spinnmaschine
CN101522550A (zh) * 2006-10-06 2009-09-02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纺织机的工位
CN101956256A (zh) * 2009-07-11 2011-01-26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自由端转子纺纱机的工位和用于操作该工位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80513A (en) 1970-04-08 1973-12-25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iving open-end spinning frame
US3926665A (en) * 1973-06-04 1975-12-16 Parks Cramer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fiber waste from 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CH627798A5 (de) * 1978-03-15 1982-01-29 Luwa Ag Pneumatische reinigungseinrichtung am einlauftisch einer spinnereimaschine.
JPS626059Y2 (zh) 1981-01-28 1987-02-12
DE3611824C2 (de) * 1985-05-02 1998-07-02 Rieter Ag Maschf Verfahren und Anlage zum Betreiben von Fadenbruch- und/oder Luntenbruch-Absaugkanälen
DE3810588A1 (de) 1988-03-29 1989-10-12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Absaugvorrichtung fuer eine spinnereimaschine
DE4231958A1 (de) 1992-09-24 1994-03-31 Schlafhorst & Co W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inlegen von Fadenenden in eine Fadenendenverbindungsvorrichtung
DE4323213A1 (de) 1993-07-12 1995-01-19 Schlafhorst & Co W Rotorspinnvorrichtung
DE19612707A1 (de) 1996-03-29 1997-10-02 Rieter Ag Maschf Langgestreckte Spinnmaschine
DE10017209A1 (de) * 2000-04-06 2001-10-11 Rieter Ag Maschf Spinnmaschine mit Absaugeinrichtung
DE10139075A1 (de) 2001-08-09 2003-02-20 Schlafhorst & Co W Offenend-Rotorspinnmaschine
DE10145443A1 (de) 2001-09-14 2003-04-03 Rieter Ag Maschf Spinnmaschine mit Verdichtungseinrichtung
DE102004016796B4 (de) * 2004-04-06 2013-02-07 Rieter Ingolstadt Gmbh Offenend-Spinnmaschine
DE102004016797A1 (de) * 2004-04-06 2005-10-27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Spinnmaschine mit Unterdruckversorgung
DE102007053467B4 (de) * 2007-11-09 2021-05-20 Saurer Intelligent Machinery Co. Ltd.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treiben einer Offenend-Rotorspinnmaschine
DE102014119380A1 (de) * 2014-12-22 2016-06-23 Rieter Ingolstadt Gmbh Rotorspinnmaschine mit einer Vielzahl von Arbeitsstellen und einer Absaugeinrichtung
DE102015112661A1 (de) * 2015-07-31 2017-02-02 Rieter Ingolstadt Gmbh Verfahren an einer Textilmaschine und Textilmaschin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56829A (ja) * 1995-07-22 1997-06-17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 Bau Ag 減圧溝腔と減圧導管を連結する方法ならびに繊維機械
DE102006029056A1 (de) * 2006-06-24 2007-12-27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Spinnmaschine
CN101522550A (zh) * 2006-10-06 2009-09-02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纺织机的工位
CN101956256A (zh) * 2009-07-11 2011-01-26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自由端转子纺纱机的工位和用于操作该工位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350042A1 (en) 2017-12-07
DE102016110147A1 (de) 2017-12-07
EP3255182B1 (de) 2022-05-04
US10513804B2 (en) 2019-12-24
CN107447303A (zh) 2017-12-08
EP3255182A1 (de) 2017-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47303B (zh) 具有多个工位和一个抽吸装置的纺纱机
CN107109712B (zh) 具有多个工位和抽气装置的气流纺织机
CN101473076B (zh) 纺纱机
US7845923B2 (en) Spinning, drawing and texturing machine
US10414623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textile machine with work stations having their own handling elements for piecing of a thread, and a textile machine with own work stations having their own handling elements
RU2556473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ядения из расплава, вытягивания и наматывания нескольких комплексных нитей
JP5349506B2 (ja) 紡績糸を製造する装置
CN103010816B (zh) 纱线卷取机
JP6635686B2 (ja) 半自動式綾巻きパッケージ製造繊維機械
CN105177774A (zh) 半自动自由端转杯纺纱机
CN104603339A (zh) 用于纺纱机的紧密纺纱设备及纺纱机
US7225605B2 (en) Modular air spinning frame
US11702770B2 (en) Spinning machine with a plurality of adjacently arranged workstation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spinning machine with a plurality of adjacently arranged workstations
CN114059204A (zh) 操作纺织机的方法以及纺织机
CN105143526A (zh) 用于熔纺、牵伸以及卷绕多个合成丝线的装置
CN107119359B (zh) 具有吸出设备的纺纱机
CN110268111B (zh) 用于加工纤维的方法和设备
CN111304789B (zh) 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
CN105525396A (zh) 纱线卷绕机
EP1728901B1 (en) Self-acting mule
CN105752753A (zh) 纺织机
CN105143532A (zh) 假捻变形机
CN112352068A (zh) 环锭纺纱机的并条机
CN112654737A (zh) 精梳机
CN111971426A (zh) 用于纺制诸如椰壳纤维和香蕉的粗纤维和长纤维的带有纺纱箱模块的多主轴纱条进料纺纱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