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35723A - 差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差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35723A
CN107435723A CN201710224219.3A CN201710224219A CN107435723A CN 107435723 A CN107435723 A CN 107435723A CN 201710224219 A CN201710224219 A CN 201710224219A CN 107435723 A CN107435723 A CN 1074357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erential
sliding component
engaging piece
actuator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242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35723B (zh
Inventor
神谷康宪
鬼武稔
吉坂正
金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07743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7658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0774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1109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07742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6216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JTE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357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57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357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57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7/02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electromagnets incorporated in the clutch, i.e. with collecting rings
    • F16D27/09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electromagnets incorporated in the clutch, i.e. with collecting rings and with interengaging jaws or gear-teet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06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48/08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beve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20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 F16H48/24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using positive clutches or brak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20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 F16H48/30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using externally-actuatable means
    • F16H48/34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using externally-actuatable means using electromagnetic or electric actu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38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16H48/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rotating ca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差动装置。差动装置具备:差动机构;收容差动机构的差速器壳体;在差速器壳体与差动机构之间传递驱动力的离合器机构。离合器机构具有能够在差速器壳体内沿轴向移动的滑动构件、及使滑动构件进行轴向移动的促动器,促动器配置在差速器壳体的外侧。滑动构件具有第一啮合部及与差动机构的龆轮轴卡合的卡合部,差速器壳体具有与第一啮合部啮合的第二啮合部、形成有用于将促动器的移动力向滑动构件传递的多个插通孔的壁部,在第二啮合部与壁部之间配置滑动构件。

Description

差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输入的驱动力以允许差动的方式从一对输出构件输出的差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将输入的驱动力从一对输出构件以允许差动的方式输出的差动装置例如作为车辆的差速器装置使用。这种差动装置存在能够隔断输入的驱动力向输出构件的传递的结构。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5-87015号公报。
日本特开2015-87015号公报记载的差动装置具有:由轴状的轴颈支承的具有2个差动齿轮及2个侧轴齿轮的差动机构;收容差动机构的差速器壳体(壳体);能够旋转地收容在差速器壳体内的载体要素;固定于载体要素的第二离合器部;能够与第二离合器部啮合的第一离合器部;使第一离合器部相对于第二离合器部沿轴向移动的促动器。从通过焊接或螺栓连结而固定于外周面的驱动齿轮向差速器壳体输入驱动力。在载体要素设置2个镗孔,向该镗孔插入轴颈,且通过固定销来固定。
第一离合器部具有环状部和从环状部沿轴向突出的多个轴向突出部,在轴向突出部的前端设有与第二离合器部啮合的带齿的环形段。第一离合器部的环状部配置在差速器壳体的外侧,轴向突出部插通于在差速器壳体的侧壁上形成的轴向孔。由此,第一离合器部相对于差速器壳体连结成能够沿轴向相对移动且不能相对旋转。
通过促动器的动作而第一离合器部向第二离合器部侧进行轴向移动时,轴向突出部的带齿的环形段与第二离合器部啮合,载体要素与差速器壳体一体地旋转。由此,从驱动齿轮向差速器壳体输入的驱动力经由第一离合器部、第二离合器部及载体要素向差动齿轮传递。
另一方面,当促动器成为不动作状态时,通过复位弹簧使第一离合器部从第二离合器部分离而解除它们的啮合,载体要素相对于差速器壳体能够相对旋转。由此,从差速器壳体向差动机构的驱动力的传递被隔断。
在日本特开2015-87015号公报记载的差动装置中,输入到差速器壳体的驱动力经由该侧壁向第一离合器部传递。然而,在该侧壁上形成有用于使轴向突出部插通的多个轴向孔,因此在构造上难以确保强度。即,为了确保侧壁的强度并将充分的驱动力向第一离合器部传递,不得不使差速器壳体的壁厚增厚,会导致重量及尺寸的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驱动力传递接通或断开并能够抑制差速器壳体的重量及尺寸的增大的差动装置。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差动装置具备:
差动机构,将输入到输入构件的驱动力以允许差动的方式分配到一对输出构件;
差速器壳体,收容所述差动机构;及
离合器机构,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差动机构的所述输入构件之间传递所述驱动力。
所述离合器机构具有:滑动构件,能够在沿着所述差速器壳体的旋转轴线的中心轴方向上移动;及促动器,对所述滑动构件赋予向所述中心轴方向的移动力,所述滑动构件配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内侧,并且所述促动器配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外侧,所述滑动构件具有:第一啮合部,设置在所述中心轴方向的一端部且具有多个啮合齿;及卡合部,与所述差动机构的所述输入构件在周向上卡合,所述差速器壳体具有:第二啮合部,形成于在所述中心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啮合部相对的部位且具有多个啮合齿;及壁部,形成有用于将所述促动器的所述移动力向所述滑动构件传递的多个插通孔,在所述第二啮合部与所述壁部之间配置所述滑动构件,通过所述促动器的动作和不动作来切换连结状态和不连结状态,所述连结状态是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二啮合部在周向上啮合而所述滑动构件与所述差速器壳体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的状态,所述不连结状态是所述滑动构件与所述差速器壳体能够相对旋转的状态。
根据上述方式的差动装置,能够抑制差速器壳体的重量及尺寸的增大并使驱动力传递接通或断开。
附图说明
前述及后述的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并参照附图而明确,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动装置的构成例的剖视图。
图2是差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差动装置的滑动构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差动装置的差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5是差动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将差动装置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图7A是表示差动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示出促动器不动作的状态。
图7B是表示差动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示出促动器动作的状态。
图8是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差动机构与滑动构件一起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将差动机构的第一至第三龆轮轴与第一支承构件及第二支承构件的剖面一起表示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差动机构的作为输入构件的龆轮支承构件的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7B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动装置的构成例的剖视图。图2是差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差动装置的滑动构件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差动装置的差动机构的立体图。图5是差动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将差动装置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剖视图。图7A是表示差动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示出促动器不动作的状态。图7B是表示差动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示出促动器动作的状态。
该差动装置1为了将车辆的发动机等驱动源的驱动力以允许差动的方式向一对输出轴分配而使用。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差动装置1搭载于四轮驱动车,该四轮驱动车具备始终被传递驱动源的驱动力的左右一对主驱动轮(例如前轮)和根据行驶状态而被传递驱动源的驱动力的左右一对辅助驱动轮(例如后轮),该差动装置1被使用作为向辅助驱动轮的左右的车轮分配驱动力的差速器装置。在仅向主驱动轮传递驱动力的情况下,车辆成为二轮驱动状态,在向主驱动轮及辅助驱动轮传递驱动力的情况下,车辆成为四轮驱动状态。差动装置1在四轮驱动状态下,将输入的驱动力向辅助驱动轮侧的左右的驱动轴分配。
差动装置1具备:由未图示的差速器载体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差速器壳体2;收容于差速器壳体2的差动机构3;在差速器壳体2与差动机构3之间能够接通或断开地传递驱动力的离合器机构4。向差速器壳体2的内部导入对差动机构3进行润滑的润滑油。
差动机构3具有作为输入构件的龆轮轴30、被支承为能够绕着差速器壳体2的旋转轴线O旋转的多个(4个)龆轮31、作为一对输出构件的一对侧齿轮32。多个龆轮31及一对侧齿轮32由锥齿轮构成,使齿轮轴正交而相互啮合。左右的驱动轴分别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于一对侧齿轮32。需要说明的是,在龆轮31及侧齿轮32形成有多个齿轮齿,但是在图2、4、5中,省略这些齿轮齿的图示。
差动机构3将输入到龆轮轴30的驱动力以允许差动的方式向一对驱动轴输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差动机构3具有一对龆轮轴30,4个龆轮31中的2个龆轮31轴支承于一方的龆轮轴30,其他的2个龆轮31轴支承于另一方的龆轮轴30。
如图5所示,各个龆轮轴30一体地具有与后述的离合器机构4的滑动构件5卡合的一对被卡合部301、插通于龆轮31的一对龆轮支承部302、将一对龆轮支承部302连结的连结部303,整体形成为轴状。一对被卡合部301设置在龆轮轴30的两端部,连结部303设置在龆轮轴30的轴向的中央部。一对龆轮支承部302设置在一对被卡合部301的各自与连结部303之间,对龆轮31进行轴支承。
一对龆轮轴30在其轴向的中央部处相互啮合。具体而言,在一方的龆轮轴30的一对龆轮支承部302之间形成的凹部300中嵌合另一方的龆轮轴30的连结部303,并在另一方的龆轮轴30的一对龆轮支承部302之间形成的凹部300中嵌合一方的龆轮轴30的连结部303。在沿着差速器壳体2的旋转轴线O观察的情况下,一对龆轮轴30相互正交。
离合器机构4具有能够在沿着差速器壳体2的旋转轴线O的中心轴方向上移动的滑动构件5、对滑动构件5施加向中心轴方向的移动力的促动器6、及配置在滑动构件5与促动器6之间的按压构件7。滑动构件5配置在差速器壳体2的内侧。促动器6配置在差速器壳体2的外侧。按压构件7将促动器6的移动力向滑动构件5传递。滑动构件5由按压构件7向中心轴方向按压而移动。
滑动构件5是其中心轴线与差速器壳体2的旋转轴线O一致的圆筒状,配置成相对于差动机构3在沿着差速器壳体2的旋转轴线O的中心轴方向上能够相对移动且不能相对旋转。而且,滑动构件5通过对钢材进行锻造而形成,如图3所示,一体地具有:设置在中心轴方向的一端部的具有多个啮合齿510的第一啮合部51;向第一啮合部51的内方突出而设置的环状的内突缘部52;及形成有与龆轮轴30沿周向卡合的卡合部530的圆筒部53。第一啮合部51与设置于差速器壳体2的第二啮合部211(后述)沿周向啮合。卡合部530贯通圆筒部53的内外周面间,形成作为沿着滑动构件5的中心轴方向延伸的槽。
在龆轮轴30的两端部设置的被卡合部301与卡合部530卡合。通过龆轮轴30的被卡合部301与滑动构件5的卡合部530卡合,从而滑动构件5相对于轴支承于龆轮轴30的多个龆轮31沿着中心轴方向能够相对移动且不能相对旋转。多个龆轮31绕着差速器壳体2的旋转轴线O与滑动构件5一起旋转(公转)。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在一对龆轮轴30的各自的两端部设置的被卡合部301与滑动构件5卡合,而在圆筒部53形成4个卡合部530。
如图7A、图7B所示,在多个龆轮31的背面31a与滑动构件5的圆筒部53的内周面53a之间配置有垫圈33。垫圈33的与龆轮31的背面31a相对的内表面33a为局部球面状,与滑动构件5的圆筒部53的内周面53a相对的外表面33b为平面状。当龆轮31以龆轮轴30为中心而旋转(自转)时,龆轮31的背面31a在垫圈33的内表面33a上滑动。而且,当滑动构件5相对于龆轮轴30沿中心轴方向移动时,滑动构件5的圆筒部53的内周面53a在垫圈33的外表面33b上滑动。
另外,在滑动构件5的圆筒部53形成有用于使润滑油流动的多个开口部531。在本实施方式中,4个开口部531在圆筒部53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而且,开口部531沿径向贯通圆筒部53,并向第一啮合部51的相反侧的另一端部敞开。但是,开口部531的形状及个数并不局限于此,可以适当地使形状变形并使个数增减。
滑动构件5的内突缘部52具有承受后述的施力构件81的作用力的环状的承受面52a。而且,在内突缘部52形成有与保持施力构件81的保持构件82的多个突起821(参照图2)分别嵌合的多个嵌合部520。嵌合部520形成在承受面52a的内侧。
按压构件7具有:与滑动构件5的圆筒部53的第一啮合部51的相反侧的轴向端面53b抵接的圆环部71;从圆环部71与差速器壳体2的旋转轴线O平行地延伸设置的多个轴部7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按压构件7设有3个轴部72。按压构件7对钢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轴部72的前端部(圆环部71侧的基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向内侧弯折。
促动器6具有:具有线圈绕组611及对线圈绕组611进行模制的模制树脂部612的环状的电磁铁61;成为通过向线圈绕组611的通电而产生的电磁铁61的磁通的磁路的磁轭62;与模制树脂部612进行滑动接触而沿着差速器壳体2的旋转轴线O方向被引导的电枢63。模制树脂部612的沿着旋转轴线O的剖面的形状为矩形形状。电枢63通过利用向线圈绕组611的通电而产生的磁力,使滑动构件5向第一啮合部51与差速器壳体2的第二啮合部211啮合的方向移动。滑动构件5通过经由按压构件7传递的促动器6的移动力,使第一啮合部51与第二啮合部211啮合。
从未图示的控制装置经由电线610(参照图2)向线圈绕组611供给励磁电流。促动器6通过向线圈绕组611供给励磁电流而动作。促动器6配置在差速器壳体2的外部,由此向线圈绕组611的电流供给比较容易。磁轭62由低碳钢等软磁性金属构成,如图6所示,一体地具有从内侧覆盖模制树脂部612的内周面612b的圆筒部621、从圆筒部621的轴向的一端部向外方突出而覆盖模制树脂部612的轴向端面612c的突缘部622。圆筒部621的内径形成得比与圆筒部621的内周面621a相对的部分的差速器壳体2的外径稍大。
在圆筒部621的内周面621a形成有环状凹部620,该环状凹部620与通过压入销83而固定于差速器壳体2的由非磁性体构成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板84嵌合。磁轭62通过板84与环状凹部620嵌合而被限制相对于差速器壳体2的轴向移动。环状凹部620的轴向宽度形成得比板84的厚度大,以避免在差速器壳体2旋转时在与磁轭62之间产生旋转阻力。
在磁轭62的圆筒部621的与突缘部62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固定有限动环64。限动环64由奥氏体系不锈钢等非磁性金属构成,一体地具有固定于磁轭62的环状部641、在周向的两处从环状部641沿轴向突出的一对突起部642、从突起部642的前端部呈锐角地折回的折回部643。限动环64的一对突起部642卡定于未图示的差速器载体而被防止旋转。环状部641例如通过焊接而固定于磁轭62。
电枢63由低碳钢等软磁性金属构成,一体地具有在电磁铁61的外周配置的环状的外环部631、与电磁铁61沿轴向相对的侧板部632。外环部631是从外周侧覆盖电磁铁61的圆筒状。侧板部632从外环部631的轴向的一端部向内方突出。侧板部632与模制树脂部612的轴向端面612d(与磁轭62的突缘部622相对的轴向端面612c的相反侧的端面)、限动环64的环状部641、及磁轭62的圆筒部621的轴向端面621b在轴向上相对。
电枢63的外环部631的内周面631a与模制树脂部612的外周面612a接触而支承于电磁铁61。在电枢63沿轴向移动时,外环部631的内周面631a在模制树脂部612的外周面612a上滑动。
如图2所示,在电枢63的侧板部632上形成有与限动环64的突起部642卡合的卡合孔632a、使电线610插通的电线插通孔632b、及使润滑油流动的多个(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为9个)油孔632c。而且,按压构件7的轴部72的前端部与侧板部632的内周侧的端部抵接。电枢63通过限动环64的折回部643来防止从限动环64脱落,并且通过突起部642与卡合孔632a卡合来防止相对于差速器载体旋转。限动环64的突起部642插通卡合孔632a而卡定于差速器载体。
差速器壳体2将沿着旋转轴线O方向并列的第一壳体构件21与第二壳体构件22结合。在差动机构3的一对侧齿轮32与第一壳体构件21及第二壳体构件22之间分别配置有环板状的垫圈34。
第二壳体构件22是收容差动机构3及滑动构件5的有底圆筒状,一体地具有圆筒状的圆筒部221、从圆筒部221的与第一壳体构件21侧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一端部向内方突出的壁部222、从圆筒部221的另一端部向外方突出的凸缘部223。电磁铁61及磁轭62配置在圆筒部221与壁部222之间的角部。
在圆筒部221形成有使润滑油流动的多个油孔221a。在壁部222形成有用于将促动器6的移动力向滑动构件5传递的多个(3个)插通孔222a、及供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与一对侧齿轮32中的一方的侧齿轮32连结的驱动轴插入的轴插入孔222b。在插通孔222a中分别插通按压构件7的多个轴部72。多个插通孔222a及轴插入孔222b沿着与旋转轴线O平行的方向贯通壁部222。
第一壳体构件21例如通过锻造而成形,是将第二壳体构件22的开口覆盖的圆盘状,一体地具有第二啮合部211和凸缘部212,该第二啮合部211具有多个啮合齿210,该凸缘部212与第二壳体构件22的凸缘部223对接。第二啮合部211形成于在沿着滑动构件5的中心轴方向与第一啮合部51相对的部位。滑动构件5配置在第一壳体构件21的第二啮合部211与第二壳体构件22的壁部222之间。而且,在第一壳体构件21形成有供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与一对侧齿轮32中的另一方的侧齿轮32连结的驱动轴插入的轴插入孔21a。
从固定在第一及第二壳体构件21、22的凸缘部212、223上的作为输入齿轮的齿圈23(参照图1)向差速器壳体2输入驱动力。凸缘部212、223作为供齿圈23接合的接合部发挥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向在第一壳体构件21的凸缘部212形成的多个螺栓插通孔212a及在第二壳体构件22的凸缘部223形成的多个螺栓插通孔223a分别插通的多个连结螺栓24,将齿圈23固定成与差速器壳体2进行一体旋转。连结螺栓24的头部241与第一壳体构件21的凸缘部212抵接,形成有外螺纹的轴部242插通到螺栓插通孔212a、223a而与齿圈23的螺纹孔23a螺合。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将齿圈23固定于差速器壳体2的固定单元,并不局限于螺栓连结,也可以通过例如焊接将齿圈23固定于第一壳体构件21。这种情况下,第一壳体构件21的焊接齿圈23的部位成为接合部。
第一壳体构件21与第二壳体构件22通过多个结合螺栓25(参照图2)而结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齿圈23连结之前,第一壳体构件21与第二壳体构件22通过4个结合螺栓25而结合。在图2中,图示出其中的3个结合螺栓25。结合螺栓25插通到在第二壳体构件22的凸缘部223形成的螺栓插通孔223b而与在第一壳体构件21形成的螺纹孔212b螺合。
在第一壳体构件21与滑动构件5的内突缘部52之间配置有由弹性体构成的施力构件81和保持施力构件81的保持构件82。保持构件82具有环状的主体部820和从主体部820朝向第二壳体构件22的壁部222突出的3个突起821。而且,保持构件82通过突起821与在滑动构件5的内突缘部52形成的嵌合部520嵌合,而相对于滑动构件5被防止旋转。
施力构件81通过促动器6的动作而沿着滑动构件5的中心轴方向被压缩。滑动构件5由施力构件81的复原力(作用力)向第二壳体构件22的壁部222侧施力。施力构件81例如由螺旋弹簧构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通过橡胶来形成施力构件81。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施力构件81是配置在差动机构3与第二壳体构件22的圆筒部221之间的环状,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与滑动构件5的内突缘部52相对的多个部位分别配置施力构件。
差动装置1通过促动器6的动作和不动作,来切换第一啮合部51与第二啮合部211沿周向啮合而滑动构件5与差速器壳体2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的连结状态、及滑动构件5与差速器壳体2能够相对旋转的不连结状态。
图7A是表示促动器6的不动作时的差动装置1的局部剖视图。图7B是表示促动器6的动作时的差动装置1的局部剖视图。
在向电磁铁61的线圈绕组611未供给励磁电流的促动器6的不动作时,通过施力构件81的复原力而滑动构件5向第二壳体构件22的壁部222侧移动,第一啮合部51与第二啮合部211的啮合被解除。而且,电枢63在电磁铁61的不通电时,通过经由滑动构件5及按压构件7传递的施力构件81的复原力而返回到从壁部222分离的初始位置。
在该促动器6的不动作时,差速器壳体2与滑动构件5能够相对旋转,因此从差速器壳体2向差动机构3的驱动力的传递被隔断。由此,从齿圈23向差速器壳体2输入的驱动力不向驱动轴传递,车辆成为二轮驱动状态。
当向电磁铁61的线圈绕组611供给励磁电流时,通过电磁铁61的磁力,电枢63沿轴向移动,以使电枢63的侧板部632接近磁轭62的圆筒部621的轴向端面621b(参照图6)。由此,按压构件7将滑动构件5向第一壳体构件21侧按压,第一啮合部51与第二啮合部211啮合。具体而言,按压构件7从轴部72的前端部接受电枢63的移动力,通过该移动力将滑动构件5向第一壳体构件21侧按压。此时,按压构件7的圆环部71与滑动构件5的圆筒部53的第一啮合部51的相反侧的轴向端面53b抵接。
当第一啮合部51与第二啮合部211啮合时,从齿圈23向差速器壳体2的第一壳体构件21输入的驱动力经由滑动构件5、差动机构3的一对龆轮轴30、4个龆轮31、及一对侧齿轮32向驱动轴传递,车辆成为四轮驱动状态。
电枢63的轴向的位置由位置传感器10检测,其检测信号向控制装置发送。位置传感器10具有触头11、对触头11进行支承的支承体12。触头11相对于支承体12能够与差速器壳体2的旋转轴线O平行地进退移动,其前端部与电枢63的侧板部632弹性地接触。支承体12固定于差速器载体。控制装置通过位置传感器10的检测信号能够识别电枢63的位置,由此,能够判定第一啮合部51与第二啮合部211是否啮合。
控制装置在使促动器6从不动作状态成为动作状态时,向电磁铁61供给能够使滑动构件5快速地移动的大的电流值的励磁电流,然后,当判定为第一啮合部51与第二啮合部211啮合时,将励磁电流的电流值降低为能够维持第一啮合部51与第二啮合部211的啮合状态的程度的比较小的电流值。由此,能够实现消耗电力的降低。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二啮合部211与形成有使按压构件7的多个轴部72插通的多个插通孔222a的第二壳体构件22的壁部222之间配置有滑动构件5,因此驱动力的传递路径中不包含由于形成插通孔222a而强度下降的壁部222。由此,能够抑制差速器壳体2的重量及尺寸的增大,并通过滑动构件5的轴向移动能够使驱动力传递接通或断开。
接下来,关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差动装置,参照图8及图9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差动装置除了差动机构的输入构件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动装置1同样地构成,因此对其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而且,在图8及图9中,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构成构件,标注同一标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8是将本实施方式的差动机构3A与滑动构件5一起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将差动机构3A的第一至第三龆轮轴35~37与第一支承构件381及第二支承构件382的剖面一起表示的局部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差动机构3A具有轴状的第一至第三龆轮轴35~37,4个龆轮31由上述第一至第三龆轮轴35~37进行轴支承。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中,省略与4个龆轮31啮合的一对侧齿轮32的图示。第一至第三龆轮轴35~37分别是差动机构3A的输入构件。而且,差动机构3A具有对第一至第三龆轮轴35~37进行支承的第一支承构件381及第二支承构件382。
第一龆轮轴35一体地具有:与滑动构件5的卡合部530卡合的一对被卡合部351;插通于龆轮31的一对龆轮支承部352;将一对龆轮支承部352连结的连结部353。第二龆轮轴36在一方的端部具有与滑动构件5的卡合部530卡合的被卡合部361,在另一方的端部具有与第一龆轮轴35的连结部353抵碰的抵碰部363。而且,第二龆轮轴36在被卡合部361与抵碰部363之间具有插通于龆轮31的龆轮支承部362。
第三龆轮轴37与第二龆轮轴36同样,在一方的端部具有与滑动构件5的卡合部530卡合的被卡合部371,并且在另一方的端部具有与第一龆轮轴35的连结部353抵碰的抵碰部373,在被卡合部371与抵碰部373之间具有插通于龆轮31的龆轮支承部372。
第一至第三龆轮轴35~37插通于在第一支承构件381形成的插通孔381a及在第二支承构件382形成的插通孔382a。第一支承构件381为圆筒状,配置在滑动构件5的内侧。第二支承构件382为方筒状,配置在第一支承构件381的内侧。4个龆轮31配置在第一支承构件381与第二支承构件382之间。
另外,第一至第三龆轮轴35~37通过4根销383来防止相对于第一支承构件381的旋转。在图8中,图示出其中的3根销383。在第一支承构件381形成有使4根销383分别插通的4个销插通孔381b、及使润滑油流动的4个油孔381c。而且,在第一龆轮轴35中,2个销插通孔35a形成于被卡合部361与龆轮支承部362之间,在第二及第三龆轮轴36、37中,分别有1个销插通孔36a、37a形成于被卡合部361、371与龆轮支承部362、372之间。4根销383例如压入而固定于上述的销插通孔381b、35a、36a、37a。
通过本实施方式,也能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及效果。
接下来,关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差动装置,参照图1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差动装置除了差动机构的输入构件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动装置1同样地构成,因此对其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而且,在图10中,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构成构件,标注同一标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差动机构的作为输入构件的龆轮支承构件39的构成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龆轮31进行支承的龆轮支承构件39具有4个轴部391和将这4个轴部391相互连结的连结部392。各个轴部391具有与滑动构件5的卡合部530卡合的被卡合部391a和对龆轮31进行轴支承的龆轮支承部391b。这样,龆轮支承构件39在4个轴部391呈放射状地设置而在中心轴方向观察下一体成形为十字状,4个轴部391的各自的端部与滑动构件5的卡合部530卡合,且4个轴部391分别对龆轮31进行轴支承。
通过本实施方式,也能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及效果。

Claims (7)

1.一种差动装置,包括:
差动机构,将输入到输入构件的驱动力以允许差动的方式分配到一对输出构件;
差速器壳体,收容所述差动机构;及
离合器机构,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差动机构的所述输入构件之间传递所述驱动力,其中,
所述离合器机构具有:滑动构件,能够在沿着所述差速器壳体的旋转轴线的中心轴方向上移动;及促动器,对所述滑动构件赋予向所述中心轴方向的移动力,
所述滑动构件配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内侧,并且所述促动器配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外侧,
所述滑动构件具有:第一啮合部,设置在所述中心轴方向的一端部且具有多个啮合齿;及卡合部,与所述差动机构的所述输入构件在周向上卡合,
所述差速器壳体具有:第二啮合部,形成于在所述中心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啮合部相对的部位且具有多个啮合齿;及壁部,形成有用于将所述促动器的所述移动力向所述滑动构件传递的多个插通孔,
在所述第二啮合部与所述壁部之间配置所述滑动构件,
通过所述促动器的动作和不动作来切换连结状态和不连结状态,所述连结状态是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二啮合部在周向上啮合而所述滑动构件与所述差速器壳体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的状态,所述不连结状态是所述滑动构件与所述差速器壳体能够相对旋转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装置,其中,
所述滑动构件通过经由按压构件传递的所述促动器的所述移动力而使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二啮合部啮合,所述按压构件具有分别插通于所述多个插通孔的多个轴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动装置,其中,
所述差动机构具有:多个龆轮,被支承为能够绕着所述差速器壳体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滑动构件一起旋转;及作为所述输出构件的一对侧齿轮,与所述多个龆轮啮合,
所述滑动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多个龆轮沿所述中心轴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动装置,其中,
所述输入构件为自身的端部与所述滑动构件的所述卡合部卡合的轴状,
所述多个龆轮由所述输入构件进行轴支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差动装置,其中,
所述滑动构件为自身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差速器壳体的旋转轴线一致的圆筒状,与所述输入构件的所述端部卡合的槽形成为所述卡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差动装置,其中,
所述滑动构件被施力构件的复原力向所述壁部侧施力,所述施力构件由通过所述促动器的动作进行压缩的弹性体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差动装置,其中,
所述促动器具有:环状的电磁铁,具有线圈绕组及对所述线圈绕组进行模制的模制树脂部;及磁性构件,与所述模制树脂部进行滑动接触而被沿着所述中心轴方向引导,
所述磁性构件通过由于向所述线圈绕组通电而产生的磁力,使所述滑动构件向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二啮合部啮合的方向移动,
在所述电磁铁不通电时,所述磁性构件通过所述施力构件的复原力而返回到从所述壁部分离的初始位置。
CN201710224219.3A 2016-04-07 2017-04-07 差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357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77431A JP6776586B2 (ja) 2016-04-07 2016-04-07 差動装置
JP2016-077430 2016-04-07
JP2016077430A JP6711093B2 (ja) 2016-04-07 2016-04-07 差動装置
JP2016-077429 2016-04-07
JP2016077429A JP6662161B2 (ja) 2016-04-07 2016-04-07 差動装置
JP2016-077431 2016-04-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5723A true CN107435723A (zh) 2017-12-05
CN107435723B CN107435723B (zh) 2021-08-03

Family

ID=59929519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2421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35723B (zh) 2016-04-07 2017-04-07 差动装置
CN20171022387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48504B (zh) 2016-04-07 2017-04-07 差动装置
CN201710223547.1A Pending CN107435722A (zh) 2016-04-07 2017-04-07 差动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2387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48504B (zh) 2016-04-07 2017-04-07 差动装置
CN201710223547.1A Pending CN107435722A (zh) 2016-04-07 2017-04-07 差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3) CN107435723B (zh)
DE (3) DE1020171072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34161B (zh) * 2018-04-16 2024-08-23 莱纳玛公司 差速器断开组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13571A (ja) * 2001-01-19 2002-07-31 Tochigi Fuji Ind Co Ltd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CN102141132A (zh) * 2010-02-03 2011-08-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差动装置
US20150114786A1 (en) * 2013-10-29 2015-04-30 Gkn Driveline International Gmbh Drive assembly with a clutch
CN104864065A (zh) * 2014-02-25 2015-08-26 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差动装置
CN105358356A (zh) * 2013-05-14 2016-02-24 Gkn动力传动系统北美有限公司 车辆差速器断开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24299A (en) * 1962-09-07 1965-12-21 Borg Warner Differential mechanism
US5524509A (en) * 1995-01-18 1996-06-11 Titan Wheel International, Inc. Differential with preload spring means
US6551209B2 (en) * 2000-01-18 2003-04-22 Eaton Corporation Electronically actuated locking differential
US6319166B1 (en) * 2000-05-15 2001-11-20 Eaton Corporation Compact locking differential
US6796412B2 (en) * 2001-12-27 2004-09-28 Tochigi Fuji Sangyo Kabushiki Kaisha Differential apparatus
US20050009662A1 (en) * 2003-06-08 2005-01-13 Tochigi Fuji Sangyo Kabushiki Kaisha Casing structure for torque transmission device
US7294085B2 (en) * 2005-05-24 2007-11-13 Chrysler Llc Three stages differential assembly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2814027Y (zh) * 2005-07-22 2006-09-06 济南微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带倒档的差速箱
JP4350702B2 (ja) * 2005-12-14 2009-10-21 株式会社オーエス技研 差動装置
SE533094C2 (sv) * 2008-04-24 2010-06-29 Haldex Traction Ab Torque vectoring-anordning och medel för dess kontroll
CN101482166A (zh) * 2009-02-10 2009-07-15 吉林大学 用作混合动力汽车动力耦合装置的差速器
CN102927151A (zh) * 2011-08-09 2013-02-13 高则行 离合装置
WO2013155138A1 (en) * 2012-04-13 2013-10-17 Eaton Corporation Limited-slip driveline apparatus
JP2014009747A (ja) * 2012-06-29 2014-01-20 Gkn Driveline Japan Ltd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US8944952B2 (en) * 2013-06-21 2015-02-03 Arvinmeritor Technology, Llc Differential assembly having a clutch collar actuator mechanism
KR102269033B1 (ko) * 2013-08-07 2021-06-24 이턴 코포레이션 클러치 및 액추에이터가 분리 가능한 차동 제한 장치
CN105317965B (zh) * 2014-07-31 2018-08-17 美国轮轴制造公司 断开轴组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13571A (ja) * 2001-01-19 2002-07-31 Tochigi Fuji Ind Co Ltd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CN102141132A (zh) * 2010-02-03 2011-08-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差动装置
CN105358356A (zh) * 2013-05-14 2016-02-24 Gkn动力传动系统北美有限公司 车辆差速器断开组件
US20150114786A1 (en) * 2013-10-29 2015-04-30 Gkn Driveline International Gmbh Drive assembly with a clutch
CN104864065A (zh) * 2014-02-25 2015-08-26 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差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7107218A1 (de) 2017-10-12
CN107448504A (zh) 2017-12-08
CN107435723B (zh) 2021-08-03
CN107435722A (zh) 2017-12-05
CN107448504B (zh) 2020-06-16
DE102017107219A1 (de) 2017-10-12
DE102017107217A1 (de) 2017-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06099A (zh) 差动装置
CN109139728A (zh) 差动装置
JP6776586B2 (ja) 差動装置
CN109318706A (zh) 差动装置及差动装置的调整方法
US10227001B2 (en) Differential Unit
JP6662161B2 (ja) 差動装置
JP6711093B2 (ja) 差動装置
CN107914577A (zh) 四轮驱动车及四轮驱动车的控制装置
CN105485335A (zh) 具有差速器和驻车锁机构的传动系统部件
JP6753260B2 (ja) 差動装置
CN107444111A (zh) 驱动力传递装置及四轮驱动车
JP6178921B2 (ja) 自動車用パワーテークオフユニット
CN107435723A (zh) 差动装置
JP6903906B2 (ja) 外れ防止構造、駆動力伝達装置、及び駆動力伝達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7914575A (zh) 差速装置
CN103089990A (zh) 变速驱动装置
CN107606101A (zh) 差动装置
JP6825370B2 (ja) 断続装置及び差動装置
JP5071096B2 (ja) 差動歯車装置
JP6225680B2 (ja) 駆動力伝達制御装置
JP2006342941A (ja) 駆動力伝達装置の取付構造
JP6699237B2 (ja) 駆動力伝達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5129574A (ja) 駆動力伝達装置及び電磁クラッチ
JP6807436B2 (ja)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JP2018009599A (ja) 駆動力伝達装置及び差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