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27151A - 离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离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27151A
CN102927151A CN2011102304807A CN201110230480A CN102927151A CN 102927151 A CN102927151 A CN 102927151A CN 2011102304807 A CN2011102304807 A CN 2011102304807A CN 201110230480 A CN201110230480 A CN 201110230480A CN 102927151 A CN102927151 A CN 1029271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grally formed
engaging
working end
semiaxis
angular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3048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则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23048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27151A/zh
Publication of CN102927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271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合装置,其包括主动轴、从动轴、主动端接合机构、从动端接合机构以及控制主动端接合机构和从动端接合机构接合和分离的操纵机构。离合装置还包括第一差速器。第一差速器包括第一工作端、第二工作端和第三工作端。其中,第一工作端与从动轴一体形成,第二工作端与从动端接合机构一体形成。离合装置还包括一体形成于第三工作端的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能够与第一传动机构接合,选择性驱动第一传动机构和制动第一传动机构。根据本发明的离合装置,能够使得从动端接合机构和主动端接合机构能够在速度相同或者具有期望速度差的情况下,简便、安全地接合和分离。

Description

离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装置。
背景技术
离合装置通常包括主动轴、从动轴、位于主动轴上的主动端接合机构、位于从动轴上的从动端接合机构以及控制主动端接合机构和从动端接合机构接合和分离的操纵机构,可用来操纵机器传动系统的起动、停止、变速及换向等。操纵机构有机械式、电磁式、气动式和液力式等等形式;主动端和从动端接合机构有通过牙、齿或键传递扭矩的嵌合式、利用摩擦力传递扭矩的摩擦式、用激磁电流产生磁力来传递扭矩的电磁式、用激磁线圈使磁粉磁化而形成磁粉链以传递扭矩的磁粉式等等形式。
然而,在现有的操纵式离合器中,一直存在着如何简便、安全地使得主动轴和从动轴接合的问题。例如,在高速、变速的情况下,如何接合单齿离合器始终是困扰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提供一种能够简便、安全地使得主动轴和从动轴接合的离合装置,特别是能够在高速、变速的情况下实现简便、安全接合的离合装置,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离合装置,其包括主动轴、从动轴、主动端接合机构、从动端接合机构以及控制所述主动端接合机构和所述从动端接合机构接合和分离的操纵机构。所述离合装置还包括第一差速器。所述第一差速器包括第一工作端、第二工作端和第三工作端。其中,所述第一工作端与所述从动轴一体形成,所述第二工作端与所述从动端接合机构一体形成。所述离合装置还包括一体形成于所述第三工作端的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能够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接合,选择性驱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和制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差速器包括与所述从动轴一体形成构成所述第一差速器的第一工作端第一半轴、与所述第一半轴一体形成的第一锥形齿轮、与所述从动端接合机构一体形成构成所述第一差速器的第二工作端的第二半轴、与所述第二半轴一体形成的第二锥形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之间并同时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啮合的多个行星齿轮、支撑所述多个行星齿轮的行星齿轮架和与所述行星齿轮架一体形成,构成所述第一差速器的第三工作端的壳体。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差速器包括与所述从动轴一体形成构成所述第一差速器的第一工作端的第一半轴、与所述从动端接合机构一体形成构成所述第一差速器的第二工作端的第二半轴、第一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二半轴一体形成的第二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一体形成构成所述第一差速器的第三工作端的壳体、位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之间并同时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啮合的多个行星齿轮和支撑所述多个行星齿轮并与所述第一半轴一体形成的行星齿轮架。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是蜗轮,所述第二传动机构是蜗杆。
或者,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和所述第二传动机构都是齿轮。
所述主动端接合机构可以与所述主动轴一体形成。
或者,根据本发明的离合装置还包括第二差速器,所述第二差速器包括第四工作端、第五工作端和第六工作端。其中,所述第五工作端与所述主动轴一体形成,所述第四工作端与所述主动端接合机构一体形成。所述第二差速器还包括一体形成于所述第六工作端的第三传动机构和能够与所述第三传动机构接合,选择性驱动所述第三传动机构和制动所述第三传动机构的第四传动机构。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离合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能够感测并得到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之间的转速差的感测装置和能够根据所述感测装置得到的转速差驱动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的电机。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离合装置,包括主动轴、从动轴、主动端接合机构、从动端接合机构以及控制所述主动端接合机构和所述从动端接合机构接合和分离的操纵机构。所述离合装置还包括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包括第一工作端、第二工作端和第三工作端,其中,所述第一工作端与所述主动端接合机构一体形成,所述第二工作端与所述主动轴一体形成。所述离合装置还包括一体形成于所述第三工作端的第一传动机构和能够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接合选择性驱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和制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第二传动机构。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从动部分(和/或主动部分)设置了差速器和传动机构,能够在接合和分离时控制从动端接合机构(和/或主动端接合机构)的转速,使得从动端接合机构和主动端接合机构能够在速度相同或者具有期望速度差的情况下,简便、安全地接合和分离。
在本发明中,两个构件“一体形成”或者一个构件“一体形成于”另一个构件,是指相关联的两个构件构成单一零件,是在该单一零件上形成的两个部分;或者,这两个构件是单独形成的两个零件,然后固定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能够共同运动的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合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离合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离合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离合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中,公知的离合装置包括主动轴、从动轴、位于主动轴上的主动端接合机构、位于从动轴上的从动端接合机构以及控制主动端接合机构和从动端接合机构接合和分离的操纵机构。根据本发明的离合装置是对这种公知离合装置的改进,包括了相同的主动端和从动端接合机构和操纵机构。因此,为了避免喧宾夺主,本发明不再详细描述接合机构和操纵机构的具体结构,并且在图1~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仅仅是示意性的方式画出了接合机构和操纵机构。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对上述公知离合装置的改进。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根据本实施例,除了主动轴1、从动轴2、主动端接合机构41、从动端接合机构42以及控制主动端接合机构41和从动端接合机构42接合和分离的操纵机构5之外,离合装置还包括差速器7。
本发明中使用的差速器是机械领域公知的差速器,包括三个工作端。图中所示的差速器7是一种典型的差速器,包括第一半轴71(第一工作端)、第二半轴72(第二工作端)和壳体77(第三工作端)。其中,第一半轴71与从动轴2一体形成,第二半轴72与从动端接合机构42一体形成。差速器7还包括与第一半轴71一体形成的第一锥形齿轮73、与第二半轴72一体形成的第二锥形齿轮74、位于第一、第二锥形齿轮73、74之间并同时与这两个锥形齿轮啮合的多个行星齿轮75以及支撑这些行星齿轮75的行星齿轮架76。壳体77包围着上述构件并与行星齿轮架76一体形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装置中,还包括一体形成于壳体77上的蜗轮81(第一传动机构)和与蜗轮81接合的蜗杆82(第二传动机构)。当蜗杆82转动时,能够驱动蜗轮81转动,并进而驱动壳体77;当蜗杆停止转动时,蜗轮81被制动,进而制动壳体77。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第一、第二传动机构也可以是蜗轮-蜗杆之外的其他传动机构,例如齿轮。只要第二传动机构能够选择性驱动和制动第一传动机构即可。可以想到,在使有不具备类似蜗轮-蜗杆自锁定功能的传动机构时,可以使用辅助的选择性制动机构。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主动端接合机构41一体形成在主动轴1上。主动轴1在电机或者发动机等动力源的驱动下转动,通常具有较高的转速。从动轴2作为动力的输出端,转速通常低于主动轴1。
当主动端接合机构41和从动端接合机构42处于分离的状态时,蜗杆82保持不动,制动蜗轮81和壳体77。从而第一半轴71(从动轴2)和第二半轴72(从动端接合机构42)以相同或者速比恒定的转速转动或静止。
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还可以包括控制系统(没有示出),该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公知的传感器感测并得到主动轴1和从动轴2之间的转速差。当需要接合主动端接合机构41和从动端接合机构42时,控制系统根据该转速差控制电机(未示出)驱动蜗杆82。当蜗杆82转动时,壳体77随着蜗轮81一起转动,使得第二半轴72带着从动端接合机构42以更高的转速转动,达到与主动轴1相同的转速或者与主动轴1之间形成期望的转速差。在这种情况下,主动端接合机构41和从动端接合机构42以非常简便和安全的方式接合。
类似地,当主动端接合机构41和从动端接合机构42需要分离时,控制系统根据需要控制电机驱动蜗杆82,使得从动端接合机构42获得适合于分离的转速,然后,主动端接合机构41和从动端接合机构42就可以非常简便和安全的方式分离。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壳体77是与第一锥形齿轮73′一体形成的,第三锥形齿轮75通过行星齿轮架76′与第一半轴71一体形成。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具有相同的工作原理,这里不再赘述。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上面的两个实施例中,通过提升从动端接合机构的转速来实现接合和分离,在第三实施例中,通过降低主动端接合机构的转速来实现接合和分离。
在图1、2、3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使用相同差速器,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图3的实施例中,差速器7的第一半轴71(第一工作端)与主动端接合机构41一体形成,第二半轴72(第二工作端)与主动轴1一体形成。当需要接合时,转动蜗杆82以降低第一半轴71和主动端接合机构41的转速。
图4所示的第四实施例与图3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壳体77是与第一锥形齿轮73′一体形成的,第三锥形齿轮75通过行星齿轮架76′与第二半轴72一体形成。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具有相同的工作原理,这里不再赘述。
作为另外的一种实施方式(未示出),可以在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分别设置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可以具有相同的结构,为了描述上的方便,第一差速器包括第一工作端、第二工作端和第三工作端,与此相对应的是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第二差速器包括第四工作端、第五工作端和第六工作端,与此相对应的是第三传动机构和第四传动机构。其中,第一工作端与从动轴一体形成,第二工作端与从动端接合机构一体形成,第一传动机构一体形成于第三工作端,第二传动机构能够与第一传动机构接合,选择性驱动第一传动机构和制动第一传动机构;第五工作端与主动轴一体形成,第四工作端与主动端接合机构一体形成,第三传动机构一体形成于第六工作端,第四传动机构能够与第三传动机构接合,选择性驱动第三传动机构和制动第三传动机构。
虽然上面是以第一半轴作为第一工作端、第二半轴作为第二工作端、壳体作为第三工作端,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根据具体的应用场合和设计要求,三个工作端可以分别是两个半轴和壳体中的任意一个。
另外,本领域技术应该理解,差速器可以具有各种形式。例如,图1、2、4示出了三种不同的形式。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由权利要求限定。得益于本发明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超出本发明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型、修改或者替换,这些变型、修改或者替换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离合装置,包括主动轴、从动轴、主动端接合机构、从动端接合机构以及控制所述主动端接合机构和所述从动端接合机构接合和分离的操纵机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装置还包括:
第一差速器,所述第一差速器包括第一工作端、第二工作端和第三工作端,其中,所述第一工作端与所述从动轴一体形成,所述第二工作端与所述从动端接合机构一体形成;
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一体形成于所述第三工作端;
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能够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接合,选择性驱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和制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差速器包括:
第一半轴,所述第一半轴与所述从动轴一体形成,构成所述第一差速器的第一工作端;
与所述第一半轴一体形成的第一锥形齿轮;
第二半轴,所述第二半轴与所述从动端接合机构一体形成,构成所述第一差速器的第二工作端;
与所述第二半轴一体形成的第二锥形齿轮;
多个行星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之间并同时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啮合;
支撑所述多个行星齿轮的行星齿轮架;
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行星齿轮架一体形成,构成所述第一差速器的第三工作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差速器包括:
第一半轴,所述第一半轴与所述从动轴一体形成,构成所述第一差速器的第一工作端;
第二半轴,所述第二半轴与所述从动端接合机构一体形成,构成所述第一差速器的第二工作端;
第一锥形齿轮;
与所述第二半轴一体形成的第二锥形齿轮;
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一体形成,构成所述第一差速器的第三工作端;
多个行星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之间并同时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啮合;
行星齿轮架,所述行星齿轮架支撑所述多个行星齿轮并与所述第一半轴一体形成。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是蜗轮,所述第二传动机构是蜗杆。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和所述第二传动机构都是齿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端接合机构与所述主动轴一体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差速器,所述第二差速器包括:
第四工作端、第五工作端和第六工作端,其中,所述第五工作端与所述主动轴一体形成,所述第四工作端与所述主动端接合机构一体形成;
第三传动机构,所述第三传动机构一体形成于所述第六工作端;
第四传动机构,所述第四传动机构能够与所述第三传动机构接合,选择性驱动所述第三传动机构和制动所述第三传动机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能够感测并得到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之间的转速差的感测装置和能够根据所述感测装置得到的转速差驱动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的电机。
9.一种离合装置,包括主动轴、从动轴、主动端接合机构、从动端接合机构以及控制所述主动端接合机构和所述从动端接合机构接合和分离的操纵机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装置还包括:
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包括第一工作端、第二工作端和第三工作端,其中,所述第一工作端与所述主动端接合机构一体形成,所述第二工作端与所述主动轴一体形成;
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一体形成于所述第三工作端;
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能够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接合,选择性驱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和制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包括:
第一半轴,所述第一半轴与所述主动端接合机构一体形成,构成所述差速器的第一工作端;
与所述第一半轴一体形成的第一锥形齿轮;
第二半轴,所述第二半轴与所述主动轴一体形成,构成所述差速器的第二工作端;
与所述第二半轴一体形成的第二锥形齿轮;
多个行星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之间并同时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啮合;
支撑所述多个行星齿轮的行星齿轮架;
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行星齿轮架一体形成,构成所述差速器的第三工作端。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包括:
第一半轴,所述第一半轴与所述主动端接合机构一体形成,构成所述差速器的第一工作端;
第二半轴,所述第二半轴与所述主动轴一体形成,构成所述差速器的第二工作端;
与所述第一半轴一体形成的第二锥形齿轮;
第一锥形齿轮;
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一体形成,构成所述差速器的第三工作端;
多个行星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之间并同时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啮合;
行星齿轮架,所述行星齿轮架支撑所述多个行星齿轮并与所述第二半轴一体形成。
12.如权利要求9、10或11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是蜗轮,所述第二传动机构是蜗杆。
13.如权利要求9、10或11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和所述第二传动机构都是齿轮。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端接合机构与所述从动轴一体形成。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能够感测并得到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之间的转速差的感测装置和能够根据所述感测装置得到的转速差驱动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的电机。
CN2011102304807A 2011-08-09 2011-08-09 离合装置 Pending CN1029271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304807A CN102927151A (zh) 2011-08-09 2011-08-09 离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304807A CN102927151A (zh) 2011-08-09 2011-08-09 离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27151A true CN102927151A (zh) 2013-02-13

Family

ID=47642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304807A Pending CN102927151A (zh) 2011-08-09 2011-08-09 离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2715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5722A (zh) * 2016-04-07 2017-12-05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差动装置
CN108343722A (zh) * 2018-04-24 2018-07-31 芜湖七创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动力持续输出式离合器
CN112178153A (zh) * 2020-09-30 2021-01-05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差速器和摩擦离合器的欠驱动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64206A1 (de) * 2003-12-20 2005-07-14 Gkn Driveline International Gmbh Differentialkorb mit innenliegendem lamellenpaket
US6966863B2 (en) * 2002-03-27 2005-11-22 Tochigi Fuji Sangyo Kabushiki Kaisha Actuator
JP2007139167A (ja) * 2005-11-22 2007-06-07 Gkn ドライブライン トルク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
CN101235878A (zh) * 2007-01-31 2008-08-06 龙宏元 行星齿轮多路传动无级变速器
US7775926B2 (en) * 2007-04-12 2010-08-17 Gkn Driveline Torque Technology Kk Differential device for vehicle
CN101975262A (zh) * 2010-10-25 2011-02-16 张维国 动力调差差速器
CN102072301A (zh) * 2010-11-19 2011-05-25 东莞市明慧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独立变速驱动系统
CN201858330U (zh) * 2010-10-28 2011-06-08 东莞市明慧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带有差速器的无级变速器
JP2011117506A (ja) * 2009-12-02 2011-06-16 Gkn Driveline Japan Ltd クラッチ装置及びこのクラッチ装置を用いた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CN202228560U (zh) * 2011-08-09 2012-05-23 高则行 离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66863B2 (en) * 2002-03-27 2005-11-22 Tochigi Fuji Sangyo Kabushiki Kaisha Actuator
WO2005064206A1 (de) * 2003-12-20 2005-07-14 Gkn Driveline International Gmbh Differentialkorb mit innenliegendem lamellenpaket
JP2007139167A (ja) * 2005-11-22 2007-06-07 Gkn ドライブライン トルク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
CN101235878A (zh) * 2007-01-31 2008-08-06 龙宏元 行星齿轮多路传动无级变速器
US7775926B2 (en) * 2007-04-12 2010-08-17 Gkn Driveline Torque Technology Kk Differential device for vehicle
JP2011117506A (ja) * 2009-12-02 2011-06-16 Gkn Driveline Japan Ltd クラッチ装置及びこのクラッチ装置を用いた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CN101975262A (zh) * 2010-10-25 2011-02-16 张维国 动力调差差速器
CN201858330U (zh) * 2010-10-28 2011-06-08 东莞市明慧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带有差速器的无级变速器
CN102072301A (zh) * 2010-11-19 2011-05-25 东莞市明慧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独立变速驱动系统
CN202228560U (zh) * 2011-08-09 2012-05-23 高则行 离合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5722A (zh) * 2016-04-07 2017-12-05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差动装置
CN108343722A (zh) * 2018-04-24 2018-07-31 芜湖七创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动力持续输出式离合器
CN108343722B (zh) * 2018-04-24 2019-12-03 六安永贞匠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动力持续输出式离合器
CN112178153A (zh) * 2020-09-30 2021-01-05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差速器和摩擦离合器的欠驱动装置
CN112178153B (zh) * 2020-09-30 2021-12-03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差速器和摩擦离合器的欠驱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79695B2 (en) Drive device comprising an electric machine
US8998762B2 (en) Planetary transmission
US9638302B2 (en) Electric axle with a two gear transmission
BR0107665A (pt) Dispositivos de transmissão para veìculos terrestres e, mais particularmente, para carros-motores
KR20160005209A (ko) 자동차용 2단 변속기
CN104827896A (zh) 用于电驱动机动车辆的电动门式车桥
EP2740968B1 (en) Bi-rotating directional input and constant rotating directional output wheel system
WO2007002736A3 (en) Torque distributing drive mechanism with limited slip
SE0950890A1 (sv) Elektriskt drivsystem
CN102869898B (zh) 包括具有邻近的范围变速箱的第一变速箱的变速箱配置
KR20160005210A (ko) 자동차용 2단 변속기
KR101898428B1 (ko) 회전 방향 및 브레이크 제어 가능한 3단 샤프트 타입의 차동 기어 세트
US20170182997A1 (en) Control system for hybrid vehicle
CN102927151A (zh) 离合装置
CA2730442A1 (en) Coaxial epicyclic gear train with bidirectional input and one-way output
CN110529565B (zh) 电机驱动车辆的变速器
CN106931133B (zh) 差速器总成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2341615B (zh) 动力传递设备
EP3284971B1 (en) Single shaft two-speed drive system
CN202228560U (zh) 离合装置
KR102532314B1 (ko) 전기차용 변속기
JP6546300B1 (ja) 電動機用変速装置
KR102634454B1 (ko) 차량의 파워트레인
CN101465577A (zh) 紧凑的伺服驱动装置
KR101467058B1 (ko) 변속 시 토크 드롭이 방지된 변속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