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33888A - 座椅调节装置、交通工具用座椅以及座椅靠背的调节方法 - Google Patents
座椅调节装置、交通工具用座椅以及座椅靠背的调节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433888A CN107433888A CN201710367122.8A CN201710367122A CN107433888A CN 107433888 A CN107433888 A CN 107433888A CN 201710367122 A CN201710367122 A CN 201710367122A CN 107433888 A CN107433888 A CN 10743388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gaged
- backrest
- engaging
- seat
- control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tiltable, e.g. to permit easy acce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60N2/22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by cycloidal or planetary mechanis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tiltable, e.g. to permit easy access
- B60N2/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tiltable, e.g. to permit easy access to a position in which it can be used as a support for objects, e.g. as a tra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座椅调节装置、交通工具用座椅以及座椅靠背的调节方法。本公开的1个方面的座椅调节装置包括:旋转部、旋转驱动部、被卡合部件、卡合部件、以及控制部。在所述卡合部件未与所述被卡合部件的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何一个被卡合部相卡合的解锁状态下,当座椅靠背转动到比直立位置位于更前方侧的规定前倾位置时,所述控制部执行锁定转换处理。所述锁定转换处理是,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旋转驱动部使所述旋转部进行旋转,以使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被卡合部位于能够进行卡合的位置,从而使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所述任意一个被卡合部进行卡合的处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座椅靠背的调节。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特开2015-146874号公报(以下称为874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6-034729号公报(以下称为729号公报)公开的电动倾斜装置构成为,通过电动使座椅靠背相对于座垫进行转动,由此对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进行电动调节。
729号公报公开的电动倾斜装置构成为,还能够通过解除座椅靠背与电动倾斜装置的机械连接而通过手动使座椅靠背大幅度向前方倾倒。
发明内容
729号公报公开的技术通常能够通过电动调节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并根据需要通过手动使座椅靠背大幅度向前方倾倒,因此能够提高乘坐人员对后座的乘降性和行李的装载性。
但是,在729号公报公开的技术中,在解除座椅靠背与电动倾斜装置的机械连接而使座椅靠背向前倾倒的情形下,为了之后能够再通过电动倾斜装置电动调节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则需要通过手动将座椅靠背扳起。
所以,729号公报公开的技术无法应对以下需求,即,例如虽然希望通过手动迅速使座椅靠背向前倾倒,其后却希望能够自动将座椅靠背轻松扳起而使其复位,因此729号公报公开的技术未必可称其为便利性良好。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在于希望能够提高调节座椅靠背的角度时的便利性。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为座椅调节装置,其设置在具备座垫以及座椅靠背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上。所述座椅靠背被轴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座垫进行转动。所述座椅调节装置包括:旋转部、旋转驱动部、被卡合部件、卡合部件、以及控制部。
所述旋转部固定在所述座垫和所述座椅靠背中的一者上,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其固定对象进行旋转。所述旋转驱动部构成为驱动所述旋转部进行旋转。所述被卡合部件设置在所述旋转部,并构成为与所述旋转部一体地进行旋转,并且沿所述被卡合部件的旋转方向设置有多个被卡合部。
所述卡合部件以能够向接近所述被卡合部件的第1方向或离开所述被卡合部件的第2方向进行移动的方式,而设置在所述座垫和座椅靠背中的另一者上。并且所述卡合部件构成为,当所述卡合部件向所述第1方向移动时,可以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位于能够与所述卡合部件进行卡合的可卡合位置上的被卡合部相卡合。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卡合部件未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何一个被卡合部相卡合的解锁状态下,当所述座椅靠背转动到比直立位置位于更前方侧的规定前倾位置时,所述控制部执行锁定转换处理。所述锁定转换处理是,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旋转驱动部使所述旋转部进行旋转,以使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被卡合部位于所述可卡合位置,从而使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所述任意一个被卡合部进行卡合的处理。
这样构成的座椅调节装置在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被卡合部相卡合的锁定状态下,若通过所述旋转驱动部使所述旋转部进行旋转,则所述座椅靠背会进行转动,因此可自动调节所述座椅靠背的位置。
另一方面,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座椅靠背能够相对于所述旋转部自如地进行转动,且所述旋转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座椅靠背自如地进行旋转。
因此,在将所述座椅靠背扳起到能够使乘坐人员就坐的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卡合部件离开所述被卡合部件从而解除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被卡合部之间的卡合,由此能够迅速使所述座椅靠背向前倾倒。
当所述座椅靠背向前倾倒后,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锁定转换处理,由此,所述卡合部件就在所述座椅靠背向前倾倒的状态下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被卡合部进行卡合。因此,在使所述座椅靠背从向前倾倒的状态再次复位到能够使乘坐人员就坐的位置时,可通过所述旋转驱动部使所述座椅靠背自动复位。
如上所述,在所述被卡合部件中,沿所述被卡合部件的所述旋转方向设置有多个被卡合部。因此,旋转所述被卡合部件,以使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位于距所述卡合部件最近的位置上的被卡合部移动到所述可卡合位置上,由此能够缩短在所述座椅靠背向前倾倒后使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被卡合部进行卡合所需的时间。因此,在使所述座椅靠背向前倾倒后,可迅速使所述座椅靠背自动地再次复位到乘坐人员能够就坐的位置。
所以,根据上述座椅调节装置,能够提高调节所述座椅靠背的角度时的便利性。
在所述座椅靠背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座垫在从规定的最向前倾斜位置到规定的最向后倾斜位置的范围内进行转动的情形下,所述规定前倾位置可以是所述最向前倾斜位置。
该情形下,在所述解锁状态下当所述座椅靠背向前方进行转动并到达所述最向前倾斜位置时,通过所述控制部执行锁定转换处理,从而使所述卡合部件再次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被卡合部相卡合(锁定状态)。因此,例如当乘坐人员出入于后座时,能够不依靠所述旋转驱动部而迅速地使所述座椅靠背倾倒到最向前倾斜位置,由此可迅速拓宽用于乘坐人员进行乘降的空间。并且,乘坐人员能够不通过手动而是利用所述旋转驱动部自动将所述座椅靠背再次轻松扳起。
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构成为,能够从使所述座椅靠背倾倒到所述最向前倾斜位置的状态进一步转换成翻转状态,该情形下,可以当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座椅靠背倾倒到所述最向前倾斜位置后,并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开始向所述翻转状态进行转换后,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锁定转换处理。
该情形下,由于在向所述翻转状态进行转换的过程中进行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被卡合部的卡合,因此无需单独设定用于所述锁定转换处理的时间。此外,当所述旋转部构成为在垂直于其轴心的方向上摆动时,如果所述控制部在向所述翻转状态进行转换的过程中进行所述锁定转换处理,则在座椅整体进行运动期间使所述旋转部进行旋转并转换到所述锁定状态。因此,所述旋转部的摆动会因座椅整体的运动而不被察觉。
所述控制部还可以在通过所述锁定转换处理使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被卡合部卡合后,在规定的复位时刻执行复位处理。所述复位处理是,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旋转驱动部使所述旋转部进行旋转,以使所述座椅靠背转动到所述直立位置,或转动到比所述直立位置位于更后方侧的规定复位位置的处理。
该情形下,使用者可以在所述解锁状态下使所述座椅靠背迅速向前方进行转动后,自动使所述座椅靠背轻松地复位到所述复位位置。
所述座椅调节装置还可以具备前倾位置检测部,所述前倾位置检测部构成为检测所述座椅靠背位于所述前倾位置的情况。该情形下,所述控制部还可以构成为,在所述解锁状态下,当通过所述前倾位置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座椅靠背位于所述前倾位置时,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锁定转换处理。
在如上所述的座椅调节装置中,所述控制部可以在适当的时刻执行所述锁定转换处理。
所述座椅调节装置还可以具备卡合检测部,所述卡合检测部构成为检测所述卡合部件已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被卡合部相卡合的情况。该情形下,所述控制部还可以构成为,在所述锁定转换处理中,当通过所述卡合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卡合部件已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被卡合部相卡合时,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旋转驱动部使所述旋转部停止旋转。
在如上所述的座椅调节装置中,若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被卡合部相卡合,则所述旋转部的旋转会立即停止,因此能够抑制无谓地产生所述旋转驱动部的驱动力,从而能够使所述控制部效率良好地进行所述锁定转换处理。
可以沿所述被卡合部件的所述旋转方向以相同的角度间隔设置所述多个被卡合部。换言之,可以沿所述被卡合部件的旋转方向,以用360度除以所述多个被卡合部的数量而算出的角度间隔来设置所述多个被卡合部。
该情形下,所述控制部能够在所述锁定转换处理中,使所述卡合部件更迅速地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位于距所述卡合部件最近的位置上的被卡合部进行卡合。
所述相同的角度间隔可以是任何相同的角度间隔,该角度例如可以是大于所述座椅靠背能够进行转动的范围的角度。
该情形下,在所述解锁状态下使所述座椅靠背向前倾倒的过程中,假设即使向所述被卡合部件的方向对所述卡合部件施力,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被卡合部相卡合的可能性也会降低。因此,可抑制所述座椅靠背向前倾倒的过程中无意地阻碍到该座椅靠背向前倾倒的情况。
所述座椅调节装置还可以具备卡合驱动部,所述卡合驱动部构成为,使所述卡合部件向所述第1方向或所述第2方向进行移动。该情形下,所述控制部还可以在通过所述锁定转换处理而使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被卡合部卡合后,当用于向所述解锁状态进行转换的规定解除条件成立时,执行解除锁定处理。所述解除锁定处理是,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卡合驱动部使所述卡合部件向所述第2方向进行移动,且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旋转驱动部使所述旋转部进行旋转,以使所述多个被卡合部均位于与所述可卡合位置不同的位置上的处理。
在如上所述的座椅调节装置中,通过预先适当地设定所述解除条件,则即使在所述座椅靠背向前方倾倒后通过所述锁定转换处理使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被卡合部相卡合,也可以根据需要使所述卡合部件脱离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被卡合部。由此,使用者可通过手动迅速地再次将所述座椅靠背扳起。
所述控制部还可以执行原点设定处理,所述原点设定处理是,将在通过所述锁定转换处理使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被卡合部相卡合时的所述旋转部的旋转位置设定成原点的处理。所述控制部还可以构成为,以所述原点设定处理中设定的原点为基准,通过所述旋转驱动部来控制所述旋转部的旋转。
该情形下,即使所述卡合部件暂时脱离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被卡合部而使所述座椅靠背进行与所述旋转驱动部的动作无关联的转动,之后通过进行所述锁定转换处理以及所述原点设定处理,也会使所述旋转部的原点初始化。因此,所述控制部可通过所述旋转驱动部精确度良好地控制所述旋转部的旋转。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为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备:上述座垫、上述座椅靠背、上述旋转部、上述旋转驱动部、上述被卡合部件、上述卡合部件、以及上述控制部。
如上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能够发挥与上述座椅调节装置相同的效果。
本公开的再一个方面为一种调节方法,是对被轴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座垫进行转动的座椅靠背的调节方法,包括:对旋转部进行固定,其中,将旋转部固定在所述座垫和所述座椅靠背中的一者上,并使所述旋转部能够相对于其固定对象进行旋转;将被卡合部件设置在所述旋转部,其中,以使所述被卡合部件与所述旋转部一体地进行旋转的方式将所述被卡合部件设置在所述旋转部上,并且在所述被卡合部件中,沿所述旋转部的旋转方向设置有多个被卡合部;以使卡合部件能够向接近所述被卡合部件的第1方向或离开所述被卡合部件的第2方向进行移动的方式,将所述卡合部件设置在所述座垫和所述座椅靠背中的另一者上;以及在所述卡合部件未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何一个被卡合部相卡合的解锁状态下,当所述座椅靠背转动到比直立位置位于更前方侧的规定前倾位置时,通过驱动源使所述旋转部进行旋转,以使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被卡合部位于能够与所述卡合部件进行卡合的位置上,从而使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所述任意一个被卡合部相卡合。
如上所述的调节方法可发挥与上述座椅调节装置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简易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整体构成的说明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侧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座椅靠背的转动范围的说明图。
图4是从座椅的侧面一侧观察到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安装在座椅上的座椅调节装置的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座椅调节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座椅调节装置所包含的联接齿轮的具体结构的图。
图7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座椅调节装置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8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座椅调节装置的动作示例(模式1)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座椅调节装置的动作示例(模式2)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座椅调节装置的动作示例(模式3)的说明图。
图11是座椅调节装置的变形例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一例的本公开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1)车辆的整体构成
如图1所示,车辆1是在前后方向上排列有3排座椅的3排座型车辆。在车辆1中,从车辆前方到后方排列有位于第1排的前排座椅10、位于第2排的第二排座椅11、以及位于第3排的后排座椅12。
以下着眼于3排座椅10、11、12中的第二排座椅11,对其构成以及功能等进行详细说明。第二排座椅11包括支撑就坐者臀部的座垫13以及支撑就坐者背部的座椅靠背14。座椅靠背14的上方安装有支撑就坐者头部的头枕15。
在第二排座椅11中设置有倾斜电机37。第二排座椅11的座椅靠背14构成为,受到倾斜电机37的驱动从而能够以轴36为轴在图1中虚线箭号所示的方向上进行转动。
其中,本说明书如图1中虚线箭号所示来定义座椅靠背14的转动方向中的“前方”以及“后方”。具体地,座椅靠背14向“前方”的转动是指,通过使座椅靠背14向车辆前方侧倾倒而使座椅靠背14的表面接近座垫13的表面。另一方面,座椅靠背14向“后方”的转动是指,通过使座椅靠背14向车辆后方侧倾倒而使座椅靠背14的表面离开座垫13的表面并向后排座椅12侧靠近。
并且,在车辆1的车身两侧分别于前后方向上设置有用于乘降的2个车门(前车门以及后车门)。通过打开前车门而能够就坐于前排座椅10,通过打开后车门而能够就坐于第二排座椅11。
此外,如后所述,第二排座椅11构成为,驾驶者或其他乘坐人员等使用者可通过使座椅靠背14向前倾倒而将第二排座椅11转换成桌台状态。并且如后所述,第二排座椅11构成为,使用者可以从桌台状态进一步使第二排座椅11整体以座垫13的前端侧为轴向前方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二排座椅11转换成翻转状态。因此,使用者打开后车门并将第二排座椅11转换成桌台状态(进一步转换成翻转状态),由此可以从后车门进入第二排座椅11的后部空间并就坐于后排座椅12。此外,在车辆1的后方侧设置有用于存取行李的行李箱门。使用者可将该行李箱门打开由此从车辆1的后方侧将行李放入车厢内或从车厢内将行李取出。
此外,车辆1中设置有供使用者进行操作的多个开关。具体地,在车辆1中设置有第1前倾开关3、第2前倾开关4、第1复位开关5、第2复位开关6、以及锁定解除开关28。
第1前倾开关3、第1复位开关5、以及锁定解除开关28设置在例如第二排座椅11上或设置在后车门等第二排座椅11附近,并且将第1前倾开关3、第1复位开关5、以及锁定解除开关28设置成使用者可通过打开后车门而从后车门侧(即,从车辆侧方)对其进行操作。第2前倾开关4以及第2复位开关6设置在例如车厢内的行李箱门附近,并设置成使用者可通过打开行李箱门而从行李箱门侧(即,从车辆1的后方侧)对其进行操作。
(2)第二排座椅的构成
以下参照图2对第二排座椅11的构成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并且,在以下说明中,将第二排座椅11仅称为“座椅11”。如图2所示,座椅11设置在车辆的室内地板100上。在地板100设置有翻转机构7,该翻转机构7的铰链部7a对座垫13的前端部进行轴支承。通过这样的构成,使座椅11能够以翻转机构7的铰链部7a为轴进行转动,并且使用者可以将座椅11转换成翻转状态。
座垫13的后方下表面上设置有地板锁8。地板锁8是用于将座椅11固定在地板100上的机构。地板锁8是例如与多用于车门的门锁机构相似的机构。即,在地板100侧设置有闩眼(striker),地板锁8具有能够卡合或脱离该闩眼的锁止部件。使地板锁8的锁止部件卡止于闩眼,由此将座椅11固定在地板100上。
通过将锁止部件按压到闩眼而机械性地进行锁止部件与闩眼的卡止。另一方面,若地板锁定释放电机58(以下称为“释放电机58”)运行,则会解除地板锁8的锁止部件与闩眼之间的卡止状态。
在地板锁8的锁止部件卡止于闩眼从而将座椅11固定于地板100的状态下,使用者无法利用翻转机构7使座椅11转动。另一方面,若解除由地板锁8对座椅11在地板100的固定,则使用者可利用翻转机构7使座椅11向前方进行转动而成为翻转状态。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由未图示的弹性部件(例如螺旋弹簧)对翻转机构7的铰链部7a施加向使座椅11转换成翻转状态的方向(翻转方向)的作用力。因此,若释放电机58运行从而解除地板锁8与地板100的闩眼之间的卡止状态,则座椅11由于上述作用力会向翻转方向进行转动并转换成翻转状态。
并且,在地板锁8附近设置有地板锁定限位开关57(以下称为“限位开关57”)。限位开关57在地板锁8锁止于地板100的状态(即地板锁8的锁止部件卡止于闩眼的状态)下接通,并在地板锁8与地板100之间的锁定状态被解除的状态(即地板锁8的锁止部件脱离闩眼的状态)下断开。
将座椅靠背14轴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座垫13以轴36为轴进行转动。具体地,座垫13具有该座垫13的框架所包含的下臂17,在该下臂17的后端侧固定有下板18。另一方面,座椅靠背14具有该座椅靠背14的框架所包含的侧架31。
并且,在座椅11上设置有座椅调节装置2,座椅调节装置2用于使侧架31相对于下板18进行转动(进而使座椅靠背14相对于座垫13进行转动)。
参照图3对座椅靠背14可转动的范围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座椅靠背14能够在从最向前倾斜位置到最向后倾斜位置的范围内进行转动。最向前倾斜位置是座椅靠背14倾倒到最前方一侧时的位置,最向后倾斜位置是座椅靠背14倾倒到最后方一侧时的位置。
在此,将以最向前倾斜位置作为基准的座椅靠背14的角度称为倾斜角度。在座椅靠背14位于最向前倾斜位置的状态下座椅靠背14的倾斜角度为0度。若座椅靠背14从最向前倾斜位置向后方进行转动,则倾斜角度会逐渐变大,并且倾斜角度在最向后倾斜位置成为最大。
可通过电动使座椅靠背14的倾斜角度进行变化。具体地,在可转动范围内从规定基准位置到最向后倾斜位置之间的就坐区域中,使用者可通过操作未图示的倾斜开关而通过电动使座椅靠背14的倾斜角度连续或阶段性地进行变化。本实施方式的基准位置为直立位置。直立位置是使座椅靠背14处于被直立设置成与地板100大致垂直的状态的位置。
通过使座椅11的座椅靠背14向前倾倒到最向前倾斜位置,而使座椅靠背14的背面呈与地板100大致平行的状态(以下称为“桌台状态”)。通过使座椅11成为桌台状态,使用者能够将座椅靠背14的背面作为例如桌台而进行使用。并且,在使座椅11成为桌台状态的状态下,使用者可通过解除由地板锁8对座椅11与地板100进行的锁定,而进一步使座椅11转换成翻转状态。
如图2所示,在座椅靠背14的内部设置有倾斜电机37,倾斜电机37是用于通过电动使座椅靠背14进行转动的驱动源。此外,在座椅靠背14内设置有座椅靠背锁止释放电机53(以下称为“释放电机53”)、和座椅靠背锁定限位开关55(以下称为“限位开关55”)。
此外,在座椅11设置有座椅靠背前倾限位开关56(以下称为“限位开关56”)。该限位开关56在座椅靠背14位于最向前倾斜位置时接通,在座椅靠背14位于除最向前倾斜位置以外的位置时断开。
(3)座椅调节装置的构成
接下来,对座椅调节装置2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在此首先参照图4以及图5主要对座椅调节装置2的构成中的机械结构进行说明。之后参照图7对座椅调节装置2的电气结构进行说明。
座椅调节装置2主要包括倾斜角度调节器20、联接齿轮21、锁止机构40、倾斜电机37(参照图5)、以及释放电机53。其中,在图5中为了使说明简洁化,而省略图4示出的构成元素的一部分(凸轮驱动臂51、线52、释放电机53等)。
倾斜角度调节器20是用于电动调节座椅靠背14的倾斜角度的机构(即,用于将倾斜电机37的旋转传递到座椅靠背14的机构),并固定在下板18上。如图5所示,在下板18上形成有倾斜角度调节器固定孔18a。倾斜角度调节器20在使其一侧插入倾斜角度调节器固定孔18a的状态下被固定在下板18上。
如图5所示,倾斜角度调节器20具有外齿轮20a以及内齿轮20b。以使在内齿轮20b上以圆周状形成的内齿与在外齿轮20a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外齿相对合的方式,将外齿轮20a以及内齿轮20b配置成大致同轴状。将由倾斜电机37驱动旋转的轴36插入倾斜角度调节器20的轴通孔20c。若轴36进行旋转,则内齿轮20b会相对于外齿轮20a进行偏心旋转。其中,具有外齿轮20a以及内齿轮20b的倾斜角度调节器20的具体结构已详细记载在上述874号公报以及729号公报中,所以在此省略对其具体结构的说明。
由倾斜电机37对轴36进行驱动。经由旋转传递机构38将倾斜电机37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轴36,从而使得当倾斜电机37旋转时轴36会进行旋转。
如图5所示,在座椅靠背14的侧架31上形成有轴通孔32。此外,还在联接齿轮21上形成有轴通孔22。轴36插通侧架31的轴通孔32以及联接齿轮21的轴通孔22,并插入到倾斜角度调节器20的轴通孔20c中。
在将倾斜角度调节器20固定在下板18的状态下,外齿轮20a呈相对于下板18而被固定的状态。因此,若轴36进行旋转,则内齿轮20b会相对于下板18进行旋转。
联接齿轮21以与倾斜角度调节器20的内齿轮20b的旋转轴同轴的方式固定在倾斜角度调节器20的内齿轮20b上。因此,当通过轴36的旋转而使倾斜角度调节器20的内齿轮20b进行旋转时,与内齿轮20b一体固定的联接齿轮21也会连同内齿轮20b一体进行旋转。
联接齿轮21整体上为圆板状的形状。在联接齿轮21的外周端彼此不同的3处分别形成有第1被卡合部23、第2被卡合部24、以及第3被卡合部25。即,如图6所示,在联接齿轮21上,沿联接齿轮21的旋转方向以相同的角度间隔形成有3个被卡合部23~25。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沿联接齿轮21的旋转方向形成有3个被卡合部23~25,因此,每一对相邻的被卡合部之间的角度间隔θ为120度。
本实施方式中,被卡合部23~25各自均满足以下3个条件而形成在联接齿轮21上。第1条件是,使在周向上相邻的被卡合部之间的角度间隔θ为比座椅靠背14的可转动范围(从最向前倾斜位置到最向后倾斜位置之间的角度)大的角度。第2条件是,以相同的角度间隔配置这些被卡合部。第3条件是,在存在多个满足上述第1条件以及第2条件的角度间隔的情形下,将其中最小的角度间隔设定为角度间隔θ。
本实施方式中,座椅靠背14的可转动范围(从最向前倾斜位置到最向后倾斜位置之间的角度)例如为110度或与其接近的角度,且小于120度。因此,作为满足上述第1条件以及第2条件的角度间隔,包括120度以及180度。并且,这2个角度中满足第3条件的是120度。所以,在本实施方式的联接齿轮21中,以120度的间隔形成3个被卡合部23~25。
第1被卡合部23具有2个卡合凹部23a。第2被卡合部24以及第3被卡合部25也为完全相同的形状,第2被卡合部24具有2个卡合凹部24a,第3被卡合部25具有2个卡合凹部25a。各被卡合部23~25均形成为,能够使后述的锁定板41的2个卡合凸部43与各被卡合部23~25的2个卡合凹部相卡合。
如图4以及图5所示,锁止机构40包括锁定板41和凸轮46。将锁定板41轴支承固定成能够相对于侧架31进行转动。如图5所示,在锁定板41上形成有锁定轴通孔42,在侧架31上形成有第1通孔33。如图4所示,使锁定轴45插通锁定轴通孔42以及第1通孔33,由此,锁定板41能够以锁定轴45为轴而进行转动。
如图4所示,将锁定板41设置成使其板面与联接齿轮21的板面大致在同一个面上。并且锁定板41构成为,能够在与联接齿轮21的板面平行的面上向接近联接齿轮21的外周侧面的方向或向离开联接齿轮21的外周侧面的方向进行转动。
在锁定板41的与联接齿轮21相对的侧面上形成有2个卡合凸部43。当联接齿轮21的3个被卡合部23~25中的任意一个被卡合部位于能够与锁定板41的各卡合凸部43进行卡合的可卡合位置时,若锁定板41向接近联接齿轮21的方向(图4中顺时针方向)进行转动,则锁定板41会与该被卡合部卡合。具体地,锁定板41的各卡合凸部43呈嵌入该被卡合部的各卡合凹部中的状态,由此,锁定板41成为锁止于联接齿轮21的状态。换言之,该状态是将锁定板41机械连接而锁止在倾斜角度调节器20上的状态,进而是将座椅靠背14连接并锁止在倾斜角度调节器20上的状态。
图4示出如下状态,即,联接齿轮21中的第1被卡合部23位于可卡合位置,锁定板41的各卡合凸部43与该第1被卡合部23卡合,从而使锁定板41呈锁止于联接齿轮21的状态。
另一方面,若锁定板41由锁止于联接齿轮21的状态向离开联接齿轮21的方向(图4中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则锁定板41的各卡合凸部43会脱离联接齿轮21的被卡合部从而解除卡合状态,由此解除锁定板41对联接齿轮21的锁定状态。
此外,由未图示的弹性部件(例如螺旋弹簧)向使锁定板41接近联接齿轮21的方向对锁定板41施力。因此,锁定板41的各卡合凸部43基本上通常抵接于联接齿轮21,并且当任意一个被卡合部位于可卡合位置时,锁定板41的各卡合凸部43将呈与该被卡合部相卡合的锁定状态。
通过凸轮46来施行使锁止于联接齿轮21的锁定板41离开联接齿轮21从而解除锁定的动作。
将凸轮46轴支承固定成能够相对于侧架31进行转动。如图5所示,凸轮46上形成有凸轮轴通孔47,在侧架31上形成有第2通孔34。如图4所示,使凸轮轴49插通该凸轮轴通孔47以及第2通孔34,由此,凸轮46能够以凸轮轴49为轴进行转动。
此外,如图4所示,凸轮轴49插通凸轮驱动臂51的一端侧。凸轮驱动臂51的另一端侧与线52连接。将凸轮驱动臂51轴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侧架31进行转动。凸轮轴49的截面呈圆角长方形的形状,通过凸轮轴49使凸轮46与凸轮驱动臂51的相对位置关系得以固定。
此外,由未图示的弹性部件向使凸轮46进行图4中的逆时针转动的方向对凸轮46施力。不过,若凸轮46向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则如图4所示凸轮46会抵接锁定板41,由此使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受到限制。其中,对于凸轮46的转动方向,还将图4中的逆时针的方向称为锁止方向,将与之相反的顺时针的方向称为解锁方向。
通过释放电机53使凸轮46向解锁方向进行转动。若释放电机53进行旋转,则会牵引线52,由此使凸轮46克服弹性部件的作用力而向解锁方向进行转动。
若通过释放电机53推进凸轮46向解锁方向进行转动,则在凸轮46的端部形成的解除用突起48会抵接形成在锁定板41上的解除作用片44。若自此进一步推进凸轮46向解锁方向的转动,则锁定板41会承受来自凸轮46的欲使锁定板41离开联接齿轮21的方向的作用力,由此锁定板41向离开联接齿轮21的方向进行转动,从而离开联接齿轮21。
当释放电机53停止运行,则解除线52的牵引状态,凸轮46由于弹性部件的作用力会向锁止方向进行转动。由此,使凸轮46的解除用突起48离开锁定板41的解除作用片44,从而使锁定板41抵接联接齿轮21。此时,在任意一个被卡合部位于能够进行卡合的位置的情形下,锁定板41会锁止于该被卡合部。
此外,在侧架31设置有限位开关55。当锁定板41与联接齿轮21卡合而呈锁定状态时,该限位开关55断开。另一方面,当锁定板41离开联接齿轮21从而解除锁定状态时,限位开关55接通。
在锁定板41与联接齿轮21相卡合的锁定状态下,座椅靠背14呈锁止于倾斜角度调节器20的状态,因此,基本上难以通过手动使座椅靠背14进行转动。而是通过使倾斜电机37运行而通过电动使该状态下的座椅靠背14进行转动。
另一方面,在解除锁定板41与联接齿轮21之间的卡合的解锁状态下,座椅靠背14不会受到倾斜角度调节器20的限制,从而呈可相对于倾斜角度调节器20自如转动的状态。因此,在解锁状态下,座椅靠背14可以相对于座垫13自如地转动,例如可以通过手动使座椅靠背14向前倾倒到最向前倾斜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1中,由未图示的弹性部件向使座椅靠背14向前方(最向前倾斜位置的方向)进行转动的方向对座椅靠背14施力。因此,本实施方式中,若解除座椅靠背14与倾斜角度调节器20的锁定状态,则即使不通过手动而是借助弹性部件的作用力以及座椅靠背14的自重也可以使座椅靠背14转动到最向前倾斜位置或其附近的位置。
接下来,参照图7对座椅调节装置2的电气结构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座椅调节装置2具备电子控制装置60。此外,座椅调节装置2具备上述5个供使用者进行操作的开关。具体地,座椅调节装置2具备第1前倾开关3、第2前倾开关4、第1复位开关5、第2复位开关6以及锁定解除开关28。此外,座椅调节装置2还具备上述3个根据座椅11的状态而进行接通或断开的限位开关55、56、57。并且,座椅调节装置2还具备倾斜电机37、释放电机53以及释放电机58。
5个开关3、4、5、6、28例如为按钮开关,在使用者进行操作期间接通,在使用者的操作解除时断开。不过,5个开关3、4、5、6、28未必限定为按钮开关,5个开关3、4、5、6、28中至少1个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开关。本实施方式中,3个电机37、53、58例如为有刷直流电机。不过3个电机37、53、58未必限定为有刷直流电机,3个电机37、53、58中至少1个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电机(例如无刷电机、步进电机等)。
电子控制装置60包括控制部61、输入电路62、以及驱动电路63。输入电路62上连接有上述各开关以及其他未图示的开关,来自这些开关的信号被输入到输入电路62。输入电路62将来自各开关的输入信号直接输出到控制部61,或将来自各开关的输入信号进行适当转换(例如电平转换、AD转换、阻抗转换等)后输出到控制部61。
控制部61具备微计算机,该微计算机具有CPU、存储器等。通过使CPU执行存储在存储器的程序来实现控制部61的各种功能。其中,控制部61的各种功能的实现方法不限于利用软件,还可以利用将逻辑电路和模拟电路等组合而成的硬件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
控制部61基于从各开关经由输入电路62输入的信号,来判断各开关的操作状态。并且,当任意一个操作开关被操作时,控制部61向驱动电路63输出驱动信号,该驱动信号用于对上述3个电机37、53、58以及其他未图示的电机中与上述被操作的操作开关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电机进行驱动。
驱动电路63构成为,能够按照来自控制部61的驱动信号对电机37、53、58进行单独驱动控制。在驱动电路63中,对电机37、53、58分别设置有用于对电机37、53、58进行单独驱动的驱动用电路(例如H桥电路)。
此外,电机37、53、58中至少在倾斜电机37设置有旋转传感器65。旋转传感器65与电子控制装置60内的控制部61连接。并且从旋转传感器65输出旋转信号,该旋转信号是表示倾斜电机37的旋转位置的信号。
控制部61基于来自旋转传感器65的输入信号来检测倾斜电机37的旋转位置,并基于该旋转位置来检测座椅靠背14的位置(倾斜角度)。然后基于该检测到的位置对倾斜电机37的位置(即座椅靠背14的位置)进行控制。
此外,控制部61对座椅靠背14相对于规定原点位置的位置进行控制。本实施方式中,将最向前倾斜位置设定成座椅靠背14的原点位置。即,控制部61通过控制座椅靠背14相对于最向前倾斜位置的倾斜角度来控制座椅靠背14的位置。
(4)座椅的动作示例
接下来,参照图8以及图9对座椅调节装置2的动作示例进行说明。在此,作为座椅调节装置2的动作示例,对模式1以及模式2进行例示。
其中,图8的上半部分以及图9示意地图示出联接齿轮21以及锁定板41。后述图10也相同。具体地,在图8的上半部分、图9以及图10中,用四角形的形状表示锁定板41,用圆圈符号表示联接齿轮21的3个被卡合部23~25。其中,为了易于理解3个被卡合部23~25与锁定板41的位置关系的变化,将表示3个被卡合部23~25的3个圆圈符号中表示第1被卡合部23的圆圈符号以黑色的圆点示出。并且,锁定板41与3个圆圈符号中的任意一个呈接触状态的图(例如图8的状态1A)表示锁定板41卡合于与其所接触的圆圈符号相对应的被卡合部从而呈锁定状态。另一方面,3个圆圈符号均未与锁定板41呈接触状态的图(例如图8的状态1B)表示锁定板41呈未与3个被卡合部23~25的任何一个相卡合的解锁状态。
(4-1)模式1的动作示例的说明
首先,参照图8对2个动作模式中的模式1进行说明。如图8的状态1A所示,将座椅靠背14位于就坐区域内,锁定板41与联接齿轮21卡合从而将座椅靠背14锁止在联接齿轮21(具体为锁止在倾斜角度调节器20上)上的状态作为初始状态。图8的初始状态是锁定板41与联接齿轮21的3个被卡合部23~25中的第1被卡合部23相卡合的状态。
其中,该初始状态下,使用者通过操作未图示的倾斜开关便可以在就坐区域内任意调节座椅靠背14的位置(倾斜角度)。
在该初始状态下,若对设置在后车门侧的第1前倾开关3进行接通操作,则控制部61使释放电机53运行,由此解除座椅靠背14与联接齿轮21的锁定状态从而成为解锁状态。具体地,通过控制部61使释放电机53运行,由此使凸轮46向解锁方向进行转动,从而使锁定板41的各卡合凸部43脱离联接齿轮21的第1被卡合部23。并且,由于成为解锁状态而使限位开关55接通。
若解除座椅靠背14与联接齿轮21的锁定状态,则通过上述作用于座椅靠背14的作用力使座椅靠背14向前方进行转动,并到达如图8的状态1B所示的最向前倾斜位置。若座椅靠背14到达最向前倾斜位置,则座椅11成为桌台状态。其中,为了使座椅靠背14到达最向前倾斜位置,使用者可通过手动适当对座椅靠背14施加向前方方向的力而加以辅助。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1构成为,使用者通过对第1前倾开关3进行接通操作,便可以使座椅靠背14与倾斜角度调节器20分离,并且可以不依靠电动而使座椅靠背14迅速地向前倾倒到最向前倾斜位置。
若座椅靠背14到达最向前倾斜位置,则限位开关56接通,由此控制部61使释放电机53停止运行。由此,锁定板41受到向联接齿轮21侧的施力。
此外,释放电机53的停止时刻不限于限位开关56接通时,还可以为例如限位开关56接通前(具体为座椅靠背14向最向前倾斜位置进行转动的中途)。
在此,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联接齿轮21的多个被卡合部23~25的角度间隔θ大于座椅靠背14的可转动范围。因此,即使座椅靠背14到达最向前倾斜位置,锁定板41的各卡合凸部43也不会到达与联接齿轮21的第2被卡合部24相对的位置上。即,在解除座椅靠背14的锁定而使座椅靠背14从初始状态倾倒到最向前倾斜位置的状态下,联接齿轮21的3个被卡合部23~25均不会位于能够与锁定板41进行卡合的位置上。
因此,在座椅靠背14刚到达最向前倾斜位置后,即使释放电机53停止运行而使锁定板41受到向联接齿轮21侧的施力,虽然锁定板41会抵接联接齿轮21,但也不会成为锁定状态,而会维持解锁状态。
若座椅靠背14到达最向前倾斜位置,则限位开关56接通,若限位开关56接通,则控制部61进行锁定转换处理,该锁定转换处理用于使锁定板41再次锁止于联接齿轮21。
若限位开关56接通,则控制部61执行使倾斜电机37运行从而使倾斜角度调节器20向后方进行旋转(具体为,向图8中的顺时针方向,向使座椅靠背14向后方进行转动时的旋转方向旋转)的处理,以作为锁定转换处理。其中,倾斜角度调节器20的“旋转”是指,内齿轮20b相对于外齿轮20a(进而相对于座垫13)进行旋转,并且还指,固定于内齿轮20b的联接齿轮21与内齿轮20b一体地进行旋转。
由此,如图8的状态1C所示,联接齿轮21的3个被卡合部23~25中的第2被卡合部24到达能够进行卡合的位置,锁定板41的各卡合凸部43与第2被卡合部24卡合从而成为锁定状态。
当将座椅靠背14与倾斜角度调节器20的锁定状态解除时,限位开关55接通,而如图8的状态1C所示,当座椅靠背14呈锁止于倾斜角度调节器20的状态时,限位开关55断开。
若限位开关55断开,则控制部61使倾斜电机37停止运行,从而转换到待机状态。并且,此时控制部61进行原点设定处理,即进行原点的初始化。具体地,控制部61执行将当前倾斜电机37的旋转位置(换言之,即当前座椅靠背14的倾斜角度)设定成原点的处理,以作为原点设定处理。并且,控制部61以通过原点设定处理而设定的原点作为基准来进行在执行原点设定处理后的控制。
此外,在座椅靠背14倾倒到最向前倾斜位置后,通过使倾斜角度调节器20向前方进行旋转也可以使座椅靠背14锁止于倾斜角度调节器20。若使倾斜角度调节器20向前方进行旋转(具体为,使联接齿轮21向前方进行旋转),则在初始状态时与锁定板41卡合的第1被卡合部23会到达能够进行卡合的位置,从而使锁定板41再次与该第1被卡合部23卡合而成为锁定状态。
不过,由图8的状态1B中第1被卡合部23和第2被卡合部24相对于锁定板41的位置关系可明确的是,在图8状态1B所示的状态下,与第1被卡合部23相比,第2被卡合部24位于更接近锁定板41的位置。因此,若对使第1被卡合部23到达可卡合位置所需的向前方的旋转量与使第2被卡合部24到达可卡合位置所需的向后方的旋转量进行比较,显然使第2被卡合部24到达可卡合位置所需的向后方的旋转量较少。因此,本实施方式构成为,通过使倾斜角度调节器20向后方旋转而使锁定板41与联接齿轮21的第2被卡合部24进行卡合。
在图8的状态1C所示的待机状态下,若使用者对第1复位开关5进行接通操作,则控制部61进行复位处理,该复位处理用于通过电动使座椅靠背14返回到规定复位位置后而停止。
具体地,作为复位处理,控制部61使倾斜电机37运行从而使倾斜角度调节器20向后方进行旋转。此时,锁定板41与联接齿轮21的第2被卡合部24卡合从而使座椅靠背14呈锁止于倾斜角度调节器20的状态。因此,随着倾斜角度调节器20向后方进行旋转,座椅靠背14也会向后方进行转动。
控制部61以原点作为基准来检测座椅靠背14的倾斜角度,基于该检测结果,若控制部61检测到如图8的状态1D所示座椅靠背14已到达就坐区域内的规定复位位置,则使倾斜电机37停止运行。即,控制部61使座椅靠背14停止在复位位置上。其中,可适当决定复位位置,例如可以是基准位置,也可以是第1前倾开关3即将接通前的初始状态的位置。
此外,在图8的初始状态下,可以是当对设置于行李箱侧的第2前倾开关4进行了接通操作时,也进行与第1前倾开关3的接通操作时相同的动作。或者也可以是,在对第2前倾开关4进行了接通操作时,利用倾斜电机37通过电动使座椅靠背14转动到最向前倾斜位置。亦或可以是,在对第2前倾开关4进行了接通操作时,解除锁定并使座椅靠背14向前倾倒,而当第1前倾开关3接通时则通过电动使座椅靠背14向前倾倒。
此外,在图8的状态1C所示的待机状态下,可以是当对设置于行李箱侧的第2复位开关6进行了接通操作时,与第1复位开关5的接通操作时相同也通过电动使座椅靠背14复位到就坐区域。
(4-2)模式2的动作示例的说明
接下来,参照图9对模式2进行说明。在图9所示的模式2的动作示例中,状态2A~状态2C的动作示例与图8示出的模式1的状态1A~状态1C的动作示例完全相同。因此,以下对模式2中图9的状态2C之后的动作示例进行说明。
在图9的状态2C所示的待机状态下,当发生用于使座椅靠背14的锁定解除的规定的座椅靠背锁定解除触发时,控制部61使释放电机53运行规定的时间(例如1~3秒),从而使锁定板41离开联接齿轮21,解除座椅靠背14的锁定状态。由此,限位开关55接通。
然后,控制部61在使释放电机53运行的期间,通过使倾斜电机37运行而使倾斜角度调节器20向前方进行旋转并停止在空档位置。倾斜角度调节器20的空档位置是如下位置,即,使得联接齿轮21的3个被卡合部23~25的配置状态与联接齿轮21的3个被卡合部23~25在座椅靠背14位于基准位置的状态下呈锁定状态时的配置状态相同的位置。
控制部61在使释放电机53运行规定时间从而使倾斜角度调节器20旋转到空档位置后,使释放电机53停止运行。
其中,可适当决定座椅靠背锁定解除触发。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座椅靠背锁定解除触发,至少设定了对锁定解除开关28进行接通操作的事件。除此之外,还可以设定例如打开后车门的事件或对行李箱侧的第2复位开关6进行接通操作的事件等,作为座椅靠背锁定解除触发。
图9的状态2D示出使倾斜角度调节器20旋转到空档位置并停止的状态。此时,释放电机53也停止运行,虽然由此使锁定板41受到向联接齿轮21侧的施力,但是由于联接齿轮21没有位于能够进行卡合的位置上,因此锁定板41不会与联接齿轮21中的任何一个被卡合部卡合,从而呈解锁状态。
由此,座椅靠背14成为相对于倾斜角度调节器20能够自如地进行转动的状态,使用者可通过手动迅速地将座椅靠背14扳起并使其复位到就坐区域。
在图9的状态2D下,倾斜角度调节器20处于如上所述的空档位置。因此,若使用者通过手动使座椅靠背14向后方进行转动,则如图9的状态2E所示,在座椅靠背14到达基准位置时,锁定板41与联接齿轮21的第1被卡合部23卡合,而成为锁定状态。
(5)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可获得以下效果。
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锁定板41与联接齿轮21的3个被卡合部23~25中的任意一个被卡合部相卡合的锁定状态下,使用者通过使倾斜电机37运行而能够通过电动对座椅靠背14的位置进行调节。
另一方面,使用者在座椅靠背14位于就坐区域的状态下,通过对第1前倾开关3进行接通操作而能够通过电动解除座椅靠背14相对于倾斜角度调节器20的锁定状态,之后可以不依靠电动而使座椅靠背14迅速地向前倾倒到最向前倾斜位置。
并且,在解除座椅靠背14与倾斜角度调节器20的锁定状态并使座椅靠背14向前倾倒后,使倾斜角度调节器20向后方旋转,从而使锁定板41再次与联接齿轮21中的任意一个被卡合部相卡合而成为锁定状态。在成为锁定状态后,使用者通过接通第1复位开关5而能够通过电动使座椅靠背14复位到就坐区域。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1,能够应对不通过电动而迅速地使座椅靠背14向前倾倒且其后通过电动进行复位这样的需求,从而能够提高对座椅靠背14的角度进行调节时的便利性。特别是,由于使用者能够迅速地使座椅靠背14向前倾倒到最向前倾斜位置,因此,例如当乘坐人员需要出入于后座一侧时,能够迅速地进一步拓宽用于乘坐人员乘降的空间。
此外,不限于在座椅靠背14倾倒到最向前倾斜位置时使座椅靠背14成为锁定状态,例如在解锁状态下当座椅靠背14处于倾倒到比最向前倾斜位置稍靠后的规定前倾位置的状态下,在该前倾位置上也可以转换成锁定状态,并且自此能够通过电动使座椅靠背14复位到就坐区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座椅靠背14在解锁状态下倾倒到最向前倾斜位置时,限位开关55接通,并以此作为触发而使倾斜角度调节器20向后方进行旋转。然后,当座椅靠背14成为锁定状态时限位开关55断开,并以此作为触发使倾斜角度调节器20停止旋转。
因此,在座椅靠背14倾倒到最向前倾斜位置后,可以在适当的时刻效率良好地进行使倾斜角度调节器20向后方的旋转或使其停止旋转。
此外,联接齿轮21为圆板状的形状,并且多个被卡合部形成在联接齿轮21的外周端不同的位置上。更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沿联接齿轮21的旋转方向以相同的角度间隔形成有3个被卡合部23~25。因此,在解除锁定状态而使座椅靠背14向前倾倒后,通过多个被卡合部23~25中位于距锁定板41最近位置上的被卡合部能够迅速地使联接齿轮21与锁定板41卡合。
此外,在联接齿轮21形成多个被卡合部时的相同的角度间隔比座椅靠背14的可转动范围大。因此,在通过对前倾开关3的接通操作而解除锁定状态后,在使座椅靠背14向前倾倒的过程中,假设即使向联接齿轮21侧对锁定板41施力,也会抑制锁定板41卡合于联接齿轮21。因此,能够抑制在座椅靠背14向前倾倒的过程中无意地阻碍到其向前倾倒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座椅靠背14倾倒到最向前倾斜位置后转换成锁定状态,使用者通过对锁定解除开关28进行接通操作也可以再次转换到解锁状态。因此,使用者并非只能通过电动实施再次将座椅靠背扳起的动作,还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手动迅速地实施再次将座椅靠背扳起的动作。
在此,内齿轮20b相当于本公开的旋转部的一例。使倾斜角度调节器20进行旋转的倾斜电机37相当于本公开的旋转驱动部的一例。联接齿轮21相当于本公开的被卡合部件的一例。锁定板41相当于本公开的卡合部件的一例,作为使锁定板41进行转动的驱动源的释放电机53相当于本公开的卡合驱动部的一例。在图8的状态1C所示的待机状态下对第1复位开关5进行接通操作的时刻相当于本公开的复位时刻的一例。限位开关56相当于本公开的前倾位置检测部的一例,限位开关55相当于本公开的卡合检测部的一例。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将座椅调节装置2的动作示例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模式1以及模式2不同的模式3作为第2实施方式而加以说明。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座椅11的硬件构成本身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由控制部61进行控制的方法中有一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通过该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实现的动作示例是图10所示的模式3的动作示例。
在图10所示的模式3的动作示例中,状态3A~状态3B的动作示例与图8示出的模式1中的状态1A~状态1B的动作示例完全相同。因此,以下对模式3中状态3B之后的动作示例进行说明。
在图10的状态3B示出的桌台状态下,当使用者再次对第1前倾开关3进行了接通操作时,控制部61使释放电机58运行一定时间(例如几秒),从而解除地板锁8对地板100与座椅11之间的锁定状态。当地板锁8解锁时,座椅11会借助翻转机构7持有的上述作用力而以翻转机构7的铰链部7a为轴开始向前方进行转动。
控制部61在座椅11从桌台状态向翻转状态进行转换的过程(即,座椅11进行转动的过程)中使座椅靠背14锁止于倾斜角度调节器20。具体地,控制部61在座椅11呈桌台状态时对第1前倾开关3进行接通操作,该情形下使倾斜角度调节器20向后方进行旋转,并与锁定板41进行卡合。即,控制部61在座椅11呈桌台状态的情形下对第1前倾开关3进行接通操作,该情形下,在该接通操作后控制部61将倾斜角度调节器20作为对象而进行与上述图8的状态1B~状态1C中说明的控制完全相同的控制。
由此,在座椅11向翻转状态的转换结束的时刻(其中允许存在些许延迟),如图10的状态3C所示,座椅11呈使锁定板41锁止于倾斜角度调节器20的状态。其中,控制部61在通过使倾斜角度调节器20向后方进行旋转而使锁定板41成为锁定状态的情形下进行原点初始化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使用者可通过手动使座椅11从翻转状态恢复到桌台状态。使用者通过手动使座椅11向后方进行转动,当座椅11恢复到图10的状态3D所示的桌台状态时,地板锁8成为锁定状态,限位开关57接通。
控制部61以限位开关57的接通作为触发而开始进行座椅靠背14的电动复位。控制部61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模式1中状态1C~状态1D的状态变化完全相同的方式,使倾斜电机37运行从而使倾斜角度调节器20向后方进行旋转,由此如图10的状态3E所示,使座椅靠背14复位到就坐区域内的复位位置上。
此外,在座椅11从翻转状态恢复到桌台状态的情形下,使座椅靠背14复位到复位位置的触发可以是除限位开关57接通之外的事件。例如,可以以对第1复位开关5或第2复位开关6进行接通操作的事件作为触发而使座椅靠背14进行复位。
此外,座椅11从桌台状态向翻转状态的转换的触发可以是除对第1前倾开关3进行接通操作以外的事件。例如,若座椅11从初始状态转换成桌台状态,则限位开关56会接通,可以以该限位开关56的接通作为触发而使地板锁8解锁,从而使座椅11向翻转状态进行转换。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2实施方式,除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还可获得以下效果。
该第2实施方式中,在向翻转状态进行转换的过程中倾斜角度调节器20向后方旋转从而进行向锁定状态的转换。因此,无需单独设置用于向锁定状态转换的时间。
此外,如上述在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倾斜角度调节器20具有外齿轮20a以及内齿轮20b,若通过倾斜电机37使轴36进行旋转,则伴随着内齿轮20b的偏心旋转,轴36也会进行偏心旋转。因此,若在将座垫13固定在地板100的状态下使倾斜角度调节器20进行旋转,则座椅靠背14可能会整体上进行摆动。
与此相对,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座椅靠背14在解锁状态下向前倾倒后,在如上那样静止的状态下不会成为锁定状态,而是进一步在向翻转状态进行转换的过程中成为锁定状态。即,在座椅11整体进行运动期间使倾斜角度调节器20进行旋转,从而使座椅靠背14向锁定状态进行转换。因此,座椅靠背14的摆动会因座椅11整体的运动而不被察觉。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公开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进行各种变形而加以实施。
(1)在图8示出的模式1的动作示例中,对于在座椅11如状态1B所示转换成桌台状态后,可适当决定控制部61在哪个时刻使锁定板41与倾斜角度调节器20成为如状态1C所示的锁定状态。例如,控制部61可以在座椅11转换成桌台状态后,在经过了一定时间后再使锁定板41和倾斜角度调节器20成为锁定状态,例如,也可以在第1复位开关5或第2复位开关6接通时使锁定板41与倾斜角度调节器20成为锁定状态。
(2)例如可以构成为,能够通过对操作杆进行操作等的手动操作来解除座椅靠背14与倾斜角度调节器20的锁定状态。
(3)联接齿轮21的形状未必一定为圆板状的形状。联接齿轮21只要是如下形状便可,即,整体上不是圆板状,但可以使多个被卡合部处于沿同一圆周而配置的状态。
(4)在联接齿轮21中,未必一定以相同的角度间隔形成多个被卡合部,也可以以2种以上的不同角度间隔形成多个被卡合部。
(5)在联接齿轮21中,多个被卡合部的角度间隔未必一定是比座椅靠背14的可转动范围的角度大的角度。可以以比座椅靠背14的可转动范围的角度小的角度间隔形成被卡合部。
这样,可适当决定在联接齿轮21中多个被卡合部具体以哪种角度间隔而形成几个。
(6)作为用于使座椅靠背14锁止于倾斜角度调节器20或对座椅靠背14和倾斜角度调节器20解除锁止的机构,上述实施方式的锁止机构40仅为其中一例。例如,也可以是在锁定板41形成的卡合凸部43的数量或形状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该情形下,可以使联接齿轮21的各被卡合部的形状为与该锁定板41上的卡合凸部43相配合的形状。
此外,可以是通过不同于释放电机53的执行器来使卡合部件锁止或使其解锁的构成。
此外,也并非限定于通过使锁定板41进行转动而使卡合部件锁止或使其解锁的构成。例如,可以是通过使规定形状的卡合部件相对于联接齿轮进行直线移动来进行使卡合部件锁止或使其解锁的构成。
此外,通过弹性部件向一个转动方向对凸轮46施力的构成仅为其中一例,可以不存在弹性部件的施力。该情形下,可以基于电机或其他执行器的驱动源使凸轮46进行双向转动。
由弹性部件向联接齿轮21侧对锁定板41施力也仅为其中一例,例如可以不存在弹性部件的施力,而基于电机或其他执行器的驱动源进行锁定板41相对于联接齿轮的卡合或解除卡合。
此外,锁止机构40为包括锁定板41和凸轮46的构成本身是其中一例,作为锁止机构40,可以采用各种能够使座椅靠背14卡合于联接齿轮21或脱离联接齿轮21的构成。
(7)作为使座椅靠背14进行转动的旋转机构部,上述实施方式的倾斜角度调节器20仅为其中一例,可以利用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倾斜角度调节器20不同的构成的旋转机构部使座椅靠背14自动进行转动。
(8)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倾斜角度调节器20固定在座垫13侧,将锁止机构40设置在座椅靠背14侧,不过也可以与此相反地,如图11所示,将倾斜角度调节器20固定在座椅靠背14,将锁止机构40(图11仅示出锁定板41)设置在座垫13侧。
(9)本公开也可以应用于除车辆1以外的其他交通工具(例如铁道车辆、航空器、船舶等)的座椅。
(10)此外,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1个构成元素具有的功能分散为多个构成元素,或者将多个构成元素具有的功能统合成1个构成元素。此外,可以省略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并且,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的至少一部分添加到其他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中,或对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的至少一部分和其他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进行置换。
Claims (12)
1.一种座椅调节装置,设置在具备座垫、以及被轴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座垫进行转动的座椅靠背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部,所述旋转部固定在所述座垫和所述座椅靠背中的一者上,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其固定对象进行旋转;
旋转驱动部,构成为驱动所述旋转部进行旋转;
被卡合部件,所述被卡合部件设置在所述旋转部,并构成为与所述旋转部一体地进行旋转,并且沿所述被卡合部件的旋转方向设置有多个被卡合部;
卡合部件,所述卡合部件以能够向接近所述被卡合部件的第1方向或离开所述被卡合部件的第2方向进行移动的方式,而设置在所述座垫和所述座椅靠背中的另一者上,并且所述卡合部件构成为,当所述卡合部件向所述第1方向进行移动时,可以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位于能够与所述卡合部件进行卡合的可卡合位置上的被卡合部相卡合;以及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卡合部件未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何一个被卡合部相卡合的解锁状态下,当所述座椅靠背转动到比直立位置位于更前方侧的规定前倾位置时,所述控制部执行锁定转换处理,所述锁定转换处理是,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旋转驱动部使所述旋转部进行旋转,以使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被卡合部位于所述可卡合位置,从而使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所述任意一个被卡合部进行卡合的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靠背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座垫在从规定的最向前倾斜位置到规定的最向后倾斜位置的范围内进行转动,
所述规定前倾位置是所述最向前倾斜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构成为,能够从使所述座椅靠背倾倒到所述最向前倾斜位置的状态进一步转换成翻转状态;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当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座椅靠背倾倒到所述最向前倾斜位置后,并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开始向所述翻转状态进行转换后,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锁定转换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还构成为,在通过所述锁定转换处理使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被卡合部卡合后,所述控制部在规定的复位时刻执行复位处理,所述复位处理是,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旋转驱动部使所述旋转部进行旋转,以使所述座椅靠背转动到所述直立位置,或转动到比所述直立位置位于更后方侧的规定复位位置的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调节装置还具备前倾位置检测部,所述前倾位置检测部构成为检测所述座椅靠背位于所述前倾位置的情况,
所述控制部还构成为,在所述解锁状态下,当通过所述前倾位置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座椅靠背位于所述前倾位置时,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锁定转换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调节装置还具备卡合检测部,所述卡合检测部构成为检测所述卡合部件已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被卡合部相卡合的情况,
所述控制部还构成为,在所述锁定转换处理中,当通过所述卡合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卡合部件已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被卡合部相卡合时,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旋转驱动部使所述旋转部停止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被卡合部件的所述旋转方向以相同的角度间隔设置所述多个被卡合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同的角度间隔中的角度大于所述座椅靠背能够进行转动的范围的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调节装置还具备卡合驱动部,所述卡合驱动部构成为,使所述卡合部件向所述第1方向或所述第2方向进行移动,
所述控制部还构成为,在通过所述锁定转换处理使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被卡合部卡合后,当用于向所述解锁状态进行转换的规定解除条件成立时,所述控制部执行解除锁定处理,所述解除锁定处理是,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卡合驱动部使所述卡合部件向所述第2方向进行移动,且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旋转驱动部使所述旋转部进行旋转,以使所述多个被卡合部均位于与所述可卡合位置不同的位置上的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还构成为执行原点设定处理,所述原点设定处理是,将在通过所述锁定转换处理使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被卡合部相卡合时的所述旋转部的旋转位置设定成原点的处理,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以在所述原点设定处理中设定的所述原点为基准,通过所述旋转驱动部来控制所述旋转部的旋转。
11.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具备:
座垫;
座椅靠背,被轴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座垫进行转动;
旋转部,所述旋转部固定在所述座垫和所述座椅靠背中的一者上,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其固定对象进行旋转;
旋转驱动部,构成为驱动所述旋转部进行旋转;
被卡合部件,所述被卡合部件设置在所述旋转部,并构成为与所述旋转部一体地进行旋转,并且沿所述被卡合部件的旋转方向设置有多个被卡合部;
卡合部件,所述卡合部件以能够向接近所述被卡合部件的第1方向或离开所述被卡合部件的第2方向进行移动的方式,而设置在所述座垫和所述座椅靠背中的另一者上,并且所述卡合部件构成为,当所述卡合部件向所述第1方向进行移动时,可以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位于能够与所述卡合部件进行卡合的可卡合位置上的被卡合部相卡合;以及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卡合部件未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何一个被卡合部相卡合的解锁状态下,当所述座椅靠背转动到比直立位置位于更前方侧的规定前倾位置时,所述控制部执行锁定转换处理,所述锁定转换处理是,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旋转驱动部使所述旋转部进行旋转,以使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被卡合部位于所述可卡合位置,从而使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所述任意一个被卡合部进行卡合的处理。
12.一种调节方法,是对被轴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座垫进行转动的座椅靠背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旋转部进行固定,其中,将旋转部固定在所述座垫和所述座椅靠背中的一者上,并使所述旋转部能够相对于其固定对象进行旋转;
将被卡合部件设置在所述旋转部,其中,以使所述被卡合部件与所述旋转部一体地进行旋转的方式将所述被卡合部件设置在所述旋转部上,并且在所述被卡合部件中,沿所述旋转部的旋转方向设置有多个被卡合部;
以使卡合部件能够向接近所述被卡合部件的第1方向或离开所述被卡合部件的第2方向进行移动的方式,将所述卡合部件设置在所述座垫和所述座椅靠背中的另一者上;以及
在所述卡合部件未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何一个被卡合部相卡合的解锁状态下,当所述座椅靠背转动到比直立位置位于更前方侧的规定前倾位置时,通过驱动源使所述旋转部进行旋转,以使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被卡合部位于能够与所述卡合部件进行卡合的位置上,从而使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所述任意一个被卡合部相卡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06356 | 2016-05-27 | ||
JP2016106356A JP6690408B2 (ja) | 2016-05-27 | 2016-05-27 | シート調節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33888A true CN107433888A (zh) | 2017-12-05 |
CN107433888B CN107433888B (zh) | 2019-08-02 |
Family
ID=60269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367122.8A Active CN107433888B (zh) | 2016-05-27 | 2017-05-23 | 座椅调节装置、交通工具用座椅以及座椅靠背的调节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358053B2 (zh) |
JP (1) | JP6690408B2 (zh) |
CN (1) | CN107433888B (zh) |
DE (1) | DE102017208588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71717A (zh) * | 2018-09-04 | 2020-03-10 | 上海博泰悦臻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及其后排座椅控制方法 |
CN110949191A (zh) * | 2019-12-09 | 2020-04-03 |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座椅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11497696A (zh) * | 2019-01-08 | 2020-08-07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车辆用座椅装置 |
CN112135751A (zh) * | 2018-05-04 | 2020-12-25 | 安道拓工程技术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 用于座椅、特别是车辆座椅的枢转配件以及座椅 |
CN115431850A (zh) * | 2021-06-01 | 2022-12-06 | 达世株式会社 | 座椅的翻移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225929B2 (ja) * | 2019-03-05 | 2023-02-21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 |
US11718202B2 (en) | 2019-04-26 | 2023-08-08 | Adient Us Llc | Back-rest pivot fitting and seat with folding back-rest |
DE102022134347A1 (de) | 2022-12-21 | 2024-06-27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Einrichtung eines Fahrzeugs, insbesondere eines Kraftfahrzeugs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25038B2 (en) * | 2005-12-06 | 2008-09-16 |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 Vehicle seat |
FR2943592A1 (fr) * | 2009-03-24 | 2010-10-01 |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 Mecanisme de reglage irreversible pour siege de vehicule |
CN103619646A (zh) * | 2011-06-21 | 2014-03-05 | 凯波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 车辆座椅,特别是机动车辆座椅 |
CN104661566A (zh) * | 2012-07-12 | 2015-05-27 |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 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可脱离铰接组件 |
CN105246736A (zh) * | 2013-05-30 | 2016-01-13 |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 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可分离的铰链组件 |
CN105658471A (zh) * | 2013-10-23 | 2016-06-08 | 约翰逊控制元件有限两合公司 | 电操作型靠背调节器和具有这种靠背调节器的车辆座椅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4044B2 (ja) * | 1985-02-21 | 1994-01-1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等の座席 |
US5597206A (en) * | 1995-10-31 | 1997-01-28 | Douglas & Lomason Company | Easy entry seat adjuster |
FR2795688B1 (fr) * | 1999-07-02 | 2001-09-07 |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 Siege de vehicule equipe d'un mecanisme d'articulation |
DE10202179A1 (de) * | 2002-01-22 | 2003-08-07 | Keiper Gmbh & Co Kg | Längseinsteller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
JP4189760B2 (ja) | 2004-07-28 | 2008-12-03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
DE102005044778B4 (de) * | 2004-12-01 | 2007-07-12 | Keiper Gmbh & Co.Kg | Längseinsteller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
JP5794162B2 (ja) * | 2012-02-01 | 2015-10-14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DE102012015343A1 (de) * | 2012-06-26 | 2014-01-02 | Keiper Gmbh & Co. Kg | Längseinsteller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und Fahrzeugsitz |
JP6269119B2 (ja) | 2014-02-06 | 2018-01-31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
US10093201B2 (en) * | 2016-06-06 | 2018-10-09 | Magna Seating (Germany) Gmbh | Adjuster with storage function of a vehicle seat backrest |
-
2016
- 2016-05-27 JP JP2016106356A patent/JP6690408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5-22 US US15/600,983 patent/US10358053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5-22 DE DE102017208588.6A patent/DE102017208588A1/de active Pending
- 2017-05-23 CN CN201710367122.8A patent/CN10743388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25038B2 (en) * | 2005-12-06 | 2008-09-16 |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 Vehicle seat |
FR2943592A1 (fr) * | 2009-03-24 | 2010-10-01 |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 Mecanisme de reglage irreversible pour siege de vehicule |
CN103619646A (zh) * | 2011-06-21 | 2014-03-05 | 凯波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 车辆座椅,特别是机动车辆座椅 |
CN104661566A (zh) * | 2012-07-12 | 2015-05-27 |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 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可脱离铰接组件 |
CN105246736A (zh) * | 2013-05-30 | 2016-01-13 |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 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可分离的铰链组件 |
CN105658471A (zh) * | 2013-10-23 | 2016-06-08 | 约翰逊控制元件有限两合公司 | 电操作型靠背调节器和具有这种靠背调节器的车辆座椅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35751A (zh) * | 2018-05-04 | 2020-12-25 | 安道拓工程技术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 用于座椅、特别是车辆座椅的枢转配件以及座椅 |
CN110871717A (zh) * | 2018-09-04 | 2020-03-10 | 上海博泰悦臻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及其后排座椅控制方法 |
CN111497696A (zh) * | 2019-01-08 | 2020-08-07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车辆用座椅装置 |
CN111497696B (zh) * | 2019-01-08 | 2023-06-30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车辆用座椅装置 |
CN110949191A (zh) * | 2019-12-09 | 2020-04-03 |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座椅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15431850A (zh) * | 2021-06-01 | 2022-12-06 | 达世株式会社 | 座椅的翻移装置 |
CN115431850B (zh) * | 2021-06-01 | 2023-07-14 | 达世株式会社 | 座椅的翻移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33888B (zh) | 2019-08-02 |
JP6690408B2 (ja) | 2020-04-28 |
DE102017208588A1 (de) | 2017-11-30 |
US10358053B2 (en) | 2019-07-23 |
US20170341536A1 (en) | 2017-11-30 |
JP2017209420A (ja) | 2017-1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33888A (zh) | 座椅调节装置、交通工具用座椅以及座椅靠背的调节方法 | |
JP4099449B2 (ja) | 車両座席用取り付け具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座席 | |
CN107444203A (zh) | 座椅调节装置以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 |
JP5568632B2 (ja) | 車両シート | |
US6767063B1 (en) | Automotive easy-entry assembly | |
KR101356136B1 (ko) | 차량용 시트 백 래치 | |
CN101602330B (zh) | 车辆用座椅 | |
GB2403139A (en) | Seat with adjustable side bolsters allowing easy access to or egress from the seat | |
CN107848445B (zh) | 具有调角器硬锁的车辆座椅调角器装置 | |
US8702172B2 (en) | Vehicle seat for a motor vehicle | |
CN111497696A (zh) | 车辆用座椅装置 | |
US6135533A (en) | Mounting for a vehicle seat | |
CN109572500B (zh) | 一种实现座椅易进入功能的联动结构 | |
JP5481913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4241224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4230296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CN211107046U (zh) | 具有调节功能的座椅 | |
JP4098132B2 (ja) | 乗り物用シート | |
JP4032871B2 (ja) | シート装置 | |
JPH1059041A (ja) | 乗物の座席の、床面に対するロック解除制御装置 | |
JP2001001808A (ja) |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のロック機構 | |
CN221162369U (zh) | 一种后翻座椅结构 | |
JP3782234B2 (ja) | シート | |
JP3547632B2 (ja) | 自動車のシート装置 | |
JP3446738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