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9045A - 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及树脂成型体 - Google Patents

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及树脂成型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9045A
CN107429045A CN201680012853.4A CN201680012853A CN107429045A CN 107429045 A CN107429045 A CN 107429045A CN 201680012853 A CN201680012853 A CN 201680012853A CN 107429045 A CN107429045 A CN 1074290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logen
polymer
fire retardant
resin composition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28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藤绚子
宫泽慎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Ze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Ze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Ze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29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90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 C08K5/34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having one nitrogen atom in the ring
    • C08K5/3415Five-membered rings
    • C08K5/3417Five-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 C08K5/34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having one nitrogen atom in the ring
    • C08K5/3415Five-membered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5/1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romatic monomer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and hyd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4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no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in side chain, and having one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in a carbocyclic or in a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5/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40Polymerisation processes
    • C08G2261/41Organometallic coupling reactions
    • C08G2261/418Ring opening metathesis polymerisation [ROM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70Post-treatment
    • C08G2261/72Derivatisation
    • C08G2261/724Hydrogen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9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the composition being defined by the absence of a certain additiv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2Flame or fire retardant/resista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And Polymers With Carbon-To-Carbon Bo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阻燃性树脂组合物以及将该阻燃性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树脂成型体,上述阻燃性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其含有环状烯烃系聚合物、以及选自卤化二酰亚胺化合物和含卤素苯乙烯系树脂中的含卤素阻燃剂,并且还能够含有卤素活性种捕捉剂,其中,上述含卤素阻燃剂的含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环状烯烃系聚合物为10~80重量份,卤素活性种捕捉剂的含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的上述含卤素阻燃剂小于25重量份。根据本发明可提供阻燃性优异并且介电常数及介电损耗角正切低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以及将该阻燃性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树脂成型体。

Description

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及树脂成型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阻燃性优异、并且介电常数及介电损耗角正切低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以及将该阻燃性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树脂成型体。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环状烯烃系聚合物由于透明性、低吸湿性、耐热性、绝缘性、耐药品性、耐冲击性等优异,因此被广泛地用作成型材料等。然而,当为了使包含环状烯烃系聚合物的树脂组合物的阻燃性提高而添加阻燃剂来制备树脂组合物时,有时会损害环状烯烃系聚合物本来具有的上述特性。
作为可解决该问题的树脂组合物,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含有特定的降冰片烯系聚合物及含卤素阻燃剂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该树脂组合物维持降冰片烯系聚合物本来具有的机械强度、耐药品性并且阻燃性优异。
然而,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树脂组合物那样,在将含有降冰片烯系聚合物及含卤素阻燃剂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用作印刷布线板等电路基板的成型材料的情况下,有时介电常数、介电损耗角正切会变高,不一定适于作为高频电路基板的成型材料。
因此,需求阻燃性优异、并且介电常数及介电损耗角正切低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402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燃性优异、并且介电常数及介电损耗角正切低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以及将该阻燃性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树脂成型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深入研究了含有环状烯烃系聚合物和含卤素阻燃剂的树脂组合物。结果发现,含有环状烯烃系聚合物和特定的含卤素阻燃剂、并且上述含卤素阻燃剂的含量处于特定范围内、卤素活性种捕捉剂的含量为特定量以下的树脂组合物,其阻燃性优异,并且介电常数及介电损耗角正切低,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这样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下述[1]~[4]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以及下述[5]的树脂成型体。
[1]一种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环状烯烃系聚合物、以及选自卤化二酰亚胺化合物和含卤素苯乙烯系树脂中的含卤素阻燃剂,并且还能够含有卤素活性种捕捉剂,上述含卤素阻燃剂的含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环状烯烃系聚合物为10~80重量份,卤素活性种捕捉剂的含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的上述含卤素阻燃剂小于25重量份。
[2]根据[1]所记载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其中,卤素活性种捕捉剂为无机系卤素活性种捕捉剂。
[3]根据[1]或[2]所记载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其在频率1GHz时的介电常数为3.0以下并且介电损耗角正切小于5.0×10-3
[4]根据[1]或[2]所记载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其频率1GHz时的介电常数为3.0以下并且介电损耗角正切小于1.0×10-3
[5]一种树脂成型体,其是将上述[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阻燃性优异、并且介电常数及介电损耗角正切低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以及将该阻燃性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树脂成型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本发明分为1)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和2)树脂成型体二项来进行详细地说明。
1)阻燃性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环状烯烃系聚合物、以及选自卤化二酰亚胺化合物和含卤素苯乙烯系树脂中的含卤素阻燃剂,并且还能够含有卤素活性种捕捉剂,上述含卤素阻燃剂的含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环状烯烃系聚合物为10~80重量份,卤素活性种捕捉剂的含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的上述含卤素阻燃剂小于25重量份。
[环状烯烃系聚合物]
本发明所使用的环状烯烃系聚合物是具有将环状烯烃系单体聚合而得到的结构的聚合物。
环状烯烃系单体为具有由碳原子形成的环结构、并且在该环结构中具有聚合性的碳-碳双键的化合物。作为聚合性的碳-碳双键,可举出:能够开环(共)聚合的碳-碳双键,能够加成(共)聚合的碳-碳双键。此外,作为环状烯烃系单体的环结构,可举出:单环、多环、稠合多环、桥环及它们的组合等。
其中,从使得到的聚合物的介电特性和耐热性等特性高度平衡的观点出发,优选具有选自多环、稠合多环、桥环及它们的组合中的任一种环结构的环状烯烃系单体(以下,有时将这些总称为“多环的环状烯烃系单体”。)。
作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环状烯烃系聚合物,可举出:将多环的环状烯烃系单体开环聚合而得到的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及其加氢物;将多环的环状烯烃系单体加成聚合而得到的环状烯烃系加成聚合物(II)及其加氢物;将单环的环状烯烃系单体聚合而得到的单环的环状烯烃系聚合物(III);将环状共轭二烯系单体聚合而得到的环状共轭二烯系聚合物(IV);乙烯基脂环式烃系聚合物(V)等。
其中,从使得到的聚合物的介电特性和耐热性等特性高度平衡的观点出发,优选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及其加氢物、环状烯烃系加成聚合物(II)及其加氢物,更优选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的加氢物、环状烯烃系加成聚合物(II),特别优选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的加氢物。
[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
作为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优选降冰片烯系开环聚合物。
作为降冰片烯系开环聚合物,可举出:降冰片烯系单体的开环均聚物、降冰片烯系单体的二种以上的开环共聚物,降冰片烯系单体与其他单体的开环共聚物。
在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为共聚物的情况下,该共聚物可以是嵌段共聚物,也可以是无规共聚物。
降冰片烯系单体为在分子内包含降冰片烯环结构的单体。
作为降冰片烯系单体,可举出下述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在式(1)中,R1~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烃基;或者包含硅原子、氧原子或氮原子的取代基。也可以是选自R1~R4中的2个基团结合而形成环。m为0、1或2。
作为R1~R4的卤原子,可举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等。
作为R1~R4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烃基的烃基,可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壬基、正癸基等烷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等环烷基;乙烯基、1-丙烯基、烯丙基、1-丁烯基、2-丁烯基、戊烯基、己烯基、环己烯基等烯基;乙炔基、1-丙炔基、2-丙炔(炔丙)基、3-丁炔基、戊炔基、己炔基等炔基;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联苯基、1-萘基、2-萘基、蒽基、菲基等芳基;苄基、苯乙基等芳烷基等。
作为它们的取代基,可举出:氟原子、氯原子等卤原子;甲氧基、乙氧基等烷氧基等。
作为降冰片烯系单体的具体例子,可举出:二环[2.2.1]庚-2-烯(常用名:降冰片烯)、5-亚乙基-二环[2.2.1]庚-2-烯(常用名:亚乙基降冰片烯)以及它们的衍生物(环上具有取代基的化合物)等2环式单体;
三环[4.3.01,6.12,5]癸-3,7-二烯(常用名:二环戊二烯)及其衍生物等3环式单体;
7,8-苯并三环[4.3.0.12,5]癸-3-烯(常用名:甲桥四氢芴:也称为1,4-甲桥-1,4,4a,9a-四氢芴)及其衍生物、四环[4.4.0.12,5.17,10]十二碳-3-烯(常用名:四环十二碳烯)、8-亚乙基四环[4.4.0.12,5.17,10]-3-十二碳烯以及它们的衍生物等4环式单体等。
这些降冰片烯系单体能够单独使用1种,或者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能够与降冰片烯系聚合物开环共聚的其他单体,可举出:环丁烯、环戊烯、环己烯、环庚烯、环辛烯等环状单烯烃以及它们的衍生物;环己二烯、环辛二烯等环状二烯烃以及它们的衍生物等单环的环状烯烃系单体。
这些单环的环状烯烃系单体也可以具有取代基。作为该取代基,可举出:甲基、乙基等烷基;乙烯基等烯基;丙烷-2-亚基等亚烷基;苯基等芳基;羟基;酸酐基;羧基;甲氧基羰基等烷氧基羰基等。单环的环状烯烃系单体能够单独使用1种,或者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单环的环状烯烃系单体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环状烯烃系单体全体,优选为2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10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不使用。
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能够按照使用易位聚合催化剂的公知的方法进行合成。
作为易位聚合催化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使用公知的易位聚合催化剂。作为易位聚合催化剂,可举出:由选自钌、铑、钯、锇、铱及铂等中的金属的卤化物、硝酸盐或乙酰丙酮化合物与还原剂组成的催化剂体系;由选自钛、钒、锆、钨及钼中的金属的卤化物或乙酰丙酮化合物与催化助剂的有机铝化合物组成的催化剂体系;施罗克(Schrock)型或格拉布斯(Grubbs)型活性开环易位聚合催化剂(日本特开平7-179575号、J.Am.Chem.Soc.,1986年,108,p.733、J.Am.Chem.Soc.,1993年,115,p.9858以及J.Am.Chem.Soc.,1996年,118,p.100)等。
这些易位聚合催化剂能够单独使用1种,或者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易位聚合催化剂的使用量只要根据聚合条件等适当选择即可,相对于1摩尔的环状烯烃系单体,通常为0.000001~0.1摩尔,优选为0.00001~0.01摩尔。
在进行环状烯烃系单体的开环聚合时,作为分子量调节剂,能够使用1-丁烯、1-己烯、1-癸烯等碳原子数为4~40的直链α-烯烃。
直链α-烯烃的添加量相对于1摩尔的环状烯烃系单体,通常为0.001~0.030摩尔,优选为0.003~0.020摩尔,更优选为0.005~0.015摩尔。
环状烯烃系单体的开环聚合能够在有机溶剂中进行。作为有机溶剂,只要在聚合反应中为非活性则没有特别限制。作为有机溶剂,可举出: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系溶剂;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等脂肪族烃系溶剂;环己烷、甲基环己烷、十氢化萘、二环壬烷等脂环族烃系溶剂;二氯乙烷、氯苯、二氯苯、三氯苯等卤化烃系溶剂等。
聚合温度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50~250℃,优选为-30~200℃,更优选为-20~150℃。聚合时间根据聚合条件适当选择,通常为30分钟到20小时,优选为1~10小时。
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的重均分子量(Mw)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5000~150000,更优选为20000~100000,进一步优选为23000~50000。
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的分子量分布(Mw/Mn)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5,更优选为1~4。
通过使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的重均分子量以及分子量分布处于上述范围内,从而易于得到具有充分的机械强度的树脂成型体。
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的重均分子量(Mw)及数均分子量(Mn)为基于将四氢呋喃作为洗脱液的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值。
如后述那样,为了在加氢反应中维持立构规整性,能够通过将结晶性的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提供给加氢反应,从而高效地得到结晶性的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的加氢物。结晶性的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的加氢物的耐热性、耐药品性优异。此外,结晶性的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的加氢物在与增强材料共用时的增强效果显著,通过与增强材料共用从而使机械强度、耐热性大幅提高。由于存在这些特征,因此含有结晶性的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加氢物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适于作为电气·电子零件用的成型材料。
在此,“结晶性的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结晶性的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加氢物”是在进行差示扫描热量测定时可观测到熔点的聚合物。
在合成结晶性的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的情况下,使用的降冰片烯系单体优选为二环戊二烯单体。二环戊二烯的使用量相对于环状烯烃系单体全体,优选为5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8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重量%。
此外,在降冰片烯系单体中,有时存在内型(endo)及外型(exo)的立体异构体,在合成结晶性的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的情况下,优选提高一种立体异构体的比例,例如,内型或外型的比例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特别优选为95%以上。另外,从易合成性的观点出发,提高比例的立体异构体优选为内型。
结晶性的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能够按照例如日本特开2014-162811号公报所记载的方法进行合成。
[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的加氢物]
通过将根据上述方法得到的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提供给加氢反应(主链双键的氢化反应),从而能够得到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的加氢物。通过使用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加氢物作为聚合物成分,从而能够高效地得到介电常数低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
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的加氢反应能够按照常规方法,通过在氢化催化剂的存在下,使聚合物(α)或聚合物(β)与氢接触而进行。
氢化催化剂可以为均相催化剂,也可以为非均相催化剂。
均相催化剂由于在氢化反应液中易于分散,因此能够抑制催化剂的添加量。此外,由于均相催化剂即使不在高温高压也具有充分的活性,因此难以引起聚合物(α)、聚合物(β)、聚合物(γ)的分解、凝胶化。因此,从费用方面、生成物的品质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均相催化剂。
另一方面,非均相催化剂由于在高温高压下显示出特别优异的活性,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聚合物(α)、聚合物(β)氢化。此外,能够在氢化反应后容易地除去催化剂残渣。因此,从生产效率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非均相催化剂。
作为均相催化剂,可举出:威尔金森配位体[氯化三(三苯基膦)铑(I)];醋酸钴/三乙基铝、乙酰丙酮镍/三异丁基铝、二氯二茂钛/正丁基锂、二氯二茂锆/仲丁基锂、四丁氧基钛酸酯/二甲基镁等组合等由过渡金属化合物和烷基金属化合物的组合形成的催化剂等。
作为非均相催化剂,可举出使Ni、Pd、Pt、Ru、Rh等金属负载在载体上的非均相催化剂。特别在使得到的氢化物中的杂质量降低的情况下,作为载体,优选使用氧化铝、硅藻土等吸附剂。
氢化反应通常在有机溶剂中进行。作为有机溶剂,只要在氢化反应中为非活性则没有特别限制。作为有机溶剂,从易于溶解聚合物(γ)的观点出发,通常使用烃系溶剂。作为烃系溶剂,可举出: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系溶剂;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等脂肪族烃系溶剂;环己烷、甲基环己烷、十氢化萘、二环壬烷等脂环族烃系溶剂等。
这些有机溶剂能够使用1种,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此外,由于通常用于开环聚合反应的溶剂也适于作为氢化反应的溶剂,因此能够在开环聚合反应液中添加氢化催化剂后,将其提供给氢化反应。
氢化反应能够按照常规方法进行。
氢化率根据氢化催化剂的种类、反应温度而变化。因此,在聚合物(α)或聚合物(β)具有芳香族环的情况下,通过选择氢化催化剂、调节反应温度等,从而能够控制芳香族环的残存率。例如,为了残留一定程度以上的芳香族环的不饱和键,只要进行降低反应温度、降低氢压、缩短反应时间等控制即可。
氢化反应终止后,能够通过进行离心分离、过滤等处理,除去催化剂残渣。此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利用水、醇等催化剂非活性化剂,添加活性白土、氧化铝等吸附剂。
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的加氢物的重均分子量(Mw)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5000~150000,更优选为20000~100000,进一步优选为23000~50000。
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的加氢物的分子量分布(Mw/Mn)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5,更优选为1~4。
通过使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的加氢物的重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处于上述范围内,从而易于得到具有充分的机械强度的树脂成型体。
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的加氢物的重均分子量(Mw)以及数均分子量(Mn)能够通过与在先说明的方法同样的方法来测定。
在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的加氢物中,通常维持着提供给加氢反应的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具有的立构规整性。因此,例如在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是具有间同立构规整性的聚合物的情况下,通过将其提供给加氢反应,从而可得到具有同样的立构规整性的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的加氢物。
具有间同立构规整性的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的加氢物的间同二单元组(racemo diad)的比例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55%以上,优选为60%以上,更优选为65~99%,特别优选为88~99%。间同二单元组的比例为上述范围内的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的加氢物由于结晶性更高,因此通过使用该聚合物,从而能够得到耐热性更优异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
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的加氢物的间同二单元组的比例能够测定13C-NMR光谱,基于该光谱数据进行定量。例如,能够将1,2,4-三氯苯-d3/邻二氯苯-d4的混合溶剂(体积比:2/1)作为溶剂,在200℃进行13C-NMR测定,根据来自全同二单元组的43.35ppm的信号与来自间同二单元组的43.43ppm的信号的强度比来确定间同二单元组的比例。
在结晶性的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的加氢物中,熔点的温度范围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200℃以上,优选为230~290℃。
具有这样的熔点的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的加氢物的成型性和耐热性的平衡更优异。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I)的加氢物的熔点能够通过调节其间同立构规整性的程度(间同二单元组的比例)、选择使用的单体的种类等来进行调节。
[环状烯烃系加成聚合物(II)]
作为环状烯烃系加成聚合物(II),优选降冰片烯系加成聚合物。
降冰片烯系加成聚合物是将降冰片烯系单体加成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
作为降冰片烯系加成聚合物的例子,可举出:降冰片烯系单体的加成均聚物、降冰片烯系单体的二种以上的加成共聚物,降冰片烯系单体与其他单体的加成共聚物。在环状烯烃加成聚合物为共聚物的情况下,该共聚物可以是嵌段共聚物,也可以是无规共聚物。
作为在降冰片烯系加成聚合物的制造中所使用的降冰片烯系单体,可举出与在上述降冰片烯系开环聚合物(I)的项中例示的降冰片烯系单体同样的降冰片烯系单体。
作为能够与降冰片烯系单体加成共聚的其他单体,可举出例如:乙烯、丙烯、1-丁烯等碳原子数为2~20的α-烯烃及它们的衍生物;环丁烯、环戊烯、环己烯等环烯烃及它们的衍生物;1,4-己二烯、4-甲基-1,4-己二烯、5-甲基-1,4-己二烯等非共轭二烯等。在这些中,优选α-烯烃,更优选乙烯。此外,能够与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加成共聚的其他单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
环状烯烃系加成聚合物(II)的重均分子量(Mw)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5000~150000,更优选为20000~100000,进一步优选为23000~50000。
环状烯烃系加成聚合物(II)的分子量分布(Mw/Mn)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5,更优选为1~4。
通过使环状烯烃系加成聚合物(II)的重均分子量以及分子量分布处于上述范围内,从而易于得到具有充分的机械强度的树脂成型体。
环状烯烃系加成聚合物(II)的重均分子量(Mw)以及数均分子量(Mn)能够通过与在先说明的方法同样的方法来测定。
[环状烯烃系加成聚合物(II)的加氢物]
作为环状烯烃系加成聚合物(II)的加氢物,可举出:降冰片烯系单体和与其共聚的降冰片烯系单体的加成聚合物的加氢物、降冰片烯系单体和能够与其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加成共聚物的加氢物等。这些加氢物能够通过以下方式来制造:在环状烯烃系加成聚合物(II)的溶液中,在包含镍、钯等过渡金属的公知的加氢催化剂的存在下,将碳-碳不饱和键优选进行90%以上的加氢。
环状烯烃系加成聚合物(II)的加氢物的重均分子量(Mw)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5000~150000,更优选为20000~100000,进一步优选为23000~50000。
环状烯烃系加成聚合物(II)的加氢物的分子量分布(Mw/Mn)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5,更优选为1~4。
通过使环状烯烃系加成聚合物(II)的加氢物的重均分子量以及分子量分布处于上述范围内,从而易于得到具有充分的机械强度的树脂成型体。
环状烯烃系加成聚合物(II)的加氢物的重均分子量(Mw)以及数均分子量(Mn)能够通过与在先说明的方法同样的方法来测定。
[单环的环状烯烃系聚合物(III)]
作为单环的环状烯烃系聚合物,可举出单环的环状烯烃系单体的加成聚合物。作为单环的环状烯烃系单体,可举出环己烯、环庚烯、环辛烯等。
单环的烯烃系聚合物(III)的合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适当利用公知的方法。
[环状共轭二烯系聚合物(IV)]
作为环状共轭二烯系聚合物(IV),能够举出例如:将1,3-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丁二烯等共轭二烯系单体的加成聚合物进行环化反应而得到的聚合物;环戊二烯、环己二烯等环状共轭二烯系单体的1,2-或1,4-加成聚合物;以及它们的氢化物等。
环状共轭二烯系聚合物(IV)的合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适当利用公知的方法。
[乙烯基脂环式烃系聚合物(V)]
作为乙烯基脂环式烃系聚合物(V),可举出:乙烯基环己烯、乙烯基环己烷等乙烯基脂环式烃系单体的聚合物及其氢化物;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乙烯基芳香族系单体的聚合物的芳香环部分的氢化物等。此外,乙烯基脂环式烃系聚合物(V)也可以是乙烯基脂环式烃系单体、乙烯基芳香族系单体和能够与这些单体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作为该共聚物,可举出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等。
乙烯基脂环式烃系聚合物(V)的合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适当利用公知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中,环状烯烃系单体能够单独使用1种,或者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含卤素阻燃剂]
本发明所使用的含卤素阻燃剂是选自卤化二酰亚胺化合物和含卤素苯乙烯系树脂中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阻燃剂(α)”)。
在本发明中,通过使用阻燃剂(α),从而能够高效地得到阻燃性优异并且介电常数以及介电损耗角正切低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
作为卤化二酰亚胺化合物,可举出下述式(2)所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2]
在式(2)中,X1表示2价有机基团,X2、X3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卤原子的2价有机基团。
作为X1的2价有机基团,可举出下述式(3a)~(3d)所示的基团。
[化学式3]
在式(3a)~(3d)中,Y1~Y7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为1~10的亚烷基或碳原子数为6~20的亚芳基。*表示键合位点。
作为碳原子数为1~10的亚烷基,可举出:亚甲基、亚乙基、1,3-亚丙基、1,2-亚丙基、四亚甲基等。
作为碳原子数为6~20的亚芳基,可举出:1,4-亚苯基、1,5-亚萘基、1,7-亚萘基等。
在这些中,作为X1的2价有机基团,优选碳原子数为1~10的亚烷基,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6的亚烷基,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为2~4的亚烷基。
作为X2、X3的2价有机基团所包含的卤原子,可举出氯原子、溴原子,优选溴原子。作为X2、X3的2价的有机基团,可举出下述式(4)所示的基团。
[化学式4]
在式(4)中,Z表示氯原子或溴原子,优选溴原子。n表示1~4的整数,优选为4。*表示键合位点。
作为卤化二酰亚胺化合物,可举出:1,2-双(四溴邻苯二甲酰亚胺)乙烷(乙撑双四溴邻苯二甲酰亚胺)、1,3-双(四溴邻苯二甲酰亚胺)丙烷、1,4-双(四溴邻苯二甲酰亚胺)丁烷、双[2-(四溴邻苯二甲酰亚胺)乙基]醚、双[3-(四溴邻苯二甲酰亚胺)丙基]醚、双[4-(四溴邻苯二甲酰亚胺)丁基]醚、双[4-(四溴邻苯二甲酰亚胺)苯基]砜、双[4-(四溴邻苯二甲酰亚胺)苯基]酮等具有四溴邻苯二甲酰亚胺基的化合物;1,2-双(四氯邻苯二甲酰亚胺)乙烷、1,3-双(四氯邻苯二甲酰亚胺)丙烷、1,4-双(四氯邻苯二甲酰亚胺)丁烷、双[2-(四氯邻苯二甲酰亚胺)乙基]醚、双[3-(四氯邻苯二甲酰亚胺)丙基]醚、双[4-(四氯邻苯二甲酰亚胺)丁基]醚、双[4-(四氯邻苯二甲酰亚胺)苯基]砜、双[4-(四溴邻苯二甲酰亚胺)苯基]酮等具有四氯邻苯二甲酰亚胺基的化合物等。在这些中,优选乙撑双四溴邻苯二甲酰亚胺。
含卤素苯乙烯系树脂是指具有来自苯乙烯系单体的重复单元、且在主链和/或侧链包含卤原子的聚合物。
作为苯乙烯系单体,可举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对叔丁基苯乙烯、乙烯基萘等不含卤原子的单体;单氯苯乙烯、二氯苯乙烯、三氯苯乙烯、单溴苯乙烯、二溴苯乙烯、三溴苯乙烯等包含卤原子的单体等。
作为含卤素苯乙烯系树脂中所包含的卤原子,可举出氯原子、溴原子,优选溴原子。
含卤素苯乙烯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5000~500000,优选为10000~500000,更优选为10000~300000。
另外,重均分子量(Mw)能够作为基于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值而求出。
在这些中,作为阻燃剂(α),从热稳定性优异的方面出发,优选乙撑双四溴邻苯二甲酰亚胺。
在本发明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中,阻燃剂(α)能够单独使用1种,或者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阻燃性树脂组合物中的阻燃剂(α)的含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环状烯烃系聚合物为10~80重量份,优选为15~70重量份。
阻燃剂(α)的含量过少的树脂组合物的阻燃性差。另一方面,阻燃剂(α)的含量过多的树脂组合物存在成型性差的倾向。
[卤素活性种捕捉剂]
本发明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能够含有卤素活性种捕捉剂。
“能够含有卤素活性种捕捉剂”是指“不含有卤素活性种捕捉剂”或者“含有卤素活性种捕捉剂”的任一种。
卤素活性种捕捉剂具有将在加热含卤素阻燃剂时产生的卤化氢中和的作用。因此,通过使用卤素活性种捕捉剂,从而能够抑制在成型时由于卤化氢而导致模具的腐蚀。
作为卤素活性种捕捉剂,可举出例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碳酸钙等作为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的无机系卤素活性种捕捉剂;4元以上的多元醇、酚、季戊四醇等作为含羟基化合物的有机系卤素活性种捕捉剂等。
在这些中,从可得到耐热性优异的树脂成型体的方面出发,优选无机系卤素活性种捕捉剂。
在本发明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中,卤素活性种捕捉剂能够单独使用1种,或者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阻燃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卤素活性种捕捉剂的含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的阻燃剂(α),为小于25重量份,优选小于15重量份。由于卤素活性种捕捉剂存在提高树脂组合物的介电常数以及介电损耗角正切的倾向,因此通过减少卤素活性种捕捉剂的含量,从而易于得到介电常数以及介电损耗角正切低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
[阻燃助剂]
本发明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可以含有阻燃助剂。
阻燃助剂是通过与阻燃剂(α)的相互作用从而来提高阻燃性树脂组合物的阻燃性的化合物。作为阻燃助剂,可举出:红磷、三氯化硼、三氧化锑、五氧化锑、硼酸锌等。
在这些中,从可得到阻燃性更优异的树脂组合物的方面出发,优选三氧化锑、五氧化锑等锑化合物。
在本发明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中,阻燃助剂能够单独使用1种,或者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本发明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含有阻燃助剂的情况下,阻燃性树脂组合物中的阻燃助剂的含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环状烯烃系组合物,通常为1~30重量份,优选为3~10重量份。
[抗熔滴剂]
本发明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可以含有抗熔滴剂。
抗熔滴剂是通过与阻燃剂(α)共用从而来抑制燃烧时的液滴的落下(熔滴)、提高阻燃树脂组合物的阻燃性的化合物。作为抗熔滴剂,可举出:酚系树脂、有机硅树脂、氟系树脂等。
在这些中,从抗熔滴效果高的方面出发,优选氟系树脂。作为氟系树脂,可举出:聚四氟乙烯、聚六氟丙烯、(四氟乙烯/六氟聚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六氟聚丙烯/丙烯)共聚物、聚偏氟乙烯、(偏氟乙烯/乙烯)共聚物等。在这些中,优选聚四氟乙烯、(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
在本发明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含有抗熔滴剂的情况下,阻燃性树脂组合物中的抗熔滴剂的含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环状烯烃系聚合物,通常为0.05~10重量份,优选为0.1~3重量份。
[其他成分]
本发明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在不妨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含有其他公知的添加剂。
作为该添加剂,可举出:填充材料、抗氧化剂、脱膜材料、上述含卤素阻燃剂以外的阻燃剂、抗菌剂、偶联剂、增塑剂、着色剂、滑剂、硅油、发泡剂、表面活性剂、光稳定剂、分散剂、分散助剂、热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防静电剂、结晶成核剂、防雾剂、中和剂、分解剂、金属减活剂、抗污染材料、热塑性弹性体、纤维状增强材料(玻璃纤维、碳纤维、合成纤维、陶瓷纤维、晶须)、板状增强材料(云母、滑石、黏土、玻璃鳞片)、粒状增强材料(金属氧化物、碳酸盐、硫酸盐、玻璃微珠、炭黑)等。这些添加剂能够单独使用1种,或者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这些添加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能够根据添加的目的适当确定。
[阻燃性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能够利用公知的方法。例如,能够通过混合上述环状烯烃系聚合物、上述阻燃剂(α)、根据需要配合的其他添加剂,从而得到本发明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
混合的方法只要将各成分充分混合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使用混炼机、双螺杆混炼机等将树脂以熔融状态混炼的方法,在适当的溶剂中溶解并使其分散从而凝固的方法,通过浇铸法或直接干燥法除去溶剂的方法等。在这些中,在使用结晶性的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加氢物的情况下,从易于得到充分混合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的方面出发,优选以熔融状态混炼的方法。
在以熔融状态混炼的情况下,通常在260~340℃的温度范围混炼,优选在265~320℃的温度范围混炼,更优选在270~300℃的温度范围混炼。当温度过低时粘度变高而混炼困难,当温度过高时环状烯烃系聚合物、其他成分容易劣化。
在混炼后,能够通过以熔融状态挤出为棒状、用线料切割机切割成适当长度,从而得到阻燃性树脂的颗粒。
本发明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为阻燃性优异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本发明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在基于UL94进行燃烧性试验时,优选为V-0等级以上。
本发明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为介电常数以及介电损耗角正切低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本发明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在频率1GHz时的介电常数优选为3.0以下,更优选为2.7以下。
此外,本发明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在频率1GHz时的介电损耗角正切优选小于5.0×10-3,更优选小于1.0×10-3,进一步优选为0.8×10-3以下。
介电常数以及介电损耗角正切低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能够通过选择环状烯烃系聚合物作为聚合物成分,并且通过减少树脂组合物中的卤素活性种捕捉剂的含量,从而来高效地得到。从该观点出发,卤素活性种捕捉剂的含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环状烯烃系聚合物,优选为15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0重量份以下。
2)树脂成型体
本发明的树脂成型体是将本发明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
成型方法没有特别限定,能够利用注射成型法、压缩成型法、挤出成型法等公知的成型方法。
本发明的树脂成型体没有特别限定,但从能够充分有效利用本发明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的特征的方面出发,能够用作:输电电缆用包覆材料(塑料绝缘电线、电力电缆、市内/市外电缆、局内电缆、宽带电缆、高频同轴电缆、高频同轴(管)供电线以及圆形导波管、通信用电线/电缆等);一般电路基板(刚性印刷基板、柔性印刷基板、多层印刷布线板等);高频电路基板(卫星通信设备用电路基板等);汽车外装饰构件(发动机盖、后备箱门、门、挡泥板、格栅等);进气口、引擎盖等引擎构件;头灯的外框、尾灯的外框、反射器、扩展反射器(extension reflector)等车辆用灯具构件;仪表板、座椅外框等汽车内装饰零件;汽车用马达壳、传感器壳、模块零件壳、燃料电池堆的间隔件等汽车零件;动力辅助电池用构件等汽车用构件;动力辅助、产业用机器人、汽车座椅用构件等机器人零件的外框;航空器内装饰材料;船体用材料;电视、冰箱、空调、风扇、加湿器、除湿器、烘干洗衣机、洗碗机、微波炉、电饭煲、热水机、干燥器等家电零件;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电话、传真机、音频设备、摄像机、游戏机、硬盘驱动器、手机、智能电话等电子产品的外框;连接器、继电器、电容、传感器、天线、IC托盘、底盘、线圈封装、马达壳、电源箱等电子零件;大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的光源照明器具;手机、智能电话、平板电脑等小型电子设备的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的光源照明器具;作为道路交通显示板等光电显示板的光源所使用的LED的反光体;光学透镜镜筒;印刷布线板层叠用脱模膜;太阳能电池用基板;包装用、捆包用膜;LED模型材料;泵壳、叶轮、配管接头、浴缸、净化槽、浴室面板、外饰面板、窗户的滑轨、窗户隔热材料、洗脸球等住宅设施零件;输液容器、药液层、药液配管、气体配管、容器、托盘、架子支柱等工业用构件。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并不受以下实施例的任何限定。此外,在下述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份”和“%”只要没有特别限定为重量基准。
各特性的评价方法如下所述。
(1)聚合物的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
在40℃进行以四氢呋喃作为洗脱剂的凝胶渗透色谱法(GPC)(装置:HLC-8320、Tosoh公司制造、柱:H型柱、Tosoh公司制造),作为标准聚苯乙烯换算值来求出聚合物的分子量。
(2)加氢反应的加氢率
对于环状烯烃系聚合物,进行1H-NMR测定,求出加氢反应的加氢率。
(3)环状烯烃系聚合物的熔点
对于环状烯烃系聚合物,使用差示扫描热量仪,分别求出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熔点。关于测定,在氮气氛围下将试料加热至300℃后,使用液氮急速冷却,再次以10℃/分钟升温并进行测定。
(4)环状烯烃系聚合物的间同二单元组的比例
对于环状烯烃系聚合物,使用1,2,4-三氯苯-d3/邻二氯苯-d4的混合溶剂(体积比:2/1)作为溶剂,在200℃进行13C-NMR测定,根据来自全同二单元组的43.35ppm的信号和来自间同二单元组的43.43ppm的信号的强度比确定环状烯烃系聚合物的间同二单元组。
(5)树脂组合物的阻燃性
使用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所得到的颗粒作为成型材料,在以下的条件下进行注射成型,制作厚度3.0mm、长度125mm、宽度13mm的试验片。接着,对于该试验片,基于UL94进行燃烧性试验,如果达到V-0等级则评价为○,如果未达到则评价为×。
装置:小型注射成型机(Micro Injection Moulding Machine 10cc、DSMXplore公司制造);
成型温度:280℃
注射压力:0.7MPa
模具温度:150℃
冷却时间:10秒
(6)树脂组合物的电特性
在与燃烧性试验的试验片同样的成型条件下,制作厚度1mm、长度10mm、宽度1mm的试验片。接着,对于该试验片,使用网络分析仪(产品名“N5230A”、Agilent公司制造),使用圆柱形空腔谐振器法,按照ASTMD2520测定介电常数以及介电损耗角正切。测定时的频率设为1GHz。
[添加剂]
使用的添加剂如下所述。
含卤素阻燃剂(1):乙撑双四溴邻苯二甲酰亚胺(溴化率:67%)(SAYTEXBT-93、Albemarle日本公司制造);
含卤素阻燃剂(2):溴化聚苯乙烯(溴化氯:68%)(SAYTEX HP-7010、Albemarle日本公司制造);
阻燃助剂(1):三氧化锑(PATOX-M、NIHON SEIKO公司制造);
抗熔滴剂(1):聚四氟乙烯(METABLEN A-3750、三菱RAYON公司制造);
卤素活性种捕捉剂(1):氢氧化铝(HIGILITE H-21、昭和电工公司制造);
纤维状增强材料(1):玻璃纤维(CSG 3PA-830、日东纺公司制造)。
[制造例1]
在干燥后、且对内部进行了氮置换的玻璃制耐压反应容器中,加入40份(以二环戊二烯的量计为30份)的二环戊二烯(内型含量百分比为99%以上)的75%环己烷溶液,进一步加入738份的环己烷以及2.0份的1-己烯,将全部内容物加热至50℃。
另一方面,在将1.1份的四氯钨苯酰亚胺(四氢呋喃)配体溶解于56份的甲苯而得到的溶液中,加入4.6份的二乙基乙氧基铝的19%正己烷溶液,搅拌10分钟,制备催化剂溶液。
将该催化剂溶液加入上述反应器内,引发开环聚合反应。一边将反应器内的溶液的温度保持在50℃,一边每5分钟向其中添加40份的二环戊二烯的75%环己烷溶液,添加9次后,继续反应2小时。接着,加入少量的异丙醇使反应终止后,将反应溶液注入大量的异丙醇中,使聚合物凝固。过滤、清洗聚合物后,在减压下(0.13×103Pa以下,以下相同)、40℃进行20小时干燥处理。
聚合物的产量为296份(产率=99%)。此外,该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为27000,分子量分布(Mw/Mn)为1.90。
接着,在耐压反应容器中加入60份的得到的聚合物和261份的环己烷并搅拌,使聚合物溶解于环己烷。在得到的溶液中,添加将0.039份的羰基氯氢三(三苯基膦)钌溶解于40份的甲苯而得到的氢化催化剂溶液,在氢压4MPa、160℃进行5小时加氢反应。将反应溶液注入大量的异丙醇中,使聚合物加氢物完全析出。过滤、清洗聚合物加氢物后,在减压下、60℃进行24小时干燥处理,得到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加氢物(A)。
加氢反应的氢转化率为99%以上。此外,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加氢物(A)的间同二单元组的比例为89%,熔点为265℃。
[制造例2]
在干燥后、且对内部进行了氮置换的玻璃制耐压反应容器中,在室温加入700份的环己烷、0.89份的1-己烯、1.06份的二异丙醚、0.34份的三异丁基铝以及0.13份的异丁醇后,将全部内容物加热至55℃。接着,一边将反应容器内的溶液的温度保持在55℃,一边历时2小时向其中连续地添加250份的2-降冰片烯(2-NB)、1.25份的5-乙烯基-2-降冰片烯以及26份的六氯化钨的1.0%甲苯溶液,进行聚合反应。该聚合反应的聚合转化率为大约100%。
接着,将得到的反应溶液转移到耐压氢化反应器中,向其中加入1.0份的硅藻土负载型镍催化剂(T8400、镍负载率58%、Sud-Chemie催化剂公司制造),在氢压4.5MPa、200℃进行6小时加氢反应。接着,使用具有不锈钢制金属网的过滤器(过滤助剂:硅藻土),从反应液过滤催化剂,将得到的滤液注入大量的异丙醇中使聚合物加氢物析出。过滤、清洗聚合物加氢物后,在减压下、在100℃进行48小时干燥处理,得到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加氢物(B)。
加氢反应的氢转化率为99%以上。此外,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加氢物(B)的重均分子量(Mw)为70200,分子量分布(Mw/Mn)为3.8,熔点为136℃。
[制造例3]
在干燥后、且对内部进行了氮置换的带有搅拌机的反应容器中,在室温加入300份的环己烷、0.5份的1-己烯、0.15份的二丁醚、1.5份的三异丁基铝的10%环己烷溶液后,将全部内容物加热至40℃。接着,搅拌全部内容物,一边保持在40℃,一边向其中同时连续地添加70份的四环十二碳烯以及30份的二环戊二烯的混合物、11份的六氯化钨的0.6%环己烷溶液,进行聚合反应。接着,在反应容器内添加0.5份的丁基缩水甘油醚和0.2份的异丙醇,使聚合反应终止。
将400份得到的聚合反应液转移到具有搅拌装置的耐压反应器中,向其中加入4份的硅藻土负载型镍催化剂(T8400RL、镍负载率57%、Sud-Chemie催化剂公司制造),在氢压4.5MPa、170℃进行5小时加氢反应。接着,过滤反应溶液除去氢化催化剂后,在滤液中添加0.1份的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使用薄膜蒸发器(产品名“Filmtruder”、Buss公司制造),在温度260℃(533°K)、压力1kPa以下、停留时间1.2小时的条件下,使挥发成分从该溶液蒸发,得到四环十二碳烯-二环戊二烯的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加氢物(C)。
加氢反应的氢转化率为99%以上。此外,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加氢物(C)的重均分子量(Mw)为42000,分子量分布(Mw/Mn)为2.3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42℃。没有观测到熔点。
[制造例4]
在玻璃容器中混合23.5份的甲苯、0.044份的rac-乙烯双(1-茚基)二氯化锆、6.22份的甲基铝氧烷9.0重量%甲苯溶液(Tosoh Finechem公司制造:TMAO-200series)制备催化剂液。
另外,在干燥后、且对内部进行了氮置换的内容积为1.0L的带有搅拌机的反应容器中,装入960份的甲苯、220份的1,4-甲桥-1,4,4a,9a-四氢芴以及0.166份的1-己烯,一边以转速300~350rpm搅拌一边将溶剂温度升温至40℃。在反应器中的溶剂温度达到40℃时,在反应器中添加上述催化剂液,此后直接将0.08MPa的乙烯气体导入到液相中,引发聚合。乙烯喷出口的位置为:反应器的底和液面的距离(A)与乙烯喷出口和液面的距离(B)的比(B)/(A)为0.60。当乙烯气体被消耗时,自动供给乙烯气体,以使乙烯气体的压力保持一定。经过30分钟后,终止乙烯气体的导入,进行泄压,接着添加5份的甲醇,使聚合反应终止。使用过滤助剂(昭和化学工业公司制造、Radio light#800)过滤该溶液,将其注入包含0.05%的盐酸的异丙醇中而使聚合物析出。过滤、清洗析出的聚合物,在100℃减压干燥15小时,由此得到环状烯烃系加成聚合物。得到的环状烯烃系加成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为64400,分子量分布(Mw/Mn)为2.0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71℃。没有观测到熔点。
[实施例1]
使用双螺杆混炼机混炼100份的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加氢物(A)、30份的含卤素阻燃剂(1)、5份的阻燃助剂(1)、0.2份的抗熔滴剂(1),得到股(棒状的熔融树脂)后,使用线料切割机切割该股,得到颗粒状(粒状)的树脂组合物。
接着,检查通过上述方法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的阻燃性以及电特性。结果如第1表所示。
[实施例2]
代替在实施例1中的含卤素阻燃剂(1),使用含卤素阻燃剂(2),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得到树脂组合物,检查其阻燃性以及电特性。结果如第1表所示。
[实施例3]
代替在实施例1中的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加氢物(A),使用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加氢物(B),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得到树脂组合物,检查其阻燃性以及电特性。结果如第1表所示。
[实施例4]
代替在实施例1中的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加氢物(A),使用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加氢物(C),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得到树脂组合物,检查其阻燃性以及电特性。结果如第1表所示。
[实施例5]
将在实施例1中的含卤素阻燃剂(1)的添加量改变为相对于100份的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加氢物(A)为15份,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得到树脂组合物,检查其阻燃性以及电特性。结果如第1表所示。
[实施例6]
将在实施例1中的含卤素阻燃剂(1)的添加量改变为相对于100份的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加氢物(A)为70份,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得到树脂组合物,检查其阻燃性以及电特性。结果如第1表所示。
[实施例7]
将在实施例1中的含卤素阻燃剂(1)的添加量改变为相对于100份的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加氢物(A)为60份,进一步加入10份的卤素活性种捕捉剂(1),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得到树脂组合物,检查其阻燃性以及电特性。结果如第1表所示。
[实施例8]
代替在实施例1中的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加氢物(A),使用环状烯烃系加成聚合物,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得到树脂组合物,检查其阻燃性以及电特性。结果如第1表所示。
[实施例9]
在实施例1中,加入纤维状增强材料(1),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得到树脂组合物,检查其阻燃性以及电特性。结果如第1表所示。
[比较例1]
在实施例1中,不添加含卤素阻燃剂(1)、阻燃助剂(1)、抗熔滴剂(1),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得到树脂组合物,检查其阻燃性以及电特性。结果如第2表所示。
[比较例2]
将在实施例1中的含卤素阻燃剂(1)的添加量改变为相对于100份的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加氢物(A)为5份,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得到树脂组合物,检查其阻燃性以及电特性。结果如第2表所示。
[比较例3]
使用双螺杆混炼机混炼100份的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加氢物(A)、16份的含卤素阻燃剂(2)、13份的阻燃助剂(1)以及34份的卤素活性种捕捉剂(1),得到股(棒状的熔融树脂)后,使用线料切割机切割该股,得到颗粒(粒状)状的树脂组合物。
接着,检查通过上述方法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的阻燃性以及电特性。结果如第2表所示。
[比较例4]
使用双螺杆混炼机混炼100份的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加氢物(A)、70份的含卤素阻燃剂(1)、5份的阻燃助剂(1)、0.2份的抗熔滴剂(1)以及30份的卤素活性种捕捉剂(1),得到股(棒状的熔融树脂)后,使用线料切割机切割该股,得到颗粒(粒状)状的树脂组合物。
接着,检查通过上述方法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的阻燃性以及电特性。结果如第2表所示。
[比较例5]
代替在实施例1中的环状烯烃系开环聚合物加氢物(A),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TR-8550T1、帝人公司制造),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得到树脂组合物,检查其阻燃性以及电特性。结果如第2表所示。
[表1]
第1表
*1:括号内为相对于100份的含卤素阻燃剂的量
[表2]
第2表
*1:括号内为相对于100份的含卤素阻燃剂的量
根据第1表获知以下信息。
实施例1~9的树脂组合物在基于UL94的燃烧性试验中的评价为V-0,阻燃性优异。此外,实施例1~9的树脂组合物的介电常数、介电损耗角正切均低,电特性优异。
另一方面,比较例1、2的树脂组合物在基于阻燃性规格UL94的燃烧性试验中,不满足V-0。
此外,比较例3~5的树脂组合物虽然阻燃性优异,但介电常数、介电损耗角正切均高,电特性差。

Claims (5)

1.一种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环状烯烃系聚合物、以及选自卤化二酰亚胺化合物和含卤素苯乙烯系树脂中的含卤素阻燃剂,并且还能够含有卤素活性种捕捉剂,
所述含卤素阻燃剂的含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环状烯烃系聚合物为10~80重量份,
卤素活性种捕捉剂的含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含卤素阻燃剂小于25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其中,
卤素活性种捕捉剂为无机系卤素活性种捕捉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其在频率1GHz时的介电常数为3.0以下并且介电损耗角正切小于5.0×10-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其在频率1GHz时的介电常数为3.0以下并且介电损耗角正切小于1.0×10-3
5.一种树脂成型体,其是将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
CN201680012853.4A 2015-03-10 2016-03-08 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及树脂成型体 Pending CN1074290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47536 2015-03-10
JP2015047536 2015-03-10
JP2015-173816 2015-09-03
JP2015173816 2015-09-03
PCT/JP2016/057204 WO2016143794A1 (ja) 2015-03-10 2016-03-08 難燃性樹脂組成物及び樹脂成形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9045A true CN107429045A (zh) 2017-12-01

Family

ID=56880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2853.4A Pending CN107429045A (zh) 2015-03-10 2016-03-08 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及树脂成型体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669398B2 (zh)
EP (1) EP3272809A4 (zh)
JP (1) JP6724899B2 (zh)
KR (1) KR20170127465A (zh)
CN (1) CN107429045A (zh)
WO (1) WO201614379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35556A (zh) * 2022-05-11 2022-08-02 常州巨德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含溴降冰片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阻燃型聚双环戊二烯材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221063B4 (de) * 2016-10-26 2021-09-16 BSH Hausgeräte GmbH Haushaltsgerät mit zumindest einem Stecker für eine elektrische Verbindung
JP2020050745A (ja) * 2018-09-26 2020-04-02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840726A (zh) * 2019-05-23 2021-12-24 罗杰斯公司 低损耗复合材料层和用于形成其的组合物
TWM643952U (zh) * 2021-09-29 2023-07-21 美商雷爾德科技有限公司 低介電、低損耗天線罩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37752A (en) * 1975-05-26 1976-11-27 Japan Synthetic Rubber Co Ltd Flame-retarded resin composition with improv ed impact resistance
JPH11140282A (ja) * 1997-11-12 1999-05-25 Nippon Zeon Co Ltd 難燃性重合体組成物および難燃性樹脂成形体
CN1832977A (zh) * 2003-08-07 2006-09-13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聚合性组合物及其成型体
US20070185290A1 (en) * 2003-08-13 2007-08-09 Zeon Corporation Norbornene ring-opened polymer hydrogenated product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JP2014162811A (ja) * 2013-02-21 2014-09-08 Nippon Zeon Co Ltd 環状オレフィン開環重合体水素添加物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07077A (en) * 1985-05-07 1986-08-19 Hercules Incorporated Phosphazene flame retardants for reaction injection molded poly(dicyclopentadiene)
JP3234699B2 (ja) 1993-12-22 2001-12-04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テトラシクロドデセン系重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69836911T2 (de) * 1997-07-18 2007-10-31 Nippon Zeon Co., Ltd. Modifiziertes cycloolefin-additionspolymer und härtbare harzzusammensetzung die dieses enthält
JP4092756B2 (ja) * 1997-11-28 2008-05-28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炭化水素重合体製インシュレーターおよびコネクター
JP4714955B2 (ja) * 1999-09-29 2011-07-06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付加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30075270A1 (en) 2001-08-22 2003-04-24 Landi Vincent R. Method for improving bonding of circuit substrates to metal and articles formed thereby
JP4936016B2 (ja) * 2008-09-30 2012-05-23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多価アルコール含有重合性組成物、プリプレグ、及び積層体
JP2010084043A (ja) * 2008-09-30 2010-04-15 Nippon Zeon Co Ltd 重合性組成物、プリプレグ、及び積層体
CN103937156A (zh) 2014-03-05 2014-07-23 浙江华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及采用其制造半固化片及层压板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37752A (en) * 1975-05-26 1976-11-27 Japan Synthetic Rubber Co Ltd Flame-retarded resin composition with improv ed impact resistance
JPH11140282A (ja) * 1997-11-12 1999-05-25 Nippon Zeon Co Ltd 難燃性重合体組成物および難燃性樹脂成形体
CN1832977A (zh) * 2003-08-07 2006-09-13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聚合性组合物及其成型体
US20070185290A1 (en) * 2003-08-13 2007-08-09 Zeon Corporation Norbornene ring-opened polymer hydrogenated product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JP2014162811A (ja) * 2013-02-21 2014-09-08 Nippon Zeon Co Ltd 環状オレフィン開環重合体水素添加物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35556A (zh) * 2022-05-11 2022-08-02 常州巨德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含溴降冰片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阻燃型聚双环戊二烯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44506A1 (en) 2018-02-15
EP3272809A1 (en) 2018-01-24
JPWO2016143794A1 (ja) 2017-12-28
US10669398B2 (en) 2020-06-02
EP3272809A4 (en) 2018-12-05
JP6724899B2 (ja) 2020-07-15
WO2016143794A1 (ja) 2016-09-15
KR20170127465A (ko) 2017-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9045A (zh) 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及树脂成型体
US10233301B2 (en) Polymer composition and molded body
KR20130101008A (ko)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 성형체
KR101139108B1 (ko) 신디오택틱 프로필렌계 중합체의 제조 방법
EP3031841A1 (en) Norbornene cross-linked polym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CN106103535B (zh) 四环十二碳烯系开环聚合物氢化物及其制造方法
JP6123596B2 (ja) 結晶性樹脂組成物
JP5862268B2 (ja) 重合体、成形体及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CN102015885B (zh) 固化性树脂组合物、采用其得到的成型体、预浸料以及叠层体
CN104955894B (zh) 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体
CN103044583B (zh) 烯烃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42284A (zh) 树脂组合物、该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和该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
CN103044593A (zh) 一种烯烃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5949196B2 (ja) 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JP4826366B2 (ja)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JP3109175B2 (ja) 架橋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2008106244A (ja)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付加共重合体
JP2017066270A (ja) 成形材料、成形体、及び成形材料の製造方法
JPWO2020017219A1 (ja) 成形材料および成形体
KR20050109558A (ko) 필름 또는 시트의 처리 방법
JP6421814B2 (ja) 遷移金属錯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メタセシス反応用触媒
JP2009096970A (ja)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JP2017124520A (ja) 成形材料の溶融方法、及び樹脂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KR100460451B1 (ko) 쯔비터이온 화합물 촉매를 이용한 다중 고리 올레핀의반응사출성형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