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4862A - 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 - Google Patents

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4862A
CN107404862A CN201680015507.1A CN201680015507A CN107404862A CN 107404862 A CN107404862 A CN 107404862A CN 201680015507 A CN201680015507 A CN 201680015507A CN 107404862 A CN107404862 A CN 1074048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yster
seawater
water
deep ocean
l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55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4862B (zh
Inventor
鹫足恭子
佐藤圭
佐藤圭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prehensive Oyster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prehensive Oyster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prehensive Oyster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Comprehensive Oyster Ltd By Shar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04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48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48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48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5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 A01K61/54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of bivalves, e.g. oysters or mu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目的在于全年都以与旺季相同的状态,提供没有被病毒或细菌等的微生物污染的安全性高,并且新鲜的、营养价值高的牡蛎。本发明是一种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给牡蛎的幼体喂食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中培养的细小藻类,使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在水槽中培育为成贝。具体而言,是一种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在海水温度为10℃~30℃,以采苗器纵挂或者横挂于绳子的下垂式,注入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或者重复在一定时间停水、注水,进行5个月~18个月的培育。

Description

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而进行的牡蛎的陆地养殖,详细地说,涉及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给采苗后孵化的牡蛎的幼体喂食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中培养的细小藻类,并使所述幼体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中发育到成体。
背景技术
从牡蛎的生殖形态来看,在日本的养殖中,长牡蛎的旺季时期为11月~5月,岩牡蛎的旺季为产卵前的6月~8月。旺季时期为了用于之后的产卵而开始蓄积营养,大量摄取海水中的饵食,并成长为营养丰富的肥硕牡蛎。在迎来产卵后变为寡营养状态的蛎体变瘦的状态,失去原本的味道而变得只有咸味。因此,在日本国内,从6月~10月为长牡蛎供应困难状态,从9月~5月为岩牡蛎供应困难状态。公知在牡蛎的发育中,海水温度与海水中的饵食较为重要,牡蛎在海水温度较低的北海道或三陆的许多海域中,发育为成体需要2年。另一方面,在海水温度较高,牡蛎的饵食即浮游生物(细小藻类)丰富的地域中,牡蛎发育为成体需要1年。
由此,提议有在短时间培育为成体的养殖方法(专利文献1、2)或能够减轻养殖所需劳力的养殖方法(专利文献3、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342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0643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3261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4-180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上述的专利文献所述的养殖方法都是使用海域的表层水进行养殖的。在使用这样的海域的表层水进行养殖的情况下,存在如下的疑虑。
即,养殖海域存在因病毒或细菌而整年周期地被污染的情况。例如,最容易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时期是,人的诺如病毒感染症流行顶峰的12月后半月~3月上旬。感染了诺如病毒的人的呕吐物、粪便未在净化处理设施中被可靠地杀菌而直接被排入至海中,使像这样的被污染的海水进行体内循环的牡蛎,会将海水中的诺如病毒吸入至体内,从而被污染。此外在夏季的暴雨或台风之后,江河的淤泥流入至海域中,海水被来自土壤的通常细菌或大肠菌群等的细菌高浓度地污染,其结果是牡蛎的污染浓度增加。
为了净化这样的被污染的牡蛎,一般采用通过蓄养(无喂食下使用紫外线杀菌后的海水或人工海水,在海水中处理牡蛎)的净化,但是也存在例如像诺如病毒那样地、被牡蛎的中肠腺内的细小组织吸入而无法完全地净化(从牡蛎体内的排出)的情况。总而言之,即使只有一次被放出至海域中的牡蛎,也会产生难以排出的病毒的风险。
此外,在迎来岩牡蛎的旺季的夏季时期,贝毒的海域污染较高,成为阻碍生吃用牡蛎的流通、消费的原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该方法能够解决上述的问题,能够养殖一次都不会放出至海域的无病毒的、无需通过蓄养而净化的牡蛎,并且该方法能够一整年地养殖与旺季时期的状态相同的牡蛎。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锐意研究发现,通过使用包含深层海洋水的海水培养细小藻类,进行牡蛎的陆地养殖,能够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是:
(1)一种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给牡蛎的幼体喂食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中培养的细小藻类,在水槽中使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将牡蛎的幼体培育为成体。
(2)如上述(1)所述的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所述牡蛎的幼体是从未放出至海域的牡蛎的幼体。
(3)如上述(2)所述的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所述从未放出至海域的牡蛎的幼体是在水槽中受精、孵化的。
(4)如上述(1)~(3)的任一项所述的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在水槽中的海洋深层水中进行采苗。
(5)一种牡蛎,其特征在于,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铜含量为不足1000μg,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镉含量为不足70μg,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铁含量为5000μg以上。
(6)一种牡蛎,其特征在于,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铜含量为不足1000μg,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镉含量为不足70μg,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镁含量为70000μg以上。
(7)如(5)或(6)所述的牡蛎,所述牡蛎无诺如病毒。
另外,作为陆地养殖方法的牡蛎的培育条件,优选是使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将水槽中的牡蛎,以海水温度为10℃~30℃,优选是10℃~25℃,利用将采苗器(附着基)纵挂或者横挂于绳子或者钢丝的下垂式进行5个月~18个月的养殖,或者,将附着在粉碎后的贝壳的牡蛎或附着在柔性基质上培育到壳长3cm左右而剥离的牡蛎容纳在网或笼子中,注入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此外重复在一定时间停水、注水从而养殖5个月~18个月。此外水槽中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的注入量优选是,海洋深层水的量为每天0.5~5.0个相当于水槽容积量的周转量。
此外,在本发明的养殖方法中,优选是根据牡蛎的发育状态,改变培育条件,对于幼贝优选是在起初的海洋深层水的海水温度为15~28℃的条件下培育,对于成贝优选是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的海水温度为10~25℃的条件下培育。进而,为了产卵,优选是在控制性腺的情况下使海水温度为13℃~30℃,在较高的温度下培育。
对于幼贝使海洋深层水的海水温度为15~28℃、培育期间为4个月~15个月,对于成贝则是10~25℃、培育期间为1个月~5个月。
发明效果
因为在包含清洁的海洋深层水的海水中养殖牡蛎,所以利用本发明的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培育的牡蛎,原则上至少不会受到诺如病毒、A型肝炎病毒、E型肝炎病毒、札幌病毒、轮状病毒等的来自人的排泄物的病毒以及牡蛎疱疹病毒、包纳米虫、贝毒等的来自海域而向人、牡蛎传染引起疾病的病毒的污染,安全性极高,牡蛎本身原则上不包含给人体带来影响的病原病毒、微生物、细菌类,无论淡季旺季,都能够在一整年提供新鲜度高的牡蛎。此外,通过本发明能够得到矿物成分的含量较高并且重金属的含量较低的牡蛎。此外,通过本发明能够得到矿物成分的含量较高且重金属的含量较低、并且无诺如病毒的牡蛎。无诺如病毒是指通过本说明书的实施例记载的实时PCR检测不到诺如病毒的牡蛎。
此外,虽然在通常海域需要花费1年到2年成长为成贝,但是能够通过控制水温缩短该期间。
进而,在本发明中养殖的牡蛎与在海域中养殖的牡蛎相比,能够提供营养价值高或者相同的牡蛎。
另外,因为在本发明的陆地养殖中,与海域不同,不会受到具有毒性的浮游生物的污染,所以不会因摄食这些浮游生物导致在牡蛎的体内引起贝毒的蓄积,也就是说在贝毒方面也能够确保较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夏季(7月)培养细小藻类时的、培养天数与细胞密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2是示出在冬季(12月)培养细小藻类时的、培养天数与细胞密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3是示出摄食实验的结果的照片。在该图中从(a)到(d)是分别示出刚喂食后、喂食经过1小时后、2小时后以及3小时后的状态的照片。
图4是示出摄食实验的结果的照片。在该图中从(a)到(i)是分别示出喂食开始前的海水的状态、喂食开始时的海水的状态(0小时)、经过了1小时、2小时、3小时、4小时、7小时、12小时以及24小时时的照片。
图5是示出不同的喂食方法各自的培育结果的照片。在该图中,右侧的照片是通过连续地投入的、点滴方式进行喂食的培育结果的照片,左侧的照片是通过间歇地喂食的间歇式喂食的培育结果的照片。
图6是示出利用本发明的陆地养殖而得到的牡蛎与在通常的海域养殖而得到的牡蛎的外观、丰满状态、贝肉状态的照片。在该图中,(a)、(b)、(c)分别示出外观、丰满状态、贝肉状态。照片的右侧均为本发明的陆地养殖的牡蛎,左侧均为以往的海域养殖的牡蛎。
图7是示出利用本发明的陆地养殖得到的牡蛎与通常的海域养殖得到的牡蛎的矿物成分的含量的图表。在该图中(a)、(b)、(c)、(d)、(e)、(f)、(g)、(h)分别示出钠、钾、钙、镁、铁、锌、铜、镉的含量。此外,各图中的“海域牡蛎”以及“陆地牡蛎”分别示出利用通常的海域养殖得到的牡蛎以及利用本发明的陆地养殖得到的牡蛎,各成分的浓度表示为6个试料的平均值。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陆地养殖方法包括如下两种工序:使用包含深层海洋水的海水培养细小藻类,喂食得到的微细藻类的工序;一边喂养在所述工序得到的细小藻类,一边使牡蛎在充满了包含深层海洋水的海水的水槽中发育成成贝的工序。具体而言,需要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中培养适量的细小藻类,稳定地将细小藻类喂食给牡蛎,并为了培育牡蛎而确保合适的海水温度等调整培育环境,所述细小藻类是与牡蛎的成长过程相适应的合适种类的细小藻类。
本发明使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作为牡蛎的饲养水,进而利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培养细小藻类作为牡蛎的饵食,并给牡蛎喂食,通过控制水温等的饲养环境,进行无病毒的牡蛎的陆地养殖。
在本发明中,用于细小藻类的培养以及牡蛎的培育的海水中所含的海洋深层水是从200m~700m的深度汲取的海水,包含硝酸盐氮、磷酸盐磷、硅等的无机营养盐类,因为没有受到被人类的排水或化学物质等污染的江河水的影响,所以不存在具有给人体施加危害的可能性的病原性细菌或病毒等的微生物,并且具有化学上较为清洁这样的特征。此外,因为生活在深层海水中的植物浮游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从海水表层向深层下沉的无机物质未被消耗而是蓄积在深层水中。因此,海洋深层水中富含使成为牡蛎的饵食的植物浮游生物增加的无机营养盐,该特性被称为海洋深层水的“无机富营养性”。
作为这样的海洋深层水,以富山县入善町、冲绳县久米岛町、高知县室户市为代表,已知全世界有较多海洋深层水取水设施,不限于现有的取水设施,也可以使用通过任意的设施取水的海洋深层水。这样的海洋深层水均为如前所述的清洁性和无机富营养性优良,能够根据养殖、蓄养设施等、实际进行养殖、蓄养的场所等适当选择使用这些海洋深层水的任一种。此外,也可以混合地使用多个产地的海洋深层水。在使用时,无需重新杀菌、过滤等,能够直接使用采集的海洋深层水。虽然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只要是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即可,但是为了良好地进行培育,优选是含有50%以上的海洋深层水,更优选是含有70%以上的海洋深层水,进而优选是含有90%以上的海洋深层水。此外,优选是仅使用海洋深层水。这种情况的仅使用海洋深层水是指,不排除含有除了海洋深层水之外通常含有的杂质。能够相对于海洋深层水适当混合海水,从而得到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作为混合于海洋深层水的海水能够列举人工海水或杀菌后的表层海水,从比200m~700m的深度更深的地方汲取的海水等。此外,只要在不影响海洋深层水的无机富营养性等的性质的范围内,也可以添加淡水。
在本发明采用的牡蛎的培育中,通过将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导入至装有牡蛎的水槽中,并注入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而进行的。此处所说的注入是指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一旦导入至水槽,就不使其循环而从水槽的排水口排出,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从排水口排出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而使其从水槽溢出。此外,也可以随时注水、喂养中停水,此外通过海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与有机物即牡蛎的粪便量进行水量的控制。
该注水所需的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的量表示相对于水槽的容量、被导入至水槽并且被排出的、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的量。即,若将每天导入至水槽的、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的全量除以水槽的容量得到的值作为周转的量,则作为注入的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的量,优选是每天为0.5~5.0个周转量。另外,作为该注入量,优选是根据发育的牡蛎的状态进行适当变更,在幼体时优选是1.0~2.0的周转量,在幼贝时优选是1.0~2.5的周转量,在成贝时优选是2.0~3.0的周转量。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的供给量,若为这些范围,则能够供给稳定量的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对牡蛎也没有压力,能够维持良好的水环境。
此外,在牡蛎的培育这一点,即使0周转的注入即不流入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只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就没有影响,但是若考虑水槽的污染,则优选是确保使水槽中的污染流出的程度的流入量,作为这样的注入量优选是1.0倍以上的量。
另外,为了恒定地控制海水的导入量以及排出量,重复进行水位随着供水上升,到达恒定水位的时间点通过虹吸作用开始排出,若水位降低则停止排出,此外也可以采用溢流等的简便方法。
此外,为了充分地利用导入的海洋深层水的清洁性,所以基本上无需加工海洋深层水,能够直接利用。
另一方面,注入后的、包含喂食后残留的细小藻类、牡蛎的粪便等的有机物的废水,能够进行过滤等处理后再利用,或用于海参的养殖或海藻床再生等的二次利用。
无论本发明中的养殖对象的牡蛎是日本国产长牡蛎、日本国产岩牡蛎还是海外产的种类,只要是能够拿到它们的人工种苗就可能利用。
此外,使通过本发明成长为成体的牡蛎的卵受精,能够得到人工种苗,能够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中进行受精乃至采苗。
另外,作为如上述那样地牡蛎的培育中的采苗,即便使用在通常的海水中进行的或者市售的采苗,之后因为在包含清洁的海洋深层水的海水中培育,所以牡蛎被污染的可能性极低,因此即便受精乃至采苗未必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中进行,也没有影响,但是因为能够完全地排除污染的影响,所以优选是受精乃至采苗均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中进行。
另外,本发明所说的“从未放出至海域的牡蛎的幼体”是指,所谓的在水槽中受精、孵化的牡蛎,采苗也是在该水槽中进行的,而不是在海域中采苗,或者在该采苗之后被浸泡在海域中。
在进行本发明的牡蛎的陆地养殖时,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的温度是10℃~30℃,更优选是10℃~25℃左右,优选是培育5~18个月左右,更优选是浮游幼体期、幼贝期以成长开始旺盛且代谢活性持续为高位的15℃~25℃下培育4~15个月,成体期以将丰满的蛎体保持在良好状态的低温10℃~15℃培育1~5个月左右。
控制性腺,使用于受精的产卵期为13℃~28℃,优选是20℃~28℃的高温,产卵期后的静养期优选是13℃~18℃,最优选的产卵期是25℃,静养期为15℃。
另外,要变为产卵期,需要在牡蛎的培育中累计变为10℃以上的温度的日平均温度,若达到600℃则性腺成熟而能够产卵,并且产卵为23℃以上。因此,通过加减水温使其变为该累计时间,能够在任意的时期得到产卵期,即能够得到产卵前的旺季的牡蛎,并且通过产卵得到新的幼体,经过采苗能够用于养殖。
另外,在加减水温时,优选是在软体部在静养期蓄积营养而变得丰满的阶段,使水温为20~30℃。由此,通过调整海水温度而引导至产卵期,并能够得到产卵前的旺季的牡蛎。此外,也能够使产卵期的牡蛎产卵,从而用于下一代的牡蛎的养殖。
利用后述的培养得到的细小藻类的喂食方法优选是以在1天里向海水中投入1次~5次的恒定量的细小藻类的间歇的间歇式喂食方式进行,或者以在恒定时间连续地投入恒定量的细小藻类的点滴方式进行。为了牡蛎的成长,更优选是将海水中的细小藻类浓度始终保持在恒定范围的密度的点滴法。
为了良好地保持牡蛎的发育的喂养密度,优选是将周转数设定为每个牡蛎的个体每小时摄取5~10万的细胞左右的藻类。
如果提高周转数,则流失的饵料增加,因此除了培养并准备的饵料的细小藻类量变得庞大以外,牡蛎能够摄取的利用率也降低。
此外,周转数降低到何种程度是与氧供给量有关的。例如,在每1升的通常海水中(温度20℃)中溶解有8ml左右的氧,但是若出货尺寸的牡蛎的软体部重量为10g,则每1小时消耗2ml的氧,因此若将500个体容纳在2t的海水中时,优选是每天2周转~5周转。并且,2t的海水中所含的16升的氧被消耗到4升为止,不会变为氧不足,在停水条件下能够保证12小时的氧。
虽然这些是在水温为20℃时算出的,但是因为氧消耗量在水温为25℃时增加40%,在15℃时降低20%,所以需要根据水温进行计算。
此外,需要使得水槽中的牡蛎的数量为在牡蛎的各发育阶段,细小的藻类与氧充分地遍及各牡蛎的数量,例如,相对于3000L的水槽,成贝为1000个左右较为合适,但是该牡蛎的数量能够通过海水中的溶解氧浓度、pH等进行增减,在产率方面也是需要考虑的事项。
在使牡蛎发育的水槽中,为了氧的供给与搅拌,优选是进行通气,通气的强度为能够制作均匀地补给氧且海水均质地循环的环境,使用通气装置进行调整,使得海水不会滞留。
本发明中的牡蛎的养殖除了使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这一点与喂养培养后的细小藻类这一点以外,能够与在海域中进行的通常的牡蛎养殖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养殖。
即,作为养殖的工序,有采苗、控制、主垂下、直吊培育以及收获。
(1)采苗是从海中采集牡蛎的幼体,即,使排卵(产卵)期排出至海水中的大量的卵沉入称为附着基或者采苗器的贝壳(例如,虾夷盘扇贝等),并附着在附着基的工序。该工序如前所述,虽然也可以不使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进行采苗,但是优选是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的水槽中进行。
这样采苗、附着于附着基的幼体,即从未被放出至海域的牡蛎的幼体成长为幼贝。
(2)控制是磨练幼贝的工序,一般利用潮水的涨退,在涨潮时使其食用海中的浮游生物,在退潮时照射阳光,使贝开闭以磨练幼贝,并使虚弱的贝脱离,这是为了减少进行到后续工序的牡蛎的死亡率。附着于附着基的幼体成长为幼贝时,将附着基以隔开1.5~3cm左右的间隔的方式,重叠穿过绳子或钢丝而制作下垂串,将其吊在被称为控制架的架子上,由此进行控制。
因为在本发明的陆地养殖方法中利用包含清洁性高的海洋深层水的海水,所以该工序未必是必要的工序,但是因为控制过剩的饵料摄取,并且给予压力,从而使蛎体的结实状态良好,所以通过调整水槽中的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的水位进行滩涂,从而设置控制工序。
(3)主垂下,是将结束控制的附着了幼贝的附着基,以1个1个隔开15cm左右的间隔的方式“串联成串”,并将串联成串后的绳子或钢丝(垂下串)从竹筏吊在养殖海域中,进行培育的工序。在本发明的培育方法中,为了不妨碍牡蛎的成长,使附着基的间隔变宽进行串联成串,并吊在充满了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的水槽中进行养殖。养殖时进行细小藻类的喂食。
(4)直吊培育是,在使主垂下结束后的牡蛎继续成长为收获时期的牡蛎的工序中,一般而言,为了避免由于海面附近的高温而生长迟缓或死亡,或防止有害生物(贻贝、藤壶)的附着,而存在将垂下串吊在较深的地方的情况,但是因为在本发明的培育方法中,能够调整海水的温度,此外也不存在附着在牡蛎上的有害生物,所以并未改变垂下串的位置来进行持续培育,能够以(3)的主下垂的状态下,原样地持续牡蛎的培育。
(5)虽然收获一般是通过带起重机的牡蛎渔用的渔船,将垂下串吊在起重机上进行的,之后进行高压水流的清洗、通过研磨机或手工进行藤壶等的除去、筛选、净化灭菌等并出货,但是在本发明的陆地养殖方法中,得到的牡蛎是清洁的,无需除去藤壶等,也无需净化灭菌或用于病毒等的除去的蓄养等。此外,在海上养殖中,虽然在进行控制、主垂下以及直吊培育的情况下,需要将吊了垂下串的竹筏移动到不同条件的海域中,但是因为本发明是陆地养殖,能够调整水槽的环境,所以能够不移动而在水槽中培育。其结果是,在能够摄取必要充分量的饵料这一点上,能够得到蛎体非常丰满的牡蛎。进而可知在本发明的陆地养殖方法中,与通常的海域养殖相比,能够消减工序,并且即便在进行各工序时也能够降低劳力。
另外,虽然在牡蛎的养殖中,一般采用使用了垂下串的养殖法,但是作为其代替,也能够以所谓的“单一种子”方式进行养殖。该方法虽然是使用垂下串的方法,但是相对于在1个1个垂下串的附着基上生长了多个牡蛎的状态,该方法是以每一个分离的状态培育牡蛎的方法,采集卵,使孵化后的幼体附着在贝壳粉末或柔性的基质上进行采苗,之后进行培育并得到幼贝。接着,是通过将生长到一定程度的幼贝放入笼子中,持续培育使其成为成贝来进行的。因为在该养殖方法中,并非是像附着基养殖那样地稠密养殖,所以饵食即浮游生物均匀地散布到所有的牡蛎,在成品率优良地得到稳定品质的牡蛎的这一点上,也是优良的方式。当然本发明的陆地养殖方法也能够采用该养殖方式,因为不使用下垂串,所以可以说是优选的养殖形态。作为这样的单一种子的养殖法,能够以如下的方式进行:例如在通过使用附着基培育而变为幼贝的时间点,从附着基取下这些幼贝,放入笼子等中,以个别的牡蛎的状态培育到成贝。
接着,对用于进行培育而喂食的细小藻类的培养进行说明。
因为在深层海水中,太阳光不会到达,所以植物浮游生物无法发育。另一方面,在表层区域生长的动、植物浮游生物的尸体等的有机物质会往深层下沉,分解、消化后的无机物质会蓄积在深层水中。因此,虽然在海洋深层水中,富含增加作为牡蛎饵食的植物浮游生物(细小藻类)的无机营养盐类,但是成为牡蛎的饵食的植物浮游生物本身不存在。因此,在利用海洋深层水的养殖中,需要培养植物浮游生物或者购买市售的饵食。
若考虑成为牡蛎的饵食的细小藻类的培养,在平均大小100g牡蛎的1个个体(含壳)每天所需的细小藻类为培养密度100万细胞/ml的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的情况下,则必须投入1升的细小藻类。在中规模养殖3,000个牡蛎的情况下,因为每天需要3,000升的细小藻类,所以无论如何需要含有细胞数尽可能地较多,例如达到1,000万细胞/ml以上的密度的稳定培养。
进而,对实现细胞活性化的牡蛎而言,细小藻类的细胞持续增殖的对数增殖期是更为新鲜的良好状态的饵食,所以需要该对数增殖期的细小藻类进行稳定的培养。因此,为了满足所述细小藻类的培养,需要丰富的无机营养盐类、用于光合作用的充分量的光的照射或日照与海水,并且需要保护海水不受各种各样的外部微生物的污染(contamination)。
由此可见,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在包含丰富的无机营养盐类,且为不含病毒或细菌等的微生物的清洁的海水这一点上,是适合细小藻类的培养的介质(培养液)。在本发明中,除了在包含深层海洋水的海水中培养牡蛎之外,还使用在包含深层海洋水的海水中培养的细小藻类作为牡蛎的饵食,实现了提供污染较少、安全性极高的牡蛎。细小藻类的培养,能够在包含深层海洋水的海水中接种细小藻类,一边照射光一边培养。培养后的细小藻类的细胞数是在显微镜下通过Thoma-血细胞计数器进行计量。
作为培养装置,能够使用具备通常的空气供给装置或光照射装置等的培养装置。在本发明中的细小藻类的培养中,优选使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例如在3L烧瓶中将1,000万细胞的原料以海水温度为8℃~25℃,光的照射为光量子密度50~140μmol/m2/s,空气量为5L/min培养1天~7天,之后,将其放入至30L~1,000L的培养器中,以海水温度为8℃~25℃,光量子密度为140~1,400μmol/m2/s,空气量为3~80L/min进行扩大培养。在培养时,因为海洋深层水富含无机营养盐,所以能够原样地使用,虽然并不需要添加无机盐类,但是通过添加无机盐类以及二氧化碳气体等,能够促进增殖。另外,若海水温度超过35℃,则细小藻类存在死亡的可能性。
进而,在光的照射中,存在以下情况:在具有明暗周期的条件下的照射、或在暗条件下在特定时间或者周期地照射光、或者持续地照射光等,能够根据培养的状况进行适当选择。
此外,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中开始培养之后,也能够根据需要,使用添加偏硅酸钠那样的、所谓的施肥来提高培养速度。此外,优选是与培养藻类的生长相对应地进行施肥,一般而言,能够使用复合氨基酸、复合维生素等,添加量优选是每1L海水为0.3~1.0ml左右。
根据牡蛎的成长,考虑到牡蛎能够摄取的细小藻类的大小与对微生物的污染抗性以及大量生产的经济性,用于培养的细小藻类的种类优选是以下的种类。
(a)浮游幼体期:
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
角孢角毛藻(Chaetoceros ceratosporum)
镉质角毛藻(Chaetoceros calcitrans)
(b)幼贝期:
角孢角毛藻(Chaetoceros ceratosporum)
球等鞭金藻塔希提类(Isochrysis galbana tahiti)
(c)成贝期:
扁藻类(Tetraselmis sp)
褐指藻(Phaedactylum)
能够配合牡蛎的发育状态,调整水槽中的这样得到的细小藻类的添加量,并进行喂食。
像这样地养殖的牡蛎是矿物成分等的营养成分的含量较高,并且重金属的含量较低的牡蛎。此外,通过本发明能够得到矿物成分含量较高、重金属含量较低,并且无诺如病毒的牡蛎。无诺如病毒是指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记载的实时PCR检测不到诺如病毒的牡蛎。
特别地,通过本发明的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能够实现具有如下特征的牡蛎:(1)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铜含量为不足1000μg,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镉含量为不足70μg,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铁含量为5000μg以上。因此,例如在市场中发现(1)那样的牡蛎的情况下,就能够认为是通过本发明所述的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制造的。
此外,通过本发明的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能够实现具有如下特征的牡蛎:(2)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铜含量为不足1000μg,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镉含量为不足70μg,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镁含量为70000μg以上。因此,例如在市场中发现(2)那样的牡蛎的情况下,就能够认为是通过本发明所述的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制造的。
进而,通过本发明的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能够实现具有如下特征的牡蛎:(3)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铜含量为不足1000μg,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镉含量为不足70μg,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铁含量为5000μg以上,并且无诺如病毒。因此,例如在市场中发现(3)那样的牡蛎的情况下,就能够认为是通过本发明所述的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制造的。
此外,通过本发明的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能够实现具有如下特征的牡蛎:(4)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铜含量为不足1000μg,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镉含量为不足70μg,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镁含量为70000μg以上,并且无诺如病毒。因此,例如在市场中发现(4)那样的牡蛎的情况下,就能够认为是通过本发明所述的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制造的。
实施例
接着,通过实验结果对本发明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首先,作为实验1,使用不含病原性病毒或细菌的清洁并且富含富营养性的海洋深层水,研究成为牡蛎的饵食的细小藻类的培养方法。
培养是使用无微生物的清洁海水即海洋深层水,在设置于室内的培养架(设置荧光灯与通气设备)中,首先在3L的烧瓶中放入5ml的、培养密度1,000万细胞/ml的原料,一边照射光,一边以5ml/min进行通气,在海水温度为8℃~18℃下开始培养。在培养开始后1天~2天开始出现颜色时,滴下1.5ml的施肥。利用荧光灯进行光的照射,通气始终以最大量(5ml/min)进行。
使用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以及球等鞭金藻塔希提类(Isochrysis galbana tahiti)的硅藻类或定鞭藻类作为原料,首先对2种的细小藻类进行同样地培养。
其次,使用市售的营养盐(KW21:复合氨基酸与复合维生素的混合液),将1.5ml左右的KW21添加到3L的烧瓶中作为施肥。
另外,光的照射是通过荧光灯从侧面10~20cm的距离在培养期间中持续地进行照射,使得光量子密度为50~140μmol/m2/s。
为了增强在室内从培养的3L的原料获得的传代培养用的细小藻类,也使用30L的Panlite水槽(光会透过的圆形的透明水槽)。
在这些的培养密度增殖到1,000万细胞/ml的阶段,收集3~30L的细小藻类,在塑料大棚内的500L Panlite水槽中的500L海洋深层水中传代培养,在自然光下进行培养,确保日产30~60L的投料用细小藻类。
虽然培养期间会因细小藻类的种类、与季节和气候相对应的日光的照射量而不同,但是根据本实验,通过在夏季(2014年7月)平均3天~5天的培养期间,冬季(2014年12月)平均4天~5天的培养期间,500L的海洋深层水会达到最适合牡蛎喂食时的10万细胞/ml后半至100万细胞/ml。分别在图1以及图2中示出在夏季进行培养时与在冬季进行培养时的培养密度的增加。另外,在冬季的培养中,并非为与夏季那样的高水温,所以到第7天增殖变得缓慢,能够作为优选的饵料来使用。
接着,使用角孢角毛藻(Chaetoceros ceratosporum)以及扁藻类(Tetraselmis sp)作为原材料,同样地进行培养,分别得到细胞密度10万~100万细胞/ml左右的细小藻类的培养液。培养后的细小藻类根据牡蛎的成长,而用于喂食。
接着,使用得到的细小藻类进行喂食,进行牡蛎的培育。在培育时,采用2种的喂食方法,进行了因喂食方法的不同而导致的生长状态的调查实验。用于喂食的细小藻类,根据牡蛎的成长分别使用了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角孢角毛藻(Chaetoceros ceratosporum)、球等鞭金藻塔希提类(Isochrysis galbana tahiti)以及扁藻类(Tetraselmis sp)。
(1)摄食实验
首先,对牡蛎能否摄取得到的细小藻类进行研究。
在实验中,在4L的容器中装入海洋深层水与10个幼贝,研究喂食后海水的透明性随时间的变化。将结果在图3中示出。根据图3可知,首先带有茶色的细小藻类(纤细角毛藻)的浓度高的海水,随着时间的经过由于牡蛎的摄食,而变成透明。从该结果可知,牡蛎大约在3小时吃完海水中的细小藻类。接着,基于该实验结果进行了如下的确认实验。
实验是将密度为229万细胞/ml的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喂食给装入在200L的SANBOX(塑料容器)的兵库县室津产的22个牡蛎,从喂食开始之后到3小时后,每隔1小时测量海水中的细小藻类密度。在这3小时停水,之后通过注水进行600ml/min的供水,并设定为24小时内进行4.32周转。进而在开始供水后1、4、9、12小时(从喂食开始分别是4、7、12以及24小时)后测量海水中的细小藻类密度。分别在取样时进行4次(n1~n4)细小藻类密度的测量,求出平均值。结果在表1以及图4中示出。
[表1]
图4的照片示出表1的状况。示出在装入22个牡蛎的200L的SANBOX中进行喂食时,首先因高浓度的细小藻类而变为褐色的饲养水槽中的海水,随着时间的经过褐色程度变淡,通过牡蛎的摄食而变透明的过程。另外,在研究3小时的停水条件时,是基于根据上述的准备实验(图3)的照片示出的喂食实验可知,海水中的细小藻类大约在3小时几乎被完全摄食。
接着,研究在培育时,因喂食方法的不同所带来的影响。
(2)一天2次,间歇地喂食的间歇式喂食
在200L的水槽中装入180L的海洋深层水,在其中放入大约50个(2串下垂串)牡蛎的幼贝,注入海洋深层水(2.5的周转量)进行培育。1天2次,在早上和晚上各喂食10万细胞/ml的细小藻类30L合计60L。此时,为了不使细小藻类流失,而使饲养水槽的水量从180L减少到150L之后进行喂食,经过18个月进行培育使其成为成贝。
提供的饵料是通过培养上述4种的细小藻类,筛选出被培养成最合适的浓度的细小藻类,并根据成长阶段而选择的,在间歇式的喂食以及以下的点滴方式喂食中,都是喂食相同种类的细小藻类。
在喂食时,停止注入海洋深层水,在经过饲养水槽内的细小藻类几乎都被摄食的3小时后,再次注水。在3小时内海水中的细小藻类全部被吃完,海水变为无色透明。
(3)连续地投入的点滴方式喂食
在200L的水槽中装入180L的海洋深层水,在其中放入大约50个(2串下垂串)牡蛎的幼贝。在设置于附随于水槽的点滴投入装置的桶(容器)中,放入约10万细胞/ml的细小藻类60L,之后以50ml/分的速度进行滴下细小藻类并进行喂食,并且进行海洋深层水的注入(2.5的周转量)。在早上进行细小藻类的喂食,在喂食时,从10:00~第二天6:00,在注入海洋深层水的状态下滴下细小藻类,从6:00~10:00之间,使点滴投入装置为空的无喂食的状态。重复这样的操作,经过18个月进行培育使其成为成贝。成为无喂食状态之后,在3小时内海水中的细小藻类被牡蛎摄食,或者通过注水而被排出,海水变为无色透明。
18个月后的生长结果分别在图5中示出。根据图5可知,与照片左侧的间歇式的喂食(2)相比,照片右侧示出的(3)点滴方式的喂食是壳高、壳长、壳宽、重量都生长良好的结果。
将由上述进行的点滴方式的喂食、培育而得到的陆地养殖牡蛎,与在通常的海域养殖的牡蛎进行比较,研究陆地养殖牡蛎的优越性。
养殖实验所使用的幼体为在爱媛县宇和岛人工种苗(采苗)的岩牡蛎。在图6中示出通过本发明的陆地养殖得到的牡蛎(a)的外观的照片,与在同时期采苗,之后沉入相同海域进行海域养殖后的牡蛎(b)的外观的照片。
根据图6可知如下内容。
首先,外观方面,本发明的陆地养殖得到的牡蛎与海域养殖的牡蛎相比,没有藤壶等附着在壳上,是美观的牡蛎,可知外观优良。此外,从成长的方面来看,可知本发明的陆地养殖的牡蛎与海域养殖的牡蛎相比,成长较快,壳高、壳长、壳宽均比海域养殖的牡蛎大。进而,与海域养殖的牡蛎相比,牡蛎的丰满状态也更好,贝肉本身也较大。由这些内容可知,陆地养殖的牡蛎与以往的海域养殖的牡蛎相比,在相同期间内能够较大地成长,此外,如果是像海域养殖的牡蛎那样大小的成贝,则能够比在海域养殖的情况下更短的时间发育。由此,本发明的陆地养殖牡蛎与海域养殖相比,能够常年提供生长良好的旺期的牡蛎等,可以说陆地养殖的优点较大。
接着,研究得到的本发明的陆地养殖牡蛎与通常的海域养殖牡蛎的清洁性与营养价值。
对牡蛎的清洁性即有无病毒或细菌的污染进行了如下的研究。
作为海域养殖牡蛎,使用作为所谓的“生吃”而流通的、在收获后进行蓄养,减少乃至除去病毒或细菌后的牡蛎,将其与通过本发明的陆地养殖而收获的、原样状态的牡蛎进行对比。作为牡蛎的病毒,针对代表性地、并且难以除去的诺如病毒来进行,此外,细菌的检查是对日本食品卫生法所规定的牡蛎的生吃规格基准所规定的菌类,即细菌数、大肠杆菌数、肠炎弧菌进行测量,并且对牡蛎的状态即新鲜度、有无臭味等的性状进行检查。
这些分析是委托一般财团法人宫城县公众卫生协会进行的,诺如病毒是通过实时PCR法、细菌数是通过标准琼脂平板法、大肠杆菌是通过EC肉汤发酵管法、肠炎弧菌是通过碱性蛋白胨水培养法、性状是通过5点法而分别进行分析后的结果(测试本体合计使用了250g可食用部分。)。另外,对于诺如病毒的检测,10复制体以上被判断为阳性。结果在表2中示出。
[表2]
另外,用于诺如病毒的检测的实时PCR法的顺序如下。
(1)试料:每1个实验使用3个牡蛎
(2)前处理
使用剪刀等从试样牡蛎取出中肠腺,将其1个1个分别放入5ml容量的细胞破碎管。
在该细胞破碎管中放入与中肠腺等量的蒸馏水以及2个不锈钢珠,在细胞破碎装置(TOMY公司制Micro Smash)中以4000rpm进行1分钟的细胞破碎处理。
将破碎处理后的试样以10000rpm进行20分钟的冷却离心,将其200μl的上清液用于核酸提取。
(3)核酸(RNA)提取
使用MagNA Pure Total NA Isolation Kit(Roche公司制),通过MagNA Pure LC(Roche公司制自动核酸提取器)提取RNA。将其作为RNA提取液。
(4)逆转录反应
按照以下的条件进行逆转录反应。
将7.15μl的蒸馏水、随机引物1.1μl以及RNA提取液11μl作为逆转录反应液1。
在PCR管中混合逆转录反应液1后,在热循环仪中于37℃下放置30分钟,接着在75℃下放置5分钟之后,立刻冷却至4℃。
接着,将由5×RT缓冲液(GIBCO公司制)4.4μl、0.1MDTT(GIBCO公司制)2.2μl、20mMdNTP(NIPPON GENE公司制)0.55μl、RNase抑制剂1.1μl以及MMLV RTase1.1μl构成的反应液2,各添加9.35μl至上述PCR管中,在热循环仪中以37℃反应60分钟,接着以99℃加热5分钟,立刻冷却至4℃。将其作为cDNA。
(5)实时PCR
配制下表所述的反应液。
在配制反应液后,以厚生劳动省2003年11月5日通知的食安鉴发第1105001号的相同条件,进行测量以及分析。
[表3]
[反应液]
如上可知以下内容。
即,本发明的陆地养殖得到的牡蛎在食品卫生法规定的牡蛎的生吃规格基准的细菌检查的检测界限以下,诺如病毒的检测结果也不足10拷贝/well,满足“生吃”的规格。
而且,在本发明的陆地养殖得到的牡蛎中,检测不到诺如病毒,相反,通常的海域养殖的牡蛎,即便被蓄养并除去诺如病毒,也能检测出1.5拷贝/well这样的量的诺如病毒。这表示,因为在养殖的过程中,海域被诺如病毒污染,所以诺如病毒被牡蛎的中肠腺摄入,即引起牡蛎的污染。可知,与之相对,由于在本发明的陆地养殖中,使用海洋深层水,所以没有暴露于诺如病毒的机会,没有病毒的污染而清洁性较高,从而能够得到所谓的无病毒的牡蛎。
进而,5名检查员对性状(臭味)的感官检查的结果均为正常,陆地养殖的牡蛎与海域养殖的牡蛎同样,没有损害牡蛎的风味地成长,也维持了新鲜度,与海域养殖的牡蛎并无差别。
接着,对得到的牡蛎进行营养价值的研究。
营养价值的研究是通过对牡蛎所含的矿物成分的量进行分析来进行的,用于分析的牡蛎即本发明的陆地养殖牡蛎以及海域养殖牡蛎,均在收获后立刻用于分析。分析是委托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农学研究科营养学研究室,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的。检测本体数均为在相同条件下养殖的6个牡蛎,成分的量以它们的平均值示出。作为矿物成分分别对(a)钠、(b)钾、(c)钙、(d)镁、(e)铁、(f)锌、(g)铜以及(h)镉进行了分析。结果在图7中示出。另外,(h)镉与其说是营养成分,倒不如说是从有害物质的蓄积这样的观点来进行分析的。
根据图7可知,本发明的陆地养殖的牡蛎与通常的海域养殖的牡蛎相比,营养成分分析的结果,7种矿物成分中,湿重量中的每1个牡蛎所含的各成分的浓度比海域养殖的高或者相等,并且对人体有害而蓄积于双壳贝的中肠腺的镉的值比海域养殖的该值低,就镉那样的有害物质而言,本发明的陆地养殖牡蛎也是污染较少的牡蛎。
此外,在实际食用本发明的陆地养殖的这些营养价值高的牡蛎时,与由海域养殖得到的旺季的牡蛎相比毫不逊色,具有同等或者更好的风味。
在本发明的陆地养殖方法中,不仅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中培育为成贝,而且通过喂食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中培养的细小藻类,能够显著地抑制牡蛎的污染,并且也能够抑制牡蛎变瘦之类的情况。由此,能够得到病毒、细菌污染、重金属污染非常地少而且富含矿物成分的牡蛎。因此,通过本发明的陆地养殖方法,能够得到以下的(1)~(3)的牡蛎。
(1)一种牡蛎,其特征在于,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铜含量为不足1000μg,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镉含量为不足70μg,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铁含量为5000μg以上。
(2)一种牡蛎,其特征在于,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铜含量为不足1000μg,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镉含量为不足70μg,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镁含量为70000μg以上。
(3)如(1)或者(2)所述的牡蛎,所述牡蛎无诺如病毒。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是使用清洁性高的海洋深层水作为养殖海水,并且给牡蛎喂食在无机营养成分丰富的海洋深层水中培养的细小藻类的陆地养殖,是没有被来自海洋的对人体带来影响的细菌、病毒污染的无病毒的牡蛎,由此能够全年稳定地生产不存在引起身体不适的可能性的极安全的牡蛎。因此能够避免向来被认为是高风险的食材,并且因细菌、病毒引起的海域污染逐年严重化和因环境变化而引起海水温度上升而发生的牡蛎发育迟缓的状况。
此外,通过扩大因作为风险高的食材而交易受限的(禁止学校、医院、宾馆从业人员的食用或在一部分的百货店、宾馆禁止交易)牡蛎的销路,改变世人对牡蛎的概念,守护、持续继承牡蛎的生吃文化。

Claims (7)

1.一种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给牡蛎的幼体喂食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中培养的细小藻类,在水槽中使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将牡蛎的幼体培育为成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牡蛎的幼体是从未放出至海域的牡蛎的幼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未放出至海域的牡蛎的幼体是在水槽中进行受精、孵化的。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槽中的海洋深层水中进行采苗。
5.一种牡蛎,其特征在于,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铜含量为不足1000μg,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镉含量为不足70μg,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铁含量为5000μg以上。
6.一种牡蛎,其特征在于,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铜含量为不足1000μg,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镉含量为不足70μg,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镁含量为70000μg以上。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牡蛎,所述牡蛎无诺如病毒。
CN201680015507.1A 2015-02-13 2016-02-15 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 Active CN1074048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26534 2015-02-13
JP2015-026534 2015-02-13
PCT/JP2016/054218 WO2016129703A1 (ja) 2015-02-13 2016-02-15 カキの陸上養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4862A true CN107404862A (zh) 2017-11-28
CN107404862B CN107404862B (zh) 2021-05-28

Family

ID=56614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5507.1A Active CN107404862B (zh) 2015-02-13 2016-02-15 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834907B2 (zh)
EP (1) EP3257372A4 (zh)
JP (1) JP6267810B2 (zh)
KR (1) KR20170129129A (zh)
CN (1) CN107404862B (zh)
AU (1) AU2016216932A1 (zh)
TW (1) TWI700031B (zh)
WO (1) WO201612970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4032A (zh) * 2020-12-29 2021-04-2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消减海水贝类中诺如病毒的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03249B1 (ko) 2017-10-10 2021-01-1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접속 캡을 구비한 원통형 전지셀
CN108668965A (zh) * 2018-03-22 2018-10-19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降低双壳贝类体内细菌数量、重金属含量的养殖方法
JP2020005537A (ja) * 2018-07-05 2020-01-16 みどり 倉橋 再生可能エネルギー利用システム
CN109548723A (zh) * 2018-12-20 2019-04-02 龙口市温流水育苗养殖有限公司 一种扇贝养殖方法
CN111485029A (zh) * 2019-01-29 2020-08-04 广东美格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包纳米虫的TaqMan探针定量检测方法及相应的试剂盒
WO2020203422A1 (ja) * 2019-03-29 2020-10-08 株式会社ゼネラル・オイスター 水産餌料に用いる微細藻類の培養方法
DE102020115538B3 (de) 2020-06-11 2021-09-16 Alfred-Wegener-Institut, Helmholtz-Zentrum für Polar- und Meeresforschung Vorrichtung zur Versorgung von Muscheln in einer Aquakultur
CN111670847B (zh) * 2020-07-09 2022-07-15 大连海洋大学 一种日本海神蛤秋季大规格苗种人工培育方法
CN112568157B (zh) * 2020-12-04 2022-11-25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一种镉低富集的泥蚶品系选育方法
CN112655637B (zh) * 2020-12-18 2022-04-15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一种多次催产、多批附着提高热带海参培育池及亲参利用率的方法
CN113133420A (zh) * 2021-05-23 2021-07-20 三江县连兴蛇业有限公司 一种囊螺养殖方法
CN114731975B (zh) * 2022-04-08 2022-12-27 江苏海洋大学 一种低成本提升净化牡蛎成活率的方法
CN117204379B (zh) * 2023-11-09 2024-03-22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基于牡蛎-裙带菜混合养殖模式的碳汇增汇方法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95573A (en) * 1968-04-12 1970-02-17 Long Island Oyster Farms Inc Method of growing oysters
US3526209A (en) * 1967-11-30 1970-09-01 Pacific Maricultur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rowing free oyster spat
FR2169239A1 (zh) * 1972-01-26 1973-09-07 Scottish Sea Farms Ltd
JPH0919235A (ja) * 1995-07-05 1997-01-21 Okinawa Norin Gyogyo Gijutsu Kaihatsu Kyokai 洋上型基礎生物生産培養方法
JP2000354434A (ja) * 1999-06-14 2000-12-26 Rinpei:Kk アコヤガイの養殖方法
JP2008206437A (ja) * 2007-02-26 2008-09-11 Kume Sangyo:Kk カキの養殖法およびカキ
JP2009038999A (ja) * 2007-08-07 2009-02-26 Doi Giken:Kk マガキ蓄養装置
CN101680100A (zh) * 2007-05-11 2010-03-24 株式会社慧武光·能源开发研究所 现场综合生产厂
CN101843225A (zh) * 2010-06-07 2010-09-29 惠安县山霞友兴鲍鱼场 细角螺的人工养殖方法
US20120184001A1 (en) * 2009-05-15 2012-07-19 LiveFuel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ustainable aquaculture
CN103314904A (zh) * 2013-06-17 2013-09-25 上海海洋大学 大规格中华绒螯蟹池塘生态育苗方法
CN203327756U (zh) * 2013-07-14 2013-12-11 张铁鹏 海水源育苗池调温系统
KR20140078038A (ko) * 2012-12-14 2014-06-25 박송범 개체굴 양성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50244A (en) * 1969-12-18 1972-03-21 Edwin C Fordha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tecting and enhancing the growth of young shellfish sets
JPH1014438A (ja) * 1996-07-01 1998-01-20 Tokuzo Hirose 真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234248A (ja) 1997-02-27 1998-09-08 Urabe Sangyo Kk 殻付きカキの養殖方法
JPH1132619A (ja) 1997-07-16 1999-02-09 Hikari Nakagami 岩牡蠣の養殖方法
JP2000245297A (ja) * 1998-12-28 2000-09-12 Denshi Bussei Sogo Kenkyusho:Kk 魚介類飼育装置
US6986323B2 (en) * 2002-11-25 2006-01-17 Algal Technologies, Inc. Inland aquaculture of marine life using water from a saline aquifer
US7147921B2 (en) * 2003-04-04 2006-12-12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Anti-fouling coatings containing silica-coated copper
FR2919983A1 (fr) * 2007-08-14 2009-02-20 Guy Lebrun Procede d'obtention d'huitres resistances a des agents pathogenes
US20100236137A1 (en) * 2008-09-23 2010-09-23 LiveFuel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eicosapentaenoic acid and docosahexaenoic acid from algae
JP5679559B2 (ja) * 2011-01-28 2015-03-04 株式会社渡辺オイスター研究所 抗酸化剤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US9629880B2 (en) * 2011-04-11 2017-04-25 Watanable Oyster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oyster meat essence containing large amount of antioxidants having high antioxidative power and high ORAC value
JP6042122B2 (ja) 2012-07-13 2016-12-14 海士いわがき生産株式会社 岩牡蠣養殖方法
JP5370876B1 (ja) * 2012-07-30 2013-12-18 石井商事株式会社 貝類の着卵材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貝類の採苗方法および養殖方法
JP6061402B2 (ja) * 2014-08-22 2017-01-18 株式会社渡辺オイスター研究所 カキ肉から3、5−ジヒドロキシ−4−メトキシベンジルアルコール(3、5−dihydroxy−4−methoxybenzyl alcohol)を生成する生成方法
CN108366547B (zh) * 2015-12-08 2022-03-04 诺尔曼·波义耳 牡蛎养殖设备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26209A (en) * 1967-11-30 1970-09-01 Pacific Maricultur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rowing free oyster spat
US3495573A (en) * 1968-04-12 1970-02-17 Long Island Oyster Farms Inc Method of growing oysters
FR2169239A1 (zh) * 1972-01-26 1973-09-07 Scottish Sea Farms Ltd
JPH0919235A (ja) * 1995-07-05 1997-01-21 Okinawa Norin Gyogyo Gijutsu Kaihatsu Kyokai 洋上型基礎生物生産培養方法
JP2000354434A (ja) * 1999-06-14 2000-12-26 Rinpei:Kk アコヤガイの養殖方法
JP2008206437A (ja) * 2007-02-26 2008-09-11 Kume Sangyo:Kk カキの養殖法およびカキ
CN101680100A (zh) * 2007-05-11 2010-03-24 株式会社慧武光·能源开发研究所 现场综合生产厂
JP2009038999A (ja) * 2007-08-07 2009-02-26 Doi Giken:Kk マガキ蓄養装置
US20120184001A1 (en) * 2009-05-15 2012-07-19 LiveFuel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ustainable aquaculture
CN101843225A (zh) * 2010-06-07 2010-09-29 惠安县山霞友兴鲍鱼场 细角螺的人工养殖方法
KR20140078038A (ko) * 2012-12-14 2014-06-25 박송범 개체굴 양성장치
CN103314904A (zh) * 2013-06-17 2013-09-25 上海海洋大学 大规格中华绒螯蟹池塘生态育苗方法
CN203327756U (zh) * 2013-07-14 2013-12-11 张铁鹏 海水源育苗池调温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OTSUKA ETC.: ""Deep Ocean Water Utilization-State of the Art and View"", 《NIPPO HAKUYO KIKAN GAKKAISHI》 *
唐心强等: ""海洋深层水在日本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概况"", 《水产科学》 *
李明杰等: ""国外深层海水开发利用现状及未来我国开发设想"", 《海洋开发与管理》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4032A (zh) * 2020-12-29 2021-04-2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消减海水贝类中诺如病毒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129129A (ko) 2017-11-24
EP3257372A1 (en) 2017-12-20
TWI700031B (zh) 2020-08-01
EP3257372A4 (en) 2018-10-31
TW201635899A (zh) 2016-10-16
AU2016216932A1 (en) 2017-10-05
WO2016129703A1 (ja) 2016-08-18
US10834907B2 (en) 2020-11-17
JPWO2016129703A1 (ja) 2017-05-18
CN107404862B (zh) 2021-05-28
US20180317460A1 (en) 2018-11-08
JP6267810B2 (ja) 2018-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67810B2 (ja) カキの陸上養殖方法
Rottmann et al. Culture techniques of Moina: the ideal Daphnia for feeding freshwater fish fry
James et al. Hatchery techniques and culture of the sea-cucumber Holothuria scabra
US6986323B2 (en) Inland aquaculture of marine life using water from a saline aquifer
CN100372510C (zh) 全人工培育斑节对虾亲体的方法
CN102415346A (zh) 南美白对虾的淡水养殖方法
CN109122443B (zh) 澳洲淡水龙虾循环水抱卵孵化系统及育苗方法
JP2011223908A (ja) 二枚貝の養殖方法及び施設
CN105638525B (zh) 一种大泷六线鱼的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方法
CN106342732A (zh) 泥鳅苗种培育方法
CN106719184A (zh) 一种中国蛤蜊人工育苗方法
CN110235826A (zh) 一种红螯螯虾苗种暖棚标粗培育方法
CN105918185B (zh) 一种砗磲的人工育苗方法
CN105557588A (zh) 四指马鲅鱼苗的培育方法
CN113557998B (zh) 高品质虾的生态养殖方法
CN1810099A (zh) 高原盐碱水域西伯利亚鲟鱼养殖
CN102077790B (zh) 大獭蛤的人工育苗方法
Eddy et al. Aquaculture of the green sea urchin Strongylocentrotus droebachiensis in North America
KR100953994B1 (ko) 꼬막 종묘의 생산방법
JPH07102058B2 (ja) 海洋深層水を使用した宝石珊瑚の飼育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10250047A (zh) 一种工厂化养殖四指马鲅的方法
CN113412785A (zh) 一种冬季利用紫菜养殖区进行海带冬苗养殖的方法
CN112913740A (zh) 一种种虾的运输方法
CN104756922A (zh) 一种长蛸集约化越冬培育方法
MURAKOSHI et al. Development of mass seed production techniques for green snail, Turbo marmoratus in Okinawan wa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