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砗磲的人工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中贝类苗种繁育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海洋大型贝类的育苗方法,具体涉及中国南海的一种砗磲贝的人工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砗磲俗称大蚵,为海产双壳贝类。在我国砗磲主要分布在南海的珊瑚礁环境中。砗磲的经济价值很高,不但活体珍贵,它的死体贝壳也很珍贵。砗磲的闭壳肌很大,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砗磲贝壳美观好看,为工艺装饰品的良好原料。由于砗磲用途较广,故目前国际市场需求量较大,主要包括食用、水族馆活体及贝壳工艺装饰品等,其中尤以各国华人市场中消费为多。
近年来由于各地滥捕,造成砗磲资源锐减,因此开展砗磲的人工繁育迫在眉睫,这样既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还可以恢复砗磲的种群数量,保护砗磲资源,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实现砗磲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化解与环保政策相悖两难困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简单的、可靠的、低成本的、成活率高的和可规模化生产的砗磲的人工育苗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砗磲的人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苗种培育用水获取:
抽取南海海区的表层海水,过滤后作为幼苗培育用水,主要水质指标要求如下:水温在27~30℃之间,盐度在31~35‰,溶解氧在6毫克/升以上,pH值在8.2~8.5之间,透明度在15米以上;
(2)受精卵孵化
a、将刚诱导产出的砗磲受精卵移入孵化桶,密度要求为0.1~0.5万粒/升,水位保持在30~50厘米,用筛子将孵化桶内的粘液和杂质去除,每个孵化桶中放1~2个充氧气石使桶里的水循环流动和提供氧气,同时起到避免受精卵全部沉积到桶底;
b、在受精卵放入孵化桶后,为防止细菌感染,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在受精卵放入孵化桶后,每个桶中加入渔用盐酸多西环素4~8mg/升;在孵化的过程中孵化桶表面要用高密度的筛绢网盖住,避免脏物掉入和蚊虫进入;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提供微流水,保持孵化桶中各项水质指标稳定;受精卵孵化11~14小时后发育成为具有纤毛自由游动的担轮幼虫;
(3)苗种培育
a、喂食:担轮幼虫经过12~15个小时的生长后发育成为具有滤食功能的面盘幼虫,面盘幼虫再经过22~25小时的生长发育后投喂浓度为5000~15000个/毫升的金藻;每两天喂食一次;面盘幼虫培育期间施行微流水培育或每隔2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不超过原水量的1/4;
b、提取成年砗磲内的虫黄藻:割取成年砗磲的外套膜,去除多余的组织,用剪刀将外套膜剪成碎片,将砗磲外套膜碎片按照重量比1:25~35的比例浸泡在过滤消毒后的常温海水中;25~35分钟后,当外套膜变成白色时,即表示虫黄藻已经被大量提取出来;然后用70~80目的网过滤去除杂质,收集含有虫黄藻的过滤液,然后将浓度调为900~1000粒/ml的虫黄藻液,备用;
c、接种虫黄藻:喂食面盘幼虫培育3~4天后接种虫黄藻,在下午的4~6点,关掉水流,将提取的虫黄藻液加入幼苗培养桶中,让虫黄藻寄生在幼苗体内,4~5个小时后开启水流或适度换水;接种虫黄藻1天后,用显微镜观察幼苗,如发现幼苗体内有黄棕色的球体,则说明虫黄藻接种成功,如没有发现,则说明还有部分幼苗虫黄藻还没接种成功,这时需要再次加入虫黄藻液,确保幼苗均成功接种虫黄藻;待虫黄藻在幼苗体内寄生后停止投喂金藻;
(4)着苗及稚贝培育
接种虫黄藻2~7天后幼苗长出腹足,开始附着于桶底逐渐变态为稚贝,这时将稚贝移进附着池,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3万粒稚贝;附着池水位保持在50~60厘米深,流水培育,开启增氧泵增氧,并保持良好的光照;稚贝培育3个月后将砗磲苗种捞起转入干净的培育池继续流水培育,保持良好的光照强度并维持水温在27~29℃之间;稚贝经过10~12个月的生长可达直径3~6厘米大小,这时就可以移入海中底播养殖了。
进一步地,步骤(3)苗种培育中接种虫黄藻的接种量为每一百粒幼苗需要1~3万粒虫黄藻。
本发明砗磲的人工育苗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方法简单、可靠、成本低、可规模化生产;
(2)本发明方法砗磲培育过程中的各个时期成活率较高,平均成活率在82%以上;
(3)本发明通过在受精卵孵化阶段加入渔用盐酸多西环素,防止了受精卵孵化过程受到细菌感染,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一种砗磲的人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苗种培育用水获取:
以2014年5月在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附近的海水育苗场开展的砗磲育苗试验为例。直接抽取潭门镇海区的海水,过滤后作为砗磲苗种培育用水,水温为27℃之间,盐度32‰,溶解氧在7毫克/升,pH值为8.3,透明度在15米以上。
(2)受精卵孵化
a、将刚诱导产出的砗磲受精卵移入孵化桶,密度要求为0.1万粒/升,水位保持在30厘米,用筛子将孵化桶内的粘液和杂质去除,每个孵化桶中放1个充氧气石使桶里的水循环流动和提供氧气,同时起到避免受精卵全部沉积到桶底;
b、在受精卵放入孵化桶后,为防止细菌感染,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在受精卵放入孵化桶后,每个桶中加入渔用盐酸多西环素4mg/升;在孵化的过程中孵化桶表面要用高密度的筛绢网盖住,避免脏物掉入和蚊虫进入;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提供微流水,保持孵化桶中各项水质指标稳定;受精卵孵化11小时后发育成为具有纤毛自由游动的担轮幼虫,成活率达83%;
(3)苗种培育
a、喂食:担轮幼虫经过14个小时的生长后发育成为具有滤食功能的面盘幼虫,面盘幼虫再经过22小时的生长发育后投喂浓度为5000个/毫升的金藻;每两天喂食一次;面盘幼虫培育期间每隔2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不超过原水量的1/4;
b、提取成年砗磲内的虫黄藻:割取成年砗磲的外套膜,去除多余的组织,用剪刀将外套膜剪成碎片,将砗磲外套膜碎片按照重量比1:25的比例浸泡在过滤消毒后的常温海水中;25分钟后,当外套膜变成白色时,即表示虫黄藻已经被大量提取出来;然后用70目的网过滤去除杂质,收集含有虫黄藻的过滤液,然后将浓度调为1000粒/ml的虫黄藻液,备用;
c、接种虫黄藻:喂食面盘幼虫3天后接种虫黄藻,在下午的4点,关掉水流,将提取的虫黄藻液加入幼苗培养桶中,让虫黄藻寄生在幼苗体内,接种量为每一百粒幼苗需要1万粒虫黄藻,4个小时后开启水流或适度换水;接种虫黄藻1天后,用显微镜观察幼苗,如发现幼苗体内有黄棕色的球体,则说明虫黄藻接种成功,如没有发现,则说明还有部分幼苗虫黄藻还没接种成功,这时需要再次加入虫黄藻液,确保幼苗均成功接种虫黄藻;待虫黄藻在幼苗体内寄生后停止投喂金藻。虫黄藻接种成功后贝苗的成活率可达85.1%;
(4)着苗及稚贝培育
接种虫黄藻2天后幼苗长出腹足,开始附着于桶底逐渐变态为稚贝,这时将稚贝移进附着池,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万粒稚贝;附着池水位保持在50厘米深,流水培育,开启增氧泵增氧,并保持良好的光照;稚贝培育3个月后(成活率为56.2%)将砗磲苗种捞起转入干净的培育池继续流水培育,保持良好的光照强度并维持水温在27℃之间;稚贝经过10个月的生长可达直径3厘米大小,这时就可以移入海中底播养殖了。
实施例2
本发明一种砗磲的人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苗种培育用水获取:
以2015年6月在海南三亚附近的海水育苗场开展的砗磲育苗试验为例。直接抽取三亚海区的表层海水,过滤后作为幼苗培育用水,水温为30℃,盐度为32‰,溶解氧在6毫克/升以上,pH值为8.5,透明度在15米以上;
(2)受精卵孵化
a、将刚诱导产出的砗磲受精卵移入孵化桶,密度要求为0.5万粒/升,水位保持在50厘米,用筛子将孵化桶内的粘液和杂质去除,每个孵化桶中放2个充氧气石使桶里的水循环流动和提供氧气,同时起到避免受精卵全部沉积到桶底;
b、在受精卵放入孵化桶后,为防止细菌感染,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在受精卵放入孵化桶后,每个桶中加入渔用盐酸多西环素8mg/升;在孵化的过程中孵化桶表面要用高密度的筛绢网盖住,避免脏物掉入和蚊虫进入;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提供微流水,保持孵化桶中各项水质指标稳定;受精卵孵化10小时后发育成为具有纤毛自由游动的担轮幼虫,成活率达86.7%;
(3)苗种培育
a、喂食:担轮幼虫经过12个小时的生长后发育成为具有滤食功能的面盘幼虫,面盘幼虫再经过25小时的生长发育后投喂浓度为15000个/毫升的金藻;每两天喂食一次;面盘幼虫培育期间施行微流水培育;
b、提取成年砗磲内的虫黄藻:割取成年砗磲的外套膜,去除多余的组织,用剪刀将外套膜剪成碎片,将砗磲外套膜碎片按照重量比1:35的比例浸泡在过滤消毒后的常温海水中;35分钟后,当外套膜变成白色时,即表示虫黄藻已经被大量提取出来;然后用80目的网过滤去除杂质,收集含有虫黄藻的过滤液,然后将浓度调为900粒/ml的虫黄藻液,备用;
c、接种虫黄藻:喂食面盘幼虫4天后接种虫黄藻,在下午的6点,关掉水流,将提取的虫黄藻液加入幼苗培养桶中,让虫黄藻寄生在幼苗体内,接种量为每一百粒幼苗需要3万粒虫黄藻,5个小时后开启水流或适度换水;接种虫黄藻1天后,用显微镜观察幼苗,如发现幼苗体内有黄棕色的球体,则说明虫黄藻接种成功,如没有发现,则说明还有部分幼苗虫黄藻还没接种成功,这时需要再次加入虫黄藻液,确保幼苗均成功接种虫黄藻;待虫黄藻在幼苗体内寄生后停止投喂金藻。虫黄藻接种成功后贝苗的成活率可达89%;
(4)着苗及稚贝培育
接种虫黄藻7天后幼苗长出腹足,开始附着于桶底逐渐变态为稚贝,这时将稚贝移进附着池,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万粒稚贝;附着池水位保持在60厘米深,流水培育,开启增氧泵增氧,并保持良好的光照;稚贝培育3个月后(成活率为58.7%)将砗磲苗种捞起转入干净的培育池继续流水培育,保持良好的光照强度并维持水温在29℃;稚贝经过12个月的生长可达直径4厘米大小,这时就可以移入海中底播养殖了。
实施例3
本发明一种砗磲的人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苗种培育用水获取:
以2013年4月在西沙群岛养殖基地开展的砗磲育苗试验为例。直接抽取西沙海区的表层海水,过滤后作为幼苗培育用水,水温为29℃,盐度为33‰,溶解氧在6毫克/升以上,pH值为8.4,透明度在20米以上;
(2)受精卵孵化
a、将刚诱导产出的砗磲受精卵移入孵化桶,密度要求为0.3万粒/升,水位保持在40厘米,用筛子将孵化桶内的粘液和杂质去除,每个孵化桶中放2个充氧气石使桶里的水循环流动和提供氧气,同时起到避免受精卵全部沉积到桶底;
b、在受精卵放入孵化桶后,为防止细菌感染,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在受精卵放入孵化桶后,每个桶中加入渔用盐酸多西环素6mg/升;在孵化的过程中孵化桶表面要用高密度的筛绢网盖住,避免脏物掉入和蚊虫进入;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提供微流水,保持孵化桶中各项水质指标稳定;受精卵孵化11小时后发育成为具有纤毛自由游动的担轮幼虫,成活率达87.2%;
(3)苗种培育
a、喂食:担轮幼虫经过13个小时的生长后发育成为具有滤食功能的面盘幼虫,面盘幼虫再经过24小时的生长发育后投喂浓度为10000个/毫升的金藻;每两天喂食一次;面盘幼虫培育期间施行微流水培育
b、提取成年砗磲内的虫黄藻:割取成年砗磲的外套膜,去除多余的组织,用剪刀将外套膜剪成碎片,将砗磲外套膜碎片按照重量比1:30的比例浸泡在过滤消毒后的常温海水中;30分钟后,当外套膜变成白色时,即表示虫黄藻已经被大量提取出来;然后用80目的网过滤去除杂质,收集含有虫黄藻的过滤液,然后将浓度调为950粒/ml的虫黄藻液,备用;
c、接种虫黄藻:喂食面盘幼虫3天后接种虫黄藻,在下午的4点,关掉水流,将提取的虫黄藻液加入幼苗培养桶中,让虫黄藻寄生在幼苗体内,接种量为每一百粒幼苗需要2万粒虫黄藻,5个小时后开启水流或适度换水;接种虫黄藻1天后,用显微镜观察幼苗,如发现幼苗体内有黄棕色的球体,则说明虫黄藻接种成功,如没有发现,则说明还有部分幼苗虫黄藻还没接种成功,这时需要再次加入虫黄藻液,确保幼苗均成功接种虫黄藻;待虫黄藻在幼苗体内寄生后停止投喂金藻;虫黄藻接种成功后贝苗的成活率可达89.3%;
(4)着苗及稚贝培育
接种虫黄藻5天后幼苗长出腹足,开始附着于桶底逐渐变态为稚贝,这时将稚贝移进附着池,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万粒稚贝;附着池水位保持在50厘米深,流水培育,开启增氧泵增氧,并保持良好的光照;稚贝培育3个月后(成活率为58.9%)将砗磲苗种捞起转入干净的培育池继续流水培育,保持良好的光照强度并维持水温在29℃之间;稚贝经过11个月的生长可达直径5厘米大小,这时就可以移入海中底播养殖了。
实施例4
本发明一种砗磲的人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苗种培育用水获取:
以2014年5月在海南乐东附近的海水育苗场开展的砗磲育苗试验为例。直接抽取乐东海区的表层海水,过滤后作为幼苗培育用水,水温为28℃,盐度为32‰,溶解氧在6毫克/升以上,pH值为8.4,透明度在15米以上;
(2)受精卵孵化
a、将刚诱导产出的砗磲受精卵移入孵化桶,密度要求为0.4万粒/升,水位保持在50厘米,用筛子将孵化桶内的粘液和杂质去除,每个孵化桶中放1~2个充氧气石使桶里的水循环流动和提供氧气,同时起到避免受精卵全部沉积到桶底;
b、在受精卵放入孵化桶后,为防止细菌感染,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在受精卵放入孵化桶后,每个桶中加入渔用盐酸多西环素5mg/升;在孵化的过程中孵化桶表面要用高密度的筛绢网盖住,避免脏物掉入和蚊虫进入;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提供微流水,保持孵化桶中各项水质指标稳定;受精卵孵化13小时后发育成为具有纤毛自由游动的担轮幼虫,成活率达83.5%;
(3)苗种培育
a、喂食:担轮幼虫经过14个小时的生长后发育成为具有滤食功能的面盘幼虫,面盘幼虫再经过23小时的生长发育后投喂浓度为8000个/毫升的金藻;每两天喂食一次;面盘幼虫培育期间施行微流水培育;
b、提取成年砗磲内的虫黄藻:割取成年砗磲的外套膜,去除多余的组织,用剪刀将外套膜剪成碎片,将砗磲外套膜碎片按照重量比1:28的比例浸泡在过滤消毒后的常温海水中;30分钟后,当外套膜变成白色时,即表示虫黄藻已经被大量提取出来;然后用70~80目的网过滤去除杂质,收集含有虫黄藻的过滤液,然后将浓度调为920粒/ml的虫黄藻液,备用;
c、接种虫黄藻:喂食面盘幼虫3天后接种虫黄藻,在下午的4点,关掉水流,将提取的虫黄藻液加入幼苗培养桶中,让虫黄藻寄生在幼苗体内,接种量为每一百粒幼苗需要2.5万粒虫黄藻,;4~5个小时后开启水流或适度换水;接种虫黄藻1天后,用显微镜观察幼苗,如发现幼苗体内有黄棕色的球体,则说明虫黄藻接种成功,如没有发现,则说明还有部分幼苗虫黄藻还没接种成功,这时需要再次加入虫黄藻液,确保幼苗均成功接种虫黄藻;待虫黄藻在幼苗体内寄生后停止投喂金藻。虫黄藻接种成功后贝苗的成活率可达86.9%;
(4)着苗及稚贝培育
接种虫黄藻4天后幼苗长出腹足,开始附着于桶底逐渐变态为稚贝,这时将稚贝移进附着池,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3万粒稚贝;附着池水位保持在60厘米深,流水培育,开启增氧泵增氧,并保持良好的光照;稚贝培育3个月后(成活率为55.4%)将砗磲苗种捞起转入干净的培育池继续流水培育,保持良好的光照强度并维持水温在27℃之间;稚贝经过12个月的生长可达直径5厘米大小,这时就可以移入海中底播养殖了。
试验过程:
试验分组:本次孵化试验分4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及试验组3,共8个孵化桶,平均每组2个孵化桶。分组设置:(1)对照组:每个孵化桶投放受精卵约30万粒,受精卵在孵化时不提供微流水,受精卵孵化发育成面盘幼虫后不投喂饵料也不接种虫黄藻;(2)试验组1:每个孵化桶投放受精卵约30万粒,受精卵在孵化时提供微流水,受精卵孵化发育成面盘幼虫后不投喂饵料也不接种虫黄藻;(3)试验组2:每个孵化桶投放受精卵约30万粒,受精卵在孵化时提供微流水,受精卵孵化发育成面盘幼虫后投喂饵料但不接种虫黄藻;(4)试验组3:每个孵化桶投放受精卵约30万粒,受精卵在孵化时提供微流水,受精卵孵化发育成面盘幼虫后投喂饵料和接种虫黄藻。
表1不同试验分组幼苗培育过程中各时期的成活率
从表1可以看出各试验分组的卵受精率差别不大;对照组的受精卵孵化成担轮幼虫的成活率明显比其他3个试验组的成活率低;对照组和试验组1发育成面盘幼虫的成活率明显比试验组2和试验组3底;变态为稚贝的成活率试验组3最高,其次是试验组2和试验组1,对照组最低。因此砗磲的受精卵在孵化时提供微流水环境,受精卵孵化发育成面盘幼虫后投喂饵料和接种虫黄藻能显著提高成活率。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