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81115B - 一种提高砗磲从稚贝到幼贝阶段存活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砗磲从稚贝到幼贝阶段存活率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581115B CN107581115B CN201710980514.1A CN201710980514A CN107581115B CN 107581115 B CN107581115 B CN 107581115B CN 201710980514 A CN201710980514 A CN 201710980514A CN 107581115 B CN107581115 B CN 10758111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young shellfish
- juvenile
- juvenile mollusks
- mollusks
- you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砗磲从稚贝到幼贝阶段存活率的方法。培育稚贝至稚贝最小个体壳高≥250μm;将壳高≥250μm的稚贝利用虹吸管抽出来,利用100目筛绢网接苗,用新鲜海水冲洗,筛网上为稚贝苗,之后利用30目筛网过滤稚贝苗,筛下为稚贝苗,收集稚贝苗;对稚贝苗采用微流水+微充气进行稚贝饲养,保持30‑50%正常光照,当发现养殖容器内出现了丝状藻,要及时清洗稚贝,去除丝状藻对稚贝的影响;当养殖缸内水体变浑浊,换水保持水质清新,稚贝生长形成幼贝。本发明打破了传统上砗磲繁育过程中一旦幼虫变态后8‑12周不清理养殖容器的惯例,采用100目筛绢网清洗了稚贝,去除杂质,改良了稚贝饲养环境,有效的将传统上不足30%提高至90%以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农业中贝类繁育增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砗磲从稚贝到幼贝阶段存活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砗磲,又称五爪贝,是一类热带海洋贝类,分布于我国南海的岛礁、泻湖中。伴随着潜水设备和机动船的普及,砗磲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导致我国南海库氏砗磲已经灭绝,无鳞砗磲非常罕见,其它种类砗磲也处于濒危境地。人工繁育增殖是修复南海砗磲的有效手段,为了实现砗磲资源修复,维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稳定性,发明人在2016年采用CN 106165659A专利技术首次在国内攻克了砗磲人工繁育技术,经过两年时间苗种生产,先后共计培育出80多万个砗磲苗,用于我国南海砗磲资源修复。砗磲人工繁育过程中,瓶颈技术有3个,一是幼虫高效率植入虫黄藻,发明人在CN 106035165A专利中已经解决该问题;二是提高砗磲幼虫变态率获得稚贝,发明人在CN 106069922A专利中也解决了该问题;三是提高稚贝至幼贝阶段存活率,从而获得大量幼贝,发明人拟在该申请专利中解决此问题。
在砗磲生活史中,各个阶段分别为:受精卵、二细胞期、四细胞期、八细胞期、多细胞期、桑葚其、囊胚期、原肠期、担轮幼虫、D形幼虫、壳型前期、壳顶中期、壳顶后期幼虫、稚贝、幼贝、成体。对于砗磲而言,稚贝是由壳顶后期幼虫发育而来的,具有足、鳃、次生壳、虫黄藻系统等器官,从幼虫到稚贝其生活方式由浮游转为底栖,由口沟呼吸转化为鳃呼吸,由原来的面盘捕食至依赖虫黄藻系统共生营养,由原来的初生壳长出次生壳。稚贝与成体相比,还具有较大差距,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生长发育才可以转化为幼贝。幼贝是从稚贝发育而来,其次生壳有原来的透明转化为不透明,且带有颜色,出现放射肋、鳞片等,外套膜可以伸出壳外,足可以分泌足丝固着自身。对于砗磲而言,稚贝阶段壳长在0.23-1.20mm,而幼贝阶段壳长≥1.20mm。通常情况下,稚贝到幼贝阶段,死亡率较高,所以如何提高这个阶段存活率对于砗磲人工繁育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砗磲从稚贝到幼贝阶段存活率的方法,利用该方法能够大量获得幼贝。
本发明的提高砗磲从稚贝到幼贝阶段存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培育稚贝至稚贝最小个体壳高≥250μm;
b、清洗稚贝:将壳高≥250μm的稚贝利用虹吸管抽出来,利用100目筛绢网接苗,用新鲜海水冲洗,筛网上为稚贝苗,去除尚未完成变态死亡的幼虫贝壳、粪便、杂质等筛下物,之后利用30目筛网过滤稚贝苗,筛下为稚贝苗,筛上为大块杂质;
c、饲养稚贝:对稚贝苗采用微流水+微充气进行稚贝饲养,保持30-50%正常光照(利用遮阳网等遮挡光照,使其为太阳直射光照强度的30-50%),如果发现养殖容器内出现了丝状藻,要按照步骤b方式及时清洗稚贝,去除丝状藻对稚贝的影响;如果养殖缸内水体变浑浊,换水保持水质清新,稚贝生长形成幼贝。
一般按照步骤c饲养稚贝,经过6-8周,稚贝经历了单水管稚贝、双水管稚贝、2触手外套膜稚贝、4触手外套膜稚贝、8触手外套膜稚贝、多触手外套膜稚贝等阶段,形成幼贝。
幼贝的最小壳长1.2mm,相对于稚贝,幼贝次生壳加厚,变得不透明;外套膜已经可以伸出壳外,进行光合作用;幼贝贝壳出现放射嵴、鳞片、出现颜色等;按照以上步骤操作,可以有效的提高砗磲从稚贝到幼贝存活率,将其由传统方法的不足30%提高至90%以上。
当砗磲幼虫完成变态以后,形成稚贝,此时的稚贝用足爬行,用鳃呼吸滤食,虫黄藻系统供应主要营养,次生壳长出,刚刚形成的稚贝壳长为230微米,伴随着个体生长,虫黄藻系统中虫黄藻数量不断增多,经过2-3周培育,稚贝最小个体壳高≥250μm。
本发明不同于对比文件1(CN 106165659 A,一种砗磲的人工繁育方法),对比文件1阐述了砗磲人工技术工艺,虽然给出了简单步骤,但是尚未提到从稚贝到幼贝苗种存活率,而本发明是一个精细化,精准提高阶段性存活率的有效方法,大大提高了砗磲幼贝生产数量,为其产业化提供了技术保障;相对于对比文件1,本发明属于对比文件1中的步骤改良,获得显著的效果,所以本发明属于改进性发明专利;本发明也不同于对比文件2(CN106857344一种提高砗磲幼贝中间育成效率的方法),对比文件2是一种提高幼贝存活率的方法,具体的说就是从1.2-1.5mm以后阶段改良方法,而本发明要提高的阶段为从稚贝到幼贝阶段,也就是0.23-1.20mm阶段,二者阶段性完全不同,没有交集,由于阶段不同,提高的方法存在着显著差别,故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同对比文件2。
本发明根据砗磲生物学特性,利用了砗磲在稚贝阶段分泌足丝能力弱,固着力差的特点,通过获取稚贝、清洗稚贝、饲养稚贝、形成幼贝等技术环节,有效的提高了砗磲从稚贝到幼贝的存活率。本发明打破了传统上砗磲繁育过程中一旦幼虫变态后8-12周不清理养殖容器的惯例,采用100目筛绢网清洗了稚贝,去除杂质,改良了稚贝饲养环境,有效的将传统上不足30%提高至90%以上,为砗磲苗种生产产业化提供了技术保障。本发明具有实用性强、易于推广、效果显著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砗磲稚贝、幼贝个体形态图。左图为稚贝,贝壳透明、全身布满虫黄藻;右图为幼贝,贝壳钙化加厚,不透明,出现放射嵴、鳞片、颜色等,外套膜伸出壳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a、获取稚贝:2017年4月初,在中科院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开展了鳞砗磲幼虫培育,经过2周培育,鳞砗磲幼虫完成变态,形成稚贝,经过定量,发现有61.2万个稚贝,此时的稚贝用足爬行,用鳃呼吸滤食,虫黄藻系统供应主要营养,次生壳长出,刚刚形成的稚贝壳长为230微米左右,伴随着个体生长,体内虫黄藻系统中虫黄藻数量不断增多;
b、清洗稚贝:经过2周培育,稚贝最小个体壳高≥250μm,此时将稚贝利用虹吸管抽出来,利用100目筛绢网接苗,经过2次反复抽取,将养殖容器内所有稚贝全部抽出来,用新鲜海水冲洗,筛网上为苗,去除尚未完成变态死亡的幼虫贝壳、粪便、杂质等筛下物,之后利用30目筛网过滤稚贝,筛下为稚贝,筛上为大块杂质;
c、饲养稚贝:稚贝采用微流水+微充气进行稚贝饲养,保持30-50%正常光照,第4周时,发现养殖容器内出现了丝状藻,按照步骤b方式及时清洗稚贝,即将稚贝利用虹吸管抽出来,利用100目筛绢网接苗,经过反复抽取,将养殖容器内所有稚贝全部抽出来,用新鲜海水冲洗,筛网上为稚贝,之后利用30目筛网过滤稚贝,筛下为稚贝,收集稚贝继续采用微流水+微充气进行稚贝饲养,去除丝状藻对稚贝的影响;偶尔发现养殖缸内水体变浑浊,大量换水,确保水质清新;
d、形成幼贝:按照步骤c饲养稚贝,经过6周培养,稚贝经历了单水管稚贝、双水管稚贝、2触手外套膜稚贝、4触手外套膜稚贝、8触手外套膜稚贝、多触手外套膜稚贝等阶段,形成幼贝;幼贝的最小壳长1.2mm,相对于稚贝,幼贝次生壳加厚,变得不透明;外套膜已经可以伸出壳外,进行光合作用,幼贝贝壳出现放射嵴、鳞片、出现颜色等;经过定量,获得了56.7万个幼贝,从稚贝到幼贝存活率为92.6%。
实施例2:
a、获取稚贝:2017年5月初,在中科院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开展了无鳞砗磲幼虫培育,经过3周培育,无鳞砗磲幼虫完成变态,形成稚贝,经过定量,发现有9630个稚贝,此时的稚贝用足爬行,用鳃呼吸滤食,虫黄藻系统供应主要营养,次生壳长出,刚刚形成的稚贝壳长为230微米左右,伴随着个体生长,体内虫黄藻系统中虫黄藻数量不断增多;
b、清洗稚贝:经过3周培育,稚贝最小个体壳高≥250μm,此时将稚贝利用虹吸管抽出来,利用100目筛绢网接苗,经过2次反复抽取,将养殖容器内所有稚贝全部抽出来,用新鲜海水冲洗,筛网上为苗,去除尚未完成变态死亡的幼虫贝壳、粪便、杂质等筛下物,之后利用30目筛网过滤稚贝,筛下为稚贝,筛上为大块杂质;
c、饲养稚贝:稚贝采用微流水+微充气进行稚贝饲养,保持30-50%正常光照,第6周时,发现养殖容器内出现了丝状藻,按照步骤b方式及时清洗稚贝,即将稚贝利用虹吸管抽出来,利用100目筛绢网接苗,经过反复抽取,将养殖容器内所有稚贝全部抽出来,用新鲜海水冲洗,筛网上为稚贝,之后利用30目筛网过滤稚贝,筛下为稚贝,收集稚贝继续采用微流水+微充气进行稚贝饲养,去除丝状藻对稚贝的影响,当养殖缸内水体变浑浊,要大量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d、形成幼贝:按照步骤c饲养稚贝,经过5周培养,稚贝经历了单水管稚贝、双水管稚贝、2触手外套膜稚贝、4触手外套膜稚贝、8触手外套膜稚贝、多触手外套膜稚贝等阶段,形成幼贝;幼贝的最小壳长1.2mm,相对于稚贝,幼贝次生壳加厚,变得不透明;外套膜已经可以伸出壳外,进行光合作用;经过定量,获得了8953个幼贝,从稚贝到幼贝存活率为93.0%。
实施例3:
a、获取稚贝:2016年6月初,在中科院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开展了长砗磲幼虫培育,经过3周培育,长砗磲幼虫完成变态,形成稚贝,经过定量,发现有9685个稚贝,此时的稚贝用足爬行,用鳃呼吸滤食,虫黄藻系统供应主要营养,次生壳长出,刚刚形成的稚贝壳长为230微米左右,伴随着个体生长,体内虫黄藻系统中虫黄藻数量不断增多;
b、清洗稚贝:经过3周培育,稚贝最小个体壳高≥250μm,此时将稚贝利用虹吸管抽出来,利用100目筛绢网接苗,经过2次反复抽取,将养殖容器内所有稚贝全部抽出来,用新鲜海水冲洗,筛网上为苗,去除尚未完成变态死亡的幼虫贝壳、粪便、杂质等筛下物,之后利用30目筛网过滤稚贝,筛下为稚贝,筛上为大块杂质;
c、饲养稚贝:稚贝采用微流水+微充气进行稚贝饲养,保持30-50%正常光照,第5周时,发现养殖容器内出现了丝状藻,按照步骤b方式及时清洗稚贝,即将稚贝利用虹吸管抽出来,利用100目筛绢网接苗,经过反复抽取,将养殖容器内所有稚贝全部抽出来,用新鲜海水冲洗,筛网上为稚贝,之后利用30目筛网过滤稚贝,筛下为稚贝,收集稚贝继续采用微流水+微充气进行稚贝饲养,去除丝状藻对稚贝的影响,当养殖缸内水体变浑浊,要大量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d、形成幼贝:按照步骤c饲养稚贝,经过5周培养,稚贝经历了单水管稚贝、双水管稚贝、2触手外套膜稚贝、4触手外套膜稚贝、8触手外套膜稚贝、多触手外套膜稚贝等阶段,形成幼贝;幼贝的最小壳长1.2mm,相对于稚贝,幼贝次生壳加厚,变得不透明;外套膜已经可以伸出壳外,进行光合作用,幼贝贝壳出现放射嵴、鳞片、出现颜色等;经过定量,获得了9327个幼贝,从稚贝到幼贝存活率为96.3%。
实施例4:
a、获取稚贝:2017年5月初,在中科院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开展了番红砗磲幼虫培育,经过2周培育,番红砗磲幼虫完成变态,形成稚贝,经过定量,发现有7560个稚贝,此时的稚贝用足爬行,用鳃呼吸滤食,虫黄藻系统供应主要营养,次生壳长出,刚刚形成的稚贝壳长为230微米左右,伴随着个体生长,体内虫黄藻系统中虫黄藻数量不断增多;
b、清洗稚贝:经过3周培育,稚贝最小个体壳高≥250μm,此时将稚贝利用虹吸管抽出来,利用100目筛绢网接苗,经过2次反复抽取,将养殖容器内所有稚贝全部抽出来,用新鲜海水冲洗,筛网上为苗,去除尚未完成变态死亡的幼虫贝壳、粪便、杂质等筛下物,之后利用30目筛网过滤稚贝,筛下为稚贝,筛上为大块杂质;
c、饲养稚贝:采用微流水+微充气进行稚贝饲养,保持30-50%正常光照,第6周时,发现养殖容器内出现了丝状藻,按照步骤b方式及时清洗稚贝,即将稚贝利用虹吸管抽出来,利用100目筛绢网接苗,经过反复抽取,将养殖容器内所有稚贝全部抽出来,用新鲜海水冲洗,筛网上为稚贝,之后利用30目筛网过滤稚贝,筛下为稚贝,收集稚贝继续采用微流水+微充气进行稚贝饲养,去除丝状藻对稚贝的影响,当养殖缸内水体变浑浊,要大量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d、形成幼贝:按照步骤c饲养稚贝,经过4周培养,稚贝经历了单水管稚贝、双水管稚贝、2触手外套膜稚贝、4触手外套膜稚贝、8触手外套膜稚贝、多触手外套膜稚贝等阶段,形成幼贝;幼贝的最小壳长1.2mm,相对于稚贝,幼贝次生壳加厚,变得不透明;外套膜已经可以伸出壳外,进行光合作用,幼贝贝壳出现放射嵴、鳞片、出现颜色等;经过定量,获得了7216个幼贝,从稚贝到幼贝存活率为95.4%。
Claims (1)
1.一种提高砗磲从稚贝到幼贝阶段存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培育稚贝至稚贝最小个体壳高≥250μm;
b、清洗稚贝:将壳高≥250μm的稚贝利用虹吸管抽出来,利用100目筛绢网接苗,用新鲜海水冲洗,筛网上为稚贝苗,之后利用30目筛网过滤稚贝苗,筛下为稚贝苗,收集稚贝苗;
c、饲养稚贝:对稚贝苗采用微流水+微充气进行稚贝饲养,保持30-50%正常光照,当发现养殖容器内出现了丝状藻,要按照步骤b方式及时清洗稚贝,去除丝状藻对稚贝的影响;当养殖缸内水体变浑浊,换水保持水质清新,稚贝生长形成幼贝;
所述的培育稚贝至稚贝最小个体壳高≥250μm是当砗磲幼虫完成变态以后,刚刚形成的稚贝,伴随着个体生长,虫黄藻系统中虫黄藻数量不断增多,经过2-3周培育,稚贝最小个体壳高≥250μ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80514.1A CN107581115B (zh) | 2017-10-19 | 2017-10-19 | 一种提高砗磲从稚贝到幼贝阶段存活率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80514.1A CN107581115B (zh) | 2017-10-19 | 2017-10-19 | 一种提高砗磲从稚贝到幼贝阶段存活率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81115A CN107581115A (zh) | 2018-01-16 |
CN107581115B true CN107581115B (zh) | 2020-04-03 |
Family
ID=61053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980514.1A Active CN107581115B (zh) | 2017-10-19 | 2017-10-19 | 一种提高砗磲从稚贝到幼贝阶段存活率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58111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18983B (zh) * | 2018-12-03 | 2020-08-04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一种提高珊瑚幼虫附着变态的方法 |
CN109804966B (zh) * | 2019-02-19 | 2020-11-13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一种控制砗磲苗种规模化生产中丝状藻爆发的方法 |
CN114176033B (zh) * | 2021-12-07 | 2022-10-21 | 中国海洋大学 | 双壳贝类肌肉组织非致死性采样装置及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01225A (zh) * | 2002-09-23 | 2003-03-12 | 盘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 一种文蛤育苗越冬及中间育成方法 |
CN106165659A (zh) * | 2016-06-20 | 2016-11-30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一种砗磲人工繁育方法 |
CN107182869A (zh) * | 2017-06-05 | 2017-09-22 | 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 一种大竹蛏苗种培育方法 |
CN105918185B (zh) * | 2016-06-21 | 2018-12-21 | 金华东阳展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砗磲的人工育苗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35341A (zh) * | 2012-09-26 | 2012-12-26 |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 | 大獭蛤和澳洲獭蛤杂交育种方法 |
CN203399610U (zh) * | 2013-06-07 | 2014-01-22 | 营口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 大竹蛏稚贝t字形虹吸出苗器 |
-
2017
- 2017-10-19 CN CN201710980514.1A patent/CN10758111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01225A (zh) * | 2002-09-23 | 2003-03-12 | 盘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 一种文蛤育苗越冬及中间育成方法 |
CN106165659A (zh) * | 2016-06-20 | 2016-11-30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一种砗磲人工繁育方法 |
CN105918185B (zh) * | 2016-06-21 | 2018-12-21 | 金华东阳展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砗磲的人工育苗方法 |
CN107182869A (zh) * | 2017-06-05 | 2017-09-22 | 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 一种大竹蛏苗种培育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81115A (zh) | 2018-0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63617B (zh) | 一种熊本牡蛎的人工繁育方法 | |
JP5543583B2 (ja) | オレンジ色の閉殻筋ホタテ貝の養殖方法 | |
CN101077063A (zh) | 三倍体单体牡蛎规模化培育方法 | |
CN106165659B (zh) | 一种砗磲人工繁育方法 | |
CN101990854A (zh) | 长牡蛎壳色纯色选育系的制种方法 | |
CN107581115B (zh) | 一种提高砗磲从稚贝到幼贝阶段存活率的方法 | |
CN102960269A (zh) | 一种利用养殖水培育贝类苗种的方法 | |
CN105918185B (zh) | 一种砗磲的人工育苗方法 | |
CN113016673A (zh) | 一种规模化生产壳黄/壳黑三倍体福建牡蛎的方法 | |
CN101904311B (zh) | 对虾类幼体孵化方法及装置 | |
CN101120665A (zh) | 一种淡水育珠蚌的育苗方法 | |
CN101790967B (zh) | 一种日本蟳早繁苗的培育方法 | |
CN107155956B (zh) | 一种玫瑰毒鮋的人工苗种培育方法 | |
CN104938374A (zh) | 基于生态系统的单体牡蛎中间培育方法 | |
CN105766742A (zh) | 毛蚶苗种生态聚合型繁育方法 | |
CN107517897B (zh) | 长江刀鲚室内苗种培育早期清除晶囊轮虫的方法 | |
CN114304011B (zh) | 一种法螺稚贝培育方法 | |
CN206744305U (zh) | 一种用于一龄刀鲚生态繁养的串联式池塘 | |
CN115735819A (zh) | 一种岩牡蛎与葡萄牙牡蛎的杂交制种方法 | |
Li et al. | Freshwater pearl culture | |
JP2010041983A (ja) | アコヤガイ、ヒオウギガイ種苗の生産方法とその種苗 | |
CN109937923B (zh) | 一种提高美洲鲥池塘养殖当年鱼种出池规格的方法 | |
CN208095764U (zh) | 人工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分级收获装置 | |
CN111213602A (zh) | 一种内壳黄色马氏珠母贝养成内壳深黄金色珠母贝的受精育苗方法 | |
CN112205330A (zh) | 一种猪耳丽蚌的规模化人工繁育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