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55637B - 一种多次催产、多批附着提高热带海参培育池及亲参利用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次催产、多批附着提高热带海参培育池及亲参利用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55637B
CN112655637B CN202011507829.2A CN202011507829A CN112655637B CN 112655637 B CN112655637 B CN 112655637B CN 202011507829 A CN202011507829 A CN 202011507829A CN 112655637 B CN112655637 B CN 1126556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 cucumber
feeding
larvae
density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078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55637A (zh
Inventor
黄文�
郑春田
陈晓瑛
彭凯
莫文艳
陈冰
李活
刘锦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ny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of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广东金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广东金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Priority to CN20201150782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556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55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56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556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56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次催产、多批附着提高热带海参培育池及亲参利用率的方法。本发明首次利用某些热带海参种不受月相规律影响的繁殖特征,采用多次催产,平行或梯次培育的方法,对低附着密度的水体依次补充浮游幼体进行多批次附着,提高培育水体中附着稚苗的密度,可显著提高培育海参幼苗的水泥池利用率,亦显著提高了热带海参亲本的利用率。通过设置气室密度、调节充气强度,利用气泵自动充分搅动浮游水体极大地降低了人力消耗,且提高了附着变态率。本发明技术方案可节省热带海参规模化培育的时间、人力及能耗成本,为实现热带海参人工养殖、热带海参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基础。

Description

一种多次催产、多批附着提高热带海参培育池及亲参利用率 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多次催产、多批附着提高热带海参培育池及亲参利用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海参(Holothuroidea)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具有重要的食疗价值,我国是最主要的消费市场。全球每年消费海参干品接近4.0万吨,其中约0.75万吨为我国低温地域养殖的仿刺参,其余几乎全部来源于捕捞热带海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热带海参需求量将进一步快速增长。然而,海参的生长速度慢、性成熟时间长等特点决定了海参种群新个体补充周期长,全球热带海参种群资源已受到破坏,又由于热带海参的人工繁育技术与冷水性仿刺参的技术通用性较差,加强热带海参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是热带海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环节。
很多海参种不受月相规律影响,在繁殖过程中,人工催产亦并不能使每条亲本都发生排精或排卵,如:100条亲本群体,产精个体在3~7条左右,产卵个体在1~5条,而解剖发现几乎所有的海参亲本性腺饱满度都较好,单批次催产不能充分利用性成熟的海参亲本,海参亲本的整体利用率较低。多数海参种类需经历浮游、变态附着的生活史转化过程,海参从浮游的樽型幼体转变至五触手幼体,采用人工搅动的方法耗费较大人力且仍会出现搅动不均匀的情况,影响幼体的规模化培育。海参从浮游生活阶段变态成附着稚苗后,需要经历较长时间才能长大至1cm以上,在此之前,由于海参个体太小,不适合进行洗池搬动。受到浮游幼体阶段的培育密度限制,及变态附着存活率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幼体附着密度不足的情况,降低了海参培育池的利用效率,增加了时间、能耗和人力成本。以上问题阻碍了热带海参的规模化繁养产业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次催产、多批附着提高热带海参培育池及亲参利用率的方法,其可增加附着稚苗的密度,提高热带海参附着阶段的养殖效率,为热带海参规模化养殖提供技术基础。
本发明的多次催产、多批附着提高热带海参培育池及亲参利用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海参繁殖季节,进行人工催产受精获得海参受精卵,催产后,海参亲本进行营养增强及恢复养殖,为下一次催产提供营养保证;
B、催产后,将受精卵放置于海水中,使受精卵密度不多于0.15个/mL,在水体中设置气室密度为0.5~1.0平米/个,调节气室的充气强度至水面气泡移动速度15~30cm/s,投喂浮游期饵料;
C、当发现大耳后期幼体中有5%~20%樽行幼体时,进入附着变态发育阶段,将水体中气室密度调整为1.0~2.0平米/个,调节气室的充气强度至水面气泡移动速度5~10cm/s,按照每平米2~8个波纹框、板面向上横向布置于水体底部,投喂附着变态期饵料;
D、检查波纹板上的稚苗附着密度,若波纹板上每10平方厘米、五触手幼体的平均个数小于1,则补充浮游幼体,以增加稚苗的附着密度;若波纹板上每10平方厘米、五触手幼体的平均个数大于等于1,继续培育获得海参幼苗;
E、步骤A中的亲本恢复养殖5天以上,可再次进行人工催产获得受精卵,在新的水体中,浮游期培育方法按照步骤B)的方法进行,待新培育的浮游幼体发育至大耳幼体后期,经浓缩收集后,加入到步骤D中稚苗附着密度不足的水体中,培育获得海参幼苗。
所述的海参优选为进入繁殖季节后不受月相繁殖规律影响的热带海参种类。如热带玉足海参。
优选,步骤A中,所述的海参亲本进行营养增强及恢复养殖,其投喂的海参亲本饵料由小球藻粉、螺旋藻粉、鼠尾藻粉、酵母粉、海泥按照质量比1:1:1:1:1混合而成,亲本饵料的投喂方法为:饵料经干净海水搅拌均匀浸泡12小时后再投喂,每天早上全池换水冲洗1次,每天晚上投喂1次,投喂量为1~3%体重。
优选,步骤B中,浮游期饵料是将小球藻粉、酵母粉、螺旋藻粉、鼠尾藻粉按质量比例混合,其中小球藻粉占60%,其余种类均分剩余比例,浮游期饵料的投喂方法为:经300~500目筛绢搓碎后投喂,每天投喂2~6次,不换水。
优选,步骤C中,所述的附着变态期饵料是将小球藻粉、酵母粉、螺旋藻粉、鼠尾藻粉按质量比例混合,其中小球藻粉占60%,其余种类均分剩余比例,附着变态期的投喂方法为:300~500目筛绢搓碎后投喂,海泥溶于海水后,再经300~500目筛绢搓碎后投喂,海泥的投喂量是其他饵料投喂量的0.5-20倍,饵料和海泥交叉投喂,投喂次数为4~6次,不换水。
本发明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是:首次利用某些热带海参种不受月相规律影响的繁殖特征,采用多次催产,平行或梯次培育的方法,对低附着密度的水体依次补充浮游幼体进行多批次附着,提高培育水体中附着稚苗的密度,可显著提高培育海参幼苗的水泥池利用率,亦显著提高了热带海参亲本的利用率。通过设置气室密度、调节充气强度,利用气泵自动充分搅动浮游水体极大地降低了人力消耗,且提高了附着变态率。本发明技术方案可节省热带海参规模化培育的时间、人力及能耗成本,为实现热带海参人工养殖、热带海参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中的海水都是沙滤海水经500目滤袋过滤后,强氯精消毒,充分曝气2天后再经硫代硫酸钠消除余氯后的海水。
实施例1:
多次催产、多批附着提高热带海参培育池及亲参利用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用不受月相繁殖规律影响的热带玉足海参30条,在玉足海参的繁殖季节,将玉足海参亲参分散放在干净阴凉的地板上,阴干2.0h后放入干净的100L桶(产卵桶)中,抽入海水沿桶壁流水冲击亲参,加水至1.0m深,约90L海水,待海参排精、排卵;每隔30min检查亲参是否排精,若发现排精的雄参,则及时将排精的雄参全部抓入1个新的海水桶中,约含90L海水,作为产精桶;待雌参产卵后将卵子搅散均匀,从产精桶中取0.8L包含精液的海水加入产卵桶的卵子中进行湿法授精,受精后立即用滤网将水体中的受精卵滤出,避免时间过长导致多精受精。每隔30min,对未产精、产卵的亲本进行持续刺激催产。第1次催产共计获得420万个受精卵。催产后在原水体中重新加入新鲜干净的海水,海参亲本进行营养增强及恢复养殖,为下一次催产提供营养保证。在营养增强及恢复养殖步骤中,继续投喂饵料,海参亲本饵料由小球藻粉、螺旋藻粉、鼠尾藻粉、酵母粉、海泥按照质量比1:1:1:1:1混合而成;亲本饵料的投喂方法为:饵料经干净海水搅拌均匀浸泡12小时后再投喂,每天早上全池换水冲洗1次,每天晚上投喂1次,投喂量为体重的2%。
2)催产后,将受精卵放置于海水中,使受精卵密度0.1个/mL,在水体中设置气室密度为0.5平米/个,调节气室的充气强度至水面气泡移动速度20cm/s,投喂浮游期饵料。浮游期饵料由小球藻粉、螺旋藻粉、鼠尾藻粉、酵母粉组成;浮游期饵料的投喂方法为:经400目筛绢搓碎后投喂,每天投喂3次,不换水。投喂量是每立方米培育水体每次投喂饵料0.5g,浮游期饵料是将小球藻粉、酵母粉、螺旋藻粉、鼠尾藻粉按质量比例混合,其中小球藻粉占60%,其余种类均分剩余比例。
3)当发现大耳后期幼体中有数量的15%樽行幼体时,进入附着变态发育阶段,将水体中气室密度调整为1.5平米/个,调节气室的充气强度至水面气泡移动速度7cm/s,按照每平米5个波纹框(波纹框包含20片波纹板,波纹板的规格为31cm×39cm)、板面向上横向布置于水体底部;为了促进浮游幼体附着,该阶段除了投喂饵料外,还需增加投喂海泥。饵料的投喂方法是:将小球藻粉、酵母粉、螺旋藻粉、鼠尾藻粉混合物溶于少量的干净海水中,再经400目筛绢过滤后投喂,投喂量是每立方米培育水体每次投喂饵料0.5g,饵料是将小球藻粉、酵母粉、螺旋藻粉、鼠尾藻粉按质量比例混合,其中小球藻粉占60%,其余种类均分剩余比例,海泥的投喂方法是投喂量是饵料的10倍,将海泥溶于少量干净海水后,再经400目筛绢过滤后投喂。海泥投喂与饵料投喂进行交叉投喂,每天投喂的总次数为5次。
4)在10个培育池中,检查波纹板上的稚苗附着密度,发现其中6个水体中波纹板上每10平方厘米、五触手幼体的平均个数小于1,其余培育池五触手幼体的密度均小于3.0个,补充浮游幼体,以增加稚苗的附着密度。
5)步骤1)中的亲本恢复养殖5天,进行第2次人工催产,共计获得390万个受精卵。对新催产出的幼体与步骤2)中的幼体进行平行培育,培育时间相差5天,方法如步骤2)中所述,在新的水体中,浮游期培育方法按照步骤2)中的进行,待新培育的浮游幼体发育至大耳幼体后期,经浓缩收集后,加入到步骤4)中稚苗附着密度不足的水体中,5天之后,待第2次催产、平行培育的幼体附着之后,再次统计培育池中的附着幼体密度,保证将10个培育池中海参稚苗的附着密度增加至每10平方厘米、五触手幼体的平均个数至3.0个以上,以提高海参幼苗的附着密度、亲参及培育水体的利用率。
6)步骤5)中催产后的亲本恢复养殖5天后,对海参亲本群体进行第3次人工催产,共计获得350万个受精卵。对新催产出的幼体与步骤2)、步骤5)中的幼体进行平行培育,培育时间分布相差5天、10天,方法如步骤2)中所述,在新的水体中,浮游期培育方法按照步骤2)中的进行,待新培育的浮游幼体发育至大耳幼体后期,经浓缩收集后,再次加入到步骤5)中的培育池中,5天之后,待第3次催产、平行培育的幼体附着之后,再次统计培育池中的附着幼体密度,保证将10个培育池中海参稚苗的附着密度增加至每10平方厘米、五触手幼体的平均个数至5.0个以上,以提高海参幼苗的附着密度、亲参及培育水体的利用率。
7)按照常规的方法,将海参幼苗养至1cm以上。
本实施例与其他对比例亲本的产精、产卵效率、附着密度等技术指标对比,对比见表1。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5)开始采取不同的操作:
5)检查步骤4)中附着密度过低后再进行催产培育,步骤1)中的亲本恢复养殖18天,进行第2次人工催产,第2次催产共计获得430万个受精卵。对新催产出的幼体进行梯次培育,方法如步骤2)中所述,在新的水体中,浮游期培育方法按照步骤2)中的进行,待新培育的浮游幼体发育至大耳幼体后期,经浓缩收集后,加入到步骤4)中稚苗附着密度不足的水体中,增加海参稚苗的附着密度,保证将10个培育池中海参稚苗的附着密度增加至每10平方厘米、五触手幼体的平均个数至3.0个以上。由于海参稚苗阶段生长速度缓慢,幼苗不会互相残杀,不同批次相差18~25天培育时间对于海参幼苗的整体质量影响不大。
6)按照常规的方法,将海参幼苗养至1cm以上。
本实施例与其他对比例亲本的产精、产卵效率、附着密度等技术指标对比,对比见表1。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整体只进行1次催产操作,其他步骤参考实施例1进行,共计获得受精卵:430万个,经统计10个培育池的平均附着密度为0.12个/c㎡。对比效果见表1。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未进行海参亲本营养增强及恢复养殖,无间隔连续催产2次,其他步骤参考实施例1进行,共计获得受精卵:360万个,催产后约40%(12条)的亲本出现吐脏应激反应,经统计,培育池的平均附着密度为0.11个/c㎡。对比效果见表1。
对比例3: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步骤3)发育至樽型幼体后未调整气室密度、充气强度,其他步骤参考实施例1进行,共计获得受精卵:1250万个,经统计,培育池的平均附着密度为0.01个/c㎡。对比效果见表1。
表1不同实施例效果对比表
Figure BDA0002845423010000081
实施例1与对比例1的技术方案区别分析:对比例1只经过单次催产附着过程,亲本群体的平均产卵量显著低于实施例1,说明对比例1中的亲本利用率显著低于实施例1,同一批次不同培育池中幼苗附着密度降低之后无法补充幼苗,海参培育池的利用率显著低于实施例1。
实施例1与对比例2的技术方案区别分析:对比例2未对海参亲本进行恢复养殖,连续催产后,亲本开始出现应激吐脏,对比例2的方法不利于亲本的再次利用。
实施例1与对比例3的技术方案区别分析:步骤3)发育至樽型幼体后,不减少气室密度、不降低充气强度,发现浮游幼体在该阶段无法附着,一直处于浮游状态,在持续5天后,浮游幼体中开始出现死亡胚胎,最终的附着率非常低。

Claims (6)

1.一种多次催产、多批附着提高热带海参培育池及亲参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在海参繁殖季节,进行人工催产受精获得海参受精卵,催产后,海参亲本进行营养增强及恢复养殖,为下一次催产提供营养保证;
B、催产后,将受精卵放置于海水中,使受精卵密度不多于0.15个/mL,在水体中设置气室密度为0.5~1.0平米/个,调节气室的充气强度至水面气泡移动速度15~30cm/s,投喂浮游期饵料;
C、当发现大耳后期幼体中有5%~20%樽行幼体时,进入附着变态发育阶段,将水体中气室密度调整为1.0~2.0平米/个,调节气室的充气强度至水面气泡移动速度5~10cm/s,按照每平米2~8个波纹框、板面向上横向布置于水体底部,投喂附着变态期饵料;
D、检查波纹板上的稚苗附着密度,若波纹板上每10平方厘米、五触手幼体的平均个数小于1,则补充浮游幼体,以增加稚苗的附着密度;若波纹板上每10平方厘米、五触手幼体的平均个数大于等于1,继续培育获得海参幼苗;
E、步骤A中的亲本恢复养殖5天以上,再次进行人工催产获得受精卵,在新的水体中,浮游期培育方法按照步骤B的方法进行,待新培育的浮游幼体发育至大耳幼体后期,经浓缩收集后,加入到步骤D中稚苗附着密度不足的水体中,培育获得海参幼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海参为进入繁殖季节后不受月相繁殖规律影响的热带海参种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海参为热带玉足海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的海参亲本进行营养增强及恢复养殖,其投喂的海参亲本饵料由小球藻粉、螺旋藻粉、鼠尾藻粉、酵母粉、海泥按照质量比1:1:1:1:1混合而成,亲本饵料的投喂方法为:饵料经干净海水搅拌均匀浸泡12小时后再投喂,每天早上全池换水冲洗1次,每天晚上投喂1次,投喂量为1~3%体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浮游期饵料是将小球藻粉、酵母粉、螺旋藻粉、鼠尾藻粉按质量比例混合,其中小球藻粉占60%,其余种类均分剩余比例,浮游期饵料的投喂方法为:经300~500目筛绢搓碎后投喂,每天投喂2~6次,不换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的附着变态期饵料是将小球藻粉、酵母粉、螺旋藻粉、鼠尾藻粉按质量比例混合,其中小球藻粉占60%,其余种类均分剩余比例,附着变态期的投喂方法为:300~500目筛绢搓碎后投喂,海泥溶于海水后,再经300~500目筛绢搓碎后投喂,海泥的投喂量是其他饵料投喂量的0.5-20倍,饵料和海泥交叉投喂,投喂次数为4~6次,不换水。
CN202011507829.2A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多次催产、多批附着提高热带海参培育池及亲参利用率的方法 Active CN1126556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07829.2A CN112655637B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多次催产、多批附着提高热带海参培育池及亲参利用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07829.2A CN112655637B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多次催产、多批附着提高热带海参培育池及亲参利用率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55637A CN112655637A (zh) 2021-04-16
CN112655637B true CN112655637B (zh) 2022-04-15

Family

ID=75406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07829.2A Active CN112655637B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多次催产、多批附着提高热带海参培育池及亲参利用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556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5476A (zh) * 2021-08-20 2021-11-0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亲参原位催产装置及原位催产方法
CN114304010B (zh) * 2021-12-29 2023-04-07 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烟台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烟台市海洋捕捞增殖管理站) 一种提高仿刺参幼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1661B (zh) * 2014-04-23 2015-12-0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高品质虾夷扇贝精液的采集方法
JP6267810B2 (ja) * 2015-02-13 2018-01-24 株式会社ゼネラル・オイスター カキの陸上養殖方法
CN107667931A (zh) * 2017-10-17 2018-02-09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小水体人工培育礁栖玉足海参幼苗的方法
CN108617558B (zh) * 2018-08-30 2018-12-07 山东富瀚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刺参苗种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09952981B (zh) * 2019-05-09 2020-08-2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提高刺参亲本产卵量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55637A (zh) 2021-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90004B (zh) 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及方法
CN105494193B (zh) 一种双线紫蛤的育苗方法
CN102090361A (zh) 光唇鱼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12655637B (zh) 一种多次催产、多批附着提高热带海参培育池及亲参利用率的方法
CN103478028B (zh) 白色或紫色淡水珍珠的定向培育方法
CN109601434B (zh) 一种适于小水体养殖大口黑鲈食性转化的方法
CN106942105B (zh) 一种利用北方高温期进行香港牡蛎人工育苗的方法
CN101317550A (zh) 杂交贻贝的人工育苗方法
CN111226843A (zh) 一种海水鱼虾育苗专用卤虫室内养殖方法
CN112772475A (zh) 一种斑点叉尾鮰亲鱼培育方法
CN103141411B (zh) 一种灰海马亲海马配对方法
CN112655610B (zh) 一种热带海参幼苗的高效培育方法
CN102100195A (zh) 一种刺参的养殖方法
CN108770737B (zh) 一种高成活率和生长率的虎龙杂交斑池塘育苗方法
CN102090357B (zh) 古蚶贝工厂化育苗方法
CN101288384B (zh) 一种青虾种内杂交育种方法
CN111280102A (zh) 一种淡水青虾工厂化循环水苗种培育方法
CN114600806B (zh) 一种利用虾塘藻培育西施舌亲贝的促熟方法
CN104872036A (zh) 克氏原螯虾在同一池塘中一年三季繁养方法
CN111149742B (zh) 一种唐冠螺幼体制备及培养方法
CN114027232A (zh) 一种侏儒蛤的引种繁育方法
CN110178760B (zh) 营养调控黄河口半滑舌鳎亲鱼繁殖高雌化苗种的方法
CN112136736A (zh) 一种抗逆长牡蛎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CN106508759A (zh) 一种不同地理群体魁蚶性腺同步发育控制方法
CN111802291A (zh) 一种中华绒螯蟹超大规格亲本生态育苗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23

Address after: 510640 No.1 Dafeng 1st Street, Wushan Town,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Jiny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40 No.1 Dafeng 1st Street, Wushan Town,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