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6921B - 车用的座椅滑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用的座椅滑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6921B
CN107206921B CN201680008610.3A CN201680008610A CN107206921B CN 107206921 B CN107206921 B CN 107206921B CN 201680008610 A CN201680008610 A CN 201680008610A CN 107206921 B CN107206921 B CN 1072069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guideway
upper rail
pressing component
seat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86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06921A (zh
Inventor
久米将
星原直明
藤泽英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6/05907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6158591A1/ja
Publication of CN107206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69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069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69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7Slide construction
    • B60N2/0722Constructive 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7Slide construction
    • B60N2/0702Slid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ed by its cross-section
    • B60N2/0705Slid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ed by its cross-section omega-shap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7Slide construction
    • B60N2/0702Slid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ed by its cross-section
    • B60N2/0715C or U-shap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king device
    • B60N2/0831Movement of the latch
    • B60N2/0837Movement of the latch pivoting
    • B60N2/0843Movement of the latch pivoting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的座椅滑动装置,车用的座椅滑动装置包括下导轨、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下导轨移动的上导轨、以及经由施力部件被安装于下导轨和上导轨中的一方的按压部件。按压部件通过施力部件的作用力总是按压下导轨以及上导轨中的另一方。下导轨以及上导轨沿第一方向延伸。按压部件以在第一方向以及正交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双方产生分力的方式倾斜地按压下导轨以及上导轨中的另一方。

Description

车用的座椅滑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的座椅滑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具有3排座椅的车辆的后部座席所采用的座椅滑动装置的下导轨构成为前部比后部低。另一方面,驾驶席等前方的座席的下导轨构成为后部比前部低。对于具有这样倾斜的下导轨的座席而言,在向前方调整座椅位置的情况下将所需要的座椅向前方操作的负载、与在向后方调整座椅位置的情况下将所需要的座椅向后方操作的负载不同。
专利文献1的车用的座椅滑动装置具备滑动阻力调节机构。该滑动阻力调节机构具有设置于下导轨的多个突条部、经由弹性压缩的弹簧安装于上导轨的滚珠。突条部具有倾斜面和阻力面。倾斜面在突条部中设置于座椅的上行方向后方侧,阻力面在突条部中设置于座椅的上行方向前方侧。阻力面具有比倾斜面陡的倾斜。在被滑动操作时,滚珠越过突条部。该越过时,由于座椅被滑动操作的方向不同,滚珠接触的面的角度、即滚珠从面受到的阻力不同。利用该关系,能够将座椅的上行方向的滑动操作所需要的负载与座椅的下行方向的滑动操作所需要的负载设定为相等。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945168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车用的座椅滑动装置中,滚珠越过突条部的瞬间,滚珠与突条部之间阻力消失。即在整个滑动操作中,滑动操作所需要的负载不稳定,所以难以进行细微的位置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容易进行位置调整的车用的座椅滑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用的座椅滑动装置包括下导轨;上导轨,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上述下导轨移动;以及按压部件,其经由施力部件被安装于上述下导轨和上述上导轨中的一方。该按压部件通过上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总是按压上述下导轨以及上述上导轨中的另一方。上述下导轨以及上述上导轨沿第一方向延伸。上述按压部件以在上述第一方向以及正交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这两个方向产生分力的方式倾斜地按压上述下导轨以及上述上导轨中的另一方。
根据该结构,按压部件的按压方向相对于导轨倾斜。由此,能够使上导轨相对于下导轨相对移动时的负载具有差别。另外,利用施力部件总是维持按压部件与导轨的接触,所以上述负载在调整座椅位置时总是作用。因此,座椅位置的调整所需要的负载稳定,所以容易调整座椅位置。
此外,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在导轨设置多个突条部,所以与以往比较,该结构在制造时需要的工时很少。
上述施力部件优选是螺旋弹簧。上述按压部件是通过上述螺旋弹簧的作用力而旋转的旋转部件。上述螺旋弹簧以及上述旋转部件在轴心彼此一致的状态下安装于上述下导轨以及上述上导轨中的一方。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相同的轴心,所以能够使车用的座椅滑动小型化。
上述下导轨优选为以使其前部以及后部中的一方比另一方高的方式倾斜。上述按压部件安装于上述上导轨,以产生沿着上述下导轨的下行方向的分力的方式按压上述下导轨。
根据该结构,作用于上导轨的沿下导轨的延伸的方向的重力的分力、与沿下导轨的延伸的方向的上导轨的前后方向的负载的差量抵消。因此,即使下导轨倾斜,不论座椅位置的调整方向如何,都能使该调整所需的负载均衡化。
优选为设置有一对上述按压部件。上述按压部件从上述下导轨以及上述上导轨的左右方向的中心在同方向两侧位于具有相等距离的位置,并按压上述下导轨或者上述上导轨。
根据该结构,一对按压部件从下导轨以及上导轨的左右方向的中心在同方向两侧位于具有相等距离的位置并按压下导轨或者上导轨,所以能够增加按压位置并且均衡地对下导轨或者上导轨施加按压力。
上述车用的座椅滑动装置优选为还具备:用于将上述一对上述按压部件安装于上述下导轨以及上述上导轨中的一方的固定部件、和将上述按压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支承部件。上述一对上述按压部件构成为共用一个上述固定部件、一个上述支承部件和一个上述施力部件。
根据该结构,一对按压部件分别共用一个固定部件、支承部件以及施力部件,所以能够实现部件个数的减少。
优选为上述按压部件具有收纳上述施力部件的收纳部。
根据该结构,在设置于按压部件的收纳部收纳施力部件而构成,所以能够极力抑制施力部件的露出。
本发明的车用的座椅滑动装置容易进行位置调整。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的整体侧视图,(b)是(a)中的圆围起部分的放大图。
图2的(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动负载调整机构的侧视图,(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动负载调整机构的俯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动负载调整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动负载调整机构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作用于第一实施方式旋转部件的力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滑动负载调整机构的其它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滑动负载调整机构的其它例子的图。
图8的(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的整体俯视图,(b)是座椅滑动装置的整体侧视图。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的沿图8的(b)的9-9线的剖视图。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滑动负载调整机构的立体图。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滑动负载调整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车用的座椅滑动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的(a)所示,车用的座椅滑动装置1具备固定于车辆床部的下导轨2、能够相对于该下导轨2移位的上导轨3、安装于上导轨3的锁定机构4。下导轨2具有多个沿该下导轨2的长边方向并列设置的卡合孔5。锁定机构4具有卡合爪6,该卡合爪6通过未图示的杆的操作,切换与卡合孔5卡合的状态(以下称为锁定状态)和不卡合的状态(以下称为解锁状态)。锁定机构4在处于锁定状态时限制上导轨3相对于下导轨2的相对移位,在处于解锁状态时允许上导轨3相对于下导轨2的相对移位。此外,锁定机构4的结构以及动作是公知的技术,所以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滑动负载调整机构>
如图1的(a)、图1的(b)、图2的(a)、图2的(b)以及图3的各图所示,车用的座椅滑动装置1具备滑动负载调整机构10。在一个上导轨3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滑动负载调整机构10。此外,安装于上导轨3的左侧的滑动负载调整机构10和安装于上导轨3的右侧的滑动负载调整机构10构成为左右对称。这里以安装于上导轨3的左侧的滑动负载调整机构10为代表来说明。
滑动负载调整机构10具有固定部件11、作为按压部件的旋转部件12、作为施力部件的螺旋弹簧(渦巻きスプリング)13。
固定部件11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板材,被固定于上导轨3的左侧面。固定部件11在其左侧面中央部具有向左方突出的圆柱部11a。另外,固定部件11具有支承部11b,其形成于圆柱部11a的前端部并支承螺旋弹簧13的一方的端部。
如图4所示,旋转部件12是扇状的板材。旋转部件12具有安装孔12a,其位于比扇的中心更靠后侧且内径比圆柱部11a的稍微大。将圆柱部11a插通安装孔12a,由此旋转部件12被安装为能够相对于固定部件11旋转的状态。此外,将安装孔12a的中心设为旋转中心O。
旋转部件12具有支承部12b,其位于比扇的中心更靠前侧且向左方突出。支承部12b对在被支承于支承部11b的端部的相反的一侧设置的螺旋弹簧13的端部进行支承。此外,将旋转中心O与支承部12b的中央部之间的距离设为长度L。
另外,旋转部件12具有按压部12c,其位于比扇的中心更靠上侧且向左方突出。按压部12c的上表面连续到旋转部件12的外周。此外,以使按压部12c与旋转中心O之间的距离比下导轨2的上壁部2a的下表面与旋转中心O之间的垂直方向的距离长的方式,设定按压部12c的位置。
螺旋弹簧13具有比圆柱部11a的外径稍大的内径。螺旋弹簧13位于旋转部件12的更左侧,在被弹性压缩的状态下其一端部固定于固定部件11的支承部11b,另一端部固定于旋转部件12的支承部12b。
将螺旋弹簧13安装于固定部件11,由此限制旋转部件12向左方的脱落。另外,旋转部件12被螺旋弹簧13沿顺时针方向施力。准确地说,支承部12b被螺旋弹簧13朝上方施加有作用力Q。这里,施加于支承部12b的作用力Q是在螺旋弹簧13的端部与支承部12b接触的部分作用的力的合力。因此,如图5所示,方便起见,本例中对于作用力Q在距离旋转中心O的距离为L的点(施力点F)作用的情况进行以下的说明。
此外,由于按压部12c与旋转中心O之间的距离设定得比下导轨2的上壁部2a的下表面与旋转中心O之间的距离长,按压部12c与下导轨2的上壁部2a的下表面接触。由此,旋转部件12沿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被限制。这里,将按压部12c与下导轨2的上壁部2a的下表面的接触点设为触点C。此外,按压部12c与旋转中心O之间的距离设定得比下导轨2的上壁部2a的下表面与旋转中心O之间的距离长,所以触点C位于比旋转中心O更靠前方。将前后方向的触点C与旋转中心O之间的距离设为长度D1,上下方向的触点C与旋转中心O之间的距离设为长度D2。
旋转部件12在触点C总是与下导轨2接触。因此,旋转部件12在上导轨3相对于下导轨2相对移位时,作为通过摩擦得到制动力的所谓的蹄式制动器发挥作用。
<滑动负载调整机构的作用>
接下来,说明滑动负载调整机构10的作用。
如图5所示,触点C位于距离旋转中心O长度为D1的前方且位于长度为D2的上方。因此,作用力Q倾斜地作用于下导轨2,所以该作用力Q在触点C分解为下导轨2的垂直方向分量和沿着下导轨2的后方分量。这里,将下导轨2的垂直方向分量设为P,朝向前方的向量为正,摩擦系数为μ时,根据触点C的旋转力矩的相互平衡,下面的(式1)成立。
QL=P(D1±μD2)···(式1)
另外,旋转部件12的扭矩T由力与距离的积表示,所以下面的(式2)成立。
T=QL···(式2)
因此,根据(式1)以及(式2),下面的(式3)成立。
P=T/(D1±μD2)···(式3)
根据(式3),滑动负载调整机构10在使上导轨3向前方移动时,将(式4)所示的负载(摩擦力)P1施加于下导轨2,在使上导轨3向后方移动时,将(式5)所示的负载(摩擦力)P2施加于下导轨2。
P1=T/(D1-D2μ)···(式4)
P2=T/(D1+D2μ)···(式5)
长度D1、D2都是正值,所以下面的(式6)成立。
P1>P2···(式6)
即座椅滑动装置1在使上导轨3向前方移动时比向后方移动时将更大的负载(摩擦力)施加于下导轨2,所以车辆的用户向后方比前方更容易使座椅滑动。
此外,若在构成为下导轨2的前部比后部低的座席上使用上述座椅滑动装置1,则触点C的负载(摩擦力)P1、P2的差量、与下导轨2的倾斜方向(下行方向)是相反的关系。由此,沿下导轨2的延伸方向的上导轨3的前后方向的负载(摩擦力)P1、P2的差量与作用于座椅(上导轨3)的重力的下导轨2延伸的方向的分量抵消,所以能够减小在向前方调整座椅位置的情况下需要的将座椅向前方操作的负载、与在向后方调整座椅位置的情况下需要的将座椅向后方操作的负载的差。
此外,根据(式4)以及(式5),若将长度D1设定得更小,而将长度D2设定得更大,则座椅滑动装置1施加于下导轨2的负载P1、P2的差变大。考虑到这一点,若设定下导轨2的倾角,则能够使向前方操作座椅的负载与向后方操作座椅的负载的差无限接近0(零)。
如以上详述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得到以下所示的优点。
(1)旋转部件12由于螺旋弹簧13的作用力Q而总是按压下导轨2的上壁部2a的下表面。另外,将按压部12c与旋转中心O之间的距离设定得比下导轨2的上壁部2a的下表面与旋转中心O之间的距离长,由此,按压部12c与下导轨2的上壁部2a的下表面的接触点(触点C)位于比旋转中心O更靠前方。旋转部件12的按压方向相对于下导轨2倾斜。因此,如上述(式1)~(式6)所示,与在使上导轨3向后方移动时施加于下导轨2的负载(摩擦力)P2相比,座椅滑动装置1在使上导轨3向前方移动时对下导轨2施加更大的负载(摩擦力)P1,所以车辆的用户向后方比前方更容易使座椅滑动。另外,总是维持旋转部件12与下导轨2的接触,座椅位置的调整所需要的负载稳定,所以容易调整座椅位置。
(2)若在构成为下导轨2的前部比后部低的座席上使用座椅滑动装置1,则前后方向的负载(摩擦力)P1、P2的差量与重力分量抵消,所以能够减小在向前方调整座椅位置的情况下将需要的座椅向前方操作的负载、与在向后方调整座椅位置的情况下将需要的座椅向后方操作的负载的差。
(3)向旋转部件12以及螺旋弹簧13插通圆柱部11a,由此旋转部件12以及螺旋弹簧13都被安装于上导轨3。旋转部件12以及螺旋弹簧13利用共用的轴心即圆柱部11a,所以与采用其它构造的情况比较更小型。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那样改变。
·上述实施方式中,座椅滑动装置采用螺旋弹簧13作为施力部件,采用旋转部件12作为按压部件,但它们也可以是如下结构。
即如图6所示,座椅滑动装置采用螺旋弹簧61作为施力部件,采用不旋转的按压部62作为按压部件。螺旋弹簧61的未图示的一端部固定于上导轨3,另一端部固定于按压部62。而且,按压部62以使螺旋弹簧61的作用力Q相对于下导轨2倾斜地作用的方式总是按压下导轨2。由此,作用力Q分解为下导轨2的垂直方向分量即Qsin和延伸突出方向分量即Qcos。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2)所示的优点。
此外,如图7所示,座椅滑动装置也可以采用发挥施力部件以及按压部件双方的功能的部件71。采用这样通过部件的弹性变形发挥施力部件以及按压部件双方的功能的结构,作用力Q也能分解为下导轨2的垂直方向分量即Qsin和延伸突出方向分量即Qcos。因此,能够得到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2)所示的优点。
·上述实施方式中,若在构成为下导轨2的后部比前部低的座席上使用座椅滑动装置1,则能够将前后方向的负载(摩擦力)P1、P2的差量与重力分量抵消。除此之外,在水平的下导轨2上采用座椅滑动装置1,由此在将座椅位置向前方调整的情况和向后方调整的情况下,能够具有负载差。由此,能够提供不难向前方移位的座椅滑动装置。
·上述实施方式中,滑动负载调整机构10设置于上导轨3的左右两侧,但也可以仅设置于一侧。
·上述实施方式中,滑动负载调整机构10在上导轨3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但也可以在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两个以上。
·上述实施方式中,旋转部件12与下导轨2的上壁部2a抵接,但也可以与除上壁部2a以外的下导轨2的部位抵接。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结合附图来说明车用的座椅滑动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此外,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主要的不同点只是滑动负载调整机构的方式。因此,为了便于说明,对相同的结构标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该说明。
<滑动负载调整机构>
如图8的(a)、图8的(b)以及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用的座椅滑动装置1具备滑动负载调整机构20。滑动负载调整机构20在一个上导轨3上各设置有一个。
如图9~图12所示,滑动负载调整机构20具有固定部件21、按压部件作为的两个旋转部件22、23、作为施力部件的螺旋弹簧(扭簧;トーションスプリング)24、作为支承部件的销25、螺母26。
固定部件21是沿前后方向延伸板材,并在将上导轨3的下部切去一部分的部分被固定。在固定部件21设置有供销25的前端的螺纹部25a插通的安装孔21a。安装孔21a位于上导轨3的左右方向的中心。
两个旋转部件即第一以及第二旋转部件22、23是扇状的部件。第一旋转部件22从后方侧向前方侧观察时以销25为中心朝左侧突出而配置,第二旋转部件23在同样的状况下朝右侧突出而配置。第一以及第二旋转部件22、23分别具备在上下方向成对的安装片22a、23a,在各安装片22a、23a设置有供销25插通的安装孔22b、23b。销25的螺纹部25a与头部25b之间的支承轴部25c位于各安装孔22b、23b。
第二旋转部件23的一对安装片23a间的间隔W2设定得比螺旋弹簧24的上下方向的厚度大,螺旋弹簧24在形成于该一对安装片23a间的收纳部27被收纳。另外,第一旋转部件22的一对安装片22a间的间隔W1设定得比第二旋转部件23的一对安装片23a间的间隔W2大。即第一旋转部件22的一对安装片22a以及第二旋转部件23的一对安装片23a以使安装片22a位于比安装片23a更靠上下方向的外侧的方式重叠地组合。
而且,在使安装片22a、23a相互组合并且在收纳部27收纳有螺旋弹簧24的状态下,销25插通于安装片22a、23a的安装孔22b、23b以及螺旋弹簧24的卷绕部24a的安装孔24b。然后,销25的螺纹部25a插通于固定部件21的安装孔21a,插通后将螺母26旋合。这样,在固定部件21与销25的头部25b之间组装第一以及第二旋转部件22、23以及螺旋弹簧24,各旋转部件22、23能够以销25(支承轴部25c)为中心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即销25的中心是各旋转部件22、23的旋转中心O。
另外,从螺旋弹簧24的卷绕部24a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分别延伸出端部24c、24d。端部24c、24d钩挂于第一以及第二旋转部件22、23,在以销25为中心将各旋转部件22、23展开的方向(从上导轨3的前侧向后侧旋转的方向)施加作用力。
第一以及第二旋转部件22、23具有与安装片22a、23a连结并向突出侧延伸的按压部22c、23c。按压部22c、23c的径向外侧的端面22d、23d为圆弧状,各端面22d、23d是以通过旋转部件22、23的旋转中心O(销25的中心)的上导轨3的前后方向的直线为中心的线对称形状。
然而,从第一以及第二旋转部件22、23的旋转中心O(销25的中心)到按压部22c、23c的端面22d、23d的距离因前后方向位置而不同。即端面22d、23d的圆弧形状被设定为比旋转中心O朝上导轨3的前侧偏移。因此,如图8的(a)所示,从旋转中心O到端面22d、23d的前端部分的距离A比从旋转中心O到端面22d、23d的后端部分的距离B大。即设定为随着从后方朝向前方,从旋转中心O到端面22d、23d的距离变大。
另外,按压部22c、23c的端面22d、23d与下导轨2的侧壁部2b的内侧面接触。此时,按压部22c、23c的端面22d、23d与下导轨2的侧壁部2b的内侧面的触点C被设定为比旋转部件22、23的旋转中心O更靠前方。而且,该旋转部件22、23的按压部22c、23c的端面22d、23d在触点C总是与下导轨2的侧壁部2b的内侧面倾斜地接触,从而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制动力(蹄式制动器)。
<滑动负载调整机构的作用>
接下来,说明滑动负载调整机构20的作用。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滑动负载调整机构20虽然旋转部件22、23的抵接位置是下导轨2的侧壁部2b,但动作原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动负载调整机构10的相同。
即,在上导轨3相对于下导轨2向后方移动时,各旋转部件22、23受到螺旋弹簧24的作用力以上的摩擦力时克服该作用力而向折叠的方向稍微转动(从后方向前方稍微转动)。因此,作用于上导轨3的负载很小。另一方面,在上导轨3相对于下导轨2向前方移动时,各旋转部件22、23受到摩擦力而向展开的方向稍微转动(从前方向后方稍微转动)。因此,作用于上导轨3的负载变大。
因此,座椅滑动装置1使上导轨3向前方移动时比向后方移动时通过滑动负载调整机构20对下导轨2施加更大的负载(摩擦力),所以车辆的用户向后方比前方更容易使座椅滑动。
此外,若在构成为下导轨2的前部比后部低的座席上使用上述座椅滑动装置1,则沿下导轨2的延伸方向的上导轨3的前后方向的负载(摩擦力)的差量与作用于座椅(上导轨3)的重力的下导轨2的延伸突出方向分量抵消,所以能够减小座椅的前方操作的负载、与座椅的后方操作的负载的差。
另外,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第一以及第二旋转部件22、23的按压部22c、23c相对于下导轨2的左右方向的中心(该情况下是旋转中心O)沿同方向从两侧具有相等距离并按压下导轨2。因此,滑动负载调整机构20的按压位置增加并且滑动负载调整机构20均衡,能够对下导轨2施加按压力。另外,相对于两个旋转部件22、23而言,能够利用一个部件构成固定部件21、销25以及螺旋弹簧24,所以实现部件个数的减少。另外,螺旋弹簧24收纳于收纳部27内,所以极力抑制弹簧24的露出。
此外,可以适当地改变滑动负载调整机构20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将在第二实施方式之前记载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动负载调整机构10的变形例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滑动负载调整机构20适当地组合。

Claims (4)

1.一种车用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具备:
下导轨;
上导轨,其被所述下导轨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该下导轨移动;以及
按压部件,其经由施力部件安装于所述下导轨和所述上导轨中的一方,该按压部件通过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总是按压所述下导轨和所述上导轨中的另一方,
所述下导轨以及所述上导轨沿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按压部件以在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正交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这两个方向产生分力的方式倾斜地按压所述下导轨以及所述上导轨中的另一方,
所述施力部件是螺旋弹簧,
所述按压部件是通过所述螺旋弹簧的作用力而旋转的旋转部件,
所述螺旋弹簧以及所述旋转部件以轴心彼此一致的状态安装于所述下导轨以及所述上导轨中的一方,
所述下导轨以使其前部以及后部中的一方比另一方高的方式倾斜,
所述按压部件安装于所述上导轨,以产生沿着所述下导轨的下行方向的分力的方式按压所述下导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设置有一对所述按压部件,
所述按压部件相对于所述下导轨以及所述上导轨的左右方向的中心从左右两侧具有相等距离,并按压所述下导轨或者所述上导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还具备:
用于将所述一对所述按压部件安装于所述下导轨以及所述上导轨中的一方的固定部件;和
将所述按压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支承部件,
所述一对所述按压部件构成为共用一个所述固定部件、一个所述支承部件和一个所述施力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按压部件具有收纳所述施力部件的收纳部。
CN201680008610.3A 2015-03-31 2016-03-23 车用的座椅滑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2069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71064 2015-03-31
JP2015-071064 2015-03-31
JP2015218960A JP6344363B2 (ja) 2015-03-31 2015-11-06 車両用の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2015-218960 2015-11-06
PCT/JP2016/059078 WO2016158591A1 (ja) 2015-03-31 2016-03-23 車両用の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6921A CN107206921A (zh) 2017-09-26
CN107206921B true CN107206921B (zh) 2019-03-01

Family

ID=57323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861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206921B (zh) 2015-03-31 2016-03-23 车用的座椅滑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94128B2 (zh)
JP (1) JP6344363B2 (zh)
CN (1) CN1072069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48195B2 (ja) * 2016-06-27 2018-06-27 トヨタ車体精工株式会社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6717143B2 (ja) * 2016-09-27 2020-07-0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2018075993A (ja) * 2016-11-10 2018-05-17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シート用スライド装置
JP6809375B2 (ja) * 2017-05-22 2021-01-06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の締結構造、及び乗物用シート用締結具
DE102017111206B4 (de) * 2017-05-23 2020-06-18 Grammer Aktiengesellschaft Rollenführung
CN108001303B (zh) * 2017-12-04 2019-11-05 杭州瑶天滑轨有限公司 一种组装车用座椅上滑轨的设备
JP7247602B2 (ja) * 2019-01-25 2023-03-2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81739A (ja) * 1988-09-16 1990-03-22 Honda Motor Co Ltd シートスライドアジャスタ
JPH11346859A (ja) * 1998-06-11 1999-12-21 Ikeda Bussan Co Ltd 可動部材用フイニッシャ
JP2007176220A (ja) * 2005-12-27 2007-07-12 Fuji Kiko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2007308117A (ja) * 2006-05-22 2007-11-29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74285Y2 (ja) * 1991-11-28 1998-06-11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トラックのスライドピース
JP4774913B2 (ja) * 2005-10-25 2011-09-2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および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JP2010221936A (ja) 2009-03-25 2010-10-07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シートのスライド装置
JP5463707B2 (ja) 2009-03-25 2014-04-0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スライド装置
JP6079305B2 (ja) * 2013-02-28 2017-02-1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6032062B2 (ja) * 2013-02-28 2016-11-2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6089975B2 (ja) * 2013-05-30 2017-03-0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6264075B2 (ja) * 2013-07-30 2018-01-2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81739A (ja) * 1988-09-16 1990-03-22 Honda Motor Co Ltd シートスライドアジャスタ
JPH11346859A (ja) * 1998-06-11 1999-12-21 Ikeda Bussan Co Ltd 可動部材用フイニッシャ
JP2007176220A (ja) * 2005-12-27 2007-07-12 Fuji Kiko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2007308117A (ja) * 2006-05-22 2007-11-29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6921A (zh) 2017-09-26
US9994128B2 (en) 2018-06-12
JP2016193713A (ja) 2016-11-17
JP6344363B2 (ja) 2018-06-20
US20180001791A1 (en) 2018-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6921B (zh) 车用的座椅滑动装置
CN101370408A (zh) 永久接触机构
CN203186146U (zh) 脚垫装置
US20140145490A1 (en)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armrest
CN108371436B (zh) 弹力跷跷板式的自由倾仰机构及自由调节转椅
US20130175839A1 (en) Chair
JP2016506799A (ja) 事務椅子用機構
CN103237479A (zh) 设置有用于调整旋转力的装置的办公座椅机构
JP5509200B2 (ja) コントロールシステムを有するチェア
JPWO2018116426A1 (ja) 椅子
CN102038377A (zh) 调整机构及可调倾角的座椅
CN101160076A (zh) 用于椅子的座位倾斜度调整的装置
KR101008889B1 (ko) 암레스트 수평 이동 조절 장치
JP5285261B2 (ja) 椅子の反力調整装置
CN206637206U (zh) 翻转固定迫紧装置
JP4153740B2 (ja) 椅子における座の前後摺動装置
JP5378689B2 (ja) 椅子
KR101133846B1 (ko) 의자 경사조절장치
CN211323801U (zh) 桌用书架
JP5986154B2 (ja) 車椅子
JP6355104B2 (ja) スケートボード
KR101367001B1 (ko) 의자 좌판 경사장치
JP3131291U (ja) 動的座部板
JP2001057918A (ja) 椅 子
JP2004248980A (ja) 椅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