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86146U - 脚垫装置 - Google Patents

脚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86146U
CN203186146U CN2013201556913U CN201320155691U CN203186146U CN 203186146 U CN203186146 U CN 203186146U CN 2013201556913 U CN2013201556913 U CN 2013201556913U CN 201320155691 U CN201320155691 U CN 201320155691U CN 203186146 U CN203186146 U CN 2031861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 link
foot pad
turning cylinder
seat support
bas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15569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田幸史
后藤直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861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8614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50Supports for the feet or the legs coupled to fixed parts of the chair
    • A47C7/506Supports for the feet or the legs coupled to fixed parts of the chair of adjustable type
    • A47C7/5066Supports for the feet or the legs coupled to fixed parts of the chair of adjustable type by rotation
    • A47C7/5068Supports for the feet or the legs coupled to fixed parts of the chair of adjustable type by rotation actuated by linka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50Supports for the feet or the legs coupled to fixed parts of the chair
    • A47C7/506Supports for the feet or the legs coupled to fixed parts of the chair of adjustable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95Lower-leg-rests, e.g. calf-re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脚垫装置,不会招致装置的大型化、重量化,能应对过大的载荷的输入。构成连杆机构的第一转动连杆(21)经由转动轴(40)连结于基座支架(13)。在形成于转动轴(40)的周缘的基座支架(13)侧以及第一转动连杆(21)侧的各对置面(41、42)分别形成有具有作为卡合面的斜面且能通过相互卡合限制第一转动连杆(21)的转动的波浪形的凹凸部(43、44)。第一转动连杆(21)从基座支架(13)离开的方向的相对的轴向移动由与第一转动连杆(21)的背面(46)滑动接触的引导板(54)限制。进而,当对脚垫输入过大的载荷的情况下,该引导板(54)挠曲,由此限制上述各凹凸部(43、44)之间的卡合。

Description

脚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脚垫(ottomans)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如下的脚垫装置:将脚垫支承在以支承于座椅的前缘的方式设置的连杆机构的前端,并且能够基于该连杆机构的动作将脚垫朝座椅的前方展开或者收纳于座椅侧。
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脚垫装置具备将构成连杆机构的转动连杆和操作手柄连接在一起的旋转传递机构。并且,在该旋转传递机构设置有允许来自操作手柄侧的旋转传递、且限制来自转动连杆侧的旋转传递的离合器机构。进而,由此,能够使用该操作手柄自由地调整脚垫的展开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40350号公报
然而,在脚垫装置的情况下,例如存在因乘员落座于脚垫装置、或者单膝抵靠于脚垫装置等而对脚垫输入过大的载荷的可能性。进而,为了对抗该过大的输入载荷,通过提高连杆机构、旋转传递机构以及离合器机构等强度,存在招致装置的大型化、重量化的问题,在该点上尚存改进的余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招致装置的大型化、重量化,且能够应对过大的载荷的输入的脚垫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脚垫装置,其主旨在于,所述脚垫装置具备:基座支架,该基座支架构成为配置于车辆座椅的前缘;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支承脚垫,并且具有经由转动轴连结于所述基座支架的转动连杆,所述连杆机构能够基于所述转动连杆的转动而将所述脚垫朝座椅的前方展开或者将所述脚垫收纳于所述座椅的前缘;卡合部,该卡合部设置于在所述转动轴的周缘形成的所述转动连杆侧以及所述基座支架侧的各对置面中的至少一方,该卡合部具有形成卡合面的斜面,且能够通过相互卡合来限制所述转动连杆的转动;限制部,在能够维持所述各卡合部之间的卡合状态的载荷范围中,该限制部限制所述转动连杆从所述基座支架离开的方向的相对的轴向移动;以及操作部,该操作部能够通过使所述限制部轴向移动来变更所述转动连杆以及所述基座支架之间的相对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借助基座支架侧以及转动连杆侧的各卡合部之间的卡合限制转动连杆的转动,该脚垫(连杆机构)的展开位置被保持。并且,通过对操作部进行操作而使限制部沿轴向移动至基座支架侧以及转动连杆侧的各卡合部彼此不接触的位置,能够解除各卡合部之间的卡合。进而,由此,能够调整该脚垫的展开位置。
并且,通过以斜面作为卡合面使各卡合部之间卡合,在基座支架以及转动连杆作用有基于输入至该脚垫的载荷而使二者离开的方向的力。进而,通过克服使该基座支架以及转动连杆离开的方向的力而限制部限制二者之间的相对的轴向移动,能够维持各卡合部之间的卡合状态。
因而,例如当因乘员落座于脚垫或者单膝抵靠于脚垫等对脚垫输入有超过该限制部的容量的过大的载荷的情况下,各卡合部之间的卡合被解除,脚垫朝收纳方向移动,由此,该过大的输入载荷被释放。此外,通过该朝收纳方向移动的脚垫的动作,乘员能够获知该脚垫的使用方法不当,能够促使乘员停止其行为。结果,能够减轻施加于各连杆、将各连杆连结在一起的关节等脚垫装置的构成要素的负荷。进而,由此,上述各构成要素所要求的刚性降低,能够实现其小型化以及轻量化。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主旨在于,对于所述各对置面中的至少一方,所述卡合部在所述转动轴的周缘在该转动轴的周方向相间隔地形成有多个。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绕转动轴平衡性良好地产生卡合力。结果,例如,即便是在相对于脚垫的载荷的输入位置偏置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保持其展开位置。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主旨在于,上述各卡合部是形成于上述转动轴周围的波浪形的凹凸部。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进行各卡合部之间的卡合位置的微调。结果,能够更精细地调整脚垫的展开位置。除此之外,还具有结构简单且形成容易的优点。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主旨在于,在上述各对置面中的一方形成有具备隔着顶点部在周方向具有相反方向的倾斜的第一斜面以及第二斜面的第一卡合突部,并且,在另一方形成有根据上述转动连杆的转动方向而与上述第一斜面或者第二斜面中的任一方抵接并卡合的第二卡合突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利用具有相反方向的倾斜的第一斜面以及第二斜面,能够利用一个第一卡合部限制两个方向(展开侧以及收纳侧)的转动。并且,转动连杆越是从基座支架离开,第二卡合突部相对于第一卡合突部的卡合位置越是朝顶点部侧移动。即,通过对轴向上的基座支架以及第一转动连杆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能够基于第一卡合突部以及第二卡合突部之间的卡合限制转动连杆的转动的位置移动。进而,由此能够调整该脚垫的展开位置。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主旨在于,上述转动轴设置成能够相对于上述基座支架沿轴向相对移动,并且,上述限制部以不能相对于上述转动轴沿轴向相对移动的方式固定于上述转动轴。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对转动轴进行操作,能够使限制部与该转动轴一体地轴向移动。进而,由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形成操作部。
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主旨在于,上述转动轴经由螺纹卡合部支承于上述基座支架,并且,在上述转动轴设置有能够对该转动轴进行转动操作的操作部件。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而使转动轴转动,能够基于螺纹卡合关系(螺纹副)使转动轴与限制部一体地轴向移动。进而,由此,能够将操作力抑制得较小。并且,在脚垫装置的构造上,转动轴沿座椅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因而,通过将操作部件设置在该转动轴的一端,能够实现优异的操作性。
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主旨在于,上述螺纹卡合部构成为不能将上述转动轴的轴向移动转换成该转动轴的转动。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限制部能够维持各卡合部之间的卡合状态的载荷范围稳定。结果,能够更恰当地支承脚垫的输入载荷。
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主旨在于,上述限制部相对于上述转动连杆相对转动,在上述转动连杆与上述限制部之间夹设有滚动体。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限制部与转动连杆相对转动,夹设在二者之间的滚动体滚动。进而,由此,二者之间的摩擦降低,从而能够在限制转动连杆的轴向移动的同时顺畅地使该转动连杆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不会招致装置的大型化、重量化,且能够应对过大的载荷的输入的脚垫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脚垫装置的座椅的立体图。
图2是具备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脚垫装置的座椅的侧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脚垫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脚垫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脚垫装置的侧视图(完全展开状态)。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基座支架的立体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转动连杆的立体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锁止机构的剖视图(沿着A-A线的剖面)。
图9(a)是示出基座支架侧以及第一转动连杆侧的各凹凸部之间的卡合状态的剖视图,图9(b)是示出基座支架侧以及第一转动连杆侧的各凹凸部之间的卡合解除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通过转动轴以及引导板相对于基座支架的相对轴向移动解除各凹凸部之间的卡合的方式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脚垫被收纳后的状态的脚垫装置的侧视图。
图1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动轴附近的侧视图(收纳状态)。
图1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沿着绕转动轴的周方向的基座支架以及第一转动连杆的剖视图(沿着B-B线的剖面)。
图1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脚垫被展开后的状态的脚垫装置的侧视图(最小展开状态)。
图1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动轴附近的侧视图(最小展开状态)。
图1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沿着绕转动轴的周方向的基座支架以及第一转动连杆的剖视图(沿着C-C线的剖面)。
图1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动轴附近的侧视图(完全展开状态)。
图1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沿着绕转动轴的周方向的基座支架以及第一转动连杆的剖视图(沿着D-D线的剖面)。
图19是示出以斜面作为卡合面的各凹凸部之间的卡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20是示出以斜面作为卡合面的各凹凸部之间的卡合解除状态的示意图。
图2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脚垫装置的立体图。
图2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脚垫装置的侧视图(完全展开状态)。
图2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锁止机构的剖视图(沿着G-G线的剖面)。
图2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基座支架的立体图。
图2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转动连杆的立体图。
图26(a)是示出第一卡合突部以及第二卡合突部之间的卡合状态的剖视图,图26(b)是示出第一卡合突部以及第二卡合突部之间的卡合解除状态的剖视图。
图27是示出通过转动轴以及引导板相对于基座支架的相对的轴向移动解除第一卡合突部以及第二卡合突部之间的卡合的方式的剖视图。
图2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脚垫被收纳后的状态的脚垫装置的侧视图。
图29是示出第一卡合突部以及第二卡合突部之间的卡合状态的剖视图(沿着I-I线的剖面)。
图30是示出第一卡合突部以及第二卡合突部之间的卡合状态的剖视图(沿着H-H线的剖面)。
图31是示出第一卡合突部以及第二卡合突部之间的卡合状态的剖视图(沿着K-K线的剖面)。
图32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脚垫被展开后的状态的脚垫装置的侧视图(收纳方向移动状态)。
图33是示出引导板的其他例的剖视图。
图34是引导板、滚动体以及保持板的立体图。
图35是引导板、滚动体以及保持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将本实用新型具体化了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车辆用座椅1具备座椅坐垫2和座椅靠背3,座椅靠背3设置成相对于该座椅坐垫2的后端部倾斜转动自如。并且,在座椅靠背3的上端设置有头枕4。进而,在座椅靠背3的宽度方向两端设置有一对肘靠5。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车辆的地板部FL设置有并列配置的一对下部轨道6,在该各下部轨道6装配有在该各下部轨道6上移动的上部轨道7。进而,座椅1的座椅坐垫2固定在上述各上部轨道7上。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上述的下部轨道6以及上部轨道7形成座椅滑动装置8。进而,车辆的乘员能够通过利用该座椅滑动装置8的功能来进行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座椅1的位置调整。
此外,在座椅坐垫2与座椅靠背3之间夹设有座椅倾斜装置9,该座椅倾斜装置9限制座椅靠背3相对于座椅坐垫2的相对移动、以及允许座椅靠背3相对于座椅坐垫2的相对转动。进而,车辆的乘员能够利用该座椅倾斜装置9的功能调整该座椅靠背3的倾倒角度。
并且,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具备脚垫10和脚垫装置11,脚垫10设置在座椅坐垫2的前缘2a,脚垫装置11将该脚垫10朝座椅1(座椅坐垫2)的前方展开、或者将该脚垫10收纳于座椅坐垫2的前缘2a。进而,车辆的乘员能够利用该脚垫装置11的功能调整该脚垫10的展开位置。
详细地说,如图3以及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脚垫装置11具备左右一对连杆机构12(12L、12R)。并且,上述各连杆机构12的一端(基端)连结于基座支架13(13L、13R),另一端(前端)连结于支承支架14(14L、14R)。即,如图2所示,各连杆机构12设置成:各基座支架13被固定在构成座椅坐垫2的骨架的侧框架15的前端,由此,各连杆机构12被支承于座椅坐垫2的前缘2a。进而,由此,本实施方式的脚垫装置11能够将固定于该左右的支承支架14的脚垫10支承在座椅1的前方。
如图5所示,各连杆机构12具备第一转动连杆21和第二转动连杆22,第一转动连杆21以设置在其基端21a的关节J1作为转动中心连结于基座支架13,第二转动连杆22同样以设置于其基端22a的关节J2作为转动中心连结于基座支架13。
并且,各连杆机构12具备第一摆动连杆23和第二摆动连杆24,第一摆动连杆23以设置于第一转动连杆21的前端21b的关节J3作为转动中心连结于该第一转动连杆21,第二摆动连杆22同样以设置于第二转动连杆22的前端22b的关节J4作为转动中心连结于该第二转动连杆22。
此外,第二摆动连杆24以设置在第一转动连杆21的基端21a侧的关节J1和前端21b侧的关节J3之间的关节J5作为转动中心与该第一转动连杆21连结。并且,第二摆动连杆24以设置于其前端24b的关节J6作为转动中心连结于支承支架14的后端部14a。进而,第一摆动连杆23以设置于其前端23b的关节J7作为转动中心连结于支承支架14的前端部14b。
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各连杆机构12具有这样以相对转动自如的方式连结有各连杆(21~24)的所谓的缩放仪连杆的结构。并且,在左右的连杆机构12L、12R之间,在其关节J2架设有将二者连结在一起的连结杆25,以便上述各连杆机构12L、12R一体地动作。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关节J3、J6对应的位置也分别设置有架设在左右的连杆机构12L、12R之间的连结杆26、27。进而,本实施方式的脚垫装置11能够基于上述各连杆机构12的动作将支承于上述各连杆机构12的前端的脚垫10(支承支架14)朝座椅1的前方展开,或者将脚垫10收纳于该座椅坐垫2的前缘2a。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12,通过使第一转动连杆21转动(在该图中为朝顺时针方向转动)以便将连杆机构12的前端21b抬起,能够形成为将脚垫10朝座椅1的前方展开的展开状态。进而,通过使第一转动连杆21转动(在该图中为朝逆时针方向转动)以便将连杆机构12的前端21b放下,能够形成为将脚垫10配置在座椅坐垫2的前缘2a附近的收纳状态。
更详细地说,如图3以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如上述那样设置在与关节J3、J6对应的位置的两个连结杆26、27之间夹设有产生有使二者接近的方向的弹性力(拉力)的螺旋弹簧28。即,本实施方式的各连杆机构12设计成随着展开而其关节J3、J6(连结杆26、27)之间的距离逐渐变短。进而,本实施方式的脚垫装置11形成为基于该螺旋弹簧28的弹力对上述各连杆机构12朝展开方向施力的结构。
并且,如图3~图5所示,在各基座支架13和各第一转动连杆21(的基端21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的关节J1形成有能够限制该第一转动连杆21的转动的锁止机构30。进而,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脚垫装置11,通过操作该锁止机构30而切换限制该第一转动连杆21的转动的锁止状态和允许该第一转动连杆21的转动的解锁状态,能够将脚垫10朝座椅1的前方展开以及调整其展开位置。
即,通过解除基于锁止机构30的限制而允许第一转动连杆21的转动,各连杆机构12基于上述螺旋弹簧28的弹力(作用力)而朝展开方向动作。另外,在使各连杆机构12朝收纳方向动作的情况下,对脚垫10输入克服上述弹力的载荷。进而,通过再次使锁止机构30成为锁止状态,能够将脚垫10配置在期望的位置。
(锁止机构)
其次,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脚垫装置的锁止机构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支架13以及第一转动连杆21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加工而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他的各连杆(22~24)以及支承支架14也通常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加工而形成。
具体而言,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基座支架13以及第一转动连杆21分别形成有构成二者之间的关节J1的贯通孔31、32。并且,在基座支架13形成有构成该基座支架13与第二转动连杆22之间的关节J2的贯通孔33以及用于进行该基座支架13相对于座椅坐垫2的前缘2a(参照图2、侧框架15的前端)的固定的固定凸缘34。另外,该固定凸缘34形成有多个螺栓插通孔35(参照图3以及图4)。进而,在第一转动连杆21形成有构成该第一转动连杆21与第一摆动连杆23之间的关节J3的贯通孔36以及构成该第一转动连杆21与第二摆动连杆24之间的关节J5的贯通孔37。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支架13以及第一转动连杆21之间的关节J1通过将转动轴40插通于上述各贯通孔31、32而形成。具体而言,转动轴40以贯通左右的基座支架13(13L、13R)以及第一转动连杆21(21L、21R)的方式插通于上述各基座支架13(13L、13R)的贯通孔31以及各第一转动连杆21(21L、21R)的贯通孔32。进而,第一转动连杆21在支承于该转动轴40的状态下以能够相对于基座支架13转动的方式连结于基座支架13。
并且,如图6~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于各贯通孔31、32的周缘的基座支架13侧以及第一转动连杆21侧的各对置面41、42,分别在插通于各贯通孔31、32的转动轴40的周围形成有波浪形的凹凸部43、4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凹凸部43、44通过冲压加工形成。即,在图7中示出构成对置面42的背侧的第一转动连杆21的背面46,在该图中,凹凸部44呈现通过冲压加工而在背面46形成的多个凹部。进而,本实施方式的锁止机构30形成为如下的结构:以上述基座支架13侧的凹凸部43以及第一转动连杆21侧的凹凸部44作为卡合部,通过使二者卡合,能够限制第一转动连杆21的转动。
详细地说,如图9(a)、图9(b)所示,各凹凸部43、44的波浪形状分别由以沿着周方向(在该图中为左右方向)的方式隔开间隔设置的多个突条部43a、44a构成。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支架13侧以及第一转动连杆21侧的各凹凸部43、44形成为其波浪形状大致相同。
即,基座支架13侧以及第一转动连杆21侧的各凹凸部43、44以彼此的各突条部43a、44a啮合的方式卡合。进而,由此,能够限制基座支架13以及第一转动连杆21之间的相对转动。
并且,如图6以及图7所示,基座支架13侧的凹凸部43以及第一转动连杆21侧的凹凸部44分别形成于在周方向离开的转动轴40周围(各贯通孔31、32周围)的多个部位。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座支架13以及第一转动连杆21分别在以大致均等间隔离开的三个部位形成有上述的凹凸部43(43A~43C)、44(44A、44C)。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支架13侧的各凹凸部43(43A~43C)分别具有5个突条部43a,第一转动连杆21侧的各凹凸部44(44A~44C)分别具有4个突条部44a(参照图9的(a)、(b))。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一转动连杆21设置成能够在转动轴40的轴向上相对于其所连结的各基座支架13相对移动。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变更该轴向上的基座支架13以及第一转动连杆21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切换该第一转动连杆21的转动被限制的锁止状态和允许该转动的解锁状态。
详细地说,如图8所示,在各基座支架13的背面45分别固定有在与上述贯通孔31同轴的位置具有贯通孔47的连结部件48。并且,在上述各贯通孔47的内周形成有内螺纹51。此外,在转动轴40的外周,在与上述各连结部件48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与上述各内螺纹51螺合的外螺纹52。即,本实施方式的转动轴40经由上述内螺纹51以及外螺纹52所形成的螺纹卡合部被支承于各基座支架13。进而,能够基于上述螺纹卡合关系(螺纹副)相对于各基座支架13沿轴向相对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内螺纹51以及外螺纹52的螺纹形状设定成:该内螺纹51以及外螺纹52所形成的螺纹卡合部不将转动轴40的轴向移动转换成该转动轴40的转动、即不传递反向输入。
并且,在转动轴40固定有与各第一转动连杆21的背面46滑动接触的引导板54。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引导板54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加工而形成为扁平的大致杯型。进而,引导板54的呈圆环状的周壁部54a的前端与各第一转动连杆21的背面46滑动接触。
此外,在转动轴40形成有与各第一转动连杆21的对置面42滑动接触的大致圆板状的凸缘部55。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上述引导板54以及凸缘部55限制轴向上的各第一转动连杆21相对于转动轴40的相对移动。
即,通过转动轴40转动,本实施方式的各第一转动连杆21与上述转动轴40一体地轴向移动。进而,由此,轴向上的与基座支架13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转动轴40的外周以间隙嵌合状态装配有受扭螺旋弹簧56,转动轴40基于该受扭螺旋弹簧56的弹力被施力而朝各第一转动连杆21接近各基座支架13的方向转动。进而,本实施方式的锁止机构30通过在转动轴40的一端(图8中的右侧的端部)固定用于对该转动轴40进行转动操作的操作杆57而形成。
即,如图9(a)所示,当不对操作杆57进行操作时,各第一转动连杆21处于借助如上所述的基于受扭螺旋弹簧56的弹力的转动轴40的转动而接近在轴向对置的各基座支架13的方向移动的状态。进而,由此,基座支架13侧的凹凸部43以及第一转动连杆21侧的凹凸部44卡合,由此,第一转动连杆21相对于基座支架13的转动被限制。
另一方面,如图9(b)以及图10所示,通过克服受扭螺旋弹簧56的弹力对操作杆57进行操作,各第一转动连杆21与转动轴40一体地朝从各基座支架13离开的方向移动。进而,由此,基座支架13侧以及第一转动连杆21侧的各凹凸部43、44无法相互接触,由此,各凹凸部43、44之间的卡合被解除,允许第一转动连杆21相对于基座支架13的转动。
另外,通过使用者将手从操作杆57离开,转动轴40基于受扭螺旋弹簧56的弹力朝各第一转动连杆21接近各基座支架13的方向转动。即,基座支架13侧以及第一转动连杆21侧的各凹凸部43、44再次成为能够卡合的状态。进而,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锁止机构30,通过以上述方式对操作杆57进行操作,能够切换锁止机构30的锁止状态以及解锁状态。
更详细地说,如图2以及图11所示,当脚垫10(支承支架)处于被收纳于座椅坐垫2的前缘2a的状态时,如图12所示,第一转动连杆21侧的各凹凸部44A、44B、44C分别与基座支架13侧的各凹凸部43A、43B、43C卡合。
另外,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在各基座支架13的前端13b以及各第一转动连杆21的基端21a分别形成有大致圆形的缺口58、59。进而,当如上所述脚垫10处于收纳状态的情况下,构成各连杆机构12的关节J6的连结杆27配置在上述各缺口58、59的内侧。
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杆27能够配置于各缺口58、59的内侧的状态、即上述各缺口58、59的绕转动轴40的周方向位置(P1、P2)一致时的第一转动连杆21的转动角度θ为[0°]。进而,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锁止机构30,在转动角度θ为小于[0°]的值(负值)的规定的转动范围,第一转动连杆21侧的各凹凸部44A、44B、44C能够与基座支架13侧的各凹凸部43A、43B、43C卡合,即能够维持脚垫10的收纳状态。
并且,如图14~图1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各第一转动连杆21朝展开方向转动[θ1]以上,该第一转动连杆21侧的各凹凸部44A、44B、44C分别能够与基座支架13侧的各凹凸部43C、43A、43B卡合(最小展开状态)。进一步,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脚垫装置11,当第一转动连杆21的转动角度θ变成[θ2]时,成为脚垫10(各连杆机构12)展开至最大限度的状态(参照图5、完全展开状态)。进而,在该状态下构成为:成为构成第一转动连杆21侧的各凹凸部44A、44B、44C的所有的突条部44a分别与基座支架13侧的各凹凸部43C、43A、43B卡合的状态(参照图9)。
即,本实施方式的脚垫装置11能够在各第一转动连杆21的转动角度θ为[θ1~θ2]的范围中调整脚垫10(各连杆机构12)的展开位置。进而,[0°~θ1]的转动区域成为无法保持该脚垫10的展开位置的空转区域。
此处,如图19所示,基座支架13侧以及第一转动连杆21侧的各凹凸部43、44以形成于各凹凸部43、44的构成波浪形状的各突条部43a、44a的周方向侧面的斜面S作为卡合面相互卡合(参照图9(a)、图9(b))。因而,在基于输入至脚垫10的载荷而输入有使第一转动连杆21转动的转矩T的情况下,在各基座支架13以及第一转动连杆21作用有使该各基座支架13以及第一转动连杆21离开的方向的力F1、F2。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与各第一转动连杆21的背面46滑动接触的引导板54(参照图8)成为限制部,由此,各第一转动连杆21从各基座支架13离开的方向的相对的轴向移动被限制。进而,由此,基座支架13侧的凹凸部43和第一转动连杆21侧的凹凸部44之间的卡合被维持,第一转动连杆21的转动被限制。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如上所述使各基座支架13以及第一转动连杆21之间离开的方向的力F1、F2过大即朝脚垫10输入的输入载荷过大的情况下,作为其限制部的引导板54朝从基座支架13离开的方向(参照图8、左侧)挠曲。进而,如图20所示,以彼此的卡合面在周方向错开的方式,各第一转动连杆21沿从各基座之间13离开的方向相对移动,由此,基座支架13侧的凹凸部43与第一转动连杆21侧的凹凸部44之间的卡合被解除。
其次,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脚垫装置11的作用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脚垫装置11的作为限制部的引导板54限制如上所述的各基座支架13以及第一转动连杆21之间的相对的轴向移动,从而能够在能够维持各凹凸部43、44之间的卡合状态的载荷范围中将脚垫10保持在展开后的状态。
即,当对脚垫10输入了作为限制部的引导板54无法限制各基座支架13以及第一转动连杆21之间的相对的轴向移动的过大的载荷的情况下,基于该相对的轴向移动,各凹凸部43、44之间的卡合被解除,由此,允许第一转动连杆21的转动。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此,脚垫10朝收纳方向移动,输入至该脚垫10的过大的载荷被释放。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如下的效果。
(1)构成左右的连杆机构12的各第一转动连杆21经由转动轴40连结于各基座支架13。并且,在形成于转动轴40的周缘的基座支架13侧以及第一转动连杆21侧的各对置面41、42分别形成有具有作为卡合面的斜面S从而能够通过相互卡合来限制各第一转动连杆21的转动的波浪形的凹凸部43、44。此外,各第一转动连杆21从各基座支架13离开的方向的相对的轴向移动由与各第一转动连杆21的背面46滑动接触的引导板54限制。进而,当对脚垫10输入有过大的载荷的情况下,该引导板54挠曲,各第一转动感21沿从各基座支架13离开的方向相对移动,由此,上述各凹凸部43、44之间的卡合被解除。
即,通过以斜面S作为卡合面而各凹凸部43、44之间卡合,在各基座之间13以及第一转动连杆21作用有基于输入至脚垫10的载荷使二者离开的方向的力F1、F2。进而,引导板54克服使各基座支架13以及第一转动连杆21离开的方向的力F1、F2限制二者之间的相对的轴向移动,各凹凸部43、44之间的卡合状态被维持。
因而,根据上述结构,在作为限制部的引导板54限制各基座之间13以及第一转动连杆21之间的相对的轴向移动从而能够维持各凹凸部43、44之间的卡合状态的载荷范围,能够将支承于连杆机构12的前端的脚垫10保持在展开状态。进而,当乘员落座于脚垫10或者单膝抵靠于脚垫10等对脚垫10输入有过大的载荷的情况下,各凹凸部43、44之间的卡合被解除,脚垫10朝收纳方向移动,由此,该过大的输入载荷被释放。此外,通过该朝收纳方向移动的脚垫10的动作,乘员能够获知该脚垫10的使用方法不当,能够促使乘员停止其行为。结果,能够减轻施加于各连杆(21~24)、将各连杆连结在一起的关节(J1~J7)等脚垫装置的构成要素的负荷。进而,由此,上述各构成要素所要求的刚性降低,能够实现其小型化以及轻量化。
(2)并且,通过以波浪形的凹凸部43、44作为卡合部,能够进行卡合位置的微调。结果,能够更精细地调整脚垫10的展开位置。除此之外,还具有结构简单、且能够通过冲压加工等容易地形成的优点。
(3)基座支架13侧的凹凸部43以及第一转动连杆21侧的凹凸部44分别形成于在周方向离开的转动轴40周围的多个部位。通过形成为这种结构,能够绕转动轴40平衡性良好地产生卡合力。结果,例如,即便是在相对于脚垫10的载荷的输入存在偏置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保持其展开位置。
(4)在各基座支架13的背面45固定有具有在内周形成有内螺纹51的贯通孔47的连结部件48,并且,在转动轴40的外周形成有与该内螺纹51螺合的外螺纹52。并且,作为限制部的引导板54以不能相对于转动轴40沿轴向相对移动的方式固定于转动轴40。进而,在转动轴40的一端固定有用于对该转动轴40进行转动操作的操作杆57。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对操作杆57进行操作而使转动轴40转动,能够基于该内螺纹51以及外螺纹52之间的螺纹卡合关系(螺纹副)使与引导板54一体的转动轴40轴向移动。由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形成能够变更各基座支架13与各第一转动连杆21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操作部。进而,通过使二者的相对位置离开而使彼此的各凹凸部43、44无法接触,能够解除上述卡合。并且,在脚垫装置11的构造上,转动轴40沿座椅1(座椅坐垫2)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因此,通过在该转动轴40的一端设置操作杆57,能够实现优异的操作性。进而,通过形成为利用螺纹卡合关系使转动轴40轴向移动的结构,能够将操作力抑制得较小。
(5)内螺纹51以及外螺纹52的螺纹形状设定成:该内螺纹51以及外螺纹52所形成的螺纹卡合部无法将转动轴40的轴向移动转换成该转动轴40的转动。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作为限制部的引导板54能够维持各凹凸部43、44之间的卡合状态的载荷范围稳定。结果,能够更恰当地支承脚垫10的输入载荷。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将本实用新型具体化了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21~图23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脚垫装置11,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比较中,其锁止机构30的结构不同。另外,为了说明的方便,在图21以及图22中省略螺旋弹簧28的记载。
详细地说,如图21以及图2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左右的连杆机构12L、12R的各第一转动连杆61(61L、61R)分别经由独立的转动轴60、70连结于各基座支架63(63L、63R)。
具体地说,在图23中位于左侧的第一转动连杆61L经由轴长较短的销型的转动轴60(所形成的第一关节J1)连结于基座支架63L。另一方面,在图23中位于右侧的第一转动连杆61R经由朝脚垫装置11的侧方(在该图中为右侧)延伸的杆状的转动轴70(所形成的第一关节J1)连结于基座支架63R。进而,本实施方式的锁止机构30构成为限制第一转动连杆61R相对于基座支架63R的转动。
另外,基座支架63R以及第一转动连杆61R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加工而形成。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左右的连杆机构12L、12R之间,在关节J2、J3、J6架设有将二者之间连结在一起的连结杆25、26、27。进而,由此,左右的连杆机构12L、12R一体地动作。
更详细地说,如图23所示,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基座支架63R的背面45固定有具有在内周形成有内螺纹51的贯通孔47的连结部件48,并且,在转动轴70的外周形成有与上述内螺纹51螺合的外螺纹52。即,本实施方式的转动轴70经由上述内螺纹51以及外螺纹52所形成的螺纹卡合部支承于基座支架63R。进而,基于该螺纹卡合关系(螺纹副),能够相对于基座支架63R相对地轴向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内螺纹51以及外螺纹52的螺纹形状设定成:该内螺纹51以及外螺纹52所形成的螺纹卡合部无法将转动轴70的轴向移动转换成该转动轴70的转动、即无法传递反向输入。
并且,在转动轴70固定有与第一转动连杆61R的背面46滑动接触的引导板54,并且形成有与第一转动连杆61R的对置面42滑动接触的凸缘部55。进而,第一转动连杆61R借助上述的引导板54以及凸缘部55限制轴向上的第一转动连杆61R与转动轴70之间的相对移动。
即、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通过转动轴70转动,第一转动连杆61R与该转动轴70一体地轴向移动。进而,由此,轴向上的第一转动连杆61R与基座支架63R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
此外,在转动轴70的外周以间隙嵌合状态装配有受扭螺旋弹簧56,转动轴70基于该受扭螺旋弹簧56的弹力被施力而朝第一转动连杆61R接近基座支架63R的方向转动。并且,在转动轴70的一端(图23中的右侧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对该转动轴70进行转动操作的操作手柄64。进而,在形成于该转动轴70的周缘的第一转动连杆61R侧以及基座支架63R侧的各对置面41、42分别形成有能够通过相互卡合来限制第一转动连杆61R的转动的卡合部(第一卡合突部71以及第二卡合突部72)。
详细地说,如图23以及图24所示,在基座支架63R侧的对置面41,作为其卡合部,在供上述转动轴70插通的贯通孔31的周缘形成有沿周方向大致圆弧状地延伸的第一卡合突部71。并且,如图23以及图25所示,在第一转动连杆61R侧的对置面42,作为其卡合部,形成有根据该第一转动连杆61R的转动方向而与上述第一卡合突部71卡合的第二卡合突部7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支架63R侧的第一卡合突部71以及第一转动连杆61R侧的第二卡合突部72均通过冲压加工形成。即,在图25中示出了形成对置面42的背侧的第一转动连杆61R的背面46,在该图中,第二卡合突部72呈现通过冲压加工形成于背面46的凹部。进而,如图24以及图2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基座支架63R侧的第一卡合突部71以及第一转动连杆21侧的第二卡合突部72分别形成于在周方向离开的转动轴70周围(贯通孔31、32周围)的多个部位、详细地说是以大致均等间隔离开的三个部位。
并且,如图26(a)、图26(b)所示,各第一卡合突部71在其周方向大致中央部分具有突出长度最大的顶点部71a。进而,由此,在夹着该顶点部71a的周方向两侧形成有具有相反方向的倾斜的第一斜面S1以及第二斜面S2。
即,第一转动连杆21侧的第二卡合突部72以根据该第一转动连杆21的转动方向而抵接的任一斜面S(S1、S2)作为卡合面与各第一卡合突部71卡合。进而,本实施方式的锁止机构30能够通过调整其轴向上的基座支架63R以及第一转动连杆61R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对上述第一卡合突部71以及第二卡合突部72之间的卡合状态进行控制。
即,如图26(a)所示,当不对设置于上述转动轴70的一端的操作手柄64进行操作时,第一转动连杆61R处于借助基于上述受扭螺旋弹簧56的弹力的转动轴70的旋转而朝接近基座支架63R的方向移动的状态。进而,在该状态下,通过第一转动连杆61R转动,该第一转动连杆61R侧的第二卡合突部72与基座支架63R侧的各第一卡合突部71卡合,第一转动连杆61R相对于基座支架63R的转动被限制。
另一方,如图26(b)以及图27所示,通过克服受扭螺旋弹簧56的弹力对操作手柄64进行操作,第一转动连杆61R与转动轴70一体地朝从基座支架63R离开的方向移动。进而,由此,基座支架63R侧的各第一卡合突部71以及第一转动连杆61R侧的各第二卡合突部72无法相互接触,由此,各第一卡合突部71以及第二卡合突部72之间的卡合被解除,允许第一转动连杆61R相对于基座支架63R转动。
另外,通过使用者将手从操作手柄64离开,转动轴70基于受扭螺旋弹簧56的弹力朝第一转动连杆61R接近基座支架63R的方向转动。即,基座支架63R侧的各第一卡合突部71以及第一转动连杆61R侧的各第二卡合突部72再次成为能够卡合的状态。进而,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锁止机构30,通过以上述方式对操作手柄64进行操作,能够切换锁止机构30的锁止状态以及解锁状态。
更详细地说,如图2以及图28所示,当脚垫10(支承支架14)处于被收纳于座椅坐垫2的前缘2a的状态时,第一转动连杆61R基于夹设在构成各连杆机构12的关节J3、J6的各连接杆26、27之间的螺旋弹簧28(参照图3)的弹力朝展开方向转动。
如图2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转动连杆61R朝展开方向转动,该第一转动连杆61R侧的各第二卡合突部72以第一斜面S1作为卡合面与基座支架63R侧的各第一卡合突部71卡合。具体地说,如图28所示,第一转动连杆61R侧的各第二卡合突部72A、72B、72C分别与基座支架63R侧的各第一卡合突部71A、71B、71C卡合。进而,由此,第一转动连杆61R的朝展开方向的转动被限制,由此,该脚垫10的收纳状态被维持。
另一方面,如图22所示,当脚垫10(各连杆机构12)处于展开后的状态时,第一转动连杆61R侧的各第二卡合突部72A、72B、72C越过对应的基座支架63R侧的各第一卡合突部71A、71B、71C配置在与上述收纳状态相反侧的位置。进而,如图30所示,通过基于脚垫10的输入载荷而第一转动连杆61R朝收纳方向转动,该第一转动连杆61R侧的各第二卡合突部72以第二斜面S2作为卡合面与基座支架63R侧的各第一卡合突部71。
即,在脚垫10(各连杆机构12)展开后的状态下,基于该脚垫10的输入载荷的第一转动连杆61R的朝向收纳方向的转动被限制。另外,当未对脚垫10输入载荷的情况下,该脚垫10基于上述螺旋弹簧28的弹力朝展开方向移动。进而,本实施方式的脚垫装置11能够以由以该第二斜面S2作为卡合面的各第一卡合突部71以及第二卡合突部72之间的卡合规定的展开位置作为最低点而将支承于各连杆机构12的前端的脚垫10保持在展开状态。
并且,如图31所示,通过轴向上的基座支架63R以及第一转动连杆61R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该基座支架63R侧的各第一卡合突部71与第一转动连杆61R侧的各第二卡合突部72之间的卡合状态也变化。具体地说,第一转动连杆61R越是从基座支架63R离开,各第二卡合突部72相对于各第一卡合突部71的斜面S(第二斜面S2)的卡合位置就越朝顶点部71a侧移动。
如上所述,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锁止机构30,能够借助设置于该转动轴70的操作手柄64对轴向上的基座支架63R以及第一转动连杆61R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微调。进而,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脚垫装置11,通过借此使基于各第一卡合突部71以及第二卡合突部72之间的卡合限制第一转动连杆61R的转动的位置移动,如图32所示,能够变更处于展开状态的脚垫10的展开位置(最低点)(收纳方向移动状态)。
此处,第一转动连杆61R侧的各第二卡合突部72以斜面S(S2)作为卡合面与基座支架63R侧的各第一卡合突部71卡合,由此,在基座支架63R与第一转动连杆61R之间作用有基于输入至脚垫10的载荷时二者离开的方向的力(参照图19)。进而,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脚垫10的输入载荷过大的情况下,作为限制部的引导板54朝从基座支架63R离开的方向(参照图23、左侧)挠曲。
即,如图31所示,通过第一转动连杆61R朝从基座支架63R离开的方向相对移动,各第二卡合突部72相对于各第一卡合突部71的斜面S(第二斜面S2)的卡合位置朝顶点部71a侧移动。进而,通过各第二卡合突部72越过各第一卡合突部71的顶点部71a,该各第一卡合突部71以及第二卡合突部72之间的卡合被解除。
这样,对于本实施方式脚垫装置11,在作为限制部的引导板54限制基座支架63R以及第一转动连杆61R之间的相对的轴向移动从而能够维持各第一卡合突部71以及第二卡合突部74之间的卡合状态的载荷范围,能够将脚垫10保持在展开状态。进而,当对脚垫10输入有超过引导板54的允许范围的过大的载荷的情况下,上述各第一卡合突部71以及第二卡合突部72之间的卡合被解除,脚垫10朝收纳方向移动,由此,该过大的输入载荷被释放。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如下的效果。
(1)第一转动连杆61R经由转动轴70连结于基座支架63R,并且,第一转动连杆61R从基座支架63R离开的方向的相对的轴向移动由与第一转动连杆61R的背面46滑动接触的引导板54限制。并且,在基座支架63R侧的对置面41形成有具备隔着顶点部71在周方向具有相反方向的倾斜的第一斜面S1以及第二斜面S2的第一卡合突部71。进而,在第一转动连杆61R侧的对置面42形成有根据该第一转动连杆61R的转动方向而以各斜面S(S1、S2)中的任一个作为卡合面与各第一卡合突部71卡合的第二卡合突部72。
根据上述结构,在作为限制部的引导板54限制基座支架63R以及第一转动连杆61R之间的相对的轴向移动从而能够维持第一卡合突部71以及第二卡合突部72之间的卡合状态的载荷范围,能够将支承于连杆机构12的前端的脚垫10保持在展开状态。结果,能够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2)并且,通过具有隔着顶点部71a在周方向具有相反方向的倾斜的第一斜面S1以及第二斜面S2,能够利用一个第一卡合突部71限制两方向(展开侧以及收纳侧)的转动。
(3)此外,第一转动连杆61R越是从基座支架63R离开,各第二卡合突部72相对于各第一卡合突部71的斜面S(第二斜面S2)的卡合位置越是朝顶点部71a侧移动。即,通过对轴向上的基座支架63R以及第一转动连杆61R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微调,能够使基于各第一卡合突部71以及各第二卡合突部72之间的卡合限制第一转动连杆61R的转动的位置移动。进而,由此,能够调整该脚垫10的展开位置。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变更。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限制部的引导板54形成为当输入有过大的载荷时基于其挠曲而允许第一转动连杆21(61R)以及基座支架13(63R)之间的相对移动的结构。但是,对于限制相对移动从而能够维持各卡合部之间(各凹凸部43、44之间,各第一卡合突部71以及第二卡合突部72之间)的卡合状态的载荷范围的设定方法,并不限定于如上所述的限制部自身的变形,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基于弹力、摩擦卡合力等使限制部移动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引导板54形成为扁平的大致杯型,且其呈圆环状的周壁部54a的前端与第一转动连杆21(61R)的背面46滑动接触。但是,并不限于此,如图33以及图34所示,也可以形成为在引导板74与第一转动连杆21之间夹设有作为滚动体的滚珠75的结构。
具体地说,在该例中,引导板74形成为大致圆盘状。并且,在引导板74与第一转动连杆21之间同轴地配置有具有多个贯通孔76a的圆板状的保持板76,各滚珠75分别被保持在贯通孔76内。进而,在引导板74形成有作为供上述各滚珠75滚动的滚道的圆环状的槽部77。
即,通过引导板74和第一转动连杆21相对旋转,夹设在二者之间的各滚珠75滚动。进而,通过降低二者之间的摩擦,能够在限制第一转动连杆21的轴向移动的同时使该第一转动连杆21顺畅地转动。另外,如图35所示,也可以形成为使用在轴承中采用的公知的保持架(保持器)78保持各滚珠75的结构。并且,也可以形成为代替各滚珠75而使用例如“滚子”等其他的滚动体的结构。进而,滚动体的数量也可以任意变更。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限制部的引导板54固定于转动轴40(70)。进而,通过在该转动轴40(70)的一端设置作为操作部件的操作杆57(操作手柄64)来形成操作部。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相对于转动轴独立地形成限制部以及操作部的结构。另外,在该情况下,在第一转动连杆和限制部相对旋转的结构中,如上所述,在二者之间夹设有滚动体的结构是有效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利用内螺纹51以及外螺纹52之间的螺纹卡合关系(螺纹副)使转动轴40(70)以及引导板54在轴向移动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直接使其轴向移动的结构。进而,在该情况下,只要设置有固定转动轴40(70)以及引导板54相对于基座支架13(63R)的相对位置的单元即可。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连杆21(61R)侧以及基座支架13(63R)侧的各卡合部形成于在周方向离开的转动轴40(70)周围(各贯通孔31、33周围)的多个部位。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分别形成于一个部位或者在其一方仅形成于一个部位的结构。并且,对于第一实施方式,也可以使波形状的凹凸部43、44中的至少一方遍及转动轴40周围的整周。进而,对于第二实施方式,也可以形成为第一卡合突部71以及第二卡合突部72分别各形成有一个的结构。
·并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基座支架63R侧形成第一卡合突部71,在第一转动连杆61R侧形成第二卡合突部72,但是也可以形成为相反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座椅;2:座椅坐垫;2a:前缘(座椅的前缘);10:脚垫;11:脚垫装置;12(12L、12R):连杆机构;13(13L、13R):基座支架;14(14L、14R):支承支架;21(21L、21R):第一转动连杆(转动连杆);30:锁止机构;31、32:贯通孔;40:转动轴(操作部);41、42:对置面;43(43A~43C)、44(44A、44C):波浪形的凹凸部;43a、44a:突条部;45、46:背面;47:贯通孔;49:连结部件;51:内螺纹(螺纹卡合部);52:外螺纹(螺纹卡合部);54:引导板(限制部);55:凸缘部;56:受扭螺旋弹簧;57:操作杆(操作部件);58、59:缺口;P1、P2:周方向位置;61:第一转动连杆(转动连杆);63(63L、63R):基座支架;64:操作手柄(操作部件);70:转动轴(操作部);71(71A~71C):第一卡合部;71a:顶点部;72(72A~72C):第二卡合部;74:引导板(限制部);75:滚珠;76:保持板;78:保持器;S:斜面;S1:第一斜面;S2:第二斜面;θ(θ1、θ2):转动角度。

Claims (8)

1.一种脚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垫装置具备:
基座支架,该基座支架构成为配置于车辆座椅的前缘;
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支承脚垫,并且具有经由转动轴连结于所述基座支架的转动连杆,所述连杆机构能够基于所述转动连杆的转动而将所述脚垫朝座椅的前方展开或者将所述脚垫收纳于所述座椅的前缘;
卡合部,该卡合部设置于在所述转动轴的周缘形成的所述转动连杆侧以及所述基座支架侧的各对置面中的至少一方,该卡合部具有形成卡合面的斜面,且能够通过相互卡合来限制所述转动连杆的转动;
限制部,在能够维持所述各卡合部之间的卡合状态的载荷范围中,该限制部限制所述转动连杆从所述基座支架离开的方向的相对的轴向移动;以及
操作部,该操作部能够通过使所述限制部轴向移动来变更所述转动连杆以及所述基座支架之间的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垫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各对置面中的至少一方,所述卡合部在所述转动轴的周缘在该转动轴的周方向相间隔地形成有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脚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卡合部是形成于所述转动轴周围的波浪形的凹凸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脚垫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各对置面中的一方形成有具备隔着顶点部在周方向具有相反方向的倾斜的第一斜面以及第二斜面的第一卡合突部,并且,在另一方形成有根据所述转动连杆的转动方向而与所述第一斜面或者第二斜面中的任一方抵接并卡合的第二卡合突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脚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轴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支架沿轴向相对移动,并且,所述限制部以不能相对于所述转动轴沿轴向相对移动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转动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脚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轴经由螺纹卡合部支承于所述基座支架,并且,在所述转动轴设置有能够对该转动轴进行转动操作的操作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脚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纹卡合部构成为不能将所述转动轴的轴向移动转换成该转动轴的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脚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相对于所述转动连杆相对转动,
在所述转动连杆与所述限制部之间夹设有滚动体。
CN2013201556913U 2012-04-25 2013-03-29 脚垫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8614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0376A JP5949096B2 (ja) 2012-04-25 2012-04-25 オットマン装置
JP2012-100376 2012-04-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86146U true CN203186146U (zh) 2013-09-11

Family

ID=48193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15569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86146U (zh) 2012-04-25 2013-03-29 脚垫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98516B2 (zh)
EP (1) EP2657075A1 (zh)
JP (1) JP5949096B2 (zh)
CN (1) CN203186146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98883B2 (ja) * 2012-05-28 2016-09-2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5884640B2 (ja) * 2012-05-28 2016-03-15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FR2992912B1 (fr) * 2012-07-03 2014-07-11 Renault Sa Dispositif d'inclinaison de dossier de siege
JP6039457B2 (ja) * 2013-02-25 2016-12-07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オットマン装置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6237465B2 (ja) * 2014-05-23 2017-11-2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CN204158028U (zh) * 2014-09-09 2015-02-18 黄小卫 一种活动沙发电动机械伸展装置
DE102015000841B4 (de) * 2015-01-22 2016-09-08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Stützvorrichtung
KR101738062B1 (ko) * 2016-05-09 2017-05-1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레그레스트의 구조
USD837546S1 (en) * 2016-08-18 2019-01-08 Jaguar Land Rover Limited Vehicle seat
JP6794905B2 (ja) * 2017-04-06 2020-12-02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GB2563003B (en) * 2017-05-23 2019-10-02 Ford Global Tech Llc A Deployable footrest
US10620991B1 (en) * 2018-01-31 2020-04-14 VirtuStream IP Holding Company Workload migration in multi-cloud environments
CN114506254B (zh) * 2022-03-11 2023-12-08 明阳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腿托机构及座椅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99485A (en) * 1959-08-25 1963-07-30 Stuttgarter Karosseriewerk Reu Hinge unit for seat with adjustable back rest
US3328079A (en) * 1965-11-24 1967-06-27 Young Spring & Wire Corp Reclining seat
US3545810A (en) * 1968-09-23 1970-12-08 Keystone Consolidated Ind Inc Locking means for chair controls
JPS5965612A (ja) * 1982-10-08 1984-04-13 Nhk Spring Co Ltd ばね式回動装置
JPH0584120A (ja) * 1991-09-25 1993-04-06 Tachi S Co Ltd シートの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H08322675A (ja) * 1995-05-31 1996-12-10 Fuji Kiko Co Ltd アームレスト付車両用シート
JP3323989B2 (ja) 1998-05-28 2002-09-09 ジョンソン コントロールズ オートモーティブ 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オットマン装置
JP4211515B2 (ja) * 2003-07-16 2009-01-2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シート装置
JP2006025924A (ja) * 2004-07-13 2006-02-02 Aisin Seiki Co Ltd オットマン装置
JP2006036136A (ja) 2004-07-29 2006-02-09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 Co 車両用オットマン装置
JP2006198104A (ja) 2005-01-19 2006-08-03 Aisin Seiki Co Ltd オットマン装置
EP1683443B1 (en) * 2005-01-19 2012-02-22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Ottoman device
JP4645898B2 (ja) * 2005-07-12 2011-03-0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オットマン装置
JP2009240350A (ja) 2008-03-28 2009-10-22 Imasen Electric Ind Co Ltd オットマン装置
US7959221B2 (en) * 2008-08-29 2011-06-14 B/E Aerospace, Inc. Integrated linkage/pinch guard system for leg rests
JP5387185B2 (ja) * 2009-07-10 2014-01-1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調整装置
US8430456B2 (en) * 2010-08-09 2013-04-30 Europe Brands S.A.R.L. Stroller seat assembly with calf suppor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26253A (ja) 2013-11-07
EP2657075A1 (en) 2013-10-30
JP5949096B2 (ja) 2016-07-06
US20130285433A1 (en) 2013-10-31
US9198516B2 (en) 2015-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86146U (zh) 脚垫装置
CN203078349U (zh) 车用座椅倾斜装置
CN102762894B (zh) 环型无级变速器
US4632454A (en) Vehicle seat intended, for example, for such automobile vehicles as cars, trains and airplanes
JPH0734771B2 (ja) 座家具
CN107206921B (zh) 车用的座椅滑动装置
US9682639B2 (en) Reclin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seat
DE1650790B1 (de) Schalteinrichrunf fuer schwenkrollengetriebe mit daempfung
CN101163424A (zh) 用于调节办公椅机构中后靠力的设备
JP2715444B2 (ja) トロイダル式無段変速機
CN102038377B (zh) 调整机构及可调倾角的座椅
CN107554369A (zh) 悬挂装置
JP2002010852A (ja) 同時に揺動するシートと背もたれとを備えた椅子
WO2008055568A1 (de) Toroid-stufenlosgetriebe
CN203358664U (zh) 车辆的转向装置
CN104565709A (zh) 载荷支撑机构
CN2931246Y (zh) 车用置物架
JP2009025475A5 (zh)
EP3358220B1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CN220890789U (zh) 一种圆弧轨的预紧调节结构
EP1618445B1 (en) Pedal arrangement
KR200395667Y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폭 방향 이송장치
KR100534394B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요추받침장치
JPH0271937A (ja) 複数ベアリングの同時圧入装置
CN107042778A (zh) 用于机动车座椅深度调整装置的座垫承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1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