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6716A - 轮胎打标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轮胎打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6716A
CN107206716A CN201580074851.3A CN201580074851A CN107206716A CN 107206716 A CN107206716 A CN 107206716A CN 201580074851 A CN201580074851 A CN 201580074851A CN 107206716 A CN107206716 A CN 1072067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roller
rotation
marking device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48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永邦夫
上田达也
今村守宏
米田浩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Machinery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06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67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01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72Side-w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6/00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 B41F16/0006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from an inked or preprinted foil or band
    • B41F16/004Presses of the reciprocating type
    • B41F16/0046Presses of the reciprocating type with means for applying print under heat and pressure, e.g. using heat activable adhes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6/00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 B41F16/0006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from an inked or preprinted foil or band
    • B41F16/0073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from an inked or preprinted foil or band with means for printing on specific materials or products
    • B41F16/008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from an inked or preprinted foil or band with means for printing on specific materials or products for printing on three-dimensional artic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00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 G01M1/14Determining imbalance
    • G01M1/16Determining imbalance by oscillating or rotating the body to be tested
    • G01M1/26Determining imbalance by oscillating or rotating the body to be tested with special adaptations for marking, e.g. by dril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72Side-walls
    • B29D2030/728Decorating or marking the sidewalls after tyre vulcaniz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3Printing on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not being in sheet or web form, e.g. spherical or cubic obj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 Testing Of Bala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胎打标装置。本发明的轮胎打标装置为用于对轮胎进行打标的轮胎打标装置,且具备:打印部,能够对轮胎进行打印;旋转位置调整滚轮,与轮胎的一部分抵接,并通过自转使轮胎围绕轮胎的轴线旋转;及旋转驱动部,使旋转位置调整滚轮旋转。

Description

轮胎打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轮胎进行打标的轮胎打标装置。
背景技术
测量轮胎的不均匀性的轮胎均匀性试验机、或测量轮胎的不平衡的平衡试验机等对成品轮胎进行测试和检查的设备中,要求具备对轮胎进行打标的轮胎打标装置(以下、还可简称为“打标装置”)。
打标装置中,要求将○形或△形等标记打点(进行打标)于轮胎的胎侧即根据测量结果和判定标准所确定的轮胎的周向的位置(相位)。
近年来对该标记的形状和颜色的需求逐渐多样化,有时要求轮胎有多个标记。
作为对轮胎进行打标的位置的种类,有要求在已确定的轮胎的相位上打标的方式、及允许在胎侧上的任意相位上打标的方式。
已知有对轮胎进行多个打标时,在轮胎的胎侧上,沿轮胎的径向挪动位置来进行多个打标、或沿轮胎的周向挪动位置来进行多个打标。另外,已知有组合沿轮胎的径向挪动位置及沿轮胎的周向挪动位置来增加打标数量。
作为这种打标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等中,将轮胎夹在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上轮辋与下轮辋之间,并使两个轮辋围绕轮胎的轴线旋转,从而使轮胎沿周向旋转。通过使轮胎旋转,将对轮胎进行打标的位置挪动至周向。
在打标装置的打印部进行打标。在打印部中,打标头通过加热块被加热,并且,通过弹簧向远离轮胎的方向施力。通过驱动缸抵抗弹力并对打标头进行推压,能够使打标头经由打标带对轮胎的规定的表面进行按压,并通过热转印来添加标记。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2-1225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对轮胎进行多个打标时,由于挪动对轮胎进行打标的位置,因此存在打标装置的结构变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轮胎相对于打印部旋转的轮胎打标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出以下方法。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轮胎打标装置,其为用于对轮胎进行打标的打标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打印部,能够对所述轮胎进行打印;旋转位置调整滚轮,与所述轮胎的一部分抵接,并通过自转使所述轮胎围绕所述轮胎的轴线旋转;及旋转驱动部,使所述旋转位置调整滚轮旋转。
根据该方式,由于具备旋转位置调整滚轮及旋转驱动部,因此能够使轮胎围绕轴线旋转。若轮胎围绕轴线旋转,则通过打印部打标的轮胎的周向的位置偏离。
并且,在上述轮胎打标装置中,所述旋转驱动部可具备:直线运动部,在直线上进退驱动;及转换部,将所述直线运动部的所述进退驱动的力转换为所述旋转位置调整滚轮的单向的旋转力。
根据该方式,通过转换部转换直线运动部在直线上进退驱动的动作,能够使旋转位置调整滚轮单向旋转。
并且,上述轮胎打标装置中,所述转换部可具备仅允许所述旋转位置调整滚轮的单向的旋转的旋转传递部,也可以通过所述直线运动部的行进,使所述旋转位置调整滚轮单向旋转,并且,在所述直线运动部进行后退时,使所述旋转位置调整滚轮空转。
根据该方式,通过使直线运动部反复行进,能够使旋转位置调整滚轮仅单向旋转。
并且,上述轮胎打标装置可具备从周向的多个位置将滚轮抵接于所述轮胎的胎面,从而调整所述轮胎的位置的中心位置调整机构,所述旋转位置调整滚轮也可以由所述中心位置调整机构的至少一个所述滚轮构成。
根据该方式,由于调整轮胎的位置的中心位置调整机构的滚轮兼作旋转位置调整滚轮,因此轮胎打标装置具备中心位置调整机构时,仅通过附加简单的功能就能够使轮胎旋转。
并且,上述轮胎打标装置可具备检测所述轮胎围绕所述轮胎的轴线旋转的旋转量的旋转量检测部、及根据所述旋转量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直线运动部的直线运动控制部,并且,由所述旋转量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轮胎的所述旋转量小于目标旋转量时,所述直线运动控制部也可以使所述直线运动部再次行进。
根据该方式,即使旋转位置调整滚轮与轮胎之间打滑,且轮胎无法充分旋转时,也能够以轮胎的旋转量成为目标旋转量的方式进行调节。
并且,上述轮胎打标装置可具有侧面能够与所述轮胎的胎侧中的相对于所述轮胎的轴线的一侧抵接的第一滚轮、侧面能够与相对于所述轮胎的轴线的另一侧抵接的第二滚轮、及使所述第一滚轮围绕所述第一滚轮的轴线旋转,并且使所述第二滚轮围绕所述第二滚轮的轴线旋转的输送驱动部,所述轮胎打标装置可具备输送所述轮胎的输送部,所述输送驱动部也可以通过使所述第一滚轮围绕所述第一滚轮的轴线向正向旋转,使所述第二滚轮围绕所述第二滚轮的轴线向反向旋转,从而使所述旋转位置调整滚轮由所述第一滚轮及所述第二滚轮构成。
根据该方式,输送驱动部使第一滚轮向正向旋转,并且使第二滚轮向反向旋转,从而使第一滚轮及第二滚轮上的轮胎围绕轴线旋转。输送部的第一滚轮及第二滚轮兼作旋转位置调整滚轮,因此,即使轮胎打标装置具备输送部时,也能够使轮胎打标装置的结构变得简单。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轮胎打标装置,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轮胎相对于打印部旋转。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轮胎打标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概要的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轮胎打标装置的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轮胎打标装置的输送通道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输送通道的主视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输送通道的第一定位部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定位部的驱动滚轮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输送通道的保持斗杆及旋转驱动部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轮胎打标装置的旋转量检测部的主视图。
图9为切断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轮胎打标装置的头部及色带供给/卷取部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10为切断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头部及色带供给/卷取部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11为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实施方式中的轮胎打标装置的转换部的图。
图12为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实施方式中的轮胎打标装置的转换部的作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图1至图12,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轮胎打标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打标装置1为用于对轮胎T进行打标(打印)的装置,且具备从下方支撑轮胎T并进行输送的输送部10、配置于输送部10的上方的头部80、安装于头部80的色带供给/卷取部100、及控制输送部10、头部80以及色带供给/卷取部100的控制单元120。
如图3及图4所示,输送部10具有在输送部10的输送方向D的上游侧D1,沿输送部10的宽度方向排列配置有第一输送通道16A与第二输送通道16B的分割输送通道15、及配置于输送部10的下游侧D2的一体输送通道30。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输送通道16A及第二输送通道16B的结构相同,因此,对于第一输送通道16A的结构,在数字或英文小写字母中添加英文大写字母“A”来表示,对于第二输送通道16B所对应的结构,在相同的数字或英文小写字母中添加英文大写字母“B”来表示。由此,省略重复的说明。对后述的定位部36A、36B、打印针83A~83F、色带供给单元101A、101B等也进行同样的说明。
例如,第一输送通道16A的后述的第一驱动滚轮17A与第二驱动滚轮17B的结构相同。
第一输送通道16A中,各第一驱动滚轮(第一滚轮)17A、第一从动滚轮18A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通过支撑部件19A以能够围绕各自的轴线17aA、18aA旋转的方式被支撑。配置成第一驱动滚轮17A的上表面的高度与第一从动滚轮18A的上表面的高度大致相同、或第一驱动滚轮17A的上表面稍微高于第一从动滚轮18A的上表面。第一驱动滚轮17A及第一从动滚轮18A沿输送方向D交替配置。在轴线17aA、18aA与水平面平行的同一个面上配置有第一驱动滚轮17A、第一从动滚轮18A。
各第一驱动滚轮17A中连接有未图示的输送带。在该输送带上连接有图2所示的第一滚轮驱动马达20A的旋转轴。
第一滚轮驱动马达20A的旋转轴能够通过切换为正向(第一方向)及反向(第二方向)来驱动。输送驱动部21由第一滚轮驱动马达20A及第二滚轮驱动马达20B构成。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各第一驱动滚轮17A、第一从动滚轮18A、第二驱动滚轮(第二滚轮)17B、及第二从动滚轮18B上配置轮胎T。此时,以在轮胎T的胎侧T1中相对于轮胎T的轴线T6的一侧上至少抵接第一驱动滚轮17A的侧面,且辅助性地抵接第一从动滚轮18A的侧面的方式配置轮胎T。以在胎侧T1中相对于轴线T6的另一侧上至少抵接第二驱动滚轮17B的侧面,且辅助性地抵接第二从动滚轮18B的侧面的方式配置轮胎T。滚轮17A、18A及滚轮17B、18B分别与轮胎T的其中一个胎侧T1抵接。
如图3所示,通过使第一滚轮驱动马达20A的旋转轴向正向旋转,各第一驱动滚轮17A围绕轴线17aA向正向F1旋转。通过使第二滚轮驱动马达20B的旋转轴向正向旋转,各第二驱动滚轮17B围绕轴线17aB向正向F1旋转。此时,配置于各驱动滚轮17A、17B上的轮胎T从上游侧D1朝向下游侧D2输送。支撑被输送的轮胎T的各第一从动滚轮18A及第二从动滚轮18B进行随着轮胎T的移动而旋转的协同旋转。
如此,驱动滚轮17A、17B为使轮胎T旋转驱动的滚轮,且从动滚轮18A、18B为随着旋转的轮胎T而从动的滚轮。
另一方面,若使滚轮驱动马达20A、20B的旋转轴向反向旋转,则第一驱动滚轮17A围绕轴线17aA向反向F2旋转,且第二驱动滚轮17B围绕轴线17aB向反向F2旋转。此时,配置于各驱动滚轮17A、17B上的轮胎T从下游侧D2朝向上游侧D1输送。
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输送通道16A中,一对支撑部件19A通过连结部件24A连接。
连结部件24A安装于设置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脚部25A上的支撑部件26A。由于脚部25A的下端部配置于未图示的地面上,因此,第一输送通道16A被支撑在从地面向上方隔开的位置。
一体输送通道30的结构与输送通道16A、16B相同。即,如图3所示,一体输送通道30中,各第三驱动滚轮31、第三从动滚轮32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通过支撑部件33以能够围绕各自的轴线31a、32a旋转的方式被支撑。支撑部件33安装于前述支撑部件26A、26B。
各第三驱动滚轮31上连接有未图示的输送带。该输送带上连接有第三滚轮驱动马达34(参考图2)的旋转轴。第三滚轮驱动马达34的旋转轴能够通过切换为正向及反向来驱动。
支撑部件26A上设有第一定位部36A。
第一定位部36A中,一对保持斗杆38A、39A以保持斗杆38A、39A的第一端部为中心,以能够旋转(摆动)的方式支撑在支撑台37A上。保持斗杆38A、39A能够通过斗杆驱动缸42A(参考图2)并经由齿轮40A、41A以各自的第一端部为中心,在与水平面平行的面上旋转。保持斗杆38A比保持斗杆39A更靠下游侧D2而配置。
如图5所示,保持斗杆38A的第二端部中设有圆柱状的轴部件38aA。该轴部件38aA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有图5及图6所示的驱动滚轮(旋转位置调整滚轮、滚轮)44A。
驱动滚轮44A以能够围绕与水平面正交的轴线旋转的方式被支撑。
如图5及图6所示,驱动滚轮44A具有圆筒状的滚轮主体45A及从滚轮主体45A的外周面凸出并沿着滚轮主体45A的轴线延伸的多个外侧凸部46A。多个外侧凸部46A以相互隔开的方式配置于滚轮主体45A的周向。
构成驱动滚轮44A的滚轮主体45A及外侧凸部46A能够由钢制的同步皮带轮构成、或由尼龙或聚甲醛(POM)等树脂一体形成。
另外,可将驱动滚轮44A的结构设为不具备多个外侧凸部46A的同时,驱动滚轮44A可使用增大滚轮主体45A的外周面的摩擦系数的材料。
如图7所示,保持斗杆38A中安装有用于旋转驱动滚轮44A的旋转驱动部48A。
如图5及图7所示,旋转驱动部48A具有在直线49A上进退驱动的气缸(直线运动部)50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于气缸50A的行进方向的前端部的连杆部件51A、及安装于连杆部件51A的公知的离合机构(旋转传递部)52A。另外,转换部53A由连杆部件51A及离合机构52A构成。
如图7所示,气缸50A通过在缸体50aA内杆50bA以能够进退的方式插通于缸体50aA而构成。缸体50aA中经由未图示的内胎连接有空气压缩机等能够供给和排出压缩空气的气缸驱动部50cA(参考图2)。
若通过气缸驱动部50cA将压缩空气供给到缸体50aA内的无杆侧,则杆50bA相对于缸体50aA行进。另一方面,若通过气缸驱动部50cA将压缩空气供给到缸体50aA内的有杆侧,则杆50bA相对于缸体50aA后退。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直线运动部的气缸50A通过压缩空气而驱动,但直线运动部也可通过液压或磁力等而驱动。
杆50bA的行进方向的前端部与连杆部件51A的第一端部通过省略了符号的销等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
如图5所示,连杆部件51A的第二端部51aA形成为圆筒状。在第二端部51aA的筒孔内,保持斗杆38A的轴部件38a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插通于第二端部51aA。在该第二端部51aA的外周面固定有前述离合机构52A。离合机构52A配置于驱动滚轮44A的滚轮主体45A的筒孔内。
离合机构52A限制驱动滚轮44A相对于离合机构52A围绕轴部件38aA的轴线38bA沿方向(单向)E1旋转。另一方面,允许驱动滚轮44A相对于离合机构52A围绕轴线38bA沿方向E2旋转。
如此构成的旋转驱动部48A中,若杆50bA相对于缸体50aA,如图7的位置P3所示那样行进,则连杆部件51A围绕轴线38bA沿方向E2旋转,并移动至位置P4。此时,离合机构52A与驱动滚轮44A连接,并且离合机构52A及驱动滚轮44A与连杆部件51A的第二端部51aA一同围绕轴线38bA沿方向E2旋转。
另一方面,若杆50bA相对于缸体50aA后退,则连杆部件51A围绕轴线38bA沿方向E1旋转。此时,离合机构52A与驱动滚轮44A的连接被解除,从而驱动滚轮44A不旋转(进行空转)。
另外,也可构成为杆50bA行进时驱动滚轮44A不旋转,杆50bA后退时驱动滚轮44A旋转。
如此,离合机构52A允许驱动滚轮44A相对于连杆部件51A的第二端部51aA围绕轴线38bA只沿方向E2旋转。
转换部53A将气缸50A的进退驱动的力转换为驱动滚轮44A围绕轴线38bA的方向E2的旋转力。
旋转驱动部48A具备气缸50A及转换部53A,并由转换部53A转换气缸50A在直线49A上进退驱动的动作,由此使驱动滚轮44A沿方向E2旋转。
若通过气缸驱动部50cA进行杆50bA的行进及后退,则驱动滚轮44A围绕轴线38bA旋转一定角度。
将杆50bA的行进及后退设为一组并重复规定次数,由此使驱动滚轮44A旋转一定角度的规定次数倍,即进行所谓的减速驱动。
保持斗杆39A的第二端部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有图3所示的从动滚轮57A。如后述,从动滚轮57A为随着旋转的轮胎T而从动的滚轮。
支撑部件26B中设有第二定位部36B。中心位置调整机构59由第一定位部36A及第二定位部36B构成。
第二定位部36B的保持斗杆38B比保持斗杆39B更靠上游侧D1而配置。
第一定位部36A及第二定位部36B夹着分割输送通道15的下游侧D2的端部而相对配置。
如此构成的中心位置调整机构59中,轮胎检测传感器61(参考图2)检测出由输送部10输送的轮胎T到达第一定位部36A与第二定位部36B之间所规定的打标位置P1。作为轮胎检测传感器61能够适当地选用公知的接触式或非接触式的传感器。
轮胎检测传感器61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控制单元120。
当轮胎检测传感器61检测出轮胎T到达打标位置P1时,受到如下控制。
另外,中心位置调整机构59在不调整轮胎T的位置的通常情况下,配置成保持斗杆38A、39A、38B、39B与轮胎T的输送方向D平行,因此轮胎T的输送不会受到妨碍。
驱动斗杆驱动马达40A、41A、40B、41B,并使保持斗杆38A、39A、38B、39B旋转,从而从周向的多个位置将滚轮44A、57A、44B、57B抵接于轮胎T的胎面T2。
若由气缸驱动部50cA、50cB通过减速驱动使驱动滚轮44A、44B旋转,则轮胎T向围绕轴线T6的规定方向旋转。
若轮胎T旋转,则从动滚轮57A、57B从动而协同旋转。
通过减速驱动驱动滚轮44A、44B来调整轮胎T的轴线T6的位置(轮胎T定心)。
如此,本实施方式中,调整轮胎T的位置的中心位置调整机构59的驱动滚轮44A、44B兼作使轮胎T围绕轴线T6旋转的旋转位置调整滚轮。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中心位置调整机构59所具有的2个驱动滚轮44A、44B的驱动力使轮胎T围绕轴线T6旋转。但是,驱动轮胎T的驱动滚轮的数量并不限于此,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3个以上。
如图8所示,脚部25A中经由支撑部件64安装有旋转量检测部65。
旋转量检测部65中,在气缸66的杆66a的前端部,经由连结部件67安装有旋转轴68。杆66a以能够进退的方式插通于气缸66的缸体66b内。缸体66b通过前述支撑部件64固定于脚部25A。
缸体66b中经由未图示的内胎连接有气缸驱动部70(参考图2)。
若通过气缸驱动部70将压缩空气供给到缸体66b内的无杆侧,则杆66a相对于缸体66b行进。另一方面,若通过气缸驱动部70将压缩空气供给到缸体66b内的有杆侧,则杆66a相对于缸体66b后退。
旋转轴68配置成与水平面正交。旋转轴68通过连结部件67以能够围绕旋转轴68的轴线旋转的方式被支撑。
在旋转轴68的下方的端部安装有检测滚轮71,上部安装有编码器72。杆66a行进时,检测滚轮71移动至位置P5,位于打标位置P1的轮胎T的胎面T2与检测滚轮71的侧面抵接。轮胎T围绕轴线T6旋转的旋转量(旋转角度)与旋转轴68围绕轴线旋转的旋转量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编码器72检测旋转轴68的旋转量,并校正检测结果来检测轮胎T的旋转量。编码器72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控制单元120。
如图1、图9、及图10所示,头部80具有支撑于支撑台81上的基座82、支撑于基座82的6根打印针(打印部)83A~83F、及进退驱动打印针83A~83F的6个气缸84A~84F。另外,打印针83A~83F为打印针83A、83B、83C、83D、83E、83F的缩写。气缸84A~84F等也相同。
打印针83A~83F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棒状形成。打印针83A~83F以从侧面观察由打印针83A、83B、83C构成重叠的1列,并且,从侧面观察由打印针83D、83E、83F构成重叠的另1列的方式配置成网格状。
从正面观察,打印针83A与打印针83D、打印针83B与打印针83E、及打印针83C与打印针83F分别重叠。
打印针83B形成为直线状。打印针83A、83C形成为长边方向的中央部以曲柄状弯曲。由此,打印针83A、83B、83C中,与上方的端部的间距相比下方的端部的间距较小。在打印针83A、83B、83C的下表面形成有从端面凸出的未图示的○形或△形等形状。
打印针83D、83E、83F与打印针83A、83B、83C以同样的方式构成。
打印针83A的上方的端部设有扩径部83aA(对扩径部83aD、83aE、83aF不进行图示)。
打印针83A~83F通过安装于基座82且形成于加热块86的未图示的引导孔,相对于基座82以沿上下方向进退的方式被引导。加热块86内配置有具有加热器等的加热构件87(参考图2)。加热构件87通过对加热器施加规定的电力来对插通于引导孔的打印针83A~83F进行加热。
比加热块86更靠下方的位置上配置有导向板88,导向板88安装于基座82。导向板88中形成有能够使打印针83A~83F的下方的端部插通的贯穿孔88a。
打印针83A的扩径部83aA的下表面与加热块86的上表面之间配置有螺旋弹簧90A(对螺旋弹簧90D、90E、90F不进行图示)。螺旋弹簧90A插通于打印针83A。
螺旋弹簧90A对打印针83A向上方施力。气缸84A不对打印针83A向下方施力的状态下,打印针83A的下表面比导向板88的下表面更靠上方而配置。
气缸84A通过在缸体84aA内杆84bA以能够进退的方式插通于缸体84aA而构成。(对缸体84aD、84aE、84aF、杆84bD、84bE、84bF不进行图示)。
缸体84aA安装于基座82。缸体84aA中,经由未图示的内胎连接有气缸驱动部92A(参考图2)。
若通过气缸驱动部92A,将压缩空气供给到缸体84aA内的无杆侧,则杆84bA相对于缸体84aA向下方移动并行进。此时,抵抗螺旋弹簧90A的作用力而使打印针83A行进,从而使打印针83A的下表面比导向板88的下表面更靠下方而突出。被加热的打印针83A将后述的墨带R1按压于轮胎T的胎侧T1,从而进行对轮胎T的打标。
另一方面,若通过气缸驱动部92A,将压缩空气供给到缸体84aA内的有杆侧,则受到螺旋弹簧90A的作用力,杆84bA相对于缸体84aA向上方移动并进行后退。
如图9及图10所示,色带供给/卷取部100具有固定于头部80的基座82的色带供给单元101A、101B、及色带卷取单元102A、102B。
色带供给单元101A中,在固定于基座82的辅助基座104A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有供给滚轮105A及导向滚轮106A。供给滚轮105A中,例如卷绕有红色的墨带R1。作为墨带R1,使用通过加压及加热而转印有油墨的热转印式色带。
从供给滚轮105A卷出的墨带R1以恒定的张力作用于墨带R1的方式卷绕于导向滚轮106A之后,引导至导向板88的下表面。
墨带R1隔着导向板88的贯穿孔88a,与打印针83A、83B、83C的下表面相对。
色带供给单元101B的供给滚轮105B中,例如卷绕有黄色的墨带R2。供给滚轮105B的旋转的面与供给滚轮105A的旋转的面向基座82的厚度方向,即,墨带R1、R2的宽度方向偏离。
墨带R2隔着导向板88的贯穿孔88a,与打印针83D、83E、83F的下方的端面相对。
色带卷取单元102A中,在固定于基座82的辅助基座109A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有导向滚轮110A,并且,固定有卷取马达111A的主体111aA。卷取马达111A的旋转轴111bA中连接有卷取滚轮112A。卷取滚轮112A中卷绕有墨带R1。
从导向板88送出的墨带R1卷绕于导向滚轮110A之后,卷绕于卷取滚轮112A。
另一方面,墨带R2卷绕于卷取滚轮112B。
如图2所示,控制单元120具有连接于母线121的直线运动控制部122及主控制部123。母线121中连接有输送部10的滚轮驱动马达20A、20B、34、斗杆驱动缸42A、42B、气缸驱动部50cA、50cB、70、轮胎检测传感器61、编码器72、头部80的加热构件87、气缸驱动部92A~92F、及色带供给/卷取部100的卷取马达111A、111B。
直线运动控制部122及主控制部123各自由定时器、运算器、存储器、及控制程序等构成。
直线运动控制部122根据旋转量检测部65的编码器72的检测结果,驱动气缸驱动部50cA、50cB来控制气缸50A、50B。
主控制部123控制气缸驱动部50cA、50cB以外的滚轮驱动马达20A、20B、34等。
接着,对如上构成的打标装置1的作用进行说明。
若启动打标装置1,则控制单元120的主控制部123使滚轮驱动马达20A、20B、34的旋转轴向正向旋转。驱动滚轮17A、17B、31向正向F1旋转。通过加热构件87对加热块86进行加热来将打印针83A~83F加热至规定温度。
通过轮胎均匀性试验机等试验装置而完成规定测试和检查的轮胎T配置于分割输送通道15上。
轮胎T在通过试验装置而进行打标的周向的位置被调整的状態下,配置于分割输送通道15上。
通过驱动滚轮17A、17B,轮胎T从上游侧D1朝向下游侧D2输送。试验装置将轮胎T的外径、对轮胎T打标的形状或颜色等信息发送至打标装置1的控制单元120。
该例中,由试验装置发送将颜色互不同一个两种形状打标于轮胎T的指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若轮胎T输送至打标位置P1,则轮胎检测传感器61检测出轮胎T到达打标位置P1,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控制单元120的直线运动控制部122及主控制部123。
直线运动控制部122驱动斗杆驱动缸42A、42B,并使滚轮44A、57A、44B、57B与轮胎T的胎面T2抵接。此时,滚轮44A、57A、44B、57B移动至图3的位置P6。
为了进行第一打标,驱动气缸驱动部92A,并使打印针83A与气缸84A的杆84bA一同行进。通过墨带R1被加压及加热,在轮胎T的胎侧T1进行例如红色的○形打标。驱动卷取马达111A来使卷取滚轮112A旋转,并在卷取滚轮112A卷取一定长度的墨带R1。
接着,为了进行第二打标,驱动气缸驱动部50cA、50cB,通过减速驱动驱动滚轮44A、44B来调整轮胎T的位置。由于在驱动滚轮44A中形成有外侧凸部46A,因此能够提高驱动滚轮44A与轮胎T的摩擦力。
若驱动滚轮44A、44B使轮胎T围绕轴线T6旋转,则随着旋转的轮胎T,从动滚轮57A、57B从动旋转。
若主控制部123驱动气缸驱动部70来使杆66a行进,则轮胎T的胎面T2与检测滚轮71的侧面抵接。
直线运动控制部122以规定的次数减速驱动驱动滚轮44A、44B,从而使轮胎T围绕轴线T6旋转规定的目标旋转量。此时,抵接于轮胎T的检测滚轮71围绕轴线旋转。旋转量检测部65检测轮胎T的旋转量,并将所检测的轮胎T的旋转量转换为信号而发送至直线运动控制部122,并确认是否旋转了规定的目标旋转量。
当该旋转量小于目标旋转量时,即使减速驱动驱动滚轮44A、44B,驱动滚轮44A、44B与轮胎T之间打滑,从而可设想轮胎T没有充分旋转。此时,直线运动控制部122进一步驱动气缸驱动部50cA、50cB来使气缸50A、50B的杆50bA、50bB行进。
另外,之后还可重复进行通过旋转量检测部65检测轮胎T的旋转量的操作、及根据检测结果使气缸50A、50B行进的操作。
并且,随着轮胎T的外径逐渐变大,以规定次数减速驱动驱动滚轮44A、44B时,轮胎T围绕轴线T6旋转的旋转量(角度)变小。因此,随着轮胎T的外径逐渐变大,可增加减速驱动的次数。
根据轮胎T、轴线T6、及对轮胎T的胎侧T1进行打标的位置之间的距離,可改变减速驱动驱动滚轮44A、44B的次数。
主控制部123例如驱动气缸驱动部92E来使打印针83E行进。由于墨带R2被加压及加热,因此在与轮胎T的胎侧T1的○形标记不同的周向的位置上,进行例如黄色的△形的打标。
由此,在轮胎T中从进行第一打标的位置向周向挪动的位置上,能够依次实施第二打标以后的打标。
若主控制部123驱动气缸驱动部70来使杆66a后退,则检测滚轮71远离轮胎T的胎面T2。
直线运动控制部122驱动斗杆驱动缸42A、42B来使滚轮44A、57A、44B、57B远离轮胎T。
已进行两种打标的轮胎T通过一体输送通道30从打标位置P1朝向下游侧D2输送。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标装置1,由于具备驱动滚轮44A、44B及旋转驱动部48A、48B,因此,能够使轮胎T围绕轴线T6旋转。若轮胎T围绕轴线T6旋转,则通过打印针83A~83F打标的轮胎T的周向的位置偏离。
如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轮胎T相对于打印针83A~83F旋转。
旋转驱动部48A具备气缸50A及转换部53A,转换部53A转换气缸50A在直线49A上进退驱动的动作。由此,能够使驱动滚轮44A沿方向E2旋转。
由于打标装置1具备离合机构52A并使气缸50A反复行进,因此能够使驱动滚轮44A仅沿方向E2旋转。
调整轮胎T的位置的中心位置调整机构59的驱动滚轮44A、44B兼作使轮胎T围绕轴线T6旋转的旋转位置调整滚轮。
因此,当打标装置1具备中心位置调整机构59时,无需追加新装置而仅通过追加简单的功能,就能够使轮胎T旋转。
打标装置1具备旋转量检测部65及直线运动控制部122。由此,即使驱动滚轮44A、44B与轮胎T之间打滑,轮胎T没有充分旋转时,也能够以轮胎T的旋转量成为目标旋转量的方式进行调节。
以上,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具体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的结构的变更、组合、删除等。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设为转换部53A为连杆部件51A及离合机构52A,但转换部也可以为图11所示的连杆机构130。连杆机构130具有第一端部安装于驱动滚轮44A的连杆部件131、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连杆部件131的第二端部与杆50bA的前端部的连接部132。
若杆50bA从图11所示的状态行进为图12所示的状态,则杆50bA与连杆部件131的连接角度发生变化,从而驱动滚轮44A沿方向E2旋转。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若杆50bA后退,则驱动滚轮44A沿方向E1旋转。
在实施方式中,设为旋转位置调整滚轮为中心位置调整机构59的驱动滚轮44A、44B。但是,旋转位置调整滚轮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分割输送通道15的第一驱动滚轮17A及第二驱动滚轮17B。此时,驱动滚轮17A、17B与轮胎T的胎侧T1抵接,滚轮驱动马达20A、20B成为旋转驱动部。滚轮驱动马达20A、20B使第一驱动滚轮17A围绕轴线17aA向正向F1旋转,并且使第二驱动滚轮17B围绕轴线17aB向反向F2旋转,从而使驱动滚轮17A、17B上的轮胎T围绕轴线T6旋转。
由于输送部10的驱动滚轮17A、17B兼作旋转位置调整滚轮,因此,即使打标装置1具备输送部10时,也能够简化打标装置1的结构。
旋转量检测部65通过编码器72检测与轮胎T抵接的检测滚轮71的旋转。但是,编码器72可直接检测中心位置调整机构59的驱动滚轮44A、44B的旋转,并且也可检测位于分割输送通道15的打标位置P1的滚轮17A、17B、18A、18B的旋转。
认为驱动滚轮44A、44B与轮胎T之间的打滑少至可以忽略时,打标装置1也可以不具备旋转量检测部65。
关于打标装置,可设为如下形态,即,具备围绕旋转轴旋转的圆盘部,并使多个打印针在该圆盘部上沿圆盘部的周向相互隔开间隔的形态。在多个打印针中的1个打印针的上方设置气缸,并使圆盘部围绕旋转轴旋转,从而改变通过气缸进行按压的打印针。由此,能够改变对轮胎T进行打标的形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能够适用于通过使轮胎旋转来进行打标的打标装置中。
符号说明
1-打标装置(轮胎打标装置),10-输送部,17A-第一驱动滚轮(第一滚轮),17B-第二驱动滚轮(第二滚轮),21-输送驱动部,44A、44B-驱动滚轮(旋转位置调整滚轮、滚轮),48A、48B-旋转驱动部,49A-直线,50A、50B-气缸(直线运动部),52A-离合机构(旋转传递部),53A-转换部,59-中心位置调整机构,65-旋转量检测部,83A~83F-打印针(打印部),122-直线运动控制部,E1-方向(单向),F1-正向,F2-反向,T-轮胎,T1-胎侧,T2-胎面,T6-轴线。

Claims (6)

1.一种轮胎打标装置,用于对轮胎进行打标,其具备:
打印部,能够对所述轮胎进行打印;
旋转位置调整滚轮,与所述轮胎的一部分抵接,并通过自转使所述轮胎围绕所述轮胎的轴线旋转;及
旋转驱动部,使所述旋转位置调整滚轮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打标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驱动部具备:
直线运动部,在直线上进退驱动;及
转换部,将所述直线运动部的所述进退驱动的力转换为所述旋转位置调整滚轮的单向的旋转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打标装置,其中,
所述转换部具备旋转传递部,其仅允许所述旋转位置调整滚轮的单向的旋转,
且通过所述直线运动部的行进,使所述旋转位置调整滚轮单向旋转,并且,在所述直线运动部进行后退时,使所述旋转位置调整滚轮空转。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轮胎打标装置,
所述的轮胎打标装置具备中心位置调整机构,其从周向的多个位置将滚轮抵接于所述轮胎的胎面,从而调整所述轮胎的位置,
所述旋转位置调整滚轮由所述中心位置调整机构的至少一个所述滚轮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轮胎打标装置,其具备:
旋转量检测部,检测所述轮胎围绕所述轮胎的轴线旋转的旋转量;及
直线运动控制部,根据所述旋转量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直线运动部,
由所述旋转量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轮胎的所述旋转量小于目标旋转量时,所述直线运动控制部使所述直线运动部行进。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轮胎打标装置,其具有:
第一滚轮,侧面能够与所述轮胎的胎侧中的相对于所述轮胎的轴线的一侧抵接;
第二滚轮,侧面能够与相对于所述轮胎的轴线的另一侧抵接;及
输送驱动部,使所述第一滚轮围绕所述第一滚轮的轴线旋转,并且使所述第二滚轮围绕所述第二滚轮的轴线旋转,
轮胎打标装置具备输送部,其输送所述轮胎,
所述输送驱动部使所述第一滚轮围绕所述第一滚轮的轴线向正向旋转,使所述第二滚轮围绕所述第二滚轮的轴线向反向旋转,
所述旋转位置调整滚轮由所述第一滚轮及所述第二滚轮构成。
CN201580074851.3A 2015-02-05 2015-02-05 轮胎打标装置 Pending CN1072067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53210 WO2016125280A1 (ja) 2015-02-05 2015-02-05 タイヤマーキ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6716A true CN107206716A (zh) 2017-09-26

Family

ID=56563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4851.3A Pending CN107206716A (zh) 2015-02-05 2015-02-05 轮胎打标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355060A1 (zh)
JP (1) JP6132970B2 (zh)
KR (1) KR20170105029A (zh)
CN (1) CN107206716A (zh)
DE (1) DE112015006121T5 (zh)
WO (1) WO201612528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9650A (zh) * 2020-06-24 2021-12-24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定心装置及对中方法
CN114872453A (zh) * 2022-06-01 2022-08-09 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对窄断面轮胎动平衡均匀性检测之后的自动打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25896B2 (en) * 2018-03-01 2020-04-21 Akron Special Machinery, Inc. Decal marker syste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52440A (ja) * 1984-12-27 1986-07-11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帯状材料の自動供給装置
US5905199A (en) * 1996-11-29 1999-05-18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ire marking method
JP2012185117A (ja) * 2011-03-08 2012-09-27 Yamato Scale Co Ltd タイヤ搬入装置およびタイヤバランス測定システム
CN102770600A (zh) * 2010-02-08 2012-11-07 精衡测量系统有限公司 轮胎打标装置
CN103460011A (zh) * 2011-04-07 2013-12-18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轮胎试验机用运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224060B (de) * 1958-07-10 1966-09-01 Us Rubber Co Einrichtung zum Feststellen einer statischen Unwucht in Reifen
JP5346565B2 (ja) * 2008-12-01 2013-11-2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ドーナツ型(リング型)物品用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5683908B2 (ja) * 2010-11-08 2015-03-1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表面印刷方法および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52440A (ja) * 1984-12-27 1986-07-11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帯状材料の自動供給装置
US5905199A (en) * 1996-11-29 1999-05-18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ire marking method
CN102770600A (zh) * 2010-02-08 2012-11-07 精衡测量系统有限公司 轮胎打标装置
JP2012185117A (ja) * 2011-03-08 2012-09-27 Yamato Scale Co Ltd タイヤ搬入装置およびタイヤバランス測定システム
CN103460011A (zh) * 2011-04-07 2013-12-18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轮胎试验机用运入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9650A (zh) * 2020-06-24 2021-12-24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定心装置及对中方法
CN114872453A (zh) * 2022-06-01 2022-08-09 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对窄断面轮胎动平衡均匀性检测之后的自动打标方法
CN114872453B (zh) * 2022-06-01 2023-08-01 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对窄断面轮胎动平衡均匀性检测之后的自动打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25280A1 (ja) 2016-08-11
KR20170105029A (ko) 2017-09-18
JPWO2016125280A1 (ja) 2017-04-27
US20160355060A1 (en) 2016-12-08
DE112015006121T5 (de) 2017-10-26
JP6132970B2 (ja) 2017-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6716A (zh) 轮胎打标装置
CN100572040C (zh) 轮胎成型鼓和轮胎成型方法
CN107206850B (zh) 轮胎打标装置
CN104236930B (zh) 轮胎试验方法及轮胎试验机
CN108603811A (zh) 轮胎特性值测量装置及轮胎特性值测量系统
CN104280249B (zh) 轮胎试验机
JP5121837B2 (ja) タイヤ構成部材を製造するための組立体およびタイヤ構成部材を製造する方法
CN106573481A (zh) 打印装置及轮胎打标装置
JP2015021917A (ja) タイヤ試験機
US5084948A (en) Textile napping machine
KR20200134300A (ko) 타이어 시험기 및 타이어의 마킹 방법
EP0581404B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bricating a tyre
CA2162621C (en) Process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drive belts with small rotation-angle error
CN101782362B (zh) 间歇回转自动测量机构
CN207844728U (zh) 一种线轴钢丝恒张力放线机
US2791136A (en) Indexing drum for drill press
TW201629452A (zh) 輪胎標記裝置
TWI564175B (zh) 輪胎標記裝置
CN106457715B (zh) 用于将成对细长元件铺设在成形鼓上的设备和用于获得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的工艺
US2428703A (en) Yarn-advancing reel
CN208963433U (zh) 一种封切包装机的送膜装置
TW201628869A (zh) 印字裝置以及輪胎標記裝置
CN107986095A (zh) 一种线轴钢丝恒张力放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