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56354A - 鸡尾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鸡尾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56354A
CN107156354A CN201710549645.4A CN201710549645A CN107156354A CN 107156354 A CN107156354 A CN 107156354A CN 201710549645 A CN201710549645 A CN 201710549645A CN 107156354 A CN107156354 A CN 1071563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arts
tea
hot water
raw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496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orkshop (shenzhen) Creative Cultural Industry Co
Original Assignee
Workshop (shenzhen) Creative Cultural Industr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orkshop (shenzhen) Creative Cultural Industry Co filed Critical Workshop (shenzhen) Creative Cultural Industry Co
Priority to CN20171054964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56354A/zh
Publication of CN107156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563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4Tea preparations, e.g. using additiv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鸡尾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鸡尾茶的原料组分包括:黑枸杞、红枸杞、锁阳片、甘草、苹果花、当归、红枣、山楂干、金橘干、桂花、厚朴、橙花、洛神花、薄荷叶、桃花、皇菊、莲子心、紫罗兰、桂圆、铁观音、老白茶、蜜香红茶、茉莉花、玉蝴蝶、普洱和勐海生茶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提供的鸡尾茶选用含有天然活性成分作原料组分,组方配比科学,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在色、香、味、形上充分的满足了消费者的五官感受,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清理体内余留毒素、利尿、补气血以及养颜等辅助功效。此外,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较低、方便携带,有利于后续的规模化应用。

Description

鸡尾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健冲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鸡尾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具有悠久的饮茶历史,茶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深受各层人士以致各国人士的喜爱。茶中具有多种营养滋补成份,为各种不同需要的饮用者所青睐。浸泡茶叶后的茶水具有助消化、促进食物吸收和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作用;与此同时,其不仅具有止渴、提神消疲、生津清热的作用,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原有茶类产品的质量及营养和口味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所需要求,基于此,为适应各种人群的需求,各类茶也应运而生。
然而,传统花草茶存在以下问题:(1)传统花草茶对于材料的加工,通常是微波式提取,在一定pH值和温度下,加入定量的提取溶剂,置微波炉中处理,再冷却,反复操作,加上微波后花草茶水分的高温脱离,使花草茶的矿物质,花青素,花草酸,醇类等物质大量流失。(3)传统花草茶的包装,不方便随身携带使用。(3)传统花草的搭配:由于存储的原因,只能根据相近的功效,保存特质而组合,并在大众市场中未出现花草和传统茶叶搭配的产品品牌与配方,并做到精准。基于此,提供一种新型的花草茶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鸡尾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鸡尾茶选用含有天然活性成分作原料组分,组方配比科学,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在色、香、味、形上充分的满足了消费者的五官感受,具有降三高、降血脂、降血糖、清理体内余留毒素、利尿、补气血以及养颜等辅助功效。此外,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较低、方便携带,有利于后续的规模化应用。
为此,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鸡尾茶,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黑枸杞3~5重量份、红枸杞0.6~1重量份、锁阳片1~3重量份、甘草2~5重量份、苹果花2~5重量份、当归2~5重量份、红枣2~3重量份、山楂干2~5重量份、金橘干2~5重量份、桂花1~3重量份、厚朴1~3重量份、橙花1~3重量份、洛神花1~3重量份、薄荷叶1~3重量份、桃花1~3重量份、皇菊1~3重量份、莲子心1~3重量份、紫罗兰1~3重量份、桂圆1~3重量份、铁观音3~8重量份、老白茶3~8重量份、蜜香红茶3~8重量份、茉莉花3~8重量份、玉蝴蝶1~3重量份、普洱3~8重量份和勐海生茶3~8重量份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原料组分包括:皇菊2重量份、莲子心1重量份、铁观音6重量份、红枸杞0.6重量份以及桂花2重量份。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原料组分包括:黑枸杞3重量份、红枣2重量份、红枸杞0.8重量份、蜜香红茶5重量份以及苹果花2重量份。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鸡尾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之后将各原料组分分别进行醒料;S102:将醒料后的原料组分分批次加入热水中,浸泡;S103:待S102中液体的颜色发生转变时,得到鸡尾茶。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包括以下步骤:S20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之后将各原料组分分别进行醒料;S202:在第一热水中,放入黄菊和莲子心;1min后,加入红枸杞与桂花以及第二热水;3min后,放入铁观音以及第三热水;S203:待S202中液体的颜色有金黄色转变为琥珀色时,得到鸡尾茶。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包括以下步骤:S30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之后将各原料组分分别进行醒料;S302:在第一热水中,放入黑枸杞、红枸杞以及红枣;1min后,加入蜜香红茶以及第二热水;3min后,放入苹果花以及第三热水;S303:待S302中液体的颜色有琥珀色转变为酒红色时,得到鸡尾茶。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第一热水、第二热水以及第三热水的温度均为80℃,且第一热水、第二热水以及第三热水的用量之比为1:3:1。
第三方面,本发卖给你提供的鸡尾茶在制备降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补气血、清理毒素以及美容养颜的产品或产品添加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鸡尾茶选用含有天然活性成分作原料组分,组方配比科学,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在色、香、味、形上充分的满足了消费者的五官感受,具有降三高、降血脂、降血糖、清理体内余留毒素、利尿、补气血以及养颜等辅助功效。此外,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较低、方便携带,有利于后续的规模化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鸡尾花茶,即对传统的花茶进行升级优化,在口感上更符合当下人对于花草茶的需求,在实际的功效和作用方面凸现所搭配后的实际保健和滋补功效,让所呈现的配方1+1≥2,从而有效弥补和填充了现茶领域的空白。
(2)相比传统花草茶,本发明提供的鸡尾茶还具有如下优势:①比传统花草茶更具有耐泡性;②比传统花草茶更快速的出汤;③比传统花草茶在持续加水后更容易呈现出多颜色,多香型的视觉和嗅觉的体验;④比传统花草茶更方便操作,也可以在特定场合,强调鸡尾花茶的表演性;⑤比传统花草茶更方便携带,因为是搭配完毕的简包,适合不同场合饮用;换句话说,将本发明的鸡尾茶按配比称重后装入简包,之后封口即可。
(3)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后续的规模化应用;且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能够在最大限度的保留各原料活性成分的同时,把各原料组分中的有效成分充分释放出来,最终使其具有优异的功效。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实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自常规试剂商店购买得到的。
以下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数据为三次重复实验的平均值或平均值±标准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各原料组分均选自特定产地品质较高的产品,具体如下所示:甘肃瓜州野生黑枸杞、甘肃瓜州红枸杞、甘肃锁阳片、甘肃甘草、甘肃苹果花、甘肃当归、新疆大枣或红枣、山东山楂干、江西金橘干、江西桂花、江西厚朴、江西橙花、江西洛神花、江西薄荷叶、江西桃花、江西婺源皇菊、江西莲子心、广西紫罗兰、福建桂圆、福建安溪浓香铁观音、福建政和老白茶、台湾南投蜜香红茶、广西横县茉莉花、云南昆明玉蝴蝶、云南糯米香普洱以及云南勐海生茶。选用上述产地的原料组分,最终制备得到的鸡尾茶各方面性质如口感等更好。当然,选用市售的其他产地的原料组分也是可以的。
此外,本发明的各原料组分均为手工筛选、之后依次经阴晒、无尘烘干、成品、筛选精选、封包得到;且对于福建安溪浓香铁观音,依次包括晒青、晾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筛选、封包操作;对于福建政和老白茶,需要晒青、晾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需储存三年才可使用,之后筛选封包;对于台湾南投蜜香红茶,需要纯手工筛选,风干,无尘烘干,筛选,封包;对于广西横县茉莉花,需要与碧螺春一起炒青、初烘、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筛选,封包;对于云南昆明玉蝴蝶,需要纯手工筛选,风干,无尘烘干,筛选,封包;对于云南糯米香普洱,需要晒青、晾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压型,封包;对于云南勐海生茶,需要晒青、晾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
本发明提供一种鸡尾茶,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黑枸杞3~5重量份、红枸杞0.6~1重量份、锁阳片1~3重量份、甘草2~5重量份、苹果花2~5重量份、当归2~5重量份、红枣2~3重量份、山楂干2~5重量份、金橘干2~5重量份、桂花1~3重量份、厚朴1~3重量份、橙花1~3重量份、洛神花1~3重量份、薄荷叶1~3重量份、桃花1~3重量份、皇菊1~3重量份、莲子心1~3重量份、紫罗兰1~3重量份、桂圆1~3重量份、铁观音3~8重量份、老白茶3~8重量份、蜜香红茶3~8重量份、茉莉花3~8重量份、玉蝴蝶1~3重量份、普洱3~8重量份和勐海生茶3~8重量份中的一种或多种。
另外,针对本发明的鸡尾茶,本发明专门设计了制备本发明鸡尾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之后将各原料组分分别进行醒料。
S102:将所述醒料后的原料组分分批次加入热水中,浸泡。
S103:待S102中液相的颜色发生转变时,得到鸡尾茶。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一种鸡尾茶,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江西婺源皇菊2重量份、江西莲子心1重量份、福建安溪浓香铁观音6重量份、甘肃瓜州红枸杞0.6重量份以及江西桂花2重量份。
按上述原料组分,分别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鸡尾茶的制备方法,制备鸡尾茶:
S20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之后将各原料组分分别进行醒料;
S202:在第一热水中,放入黄菊和莲子心;1min后,加入红枸杞与桂花以及第二热水;3min后,放入铁观音以及第三热水;其中,所述第一热水、第二热水以及第三热水的温度均为80℃,且所述第一热水、所述第二热水以及所述第三热水的用量之比为1:3:1。
S203:待S202中液相的颜色有金黄色转变为琥珀色时,得到鸡尾茶。
实施例二
本发明提供一种鸡尾茶,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甘肃瓜州黑枸杞3重量份、新疆红枣2重量份、甘肃瓜州红枸杞0.8重量份、台湾南投蜜香红茶5重量份以及苹果花2重量份。
按上述原料组分,分别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鸡尾茶的制备方法,制备鸡尾茶:
S30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之后将各原料组分分别进行醒料;
S302:在第一热水中,放入黑枸杞、红枸杞以及红枣;1min后,加入蜜香红茶以及第二热水;3min后,放入苹果花以及第三热水;其中,所述第一热水、第二热水以及第三热水的温度均为80℃,且所述第一热水、所述第二热水以及所述第三热水的用量之比为1:3:1。
S303:待S302中液相的颜色有琥珀色转变为酒红色时,得到鸡尾茶。
实施例三
本发明提供一种鸡尾茶,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黑枸杞3重量份、红枸杞1重量份、锁阳片1重量份、甘草5重量份、苹果花2重量份、当归5重量份、红枣2重量份、山楂干5重量份、金橘干2重量份、桂花3重量份、厚朴1重量份、橙花3重量份、洛神花1重量份、薄荷叶3重量份、桃花1重量份、皇菊3重量份、莲子心1重量份、紫罗兰3重量份、桂圆1重量份、铁观音8重量份、老白茶3重量份、蜜香红茶8重量份、茉莉花3重量份、玉蝴蝶3重量份、普洱3重量份和勐海生茶8重量份中的一种或多种。
按上述原料组分,分别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鸡尾茶的制备方法,制备鸡尾茶:
S10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之后将各原料组分分别进行醒料。
S102:将所述醒料后的原料组分分批次加入80℃的热水中,浸泡。
S103:待S102中液相的颜色发生转变时,得到鸡尾茶。
实施例四
本发明提供一种鸡尾茶,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黑枸杞5重量份、红枸杞0.6重量份、锁阳片3重量份、甘草2重量份、苹果花5重量份、当归2重量份、红枣3重量份、山楂干2重量份、金橘干5重量份、桂花1重量份、厚朴3重量份、橙花1重量份、洛神花3重量份、薄荷叶1重量份、桃花3重量份、皇菊1重量份、莲子心3重量份、紫罗兰1重量份、桂圆3重量份、铁观音3重量份、老白茶8重量份、蜜香红茶3重量份、茉莉花8重量份、玉蝴蝶1重量份、普洱8重量份和勐海生茶3重量份中的一种或多种。
按上述原料组分,分别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鸡尾茶的制备方法,制备鸡尾茶:
S10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之后将各原料组分分别进行醒料。
S102:将所述醒料后的原料组分分批次加入80℃的热水中,浸泡。
S103:待S102中液相的颜色发生转变时,得到鸡尾茶。
另外,将本发明各实施例得到的鸡尾茶,通过功能学试验来系统评价其功效:具体地,征集年龄18~65岁的志愿者100名,品尝本发明各实施例制备得到的鸡尾茶半个月,并评价其口感和试用效果。
根据以下标准评判鸡尾茶的效果:
口感好:香味怡人且甜度适宜,适合绝大多数人的口味,5分;口感较好:香味过于浓郁或较清淡,甜度稍甜或稍淡,适合大多数人的口味,4分;口感不好:香味过浓或过淡,甜度过浓或过淡,不适合大多数人的口味。具体评价结果如表1所述。
表1各实施例鸡尾茶试用效果评价表
口感/分 饮用半个月后效果
实施例一 4.83 肤色红润、皮肤细腻、精神饱满
实施例二 4.75 肤色红润、皮肤细腻、精神饱满
实施例三 4.60 肤色红润、皮肤细腻、精神饱满
实施例四 4.52 肤色红润、皮肤细腻、精神饱满
当然,除了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列举的情况,其他原料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制备过程中的各条件和参数等也是可以的。
本发明提供的鸡尾茶选用含有天然活性成分作原料组分,组方配比科学,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在色、香、味、形上充分的满足了消费者的五官感受,具有降三高、降血脂、降血糖、清理体内余留毒素、利尿、补气血以及养颜等辅助功效。此外,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较低、方便携带,有利于后续的规模化应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鸡尾茶,其特征在于,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
黑枸杞3~5重量份、红枸杞0.6~1重量份、锁阳片1~3重量份、甘草2~5重量份、苹果花2~5重量份、当归2~5重量份、红枣2~3重量份、山楂干2~5重量份、金橘干2~5重量份、桂花1~3重量份、厚朴1~3重量份、橙花1~3重量份、洛神花1~3重量份、薄荷叶1~3重量份、桃花1~3重量份、皇菊1~3重量份、莲子心1~3重量份、紫罗兰1~3重量份、桂圆1~3重量份、铁观音3~8重量份、老白茶3~8重量份、蜜香红茶3~8重量份、茉莉花3~8重量份、玉蝴蝶1~3重量份、普洱3~8重量份和勐海生茶3~8重量份中的一种或多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鸡尾茶,其特征在于,包括:
皇菊2重量份、莲子心1重量份、铁观音6重量份、红枸杞0.6重量份以及桂花2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鸡尾茶,其特征在于,包括:
黑枸杞3重量份、红枣2重量份、红枸杞0.8重量份、蜜香红茶5重量份以及苹果花2重量份。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鸡尾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之后将各原料组分分别进行醒料;
S102:将所述醒料后的原料组分分批次加入80℃的热水中,浸泡;
S103:待S102中液相的颜色发生转变时,得到鸡尾茶。
5.权利要求2所述的鸡尾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20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之后将各原料组分分别进行醒料;
S202:在第一热水中,放入黄菊和莲子心;1min后,加入红枸杞与桂花以及第二热水;3min后,放入铁观音以及第三热水;
S203:待S202中液相的颜色有金黄色转变为琥珀色时,得到鸡尾茶。
6.权利要求3所述的鸡尾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30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之后将各原料组分分别进行醒料;
S302:在第一热水中,放入黑枸杞、红枸杞以及红枣;1min后,加入蜜香红茶以及第二热水;3min后,放入苹果花以及第三热水;
S303:待S302中液相的颜色有琥珀色转变为酒红色时,得到鸡尾茶。
7.权利要求5或6所述鸡尾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热水、第二热水以及第三热水的温度均为80℃,且所述第一热水、所述第二热水以及所述第三热水的用量之比为1:3:1。
8.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鸡尾茶在制备降三高、补气血、清理毒素以及美容养颜的产品或产品添加剂中的应用。
CN201710549645.4A 2017-07-07 2017-07-07 鸡尾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ending CN1071563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49645.4A CN107156354A (zh) 2017-07-07 2017-07-07 鸡尾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49645.4A CN107156354A (zh) 2017-07-07 2017-07-07 鸡尾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56354A true CN107156354A (zh) 2017-09-15

Family

ID=59823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49645.4A Pending CN107156354A (zh) 2017-07-07 2017-07-07 鸡尾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5635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12820A (zh) * 2017-10-12 2018-02-23 安徽元贞川崎食品有限公司 混合茶酱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02147A (zh) * 2019-11-01 2020-05-29 佛山市银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与茶混合的鸡尾茶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5167A (zh) * 2012-08-16 2012-12-05 北京惠伴康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华府茗方养生茶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5167A (zh) * 2012-08-16 2012-12-05 北京惠伴康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华府茗方养生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12820A (zh) * 2017-10-12 2018-02-23 安徽元贞川崎食品有限公司 混合茶酱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02147A (zh) * 2019-11-01 2020-05-29 佛山市银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与茶混合的鸡尾茶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20556A (zh) 一种金花茶黑茶及其加工工艺
CN107692137A (zh) 一种玫瑰花果冻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50716A (zh) 一种玫瑰花茶的制备方法
CN102687782A (zh) 一种代用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932020A (zh) 一种酒酿年糕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62781A (zh) 一种花香型荔枝酒的制备方法
CN104256006A (zh) 一种滋阴养颜抗衰老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31517A (zh) 一种保健花生加工方法
CN106106877A (zh) 鲜甜花香型高原红茶的制作方法及其鲜甜花香型高原红茶
CN107156354A (zh) 鸡尾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804936A (zh) 一种紫苏保健黄酒及其制备方法
KR101354010B1 (ko) 국화막걸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9170024A (zh) 一种小青柑绿茶的制备方法
Dzah Sensory performance, proximate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ea from composite formulation of Cymbopogon citratus, Lippia multiflora and Ganoderma lucidum
CN107897415A (zh) 一种陈皮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68867B (zh) 一种保健浓香型肉桂茶精制工艺
CN104605459A (zh) 铁皮石斛花快速饮片加工方法
CN104351443A (zh) 一种八月瓜果皮制茶方法
CN104109600A (zh) 一种桂圆姜黄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06015A (zh) 一种黄麻叶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60438A (zh) 柠檬茉莉绿茶的制备方法
CN104247823A (zh) 一种清凉夏桑菊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86321A (zh) 一种茉莉花茶的制备方法
KR102199690B1 (ko) 도라지 정과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05211323A (zh) 一种茉莉花香火麻油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