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31600B - 加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湿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31600B CN107131600B CN201610109359.1A CN201610109359A CN107131600B CN 107131600 B CN107131600 B CN 107131600B CN 201610109359 A CN201610109359 A CN 201610109359A CN 107131600 B CN107131600 B CN 10713160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humidifying
- pipe section
- humidification
- tempera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0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 F24F6/08—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using heated wet el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加湿装置包括进风口、出风口、风扇和加湿元件,且该加湿装置还包括:进水阀;蓄水器,用于接纳来自加湿元件的加湿水;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的管路,第一管段的一端与进水阀连接,另一端与加湿元件连接;第二管段的一端与蓄水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管段或加湿元件连接。从进水阀经第一管段到加湿元件形成第一加湿回路,从蓄水器经第二管段、或经第二管段和第一管段到加湿元件形成第二加湿回路。还包括位于第二管段中的水循环装置。还公开了一种该加湿装置的运行方法。通过该加湿装置及其运行方法,加湿循环更为灵活,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运行条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湿装置以及该加湿装置的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室内的空气质量已经成为居住环境的重要评价因素之一,而其中湿度是室内空气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当环境中的空气湿度较低时,会使人体产生各种不适的感受,例如,干燥的空气会使人体产生皮肤干裂、咽喉疼痛、眼睛干涩等各种不适症状。同时,在空气干燥的条件下,容易产生静电,还容易引发火灾等事故。
为了提高空气中的湿度,目前普遍采用加湿器来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以解决空气干燥的问题。图14中示出了一种现有技术的加湿器,该加湿器包括风扇1、热交换器2、加湿元件3,其中,加湿元件3为加湿膜的形式,通过循环水泵4将水箱5中的水喷入加湿元件3上,在加湿元件3中形成水膜。风扇1将空气吸入加湿器中,热交换器2将吸入的空气加热,而空气在经过加湿元件3的过程中吸收加湿膜中的水,从而生成高湿度的空气,将该高湿度的空气送入室内,以达到对室内加湿的目的。
现有技术的这种加湿器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长期使用之后,水箱5中的水会滋生细菌,水箱5中还会聚集杂质和水垢。目前解决细菌滋生问题的主要手段是在水箱5的出口处设置过滤器6,但是,过滤器6并不能完全杜绝细菌混入加湿水中,而且,过滤器6的过滤能力也会随使用而退化,因此需要定期地清洗或更换过滤器,此外,水箱5中集聚的杂质和水垢需要定期地清理,这也会增加维护成本。
此外,在对空气进行加湿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如下因素:如图15所示,加湿器通常会从室内吸入回风A以及从室外吸入新风C,在进入加湿器之后,回风A和新风C合流成混合空气B,该混合空气B经过热交换器2的加热之后变为加热空气D。因加湿水温度小于加热空气D的温度,加热空气D在经过加湿元件3后会有一定程度的降温,同时加湿水吸热,水分汽化从而变为加湿空气E(参考图16)。若加湿水温度过低,在加湿过程中,虽然吸收了空气热量,但并不足以使水分充分汽化,则会影响加湿效果,且造成空气热量的浪费。如果加湿前的空气温度相对较高,在加湿过程中,能使更多的水分汽化,从而增加绝对加湿量,从而提高加湿效率。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加湿循环更为灵活,可适应各种不同的条件来选择加湿循环的加湿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以上所述的加湿器技术现状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装置,其加湿循环更为灵活,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运行条件。
本发明的加湿装置包括:进风口、出风口、风扇和加湿元件,当风扇运行时,从进风口抽吸的空气流经加湿元件加湿之后从出风口流出,其特征在于,加湿装置还包括:
进水阀;
蓄水器,蓄水器接纳来自加湿元件的加湿水;
管路,管路包括:第一管段,第一管段的一端与进水阀连接,第一管段的另一端与加湿元件连接;和第二管段,第二管段的一端与蓄水器连接,第二管段的另一端与第一管段或加湿元件连接,其中,从进水阀经第一管段到加湿元件形成第一加湿回路,从蓄水器经第二管段、或经第二管段和第一管段到加湿元件形成第二加湿回路;以及
水循环装置,水循环装置位于第二管段中。
本发明的加湿装置通过上述结构提供了至少两种加湿回路,这样,在加湿装置的运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的运行环境和需要灵活地切换不同的加湿回路,从而使该加湿装置具有更广的适用范围。
具体来说,以上的水循环装置为水泵。当然,在保证加湿水量充足的前提下,水循环装置也可采用其它形式,例如虹吸装置等。
进一步地,在第二管段中还可设置有水箱。
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第二管段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一管段上;并且,加湿装置还包括水路切换阀,水路切换阀设置在第二管段中,且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管段与第一管段之间的流体连通中断;当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二位置,第二管段与第一管段之间连通,。
本发明的加湿装置还可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可用于控制水路切换阀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
较佳地,水循环装置位于水路切换阀和蓄水器之间。
在一种较佳的结构中,加湿元件还包括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在气流方向上设置在加湿元件的上游。这样,可通过热交换器提高加湿前的空气温度,在加湿过程使更多的水分汽化,由此增加绝对加湿量,从而提高加湿效率。
在本发明中,蓄水器设置在热交换器的下方,从而可接纳从热交换器滴落的冷凝水。相应地,蓄水器包括加湿水容纳部和冷凝水容纳部,其中加湿水容纳部接纳加湿水,冷凝水容纳部接纳从热交换器滴落的冷凝水。
在具有加湿水容纳部和冷凝水容纳部的蓄水器结构中,可以将加湿水容纳部与冷凝水容纳部设计成互相流体连通,以增加可用的加湿水,而从保证加湿水水质的角度考虑,也可以将它们设计成互相分隔开。
本发明的加湿装置还包括过滤器,该过滤器设置在管路上,且沿着进水时的水流方向位于进水阀的上游或下游,或者,过滤器设置在从外部的水源通向管路的管道中,例如市政供水的水管等。
本发明的加湿装置的蓄水器中可安装有水位检测元件,该水位检测元件检测蓄水器中的水位,其中,当水位低于第一设定值时,进水阀打开,由第一管段形成加湿装置的补水回路,当水位高于第二设定值时,进水阀关闭。
在一种较佳的结构中,当水位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水位低于第一设定值时,进水阀打开,且水路切换阀切换到第二位置,使进水阀与第二管段流体连通,从而形成从进水阀经第二管段到蓄水器的补水回路,且当水位高于第二设定值时,进水阀关闭。进一步地,可将第二管段中的压损设计成小于第一管段的压损,以确保加湿水流入第二管段中。
为了避免误操作,可以规定,在水位低于第一设定值超过预设的时间段之后,进水阀打开,且水路切换阀切换到第二位置;和/或,当水位高于第二设定值超过预设的时间段之后,进水阀关闭。
本发明的加湿装置还可包括排水管段,根据具体的加湿装置结构和实际的操作需要,该排水管段可以采取以下形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排水管段可与第二管段相连接,且在排水管段上设置有开闭装置;
排水管段可与水箱相连接,且在排水管段中或排水管段与水箱之间设置有开闭装置;
排水管段可与水路切换阀相连,且水路切换阀具有第三位置,当水路切换阀位于第三位置时,蓄水器经水路切换阀与排水管段流体连通;
排水管段可与蓄水器相连,并且,在排水管段中或在排水管段与蓄水器之间设置有开闭装置。
作为对排水操作的控制手段,本发明的加湿装置的控制器可从以下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接收信号:
水质检测元件,此时,水质检测元件产生的信号为水质信号,其中,当水质检测元件检测到水质劣于预设值时,将该水质信号发送给加湿装置的控制器,控制器基于水质信号判断需要进行排水,并使蓄水器与排水管段流体连通;
计时器,该计时器产生的信号为时间信号,其中,当计时器所统计的加湿运转时间达到预设值时,产生发送给控制器的时间信号,控制器基于该时间信号判断需要进行排水,并使蓄水器与排水管段流体连通;和
水位检测元件和与水位检测元件相通讯的计数器,水位检测元件产生的信号为水位信号,计数器计算水位检测元件检测到满水状态的次数,且其产生的信号为满水次数信号,其中,当达到满水状态的次数达到预设值时,将该满水次数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基于满水次数信号判断需要进行排水,并使蓄水器与排水管段流体连通;或者,当检测到的水位超出预设的警戒水位时,将所产生的水位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基于该水位信号判断需要进行排水,并使蓄水器与排水管段流体连通。
为了避免误操作,可以将控制器被设置成,当收到第一个使控制器判断需要进行排水的信号之后,若控制器在后续的预定时间内连续收到使控制器判断需要进行排水的信号,则控制所述蓄水器与所述排水管段流体连通。
或者,作为排水的条件之一,也可以规定,当加湿装置停止运行时,蓄水器与排水管段流体连通。
作为对加湿回路进行切换的控制手段,本发明的加湿装置还可包括:
空气温度检测元件,空气温度检测元件检测空气的温度,其中,当所检测到的空气温度高于设定空气温度时,进水阀打开且水循环装置停止运行,形成第一加湿回路,当所检测到的空气温度低于设定空气温度时,进水阀关闭且水循环装置开启,形成第二加湿回路;和/或
水温检测元件,水温检测元件检测加湿水的温度,其中,当所检测到的加湿水温度高于设定加湿水温度时,进水阀打开且循环装置停止运行,形成第一加湿回路,当所检测到的加湿水温度低于设定加湿水温度时,进水阀关闭且水循环装置开启,形成第二加湿回路。
或者,可以既包括空气温度检测元件又包括水温检测元件,其中空气温度检测元件检测空气的温度,水温检测元件检测加湿水温度,并将空气温度和加湿水温度之间的差值作为加湿回路切换的控制依据。具体来说,当检测到的空气温度与检测到的加湿水温度之间的差值高于预设值时,进水阀关闭且循环装置开启,形成第二加湿回路。
进一步地,在包括水路切换阀的结构中,若要形成第一加湿回路,则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一位置且进水阀打开,若要形成第二加湿回路,则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二位置且进水阀关闭。
这样,通过对空气温度和加湿水温度的检测,可针对所检测到的空气温度和加湿水温度选择合适的加湿回路,以使更多的水分汽化并被流经加湿元件的空气带走,从而提高加湿效率。
较佳地,以上所述的空气温度检测元件是用于检测进入加湿元件之前的空气的温度。
对于以上所述的空气检测元件和水温检测元件,其中空气温度检测元件为空气温度传感器,可设置在加湿装置的进风口处和加湿元件的上游中的至少一处;而水温度检测元件为水温传感器,可设置在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中的至少一处。
较佳地,为了避免误操作,与以上关于补水和排水所述的延时策略类似,将加湿装置的控制器设置成,接收空气温度检测元件发出的空气温度信号和/或水温检测元件发出的加湿水温度信号,并且,在所述控制器在第一次接收到使控制器判断需要进行切换的空气温度信号和/或加湿水温度信号之后,若控制器在后续的预定时间内连续接收到使控制器判断需要进行切换的空气温度信号和/或加湿水温度信号,则启动第一加湿回路和所述第二加湿回路之间的切换。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加湿元件可为如下加湿元件中的至少一种:超声波加湿元件、转轮式加湿元件、湿膜加湿元件和蒸汽式加湿元件。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以上所述的加湿装置的运行方法。概括来说,对于第一加湿回路和第二加湿回路之间的切换,其包括检测进入加湿装置的空气的温度和加湿水的温度中的至少一种,并基于所检测到的空气温度和/或加湿水温度,或者基于空气维度和加湿水温度之间的差值来控制第一加湿回路和第二加湿回路之间的切换。
并且,在该方法中,从避免误操作的角度出发,可当控制器在预定时间内连续接收到使控制器作出需要进行回路切换判断的空气温度和/或加湿水温度之后,再进行第一加湿回路和第二加湿回路之间的切换。
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检测蓄水器中的水位,当蓄水器中的水位低于设定值时,打开进水阀,从而形成从进水阀经第一管路到加湿元件再到蓄水器的补水回路。
或者,在包括水路切换阀的具体结构中,通过使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二位置且打开进水阀,从而形成从进水阀经第二管段到蓄水器的补水回路。
进一步地,对于第二管段中设置的水循环装置,当形成第二加湿回路时,使水循环装置运转,当形成补水回路时,使水循环装置停转。
同样是基于避免误操作的考虑,在补水操作中,只有当在预定时间内连续检测到蓄水器中的水位低于设定值时,才形成补水回路。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方法还能进行排水操作,其中,且该排水操作的具体步骤包括:
当满足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项时,产生排水信号,且基于排水信号使排水管段导通:
加湿装置中的加湿水的水质劣于预设值;
加湿装置的加湿运转时间达到预定时间;
蓄水器中的加湿水的水位达到满水水位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
加湿装置停止运行;以及
蓄水器中的水位超出了预设的警戒水位。
基于避免误操作的考虑,在补水操作中,也可设定只有当在预定时间内连续产生排水信号,才使排水管段导通。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加湿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b示出了图1所示的加湿装置的蓄水器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加湿装置处于第一加湿回路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加湿装置处于第二加湿回路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加湿装置处于补水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加湿装置处于排水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加湿装置处于另一排水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加湿装置处于滴定式加湿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加湿装置处于同时进行补水和加湿膜冲洗或加湿的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加湿装置处于加速进水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加湿装置处于对加湿元件清洗的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了加湿装置进行加湿回路切换的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加湿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加湿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4是现有技术的加湿装置的示意图。
图15是现有技术的另一种加湿装置的示意图,其中进入加湿装置的空气是由新风和回风混合而成的。
图16是图15所示加湿装置对空气进行加湿的加湿曲线图。
(符号说明)
1 风扇(现有技术)
2 热交换器(现有技术)
3 加湿元件(现有技术)
4 循环水泵(现有技术)
5 水箱(现有技术)
6 过滤器(现有技术)
A 回风(现有技术)
B 混合空气(现有技术)
C 新风(现有技术)
D 加热空气(现有技术)
E 加湿空气(现有技术)
10、110、210 加湿装置
11 进风口
12 出风口
13 风扇
14 热交换器
21、121、221 加湿元件
22、122 分水器
23、123、223 蓄水器
24 冷凝水接纳部
25 加湿水接纳部
26 隔板
31、131、231 进水阀
32、132、232 第一管段
33、133、233 第二管段
34、134、234 水循环装置
35、235 水路切换阀
135 排水切换阀
36 过滤器
41、41’、141、141’、241、241’、241” 排水管段
42、242、242” 排水阀
51 水位检测元件
236 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以下将参考附图1~13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但是,应当了解,附图中所示的仅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其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显而易见的修改、变型、等效替换,并且在不相矛盾的前提下,在以下所描述的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而这些都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上游”和“下游”是基于气流或加湿水水流方向而言的。
<第一实施例>
图1a示出了本发明的加湿装置10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a所示,加湿装置10具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在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之间设置有风扇13、热交换器14、加湿元件21以及加湿回路。
如图1a所示,热交换器14设置在加湿元件21的上游,而风扇13设置在加湿元件21的下游。当风扇13运行时,空气从进风口11被吸入加湿装置10中,经热交换器14的加热之后进入加湿元件21,在被加湿之后,空气从加湿装置10的出风口12排出。
在图1a所示的结构中,风扇13设置在加湿元件21的下游。当然,风扇13也可设置在加湿元件21的上游,同样可以达到吸入空气的作用。同样地,热交换器14和加湿元件21在加湿装置10中的安装位置也可根据现有的技术现状和实际使用需要而进行调整,不限于图1a的示意图中所示的情况。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0中的加湿回路的布置结构。
如图1a所示,来自外部水源(例如市政水网等)的管道首先连接到进水阀31。然后,进水管路从进水阀31延伸到加湿元件21,形成第一管段32,该第一管段32远离进水阀31的端部上安装有分水器22。分水器22将来自第一管段32的加湿水注入加湿元件21中,该加湿元件21例如为湿膜加湿元件。除此之外,加湿元件21还可采取其它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形式,例如超声波加湿元件、转轮式加湿元件、蒸汽式加湿元件等等。
在加湿装置10中还设置有蓄水器23,该蓄水器23用于接纳从加湿元件21滴落的加湿水。该蓄水器23可位于加湿装置的热交换器下方,且包括冷凝水接纳部24和加湿水接纳部25,冷凝水接纳部24和加湿水接纳部25之间可通过隔板26隔开,如图1b所示。隔板26可以开孔,以使冷凝水接纳部24和加湿水接纳部25互相连通,当然也可省略隔板26。在本发明中,从蓄水器23还延伸出第二管段33,该第二管段33一端连接于蓄水器23,另一端则连接到第一管段32,如图1a中所示的结构。进一步地,在第二管段33上安装有诸如水泵之类的水循环装置34,通过该水循环装置34,存储在蓄水器23中的加湿水可从第二管段33经由第一管段32再次回到加湿元件21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水循环装置34还可采用其它已知的形式,也可采用虹吸装置之类的装置来实现加湿水的循环。
由此,本发明提供了两条对加湿元件21供水的加湿回路,一是从外部水管经进水阀31、通过第一管段32而进入加湿元件21的第一加湿回路,另一条是从蓄水器23经第二管段33到第一管段32再回到加湿元件21的第二加湿回路。可以看到,在仅启用第二加湿回路的情况下,存储在蓄水器23中的水作为加湿水在加湿单元10内循环,从而构成内循环回路。
较佳地,第二管段33与第一管段32之间的连接点沿加湿水的流动方向位于进水阀31的下游,从而使得图1a所示的加湿装置能够在第一加湿回路和第二加湿回路之间的切换。
为了实现图1a所示结构的加湿回路切换,在第二管段33上设置有水路切换阀35,该水路切换阀35至少包括两个阀门位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通过水路切换阀35的阀门位置的选择结合进水阀31在打开或关闭状态之间的切换,可实现包括第一加湿回路和第二加湿回路在内的多种流动模式。
可选地,加湿装置10中还设置有排水管段41、41’。图1a中示出了两种排水管段的设置方式:
一、排水管段41连接在水路切换阀35上,在此情形中,水路切换阀35可进一步地具有第三位置,在该位置处,第二管段33与第一管段32之间的流体连通被切断,但第二管段33与排水管段41之间形成流体连通。
二、排水管段41’连接在蓄水器23上,且较佳地,在排水管段41’中安装有开闭装置(未示出)、例如阀门,用于控制对蓄水器23的排水。该开闭装置也可安装在排水管段41’和蓄水器23之间的连接位置处。
当然,也可采取其它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其它排水管段连接方式,或者采用其它已知的排水结构。
进一步地,可响应于多种事件来启动对蓄水器23的排水。例如,可以在蓄水器上安装水位检测元件51(如图1a),并根据水位检测元件51所检测到的水位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排水。此外,还可在加湿回路中的不同位置,例如蓄水器23、第一管段32、第二管段33等之中设置水质检测元件(未示出),并根据该水质检测元件所检测到的水质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排水。进一步地,还可人为地设置排水条件,例如可以规定当蓄水器23中的水位达到满水的次数超过预定数值、加湿装置的总运行时间超出了预设的运行时限时进行排水,或者可以设定在加湿装置每次运行结束之后就进行排水。
此外,为了保证加湿水的质量,在本发明的加湿装置10的加湿管路中还设置有过滤器36。较佳地,如图1a所示,过滤器36设置在进水阀31的上游,从而在加湿水进入加湿装置10的一开始就对其进行过滤。当然,也可在加湿回路在加湿水流入加湿元件21之前的任何位置设置该过滤器,同样能够起到保证加湿水质量的作用。进一步地,可以在加湿回路中的多处设置多个过滤器。
以下将结合图2~10来详细说明图1a所示结构所能实现的各种不同的流动回路模式。
第一加湿回路
图2示出了加湿装置10处于第一加湿回路的流动模式。在该流动模式中,水路切换阀35处于第一位置,以使从第二管段33到第一管段32之间的流体连通切断,并且此时进水阀31则开启。由此,来自外部的加湿水经进水阀31进入第一管段32中并流入加湿元件21。在对空气进行加湿之后,除了被空气带走的加湿水之外,剩余的加湿水从加湿元件21滴落到蓄水器23中。
第二加湿回路
图3示出了加湿装置10处于第二加湿回路的流动模式。在该流动模式中,水路切换阀35处于第二位置,由此接通第二管段33与第一管段32之间的流体连通,并且此时进水阀32关闭。此时,收集在蓄水器23中的加湿水在水循环装置34的作用下从蓄水器23流入第二管段33中,并经过水路切换阀35流入第一管段32中,再流入加湿元件21中,而流经加湿元件21的加湿水在对空气进行加湿之后则又流回到蓄水器23中,从而在加湿装置10中形成加湿水的内循环回路。
补水回路
随着运行时间不断增加,加湿回路中的加湿水会有损耗,从而导致加湿能力下降,并且加湿水的水质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而会变劣,从而影响加湿空气的质量。当蓄水器23中加湿水的水质和水量的数值低于预定值时,就需要补入新鲜的加湿水。为此目的,图1a所示的加湿装置10中还可形成补水回路。
如图4所示,当需要对蓄水器23进行补水时,将水路切换阀35置于第二位置,使第二管段33与第一管段32之间的流体连通接通,同时进水阀31打开,由此,补充自进水阀31的加湿水可经第二管段33流入蓄水器23中。
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来确保加湿水经第二管段33流入蓄水器23中。其中一种方式是通过设计第一管段32和第二管段33中的压损来引导加湿水流入第二管段33中。具体来说,可以将第一管段32的压损设置得比第二管段33的压损高,以使经进水阀31流入的加湿水更易于流入第二管段33中。压损的计算公式如下:
△P=∑hf+∑hj
其中,λ是沿程阻力系数,g是为加速度(计为9.8m2/s),V是流速,l是管长,d是管径,ζ是局部阻力系数,hf是沿程压损,而hj是局部压损。
根据上述公式,在设计时可计算第一管段32和第二管段33中的压损,并对诸如各管段的长度、管径等参数进行调整,以实现以上所述的第一管段32和第二管段33各自的压损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地,在进行补水时,第二管段33中的水循环装置34停止运行。
当水路切换阀35处于第二位置时,还可调节该水路切换阀35的开度,从而调节流经第二管段33的加湿水流量。并且,通过水路切换阀35开度的调节,也可调节该第二管段33中的压损,以确保加湿水能够流经第二管段33。
此外,也可在第二管段33与第一管段32之间的连接点的下游设置阀门,当该阀门关闭时,从上述连接点到加湿元件21的流路被切断,从而使加湿水流向第二管段。
第一排水回路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加湿装置10用来进行排水的回路。
在图5所示的结构中,当需要进行排水时,将水路切换阀35设定在第三位置上,从而使第二管段33与排水管段41流体连通,而第二管段33与第一管段32之间的流体连通切断。并且,将水循环装置34打开,将蓄水器23中的加湿水经排水管段41排出。
第二排水回路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加湿装置10另一种用来进行排水的回路。
在图6所示的结构中,排水管段41’连接在蓄水器23上,从而可以从蓄水器23直接将加湿水排到排水管段41’排出。作为对排水进行控制的装置,在排水管段41’中安装有排水阀42。该排水阀42也可安装在排水管段41’和蓄水器23之间的连接点处。
其它回路
除了以上所描述的加湿装置10的几种主要运行模式之外,图1a所示的加湿装置10还可形成其它一些附加的回路模式。图7~10示出了这些附加回路模式的一些示例:
1)附加回路1:如图7所示,水路切换阀35设置在第三位置上,从而第二管段33与排水管段41流体连通,而与第一管段32断开,从而第一排水回路导通。并且,进水阀31打开,加湿水从进水阀31经第一管段32流入加湿元件21中,从而第一加湿回路导通。在流经加湿元件21之后,未被空气带走的加湿水从加湿元件21滴入蓄水器23中,再通过水循环装置34的作用进入第二管段33中并经水路切换阀35从排水管段41排出,由此,通过第一加湿回路和第一排水回路的组合形成“滴定式”加湿回路,也可实现对加湿元件21的清洗。
2)附加回路2:在图8所示的运行回路中,进水阀31打开,从而第一加湿回路导通。并且,水路切换阀35设置在第二位置,且水循环装置34开启,从而第二加湿回路导通。在此状态下,加湿水从进水阀31流入第一管段32并进入加湿元件21,未被空气带走的加湿水汇入蓄水器23,再经第二管段33汇入第一管段32中。由第一加湿回路和第二加湿回路组合而成的该运行回路模式在对加湿元件21进行冲洗的同时还起到补水作用。
3)附加回路3:在图9所示的运行回路中,水路切换阀35设置在第二位置,进水阀31打开,且水循环装置34停止运行,从而使补水回路导通。而且,进水阀31打开,并且将第一管段32和第二管段33中的压损调节到大致相同(例如通过调节水路切换阀35的开度),以允许第一加湿回路导通。此时,加湿水从进水阀31流入,并同时流入第一管段32和第二管段33中,随后分别流入加湿元件21和蓄水器23中,从而在进行加湿的同时,对蓄水器23进行补水。由补水回路和第一加湿回路组合而成的这一运行回路可称为“加速进水”回路。
附加回路4:上述“滴定式”加湿回路也可通过第一加湿回路和第二排水回路的组合来实现,如图10所示。其中,进水阀31打开,水路切换阀35位于第一位置,而水循环装置34则停止运行。此时,来自进水阀31的加湿水经第一管段32流入加湿元件21中,而未被空气带走的加湿水从加湿元件21流入蓄水器23中,并经排水阀42从排水管段41’排出。
为表达更加清楚,下面用表1示出了以上所述的流动回路模式中进水阀31、水循环装置34、水路切换阀35等部件所处的状态:
表1
进水阀 | 水循环装置 | 水路切换阀 | 排水阀 | |
仅第一加湿回路 | 开 | 停止 | 第一位置 | |
仅第二加湿回路 | 关 | 开启 | 第二位置 | |
仅补水回路 | 开 | 停止 | 第二位置 | |
仅第一排水回路 | 开启 | 第三位置 | ||
仅第二排水回路 | 开 | |||
附加回路1 | 开 | 开启 | 第三位置 | |
附加回路2 | 开 | 开启 | 第二位置 | |
附加回路3 | 开 | 停止 | 第二位置 | |
附加回路4 | 开 | 停止 | 开 |
以上公开了本发明的加湿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详细结构以及其所能实现的运行回路。下面将详细描述对加湿装置10的操作,包括第一加湿回路和第二加湿回路之间的选择操作、补水操作和排水操作等。这些控制可通过加湿装置的控制器来进行,该控制器可控制进水阀31的开闭、水路切换阀35的位置切换和水循环装置34的开启和停止等动作。
加湿回路选择操作
在本发明中,提供了第一加湿回路和第二加湿回路,因此提供了在两种加湿回路之间进行选择的可能性。为了对加湿回路进行选择,在本发明中还设置了空气温度检测元件和水温检测元件中的至少一种,用于检测流入加湿装置10的空气的温度和加湿水的温度。具体来说,此处的空气温度检测元件为空气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在所述加湿装置的所述进风口处和所述加湿元件的上游中的至少一处,而水温度检测元件为水温传感器,可以设置在第一管段32和第二管段33中的至少一处。基于所检测到的空气温度和加湿水温度,通过加湿装置10的控制器控制加湿装置10在第一加湿回路和第二加湿回路之间的切换。
图11示出了加湿装置10的示意性流程框图。其中,在步骤100中,通过空气温度传感器来检测进入加湿装置10的空气的温度,而在步骤200中,通过水温传感器来检测加湿装置10中流动的加湿水的温度。在此,步骤100和步骤200两者可任选其一,或者两者都可包括。
接着,在步骤300中对所检测到的空气温度和/或加湿水温度进行处理。具体来说,将空气温度和/或加湿水温度与一个预设的温度值相比较,若检测到的空气温度和/或加湿水温度高于该预设的温度值,则加湿装置10的控制器(未示出)控制加湿装置10采用第一加湿回路。此时,进水阀31打开,水路切换阀35处于第一位置,从而形成第一加湿回路(步骤400)。
反之,若检测到的空气温度和/或加湿水温度低于该预设温度值,则加湿装置10的控制器(未示出)控制加湿装置10采用第二加湿回路。此时,进水阀31关闭,水路切换阀35处于第二位置,且水循环装置34启动,从而形成第一加湿回路(步骤500)。
补水操作
在图1a所示的加湿装置10的蓄水器23中的水位检测元件51持续地或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地检测蓄水器23中加湿水的水位。当蓄水器23中的加湿水水位低于预定值时,加湿装置10将接通补水回路。具体来说,当需要进行补水时,进水阀31打开,水路切换阀35设置到第二位置,从而接通从进水阀31到第二管段33的加湿水流动路径。并且,在第二管段33中设置有诸如水泵之类的水循环装置34的情况下,水循环装置34停止运行,以允许加湿水经第二管段流入蓄水器23中。
还可对加湿水10的蓄水器水位设定第二预定值,当蓄水器水位通过补水而达到甚至超出该第二预定值时,关闭进水阀31,从而停止补水。
当然,也可设置其它条件来使补水停止。例如,可以预定补水时间,当补水操作持续了该预定补水时间之后即停止补水。
排水操作
当需要对蓄水器23中的加湿水进行排水时,通过操作加湿装置10中的加湿水管路,使蓄水器23与排水管段41、41'直接或间接地流体连通,从而实现排水。
具体来说,在排水管段41连接到水路切换阀35的结构中,当需要进行排水时,将水路切换阀35设定到第三位置,使第二管路33与排水管段41流体连通,从而使蓄水器23中的加湿水能够经第二管路33从排水管段41排出。
在排水管段41’连接到蓄水器23的结构中,当需要进行排水时,将诸如阀门之类的开闭装置打开,使蓄水器23与排水管段41’流体连通,从而实现排水。
可以基于多种参数来决定是否进行排水,例如,可以在蓄水器23、第一管段32和第二管段33中的至少一个中设置水质检测元件。该水质检测元件检测加湿水的水质,当检测到水质劣于一个预设的值时,启动排水。
附加地或替代地,可以规定在加湿装置10运行规定时间之后开始进行排水。具体来说,加湿装置10包括计时器,该计时器计算加湿装置的运行时间,当加湿运行时间达到预设的时间值时,启动排水。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基于蓄水器23中的加湿水水位达到满水水位的次数来进行排水。具体来说,加湿装置10包括设置在蓄水器23中的水位检测元件以及可与该水位检测元件进行通讯的计数器。该计数器计算水位检测元件所检测到的蓄水器23达到满水的次数。当蓄水器达到满水状态的次数达到预设的次数时,启动排水。
除此之外,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其它用来控制排水的参数,例如可以规定在加湿装置每次停止运行之后即进行排水。
以上所述的各种操作可通过加湿装置的控制器来实现。例如,该控制器可接收来自诸如以上所提到的空气温度检测元件、水温检测元件、水位检测元件、计时器等提供的检测数据,也可接收来自诸如遥控器的指令,并基于该检测数据和/或指令来判断是否需要接通相应的回路,并据此对进水阀31、水路切换阀进行操作,以实现以上所述的加湿回路选择、补水、排水等操作。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误操作,可以对控制器的控制操作设定附加的条件。例如,可以规定控制器在预定时间(例如30秒、1分钟、2分钟等)里连续接收到低于预定设定值的水位值之后才开始进行补水;规定在满水达到例如五次之后才开始排水;或者规定在预定时间(例如30秒、1分钟、2分钟等)里连续收到低于预定温度的空气温度和/或加湿水温度后切换到第二加湿回路。
<第二实施例>
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10的示意图。下面将主要描述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不同的特征,除此之外,以上关于第一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同样适用于第二实施例,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如图12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的加湿装置110中,第一管段132从进水阀131延伸到加湿元件121,第二管段133则从蓄水器123延伸到第一管段132上的分水器122。来自第一管段132和第二管段133的加湿水通过同一个分水器流入加湿元件121中。或者,在一种变形例中,第一管段132和第二管段133具有各自的分水器122,这两个分水器互相独立。此外,在第二管段133中还设置有水循环装置134。
在该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10中,第一管段132构成第一加湿回路,第二管段133构成第二加湿回路。在进行加湿时,可以同时启用第一加湿回路和第二加湿回路,也可只使用其中一个加湿回路。具体来说,当进水阀131打开时,启用第一加湿回路,加湿水可以经第一管段132流入加湿元件121中,反之,当进水阀131关闭时,第一加湿回路停用。当第二管段133中的水循环装置134开启时,启用第二加湿回路,加湿水可从蓄水器123经第二管段133流入加湿元件121中,而流经加湿元件121的加湿水可以返回到蓄水器123中,由此形成第二加湿回路,反之,当水循环装置134停止运行时,第二加湿回路停用。
在第二实施例中,基于空气检测元件和水温检测元件所检测到的空气温度和加湿水温度来控制第一加湿回路和第二加湿回路之间的切换,具体可参照第一实施例中关于水路切换操作所公开的内容。
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管段132还起到补水管路的作用,来自外部水源的加湿水经第一管段132流入加湿元件121,然后未被空气带走的加湿水会流入蓄水器123中,形成补水回路。
可选地,在第二管段133上连接有排水管段141,且进一步地,在第二管段133和排水管段141之间安装有排水切换阀135。该排水切换阀135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排水切换阀135处于第一位置时,接通排水管段141,进行排水,形成第一排水回路;当排水切换阀135处于第二位置时,断开排水管段141,排水停止。
作为附加的或替代的方式,可以在蓄水器123上直接连接排水管段141',其具体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排水管段41'相同,且也设置有排水阀42(未显示在图12中,见图6),形成第二排水回路。
可基于多种参数来控制第二实施例中的排水,具体可参照第一实施例中关于排水操作的内容。
为清楚起见,表2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可实现的流动回路模式中进水阀131、水循环装置134、排水切换阀135等部件所处的状态。
表2
进水阀 | 水循环装置 | 排水切换阀 | 排水阀 | |
第一加湿回路 | 开 | |||
第二加湿回路 | 开启 | |||
第一排水回路 | 开启 | 第一位置 | ||
第二排水回路 | 开 | |||
补水回路 | 开 |
表2中所列的流动回路模式也可类似于第一实施例那样进行组合,以形成各种附加的回路模式。
<第三实施例>
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加湿装置210的示意图。下面将主要描述第三实施例与之前描述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之间不同的特征,除此之外,以上关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同样适用于第三实施例,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如图13所示,在加湿装置210中,第一管段232从进水阀231延伸到加湿元件221,第二管段233从蓄水器223延伸并连接到第一管段232,在第二管段233与第一管段232之间的连接位置处或之前设置有水路切换阀235,在第二管段233中还设置有水循环装置234。在第二管段233中设置有水箱236,该水箱236较佳地在水循环装置234和水路切换阀235之间,可将蓄水器233中的加湿水送入并存储在水箱236中。较佳地,该水箱236所在的位置高于加湿元件221所在的位置,从而水箱236中的加湿水可通过重力作用流入加湿元件221中。
第三实施例中的水路切换阀235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第一位置,第二管段233到第一管段232的流路断开,此时打开进水阀231,加湿水可从进水阀231经第一管段232进入加湿元件221,从而形成第一加湿回路,在第二位置,从第二管段233到第一管段232的流路导通,允许加湿水从蓄水器223经第二管段233、水箱236和第一管段232进入加湿元件221,形成第二加湿回路。基于空气温度和/或加湿水温度来控制第三实施例中的加湿回路的切换,具体可参照第一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相关内容。
如图13所示,该第三实施例也可设置有如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那样连接在水路切换阀235上的排水管段241,形成第一排水回路;和/或连接在蓄水器223上的排水管段241',形成第二排水回路。或者,还可在水箱236上连接排水管段241”,并且在该排水管段241”之中和/或在排水管段241”和水箱236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排水阀242”,形成第三排水回路。
对排水管段241、241'的排水控制与以上关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所描述的相同。简单来说,对于排水管段241,当水循环装置234开启,水路切换阀231处于第三位置时,进行排水;对于排水管段241',当排水管段241’中或排水管段241’与蓄水器223之间的排水阀242打开时,进行排水;而对于排水管段241”,当排水阀242”打开时,进行排水。
可基于多种参数来控制通过排水管段241、241'、241”的排水,如图13所示,具体可参照第一实施例中关于排水操作的内容。而且,对于排水管段241”的情况,可在水箱236中也安装水位检测元件、水质检测元件等检测装置。
在补水时,水路切换阀235可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当处于第一位置时,加湿水可从进水阀231经第一管段232进入加湿元件221,未被空气带走的加湿水补入蓄水器223中;当处于第二位置时,加湿水从进水阀231经第一管段232进入设置在第二管段233中的水箱236,进而形成补水回路。
为清楚起见,表3示出了第三实施例中各种可能的流动回路模式中进水阀231、水循环装置234、水路切换阀235等部件所处的状态。
表3
表3中所列的流动回路模式也可类似于第一实施例那样进行组合,以形成各种附加的回路模式。
Claims (59)
1.一种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包括:进风口、出风口、风扇和加湿元件,当所述风扇运行时,从所述进风口抽吸的空气流经所述加湿元件,并在由所述加湿元件加湿之后从所述出风口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
进水阀;
蓄水器,所述蓄水器接纳来自所述加湿元件的加湿水;
管路,所述管路包括: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与所述进水阀连接,所述第一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加湿元件连接;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与所述蓄水器连接,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段连接,其中,从所述进水阀经所述第一管段到所述加湿元件形成第一加湿回路,从所述蓄水器经所述第二管段和所述第一管段到所述加湿元件形成第二加湿回路,由此,所述管路提供两条对所述加湿元件供水的加湿回路;以及
水循环装置,所述水循环装置位于所述第二管段中;
水路切换阀,所述水路切换阀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段中,且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一管段之间的流体连通中断;当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一管段之间连通,并且,所述水循环装置位于所述水路切换阀和所述蓄水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装置为水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管段中还设置有水箱。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水路切换阀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元件还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在气流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加湿元件的上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器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方,所述蓄水器包括加湿水容纳部和冷凝水容纳部,所述加湿水容纳部接纳加湿水,所述冷凝水容纳部接纳从所述热交换器滴落的冷凝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水容纳部与所述冷凝水容纳部互相流体连通或者互相分隔开。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管路上,且沿着进水时的水流方向位于所述进水阀的上游或下游,或者,所述过滤器设置在从外部的水源通向所述管路的管道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器中安装有水位检测元件,所述水位检测元件检测所述蓄水器中的水位,其中,当所述水位低于第一设定值时,所述进水阀打开,由所述第一管段形成所述加湿装置的补水回路,当所述水位高于第二设定值时,所述进水阀关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器中安装有水位检测元件,所述水位检测元件检测所述蓄水器中的水位,其中,当所述水位低于第一设定值时,所述进水阀打开,且所述水路切换阀切换到所述第二位置,使所述进水阀与所述第二管段流体连通,从而形成从所述进水阀经所述第二管段到所述蓄水器的补水回路,且当所述水位高于第二设定值时,所述进水阀关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段中的压损小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压损。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位低于所述第一设定值超过预设的时间段之后,所述进水阀打开,且所述水路切换阀切换到所述第二位置;和/或,当所述水位高于所述第二设定值超过预设的时间段之后,所述进水阀关闭。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排水管段,所述排水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相连接,且在所述排水管段上设置有开闭装置。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排水管段,所述排水管段与所述水箱相连接,且在所述排水管段中或所述排水管段与所述水箱之间设置有开闭装置。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排水管段,所述排水管段与所述水路切换阀相连,且所述水路切换阀具有第三位置,当所述水路切换阀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蓄水器经所述水路切换阀与所述排水管段流体连通。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排水管段,所述排水管段与所述蓄水器相连,并且,在所述排水管段中或在所述排水管段与所述蓄水器之间设置有开闭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来自以下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的信号:
至少一个水质检测元件,所述水质检测元件产生的所述信号为水质信号,
其中,当所述水质检测元件检测到水质劣于预设值时,将所述水质信号发送给所述加湿装置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水质信号判断需要进行排水,并使所述蓄水器与所述排水管段流体连通;
计时器,所述计时器所产生的所述信号为时间信号,
其中,当所述计时器所统计的加湿运转时间达到预设值时,产生发送给所述控制器的所述时间信号,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时间信号判断需要进行排水,并使所述蓄水器与所述排水管段流体连通;和
水位检测元件和与所述水位检测元件相通讯的计数器,所述水位检测元件产生的所述信号为水位信号,所述计数器计算所述水位检测元件检测到满水状态的次数,且所述计数器产生的所述信号为满水次数信号,
其中,当达到所述满水状态的次数达到预设值时,将所述满水次数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满水次数信号判断需要进行排水,并使所述蓄水器与所述排水管段流体连通;或者,当检测到的水位超出预设的警戒水位时,将所述水位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水位信号判断需要进行排水,并使所述蓄水器与所述排水管段流体连通。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设置成,当收到第一个使所述控制器判断需要进行排水的所述信号之后,若所述控制器在后续的预定时间内连续收到使所述控制器判断需要进行排水的所述信号,则控制所述蓄水器与所述排水管段流体连通。
19.如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加湿装置停止运行时,所述蓄水器与所述排水管段流体连通。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气温度检测元件,所述空气温度检测元件检测空气的温度,其中,当所检测到的空气温度高于设定空气温度时,所述进水阀打开且所述水循环装置停止运行,形成所述第一加湿回路,当所检测到的空气温度低于设定空气温度时,所述进水阀关闭且所述水循环装置开启,形成所述第二加湿回路;和/或
水温检测元件,所述水温检测元件检测加湿水的温度,其中,当所检测到的加湿水温度高于设定加湿水温度时,所述进水阀打开且所述循环装置停止运行,形成所述第一加湿回路,当所检测到的加湿水温度低于设定加湿水温度时,所述进水阀关闭且所述水循环装置开启,形成所述第二加湿回路。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温度检测元件和水温检测元件,所述空气温度检测元件检测空气的温度,所述水温检测元件检测加湿水温度,当检测到的空气温度与检测到的加湿水温度之间的差值高于预设值时,所述进水阀关闭且所述循环装置开启,形成所述第二加湿回路。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气温度检测元件,所述空气温度检测元件检测空气的温度,其中,当所检测到的空气温度高于设定空气温度时,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一位置且所述进水阀打开,形成所述第一加湿回路,当所检测到的空气温度低于设定空气温度时,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二位置且所述进水阀关闭,形成所述第二加湿回路;和/或
水温检测元件,所述水温检测元件检测加湿水的温度,其中,当所检测到的加湿水温度高于设定加湿水温度时,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一位置且所述进水阀打开,形成所述第一加湿回路,当所检测到的加湿水温度低于设定加湿水温度时,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二位置且所述进水阀关闭,形成所述第二加湿回路。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温度检测元件和水温检测元件,所述空气温度检测元件检测空气的温度,所述水温检测元件检测加湿水温度,当检测到的空气温度与检测到的加湿水温度之间的差值高于预设值时,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二位置且所述进水阀关闭,形成所述第二加湿回路。
24.如权利要求20~2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温度检测元件检测进入所述加湿元件之前的空气的温度。
25.如权利要求20~2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温度检测元件为空气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加湿装置的所述进风口处和所述加湿元件的上游中的至少一处;和/或所述水温度检测元件为水温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中的至少一处。
26.如权利要求20~2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空气温度检测元件发出的空气温度信号和/或所述水温检测元件发出的加湿水温度信号,并基于所述空气温度信号和/或所述加湿水温度信号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切换,并且,在所述控制器在第一次接收到使所述控制器判断需要进行切换的所述空气温度信号和/或所述加湿水温度信号之后,若所述控制器在后续的预定时间内连续接收到使所述控制器判断需要进行切换的所述空气温度信号和/或所述加湿水温度信号,则启动所述第一加湿回路和所述第二加湿回路之间的切换。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元件为如下加湿元件中的至少一种:超声波加湿元件、转轮式加湿元件、湿膜加湿元件和蒸汽式加湿元件。
28.一种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包括:进风口、出风口、风扇和加湿元件,当所述风扇运行时,从所述进风口抽吸的空气流经所述加湿元件,并在由所述加湿元件加湿之后从所述出风口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
进水阀;
蓄水器,所述蓄水器接纳来自所述加湿元件的加湿水;
管路,所述管路包括: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与所述进水阀连接,所述第一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加湿元件连接;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与所述蓄水器连接,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段或所述加湿元件连接,其中,从所述进水阀经所述第一管段到所述加湿元件形成第一加湿回路,从所述蓄水器经所述第二管段、或经所述第二管段和所述第一管段到所述加湿元件形成第二加湿回路,由此,所述管路提供两条对所述加湿元件供水的加湿回路;
水循环装置,所述水循环装置位于所述第二管段中;
排水管段;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来自以下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的信号:
至少一个水质检测元件,所述水质检测元件产生的所述信号为水质信号,
其中,当所述水质检测元件检测到水质劣于预设值时,将所述水质信号发送给所述加湿装置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水质信号判断需要进行排水,并使所述蓄水器与所述排水管段流体连通;
计时器,所述计时器所产生的所述信号为时间信号,
其中,当所述计时器所统计的加湿运转时间达到预设值时,产生发送给所述控制器的所述时间信号,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时间信号判断需要进行排水,并使所述蓄水器与所述排水管段流体连通;和
水位检测元件和与所述水位检测元件相通讯的计数器,所述水位检测元件产生的所述信号为水位信号,所述计数器计算所述水位检测元件检测到满水状态的次数,且所述计数器产生的所述信号为满水次数信号,
其中,当达到所述满水状态的次数达到预设值时,将所述满水次数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满水次数信号判断需要进行排水,并使所述蓄水器与所述排水管段流体连通;或者,当检测到的水位超出预设的警戒水位时,将所述水位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水位信号判断需要进行排水,并使所述蓄水器与所述排水管段流体连通。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相连接,且在所述排水管段上设置有开闭装置。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管段中还设置有水箱,所述排水管段与所述水箱相连接,且在所述排水管段中或所述排水管段与所述水箱之间设置有开闭装置。
31.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管段上;
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水路切换阀,所述水路切换阀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段中,且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一管段之间的流体连通中断;当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一管段之间连通;以及
所述排水管段与所述水路切换阀相连,且所述水路切换阀具有第三位置,当所述水路切换阀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蓄水器经所述水路切换阀与所述排水管段流体连通。
32.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段与所述蓄水器相连,并且,在所述排水管段中或在所述排水管段与所述蓄水器之间设置有开闭装置。
33.如权利要求28~32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设置成,当收到第一个使所述控制器判断需要进行排水的所述信号之后,若所述控制器在后续的预定时间内连续收到使所述控制器判断需要进行排水的所述信号,则控制所述蓄水器与所述排水管段流体连通。
34.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3或28所述的加湿装置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进入所述加湿装置的空气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空气温度与设定空气温度相比较,当高于所述设定空气温度时,打开所述进水阀并使所述水循环装置停止运行,形成所述第一加湿回路,当低于所述设定空气温度时,关闭所述进水阀并使所述水循环装置启动,形成所述第二加湿回路;和/或
检测加湿水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加湿水温度与设定加湿水温度相比较,当高于所述设定加湿水温度时,打开所述进水阀并使所述水循环装置停止运行,形成所述第一加湿回路,当低于所述设定加湿水温度时,关闭所述进水阀并使所述水循环装置启动,形成所述第二加湿回路。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检测到的所述空气温度和/或所述加湿水温度,并由所述控制器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所述第一加湿回路和所述第二加湿回路之间的切换,并且,在所述控制器在第一次接收到使所述控制器判断需要进行切换的所述空气温度和/或所述加湿水温度之后,若所述控制器在后续的预定时间内连续接收到使所述控制器判断需要进行切换的所述空气温度和/或所述加湿水温度,则启动所述第一加湿回路和所述第二加湿回路之间的切换。
3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蓄水器中的水位,当所述蓄水器中的水位低于设定值时,打开所述进水阀,从而形成从所述进水阀经所述第一管路到所述加湿元件再到所述蓄水器的补水回路。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只有当在预定时间内连续检测到所述蓄水器中的水位低于设定值时,才形成所述补水回路。
38.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还设置有排水管段,且所述方法包括:
当满足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项时,产生排水信号,且基于所述排水信号使所述排水管段导通:
所述加湿装置中的加湿水的水质劣于预设值;
所述加湿装置的加湿运转时间达到预定时间;
所述蓄水器中的加湿水的水位达到满水水位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
所述加湿装置停止运行;以及
所述蓄水器中的水位超出了预设的警戒水位。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只有当在预定时间内连续产生所述排水信号,才导通所述排水管段。
40.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3或28所述的加湿装置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进入所述加湿装置的空气的温度;
检测加湿水的温度;以及
计算检测到的空气温度与检测到的加湿水温度之间的差值,并将该差值与设定值相比较,当所述差值高于所述设定值时,关闭所述进水阀并使所述水循环装置启动,形成所述第二加湿回路。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检测到的所述空气温度和/或所述加湿水温度,并由所述控制器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所述第一加湿回路和所述第二加湿回路之间的切换,并且,在所述控制器在第一次接收到使所述控制器判断需要进行切换的所述空气温度和/或所述加湿水温度之后,若所述控制器在后续的预定时间内连续接收到使所述控制器判断需要进行切换的所述空气温度和/或所述加湿水温度,则启动所述第一加湿回路和所述第二加湿回路之间的切换。
42.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蓄水器中的水位,当所述蓄水器中的水位低于设定值时,打开所述进水阀,从而形成从所述进水阀经所述第一管路到所述加湿元件再到所述蓄水器的补水回路。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只有当在预定时间内连续检测到所述蓄水器中的水位低于设定值时,才形成所述补水回路。
44.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还设置有排水管段,且所述方法包括:
当满足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项时,产生排水信号,且基于所述排水信号使所述排水管段导通:
所述加湿装置中的加湿水的水质劣于预设值;
所述加湿装置的加湿运转时间达到预定时间;
所述蓄水器中的加湿水的水位达到满水水位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
所述加湿装置停止运行;以及
所述蓄水器中的水位超出了预设的警戒水位。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只有当在预定时间内连续产生所述排水信号,才导通所述排水管段。
4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进入所述加湿装置的空气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空气温度与设定空气温度相比较,当高于所述设定空气温度时,使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一位置且打开所述进水阀,形成所述第一加湿回路,当低于所述设定空气温度时,使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二位置且关闭所述进水阀,形成所述第二加湿回路;和/或
检测加湿水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加湿水温度与设定加湿水温度相比较,当高于所述设定加湿水温度时,使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一位置且打开所述进水阀,形成所述第一加湿回路,当低于所述设定加湿水温度时,使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二位置且关闭所述进水阀,形成所述第二加湿回路。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检测到的所述空气温度和/或所述加湿水温度,并由所述控制器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所述第一加湿回路和所述第二加湿回路之间的切换,并且,在所述控制器在第一次接收到使所述控制器判断需要进行切换的所述空气温度和/或所述加湿水温度之后,若所述控制器在后续的预定时间内连续接收到使所述控制器判断需要进行切换的所述空气温度和/或所述加湿水温度,则启动所述第一加湿回路和所述第二加湿回路之间的切换。
48.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蓄水器中的水位,当所述蓄水器中的水位低于设定值时,使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且打开所述进水阀,从而形成从所述进水阀经所述第二管段到所述蓄水器的补水回路。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路切换阀和所述蓄水器之间设置有所述水循环装置,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形成所述第二加湿回路时,使所述水循环装置运转,当形成所述补水回路时,使所述水循环装置停转。
50.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只有当在预定时间内连续检测到所述蓄水器中的水位低于设定值时,才形成所述补水回路。
51.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还设置有排水管段,且所述方法包括:
当满足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项时,产生排水信号,且基于所述排水信号使所述排水管段导通:
所述加湿装置中的加湿水的水质劣于预设值;
所述加湿装置的加湿运转时间达到预定时间;
所述蓄水器中的加湿水的水位达到满水水位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
所述加湿装置停止运行;以及
所述蓄水器中的水位超出了预设的警戒水位。
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只有当在预定时间内连续产生所述排水信号,才导通所述排水管段。
5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进入所述加湿装置的空气的温度;
检测加湿水的温度;以及
计算检测到的空气温度与检测到的加湿水温度之间的差值,并将该差值与设定值相比较,当所述差值高于所述设定值时,使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且关闭所述进水阀,形成所述第二加湿回路。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方法,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检测到的所述空气温度和/或所述加湿水温度,并由所述控制器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所述第一加湿回路和所述第二加湿回路之间的切换,并且,在所述控制器在第一次接收到使所述控制器判断需要进行切换的所述空气温度和/或所述加湿水温度之后,若所述控制器在后续的预定时间内连续接收到使所述控制器判断需要进行切换的所述空气温度和/或所述加湿水温度,则启动所述第一加湿回路和所述第二加湿回路之间的切换。
55.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蓄水器中的水位,当所述蓄水器中的水位低于设定值时,使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且打开所述进水阀,从而形成从所述进水阀经所述第二管段到所述蓄水器的补水回路。
56.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路切换阀和所述蓄水器之间设置有所述水循环装置,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形成所述第二加湿回路时,使所述水循环装置运转,当形成所述补水回路时,使所述水循环装置停转。
57.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只有当在预定时间内连续检测到所述蓄水器中的水位低于设定值时,才形成所述补水回路。
58.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还设置有排水管段,且所述方法包括:
当满足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项时,产生排水信号,且基于所述排水信号使所述排水管段导通:
所述加湿装置中的加湿水的水质劣于预设值;
所述加湿装置的加湿运转时间达到预定时间;
所述蓄水器中的加湿水的水位达到满水水位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
所述加湿装置停止运行;以及
所述蓄水器中的水位超出了预设的警戒水位。
59.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只有当在预定时间内连续产生所述排水信号,才导通所述排水管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109359.1A CN107131600B (zh) | 2016-02-26 | 2016-02-26 | 加湿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109359.1A CN107131600B (zh) | 2016-02-26 | 2016-02-26 | 加湿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31600A CN107131600A (zh) | 2017-09-05 |
CN107131600B true CN107131600B (zh) | 2021-04-06 |
Family
ID=59721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109359.1A Active CN107131600B (zh) | 2016-02-26 | 2016-02-26 | 加湿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13160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85299A (zh) * | 2017-12-27 | 2018-04-06 | 河南小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对室内加湿的笔记本电脑散热器 |
CN108917042A (zh) * | 2018-04-21 | 2018-11-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加湿装置、空调及加湿装置的调节方法 |
CN108954704A (zh) * | 2018-06-19 | 2018-12-0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机组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0056979B (zh) * | 2019-03-21 | 2021-08-27 | 重庆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 空调器冷凝水的排放控制方法 |
CN110056977B (zh) * | 2019-03-21 | 2021-08-31 | 重庆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 空调器冷凝水处理装置和空调器 |
CN110056997A (zh) * | 2019-04-04 | 2019-07-26 |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系统 |
CN110353512B (zh) * | 2019-05-24 | 2024-07-16 | 广州国为食品有限公司 | 具备加湿功能的食材热处理装置 |
CN110326979B (zh) * | 2019-05-24 | 2021-01-08 | 广州国为食品有限公司 | 利用具备加湿功能的食材热处理装置热处理食材的方法 |
CN111457518B (zh) * | 2020-03-30 | 2022-11-18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加湿器 |
CN112665126B (zh) * | 2020-12-16 | 2022-02-2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加湿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加湿系统 |
CN113074412A (zh) * | 2021-05-13 | 2021-07-06 | 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加湿功能的多联空调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CN114198833B (zh) * | 2021-11-17 | 2023-08-15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用于控制加湿器的方法、装置、加湿器和存储介质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347297A (ja) * | 2003-05-26 | 2004-12-0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加湿装置 |
CN202126042U (zh) * | 2011-06-20 | 2012-01-25 | 范建亮 | 一种节水型加热湿膜蒸发式加湿器 |
CN103234248A (zh) * | 2013-04-25 | 2013-08-07 | 西安工程大学 | 压入式立管间接-流体动力喷水室复合型蒸发冷却空调 |
CN203323277U (zh) * | 2013-06-04 | 2013-12-04 | 西安工程大学 | 一种填料分列交叉布置的两用直接蒸发冷却空调 |
JP2014119123A (ja) * | 2012-12-13 | 2014-06-30 | Dai-Dan Co Ltd | 給水および供給機構 |
CN204240508U (zh) * | 2014-10-21 | 2015-04-01 | 西安工程大学 | 地下水多级利用的蒸发冷却置换通风空调系统 |
CN104603549A (zh) * | 2012-09-04 | 2015-05-06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加湿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41715A (ja) * | 1996-11-12 | 1998-05-29 | Tabai Espec Corp | 節水型加湿器給排水装置 |
JP4651163B2 (ja) * | 2000-08-10 | 2011-03-16 | 株式会社テクノ菱和 | 湿膜コイル型空気調和機 |
JP2002089905A (ja) * | 2000-09-13 | 2002-03-27 | Toshiba Kyaria Kk | 加湿ユニット |
JP5640623B2 (ja) * | 2010-10-06 | 2014-12-17 | 東京電力株式会社 | 気化式加湿器 |
-
2016
- 2016-02-26 CN CN201610109359.1A patent/CN10713160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347297A (ja) * | 2003-05-26 | 2004-12-0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加湿装置 |
CN202126042U (zh) * | 2011-06-20 | 2012-01-25 | 范建亮 | 一种节水型加热湿膜蒸发式加湿器 |
CN104603549A (zh) * | 2012-09-04 | 2015-05-06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加湿装置 |
JP2014119123A (ja) * | 2012-12-13 | 2014-06-30 | Dai-Dan Co Ltd | 給水および供給機構 |
CN103234248A (zh) * | 2013-04-25 | 2013-08-07 | 西安工程大学 | 压入式立管间接-流体动力喷水室复合型蒸发冷却空调 |
CN203323277U (zh) * | 2013-06-04 | 2013-12-04 | 西安工程大学 | 一种填料分列交叉布置的两用直接蒸发冷却空调 |
CN204240508U (zh) * | 2014-10-21 | 2015-04-01 | 西安工程大学 | 地下水多级利用的蒸发冷却置换通风空调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31600A (zh) | 2017-09-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31600B (zh) | 加湿装置 | |
CN108413528B (zh) | 水再循环系统 | |
US10933452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e drain pan flooding, detecting condensate water overflow and shutting off an air conditioner or heat pump to prevent further flooding | |
CN109973972B (zh) | 蒸汽发生装置、控制方法及空气调节装置 | |
KR101433289B1 (ko) | 세척기능을 갖는 천장 매립 형 기화식가습기 | |
CN106765899A (zh) | 空调器排水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
JP5224132B2 (ja) | 気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潜熱回収型給湯装置 | |
CN107842915A (zh) | 空调器加湿系统 | |
CN206959151U (zh) | 加湿装置和空调器 | |
US20110232775A1 (en) | Flow through humidifier recirculating pump | |
JP2010043769A (ja) | 加湿装置 | |
CN114893842B (zh) | 加湿装置、加湿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KR20120078139A (ko) | 기화식 가습기 | |
KR20120068639A (ko) | 기화식 가습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
CN107421021A (zh) | 加湿系统和包括该加湿系统的屋顶机 | |
JP2002039616A (ja) | 給湯装置 | |
KR101018930B1 (ko) | 천장 부착형 복합식 공기청정기 | |
CN210532599U (zh) | 一种节水节能高效智能调节加湿装置 | |
CN210123153U (zh) | 蒸汽发生装置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 |
CN206973767U (zh) | 加湿系统和包括该加湿系统的屋顶机 | |
JP4442202B2 (ja) | サウナ装置 | |
JP4292896B2 (ja) | サウナ装置 | |
CN112587060A (zh) | 洗碗机自供水方法、洗碗机 | |
CN206593248U (zh) | 加湿装置 | |
CN110629485B (zh) | 衣物处理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