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73767U - 加湿系统和包括该加湿系统的屋顶机 - Google Patents

加湿系统和包括该加湿系统的屋顶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73767U
CN206973767U CN201720911823.9U CN201720911823U CN206973767U CN 206973767 U CN206973767 U CN 206973767U CN 201720911823 U CN201720911823 U CN 201720911823U CN 206973767 U CN206973767 U CN 2069737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umidification
humidification system
generation unit
roof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1182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斌
黄浩棠
焦纪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72091182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737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737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737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湿系统和包括该加湿系统的屋顶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屋顶机(AC)的加湿系统(100)。加湿系统包括湿气产生单元(110)和加湿控制单元(190),湿气产生单元适于产生能够流入屋顶机的出风中的湿气,加湿控制单元配置成适于控制湿气产生单元的开启和关闭。加湿系统构造成使得:当检测到的空间湿度小于预定下限值时通过加湿控制单元的控制而开启湿气产生单元,并且当检测到的空间湿度大于预定上限值时通过加湿控制单元的控制而关闭湿气产生单元。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和/或改进智能加湿,使得提高了房间舒适度并且避免了室内环境因太干燥或湿度太大而使使用者感觉难受。

Description

加湿系统和包括该加湿系统的屋顶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屋顶机的例如在智能控湿方面做出改进的加湿系统以及一种包括该加湿系统的屋顶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屋顶机通常含有制冷、除湿、制热和送风功能。然而,在冬季制热时,会使室内空间温度升高而相对湿度减小,而在夏季制冷时,蒸发器会产生很多冷凝水从而降低室内空间湿度。相对来说,只要屋顶机开启送风,都会使得湿度降低,从而使得空调舒适度降低。
在目前的空调(尤其是屋顶机)中,要不不具有加湿功能,要不加湿器需要人工加水。另外,在目前的空调(尤其是屋顶机)中,由于屋顶机底盘较大而不易排水,这容易造成结冰堵塞而且也未能够有效地回收利用例如屋顶机所产生的冷凝水。另外,对于现有的温室大棚空调机组而言,在温度湿度控制方面设计要求高并且较为复杂。总之,在本领域中,存在对空调(尤其是屋顶机)的智能控湿控温的进一步改进的需求。
这里,应当指出的是,本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内容旨在有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而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或部分地解决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湿系统以及一种包括该加湿系统的屋顶机,该加湿系统和该屋顶机能够实现和/或改进智能加湿,使得提高了房间舒适度并且避免了室内环境因太干燥或湿度太大而使使用者感觉难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屋顶机的加湿系统。所述加湿系统包括湿气产生单元和加湿控制单元,所述湿气产生单元适于产生能够流入所述屋顶机的出风中的湿气,所述加湿控制单元配置成适于控制所述湿气产生单元的开启和关闭。所述加湿系统构造成使得:当检测到的空间湿度小于预定下限值时通过所述加湿控制单元的控制而开启所述湿气产生单元,并且当检测到的空间湿度大于预定上限值时通过所述加湿控制单元的控制而关闭所述湿气产生单元。
优选地,在上述加湿系统中,所述加湿系统还包括用于向所述湿气产生单元供水的水箱。
优选地,在上述加湿系统中:所述加湿系统还包括水泵和水源;以及,所述加湿控制单元还配置成:当所述水箱的检测水位低于下限水位时控制所述水泵开启以开始从所述水源向所述水箱供水,并且当所述水箱的检测水位高于上限水位时控制所述水泵关闭以停止从所述水源向所述水箱供水。
优选地,在上述加湿系统中,所述加湿控制单元还配置成:只有当所述水箱的检测水位不低于所述下限水位时,才允许通过所述加湿控制单元的控制而开启所述湿气产生单元。
优选地,在上述加湿系统中,所述水泵布置在所述水箱中。
优选地,在上述加湿系统中,所述水源包括位于所述屋顶机的冷凝侧的冷凝器接水盘和/或位于所述屋顶机的蒸发侧的蒸发器接水盘。
优选地,在上述加湿系统中,所述水源包括所述冷凝器接水盘和所述蒸发器接水盘,以及,所述冷凝器接水盘与所述蒸发器接水盘彼此流体连通。
优选地,在上述加湿系统中:所述加湿系统还包括适于将收集在所述冷凝器接水盘和/或所述蒸发器接水盘中的水向所述屋顶机的外部排出的排水口;以及,所述加湿控制单元还配置成:只有当所述水泵关闭以停止从所述水源向所述水箱供水时才允许所述排水口打开以排水。
优选地,在上述加湿系统中,所述湿气产生单元和/或所述水箱布置在所述屋顶机的出风装置中。
优选地,在上述加湿系统中:所述出风装置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出风口,所述湿气产生单元和/或所述水箱布置在所述多个出风口中的两个相邻出风口之间、与所述屋顶机的出风电机固定架相对的位置处;或者,所述出风装置包括出风口,所述湿气产生单元和/或所述水箱布置在形成于限定所述出风口的壁体处的凹部中。
优选地,在上述加湿系统中,在所述水箱布置在所述出风装置中的情况下,所述加湿系统还包括从所述加湿系统的水源延伸至所述水箱的抽水管。
优选地,在上述加湿系统中,所述加湿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屋顶机的回风口处的、向所述加湿控制单元提供所述检测到的空间湿度的湿度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屋顶机。所屋顶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加湿系统。
优选地,在上述屋顶机中,所述屋顶机为温室大棚栽培加温加湿机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屋顶机的加湿系统,由于根据检测湿度来自动地控制加湿装置的开启和关闭,由此实现了和/或改进了智能加湿,使得提高了房间舒适度并且避免了室内环境因太干燥或湿度太大而使使用者感觉难受。
另外,由于在屋顶机的加湿系统中为湿气产生单元专门设置了水箱,并且对水箱执行自动供水而确保水箱的水位维持在适当的水位范围内,这免除了人工加水的烦恼并且因此而能够可靠地实现屋顶机的稳定加湿功能。
另外,由于利用屋顶机自身特点而设计成使得用于向水箱提供水的水源包括彼此连通的冷凝器接水盘和蒸发器接水盘,因此可以方便地回收利用屋顶机所产生的冷凝水,使得在满足向加湿装置供水的同时避免屋顶机的底盘积聚过多的水而例如在冬季时容易造成结冰堵塞。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屋顶机的加湿系统,通过加湿控制单而将湿气产生单元的加湿、水箱的供水和水源的排水口的排水的操作和控制相关联地整合在一起,使得屋顶机的加湿系统在智能加湿方面更加有效、更加可靠和更加节能,也使得能够满足某些特定场所(例如温室大棚)对温度湿度的严格要求。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为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屋顶机的立体图;以及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湿系统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清单:
100---加湿系统
110---湿气产生单元
120---水箱
130---水泵
135---浮子开关
140---抽水管
182---冷凝器接水盘
184---蒸发器接水盘
186---排水口
190---加湿控制单元
210--回风口
210A---湿度传感器
220---出风装置
220A---出风口
230---蒸发器
240---蒸发侧风机
AC---屋顶机
CS---冷凝侧
ES---蒸发侧
WS---水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借助示例性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以下详细描述仅仅是出于说明目的,而绝不是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用途的限制。
参照图1和图2(图1为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屋顶机的立体图,而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湿系统的示意性结构框图),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屋顶机AC(例如全直流变频屋顶机)可以由隔板分隔为冷凝侧CS和蒸发侧ES。在冷凝侧CS,屋顶机AC可以具有压缩机、冷凝器和冷凝侧风机,而在蒸发侧ES,屋顶机AC可以具有蒸发器230、蒸发侧风机240和出风装置220。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冷凝侧CS实际上指的是用于与外部环境进行热交换的部分,而蒸发侧ES实际上指的是用于与需要进行控湿控温的内部空间进行热交换的部分。换言之,当屋顶机AC在制热模式下运行时,实际上位于蒸发侧ES的蒸发器230起到冷疑器的作用,然而为了方便在本文中仍统一地将其称为蒸发侧和蒸发器。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屋顶机AC为所谓的整体式空调,亦即,冷凝器与蒸发器集中在一起,使得不管是在制冷模式还是在制热模式下运行,只要屋顶机AC开启,就会产生冷凝水。
在一些示例中,屋顶机AC可以实施为温室大棚栽培加温加湿机组。由此,可以有效地解决或至少缓解温室大棚栽培加温加湿机组在温度湿度控制方面设计要求高并且较为复杂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屋顶机AC包括加湿系统100。加湿系统100可以包括湿气产生单元110和加湿控制单元190(参见图2,请注意,在图2中,实线表示流体例如水或湿气的流动线路而虚线则表示信号的通信线路)。湿气产生单元110可以产生能够流入屋顶机AC的出风中的湿气。加湿控制单元190可以配置成适于控制湿气产生单元110的开启和关闭。特别地,加湿系统100可以构造成使得:当检测到的空间湿度小于预定下限值时通过加湿控制单元190的控制而开启湿气产生单元110,而当检测到的空间湿度大于预定上限值时通过加湿控制单元190的控制而关闭湿气产生单元110。
加湿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用于向湿气产生单元110供水的水箱120。
在优选的示例中,湿气产生单元110和水箱120可以一起布置在屋顶机AC的出风装置220中。然而,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仅仅将湿气产生单元110布置在屋顶机AC的出风装置220中,而将水箱120布置在与屋顶机AC的出风装置220分开一定距离的适当位置处(亦即,湿气产生单元110与水箱120分开地布置)。
在一些示例中,出风装置220可以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例如两个)出风口220A(参见图1)。在这种情况下,湿气产生单元110和/或水箱120(下文中可以将湿气产生单元110和水箱120统称为“加湿装置”)可以布置在多个出风口220A中的两个相邻出风口220A之间、与屋顶机AC的用于安装蒸发侧风机240的电机的出风电机固定架相对的位置处(亦即,布置在出风电机固定架的前方即下游处)。以此方式,一方面,可以避免加湿装置影响出风,而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地使加湿装置所产生的湿气流入屋顶机AC的出风中,而且可以简单地使用单个加湿装置来向两个或更多个出风口220A提供湿气。
在其它示例中,出风装置220可以包括出风口220A,湿气产生单元110和/或水箱120则可以布置在形成于限定出风口220A的壁体处的凹部中。例如,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出风口220A的上壁体、下壁体和/或侧壁体中设置用于安装加湿装置的凹部。以此方式,也可以避免加湿装置影响出风,并且也可以方便地使加湿装置所产生的湿气流入屋顶机AC的出风中。
加湿系统100还可以包括水泵130和水源WS。在这种情况下,加湿控制单元190还可以配置成:当水箱120的检测水位低于下限水位时控制水泵130开启以开始从水源WS向水箱120供水,而当水箱120的检测水位高于上限水位时控制水泵130关闭以停止从水源WS向水箱120供水,这例如可以避免水箱溢水。替代性地或附加地,可以为水箱120设置溢水孔,使得在水箱120的水满或快水满时,能够通过溢水孔从水箱120排出过量的水。
加湿控制单元190还可以配置成:只有当水箱120的检测水位不低于下限水位时,才允许通过加湿控制单元190的控制而开启湿气产生单元110。
在特别的示例中,水泵130可以布置在水箱120中。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在水箱120处还设置有浮子开关135(参见图2)或其它合适的水位检测器。浮子开关135可以与加湿控制单元190通信以便将所检测的水箱水位信号提供至加湿控制单元190。
如图2所示,在优选的示例中,水源WS可以包括位于屋顶机AS的冷凝侧CS的冷凝器接水盘182和/或位于屋顶机AS的蒸发侧ES的蒸发器接水盘184。特别地,水源WS可以包括冷凝器接水盘182和蒸发器接水盘184两者,并且冷凝器接水盘182与蒸发器接水盘184可以彼此流体连通。以此方式,使得不管屋顶机AC是在制冷模式还是在制热模式下运行,都能够收集到冷凝水,并且所收集到的冷凝水可以通过单个水泵供给至加湿装置(供给制水箱120进而供给至湿气产生单元110)。
在水箱120布置在出风装置220中的情况下,加湿系统100还可以包括从水源WS(冷凝器接水盘182和/或蒸发器接水盘184)延伸至水箱120的抽水管140。特别地,在水泵130布置在水箱120中的情况下,抽水管140可以连接至布置在水箱120中的水泵130。
如图2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加湿系统100还可以包括适于将收集在冷凝器接水盘182和/或蒸发器接水盘184中的水向屋顶机AC的外部排出的排水口186。例如,排水口186可以设置有阀门,该阀门可以响应于来自加湿控制单元190的控制信号而打开和闭合。由此,加湿控制单元190还可以配置成:只有当水泵130关闭以停止从水源WS向水箱120供水时才允许排水口186打开以排水。以此方式,当水箱120中的水位低于下限水位而需要向水箱120供水时,使排水口186关闭而不向屋顶机AC的外部排水,由此可以确保有足够的水供给水箱120。另一方面,当水箱120中的水位至少不低于下限水位而水泵130停止工作时,才允许冷凝水由排水口186排出,由此可以使屋顶机组顺利地排水而避免冷凝器接水盘182和/或蒸发器接水盘184积聚过多的水而例如在冬季时容易造成结冰堵塞。
在优选的示例中,加湿系统1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屋顶机AC的回风口210处的、向加湿控制单元190提供检测到的空间湿度的湿度传感器210A(参见图2)。也就是说,湿度传感器210A可以与加湿控制单元190通信以便将所检测的湿度信号提供至加湿控制单元190。这里,由于将湿度传感器210A设置在屋顶机AC的回风口210处,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需要进行控湿控温的内部空间(例如房间或温室大棚)的真实湿度。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湿控制单元190可以与屋顶机AC中的用于控制温度的加温控制单元结合在一起,也可以是相对于加温控制单元的分体单元。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屋顶机AC的加湿系统100的示例性操作过程和控制方法。
对于水箱120的自动供水控制方法,在屋顶机AC开启(压缩机运行)的状态下,浮子开关135检测水箱120的水位。如果水箱120的水位达到上限水位(例如水箱的最高水位)或水位偏高,则水泵关闭,而如果水箱120的水位低于下限水位(例如水箱的最低水位)或水位偏低,则水泵开启。
对于湿气产生单元110的智能加湿控制方法,加湿控制单元190根据出风口210处的湿度传感器210A的检测湿度自动地控制加湿装置的开启和关闭。为屋顶机AC预先设定加湿范围(即,预先设定预定上限值和预定下限值)。在水箱120的水位满足要求(即,不低于下限水位)或水位符合湿气产生单元的开启条件的前提下,如果湿度传感器210A检测到的湿度低于预定下限值(例如35%),则开启湿气产生单元110,而如果湿度传感器210A检测到的湿度高于预定上限值(例如75%),则关闭湿气产生单元110。
总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屋顶机的加湿系统,由于根据检测湿度来自动地控制加湿装置的开启和关闭,由此实现了和/或改进了智能加湿,使得提高了房间舒适度并且避免了室内环境因太干燥或湿度太大而使使用者感觉难受。
另外,由于在屋顶机的加湿系统中为湿气产生单元专门设置了水箱,并且对水箱执行自动供水而确保水箱的水位维持在适当的水位范围内,这免除了人工加水的烦恼并且因此而能够可靠地实现屋顶机的稳定加湿功能。
另外,由于利用屋顶机自身特点而设计成使得用于向水箱提供水的水源包括彼此连通的冷凝器接水盘和蒸发器接水盘,因此可以方便地回收利用屋顶机所产生的冷凝水,使得在满足向加湿装置供水的同时避免屋顶机的底盘积聚过多的水而例如在冬季时容易造成结冰堵塞。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屋顶机的加湿系统,通过加湿控制单而将湿气产生单元的加湿、水箱的供水和水源的排水口的排水的操作和控制相关联地整合在一起,使得屋顶机的加湿系统在智能加湿方面更加有效、更加可靠和更加节能,也使得能够满足某些特定场所(例如温室大棚)对温度湿度的严格要求。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申请文件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可以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可以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方式/示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示例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4)

1.一种用于屋顶机(AC)的加湿系统(100),所述加湿系统(100)包括湿气产生单元(110)和加湿控制单元(190),所述湿气产生单元(110)适于产生能够流入所述屋顶机(AC)的出风中的湿气,所述加湿控制单元(190)配置成适于控制所述湿气产生单元(110)的开启和关闭,
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系统(100)构造成使得:当检测到的空间湿度小于预定下限值时通过所述加湿控制单元(190)的控制而开启所述湿气产生单元(110),并且当检测到的空间湿度大于预定上限值时通过所述加湿控制单元(190)的控制而关闭所述湿气产生单元(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系统(100)还包括用于向所述湿气产生单元(110)供水的水箱(1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系统(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系统(100)还包括水泵(130)和水源(WS),以及
所述加湿控制单元(190)还配置成:当所述水箱(120)的检测水位低于下限水位时控制所述水泵(130)开启以开始从所述水源(WS)向所述水箱(120)供水,并且当所述水箱(120)的检测水位高于上限水位时控制所述水泵(130)关闭以停止从所述水源(WS)向所述水箱(120)供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控制单元(190)还配置成:只有当所述水箱(120)的检测水位不低于所述下限水位时,才允许通过所述加湿控制单元(190)的控制而开启所述湿气产生单元(11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130)布置在所述水箱(120)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源(WS)包括位于所述屋顶机(AS)的冷凝侧的冷凝器接水盘(182)和/或位于所述屋顶机(AS)的蒸发侧的蒸发器接水盘(18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湿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源(WS)包括所述冷凝器接水盘(182)和所述蒸发器接水盘(184),以及,所述冷凝器接水盘(182)与所述蒸发器接水盘(184)彼此流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湿系统(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系统(100)还包括适于将收集在所述冷凝器接水盘(182)和/或所述蒸发器接水盘(184)中的水向所述屋顶机(AC)的外部排出的排水口(186),以及
所述加湿控制单元(190)还配置成:只有当所述水泵(130)关闭以停止从所述水源(WS)向所述水箱(120)供水时才允许所述排水口(186)打开以排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气产生单元(110)和/或所述水箱(120)布置在所述屋顶机(AC)的出风装置(220)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湿系统(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装置(220)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出风口(220A),所述湿气产生单元(110)和/或所述水箱(120)布置在所述多个出风口(220A)中的两个相邻出风口(220A)之间、与所述屋顶机(AC)的出风电机固定架相对的位置处;或者
所述出风装置(220)包括出风口(220A),所述湿气产生单元(110)和/或所述水箱(120)布置在形成于限定所述出风口(220A)的壁体处的凹部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湿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箱(120)布置在所述出风装置(220)中的情况下,所述加湿系统(100)还包括从所述加湿系统(100)的水源(WS)延伸至所述水箱(120)的抽水管(140)。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系统(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屋顶机(AC)的回风口(210)处的、向所述加湿控制单元(190)提供所述检测到的空间湿度的湿度传感器(210A)。
13.一种屋顶机(AC),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机(AC)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系统(100)。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屋顶机(AC),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机(AC)为温室大棚栽培加温加湿机组。
CN201720911823.9U 2017-07-26 2017-07-26 加湿系统和包括该加湿系统的屋顶机 Active CN2069737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11823.9U CN206973767U (zh) 2017-07-26 2017-07-26 加湿系统和包括该加湿系统的屋顶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11823.9U CN206973767U (zh) 2017-07-26 2017-07-26 加湿系统和包括该加湿系统的屋顶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73767U true CN206973767U (zh) 2018-02-06

Family

ID=61398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11823.9U Active CN206973767U (zh) 2017-07-26 2017-07-26 加湿系统和包括该加湿系统的屋顶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737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1021A (zh) * 2017-07-26 2017-12-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加湿系统和包括该加湿系统的屋顶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1021A (zh) * 2017-07-26 2017-12-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加湿系统和包括该加湿系统的屋顶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1256B (zh) 换气装置
CN205536138U (zh) 一种新风加湿系统
CN106247552A (zh) 一种用于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03673107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206459291U (zh) 模块化节能制冷装置
CN107307683A (zh) 一种具有自加水功能的扩散吸收式文物展柜恒湿控制系统
CN102278799A (zh) 具有水蒸发式冷风扇联动功能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0017564A (zh) 双冷源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207081105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1957097A (zh) 一种热回收型多功能泳池一体机
CN108826519A (zh) 一种加湿系统、新风加湿系统、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N205481659U (zh) 恒温恒湿毛细管空调新风双冷源除湿系统
CN206973767U (zh) 加湿系统和包括该加湿系统的屋顶机
CN207094880U (zh) 加湿空调
CN106287949A (zh) 一种空调加湿方法及空调加湿系统
KR20170089049A (ko) 에어컨장치
CN208312601U (zh) 空调
CN202171289U (zh) 具有水蒸发式冷风扇联动功能的空调
CN210624832U (zh) 一种变水温除湿新风地面辐射空调系统
CN107421021A (zh) 加湿系统和包括该加湿系统的屋顶机
CN210197585U (zh) 一种应用于菌类实验室的低温送风管路系统
CN215062421U (zh) 一种风机盘管
CN206959151U (zh) 加湿装置和空调器
CN109059141A (zh) 地面调温与新风温度调节除湿联动的室内气候调节系统
CN211011669U (zh) 一种协同控制外加湿户式中央空调复合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