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0857A - 免疫测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免疫测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0857A
CN107110857A CN201680005326.0A CN201680005326A CN107110857A CN 107110857 A CN107110857 A CN 107110857A CN 201680005326 A CN201680005326 A CN 201680005326A CN 107110857 A CN107110857 A CN 1071108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vessel
packing
reagent
processing
immune compl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53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10857B (zh
Inventor
佐藤利幸
福寿利胜
金子周平
青木惇
奥崎智裕
竹内康浩
川元祐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sm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ysm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smex Corp filed Critical Sysmex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13126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451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10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0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10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08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4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with an insoluble carrier for immobilising immunochemic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4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with an insoluble carrier for immobilising immunochemicals
    • G01N33/54366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olid-phase tes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4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with an insoluble carrier for immobilising immunochemicals
    • G01N33/54366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olid-phase testing
    • G01N33/54386Analy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76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hepatitis
    • G01N33/5761Hepatitis B
    • G01N33/5764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98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involving analyte bound to insoluble magnetic carrier, e.g. using magnetic separ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25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having a carousel or turntable for reaction cells or cuvet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2Reagent dispens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39Rotary sample carriers, i.e. carousels
    • G01N2035/0441Rotary sample carriers, i.e. carousels for samp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2035/1027General features of the devices
    • G01N2035/103General features of the devices using disposable tip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该免疫测定装置具有:用于向第1反应容器分装样本的样本分装部件、向第1反应容器分装固相试剂和标记试剂的试剂分装部件、分离形成有包含目标物质和标记物质的免疫复合物的固相载体和液体成分的BF分离部件、测定部件、以及移送第1反应容器的移送部件。试剂分装部件向第1反应容器分装用于使免疫复合物从固相载体游离的游离试剂。通过游离试剂从固相载体游离的免疫复合物分装至第2反应容器。测定部件测定基于分装在第2反应容器的免疫复合物所含标记的信号。

Description

免疫测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有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受检物质相关测定的免疫测定装置。用于使免疫测定装置的测定实现高灵敏度的技术有免疫复合物转移法(比如参照专利文献1)。
背景技术
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在载体上生成受检物质与标记抗体的免疫复合物。在包括免疫复合物和载体的结合物的测定试样中加入游离试剂后,从载体游离的免疫复合物被从测定试样中提取出来(工序1)。通过工序1,除去非特异性吸附于载体的标记抗体。接下来,用提取出来的免疫复合物进行免疫复合物的测定(工序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 特开(日本专利公开)平1-2548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使用了免疫复合物转移法的免疫测定中需要分别用实施上述工序1的前处理装置和实施上述工序2的免疫测定装置,人们希望用1台装置来进行测定。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用1台装置实施使用了免疫复合物转移法的高灵敏度的免疫测定。
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形态涉及一种免疫测定装置,该免疫测定装置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测定样本中的目标物质,其具有:用于向第1反应容器分装样本的样本分装部件,用于向第1反应容器分装包含固相载体的固相试剂和包含标记物质的标记试剂的试剂分装部件,用于分离形成有包含目标物质和标记物质的免疫复合物的固相载体和液体成分的BF分离部件,测定基于免疫复合物所含标记的信号的测定部件,以及用于将第1反应容器向样本分装部件能够分装的位置、试剂分装部件能够分装的位置、以及BF分离部件移送的移送部件,其中,试剂分装部件向收纳有固相载体上形成的、包含目标物质和标记物质的免疫复合物的第1反应容器分装游离试剂,该游离试剂用于使免疫复合物从固相载体游离,通过游离试剂从固相载体游离的免疫复合物分装到与第1反应容器不同的第2反应容器,测定部件测定基于分装到第2反应容器的免疫复合物所含标记的信号。
发明效果
能够用1台装置实施使用了免疫复合物转移法的高灵敏度的免疫测定。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免疫测定装置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2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免疫测定装置的整体结构例的平面图;
图3为试剂容器的例示斜视图;
图4为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免疫测定装置的BF分离部件的示意图;
图5为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免疫测定装置的反应容器安放部件的斜视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免疫测定装置的第1检查处理的免疫测定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7为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免疫测定装置的第1检查处理的测定处理作业的流程图;
图8为图2所示免疫测定装置的第2检查处理的免疫测定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9为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免疫测定装置的第2检查处理的测定处理作业的流程图;
图10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免疫测定装置的第1检查处理和第2检查处理的管理概要的说明图;
图11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免疫测定装置的第1检查处理的管理概要的说明图;
图12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免疫测定装置的第2检查处理的管理概要的说明图;
图13为反应容器安放部件的变形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14为向第2反应容器分装免疫复合物的处理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5为向第2反应容器分装免疫复合物的处理的其他变形例的示意图。
发明的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实施方式。
[免疫测定装置的概要]
首先,参照图1,就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免疫测定装置100的概要进行说明。
免疫测定装置100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测定样本中目标物质的装置。目标物质比如是血液中所含的抗原或抗体、蛋白质和肽等。免疫测定装置100获取血清作为样本,对样本中所含的抗原或抗体等进行定量测定或定性测定。样本也可以是血浆。另外,抗原抗体反应不仅是抗原和抗体的反应,还包含使用了适配体等特异性结合物质的反应。适配体是合成的核酸分子或肽且其与特定的物质特异性结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免疫测定装置100通过免疫复合物转移法进行免疫复合物的分离处理。免疫复合物转移法是让包含目标物质和标记物质的免疫复合物(抗原抗体反应的结合物)在固相载体上形成后,让免疫复合物与固相载体分离,将分离的免疫复合物从固相载体分离的方法。以此,让免疫复合物在固相载体上形成的过程中非特异性结合到固相载体的不需要的标记物质与固相载体一起从免疫复合物分离。其结果,与不进行免疫复合物转移法来进行测定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噪声水平,因此能够降低测定数据的基线,实现高灵敏度的免疫测定。
如图1所示,免疫测定装置100具有样本分装部件10、试剂分装部件20、BF分离部件30、测定部件40、以及移送部件50。这些各部分收纳在免疫测定装置100的壳体101内。
样本分装部件10能够向第1反应容器70分装包含目标物质81的样本。样本分装部件10从收纳有样本的试管(无图示)吸移样本,将一定量的样本分装到第1反应容器70。
样本分装部件10比如能够在前端装上、拆下分装吸头11。分装吸头11比如是能够收纳一定量样本的中空筒状的前端零部件,其能够用完即丢。此时,样本分装部件10通过第1分装吸头11a向第1反应容器70分装样本。通过分装吸头11吸移样本并将其收纳在分装吸头11内,再将样本排出到所希望的容器中,以此,能够仅让分装吸头11与样本接触来进行分装。
试剂分装部件20能够分装用于免疫测定的各种试剂。具体而言,试剂分装部件20向分装有样本的第1反应容器70分装包含固相载体82的固相试剂和包含标记物质83的标记试剂。试剂分装部件20所分装的各种试剂是液体试剂,其按照种类分别收纳在不同的试剂容器中。固相试剂是液体中包含固相载体的液体试剂,标记试剂是液体中包含标记物质的液体试剂。
固相载体82比如是用于免疫测定的众所周知的粒子。粒子比如可以列举出磁性粒子、胶乳粒子、红细胞、明胶粒子等。在BF分离部件30的分离处理中,宜用磁性粒子作为固相载体82。磁性粒子只要包括有磁性的材料作为基材,且是常规免疫测定所使用的粒子即可。比如可以利用以Fe23和/或Fe34、钴、镍、千枚岩、磁铁矿等为基材的磁性粒子。固相载体82可以包被上与目标物质81结合用的结合物质,固相载体82也可以通过用于使固相载体82与目标物质81结合的捕捉物质84来与目标物质81结合。捕捉物质84是与固相载体82和目标物质81相互结合的抗原或抗体等。此时,包含捕捉物质84的试剂通过试剂分装部件20分装到第1反应容器70。
标记物质83通过抗原抗体反应与目标物质81结合,且其含有测定部件40能够测定的标记。标记物质83只要是包含免疫测定中用的众所周知的标记的抗体即可,无特别限定。用捕捉物质84时,标记物质83也可以与捕捉物质84结合。标记物质83所含标记比如是酶、荧光物质、放射性同位素等。酶可以列举出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物酶、葡糖氧化酶、酪氨酸酶、酸性磷酸酶等。荧光物质可以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绿色荧光蛋白(GFP)、萤光素等。放射性同位素可以利用125I、14C、32P等。本实施方式中标记物质83用的标记宜是酶。
标记是酶时,与标记物质83的酶相对的底物根据所用的酶适当选择众所周知的底物即可。比如,当用碱性磷酸酶作为酶时,底物可以使用:CDP-Star(注册商标)、(4-氯-3-(甲氧基螺[1,2-二氧杂环丁烷-3,2’-(5’-氯)三环[3.3.1.13,7]癸烷]-4-基)苯基磷酸二钠)、CSPD(注册商标)(3-(4-甲氧基螺[1,2-二氧杂环丁烷-3,2-(5’-氯)三环[3.3.1.13,7]癸烷]-4-基)苯基磷酸二钠)等化学发光底物;p-硝基苯基磷酸盐、5-溴-4-氯-3-吲哚基磷酸盐(BCIP)、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碘硝基四唑(INT)等发光底物;4-甲基伞形酮磷酸酯(4MUP)等荧光底物;5-溴-4-氯-3-吲哚基磷酸盐(BCIP)、5-溴-6-氯-吲哚基磷酸二钠、p-硝基苯基磷酸盐等显色底物等。
与使用的试剂种类相应地,试剂分装部件20能够包括1个或数个试剂分装单元。试剂分装部件20的试剂分装单元比如通过固定型吸管来分装试剂。试剂分装部件20也可以用安装拆卸型分装吸头。
在本实施方式中,免疫测定装置100通过免疫复合物转移法进行免疫复合物的分离处理。
试剂分装部件20将用于使固相载体82上形成的包含目标物质81和标记物质83的免疫复合物85从固相载体82游离的游离试剂86分装到分装有样本的第1反应容器70。游离试剂86根据固相载体82和免疫复合物85的结合的种类适当选择。通过分装游离试剂86,免疫复合物85从除了免疫复合物85以外还非特异性结合了标记物质83的固相载体82分离。
通过游离试剂86从固相载体82游离的免疫复合物85分装到第2反应容器71。以此,从包括标记物质83非特异性结合了的固相载体82的第1反应容器70中分离提取免疫复合物85,并将其转移到另外的容器,即第2反应容器71。另外,免疫复合物85从第1反应容器70转移到第2反应容器71,由此,免疫复合物85从附着在第1反应容器70壁面的其他不需要的成分分离。不需要的成分指的是存在于容器中,且在目标物质81的测定中不需要的所有物质。不需要的成分比如是样本中所含目标物质81以外的成分、未与目标物质81结合的未反应的标记物质83等。
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比如是能够用完即丢的树脂制容器。此时,将免疫复合物85转移到第2反应容器71后的第1反应容器70能够直接废弃。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也可以是通用的容器。即,也可以将相同种类的2个用完即丢型容器中的1个作为第1反应容器70使用,另一个作为第2反应容器71使用。此时,就不需要将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分别储存和保管。
免疫复合物85的吸移能够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在第1反应容器70中集中固相载体82,吸移第1反应容器70中的上清液。当固相载体82是磁性粒子时,通过磁铁在第1反应容器70内使固相载体82因磁力而聚集,由此能够高效地分离固相载体82和免疫复合物85。当固相载体82为非磁性小珠时,可以进行离心分离,也可以让其自然沉淀。
BF分离部件30进行BF分离处理,该BF分离处理分离形成有包含目标物质81和标记物质83的免疫复合物85的固相载体82和液体成分。在分装样本、固相试剂以及标记试剂之后、分装游离试剂86之前,BF分离部件30进行BF分离处理。
BF分离部件30在第1反应容器70内集中与免疫复合物85结合了的固相载体82,吸移第1反应容器70内的液体成分,由此除去液体成分。当固相载体82是磁性粒子时,BF分离部件30一边通过磁铁使与免疫复合物85结合了的固相载体82在第1反应容器70内因磁力而聚集,一边除去第1反应容器70内的液体成分。当固相载体82是非磁性小珠时,BF分离部件30通过离心分离和自然沉淀等集中与免疫复合物85结合了的固相载体82,吸移上清,由此除去第1反应容器70内的液体成分。在除去第1反应容器70内的液体成分之后,BF分离部件30向第1反应容器70内供应清洗液,再次除去液体成分。BF分离部件30进行一次或数次液体成分的除去和清洗液的供应。
BF分离部件30也可以还对第2反应容器71内的与免疫复合物85结合了的固相载体82进行分离处理。此时,使转移到第2反应容器71的免疫复合物85与别的固相载体结合,通过BF分离处理从包含与别的固相载体结合了的免疫复合物85的试样去除不需要的成分。此时的不需要的成分比如是未与目标物质81结合的未反应的标记物质83、游离试剂86等物质中与免疫复合物85一起包含在上清液中的一部分。
测定部件40测定基于分装到第2反应容器71的免疫复合物85所含标记的信号。只要以与标记物质83所用标记的种类相应的适当方法进行测定即可,测定方法无特别限定。比如,当标记物质83所用标记为酶时,可以通过测定让底物对酶反应而发出的光、颜色等来进行测定。此时测定部件40可以使用分光光度计、光度计等。此外,当标记物质83是放射性同位素时,测定部件40可以使用闪烁计数器等。
移送部件50将第1反应容器70向样本分装部件10能够分装的位置、试剂分装部件20能够分装的位置、以及BF分离部件30移送。移送部件50由1个或数个容器移送单元构成。容器移送单元比如是能够逐一夹持并移送第1反应容器70的夹钳单元、能够安放并移动数个第1反应容器70的可动式反应容器安放部件等。此外,移送部件50能够向测定部件40移送第2反应容器71。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分装用于免疫化学测定的固相试剂和标记试剂的试剂分装部件20能够进行用于免疫复合物转移法的游离试剂86的分装。此外,能够进行用于免疫复合物转移法的免疫复合物85的分装。以此,能够以1台免疫测定装置100实施使用了免疫复合物转移法的高灵敏度的免疫测定。此外,从第1反应容器70吸移的免疫复合物85分装到别的容器,即第2反应容器71,因此能够防止附着于第1反应容器70的未反应的标记物质83和游离试剂86等的交叉污染。
[免疫测定装置的具体结构例]
下面,就免疫测定装置100的具体结构例进行详细说明。上述免疫测定装置100的各部分通过图2所示结构来具体实现。此外,免疫测定装置100能够进行不实施免疫复合物转移法的免疫化学测定和使用免疫复合物转移法的高灵敏度的免疫测定。在图2所示例中,第1检查处理和第2检查处理混合存在并进行,其中在第1检查处理的情况下会进行使用了免疫复合物转移法的高灵敏度的免疫测定,在第2检查处理的情况下进行的是不使用免疫复合物转移法的免疫化学测定。另外,在第1检查处理中所用试剂用R1~R9来表示。此外,在第2检查处理中所用试剂用r1~r5来表示。
在图2所示结构例中,免疫测定装置100具有:测定机构部件102、与测定机构部件102邻接配置的样本运送部件103、以及与测定机构部件102以电学方式连接的、由PC(个人计算机)组成的控制部件104。
样本运送部件103能够运送载置了收纳有样本的数个试管的架。样本运送部件103能够向后述样本分装部件10的样本吸移位置210运送收纳有样本的试管。
控制部件104是包含CPU、显示部件、输入部件和存储部件的计算机。CPU分析测定机构部件102所获得的测定结果,并将其分析结果显示在显示部件。此外,存储部件包括HDD(硬盘驱动器),存储各种程序和测定结果的数据等。
此外,测定机构部件102中设置有样本分装部件10、试剂分装部件20、BF分离部件30、测定部件40、以及移送部件50。测定机构部件102中的各部分由设置在测定机构部件102的控制部件102a控制。控制部件102a中用了安设有FPGA等的基板。此外,控制部件102a与样本运送部件103和控制部件104可通信连接,该控制部件102a进行向控制部件104的测定结果数据的发送和向样本运送部件103的作业命令的发送等。
在图2所示结构例中,控制部件104管理第1检查处理,其中第1检查处理包括:结合目标物质81、标记物质83和第1固相载体82a的第1固相化处理、使免疫复合物85从第1固相载体82a游离的游离处理、结合免疫复合物85和第2固相载体82b的第2固相化处理、测定信号的测定处理。即,控制部件104管理第1检查处理,第1检查处理所进行的是使用了免疫复合物转移法的高灵敏度的免疫测定。以此,能够通过1台免疫测定装置100进行使用了免疫复合物转移法的高灵敏度的免疫测定。另外,所谓管理包括控制部件104进行控制,以通过免疫测定装置100进行第1检查处理的各种处理。
在图2所示结构例中,控制部件104针对与测定指令相应的第1检查处理分配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具体而言,控制部件104在游离处理完成之前针对第1检查处理分配第2反应容器71。另外,所谓游离处理完成之前比如是游离试剂86分装之后一直到向第2反应容器71进行分装的第2BF分离处理(后述)开始前。此外,所谓分配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包括以下操作的至少一个:在存储部件记录用于使用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的信息、以及向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供应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以此,在进行使用了免疫复合物转移法的高灵敏度的免疫测定时能够切实地准备2个反应容器(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此外,由于在游离处理完成之前分配第2反应容器71,能够防止第2反应容器71分配的延迟。其结果,能够防止测定处理的延迟。
在图2所示结构例中,控制部件104管理第1检查处理,以使得在第1固相化处理中,在标记物质结合处理之后进行第1固相载体结合处理。另外,标记物质结合处理是结合目标物质81和标记物质83的处理。此外,第1固相载体结合处理是结合包括目标物质81和标记物质83的免疫复合物85与第1固相载体82a的处理。以此,包括目标物质81和标记物质83的免疫复合物85结合到第1固相载体82a,因此,通过BF分离能够轻松地分离免疫复合物85和其他成分。
在图2所示结构例中,控制部件104管理第1检查处理,其中第1检查处理还包括以下处理:在第1固相化处理之后废弃通过BF分离部件30的BF分离所分离的液相的第1BF分离处理、向第2反应容器71分装通过游离试剂86从第1固相载体82a游离的免疫复合物85的第2BF分离处理。以此,通过第1BF分离处理能够轻松地将与第1固相载体82a结合的免疫复合物85从其他成分分离。此外,通过第2BF分离处理,能够将从第1固相载体82a游离的免疫复合物85从第1固相载体82a分离。
在图2所示结构例中,控制部件104还管理第1检查处理,以使得在游离处理和第2固相化处理之间进行第2BF分离处理。以此,通过第2BF分离处理,能够轻松地分离从第1固相载体82a游离的、与第2固相载体82b结合之前的免疫复合物85。
在图2所示结构例中,控制部件104管理第1检查处理,以使得在第2BF分离处理和第2固相化处理之间进行废弃第1反应容器70的第1反应容器废弃处理。以此,使用完毕的第1反应容器70被废弃,因此不需要通过移送部件50移送使用完毕的第1反应容器70。
在图2所示结构例中,控制部件104管理第1检查处理,以使得在第2固相化处理和测定处理之间进行废弃BF分离部件30所分离的液相的第3BF分离处理。以此,通过第3BF分离处理能够轻松地将与第2固相载体82b结合的免疫复合物85从其他成分分离。
在图2所示结构例中,控制部件104管理第2检查处理,其中第2检查处理包括以下处理:结合目标物质81、标记物质83和第3固相载体82c的第3固相化处理、测定信号的测定处理。即,控制部件104管理第2检查处理,在第2检查处理的情况下进行不实施免疫复合物转移法的免疫化学测定。以此,通过1个免疫测定装置100,能够进行不实施免疫复合物转移法的免疫化学测定和使用了免疫复合物转移法的高灵敏度的免疫测定的两者。
在图2所示结构例中,控制部件104针对与测定指令相应的第2检查处理分配第1反应容器70。以此,能够针对不实施免疫复合物转移法的免疫化学测定切实地准备1个第1反应容器70。
在图2所示结构例中,当第1检查处理和第2检查处理的测定指令混合存在时,控制部件104针对与第1测定指令相应的第1检查处理分配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此外,控制部件104针对与第2测定指令相应的第2检查处理分配第1反应容器70。控制部件104进行管理,以使得第1检查处理和第2检查处理混合存在并进行。以此,即使在第1检查处理和第2检查处理的测定指令混合存在时,也能分别针对第1检查处理和第2检查处理切实地准备反应容器。此时,控制部件104也可以进行管理,并使得第1检查处理和第2检查处理的处理时期的至少一部分相互重叠。以此,能够防止检查处理的时间变长。
测定机构部件102具有样本分装臂12作为样本分装部件10。样本分装臂12能够移动。在吸头装配位置220装配第1分装吸头11a之后,样本分装臂12吸移通过样本运送部件103运送至样本吸移位置210的试管内的样本,并将样本分装到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的第1反应容器70内。以此,通过用于分装样本的样本分装部件10能够分装用于免疫复合物转移法的免疫复合物85。此外,在吸头装配位置220装配第2分装吸头11b之后,样本分装臂12从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的第1反应容器70吸移包含免疫复合物85的上清液,并将免疫复合物85分装到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的第2反应容器71。
分装吸头11储存在分装吸头供应部件111。分装吸头供应部件111能够收入多个分装吸头11,并能够将加入的分装吸头11逐一运送至吸头装配位置220。第1分装吸头11a和第2分装吸头11b用同一种类的分装吸头11。样本分装臂12在通用的吸头装配位置220分别进行第1分装吸头11a的装配和第2分装吸头11b的装配。以此,与设置数个分装吸头供应部件111并在不同的位置进行第1分装吸头11a的装配和第2分装吸头11b的装配的情况相比,本发明能够简化装置结构。在第1分装吸头11a和第2分装吸头11b用不同种类的分装吸头等情况下,也可以设置数个分装吸头供应部件111。
在样本分装部件10通过分装吸头11进行分装时,样本分装部件10通过替换第1分装吸头11a的第2分装吸头11b从第1反应容器70吸移免疫复合物85,并将其分装到第2反应容器71。通过将第1分装吸头11a交换为第2分装吸头11b,防止样本通过分装吸头11交叉污染。此外,由分装样本时所用第1分装吸头11a替换为第2分装吸头11b来实施样本分装部件10的免疫复合物85的分装时,防止样本的污染。
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用同一种类的容器。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储存在容器供应部件112。容器供应部件112能够收入多个容器,并能够向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逐一依次供应第1反应容器70或第2反应容器71。
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有用于安放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的安放孔61。关于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的结构请见后述。
测定机构部件102具有第1试剂分装单元21、第2试剂分装单元22、第3试剂分装单元23和第4试剂分装单元24作为试剂分装部件20。
第1试剂分装单元21、第2试剂分装单元22、以及第3试剂分装单元23分别具有1个移液管25。第1试剂分装单元21、第2试剂分装单元22、以及第3试剂分装单元23能够向一定的试剂吸移位置和试剂分装位置移动各自的移液管25。
第1试剂分装单元21通过移液管25从放置在试剂放置部件113的试剂容器吸移R1试剂,并将所吸移的R1试剂分装至载置于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的第1反应容器70。此外,第1试剂分装单元21通过移液管25从试剂放置部件113所放置的试剂容器吸移r1试剂,并将所吸移的r1试剂分装至载置于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的第1反应容器70。
第2试剂分装单元22能够通过移液管25从试剂放置部件113所放置的试剂容器分别吸移R3试剂、R5试剂,并将所吸移的R3试剂、R5试剂分装至第1反应容器70。此外,第2试剂分装单元22能够从试剂放置部件113所放置的试剂容器吸移R7试剂,并将所吸移的R7试剂分装至第2反应容器71。第2试剂分装单元22向移送至试剂分装位置230的第1反应容器70或第2反应容器71分装试剂。另外,如后所述,R5试剂和R7试剂分别含有第1固相载体82a和第2固相载体82b(参照图6)。如此,试剂分装部件20向第1反应容器70分装第1固相试剂(R5试剂),并向分装有免疫复合物85的第2反应容器71分装第2固相试剂(R7试剂)。此外,第2试剂分装单元22通过移液管25从试剂放置部件113所放置的试剂容器吸移r2试剂,并将所吸移的r2试剂分装至移送至试剂分装位置230的第1反应容器70。另外,如后所述,r2试剂含有第3固相载体82c(参照图8)。如此,试剂分装部件20向第1反应容器70分装第3固相试剂(r2试剂)。
第3试剂分装单元23能够通过移液管25从试剂放置部件113所放置的试剂容器分别吸移R2试剂、R4试剂,并将所吸移的R2试剂、R4试剂分装至第1反应容器70。第3试剂分装单元23向移送至试剂分装位置240的第1反应容器70分装试剂。此外,第3试剂分装单元23通过移液管25从试剂放置部件113所放置的试剂容器吸移r3试剂,并将所吸移的r3试剂分装至移送至试剂分装位置240的第1反应容器70。
第4试剂分装单元24包括向第2反应容器71分装R8试剂的分装部件24a和向第2反应容器71分装R9试剂的分装部件24b。分装部件24a和分装部件24b分别与收纳R8试剂和R9试剂的无图示的试剂容器连接。分装部件24a和分装部件24b分别向移送到分装部件24a和分装部件24b的位置的第2反应容器71分装试剂。此外,分装部件24a向移送到分装部件24a的位置的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4试剂(R8试剂)。分装部件24b向移送到分装部件24b的位置的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5试剂(R9试剂)。
试剂放置部件113能够收纳数个用于收纳试剂的试剂容器120。试剂容器120比如有如图3所示的瓶状,在内部收纳试剂。试剂容器120按照试剂种类分别设置,且个别地安置在试剂放置部件113。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所收纳的试剂相应地、R1试剂~R7试剂的7种试剂容器120安置在试剂放置部件113。另外,与分装部件24a连接的R8试剂的试剂容器(无图示)和与分装部件24b连接的R9试剂的试剂容器(无图示)放置在与试剂放置部件113不同的放置部件(无图示)。
返回图2,第1试剂分装单元21~第3试剂分装单元23能够分别通过移液管25从试剂放置部件113的各自的试剂吸移位置所设置的吸移口(无图示)吸移试剂。
测定机构部件102具有第1分离部件30a和第2分离部件30b作为BF分离部件30。第1分离部件30a针对分装有第1固相试剂(R5试剂)的第1反应容器70中的免疫复合物85进行第1BF分离处理。第2分离部件30b针对分装有第2固相试剂(R7试剂)的第2反应容器71中的免疫复合物85进行第3BF分离处理。第1BF分离处理是分离形成有包含目标物质81和标记物质83的免疫复合物85的第1固相载体82a(参照图6)和液体成分的分离处理。第3BF分离处理是分离形成有包含目标物质81和标记物质83的免疫复合物85的第2固相载体82b(参照图6)和游离试剂86的分离处理。第1分离部件30a和第2分离部件30b的结构可以是通用的。详细请见后述。此外,第1分离部件30a针对分装有第3固相试剂(r2试剂)的第1反应容器70中的第3固相载体82c(参照图8)进行1次BF分离处理。第2分离部件30b针对分装有第3固相试剂(r2试剂)的第1反应容器70中的免疫复合物85进行2次BF分离处理。
测定机构部件102具有包含光电倍增管的测定部件40。测定部件40通过用光电倍增管获取与目标物质81结合的标记物质83与发光底物的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光来测定该样本所含抗原的量。
测定机构部件102具有数个移送单元作为移送部件50。移送部件50包括容器安放部件51和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
容器安放部件51具有数个用于安放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的安放孔51a,其提供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的放置位置。容器安放部件51能够依次移送安放于各安放孔51a的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在图2的结构例中,容器安放部件51沿着圆形的试剂放置部件113的外周呈圆环状,且能够在周向上旋转移动。容器安放部件51上沿着周向有多个数个安放孔51a。容器安放部件51能够使安放在各安放孔51a的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一起在周向上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安放部件51向A1方向旋转移动。
容器安放部件51也可以有使安放在安放孔51a的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加热至一定温度或维持在一定温度的功能。在图2的结构例中,容器安放部件51一边进行安放在安放孔51a的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的温度调节一边向A1方向移送容器。
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有在样本分装部件10、试剂分装部件20、BF分离部件30和测定部件40等各部分与容器安放部件51之间移送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的功能。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是能够逐一取出并移动第1反应容器70或第2反应容器71的夹钳单元,其在测定机构部件102上设置有数个。
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a能够在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和容器安放部件51之间移送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a能够将安放于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的第1反应容器70或第2反应容器71移送至容器安放部件51的被定位于第1位置250的安放孔51a。此外,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a能够将安放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被定位于第4位置280的安放孔51a的第1反应容器70移送至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的安放孔61。第1位置250和第4位置280可以是相同位置也可以是不同位置。在图2中,表示了第1位置250与第4位置280是相同位置的例子。即,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a在容器安放部件51安置第1反应容器70或第2反应容器71的位置(第1位置250)与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a从容器安放部件51取出第1反应容器70的位置(第4位置280)是相同位置。在作为取出对象的第1反应容器70通过容器安放部件51被定位于第4位置280时,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a取出作为取出对象的第1反应容器70。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a将第1反应容器70或第2反应容器71安置于在安放的第1反应容器70的安置时期到达时位于第1位置250的安放孔51a。
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b能够在容器安放部件51和第1分离部件30a之间移送第1反应容器70。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b能够向第1分离部件30a移送容器安放部件51的被定位于第2位置260的安放孔51a上安放的第1反应容器70,还能够从第1分离部件30a将第1反应容器70移送至容器安放部件51的被定位于第3位置270的安放孔51a。
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c能够在容器安放部件51和第2分离部件30b之间移送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b能够将容器安放部件51的被定位于第5位置290的安放孔51a上安放的第1反应容器70或第2反应容器71移送至第2分离部件30b,还能够从第2分离部件30b将第1反应容器70或第2反应容器71移送至第6位置300。
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d能够在第6位置300、容器安放部件51、以及第4试剂分装单元24之间移送第2反应容器71和第1反应容器70。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e能够在容器安放部件51和测定部件40之间移送第2反应容器71和第1反应容器70。此外,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e将测定完毕的第2反应容器71和第1反应容器70以及上清液被吸移之后的第1反应容器70移送至废弃口114废弃。
如此,通过设置容器安放部件51和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来作为移送部件50,能够一边使数个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安放在容器安放部件51一起移送,一边通过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个别地将第1反应容器70移送至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和BF分离部件30。其结果,与不一起移送而完全个别地移送一个个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的情况相比,本发明能够简化移送部件50的结构。
(BF分离部件的结构例)
第1分离部件30a和第2分离部件30b有通用的结构,因此将其一起作为BF分离部件30来进行说明。BF分离部件30比如如图4所示具有清洗部件31。清洗部件31包括吸管31a和排出管31b,其中,吸管31a用于吸移包括未反应的标记物质83的液体,排出管31b用于向第1反应容器70或第2反应容器71内排出清洗液。
当用磁性粒子作为固相载体82时,BF分离部件30也可以具有第1集磁部件32,该第1集磁部件32用于集中形成有包含目标物质81和标记物质83的免疫复合物85的固相载体82(磁性粒子)。第1集磁部件32能够发出作用于磁性粒子的磁力,其比如是永久磁铁或电磁铁。BF分离部件30能够安放第1反应容器70或第2反应容器71,第1集磁部件32设置在BF分离部件30所安放第1反应容器70或第2反应容器71的附近。在图4所示结构例中,第1集磁部件32配置在接近BF分离部件30所放置第1反应容器70的侧面的位置,使固相载体82(磁性粒子)因磁力而在第1反应容器70的内侧面聚集。
此时,在磁性粒子由第1集磁部件32集中的状态下,清洗部件31吸移并除去包含未反应的标记物质83的液体成分,并用清洗液清洗磁性粒子。以此,通过BF分离处理从包含与固相载体82结合了的免疫复合物85的试样去除不需要的成分。
(反应容器安放部件的结构例)
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比如如图5所示有数个安放孔61。
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能够在1个安放孔61放置第1反应容器70,在另一个安放孔61放置第2反应容器71。即,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能够在数个安放孔61分别安放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在图5中设置了2个安放孔61。
此时,样本分装部件10向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所安放的第2反应容器71分装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所安放的第1反应容器70中的免疫复合物85。以此,与其他情况相比,比如与在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中替换吸移完毕的第1反应容器70和新的第2反应容器71之后再向第2反应容器71分装免疫复合物85的情况相比,本发明能够迅速进行免疫复合物85的吸移作业和分装作业。
当用磁性粒子作为固相载体82时,免疫测定装置100也可以具有第2集磁部件62,该第2集磁部件62用于集中安放在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的安放孔61的第1反应容器70内的磁性粒子。此时,在通过第2集磁部件62集中了磁性粒子的状态下,样本分装部件10通过第2分装吸头11b吸移第1反应容器70中游离的免疫复合物85。以此,通过第2集磁部件62的磁力能够迅速且有效地分离免疫复合物85和固相载体82(磁性粒子)。其结果,能够在向第2反应容器71分装免疫复合物85时有效地防止固相载体82的交叉污染。
第2集磁部件62能够发出作用于磁性粒子的磁力,其比如是永久磁铁或电磁铁。第2集磁部件62比如配置于安放孔61的底部附近。样本分装部件10通过吸移第1反应容器70中的上清液来吸移游离的免疫复合物85。以此,能够在极力远离了免疫复合物85的吸移位置(即第1反应容器70的上部)的位置使固相载体82因磁力而聚集。
第2集磁部件62可以与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的外部邻接配置,也可以如图5那样安装在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的安放构件63。在图5中例示了分别在2个安放孔61设置第2集磁部件62,但是也可以只在1个安放孔61设置第2集磁部件62。此时,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a向设置有第2集磁部件62的安放孔61移送第1反应容器70,向未设置第2集磁部件62的安放孔61移送第2反应容器71。在各个安放孔61放置第2集磁部件62时,就能够在任意的安放孔61放置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
也可以采用下述方式: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能够移动,以使得数个安放孔61的位置能够相互置换。比如,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具有驱动部件65,该驱动部件65使设置有数个安放孔61的安放构件63绕旋转轴64旋转。此时,数个安放孔61以旋转轴64为中心配置于在径向上等距离的位置,且能够相互置换位置。以此,固定样本分装部件10的分装位置,通过安放构件63的旋转,能够将各安放孔61所放置的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依次配置在分装位置。与在不同位置进行免疫复合物85的吸移和分装的情况相比,本发明能够迅速进行免疫复合物85的吸移作业和分装作业。
(第1检查处理的免疫测定的概要)
在图2的结构例中,如图6所示,用R1试剂~R9试剂进行免疫测定。此外,在图6所示例中,就进行使用了免疫复合物转移法的高灵敏度的免疫测定的第1检查处理进行说明。在此,作为免疫测定的一个例子,就目标物质81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向第1反应容器70分装包括目标物质81的样本和R1试剂。R1试剂含有碱性物质,是使样本碱变性的试剂。R1试剂使在事先有抗体结合的状态下存在于样本中的抗原从抗体游离。接着,向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2试剂。R2试剂包含酸性物质,是中和R1试剂分装后样本的碱性的中和试剂。分装R1试剂和R2试剂,并将其作为使在事先有抗体结合的状态下存在于样本中的抗原从抗体游离的前处理。根据目标物质81的不同,有时不需要分装R1试剂和R2试剂。
然后,向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3试剂。R3试剂含有标记物质83,且与目标物质81反应并结合。以此进行标记物质结合处理。在图6的例子中,标记物质83是ALP(碱性磷酸酶)标记抗体。
然后,向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4试剂。R4试剂含有捕捉物质84,且与目标物质81反应并结合。捕捉物质84包括用于使捕捉物质84与第1固相载体82a结合的第1结合物质84a、以及用于使捕捉物质84与第2固相载体82b结合的第2结合物质84b。第1结合物质84a和第2结合物质84b是通过互相不同的结合能力与固相载体结合的物质。
这些结合物质与固相载体的结合比如可以采用:生物素和亲和素类、半抗原和抗半抗原抗体、镍和组氨酸标签、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的组合。另外,所谓“亲和素类”意味着包括亲和素和链霉亲和素。
在本实施方式中,捕捉物质84是以DNP(二硝基苯基)和生物素修饰的抗体(DNP/biotin抗体)。即,捕捉物质84上修饰有DNP(二硝基苯基)作为第1结合物质84a,修饰有生物素作为第2结合物质84b。
然后,向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5试剂。R5试剂含有作为固相载体82的第1固相载体82a。第1固相载体82a是固定了抗DNP抗体的磁性粒子(抗DNP抗体化磁性粒子)。作为抗半抗原的抗DNP抗体化磁性粒子的抗DNP抗体与作为半抗原的捕捉物质84的DNP反应并结合。其结果,在第1固相载体82a上形成包含目标物质81、标记物质83和捕捉物质84的免疫复合物85。以此,进行第1固相载体结合处理。此外,标记物质结合处理之后,通过进行第1固相载体结合处理来进行第1固相化处理。
通过第1BF分离处理分离第1固相载体82a上形成的免疫复合物85和未反应的标记物质83。通过第1BF分离处理,未反应的标记物质83等不需要的成分从第1反应容器70中除去。
第1BF分离处理后,向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6试剂。R6试剂是游离试剂86。游离试剂86使捕捉物质84的第1结合物质84a与第1固相载体82a的结合解除。以此进行游离处理。游离试剂86根据第1结合物质84a与第1固相载体82a的结合种类选择。
比如,当第1结合物质84a与第1固相载体82a的结合是通过半抗原-抗半抗原抗体得到的结合时,半抗原或半抗原衍生物能够作为游离试剂86使用。此外,当第1结合物质84a和第1固相载体82a的结合是通过离子键得到的结合时,游离试剂86可以使用包括离子的溶液。此外,第1结合物质84a和第1固相载体82a的结合作为能够分离的结合,是通过配体—受体所得到的结合时,游离试剂86可以使用配体或配体类似物。第1结合物质84a与第1固相载体82a的结合作为能够分离的结合,是通过凝集素-糖链所得到的结合时,游离试剂86可以使用糖类。此外,第1结合物质84a和第1固相载体82a的结合是通过生物素-亲和素而结合的情况下,游离试剂86可以使用生物素。
在图6的例子中,使用DNP-Lys(DNP-Lysine)作为游离试剂86。DNP-Lys与作为第1固相载体82a的抗DNP抗体化磁性粒子反应并结合。因此,向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6试剂后,捕捉物质84的DNP与第1固相载体82a的结合和游离试剂86(DNP-Lys)与第1固相载体82a的结合相竞争,免疫复合物85从第1固相载体82a分离。
通过R6试剂游离的免疫复合物85由样本分装部件10从第1反应容器70吸移并分装到别的容器(第2反应容器71)。以此,包含从第1固相载体82a游离的免疫复合物85的上清液从第1反应容器70向第2反应容器71转移。包含免疫复合物85的上清液被吸移后的第1反应容器70中残留第1固相载体82a。其结果,与第1固相载体82a非特异性结合的标记物质83从免疫复合物85分离。以此进行第2BF分离处理。
接着,向分装有免疫复合物85的第2反应容器71分装R7试剂。R7试剂含有作为固相载体82的第2固相载体82b。第2固相载体82b与捕捉物质84的第2结合物质84b结合。第2固相载体82b是固定了与生物素结合的链霉亲和素的磁性粒子(StAvi结合磁性粒子)。StAvi结合磁性粒子的链霉亲和素与作为第2结合物质84b的生物素反应并结合。其结果,包含目标物质81、标记物质83、以及捕捉物质84的免疫复合物85与第2固相载体82b结合。以此进行第2固相化处理。
与第2固相载体82b结合的免疫复合物85和形成有免疫复合物85的第2固相载体82b以外的不需要的成分通过第3BF分离处理分离,不需要的成分从第2反应容器71中除去。不需要的成分比如是上清液中所含游离试剂86、不与目标物质81结合而与免疫复合物85一起包含在上清液中的标记物质83等。如此,针对分装有包含第1固相载体82a的固相试剂(R5试剂)的第1反应容器70中的免疫复合物85进行分离处理(第1BF分离处理),并针对分装有包含第2固相载体82b的固相试剂(R7试剂)的第2反应容器71中的免疫复合物85进行分离处理。以此,能够除去在免疫复合物85从第1反应容器70转移到第2反应容器71时与免疫复合物85一起混入的不需要的成分,因此能够进一步减低免疫测定中的背景信号。
之后,向第2反应容器71分装R8试剂和R9试剂。R8试剂含有缓冲液。与第2固相载体82b结合了的免疫复合物85在缓冲液中分散。R9试剂含有化学发光底物。R8试剂所含有的缓冲液有促进免疫复合物85所含标记物质83的标记(酶)与底物的反应的成分。通过使底物与标记反应而发出光,所发出光的强度由测定部件40测定。
(第1检查处理的免疫测定处理作业的说明)
接下来,用图7说明图2所示免疫测定装置100的测定处理作业。此外,在图7所示例中,就第1检查处理进行说明,其中在第1检查处理中进行使用了免疫复合物转移法的高灵敏度的免疫测定。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测定处理作业的各步骤参照图7,关于免疫测定装置100的各部分参照图2。
在测定时,容器安放部件51每隔一定时间间隔向顺时针方向(A1方向)旋转单位间距。与样本分装部件10、试剂分装部件20和BF分离部件30的各个处理的时期相配合地,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在容器安放部件51和样本分装部件10、试剂分装部件20以及BF分离部件30之间移送容器。着眼于1个样本的测定的话,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分装样本开始到向测定部件40移送样本,容器安放部件51旋转4圈。
在容器安放部件51的第1圈中执行步骤S1~S3的各个处理。在步骤S1中,向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1试剂。首先,从容器供应部件112向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供应第1反应容器70。第1试剂分装单元21向安放于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的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1试剂。
在步骤S2中,向第1反应容器70分装样本。样本分装部件10在吸头装配位置220装配第1分装吸头11a,且在样本吸移位置210吸移样本。样本分装部件10将所吸移的样本分装至安放于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的第1反应容器70。分装之后,第1分装吸头11a废弃至无图示的废弃口。样本分装部件10重复2次样本分装作业,该样本分装作业以第1分装吸头11a的装配、样本的吸移、样本的分装和第1分装吸头11a的废弃为单位程序。以此,通过分装吸头11能够分装的单位量的2倍量的样本分装至第1反应容器70。每次通过第1分装吸头11a进行分装作业时,样本分装部件10都将其更换为未使用的分装吸头11(未使用的第1分装吸头11a)。
分装样本之后,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a向容器安放部件51的被定位于第1位置250的安放孔51a移送第1反应容器70。
第1反应容器70通过容器安放部件51移送到第3试剂分装单元23的试剂分装位置240的话,在步骤S3中,向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2试剂。第3试剂分装单元23向安放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2试剂。通过步骤S1~S3,在容器安放部件51第1圈所进行的处理完成。
在容器安放部件51的第2圈中执行步骤S4和S5的各个处理。在步骤S4中,向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3试剂。第1反应容器70通过容器安放部件51移送至第2试剂分装单元22的试剂分装位置230的话,第2试剂分装单元22向安放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3试剂。以此,进行标记物质结合处理。
在步骤S5中,向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4试剂。第1反应容器70通过容器安放部件51移送到第3试剂分装单元23的试剂分装位置240的话,第3试剂分装单元23向安放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4试剂。通过步骤S4和S5,在容器安放部件51第2圈所进行的处理完成。
在容器安放部件51的第3圈执行步骤S6~S8的各个处理。在步骤S6中,向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5试剂。第1反应容器70通过容器安放部件51移送到第2试剂分装单元22的试剂分装位置230的话,第2试剂分装单元22向安放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5试剂。以此,进行第1固相载体结合处理。
在步骤S7中,通过第1分离部件30a进行第1BF分离处理。首先,第1反应容器70通过容器安放部件51移送到第2位置260的话,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b取出第1反应容器70,并将其移送至第1分离部件30a。
第1分离部件30a针对第1反应容器70中的试样进行第1BF分离处理,除去液体成分。第1BF分离处理结束之后,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b将第1反应容器70安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被定位于第3位置270的安放孔51a。
在步骤S8中,向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6试剂。第1反应容器70通过容器安放部件51移送至第3试剂分装单元23的试剂分装位置240的话,第3试剂分装单元23向安放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6试剂。以此,进行游离处理。通过步骤S6~S8,在容器安放部件51第3圈所进行的处理完成。
在容器安放部件51的第4圈执行步骤S9~S15的各个处理。在步骤S9中,从第1反应容器70吸移免疫复合物85。第1反应容器70通过容器安放部件51移送到第4位置280的话,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a取出第1反应容器70并将其移送至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的安放孔61。此外,从容器供应部件112向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供应新的容器并将其作为第2反应容器71。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分别安置于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的数个安放孔61。第1反应容器70中的磁性粒子通过第2集磁部件62在第1反应容器70的底部因磁力而聚集。
接着,样本分装部件10在吸头装配位置220装配第2分装吸头11b,通过从安放于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的第1反应容器70吸移上清液来吸移免疫复合物85。之后,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置换吸移完毕的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的位置。接着,样本分装部件10向安放于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的第2反应容器71分装免疫复合物85。以此,进行第2BF分离处理。分装之后,第2分装吸头11b废弃至无图示的废弃口。
样本分装部件10重复2次样本分装作业,该样本分装作业以第2分装吸头11b的装配、样本的吸移、样本的分装和第2分装吸头11b的废弃为单位程序。因此,每次通过第2分装吸头11b进行分装作业时,样本分装部件10都将其交换为未使用的分装吸头11(未使用的第2分装吸头11b)。以此,能够更加切实地防止污染。
分装后的第2反应容器71由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a取出,并被移送到容器安放部件51的被定位于第1位置250的安放孔51a。移送第2反应容器71之后,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a向移送到容器安放部件51的第1位置250的下一个安放孔51a移送被吸移了的使用完毕的第1反应容器70。因此,在容器安放部件51的各个安放孔51a中,第2反应容器71和使用完毕的第1反应容器70穿插安置。另外,向安放孔51a安置第2反应容器71时也可以不与第1反应容器70穿插着安置,而是比如相对于第1反应容器70来说隔着2个位置来安置,或相对于第1反应容器70来说隔着3个位置来安置。吸移完毕的第1反应容器70在步骤S10中被废弃处理。另外,吸移完毕的第1反应容器70也可以以与第2反应容器71相同的路径由容器安放部件51移送。
在步骤S11中,向第2反应容器71分装R7试剂。第2反应容器71通过容器安放部件51移送至第2试剂分装单元22的试剂分装位置230的话,第2试剂分装单元22向安放在容器安放部件51的第2反应容器71分装R7试剂。以此,进行第2固相化处理。
在步骤S12中,通过第2分离部件30b进行第3BF分离处理。首先,第2反应容器71通过容器安放部件51移送至第5位置290的话,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c取出第2反应容器71,并将其移送至第2分离部件30b。
第2分离部件30b针对第2反应容器71中的试样进行第3BF分离处理,除去液体成分。第3BF分离处理结束之后,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c向第6位置300移送第2反应容器71。
在步骤S13中,向第2反应容器71分装R8试剂。第2反应容器71移送到第6位置300的话,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d取出第2反应容器71并将其移送至第4试剂分装单元24的分装部件24a。分装部件24a向第2反应容器71分装R8试剂。
在步骤S14中,向第2反应容器71分装R9试剂。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d向第4试剂分装单元24的分装部件24b移送第2反应容器71。分装部件24b向第2反应容器71分装R9试剂。分装R9试剂之后,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d向容器安放部件51返回第2反应容器71。
在步骤S15中,进行免疫复合物85的测定处理。第2反应容器71通过容器安放部件51移送至一定取出位置的话,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e取出第2反应容器71并将其移送至测定部件40。通过测定部件40执行测定处理,测定让底物对标记反应而产生的光的强度。测定部件40的测定结果输出到控制部件104。通过步骤S9~S15,在容器安放部件51第4圈所进行的处理完成。
测定结束后,在步骤S16中,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e从测定部件40取出测定完毕的第2反应容器71,并将其废弃至废弃口114。另外,在容器安放部件51中,也可以在曾安置第2反应容器71的安放孔51a的下一个安放孔51a安置在步骤S9中被吸移了的使用完毕的第1反应容器70。此时,使用完毕的第1反应容器70不向第2分离部件30b和第4试剂分装单元24移送,而是以安放在容器安放部件51的状态移送至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e的取出位置。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e取出由容器安放部件51移送至取出位置的使用完毕的第1反应容器70并将其废弃至废弃口114。
通过以上进行免疫测定装置100的第1检查处理的测定处理作业。
(第2检查处理的免疫测定的概要)
在图2的结构例中,如图8所示,用r1试剂~r5试剂进行免疫测定。此外,在图8所示例中,就第2检查处理进行说明,其中第2检查处理中进行不实施免疫复合物转移法的免疫化学测定。即使不进行第1检查处理,由第2检查处理检查的目标物质81也以充分的精确度被测定。此外,与第1检查处理相比,通过由第2检查处理检查能够缩短检查时间。
首先,向第1反应容器70分装包含目标物质81的样本和r1试剂。r1试剂含有捕捉物质84,且与目标物质81反应并结合。捕捉物质84包含用于使捕捉物质84与第3固相载体82c结合的结合物质84c。另外,r1试剂也可以是与R4试剂相同的试剂。
该结合物质与固相载体的结合比如能够使用生物素和亲和素类、半抗原和抗半抗原抗体、镍和组氨酸标签、以及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的组合。
捕捉物质84比如是以生物素修饰的抗体(生物素抗体)。即,捕捉物质84中修饰有生物素作为结合物质84c。
接着,向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2试剂。r2试剂含有第3固相载体82c作为固相载体82。第3固相载体82c与捕捉物质84的结合物质84c结合。第3固相载体82c是固定了与生物素结合的链霉亲和素的磁性粒子(StAvi结合磁性粒子)。StAvi结合磁性粒子的链霉亲和素与作为第3结合物质84c的生物素反应并结合。其结果,目标物质81和捕捉物质84与第3固相载体82c结合。另外,第3固相载体82c也可以由与在第1检查处理中所用第2固相载体82b相同的成分构成。即,r2试剂也可以是与R7试剂相同的试剂。此时,能够使包含第2固相载体82b的试剂和包含第3固相载体82c的试剂通用化,因此能够防止配置于免疫测定装置100的试剂的种类变多。
于第3固相载体82c上形成的目标物质81和补充物质84与未反应的补充物质84由1次BF分离处理分离。通过1次BF分离处理,未反应的补充物质84等不需要的成分从第1反应容器70中除去。
接着,向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3试剂。r3试剂含有标记物质83,并与目标物质81反应并结合。其结果,第3固相载体82c上形成包含目标物质81、标记物质83、以及捕捉物质84的免疫复合物85。在图8的例子中,标记物质83是ALP(碱性磷酸酶)标记抗体。另外,r3试剂也可以是与R3试剂相同的试剂。
于第3固相载体82c上形成的免疫复合物85和未反应的标记物质83通过2次BF分离处理分离。通过2次BF分离处理,未反应的标记物质83等不需要的成分从第1反应容器70中除去。
之后,向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4试剂和r5试剂。r4试剂含有缓冲液。与第3固相载体82c结合了的免疫复合物85在缓冲液中分散。r5试剂含有化学发光底物。r4试剂中含有的缓冲液有促进免疫复合物85所含标记物质83的标记(酶)与底物反应的成分。通过让底物对标记反应而发出光,发出的光的强度由测定部件40测定。另外,r4试剂和r5试剂也可以是分别与R8试剂和R9试剂相同的试剂。
(第2检查处理的免疫测定处理作业的说明)
下面,用图9说明图2所示免疫测定装置100的测定处理作业。此外,在图9所示例中,就第2检查处理进行说明,其中第2检查处理中进行不实施免疫复合物转移法的免疫化学测定。在以下说明中,关于测定处理作业的各步骤参照图9,关于免疫测定装置100的各部分参照图2。
在测定时,容器安放部件51每隔一定时间间隔向顺时针方向(A1方向)旋转单位间距。与样本分装部件10、试剂分装部件20和BF分离部件30的各处理的时期相配合地,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在容器安放部件51和样本分装部件10、试剂分装部件20以及BF分离部件30之间移送容器。着眼于1个样本的测定的话,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分装样本到向测定部件40移送样本,容器安放部件51旋转1圈。
在步骤S21中,向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1试剂。首先,从容器供应部件112向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供应第1反应容器70。第1试剂分装单元21向安放于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的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1试剂。
在步骤S22中,向第1反应容器70分装样本。样本分装部件10在吸头装配位置220装配分装吸头11,且在样本吸移位置210吸移样本。样本分装部件10将所吸移的样本分装至安放在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的第1反应容器70。分装之后,分装吸头11废弃至无图示的废弃口。每次通过分装吸头11进行分装作业,样本分装部件10都将其交换成未使用的分装吸头11。
分装样本后,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a向容器安放部件51的被定位于第1位置250的安放孔51a移送第1反应容器70。
在步骤S23中,向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2试剂。第1反应容器70通过容器安放部件51移送到第2试剂分装单元22的试剂分装位置230的话,第2试剂分装单元22向安放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2试剂。
在步骤S24中,通过第1分离部件30a进行1次BF分离处理。首先,第1反应容器70通过容器安放部件51移送至第2位置260的话,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b取出第1反应容器70并将其移送至第1分离部件30a。
第1分离部件30a针对第1反应容器70中的试样进行1次BF分离处理,除去液体成分。1次BF分离处理结束后,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b将第1反应容器70安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第3位置270的安放孔51a。
在步骤S25中,向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3试剂。第1反应容器70通过容器安放部件51移送到第3试剂分装单元23的试剂分装位置240的话,第3试剂分装单元23向安放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3试剂。
在步骤S26中,通过第2分离部件30b进行2次BF分离处理。首先,第1反应容器70通过容器安放部件51移送至第5位置290的话,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c取出第1反应容器70并将其移送至第2分离部件30b。
第2分离部件30b针对第1反应容器70中的试样进行2次BF分离处理,除去液体成分。2次BF分离处理结束后,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c将第1反应容器70移送至第6位置300。
在步骤S27中,向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4试剂。第1反应容器70移送至第6位置300的话,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d取出第1反应容器70,并将其移送至第4试剂分装单元24的分装部件24a。分装部件24a向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4试剂。
在步骤S28中,向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5试剂。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d向第4试剂分装单元24的分装部件24b移送第1反应容器70。分装部件24b向第1反应容器70分装r5试剂。r5试剂分装之后,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d向容器安放部件51返回第1反应容器70。
在步骤S29中,进行免疫复合物85的测定处理。第1反应容器70通过容器安放部件51移送至一定的取出位置的话,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e取出第1反应容器70并将其移送至测定部件40。由测定部件40执行测定处理,测定让底物对标记反应而产生的光的强度。测定部件40的测定结果向控制部件104输出。
测定结束后,在步骤S30中,反应容器移送部件52e从测定部件40取出测定完毕的第1反应容器70并将其废弃至废弃口114。
通过以上,进行免疫测定装置100的第2检查处理的测定处理作业。
(第1检查处理和第2检查处理的管理的概要)
在图2的结构例中,如图10所示的一个例子那样,第1检查处理和第2检查处理也可以混合存在并进行。在图10所示例中,就针对2个第1检查处理的测定指令和1个第2检查处理的测定指令的检查处理进行说明。
关于在轮次T1中从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开始的第1检查处理,在轮次T2~T5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B1进行反应处理。之后,在轮次T6~T11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D1进行反应处理。在轮次T12~T13中,配置于第1分离部件30a的孔C1进行BF分离处理。在轮次T14~T15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B1进行反应处理。在轮次T16中,配置于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的孔A1进行分装处理。在轮次T17~T19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F1进行反应处理。在轮次T20~T21中,配置于第2分离部件30b的孔E1进行BF分离处理。在轮次T22~T24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F1进行反应处理。在轮次T25中,配置于测定部件40的孔G1进行测定处理。
关于在轮次T2中从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开始的第2检查处理,在轮次T3~T6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B2进行反应处理。之后,在轮次T7~T8中,配置于第1分离部件30a的孔C1进行BF分离处理。在轮次T9~T12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D1进行反应处理。在轮次T13~T14中,配置于第2分离部件30b的孔E1进行BF分离处理。在轮次T15~T18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F2进行反应处理。在轮次T19中,配置于测定部件40的孔G1进行测定处理。
关于在轮次T4中从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开始的第1检查处理,在轮次T5~T6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B3进行反应处理。之后,在轮次T7~T10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D3进行反应处理。在轮次T11~T12中,配置于第1分离部件30a的孔C2进行BF分离处理。在轮次T13~T14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B2进行反应处理。在轮次T15中,配置于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的孔A1进行分装处理。在轮次T16~T18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F3进行反应处理。在轮次T19~T20中,配置于第2分离部件30b的孔E2进行BF分离处理。在轮次T21~T23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F3进行反应处理。在轮次T24中,配置于测定部件40的孔G1进行测定处理。
另外,第1检查处理和第2检查处理的选择可以由用户选择,也可以与所测定的目标物质81相应地选择。此外,也可以与测定项目相应地选择。测定项目比如包括HIV抗体、HA抗体、HBs抗体、HBc抗体、HCV抗体、以及梅毒抗体等测定项目。此时,由用户选择了特定的测定项目时,也可以进行第1检查处理,该第1检查处理进行使用了免疫复合物转移法的高灵敏度的免疫测定。
(第1检查处理的管理的概要)
在图2的结构例中,如图11所示的一个例子那样,也可以进行数个第1检查处理。在图11所示例中,就针对3个第1检查处理的测定指令的检查处理进行说明。
关于在轮次T1中从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开始的第1检查处理,在轮次T2~T5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B1进行反应处理。之后,在轮次T6~T11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D1进行反应处理。在轮次T12~T13中,配置于第1分离部件30a的孔C1进行BF分离处理。在轮次T14~T15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B1进行反应处理。在轮次T16中,配置于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的孔A1进行分装处理。在轮次T17~T19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F1进行反应处理。在轮次T20~T21中,配置于第2分离部件30b的孔E1进行BF分离处理。在轮次T22~T24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F1进行反应处理。在轮次T25中,配置于测定部件40的孔G1进行测定处理。
关于在轮次T2中从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开始的第1检查处理,在轮次T3~T4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B2进行反应处理。之后,在轮次T4~T9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D2进行反应处理。在轮次T10~T11中,配置于第1分离部件30a的孔C1进行BF分离处理。在轮次T12~T13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B1进行反应处理。在轮次T14中,配置于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的孔A1进行分装处理。在轮次T15~T17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F2进行反应处理。在轮次T18~T19中,配置于第2分离部件30b的孔E1进行BF分离处理。在轮次T20~T22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F2进行反应处理。在轮次T23中,配置于测定部件40的孔G1进行测定处理。
关于在轮次T4中从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开始的第1检查处理,在轮次T5~T6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B3进行反应处理。之后,在轮次T7~T10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D3进行反应处理。在轮次T11~T12中,配置于第1分离部件30a的孔C2进行BF分离处理。在轮次T13~T14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B2进行反应处理。在轮次T15中,配置于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的孔A1进行分装处理。在轮次T16~T18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F3进行反应处理。在轮次T19~T20中,配置于第2分离部件30b的孔E2进行BF分离处理。在轮次T21~T23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F3进行反应处理。在轮次T24中,配置于测定部件40的孔G1进行测定处理。
(第2检查处理的管理的概要)
在图2的结构例中,如图12所示的一个例子那样,也可以进行数个第2检查处理。在图12所示例中,就针对3个第2检查处理的测定指令的检查处理进行说明。
关于在轮次T1中从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开始的第2检查处理,在轮次T2~T5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B1进行反应处理。之后,在轮次T6~T7中,配置于第1分离部件30a的孔C1进行BF分离处理。在轮次T8~T11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D1进行反应处理。在轮次T12~T13中,配置于第2分离部件30b的孔E1进行BF分离处理。在轮次T14~T17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F1进行反应处理。在轮次T18中,配置于测定部件40的孔G1进行测定处理。
关于在轮次T2中从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开始的第2检查处理,在轮次T3~T6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B2进行反应处理。之后,在轮次T7~T8中,配置于第1分离部件30a的孔C2进行BF分离处理。在轮次T9~T12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D2进行反应处理。在轮次T13~T14中,配置于第2分离部件30b的孔E2进行BF分离处理。在轮次T15~T18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F2进行反应处理。在轮次T19中,配置于测定部件40的孔G1进行测定处理。
关于在轮次T3中从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开始的第2检查处理,在轮次T4~T7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B3进行反应处理。之后,在轮次T8~T9中,配置于第1分离部件30a的孔C1进行BF分离处理。在轮次T10~T13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D3进行反应处理。在轮次T14~T15中,配置于第2分离部件30b的孔E1进行BF分离处理。在轮次T16~T19中,配置于容器安放部件51的孔F3进行反应处理。在轮次T20中,配置于测定部件40的孔G1进行测定处理。
[变形例]
另外,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绝无限制性。本发明的范围不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所限,而是由权利要求所示,还包括与权利要求具有同等意义及范围的内容的所有变更(变形例)。
比如,作为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0和容器安放部件51其他的结构例,也可以采用图13所示变形例。
在该变形例中,设置有能够在样本分装位置315和容器交接位置316之间移动的反应容器安放部件310。反应容器安放部件310能够沿着直线状的运送路311使有安放孔312的安放构件313直线移动。安放孔312设置数个,在图13的例示中设置了2个。在安放孔312能够安置从容器供应部件112供应的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当用磁性粒子作为固相载体82时,也可以在反应容器安放部件310设置第2集磁部件314。第2集磁部件314配置在样本分装位置315的附近,比如运送路310的侧方位置或下方位置。此外,第2集磁部件314也可以安装在安放构件313。
通过使安放构件313移动,反应容器安放部件310能够将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分别配置于样本分装位置315。样本分装部件10通过从分装吸头供应部件111供应的第1分装吸头11a通过第2分装吸头11b吸移通过游离试剂86从固相载体82游离的免疫复合物85。样本分装部件10将通过第2分装吸头11b吸移的免疫复合物85分装至第2反应容器71。
在图13的结构例中,代替容器安放部件51设置了数个具有数个安放孔331的反应部件330。反应容器移送部件320在容器交接位置316从安放构件313取出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并将其安置在反应部件330。数个反应容器移送部件320在各个反应部件330和BF分离部件30之间逐一移送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另外,反应部件330也可以有将安放于安放孔331的第1反应容器70和第2反应容器71加热至一定温度或维持在一定温度的功能。此时,反应部件330的温度设定也可以是可变的。也可以是以上结构。
此外,在图2所示结构例中,例示了样本分装部件10将通过游离试剂86从固相载体82a游离的免疫复合物85分装至第2反应容器71,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样本分装部件10以外的分装部件将通过游离试剂86从固相载体82a游离的免疫复合物85分装至第2反应容器71。
此外,在图2所示结构例中,例示了如图7所示让容器安放部件51旋转4圈来进行样本测定,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以4圈以外的圈次数完成1个样本的测定。此时,比如试剂分装部件20也可以具有4个以上数量的试剂分装单元。
此外,在图2所示结构例中,例示了第1检查处理和第2检查处理混合存在并进行,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使得进行第1检查处理的第1检查模式和进行第2检查处理的第2检查模式能够切换。即,也可以如下进行:控制部件104切换管理第1检查处理的第1检查模式和管理第2检查处理的第2检查模式。此外,控制部件104也可以切换测定基于收纳于第2反应容器71的免疫复合物所含标记的信号的第1检查模式和测定基于收纳于第1反应容器70的免疫复合物所含标记的信号的第2检查模式。此时,当为第1检查模式时,只进行数个或单个第1检查处理。当为第2检查模式时,只进行数个或单个第2检查处理。以此,进行第1检查处理时,通过切换为第1检查模式能够使得免疫测定装置100的作业对第1检查处理来说最为适宜,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第1检查处理。此外,进行第2检查处理时,通过切换为第2检查模式能够使得免疫测定装置100的作业对第2检查处理来说最为适宜,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第2检查处理。
此外,第1检查模式和第2检查模式的切换也可以基于用户操作,重启免疫测定装置100来进行。即,控制部件104也可以根据用户选择切换第1检查模式和第2检查模式。以此,能够轻松地进行用户所希望的第1检查处理或第2检查处理的检查。此外,控制部件104也可以通过重启切换第1检查模式和第2检查模式。以此,通过在切换模式时重启,能够稳定地转换为第1检查模式或第2检查模式。
此外,第1检查模式和第2检查模式的切换也可以与测定项目相应地切换。即,控制部件104也可以与测定项目相应地切换第1检查模式和第2检查模式。以此,能够通过与测定项目相适的检查模式来高效地进行检查。测定项目比如包括HIV抗体、HA抗体、HBs抗体、HBc抗体、HCV抗体、以及梅毒抗体等测定项目。此外,当为需要更高精确度的测定项目时,控制部件104也可以切换为第1检查模式。
此外,在图2所示结构例中,例示了通过样本分装部件将通过游离试剂从固相载体游离的免疫复合物分装至第2反应容器,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比如,如图14所示变形例那样,也可以通过试剂分装部件20将通过游离试剂从固相载体游离的免疫复合物85分装至第2反应容器71。以此,通过用于分装试剂的试剂分装部件20,能够分装用于免疫复合物转移法的免疫复合物85。
此外,如图15所示变形例那样,也可以设置用于分装游离的免疫复合物85的免疫复合物分装部件90,并通过免疫复合物分装部件90将通过游离试剂从固相载体游离的免疫复合物85分装至第2反应容器71。以此,通过对分装免疫复合物来说最为适宜的免疫复合物分装部件90,能够分装用于免疫复合物转移法的免疫复合物85,因此能够高效地分装免疫复合物85。
符号说明
100:免疫测定装置、10:样本分装部件、11:分装吸头、11a:第1分装吸头、11b:第2分装吸头、20:试剂分装部件、30:BF分离部件、40:测定部件、50:移送部件、60:反应容器安放部件、61:安放孔、70:第1反应容器、71:第2反应容器、81:目标物质、82:固相载体、82a:第1固相载体、82b:第2固相载体、82c:第3固相载体、83:标记物质、85:免疫复合物、86:游离试剂、90:免疫复合物分装部件、104:控制部件、111:分装吸头供应部件。

Claims (23)

1.一种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测定样本中目标物质的免疫测定装置,包括:
样本分装部件,其用于向第1反应容器分装样本;
试剂分装部件,其用于向所述第1反应容器分装包含固相载体的固相试剂和包含标记物质的标记试剂;
BF分离部件,其用于分离形成有包含目标物质和标记物质的免疫复合物的固相载体和液体成分;
测定部件,其测定基于免疫复合物所含标记的信号;以及
移送部件,其用于将所述第1反应容器向所述样本分装部件能够分装的位置、试剂分装部件能够分装的位置、以及所述BF分离部件移送;其中,
所述试剂分装部件向收纳有固相载体上形成的包含目标物质和标记物质的免疫复合物的所述第1反应容器分装游离试剂,游离试剂用于使免疫复合物从固相载体游离,
通过游离试剂从固相载体游离的免疫复合物被分装至与所述第1反应容器不同的第2反应容器,
所述测定部件测定基于分装至所述第2反应容器的免疫复合物所含标记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疫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样本分装部件向所述第2反应容器分装通过游离试剂从固相载体游离的免疫复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疫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剂分装部件向所述第2反应容器分装通过游离试剂从固相载体游离的免疫复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疫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用于分装游离的免疫复合物的免疫复合物分装部件,
所述免疫复合物分装部件向所述第2反应容器分装通过游离试剂从固相载体游离的免疫复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疫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样本分装部件能够在前端装上、拆下分装吸头并通过第1分装吸头向所述第1反应容器分装样本,通过替换所述第1分装吸头的第2分装吸头从所述第1反应容器吸移免疫复合物并将其分装至所述第2反应容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免疫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向吸头装配位置供应所述分装吸头的分装吸头供应部件,
所述样本分装部件在通用的所述吸头装配位置分别进行所述第1分装吸头的装配和所述第2分装吸头的装配。
7.根据权利要求2、5或6所述的免疫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反应容器安放部件,所述反应容器安放部件有数个用于安放所述反应容器的安放孔,
所述移送部件向所述反应容器安放部件的所述数个安放孔分别移送所述第1反应容器和所述第2反应容器,
所述样本分装部件向安放于所述反应容器安放部件的所述第2反应容器分装安放于所述反应容器安放部件的所述第1反应容器中的免疫复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2、5、6或7所述的免疫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样本分装部件每次通过所述第1分装吸头进行分装作业和通过所述第2分装吸头进行分装作业时都将其交换为未使用的所述分装吸头。
9.根据权利要求1~8其中任一项所述的免疫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剂分装部件向所述第1反应容器分装包含第1固相载体的第1固相试剂,且向分装有免疫复合物的所述第2反应容器分装包含第2固相载体的第2固相试剂,
所述BF分离部件分别针对分装有第1固相试剂的所述第1反应容器中的免疫复合物进行分离处理、针对分装有第2固相试剂的所述第2反应容器中的免疫复合物进行分离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9其中任一项所述的免疫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切换第1检查模式和第2检查模式的控制部件,其中,在第1检查模式下测定基于收纳于所述第2反应容器的免疫复合物所含标记的信号,在第2检查模式下测定基于收纳于所述第1反应容器的免疫复合物所含标记的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免疫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根据用户选择切换所述第1检查模式和所述第2检查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免疫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与测定项目相应地切换所述第1检查模式和所述第2检查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9其中任一项所述的免疫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管理第1检查处理,所述第1检查处理包括结合目标物质、标记物质和第1固相载体的第1固相化处理、使免疫复合物从第1固相载体游离的游离处理、结合免疫复合物和第2固相载体的第2固相化处理、以及测定所述信号的测定处理,
所述控制部件针对与测定指令相对应的所述第1检查处理分配所述第1反应容器和所述第2反应容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免疫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在所述游离处理完成之前针对所述第1反应容器分配所述第2反应容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免疫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基于接受了测定指令这一事项来针对与测定指令相对应的所述第1检查处理分配所述第1反应容器和所述第2反应容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其中任一项所述的免疫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管理所述第1检查处理,以使得在所述第1固相化处理中,在结合目标物质和标记物质的标记物质结合处理之后进行结合包括目标物质和标记物质的免疫复合物与第1固相载体的第1固相载体结合处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免疫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管理所述第1检查处理,所述第1检查处理在所述第1固相化处理之后还包括废弃通过所述BF分离部件的BF分离而分离的液相的第1BF分离处理、以及向所述第2反应容器分装通过游离试剂从固相载体游离的免疫复合物的第2BF分离处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免疫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管理所述第1检查处理,以使得在所述游离处理和所述第2固相化处理之间进行所述第2BF分离处理。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免疫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样本分装部件向所述第2反应容器分装通过所述第2BF分离处理游离的免疫复合物。
20.根据权利要求17~19其中任一项所述的免疫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管理所述第1检查处理,以使得在所述第2BF分离处理和所述第2固相化处理之间进行废弃所述第1反应容器的第1反应容器废弃处理。
21.根据权利要求17~20其中任一项所述的免疫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管理所述第1检查处理,以使得在所述第2固相化处理和所述测定处理之间进行废弃由所述BF分离部件分离的液相的第3BF分离处理。
22.根据权利要求13~21其中任一项所述的免疫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还管理包括结合目标物质、标记物质和第3固相载体的第3固相化处理、以及测定所述信号的测定处理在内的第2检查处理,所述控制部件进行以下管理:当所述第1检查处理和所述第2检查处理的测定指令混合存在时,针对与第1测定指令相对应的所述第1检查处理分配所述第1反应容器和所述第2反应容器,针对与第2测定指令相对应的所述第2检查处理分配第1反应容器,且使得所述第1检查处理和所述第2检查处理混合存在并进行。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免疫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件进行管理,以使得所述第1检查处理和所述第2检查处理的处理时期的至少一部分相互重叠。
CN201680005326.0A 2015-03-31 2016-03-31 免疫测定装置 Active CN1071108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31269.6A CN110045112B (zh) 2015-03-31 2016-03-31 免疫测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70834 2015-03-31
JP2015-070834 2015-03-31
PCT/JP2016/060833 WO2016159319A1 (ja) 2015-03-31 2016-03-31 免疫測定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31269.6A Division CN110045112B (zh) 2015-03-31 2016-03-31 免疫测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0857A true CN107110857A (zh) 2017-08-29
CN107110857B CN107110857B (zh) 2019-03-26

Family

ID=5700438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5326.0A Active CN107110857B (zh) 2015-03-31 2016-03-31 免疫测定装置
CN201910131269.6A Active CN110045112B (zh) 2015-03-31 2016-03-31 免疫测定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31269.6A Active CN110045112B (zh) 2015-03-31 2016-03-31 免疫测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648973B2 (zh)
EP (1) EP3279661B1 (zh)
JP (4) JP6166008B2 (zh)
CN (2) CN107110857B (zh)
WO (1) WO201615931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0539A (zh) * 2019-03-15 2019-06-18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一种hpv检测实验用仿生型试剂批量添加及混匀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0857B (zh) 2015-03-31 2019-03-26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免疫测定装置
JP6886854B2 (ja) * 2017-04-13 2021-06-16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被検物質の情報取得方法
JP6959875B2 (ja) * 2018-01-25 2021-11-05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測定装置、試薬容器および検体測定方法
JP7161851B2 (ja) * 2018-02-28 2022-10-27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免疫測定装置の状態確認方法および免疫測定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32679A (en) * 1991-03-12 1994-07-26 E. I. Du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ethod for specific binding assays using a releasable ligand
CN102081018A (zh) * 2009-11-30 2011-06-01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及hcv的免疫测定方法
CN102713639A (zh) * 2010-01-21 2012-10-03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样本分析装置
CN102914662A (zh) * 2011-08-03 2013-02-06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样本分析装置
CN203825022U (zh) * 2013-12-16 2014-09-10 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CN104297498A (zh) * 2013-07-16 2015-01-21 合肥运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生化及发光免疫分析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06722B2 (ja) 1988-04-05 1997-05-07 栄治 石川 超高感度抗原物質の測定法
JP2656564B2 (ja) * 1988-08-26 1997-09-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免疫分析方法
US5128103A (en) * 1990-12-14 1992-07-07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processing magnetic solid phase reagents
JP3582240B2 (ja) * 1996-06-14 2004-10-27 東ソー株式会社 自動検体前処理装置および自動検体前処理方法
JPH11125634A (ja) * 1996-12-06 1999-05-11 Sumitomo Pharmaceut Co Ltd 免疫測定用固相
JP2000105236A (ja) * 1998-09-29 2000-04-11 Hitachi Ltd 分析方法および自動分析装置
ZA200400843B (en) 2001-08-02 2007-11-28 Univ New York Early detection of mycobacterial disease using peptides
EP1861721B1 (en) * 2005-03-10 2017-05-03 Gen-Probe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to perform assays for detecting or quantifying analytes within samples
US8114347B2 (en) * 2005-12-22 2012-02-14 Sysmex Corporation Pipette chip supply device, sample analyzing apparatus, pipette chip supply method and sample analyzing method
US20070172390A1 (en) * 2006-01-23 2007-07-26 Sysmex Corporation Analyzing apparatus, solid-liquid separation device and solid-liquid separation method
CN101097222B (zh) * 2006-06-30 2012-08-29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试样分析仪
JP4851266B2 (ja) * 2006-06-30 2012-01-11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試料分析装置
JPWO2008050396A1 (ja) * 2006-10-24 2010-02-2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
JP5137620B2 (ja) * 2007-04-03 2013-02-06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アルカリホスファターゼ標識検出用試薬キット、免疫測定用試薬キット及び免疫測定方法
JP5094222B2 (ja) * 2007-06-15 2012-12-12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試料分析装置および試料分析方法
JP5170737B2 (ja) * 2007-09-20 2013-03-27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分析装置
JP5171182B2 (ja) * 2007-09-20 2013-03-27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分析装置
US8222047B2 (en) * 2008-09-23 2012-07-17 Quanterix Corporation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molecules on single molecule arrays
JP5431755B2 (ja) * 2008-10-31 2014-03-05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分析装置および検体分析方法
US9182395B2 (en) * 2008-12-25 2015-11-10 Universal Bio Research Co., Ltd. Method for pretreating specimen and method for assaying biological substance
JP5452217B2 (ja) * 2009-12-28 2014-03-26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試料中のc型肝炎ウイルスの有無を判定する方法、及びc型肝炎ウイルスの有無を判定するための試薬キット
JP5466066B2 (ja) * 2010-03-30 2014-04-09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分析装置
JP5613522B2 (ja) * 2010-10-12 2014-10-22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分析装置
JP5497620B2 (ja) * 2010-12-14 2014-05-21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
JP5924950B2 (ja) * 2012-01-20 2016-05-25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試料分析装置
JP5990974B2 (ja) * 2012-03-29 2016-09-14 東ソー株式会社 自動分析装置
JP6247818B2 (ja) * 2012-12-21 2017-12-13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磁性粒子の分離方法および当該方法を使用する自動分析装置
WO2014115878A1 (ja) * 2013-01-28 2014-07-31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HBs抗原を検出するための試料の前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利用
EP2881740B1 (en) * 2013-12-03 2019-02-13 Immunodiagnostic Systems Limited A method for quantifying an analyte, and an automatic analytical device configured to implement said method
CA2932803C (en) * 2013-12-13 2020-09-08 Ventana Medical Systems, Inc. Thermal management in the context of automated histological processing of biological specimens and associated technology
EP3080580B1 (en) * 2013-12-13 2021-05-05 Ventana Medical Systems, Inc. Staining reagents and other liquids for histological processing of biological specimens and associated technology
CN107110857B (zh) 2015-03-31 2019-03-26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免疫测定装置
JP6576167B2 (ja) * 2015-08-31 2019-09-18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免疫測定装置および免疫測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32679A (en) * 1991-03-12 1994-07-26 E. I. Du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ethod for specific binding assays using a releasable ligand
CN102081018A (zh) * 2009-11-30 2011-06-01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及hcv的免疫测定方法
CN102713639A (zh) * 2010-01-21 2012-10-03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样本分析装置
CN102914662A (zh) * 2011-08-03 2013-02-06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样本分析装置
CN104297498A (zh) * 2013-07-16 2015-01-21 合肥运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生化及发光免疫分析系统
CN203825022U (zh) * 2013-12-16 2014-09-10 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0539A (zh) * 2019-03-15 2019-06-18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一种hpv检测实验用仿生型试剂批量添加及混匀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68954B2 (en) 2022-03-08
JP2018151393A (ja) 2018-09-27
US20200256868A1 (en) 2020-08-13
JP6166008B2 (ja) 2017-07-26
CN110045112B (zh) 2022-08-05
JP6335371B2 (ja) 2018-05-30
EP3279661A1 (en) 2018-02-07
EP3279661A4 (en) 2018-09-12
EP3279661B1 (en) 2020-09-09
US10648973B2 (en) 2020-05-12
JP6638019B2 (ja) 2020-01-29
JP6934039B2 (ja) 2021-09-08
JP2020060587A (ja) 2020-04-16
US20180024128A1 (en) 2018-01-25
WO2016159319A1 (ja) 2016-10-06
JP2017201318A (ja) 2017-11-09
CN107110857B (zh) 2019-03-26
CN110045112A (zh) 2019-07-23
JPWO2016159319A1 (ja) 2017-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0857B (zh) 免疫测定装置
US9709502B2 (en) Measurement device and measurement method
JP6247818B2 (ja) 磁性粒子の分離方法および当該方法を使用する自動分析装置
JP6576167B2 (ja) 免疫測定装置および免疫測定方法
JPH07506184A (ja) 自動連続ランダム・アクセス分析システム
CN104597267A (zh) 样本分析装置
WO2016153006A1 (ja) 流体デバイス、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2001318101A (ja) カートリッジ
WO2016153000A1 (ja) 流体デバイス、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4395760B (zh) 盒及试剂套件
EP2788775A1 (en) Analyzing apparatus for laboratory test
JPH1062433A (ja) 自動免疫測定装置
WO2021134299A1 (zh) 选择性检测不同待测物质的免疫分析仪、方法及试剂盒
CN106855569A (zh) 一种抗平滑肌抗体IgG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99977A (zh) 用于检测传染性疾病的试剂盒、方法及免疫分析仪
JP7161851B2 (ja) 免疫測定装置の状態確認方法および免疫測定装置
WO2023079962A1 (ja) 免疫分析方法および免疫分析装置
JP2009002686A (ja) 赤血球の型判定方法
JP2012242170A (ja) 測定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