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0355A - 防尘密封件 - Google Patents

防尘密封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0355A
CN107110355A CN201580061459.5A CN201580061459A CN107110355A CN 107110355 A CN107110355 A CN 107110355A CN 201580061459 A CN201580061459 A CN 201580061459A CN 107110355 A CN107110355 A CN 1071103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hing
pieces
dust seal
holding section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14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10355B (zh
Inventor
小林直人
加藤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o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 Corp filed Critical No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110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03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103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03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50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members, by means of a sealing without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e.g. fluid-tight sealings for transmitting motion through a wall
    • F16J15/5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members, by means of a sealing without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e.g. fluid-tight sealings for transmitting motion through a wall by means of sealing bellows or diaphrag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1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 F16J15/3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with elastic sealings, e.g. O-rings
    • F16J15/3204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with elastic sealings, e.g. O-rings with at least one li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1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 F16J15/3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with elastic sealings, e.g. O-rings
    • F16J15/3204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with elastic sealings, e.g. O-rings with at least one lip
    • F16J15/3224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with elastic sealings, e.g. O-rings with at least one lip capable of accommodating changes in distances or misalignment between the surfaces, e.g. able to compensate for defaults of eccentricity or angular devi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54Other sealings for rotating 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3/00Diaphragms; Bellows; Bellows pistons
    • F16J3/04Bellow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ealing Devices (AREA)
  • Diaphragms And Bellow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组装作业容易、并能够提高衬套与折皱部之间的接合强度的防尘密封件。防尘密封件(1)呈环状的形状,包括衬套(10)、防尘密封件主体(20)和密封唇(30)。防尘密封件主体(20)包括安装部(21)、第1波形件(22)和第2波形件(23),安装部(21)、第1波形件(22)以及第2波形件(23)由同一橡胶一体地形成。第1波形件(22)与衬套(10)通过硫化粘接而被互相接合,第2波形件(23)被卡合而固定于衬套(10)。密封唇(30)通过硫化粘接而被接合于衬套(10)的端部(11)。

Description

防尘密封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防止灰尘、雨水等异物进入的防尘密封件,特别涉及在汽车等车辆的转向装置中用于转向轴的转向防尘密封件(steering dust seal)。
背景技术
在车辆例如汽车的转向装置中,转向轴被插入并贯通于开口在分隔车厢与发动机舱的前围板的柱孔(column hole),转向轴与柱孔之间的间隙通过转向防尘密封件而密封。转向防尘密封件谋求防止灰尘、雨水等异物进入到车厢内。
图6是用于示意性表示以往的防尘密封件的构造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作为以往的转向防尘密封件的防尘密封件100包括:低摩擦材料制的圆筒状衬套101、橡胶制的防尘密封件主体102、被设置于衬套101的发动机舱侧的端部的环状密封唇103、和安装构件104。
转向轴130被插入并贯通于衬套101中,并且衬套101能够相对于转向轴130滑动。防尘密封件主体102包括向发动机舱侧凸出的第1波形件(折皱部)105以及第2波形件106,还包括第1以及第2波形件105、106的外周侧端部连接的圆筒状安装部107。在安装部107中,埋设有与安装部107的形状相对应的作为加强构件的圆筒状金属制加强环108。第1波形件105的内侧端部105a以及第2波形件106的内侧端部106a被嵌入到衬套101的车厢侧的端部101a的外周面。
安装构件104为截面形状大致呈L字状的环状金属制构件,以在其内侧覆盖第1波形件105的内侧端部105a的方式被嵌入到内侧端部105a。通过这样将安装构件104嵌入到第1波形件105的内侧端部105a,第1波形件105的内侧端部105a在车厢侧方向上被卡定,并被向内周方向按压,从而第1波形件105在内侧端部105a被固定于衬套101的车厢侧的端部101a。另外,如图6所示,第2波形件106的内侧端部106a通过如上述那样被固定的第1波形件105的内侧端部105a而在车厢侧方向上被卡定,并被向内周方向按压,从而被固定于衬套101的车厢侧的端部101a。
密封唇103为橡胶制的环状构件,被配设于衬套101的发动机舱侧的端部101b,能够滑动地抵接于转向轴130的表面。密封唇103谋求防止雨水、灰尘等异物进入到转向轴130与衬套101之间,另外,谋求防止被涂布于衬套101的内周面的润滑材料流出。
如图6所示,防尘密封件主体102的安装部107以密接方式嵌合于前围板131的柱孔132内,从而防尘密封件100被固定于前围板131的柱孔132。由此,谋求防止雨水、灰尘等异物进入到防尘密封件100与柱孔132之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通过这样的构成,在以往的防尘密封件100中,衬套101通过第1以及第2波形件105、106,能够相对于前围板131(柱孔132)相对运动。通过方向盘的高度调整、在汽车的行驶中产生的振动等,转向轴130会倾斜或变位,相对于柱孔132相对地移动,但如上所述,衬套101能够相对于柱孔132相对运动,所以衬套101能够追随转向轴130的移动。因此,通过保持密封唇103的姿势,从而更可靠地防止雨水、灰尘等异物从发动机舱进入到车厢内。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987300号公报
然而,在以往的防尘密封件100中,衬套101与第1波形件105以及第2波形件106分别独立,并且以往的防尘密封件100的部件数较多,组装作业变得复杂。另外,第1波形件105以及第2波形件106通过由安装构件104进行的嵌合而安装于衬套101,所以其安装强度并不充分,由于转向轴130的偏向、振动,安装构件104有时脱离,导致第1波形件105以及第2波形件106与衬套101之间的固定被解除。另外,即使安装构件104不脱离,也会由于第1波形件105以及第2波形件106与衬套101之间的固定松动,从而存在衬套101以及密封唇103难以维持适当的姿势,密封唇103与转向轴130之间的密封性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组装作业容易、并能够提高衬套与折皱部之间的接合强度的防尘密封件。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是用于将被设置于被安装构件的开口和被插入并贯通于该开口的轴之间密封的防尘密封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轴线为中心的环状的防尘密封件主体;供所述轴可滑动地插入并贯通的、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环状衬套;和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环状的密封唇,其被设置于该衬套的所述轴线方向的一端,并能够滑动地抵接于所述轴的外周面,所述防尘密封件主体包括:被嵌合于所述被安装部的开口的、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环状的弹性材料制安装部;具有弹性材料制折皱的、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环状的第1折皱部;和具有弹性材料制折皱的、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环状的第2折皱部,所述第1折皱部与所述第2折皱部以互相并列的方式被配设在所述轴线方向上,所述第1折皱部与所述安装部一体形成,并在外周连接于所述安装部的内周面,在内周被硫化粘接于所述衬套的外周面;所述第2折皱部在外周被固定于所述安装部的内周面,在内周被卡定于所述衬套的外周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中,所述第2折皱部与所述安装部一体,在所述外周连接于所述安装部的内周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中,所述第2折皱部在所述外周被嵌合于所述安装部的内周面而被固定于所述安装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中,所述衬套包括沿着所述外周面环状地延伸的第1卡合部,所述第2折皱部在内周的端部包括环状的第2卡合部,所述第1卡合部与所述第2卡合部被互相卡合而将所述第2折皱部卡定于所述衬套的外周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中,所述第1卡合部包括沿着所述衬套的所述外周面环状地延伸的、朝向所述轴线方向或所述轴线凹陷的凹部,所述第2卡合部包括在所述第2折皱部的内周的端部环状地延伸的向所述轴线方向凸出的凸部,所述第2卡合部的所述凸部被收纳并卡合于所述第1卡合部的所述凹部,从而所述第2折皱部被卡定于所述衬套的外周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中,所述衬套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所述第2折皱部侧的端部,包括形成有从该端部侧向相反侧的端部侧方向扩展的锥形面的锥形部。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能够使组装作业容易,并能够提高衬套与折皱部之间的接合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沿轴线的剖视图,用于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的示意性结构。
图2是用于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中,将第2波形件卡定于衬套前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用于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的使用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沿轴线的剖视图,用于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的示意性结构。
图5是沿轴线的局部剖视图,用于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的变形例的示意性结构。
图6是用于示意性表示以往的防尘密封件的构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用于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的示意性结构的沿轴线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1呈以轴线x为中心的环状的形状,包括衬套10、防尘密封件主体20和密封唇30。以下,如图1所示,在轴线x方向上将箭头a方向称为外侧或者发动机舱侧,在轴线x方向上将箭头b方向称为内侧或者车厢侧。另外,在与轴线x垂直的方向(以下,也称为径向。)上将向轴线x接近的方向(箭头c)称为内周侧,在与轴线x垂直的方向上将从轴线x远离的方向(箭头d)称为外周侧。
衬套10具有以轴线x为中心的环状、更具体而言为圆筒状的形状,由低摩擦材料形成。在衬套10,如后所述,在使用状态下能够滑动地插入并贯通轴,所以衬套10具有与所插入并贯通的轴的外径相对应的内径。在衬套10的外侧的端部即端部11、且在端部11的外周面上设有向外周侧凸出的环状的突条部12。突条部12在端部11的外周面上跨整个圆周延伸,从而在端部11形成凸缘。突条部12如后所述,作为卡合部而起作用。突条部12在端部11的外周面上也可以不跨整个圆周而延伸,而是在周向上在整个圆周的一部分的范围内,沿周向间隔并列设有多个圆弧状延伸的突条部。另外,突条部12也可以在轴线x方向上从端部11向内侧以规定的间隔设置。
另外,衬套10在与端部11相反侧的内侧的端部即端部13具有锥形部14。锥形部14包括:形成于端部13的内周面的、在轴线x方向上向外侧方向缩径的圆锥面状的锥形面15;和形成于端部13的外周面的、在轴线x方向上向外侧方向扩径的圆锥面状的锥形面16。端部13如图1所示,相对于衬套10的端部11、13间的外周面10a更向外周侧突出,所以,端部13的壁厚比衬套10的端部11、13间的部分厚。
另外,衬套10如图1所示,在端部13的外周侧以及外侧的端部具有卡合部17。卡合部17包括向外侧凸出的环状的突条部17a,突条部17a在径向上与衬套10的外周面10a相对,在其与衬套10的外周面10a之间,形成有在轴线x方向上向内侧凹陷的环状的凹部17b。
在未图示的轴滑动接触的衬套10的内周面10b,涂布有润滑脂等润滑剂,为了保持该润滑剂,在周向上以等角度间隔设有在轴线x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槽18。槽18并不限定于直线的槽,也可以为例如螺旋状、波纹状、环状的槽。另外,槽18也可以为1个。通过该槽18,润滑剂被保持在衬套10的内周面10b上,能够使轴能够长期顺畅地滑动。另外,衬套10也可以不具有槽18。
衬套10如上所述,由低磨损材料形成,作为低磨损材料,有例如硬质的树脂材料、金属材料。作为树脂材料,有聚酰胺树脂、聚四氟乙烯树脂等,作为金属材料,有铝等。
防尘密封件主体20包括安装部21、第1波形件(第1折皱部)22和第2波形件(第2折皱部)23。安装部21具有以轴线x为中心的环状、更具体而言为圆筒状的形状,如后所述那样被嵌合于被安装构件的开口。第1波形件22呈以轴线x为中心的环状、更具体而言为中空的大致圆盘状的形状,并且是在轴线x方向上具有凹凸的形状;同样,第2波形件23呈以轴线x为中心的环状、更具体而言为中空的大致圆盘状的形状,为在轴线x方向上具有凹凸的形状。第1波形件22与第2波形件23以互相并列的方式被配置成在轴线x方向上,第1波形件22相对于第2波形件23被配置于外侧。第1、2波纹部22、23使衬套10能够移动,并且通过并列的配置,具有隔音功能。安装部21、第1波形件22以及第2波形件23由同一弹性材料、例如橡胶一体地形成。另外,防尘密封件主体20包括以轴线x为中心的环状的金属制加强环24。
安装部21如图1所示,在安装部21的内侧的端部形成有凸缘21a。另外,在外侧的端部即端部21b形成有露出的外周面即外周面21c。
加强环24例如为不锈钢、SPCC(冷轧钢)等金属制,具有与安装部21相对应的形状,被安装于安装部21的外周侧。加强环24也可以至少被局部地埋设于安装部21。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环24被埋设于安装部21的外周侧,外侧的端部被埋设于安装部21的外侧的端部21b的内部而被覆盖,其他的部分的外周侧的表面被露出。
安装部21的外侧的端部21b的外周面21c与加强环24的外周面即外周面24a,在如后所述那样将防尘密封件1嵌合于被安装部的开口时,密接而抵接于开口的内周面,将被安装部与防尘密封件1之间密封。
第1波形件22在轴线x方向上具有凹凸,这些凹凸分别呈以轴线x为中心的环状延伸,形成能够在轴线x方向以及径向上伸缩的折皱。具体而言,第1波形件22从内周侧开始按顺序包括:向内侧方向凸出的环状的凸部22a;在外周侧连接于凸部22a的、向外侧方向凹陷的环状的凹部22b;和在外周侧连接于凹部22b的、向内侧方向凸出的环状的凸部22c,这些凸部22a、22c以及凹部22b形成上述的折皱。另外,第1波形件22在其外周侧的端部、即在凸部22c的外周侧的端部即端部22d,连接于安装部21的内周面即内周面21d。
另外,第1波形件22在其内周侧的端部、即凸部22a的内周侧的端部即端部22e,具有卡合部25。卡合部25如图1所示,为向内周方向开放的沿着轴线x的截面(以下,也简称为截面。)的形状大致为コ字型(大致U字型)的环状的构件。即,卡合部25包括向外周方向凹陷的环状的凹部25a,在凹部25a中,能够收纳衬套10的突条部12。在防尘密封件1,突条部12被收纳于凹部25a内,凹部25a卡合于突条部12,由此,卡合部25被卡定于突条部12。另外,卡合部25被硫化粘接于突条部12。即,如后所述,防尘密封件主体20通过硫化成型而成型,在该硫化成型时,衬套10被配置于成型模具之中,第1波形件22被成型为如上所述那样卡合部25卡合于衬套10的突条部12的状态,卡合部25以及突条部12被硫化粘接在一起。
第2波形件23与第1波形件22同样,在轴线x方向上具有凹凸,这些凹凸分别呈以轴线x为中心的环状延伸,形成能够在轴线x方向以及径向上伸缩的折皱。具体而言,第2波形件23从内周侧开始按顺序包括:向内侧方向凸出的环状的凸部23a;在外周侧连接于凸部23a的向外侧方向凹陷的环状的凹部23b;和在外周侧连接于凹部23b的向内侧方向凸出的环状的凸部23c,这些凸部23a、23c以及凹部23b形成上述的折皱。另外,第2波形件23在其外周侧的端部、即凸部23c的外周侧的端部即端部23d,连接于安装部21的内周面21d。
另外,第2波形件23在其内周侧的端部、即凸部23a的内周侧的端部即端部23e,具有卡合部26。卡合部26如图1所示,包括:从端部23e向内周方向突出的凸缘状的中空圆盘状的圆盘部26a,和从圆盘部26a的内周侧端部向内侧方向突出的环状的突条部26b。在卡合部26中,突条部26b在端部23e附近在径向上与凸部23a相对,在突条部26b与凸部23a之间,形成有向外侧方向凹陷的环状的凹部26c。
如图1所示,在防尘密封件1中,第2波形件23的卡合部26被卡合于衬套10的卡合部17,在卡合部17、26,第2波形件23被卡定而固定于衬套10。具体而言,第2波形件23的卡合部26的突条部26b能够收纳于衬套10的卡合部17的凹部17b内,另外,衬套10的卡合部17的突条部17a能够收纳于第2波形件23的卡合部26的凹部26c内,由此,突条部26b被收纳于凹部17b内,突条部17a被收纳于凹部26c内,从而卡合部26与卡合部17被卡定。通过将卡合部26与卡合部17卡定,第2波形件23被接合于衬套10。这样,第2波形件23在卡合部26能够容易地接合于衬套10,另外,能够接合为不容易脱离的状态。
如上所述,在衬套10的端部13,形成有锥形部14,外周侧的锥形面16具有从内侧向卡合部17扩径的圆锥面。因此,在将衬套10从端部13插入并贯通于第2波形件23、并且如上述那样使第2波形件23的卡合部26卡合于衬套10的卡合部17时,能够使卡合部26沿着锥形面16滑动,能够顺利地将衬套10插入并贯通于第2波形件23。因此,能够容易完成第2波形件23的卡合部26向衬套10的卡合部17的卡合。
第1波形件22以及第2波形件23如后所述,在使用状态下,从轴线x方向在跨径向的方向上反复进行伸缩运动,以使衬套10追随轴的运动。因此,对于安装部21、第1波形件22以及第2波形件23,除了柔软性,还要求耐疲劳性。另外,对于第1波形件22以及第2波形件23,也要求耐臭氧性。作为安装部21、第1波形件22以及第2波形件23的橡胶材料,有例如乙丙橡胶。
另外,第1波形件22的折皱的形状(凸部22a、22c以及凹部22b)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形状,只要是能够从轴线x方向在跨径向的方向上伸缩的形状即可。另外,第1波形件22的卡合部25以及衬套10的突条部12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形状,只要是能够互相卡合的形状即可。
另外,同样,第2波形件23的折皱的形状(凸部23a、23c以及凹部23b)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形状,只要是能够从轴线x方向在跨径向的方向上伸缩的形状即可。另外,第2波形件23的卡合部26以及衬套10的卡合部17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形状,只要是能够互相卡合的形状即可。例如,第2波形件23的卡合部26的突条部26b也可以不在周向上沿整个圆周延伸,而是在周向上在整个圆周的一部分的范围内,沿周向以等角度间隔设有多个圆弧状延伸的突条部,同样,衬套10的突条部17a也可以与第2波形件23的多个突条部相对应而在周向上以等角度间隔设有多个。
密封唇30为以轴线x为中心的环状的橡胶制构件,内侧的端部即端部31在端部11的外侧的表面通过硫化粘接而被接合于衬套10的端部11。密封唇30呈随着从内侧朝向外侧而缩径的大致圆锥状的形状,在外侧的端部即端部32,具有向内周侧凸出的截面呈楔形的环状的唇前端部33。唇前端部33如后所述,被形成为能够滑动地与被插入并贯通于衬套10的轴的外周面密接地接触,由此,在使用状态下将衬套10的内部密封。
对于密封唇30,要求耐磨损性、耐热性、追随性等与轴之间的密封性能。另外,对于密封唇30,要求对泥水等的耐久性(抗泥水性)、能够抑制在轴偏心时产生鸣叫的性能(抗鸣性)。因此,作为密封唇30的橡胶材料,与上述安装部21以及第1及第2波形件22、23的橡胶材料不同,使用适于对滑动部分进行密封的橡胶材料。作为密封唇30的橡胶材料,有例如丁腈橡胶(NBR)、氢化丁腈橡胶(H-NBR)、丙烯酸酯橡胶(ACM)、氟橡胶(FKM)等合成橡胶。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1中,第1波形件22与衬套10在突条部12以及卡合部25通过硫化粘接而被互相接合。因此,能够提高第1波形件22与衬套10之间的接合强度。
另外,在防尘密封件主体20,安装部21、第1波形件22与第2波形件23由同一材料一体地成型。因此,能够提高第1波形件22与安装部21的接合部(端部22d)以及第2波形件23与安装部21的接合部(端部23d)的强度。
另外,安装部21、第1波形件22和第2波形件23与密封唇30分开形成,所以,能够选择与密封唇30所要求的密封性能不同的耐疲劳性能较高的材料。
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1中,安装部21、第1波形件22以及第2波形件23针对上述伸缩运动的强度较高,能够使针对伴随衬套10的移动的反复伸缩运动的耐疲劳性提高。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1中,密封唇30通过硫化粘接而被接合于衬套10,所以能够提高密封唇30对衬套10的接合强度。另外,作为密封唇30的橡胶材料,能够使用与防尘密封件主体20中的橡胶材料不同的、适合于对滑动部分进行密封的橡胶材料,所以能够使密封唇30的密封性能提高。另外,能够使密封唇30的耐久性能提高。
接下来,对具有上述构造的防尘密封件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对于通过以往公知的制造方法制造的部位,将其说明省略。
在防尘密封件主体20,安装部21、第1波形件22以及第2波形件23由同一橡胶材料一体地成型。具体而言,安装部21、第1波形件22以及第2波形件23由同一橡胶材料通过硫化成型而一体地成型。另外,在该硫化成型时,通过公知的方法成型为上述形状的衬套10以及加强环24被配置于成型模具之中,加强环24被硫化粘接于安装部21,衬套10被硫化粘接于第1波形件22。具体而言,加强环24的外侧的端部被安装部21的端部21b覆盖,其他部分的外周侧的表面被露出,从而被埋设并硫化粘接于安装部21。另外,第1波形件22的卡合部25在卡合于衬套10的突条部12的状态下被硫化成型而硫化粘接。
图2是用于表示第2波形件23被卡定于衬套10之前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即,图2表示通过硫化成型形成的防尘密封件主体20以及衬套10的状态。
如图2所示,第1波形件22以及安装部21被硫化成型为与完成了的图1的防尘密封件1同样的形状。另一方面,第2波形件23如图2所示,呈现沿远离第1波形件22的方向延伸的形状而被硫化成型。具体而言,第2波形件23被成型为从安装部21的内周面21d向内周侧以及内侧方向倾斜地延伸。在第2波形件23已被硫化成型的状态下,凸部23a、23c以及凹部23b不呈完成品的形状。这样,通过硫化成型时的第2波形件23的形状,能够使成型模具的脱模容易。在第2波形件23被卡定于衬套10时,第2波形件23如图1所示,呈具有凸部23a、23c以及凹部23b的完成品的形状。
密封唇30通过硫化成型而形成于衬套10的端部11。密封唇30的成型可以与防尘密封件主体20的成型同时进行,也可以在防尘密封件主体20的成型前或者在防尘密封件主体20的成型之后成型。如上所述,密封唇30的橡胶材料与安装部21以及第1、2波纹部22、23的橡胶材料不同,所以防尘密封件主体20以及密封唇30的成型模具各自不连通。
接下来,通过使图2状态的第2波形件23卡定于衬套10而使第2波形件23接合于衬套10,完成防尘密封件1。即,通过使第2波形件23弯曲、使卡合部26卡合于衬套10的卡合部17,从而在第2波形件23,如图1所示,形成凸部23a、23c以及凹部23b。在该卡合部17、26的卡合作业时,如上所述,在衬套10的端部13形成有锥形部14,所以能够使卡合作业容易。
另外,防尘密封件1中,第1、2波纹部22、23、安装部21、衬套10与密封唇30形成为一个部件,所以组装的部件数较少,省去了繁琐的组装作业,防尘密封件1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接下来,对具有上述的构造的防尘密封件1的使用状态进行说明。图3是用于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1的使用状态的局部剖视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1在车辆例如汽车的转向装置中,作为转向防尘密封件而使用。
如图3所示,防尘密封件1被安装于在分隔车厢与发动机舱的前围板40开口的柱孔41,将被插入并贯通于柱孔41的转向轴42与柱孔41之间的间隙密封。防尘密封件1防止灰尘、雨水等异物进入到车厢内。
安装部21被嵌入到柱孔41并以规定的过盈量嵌合,从而将防尘密封件1固定于前围板40。安装部21的端部21b的外周面21c与加强环24的外周面24a密接地抵接于柱孔41,将前围板40与防尘密封件1之间密封。另外,安装部21的凸缘21a抵接于前围板40的车厢侧的表面即车厢侧表面40a,在轴线x方向上对防尘密封件1进行定位。
另外,在衬套10中插入并贯通有转向轴42,从而将转向轴42可滑动地支撑于衬套10的内周面10b。衬套10通过在轴线x方向上较长地延伸的内周面10b支撑转向轴42,所以即使在转向轴42较大地偏心的情况下,也能够追随转向轴42的运动而相对于转向轴42保持稳定的姿势。因此,能够适当地保持密封唇30对转向轴42的抵接姿势。在衬套10的内周面10b上,涂布有未图示的润滑剂,使转向轴42的滑动顺利。密封唇30的唇前端部33密接地抵接于转向轴42的外周面42a,将转向轴42与衬套10之间相对于发动机舱密闭。
这样,通过安装部21以及密封唇30,柱孔41与转向轴42之间得到密封,可防止灰尘、雨水等异物进入到车厢内。
另外,通过方向盘的高度调整、在汽车的行驶中产生的振动等,转向轴42会倾斜或变位,相对于柱孔41相对地移动。因此,伴随着转向轴42的移动,衬套10也相对于柱孔41相对运动。伴随着衬套10的运动,第1波形件22以及第2波形件23进行伸缩运动,通过该第1、2波纹部22、23的伸缩运动,在第1波形件22与衬套10的接合部反复施加载荷。如上所述,第1波形件22与衬套10在突条部12以及卡合部25通过硫化粘接而被互相牢固地接合,所以第1波形件22与衬套10的接合部处的针对该反复的载荷的耐久性提高,所以,能够抑制第1波形件22与衬套10之间的接合解除。
另外,安装部21、第1波形件22和第2波形件23由同一材料一体地成型,所以第1波形件22与安装部21的接合部(端部22d)以及第2波形件23与安装部21的接合部(端部23d)的强度提高,能够提高防尘密封件1针对反复施加于该接合部的载荷的耐久性。
另外,在第2波形件23以及衬套10的卡合部26、17,突条部26b、17a被分别收纳而卡合于凹部17b、26c,使得第2波形件23以及衬套10被接合,所以第2波形件23与衬套10之间的接合变得牢固。因此,能够提高防尘密封件1针对反复施加于该接合部的载荷的耐久性。
另外,在防尘密封件主体20中,安装部21、第1波形件22与第2波形件23选择耐疲劳性能较高的材料,所以,能够提高安装部21、第1波形件22与第2波形件23针对反复施加于安装部21、第1波形件22以及第2波形件23的载荷的耐久性。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1中,第1波形件22以及第2波形件23与衬套10之间的接合部的接合强度、以及第1波形件22以及第2波形件23与安装部21之间的接合部的接合强度被提高,并且,通过防尘密封件主体20的材料的选择,可提高耐疲劳性。因此,能够使防尘密封件主体20对于伴随衬套10移动的反复伸缩运动的耐疲劳性提高,并能够抑制衬套10的运动引起的防尘密封件主体20的损伤。
因此,即使在冲击施加于衬套10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抑制衬套10从防尘密封件主体20脱离,并能够维持衬套10对转向轴42的追随性,还能够将密封唇30相对转向轴42的姿势保持为适当的姿势。因此,能够使密封唇30的密封性提高并长期保持。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1能够使其组装作业容易,能够提高衬套10与第1以及第2波形件22、23之间的接合强度。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4是用于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的示意性结构的沿着轴线的剖视图。以下,对于具有与上述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1同样的或类似的功能的构成要素,将其说明省略,并赋予同一附图标记。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50呈以轴线x为中心的环状的形状,包括衬套60、防尘密封件主体70、主密封唇80和副密封唇90。
衬套60具有以轴线x为中心的环状、更具体而言为圆筒状的形状,在衬套60的内侧的端部即端部61,包括卡合部62。卡合部62包括:从端部61向外周方向凸出的凸缘状的中空圆盘部63;和从中空圆盘部63的外周侧的端部向外侧凸出的环状的突条部64。突条部64在径向上与衬套60的外周面60a相对,在外周面60a之间,形成有在轴线x方向上向内侧凹陷的环状的凹部65。在衬套60的内周面60b,具有与上述防尘密封件1的衬套10同样的槽18。另外,衬套60与上述防尘密封件1的衬套10同样由低磨损材料形成。
防尘密封件主体70包括安装部71、第1波形件(第1折皱部)72和第2波形件(第2折皱部)73。安装部71以及第1波形件72由同一弹性材料、例如橡胶一体地形成。另外,防尘密封件主体70与上述防尘密封件1的防尘密封件主体20同样,包括以轴线x为中心的环状的金属制加强环24。
如图4所示,在安装部71的内侧的端部即端部71a,形成有向外周方向凸出的凸缘71b,另外,形成有向内侧方向凸出的环状的突条部71c。在从突条部71c的内周面到安装部71的内周面71d的端部71a附近的区域,形成有在轴线x方向上随着朝向外侧而缩径的锥形面71e,在轴线x方向上延伸的圆筒面状的保持面71f与锥形面71e相连,保持面71f延伸到在径向上延伸的台阶部71g。台阶部71g为中空圆盘状的表面,在保持面71f与安装部71的内周面71d之间扩展。
第1波形件72与防尘密封件1的第1波形件22同样,在轴线x方向上具有凹凸,这些凹凸分别呈以轴线x为中心的环状延伸,形成能够从轴线x方向跨径向伸缩的折皱。具体而言,第1波形件72从内周侧开始按顺序包括:向外侧方向凹陷的环状的凹部72a;和在外周侧连接于凹部72a的向内侧方向凸出的环状的凸部72b,这些凹部72a以及凸部72b形成上述的折皱。另外,第1波形件72在其外周侧的端部、即凸部72b的外周侧的端部即端部72c,连接于安装部71的内周面71d。
另外,第1波形件72在其内周侧的端部、即凹部72a的内周侧的端部即端部72d,具有抵接部74。抵接部74如图4所示,是以轴线x为中心的环状的部分,在内侧具有以轴线x为中心的圆筒状的圆筒面75。圆筒面75的整个表面密接地抵接于衬套60的外周面60a。另外,抵接部74在圆筒面75被硫化粘接于衬套60的外周面60a。
另外,第1波形件72的折皱的形状可以为防尘密封件1的第1波形件22的折皱(凸部22a、22c以及凹部22b)那样的形状,也可以是能够从轴线x跨径向伸缩的其他的形状。另外,第1波形件72也可以不具有抵接部74而是具有第1波形件22的卡合部25。在该情况下,衬套60包括防尘密封件1的衬套10的突条部12。
第2波形件73如图4所示,与防尘密封件1的第2波形件23不同,不与安装部71一体地形成,而是作为分开的构件而形成,如后所述,在防尘密封件50中,被嵌合并固定于衬套60与安装部71之间。第2波形件73在轴线x方向上具有凹凸,这些凹凸分别呈以轴线x为中心的环状延伸,形成能够从轴线x方向跨径向伸缩的折皱。具体而言,第2波形件73从内周侧开始按顺序包括:向内侧方向凸出的环状的凸部73a;在外周侧连接于凸部73a的向外侧方向凹陷的环状的凹部73b;和在外周侧连接于凹部73b的向内侧方向凸出的环状的凸部73c,这些凸部73a、73c以及凹部73b形成上述的折皱。另外,第2波形件73的折皱的形状也可以是能够从轴线x跨径向伸缩的其他的形状。
另外,第2波形件73在其外周侧的端部、即凸部73a的外周侧的端部即端部73d包括嵌合部76。嵌合部76包括以轴线x为中心的环状的、截面为L字型的嵌合环77,嵌合环77如图4所示,在外周侧具有圆筒状的表面即嵌合面77a。嵌合环77如后所述,在嵌合面77a被嵌合而保持于安装部71的保持面71f。另外,嵌合部76包括保持嵌合环77的保持部78。保持部78的形状只要是能够保持嵌合环77的形状,可以为任何形状。嵌合环77为例如不锈钢、SPCC(冷轧钢)等金属制。
另外,第2波形件73在其内周侧的端部、即凸部73c的内周侧的端部即端部73e,具有卡合部79。卡合部79如图4所示,是从端部73e呈U字状延伸的环状构件,是截面形状为向内侧方向开口的U字型的、以轴线x为中心的环状的构件。卡合部79如图4所示,内周侧的端部即前端部79a被收纳于衬套60的卡合部62的凹部65,能够与衬套60的卡合部62卡合。这样,第2波形件73的内周侧的端部73e能够通过卡合部79容易地卡定以及固定于衬套60。
如图4所示,在防尘密封件50中,第2波形件73被嵌合而固定于衬套60与安装部71之间。具体而言,第2波形件73的内周侧的卡合部79的前端部79a被收纳于衬套60的卡合部62的凹部65内,另外,卡合部62的突条部64被收纳于卡合部79的凹部79b,卡合部62与卡合部79被卡合,第2波形件73经由卡合部79、62而被卡定于衬套60。另外,第2波形件73通过将外周侧的嵌合部76嵌合于安装部71的保持面71f而被保持。嵌合部76的嵌合环77的嵌合面77a密接地抵接于保持面71f。另外,嵌合环77抵接于安装部71的台阶部71g,从而在轴线x方向上被定位。
如上所述,在安装部71的端部71a,形成有突条部71c以及锥形面71e,锥形面71e具有从内侧向保持面71f缩径的圆锥面。因此,能够使第2波形件73的嵌合部76在锥形面71e上滑动并顺利地使其滑动到保持面71f,并能够容易地将嵌合部76嵌合于安装部71。因此,如果首先使卡合部79卡合于衬套60,接下来使嵌合部76嵌合于安装部71,则第2波形件73的组装比较容易。
第1波形件72与防尘密封件1的第1波形件22同样,除了柔软性,还要求耐疲劳性,另外,也要求耐臭氧性,与第1波形件22同样,由例如乙丙橡胶形成。另外,第2波形件73也由与第1波形件72相同的材料形成。
主密封唇80为与防尘密封件1的密封唇30同样的形态,通过硫化粘接而被接合于衬套60的外侧的端部即端部66的外侧的表面。主密封唇80由与密封唇30同样的材料形成,具有耐磨损性、耐热性、追随性等与轴之间的密封性能,另外,具有抗泥水性、抗鸣性。
副密封唇90为以轴线x为中心的环状的橡胶制构件,外侧的端部即端部91在端部61的外侧的表面被接合于衬套60的端部61。副密封唇90呈随着从外侧朝向内侧而缩径的圆锥状的形状,内侧的端部成为唇前端部92。唇前端部92被形成为能够滑动地与被插入并贯通于衬套60的轴的外周面密接地接触,在使用状态下从内侧将衬套60的内部密封。
对于副密封唇90,与主密封唇80同样,要求耐磨损性、耐热性、追随性等与轴之间的密封性能,另外,要求抗泥水性、抗鸣性。因此,作为副密封唇90的橡胶材料,与主密封唇80相同地使用适合于对滑动部分进行密封的橡胶材料,例如,使用丁腈橡胶(NBR)、氢化丁腈橡胶(H-NBR)、丙烯酸酯橡胶(ACM)、氟橡胶(FKM)等合成橡胶。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50中,第1波形件72在抵接部74通过硫化粘接而被接合于衬套60。因此,能够提高第1波形件72与衬套60之间的接合强度。
另外,在防尘密封件主体70中,安装部71与第1波形件72由同一材料一体地成型。因此,能够提高第1波形件72与安装部71的接合部(端部72c)的强度。
另外,安装部71、第1波形件72和第2波形件73与主密封唇80以及副密封唇90分开形成,所以,能够选择与两密封唇80、90所要求的密封性能不同的耐疲劳性能较高的材料。
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50,安装部71、第1波形件72以及第2波形件73对于上述伸缩运动的强度较高,能够使对于伴随衬套60移动的反复伸缩运动的耐疲劳性提高。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50,主密封唇80以及副密封唇90通过硫化粘接而被接合于衬套60,所以能够提高两密封唇80、90对衬套60的接合强度。另外,作为主密封唇80以及副密封唇90的橡胶材料,能够使用与防尘密封件主体70中的橡胶材料不同的、适合于对滑动部分进行密封的橡胶材料,所以能够使两密封唇80、90的密封性能提高。另外,还能够使两密封唇80、90的耐久性能提高。
接下来,对具有上述构造的防尘密封件5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对于通过以往公知的制造方法制造的部位,将其说明省略。
在防尘密封件主体70中,安装部71以及第1波形件72由同一橡胶材料一体地成型。具体而言,安装部71以及第1波形件72由同一橡胶材料通过硫化成型而一体地成型。另外,在该硫化成型时,通过公知的方法成型为上述的形状的衬套60以及加强环24被配置于成型模具之中,加强环24被硫化粘接于安装部71,衬套60被硫化粘接于第1波形件72。具体而言,第1波形件72的抵接部74在抵接于衬套60的外周面60a的状态下被硫化成型而硫化粘接。
主密封唇80与密封唇30的成型相同,通过硫化成型而形成于衬套60的端部66。主密封唇80的成型可以与安装部71以及第1波形件72的成型同时进行,也可以比安装部71以及第1波形件72的成型前或者在安装部71以及第1波形件72的成型之后成型。
副密封唇90与主密封唇80的成型相同,通过硫化成型而形成于衬套60的端部61。副密封唇90的成型可以与安装部71以及第1波形件72的成型同时进行,也可以在安装部71以及第1波形件72的成型前或者在安装部71以及第1波形件72的成型之后成型。另外,副密封唇90的成型可以与主密封唇80的成型同时进行,也可以不同时进行。
第2波形件73通过硫化成型而成型。在该硫化成型时,预先通过公知的方法形成的嵌合环77被配置于成型模具之中,在嵌合环77形成为一体的状态下对第2波形件73进行成型。
所成型的第2波形件73如上所述那样,将卡合部79卡合于衬套60的卡合部62,将嵌合部76嵌合于安装部71的保持面71f,从而被固定于衬套60与安装部71之间,完成防尘密封件50。在该嵌合时,如上所述,在安装部71形成有锥形面71e,所以能够使嵌合作业容易。
防尘密封件50的第1波形件72、安装部71、衬套60、主密封唇80、以及副密封唇90在组装时成为一个部件,所以部件数较少,省去了繁琐的组装作业,所以,防尘密封件50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防尘密封件50与上述防尘密封件1相同,被安装于柱孔41,将被插入并贯通于柱孔41的转向轴42与柱孔41之间的间隙密闭,防止灰尘、雨水等异物进入到车厢内。副密封唇90的唇前端92密接地抵接于转向轴42的外周面42a,从内侧(车厢侧)将衬套60与转向轴42之间密封(参照图4)。防尘密封件50的使用状态与上述的防尘密封件1的使用状态相同,所以详细的说明省略。
在使用状态下,防尘密封件50也起到与上述防尘密封件1同样的效果。
即,通过安装部71以及主密封唇80,可防止灰尘、雨水等异物从柱孔41与转向轴42之间进入到车厢内。另外,除了主密封唇80,还通过副密封唇90,可防止被涂布于衬套60与转向轴42之间的润滑剂泄漏。
另外,第1波形件72与衬套60通过硫化粘接而被互相牢固地接合,所以第1波形件72与衬套60的接合部处的、对伴随衬套60移动的反复载荷的耐久性提高,从而能够抑制第1波形件72与衬套60之间的接合解除。
另外,安装部71与第1波形件72由同一材料一体地成型,所以第1波形件72与安装部71的接合部(端部72c)的强度提高,从而能够提高防尘密封件50对于反复施加于该接合部的载荷的耐久性。
另外,在防尘密封件主体70中,安装部71与第1波形件72选择耐疲劳性能较高的材料,所以能够提高安装部71与第1波形件72对反复施加的载荷的耐久性。
另外,衬套60通过在轴线x方向上较长地延伸的内周面支撑转向轴42,所以,即使在转向轴42较大地偏心的情况下,也能够追随转向轴42的运动而相对于转向轴42保持稳定的姿势。因此,能够适当地保持两密封唇80、90对转向轴42的抵接姿势。
这样,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50,与上述防尘密封件1同样,能够使对抗反复伸缩运动的耐疲劳性提高,并能够抑制衬套60的运动引起的防尘密封件主体70的损伤。因此,即使在衬套60上施加冲击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抑制衬套60从防尘密封件主体70脱离,并能够维持衬套60对转向轴42的追随性,从而能够将两密封唇80、90相对转向轴42的姿势维持为适当的姿势。因此,能够使主密封唇80以及副密封唇90的密封性提高,并长期维持。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50能够使其组装作业容易,并能够提高衬套60与第1波形件72之间的接合强度。
接下来,参照图5对上述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本变形例中,相对于上述的防尘密封件1,衬套10、第1波形件22以及第2波形件23的形状不同。以下,对于具有与上述的防尘密封件1同样的或类似的功能的构成赋予同一附图标记而将其说明省略,对不同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5是用于表示上述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1的变形例的示意性结构的、沿着轴线x的局部剖视图。图5示出第2波形件23被卡定于衬套10A前的状态。
如图5所示,衬套10A与衬套10不同,不具有卡合部17,而具有作为卡定部的环状槽部19。槽部19被形成于衬套10A的外周面10a,并且被形成于比突条部12靠内侧的位置。槽部19为从衬套10A的外周面10a向内周侧凹陷的环状的槽。槽部19的截面形状为例如矩形,形成为能够在轴线x方向上将被收纳于槽部19内的构件卡定的形状。
在本变形例中,第1波形件22的形态不同,更具体而言为,卡合部25的形状不同。被形成于第1波形件22的内周侧的端部即端部22e的卡合部25,如上所述那样具有向外周方向凹陷的环状的凹部25a,凹部25a通过位于内侧而向内周侧突出的环状的部分即内侧周壁部25b与位于外侧而向内周侧突出的环状的部分即外侧周壁部25c划分形成。内侧周壁部25b在截面上,沿轴线x方向上扩展,如图5所示,具有在轴线x方向上较长地延伸的三角形状的形状,在内周侧形成有圆筒面状的内周面25d。该内周面25d在轴线x方向上较长地延伸,抵接于衬套10A的外周面10a,并通过硫化粘接而粘接。在本变形例中,内侧周壁部25b的内周面25d从突条部12的内侧的端面延伸到槽部19的外侧的端部,在轴线x方向跨较长的范围被粘接于衬套10A的外周面10a。外侧周壁部25c与上述图2所示的第1波形件22的卡合部25同样,截面具有矩形的形状。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第2波形件23的形态不同,更具体而言为,端部23e所具有的卡合部与上述的卡合部26不同。另外,在图5中,第2波形件23,被硫化成型为从安装部21的内周面21d向内周侧以及内侧方向倾斜地延伸,所成型的状态通过实线表示,被卡定于衬套10A的使用状态下的状态通过虚线表示。
如图5所示,在第2波形件23的端部23e,形成有作为卡合部的突出前端部27。突出前端部27形成为能够卡合于衬套10A的槽19,为向内侧突出的环状的部分,截面形状呈例如向内侧突出的楔状的形状。突出前端部27的截面形状优选为下述的形状:在图5中通过实线表示的第2波形件23的自由状态下,面向外周侧的表面相对于轴线x正交的形状,或者,向外周侧倾斜而从基部延伸的形状。在使用状态下,第2波形件23被向外侧方向弯曲,将第2波形件23的突出前端部27嵌入衬套10A的槽部19中,从而被卡合并卡定,由此,第2波形件23被接合而固定于衬套10A。此时,在第2波形件23中,如图5中虚线所示,形成有凸部23a、23c以及凹部23b。在该使用状态下,在第2波形件23,形成有由凸部23a、23c以及凹部23b等产生的弹性力,所以第2波形件23的突出前端部27不会从槽部19拔出,而是在槽部19内被向内周侧按压,能够使第2波形件23的突出前端部27可靠地嵌入并卡合于衬套10的槽部19。
如上所述,在本变形例中,除了凹部25a与衬套10A的突条部12之间的硫化粘接之外,还能够经由内侧周壁部25b的内周面25d在轴线x方向上跨较长的范围使第1波形件22的卡合部25与衬套10A接触而硫化粘接。因此,能够增大第1波形件22的卡合部25与衬套10A的外周面10a之间的接触面积,并能够增大第1波形件22的卡合部25与衬套10A的外周面10a之间的粘接力。由此,在防尘密封件10的制造时,在将第1波形件22的卡合部25与衬套10A硫化粘接后将成型模具脱模时,第1波形件22的卡合部25与衬套10A之间的粘接力较大,所以能够抑制第1波形件22裂开而破损。
另外,仅通过使第2波形件23弯曲,将突出前端部27嵌入到衬套10A的槽部19,即可使第2波形件23卡合而接合固定于衬套10A,从而能够使第2波形件23与衬套10A的卡合作业容易。因此,能够使防尘密封件1的组装作业容易。
另外,本变形例中的衬套10A的突条部12以及第1波形件22的卡合部25、以及衬套10A的槽19以及第2波形件23的突出前端部27在上述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2中也能够适用。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含本发明的概念以及权利要求所含的所有的实施方式。另外,也可以将各构成适当地有选择地组合,以起到上述的课题以及效果的至少一部分。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要素的形状、材料、配置、尺寸等能够根据本发明的具体使用形态而适当变更。具体而言,安装部21、71、加强环24、密封唇30、80、90、第1、2波纹部22、23、72、73的折皱等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形状。
另外,如上所述,在防尘密封件1中,与第1波形件22的卡合部25相对应的衬套10的突条部12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形状,只要是第1波形件22在内周侧的端部卡合而被硫化粘接于衬套10的形状即可。另外,第1波形件22的卡合部25与对应的衬套10的突条部12也可以变为防尘密封件50的第1波形件72与衬套60的接合部(抵接部74与外周面60a)。
同样,在防尘密封件50中,第1波形件72的抵接部74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形状,只要是第1波形件72在内周侧的端部抵接或者卡合而被硫化粘接于衬套60的形状即可。另外,第1波形件72的抵接部74与衬套60也可以变为防尘密封件1的第1波形件22的卡合部25与对应的衬套10的突条部12那样。
另外,在防尘密封件1中,第2波形件23的卡合部26与对应的衬套10的卡合部17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形状,只要是第2波形件23在内周侧的端部能够卡合于衬套10的形状即可。
同样,在防尘密封件50中,第2波形件73的卡合部79与对应的衬套60的卡合部62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形状,只要是第2波形件73在内周侧的端部能够卡合于衬套60的形状即可。另外,第2波形件73的嵌合部76与对应的安装部71的保持面71f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形状,只要是第2波形件73在外周侧的端部能够嵌合于安装部71的形状即可。
另外,本发明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1、50作为车辆的转向防尘密封件而使用,但本发明所涉及的防尘密封件的适用对象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工业设备等能够利用本发明所起到的效果的所有的构成。
附图标记说明
1、50、100:防尘密封件;10、10A、60、101:衬套;10a、60a:外周面;10b、60b:内周面;11、13、61、66、101a、101b:端部;12:突条部;14:锥形部;15、16:锥形面;17、62:卡合部;17a、64:突条部;17b、65:凹部;18:槽;19:槽部;20、70、102:防尘密封件主体;21、71、107:安装部;21a、71b:凸缘;21b、71a:端部;21c:外周面;21d、71d:内周面;22、72、105:第1波形件;22a、22c、23a、23c、72b、73a、73c:凸部;22b、23b、72a、73b:凹部;22d、22e、23d、23e、72c、72d、73d、73e:端部;23、73、106:第2波形件;24、108:加强环;24a:外周面;25、26、79:卡合部;25a:凹部;25b:内侧周壁部;25c:外侧周壁部;25d:内周面;26a:圆盘部;26b:突条部;26c:凹部;27:突出前端部;30、103:密封唇;31、32:端部;33:唇前端部;40、131:前围板;40a:车厢侧表面;41、132:柱孔;42、130:转向轴;42a:外周面;63:中空圆盘部;71c:突条部;71e:锥形面;71f:保持面;71g:台阶部;74:抵接部;75:圆筒面;76:嵌合部;77:嵌合环;77a:嵌合面;78:保持部;79a:前端部;79b:凹部;80:主密封唇;90:副密封唇;91:端部;92:唇前端部;104:安装构件;105a、106a:内侧端部;x:轴线。

Claims (6)

1.一种防尘密封件,用于将设置于被安装构件的开口与被插入并贯通于该开口的轴之间密封,所述防尘密封件包括:以轴线为中心的环状的防尘密封件主体;供所述轴可滑动地插入并贯通的、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环状的衬套;和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环状的密封唇,其被设置于该衬套的所述轴线方向的一端,并能够滑动地抵接于所述轴的外周面,所述防尘密封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防尘密封件主体包括:被嵌合于所述被安装部的开口的、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环状的弹性材料制安装部;具有弹性材料制折皱的、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环状的第1折皱部;和具有弹性材料制折皱的、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环状的第2折皱部,所述第1折皱部与所述第2折皱部被配设成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互相并列,
所述第1折皱部与所述安装部一体形成,在外周连接于所述安装部的内周面,在内周被硫化粘接于所述衬套的外周面,
所述第2折皱部在外周被固定于所述安装部的内周面,在内周被卡定于所述衬套的外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密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折皱部与所述安装部一体形成,在所述外周连接于所述安装部的内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密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折皱部在所述外周被嵌合于所述安装部的内周面,从而被固定于所述安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尘密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套具有沿所述外周面环状地延伸的第1卡合部,所述第2折皱部在内周的端部具有环状的第2卡合部,所述第1卡合部与所述第2卡合部被互相卡合,从而将所述第2折皱部卡定于所述衬套的外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尘密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卡合部包括沿所述衬套的所述外周面环状地延伸的、向所述轴线方向或所述轴线凹陷的凹部,所述第2卡合部包括在所述第2折皱部的内周的端部环状地延伸的、向所述轴线方向凸出的凸部,所述第2卡合部的所述凸部被收纳并卡合于所述第1卡合部的所述凹部,所述第2折皱部被卡定于所述衬套的外周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防尘密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套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所述第2折皱部侧的端部具有锥形部,所述锥形部形成有从该端部侧向相反侧的端部侧方向扩展的锥形面。
CN201580061459.5A 2014-11-11 2015-11-05 防尘密封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1103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8732 2014-11-11
JP2014228732 2014-11-11
PCT/JP2015/081125 WO2016076186A1 (ja) 2014-11-11 2015-11-05 ダストシ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0355A true CN107110355A (zh) 2017-08-29
CN107110355B CN107110355B (zh) 2019-12-31

Family

ID=55954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145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110355B (zh) 2014-11-11 2015-11-05 防尘密封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34037B2 (zh)
EP (1) EP3214349B1 (zh)
JP (1) JP6683130B2 (zh)
CN (1) CN107110355B (zh)
WO (1) WO201607618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6163A (zh) * 2019-11-07 2022-06-1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带孔盖的外管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0355B (zh) * 2014-11-11 2019-12-31 Nok株式会社 防尘密封件
US10393298B2 (en) 2016-02-01 2019-08-27 Deublin Company Rotary union with expanding ring
GB201601820D0 (en) * 2016-02-02 2016-03-16 Rolls Royce Power Eng An arrangement for adjoining a support structure to a pipe
KR101819143B1 (ko) * 2016-12-13 2018-02-28 주식회사 디엠씨 베어링이 구비된 일체형 더스트 커버
US11148162B2 (en) 2017-05-08 2021-10-19 Changzhou Mingseal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luid micro-injection device and flow channel assembly
CN107051794B (zh) * 2017-05-08 2021-01-08 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流体微量喷射装置及其流道组件
KR101865190B1 (ko) * 2017-11-28 2018-06-08 (주)건화이엔지 등속조인트의 컴팩트 부트
EP3828447B1 (en) * 2018-07-25 2022-04-13 NOK Corporation Sealing device
US11306822B2 (en) * 2018-07-25 2022-04-19 Nok Corporation Sealing device
DE102018213483A1 (de) * 2018-08-10 2020-02-13 Icotek Project Gmbh & Co. Kg Tülle
JP6998915B2 (ja) * 2019-05-09 2022-01-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203970B2 (ja) * 2019-06-12 2023-01-13 Nok株式会社 密封装置
EP3750780B1 (de) * 2019-06-12 2021-06-23 Etimex Technical Components GmbH Lenksäulendurchführung eines lenkbaren fahrzeugs
JP7052787B2 (ja) * 2019-11-15 2022-04-12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ダストカバー
JP7351192B2 (ja) * 2019-11-20 2023-09-27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ダストカバー
US11626716B2 (en) * 2019-12-20 2023-04-11 Raymond & Lae Engineering, Inc. Floor grommet
US11598423B2 (en) 2019-12-27 2023-03-07 Saint-Gobain Performance Plastics Corporation Dynamic seal
JP7077347B2 (ja) * 2020-02-17 2022-05-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DE102022206783A1 (de) * 2022-07-04 2024-01-04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Einführelement zum Einführen und Positionieren eines Wellenelementes, ein Verfahren zum Zusammenbau eines Systems sowie ein Verfahren zum Austausch eines Bauteils in einem System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42467A (ja) * 1995-07-31 1997-02-14 Toyota Motor Corp コラムホールカバー
US20080231003A1 (en) * 2004-01-15 2008-09-25 Seiichi Moriyama Dust Cover for a Steering Shaft
CN101583814A (zh) * 2006-11-21 2009-11-18 Nok株式会社 密封装置
CN201824966U (zh) * 2010-09-29 2011-05-1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护套
CN102119062A (zh) * 2008-08-08 2011-07-06 Sms西马格股份公司 用于密封辊子轴承的密封元件、辊子轴承和用于安装密封元件的方法
DE102011105449A1 (de) * 2011-06-22 2012-12-2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Ringförmiger Dichtkörp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32208A (ja) * 1998-07-13 2000-01-28 Ricoh Co Ltd 製本原稿読取装置
JP2001324018A (ja) * 2000-05-12 2001-11-22 Kurashiki Kako Co Ltd ダストシール
US20020113375A1 (en) * 2001-02-20 2002-08-22 Gennady Ruderman Pressure differential sealing device
JP5120763B2 (ja) * 2006-07-05 2013-01-16 Nok株式会社 密封装置
CN107110355B (zh) * 2014-11-11 2019-12-31 Nok株式会社 防尘密封件
EP3211279A1 (en) * 2014-11-14 2017-08-30 Nok Corporation Dust seal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42467A (ja) * 1995-07-31 1997-02-14 Toyota Motor Corp コラムホールカバー
US20080231003A1 (en) * 2004-01-15 2008-09-25 Seiichi Moriyama Dust Cover for a Steering Shaft
CN101583814A (zh) * 2006-11-21 2009-11-18 Nok株式会社 密封装置
CN102119062A (zh) * 2008-08-08 2011-07-06 Sms西马格股份公司 用于密封辊子轴承的密封元件、辊子轴承和用于安装密封元件的方法
CN201824966U (zh) * 2010-09-29 2011-05-1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护套
DE102011105449A1 (de) * 2011-06-22 2012-12-2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Ringförmiger Dichtkörpe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6163A (zh) * 2019-11-07 2022-06-1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带孔盖的外管
CN114616163B (zh) * 2019-11-07 2023-12-22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带孔盖的外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83130B2 (ja) 2020-04-15
EP3214349A1 (en) 2017-09-06
CN107110355B (zh) 2019-12-31
US20170219100A1 (en) 2017-08-03
US10234037B2 (en) 2019-03-19
EP3214349B1 (en) 2020-03-18
EP3214349A4 (en) 2018-05-30
WO2016076186A1 (ja) 2016-05-19
JPWO2016076186A1 (ja) 2017-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0355A (zh) 防尘密封件
JP4987300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シャフト用ダストカバー
US8308176B2 (en) Suspension stop comprising a mobile sealing element
CN107110373A (zh) 防尘密封件
CN101438069B (zh) 滑动轴承
JP5311649B2 (ja) 環状密封装置
CN104246323B (zh) 密封结构
CN109114110A (zh) 悬架止推轴承装置
JP2018017255A (ja) 密封型スラスト玉軸受
CN206234363U (zh) 密封装置
CN107407420B (zh) 密封装置
US20060157940A1 (en) Sealing device for shock-absorbers
CN105003568A (zh) 滚动轴承尤其用于离合器分离的轴承装置
JP2008175349A (ja) ストラット軸受
CN106286732A (zh) 张紧辊装置
KR20170138041A (ko) 서스펜션 스트럿 베어링 및 서스펜션 스트럿 베어링을 구비한 서스펜션 스트럿
JP6460574B2 (ja) ダストシール
JP2010223251A (ja) シール装置
CN103486274B (zh) 带有塑料内杯的密封件
JP2019044898A (ja) バルブステムシール
JP2017101750A (ja) 密封装置用補助シール
JP6809191B2 (ja) 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
CN205534230U (zh) 密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