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0059B - 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0059B
CN107110059B CN201680005998.1A CN201680005998A CN107110059B CN 107110059 B CN107110059 B CN 107110059B CN 201680005998 A CN201680005998 A CN 201680005998A CN 107110059 B CN107110059 B CN 1071100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oling
cooling jacket
jacket spacer
casing bore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59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10059A (zh
Inventor
藤田佳史
内田章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chia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chia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chias Corp filed Critical Nichias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6/05089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6114332A1/ja
Publication of CN107110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0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10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00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33Moulds having transversely, e.g. radially, movable mould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27Sprue channels ; Runner channels or runner 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27Sprue channels ; Runner channels or runner nozzles
    • B29C45/28Closure devic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2Heating or cooling
    • B29C45/7207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moulded art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cylinders or cylinder he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02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 F02F1/1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for liquid cooling
    • F02F1/14Cylinders with means for directing, guiding or distributing liquid stre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4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748Machines or part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748Machines or part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9L2031/749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cylinders or cylinder heads
    • F01P2003/021Cooling cylin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注塑成型模,使用包括固定模、可动模(1)和至少1个滑动模(1)、并且通过合模工序中的合模从而形成一体成型体的成型空间的注塑成型模来进行注塑成型,该一体成型体至少具有内侧彼此相对的第一水冷套间隔件和第二水冷套间隔件、以及将该第一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或端部与该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或端部相连的桥部。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具有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周向的整个流路中的单侧这一半部分或单侧的一部分对应的形状的水冷套间隔件的通过注塑成型进行的制造中不会在开模时发生“滑动夺取”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

Description

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在内燃机的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内燃机中,在汽缸孔内的活塞的上止点发生燃料的爆炸,利用该爆炸将活塞按下,由于该构造,汽缸孔壁的上侧的温度较高,下侧的温度较低。因此,在汽缸孔壁的上侧和下侧,热变形量产生差异,上侧大幅膨胀,而下侧的膨胀较小。
结果,活塞的与汽缸孔壁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这成为增加油耗的主要原因,所以希望在汽缸孔壁的上侧和下侧减少热变形量的差异。
在图1中示出缸体的一个例子,缸体具有直列的多个汽缸孔,以围绕这些汽缸孔一圈的方式形成有槽状冷却水流路。
并且,一直以来,为了使汽缸孔壁的壁温均匀,尝试了在槽状冷却水流路内设置水冷套间隔件,调节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冷却水的水流,从而控制由冷却水获得的汽缸孔壁的上侧的冷却效率以及下侧的冷却效率。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内燃机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划分构件,该内燃机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划分构件配置在形成于内燃机的缸体的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内,从而将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内划分成多条流路,其特征在于,该内燃机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划分构件包括:流路分割构件,该流路分割构件形成为小于上述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的深度的高度,并且成为将上述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内分割为汽缸孔侧流路和汽缸孔相反侧流路的壁部;以及挠性唇状构件,该挠性唇状构件自上述流路分割构件朝向上述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的开口部方向地形成,并且由挠性材料形成为前端缘部越过了上述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的一侧的内表面的形状,从而在完成了向上述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内的插入后,利用自身的挠曲复原力使上述前端缘部在上述槽状冷却用热介质流路的深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与上述内表面接触,由此将上述汽缸孔侧流路与上述汽缸孔相反侧流路分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1939号公报(权利要求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设置在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以往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形状是围绕汽缸孔一圈的形状。例如在图1所示的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内,设置有图28所示的水冷套间隔件40那样的、围绕汽缸孔一圈的形状、即相当于汽缸孔之间的位置的3处位置缩径了的筒状的水冷套间隔件。引用文献1所记载的水冷套间隔件同样也是围绕汽缸孔一圈的形状。
并且,通过合成树脂的注塑成型来制造这种水冷套间隔件。
但是,具有围绕汽缸孔一圈的形状的水冷套间隔件埋入到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整个周向上,所以在这种水冷套间隔件的情况下,很难进行在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周向上选择性地在局部使冷却水的流量大幅改变那样的控制。
于是,为了进行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冷却水的流量的局部控制,需要使用在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周向上与整个流路的一部分对应的形状的水冷套间隔件。例如使用图2所示的形态例那样的水冷套间隔件1a、1b。水冷套间隔件1a是与图1所示的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周向的整个流路中的单侧这一半部分对应的形状,另外,水冷套间隔件1b是与图1所示的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周向的整个流路中的单侧的一部分(与两个中间汽缸孔对应的部分)对应的形状。
这种形状的水冷套间隔件也是通过注塑成型制造的。并且,在这种形状的水冷套间隔件的注塑成型中,由于以两个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彼此相对的那样的形状进行成型在生产率上是高效的,所以采用图29以及图30所示那样的、形成有两个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彼此相对的成型体的成型空间42的注塑成型模41。另外,在实际的通过注塑成型获得的成型体中,与成型主体部一起还一体形成有:成为从与注塑成型机的注射嘴接触的部分到浇道为止的熔融树脂的流入通路的直浇道(sprue)、成为熔融树脂从直浇道到达浇口的中间通路的浇道(日文:ランナー)以及成为熔融树脂从浇道流入成型主体部的成型空间的入口的浇口。
作为成型出两个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彼此相对的那样的形状的注塑成型的方法,可以列举出如下方法:作为注塑成型模,准备具有固定模、可动模和滑动模且在合模时形成两个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彼此相对的成型空间的注塑成型模,该可动模能沿该水冷套间隔件的上下方向移动,上述滑动模能沿相对于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该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移动,使该注塑成型模合模,接着注射熔融状态的合成树脂,保持压力,进行冷却而使合成树脂固化,接着进行开模,接着将贴附在可动模上的成型体取出,从而获得成型体。
在这种注塑成型中,开模前的成型主体部贴附在注塑成型模上,所以在开模时,当能沿相对于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该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移动的滑动模沿相对于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该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移动,而沿离开成型主体部的方向移动时,成型主体部被滑动模拉拽。此时,在是要设置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单侧这一半部分或单侧的一部分的水冷套间隔件的情况下,两个水冷套间隔件的两端彼此未相连,所以在开模时,会发生成型主体部贴附在滑动模上而被滑动模带走的“滑动夺取(日文:スライド取られ)”。
并且,通常,上述的注塑成型的从合模到注射、保持压力、冷却固化、开模、成型体的取出为止的过程被计算机控制为自动运转,程序被设定为,在开模时,使成型体贴附于可动模,将贴附于可动模的成型体取出。因此,当发生“滑动夺取”时,不再能够进行正常的运转。
因而,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具有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周向的整个流路中的一部分对应的形状的水冷套间隔件的通过注塑成型进行的制造中在开模时不会发生“滑动夺取”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上述课题通过以下的本发明来解决。
即,本发明(1)提供一种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其通过合成树脂的注塑成型来制造水冷套间隔件,该水冷套间隔件设置在内燃机的具有汽缸孔的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周向的整个流路中的全部或一部分内,其特征在于,
该注塑成型包括将注塑成型模合模的合模工序、注射熔融状态的合成树脂的注射工序、保持压力并进行冷却而使上述合成树脂固化的固化工序、进行该注塑成型模的开模的开模工序、以及从该注塑成型模中取出一体成型体的取出工序,
该注塑成型模是具有固定模、可动模和至少1个滑动模(1)、并且通过该合模工序中的合模从而形成一体成型体的成型空间的注塑成型模,上述可动模能沿该水冷套间隔件的上下方向移动,上述滑动模(1)能沿相对于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该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移动,上述一体成型体至少具有内侧彼此相对的第一水冷套间隔件和第二水冷套间隔件、以及将该第一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或端部与该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或端部相连的桥部,
在该开模工序中,使该可动模沿该水冷套间隔件的上下方向移动,且使该滑动模(1)沿相对于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该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移动,从而进行该注塑成型模的开模。
另外,本发明(2)提供一种在(1)的基础上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桥部包括汽缸孔间部桥部和端部侧桥部,上述汽缸孔间部桥部将上述第一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的内侧与上述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的内侧相连,上述端部侧桥部将上述第一水冷套间隔件的端部与上述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端部相连。
另外,本发明(3)提供一种在(2)的基础上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一体成型体还具有桥部间桥部,该桥部间桥部将相邻的上述汽缸孔间部桥部的中央部近旁与上述端部侧桥部的中央部近旁相连,或将相邻的上述汽缸孔间部桥部的中央部近旁彼此相连。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具有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周向的整个流路中的一部分对应的形状的水冷套间隔件的通过注塑成型进行的制造中不会在开模时发生“滑动夺取”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设置有水冷套间隔件的缸体的形态例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形态例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中的注塑成型工序的示意性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中的注塑成型工序的示意性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中的注塑成型工序的示意性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中的注塑成型工序的示意性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中的注塑成型工序的示意性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中的注塑成型工序的示意性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制造的一体成型体的形态例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中的注塑成型工序的示意性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中的注塑成型工序的示意性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中的注塑成型工序的示意性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中的注塑成型工序的示意性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中的注塑成型工序的示意性的剖面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中的注塑成型工序的示意性的剖面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中的注塑成型工序的示意性的剖面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中的注塑成型工序的示意性的剖面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中的注塑成型工序的示意性的剖面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中的注塑成型工序的示意性的剖面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中的注塑成型工序的示意性的剖面图。
图21是表示一体成型体的形态例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22是表示一体成型体的形态例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一体成型体的形态例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24是表示一体成型体的形态例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25是表示桥部的形态例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26是表示一体成型体的形态例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27是表示一体成型体的形态例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28是表示以往的水冷套间隔件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29是假想的成型模具的立体图。
图30是图29所示的假想的成型模具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9说明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图1是表示设置有利用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水冷套间隔件的缸体的形态例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形态例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3~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中的注塑成型工序的示意性的剖面图。图9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制造的一体成型体的形态例的示意图,图9的(A)是立体图,图9的(B)是从上方观察的图。
图2所示的水冷套间隔件1a是根据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的形态例制造的水冷套间隔件,被制造为可设置在图1所示的缸体11内的水冷套间隔件。水冷套间隔件1a是如图1所示设置在车辆搭载用内燃机的上层开放(open-deck)型的缸体11内的水冷套间隔件。在缸体11内形成有供活塞上下移动的汽缸孔12以及供冷却水流动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并且,将汽缸孔12和槽状冷却水流路14分隔开的壁是汽缸孔壁13。另外,在缸体11形成有用于向槽状冷却水流路11供给冷却水的冷却水供给口15以及用于自槽状冷却水流路11排出冷却水的冷却水排出口16。
在该缸体11内以直列排列的方式形成有两个以上的汽缸孔12。因此,汽缸孔12具有与1个汽缸孔相邻的端汽缸孔12a1、12a2和夹在两个汽缸孔之间的中间汽缸孔12b1、12b2(另外,在缸体的汽缸孔的数量为两个的情况下,只存在端汽缸孔。)。直列排列的汽缸孔中端汽缸孔12a1、12a2为两端的汽缸孔,另外,中间汽缸孔12b1、12b2为位于一端的端汽缸孔12a1与另一端的端汽缸孔12a2之间的汽缸孔。各汽缸孔间的壁例如端汽缸孔12a1与中间汽缸孔12b1之间的壁为汽缸孔间壁9,该汽缸孔间壁9是夹在两个汽缸孔之间的部分,因此热量从两个汽缸孔传递到该汽缸孔间壁9,因此壁温高于其他壁。另外,在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汽缸孔侧的壁面17上,各汽缸孔的边界是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汽缸孔侧的壁面17的各汽缸孔的边界101。另外,在本发明中,将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壁面中的汽缸孔13侧的壁面记作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汽缸孔侧的壁面17,将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壁面中的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汽缸孔侧的壁面17相反的一侧的壁面记作壁面18。
并且,在本发明中,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周向的整个流路中的单侧这一半部分是指,在沿汽缸孔排列的方向将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整个流路垂直地一分为二之后的单侧那一半部分的流路。例如在图1中,汽缸孔排列的方向为Z-Z方向,沿该Z-Z线将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整个流路垂直地一分为二之后的单侧这一半部分的槽状冷却水流路分别是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周向的整个流路中的单侧这一半部分的流路。也就是说,在图1中,Z-Z线的20a侧的那一半部分的流路为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周向的整个流路中的一单侧这一半部分的流路141a,Z-Z线的20b侧的那一半部分的流路为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周向的整个流路中的另一单侧这一半部分的流路141b。另外,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周向的整个流路中的单侧是指单侧这一半部分的流路141a或单侧这一半部分的流路141b中的任一者。
作为设置在图1所示的缸体11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内的水冷套间隔件,能列举出图2的(A)所示的水冷套间隔件1a和图2的(B)所示的水冷套间隔件1b。水冷套间隔件1a是设置在图1所示的缸体11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周向的整个流路中单侧这一半部分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1a内的水冷套间隔件,另外,水冷套间隔件1b是设置在图1所示的缸体11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周向的整个流路中单侧的流路的与汽缸孔12b1与汽缸孔12b2对应的流路内、即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周向的整个流路中的单侧(141a)的一部分内的水冷套间隔件。作为设置在缸体11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内的水冷套间隔件,除此之外,例如能列举出设置在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周向的整个流路中另一单侧这一半部分的槽状冷却水流路141b内的水冷套间隔件、设置在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单侧141a或单侧141b的一部分内且与汽缸孔12a1和汽缸孔12b1对应的流路内、或与汽缸孔12b2和汽缸孔12a2对应的流路内、或与汽缸孔12a1、汽缸孔12b1、汽缸孔12b2对应的流路内、或与汽缸孔12b1、汽缸孔12b2、汽缸孔12a2对应的流路内、或与汽缸孔12a1对应的流路内、或与汽缸孔12b1对应的流路内、或与汽缸孔12b2对应的流路内、或与汽缸孔12a2对应的流路内、或设置在槽状冷却水流路14的单侧141a的全部或一部分和单侧141b的一部分的流路内等的水冷套间隔件。
在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的形态例中,通过注塑成型合成树脂来制造水冷套间隔件1a。在制造水冷套间隔件1a的注塑成型中,将形成有一体成型体10a的形成空间的注塑成型模用作注塑成型用的模具,如图9所示,该一体成型体10a至少具有桥部2和内侧相对的两个水冷套间隔件1a。
并且,在注塑成型中,首先使注塑成型模30合模。如图3所示,该注塑成型模30包括固定模31、滑动模(1)32a、32b和可动模33。注塑成型模30是通过在合模工序中合模而至少形成一体成型体10a的形成空间34的注塑成型模。另外,上述固定模31、滑动模(1)32a、32b以及可动模33成为一体成型体10a的模具。另外,图3~图6是表示在未形成桥部的位置利用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的面剖切后的端面位置处的注塑成型的情况的图。另外,图7以及图8是沿图4中的Y-Y线剖切后的剖面图。另外,图3~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中进行的注塑成型的情况的示意图,并不是用于注塑成型图9所示的成型体10a本身的形态例。
接着,如图4以及图7所示,将熔融状态的合成树脂注射到一体成型体的形成空间34内,在保持了压力的状态下进行冷却,使合成树脂固化而在注塑成型模30内形成一体成型体10。
接着,如图5、图6以及图8所示,进行注塑成型模30的开模。在该开模的过程中,首先如图5以及图8所示,使可动模33沿水冷套间隔件的上下方向35中的离开固定模31的方向351移动,并且使滑动模(1)32a、32b沿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可动模33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38a、38b移动,从而使滑动模(1)32a、32b沿离开一体成型体10的方向移动。此时,固定模31以及滑动模(1)32a、32b脱离一体成型体10。
接着,如图6所示,使可动模33沿水冷套间隔件的上下方向35中的离开固定模31的方向进一步移动,直到到达能从可动模33中取出一体成型体10的位置。
以上述这种方式进行注塑成型模30的开模。并且,在进行了注塑成型模30的开模后,将贴附在可动模33上的一体成型体10自可动模33卸下,从而从注塑成型模30中取出一体成型体10,获得一体成型体10。
另外,在图4~图6中,用附图标记35表示的方向是水冷套间隔件的上下方向。另外,在图7以及图8中,用附图标记37表示的方向是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另外,在图4~图8中,用附图标记36表示的方向是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可动模33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另外,在图5中,用附图标记351表示的方向是开模工序中的可动模33的移动方向,另外,用附图标记38a、38b表示的方向是开模工序中的滑动模(1)32a、32b各自的移动方向。
如图9所示,在注塑成型模内形成的一体成型体10a至少具有内侧彼此相对的两个水冷套间隔件1a和将这两个水冷套间隔件1a的内侧彼此相连的桥部2。一体成型体10a的桥部2包括将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3彼此相连的汽缸孔间部桥部2a和将水冷套间隔件的端部4彼此相连的端部侧桥部2b。另外,在一体成型体10a的情况下,在注塑成型时,例如能够从两端的端部侧桥部2b将熔融树脂注射到注塑成型模内。
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通过合成树脂的注塑成型来制造水冷套间隔件,该水冷套间隔件设置在内燃机的具有汽缸孔的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周向的整个流路中的一部分,其特征在于,
该注塑成型包括将注塑成型模合模的合模工序、注射熔融状态的合成树脂的注射工序、保持压力并进行冷却而使上述合成树脂固化的固化工序、进行该注塑成型模的开模的开模工序、以及从该注塑成型模中取出一体成型体的取出工序,
该注塑成型模是具有固定模、可动模和至少1个滑动模(1)并通过该合模工序中的合模来形成一体成型体的成型空间的注塑成型模,上述可动模能沿该水冷套间隔件的上下方向移动,上述滑动模(1)能沿相对于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该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移动,上述一体成型体至少具有内侧彼此相对的第一水冷套间隔件和第二水冷套间隔件、以及将该第一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或端部与该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或端部相连的桥部,
在该开模工序中,使该可动模沿该水冷套间隔件的上下方向移动,并且使该滑动模(1)沿相对于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该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移动,从而进行该注塑成型模的开模。
设置有利用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水冷套间隔件的缸体是形成有直列排列的两个以上汽缸孔的上层开放型的缸体。在缸体为形成有直列排列的两个汽缸孔的上层开放型的缸体的情况下,缸体具有由两个端汽缸孔形成的汽缸孔。另外,在缸体为形成有直列排列的3个以上汽缸孔的上层开放型的缸体的情况下,缸体具有由两个端汽缸孔和1个以上中间汽缸孔形成的汽缸孔。另外,在本发明中,将直列排列的汽缸孔中两端的汽缸孔称为端汽缸孔,将两侧被其他汽缸孔夹着的汽缸孔称为中间汽缸孔。
并且,利用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水冷套间隔件设置在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周向的整个流路中的一部分。因此,当从上方观察时,利用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水冷套间隔件为由1个圆弧形成的形状或由两个以上圆弧连结而成的形状。在利用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水冷套间隔件中,根据在缸体上形成的汽缸孔的数量和想要改变冷却水的流动的部位等,适当地选择当从上方观察时形成为由几个圆弧形成的形状以及形成为用于设置在哪个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哪个部分内的形状。并且,与作为制造目的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形状相匹配地设计注塑成型模中的一体成型体的成型空间。
在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合成树脂的注塑成型来制造水冷套间隔件。注塑成型包括将注塑成型模合模的合模工序、将熔融状态的合成树脂注射到一体成型体的成型空间内的注射工序、对注射到一体成型体的成型空间内的熔融状态的合成树脂保持压力并进行冷却而使该合成树脂固化的固化工序、进行该注塑成型模的开模的开模工序以及从注塑成型模中取出一体成型体的取出工序。
用于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的注塑成型的注塑成型模是通过合模工序中的合模而在模内形成一体成型体的成型空间的注塑成型模。
用于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的注塑成型的注塑成型模包括固定模、可动模和1个或两个以上的滑动模(1),在开模时,上述可动模沿水冷套间隔件的上下方向中的离开固定模的方向移动,上述滑动模(1)沿相对于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移动。另外,在本发明中,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是水冷套间隔件中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汽缸孔侧的壁面相对的一侧,另外,水冷套间隔件的外侧是水冷套间隔件中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汽缸孔侧的壁面的相反侧的壁面相对的一侧。另外,以下,将沿相对于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移动的滑动模记作滑动模(1)。
滑动模(1)是用于在一体成型体的第一水冷套间隔件或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外侧形成如下部分的模具,该部分在一体成型体的第一水冷套间隔件或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外侧相对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成为倒勾(日文:アンダーカット),且相对于在与垂直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且垂直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上移动的滑动模(1)的移动方向不成为倒勾。
注塑成型模作为对一体成型体进行成型的模具包括固定模、可动模和至少1个滑动模(1),上述可动模能沿水冷套间隔件的上下方向中的离开固定模的方向移动,上述滑动模(1)能沿相对于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移动,根据需要,注塑成型模可以包括除上述模具以外的对一体成型体进行成型的模具,例如沿汽缸孔的排列方向且是相对于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移动的滑动模(以下也记作其他滑动模(2)。)、沿相对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成小于90°的角度且相对于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移动的滑动模(以下也记作其他滑动模(3)。)等。
例如,作为注塑成型模的形态例,能列举出如图7以及图8所示的形态例那样对一体成型体进行成型的模具包括固定模、可动模和两个滑动模(1)的注塑成型模,上述可动模能沿水冷套间隔件的上下方向移动,上述滑动模(1)能沿相对于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移动。
另外,例如作为注塑成型模的形态例,能列举出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形态例那样对一体成型体进行成型的模具包括固定模(未图示)、可动模331、滑动模(1)321a、321b和其他滑动模(2)341a、341b的注塑成型模。在开模工序中,可动模331沿水冷套间隔件的上下方向(在图10以及图11中是纸面的里侧)移动,另外,滑动模(1)321a、321b沿相对于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且离开一体成型体10b的方向381a、381b移动,另外,其他滑动模(2)341a、341b沿汽缸孔的排列方向且是相对于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且离开一体成型体10b的方向391a、391b移动。该其他滑动模(2)是用于在一体成型体的第一水冷套间隔件或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外侧形成如下的部分的模具,该部分相对于可动模成为倒勾,相对于在与垂直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且垂直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上移动的滑动模(1)也成为倒勾,并且相对于在汽缸孔的排列方向且是与垂直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上移动的其他滑动模(2)不成为倒勾。这样,作为注塑成型模的形态例,能列举出对一体成型体进行成型的模具包括固定模、可动模、两个滑动模(1)和两个滑动模(2)的注塑成型模,上述可动模能沿水冷套间隔件的上下方向移动,上述滑动模(1)能沿相对于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移动,上述滑动模(2)能沿汽缸孔的排列方向且是相对于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移动。
另外,例如作为注塑成型模的形态例,能列举出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形态例那样对一体成型体进行成型的模具包括固定模(未图示)、可动模332、滑动模(1)322a、322b和其他滑动模(2)342a的注塑成型模。在开模工序中,可动模332沿水冷套间隔件的上下方向(在图12以及图13中是纸面的里侧)移动,另外,滑动模(1)322a、322b沿相对于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且离开一体成型体10c的方向382a、382b移动,另外,其他滑动模(2)342a沿汽缸孔的排列方向且是相对于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且离开一体成型体10c的方向392a移动。这样,作为注塑成型模的形态例,能列举出对一体成型体进行成型的模具包括固定模、可动模、两个滑动模(1)和1个滑动模(2)的注塑成型模,上述可动模能沿水冷套间隔件的上下方向移动,上述滑动模(1)能沿相对于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移动,上述滑动模(2)能沿汽缸孔的排列方向且是相对于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移动。
另外,例如作为注塑成型模的形态例,能列举出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的形态例那样对一体成型体进行成型的模具包括固定模(未图示)、可动模333和滑动模(1)323a、323b的注塑成型模。在开模工序中,可动模333沿水冷套间隔件的上下方向(在图14以及图15中是纸面的里侧)移动,另外,滑动模(1)323a、323b沿相对于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且离开一体成型体10d的方向383a、383b移动。在图14以及图15所示的注塑成型模的形态例中,可动模构成为不仅是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的模具而且也是外侧的一部分的模具,当在水冷套间隔件的外侧的利用可动模作为模具的部分不存在相对于可动模成为倒勾的部分的情况下,作为可动模,可以使用不仅是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的模具而且也是外侧的一部分的模具的可动模。这样,作为注塑成型模的形态例,能列举出对一体成型体进行成型的模具包括固定模、可动模和两个滑动模(1)、并且可动模不仅是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的模具而且也是外侧的一部分的模具的注塑成型模,上述可动模能沿水冷套间隔件的上下方向移动,上述滑动模(1)能沿相对于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移动。
另外,例如作为注塑成型模的形态例,能列举出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的形态例那样对一体成型体进行成型的模具包括固定模(未图示)、可动模334和滑动模(1)324a、324b的注塑成型模。在开模工序中,可动模334沿水冷套间隔件的上下方向(在图16以及图17中是纸面的里侧)移动,另外,滑动模(1)324a、324b沿相对于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且离开一体成型体10e的方向384a、384b移动。在图16以及图17所示的注塑成型模的形态例中,可动模334不仅是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的模具,而且也是外侧的一部分的模具。这样,作为注塑成型模的形态例,能列举出对一体成型体进行成型的模具包括固定模、可动模和两个滑动模(1)、并且可动模不仅是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的模具而且也是外侧的一部分的模具的注塑成型模,上述可动模能沿水冷套间隔件的上下方向移动,上述滑动模(1)能沿相对于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移动。
另外,例如作为注塑成型模的形态例,能列举出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的形态例那样对一体成型体进行成型的模具包括固定模(未图示)、可动模335和滑动模(1)325a的注塑成型模。在开模工序中,可动模335沿水冷套间隔件的上下方向(在图18以及图19中是纸面的里侧)移动,另外,滑动模(1)325a沿相对于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且离开一体成型体10f的方向385移动。在图18以及图19所示的注塑成型模的形态例中,可动模335不仅是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的模具,而且也是一侧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外侧的整体的模具,当在一侧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利用可动模作为模具的外侧的整体不存在相对于可动模成为倒勾的部分的情况下,作为可动模,可以使用不仅是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的模具而且也是外侧的整体的模具的可动模。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作为形成有如下部分的另一侧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外侧的模具的滑动模(1)设为1个,该部分相对于可动模成为倒勾,并且,相对于在与垂直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且垂直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上移动的滑动模(1)不成为倒勾。这样,作为注塑成型模的形态例,能列举出对一体成型体进行成型的模具包括固定模、可动模和1个滑动模(1)、并且可动模不仅是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的模具而且也是整个外侧的模具的注塑成型模,上述可动模能沿水冷套间隔件的上下方向移动,上述滑动模(1)能沿相对于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移动。
另外,在图14~图17所示的形态例中,在水冷套间隔件的一部分存在外侧也利用可动模作为模具的部分。因此,在图14~图17所示的形态例中,不会发生水冷套间隔件贴附在滑动模(1)上而被滑动模(1)带走那样的“滑动夺取”,但是会发生形成在水冷套间隔件的外侧的附设构件与滑动模(1)咬合而被滑动模(1)强力拉拽的“滑动夺取”。另外,在图10~图19中,用附图标记37表示的方向是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另外,用附图标记36表示的方向是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
另外,例如作为注塑成型模的形态例,能列举出如下的注塑成型模:如图20所示的形态例那样,对一体成型体进行成型的模具包括固定模316、可动模336和滑动模(1)326a、326b,在开模工序中,可动模336沿水冷套间隔件的上下方向35中的离开固定模的方向356移动,并且滑动模(1)326a、326b沿相对于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中的离开一体成型体10g的方向386a、386b移动。在图20所示的形态例中,滑动模(1)不是沿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而是在相对于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范围内,沿相对于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角度的方向移动。
这样,用于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的注塑成型的注塑成型模包括固定模和能沿水冷套间隔件的上下方向移动的可动模,并且至少具有1个滑动模(1),该滑动模(1)能沿相对于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移动。根据一体成型体的第一水冷套间隔件以及第二水冷套间隔件,详细而言,根据在一体成型体的第一水冷套间隔件以及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哪个部分形成相对于固定模或可动模成为倒勾的部分,来适当地选择固定模以及可动模成为一体成型体的第一水冷套间隔件以及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哪个部分的模具。另外,用于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的注塑成型的注塑成型模优选具有1个或两个滑动模(1),特别优选具有两个滑动模(1)。根据一体成型体的第一水冷套间隔件以及第二水冷套间隔件,详细而言,根据在一体成型体的第一水冷套间隔件以及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哪个部分形成相对于可动模成为倒勾并且相对于滑动模(1)不成为倒勾的部分,来适当地选择滑动模(1)的数量。另外,用于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的注塑成型的注塑成型模除了具有固定模、可动模以及滑动模(1)以外,根据需要可以具有能沿汽缸孔的排列方向且是相对于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移动的其他滑动模(2)、能沿相对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成小于90°的角度且相对于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移动的其他滑动模(3)等。根据一体成型体的第一水冷套间隔件以及第二水冷套间隔件,详细而言,根据是否在一体成型体的第一水冷套间隔件以及第二水冷套间隔件形成相对于可动模成为倒勾、相对于滑动模(1)也成为倒勾并且相对于其他滑动模(2)或其他滑动模(3)不成为倒勾的部分、以及形成在哪个部分,来适当地选择注塑成型模是否具有其他滑动模(2)和其他滑动模(3)、以及将其他滑动模(2)和其他滑动模(3)作为一体成型体的第一水冷套间隔件以及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哪个部分的模具。
用于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的注塑成型的注塑成型模的滑动模(1)的移动方向是相对于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也就是说,滑动模(1)的移动方向既可以是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或者也可以是相对于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
另外,在图9中,为了简化一体成型体的说明,例示说明了在水冷套间隔件的外侧未形成任何构件的形态例的水冷套间隔件1a,但实际上,如图21、图22所示的形态例的水冷套间隔件1j、1k、1m那样,在水冷套间隔件的外侧形成有相对于可动模成为倒勾的部分。另外,在图3~图8以及图10~图20中,也同样为了简化说明,未表示在水冷套间隔件的外侧形成有相对于可动模成为倒勾的部分的例子,但实际上,在水冷套间隔件的外侧形成有相对于可动模成为倒勾的部分。因此,只利用固定模和可动模无法进行注塑成型,因此,需要设置滑动模(1),或者除了滑动模(1)以外,还需要设置滑动模(2)或滑动模(3)等。
合模工序是将注塑成型模合模而在注塑成型模内形成一体成型体的成型空间的工序。注射工序是向注塑成型模内的一体成型体的成型空间内注射熔融状态的合成树脂而使其流入到一体成型体的成型空间内从而填充到一体成型体的成型空间的工序。固化工序是将在注射工序中注射到一体成型体的成型空间内的合成树脂以保持了压力的状态冷却、使该合成树脂固化从而在注塑成型模内的一体成型体的成型空间内形成一体成型体的工序。
在开模工序中,进行注塑成型模的开模。在该开模工序中,首先使可动模沿水冷套间隔件的上下方向中的离开固定模的方向移动,并且使滑动模(1)沿相对于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移动,使滑动模(1)沿离开一体成型体的方向移动。此时,固定模以及滑动模(1)脱离一体成型体。接着,使可动模沿水冷套间隔件的上下方向中的离开固定模的方向进一步移动,直到到达能自可动模取出一体成型体的位置。以上述这种方式进行注塑成型模的开模。
取出工序是在进行了开模工序之后将贴附在固定模上的一体成型体自固定模卸下从而从注塑成型模中取出一体成型体的工序。
通过合模工序中的合模而在注塑成型模内形成的一体成型体的形成空间是用于形成以下说明的一体成型体那样的形状。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中,作为注塑成型模,使用通过合模而在模内形成用于形成以下说明的一体成型体那样的成型空间的注塑成型模。
在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中,在注塑成型模内形成的一体成型体至少包括第一水冷套间隔件、第二水冷套间隔件以及将第一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或端部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或端部相连的桥部。第一水冷套间隔件以及第二水冷套间隔件既可以是当在内侧安装了保温用的橡胶构件及其附属构件后设置在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水冷套间隔件,或者也可以是不在内侧安装保温用的橡胶构件等而设置在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水冷套间隔件。
形成于一体成型体的第一水冷套间隔件以及第二水冷套间隔件既可以是完全相同的形状,也可以是不同的形状。另外,形成于一体成型体的第一水冷套间隔件以及第二水冷套间隔件既可以设置在同一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内,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内。例如如图21所示的形态例那样,一体成型体10j也可以具有相同形状的水冷套间隔件1j。在一体成型体10j形成有分别设置在不同的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两个水冷套间隔件1j。另外,例如如图22所示的形态例那样,一体成型体10k也可以具有不同形状的水冷套间隔件1k以及水冷套间隔件1m。在一体成型体10k形成有设置在1个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一侧的单侧这一半部分内的水冷套间隔件1k和设置在另一侧的单侧这一半部分内的水冷套间隔件1m。另外,如图23所示的形态例那样,一体成型体10h也可以具有构成水冷套间隔件的各汽缸孔部的数量不同的水冷套间隔件1p以及水冷套间隔件1q。在一体成型体10h中,水冷套间隔件1p的各汽缸孔部的数量为4个,水冷套间隔件1q的各汽缸孔部的数量为3个。另外,例如如图27所示的形态例那样,一体成型体也可以具有设置在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单侧这一半部分或单侧的一部分和另一侧的单侧的一部分的流路内的形状的水冷套间隔件1u。在图27所示的形态例的一体成型体10n形成有设置在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单侧这一半部分和另一侧的单侧的一部分的流路内的形状的水冷套间隔件1u。
形成于一体成型体的第一水冷套间隔件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组合的数量为1组以上。在形成于一体成型体的第一水冷套间隔件以及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各汽缸孔部的数量较多的情况下,若将第一水冷套间隔件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组合的数量设定为两组以上,则需要非常大的注塑成型模,所以在那种情况下,优选将形成于一体成型体的第一水冷套间隔件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组合的数量设定为1组。另一方面,在形成于一体成型体的第一水冷套间隔件以及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各汽缸孔部的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即使将第一水冷套间隔件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组合的数量设定为两组以上,也不必设置那样大的注塑成型模。并且,形成于一体成型体的第一水冷套间隔件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组合的数量越多,生产效率越高。在那种情况下,优选将形成于一体成型体的第一水冷套间隔件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组合的数量设定为两组以上。例如如图24所示的形态例那样,一体成型体10i具有第一水冷套间隔件1r1、1r2和第二水冷套间隔件1s1、1s2,第一水冷套间隔件1r1、1r2由连结部23连接,第二水冷套间隔件1s1、1s2由连结部23连接。也就是说,一体成型体10i具有两组第一水冷套间隔件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组合。
形成于一体成型体的第一水冷套间隔件以及第二水冷套间隔件是设置在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整个流路中的一部分内的形状。作为设置在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整个流路中的一部分内的形状,能列举出设置在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单侧这一半部分内的形状(例如图2所示的形态例的水冷套间隔件1a)、设置在单侧的一部分内的形状(例如图2所示的形态例的水冷套间隔件1b)、设置在单侧这一半部分和另一侧的单侧的一部分的流路内的形状(例如图27所示的形态例的水冷套间隔件1u)、设置在单侧的一部分和另一侧的单侧的一部分的流路内的形状。另外,形成于一体成型体的第一水冷套间隔件以及第二水冷套间隔件在从上方观察时既可以是由1个圆弧形成的形状,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的圆弧相连而成的形状。
形成于一体成型体的第一水冷套间隔件以及第二水冷套间隔件也可以如图21以及图22所示的形态例那样具有冷却水流动变更构件21、冷却水流入防止构件22等,上述冷却水流动变更构件21用于以使供给到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下部的冷却水向上部流动的方式改变冷却水的流动,上述冷却水流入防止构件22用于防止供给到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下部的冷却水从水冷套间隔件的下方流入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另外,形成于一体成型体的第一水冷套间隔件以及第二水冷套间隔件可以具有用于防止整体向上偏离的构件,例如附加设置在水冷套间隔件的两侧的上侧、上端与缸盖或缸盖垫圈抵接的缸盖抵接构件。另外,形成于一体成型体的第一水冷套间隔件以及第二水冷套间隔件也可以具有其他的用于调节冷却水的流动的构件等。
形成于一体成型体的桥部只要在一体成型体上存在1个,也就是说,只要在一体成型体上利用桥部连接第一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或端部的1处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或端部的1处,就能够防止滑动夺取。
作为形成于一体成型体的桥部的形成位置,只要是能防止滑动夺取的位置即可,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将第一水冷套间隔件的端部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端部相连的位置,也可以是将第一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内侧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内侧相连的位置,也可以是将第一水冷套间隔件的各汽缸孔部内侧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各汽缸孔部内侧相连的位置,也可以是将第一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内侧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各汽缸孔部内侧相连的位置。另外,在本发明中,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是水冷套间隔件中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汽缸孔侧的壁面的各汽缸孔边界及其近旁相对的部分。相当于汽缸孔间壁的侧面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汽缸孔侧的壁面是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汽缸孔侧的壁面的各汽缸孔边界及其近旁,因此,将内侧与该部分相对的部分称为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在图9所示的形态例中,用附图标记3表示的部分就是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另外,在本发明中,水冷套间隔件的各汽缸孔部是水冷套间隔件中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汽缸孔侧的壁面的各汽缸孔部相对的部分,是从上方观察时呈圆弧状的部分。在图9所示的形态例中,用附图标记8表示的部分是水冷套间隔件的各汽缸孔部。
作为形成于一体成型体的桥部的形成位置,(I)在第一水冷套间隔件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各汽缸孔部的数量相同的情况下,例如能列举出以下的(i)~(iv)的形态例。
(i)将第一水冷套间隔件的一端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一端相连的位置、将第一水冷套间隔件的另一端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另一端相连的位置这两处位置;
(ii)将第一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内侧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内侧相连的1处位置;
(iii)将第一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内侧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内侧相连的两处以上位置;
(iv)将第一水冷套间隔件的一端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一端相连的位置、将第一水冷套间隔件的另一端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另一端相连的位置、以及将第一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内侧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内侧相连的1处以上位置。
另外,作为形成于一体成型体的桥部的形成位置,(II)在第一水冷套间隔件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各汽缸孔部的数量不同的情况下,例如能列举出以下的(i)~(iv)的形态例。
(i)将各汽缸孔部的数量较少的一方的水冷套间隔件的一端与各汽缸孔部的数量较多的一方的水冷套间隔件的一端相连的位置、将各汽缸孔部的数量较少的一方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另一端与各汽缸孔部的数量较多的一方的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内侧相连的位置这两处位置;
(ii)将各汽缸孔部的数量较少的一方的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内侧与各汽缸孔部的数量较多的一方的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内侧相连的1处位置;
(iii)将各汽缸孔部的数量较少的一方的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内侧与各汽缸孔部的数量较多的一方的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内侧相连的两处以上位置;
(iv)将各汽缸孔部的数量较少的一方的水冷套间隔件的一端与各汽缸孔部的数量较多的一方的水冷套间隔件的一端相连的位置、将各汽缸孔部的数量较少的一方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另一端与各汽缸孔部的数量较多的一方的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相连的位置、以及将各汽缸孔部的数量较少的一方的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内侧与各汽缸孔部的数量较多的一方的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内侧相连的1处以上的位置。
在上述(I)(i)的形态例中,一体成型体具有将第一水冷套间隔件的一端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一端相连的端部侧桥部和将第一水冷套间隔件的另一端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另一端相连的端部侧桥部。在(I)(ii)的形态例中,一体成型体具有1个将第一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内侧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内侧相连的汽缸孔间部桥部。在(I)(iii)的形态例中,一体成型体具有两个以上将第一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内侧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内侧相连的汽缸孔间部桥部。在(I)(iv)的形态例中,一体成型体具有将第一水冷套间隔件的一端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一端相连的端部侧桥部、将第一水冷套间隔件的另一端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另一端相连的端部侧桥部、以及1个以上将第一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内侧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内侧相连的汽缸孔间部桥部。
另外,在上述(II)(i)的形态例中,一体成型体具有端部侧桥部和汽缸孔间部桥部,上述端部侧桥部将各汽缸孔部的数量较少的一方的水冷套间隔件的一端与各汽缸孔部的数量较多的一方的水冷套间隔件的一端相连,上述汽缸孔间部桥部将各汽缸孔部的数量较少的一方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另一端与各汽缸孔部的数量较多的一方的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内侧相连。在(II)(ii)的形态例中,一体成型体具有1个将各汽缸孔部的数量较少的一方的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内侧与各汽缸孔部的数量较多的一方的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内侧相连的汽缸孔间部桥部。在(II)(iii)的形态例中,一体成型体具有两个以上将各汽缸孔部的数量较少的一方的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内侧与各汽缸孔部的数量较多的一方的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内侧相连的汽缸孔间部桥部。在(II)(iv)的形态例中,一体成型体具有将各汽缸孔部的数量较少的一方的水冷套间隔件的一端与各汽缸孔部的数量较多的一方的水冷套间隔件的一端相连的端部侧桥部、将各汽缸孔部的数量较少的一方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另一端与各汽缸孔部的数量较多的一方的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相连的汽缸孔间部桥部、以及1个以上将各汽缸孔部的数量较少的一方的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内侧与各汽缸孔部的数量较多的一方的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内侧相连的汽缸孔间部桥部。
另外,作为形成于一体成型体的桥部的形成位置,能列举出将第一水冷套间隔件的各汽缸孔部内侧的圆弧状的中央附近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各汽缸孔部内侧的圆弧状的中央附近相连的位置。另外,各汽缸孔部内侧的圆弧状的中央附近是指当从上方观察各汽缸孔部时圆弧状的各汽缸孔部的内侧且是中央近旁的位置。
根据第一水冷套间隔件以及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形状,适当地选择形成于一体成型体的桥部的上下方向上的形成位置。
作为形成于一体成型体的桥部的形状,能列举出如下形状:①如图25的(A)所示的形态例那样,从上方观察时由一根线状的桥部主体部2a1和将该桥部主体部2a1的两端分别与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内侧相连的桥部细径部2a2形成的桥部2a;②如图25的(B)所示的形态例那样,从上方观察时,仅由一根线状的桥部主体部形成的桥部2c;③如图25的(C)或图25的(D)所示的形态例那样,从上方观察时,由桥部主体部2d1和桥部细径部2d2形成的桥部2d或者由桥部主体部2e1和桥部细径部2e2形成的桥部2e,上述桥部主体部2d1由沿水冷套间隔件的延伸方向(长度方向)延伸的一根线状的长度方向伸长部以及自长度方向伸长部分支而朝向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延伸的分支部形成,上述桥部细径部2d2将分支部的端与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相连,上述桥部主体部2e1由沿水冷套间隔件的延伸方向(长度方向)延伸的一根线状的长度方向伸长部以及自长度方向伸长部分支而朝向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延伸的分支部形成,上述桥部细径部2e2将分支部的端与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相连;④从上方观察时,由沿水冷套间隔件的延伸方向(长度方向)延伸的一根线状的长度方向伸长部和自长度方向伸长部分支而与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相连的分支部形成的桥部等。关于图25的(C)、图25的(D)所示的形态例的桥部2d、桥部2e,在内侧相对的第一水冷套间隔件和第二水冷套间隔件配置为各自的汽缸孔间部彼此错开的情况下,换言之,在以汽缸孔间部与相对的对方侧的汽缸孔间部和汽缸孔间部之间例如各汽缸孔部的中央近旁相对的方式配置第一水冷套间隔件和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情况下,上述桥部2d、桥部2e形成为将第一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相连的桥部。另外,在本发明中,桥部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
一体成型体也可以如图26所示的形态例的一体成型体10m那样,在第一水冷套间隔件1t以及第二水冷套间隔件1t的两端具有端部侧桥部2b,并具有1个以上汽缸孔间部桥部2a,并且具有将相邻的汽缸孔间部桥部的中央部近旁与端部侧桥部的中央部近旁相连、或将相邻的汽缸孔间部桥部的中央部近旁彼此相连的桥部间桥部5。
在注塑成型中,放置注塑成型模的朝向没有特别限定,在多数情况下,采用以可动模沿垂直方向移动的朝向放置注塑成型模的放置方法、以可动模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朝向放置注塑成型模的放置方法。
利用注塑成型获得的注塑成型物通常形成有直浇道、浇道和浇口,上述直浇道形成为从与注塑成型机的注射嘴接触的部分到浇道为止的熔融树脂的流入通路,上述浇道形成为熔融树脂从直浇道到达浇口的中间通路,上述浇口形成为熔融树脂从浇道流入成型主体部的成型空间的入口。因此,利用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获得的一体成型物除了上述的各部分以外,也可以具有这种直浇道、浇道以及浇口。另外,在一体成型物中,也可以使桥部主体部或桥部间桥部兼作浇道,使桥部细径部兼作浇口。另外,在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中,根据一体成型体的形状、注塑成型模的形状等,适当地选择向注塑成型模注入熔融树脂的注入位置,例如能列举出自两端的桥部的位置进行注入的方法、自水冷套间隔件的位置进行注入的方法、以及在形成有桥部间桥部的情况下自桥部间桥部的中央位置进行注入的方法等。
用于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的注塑成型的合成树脂、即形成一体成型体的树脂没有特别限定,通常,只要是能用作设置在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内的水冷套间隔件的材料的树脂即可。
在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中,在进行取出工序而获得了一体成型体后,在使一体成型体充分地冷却固化后,自第一水冷套间隔件以及第二水冷套间隔件切下桥部,获得第一水冷套间隔件以及第二水冷套间隔件。另外,在除了桥部以外,还存在直浇道、浇道和浇口等通过注塑成型而与成型体主体部共同形成的部分且是水冷套间隔件不需要的部分的情况下,自水冷套间隔件切下那些部分。
在本发明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中,在注塑成型中,在注塑成型模内形成的一体成型体具有将第一水冷套间隔件与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彼此相连的桥部,因此,在开模工序中,当滑动模(1)沿相对于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移动而以离开一体成型体的方式进行了移动时,能够防止第一水冷套间隔件或第二水冷套间隔件贴附在滑动模上而被带走的“滑动夺取”的发生。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采用本发明,能够防止注塑成型时的“滑动夺取”的发生,因此,能够通过注塑成型更加有效地制造具有与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周向的整个流路中的一部分对应的形状的水冷套间隔件。
附图标记说明
1a、1g1、1g2、1j、1k、1m、1p、1q、1r1、1r2、1s1、1s2、1t、1u、水冷套间隔件;2、桥部;2a、汽缸孔间部桥部;2a1、桥部主体部;2a2、桥部细径部;2b、端部侧桥部;3、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4、水冷套间隔件的端部;5、桥部间桥部;8、水冷套间隔件的各汽缸孔部;9、汽缸孔间壁;10、10a、10b、10c、10d、10e、10f、10g、10h、10i、10j、10k、10m、一体成型体;11、缸体;12、汽缸孔;12a1、12a2、端汽缸孔;12b1、12b2、中间汽缸孔;13、汽缸孔壁;14、槽状冷却水流路;15、冷却水供给口;16、冷却水排出口;17、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汽缸孔侧的壁面;18、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与汽缸孔侧的壁面相反的一侧的壁面;20a、20b、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单侧;21、冷却水流动变更构件;22、冷却水流入防止构件;30、注塑成型模;31、316、固定模;32a、32b、321a、321b、322a、322b、323a、323b、324a、324b、325a、滑动模(1);33、331、332、333、334、335、336、可动模;34、一体成型体的成型空间;35、水冷套间隔件的上下方向;36、与水冷套间隔件的上下方向垂直且与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37、汽缸孔的排列方向;38a、38b、381a、381b、382a、382b、383a、383b、384a、384b、385、386、386b、开模工序中的滑动模(1)的移动方向;351、356、可动模的移动方向;391a、391b、392a、392b、开模工序中的其他滑动模(2)的移动方向;101、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汽缸孔侧的壁面的各汽缸孔的边界;141a、141b、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周向的整个流路中的单侧这一半部分。

Claims (3)

1.一种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其通过合成树脂的注塑成型来制造水冷套间隔件,该水冷套间隔件设置在内燃机的具有汽缸孔的缸体的槽状冷却水流路的周向的整个流路中的一部分,其特征在于,
该注塑成型包括将注塑成型模合模的合模工序、注射熔融状态的合成树脂的注射工序、保持压力并进行冷却而使所述合成树脂固化的固化工序、进行该注塑成型模的开模的开模工序、以及从该注塑成型模中取出一体成型体的取出工序,
该注塑成型模是具有固定模、可动模和至少1个滑动模(1)、并且通过该合模工序中的合模从而形成一体成型体的成型空间的注塑成型模,所述可动模能沿该水冷套间隔件的上下方向移动,所述滑动模(1)能沿相对于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该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移动,所述一体成型体至少具有内侧彼此相对的第一水冷套间隔件和第二水冷套间隔件、以及将该第一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或端部与该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内侧或端部相连的桥部,当从上方观察时,所述第一水冷套间隔件和所述第二水冷套间隔件分别呈由1个圆弧形成的形状或由两个以上圆弧连结而成的形状,
在该开模工序中,使该可动模沿该水冷套间隔件的上下方向移动,且使该滑动模(1)沿相对于与汽缸孔的排列方向垂直且与该可动模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成±15°以内的角度的方向移动,从而进行该注塑成型模的开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桥部包括汽缸孔间部桥部和端部侧桥部,所述汽缸孔间部桥部将所述第一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的内侧与所述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汽缸孔间部的内侧相连,所述端部侧桥部将所述第一水冷套间隔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水冷套间隔件的端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体成型体还具有桥部间桥部,该桥部间桥部将相邻的所述汽缸孔间部桥部的中央部近旁与所述端部侧桥部的中央部近旁相连,或将相邻的所述汽缸孔间部桥部的中央部近旁彼此相连。
CN201680005998.1A 2015-01-16 2016-01-14 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71100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06452 2015-01-16
JP2015-006452 2015-01-16
JP2015-245457 2015-12-16
JP2015245457A JP6395697B2 (ja) 2015-01-16 2015-12-16 ウォータージャケットスペーサの製造方法
PCT/JP2016/050899 WO2016114332A1 (ja) 2015-01-16 2016-01-14 ウォータージャケットスペーサ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0059A CN107110059A (zh) 2017-08-29
CN107110059B true CN107110059B (zh) 2019-09-20

Family

ID=5651291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6028.3A Active CN107110060B (zh) 2015-01-16 2016-01-14 水冷套用间隔件的制造方法
CN201680005998.1A Active CN107110059B (zh) 2015-01-16 2016-01-14 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6028.3A Active CN107110060B (zh) 2015-01-16 2016-01-14 水冷套用间隔件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20180036926A1 (zh)
EP (2) EP3246554A4 (zh)
JP (2) JP6395697B2 (zh)
CN (2) CN1071100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75754A1 (en) * 2015-11-03 2017-05-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old, molding method and product produced through molding process
CN106282025A (zh) * 2016-08-31 2017-01-04 天津海友佳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活化浓缩藻液的方法
KR102474366B1 (ko) * 2017-12-18 2022-12-05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엔진 냉각 시스템
US10920711B2 (en) 2018-06-26 2021-02-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low-directing water jacket diverter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73675A (ja) * 1992-12-04 1994-06-21 Kubota Corp 多気筒水冷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EP0611038A1 (en) * 1993-01-28 1994-08-17 SORENSEN, Soren Christian Injection molding of cable ties
CN1091078A (zh) * 1993-02-15 1994-08-24 三晶技研株式会社 薄壁深槽的合成树脂成型品的成型方法及用于该方法中的模具
JPH11223186A (ja) * 1997-10-24 1999-08-17 Polyplastics Co 合成樹脂製スクロ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305752A (ja) * 2002-04-16 2003-10-2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金型構造
JP2005120949A (ja) * 2003-10-17 2005-05-12 Toyota Motor Corp シリンダブロックの冷却構造
CN1316156C (zh) * 2003-09-29 2007-05-16 内山工业株式会社 水套用衬套的制造方法
JP2008031939A (ja) * 2006-07-31 2008-02-14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冷却用熱媒体流路区画部材、内燃機関冷却機構及び内燃機関冷却機構形成方法
JP2012036742A (ja) * 2010-08-03 2012-02-23 Honda Motor Co Ltd スペーサ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80229B2 (ja) * 1987-12-15 1995-08-30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の制御装置
JPH0815647B2 (ja) * 1990-06-28 1996-02-21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ブロツクの鋳造装置
JPH04175126A (ja) * 1990-11-09 1992-06-23 Japan Steel Works Ltd:The 射出成形方法及び装置
EP0783952B1 (en) * 1996-01-09 2000-03-15 GB Electrical, Inc. Removal of injection-molded tie from mold by moving core disposed outside of abutment wall of tie
US6935616B2 (en) * 2003-07-18 2005-08-30 Hans D. Baumann Balanced plug valve
JP4845620B2 (ja) * 2006-07-21 2011-12-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冷却用熱媒体流路区画部材、内燃機関冷却構造及び内燃機関冷却構造形成方法
JP2010194780A (ja) * 2009-02-24 2010-09-09 Fujifilm Corp 射出成形物
CN102072001B (zh) 2009-11-19 2013-06-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冷却结构
JP2012101524A (ja) * 2010-11-08 2012-05-31 Sanei Mold:Kk 射出成形におけるガス抜き効果の高い金型
JP5610290B2 (ja) * 2010-11-29 2014-10-22 内山工業株式会社 ウォータジャケットスペーサ
DE102013207955A1 (de) * 2013-04-30 2014-10-30 Elringkling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Kunststoff-Gehäusebauteils und Kunststoff-Gehäusebauteil
JP6362548B2 (ja) * 2014-04-30 2018-07-25 ニチアス株式会社 ウォータジャケット用スペーサ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73675A (ja) * 1992-12-04 1994-06-21 Kubota Corp 多気筒水冷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EP0611038A1 (en) * 1993-01-28 1994-08-17 SORENSEN, Soren Christian Injection molding of cable ties
CN1091078A (zh) * 1993-02-15 1994-08-24 三晶技研株式会社 薄壁深槽的合成树脂成型品的成型方法及用于该方法中的模具
JPH11223186A (ja) * 1997-10-24 1999-08-17 Polyplastics Co 合成樹脂製スクロ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305752A (ja) * 2002-04-16 2003-10-2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金型構造
CN1316156C (zh) * 2003-09-29 2007-05-16 内山工业株式会社 水套用衬套的制造方法
JP2005120949A (ja) * 2003-10-17 2005-05-12 Toyota Motor Corp シリンダブロックの冷却構造
JP2008031939A (ja) * 2006-07-31 2008-02-14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冷却用熱媒体流路区画部材、内燃機関冷却機構及び内燃機関冷却機構形成方法
JP2012036742A (ja) * 2010-08-03 2012-02-23 Honda Motor Co Ltd スペー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0060A (zh) 2017-08-29
JP6395697B2 (ja) 2018-09-26
CN107110060B (zh) 2020-01-31
CN107110059A (zh) 2017-08-29
EP3246554A1 (en) 2017-11-22
JP2016136018A (ja) 2016-07-28
EP3246553A4 (en) 2018-09-26
JP2016135588A (ja) 2016-07-28
EP3246554A4 (en) 2018-09-26
EP3246553B1 (en) 2021-04-07
US20180009145A1 (en) 2018-01-11
EP3246553A1 (en) 2017-11-22
US20180036926A1 (en) 2018-02-08
JP6328094B2 (ja) 2018-05-23
US10562215B2 (en) 2020-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0059B (zh) 水冷套间隔件的制造方法
CN101687350B (zh) 使用插入件的模具组合件
EP3139024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water jacket spacer
US20220024094A1 (en) Method and injection-molding nozzle for producing injection-molded parts from plastic
US20130302467A1 (en) Hot runner valve apparatus for an injection-molding machine
RU2009141771A (ru) Узел литейной формы для отливки поршня и способ отливки поршня в нем (варианты)
KR101637638B1 (ko) 주조제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580666B2 (ja) 硬質液状樹脂成形用金型及び硬質液状樹脂成形方法
WO2018139566A1 (ja) 成形用金型
CN101037015B (zh) 复区高分子胚体的热模注料方法
CN106862499B (zh) 一种一模二型腔成形模具
WO2017104555A1 (ja) ウォータージャケットスペーサの製造方法及びウォータージャケットスペーサ
CN109109267A (zh) 分配机构、注塑喷嘴和带注塑喷嘴和分配机构的注塑模具
WO2016114332A1 (ja) ウォータージャケットスペーサの製造方法
KR101533080B1 (ko) 곡선 유체 유로를 구비한 사출 성형 금형
CN103240838B (zh) 用于制造注塑件的方法以及注塑件
CN219405239U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108430730A (zh) 模具及模具的制造方法
JPS6195907A (ja) 熱可塑性合成樹脂製棒状体の製造方法
JP2022101221A (ja) 樹脂製パイプの製造方法
CA3101869A1 (en) Hot runner apparatus, method for branching molten resin in the hot runner apparatus, and injection stretch blow molding machine
KR20100013158A (ko) 다이캐스팅 금형 및 그 금형을 이용한 다이캐스팅 방법
CN113561416A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108381877A (zh) 精密塑胶模具
JPH069833B2 (ja) 熱可塑性合成樹脂製棒状体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