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97852B - 车身前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身前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97852B
CN107097852B CN201710037896.4A CN201710037896A CN107097852B CN 107097852 B CN107097852 B CN 107097852B CN 201710037896 A CN201710037896 A CN 201710037896A CN 107097852 B CN107097852 B CN 1070978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hood hinge
width direction
vehicle width
inter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3789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97852A (zh
Inventor
岸田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97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978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978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978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8Details of structures as upper supports for springs or damp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4Dashboards as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145Dashboards as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having a crossbeam incorporated there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结构,既能避免应力集中于风挡下部构件附近的接合部,还能有效提高减震器座的支承刚性。该结构具备安装于上部梁(9)的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在上部梁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表面突出设置有刚性高于风挡下部构件(13)的连结部件。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具有:在上部梁的上方连接有发动机罩铰链(49)的发动机罩铰链连接部(50A‑1),在后缘部的车宽方向内侧区域连接于风挡下部构件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缘的风挡下部构件连接部(50C‑4),在前缘部连接于减震器座(11)的减震器座连接部(50C‑5)和在后缘部的车宽方向外侧区域连接于连结部件的连结部件连接部(50C‑6)。

Description

车身前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发动机舱等动力搭载室的左右两侧,配置有用来收容悬挂装置的减震器的一对减震器壳体。在减震器壳体的上部,安装有壁厚较厚的减震器座,该减震器座用来支承各减震器的上部。减震器壳体安装于上部梁,该上部梁从左右的前立柱向车身前方延伸。
在上述车辆中,已知有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中,在用来加强上部梁的发动机罩铰链安装部的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上,设置有从上部梁的上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区域延伸的延伸部,且将该延伸部接合于减震器座的上表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中,在接合于上部梁的上表面的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上,设置有从上部梁的上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区域延伸的内侧延伸部,该内侧延伸部的前缘部接合于减震器座的上表面,并且,风挡下部构件的左右的缘部接合于内侧延伸部的后缘部。风挡下部构件为支承挡风玻璃的下端部的薄板部件,其左右的端部接合于左右的前立柱、上部梁。
此外,在风挡下部构件的前缘部接合有仪表板上部梁,该仪表板上部梁分隔车厢和发动机舱,在风挡下部构件的前方侧构成向下方凹进的凹状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23661号
专利文献1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中,由于减震器座接合于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的前缘部,因此可以提高减震器座的支承刚性。但是,由于接合于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的后缘部的风挡下部构件以及接合于该风挡下部构件的仪表板上部梁均由薄板部件构成,若车辆的行驶载荷从减震器座经由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传递至风挡下部构件和仪表板上部梁的接合部,则应力可能集中于风挡下部构件和仪表板上部梁的接合部。因此,为了避免应力集中于风挡下部构件周围,必须追加大型加强装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结构,不仅能避免应力集中于风挡下部构件附近的接合部,还能有效提高减震器座的支承刚性。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车身前部结构采用以下结构。
本发明的第1方案为,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具备:上部梁(例如,实施方式的上部梁9),其从前立柱向车身前方延伸;减震器壳体(例如,实施方式的减震器壳体10),其配置于所述上部梁的车宽方向内侧,构成车辆的动力搭载室的侧壁,并且用于收容悬挂装置的减震器;减震器座(例如,实施方式的减震器座11),其安装于所述减震器壳体的上部,固定所述减震器;风挡下部构件(例如,实施方式的风挡下部构件13),其在所述动力搭载室的后部上端侧支承挡风玻璃的下端部;仪表板上部梁(例如,实施方式的仪表板上部梁12),其在所述动力搭载室的后部上端侧分隔成车厢和所述动力搭载室,其车宽方向外侧的缘部接合于所述风挡下部构件,并且在所述风挡下部构件的前方侧构成向下方凹进的凹状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凹状部53);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例如,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其接合于所述上部梁的上表面的发动机罩铰链安装部,对该发动机罩铰链安装部进行加强;和连结部件(例如,实施方式的连结托架60),其突出设置于所述上部梁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表面,刚性高于所述风挡下部构件,所述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具有:发动机罩铰链连接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铰链连接部50A-1),其在所述上部梁的上方连接有发动机罩铰链;风挡下部构件连接部(例如,实施方式的风挡下部构件连接部50C-4),其在该发动机罩铰链连接部的后缘部的车宽方向内侧区域连接于所述风挡下部构件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缘;减震器座连接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减震器座连接部50C-5),其在该发动机罩铰链连接部的前缘部连接于所述减震器座;和连结部件连接部(例如,实施方式的连结部件连接部50C-6),其在该发动机罩铰链连接部的后缘部的车宽方向外侧区域连接于所述连结部件。
根据本方案,接合于上部梁的上表面的引擎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在前缘部的减震器座连接部连接于减震器座,并在后缘部的风挡下部构件连接部和连结部件连接部连接于风挡下部构件的端缘和连结部件。连接有引擎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的后缘部的连结部件,突出设置于上部梁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表面,且其刚性设定得高于风挡下部构件。因此,从减震器座施加至引擎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的行驶载荷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分量,从引擎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的后缘部主要经由连结部件传递至上部梁。因此,行驶载荷难以从引擎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施加至薄厚度较薄的风挡下部构件侧。
本发明的第2方案为,根据第1方案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所述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的所述发动机罩铰链连接部具有与所述发动机罩铰链共同紧固于所述上部梁的上表面的固定部。
根据本方案,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的发动机罩铰链连接部,在固定部被夹持于发动机罩铰链和上部梁的上表面之间的状态下,紧固于上部梁的上表面,因此,能够保持发动机罩铰链连接部的支承刚性较高。因此,通过采用该结构,能够将施加至减震器座的行驶载荷分散至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的较大的范围并传递至上部梁。
本发明的第3方案为,根据第1方案或第2方案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所述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具有:棚板部(例如,实施方式的棚板部50C-1),其从与所述上部梁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表面重叠的位置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和弯曲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弯曲部50C-2),其连续设置于所述棚板部的车宽方向内侧,以形成低于该棚板部的台阶表面的方式弯曲,所述风挡下部构件连接部配置于所述弯曲部的低位壁(例如,实施方式的低位壁50C-3)侧。
根据本方案,从减震器座施加至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的行驶载荷,主要经由棚板部传递至上部梁侧。此时,若有车宽方向的载荷作用于棚板部和风挡下部构件之间,则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中,与棚板部相邻的低位壁以弯曲部为基点与风挡下部构件一起发生位移。因此,应力难以作用于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和风挡下部构件的连接部。
本发明的第4方案为,根据第3方案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所述弯曲部的低位壁中,前端部区域以外的区域向前方下倾形成。
根据本方案,从风挡下部构件等向流到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的低位壁上的雨水等的水滴,由弯曲部引导着经由沿着低位壁的规定的通道被弯曲部引导并经由沿着低位壁的规定的通道,向前方侧流动掉落。因此,通过采用该结构,能够利用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引导水滴。
本发明的第5方案为,根据第4方案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所述弯曲部的低位壁的前端部区域具有形成为向后方下倾的后倾斜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后倾斜部61),和形成于所述后倾斜部的低位部分(位置较低的部分)的排水孔(例如,实施方式的排水孔62),在所述排水孔的下方配置有排水通道(例如,实施方式的排水通道53a),该排水通道设置于所述仪表板上部梁的所述凹状部。
根据本方案,被弯曲部引导并沿低位壁流到前部下方的水滴经由形成于后倾斜部的低位部分的排水孔向下方滴下,经由排水孔的下方的仪表板上部梁的排水通道向外部排出。
本发明的第6方案为,根据第5方案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所述后倾斜部的比所述排水孔更靠近前方侧部分的上表面形成为与其他部件抵接(例如,实施方式的其他部件63)的抵接部。
根据本方案,流到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的低位壁的前部下方的水滴,被与低位壁的前端部区域的其他部件抵接的抵接部进一步阻止而不向前方流出。因此,通过采用该结构,即使有大量的水滴沿低位壁流入,也能将水滴经由排水孔切实排出至外部。
本发明的第7方案为,根据第5方案或第6方案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所述仪表板上部梁具有靠近所述减震器座的后缘部配置的前侧的纵壁(例如,实施方式的纵壁12Af),在所述纵壁中的、面向所述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的所述排水孔的下方的位置,形成有向所述排水通道方向延伸的水滴引导槽(例如,实施方式的水滴引导槽64)。
根据本方案,经由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的排水孔向下方滴下的水滴,经由仪表板上部梁的纵壁的水滴引导槽顺利向排水通道流动掉落,而难以向周围的其他部位飞溅。
本发明的第8方案为,根据第5方案~第7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具备引导部件(例如,实施方式的引导部件65),该引导部件的截面呈大致檐帽形,以覆盖所述排水通道的上方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仪表板上部梁的所述凹状部内的靠近所述上部梁的位置,并且被接合于所述凹状部的前侧的纵壁和后侧的纵壁,所述引导部件在空调进气口(例如,实施方式的空调进气口54)所在侧即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具有以使所述排水通道变窄的方式折弯的内向凸缘(例如,实施方式的内向凸缘65f-i)。
根据本方案,截面呈大致檐帽形的引导部件发挥抑制仪表板上部梁的凹状部敞口的功能,能够提高凹状部的刚性。此外,从空调进气口侧流到排水通道的水滴若流入引导部件的内侧,则能够通过内向凸缘避免向空调进气口侧倒流。因此,通过采用该结构,能够抑制从排水通道的引导部件侧向空调进气口侧产生水滴的倒流。
本发明的第9方案为,根据第8方案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所述引导部件具有上壁(例如,实施方式的上壁65-a)和从该上壁的后部向后下方倾斜的倾斜后壁(例如,实施方式的倾斜后壁65-b),并且,形成的形状为,所述倾斜后壁相对于所述上壁的延伸长度的比率向着车宽方向内侧增大。
根据本方案,通过连续设置于引导部件的上壁的倾斜后壁,能够有效限制仪表板上部梁的凹状部敞口,并且能够更加有效地限制向空调进气口侧产生水滴的倒流。
根据本发明,接合于上部梁的上表面的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在前缘部连接于减震器座,并且在后缘部连接于风挡下部构件的端缘和突出设置于上部梁的车宽方向内侧的高刚性的连结部件。因此,从减震器座施加至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的行驶载荷能够主要经由高刚性的连结部件传递至上部梁。因此,根据本发明,不仅能避免应力集中于风挡下部构件周围的接合部,还能通过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有效提高减震器座的支承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前部侧骨架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前部侧骨架部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前部侧骨架部的一部分零部件被拆下后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前部侧骨架部的一部分零部件被拆下后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前部侧骨架部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前部侧骨架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沿图2的Ⅶ-Ⅶ线剖切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沿图2的Ⅷ-Ⅷ线剖切的剖面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沿图2的Ⅸ-Ⅸ线剖切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9…上部梁
10…减震器壳体
11…减震器座
12Af、12Ar…纵壁
50…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
50C-1…棚板部
50C-2…弯曲部
50C-3…低位壁
50C-4…风挡下部构件连接部
50C-5…减震器座连接部
50C-6…连结部件连接部
53…凹状部
53a…排水通道
54…空调进气口
60…连结托架(连结部件)
61…后倾斜部
62…排水孔
63…其他部件
64…水滴引导槽
65…引导部件
65-a…上壁
65-b…倾斜后壁
65f-i…内向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从车身前方侧观察实施方式的车辆1的前部侧的骨架部的图。图2为从左斜上方观察车辆1的前部右侧的骨架部的一部分的图。
图中的标记2表示配置于车厢前方的动力搭载室的一例即发动机舱。而且,当动力源采用电机时,该区域为电机室。在发动机舱2的下部的车宽方向两侧,配置有大致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前侧架4。
此外,在发动机舱2的上部的车宽方向两侧,连结有从车身左右的前立柱75向车身的前部下方弯曲并延伸的上部梁9。各上部梁9的前端部弯曲并延伸至前侧架4的前端部的附近。左右的各上部梁9相对于左右的各前侧架4偏置于车宽方向外侧。各上部梁9的前端部经由连结部件7结合于前侧架4的前端部。
在左右的各上部梁9的靠近后部的内侧表面,安装有用来收容未图示的前侧悬挂装置的减震器(Shock absorber)的上部的减震器壳体10。减震器壳体10由冲压成型的金属板构成,具有由上部梁9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壁和后述的后壁部件55一起围绕在减震器周围的侧壁10a。减震器壳体10的上端部在上方开口,在该开口部分安装有用来支承减震器的上端部的、由壁厚较厚的金属板构成的减震器座11。减震器的上端部通过螺栓紧固等方式固定于对应的减震器座11。
减震器壳体10的侧壁10a的车宽方向内侧区域的下缘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倾斜,其下端部结合于左右相对应的前侧架4的外侧侧表面。
在左右的上部梁9的根部(后部区域)的上表面安装有发动机罩铰链49,该发动机罩铰链49用来以可自由开闭的方式安装未图示的发动机罩。在上部梁9的上表面的发动机罩铰链安装部安装有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该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用来加强发动机罩铰链安装部。此外,在上部梁9的发动机罩铰链安装部的前部侧的侧表面安装有用来支承未图示的发动机罩减震器一个端部的发动机罩减震器托架51。
图3为拆下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后从左斜上方观察车辆1的前部右侧的骨架部的一部分的图。
在发动机舱2的后端侧上部配置有:风挡下部构件13,其支承未图示的挡风玻璃的下端部;和仪表板上部梁12,其在风挡下部构件13的前部下方侧分隔车厢和发动机舱2。风挡下部构件13和仪表板上部梁12由厚度较薄的金属板构成。
图4为拆下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和风挡下部构件13后,从车宽方向内侧的上方观察车辆1的前部右侧的骨架部的一部分的图。
仪表板上部梁12具有由前侧的纵壁12Af和后侧的纵壁12Ar围绕的凹状部53。凹状部53形成为,向上方开口的呈コ字形的截面在整个车宽方向连续。该凹状部53的底部形成为用来将雨水等的水滴向车宽方向外侧引导并排出至车身下方的排水通道53a。在后侧的纵壁12Ar的车宽方向内侧区域形成有空调进气口54。
此外,仪表板上部梁12在前侧的纵壁12Af的上端部连续设置有向前方侧弯曲的前部上壁12B,并且在后侧的纵壁12Ar的上端部连续设置有向后方侧弯曲的后部上壁12C。仪表板上部梁12的后部上壁12C和后侧的纵壁12Ar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经由带状的连结板52连结于上部梁9的内侧表面和发动机舱2的侧壁。
减震器座11由厚度为减震器壳体10的2~3倍的金属板构成,具备:减震器座上壁11-a,其具有用来螺栓紧固减震器的上端部的紧固孔15(减震器固定部);棚板部11-b,其设置于减震器座上壁11-a的周缘,从减震器座上壁11-a的周缘呈台阶状弯曲,位置低于减震器座上壁11-a;和侧壁部11-c,其从棚板部11-b的外缘向下方弯曲并嵌入且焊接固定于减震器壳体10和后壁部件55的上端部。
仪表板上部梁12的前部上壁12B中,车宽方向两侧的缘部形成得前后宽度较窄,车宽方向内侧区域形成得前后宽度较宽。在前部上壁12B的前后宽度较宽的较宽区域的靠近前部的下表面,接合有向上方侧开口的、截面呈檐帽形的横梁14(参照图2、图4)。而且,横梁14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缘接合于左右的减震器座11的棚板部11-b的上表面。
此外,在减震器座11的棚板部11-b的后缘部和后侧的侧壁部11-c接合有覆盖减震器的后方侧的、壁厚较厚的高刚性的后壁部件55。后壁部件55具有:纵壁部55-a,其在减震器的后方侧大致沿车宽方向延伸;和底壁部55-b,其从纵壁部55-a的下端向后方侧呈大致直角地弯曲延伸。
图5为从下方侧观察车辆1的前部左侧的骨架部的一部分的图。
在上部梁9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壁的、与减震器座11的后端部相邻的部位,突出设置有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内凸缘56。内凸缘56向与车身前后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后壁部件55的纵壁部55-a接合于内凸缘56的后表面。
在减震器壳体10的后部侧,如图5所示,于上部梁9的车宽方向内侧隔开规定距离地配置着发动机舱2的侧壁2a(侧壁构成部件)。在侧壁2a的上端部形成有向上部梁9方向呈大致直角状弯曲的水平折弯凸缘57。后壁部件55的底壁部55-b接合于水平折弯凸缘57的上表面。
在后壁部件55的纵壁部55-a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延伸设置有大致沿着减震器座11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后部侧弯曲部的弯曲壁部55-c。弯曲壁部55-c在减震器座11的后部侧弯曲部接合于侧壁部11-c。
图6为将后壁部件55和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同减震器座11接合的接合部放大示出的图。
如图3、图4、图6所示,在后壁部件55的纵壁部55-a的上端部延伸设置有向前方侧弯曲的上壁部55-d。上壁部55-d接合于减震器座11的棚板部11-b的上表面。
此外,如图5所示,在上部梁9的内部的、与后壁部件55的纵壁部55-a沿车宽方向对齐的位置,安装有用来加强上部梁9的截面的隔壁部件58。而且,图5中的标记59表示在上部梁9的内部支承于隔壁部件58的隔音部件。隔音部件59封堵上部梁9的内部以隔断噪音通过上部梁9的内部传递。
而如图3、图4所示,在左右的上部梁9的根部(后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的表面,突出设置有刚性高于风挡下部构件13的连结托架60(连结部件)。连结托架60由厚度大于风挡下部构件13的金属板构成,具备:接合于上部梁9的内侧侧表面的安装壁60-a,和从安装壁60-a的上部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支承壁60-b。支承壁60-b形成为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弯曲为多级台阶形状。如图3所示,在支承壁60-b的上部接合有风挡下部构件13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缘。
图7为沿图2的Ⅶ-Ⅶ线剖切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2、图6、图7所示,安装于左右的上部梁9的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具备重叠于上部梁9的上表面并接合于上部梁9的基壁50A,该基壁50A的上表面的一部分为通过螺栓紧固连接有发动机罩铰链49的发动机罩铰链连接部50A-1。在发动机罩铰链连接部50A-1形成有供紧固用的螺栓48(参照图3)插入的未图示的螺栓插入孔。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动机罩铰链连接部50A-1的螺栓插入孔和其周缘部为与发动机罩铰链49一起紧固于上部梁9的上表面的固定部。
在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的基壁50A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连续设置有沿着上部梁9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表面延伸的下垂壁50B,在下垂壁50B的下端延伸设置有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内侧延伸壁50C。内侧延伸壁50C具有:从下垂壁50B的下端向车宽方向内侧伸出的棚板部50C-1,和连续设置于棚板部50C-1的车宽方向内侧并以形成低于棚板部50C-1的台阶表面的方式弯曲的弯曲部50C-2。
图8为沿图2的Ⅷ-Ⅷ线剖切的截面图。
如图8所示,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的弯曲部50C-2的低位壁50C-3中,前端部区域以外的区域向车身前方侧下倾。低位壁50C-3的前端部区域具有:后倾斜部61,其形成为向后方下倾;和形成于后倾斜部61的低位部分的排水孔62。
如图8所示,后倾斜部61的比排水孔62更靠近前方侧部分的上表面为抵接有其他部件63的抵接部。其他部件63例如为安装于仪表板上部梁12的上部的前围上盖板的前端侧的密封部。
此外,后倾斜部61的在比排水孔62更靠近前方侧部分的下表面,接合有仪表板上部梁12的前部上壁12B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前后宽度较窄的部分。在排水孔62的下方配置有设置于仪表板上部梁12的凹状部53的排水通道53a。而且,在排水孔62的正下方,面对着仪表板上部梁12的前侧的纵壁12Af的上部后表面侧区域。如图4、图8所示,在前侧的纵壁12Af的上部后表面侧区域形成有向排水通道53a方向延伸的水滴引导槽64。水滴引导槽64将经由排水孔62向下方滴下的雨水等的水滴向排水通道53a方向引导。
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的内侧延伸壁50C中的、后缘部的车宽方向内侧区域,为重叠于风挡下部构件13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缘并接合于风挡下部构件13的风挡下部构件连接部50C-4。风挡下部构件连接部50C-4配置于内侧延伸壁50C中的弯曲部50C-2的低位壁50C-3侧。本实施方式中,风挡下部构件连接部50C-4的至少一部分同风挡下部构件13和仪表板上部梁12的连接部重叠为三层进行焊接固定。另一方面,内侧延伸壁50C中的低位壁50C-3的前端部为接合于减震器座11的棚板部11-b的上表面的减震器座连接部50C-5。
图9为沿图2的Ⅸ-Ⅸ线剖切的剖面图。
如图9所示,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的内侧延伸壁50C中的、后缘部的车宽方向外侧区域为接合于连结托架60的支承壁60-b上的连结部件连接部50C-6。
如图2、图4、图8、图9所示,在仪表板上部梁12的凹状部53内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配置有用来覆盖排水通道53a的上方的金属制的引导部件65。引导部件65形成为截面呈向下开口的大致檐帽形,前侧和后侧的各凸缘部65f-f、65f-r接合于仪表板上部梁12的前侧和后侧的各纵壁12Af、12Ar。
引导部件65具有上壁65-a和从上壁65-a的后部向后下方倾斜的倾斜后壁65-b,在上壁65-a和倾斜后壁65-b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形成有以使排水通道53a变窄的方式向内侧折弯的内向凸缘65f-i。此外,引导部件65的形状为,倾斜后壁65-b相对于上壁65-a的延伸长度(在与车身前后方向大致垂直的截面内的延伸长度)的比率向车宽方向内侧增大。
而且,在引导部件65的上壁65-a的上表面,形成有用来向引导部件65的下方的排水通道53a内滴下水滴的排水孔66。
此外,如图5所示,在仪表板上部梁12的凹状部53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底壁,形成有用来将从排水通道53a流到引导部件65的下方的水滴排出至车身外部的排出口67。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中,接合于上部梁9的上表面的刚性较高的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在内侧延伸壁50C的前缘部的减震器座连接部50C-5处连接于减震器座11,在内侧延伸壁50C的后缘部的风挡下部构件连接部50C-4和连结部件连接部50C-6处,连接于风挡下部构件13的端缘和连结托架60。而且,连接有内侧延伸壁50C的后缘部的连结托架60突出设置于上部梁9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表面,且由刚性高于风挡下部构件13的金属板构成。因此,从减震器座11施加至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的行驶载荷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分量,从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的后缘部,主要经由刚性较高的连结托架60传递至上部梁9。
因此,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的情况下,由于行驶载荷难以从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施加至厚度较薄的风挡下部构件13侧,因此不仅能避免应力集中于风挡下部构件13周围的接合部,还能通过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有效提高减震器座11的支承刚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中,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的发动机罩铰链连接部50A-1与发动机罩铰链49一起通过螺栓48紧固于上部梁9的上表面。因此,能够在由发动机罩铰链49和上部梁9的上表面夹持着形成于发动机罩铰链连接部50A-1的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的基壁50A的状态下,将其固定于上部梁9。
因此,采用了该结构时,由于能够保持发动机罩铰链连接部50A-1的支承刚性较高,因此能够将施加至减震器座11的行驶载荷分散至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的较大的范围,而由上部梁9支承。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中,在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的内侧延伸壁50C形成有从下垂壁50B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棚板部50C-1,和连续设置于棚板部50C-1的车宽方向内侧并以形成低于棚板部50C-1的台阶表面的方式弯曲的弯曲部50C-2,接合于风挡下部构件13的风挡下部构件连接部50C-4配置于弯曲部50C-2的低位壁50C-3侧。因此,从减震器座11施加至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的行驶载荷,主要经由棚板部50C-1传递至上部梁9侧,此时,若车宽方向的载荷作用于棚板部50C-1和风挡下部构件13之间,则如图7所示,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中,低位壁50C-3以弯曲部50C-2为基点与风挡下部构件13一起自由位移。
因此,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应力难以作用于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和风挡下部构件13的连接部,能够更加切实地避免应力集中于风挡下部构件13周围的接合部。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中,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的弯曲部50C-2的低位壁50C-3中的、前端部区域以外的区域向前方侧下倾。因此,能够通过弯曲部50C-2,对从风挡下部构件13的上表面等流到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的低位壁50C-3上的雨水等的水滴进行阻截和引导,将其沿着低位壁50C-3向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的前方侧引导。
因此,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经由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上的规定的通道,将雨水等的水滴排出至车身外部。
进而,本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中,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的低位壁50C-3的前端部区域具有:后倾斜部61,其形成为向后方下倾;和形成于后倾斜部61的低位部分(位置较低的部分)的排水孔62,在排水孔62的下方配置有仪表板上部梁12的凹状部53内的排水通道53a。因此,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使沿着弯曲部50C-2的低位壁50C-3流到前部下方的水滴,经由形成于后倾斜部61的低位部分的排水孔62,向下方滴下,并经由仪表板上部梁12的排水通道53a排出至外部。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中,在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的后倾斜部61的比排水孔62更靠近前方侧部分的上表面,抵接有前围上盖板的前端侧的密封部等其他部件63。因此,向流到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的低位壁50C-3的前部下方流入的水滴,被其他部件63阻止而不会发生超越低位壁50C-3的前端部区域而流出的现象。因此,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即使有大量的水滴沿着低位壁50C-3向前方流入流到前方,也能切实将该水滴经由排水孔62排出至车身下方。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中,在仪表板上部梁12的前侧的纵壁12Af中的、面对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的排水孔62的下方的位置,形成有向排水通道53a方向延伸的水滴引导槽64。因此,能够将经由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50的排水孔62向下方滴下的水滴,经由仪表板上部梁12的纵壁12Af的水滴引导槽64,顺利地引导至排水通道53a,从而防止水滴向周围的其他部位飞溅。
进而,本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中,在仪表板上部梁12的凹状部53内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以覆盖排水通道53a的上方的方式配置有截面呈大致檐帽形的引导部件65,引导部件65的凸缘部65f-f、65f-r接合于凹状部53的前后的纵壁12Af、12Ar。因此,通过截面呈大致檐帽形的引导部件65,能够抑制仪表板上部梁12的凹状部53向敞口方向变形,从而提高凹状部53的刚性。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引导部件65在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具有以使排水通道53a变窄的方式折弯的内向凸缘65f-i,因此,在从空调进气口54侧流到排水通道53a的水滴流入引导部件65的内侧时,能够通过内向凸缘65f-i阻止该水滴向空调进气口54侧倒流。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中,引导部件65具有上壁65-a,和从该上壁65-a的后部向后下方倾斜的倾斜后壁65-b,形成的形状为相对于上壁65-a而言,倾斜后壁65-b的延伸长度的比率向车宽方向内侧增大。因此,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通过连续设置于引导部件65的上壁65-a的倾斜后壁65-b,不仅能有效限制仪表板上部梁12的凹状部53的开口,还能更加有效地限制水滴向空调进气口54侧倒流。
而且,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Claims (11)

1.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上部梁,其从前立柱向车身前方延伸;
减震器壳体,其配置于所述上部梁的车宽方向内侧,构成车辆的动力搭载室的侧壁,并且用于收容悬挂装置的减震器;
减震器座,其安装于所述减震器壳体的上部,固定所述减震器;
风挡下部构件,其在所述动力搭载室的后部上端侧支承挡风玻璃的下端部;
仪表板上部梁,其在所述动力搭载室的后部上端侧分隔车厢和所述动力搭载室,其车宽方向外侧的缘部接合于所述风挡下部构件,并且在所述风挡下部构件的前方侧构成向下方凹进的凹状部;
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其接合于所述上部梁的上表面的发动机罩铰链安装部,对该发动机罩铰链安装部进行加强;和
连结部件,其突出设置于所述上部梁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表面,刚性高于所述风挡下部构件,
所述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具有:
发动机罩铰链连接部,其在所述上部梁的上方连接有发动机罩铰链;
风挡下部构件连接部,其在该发动机罩铰链连接部的后缘部的车宽方向内侧区域连接于所述风挡下部构件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缘;
减震器座连接部,其在该发动机罩铰链连接部的前缘部连接于所述减震器座;和
连结部件连接部,其在该发动机罩铰链连接部的后缘部的车宽方向外侧区域连接于所述连结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的所述发动机罩铰链连接部具有与所述发动机罩铰链共同紧固于所述上部梁的上表面的固定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具有:
棚板部,其从与所述上部梁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表面重叠的位置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和
弯曲部,其连续设置于所述棚板部的车宽方向内侧,以形成低于该棚板部的台阶表面的方式弯曲,
所述风挡下部构件连接部配置于所述弯曲部的低位壁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部的低位壁中,前端部区域以外的区域向前方下倾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部的低位壁的前端部区域具有形成为向后方下倾的后倾斜部,和形成于所述后倾斜部的低位部分的排水孔,
在所述排水孔的下方配置有排水通道,该排水通道设置于所述仪表板上部梁的所述凹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倾斜部的比所述排水孔更靠近前方侧部分的上表面形成为与其他部件抵接的抵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仪表板上部梁具有靠近所述减震器座的后缘部配置的前侧的纵壁,
在所述纵壁中的、面向所述发动机罩铰链加强件的所述排水孔的下方的位置,形成有向所述排水通道方向延伸的水滴引导槽。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的截面呈大致檐帽形,以覆盖所述排水通道的上方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仪表板上部梁的所述凹状部内的靠近所述上部梁的位置,并且被接合于所述凹状部的前侧的纵壁和后侧的纵壁,
所述引导部件在空调进气口所在侧即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具有以使所述排水通道变窄的方式折弯的内向凸缘。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的截面呈大致檐帽形,以覆盖所述排水通道的上方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仪表板上部梁的所述凹状部内的靠近所述上部梁的位置,并且被接合于所述凹状部的前侧的纵壁和后侧的纵壁,
所述引导部件在空调进气口所在侧即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具有以使所述排水通道变窄的方式折弯的内向凸缘。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件具有上壁和从该上壁的后部向后下方倾斜的倾斜后壁,并且,形成的形状为所述倾斜后壁相对于所述上壁的延伸长度的比率向着车宽方向内侧增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件具有上壁和从该上壁的后部向后下方倾斜的倾斜后壁,并且,形成的形状为所述倾斜后壁相对于所述上壁的延伸长度的比率向着车宽方向内侧增大。
CN201710037896.4A 2016-02-19 2017-01-18 车身前部结构 Active CN1070978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29773A JP6630975B2 (ja) 2016-02-19 2016-02-19 車体前部構造
JP2016-029773 2016-0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97852A CN107097852A (zh) 2017-08-29
CN107097852B true CN107097852B (zh) 2019-04-12

Family

ID=59676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37896.4A Active CN107097852B (zh) 2016-02-19 2017-01-18 车身前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630975B2 (zh)
CN (1) CN1070978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81772B1 (ko) * 2019-10-22 2024-07-0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체구조물
CN111332086A (zh) * 2020-03-26 2020-06-26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减震器座、减震器总成及车辆
JP7125971B2 (ja) * 2020-12-04 2022-08-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及び、車体前部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19329A (ja) * 1993-01-28 1994-08-09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JP2010023661A (ja) * 2008-07-18 2010-02-04 Honda Motor Co Ltd 車体前部構造
CN102510825A (zh) * 2009-10-09 2012-06-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JP2014196066A (ja) * 2013-03-29 2014-10-16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CN104349969A (zh) * 2012-05-29 2015-02-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减震器外壳结构体及减震器外壳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CN105235750A (zh) * 2015-10-08 2016-01-1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开裂的汽车流水槽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19329A (ja) * 1993-01-28 1994-08-09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JP2010023661A (ja) * 2008-07-18 2010-02-04 Honda Motor Co Ltd 車体前部構造
CN102510825A (zh) * 2009-10-09 2012-06-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CN104349969A (zh) * 2012-05-29 2015-02-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减震器外壳结构体及减震器外壳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JP2014196066A (ja) * 2013-03-29 2014-10-16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CN105235750A (zh) * 2015-10-08 2016-01-1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开裂的汽车流水槽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97852A (zh) 2017-08-29
JP2017144947A (ja) 2017-08-24
JP6630975B2 (ja) 2020-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57705B2 (en) Structure for front section of vehicle body
JP5352682B2 (ja) 車体フロア構造
CN107097852B (zh) 车身前部结构
KR101103206B1 (ko) 차체 전부 골격 구조
EP2540597B1 (en)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with reinforced area for the mounting of hood hinges
CN104245487A (zh) 车身前部构造
CN106985916B (zh) 车身前部结构
JP2020175736A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4207653B2 (ja) 前部車体構造
CN107021138A (zh) 汽车的车身结构以及汽车的制造方法
CN211391458U (zh) 车身前舱框架结构
JP5966190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CN107031736B (zh) 车身前部结构
CN107097853B (zh) 车身前部结构
JP5076718B2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4547610B2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6319269B2 (ja)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JP2001354163A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US12017703B2 (en)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US11981371B2 (en)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CN211592720U (zh) 前围上盖板
WO2023021650A1 (ja) 車両のフロントガラス周辺構造
US11661019B2 (en) Vehicle including drainage assembly
WO2017151067A1 (en) Vehicle body front part structure
WO2023228238A1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