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69348A - 具有线缆连接器和安装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及其使用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线缆连接器和安装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及其使用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69348A
CN107069348A CN201611076778.6A CN201611076778A CN107069348A CN 107069348 A CN107069348 A CN 107069348A CN 201611076778 A CN201611076778 A CN 201611076778A CN 107069348 A CN107069348 A CN 1070693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housing
cable
outer peripheral
peripheral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767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69348B (zh
Inventor
吉沢俊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69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693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693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693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装置,能够通过一个动作同时实现朝向垂直方向的移动和朝向水平方向的移动两者。在第一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外周面的一侧能够安装线缆的一端。在第一连接器安装于第二连接器时,可安装的第二连接器的第二壳体的内周面与一侧以外的第一壳体的外周面对置。在与第二壳体的内周面对置的第一壳体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倾斜面,该倾斜面越趋向安装面越从线缆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沿着线缆的延伸方向倾斜。使倾斜面与第二壳体的至少一部分碰撞,由此在第一连接器相对于第二连接器安装的过程中,使第一连接器相对于第二连接器从线缆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沿着线缆的延伸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具有线缆连接器和安装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及其使用的连 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能够安装线缆的连接器和可安装的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及其所使用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这种连接器装置中特别是电连接器装置的一个例子。该连接器装置由能够相互嵌合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组构成。第一连接器具有第一壳体和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第一端子。第二连接器具有:设置有供第一壳体设置的凹部的第二壳体、和设置于第二壳体且能够与第一端子电连接的第二端子。
第一壳体用于供在线缆的一端安装的线缆连接器使用。第二壳体能够固定于安装基板等的安装面使用。
在该连接器装置中,为了使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而需要两个动作。作为第一动作,首先,需要将第一连接器插入于第二连接器的凹部。该第一动作通过使第一连接器相对于凹部在垂直方向上移动来进行。接下来,作为第二动作,为了使第一连接器卡止于凹部,需要使第一连接器相对于第二连接器在水平方向上移动。通过该第二动作,在第一连接器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凸部向在凹部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的凸部的下侧滑动移动,其结果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被锁定。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6159号公报
在上述的现有结构中,为了使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需要朝向垂直方向的移动动作和朝向水平方向的移动动作这两个动作,因此安装作业非常繁琐,例如难以实现使用机器人的自动化。
另外,由于为在连接器的前后方向、在此特别是在后方(与线缆的安装侧相反的一侧)进行锁定的结构,因此装置在前后方向上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申请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所做出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一个动作同时实现朝向垂直方向的移动和朝向水平方向的移动两者的连接器装置。
另外,其目的还在于提供能够通过这样的移动而使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相互卡止的连接器装置。此外其目的还在于提供能够成为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安装作业结束后,即使将与第一连接器连接的线缆的后端侧抬起、无意中将第一连接器向拔出方向移动时,也会有效地阻止第一连接器的拔出的连接器装置。进而其目的还在于使装置小型化。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连接器装置,具有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第一壳体,且能够将线缆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面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可安装的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器时,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周面与所述一侧以外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对置,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周面对置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倾斜面,该倾斜面越趋向安装面越从所述线缆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沿着所述线缆的延伸方向倾斜,通过使该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至少一部分碰撞,由此在所述第一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安装的过程中,使所述第一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器从所述线缆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沿着所述线缆的延伸方向移动。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提供能够通过将第一连接器相对于第二连接器按压这一个动作,同时实现朝向垂直方向的移动和朝向水平方向的移动两者的连接器装置。
在此,所述第一壳体的倾斜面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面中所述一侧的对置侧,所述第一壳体的倾斜面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面中位于所述一侧与所述一侧的对置侧之间的壁面。
在上述方式的连接器装置中,可以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周面对置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越趋向所述安装面越沿着所述线缆的延伸方向从所述线缆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倾斜的其他倾斜面,与此对应,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面对置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越趋向所述安装面越沿着所述线缆的延伸方向从所述线缆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倾斜的其他倾斜面,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其他倾斜面以至少在所述第一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安装结束时,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其他倾斜面之间在所述线缆的延伸方向上具有重叠部分的方式,从所述线缆的另一端侧朝向一端侧突出。
通过成为这样的结构,例如即使在将与第一连接器连接的线缆另一端侧抬起、无意中使第一连接器从凹部向拔出方向移动时,也能够使第一连接器的壳体的倾斜面与第二连接器的壳体的倾斜面碰撞,从而有效地阻止第一连接器的拔出。
另外,在上述方式的连接器装置中,可以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周面对置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面设置有向外侧突出的卡止用突起部,与此对应,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面对置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周面设置有所述卡止用突起部用的载置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载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器时,所述载置部比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卡止用突起部向内侧突出,在通过所述碰撞使所述第一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器从所述线缆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沿着所述线缆的延伸方向移动前,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所述卡止用突起部与所述载置部的抵接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端子与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端子的抵接,而以规定的姿势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定位。
通过该结构,用户在将第一连接器相对于第二连接器实际安装前,能够以稳定的状态将第一连接器定位于第二连接器。
另外,在上述方式的连接器装置中,可以使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卡止用突起部越过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载置部,由此所述第一连接器卡止于所述第二连接器。
通过成为这样的结构,从而通过将第一连接器相对于第二连接器按压这一个动作,能够使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互卡止。
此外,在上述方式的连接器装置中,俯视观察时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面大致为矩形,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卡止用突起部设置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一侧与所述对置侧之间的对置的左右各侧的外周面,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载置部设置在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一侧与所述对置侧之间的对置的左右各侧的内周面。
此外,在上述方式的连接器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周面设置有将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安装面引导的引导面。
由此,能够将第一壳体部向凹部的底部顺畅地引导。
此外,在上述方式的连接器装置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可以为基板安装型的连接器。
此外,在上述方式的连接器装置中,可以替代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周面对置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越趋向所述安装面越从所述线缆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沿着所述线缆的延伸方向倾斜的倾斜面,或者与之一同,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面对置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越趋向所述安装面(2A)越沿着所述线缆的延伸方向从所述线缆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倾斜的倾斜面,使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的所述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至少一部分碰撞,由此在将所述第一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安装的过程中,使所述第一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器从所述线缆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沿着所述线缆的延伸方向移动。
进而另外,在上述方式的连接器装置中,可以在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固定于所述安装面的固定件,该固定件的一部分比与所述安装面的固定部分向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其他倾斜面侧延长。
由此,能够强化对抗第一连接器从第二连接器拔出的力,从而更有效地阻止拔出。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提供用于上述连接器装置的第一连接器或者第二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提供能够以一个动作,同时实现朝向垂直方向的移动和朝向水平方向的移动两者的连接器装置。
另外,提供能够通过这样的移动,使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相互卡止的连接器装置。此外,提供能够有效地阻止第一连接器无意中拔出的连接器装置。而且装置会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线缆连接器的后方立体图。
图4是基板连接器的后方立体图。
图5是基板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剖视图。
图7是固定件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安装前的线缆连接器和基板连接器的状态的图。
图9是图8的C-C线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安装中途的线缆连接器和基板连接器的状态的图。
图11是图10的D-D线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安装结束时的线缆连接器和基板连接器的状态的图。
图13是图12的E-E线剖视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效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5是示出解除安装时的状态的上方立体图。
图16是示出变形例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2A…安装面;10…连接器装置;20…线缆连接器(第一连接器);21…第一壳体;31…前侧(一侧的对置侧);33…后侧(一侧);34…外周面;41A…倾斜面;43…倾斜面;60…基板连接器(第二连接器);61…第二壳体;74…内周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此以电连接器装置为例进行说明,当然并非是将本发明限定为电连接器装置的意图。
图1是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10的俯视立体图,图2是其俯视图。附图虽未明示,但连接器装置10,例如可以是最长宽度大约10mm,高度大约1~3mm。连接器装置10包括连接器20和连接器60的组。连接器20和连接器60在将它们的面保持为平行的状态下,主要通过使连接器20沿图示箭头“α”方向接近连接器60,由此将连接器20安装于连接器60(如后述那样,本申请的“安装”例如也包括“嵌合”)。各连接器20、60分别具有左右对称形状。图1示出将连接器20安装于连接器60之前的状态,图2示出安装后的状态。
连接器20可以构成为安装于线缆的一端的线缆连接器。在该线缆连接器20,例如能够安装6根线缆1。线缆能够使用电缆、光缆以及其他各种线缆,在此作为一个例子,示出电缆1。
连接器60能够构成为可安装于安装面、例如电子基板2的面2A的基板连接器60。另外,图1的基板2示出得较小,但可以认为实际上其在连接器60的周围较大地扩展。在线缆连接器20和基板连接器60安装前后的整个过程中,电缆1的主要部分始终配置于基板2上或其上方。
图3示出线缆连接器20的后方立体图。线缆连接器20包括壳体21和形成端子22的端子件27。
壳体21整体具有扁平的大致箱形状,主要由主体部26和设置于主体部26前侧的抬起部23构成。俯视观察时壳体21的外周面34例如可以为大致矩形状。线缆1的一端固定于端子件27,该端子件27利用在壳体21的上表面21A设置的矛形锁定部(lance)24而卡止于壳体21。在壳体21的外周面34的后侧(一侧)33的壁面设置有用于取出部25,用于将线缆1的另一端侧1A向壳体21的外部取出。
与外周面34的前侧31、换言之与后侧33对置的一侧31的壁面,主要由抬起部23构成。抬起部23的前表面包括:具有不同的倾斜角的三个主面即位于大致中央的倾斜面41A、位于该倾斜面41A的上侧的略带较小圆度的面41B、以及位于倾斜面41A下侧的较大的垂直面41C。
位于中央的倾斜面41A构成为越趋向安装面2A越从线缆1的一端侧(从线缆1观察为设置有壳体21的一侧)向另一端侧1A且沿着线缆1的延伸方向“β”倾斜。对于从上下各侧夹住该倾斜面41A的面41B、41C无需形成为带圆度的面或垂直面,例如还可以使它们倾斜,并纳入倾斜面41A的一部分。
在壳体21的外周面34中位于前侧31与后侧33之间对置的左右各侧35的外周面34,设置有向侧方突出的锁定突起部52。在将线缆连接器20相对于基板连接器60安装时,锁定突起部52嵌入基板连接器60侧的引导槽92。在侧视观察下,锁定突起部52例如具有大致梯形形状。梯形的后侧的边形成为倾斜面43,该倾斜面43越趋向安装面2A越沿着线缆1的延伸方向“β”从线缆1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1A倾斜。另一方面,梯形的前侧的边形成为相对于安装面2A垂直地延伸的面44。通过形成为垂直面44,由此具有在将线缆连接器20相对于基板连接器60安装时,能够从上方目视观察锁定突起部52和引导槽92的安装状态的优点。但并非必需为垂直面,也可以形成为与倾斜面43同样的倾斜面。该点将在后面阐述。
在壳体21的外周面34中、位于前侧31与后侧33之间对置的左右各侧35的外周面34,例如在比锁定突起部52靠前侧,设置有向侧方突出的卡止用突起部51。特别是虽未图示,但可以将卡止用突起部51设置于比锁定突起部52靠后侧33的位置或者设置于前侧31。卡止用突起部51只要从壳体21的外周面34向外侧突出即可。另外,优选为在壳体21的底部侧的边缘部事先设置倾斜部41D,用于顺利地进行向设置空间64的设置。
图4中示出连接器60的后方立体图,图5中示出连接器60的俯视图,此外图6的(a)中示出图5的A-A线剖视图,图6的(b)中示出图5的B-B线剖视图。基板连接器60具有:壳体61、设置于该壳体61并与线缆2电连接的端子62、以及用于将线缆连接器20固定于安装面2A的固定件63。
壳体61例如俯视观察时可以为大致“コ”字状,在该情况下,由直线状的基部61A和分别从基部61A的两端部延伸的直线状的一对臂部61B构成。虽为任意,但是可以进一步具有将基部61A与臂部61B连接的底板78。
在“コ”字内部形成的空间被用作供线缆连接器20的壳体21设置的设置空间64。构成设置空间64的壳体61的内周面74的至少一部分与壳体21的外周面34、例如设置有线缆2的取出部25的壳体21的后侧33以外的至少一部分呈相互互补的形状,在相对于基板连接器60安装有线缆连接器20时,换言之,在设置空间64设置有线缆连接器20的壳体21时,壳体21的外周面34与壳体61的内周面74对置。
在基板连接器60的壳体61的内周面74设置有引导面68A至68C,用于将线缆连接器20的壳体21向安装面2A导入。
在能够与线缆连接器20的壳体21的外周面34对置的基部61A的内周面,与引导面68C连续地形成有垂直面82。另外,在基部61A与臂部61B的边界部,倾斜面81进一步与线缆连接器20的抬起部23对应,在比倾斜面81靠后方的臂部61B的对应部分,设置有将抬起部23的侧方突出部23A、23B向外侧伸出的伸出部65A、65B。
倾斜面81与设置于壳体21的倾斜面41A同样,越趋向安装面2A越沿着线缆1的延伸方向β从线缆1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1A倾斜。通过设置倾斜面81,由此能够防止将线缆连接器20相对于基板连接器60安装时壳体21的倾斜面41A与壳体61碰撞。另外,也能够构成为使倾斜面81与壳体21故意碰撞。对于该点将在后面阐述。
在能够与线缆连接器20的锁定突起部52对应,并与线缆连接器20的壳体21的外周面34对置的臂部61B的内周面设置有引导槽92。引导槽92例如形成为在侧视观察下为大致平行四边形。后侧的边与锁定突起部52的倾斜面43对应,作为越趋向安装面2A越沿着线缆1的延伸方向“β”从线缆1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1A倾斜的倾斜面83,换言之,以从线缆1的另一端侧1A朝向一端侧突出的状态形成。同样,前侧的边也形成为越趋向安装面2A越沿着线缆1的延伸方向“β”从线缆1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1A倾斜的倾斜面84。在这些倾斜面83、84的上部设置有垂直面83A、84A,用于在将线缆连接器20实际安装于基板连接器60之前,将线缆连接器20以稳定的状态定位于基板连接器60。
与线缆连接器20的卡止用突起部51对应地在基板连接器60的壳体61的内周面74,例如臂部61B的对应部分设置有凹陷部91A。在将线缆连接器20相对于基板连接器60安装时,线缆连接器20的卡止用突起部51嵌于该凹陷部91A。凹陷部91A与卡止用突起部51相对应,在侧视观察下具有大致矩形形状。
利用凹陷部91A和设置于其上部的用于导入壳体21的引导面68B,形成有突起部91。突起部91在将线缆连接器20实际安装于基板连接器60之前,换言之,在将线缆连接器20的卡止用突起部51嵌于基板连接器60的凹陷部91A前,作为用于将线缆连接器20相对于基板连接器60定位的载置部发挥功能。载置部91与在壳体21设置的卡止用突起部51相对应,设置于位于前侧71与后侧73之间的对置的左右各侧75的内周面74,另外在将线缆连接器20载置于基板连接器60时,载置部91以比壳体21的卡止用突起部51向内侧突出的状态设置。
基板连接器60的端子62与各线缆1对应地各设置一个,合计设置有六个。各端子62包括安装部62A和立设部62B。安装部62A通过钎焊等与基板2的规定的布线部分连接。另一方面,立设部62B是与线缆连接器20的端子22物理接触的部分。这些端子62与固定件63和壳体61一体成形。另外虽未特别图示,但在壳体21的底面21B设置有供在基板连接器60设置的端子62的立设部62B插入的端子插入部。
图7(a)、(b)中示出固定件63的立体图。固定件63包括:基体63A、比基体63A向上方且向前方延伸的延长部63B、从基体63A向侧方延伸的延长部63C、以及以与延长部63C连续的状态向后方延伸的延长部63D。基体63A通过钎焊等固定于安装面2A。延长部63B比固定于安装面2A的基体63A向壳体21的倾斜面43一侧延长,另外,延长部63D比固定于安装面2A的基体63A向线缆1的另一端侧1A延长。根据前者的结构,能够加强对抗线缆连接器20被无意中从基板连接器60拔出的力,从而有效地阻止拔出。另外根据后者的结构,能够使固定件63相对于壳体61的固定更牢固,在抬起线缆连接器20的后端侧无意中将其向拔出方向移动时,能够更牢固地阻止线缆连接器的拔出。
参照图8至图13,说明电连接器装置10的安装动作。
图8是示出安装前的线缆连接器20和基板连接器60的状态的图,是与图5的A-A线剖视图对应的图,图9是图8的C-C线剖视图。图10是示出安装中途的线缆连接器20和基板连接器60的状态的图,是与图5的A-A线剖视图对应的图,图11是图10的D-D线剖视图。图12是示出安装结束时的线缆连接器20和基板连接器60的状态的图,是图5的A-A线剖视图,图13是图12的E-E线剖视图。
在从图8、9所示的状态达到图10、11所示的状态时,线缆连接器20利用设置于壳体21的倾斜部29和设置于基板连接器60的壳体61的引导面68,被向基板连接器60的设置空间64引导。
之后,如图10、11所示,通过线缆连接器20的端子22与基板连接器60的端子62的抵接,而且通过在线缆连接器20的壳体21设置的卡止用突起部51与在基板连接器60的壳体61设置的载置部91的抵接,线缆连接器20以规定的姿势相对于基板连接器60定位。此时,壳体21处于相对于基板2大致平行的状态。这样,在将线缆连接器20完全安装于基板连接器60前,通过将线缆连接器20的壳体21以稳定的姿势相对于基板连接器60的壳体61定位,由此能够稳定之后的作业。
之后,通过在将线缆连接器20向基板连接器60按压的方向上施加力,由此能够从图10、11所示的安装中途的状态成为图12、13所示的安装结束状态。此时,在线缆连接器20的壳体21的前侧31的外周面34设置的倾斜面41A,与基板连接器60的壳体61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基部61A的引导面68A和垂直面82的边界亦即边缘69碰撞,其结果,线缆连接器20相对于基板连接器60从线缆1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1A沿着线缆1的延伸方向“β”移动。换言之,首先,倾斜面41A与边缘69抵接,并在维持该抵接状态下,线缆连接器20整体沿着倾斜面41A移动。这样,倾斜面41A成为基准面,通过相对于边缘69擦动,由此线缆连接器20移动。
进而,与此同时,基板连接器60的端子62的立设部62B被压入线缆连接器20的端子22的接触部22A的缝隙,端子22与端子62完全连接,并且在线缆连接器20的壳体21设置的卡止用突起部51越过在基板连接器60的壳体61设置的载置部91,线缆连接器20卡止于基板连接器60。另外,在将线缆连接器20向基板连接器60按压时,优选在线缆连接器20的端子22与基板连接器60的端子62的抵接部附近施加力。通过在这样的位置施加力,由此能够大致维持着线缆连接器20相对于基板连接器60的姿势,换言之,使壳体21和壳体61维持大致平行的状态,使线缆连接器20相对于基板连接器60移动。
另外,此时,在线缆连接器20的壳体21设置的锁定突起部52的倾斜面43钻入在基板连接器60的壳体61设置的倾斜面83的下侧。其结果如图12所示,至少在将线缆连接器20相对于基板连接器60的安装结束时,在基板连接器60的壳体61设置的倾斜面83成为在与锁定突起部52的倾斜面43之间且在线缆1的延伸方向“β”上具有重叠部分“L”的状态。通过设置这样的重叠部分“L”,如图14所示,例如在抬起与线缆连接器20连接的线缆1的后端侧,且无意中使线缆连接器20从设置空间64向拔出方向移动时,也能够使线缆连接器20的壳体21的倾斜面43与基板连接器60的壳体61的倾斜面83碰撞,从而有效地阻止线缆连接器20的拔出。
在解除连接器20和连接器60的安装时,如图15的上方立体图所示,例如只要用一只手的手指同时抓住利用伸出部65A、65B向外部突出的侧方突出部23A、23B并向上方抬起,使连接器20成为相对于连接器60朝上倾斜的姿势即可。通过成为朝上倾斜的姿势,由此能够解除线缆连接器20的卡止用突起部51与基板连接器60的凹陷部91A之间的锁定状态。另外,在通过抬起部23向壳体21均匀地施加力的意义上,优选不在侧方而是在前方形成用于抬起的突出部,并在前方施加力,但为了在前方施加力,必须使抬起部超出基板连接器60的壳体61的上部而进一步向前方突出,其结果使得连接器的厚度变厚,而显著有损于装置的低矮化或小型化。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在前方而是在侧方设置有突出部23A、23B。
作为变形例,可以与在线缆连接器20的壳体21设置的倾斜面41A同样,将在构成壳体61的基部61A与臂部61B的边界部设置的倾斜面81用于使线缆连接器20相对于基板连接器60从线缆1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1A沿着线缆1的延伸方向“β”移动。在该情况下,在线缆连接器20的壳体21不设置倾斜面41A,例如变更为沿着垂直面41C的垂直面等。在去除了倾斜面41A的情况下,抬起部23的侧方突出部23的前侧底部的边缘31A与倾斜面81碰撞,其结果线缆连接器20相对于基板连接器60而从线缆1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1A沿着线缆1的延伸方向“β”移动。
图16中示出其他变形例。该图是从侧面仅看到锁定突起部52A的局部放大图。如该变形例所示,可以不将锁定突起部52A如图1等示出的实施方式那样形成为侧视观察下为大致梯形形状,而是形成为与引导槽92相同,在侧视观察下为平行四边形,其前侧的边与后侧的边同样,形成为越趋向安装面2A越沿着线缆1的延伸方向“β”从线缆1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1A倾斜的倾斜面43A。可以将这样的倾斜面43A替代倾斜面43或者与倾斜面43一起,与槽部92的一部分例如倾斜面84的一部分碰撞,使线缆连接器20相对于基板连接器60从线缆1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1A沿着线缆1的延伸方向“β”移动。
同样,能够将线缆连接器20的锁定突起部52的垂直面44的底部44A用于使线缆连接器20相对于基板连接器60,从线缆1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1A沿着线缆1的延伸方向“β”移动。在该情况下,线缆连接器20的底部44A与基板连接器60的倾斜面84碰撞,其结果,线缆连接器20相对于基板连接器60,从线缆1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1A沿着线缆1的延伸方向“β”移动。这样,通过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倾斜面,并且通过这些倾斜面的组合,能够使线缆连接器20相对于基板连接器60从线缆1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1A移动。
本发明不限定上述实施方式,而是能够进行其他各种变更。例如,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的结构并不局限于电连接器装置,还能够用于光连接器装置。在用于光连接器装置的情况下,代替电缆1而连接光缆。
另外,线缆连接器20的壳体21的外周面34、基板连接器60的设置空间64的内周面74并非必须为矩形,只要有一侧和与之对置的一侧即可,例如,也可以是俯视观察下为圆形、正方形等其他形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壳体61形成为俯视观察下为大致“コ”字状,但也可以形成为包围外周面整体的状态,即,例如形成为俯视观察下为大致四边形。因此在连接器20与连接器60的“安装”方式中,例如当然也包括嵌合那样的方式。
此外,只要不脱离本发明,便能进行各种变形。
能够适用于在安装时需要向垂直方向的移动动作和向水平方向的移动动作这两个动作的各种连接器装置。

Claims (12)

1.一种连接器装置,具有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第一壳体,且能够将线缆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面的一侧,
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可安装的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器时,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周面与所述一侧以外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对置,
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周面对置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倾斜面,该倾斜面越趋向安装面越从所述线缆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沿着所述线缆的延伸方向倾斜,通过使该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至少一部分碰撞,由此在所述第一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安装的过程中,使所述第一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器从所述线缆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沿着所述线缆的延伸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的倾斜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面中所述一侧的对置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的倾斜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面中位于所述一侧与所述一侧的对置侧之间的壁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周面对置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越趋向所述安装面越沿着所述线缆的延伸方向从所述线缆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倾斜的其他倾斜面,
与此对应,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面对置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越趋向所述安装面越沿着所述线缆的延伸方向从所述线缆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倾斜的其他倾斜面,
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其他倾斜面以至少在所述第一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安装结束时,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其他倾斜面之间在所述线缆的延伸方向上具有重叠部分的方式,从所述线缆的另一端侧朝向一端侧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周面对置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面设置有向外侧突出的卡止用突起部,
与此对应,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面对置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周面设置有所述卡止用突起部用的载置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载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器时,所述载置部比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卡止用突起部向内侧突出,
在通过所述碰撞使所述第一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器从所述线缆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沿着所述线缆的延伸方向移动前,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所述卡止用突起部与所述载置部的抵接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端子与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端子的抵接,而以规定的姿势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卡止用突起部越过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载置部,由此所述第一连接器卡止于所述第二连接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俯视观察时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面大致为矩形,
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卡止用突起部设置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一侧与所述对置侧之间的对置的左右各侧的外周面,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载置部设置在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一侧与所述对置侧之间的对置的左右各侧的内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周面设置有将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安装面引导的引导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器为基板安装型的连接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替代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周面对置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越趋向所述安装面越从所述线缆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沿着所述线缆的延伸方向倾斜的倾斜面,或者与之一同,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面对置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越趋向所述安装面(2A)越沿着所述线缆的延伸方向从所述线缆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倾斜的倾斜面,
使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的所述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至少一部分碰撞,由此在将所述第一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安装的过程中,使所述第一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器从所述线缆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沿着所述线缆的延伸方向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固定于所述安装面的固定件,该固定件的一部分比与所述安装面的固定部分向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其他倾斜面侧延长。
12.一种第一连接器或者第二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用于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
CN201611076778.6A 2016-01-22 2016-11-29 具有线缆连接器和安装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及其使用的连接器 Active CN1070693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10948 2016-01-22
JP2016010948A JP6483038B2 (ja) 2016-01-22 2016-01-22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と実装コネクタを有するコネクタ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69348A true CN107069348A (zh) 2017-08-18
CN107069348B CN107069348B (zh) 2019-04-30

Family

ID=59394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76778.6A Active CN107069348B (zh) 2016-01-22 2016-11-29 具有线缆连接器和安装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及其使用的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483038B2 (zh)
KR (1) KR101984038B1 (zh)
CN (1) CN107069348B (zh)
TW (1) TWI678031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6763A (zh) * 2018-04-27 2019-11-05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CN110661126A (zh) * 2018-06-28 2020-01-07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0911898A (zh) * 2018-09-14 2020-03-2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1403961A (zh) * 2018-12-27 2020-07-10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TWI761188B (zh) * 2020-05-29 2022-04-11 大陸商東莞立訊技術有限公司 連接器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01688A1 (en) 2019-07-01 2021-01-07 Amphenol Fci Asia Pte. Ltd. Wire to board connector with low height
TWI820570B (zh) * 2022-01-07 2023-11-01 唐虞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總成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4389A (zh) * 2006-04-28 2007-10-3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及具有扁平型导体的电连接器
CN101110503A (zh) * 2006-07-18 2008-01-23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CN101312272A (zh) * 2007-05-25 2008-11-26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缆用电连接器及嵌合连接于该电连接器的基板用电连接器
CN101355207A (zh) * 2007-07-25 2009-01-28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CN101867113A (zh) * 2009-04-16 2010-10-20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组装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56843B2 (ja) * 2005-11-25 2009-11-0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8041268A (ja) * 2006-08-01 2008-02-21 Hirose Electric Co Ltd ロック機構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JP5312528B2 (ja) * 2011-06-15 2013-10-09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774402B2 (ja) 2011-07-25 2015-09-09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一対のロック機構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JP6058355B2 (ja) * 2012-07-19 2017-01-1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786228B2 (ja) * 2012-08-08 2015-09-3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688059B2 (ja) * 2012-10-05 2015-03-25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6251500B2 (ja) * 2013-06-27 2017-12-20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4389A (zh) * 2006-04-28 2007-10-3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及具有扁平型导体的电连接器
CN101110503A (zh) * 2006-07-18 2008-01-23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CN101312272A (zh) * 2007-05-25 2008-11-26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缆用电连接器及嵌合连接于该电连接器的基板用电连接器
CN101355207A (zh) * 2007-07-25 2009-01-28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CN101867113A (zh) * 2009-04-16 2010-10-20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组装体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6763A (zh) * 2018-04-27 2019-11-05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US10923858B2 (en) 2018-04-27 2021-02-16 Dai-Ichi Seiko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0416763B (zh) * 2018-04-27 2022-02-08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US11374362B2 (en) 2018-04-27 2022-06-28 Dai-Ichi Seiko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0661126A (zh) * 2018-06-28 2020-01-07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0661126B (zh) * 2018-06-28 2020-12-11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0911898A (zh) * 2018-09-14 2020-03-2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0911898B (zh) * 2018-09-14 2021-10-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1403961A (zh) * 2018-12-27 2020-07-10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US11025009B2 (en) 2018-12-27 2021-06-01 Molex, Llc Circuit substrate mounted cable connector
CN111403961B (zh) * 2018-12-27 2021-08-13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TWI761188B (zh) * 2020-05-29 2022-04-11 大陸商東莞立訊技術有限公司 連接器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83038B2 (ja) 2019-03-13
KR101984038B1 (ko) 2019-05-30
CN107069348B (zh) 2019-04-30
TW201733221A (zh) 2017-09-16
JP2017130422A (ja) 2017-07-27
TWI678031B (zh) 2019-11-21
KR20170088286A (ko) 2017-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69348A (zh) 具有线缆连接器和安装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及其使用的连接器
KR102178226B1 (ko) 회로 기판용 전기 커넥터
JP6251500B2 (ja) コネクタ
CN107275842A (zh) 电源连接器装置
JP5051688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3378449B (zh) 连接器
CN102439793B (zh) 电连接器
JP2016149212A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を有するコネクタ装置
CN104733893B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7572614U (zh) 电连接器
CN109378608B (zh) 插座连接器
KR102111410B1 (ko) 압력 분산 지지형 소켓커넥터 및 플러그커넥터를 갖는 커넥터 장치
JP2002260759A (ja) 横置き電気コネクタ
CN103715571A (zh) 电连接器组装体
CN206976619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5882239U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与连接器组件
US8574009B2 (en) Compact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3825134A (zh) 电路板用电连接器
CN201112889Y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9033714B2 (en) Connector for mounting on a board
WO2021179762A1 (zh) 板对板插座及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KR100806358B1 (ko) 이동통신단말기용 커넥터 플러그
CN201112948Y (zh) 电连接器及其开关
CN216055502U (zh) 连接器组件和连接器
CN204834933U (zh) 电子卡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Hirose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rose Electr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