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55503A - 一种中孔炭材料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孔炭材料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55503A
CN107055503A CN201710114274.7A CN201710114274A CN107055503A CN 107055503 A CN107055503 A CN 107055503A CN 201710114274 A CN201710114274 A CN 201710114274A CN 107055503 A CN107055503 A CN 1070555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materials
preparation
mesoporous carbon
activated carbon
dri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142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55503B (zh
Inventor
谢英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ixi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Xiumei Zhuangxiang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Xiumei Zhuangxiang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Xiumei Zhuangxiang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1427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555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55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555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555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555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2Surface area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孔炭材料的制作方法,属于材料生产领域,所述中孔炭材料的主要原料包括活性炭,其制作方法是将将活性炭与由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及乙醇混合制成的造孔剂于超声波震荡条件下混合浸渍,将其干燥后放入炭化炉中炭化3‑6h,再将所得物质放入硝酸溶液中浸渍5‑6h后,将其干燥、破碎后,于氮气气体保护下于900‑950℃下处理30‑35min,即得到中孔炭材料;这种中孔炭材料的孔隙率高,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具备良好的吸附的作用,制作方法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中孔炭材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中孔炭材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背景】
碳是世界上含量很广的元素,它具有多样的电子轨道特性,导致了其晶体的各向异性和其排列的各向异性,使碳质材料具有各式各样的性质及形态,传统的碳材料包括活性炭、木炭、石墨等;活性炭根据其内部孔径的不同又分为大孔炭、中孔炭和微孔炭,其中大孔炭是指孔径大于50nm的活性炭,微孔炭是指孔径小于2nm的活性炭,而我们熟知的用于处理污水中污染物的活性炭主要为中孔炭,因为中孔是孔径处于2-50nm的孔隙,而溶液中水和离子在进入孔隙中会发生重叠,故微孔过多的活性炭不利于吸附过程进行,大孔过多的活性炭吸附势能低,不利于吸附的进行,因此,中孔炭材料有利于吸附质向孔内扩散,使吸附作用更为稳定、有效。除此之外,中孔炭材料的用途十分广泛,可作为有机电解液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还可作为催化剂或药物的载体等方面。
目前制作活性炭的方法主要为模板炭化法,该方法一般由模板物质和碳前驱体形成复合物、复合物炭化和脱除模板三个步骤组成。模板法可以从纳米尺度上设计并控制目标材料前驱体的结构,并通过炭化过程使这种微观结构得以保存,从而有效的控制中孔炭材料的孔结构,保证其孔径集中和孔排列的有序性。但是这种方法在调控孔径以及孔径分布上仍存在问题,且制作成本高,难以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孔炭材料的制作方法,这种中孔炭材料的孔隙率高,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均匀,具备良好的吸附效果,可应用与吸附、电极材料、电容材料等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孔炭材料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制作中孔炭材料的主要原料包括活性炭,所述活性炭的制备方法是将半焦、椰壳混合,将混合物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至粒度小于1mm,得到混合物a;将混合物a放入质量浓度为5-8%的磷酸溶液中浸渍5-8h,用水洗至中性,干燥后于氮气气氛下进行炭化,所述炭化温度为600-850℃,炭化时间为5-6h,制得活性炭;
(2)浸渍:将步骤(1)所述活性炭与造孔剂混合,于超声波震荡条件下浸渍2-4h后,于80-105℃下干燥10-12h,取出备用;其中,所述造孔剂为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及乙醇;
(3)炭化:将步骤(2)干燥后的物质放入炭化炉中,以7-9℃/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50-850℃,并于温度为750-850℃炭化3-6h,取出、冷却至常温备用;
(4)二次浸渍:将步骤(3)所得物质放入其总质量4-5倍的溶剂中浸渍5-6h后,过滤,再于105℃条件下干燥8-10h;其中,所述溶剂为质量浓度为6-8%的硝酸溶液;
(5)二次炭化:将步骤(4)所得物质破碎至粒度为0.25-0.3mm,再将破碎后的粉末于氮气气体保护下,以3-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00-950℃,并于温度为900-950℃保温30-35min,取出冷却后,即得到中孔炭材料。
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所述半焦与椰壳的质量比为5-6:1。
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所述造孔剂是由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及乙醇按照3-5:4-6:1:10-15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所述造孔剂是由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及乙醇按照4:5:1:13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进一步地,在步骤(4)中,所述溶剂为质量浓度为7%的硝酸溶液。
进一步地,在步骤(5)中,所述氮气的体积流量为300-350ml/min。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的中孔炭所用主要原料为半焦中碳元素所占比例达95%,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且来源广发是制作炭材料的良好原料;椰壳作为生物质原料,其微观形态较为规则,经过扩孔、炭化等处理后可制成孔隙结构规则的炭材料;将半焦与椰壳进行炭化,脱出灰分以及焦油成分,制成活性炭;再将其放入本发明的造孔剂中,于超声波环境下浸渍,使造孔剂较好地与活性炭融合,提高了造孔效率,同时超声波的强度可使椰壳中的微孔结构坍塌,形成中孔结构,提高了材料的中孔率;将浸渍后的活性炭进行炭化,得到初步处理的中孔结构炭,再将其放入硝酸溶液中二次浸渍,浸渍后进行二次炭化得到最终的中孔炭材料,硝酸与初步处理的中孔结构炭表面的官能团进行反应,使得其在二次炭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孔隙结构。
本发明制备活性炭以一定比例的半焦与椰壳为原料,该方法可以稳定半焦与椰壳中的活性支链结构,提高活性炭强度,在二次炭化的程序升温过程中通入的氨气气氛能进一步够拓宽空隙,使所得的产品的孔洞均匀且孔隙率高,有较高的比表面积,氮气环境可保证烧结环境稳定,提高安全性;氮气还是一种惰性气体,可以使其保持缺氧状态,防止过度氧化而降低产量。
总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孔炭材料的制作方法,这种多孔材料的孔隙率高,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具备良好的吸附作用,制作方法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的理解本发明,但不可以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中孔炭材料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制作中孔炭材料的主要原料包括活性炭,所述活性炭的制备方法是将半焦、椰壳混合,将混合物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至粒度小于1mm,得到混合物a;将混合物a放入质量浓度为5%的磷酸溶液中浸渍5h,用水洗至中性,干燥后于氮气气氛下进行炭化,所述炭化温度为600℃,炭化时间为5h,制得活性炭;其中,所述半焦与椰壳的质量比为5:1;
(2)浸渍:将步骤(1)所述活性炭与造孔剂混合,于超声波震荡条件下浸渍2h后,于80-105℃下干燥10h,取出备用;其中,所述造孔剂是由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及乙醇按照3:4:1:10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3)炭化:将步骤(2)干燥后的物质放入炭化炉中,以7℃/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50℃,并于温度为750℃炭化3h,取出、冷却至常温备用;
(4)二次浸渍:将步骤(3)所得物质放入其总质量4倍的溶剂中浸渍5h后,过滤,再于105℃条件下干燥8h;其中,所述溶剂为质量浓度为6%的硝酸溶液;
(5)二次炭化:将步骤(4)所得物质破碎至粒度为0.25mm,再将破碎后的粉末于氮气气体保护下,以3℃/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00℃,并于温度为900℃保温30min,取出冷却后,即得到中孔炭材料;其中,所述氮气的体积流量为300ml/min。
实施例2
一种中孔炭材料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制作中孔炭材料的主要原料包括活性炭,所述活性炭的制备方法是将半焦、椰壳混合,将混合物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至粒度小于1mm,得到混合物a;将混合物a放入质量浓度为8%的磷酸溶液中浸渍8h,用水洗至中性,干燥后于氮气气氛下进行炭化,所述炭化温度为850℃,炭化时间为6h,制得活性炭;其中,所述半焦与椰壳的质量比为6:1;
(2)浸渍:将步骤(1)所述活性炭与造孔剂混合,于超声波震荡条件下浸渍4h后,于80-105℃下干燥12h,取出备用;其中,所述造孔剂是由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及乙醇按照5:6:1:15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3)炭化:将步骤(2)干燥后的物质放入炭化炉中,以9℃/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50℃,并于温度为850℃炭化6h,取出、冷却至常温备用;
(4)二次浸渍:将步骤(3)所得物质放入其总质量5倍的溶剂中浸渍6h后,过滤,再于105℃条件下干燥10h;其中,所述溶剂为质量浓度为8%的硝酸溶液;
(5)二次炭化:将步骤(4)所得物质破碎至粒度为0.3mm,再将破碎后的粉末于氮气气体保护下,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50℃,并于温度为950℃保温35min,取出冷却后,即得到中孔炭材料;其中,所述氮气的体积流量为350ml/min。
实施例3
一种中孔炭材料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制作中孔炭材料的主要原料包括活性炭,所述活性炭的制备方法是将半焦、椰壳混合,将混合物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至粒度小于1mm,得到混合物a;将混合物a放入质量浓度为6%的磷酸溶液中浸渍6h,用水洗至中性,干燥后于氮气气氛下进行炭化,所述炭化温度为650℃,炭化时间为5.2h,制得活性炭;其中,所述半焦与椰壳的质量比为5.3:1;
(2)浸渍:将步骤(1)所述活性炭与造孔剂混合,于超声波震荡条件下浸渍3h后,于80-105℃下干燥11h,取出备用;其中,所述造孔剂是由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及乙醇按照4:5:1:12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3)炭化:将步骤(2)干燥后的物质放入炭化炉中,以8℃/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0℃,并于温度为800℃炭化5h,取出、冷却至常温备用;
(4)二次浸渍:将步骤(3)所得物质放入其总质量4.5倍的溶剂中浸渍5.5h后,过滤,再于105℃条件下干燥9h;其中,所述溶剂为质量浓度为7%的硝酸溶液;
(5)二次炭化:将步骤(4)所得物质破碎至粒度为0.28mm,再将破碎后的粉末于氮气气体保护下,以4℃/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20℃,并于温度为920℃保温32min,取出冷却后,即得到中孔炭材料;其中,所述氮气的体积流量为320ml/min。
实施例4
一种中孔炭材料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制作中孔炭材料的主要原料包括活性炭,所述活性炭的制备方法是将半焦、椰壳混合,将混合物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至粒度小于1mm,得到混合物a;将混合物a放入质量浓度为7%的磷酸溶液中浸渍7h,用水洗至中性,干燥后于氮气气氛下进行炭化,所述炭化温度为750℃,炭化时间为5.5h,制得活性炭;其中,所述半焦与椰壳的质量比为5.5:1;
(2)浸渍:将步骤(1)所述活性炭与造孔剂混合,于超声波震荡条件下浸渍2-4h后,于80-105℃下干燥11h,取出备用;其中,所述造孔剂是由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及乙醇按照4:5:1:13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3)炭化:将步骤(2)干燥后的物质放入炭化炉中,以7℃/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50℃,并于温度为750℃炭化4h,取出、冷却至常温备用;
(4)二次浸渍:将步骤(3)所得物质放入其总质量4.2倍的溶剂中浸渍5.5h后,过滤,再于105℃条件下干燥9h;其中,所述溶剂为质量浓度为7%的硝酸溶液;
(5)二次炭化:将步骤(4)所得物质破碎至粒度为0.27mm,再将破碎后的粉末于氮气气体保护下,以7℃/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30℃,并于温度为930℃保温34min,取出冷却后,即得到中孔炭材料;其中,所述氮气的体积流量为340ml/min。
对比例1
一种中孔炭材料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制作中孔炭材料的主要原料包括活性炭,所述活性炭的制备方法是将半焦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至粒度小于1mm,于氮气气氛下进行炭化,所述炭化温度为750℃,炭化时间为5.5h,制得活性炭;
(2)浸渍:将步骤(1)所述活性炭与造孔剂混合,于超声波震荡条件下浸渍2-4h后,于80-105℃下干燥11h,取出备用;其中,所述造孔剂是由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及乙醇按照4:5:1:13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3)炭化:将步骤(2)干燥后的物质放入炭化炉中,以7℃/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50℃,并于温度为750℃炭化4h,取出、冷却至常温备用;
(4)二次浸渍:将步骤(3)所得物质放入其总质量4.2倍的溶剂中浸渍5.5h后,过滤,再于105℃条件下干燥9h;其中,所述溶剂为质量浓度为7%的硝酸溶液;
(5)二次炭化:将步骤(4)所得物质破碎至粒度为0.27mm,再将破碎后的粉末于氮气气体保护下,以7℃/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30℃,并于温度为930℃保温34min,取出冷却后,即得到中孔炭材料;其中,所述氮气的体积流量为340ml/min。
对比例2
一种中孔炭材料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制作中孔炭材料的主要原料包括活性炭,所述活性炭的制备方法是将半焦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至粒度小于1mm,于氮气气氛下进行炭化,所述炭化温度为750℃,炭化时间为5.5h,制得活性炭;
(2)浸渍:将步骤(1)所述活性炭与造孔剂混合,于80-105℃下干燥11h,取出备用;其中,所述造孔剂是由聚乙烯醇及乙醇按照4:13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3)炭化:将步骤(2)干燥后的物质放入炭化炉中,以7℃/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50℃,并于温度为750℃炭化4h,取出、冷却至常温备用;
(4)二次浸渍:将步骤(3)所得物质放入其总质量4.2倍的溶剂中浸渍5.5h后,过滤,再于105℃条件下干燥9h;其中,所述溶剂为质量浓度为7%的硝酸溶液;
(5)二次炭化:将步骤(4)所得物质破碎至粒度为0.27mm,再将破碎后的粉末于氮气气体保护下,以7℃/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30℃,并于温度为930℃保温34min,取出冷却后,即得到中孔炭材料;其中,所述氮气的体积流量为340ml/min。
对比例3
一种中孔炭材料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制作中孔炭材料的主要原料包括活性炭,所述活性炭的制备方法是将半焦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至粒度小于1mm,于氮气气氛下进行炭化,所述炭化温度为750℃,炭化时间为5.5h,制得活性炭;
(2)浸渍:将步骤(1)所述活性炭与造孔剂混合,于80-105℃下干燥11h,取出备用;其中,所述造孔剂是由聚乙烯醇及乙醇按照4:13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3)炭化:将步骤(2)干燥后的物质放入炭化炉中,以7℃/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50℃,并于温度为750℃炭化4h,取出、冷却至常温备用,即得到中孔炭材料。
实验案例:
本发明经过大量的实验操作,对上述几组实验所得的产品进行检测,测试各项参数,记录实验数据,参数见表1。
表1本发明与对比例的对比结果
从上述表1中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4方法制得的中孔炭材料的各项指标均好于对比例1-3的材料,说明采用本发明原料和方法制得的材料,其孔径均匀,孔隙率较大,且其抗压强度好。
其中,对比例1与实施例4相比,制作中孔炭材料的原料不同,并未使用椰壳,其他方式与实施例4相同,这种产品的比表面积较小,比表面积较低,吸附效果较差,说明本发明的将椰壳作为制作活性炭的原料,经过进一步的加工能提高中孔率和各项性能。
对比例2与对比例1相比,制作过程中浸渍所用的造孔剂不同,且并未经过超声处理,其他方式与对比例1相同,所得到的产品的比表面积较小,孔隙率较低,吸附效果也相对较差,说明本发明的制作方法中所用的造孔剂对中孔形成有较大的帮助,本发明多种物质调和制成的造孔剂能有效提高产品的孔隙结构和其均匀程度,从而能提高产品的各项特性,提高产品的吸附率。
对比例3与对比例2相比,制作中孔炭材料的过程不同,并未经过二次浸渍和炭化,其他方式与对比例2相同,所得到的产品的比表面积较小,孔隙率较低,吸附效果也相对较差,说明本发明的制作方法中将产物经过二次浸渍和炭化,能有效提高产品的孔隙度,使孔隙分布均匀,进而能提高产品的各项特性,提高产品的吸附率。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中孔炭材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制作中孔炭材料的主要原料包括活性炭,所述活性炭的制备方法是将半焦、椰壳混合,将混合物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至粒度小于1mm,得到混合物a;将混合物a放入质量浓度为5-8%的磷酸溶液中浸渍5-8h,用水洗至中性,干燥后于氮气气氛下进行炭化,所述炭化温度为600-850℃,炭化时间为5-6h,制得活性炭;
(2)浸渍:将步骤(1)所述活性炭与造孔剂混合,于超声波震荡条件下浸渍2-4h后,于80-105℃下干燥10-12h,取出备用;其中,所述造孔剂为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及乙醇;
(3)炭化:将步骤(2)干燥后的物质放入炭化炉中,以7-9℃/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50-850℃,并于温度为750-850℃炭化3-6h,取出、冷却至常温备用;
(4)二次浸渍:将步骤(3)所得物质放入其总质量4-5倍的溶剂中浸渍5-6h后,过滤,再于105℃条件下干燥8-10h;其中,所述溶剂为质量浓度为6-8%的硝酸溶液;
(5)二次炭化:将步骤(4)所得物质破碎至粒度为0.25-0.3mm,再将破碎后的粉末于氮气气体保护下,以3-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00-950℃,并于温度为900-950℃保温30-35min,取出冷却后,即得到中孔炭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孔炭材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半焦与椰壳的质量比为5-6: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孔炭材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造孔剂是由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及乙醇按照3-5:4-6:1:10-15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孔炭材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造孔剂是由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及乙醇按照4:5:1:13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孔炭材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所述溶剂为质量浓度为7%的硝酸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孔炭材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所述氮气的体积流量为300-350ml/min。
CN201710114274.7A 2017-02-28 2017-02-28 一种中孔炭材料的制作方法 Active CN1070555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14274.7A CN107055503B (zh) 2017-02-28 2017-02-28 一种中孔炭材料的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14274.7A CN107055503B (zh) 2017-02-28 2017-02-28 一种中孔炭材料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55503A true CN107055503A (zh) 2017-08-18
CN107055503B CN107055503B (zh) 2019-03-12

Family

ID=59622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14274.7A Active CN107055503B (zh) 2017-02-28 2017-02-28 一种中孔炭材料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5550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7098A (zh) * 2019-07-10 2019-10-22 南京安捷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法活性炭的生产方法
CN111994893A (zh) * 2020-07-24 2020-11-27 盐城工学院 一种氮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5624952A (zh) * 2022-09-15 2023-01-20 城康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64297A2 (en) * 1988-10-14 1990-04-18 Kureha Ka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orous carbon electrode substrates for fuel cells
CN1309620A (zh) * 1998-07-20 2001-08-22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孔形成物制备中孔性碳的方法
CN1583550A (zh) * 2004-06-11 2005-02-23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一种高比表面积中孔炭的制备方法
CN101683977A (zh) * 2008-09-28 2010-03-31 南京大学 一种高比表面积中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500319A (zh) * 2011-10-26 2012-06-2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提高多孔炭中孔率的方法
CN105366674A (zh) * 2014-08-27 2016-03-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富含中孔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64297A2 (en) * 1988-10-14 1990-04-18 Kureha Ka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orous carbon electrode substrates for fuel cells
CN1309620A (zh) * 1998-07-20 2001-08-22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孔形成物制备中孔性碳的方法
CN1583550A (zh) * 2004-06-11 2005-02-23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一种高比表面积中孔炭的制备方法
CN101683977A (zh) * 2008-09-28 2010-03-31 南京大学 一种高比表面积中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500319A (zh) * 2011-10-26 2012-06-2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提高多孔炭中孔率的方法
CN105366674A (zh) * 2014-08-27 2016-03-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富含中孔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7098A (zh) * 2019-07-10 2019-10-22 南京安捷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法活性炭的生产方法
CN111994893A (zh) * 2020-07-24 2020-11-27 盐城工学院 一种氮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5624952A (zh) * 2022-09-15 2023-01-20 城康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55503B (zh) 2019-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82213B (zh) 一种复合型石油焦基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超级电容器
Xu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from reedy grass leaves by chemical activation with H3PO4
CN109987604B (zh) 一种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81342B (zh) 一种海枣叶生物质多孔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505187B (zh) 一种层次孔炭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081340B (zh) 一种松树基生物质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电化学储能中的应用
CN106915744B (zh) 一种秸秆资源化利用方法
CN108439402B (zh) 一种超级电容器用姜秸秆基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65433A (zh) 三维多孔掺氮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115629A (zh) 一种基于废弃烟杆的高比表面积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184685B (zh) 一种煤基活性碳纤维、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055503B (zh) 一种中孔炭材料的制作方法
CN106629723A (zh) 一种生物质基含n,s,p共掺杂多孔碳及其应用
CN107151014B (zh) 一种生物多孔碳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59522B (zh) 一种电池负极材料用生物质氮硫或氮磷双掺杂活性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35568A (zh) 一种氮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000546A (zh) 一种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76882A (zh) 一种过渡金属元素循环利用的石墨化多孔碳的制备方法
CN110127695A (zh) 一种超级电容器用锯木屑基多孔炭的制备方法
CN111799098A (zh) 一种多孔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Rahma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ncob-originated activated carbon using two different chemical agent
CN108773841B (zh) 一种废弃硅藻土制备的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648966A (zh) 一种生物质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051383B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碳材料的制作方法
CN113371709A (zh) 一种稻壳基高比表面积生物炭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03

Address after: 222000 West Rizhao Avenue, Zhewang Lingang Industrial Zone, Ganyu District, Lianyung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Lixin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533800 318 Xinsheng street, Xinjing Town, Jingxi County, Baise,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pplicant before: GUANGXI XIUMEI ZHUANGXIANG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