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54063B - 作业车 - Google Patents

作业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54063B
CN107054063B CN201710076011.1A CN201710076011A CN107054063B CN 107054063 B CN107054063 B CN 107054063B CN 201710076011 A CN201710076011 A CN 201710076011A CN 107054063 B CN107054063 B CN 1070540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fuel tank
emission
control equipment
h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760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54063A (zh
Inventor
青山健一
泽井惠
菅野和信
樫山真介
伊豆蔵元树
梶野浩司
上田达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173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3043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1737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5805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54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540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540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540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3/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3/04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concerning exhau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63Arrangement of t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63Arrangement of tanks
    • B60K15/067Mounting of t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62D25/12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49/00Tra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18Construction facilitating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 F01N13/1805Fixing exhaust manifolds, exhaust pipes or pipe sections to each other, to engine or to vehicle body
    • F01N13/1811Fixing exhaust manifolds, exhaust pipes or pipe sections to each other, to engine or to vehicle body with means permitting relative movement, e.g. compensation of thermal expansion or vibration
    • F01N13/1822Fixing exhaust manifolds, exhaust pipes or pipe sections to each other, to engine or to vehicle body with means permitting relative movement, e.g. compensation of thermal expansion or vibration for fixing exhaust pipes or devices to vehicle bod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18Construction facilitating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 F01N13/1838Construction facilitating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nection between parts of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e.g. between housing and tubes, between tubes and baffles
    • F01N13/1844Mechanical joints
    • F01N13/1855Mechanical joints the connection being realised by using bolts, screws, rivets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 F01N3/021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by means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 F01N3/021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by means of filters
    • F01N3/033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by means of filte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devices
    • F01N3/035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by means of filte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devices with catalytic reactors, e.g. catalysed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8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 F01N3/1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by thermal or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noxious components of exhaust
    • F01N3/105General auxiliary catalysts, e.g. upstream or downstream of the main catalyst
    • F01N3/106Auxiliary oxidation cataly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63Arrangement of tanks
    • B60K2015/0637Arrangement of tanks the fuel tank is arranged in the front of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20Off-Road Vehicles
    • B60Y2200/22Agricultural vehicles
    • B60Y2200/221Trac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Processes For Solid Components From Exhaust (AREA)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作业车,能够削减成本并使燃料箱的组装变得容易。该作业车具有从下方承接支承燃料箱的箱支承体和以向左右跨过燃料箱的状态竖立设置的倒U字形的发动机罩支承体,发动机罩支承体具有弹性体,弹性体作用于燃料箱的上部侧而将燃料箱保持在箱支承体上的规定位置。

Description

作业车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09月29日、申请号为201410514041.2、名称为“作业车”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具有排气部的发动机、具有与所述排气部连接的进气部的排气净化装置和支承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支承框架的作业车。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燃料箱及发动机罩支承体的作业车。
背景技术
在作为作业车的一例的拖拉机中,有将排气净化装置(废气净化装置)经由焊接结构的支承框架连结在中心架上的结构的拖拉机,其中排气净化装置为了能够进行内置的DPF(柴油颗粒过滤器)的更换等维护作业而构成为可在长边方向上分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作为作业车的一例的乘用式割草机中,有将燃料箱在形成于其侧面的凸部与车架的朝外的コ字形框架嵌合的状态下经由束带固定在车架上,由此来固定设置燃料箱的结构的乘用式割草机(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在作为作业车的一例的拖拉机中,有使用多个螺栓将设置在燃料箱周部的凸缘部与立设在车架上的发动机罩支持用的支承架连结,由此来固定设置燃料箱的结构的拖拉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49405号公报(段落编号0034;图2~4)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132897号公报(段落编号0015;图1~3)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343182号公报(段落编号0019;图2、图4)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中,如上所述,排气净化装置构成为可在其长边方向上分解,因此,在沿其长边方向分散设置的发动机排气部连接用的进气部和向支承框架上连结的连结部之间,容易产生与它们在长边方向上的位置关系有关的个体差等。因此,在将排气净化装置经由支承框架连结在中心架上的情况下,容易招致排气净化装置的进气部的位置在排气净化装置的长边方向上相对于与发动机的排气部连接的连接位置错位的不良情况。
对此,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上述结构中,使用焊接结构的支承框架支承排气净化装置,因此在产生上述那种错位的情况下,排气净化装置的进气部与发动机的排气部的连接既费时又费力。也就是说,在提高排气净化装置的组装性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结构中,需要在燃料箱上形成嵌合用的凸部,因此燃料箱的形状复杂,相应地,燃料箱的制造成本上升。另外,由于固定燃料箱需要专用的束带,因此,在谋求对组装燃料箱所需的结构进行简化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结构中,需要在燃料箱上形成连结用的凸缘部,因此燃料箱的形状复杂,相应地,燃料箱的制造成本上升。另外,由于燃料箱向支承架上的连结是利用多个螺栓进行的,因此燃料箱的组装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排气净化装置的组装性。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谋求削减成本并使燃料箱的组装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解决手段如下:作业车包括具有排气部的发动机、具有与所述排气部连接的进气部的排气净化装置和支承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支承框架,所述支承框架构成为能够分割成与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侧连结的第一构件、与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侧连结的第二构件和与所述发动机连结的第三构件的三部分结构,并且具有第一调节部和第二调节部,所述第一调节部使所述第一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发动机在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长边方向上调节位置,所述第二调节部使所述第二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发动机在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长边方向上调节位置。
根据该手段,在排气净化装置中,即使产生了与其进气部和向支承框架上连结的连结部在排气净化装置的长边方向上的位置关系有关的个体差等,也能够根据该个体差,在排气净化装置的长边方向上调节与排气净化装置连结的支承框架的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各自的位置。
由此,无论在排气净化装置的长边方向上的个体差等如何,都能够将排气净化装置相对于发动机简单地固定设置在适当位置,能够简单且适当地进行废气净化装置的进气部与发动机的排气部之间的连接。
因此,能够提高排气净化装置的组装性。
作为用于使本发明更加优选的手段之一:所述第一构件具有与设置在所述第三构件上的第一被连结部能够拆装地螺栓连结的第一连结部,所述第二构件具有与设置在所述第三构件上的第二被连结部能够拆装地螺栓连结的第二连结部,所述第一调节部由长孔构成,该长孔以在沿着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长边方向的方向上长的方式至少形成在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一被连结部中的任一方上,所述第二调节部由长孔构成,该长孔以在沿着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长边方向的方向上长的方式至少形成在所述第二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被连结部中的任一方上。
根据该手段,仅通过具有作为第一调节部的长孔和作为第二调节部的长孔的简单结构,就能够提高排气净化装置的组装性。
作为用于使本发明更加优选的手段之一:所述第一调节部和所述第二调节部分别使所述长孔的短边方向上的长度比螺栓直径大,使所述第一构件或所述第二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发动机在所述长孔的短边方向上调节位置。
根据该手段,在排气净化装置中,即使产生了与其进气部和向支承框架上连结的连结部在正交于排气净化装置长边方向的长孔短边方向上的位置关系有关的个体差等,也能够根据该个体差,在长孔的短边方向上调节与排气净化装置连结的支承框架的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各自的位置。
由此,无论在排气净化装置的长边方向以及与该长边方向正交的长孔的短边方向上的个体差等如何,都能够将排气净化装置相对于发动机简单地固定设置在适当位置,能够简单且适当地进行废气净化装置的进气部与发动机的排气部之间的连接。
因此,虽然仅是具有作为第一调节部的长孔和作为第二调节部的长孔的简单结构,但仍然能够进一步提高排气净化装置的组装性。
作为用于使本发明更加优选的手段之一:所述第一构件将两个所述第一连结部以在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长边方向上错开第二设定距离的状态,设置于在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短边方向上相距第一设定距离的位置,从而使两个所述第一连结部在沿该短边方向进行单向观察时不重叠,所述第二构件将两个所述第二连结部以在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长边方向上错开第四设定距离的状态,设置于在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短边方向上相距第三设定距离的位置,从而使两个所述第二连结部在沿该短边方向进行与所述第一连结部的情况相同的单向观察时不重叠,所述第三构件将两个所述第一被连结部与两个所述第一连结部同样地,以在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长边方向上错开所述第二设定距离的状态设置于在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短边方向上相距所述第一设定距离的位置,从而使两个所述第一被连结部在沿该短边方向进行单向观察时不重叠,并且,所述第三构件将两个所述第二被连结部与两个所述第二连结部同样地,以在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长边方向上错开所述第四设定距离的状态设置于在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短边方向上相距所述第三设定距离的位置,从而使两个所述第二被连结部在沿该短边方向进行单向观察时不重叠,在两个所述第一连结部和两个所述第二连结部上分别形成有所述长孔,在两个所述第一被连结部和两个所述第二被连结部上分别具有螺合部。
根据该手段,能够从排气净化装置的短边方向的一侧,进行对应的第一构件和第一连结部与第三构件的第一被连结部之间的螺栓连结以及对应的第二构件的第二连结部与第三构件的第二被连结部之间的螺栓连结。
另外,通过在与发动机连结的第三构件的各第一被连结部和各第二被连结部各自之上设置能够与第一构件的各第一连结部进行螺栓连结的螺合部以及能够与第二构件的各第二连结部进行螺栓连结的螺合部,易于从排气净化装置的短边方向的一侧进行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相对于第三构件的螺栓连结操作。
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排气净化装置的组装性。
作为用于使本发明更加优选的手段之一:所述第一构件具有与设置在所述发动机上的被连结部能够拆装地螺栓连结的连结部和与设置在所述第三构件上的第一被连结部能够拆装地螺栓连结的第一连结部,所述第二构件具有与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上的第二被连结部能够拆装地螺栓连结的第二连结部,所述第一调节部由长孔构成,该长孔以在沿着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长边方向的方向上长的方式至少形成在所述连结部及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被连结部及所述第一被连结部中的任一方上,所述第二调节部由长孔构成,该长孔以在沿着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长边方向的方向上长的方式至少形成在所述第二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被连结部中的任一方上。
根据该手段,仅通过具有作为第一调节部的长孔和作为第二调节部的长孔的简单结构,就能够提高排气净化装置的组装性。
作为用于使本发明更加优选的手段之一:所述第二调节部使所述长孔的短边方向上的长度比螺栓直径大,使所述第二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发动机在所述长孔的短边方向上调节位置,所述第一构件具有第三连结部,该第三连结部与从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侧向所述第一构件延伸的第三被连结部螺栓连结,至少在所述第三连结部和所述第三被连结部中的任一方上形成有连结孔,该连结孔在与所述第二调节部的所述长孔的短边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的长度比螺栓直径大,利用所述连结孔,构成使所述第三被连结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发动机在所述长孔的短边方向上调节位置的第三调节部。
根据该手段,在排气净化装置中,即使产生了与其进气部和向支承框架上连结的连结部在正交于排气净化装置长边方向的长孔短边方向上的位置关系有关的个体差等,也能够根据该个体差,在长孔的短边方向上调节与排气净化装置连结的支承框架的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各自的位置。
由此,无论在排气净化装置的长边方向以及与该长边方向正交的长孔的短边方向上的个体差等如何,都能够将排气净化装置相对于发动机简单地固定设置在适当位置,能够简单且适当地进行废气净化装置的进气部与发动机的排气部之间的连接。
因此,虽然仅是具有作为第二调节部的长孔和作为第三调节部的连结孔的简单结构,但仍然能够进一步提高排气净化装置的组装性。
作为用于使本发明更加优选的手段之一:所述排气净化装置将两个所述第三被连结部在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短边方向上相距第一设定距离的位置,以在沿该短边方向进行单向观察时不重叠且在与该短边方向正交的短边方向上错开第二设定距离的状态设置,所述第二构件将两个所述第二连结部以在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长边方向上错开第四设定距离的状态,设置于在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短边方向上相距第三设定距离的位置,从而使两个所述第二连结部在沿该短边方向进行与所述第一连结部的情况相同的单向观察时不重叠,所述第一构件将两个所述第三连结部与两个所述第三被连结部同样地,在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短边方向上相距所述第一设定距离的位置以在沿该短边方向进行单向观察时不重叠且在与该短边方向正交的短边方向上错开所述第二设定距离的状态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构件将两个所述第二被连结部与两个所述第二连结部同样地,以在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长边方向上错开所述第四设定距离的状态设置于在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短边方向上相距所述第三设定距离的位置,从而使两个所述第二被连结部在沿该短边方向进行单向观察时不重叠,在所述第一连结部和两个所述第二连结部上分别形成有所述长孔,在所述第一被连结部和两个所述第二被连结部上分别具有螺合部。
根据该手段,能够从排气净化装置的短边方向的一侧,进行对应的排气净化装置的第三被连结部与第一构件的第三连结部之间的螺栓连结以及对应的第一构件的第二被连结部与第二构件的第二连结部之间的螺栓连结。
另外,通过在与发动机连结的第三构件的第一被连结部设置能够与第一构件的第一连结部进行螺栓连结的螺合部,并在与发动机及第三构件连结的第一构件的各第二被连结部设置能够与第二构件的各第二连结部进行螺栓连结的螺合部,易于从排气净化装置的短边方向的一侧进行第一构件相对于第三构件的螺栓连结操作以及第二构件相对于第一构件的螺栓连结操作。
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排气净化装置的组装性。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问题解决手段如下:作业车具有从下方承接支承燃料箱的箱支承体和以向左右跨过所述燃料箱的状态竖立设置(立設)的倒U字形的发动机罩支承体,所述发动机罩支承体具有弹性体,该弹性体作用于所述燃料箱的上部侧而将所述燃料箱保持在箱支承体上的规定位置。
根据该手段,能够在例如将燃料箱载置于箱支承体之后,通过竖立设置具有弹性体的发动机罩支承体,将燃料箱固定保持在箱支承体上的规定位置。
也就是说,可以不需要在燃料箱上形成嵌合部、连结部等、或者减少组装燃料箱所需的专用构件。并且,可以不需要或者减少用于组装燃料箱的专用作业。
因此,能够谋求削减成本并使燃料箱的组装变得容易。
作为用于使本发明更加优选的手段之一:作为所述弹性体,具有从所述燃料箱的横向外侧上方作用于所述燃料箱的上侧的左右角部的左右的弹性体,利用所述左右的弹性体的弹性,将所述燃料箱夹持保持在所述箱支承体与所述左右的弹性体之间。
根据该手段,与例如将弹性体设置在发动机罩支承体的上部从而通过箱支承体与弹性体之间的上下方向的夹持对燃料箱进行固定保持的情况、或者将弹性体设置在发动机罩支持体的左右两侧部从而通过左右的弹性体之间的左右方向的夹持对燃料箱进行固定保持的情况等相比,能够更加适当地进行燃料箱的固定保持。
因此,仅设置左右两个弹性体来作为组装燃料箱所需的专用构件,就能够更加切实地进行燃料箱的固定保持。
作为用于使本发明更加优选的手段之一:将所述左右的弹性体中的一方固定在所述发动机罩支承体的内表面,将另一方与所述发动机罩支持体能够装卸地连结。
根据该手段,通过相对于发动机罩支承体拆装左右一方弹性体,能够简单地切换为将燃料箱夹持保持在箱支承体与左右的弹性体之间的状态和解除该夹持保持的状态。
也就是说,不组装或者拆下发动机罩支承体,就能组装或者拆下燃料箱。
因此,能够提高燃料箱的组装性及维护性。
作为用于使本发明更加优选的手段之一:所述发动机罩支承体及所述弹性体作用于所述燃料箱的前后一侧,所述作业车具有以向左右跨过所述燃料箱的前后另一侧的状态与所述箱支承体能够拆装地连结的倒U字形的固定束带,所述燃料箱在其前后另一侧具有供所述固定束带卡入的槽部。
根据该手段,能够固定保持燃料箱的前后两侧。由此,即使例如在采用了前后方向上长的大型燃料箱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对燃料箱进行固定保持。
另外,通过在燃料箱的槽部中卡入固定束带,能够更加切实地对燃料箱进行前后方向上的固定保持。
因此,除了能够更加适当地对燃料箱进行固定保持以外,还能够应对大型的燃料箱。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拖拉机的左侧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原动部的纵剖左侧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原动部的横剖俯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排气混合管的左侧视图。
图5是图4的V-V剖视图,表示排气混合管的结构。
图6是实施方式1的主要部位的立体分解图,表示排气净化装置的支承结构。
图7是实施方式1的主要部位的纵剖左侧视图,表示排气净化装置的支承结构。
图8(a)和图8(b)分别是对具有动力转向机构的规格下的发动机控制单元的支承结构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和立体分解图。
图9(a)和图9(b)分别是对不具有动力转向机构的规格下的发动机控制单元的支承结构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和立体分解图。
图10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排气净化装置的支承结构的主要部位的立体分解图。
图11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排气净化装置的支承结构的主要部位的纵剖左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排气净化装置的支承结构的主要部位的纵剖后视图。
图13是实施方式2的拖拉机的左侧视图。
图14是实施方式2的原动部的纵剖左侧视图。
图15是实施方式2的原动部的横剖俯视图。
图16是实施方式2的主要部位的纵剖右侧视图,表示燃料箱的保持结构。
图17是实施方式2的主要部位的立体分解图,表示燃料箱的保持结构。
图18是图16的VI-VI剖视图,表示对燃料箱的前部侧进行保持的保持结构。
图19是实施方式2的主要部位的纵剖后视图,表示对燃料箱的后部侧进行保持的保持结构。
图20是实施方式2的主要部位的立体分解图,表示发动机罩的防脱结构。
图21是图19的IX-IX剖视图,表示对燃料箱的后部侧进行保持的保持结构。
图22是图19的X-X剖视图,表示向发动机罩支承体与燃料箱之间安装密封部件的安装结构。
图23是图22的XI-XI剖视图,表示向发动机罩支承体与燃料箱之间安装密封部件的安装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7 发动机
7A 排气部
7C 被连结部
18 排气净化装置
18A 进气部
18E 第三被连结部
18F 连结孔
60 支承框架
61 第一构件
61A 第一连结部
61B 长孔
62 第二构件
62A 第二连结部
62B 长孔
63 第三构件
63A 第一被连结部
63B 第二被连结部
63C 螺合部
63D 螺合部
64 第一调节部
65 第二调节部
91 第一构件
91A 第一连结部
91B 第二被连结部
91C 第三连结部
91D 连结部
91E 长孔
91F 长孔
91G 螺合部
92 第二构件
92A 第二连结部
92B 长孔
93 第三构件
93A 第一被连结部
93B 螺合部
94 第一调节部
95 第二调节部
103 第三调节部
10 发动机罩支承体
21 燃料箱
21B 槽部
23 箱支承体
46 弹性体
48 固定束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作为具体实施方式的一例,基于附图对将本发明应用到作业车的一例即拖拉机中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拖拉机在车架1的前半部具有原动部2,在车架1的后半部具有搭乘驾驶部3。并且,在原动部2的左右设置了能够驱动的作为转向轮的前轮4,在搭乘驾驶部3的左右设置了能够制动的作为驱动轮的后轮5,构成为四轮驱动型。
如图1及图2所示,车架1在形成其前半部的前部框架6的后部连结了具有共轨系统(未图示)的水冷式的立式柴油发动机(以下称为“发动机”)7,在该发动机7的下部连结了形成车架1后半部的机架单元(ハウジングユニット)8。并且,隔开原动部2与搭乘驾驶部3的分隔壁体9被竖立设置在机架单元8的前端部,主视下呈倒U字形的发动机罩支承体10被竖立设置在该分隔壁体9的上端。另外,在机架单元8上的分隔壁体9后方的部位,以后倾姿态竖立设置有沿前后方向观察近似为门式的转向架11。
如图1所示,机架单元8在其后部设置了左右一对提升臂12、液压式的提升缸13及PTO轴14等,提升臂12使与拖拉机的后部连结的旋转翻地装置、犁等作业装置(未图示)能够进行升降操作,提升缸13驱动左右的提升臂12在上下方向上摆动,PTO轴14能够在旋转翻地装置等驱动型的作业装置与拖拉机的后部连结的情况下取出传向作业装置的作业用动力。另外,机架单元8在其内部设置了行驶传动系统及作业传动系统等,行驶传动系统将来自发动机7的动力传递至左右的前轮4和左右的后轮5用于行驶,作业传动系统将来自发动机7的动力传递至PTO轴14用于作业。
如图2及图3所示,原动部2在由分隔壁体9及发动机罩15等形成的发动机室内设置有发动机7、蓄电池16、空气滤清器17、圆柱状的排气净化装置18、散热器19、冷却风扇20及俯视下呈L字形的燃料箱21等。发动机7以其输出轴(未图示)朝向前后的姿态设置在发动机室的后半部的下侧。蓄电池16及空气滤清器17设置在发动机室的前端部。排气净化装置18以其长边方向沿着车身前后方向的前后朝向姿态设置在发动机室后半部的靠发动机7左半部上方的部位。散热器19及冷却风扇20设置在后半部的发动机7与前端部的蓄电池16及空气滤清器17之间。燃料箱21的宽度窄的前部侧位于发动机7的右半部上方,宽度宽的后部侧位于分隔壁体9的上方。
如图2及图3所示,在发动机7的前端部的上端竖立设置有支承部件(未图示)。并且,横跨该支承部件的上端与分隔壁体9的上端,架设了从下方承接支承燃料箱21的箱支承体23。箱支承体23在俯视下呈L字形的底遮蔽板24上立着设置了前遮蔽板25和俯视下呈L字形的横遮蔽板26,在其与发动机罩15之间形成了相对于发动机7及排气净化装置18隔热的隔热空间,底遮蔽板24横跨支承部件与分隔壁体9且将发动机7与燃料箱21之间隔开,前遮蔽板25与燃料箱21的前端面对置,横遮蔽板26将排气净化装置18与燃料箱21之间隔开。
底遮蔽板24从分隔壁体9的上端向支承部件22的上端形成为前高后低的台阶形状,由此在其下方确保了发动机7的配置区域以及从空气滤清器17到发动机7的进气管27的布管区域等。燃料箱21将其底面形成为与底遮蔽板24相匹配的台阶形状,由此加大了其容积,并且易于对底遮蔽板24进行前后方向上的定位。并且,在底遮蔽板24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夹设在该遮蔽板24的上表面与燃料箱21的底面之间的多个板状的防振橡胶28。
如图1及图2所示,搭乘驾驶部3具有方向盘29、仪表盘30及驾驶座席31等。方向盘29经由未图示的转向轴及全液压式的动力转向机构33(参照图8)等与左右的前轮4联动。转向轴以与转向架11相同的后倾姿态,在竖立设置于转向架11上端的转向立柱34中能够转动地贯穿设置。仪表盘30以前倾姿态设置在转向架11上方且转向立柱34前方的位置。
如图1~图3所示,发动机罩支承体10具有从其上端部向前上方延伸的左右的托架35。并且,横跨这些托架35的延伸端架设了左右朝向的支轴36。另一方面,发动机罩15将左右的卡勾件37以它们的后端侧为敞开侧的状态分散设置在其顶板后端部的内表面上的左右两端侧部位。另外,发动机罩15将L字形的卡合件38以其后端侧为敞开侧的状态设置在其顶板后端部的内表面上的左右中央侧部位。并且,发动机罩15在卡合件38的后端侧能够装卸地螺合设置防脱螺栓39,防脱螺栓39将支轴36保持在发动机罩15与卡合件38之间以防支轴36脱落,由此,阻止各卡勾件37脱离支轴36。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将设置在发动机罩15上的左右的卡勾件37及卡合件38与设置在发动机罩支持体10上的左右朝向的支轴36卡合之后,利用防脱螺栓39防止该支轴36脱落,能够将发动机罩15在可以通过以左右朝向的支轴36为支点的上下摆动进行开闭操作的状态下,简单且切实地安装在发动机罩支承体10上。另外,通过解除防脱螺栓39对支轴36起到的防脱作用,能够从发动机罩支承体10上简单地拆下发动机罩15。
由此,与例如在左右的卡勾件37各自之上设置能够拆装防脱螺栓39的螺合部的情况相比,能够谋求结构的简化,并且能够使发动机罩15相对于发动机罩支持体10的拆装容易。
图2及图3所示,发动机罩15利用设置在燃料箱21与箱支承体23的横遮蔽板26之间的发动机罩缓冲器40向打开方向摆动施力。另外,发动机罩15能够利用未图示的锁止机构克服发动机罩缓冲器40的施力,固定保持在关闭姿态。
如图2~图6所示,排气净化装置18在其前后中间部内置氧化催化剂50及DPF(柴油颗粒过滤器)51等。另外,排气净化装置18在其后端部的下端部位设置有进气部18A,并且在其前端部的下端部位设置有排气部18B。并且,为了能够对它们进行更换等维护作业,排气净化装置18构成为能够分解成具有进气部18A的后端部、具有氧化催化剂50的前后中间部的后部侧、具有DPF51的前后中间部的前部侧以及具有排气部18B的前端部等。
排气净化装置18的进气部18A与排气歧管52的排气部52A连接,排气歧管52设置在为发动机7的排气部7A的发动机7左上部。该进气部18A与排气部52A的连接可以通过利用螺栓将分别设置在它们的连接端的正三角形状的法兰18C、52B连结来进行。排气净化装置18的排气部18B与排气管53的一端部连接。该排气部18B与排气管52A的连接可以通过利用螺栓将分别设置在它们的连接端的正四边形形状的法兰18D、53A连结来进行。
排气管53从排气净化装置18的排气部18B向前部框架6的左侧部位延伸。并且,排气管53通过将其延伸端以排气混合管54的后端部内周面与延伸端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间隙的状态,插入到与前部框架6的左侧部以前下后上的姿态螺栓连结的截面为六边形的排气混合管54的后端部,能够在来自发动机7的排放气体从排气管53向排气混合管54流动时获得喷射器效果。
由此,在排气混合管54中,能够向来自发动机7的排放气体中混入从排气管53与排气混合管54的间隙流入排气混合管54的外界气体,能够降低排放气体温度。
如图2、图4及图5所示,排气混合管54是将弯曲形成为相同形状的上侧管体55与下侧管体56焊接而构成的。上侧管体55及下侧管体56分别具有左右的侧壁55A、55B、56A、56B。并且,使上侧管体55的左侧壁55A与下侧管体56的左侧壁56A重合,以使上侧管体55的左侧壁55A成为排气混合管54的左侧的内壁,且使下侧管体56的左侧壁56A成为排气混合管54的左侧的外壁。另外,使上侧管体55的右侧壁55B与下侧管体56的右侧壁56B重合,以使上侧管体55的右侧壁55B成为排气混合管54的右侧的外壁,且使下侧管体56的右侧壁56B成为排气混合管54的右侧的内壁。并且,在下侧管体56的左侧壁56A上,通过开孔加工形成了用于表示排气混合管54是高温部的文字“HOT”。
由此,与压花加工相比能够更加廉价地对高温部进行标记,并且能够阻止排放气体从下侧管体56的各文字孔56C流出的不良情况发生。
注意,除上述结构以外,例如,在排气混合管54中,也可以通过仅使上侧管体55的左侧壁55A的与下侧管体56的左侧壁56A重合的重合面的颜色与其他部分的颜色不同,使用于表示排气混合管54是高温部的文字“HOT”为更加易于识别的状态。
如图2、图3、图6及图7所示,排气净化装置18在作为其长边方向的一端侧的前端侧外嵌设置有第一束带部件57。另外,排气净化装置18在作为其长边方向的另一端侧的后端侧外嵌设置有第二束带部件58。另一方面,发动机7在其左上部具有支承排气净化装置18的支承框架60。
如图6及图7所示,支承框架60构成为能够分割成与第一束带部件57连结的第一构件61、与第二束带部件58连结的第二构件62和与发动机7连结的第三构件63的三部分结构。另外,支承框架60具有第一调节部64和第二调节部65,第一调节部64使第一构件61能够相对于发动机7在前后方向上调节位置,第二调节部65使第二构件62能够相对于发动机7在前后方向上调节位置。
第一构件61具有上下朝向的第一部件66和弯曲形成为J字形的第二部件67,第一部件66以在前后方向上与被连结部57A接合的状态螺栓连结于被连结部57A,被连结部57A垂下设置在第一束带部件57上。并且,第一构件61将第二部件67以其长边侧位于车身的左右中心侧的俯视下呈J字的姿态焊接在第一部件66的下端侧的后表面上。第二部件67形成为使其长边侧的端部67A与短边侧的端部67B在左右方向上相距第一设定距离设置,并且使长边侧的端部67A与短边侧的端部67B在前后方向上错开第二设定距离,以使端部67A与端部67B在从右侧观察(从车身的左侧观察)时不重叠。并且,这些端部67A、67B成为与设置在第三构件63上的两个第一被连结部63A能够拆装地螺栓连结的第一连结部61A。
第二构件62具有上下朝向的第一部件68和弯曲形成为J字形的第二部件69,第一部件68以在前后方向上与被连结部58A接合的状态螺栓连结于被连结部58A,被连结部58A垂下设置在第二束带部件58上。并且,第二构件62将第二部件69以其长边侧位于车身的左右中心侧的俯视下呈倒J字的姿态焊接在第一部件68的下端侧的前表面上。第二部件69形成为使其长边侧的端部69A与短边侧的端部69B在左右方向上相距第三设定距离设置,并且使长边侧的端部69A与短边侧的端部69B在前后方向上错开第四设定距离,以使端部69A与端部69B在从右侧观察(从车身的左侧观察)时不重叠。并且,这些端部69A、69B成为与设置在第三构件63上的两个第二被连结部63B能够拆装地螺栓连结的第二连结部62A。
第三构件63具有第一部件70、第二部件71和第三部件72,第一部件70由上下朝向的槽形钢材制成,其下端部与发动机7的前上部的左侧面螺栓连结,第二部件71由前后朝向的钢板材制成,其后端部与一体形成在排气歧管52的排气部52A的法兰52B上的支承部52C螺栓连结,第三部件72由前后朝向的带状钢材制成,其前部与设置在发动机7的左侧的前端上部上的冷却用的给水部7B螺栓连结。并且,在将第二部件71的前端部以载置状态焊接在第一部件70的上端,并且将第三部件72的后部焊接在第二部件71的底面的前端部,从而将各部件70~72连结在发动机7的规定部位的状态下,第二部件71为能够从下方承接支承与排气净化装置18的各束带部件57、58连结设置的第一构件61及第二构件62的各第一部件66、68的水平姿态。
第三构件63的第二部件71在其上表面的前端侧竖立设置有能够与设置在第一构件61上的两个第一连结部61A螺栓连结的前述两个第一被连结部63A。另外,第三构件63的第二部件71在其上表面的后端侧竖立设置有能够与设置在第二构件62上的两个第二连结部62A螺栓连结的前述两个第二被连结部63B。与第一构件61的两个第一连结部61A相同,两个第一被连结部63A以如下状态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相距第一设定距离设置,并且在前后方向上错开第二设定距离,以便在从右侧观察(从车身左侧观察)时不重叠。并且,两个第一被连结部63A具有能够与第一构件61的第一连结部61A进行螺栓连结的焊接螺母等螺合部63C。与第二构件62的两个第二连结部62A相同,两个第二被连结部63B以如下状态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相距第三设定距离设置,并且在前后方向上错开第四设定距离,以便在从右侧观察(从车身左侧观察)时不重叠。并且,两个第二被连结部63B具有能够与第二构件62的第二连结部62A进行螺栓连结的焊接螺母等螺合部63D。
第一构件61的各第一连结部61A形成有在沿着排气净化装置18的长边方向的前后方向上形成得长的长孔61B,用于与第三构件63的第一被连结部63A进行螺栓连结。并且,利用这些长孔61B,构成使第一构件61能够相对于发动机7在前后方向上调节位置的前述第一调节部64。
第二构件62的各第二连结部62A形成有在沿着排气净化装置18的长边方向的前后方向上形成得长的长孔62B,用于与第三构件63的第二被连结部63B进行螺栓连结。并且,利用这些长孔62B,构成使第二构件62能够相对于发动机7在前后方向上调节位置的前述第二调节部65。
第一调节部64及第二调节部65使它们的各长孔61B、62B的短边方向的长度即上下方向的长度大于将第一构件61或第二构件62与第三构件63连结的螺栓73的螺栓直径,从而使第一构件61及第二构件62能够相对于发动机7在上下方向上调节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在向发动机7安装排气净化装置18的情况下,首先,在排气净化装置18上螺栓连结支承框架60的第一构件61和第二构件62。另外,在发动机7的左上部螺栓连结支承框架60的第三构件63。接着,将与排气净化装置18连结设置的支承框架60的第一构件61和第二构件62以连结于第二部件71的规定的连结姿态载置在该第三构件63的第二部件71上。然后,在该载置之后,将排气净化装置18的法兰18C与发动机7的排气歧管52的法兰52B螺栓连结,并且经由前述第一调节部64将对应的第一构件61的第一连结部61A与第三构件63的第一被连结部63A螺栓连结,另外,经由前述第二调节部65将对应的第二构件62的第二连结部62A与第三构件63的第二被连结部63B螺栓连结。
由此,无论例如和排气净化装置18的进气部18A的法兰18C与各束带部件57、58的被连结部57A、58A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关系有关的个体差、以及在为了对排气净化装置18进行维护作业而将排气净化装置18分解并重新装配排气净化装置18的情况下产生的、和排气净化装置18的排气部18B的法兰18C与各束带部件57、58的被连结部57A、58A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关系有关的组装误差等如何,都能够将排气净化装置18相对于发动机7固定设置在适当位置,其结果是,能够将排气净化装置18的进气部18A简单且适当地与发动机7的排气部7A连接。
另外,通过分别使第一构件61的两个第一连结部61A、第二构件62的两个第二连结部62A、第三构件63的两个第一被连结部63A及第三构件63的两个第二被连结部63B在前后方向上错位以使其在从右侧观察时不重叠,能够使对应的第一构件61的第一连结部61A与第三构件63的第一被连结部63A的螺栓连结以及对应的第二构件62的第二连结部62A与第三构件63的第二被连结部63B的螺栓连结同第三构件63相对于发动机7的螺栓连结以及排气净化装置18的法兰18C与排气歧管52的法兰52B的螺栓连结一起,从原动部2的左外方部位进行。
并且,通过在固定于发动机7的第三构件63上设置能够与第一构件61进行螺栓连结的螺合部63C以及能够与第二构件62进行螺栓连结的螺合部63D,易于从原动部2的左外方部位对第一构件61及第二构件62进行相对于第三构件63的螺栓连结操作。
如图8所示,转向架11在其内部设置有动力转向机构33的控制单元74以及针对该控制单元74使用的多个液压管75等。另外,转向架11具有支承发动机控制单元(以下简称为“ECU”)76的支承部件77,发动机控制单元76控制设置于发动机7的共轨系统的工作。
支承部件77由带状钢材构成,该带状钢材弯曲形成为具有左右朝向的第一连结部77A、从第一连结部77A的左端向后方延伸的第二连结部77B和从第一连结部77A的右端向后方延伸的第三连结部77C。并且,在第一连结部77A,形成有能够与ECU76经由防振橡胶78进行螺栓连结的左右两个连结孔(未图示)。另外,在第二连结部77B,形成有能够与转向架11的左侧板79经由防振橡胶78进行螺栓连结的前后两个连结孔(未图示)。并且,在第三连结部77C,形成有能够与从转向架11的右侧板80向右外方突出设置的卡合销81经由防振橡胶78进行卡合连结的单一的卡合孔(未图示)。
各防振橡胶78具有向支承部件77的对应的连结孔或卡合孔内嵌入的环状的卡合槽(未图示)。通过将这些卡合槽嵌入到支承部件77的对应的连结孔或卡合孔内,能够将各防振橡胶78固定保持在支承部件77的规定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在将ECU76组装在转向架11上的状态下,ECU76将经由左右的防振橡胶78支承在支承部件77上,支承部件77经由左侧的两个和右侧的一个防振橡胶78支承在转向架11上。由此,能够将ECU76以满足其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这三个方向上的振动基准的状态组装在转向架11上。
另外,通过将支承部件77的第二连结部77B与转向架11的左侧板79进行两点连结,能够采用将支承部件77的第三连结部77C与转向架11的右侧板80进行一点连结的结构,同时阻止支承部件77的、以与转向架11的右侧板80之间的连结点为支点的摆动位移。
并且,与将支承部件77的第三连结部77C与转向架11的右侧板80螺栓连结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支承部件77向转向架11上的连结容易。
如图1、图2及图8所示,在该拖拉机中,由于在转向架11的内部设置了动力转向机构33的控制单元74及多个液压管75等,因此不能在转向架11的内部设置ECU76。然而,在转向架11的前方部位,存在由转向架11、分隔壁体9及箱支承体23的底遮蔽板24围成的空间。
因此,ECU76经由由钢板材制成的连结部件82与支承部件77的前表面侧螺栓连结,由此使其整体位于由转向架11、分隔壁体9及箱支承体23的底遮蔽板24围成的空间中。
由此,不需要为了在发动机7的附近确保ECU76的配置空间而进行发动机周边设备的配置变更等费时费力的工作,能够将ECU76设置在发动机7的附近,能够使横跨发动机7与ECU76的配线缩短。另外,由转向架11、分隔壁体9及箱支承体23的底遮蔽板24围成的空间相对于发动机7及排气净化装置18是隔热空间,因此,不追加设置隔热部件,就能够防止发动机7及排气净化装置18的散热给ECU76带来不良影响。
注意,在例如没有动力转向机构33因而仅将内置转向轴的转向立柱34设置在转向架11内部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也可以通过将ECU76螺栓连结在支承部件77的后表面侧而使整个ECU76位于转向架11的内部。另外,作为支承部件77,也可以缩短第二连结部77B向后方延伸的长度,设置从第二连结部77B的下端向下方延伸的第四连结部77D,并在该第四连结部77D形成能够与转向架11的左侧板79经由防振橡胶78进行螺栓连结的连结孔(未图示)。
〔其他实施方式〕
〔1〕支承框架60的结构能够做各种改变,例如也可以构成如下。
如图10~图12所示,支承框架60构成为能够分割成与设置在排气净化装置18前端侧的第一束带部件57连结的第一构件91、与设置在排气净化装置18后端侧的第二束带部件58连结的第二构件92和与发动机7连结的第三构件93的三部分结构。另外,支承框架60具有第一调节部94和第二调节部95,第一调节部94使第一构件91能够相对于发动机7在前后方向上调节位置,第二调节部95使第二构件92能够相对于发动机7在前后方向上调节位置。
排气净化装置18利用左右的被连结部57A构成了左右的第三被连结部18E,左右的被连结部57A垂下设置在第一束带部件57的下部的左右两端侧,左右的第三被连结部18E从排气净化装置18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即前端侧向第一构件91延伸。
第一构件91将上下朝向的第二部件97以立起姿态焊接在由前后朝向的钢板材制成的第一部件96的前端部。并且,第一构件91将与设置在第三构件93上端部的第一被连结部93A能够拆装地螺栓连结的第一连结部91A,垂直设置在第一部件96的下表面的前端侧。另外,第一构件91将与设置在第二构件92上的两个第二连结部92A能够拆装地螺栓连结的两个第二被连结部91B,竖立设置在第一部件96的上表面的后端侧。并且,在第二部件97上具有左右的第三连结部91C,左右的第三连结部91C以在前后方向上与排气净化装置18的对应的第三被连结部18E接合的状态螺栓连结于排气净化装置18的对应的第三被连结部18E。另外,第一部件96的后端部作为发动机7的被连结部7C而构成为连结部91D,连结部91D与一体形成在排气歧管52的排气部52A的法兰52B上的支承部52C能够拆装地螺栓连结。
第二构件92具有上下朝向的第一部件98和弯曲形成为J字形的第二部件99,第一部件98以在前后方向上与被连结部58A接合的状态螺栓连结于被连结部58A,被连结部58A垂下设置在第二束带部件58上。并且,第二构件92将第二部件99以其长边侧位于车身的左右中心侧的俯视下呈倒J字的姿态焊接在第一部件98的下端侧的前表面上。
第三构件93具有第一部件100和第二部件101,第一部件100由上下朝向的L形钢材制成,其下端部与发动机7的前上部的左侧面螺栓连结,第二部件101由前后朝向的带状钢材制成,其前部与设置在发动机7的左侧的前端上部的冷却用的给水部7B螺栓连结。并且,第三构件93在第一部件100的上端部具有第一被连结部93A,第一被连结部93A与载置在第一部件100上端的第一构件91的第一连结部91A能够拆装地螺栓连结。第一被连结部93A在前后并列设置有能够与第一构件91的第一连结部91A进行螺栓连结的焊接螺母等两个螺合部93B。
在第一构件91中,第一连结部91A在前后并列形成有两个长孔91E,用于与第三构件93的第一被连结部93A进行螺栓连结,两个长孔91E在沿着排气净化装置18长边方向的前后方向上形成得长。另外,连结部91D在左右并列形成有两个长孔91F,用于与发动机7的被连结部7C进行螺栓连结,两个长孔91F在沿着排气净化装置18长边方向的前后方向上形成得长。并且,利用这些长孔91E、91F,构成了使第一构件61能够相对于发动机7在前后方向上调节位置的前述第一调节部94。
在第一构件91中,两个第二被连结部91B具有能够与第二构件92的第二连结部92A进行螺栓连结的焊接螺母等螺合部91G。另一方面,第二构件92以第二部件99的两端部99A、99B成为第二连结部92A的方式,在其两端部99A、99B形成有在沿着排气净化装置18长边方向的前后方向上形成得长的长孔92B,用于与第一构件91的第二被连结部91B进行螺栓连结。并且,利用这些长孔92B,构成了使第二构件92能够相对于发动机7在前后方向上调节位置的前述第二调节部95。
在第一构件91中,左右的各第三连结部91C具有能够与排气净化装置18的对应的第三被连结部18E进行螺栓连结的螺纹孔等螺合部91H。另一方面,在排气净化装置18的各第三被连结部18E,形成有能够与第一构件91的对应的第三连结部91C进行螺栓连结的连结孔18F。各连结孔18F的孔径大于与第一构件91的螺合部91H螺合的螺栓102的螺栓直径。并且,利用这些连结孔18F,构成了使排气净化装置18的各第三被连结部18E能够相对于发动机7在上下方向上调节位置的第三调节部103。
排气净化装置18将左右的第三被连结部18E以在上下方向上错开第二设定距离的状态设置于在左右方向上相距第一设定距离的位置,从而使左右的第三被连结部18E在从右侧观察(从车身的左侧观察)时不重叠。并且,通过该上下方向的错位,左侧的第三被连结部18E相比排气净化装置18的最下缘位于上方,另外,右侧的第三被连结部18E相比排气净化装置18的最下缘位于下方。第二构件92将两个第二连结部92A以在前后方向上错开第四设定距离的状态设置于在左右方向上相距第三设定距离的位置,从而使两个第二连结部92A在从右侧观察(从车身的左侧观察)时不重叠。第一构件91将两个第三连结部91C与排气净化装置18的左右的第三被连结部18E同样地,以在上下方向上错开第二设定距离的状态设置于在左右方向上相距第一设定距离的位置,从而使两个第三连结部91C在从右侧观察(从车身的左侧观察)时不重叠。并且,通过该上下方向的错位,在连结排气净化装置18的状态下,左侧的第三连结部91C相比排气净化装置18的最下缘位于上方,另外,右侧的第三连结部91C相比排气净化装置18的最下缘位于下方。另外,将两个第二被连结部91B与第二构件92的两个第二连结部92A同样地,以在前后方向上错开第四设定距离的状态设置于在左右方向上相距第三设定距离的位置,从而使两个第二被连结部91B在从右侧观察(从车身的左侧观察)时不重叠。
第二调节部95将其各长孔92B的短边方向上的长度即上下方向上的长度设为比连结第一构件91与第二构件92的螺栓104的螺栓直径大,使第二构件92能够相对于发动机7在上下方向上调节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在向发动机7安装排气净化装置18的情况下,首先,在排气净化装置18上螺栓连结支承框架60的第二构件92。另外,在发动机7的左上部螺栓连结支承框架60的第三构件93。接着,经由前述第三调节部103将排气净化装置18以临时固定状态螺栓连结于支承框架60的第一构件61。另外,经由前述第二调节部95将第二构件92以临时固定状态螺栓连结于第一构件61。之后,将临时固定了排气净化装置18及第二构件92的第一构件61以横跨发动机7的被连结部7C与第三构件93的方式载置起来,并将其在该载置状态下经由前述第一调节部94以临时固定状态螺栓连结在发动机7的被连结部7C和第三构件93上。然后,在该临时固定之后,一边进行各调节部94、95、103处的位置调节,一边将排气净化装置18的法兰18C与排气歧管52的法兰52B螺栓连结,并且最终固定各临时固定部位。
由此,无论例如和排气净化装置18的进气部18A的法兰18C与各束带部件57、58的被连结部57A、58A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关系有关的个体差、以及在为了对排气净化装置18进行维护作业而将排气净化装置18分解并重新装配排气净化装置18的情况下产生的、和排气净化装置18的排气部18B的法兰18C与各束带部件57、58的被连结部57A、58A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关系有关的组装误差等如何,都能够将排气净化装置18相对于发动机7固定设置在适当位置,其结果是,能够将排气净化装置18的进气部18A简单且适当地与发动机7的排气部7A连接。
另外,通过使排气净化装置18的左右的第三被连结部18E及第一构件91的左右的第三连结部91C分别在上下方向上错位而形成为上述配置结构,以使左右的第三被连结部18E及左右的第三连结部91C在从右侧观察时分别不重叠,另外,通过使第一构件91的两个第二被连结部91B及第二构件92的两个第二连结部92A分别在前后方向上错位以使两个第二被连结部91B及两个第二连结部92A在从右侧观察时分别不重叠,能够使对应的排气净化装置18的第三被连结部18E与第一构件91的第三连结部91C的螺栓连结以及对应的第一构件91的第二被连结部91B与第二构件92的第二连结部92A的螺栓连结同第一构件91的连结部91D及第三构件93相对于发动机7的螺栓连结以及排气净化装置18的法兰18C与排气歧管52的法兰52B的螺栓连结一起,从原动部2的左外方部位进行。
并且,通过在固定于发动机7的第三构件93上设置能够与第一构件91进行螺栓连结的螺合部93B,另外在固定于发动机7及第三构件93的第一构件91上设置能够与第二构件92进行螺栓连结的螺合部91G,易于从原动部2的左外方部位进行第一构件91相对于第三构件93的螺栓连结操作以及第二构件92相对于第一构件91的螺栓连结操作。
〔2〕在上述实施方式例示的支承框架60中,也可以至少将第一构件61和第二构件62中的任一方形成为在沿排气净化装置18的短边方向观察时的L字形,并且,在与第三构件63接合的底部形成长孔61B、62B,该长孔61B、62B在沿着排气净化装置18的长边方向的方向上长,利用这些长孔61B、62B构成第一调节部64或第二调节部65。
另外,在该结构中,第一调节部64和所述第二调节部65也可以分别使它们的长孔61B、62B的短边方向上的长度大于螺栓直径,从而使第一构件61或第二构件62能够相对于发动机7在长孔61B、62B的短边方向(与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支承框架60上的长孔61B、62B的短边方向不同的方向)上调节位置。
〔3〕在上述实施方式例示的支承框架60中,也可以在第一被连结部63A形成长孔61B,该长孔61B在沿着排气净化装置18的长边方向的方向上长,利用该长孔61B构成第一调节部64。另外,也可以在第一连结部61A和第一被连结部63A双方上形成长孔61B,该长孔61B在沿着排气净化装置18的长边方向的方向上长,利用这些长孔61B构成第一调节部64。
〔4〕在上述实施方式例示的支承框架60中,也可以在第二被连结部63B形成长孔62B,该长孔62B在沿着排气净化装置18的长边方向的方向上长,利用该长孔62B构成第二调节部65,另外,也可以在第二连结部62A和第二被连结部63B双方上形成长孔62B,该长孔62B在沿着排气净化装置18的长边方向的方向上长,利用这些长孔62B构成第二调节部65。
〔5〕在上述其他实施方式〔1〕例示的支承框架60中,也可以在被连结部7C及第一被连结部93A形成长孔91E、91F,该长孔91E、91F在沿着排气净化装置18的长边方向的方向上长,利用这些长孔91E、91F构成第一调节部94。另外,也可以在连结部91D及第一连结部91A和被连结部7C及第一被连结部93A各自之上形成长孔91E、91F,该长孔91E、91F在沿着排气净化装置18的长边方向的方向上长,利用这些长孔91E、91F构成第一调节部94。
〔6〕在上述其他实施方式〔1〕例示的支承框架60中,也可以在第二被连结部91B形成长孔92B,该长孔92B在沿着排气净化装置18的长边方向的方向上长,利用该长孔92B构成第二调节部95。另外,也可以在第二连结部92A和第二被连结部91B双方上形成长孔92B,该长孔92B在沿着排气净化装置18的长边方向的方向上长,利用这些长孔92B构成第二调节部95。
〔7〕在上述其他实施方式〔1〕例示的支承框架60中,也可以在第三连结部91C形成连结孔18F,该连结孔18F在与第二调节部95的长孔92B的短边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螺栓直径,利用该连结孔18F,构成使第三被连结部18E能够相对于发动机7在长孔92B的短边方向上调节位置的第三调节部103。另外,也可以在第三连结部91C和第三被连结部18E双方上形成连结孔18F,该连结孔18F在与第二调节部95的长孔92B的短边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螺栓直径,利用这些连结孔18F,构成使第三被连结部18E能够相对于发动机7在长孔92B的短边方向上调节位置的第三调节部103。
〔8〕作为支承框架60的各螺合部63C、63D、91G、91H、93B,可以采用螺纹孔、焊接螺母、溶接螺栓等。
〔9〕发动机7也可以是例如卧式柴油发动机等。
〔10〕关于排气净化装置18,其沿长边方向观察所呈的形状例如也可以形成为椭圆形。
〔11〕排气净化装置18例如也可以以其长边方向沿着车身左右方向的横向姿态设置。另外,排气净化装置18也可以以其长边方向相对于车身前后方向向左右方向倾斜的倾斜姿态设置。
本发明能够应用到包括具有排气部的发动机、具有与排气部连接的进气部的排气净化装置和支承排气净化装置的支承框架的拖拉机、乘用式割草机、乘用式水稻插秧机、反铲挖掘机或搬运车等作业车中。
〔实施方式2〕
以下,作为具体实施方式的一例,基于附图对将本发明应用到作业车的一例即拖拉机中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拖拉机在车架1的前半部具有原动部2,在车架1的后半部具有搭乘驾驶部3。并且,在原动部2的左右设置了能够驱动的作为转向轮的前轮4,在搭乘驾驶部3的左右设置了能够制动的作为驱动轮的后轮5,构成为四轮驱动型。
如图13及图14所示,车架1在形成其前半部的前部框架6的后部连结了具有共轨系统(未图示)的水冷式的立式柴油发动机(以下称为“发动机”)7,在该发动机7的下部连结了形成车架1后半部的机架单元(ハウジングユニット)8。并且,隔开原动部2与搭乘驾驶部3的分隔壁体9被竖立设置在机架单元8的前端部,主视下呈倒U字形的发动机罩支承体10被竖立设置在该分隔壁体9的上端。另外,在机架单元8上的分隔壁体9后方的部位,以后倾姿态竖立设置有沿前后方向观察近似为门式的转向架11。
如图13所示,机架单元8在其后部设置了左右一对提升臂12、液压式的提升缸13及PTO轴14等,提升臂12使与拖拉机的后部连结的旋转翻地装置、犁等作业装置(未图示)能够进行升降操作,提升缸13驱动左右的提升臂12在上下方向上摆动,PTO轴14能够在旋转翻地装置等驱动型的作业装置与拖拉机的后部连结的情况下取出传向作业装置的作业用动力。另外,机架单元8在其内部设置了行驶传动系统及作业传动系统等,行驶传动系统将来自发动机7的动力传递至左右的前轮4和左右的后轮5用于行驶,作业传动系统将来自发动机7的动力传递至PTO轴14用于作业。
如图14及图15所示,原动部2在由分隔壁体9及发动机罩15等形成的发动机室内设置有发动机7、蓄电池16、空气滤清器17、圆柱状的排气净化装置18、散热器19、冷却风扇20及俯视下呈L字形的燃料箱21等。发动机7以其输出轴(未图示)朝向前后的姿态设置在发动机室的后半部的下侧。蓄电池16及空气滤清器17设置在发动机室的前端部。排气净化装置18以其长边方向沿着车身前后方向的前后朝向姿态设置在发动机室后半部的靠发动机7左半部上方的部位。散热器19及冷却风扇20设置在后半部的发动机7与前端部的蓄电池16及空气滤清器17之间。燃料箱21的宽度窄的前部侧位于发动机7的右半部上方,宽度宽的后部侧位于分隔壁体9的上方。
如图14~图19所示,在发动机7的前端部的上端竖立设置有支承部件22。并且,横跨该支承部件22的上端与分隔壁体9的上端,架设了从下方承接支承燃料箱21的箱支承体23。箱支承体23在俯视下呈L字形的底遮蔽板24上立着设置了前遮蔽板25和俯视下呈L字形的横遮蔽板26,在其与发动机罩15之间形成了相对于发动机7及排气净化装置18隔热的隔热空间,底遮蔽板24横跨支承部件22与分隔壁体9且将发动机7与燃料箱21之间隔开,前遮蔽板25与燃料箱21的前端面对置,横遮蔽板26将排气净化装置18与燃料箱21之间隔开。也就是说,利用形成隔热空间的各遮蔽板24~26构成了箱支承体23。
底遮蔽板24从分隔壁体9的上端向支承部件22的上端形成为前高后低的台阶形状,由此在其下方确保了发动机7的配置区域以及从空气滤清器17到发动机7的进气管27的布管区域等。燃料箱21将其底面形成为与底遮蔽板24相匹配的台阶形状,由此加大了其容积,并且易于对底遮蔽板24进行前后方向上的定位。并且,在底遮蔽板24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夹设在该遮蔽板24的上表面与燃料箱21的底面之间的多个板状的防振橡胶28。
如图13及图14所示,搭乘驾驶部3具有方向盘29、仪表盘30及驾驶座席31等。方向盘29经由未图示的转向轴及全液压式的动力转向机构等与左右的前轮4联动。转向轴以与转向架11相同的后倾姿态,在竖立设置于转向架11上端的转向立柱34中能够转动地贯穿设置。仪表盘30以前倾姿态设置在转向架11上方且转向立柱34前方的位置。
如图13~图17及图20所示,发动机罩支承体10具有从其上端部向前上方延伸的左右的托架35。并且,横跨这些托架35的延伸端架设了左右朝向的支轴36。另一方面,发动机罩15将左右的卡勾件37以它们的后端侧为敞开侧的状态分散设置在其顶板后端部的内表面上的左右两端侧部位。另外,发动机罩15将L字形的卡合件38以其后端侧为敞开侧的状态设置在其顶板后端部的内表面上的左右中央侧部位。并且,发动机罩15在卡合件38的后端侧能够装卸地螺合设置防脱螺栓39,防脱螺栓39将支轴36保持在发动机罩15与卡合件38之间以防支轴36脱落,由此,阻止各卡勾件37脱离支轴36。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将设置在发动机罩15上的左右的卡勾件37及卡合件38与设置在发动机罩支持体10上的左右朝向的支轴36卡合之后,利用防脱螺栓39防止该支轴36脱落,能够将发动机罩15在可以通过以左右朝向的支轴36为支点的上下摆动进行开闭操作的状态下,简单且切实地安装在发动机罩支承体10上。另外,通过解除防脱螺栓39对支轴36起到的防脱作用,能够从发动机罩支承体10上简单地拆下发动机罩15。
由此,与例如在左右的卡勾件37各自之上设置能够拆装防脱螺栓39的螺合部的情况相比,能够谋求结构的简化,并且能够使发动机罩15相对于发动机罩支持体10的拆装容易。
图14~图18所示,发动机罩15利用设置在燃料箱21与箱支承体23的横遮蔽板26之间的发动机罩缓冲器40向打开方向摆动施力。另外,发动机罩15能够利用未图示的锁止机构克服发动机罩缓冲器40的施力,固定保持在关闭姿态。
此外,若为了易于对原动部2进行维护而将发动机罩15的打开角度设定得较大,则作为发动机罩缓冲器40,需要采用伸缩行程长因而收缩时的全长也长的发动机罩缓冲器。另外,发动机罩缓冲器40易于受到热的影响,因此最好设置在关闭姿态的发动机罩15与箱支承体23所形成的隔热空间中,从而难以受到发动机7及排气净化装置18的散热的影响。
然而,隔热空间是在高度从确保视野性的角度出发受到限制的发动机罩15等形成的发动机室的、比冷却风扇20更靠后侧且比发动机7更靠上侧的有限区域中,去除排气净化装置18的布管区域以及进气管27的布管区域等之后剩余的狭小区域,因此无法收纳收缩时的全长较长的整个发动机罩缓冲器40。
因此,在该拖拉机中,在箱支承体23的底遮蔽板24的前端部形成了缓冲器穿过用的开口24A。并且,将发动机罩缓冲器40的缸筒侧的端部与设置在发动机罩15的内表面的左右中央侧部位的缓冲器用的第一连结部件41枢转连结。另外,在发动机罩缓冲器40的活塞杆侧的端部,枢转连结与前述支承部件22连结的缓冲器用的第二连结部件42。
第二连结部件42具有从连结部42A的右端垂下的垂下部42B,将该垂下部42B的前端侧用作缓冲器枢转支承用的枢转支承部,连结部42A以水平姿态与支承部件22的上端连结。连结部42A和箱支承体23的底遮蔽板24一起使用竖立设置在支承部件22上端的前后的柱状螺栓43等,以载置状态与支承部件22的上端能够拆装地螺栓连结。垂下部42B在连结部42A与支承部件22连结的状态下进入底遮蔽板24的开口24A,使枢转支承部与底遮蔽板24相比位于下方。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发动机罩缓冲器40的缸筒侧的端部与发动机罩15的第一连结部件41枢转连结,并且将与发动机罩缓冲器40的活塞杆侧的端部枢转连结的第二连结部件42同箱支承体23的底遮蔽板24一起载置并螺栓连结在支承部件22的上端,能够在使发动机罩缓冲器40的活塞杆侧的端部与第二连结部件42的枢转支承部一起位于比底遮蔽板24更靠下方的隔热空间外的规定位置的状态下,将活塞杆40B的缸筒侧的大部分与发动机罩缓冲器40的缸筒40A一起设置在关闭姿态的发动机罩15与箱支承体23之间的狭小隔热空间中。
也就是说,即使为了易于对原动部2进行维护而使发动机罩15的打开角度较大,由此采用了伸缩行程长因而收缩时的全长也长的发动机罩缓冲器40,也能够在发动机罩15的关闭状态下,至少将易于受到热的影响的发动机罩缓冲器40的缸筒侧设置在隔热空间中。由此,能够有效减小发动机7及排气净化装置18的散热给发动机罩缓冲器40带来的影响。
并且,通过将与发动机罩缓冲器40枢转连结的状态的第二连结部件42与支承部件22连结,不需要在与支承部件22连结的第二连结部件42上后安装发动机罩缓冲器40,因此能够使发动机罩缓冲器40的安装变得容易。
另外,不需要了能够进行发动机罩缓冲器40的后安装操作而将底遮蔽板24的开口24A形成得较大,而且将外径比发动机罩缓冲器40的缸筒侧小的活塞杆侧与第二连结部件42的枢转支承部连结,因此与连结缸筒侧的情况相比,能够缩小底遮蔽板24的开口24A。由此,能够有效抑制发动机7及排气净化装置18的散热从底遮蔽板24的开口24A流入隔热空间中,能够有效减小发动机7及排气净化装置18的散热给隔热空间内的发动机罩缓冲器40等带来的影响。
注意,发动机罩缓冲器40可以采用气压缓冲器或油压缓冲器。
如图14~图19所示,箱支承体23的底遮蔽板24的后端部从分隔壁体9的上端向后方延伸,使底遮蔽板24的后端与转向架11邻接。由此,可以使发动机罩支承体10与转向架11及仪表盘30之间的空间成为能够配置燃料箱21的隔热空间。
燃料箱21具有其后部侧通过底遮蔽板24的后端部与发动机罩支承体10之间而与转向架11及仪表盘30邻接的前后长度。另外,燃料箱21的后部侧形成为如下形状:其周面与底遮蔽板24的后端部上表面及发动机罩支承体10的内缘邻接,并且其后端面的下部侧为与转向架11邻接的后倾姿态,其后端面的上部侧为与仪表盘30邻接的前倾姿态。
也就是说,不只是发动机室的隔热空间,发动机罩支承体10与转向架11及仪表盘30之间的空间也能有效用作燃料箱21的配置空间。并且,通过将燃料箱21形成为能够不浪费地利用这些空间的形状,不会招致发动机罩15的上端位置变高而使视野性变差等不良情况,能够大幅度增大燃料箱21的容积。
如图14~图19及图21所示,发动机罩支承体10在由主视下形成为倒U字形的槽形钢材制成的第一部件44上设置了主视下形成为倒U字形的板金制的第二部件45以及作为燃料箱保持用的弹性体46的左右的橡胶体46等。并且,在以向左右跨过燃料箱21的状态竖立设置在分隔壁体9上的情况下,第二部件45的外缘与关闭姿态的发动机罩15的内表面邻接,并且第二部件45的内缘与燃料箱21的外表面邻接。另外,左右的橡胶体46作用于燃料箱21的上部侧而将燃料箱21的后部侧保持在箱支承体23的底遮蔽板上的规定位置。
对燃料箱21的保持结构进行详述。在发动机罩支承体10中,第一部件44在其左右的上端部具有倾斜部44A,倾斜部44A与设置在燃料箱21的后部的上侧的左右角部的内向倾斜部21A对置。并且,在左侧的倾斜部44A的内表面上,通过粘结等手段固定设置有左用的橡胶体46。另外,在右侧的倾斜部44A,形成有以与右侧的内向倾斜部21A正交的方向(相对于燃料箱21接近、远离的方向)为螺合方向的上下两个螺合部44B,使用这些螺合部44B设置了能够拆装地螺栓连结在倾斜部44A的外表面上的支承板47。并且,右用的橡胶体46被通过粘结等手段固定设置在该支承板47的与燃料箱21的右侧的内向倾斜部21A对置的对置面上。
另一方面,箱支承体23在底遮蔽板24的前部侧设置有倒U字形的固定束带48,固定束带48以向左右跨过燃料箱21前部侧的状态与底遮蔽板24能够拆装地螺栓连结。固定束带48在与底遮蔽板24螺栓连结的状态下,卡入到在燃料箱21的前部侧形成的固定束带卡入用的槽部21B中。燃料箱21的槽部21B的槽宽比固定束带48的束带宽稍宽。
根据上述结构,若在将燃料箱21载置于箱支承体23的底遮蔽板24的规定位置之后,将固定束带48与底遮蔽板24螺栓连结,则固定束带48将卡入燃料箱21的槽部21B中。另外,设置在底遮蔽板24上的防振橡胶28的弹性力从下方作用于燃料箱21的前部侧的底面。
由此,能够将燃料箱21的前部侧在利用燃料箱21的槽部21B与固定束带48的卡合防止向前后方向错位的状态下,夹持保持在底遮蔽板24的防振橡胶28与固定束带48之间。
另外,若将具有右用的橡胶体46的支承板47与发动机罩支承体10的第一部件44的右侧的倾斜部44A螺栓连结,则右侧的橡胶体46的弹性力将从燃料箱21的右外侧上方作用于燃料箱21的右侧的内向倾斜部21A。另外,左侧的橡胶体46的弹性力将从燃料箱21的左外侧上方作用于燃料箱21的左侧的内向倾斜部21A。并且,设置在底遮蔽板24上的防振橡胶28的弹性力将从下方作用于燃料箱21的后部侧的底面。
由此,能够将燃料箱21的后部侧夹持保持在底遮蔽板24的防振橡胶28与发动机罩支持体10的左右的橡胶体46之间。
也就是说,能够将发动机罩支承体10兼用于将燃料箱21的后部侧保持在规定位置的保持部件,由此,能够谋求对组装燃料箱21所需的结构进行简化。另外,如此一来能够谋求结构的简化,并且仅通过将固定束带48与箱支承体23的底遮蔽板24螺栓连结,将具有右用的橡胶体46的支承板47与发动机罩支承体10螺栓连结,就能简单且切实地对燃料箱21进行组装。
如图17、图19及图21~图23所示,发动机罩支承体10在第二部件45的内周侧的上缘部和左右缘部,分别以在它们的长边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形成有两个凹部45A,凹部45A使将形成在发动机罩支承体10与燃料箱21之间的间隙封闭的海绵制的密封部件49的后安装变得容易。密封部件49有上缘用、左缘用和右缘用三种,在它们的前表面上突出形成有卡止部49A,卡止部49A使密封部件49能够从后方卡止嵌合在对应的凹部45A中。
由此,能够在将发动机罩支承体10竖立设置在分隔壁体9上而组装燃料箱21的状态下,将各密封部件49从第二部件45的后方以封闭发动机罩支承体10与燃料箱21的间隙的状态简单且切实地安装于发动机罩支承体10的第二部件45。
〔其他实施方式〕
〔1〕燃料箱21例如也可以缩短前后长度以使其前端位于发动机7的后方。
〔2〕燃料箱21例如也可以不在其上侧的角部设置内向倾斜部21A。
〔3〕燃料箱21例如也可以使其底面形成为平的。
〔4〕箱支承体23例如也可以不具有前遮蔽板25和横遮蔽板26中的任意一方或者双方。
〔5〕箱支承体23例如也可以使底遮蔽板24形成为平的。
〔6〕箱支承体23例如也可以设置俯视下呈格子状的箱载置部来代替底遮蔽板24。
〔7〕发动机罩支承体10例如也可以在上端部的左右中央部位设置单一的弹性体46,在箱支承体23与弹性体46之间沿上下方向夹持燃料箱21而将其固定保持。
〔8〕发动机罩支承体10也可以在其左右两侧部设置左右的弹性体46,在左右的弹性体46之间沿左右方向夹持燃料箱21而将其固定保持。
〔9〕发动机罩支承体10例如也可以在其上端部的左右中央部位和左右两侧部分别设置弹性体46,通过在箱支承体23与弹性体46之间的上下方向的夹持和在左右的弹性体46之间的左右方向的夹持固定保持燃料箱21。
〔10〕发动机罩支承体10例如也可以在其上端部的左右两端部位设置左右的弹性体46,该左右的弹性体46从燃料箱21的横向外侧上方作用于燃料箱21的上侧的左右角部,将燃料箱21夹持保持在箱支承体23与左右的弹性体46之间。
〔11〕弹性体46例如既可以由压缩弹簧构成,另外也可以由橡胶体和压缩弹簧构成。
〔12〕既可以将设置在发动机罩支承体10上的所有弹性体46固定设置在发动机罩支承体10上,另外也可以将设置在发动机罩支承体10上的所有弹性体46能够拆装地设置在发动机罩支持体10上。
〔13〕例如,在将原动部2设置在车身的后部侧,从而通过以发动机罩15的前部侧为支点的上下摆动对发动机罩15进行开闭操作的作业车中,也可以利用发动机罩支承体10及弹性体46固定保持燃料箱21的前部侧,利用固定束带48固定保持燃料箱21的后部侧。
本发明能够应用到具有燃料箱及发动机罩支承体的拖拉机、乘用式割草机、乘用式水稻插秧机、反铲挖掘机或搬运车等作业车中。

Claims (3)

1.一种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具有从下方承接支承燃料箱的箱支承体和以向左右跨过所述燃料箱的状态竖立设置的倒U字形的发动机罩支承体,
所述发动机罩支承体具有弹性体,该弹性体作用于所述燃料箱的上部侧而将所述燃料箱保持在箱支承体上的规定位置,
作为所述弹性体,仅具有从所述燃料箱的横向外侧的斜上方朝横向相反侧向斜下方作用于所述燃料箱的上侧的左右角部的左右的弹性体,
利用所述左右的弹性体的弹性,将所述燃料箱夹持保持在所述箱支承体与所述左右的弹性体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左右的弹性体中的一方固定在所述发动机罩支承体的内表面,将另一方与所述发动机罩支持体能够装卸地连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罩支承体及所述弹性体作用于所述燃料箱的前后一侧,
所述作业车具有以向左右跨过所述燃料箱的前后另一侧的状态与所述箱支承体能够拆装地连结的倒U字形的固定束带,
所述燃料箱在其前后另一侧具有供所述固定束带卡入的槽部。
CN201710076011.1A 2014-01-31 2014-09-29 作业车 Active CN1070540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17372 2014-01-31
JP2014017373A JP6230433B2 (ja) 2014-01-31 2014-01-31 作業車
JP2014-017373 2014-01-31
JP2014017372A JP6258052B2 (ja) 2014-01-31 2014-01-31 作業車
CN201410514041.2A CN104816626B (zh) 2014-01-31 2014-09-29 作业车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14041.2A Division CN104816626B (zh) 2014-01-31 2014-09-29 作业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54063A CN107054063A (zh) 2017-08-18
CN107054063B true CN107054063B (zh) 2019-08-09

Family

ID=5372720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76011.1A Active CN107054063B (zh) 2014-01-31 2014-09-29 作业车
CN201410514041.2A Active CN104816626B (zh) 2014-01-31 2014-09-29 作业车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14041.2A Active CN104816626B (zh) 2014-01-31 2014-09-29 作业车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9499045B2 (zh)
KR (2) KR101641421B1 (zh)
CN (2) CN1070540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75552B2 (ja) 2014-05-29 2018-02-07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BR102015019177B1 (pt) * 2014-08-14 2022-10-11 Cnh Industrial America Llc Conjunto de montagem para um silenciador de um veículo fora de estrada e seu método de montagem
JP6438341B2 (ja) * 2014-10-15 2018-12-12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GB2557248B (en) * 2016-12-01 2019-06-12 Perkins Engines Co Ltd Mounting interface for exhaust gas treatment assembly
GB2570667B (en) * 2018-01-31 2021-03-17 Perkins Engines Co Ltd Adjustable mounting for exhaust treatment component
US20190283573A1 (en) * 2018-03-16 2019-09-19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Tank holding device and a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JP6752248B2 (ja) 2018-03-23 2020-09-09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JP6708685B2 (ja) * 2018-03-23 2020-06-10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のタンク
CN109854349B (zh) * 2019-03-29 2024-02-27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废气后处理装置安装结构及挖掘机
JP7211922B2 (ja) * 2019-09-27 2023-01-24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車
CN110985182A (zh) * 2019-12-02 2020-04-10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后处理组件、发动机系统以及挖掘机
JP2022101318A (ja) * 2020-12-24 2022-07-06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車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86861B2 (en) * 2003-02-19 2005-05-0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Trunk mounted fuel tank assembly
JP2008062705A (ja) * 2006-09-05 2008-03-21 Yanmar Co Ltd 作業車両
CN101195393A (zh) * 2006-12-04 2008-06-11 株式会社久保田 拖拉机
CN101722996A (zh) * 2008-10-31 2010-06-09 铃木株式会社 油箱支撑结构
JP2011000932A (ja) * 2009-06-17 2011-01-06 Kubota Corp 走行車両のボンネット支持構造
CN202071683U (zh) * 2011-05-18 2011-12-1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油箱安装结构
CN202935161U (zh) * 2012-11-23 2013-05-15 武汉惠恒实业有限公司 汽车燃油箱固定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6324A (en) * 1991-01-24 1993-02-16 Brandon Jr Darrell W Packaged hydraulic oil tank assembly and attachment kit
JPH08132897A (ja) 1994-11-09 1996-05-28 Kubota Corp 作業車の燃料タンク支持構造
JP4423109B2 (ja) 2004-05-31 2010-03-03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車
JP4286190B2 (ja) * 2004-07-28 2009-06-24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キャビン付きトラクタ
US8100212B2 (en) * 2008-03-24 2012-01-24 Kubota Corporation Tractor
JP4568342B2 (ja) * 2008-03-24 2010-10-27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機
JP4897757B2 (ja) 2008-09-09 2012-03-14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排気ガス処理装置
JP5148714B2 (ja) * 2008-11-11 2013-02-20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排気ガス処理装置
JP2011033228A (ja) 2009-07-30 2011-02-1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排ガス熱回収装置の取付構造
JP2011099373A (ja) 2009-11-05 2011-05-19 Toyota Motor Corp 排気冷却用接続管
JP5212441B2 (ja) * 2010-09-03 2013-06-19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作業機械の燃料タンク取付装置
JP5422528B2 (ja) * 2010-09-15 2014-02-19 株式会社クボタ 排気処理装置付きエンジンとその排気処理装置の取り付け方法
KR20120052511A (ko) * 2010-11-16 2012-05-24 대동공업주식회사 농업용 작업차량의 배기가스 후처리장치의 취부구조
JP5911758B2 (ja) 2011-07-29 2016-04-27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車の排気装置
CN102897020B (zh) * 2011-07-29 2016-01-20 株式会社久保田 作业车的排气装置
JP5865040B2 (ja) 2011-11-30 2016-02-17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車
JP5798515B2 (ja) 2012-03-13 2015-10-21 株式会社クボタ 排気処理装置付きの立形直列多気筒エンジン
US20150097364A1 (en) * 2013-10-08 2015-04-09 EcoDual, Inc. Hook and Loop Mechanism for Prevention of Fuel Tank Rotatio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86861B2 (en) * 2003-02-19 2005-05-0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Trunk mounted fuel tank assembly
JP2008062705A (ja) * 2006-09-05 2008-03-21 Yanmar Co Ltd 作業車両
CN101195393A (zh) * 2006-12-04 2008-06-11 株式会社久保田 拖拉机
CN101722996A (zh) * 2008-10-31 2010-06-09 铃木株式会社 油箱支撑结构
JP2011000932A (ja) * 2009-06-17 2011-01-06 Kubota Corp 走行車両のボンネット支持構造
CN202071683U (zh) * 2011-05-18 2011-12-1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油箱安装结构
CN202935161U (zh) * 2012-11-23 2013-05-15 武汉惠恒实业有限公司 汽车燃油箱固定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6626B (zh) 2017-11-10
KR102089827B1 (ko) 2020-03-16
KR20160089306A (ko) 2016-07-27
KR101641421B1 (ko) 2016-07-20
US10226995B2 (en) 2019-03-12
US20150217634A1 (en) 2015-08-06
CN107054063A (zh) 2017-08-18
KR20150091210A (ko) 2015-08-10
US9499045B2 (en) 2016-11-22
US20170028839A1 (en) 2017-02-02
CN104816626A (zh) 2015-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54063B (zh) 作业车
CN104321244B (zh) 跨骑型车辆
WO2014064852A1 (ja) ホイールローダ
JP2012136845A (ja) 作業車両
CN104554543B (zh) 跨乘式车辆
JP5679127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7085235A (ja)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マフラー
JP2014064529A5 (zh)
JP2009286304A (ja) 電気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US9255554B2 (en) Air cleaner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US7014240B2 (en) U-shaped locking anti-theft tool storage and support structure in vehicle
US7669687B2 (en) Muffler mounting structure
JP6230433B2 (ja) 作業車
JP2016223363A (ja) 配管接続構造
US9518548B2 (en) Fuel supply apparatu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O2017022216A1 (ja) トラクタ
US20140183327A1 (en) Utility vehicle
JP2007321595A (ja) 自動二輪車
JPH10236365A (ja) 燃料タンク取付構造
US20150007786A1 (en) Fuel supply apparatu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140360795A1 (en) Air cleaner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JPWO2020121487A1 (ja) 調整弁配置構造
JP5847051B2 (ja) 鞍乗型車両の排気装置
JP6552319B2 (ja) エンジン及びそれを備える作業車両
JP4786977B2 (ja) 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