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18284A - 图像形成装置、通知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通知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18284A
CN107018284A CN201611052884.0A CN201611052884A CN107018284A CN 107018284 A CN107018284 A CN 107018284A CN 201611052884 A CN201611052884 A CN 201611052884A CN 107018284 A CN107018284 A CN 1070182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user
task
output
process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528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18284B (zh
Inventor
桝元孝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018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182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182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182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1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1/32106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separate from the image data, e.g. in a different computer file
    • H04N1/32117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separate from the image data, e.g. in a different computer file in a separate transmission or protocol signal prior to or subsequent to the image data transmission, e.g. in digital identification signal [DIS], in non standard setup [NSS] or in non standard field [NS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4Secrecy systems
    • H04N1/4406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reduced user or operator actions, e.g. presetting, automatic actions, using hardware token storing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22Increasing security of the print job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38Secure printing, e.g. user identification, user rights for device usage, unallowed content, blanking portions or fields of a page, releasing held job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5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 G06F3/1288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in client-server-printer device configu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92Mobile client, e.g. wireless prin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50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in systems having a plurality of input or output devices
    • H04N1/32507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in systems having a plurality of input or output devices a plurality of inpu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4Secrecy systems
    • H04N1/4406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 H04N1/444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to a particular document or image or part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1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 G06F3/1212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achieving reduced delay between job submission and print start
    • G06F3/1213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achieving reduced delay between job submission and print start at an intermediate node or at the final n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37Topological 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 H04N2201/0039Connection via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48Type of connection
    • H04N2201/0055By rad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04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 user, sender, addressee, machine or electronic recording medium
    • H04N2201/3205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 user, sender, addressee, machine or electronic recording medium of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e.g. name or ID 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12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 job, e.g. communication, capture or filing of an image
    • H04N2201/322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 job, e.g. communication, capture or filing of an image of a job number or identification, e.g. communication num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通知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系统。在发行了安全任务的输出允许用户到达图像形成装置前,若其它用户使用图像形成装置,则安全性降低,并且至安全任务的处理完成为止需要时间。图像形成装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装置)的附近的其它用户正在使用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向输出允许用户通知表示其它用户正在使用图像形成装置的信息。由此输出允许用户能够在到达图像形成装置前知道图像形成装置是否正在被其它用户使用。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通知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将用户发行的打印任务的打印在该用户来到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时开始的图像形成装置、通知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背景技术
有一种具有用于防止因输出到排纸托盘中的打印物被他人拿走或偷看所造成的信息泄漏的安全打印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预先在打印任务中设定允许打印任务所涉及的打印的执行的输出允许用户,在附属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认证装置认证了输出允许用户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开始打印任务所涉及的打印,从而提高安全性。将这样输出允许用户使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安全打印的打印任务称为“安全任务”。
以往,在基于安全任务的打印时为了确保安全性,输出允许用户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前面进行了认证动作。作为该认证动作,使用了例如使附属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读卡器读入输出允许用户保持的IC卡的个人识别信息的方法。由于这样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前面认证输出允许用户,所以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在输出允许用户停留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前面的状态下进行基于安全任务的打印。由于输出允许用户能够立即取出安全性高的打印物,所以防止打印物落入输出允许用户以外的其它用户的手中这种问题。
可是,输出允许用户必须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前面等待到基于安全任务的打印完成。这是因为若其它用户停留在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则在排纸托盘上排出了打印物的瞬间损害了安全性。另外,由于图像形成装置从认证装置认证了输出允许用户的时刻开始基于安全任务的打印,所以至打印完成为止所需要的打印时间变长,用于输出允许用户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前面等待打印完成的等待时间也变长,因此便利性降低。
为了缩短输出允许用户的等待时间,例如有接近到距图像形成装置一定距离的输出允许用户利用无线等远程登录图像形成装置的方法。即使输出允许用户在远离图像形成装置的场所,图像形成装置也通过远程登录自动地开始基于输出允许用户发行的安全任务的打印。而且,在输出允许用户到达了图像形成装置的时刻,安全任务的打印在一定程度上已完成,所以输出允许用户的等待时间变短。作为这样用于输出允许用户进行远程登录的技术,已知以下的专利文献1以及2所公开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检测出用户携带的识别信息发送装置进入到规定的距离内时开始显示画面的显示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根据人的典型的步行速度、和复合机的图像形成准备所需的预热时间来决定预热开始距离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411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35993号公报
然而,在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有另外的用户(也有多人的情况)的情况下,正在接近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允许用户不清楚另外的用户是否正在使用图像形成装置。如果另外的用户正在使用图像形成装置,则即使输出允许用户到达图像形成装置,也必须等待到另外的用户对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完成。另外,在另外的用户在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时,若输出允许用户远程登录而自动地开始基于安全任务的打印,则由于另外的用户能够视觉确认打印物,所以安全性降低。
即使使用与专利文献1以及2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远程登录有关的技术,已接近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允许用户仍不能够明白基于其它用户发行的通常任务的打印完成的时机。因此,即使输出允许用户到达图像形成装置,因无法开始基于安全任务的打印或者因打印未完成,而没有减少输出允许用户的等待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有另外的用户的情况下,能够减少输出允许用户的等待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中的至少一个,反映了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任务获取部,获取从用户操作的通信终端发行的打印任务;图像形成部,基于打印任务来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用户检测部,对存在于可检测区域的用户进行检测;用户判定部,判定由用户检测部检测出的用户是发行了打印任务的输出允许用户还是输出允许用户以外的其它用户;图像形成控制部,在输出允许用户到达了图像形成部能够开始图像形成处理的处理开始区域的情况下,使图像形成部进行基于输出允许用户发行的打印任务的图像形成处理;以及输出允许用户通知部,用户检测部检测出的在本装置的附近的其它用户正在使用本装置的情况下,向输出允许用户通知表示其它用户正在使用本装置的信息。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具备图像形成装置、和发送用于识别用户的用户识别信息的终端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的用户检测部接收从终端装置发送的用户识别信息的发送电波来检测存在于可检测区域内的用户。
此外,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是本发明的一方式,反映了本发明的一方面的通知方法也具有与反映了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同样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由于对输出允许用户通知另外的用户对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状况,所以能够在来到图像形成装置前,判断输出允许用户是否能够使用图像形成装置。因此,输出允许用户能够掌握至自身发行的打印任务的图像形成处理完成为止应等待何种程度,减少输出允许用户的等待时间。另外,如果其它用户未使用图像形成装置,则由于其它用户远离图像形成装置,所以即使进行了基于输出允许用户发行的打印任务的图像形成处理的纸张被排出,也能够降低其它用户看到纸张或拿走的可能性。
上述的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例的说明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可检测区域的用户检测距离、启动开始区域的启动开始距离、用户距离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硬件结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示意结构的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任务张数距离变换表的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任务种类距离变换表的结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用户距离与电波强度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图8的步骤S2的启动开始距离的设定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面板上显示的使用状况的选择画面的显示例的用户界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终端装置的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状况的显示例的用户界面图。
符号说明
1…图像形成系统,2…图像形成装置,3…图像形成装置主体,4…终端装置,10…图像形成部,14…排纸托盘,15…控制部,16…任务获取部,17…用户检测部,18…用户判定部,19…登录处理部,20…图像形成控制部,21…其它用户通知部,22…使用状况输入部,23…输出允许用户通知部,24…后处理控制部,25…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FN…后处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添加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例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以及附图中,实际具有同一功能或者结构的结构要素通过附加同一符号来省略重复的说明。
[一实施方式例]
<图像形成系统的示意结构例>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可检测区域A1的用户检测距离D1、启动开始区域A2的启动开始距离D2、用户距离L1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像形成系统1具备图像形成装置2、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终端P1、P2、任务分配服务器SV、输出允许用户U1保持的终端装置4。图像形成装置2和PC终端P1、P2通过由无线或者有线构成的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等网络N连接。
PC终端P1(通信终端的一个例子)由发行安全任务J1的输出允许用户U1进行操作。安全任务J1是指设定了安全打印功能的利用的打印任务。对于安全任务J1,如果不进行输出允许用户U1的登录认证则不利用图像形成装置2执行。因此,对于安全任务J1,在输出允许用户U1远程登录图像形成装置2后,通过图像形成装置2开始打印处理。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发行了安全任务J1的输出允许用户U1称为安全任务J1的所有者。安全任务J1包括所有者ID,该所有者ID与输出允许用户U1的用户ID(用户识别信息的一个例子)一致。另外,打印处理是指包括由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进行的图像形成处理、由后处理装置FN进行的后处理,但即使只是图像形成处理也称为打印处理。
PC终端P2(通信终端的一个例子)由发行通常任务J2的其它用户U2进行操作。通常任务J2是即使不进行其它用户U2的登录认证也通过图像形成装置2执行打印处理的打印任务。因此,对于通常任务J2,若被PC终端P2发行则立即通过图像形成装置2进行打印处理。将发行了通常任务J2的其它用户U2称为通常任务J2的所有者。通常任务J2也包括所有者ID,该所有者ID与其它用户U2的用户ID一致。
在以下的说明中不区分安全任务J1和通常任务J2的情况下,称为“打印任务”。此外,使用了图像形成装置2具有的扫描功能、复印功能等的处理也包含在打印任务中。
任务分配服务器SV将从PC终端P1、P2发行的打印任务分配给多台图像形成装置2中的特定的图像形成装置2。例如假定在输出允许用户U1不确定图像形成装置2而发行了安全任务J1后,输出允许用户U1靠近多台图像形成装置2中的任意一台图像形成装置2的情况。此时,任务分配服务器SV对输出允许用户U1靠近的图像形成装置2分配安全任务J1。由此输出允许用户U1能够从已靠近的图像形成装置2获取基于安全任务J1而形成了图像的纸张(也称为“打印物”。)。
此外,在输出允许用户U1指定了特定的图像形成装置2的情况下,任务分配服务器SV仅对被指定的图像形成装置2分配安全任务J1。该情况下,如果不是被输出允许用户U1指定的特定的图像形成装置2则不进行基于安全任务J1的图像形成处理。
图像形成装置2具备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和对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排出的打印物进行规定的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FN(后处理部的一个例子)。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和后处理装置FN的详细的结构例以及处理例后述。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排出并由后处理装置FN进行了后处理的打印物被排出到排纸托盘14。输出允许用户U1、其它用户U2可以获取排出到排纸托盘14上的打印物。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2中未设置后处理装置FN的情况下,将排纸托盘14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
终端装置4是智能手机、平板等智能设备、手机等各用户携带而使用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终端装置4通过使用了Bluetooth(注册商标),WiFi(注册商标)等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通信连接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的无线通信部35(参照后述的图4)之间相互进行通信。例如终端装置4通过无线通信部35无线发送用于识别用户的用户ID等,无线通信部35从终端装置4无线接收用户识别信息。
在图像形成装置2中设定有以图像形成装置2为中心的大致圆形的可检测区域A1、和启动开始区域A2。此处,将从图像形成装置2的排纸托盘14到输出允许用户U1(终端装置4)的距离表示为用户距离L1。此外,用户距离L1并不限于排纸托盘14,也可以为从图像形成装置2的任意位置到输出允许用户U1(终端装置4)的距离。
可检测区域A1是以图像形成装置2为中心、以图2所示的用户检测距离D1为半径的大致圆形的区域。用户检测距离D1是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的用户检测部17(参照后述的图4)能够检测出输出允许用户U1或者其它用户U2已接近图像形成装置2的距离。输出允许用户U1或者其它用户U2是否停留在可检测区域A1内是根据输出允许用户U1或者其它用户U2的用户距离L1是否小于用户检测距离D1来判定的。
启动开始区域A2是以图像形成装置2(例如排纸托盘14)为中心、以启动开始距离D2(处理开始距离的一个例子)为半径的大致圆形的区域。在被登录认证了的输出允许用户U1已接近图像形成装置2的情况下,如果确保排出至排纸托盘14的打印物的安全,则启动开始距离D2是允许打印任务所涉及的打印的开始的距离,作为处理开始距离的一个例子使用。在输出允许用户U1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2靠近到启动开始距离D2,并进入到启动开始区域A2时,图像形成装置2从节电模式改变为图像形成模式,开始启动。输出允许用户U1是否停留在启动开始区域A2内根据输出允许用户U1的用户距离L1是否小于启动开始距离D2来判定。
若输出允许用户U1进入启动开始区域A2内,则进行输出允许用户U1对图像形成装置2的远程登录,图像形成装置2开始启动。之后,图像形成装置2开始基于安全任务J1的打印处理。
图像形成装置2根据打印任务中打印的页数、部数、图像形成装置2的打印速度等来变更启动开始距离D2。在输出允许用户U1到达了用户检测距离D1的时刻所设定的启动开始距离D2是与用户检测距离D1不同的值,但也可以为相同的值。
此处,假定在发行了安全任务J1的输出允许用户U1进入了可检测区域A1时,其它用户U2正在图像形成装置2的附近进行作业的情况。其它用户U2不问是否发行了通常任务J2。该其它用户U2不进行远程登录而操作图像形成装置2的操作面板6(参照后述的图4)来使用图像形成装置2的扫描功能、复印功能等,或进行准备作业。但是,在图像形成装置2的附近的其它用户U2也可以是在图像形成装置2中登录认证的状态。这样若其它用户U2在图像形成装置2的附近,则基于安全任务J1所打印出的打印物有可能被其它用户U2视觉确认或被拿走。因此,提出一种通过从图像形成装置2对终端装置4通知表示其它用户U2的使用状况的信息,使输出允许用户U1知道其它用户U2的使用状况,从而减少输出允许用户U1的等待时间的方法。
以下,对图像形成装置2的具体的结构例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的硬件结构例>
接下来,对图像形成装置2的硬件结构例进行说明。
图3是图像形成装置2的硬件结构图。
图像形成装置2具备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后处理装置FN。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采用使用静电来进行图像的形成的电子照相方式,能够进行例如使Y(黄色)、M(品红色)、C(青色)、K(黑色)4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叠的彩色打印。该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具有自动原稿进给装置(ADF:Auto Document Feeder)5、操作面板6、供纸部7、图像形成部10、中间转印带11(像担载体)、二次转印部12、以及定影部13。
自动原稿进给装置5在原稿的读取时自动进给原稿。而且,设置在自动原稿进给装置5中的扫描仪45(参照后述的图4)能够读取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的上部压板玻璃上的原稿、由自动原稿进给装置5自动输送的原稿的图像。
操作面板6具备作为指示例如图像形成处理等任务的开始的操作部41(参照后述的图4)的功能。在操作面板6中设置有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LCD由触摸面板构成,能够进行输出允许用户U1或者其它用户U2进行的操作、以及各种信息的显示。LCD兼作后述的图4所示的操作部41和显示部42。此外,也能够由鼠标、平板等构成操作部41,与显示部42独立构成。
供纸部7根据纸张的尺寸、种类而具备多个纸张收纳部。在供纸部7中,若基于来自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的指示来选择符合的纸张收纳部,则从纸张收纳部取出纸张,向输送路C送出纸张。
图像形成部10为了形成Y、M、C、K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而具备4个图像形成单元8Y、8M、8C、8K。图像形成部10控制图像形成部10的图像形成单元8Y、8M、8C、8K的动作来形成Y、M、C、K的调色剂图像。另外,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具备用于向输送路C输送纸张的多个辊(输送辊)。这些辊通常由辊对构成。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在图像形成模式中,使图像形成单元8Y、8M、8C、8K具有的感光体带电,并且消除电荷来进行曝光,在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而且,针对Y、M、C、K的感光体的静电潜像使用显影部来使调色剂附着,形成各色的调色剂图像。接下来,将形成在Y、M、C、K的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依次一次转印至向箭头方向旋转的中间转印带11的表面上。
接下来,通过二次转印部12(二次转印辊),将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至从供纸部7供给并被辊输送的纸张上。通过将中间转印带11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至纸张上,从而形成彩色图像。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将形成有彩色的调色剂图像的纸张向定影部13输送。
定影部13是对形成有彩色的调色剂图像的纸张进行定影处理的装置。定影部13对输送到的纸张进行加压以及加热,来使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定影于纸张上。定影部13例如由作为定影部件的定影上辊以及定影下辊(未图示)构成。定影上辊以及定影下辊在相互压接的状态下被配置,并形成定影辊隙部作为定影上辊和定影下辊的压接部。
在定影上辊的内部设置有未图示的加热部。通过来自该加热部的辐射热使处于定影上辊的外圆周部的辊部发热。纸张以通过二次转印部12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面(定影对象面)面向定影上辊相向的方式被定影辊隙部输送。对通过定影辊隙部的纸张进行利用定影上辊与定影下辊的加压、以及利用定影上辊的辊部的热的加热。通过定影部13进行了定影处理的纸张被排出到后处理装置FN。
后处理装置FN例如具备折纸装置FN1、裁剪装置FN2、装订装置FN3以及装订成册装置FN4。
折纸装置FN1针对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输送的纸张,根据需要进行折纸处理,并向下一个的裁剪装置FN2排出纸张。具体而言,折纸装置FN1在打印任务中设定有折纸处理的执行的情况下,进行折纸处理后,向裁剪装置FN2排出纸张。另一方面,折纸装置FN1在打印任务中未设定折纸处理的执行的情况下,不进行折纸处理而保持原样向裁剪装置FN2排出纸张。
裁剪装置FN2针对从折纸装置FN1输送的纸张,根据需要进行裁剪处理,并向下一个的装订装置FN3排出纸张。具体而言,裁剪装置FN2在打印任务中设定有裁剪处理的执行的情况下,进行裁剪处理后,向装订装置FN3排出纸张。另一方面,裁剪装置FN2在打印任务中未设定裁剪处理的执行的情况下,不进行裁剪处理而保持原样向装订装置FN3排出纸张。
装订装置FN3针对从裁剪装置FN2输送的纸张,根据需要进行装订处理,并向下一个的装订成册装置FN4排出纸张。具体而言,装订装置FN3在打印任务中设定有装订处理的执行的情况下,进行装订处理后,向装订成册装置FN4排出纸张。另一方面,装订装置FN3在打印任务中未设定装订处理的执行的情况下,不进行装订处理而保持原样向装订成册装置FN4排出纸张。
装订成册装置FN4针对从装订装置FN3输送的纸张,根据需要进行装订成册处理,并向排纸托盘14排纸。具体而言,装订成册装置FN4在打印任务中设定有装订成册处理的执行的情况下,进行装订成册处理后,向排纸托盘14排纸。另一方面,装订成册装置FN4在打印任务中未设定装订成册处理的执行的情况下,不进行装订成册处理而保持原样向排纸托盘14排纸。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例中例示了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2,但也可以使用形成单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示意结构例>
接下来,对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的示意结构例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的示意结构的框图。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是具备复印功能、扫描功能、打印功能等的所谓的复合机(MFP:Multi Function Printer)。复印功能是指光学地读取原稿来将该复制图像打印于纸张上的功能。扫描功能是指将读取到的原稿的图像数据作为文件保存,或通过网络N将图像数据发送给PC终端P1、P2的功能。打印功能是指基于通过网络N从外部接收到的打印任务在纸张上打印文件、图像并输出的功能。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对从PC终端P1、P2投入的打印任务进行存储。而且,由于在输出允许用户U1进入了启动开始区域A2时,自动地开始该打印任务的打印,所以能够确保排出到排纸托盘14上的打印物的安全性。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具备统一地控制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的动作的控制部15。控制部15通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来执行各种处理。CPU作为控制图像形成装置2内的各部的动作的硬件处理器的一个例子使用。在控制部15上连接有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30、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31、非易失性存储器32、硬盘装置33,网络控制器34、无线通信部35、操作面板6、打印接口43、读取接口44等。在打印接口43上连接有图像形成部10。在读取接口44上连接有扫描仪45。
控制部15以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程序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执行中间件、应用程序等程序。由控制部15执行的各部的处理后述。
在ROM30中储存各种程序,控制部15按照这些程序根据来执行处理,从而实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的各功能。另外,在ROM30中储存后述的图5所示的任务张数距离变换表Ta1、图6所示的任务种类距离变换表Ta2、和与图7所示的特性图对应的电波强度距离变换表Ta3。另外,在ROM30中储存用户ID、密码等。
RAM31作为控制部15执行程序时暂时储存各种数据的工作存储器使用。另外,在RAM31中暂时储存任务获取部16获取到的打印任务。
在非易失性存储器32中保存各种设定。
在硬盘装置33中保存网络控制器34接收到的打印任务等。
ROM30记录CPU进行动作所需的程序、数据等。ROM30作为储存了由CPU执行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非暂时性的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使用,在ROM30中永久地储存该程序。此外,作为储存了由CPU执行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非暂时性的记录介质,并不限于ROM30,例如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32、硬盘装置33,也可以是CD-ROM、DVD-ROM等记录介质。
网络控制器34根据任务获取部16的控制,通过网络N从PC终端P1、P2接收打印任务。
无线通信部35如上述通过使用了Bluetooth、WiFi等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通信连接与终端装置4之间相互进行通信。而且,无线通信部35能够对终端装置4发送用户ID的电波的电波强度(接收信号强度)进行测量。无线通信部35测量出的电波强度被发送给控制部15内的用户检测部17。
操作面板6具备操作部41和显示部42。
操作部41由开始按钮等各种操作开关、设置在显示部42的显示面上的触摸面板等构成。触摸面板检出被触摸笔、手指等按下的坐标位置。另外,检出敲击操作、拖拽操作、针对滚动条的操作等。
显示部42由液晶显示器(LCD)等构成,实现显示各种操作画面、设定画面等的功能。
在打印接口43连接图像形成部10。
图像形成部10通过图像形成控制部20的控制,基于任务获取部16获取到的打印任务来进行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处理。
在读取接口44连接有实现光学地读取原稿来获取图像数据的功能的扫描仪45。扫描仪45构成为具备例如线性图像传感器、移动单元、光学路径、变换部等。线性图像传感器具备向原稿照射光的光源、接受该反射光在宽度方向上读取一行量的原稿。移动单元使行单位的读取位置在原稿的长度方向上依次移动。光学路径由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引导至线性图像传感器而使之成像的透镜、反射镜等构成。变换部将线性图像传感器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变换为数字的图像数据。
此处,对控制部15具备的各部的结构例进行说明。
任务获取部16控制网络控制器34,通过网络控制器34获取从PC终端P1、P2发送的打印任务。
用户检测部17通过无线通信部35与终端装置4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来检测存在于可检测区域A1内的用户保持的终端装置4。而且,用户检测部17基于由无线通信部35测量出的终端装置4发送的电波的接收信号强度,参照储存在ROM30中的电波强度距离变换表Ta3来计算用户距离L1(参照图2)。
此外,用户检测部17也可以检出用户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2的方位、纬度经度等绝对位置。
用户判定部18基于无线通信部35从终端装置4接收到的用户信息来判定由用户检测部17检测出的可检测区域A1内的用户是发行了安全任务J1的输出允许用户U1还是其它用户U2。但是,如果在图像形成装置2的附近的其它用户U2未保持终端装置4,则无线通信部35不能够从终端装置4接收用户信息。该情况下,用户判定部18判定为由用户检测部17检测出的用户是其它用户U2。
登录处理部19(认证部的一个例子)对由用户判定部18判定出的输出允许用户U1进行登录认证。该登录处理部19能够基于进入到可检测区域A1内的输出允许用户U1的用户ID,通过远程登录对输出允许用户U1进行登录认证。
此外,登录处理部19能够对从操作面板6输入的用户ID、密码、和储存在ROM30中的用户ID、密码进行比较,进行输出允许用户U1的登录认证。另外,登录处理部19也能够通过从包括登录有用户信息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的IC卡等接收用户信息来进行登录认证。另外,在用户判定部18基于无线通信部35从其它用户U2保持的终端装置4接收到的用户信息而将可检测区域A1内的用户判定为是其它用户U2的情况下,登录处理部19也能够进行该其它用户U2的登录认证。
图像形成控制部20基于任务获取部16获取到的打印任务,通过打印接口43进行用于启动图像形成部10、使图像形成部10进行图像形成的控制。图像形成控制部20对从用户检测部17接受的用户距离L1、和通过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所计算出的启动开始距离D2进行比较。而且,图像形成控制部20基于该比较的结果来控制是否开始打印任务所涉及的打印。
例如,图像形成控制部20在被登录处理部19登录认证的输出允许用户U1到达了由图像形成部10开始图像形成处理(图像形成单元8Y、8M、8C、8K开始图像形成)的启动开始距离D2所规定的启动开始区域A2的情况下,使图像形成部10进行输出允许用户U1发行的安全任务J1的执行。另一方面,图像形成控制部20在其它用户U2发行了通常任务J2的情况下,没有登录处理部19的登录认证而使图像形成部10进行通常任务J2的执行。此处,图像形成控制部20在使图像形成部10进行图像形成处理前,启动图像形成部10来开始预热。例如在图像形成部10为节电模式时,定影部13的辊部的温度降低。因此,图改变为图像形成模式的图像形成控制部20预先启动图像形成部10,从而使定影部13的辊部温暖,能够进行对纸张的图像形成处理。
其它用户通知部21向在图像形成装置2的附近的其它用户U2通知被登录处理部19登录认证的输出允许用户U1到达启动开始区域A2(登录)。该通知例如在操作面板6的显示部42上被显示为至输出允许用户U1登录为止的时间。至输出允许用户U1登录为止的时间可以为根据移动速度计算部27计算出的输出允许用户U1的移动速度而由其它用户通知部21求出的时间。另外,可以将至输出允许用户U1登录为止的时间设为存储在ROM30中的恒定时间(例如5秒)。
使用状况输入部22在进入了可检测区域A1的输出允许用户U1到达启动开始区域A2前,促使用户检测部17检测出的在图像形成装置2(本装置)的附近的其它用户U2输入使用状况。图像形成装置2的使用状况例如有其它用户U2继续使用图像形成装置2、其它用户U2中止图像形成装置2的使用等。其它用户U2通过操作面板6的显示部42的显示内容发生了改变、灯发光,而注意发行了安全任务J1的输出允许用户U1正在接近图像形成装置2。其它用户U2如后述的图10所示,通过按下显示于操作面板6的显示部42上的选择按钮来输入表示其它用户U2是否继续图像形成装置2的使用的使用状况。此外,在用户检测部17在图像形成装置2(本装置)的附近未检测出其它用户U2的情况下,使用状况输入部22不促使其它用户U2输入使用状况。该情况下,操作面板6的显示部42的显示内容不会改变,灯不会发光。
输出允许用户通知部23在用户检测部17检测出的在图像形成装置2(本装置)的附近的其它用户U2正在使用图像形成装置2的情况下,向输出允许用户U1通知表示其它用户U2正在使用图像形成装置2的信息。作为表示其它用户U2正在使用图像形成装置2的信息,例如使用因被其它用户U2按下操作按钮而生成的按下信息、通过操作面板6由其它用户U2输入的图像形成装置2(本装置)的使用状况等。
通过输出允许用户通知部23通知的图像形成装置2的使用状况通过消息而显示在输出允许用户U1保持的终端装置4的画面上。输出允许用户U1通过确认从输出允许用户通知部23通知的图像形成装置2的使用状况,能够判断是去到图像形成装置2取打印物还是返回到自己的座位。此外,图像形成装置2的使用状况也能够通过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2上并将其它用户U2继续图像形成装置2的使用以特定颜色发光的灯、从终端装置4放出的声音引导、终端装置4的振动或者发光等向输出允许用户U1通知。
后处理控制部24基于任务种类判别部26判别出的打印任务中所设定的任务种类来启动后处理装置FN,使后处理装置FN进行针对打印物的规定的后处理。任务种类是指在打印任务中设定了对形成有图像的纸张(打印物)进行的任务的种类(例如后处理)。
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处理开始距离计算部的一个例子)计算图像形成装置2启动而开始图像形成处理的启动开始距离D2。用于规定启动开始区域A2的启动开始距离D2是基于在后处理装置FN中进行的后处理而由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计算的值,基于由任务种类判别部26判别出的任务种类来计算。在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计算启动开始距离D2时,参照储存在ROM30中的任务张数距离变换表Ta1或者任务种类距离变换表Ta2。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计算出的启动开始距离D2被保存于RAM31。
任务种类判别部26判别任务获取部16获取到的打印任务中所设定的任务种类。
移动速度计算部27计算由用户检测部17检测出的输出允许用户U1在可检测区域A1内移动的速度。例如用户检测部17基于无线通信部35每1秒测量出的从终端装置4发送的电波的电波强度,参照电波强度距离变换表Ta3来计算用户距离L1,并将该用户距离L1输出给移动速度计算部27。而且,移动速度计算部27基于每1秒的用户距离L1的变化量来计算输出允许用户U1的移动速度。
图5是任务张数距离变换表Ta1的结构图。
任务张数距离变换表Ta1(第二变换表的一个例子)是用于将打印任务中所设定的纸张的张数(任务张数)、和图像形成装置2按照每个任务张数开始启动的启动开始距离D2的关系建立对应地进行管理的表。任务张数距离变换表Ta1具有表示任务中所设定的纸张的张数的任务张数、表示开始图像形成装置2的启动的距离的启动开始距离的字段。
而且,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将基于打印任务中所设定的任务张数从任务张数距离变换表Ta1获取到的启动开始距离设为启动开始距离D2。例如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在打印任务的任务张数为“1张”的情况下,将启动开始距离D2决定为“0.5m”。另外,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在打印任务的任务张数为“2张”的情况下,将启动开始距离D2决定为“1m”。任务张数越多越长地设定启动开始距离D2是因为任务张数越多,控制部15的运算处理越花费时间,第一张纸张的图像形成所花费的时间变长,相应地第一张纸张的排纸时机延迟。
图6是任务种类距离变换表Ta2的结构图。
图6A所示的任务种类距离变换表Ta2(第一变换表的一个例子)是用于将打印任务中所设定的任务种类、和图像形成装置2开始启动的启动开始距离的关系建立对应地进行管理的表,储存有按照每个后处理所规定的启动开始距离。任务种类距离变换表Ta2具有用于能够识别后处理装置FN的后处理地进行管理的编号即管理编号、表示后处理装置FN执行的后处理的种类的任务类别、表示开始图像形成装置2的启动的距离的启动开始距离的各字段。任务种类距离变换表Ta2使用于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计算为了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不损害安全性而应使用的最短的启动开始距离D2。
而且,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将基于打印任务中所设定的任务种类而从任务种类距离变换表Ta2获取到的启动开始距离的合计值决定为启动开始距离D2。例如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在安全任务J1中包含多个任务种类的情况下,将按照每个任务种类从任务种类距离变换表Ta2获取到的启动开始距离的合计值决定为启动开始距离D2。
例如在任务种类距离变换表Ta2的最上面的记录中示出符合管理编号“FN1”的折纸装置FN1执行任务种类“折纸”处理,启动开始距离为“2m”。另外,在第二个记录中示出符合管理编号“FN2”的裁剪装置FN2执行任务种类“裁剪”处理,启动开始距离为“1m”。另外,在第三个记录中示出符合管理编号“FN3”的装订装置FN3执行任务种类“装订”处理,启动开始距离为“0.5m”。另外,在第四个记录中示出符合管理编号“FN4”的装订成册装置FN4执行任务种类“装订成册”处理,启动开始距离为“3m”。
此外,在将本实施方式例作为基本模式的情况下,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考虑实施复杂的折叠加工处理、装订成册处理的其它的模式,增长计算出的启动开始距离D2,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
图6B~图6D示出任务种类的组合例子。
如图6B所示,在组合4个任务种类而由后处理装置FN进行后处理的情况下,该后处理组合了“折纸”、“裁剪”、“装订”以及“装订成册”处理。
如图6C所示,在组合3个任务种类而由后处理装置FN进行后处理的情况下,该后处理组合了从“折纸”、“裁剪”、“装订”以及“装订成册”处理的4个后处理选择出的3个后处理。
如图6D所示,在组合2个任务种类而由后处理装置FN进行后处理的情况下,该后处理组合了从“折纸”、“裁剪”、“装订”以及“装订成册”处理的4个后处理选择出的2个后处理。
而且,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参照任务种类距离变换表Ta2,计算将进行图6B~图6D中组合了任务种类的后处理时的启动开始距离合计所得的合计距离,作为启动开始距离D2。
此外,在后处理装置FN进行的后处理只有一个的情况下,图6A所示的启动开始距离保持原样作为启动开始距离D2使用。另外,在不进行后处理装置FN的后处理的情况下,基于后述的图9的步骤S24所示的处理来计算启动开始距离D2。另外,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也可以计算将图5所示的任务张数距离变换表Ta1的启动开始距离、和任务种类距离变换表Ta2的启动开始距离合计所得的合计距离,作为启动开始距离D2。
图7是表示用户距离L1与电波强度的关系的特性图。
通过图7所示的特性图示出无线通信部35从终端装置4接收的电波的电波强度与用户距离L1对应。图7所示的用户距离L1与电波强度的关系作为电波强度距离变换表Ta3被储存在ROM30中。
无线通信部35若从进入了可检测区域A1的输出允许用户U1保持的终端装置4接收电波,则对该电波的电波强度进行测量,并向用户检测部17输出电波强度。用户检测部17参照储存在ROM30中的电波强度距离变换表Ta3,将从无线通信部35输入的电波强度变换为用户距离L1。由此,用户检测部17能够求出从图像形成装置2(本装置)到输出允许用户U1的用户距离L1。
此外,用户检测部17也可以求出到其它用户U2的用户距离,或通过人体检测传感器等检测在图像形成装置2的附近的其它用户U2。
<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例>
接下来,参照图8和图9,对图像形成装置2的处理例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2的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图8的步骤S2的启动开始距离D2的设定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此处,例示输出允许用户U1操作PC终端P1,将一个安全任务J1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的情况来进行说明。此外,该处理即使在节电模式中也进行。
首先,任务获取部16若从PC终端P1获取安全任务J1,则从安全任务J1获取任务信息、以及该安全任务J1的所有者的所有者ID(S1)。在安全任务J1的任务信息中包括表示该安全任务J1的任务种类的信息、表示安全任务J1中所设定的纸张的张数(任务张数)的信息、表示安全任务J1中所设定的图像的种类(图像种类)的信息等。
接下来,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参照在步骤S1中所获取到的安全任务J1的任务种类和任务种类距离变换表Ta2(参照图6)来进行启动开始距离设定处理(S2)。在启动开始距离设定处理中设定图像形成装置2(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以及后处理装置FN)的启动开始距离D2。
此处,参照图9,对启动开始距离D2的设定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判定在图8的步骤S1所获取到的安全任务J1中是否设定有后处理加工(S21)。此处,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参照安全任务J1的任务种类,在该安全任务J1中设定了折纸处理、裁剪处理、装订处理以及装订成册处理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判定为设定有后处理加工。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在判定为安全任务J1中未设定后处理加工的情况下(S21的否),基于至第一张的纸张(首次打印)被排出为止的时间来决定启动开始距离D2(S24),移至图8的步骤S3。
另一方面,在步骤S21中,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判定为设定有后处理加工的情况下(S21的是),移至下一个步骤S22。如果安全任务J1中设定有后处理加工,则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在参照任务种类距离变换表Ta2的基础上,能够计算启动开始距离D2。
接下来,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参照在步骤S1中所获取到的安全任务J1的任务种类和任务种类距离变换表Ta2(参照图6)(S22)来决定启动开始距离D2(S23),移至图8的步骤S3。例如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在步骤S1中所获取到的安全任务J1的任务种类为“折纸”的情况下,将启动开始距离D2决定为“2m”。另外,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在步骤S1中所获取到的安全任务J1的任务种类为“裁剪”的情况下,将启动开始距离D2决定为“1m”。
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将通过步骤S2的启动开始距离设定处理所决定的启动开始距离D2与安全任务J1的管理编号以及安全任务J1的所有者ID建立对应地以表形式存储于RAM31。
此外,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在步骤S1所获取到的安全任务J1中设定有2个以上的任务种类的情况下,通过将按照每个任务种类所设定的启动开始距离D2全部相加来决定启动开始距离D2。例如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在步骤S1所获取到的安全任务J1的任务种类为“折纸”以及“裁剪”的情况下,将启动开始距离D2决定为“2m+1m=3m”。
这样被后处理装置FN进行后处理加工的打印物由于不被人眼看到,所以能够确保安全性。在本实施方式例中,着眼于这一点,将后处理所花费的时间变换为启动开始距离D2,若输出允许用户U1到达由启动开始距离D2规定的启动开始区域A2则图像形成装置2启动,开始打印处理。这样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设定启动开始距离D2,从而能够保持安全性,并提高用户便利性。
再次返回到图8的说明。
在步骤S2的处理后,用户检测部17判定是否在可检测区域A1内检测出接近者(用户)(S3)。此时,用户检测部17利用从存在于可检测区域A1内的终端装置4发送的电波来检测接近者(用户)。此处,可检测区域A1是指无线通信部35能够接收从终端装置4发送的电波的区域,例如是10m。无线通信部35通过接收从存在于可检测区域A1内的终端装置4发送的电波,能够检测携带该终端装置4的用户。
接下来,用户判定部18基于从无线通信部35接收到的电波取出的用户信息来获取从存在于可检测区域A1内的终端装置4发送的用户ID(S4)。而且,用户判定部18基于在步骤S1中所获取到的安全任务J1的所有者的所有者ID、和在步骤S4中所获取到的用户ID来判定接近者是否是安全任务J1的所有者(S5)。具体而言,用户判定部18在步骤S1中所获取到的安全任务J1的所有者的所有者ID与在步骤S4中所获取到的用户ID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是安全任务J1的所有者。
在用户判定部18判定为接近者是安全任务J1的所有者的情况下(S5的是),移至下一个步骤S6。另一方面,在用户判定部18判定为接近者不是安全任务J1的所有者的情况下(S5的否),结束本处理。
在步骤S5的“是”判定后,其它用户通知部21对在图像形成装置2的附近的其它用户U2通知接近者远程登录(S6)。接近者远程登录在后述的图10所示操作面板6的显示部42上作为消息而被显示。
接下来,使用状况输入部22判定其它用户U2对操作面板6进行了某些操作(S7)。若对操作面板6进行某些操作,则使用状况输入部22通过将表示对操作面板6进行了某些操作的操作信号利用操作部41输出到使用状况输入部22,能够判定其它用户U2是否操作了操作面板6。而且,使用状况输入部22将判定出的操作内容,即使用继续的意思输出给输出允许用户通知部23。
此外,在步骤S7中,在使用状况输入部22判定其它用户U2是否正在进行某些操作的处理中,也可以将其它用户U2在自动原稿进给装置(ADF)5设置原稿的操作、按下附属于图像形成装置2的操作开关的操作等作为判定对象来代替对操作面板6的操作。
另外,如后述的图10所示,通过使用状况输入部22在操作面板6的显示部42上显示出用于输入其它用户U2是否继续图像形成装置2的使用的选择按钮的情况下,可以将步骤S7的处理置换为判定其它用户U2是否选择输入了选择按钮的“是”或者“否”。
在使用状况输入部22判定为其它用户U2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S7的是),输出允许用户通知部23通过无线通信部35对输出允许用户U1保持的终端装置4通知其它用户U2正在使用图像形成装置2(S8)。而且,在其它用户U2完成图像形成装置2的使用后,输出允许用户通知部23对终端装置4通知其它用户U2对图像形成装置2的使用完成(S9)。在该时刻,输出允许用户U1有可能离开可检测区域A1而返回到自己的座位。因此,输出允许用户通知部23可以利用网络控制器34通过网络N向PC终端P1通知图像形成装置2的使用完成。
另一方面,在使用状况输入部22判定为其它用户U2未进行操作的情况下(S7的否),可以认为其它用户U2不是继续使用,即其它用户U2中止了使用。此时,其它用户U2远离图像形成装置2。因此,输出允许用户U1使图像形成装置2进行基于安全任务J1的处理。
首先,用户检测部17从RAM31读出在步骤S2中所设定的启动开始距离D2,并判断在步骤S5中判定为是安全任务J1的所有者(任务所有者)的输出允许用户U1是否到达了由启动开始距离D2规定的启动开始区域A2(S10)。此时,用户检测部17通过无线通信部35获取从判定为是安全任务J1的所有者的输出允许用户U1携带的终端装置4发送的电波的强度。而且,用户检测部17参照电波强度距离变换表Ta3来计算针对获取到的电波强度的用户距离L1,从而判定输出允许用户U1是否到达了启动开始区域A2。
在用户检测部17判定为输出允许用户U1到达了启动开始区域A2的情况下(S10的是),登录处理部19进行输出允许用户U1的远程登录(S11)。
另一方面,在用户检测部17判定为输出允许用户U1未到达启动开始区域A2的情况下(S10的否),每隔恒定时间反复步骤S10的判定。
若在步骤S11中输出允许用户U1远程登录,则图像形成控制部20使图像形成部10开始基于在步骤S1中所获取到的安全任务J1的图像形成处理(S12)。在安全任务J1中进行了后处理设定的情况下,后处理控制部24开始基于该安全任务J1的后处理装置FN的后处理。之后,输出允许用户U1到达图像形成装置2,能够获取排出到排纸托盘14上的打印物。
<使用状况的选择画面的显示例>
图10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2的操作面板6上显示的使用状况的选择画面的显示例的用户界面图。
其它用户通知部21在用户判定部18将用户检测部17检测出的用户判定为是输出允许用户U1的期间,向其它用户U2通知输出允许用户U1正在接近本装置。例如其它用户通知部21能够在判定为输出允许用户U1存在于可检测区域A1、且未到达启动开始区域A2的期间,向其它用户U2通知输出允许用户U1正在接近图像形成装置2(本装置)。而且,在操作面板6的显示部42上显示的使用状况的选择画面中显示至输出允许用户U1(例如A)远程登录为止的时间、和用于其它用户U2(例如B)选择输入图像形成装置2的使用继续的意思的选择按钮。
对于至输出允许用户U1远程登录为止的时间,即至输出允许用户U1到达启动开始区域A2为止的剩余时间而言,如上述,通过其它用户通知部21,根据移动速度计算部27计算出的输出允许用户U1的移动速度来求出,并通知给其它用户U2。另外,作为选择按钮,有表示其它用户U2继续使用图像形成装置2的“是”按钮、表示图像形成装置2的使用中止的“否”按钮这两种。其它用户U2选择输入了“是”按钮或者“否”按钮的图像形成装置2的使用继续的意思通过输出允许用户通知部23发送给输出允许用户U1保持的终端装置4。
此外,其它用户通知部21也可以向其它用户U2通知通过登录处理部19登录认证了输出允许用户U1、以及与输出允许用户U1发行的打印任务有关的信息(例如打印部数、打印页数、打印完成时间等)。另外,其它用户通知部21如图10所示,也可以并不是在操作面板6的整个面显示选择画面,而与其它用户U2正在作业中的复印功能、扫描功能等执行画面毗邻地显示选择画面。
<使用状况的显示例>
图11是表示终端装置4的显示器上所显示的图像形成装置2的使用状况的显示例的用户界面图。
图11A示出选择输入了表示其它用户U2继续使用图像形成装置2的“是”按钮时的图像形成装置2的使用状况的第一显示例。输出允许用户通知部23向输出允许用户U1通知与其它用户U2发行的其它的打印任务有关的信息。因此,输出允许用户U1明白其它用户U2正在使用图像形成装置2。另外,在图11A中,作为与打印任务有关的信息,示出其它用户U2正在执行的打印任务是复印10部资料、至打印任务的执行完成为止花费2分钟。因此,输出允许用户U1暂时返回到自己的座位,或做完其它的事情,能够有效地活用至图像形成装置2变为能够使用为止的时间。
图11B示出选择输入了表示其它用户U2中止图像形成装置2的使用的“否”按钮时的图像形成装置2的使用状况的第二显示例。此时,输出允许用户通知部23向输出允许用户U1通知其它用户U2结束了图像形成装置2的使用。该情况下,由于其它用户U2远离图像形成装置2的附近,所以能够在输出允许用户U1到达了图像形成装置2的时刻获取基于安全任务J1所打印出的打印物。
图11B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2的使用状况可以在图像形成装置2执行的打印任务(包括复印、扫描等)完成,并检测出其它用户U2不在图像形成装置2的附近后,通知给输出允许用户U1。由此输出允许用户U1能够知道其它用户U2对图像形成装置2的使用完成,并能够接近图像形成装置2安全地获取基于安全任务J1而形成有图像的打印物。
根据以上说明的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2,由于对输出允许用户U1通知另外的用户对图像形成装置2的使用状况,所以发行安全任务J1并接近图像形成装置2的输出允许用户U1到达图像形成装置2前,能够判断输出允许用户U1是否能够使用图像形成装置2。而且,如果输出允许用户U1知道不能够使用图像形成装置2(例如其它用户U2正在使用),则能够一早进行返回到自己的座位,或使用其它的图像形成装置2等的判断。另外,输出允许用户U1能够掌握至自身发行的打印任务的图像形成处理完成为止应等待何种程度。因此,减少用于输出允许用户U1在图像形成装置2的前面等待基于安全任务J1的打印物的排纸的等待时间。
另外,如果其它用户U2在图像形成装置2的附近准备中(例如准备复印原稿等),则向其它用户U2通知输出允许用户U1正在接近图像形成装置2。因此,其它用户U2能够进行正在使用图像形成装置2的意思显示(例如面板的按钮按下、使用了IC卡等的登录操作),来停止输出允许用户U1的接近。由此,能够防止通过远程登录被已接近图像形成装置2的输出允许用户U1中断,而其它用户U2不能够使用图像形成装置2的事态,能够抑制对其它用户U2来说多余的等待时间的产生。另外,如果其它用户U2未使用图像形成装置2,则由于其它用户U2远离图像形成装置2,所以即使进行了基于输出允许用户U1发行的打印任务的图像形成处理的纸张被排出,也能够降低其它用户U2看到纸张或拿走的可能性。
另外,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着眼于根据任务种类或者任务张数而损害安全性的时机不同,计算输出允许用户U1到达图像形成装置2前开始输出的启动开始距离D2。此时,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参照安全任务J1的任务种类,根据安全任务J1中所设定的后处理加工来设定启动开始距离D2。此时,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通过参照任务张数距离变换表Ta1以及任务种类距离变换表Ta2,不管图像形成装置2附近的其它用户U2的有无,能够设定不会损害安全性的启动开始距离D2。
另外,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在安全任务J1中未设定后处理加工的情况下,基于至第一张的纸张被排出为止的时间来设定启动开始距离D2。因此,图像形成装置2不管安全任务J1中设定还是未设定后处理加工,都能够在安全任务J1的所有者即输出允许用户U1到达图像形成装置2的时机完成打印处理。因此,能够确保排纸后的打印物的安全性,并减少输出允许用户U1的等待时间。
[变形例]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例中,后处理装置FN由4台后处理装置(折纸装置FN1、裁剪装置FN2、装订装置FN3以及装订成册装置FN4)构成,但并不限于此。即,后处理装置的台数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1台,也可以是2台以上。另外,后处理装置FN也可以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一体构成。
另外,使用状况输入部22可以通过使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2中的点亮按钮点亮而促使在图像形成装置2的附近的其它用户U2输入使用状况。该情况下,其它用户U2可以通过按下点亮按钮来输入正在使用图像形成装置2。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例中,用户检测部17基于无线通信部35接收到的终端装置4的电波强度来进行输出允许用户U1以及该输出允许用户U1的位置(到该输出允许用户U1的距离)的检测,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设置照相机等拍摄部来代替利用终端装置4,用户检测部17可以基于由拍摄部拍摄到的图像来检测输出允许用户U1以及该输出允许用户U1的位置。该情况下,用户判定部18也能够基于由拍摄部拍摄到的图像来识别输出允许用户U1的脸等,从而进行输出允许用户U1的识别。
另外,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也可以求出至与节电模式相比启动花费时间的睡眠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2开始启动为止所需要的时间,作为用于图像形成装置2开始一系列的处理的处理开始时间,并作为基于该处理开始时间来计算处理开始距离的处理开始距离计算部的一个例子使用。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2连续地进行基于打印任务的打印处理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2不移至节电模式。如果不移至节电模式,则例如图像形成部10的定影部13被持续加热,温度不降低。因此,图像形成装置2的启动开始时间可以比移至节电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2的启动开始时间短。该情况下,启动开始距离计算部25可以缩短储存在任务种类距离变换表Ta2中的按照每个任务种类的启动开始距离来计算启动开始距离D2。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2的周围被隔板、墙壁等遮挡物围起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可检测区域A1、启动开始区域A2的形状从图1以及图2所示的大致圆形变形。即使在该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2也能够检测进入了变形的可检测区域A1的输出允许用户U1,且若输出允许用户U1进入变形的启动开始区域A2则开始基于安全任务J1的打印处理。
另外,也可以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的外部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无线通信部35,用户检测部17能够基于外部的无线通信部35接收的电波的接收信号强度正确地检测终端装置4(输出允许用户U1)的接近。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例,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要旨,当然能够获取其它各种的应用例、变形例。
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例是为了容易明白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且具体地说明了装置以及系统的结构,但不一定限定为具备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可以将此处说明的实施方式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它的实施方式例的结构,而且也可以在某个实施方式例的结构中加入其它的实施方式例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对各实施方式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其它的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另外,控制线和信息线表示认为说明上必要的,并不一定表示产品上所有的控制线和信息线。实际上也可以认为几乎所有结构都相互连接。

Claims (25)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任务获取部,获取从用户操作的通信终端发行的打印任务;
图像形成部,基于上述打印任务来进行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处理;
用户检测部,对存在于可检测区域的上述用户进行检测;
用户判定部,取得判定信息,该判定信息用于判定由上述用户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用户是发行了上述打印任务的输出允许用户还是上述输出允许用户以外的其它用户;
图像形成控制部,在上述输出允许用户到达了上述图像形成部能够开始图像形成处理的处理开始区域的情况下,使上述图像形成部进行基于上述输出允许用户发行的上述打印任务的图像形成处理;以及
输出允许用户通知部,上述用户检测部检测出的在本装置的附近的上述其它用户正在使用上述本装置的情况下,向上述输出允许用户通知表示上述其它用户正在使用上述本装置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其它用户通知部,向上述其它用户通知上述输出允许用户到达了上述处理开始区域;以及
使用状况输入部,在进入了上述可检测区域的上述输出允许用户到达上述处理开始区域前,促使上述用户检测部检测出的在上述本装置的附近的上述其它用户输入上述本装置的使用状况,
上述输出允许用户通知部将由上述其它用户输入的上述本装置的使用状况作为表示上述其它用户正在使用上述本装置的信息通知给上述输出允许用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其它用户通知部向上述其它用户通知上述输出允许用户到达了上述处理开始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出允许用户通知部向上述输出允许用户通知上述其它用户结束了上述本装置的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其它用户通知部向上述其它用户通知与上述输出允许用户发行的上述打印任务有关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出允许用户通知部向上述输出允许用户通知与上述其它用户发行的上述打印任务有关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2~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其它用户通知部在上述用户检测部判定为上述输出允许用户存在于上述可检测区域且未到达上述处理开始区域的期间,向上述其它用户通知上述输出允许用户正在接近上述本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2~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使用状况输入部在上述用户检测部未在本装置的附近检测出上述用户的情况下,不促使上述其它用户输入使用状况。
9.根据权利要求2~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移动速度计算部,该移动速度计算部计算上述输出允许用户的移动速度;
上述其它用户通知部向上述其它用户通知根据上述移动速度所求出的至上述输出允许用户到达上述处理开始区域为止的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后处理部,对形成有上述图像的上述纸张进行后处理;
处理开始距离计算部,基于至经过上述后处理部而排出上述纸张为止的时间来计算用于规定上述处理开始区域的处理开始距离;以及
任务种类判别部,判别被设定于上述打印任务且表示对上述纸张进行的上述后处理的任务种类,
上述处理开始距离计算部基于由上述任务种类判别部判别出的上述任务种类来计算上述处理开始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任务种类距离变换表,该任务种类距离变换表按照每个上述后处理储存上述处理开始距离,
上述处理开始距离计算部将基于上述打印任务中所设定的上述任务种类来从上述任务种类距离变换表获取到的上述处理开始距离的合计值设为上述处理开始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者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任务张数距离变换表,该任务张数距离变换表储存按上述打印任务中所设定的任务张数规定的上述处理开始距离,
上述处理开始距离计算部基于上述打印任务中所设定的上述任务张数,从上述任务张数距离变换表获取上述处理开始距离。
13.一种通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从用户操作的通信终端发行的打印任务的步骤;
对存在于可检测区域的上述用户进行检测的步骤;
取得用于判定检测出的上述用户是发行了上述打印任务的输出允许用户还是上述输出允许用户以外的其它用户的判定信息的步骤;
在上述输出允许用户到达了图像形成部能够基于上述打印任务来开始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处理的处理开始区域的情况下,使上述图像形成部进行基于上述输出允许用户发行的上述打印任务的图像形成处理的步骤;以及
在本装置的附近的上述其它用户正在使用上述本装置的情况下,向上述输出允许用户通知表示上述其它用户正在使用上述本装置的信息的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上述其它用户通知上述输出允许用户到达上述处理开始区域的步骤;
在进入了上述可检测区域的上述输出允许用户到达上述处理开始区域前,促使在上述本装置的附近的上述其它用户输入上述本装置的使用状况的步骤;以及
作为表示上述其它用户正在使用上述本装置的信息,向上述输出允许用户通知由上述其它用户输入的上述本装置的使用状况的步骤。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知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向上述其它用户通知上述输出允许用户到达了上述处理开始区域的步骤。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知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向上述输出允许用户通知上述其它用户结束了上述本装置的使用的步骤。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知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向上述其它用户通知与上述输出允许用户发行的上述打印任务有关的信息的步骤。
18.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知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向上述输出允许用户通知与上述其它用户发行的上述打印任务有关的信息的步骤。
19.根据权利要求14~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知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在判定为上述输出允许用户存在于上述可检测区域且未到达上述处理开始区域的期间,向上述其它用户通知上述输出允许用户正在接近上述本装置的步骤。
20.根据权利要求14~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知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在上述本装置的附近未检测出上述用户的情况下,不促使上述其它用户输入使用状况的步骤。
21.根据权利要求14~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上述输出允许用户的移动速度进行计算的步骤;以及
向上述其它用户通知根据上述移动速度所求出的至上述输出允许用户到达上述处理开始区域为止的时间的步骤。
22.根据权利要求13~2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别被设定于上述打印任务且表示对上述纸张进行的后处理的任务种类的步骤;以及
基于判别出的上述任务种类、和至经过对形成有上述图像的上述纸张进行上述后处理的后处理部而排出上述纸张为止的时间来计算用于规定上述处理开始区域的处理开始距离的步骤。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知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将基于上述打印任务中所设定的上述任务种类而从按照每个上述后处理储存上述处理开始距离的任务种类距离变换表获取到的上述处理开始距离的合计值设为上述处理开始距离的步骤。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者23所述的通知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基于上述打印任务中所设定的任务张数,从储存按上述打印任务中所设定的上述任务张数规定的上述处理开始距离的任务张数距离变换表获取上述处理开始距离的步骤。
25.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具备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发送用于识别用户的用户识别信息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任务获取部,获取从用户操作的通信终端发行的打印任务;
图像形成部,基于上述打印任务来进行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处理;
用户检测部,接收从上述终端装置发送的上述用户识别信息的发送电波来检测存在于可检测区域内的上述用户;
用户判定部,取得判定信息,该判定信息用于判定由上述用户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用户是发行了上述打印任务的输出允许用户还是上述输出允许用户以外的其它用户;
图像形成控制部,在上述输出允许用户到达了上述图像形成部能够开始图像形成处理的处理开始区域的情况下,使上述图像形成部进行基于上述输出允许用户发行的上述打印任务的图像形成处理;以及
输出允许用户通知部,在上述用户检测部检测出的在本装置的附近的上述其它用户正在使用上述本装置的情况下,向上述输出允许用户通知表示上述其它用户正在使用上述本装置的信息。
CN201611052884.0A 2015-11-26 2016-11-25 图像形成装置、通知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Active CN1070182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30334 2015-11-26
JP2015230334A JP6330795B2 (ja) 2015-11-26 2015-11-26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18284A true CN107018284A (zh) 2017-08-04
CN107018284B CN107018284B (zh) 2019-03-19

Family

ID=58777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52884.0A Active CN107018284B (zh) 2015-11-26 2016-11-25 图像形成装置、通知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86122B2 (zh)
JP (1) JP6330795B2 (zh)
CN (1) CN10701828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9117A (zh) * 2018-08-15 2020-02-2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311949A (zh) * 2019-07-31 2021-02-02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70082342A (ko) * 2016-01-06 2017-07-14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이를 제어하는 방법
JP6707985B2 (ja) * 2016-05-17 2020-06-1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8122489A (ja) * 2017-01-31 2018-08-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通知方法
JP6907753B2 (ja) * 2017-06-22 2021-07-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認証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040035B2 (ja) * 2018-01-19 2022-03-2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JP7172648B2 (ja) * 2019-01-25 2022-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印刷物出力システム、印刷物出力方法、および印刷物出力プログラム
JP7456142B2 (ja) * 2019-12-18 2024-03-2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17804A (ja) * 2020-07-14 2022-01-26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利用者端末、画像形成装置、印刷要求送信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WO2022070402A1 (ja) 2020-10-02 2022-04-07 住友電工ハードメタル株式会社 立方晶窒化硼素焼結体工具
JPWO2022185986A1 (zh) * 2021-03-04 2022-09-09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03790A1 (en) * 2000-06-28 2003-06-05 Tetsuo Murase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905613A (zh) * 2005-07-28 2007-01-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安全打印控制方法和装置及其打印系统
CN101377730A (zh) * 2007-08-30 2009-03-0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指令信息管理方法和装置、打印装置及打印系统
JP2011041132A (ja) * 2009-08-17 2011-02-24 Ricoh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02256034A (zh) * 2010-05-19 2011-11-23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13162313A (ja) * 2012-02-03 2013-08-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35993A (ja) 2008-12-03 2010-06-1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US9207884B1 (en) * 2015-01-15 2015-12-08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ispatch of documents
JP2016150505A (ja) * 2015-02-17 2016-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6458593B2 (ja) * 2015-03-27 2019-01-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03790A1 (en) * 2000-06-28 2003-06-05 Tetsuo Murase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905613A (zh) * 2005-07-28 2007-01-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安全打印控制方法和装置及其打印系统
CN101377730A (zh) * 2007-08-30 2009-03-0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指令信息管理方法和装置、打印装置及打印系统
JP2011041132A (ja) * 2009-08-17 2011-02-24 Ricoh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02256034A (zh) * 2010-05-19 2011-11-23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13162313A (ja) * 2012-02-03 2013-08-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9117A (zh) * 2018-08-15 2020-02-2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839117B (zh) * 2018-08-15 2023-12-08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311949A (zh) * 2019-07-31 2021-02-02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介质
CN112311949B (zh) * 2019-07-31 2024-01-05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86122B2 (en) 2018-05-29
US20170155793A1 (en) 2017-06-01
CN107018284B (zh) 2019-03-19
JP6330795B2 (ja) 2018-05-30
JP2017094628A (ja) 2017-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8284A (zh) 图像形成装置、通知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US1056490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security feature,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program,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CN103716484B (zh) 供电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设备和供电控制方法
CN104933334B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2256034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US10489097B2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JP572957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915739B (zh)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JP6978898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CN108124070A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
JP5939083B2 (ja)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電力供給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7800909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09922221A (zh) 图像形成装置、存储介质以及控制方法
JP201604365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063532B2 (en) Authentication apparatus that authenticates user
CN105045058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动作方法
JP652064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7726556B2 (en) Method for reconciliation of metered machine bills
JP6249350B2 (ja) セキュリティ印刷システム、セキュリティ印刷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8967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8045224B2 (en) Image formation system adding pattern information to print image based on read pattern information from medium surface for determining if medium is original
CN101592881B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系统
JP654045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1064254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 perform printing based upon permission condition
JP2016215520A (ja) 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