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6146B - 带的自动检测装置及自动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的自动检测装置及自动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6146B
CN107006146B CN201480083870.8A CN201480083870A CN107006146B CN 107006146 B CN107006146 B CN 107006146B CN 201480083870 A CN201480083870 A CN 201480083870A CN 107006146 B CN107006146 B CN 1070061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chamber
light quantity
interval
tape trans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838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06146A (zh
Inventor
迟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6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6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61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61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0/00Advancing web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1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r clearance between spaced objects or spaced apertur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H05K13/0215Interconnecting of containers, e.g. splicing of tap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1Integration of optical monitoring devices in assembly lines; Processes using optical moni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devices or machines in assembly lines
    • H05K13/0812Integration of optical monitoring devices in assembly lines; Processes using optical moni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devices or machines in assembly lines the monitoring devices being integrated in the mounting machine, e.g. for monitoring components, leads, component plac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控制装置(59)基于检测到载带(Tc)的前端时的带传送装置(50、51)的第一位置及即将检测到前端之前的带传送装置(50、51)的第一原点位置,来决定与第一原点位置具有一定的位置关系的带基准位置。并且,在决定了带基准位置之后,基于使光透过空的腔室(Ct)而检测到的透过光量的检测周期来计算腔室(Ct)的间隔。而且,在计算出腔室(Ct)的间隔之后检测光量成为阈值(La)以下的现象连续时,检测为在腔室(Ct)中收纳有元件(e)。

Description

带的自动检测装置及自动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自动地检测带的信息的带的自动检测装置及自动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了能够自动地装填以固定的间隔设有元件收纳用的腔室的带的带式供料器。通过多个光学式的传感器检测相邻的腔室间的间距、腔室内的元件的有无等作为带的信息,由此进行该自动装填。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5-5393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由于需要通过多个光学式的传感器来检测带,因此具有成为复杂结构的倾向。因此,希望一种能够以更简易的结构来自动地检测带的信息的装置。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易的结构来自动地检测带的信息的带的自动检测装置及自动检测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带的自动检测装置具备:带传送机构,以预定间距对带进行传送且以所述预定间距以上的间隔而具备多个原点位置,所述带以固定的间隔设置元件收纳用的腔室且在前端侧具有多个空的腔室;原点位置检测器,检测所述带传送机构的多个原点位置的各个原点位置;光量检测器,使光透过所述带而检测透过光量;前端检测部,基于所述光量检测器的检测光量来检测由所述带传送机构传送的所述带的前端;基准位置决定部,基于由所述前端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带的前端时的所述带传送机构的第一位置及所述前端检测部即将检测到前端之前的所述带传送机构的第一原点位置,来决定与所述第一原点位置具有一定的位置关系的带基准位置;及间隔计算部,在由所述基准位置决定部决定了所述带基准位置之后,基于所述光量检测器对所述空的腔室的检测周期来计算所述腔室的间隔。
在该带的自动检测装置中,决定与带传送机构的第一原点位置具有一定的位置关系的带基准位置,然后进行光量检测来计算腔室的间隔,因此能够简易地求出腔室的间隔。由此,能够缩短适用带的自动检测装置的例如自动拼接装置或带自动安设装置等中的循环时间而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本发明的带的自动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带传送工序,通过以预定间距的间隔而具备多个原点位置的带传送机构以所述预定间距以下的间距对带进行传送,所述带以固定的间隔设置元件收纳用的腔室且在前端侧具有多个空的所述腔室;前端检测工序,基于使光透过所述带而检测到的透过光量来检测由所述带传送机构传送的所述带的前端;基准位置决定工序,基于通过所述前端检测工序检测到所述带的前端时的所述带传送机构的第一位置及所述前端检测工序即将检测到前端之前的所述带传送机构的第一原点位置,来决定与所述第一原点位置具有一定的位置关系的带基准位置;及间隔计算工序,在通过所述基准位置决定工序决定了所述带基准位置之后,基于使光透过所述空的腔室而检测到的透过光量的检测周期来计算所述腔室的间隔。根据该带的自动检测方法,起到与上述的带的自动检测装置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本实施方式的带的自动检测装置的自动拼接装置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自动拼接装置的内部构造的主视图。
图3A是表示拼接的载带的俯视图。
图3B是从侧方观察图3A所示的载带的图。
图3C是表示拼接的另一种类的载带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能够拆装卷绕有载带的带盘的带式供料器的图。
图5是表示自动拼接装置的控制装置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自动拼接装置的带的自动检测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第一、第二链轮、第一、第二原点位置检测装置及第一、第二光量检测装置的配置状态和载带的传送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即将检测到前端之前的第一带传送装置的第一原点位置的检测状态并表示该状态下的第一链轮及载带的图。
图9是表示前端检测状态并表示该状态下的第一链轮及载带的图。
图10是表示刚检测到前端之后的第一带传送装置的原点位置的检测状态并表示该状态下的第一链轮及载带的图。
图11是表示适用本实施方式的带的自动检测装置的带的自动安设装置的整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适用带的自动检测装置的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带的自动检测装置是能够自动地检测以固定的间隔设置元件收纳用的腔室的载带的信息即载带的有无、相邻的腔室间的间距(间隔)、腔室内有无元件等的装置。作为适用该带的自动检测装置的装置,存在例如自动拼接装置。自动拼接装置是将在当前带盘上卷绕的载带的终端部与在要更换的下一带盘上卷绕的载带的始端部自动地连接的装置,该当前带盘装配于带式供料器,该带式供料器装配于元件安装机的元件供给装置。
(载带及带式供料器的结构)
首先,对载带及带式供料器进行说明。
如图3A、3B所示,载带Tc以预定宽度细长地形成,在长度方向上以预定间距Pt形成有多个腔室Ct。在这些腔室Ct中分别收纳向电路基板安装的元件e。腔室Ct的上部开口,由粘贴于载带Tc的表面的上封带Tt覆盖。在载带Tc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沿长度方向以固定的间距Pc形成有传送孔Hc。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将在前端侧未收纳元件e的多个空的腔室Ct的部分相连的载带Tc。
载带Tc根据元件e的尺寸等而腔室Ct的间距Pt及尺寸不同,但是传送孔Hc的间距Pc及尺寸相同。腔室Ct和传送孔Hc配置成固定的位置关系,图3A、3B所示的载带Tc以预定间距Pt(=Pc/2)形成,以使与传送孔Hc相同的位置及相邻的传送孔Hc的中间位置分别存在1个腔室Ct。而且,图3C所示的载带Tcc以预定间距Ptt(=Pc)形成,以使相邻的传送孔Hc的中间位置存在1个腔室Ctt。
如图4所示,卷绕有载带Tc的带盘11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带式供料器10。在带式供料器10内置有带传送机构13,该带传送机构13将卷绕于带盘11的载带Tc每次定量地送出,并将元件e向设置在带式供料器10的前端部的元件供给位置12一个个地供给。带传送机构13具备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带式供料器10的主体且与载带Tc的传送孔Hc卡合的链轮14和使链轮14旋转的图示省略的电动机等。
(自动拼接装置的结构)
接下来,说明自动拼接装置。
如图1所示,自动拼接装置20具备箱状的框体21和能够对框体21的上表面沿上下方向(图示箭头方向)进行开闭的盖体22。自动拼接装置20载置于图示省略的台车等而在装配于元件安装机的元件供给装置的供料器间能够移动。盖体22在拼接时关闭,在拼接后的载带Tc的取出时打开。
如图2所示,在自动拼接装置20的框体21内,配置第一、第二带传送装置50、51、第一、第二原点位置检测装置63a、63b、第一、第二光量检测装置52、53、第一、第二切断装置54、55、第一、第二取入装置56、57、接合装置58及控制装置59(参照图1)等。
本实施方式的带的自动检测装置由第一、第二带传送装置50、51(带传送机构)、第一、第二原点位置检测装置63a、63b(原点位置检测器)、第一、第二光量检测装置52、53(光量检测器)及控制装置59(图5所示的前端检测部94、基准位置决定部95、间隔计算部96、阈值决定部97、元件检测部98)构成。
第一、第二带传送装置50、51分别配置在框体21内及盖体22内的两侧。并且,第一、第二原点位置检测装置63a、63b分别配置在第一、第二带传送装置50、51的后述的第一、第二链轮61a、61b的下方,第一、第二光量检测装置52、53以隔着第一、第二带传送装置50、51的后述的第一、第二传送路径60a、60b的第一、第二检测位置Ld1、Ld2而上下相向的方式分别配置。
另外,第一、第二切断装置54、55分别配置在第一、第二带传送装置50、51之间的第一、第二切断位置Lf1、Lf2,第一、第二取入装置56、57分别配置在第一、第二切断装置54、55之间的第一、第二切断位置Lf1、Lf2与拼接位置LS之间,接合装置58配置在第一、第二取入装置56、57之间。
第一、第二带传送装置50、51具备以从框体21两侧面朝向中央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的第一、第二传送路径60a、60b、配置在第一、第二传送路径60a、60b的下方的第一、第二链轮61a、61b、与第一、第二链轮61a、61b连接的第一、第二齿轮电动机62a、62b、配置在第一、第二传送路径60a、60b的上方的第一、第二带检测装置64a、64b等。
第一、第二切断装置54、55具备设置于第一、第二切断位置Lf1、Lf2的第一、第二切割器68a、68b、使第一、第二切割器68a、68b上下移动的图示省略的上下移动机构等。第一、第二切断装置54、55构成为能够在载带Tc的切断部位将不要部分切断。
第一、第二取入装置56、57具备设置在第一、第二切断位置Lf1、Lf2与拼接位置LS之间的第一、第二取入部件75a、75b、驱动第一、第二取入部件75a、75b的图示省略的驱动机构等。第一、第二取入装置56、57构成为能够分别取入载带Tc的被切断的不要部分。
接合装置58设置在第一切断装置54与第二切断装置55之间,并形成有作为第一、第二传送路径60a、60b的一部分的传送路径60。接合装置58构成为能够将沿着传送路径60传送且切断部位在传送路径60的中央的拼接位置LS处对接的载带Tc连接。
在自动拼接装置20中,从图2的左右将应拼接的2个载带Tc通过第一、第二带传送装置50、51分别以预定间距送入,通过上述带的自动检测装置来检测各载带Tc的信息即载带Tc的有无、相邻的腔室Ct间的间距Pt(以下,称为腔室Ct的间距Pt)、腔室Ct内有无元件e(称为元件收纳腔室Ct、空腔室Ct)等。
并且,在前端侧相连的多个空腔室Ct的部分由第一、第二切断装置54、55的第一、第二切割器68a、68b分别切断,切断的空腔室Ct的部分由第一、第二取入装置56、57的第一、第二取入部件75a、75b分别取入。并且,粘贴有将2个载带Tc连接的图示省略的拼接带的保护带从与载带Tc的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被送入,2个载带Tc的切断端部彼此通过接合装置58由拼接带相互连接。
(带的自动检测装置的结构)
接下来,详细叙述自动拼接装置20中的本实施方式的带的自动检测装置。如图2所示,第一、第二带传送装置50、51的第一、第二传送路径60a、60b具有比载带Tc的宽度稍宽的宽度,形成为从设置于框体21的两侧面的第一、第二带入口84a、84b至第一、第二切断装置54、55的后述的第一、第二切割器68a、68b将载带Tc切断的第一、第二切断位置Lf1、Lf2呈一直线地延伸的槽状。
如图7所示,在第一、第二链轮61a、61b的周缘形成有间距与载带Tc的传送孔Hc的间距Pc相同的多个第一、第二齿67a、67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齿67a、67b以载带Tc的传送间距以上的间隔形成。第一、第二链轮61a、61b配置在第一、第二传送路径60a、60b的下方,以使旋转的第一、第二齿67a、67b中的旋转到最上部的第一、第二齿67au、67bu与沿着第一、第二传送路径60a、60b插入的载带Tc的传送孔Hcd能够啮合。
如图2所示,第一、第二齿轮电动机62a、62b例如是步进电动机,是通过连接的第一、第二链轮61a、61b将载带Tc以预定间距传送并能够进行载带Tc的切断部位的位置控制的电动机。
第一、第二带检测装置64a、64b例如是触摸传感器,是通过载带Tc的接触来检测载带Tc从设置在框体21的两侧面的第一、第二带入口84a、84b插入这一情况的传感器。
第一、第二原点位置检测装置63a、63b例如是光传感器,是通过第一、第二链轮61a、62b的多个第一、第二齿67a、67b中的1个第一、第二齿67a、67b来遮挡传感器光、由此检测该齿67a、67b的传感器。详情在后文叙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第二链轮61a、61b的多个第一、第二齿67a、67b的位置分别定义为第一、第二带传送装置50、51的原点位置。由此,第一、第二原点位置检测装置63a、63b是分别检测第一、第二带传送装置50、51的多个原点位置的传感器。
并且,如图7所示,第一、第二原点位置检测装置63a、63b配置成,在检测到旋转的第一、第二齿67a、67b中的旋转到最下部的第一、第二齿67ad、67bd(原点位置)时,旋转的第一、第二齿67a、67b中的旋转到最上部的第一、第二齿67au、67bu与沿着第一、第二传送路径60a、60b插入的载带Tc的传送孔Hcd啮合。
如图2所示,第一、第二光量检测装置52、53例如是光传感器,是检测由第一、第二链轮61a、62b传送的载带Tc的腔室Ct等的透过光量的传感器。由第一、第二光量检测装置52、53检测的光量在未被载带Tc遮挡时、即在饱和状态下,表现出最大值Lmax,在空腔室Ct中,根据载带Tc的种类而不同,在图3A、3B所示的载带Tc的空腔室Ct中,成为比预定值La小的值,在图3C所示的载带Tcc的空腔室Ctt中,成为比上述预定值La大的值。
另外,虽然在相邻的腔室Ct间的带部分及元件收纳腔室Ct中被遮光,但是根据载带Tc的种类来设定光量的阈值进行判断。即,在图3A、3B所示的载带Tc中,将比上述预定值La小的值Lb设定为阈值,在检测光量比阈值Lb(<La)小时,判断为是带部分及元件收纳腔室Ct,在图3C所示的载带Tcc中,将上述预定值La设定为阈值,在检测光量比阈值La小时,判断为是带部分及元件收纳腔室Ctt。
在此,如图7所示,第一、第二光量检测装置52、53的检测位置(传感器光轴S的位置)配置成,在通过第一、第二原点位置检测装置63a、63b检测到第一、第二链轮61a、62b的第一、第二齿67ad、67bd(原点位置)时,使在与载带Tc的传送孔Hcb相同的位置形成的腔室Ctb位于该第一、第二光量检测装置52、53的检测位置,即能检测腔室Ctb的透过光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与通过第一、第二光量检测装置52、53检测的腔室Ctb相同的位置的传送孔Hcb的位置定义为载带Tc的带基准位置(传送孔Hcb的位置),因此第一、第二带传送装置50、51的原点位置(第一、第二齿67ad、67bd的位置)与载带Tc的带基准位置(传送孔Hcb的位置)具有一定的位置关系。
如图5所示,控制装置59的带检测部90具备带传送控制部91、原点位置检测部92、光量检测部93、前端检测部94、基准位置决定部95、间隔计算部96、阈值选择部97、元件检测部98、存储部99等。
带传送控制部91当从第一、第二带检测装置64a、64b输入了载带Tc的检测信号时,以通过腔室Ct的间距Pc以下、例如四分之一的间距Pc的传送量Pc/4来传送载带Tc的方式,驱动第一、第二带传送装置50、51的第一、第二齿轮电动机62a、62b旋转。并且,当从基准位置决定部95输入了带基准位置的决定信号时,以通过与起初相比增速、例如二分之一的间距Pc的传送量Pc/2来传送载带Tc的方式,驱动第一、第二齿轮电动机62a、62b旋转。而且,基于从存储部99读出的元件收纳腔室Ct的开始位置、腔室Ct的间距Pc,来进行第一、第二齿轮电动机62a、62b的旋转驱动及旋转驱动停止。
原点位置检测部92将从第一、第二原点位置检测装置63a、63b输入的第一、第二带传送装置50、51的原点位置的检测信号向基准位置决定部95输入。
光量检测部93当从带传送控制部91输入了载带Tc的间距传送信号时,按照各间距传送从第一、第二光量检测装置52、53输入光量的检测信号并向前端检测部94、间隔计算部96、阈值决定部97及元件检测部98输入。
前端检测部94基于从光量检测部93输入的光量的检测信号,检测由第一、第二带传送装置50、51传送的载带Tc的前端,并将该检测信号向基准位置决定部95输入。
详情在后文叙述,基准位置决定部95基于从前端检测部94输入了载带Tc的前端的检测信号时的第一、第二带传送装置50、51的第一位置及前端检测部94即将检测到前端之前的第一、第二带传送装置50、51的第一原点位置,来决定与第一原点位置具有一定的位置关系的带基准位置,并将该决定信号向带传送控制部91及间隔计算部96输入。
在此,参照图8~10,说明基于第一位置及第一原点位置的带基准位置的决定动作。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从自动拼接装置20的两侧插入的载带Tc的带基准位置的决定动作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对于从图2的右侧插入的图3A、3B所示的载带Tc的带基准位置的决定动作。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载带Tc的带前端Th成为假想线(单点划线)所示的传送孔Hc的腔室Ct和与该腔室Ct相邻的腔室Ct之间的带部分。
图8示出载带Tc的即将检测到前端之前的第一原点位置的检测状态。在此状态下,通过第一原点位置检测装置63a检测到第一链轮61a的最下部的第一齿67ad1时、即第一链轮61a的最上部的第一齿67au1与载带Tc的传送孔Hcd1啮合时的载带Tc的带前端Th的位置从第一光量检测装置52的检测位置(传感器光轴S的位置)向传送上游侧离开四分之一间距(Pc/4)量。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齿67ad1的下一检测的第一齿67a标注附图标记67ad1,对于第一齿67au1的与下一传送孔Hcd2啮合的第一齿67a标注附图标记67au1,以下进行说明。
图9示出载带Tc的前端检测状态。即,示出如下的状态:第一链轮61a从图8的第一原点位置的检测(检测第一齿67ad1)状态旋转距离Pc/4,载带Tc前进距离Pc/4,带前端Th到达第一光量检测装置52的检测位置(传感器光轴S的位置)。将此时的第一齿67ad1的位置作为第一位置。
基准位置决定部95根据第一原点位置即第一齿67ad1被第一原点位置检测装置63a检测到的位置和第一位置即从第一齿67ad1被第一原点位置检测装置63a检测起旋转了距离Pc/4的位置,求出从第一原点位置至第一位置的载带Tc的传送量即距离Pc/4。并且,求出相邻的原点位置的间隔即距离Pc与从第一原点位置至第一位置的载带Tc的传送量即距离Pc/4之差、即距离3Pc/4。并且,在将载带Tc从图9的状态传送了求出的距离3Pc/4时,将与位于第一光量检测装置52的检测位置(传感器光轴S的位置)的载带Tc的腔室Ct相同的位置的传送孔Hc的位置决定为与第一原点位置具有一定的关系的带基准位置。
图10示出载带Tc位于带基准位置的状态。该状态表示载带Tc的刚检测到前端之后的原点位置的检测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第一原点位置检测装置63a检测到第一链轮61a的第一齿67au1的接下来旋转的最下部的第一齿67ad2,第一链轮61a的第一齿67au1的接下来旋转的最上部的第一齿67au2与载带Tc的传送孔Hcd1的接下来传送的传送孔Hcd2啮合。此时的载带Tc的带前端Th的位置从第一光量检测装置52的检测位置(传感器光轴S的位置)向传送下游侧离开四分之三间距(3Pc/4)量。由此,带基准位置成为在与位于第一光量检测装置52的检测位置(传感器光轴S的位置)的腔室Ctb相同的位置形成的传送孔Hcd0的位置。
间隔计算部96当从基准位置决定部95输入了载带Tc的基准位置的决定信号之后,基于从光量检测部93输入的检测光量及从阈值决定部97输入的阈值,检测载带Tc的空腔室Ct,基于该检测周期来计算腔室Ct的间距Pc并存储于存储部99。
阈值决定部97基于从光量检测部93输入的检测光量,来决定判别预先存储于存储部99的空腔室Ct和带部分(相邻的腔室Ct间的部分)及元件收纳腔室Ct的预定阈值。
元件检测部98当从间隔计算部96输入了腔室Ct的间距Pc的算出信号之后,基于从光量检测部93输入的检测光量及从阈值决定部97输入的阈值,检测载带Tc的元件收纳腔室Ct,并将该元件收纳腔室Ct的开始位置存储于存储部99。
在存储部99预先存储有用于判别空腔室Ct和带部分(相邻的腔室Ct间的部分)及元件收纳腔室Ct的多个光量的阈值。即,预先存储通过第一、第二光量检测装置52、53检测的空的腔室Ct的光量为Lc时(载带Tc时)使用的阈值Lb(<Lc)及空的腔室Ctt的光量为Lcc时(载带Tcc时)使用的阈值La(<Lcc)。而且,存储部99存储从间隔计算部96输入的腔室Ct的间距Pc、从元件检测部98输入的元件收纳腔室Ct的开始位置。
(带的自动检测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6的流程图,说明自动拼接装置20的带的自动检测动作。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从自动拼接装置20的两侧插入的载带Tc的自动检测动作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对于从图2的右侧插入的图3A、3B所示的载带Tc的自动检测动作。
控制装置59确认是否从第一带入口84a插入了载带Tc(图6的步骤S1),在将载带Tc从第一带入口84a插入时,开始驱动第一链轮61a旋转而对载带Tc进行间距传送(图6的步骤S2)。
具体而言,当从第一带检测装置64a输入了载带Tc的检测信号时,带传送控制部91驱动第一齿轮电动机62a旋转而将载带Tc以腔室Ct的间距Pc以下的传送量、例如四分之一的间距Pc的传送量Pc/4进行传送。
控制装置59确认是否检测到载带Tc的前端(图6的步骤S3),当检测到载带Tc的前端时,对第一带传送装置50的第一位置及即将检测到前端之前的第一带传送装置50的第一原点位置进行检测(图6的步骤S4)。并且,控制装置59基于检测到的第一位置及第一原点位置,来决定载带Tc的带基准位置(图6的步骤S5)。
具体而言,当从带传送控制部91输入了载带Tc的间距传送信号时,光量检测部93按照各间距传送从第一光量检测装置52输入光量的检测信号并向前端检测部94输入。当来自光量检测部93的检测光量成为最小值Lmin时,前端检测部94将载带Tc的前端的检测信号向基准位置决定部95输入。
基准位置决定部95基于输入了前端检测信号时的第一带传送装置50的第一位置、即将检测到前端之前的第一带传送装置50的第一原点位置、从第一原点位置至第一位置的载带Tc的传送量及相邻的原点位置的间隔,来决定带基准位置,并将该决定信号向带传送控制部91及间隔计算部96输入。
控制装置59从起初开始使第一链轮61a的旋转驱动加快而对载带Tc进行间距传送(图6的步骤S6),并按照载带Tc的各间距传送来检测光量(图6的步骤S7),当检测到空腔室Ct的光量时(图6的步骤S8),基于该检测光量来决定光量的阈值(图6的步骤S9)。
具体而言,当从基准位置决定部95输入了带基准位置的决定信号时,带传送控制部91使第一齿轮电动机62a的旋转驱动加快而将载带Tc以例如腔室Ct的间距Pc的二分之一的传送量Pc/2进行传送。阈值决定部97从光量检测部93按照载带Tc的各间距传送来输入检测光量,当输入了空腔室Ct的光量Lc时,从存储部99读出与该光量Lc对应的光量的阈值Lb。
控制装置59求出空腔室Ct的光量的检测周期(图6的步骤S10),基于该检测周期,求出腔室Ct的间距Pc而存储于存储部99(图6的步骤S11)。
具体而言,当从基准位置决定部95输入了基准位置时,间隔计算部96从光量检测部93按照载带Tc的各间距传送而输入检测光量,求出空腔室Ct的光量Lc的检测周期。并且,间隔计算部96根据空腔室Ct的光量Lc的检测周期及载带Tc的传送间距来求出腔室Ct的间距Pc并存储于存储部99。
当求出了腔室Ct的间距Pc时,控制装置59进一步加快第一链轮61a的旋转驱动而对载带Tc进行间距传送(图6的步骤S12),当检测到比选择出的光量的阈值Lb小的光量时,判断是否连续地检测到该检测光量(图6的步骤S13),在连续地检测到该检测光量的情况下,将最初检测到的腔室Ct判断为元件收纳腔室Ct(图6的步骤S14),求出元件收纳腔室Ct的开始位置并存储于存储部99(图6的步骤S15)。
具体而言,当从间隔计算部96输入了腔室Ct的间距Pc的计算完成信号时,带传送控制部91加快第一齿轮电动机62a的旋转驱动而将载带Tc以例如腔室Ct的间距Pc的传送量Pc进行传送。元件检测部98从光量检测部93按照载带Tc的各间距传送而继续检测光量的输入,当连续地检测到比选择出的光量的阈值Lb小的光量时,将最初检测到的腔室Ct判断为元件收纳腔室Ct,根据腔室Ct的间距Pc求出元件收纳腔室Ct的开始位置并存储于存储部99。通过以上的处理,带的自动检测动作完成。
以后,控制装置59基于存储的元件收纳腔室Ct的开始位置及腔室Ct的间距Pc,将载带Tc的切断部位定位于切断位置,进行切断、取入、接合的拼接动作。
(效果)
本发明的带的自动检测装置具备:带传送装置50、51,以预定间距对载带Tc进行传送,且以预定间距以上的间隔Pc而具备多个原点位置(多个第一、第二齿67a、67b的位置),所述载带Tc以固定的间隔Pc设置元件收纳用的腔室Ct且在前端侧具有多个空的腔室Ct;原点位置检测装置63a、63b,检测带传送装置50、51的多个原点位置的各个原点位置;光量检测装置52、53,使光透过载带Tc而检测透过光量;及前端检测部94,基于光量检测装置52、53的检测光量来检测由带传送装置50、51传送的载带Tc的前端Th。此外,具备:基准位置决定部95,基于由前端检测部94检测到载带Tc的前端时的带传送装置50、51的第一位置(从第一齿67ad1被第一原点位置检测装置63a检测到起旋转了距离Pc/4的位置)及前端检测部94即将检测到前端之前的带传送装置50、51的第一原点位置(第一齿67ad1被第一原点位置检测装置63a检测到的位置),来决定与第一原点位置具有一定的位置关系的带基准位置(传送孔Hcd0的位置);及间隔计算部96,在由基准位置决定部95决定了带基准位置之后,基于光量检测装置52、53对空的腔室Ct的检测周期来计算腔室Ct的间隔。
在该带的自动检测装置中,决定与带传送装置50、51的第一原点位置具有一定的位置关系的载带Tc的基准位置,然后进行光量检测来计算腔室Ct的间隔,因此能够简易地求出腔室Ct的间隔。由此,能够缩短适用了带的自动检测装置的自动拼接装置20的循环时间而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基准位置决定部95基于带传送装置50、51的第一位置、带传送装置50、51的第一原点位置、从第一原点位置至第一位置的载带Tc的传送量及相邻的原点位置的间隔,来决定带基准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决定带基准位置。
另外,带传送装置50、51能够传送腔室Ct的间隔不同的多个种类的载带Tc、Tcc,在带传送装置50、51将多个种类的载带Tc、Tcc中的腔室Ct的最小间隔的一半作为预定间距Pc/2而传送载带Tc时,前端检测部94检测载带Tc的前端。由此,载带Tc一点点地被传送,因此,即便是种类不同的载带Tc,前端检测部94也能够可靠地检测其前端。
另外,带的自动检测装置具备阈值决定部97,该阈值决定部97基于空的腔室Ct的光量检测装置52、53的检测光量,来决定对空的腔室Ct与空腔室以外的腔室Ct进行判别的预定阈值La。由此,根据检测光量是否超过阈值La,能够判别空的腔室Ct与空腔室以外的腔室Ct,因此能够可靠地检测收纳有元件e的腔室Ct。
另外,阈值决定部97基于空的腔室Ct的光量检测装置52、53的检测光量,从预先设定的多个阈值La、Lb之中选择预定阈值La。由此,对于多个种类的载带Tc、Tcc等能够判别空的腔室Ct、Ctt与空腔室以外的腔室Ct、Ctt。
另外,在带基准位置位于光量检测装置52、53的检测位置时以后,带传送装置50、51将传送载带Tc的预定间距设为比基准位置决定部95决定带基准位置之前的第一间距Pc/2大的第二间距Pc,在带传送装置50、51将第二间距Pc作为预定间距而传送载带Tc时,间隔计算部96计算腔室Ct的间隔。由此,能够提高带检测的循环时间。
另外,带的自动检测装置具备元件检测部98,在间隔计算部96计算出腔室Ct的间隔之后光量检测装置52、53的检测光量成为阈值La以下的现象连续时,元件检测部98检测为在腔室Ct中收纳有元件e。由此,能够根据检测光量超过了阈值La的次数进行判断,因此能够可靠地检测收纳有元件e的腔室Ct。
另外,在间隔计算部96计算出腔室Ct的间隔时以后,带传送装置50、51将传送载带Tc的预定间距Pc设为被计算出的腔室Ct的间隔,在带传送装置50、51将腔室Ct的间隔设为预定间距Pc而传送载带Tc时,元件检测部98检测元件e的收纳。由此,能够简易且可靠地求出收纳有元件e的腔室Ct的开始位置。
本发明的带的自动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带传送工序,通过以预定间距的间隔而具备多个原点位置的带传送装置50、51以预定间距以下的间距对载带Tc进行传送,所述载带Tc以固定的间隔设置元件收纳用的腔室Ct且在前端侧具有多个空的腔室Ct;及前端检测工序,基于使光透过载带Tc而检测到的透过光量来检测由带传送装置50、51传送的载带Tc的前端。此外,包括以下工序:基准位置决定工序,基于通过前端检测工序检测到载带Tc的前端时的带传送装置50、51的第一位置及前端检测工序即将检测到前端之前的带传送装置50、51的第一原点位置,来决定与第一原点位置具有一定的位置关系的带基准位置;及间隔计算工序,在通过所述基准位置决定工序决定了所述带基准位置之后,基于使光透过空的腔室Ct而检测到的透过光量的检测周期来计算腔室Ct的间隔。由此,能够起到与上述的带的自动检测装置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此外)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适用带的自动检测装置的装置,以自动拼接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适用于例如将载带自动地安设于带式供料器的带的自动安设装置。即,在自动拉出带式供料器上装配的带盘所卷绕的载带并将载带前端的元件收纳腔室定位于带式供料器的元件供给位置时适用带的自动检测装置。在此,对带的自动安设装置的概略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带的自动安设装置30具备:搬运从带盘11拉出的载带Tc的传送装置31;对搬运的载带Tc进行引导的引导件32;对传送装置31及引导件32进行支承的支承板33;及载置固定支承板33的底座34。作业者向图示省略的供料器保持台所保持的带式供料器10内插入传送装置31及引导件32。并且,从带式供料器10的带盘11拉出载带Tc,将载带Tc的前端保持于引导件32a的带入口32aa。
当传感器39检测到载带Tc的前端时,开始驱动各齿轮电动机38a、38b、38c、38d及带式供料器10的电动机,使各驱动辊36a、36b、36c、36d及带式供料器10的链轮14开始旋转。并且,当作业者从引导件32a的带入口32aa插入载带Tc的前端时,载带Tc由各驱动辊36a、36b、36c、36d送出,由引导件32a、32b进行引导。此时,通过带的自动检测装置检测载带Tc的前端的元件收纳腔室Ct,并将该元件收纳腔室Ct定位于带式供料器10的元件供给位置12。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带的自动检测装置能够适用于自动地检测带的信息并自动地将带定位于预定位置的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20:自动拼接装置
50:第一带传送装置
51:第二带传送装置
63a:第一原点位置检测装置
63b:第二原点位置检测装置
52:第一光量检测装置
53:第二光量检测装置
59:控制装置
94:前端检测部
95:基准位置决定部
96:间隔计算部
97:阈值决定部
98:元件检测部

Claims (10)

1.一种带的自动检测装置,具备:
带传送机构,以预定间距对带进行传送,且以所述预定间距以上的间隔而具备多个原点位置,所述带以固定的间隔设置元件收纳用的腔室且在前端侧具有多个空的腔室;
原点位置检测器,检测所述带传送机构的多个原点位置的各个原点位置;
光量检测器,使光透过所述带而检测透过光量;
前端检测部,基于所述光量检测器的检测光量来检测由所述带传送机构传送的所述带的前端;
基准位置决定部,基于由所述前端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带的前端时的所述带传送机构的第一位置及所述前端检测部即将检测到前端之前的所述带传送机构的第一原点位置,来决定与所述第一原点位置具有一定的位置关系的带基准位置;及
间隔计算部,在由所述基准位置决定部决定了所述带基准位置之后,基于所述光量检测器对所述空的腔室的检测周期来计算所述腔室的间隔,
所述基准位置决定部基于所述带传送机构的第一位置、所述带传送机构的第一原点位置、从所述第一原点位置至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带的传送量及相邻的原点位置的间隔,来决定所述带基准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的自动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带传送机构能够传送所述腔室的间隔不同的多个种类的带,
在所述带传送机构将所述多个种类的带中的腔室的最小间隔的一半作为所述预定间距而传送所述带时,所述前端检测部检测所述带的前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的自动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带的自动检测装置具备阈值决定部,该阈值决定部基于所述空的腔室的所述光量检测器的检测光量,来决定对所述空的腔室与空腔室以外的腔室进行判别的预定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的自动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阈值决定部基于所述空的腔室的所述光量检测器的检测光量,从预先设定的多个阈值之中选择所述预定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的自动检测装置,其中,
在所述带基准位置位于所述光量检测器的检测位置时以后,所述带传送机构将传送所述带的所述预定间距设为比所述基准位置决定部决定所述带基准位置之前的第一间距大的第二间距,
在所述带传送机构将所述第二间距设为所述预定间距而传送所述带时,所述间隔计算部计算所述腔室的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的自动检测装置,其中,
在所述带基准位置位于所述光量检测器的检测位置时以后,所述带传送机构将传送所述带的所述预定间距设为比所述基准位置决定部决定所述带基准位置之前的第一间距大的第二间距,
在所述带传送机构将所述第二间距设为所述预定间距而传送所述带时,所述间隔计算部计算所述腔室的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的自动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带的自动检测装置具备元件检测部,在所述间隔计算部计算出所述腔室的间隔之后所述光量检测器的检测光量成为所述阈值以下的现象连续时,所述元件检测部检测为在所述腔室中收纳有所述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的自动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带的自动检测装置具备元件检测部,在所述间隔计算部计算出所述腔室的间隔之后所述光量检测器的检测光量成为所述阈值以下的现象连续时,所述元件检测部检测为在所述腔室中收纳有所述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带的自动检测装置,其中,
在所述间隔计算部计算出所述腔室的间隔时以后,所述带传送机构将传送所述带的所述预定间距设为被计算出的所述腔室的间隔,
在所述带传送机构将所述腔室的间隔设为所述预定间距而传送所述带时,所述元件检测部检测所述元件的收纳。
10.一种带的自动检测方法,包括:
带传送工序,通过以预定间距的间隔而具备多个原点位置的带传送机构以所述预定间距以下的间距对带进行传送,所述带以固定的间隔设置元件收纳用的腔室且在前端侧具有多个空的所述腔室;
前端检测工序,基于使光透过所述带而检测到的透过光量来检测由所述带传送机构传送的所述带的前端;
基准位置决定工序,基于通过所述前端检测工序检测到所述带的前端时的所述带传送机构的第一位置及所述前端检测工序即将检测到前端之前的所述带传送机构的第一原点位置,来决定与所述第一原点位置具有一定的位置关系的带基准位置;及
间隔计算工序,在通过所述基准位置决定工序决定了所述带基准位置之后,基于使光透过所述空的腔室而检测到的透过光量的检测周期来计算所述腔室的间隔,
所述基准位置决定工序中,基于所述带传送机构的第一位置、所述带传送机构的第一原点位置、从所述第一原点位置至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带的传送量及相邻的原点位置的间隔,来决定所述带基准位置。
CN201480083870.8A 2014-12-12 2014-12-12 带的自动检测装置及自动检测方法 Active CN1070061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83041 WO2016092706A1 (ja) 2014-12-12 2014-12-12 テープの自動検知装置及び自動検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6146A CN107006146A (zh) 2017-08-01
CN107006146B true CN107006146B (zh) 2019-08-20

Family

ID=56106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83870.8A Active CN107006146B (zh) 2014-12-12 2014-12-12 带的自动检测装置及自动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62951B2 (zh)
EP (1) EP3232757B1 (zh)
JP (1) JP6420364B2 (zh)
CN (1) CN107006146B (zh)
WO (1) WO20160927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35196A1 (ja) * 2017-08-17 2019-02-2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段取り支援装置、段取り支援方法、段取り支援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7113187B2 (ja) * 2018-01-29 2022-08-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部品装着システムならびに部品装着方法
WO2019198207A1 (ja) * 2018-04-12 2019-10-17 株式会社Fuji テープ自動装填装置
JP2020181868A (ja) * 2019-04-24 2020-11-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ピッチ自動検出方法
CN114509041B (zh) * 2022-04-20 2022-07-01 南通勤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载带生产的在线检测机构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539370A (ja) * 2002-05-24 2005-12-22 デラウェア キャピタル フォーメーション インク 自動装填式コンポーネントテープフィーダ
JP2007227685A (ja) * 2006-02-23 2007-09-06 Yamagata Casio Co Ltd テープフィーダ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部品搭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46504A (en) * 1955-12-23 1960-07-26 Ibm Accounting machine
NL300945A (zh) * 1962-12-03
US3517921A (en) * 1968-05-21 1970-06-30 Pitney Bowes Inc Combined copy paper pre-feed and timing mechanism for copying machines
US4229113A (en) * 1978-10-05 1980-10-21 Anderson Theodore H Shared document feed station
JPS5599795A (en) * 1979-01-25 1980-07-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Device for mounting electronic part
US5294290A (en) * 1982-06-07 1994-03-15 Reeb Max E Computer and electromagnetic energy based mass production method for the continuous flow make of planar electrical circuits
US4610083A (en) * 1985-08-26 1986-09-09 Zenith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 matching
US4810154A (en) * 1988-02-23 1989-03-07 Molex Incorporated Component feede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vision-controlled robotic placement system
JPH01259947A (ja) * 1988-04-11 1989-10-17 Ryobi Ltd 枚葉印刷機における給紙装置
US5335837A (en) * 1988-05-24 1994-08-09 Ricoh Company, Ltd.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responsive to paper jam
US5158221A (en) * 1988-05-24 1992-10-27 Ricoh Company, Ltd.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capable of feeding a document in the form of a computer form
US5024720A (en) * 1989-11-08 1991-06-18 Zevatech Ag Feeding apparatus for feeding belted components to an automatic assembly apparatus
JP2928298B2 (ja) * 1989-12-15 1999-08-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US5191693A (en) * 1989-12-29 1993-03-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ape type work conveying method and conveying apparatus
JPH0740071B2 (ja) * 1990-11-27 1995-05-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用紙検知機構
US5349199A (en) * 1993-04-29 1994-09-20 Xerox Corporation Sensing apparatus for reducing sheet detection and registration errors by using multiple light beam reflections
US5725140A (en) * 1996-09-09 1998-03-10 Amistar Corporation Tape feeder for a surface mount placement system
US6157870A (en) * 1997-02-18 2000-12-05 Zevatech Trading Ag Apparatus supplying components to a placement machine with splice sensor
US6082954A (en) * 1997-02-21 2000-07-04 Summit Holding Two, Inc. Tape feeders and systems using the same
US5831741A (en) * 1997-06-13 1998-11-03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holes in copy media
JP4197549B2 (ja) * 1998-06-24 2008-12-17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電気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ト回路板組立方法
JP4242479B2 (ja) * 1998-06-24 2009-03-25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トップカバーテープ送り装置
US6032845A (en) * 1998-10-15 2000-03-07 Hover-Davis, Inc. Variable pitch tape feeder and pitch selection switch therefor
US6332536B2 (en) * 1999-11-03 2001-12-25 Solectron Corporation Component tape including a printed component count
US20100261159A1 (en) * 2000-10-10 2010-10-14 Robert Hess Apparatus for assay, synthesis and storag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use, and manipulation thereof
JP2002149009A (ja) * 2000-11-08 2002-05-22 Fujitsu Ltd 透明被記録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被記録体の種類を識別する装置
US7472737B1 (en) * 2003-01-15 2009-01-06 Leannoux Properties Ag L.L.C. Adjustable micro device feeder
US7502666B2 (en) * 2004-05-14 2009-03-10 Mts Medication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toring and dispensing medication
DE102006024733B3 (de) * 2006-05-26 2007-09-06 Maxon Motor Ag Feedereinschub für Bestückungsmaschinen von Leiterplatten
JP4321610B2 (ja) * 2007-03-09 2009-08-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
US8633616B2 (en) * 2007-12-21 2014-01-21 Cynetic Designs Ltd. Modular pocket with inductive power and data
CN105398230B (zh) * 2009-03-31 2017-10-1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JP5464216B2 (ja) * 2009-12-28 2014-04-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5293708B2 (ja) * 2010-09-14 2013-09-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及び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CN104221487B (zh) * 2012-04-18 2017-03-01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自动拼接装置
US9510494B2 (en) 2012-04-18 2016-11-29 Fuji Machine Mfg. Co., Ltd. Automatic splicing device
CN104412731B (zh) * 2012-06-29 2017-09-08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供料器及供料器控制方法以及电子元件安装装置
JP5995784B2 (ja) * 2013-05-31 2016-09-2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JP2016088686A (ja) * 2014-11-04 2016-05-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長計測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000352B2 (en) * 2015-01-06 2018-06-1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Electronic component suppl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 supply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539370A (ja) * 2002-05-24 2005-12-22 デラウェア キャピタル フォーメーション インク 自動装填式コンポーネントテープフィーダ
JP2007227685A (ja) * 2006-02-23 2007-09-06 Yamagata Casio Co Ltd テープフィーダ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部品搭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092706A1 (ja) 2017-09-21
EP3232757A4 (en) 2018-08-22
EP3232757A1 (en) 2017-10-18
US20180228067A1 (en) 2018-08-09
JP6420364B2 (ja) 2018-11-07
WO2016092706A1 (ja) 2016-06-16
US10462951B2 (en) 2019-10-29
CN107006146A (zh) 2017-08-01
EP3232757B1 (en) 2022-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6146B (zh) 带的自动检测装置及自动检测方法
US20150258687A1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components in carrier tape, sensor module, splicing device, and component mounting device
CN102423758B (zh) 物品分类设备
US10939601B2 (en) Component mounting line
CN107432114A (zh) 自动拼接装置
CN107432113B (zh) 自动拼接装置及元件安装机
JP6735608B2 (ja) テープの自動スプライシング装置およびテープの自動セット装置
EP3280239B1 (en) Automatic splicing device
US20060208057A1 (en) Harnes fabricating apparatus
JP3708054B2 (ja) 検体ラック横搬送装置および検体ラック供給装置
JP2005292095A (ja) 金属検出装置の自動感度チェック装置
JP5639912B2 (ja)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スプライシング作業確認方法
CN217110821U (zh) 间隙检测设备
JP4155661B2 (ja) キャリアテープの測長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216246201U (zh) 玻璃检测装置
JP6745892B2 (ja) スプライシング装置
CN218087542U (zh) 一种自动化传感器质量检测分料设备
CN117696460A (zh) 一种塑料件尺寸检测设备及其方法
KR20100099365A (ko) 영상기기의 화이트 밸런스 조정장치 및 조정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Applicant after: Fuji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Applicant before: Fuj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