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5145B - 功率模块、功率模块组、功率输出级以及包括功率输出级的驱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功率模块、功率模块组、功率输出级以及包括功率输出级的驱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5145B
CN107005145B CN201580065876.7A CN201580065876A CN107005145B CN 107005145 B CN107005145 B CN 107005145B CN 201580065876 A CN201580065876 A CN 201580065876A CN 107005145 B CN107005145 B CN 1070051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urface
power
power module
contact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58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05145A (zh
Inventor
H.霍尔策
F.迈尔
T.施密德
M.哈默尔
G.豪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filed Critical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7005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51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51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51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6/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ynchronous motors or other dynamo-electric motors using electronic commutation dependent on the rotor position; Electronic commutators therefor
    • H02P6/14Electronic commut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0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007Physical arrangements or structures of drive train conver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pulsion motors of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02M1/08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for the simultaneous control of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181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associated with surface mounted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22Printed circuit boards receptacles, e.g. stacked structures, electronic circuit modules or box like frames
    • H05K7/1427Housings
    • H05K7/1432Hous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wer drive units or power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22Printed circuit boards receptacles, e.g. stacked structures, electronic circuit modules or box like frames
    • H05K7/1427Housings
    • H05K7/1432Hous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wer drive units or power converters
    • H05K7/14329Hous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wer drive units or power conver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configuration of power bus ba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2Bonding area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4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06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 plurality of bonding areas
    • H01L2224/0601Structure
    • H01L2224/0603Bonding areas having different sizes, e.g. different heights or width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1Disposition
    • H01L2224/48111Disposition the wire connector extending above another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9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 plurality of wire connectors
    • H01L2224/4901Structure
    • H01L2224/4903Connectors having different sizes, e.g. different di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9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 plurality of wire connectors
    • H01L2224/491Disposition
    • H01L2224/4911Disposition the connectors being bonded to at least one common bonding area, e.g. daisy chain
    • H01L2224/49111Disposition the connectors being bonded to at least one common bonding area, e.g. daisy chain the connectors connecting two common bonding areas, e.g. Litz or braid 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9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 plurality of wire connectors
    • H01L2224/494Connecting portions
    • H01L2224/4943Connecting portions the connecting portions being staggered
    • H01L2224/49431Connecting portions the connecting portions being staggered on the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9Details of hybrid assemblie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91Disposition
    • H01L2924/19101Disposition of discrete passive components
    • H01L2924/19107Disposition of discrete passive components off-chip wir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007Types of components
    • H05K2201/10166Transis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功率模块(LM、LM’),其包括:电路载体(ST),所述电路载体(ST)具有界面(OF);至少两个第一接触表面(KF11、KF12),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接触表面(KF11、KF12)设置在所述界面(OF)上,第一功率晶体管(T11、T12)分别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接触表面上并且经由地面接触表面以导电的方式连接至相应的所述第一接触表面(KF11、KF12);第二接触表面(KF2),所述第二接触表面(KF2)设置在所述界面(OF)上,至少两个第二功率晶体管(T21、T22)设置在所述第二接触表面上并且经由地面接触表面以导电的方式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接触表面(KF2);至少两个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2),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2)设置在所述界面(OF)上,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功率晶体管(T21、T22)经由另外的接触表面(S21、S22)以导电的方式分别连接至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2)中的一个;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接触表面(KF11、KF12)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2)交替地、一个接一个地设置在一个方向(LR)上,并且所述第二接触表面(KF2)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接触表面(KF11、KF12)的旁边并且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2)的旁边。

Description

功率模块、功率模块组、功率输出级以及包括功率输出级的驱 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率模块,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输送电动机的电流相位的相电流的功率模块。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功率模块中的至少两个的功率模块组,并且涉及一种具有上述功率模块组中的至少三个的功率输出级。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推进的驱动系统,该驱动系统具有至少一个上述功率输出级。
背景技术
功率输出级,特别是混合电动车/电动车的驱动系统的用于输送电动机的电流相位的相电流的功率输出级,包含功率晶体管,该功率晶体管将由电流额定值高达几百安培或者甚至超过500安培的外部控制信号控制的相电流输送或者传导至下降电路(down-circuit)大容量负荷,诸如,例如,驱动系统的电动机。
由于功率输出级的物理特性或者功率输出级中的功率晶体管的物理特性,杂散感应电流发生在功率输出级中,这可以在功率输出级中导致干扰,或者甚至导致所述输出级发生故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建议一种用于减少功率输出级中的杂散感应电流的选择。
该目的由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实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了有利的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功率模块,具体提供了一种用于输送电动机的电流相位的相电流的功率模块。
在本文中,功率模块包括具有表面的电路载体。
在该表面上,功率模块设置有用于形成电接触的至少两个第一接触表面。
此外,功率模块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功率晶体管,分别以分布的布置在相应的第一接触表面上。
此时,至少两个第一功率晶体管经由体接触表面以导电的方式分别直接连接至相应的第一接触表面。
在电路载体的表面上,此外,功率模块设置有用于形成电接触的第二接触表面。
此外,功率模块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功率晶体管,所述两个第二功率晶体管均设置在第二接触表面上。
此时,至少两个第二功率晶体管也经由体接触表面以导电的方式分别直接连接至第二接触表面。
在电路载体的表面上,功率模块另外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三接触表面,该至少两个第三接触表面也设计为形成电接触。
此时,至少两个第二功率晶体管经由另外的接触表面(或者反面接触表面)以导电的方式分别与至少两个第三接触表面中的一个连接。
此时,至少两个第一接触表面和至少两个第三接触表面交替地(相互交替)、一个接一个地设置在一个方向上,具体在功率模块的纵向方向上。
此外,第二接触表面(认为在上述方向上)设置在至少两个第一接触表面和至少两个第三接触表面的旁边。
此时,电路载体可以配置为印刷电路板,特别是配置为陶瓷基板,并且具体配置为DBC(直接接合铜)基板。
此时,至少两个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但是优选还是至少两个第三接触表面)是二维延伸的,以便在相应接触表面上,可以经由整个相应体接触表面以导电的方式直接接触相应功率晶体管。
在本文中,术语“直接”表示功率晶体管与接触表面之间的对应电连接是仅仅使用焊膏借助导电焊接或者粘结结合或者借助焊接连接经由功率晶体管的对应体接触表面而形成的。此外,导电连接表示低电阻或者低阻抗电连接,其中,连接路径的电阻或者阻抗极小。
上述体接触表面是在功率晶体管的下面上的二维延伸的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覆盖下面的总表面积的50%以上,并且具体地是覆盖80%以上。这种类型的体接触表面的示例是裸芯片(功率晶体管)上的基极触头。
至少两个第一功率晶体管和至少两个第二功率晶体管分别构成正电压侧功率晶体管和负电压侧功率晶体管,或者,相反,构成功率模块的负电压侧功率晶体管和正电压侧功率晶体管。
因此,至少两个第一接触表面和至少两个第三接触表面分别形成正电压侧电流连接和负电压侧电流连接,或者到相应功率晶体管的负电压侧电流连接和正电压侧电流连接。类似地,第二接触表面构成到电动机的电流相位的电流连接。
此时,至少两个第一接触表面和至少两个第三接触表面交替地、一个接一个地设置在认为相对于功率模块的参考方向上,具体在纵向方向上。认为在功率模块的参考方向上,第二接触表面设置在至少两个第一接触表面和至少两个第三接触表面的旁边,并且在功率模块的参考方向上从设置在外边缘上的第一接触表面的高度向上延伸至设置在另一外边缘上的第三接触表面的高度。
本发明基于这样的考虑,具体地,为了减少杂散感应电流,必须减小总感应表面积,其跨度从功率模块的同一电流相位的正电压侧功率晶体管行进到负电压侧功率晶体管,并且通过这样,电流经由正电压侧功率晶体管从正电压侧电源导体流至电流相位,并且经由负电压侧功率晶体管从电流相位流回到负电压侧电源导体。
为了减小这种总感应表面积,采用至少两个较小的(或者小尺寸的)正电压侧功率晶体管,而不是单个大的(或者大尺寸的)正电压侧功率晶体管,并且,采用至少两个较小的(或者小尺寸)负电压侧功率晶体管,而不是单个大的(或者大尺寸的)负电压侧功率晶体管。
通过用多个较小功率晶体管代替大功率晶体管,在设计为传导连续电流的较小功率晶体管上和该较小功率晶体管周围的电连接的尺寸也可以设计为具有减小的额定值。通过减小功率晶体管的尺寸和在功率晶体管上和该功率晶体管周围的电连接的尺寸,生成强度较低的杂散感应电流,该杂散感应电流总共低于与具有高额定值的功率晶体管的功率模块相关联的杂散感应电流。
通过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三接触表面的交替布置,进一步减小了跨越相应正电压侧功率晶体管和负电压侧功率晶体管之间的相应感应表面积,并且因此还减小了功率模块的总感应表面积,相应的正电压侧功率晶体管和负电压侧功率晶体管通过该第一接触表面和该第三接触表面连接至所述相应的正电压侧功率晶体管和负电压侧功率晶体管的对应的电源导体。
此外,除了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三接触表面(即正电压侧接触表面和负电压侧接触表面)之外,通过将正电压侧功率晶体管和负电压侧功率晶体管互连并且提供到电动机的电流相位的电连接的第二接触表面的布置,进一步减小了功率模块的总感应表面积。
因此,通过使用上述功率模块,可以提供具有较低的总杂散感应电流的功率输出级。
优选地,分别地,认为在上述方向上的至少两个第二功率晶体管中的一个第二功率晶体管分别设置在至少两个第三接触表面中的一个第三接触表面的旁边,从而可以保持从相应功率晶体管跨越至对应的第三接触表面的感应表面积很小。
第二接触表面优选具有至少两个接触区域,其中,分别地,至少两个接触区域中的一个接触区域分别设置在至少两个第一功率晶体管中的一个第一功率晶体管的旁边。至少两个第一功率晶体管经由另外的接触表面以导电的方式分别连接至相应接触区域。
优选地,第二接触表面的至少两个接触区域和至少两个第二功率晶体管交替地,一个接一个地设置在功率模块的一个方向上。
通过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三接触表面的相互交替的布置以及第二接触表面的两个接触区域和至少两个第二功率晶体管在功率模块的一个方向上的相互交替的布置,可以使两个第一功率晶体管(例如,“高侧”功率晶体管)中的一个第一功率晶体管和分别地两个第二功率晶体管(例如,“低侧”功率晶体管)中的一个第二功率晶体管在交替的并且相邻的布置中以小共同间隙相互成对。因此,再次减少杂散感应电流。
优选地,此外,在电路载体的表面上的功率模块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表面,该至少一个连接表面配置为在至少两个第三接触表面中的一个第三接触表面上的突起,并且从对应的第三接触表面延伸远离。
优选地,至少一个连接表面从对应的第三接触表面延伸到至少两个第三接触表面中的另一个第三接触表面,并且将所述两个第三接触表面电互连。
具体地,至少一个连接表面和至少两个第三接触表面相互配置成整体式布置。
此时,至少一个连接表面优选设置在电路载体的表面的从第二接触表面(即,设置在第三接触表面后面,认为从第二接触表面)移开的一侧上。
在该至少一个连接表面上,可以测量流过至少两个第三接触表面中的一个第三接触表面的电流或者在至少两个第三接触表面中的一个第三接触表面上的电势。
优选地,此外,功率模块包括在电路载体的表面上的第四接触表面,该第四接触表面配置为在第二接触表面上的突起,并且在至少一个连接表面的方向上从第二接触表面延伸远离。
优选地,第二接触表面和第四接触表面相互配置成整体式布置。
经由第四接触表面,可以测量流过第二接触表面的电流或者在第二接触表面上的电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功率模块组,具体提供了一种用于输送电动机的电流相位的相电流的功率模块组,该功率模块组包括上述功率模块中的至少两个。此外,功率模块组包括第一导电轨,该第一导电轨以导电的方式直接连接至至少两个功率模块的相应的第二接触表面,并且将至少两个功率模块机械互连。
优选地,此外,功率模块组包括第二导电轨,该第二导电轨以导电的方式直接连接至至少两个功率模块的相应的第一接触表面,并且将至少两个功率模块机械互连。
此外,功率模块组优选包括第三导电轨,该第三导电轨以导电的方式连接至至少两个功率模块的相应的第三接触表面,并且将至少两个功率模块机械互连。
上述三个导电轨是金属或者金属合金(具体为铜或者铜合金)的二维的并且纵向形成的(优选为冲压的)导电板部件。
具有第二导电轨和第三导电轨的配置允许到两个功率模块的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三接触表面的电源连接的相互交替布置,这又会对减少杂散感应电流产生有利影响。
此外,功率模块组包括电连接,该电连接以导电的方式将至少两个功率模块中的一个功率模块的连接表面与邻接的至少两个功率模块中的另一个功率模块的第三接触表面中的一个接触表面直接连接。
因为如果功率模块中的功率晶体管上有缺陷,那么仅仅需要替换受到影响的功率模块而不是整个功率模块组,所以具有至少两个功率模块的功率模块组的执行允许功率模块组的低生产和维护成本。
此外,第二导电轨和第三导电轨、以及两个功率模块之间的电连接允许形成共同的基板间和基板内结合,该共同的基板间和基板内结合可以形成在单个结合工艺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功率输出级,具体提供了一种用于输送电动机的电流相位的相电流的功率输出级,该功率输出级包括上述功率模块组中的至少三个。
在本文中,至少三个功率模块组的第一导电轨设计为以导电的方式将功率模块组与电动机的相应电流相位连接。
此外,功率输出级包括功率电容器,该功率电容器具有第一电极端子和第二电极端子,并且以导电的方式,经由第一电极端子连接至至少三个功率模块组的相应的第二导电轨,并且经由第二电极端子连接至至少三个功率模块组的相应的第三导电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驱动车辆(具体为混合电动车/电动车)的驱动系统,该驱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电动机,该至少一个电动机用于驱动车辆;以及至少一个上述功率输出级,该至少一个功率输出级用于输送至少一个电动机的电流相位的相电流。
上述功率模块的有利配置在其它方面到可应用于上述功率模块组、上述功率输出级或者上述驱动系统的程度,该上述功率模块的有利配置便认为是功率模块组、功率输出级或者驱动系统的有利实施例。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参照以下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性形式。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个形式的功率模块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具有图1所示的功率模块的功率模块组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具有图2所示的功率模块组中的三个的功率输出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用于输送未在图中示出的电动机的电流相位的相电流的功率模块LM的示意俯视图。功率模块LM包括电路载体ST,该电路载体ST在这种形式的实施例中被配置为陶瓷基板(DBC基板)。电路载体ST具有表面OF,在该表面OF上,由铜形成的第一组的两个第一电接触表面KF11、KF12、第二电接触表面KF2和第二组的两个第三电接触表面KF31、KF31设置为印刷导体结构的部分。
此时,第一接触表面KF11、KF12和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2以相互交替的布置配置在电路载体ST的表面OF的左侧一半上(从图的观察者的视角来看),并且一个接一个地设置在表面OF的纵向方向LR上。第一接触表面KF11、KF12和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1具有二维延伸的配置,并且具有大体上相同的表面积。同时,它们覆盖表面OF的左侧一半的70%以上。
被认为在纵向方向LR上的第二接触表面KF2直接设置在第一接触表面KF11、KF12和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2的旁边,从而设置在表面OF的右侧一半上(从图的观察者的视角来看)。此时,第二接触表面KF2在纵向方向LR上从电路载体ST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或者从位于表面OF的外边缘上的第一接触表面KF11延伸到同样位于表面OF的外边缘上的第三接触表面KF32。第二接触表面KF2同样具有二维延伸的配置,并且覆盖表面OF的右侧一半的80%以上。
两个第一接触表面KF11、KF12的功能是在未在图中示出的正电源导体与下面所描述的两个第一正电压侧功率MOSFET T11、T12的漏极端子之间形成电连接。
第二接触表面KF2用于在功率模块LM与电动机的一个电流相位之间形成电接触,其中,后者将上述正电压侧功率MOSFET T11、T12的源极端子S11、S12和下面所描述的第二负电压侧功率MOSFET T21、T22的漏极端子与电动机的电流相位电连接在一起。
类似于第一接触表面KF11、KF12,两个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2在第二功率MOSFETT21、T22的相应源极端子S21、S22与未在图中示出的负电源导体之间形成电连接。
在电路载体ST的表面OF上,功率模块LM还具有两个连接表面VF1、VF2,该两个连接表面VF1、VF2各自配置为在相应的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2上的突起,与相应的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2一起配置成整体式布置,并且在电路载体ST的纵向方向LR上从相应的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2延伸。在本文中,两个连接表面VF2中的一个连接表面从一个第三接触表面KF32延伸到另一个第三接触表面KF31,并且将所述两个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2互连成整体式布置。
两个连接表面VF1、VF2位于表面OF的从第二接触表面KF2移开的区域中。
在相应的第一接触表面KF11、KF12与第二接触表面KF2之间,功率模块LM分别具有第五接触表面KF51、KF52,该第五接触表面KF51、KF52设计为在未在图中示出的外部控制信号端子与正电压侧功率MOSFET T11、T12的相应栅极端子G11、G12之间形成电连接。
在相应的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2与第二接触表面KF2之间,功率模块LM分别具有第六接触表面KF61、KF62,该第六接触表面KF61、KF62(与第五接触表面KF51、KF52类似)设计为在未在图中示出的外部控制信号端子与负电压侧功率MOSFET T21、T22的相应栅极端子G21、G22之间形成电连接。可选地,第六接触表面KF61中的一个配置为在连接表面VF2中的一个的方向上从第二接触表面KF2纵向延伸远离,并且具有接触区域,经由该接触区域,可以应用用于控制负电压侧功率MOSFET T21、T22的外部控制信号。
此外,功率模块LM包括两个上述正电压侧功率MOSFET T11、T12,该正电压侧功率MOSFET T11、T12配置为裸芯片。
在其相应的底侧上,正电压侧功率MOSFET T11、T12包含漏极端子,该漏极端子配置为二维延伸的基极触头(或者体触头)。
在其相应反面,正电压侧功率MOSFET T11、T12包含配置为二维延伸的反面触头的源极端子S11、S12和栅极端子G11、G12。
在图1中,正电压侧功率MOSFET T11、T12的漏极端子是不可见的,因为它们位于底侧上,并且因此位于相应功率MOSFET T11、T12的从图的观察者移开的一侧上。
两个正电压侧功率MOSFET T11、T12分别直接设置在相应的第一接触表面KF11、KF12中的一个第一接触表面上,并且仅仅借助焊膏(在板布置上的芯片中),经由其相应的漏极端子,以导电的方式直接连接至相应的第一接触表面KF11、KF12。
经由相应的源极端子S11、S12,功率MOSFET T11、T12分别通过结合的连接BD1以导电的方式与第二接触表面KF2的两个接触区域B21、B22中的一个连接,其中,两个接触区域B21、B22分别定位在相应功率MOSFET T11、T12的旁边。经由相应的栅极端子G11、G12,功率MOSFET T11、T11分别通过另外的结合的连接BD1以导电的方式与两个第五接触表面KF51、KF52中的一个连接。
此外,功率模块LM包括两个上述负电压侧功率MOSFET T21、T22,该负电压侧功率MOSFET T21、T22还配置为裸芯片,并且在该负电压侧功率MOSFET T21、T22的相应的底侧上包含配置为二维延伸的基极触头的漏极端子,并且在该负电压侧功率MOSFET T21、T22的相应的反面上包含配置为二维延伸的反面触头的源极端子S21、S22和栅极端子G21、G22。在图1中,负电压侧功率MOSFET T21、T22的漏极端子同样是不可见的,因为它们位于底侧上,并且因此位于相应功率MOSFET T21、T22的从图的观察者移开的一侧上。
两个负电压侧功率MOSFET T21、T22分别直接设置在第二接触表面KF2上,并且仅仅通过焊膏,经由所述负电压侧功率MOSFET T21、T22的相应的漏极端子,以导电的方式直接连接至第二接触表面KF2。在本文中,两个负电压侧功率MOSFET T21、T22(被认为在功率模块LM的纵向方向LR上)分别处于两个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2中的一个的旁边。通过结合的连接BD1,经由相应的源极端子S21、S22,负电压侧功率MOSFET T21、T22以导电的方式分别连接至两个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2中的一个。通过结合的连接BD1,经由相应的栅极端子G21、G22,功率MOSFET T21、T22以导电的方式分别连接至两个第六接触表面KF61、KF62中的一个。
认为在纵向方向LR上,两个负电压侧功率MOSFET T21、T22和第二接触表面KF2的上述两个接触区域B21、B22以交替的方式设置为一个接一个。
图2示出了用于输送上述电动机的电流相位的相电流的功率模块组LG。
功率模块组LG包括两个功率模块LM、LM’,已经在图1中示出了所述两个功率模块LM、LM’中的一个功率模块LM。另一个功率模块LM’在其它方面与图1所示的功率模块LM的区别在于,其仅仅具有一个连接表面VF2,该连接表面VF2设置在两个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2之间并且与两个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2一起配置成整体式布置。
两个功率模块LM、LM’(被认为在所述两个功率模块LM、LM’的纵向方向LR上)设置为一个接一个。
如可在图2中看出,此外,功率模块LM’具有可选的第四接触表面KF4,该可选的第四接触表面KF4作为第二接触表面KF2的突起而配置在电路载体ST的表面OF上,并且在将两个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2连接成整体式布置的连接表面VF2的方向上,在第一接触表面KF12和与所述第一接触表面KF12相邻的第三接触表面KF31之间,从第二接触表面KF2延伸。此时,第四接触表面KF4在连接表面VF2之前立即终止,并且因此与连接表面VF2电隔离。
此外,功率模块组LG包括第一导电轨SS1,该第一导电轨SS1主要具有梳状设计,该梳状设计在一侧上具有四个外露接触支腿KB11,并且在导电轨SS1的另一侧上具有第五接触支腿KB12。经由分别在一侧上的四个外露接触支腿KB11中的两个外露接触支腿,第一导电轨SS1以导电和机械结合的方式通过焊膏连接至两个功率模块LM、LM’的相应的第二接触表面KF2。第一导电轨SS1上的第五接触支腿KB12的功能是形成功率模块组LG到电动机的电流相位的电连接(参见图3)。
功率模块组LG还包括第二导电轨SS2,该第二导电轨SS2也具有梳状设计,该梳状设计在一侧上具有四个外露接触支腿KB21,并且在另一侧上具有第五接触支腿KB22。经由在一侧上的四个接触支腿KB21,第二导电轨SS2以导电和机械结合的方式通过焊膏连接至两个功率模块LM、LM’的相应的第一接触表面KF11、KF12。在第二导电轨SS2上的第五接触支腿KB22的功能是形成功率模块组LG到外部正电源导体的电连接(参见图3)。
此外,功率模块组LG包括第三导电轨SS3,该第三导电轨SS3类似于第二导电轨SS2,该第三导电轨SS3也在一侧上具有四个外露接触支腿KB31,并且在另一侧上具有第五接触支腿KB32。经由在一侧上的四个接触支腿KB31,第三导电轨SS3以导电和机械结合的方式通过焊膏连接至两个功率模块LM、LM’的相应的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2。在第三接触轨SS3上的第五接触支腿KB32的功能是形成功率模块组LG到外部负电源导体的电连接(参见图3)。
位于外边缘上的一个功率模块LM的连接表面VF1经由结合的连接BD2以导电的方式连接至同样位于外边缘上的另一功率模块LM’的第三接触表面KF32。该结合的连接BD2用于使在两个功率模块LM、LM’的相应的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2上的电势相等,从而可以在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2中的一个第三接触表面上或者在两个功率模块LM、LM’的连接表面VF1、VF2中的一个连接表面上的期望测量点处测量两个功率模块LM、LM’的低电压侧功率晶体管T21、T22的流过两个功率模块LM、LM’的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2的源电流、或者施加在两个低电压侧功率晶体管T21、T22的源极端子S21、S22处的电势。
两个功率模块LM、LM’的第五接触表面KF51、KF52通过另外的结合的连接BD3以导电的方式互连。经由这些结合的连接BD3,将用于控制正电压侧功率晶体管T11、T12的控制信号应用于正电压侧功率晶体管T11、T12的相应的栅极端子G11、G12。
类似地,两个功率模块LM、LM’的第六接触表面KF61、KF62通过另外的结合的连接BD4以导电的方式互连。经由这些结合的连接BD4,将用于控制负电压侧功率晶体管T11、T12的控制信号应用于负电压侧功率晶体管T11、T12的相应的栅极端子G21、G22。
图3示出了部署在电动机的壳体罩GD上的用于输送上述电动机的三个电流相位的三个相电流的功率输出级LS。
功率输出级LS包括功率电容器C,该功率电容器C中心地设置和固定在壳体罩GD上。
功率电容器C包括第一正电极端子(在图中不可见)和第二负电极端子(在图中不可见)。经由正电极端子,功率电容器C电结合至在功率输出级LS上的正电源端子PA,该正电源端子PA电连接至正电源导体,该正电源导体在图中未被示出。经由负电极端子,功率电容器C电结合至在功率输出级LS上的负电源端子NA,该负电源端子NA电连接至负电源导体,该负电源导体同样未在图中示出。
此外,功率输出级LS包括用于分别输送三个相电流的图2所示的三个功率模块组LG,其中,三个功率模块组LG分布在壳体罩GD上的功率电容器C周围并且固定到该功率电容器C上。
三个功率模块组LG分别经由相应的第二导电轨SS2的外露的第五接触支腿KB22以导电的方式连接至功率电容器C的正电极端子,并且因此连接至功率输出级LS的正电源端子PA。
类似地,三个功率模块组LG分别经由相应的第三导电轨SS3的第五接触支腿KB32以导电的方式连接至功率电容器C的负电极端子,并且因此连接至功率输出级LS的负电源端子NA。
此外,三个功率模块组LG分别经由相应的第一导电轨SS1的第五接触支腿KB12以导电的方式连接至功率输出级LS的三个相端子PH中的一个,该三个相端子PH分别电连接至电动机的三个电流相位中的一个。

Claims (15)

1.一种功率模块(LM、LM’),具体用于将相电流输送至电动机,该功率模块具有以下特性:
-电路载体(ST),所述电路载体(ST)具有表面(OF);
-至少两个第一接触表面(KF11、KF12),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接触表面(KF11、KF12)在所述表面(OF)上,第一功率晶体管(T11、T12)分别直接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接触表面(KF11、KF12)上,所述第一功率晶体管(T11、T12)经由体接触表面以导电的方式分别连接至相应的所述第一接触表面(KF11、KF12);
-第二接触表面(KF2),所述第二接触表面(KF2)位于所述表面(OF)上,至少两个第二功率晶体管(T21、T22)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二接触表面上,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功率晶体管(T21、T22)经由体接触表面以导电的方式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接触表面(KF2);
-至少两个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2),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2)位于所述表面(OF)上,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功率晶体管(T21、T22)经由另外的接触表面(S21、S22)以导电的方式分别连接至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2)中的一个;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接触表面(KF11、KF12)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2)交替地、一个接一个地设置在一个方向(LR)上,并且所述第二接触表面(KF2)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接触表面(KF11、KF12)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2)的旁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块(LM、LM’),其中,分别地,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功率晶体管(T21、T22)中的一个第二功率晶体管分别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2)中的一个第三接触表面的旁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功率模块(LM、LM’),
-其中,所述第二接触表面(KF2)具有至少两个接触区域(B21、B22);
-其中,分别地,所述至少两个接触区域(B21、B22)中的一个接触区域分别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功率晶体管(T11、T12)中的一个第一功率晶体管的旁边,并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功率晶体管(T11、T12)经由另外的接触表面(S11、S12)以导电的方式分别连接至相应的所述接触区域(B21、B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功率模块(LM、LM’),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接触区域(B21、B22)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功率晶体管(T21、T22)交替地、一个接一个地设置在所述方向(LR)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功率模块(LM、LM’),其此外包括至少一个连接表面(VF1、VF2),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表面(VF1、VF2)在所述表面(OF)上,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表面(VF1、VF2)作为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接触表面(KF31)中的一个第三接触表面上的突起从对应的所述第三接触表面(KF31)延伸离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率模块(LM、LM’),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表面(VF2)从对应的所述第三接触表面(KF31)延伸至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接触表面(KF32)中的另一个并且以导电的方式将所述两个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2)直接互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率模块(LM、LM’),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表面(VF2)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2)相互配置成整体式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率模块(LM、LM’),其此外包括第四接触表面(KF4),所述第四接触表面(KF4)在所述表面(OF)上,所述第四接触表面(KF4)作为在所述第二接触表面(KF2)上的突起在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表面(VF2)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二接触表面(KF2)延伸离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功率模块(LM、LM’),其中,所述第二接触表面(KF2)和所述第四接触表面(KF4)相互配置成整体式布置。
10.一种功率模块组(LG),具体用于将相电流输送至电动机,该功率模块组(LG)具有以下特性: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至少两个功率模块(LM、LM’);
-第一导电轨(SS1),所述第一导电轨(SS1)以导电的方式直接连接至所述至少两个功率模块(LM、LM’)的相应的第二接触表面(KF2),并且将所述至少两个功率模块(LM、LM’)机械互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功率模块组(LG),其此外包括第二导电轨(SS2),所述第二导电轨(SS2)以导电的方式直接连接至所述至少两个功率模块(LM、LM’)的相应的第一接触表面(KF11、KF12),并且将所述至少两个功率模块(LM、LM’)机械互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者11所述的功率模块组(LG),其此外包括第三导电轨(SS3),所述第三导电轨(SS3)以导电的方式连接至所述至少两个功率模块(LM、LM’)的相应的第三接触表面(KF31、KF32),并且将所述至少两个功率模块(LM、LM’)机械互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功率模块组(LG),其此外包括至少一个电连接(BD),所述至少一个电连接(BD)以导电的方式将所述至少两个功率模块中的一个功率模块(LM)的连接表面(VF2)直接连接至所述至少两个功率模块中的另一个功率模块(LM’)的所述第三接触表面(KF32)中的一个第三接触表面。
14.一种功率输出级(LS),具体用于输送用于电动机的电流相位的相电流,该功率输出级具有以下特性: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至少三个功率模块组(LG);
-功率电容器(C),所述功率电容器(C)具有第一电极端子和第二电极端子,并且以导电的方式,经由所述第一电极端子连接至所述至少三个功率模块组(LG)的相应的第二导电轨(SS2),并且经由所述第二电极端子连接至所述至少三个功率模块组(LG)的相应的第三导电轨(SS3)。
15.一种用于驱动车辆的驱动系统,该驱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电动机,所述至少一个电动机用于驱动所述车辆;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至少一个功率输出级(LS),所述至少一个功率输出级(LS)用于将相电流输送至所述至少一个电动机。
CN201580065876.7A 2014-10-02 2015-09-14 功率模块、功率模块组、功率输出级以及包括功率输出级的驱动系统 Active CN1070051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219998.0A DE102014219998B4 (de) 2014-10-02 2014-10-02 Leistungsmodul, Leistungsmodulgruppe, Leistungsendstufe sowie Antriebssystem mit einer Leistungsendstufe
DE102014219998.0 2014-10-02
PCT/EP2015/070935 WO2016050491A1 (de) 2014-10-02 2015-09-14 Leistungsmodul, leistungsmodulgruppe, leistungsendstufe sowie antriebssystem mit einer leistungsendstuf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5145A CN107005145A (zh) 2017-08-01
CN107005145B true CN107005145B (zh) 2019-08-20

Family

ID=54256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5876.7A Active CN107005145B (zh) 2014-10-02 2015-09-14 功率模块、功率模块组、功率输出级以及包括功率输出级的驱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236806B2 (zh)
EP (1) EP3202027B1 (zh)
KR (1) KR101974291B1 (zh)
CN (1) CN107005145B (zh)
DE (1) DE102014219998B4 (zh)
WO (1) WO20160504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219998B4 (de) 2014-10-02 2020-09-24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Leistungsmodul, Leistungsmodulgruppe, Leistungsendstufe sowie Antriebssystem mit einer Leistungsendstufe
CN110785838B (zh) 2017-05-02 2023-10-24 日立能源瑞士股份公司 具有暴露的端子区域的树脂封装功率半导体模块
US11107761B2 (en) * 2018-02-06 2021-08-31 Denso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device
JP2019186403A (ja) 2018-04-11 2019-10-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DE102020216111A1 (de) 2020-12-17 2022-06-23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Inverter
DE102021202174A1 (de) 2021-03-05 2022-09-08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Leistungsmodul,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Wechselrichter für Elektromaschinen
DE102022211659A1 (de) 2022-11-04 2024-05-08 Vitesco Technologies Germany Gmbh Leistungsmodul und Anordnung mit einem Leistungsmodul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7602A (zh) * 2007-07-30 2009-04-2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功率模块对称布置的功率换流器组件
CN102067309A (zh) * 2008-07-10 2011-05-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力用半导体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7068A (en) * 1987-01-21 1990-03-0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emiconductor arrangement having at least one semiconductor body
US5748456A (en) * 1995-11-24 1998-05-05 Asea Brown Boveri Ag Power semiconductor module system
DE19927285C2 (de) 1999-06-15 2003-05-22 Eupec Gmbh & Co Kg Niederinduktives Halbleiterbauelement
DE10109344C1 (de) * 2001-02-27 2002-10-10 Siemens Ag Schaltungsanordnung mit Halbbrücken
FR2842042A1 (fr) * 2002-07-04 2004-01-09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Module de controle et de puissance d'un alterno-demarreur integrale
DE10237561C1 (de) * 2002-08-16 2003-10-16 Semikron Elektronik Gmbh Induktivitätsarme Schaltungsanordnung bzw. Schaltungsaufbau für Leistungshalbleitermodule
FR2874764B1 (fr) * 2004-08-31 2007-09-21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Module de commande et de puissance pour une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DE102008035233A1 (de) * 2007-07-30 2009-02-2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Leistungswandleranordnung mit symmetrischem Layout von Leistungsmodulen
DE102008018841A1 (de) * 2008-04-15 2009-10-22 Conti Temic Microelectronic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und Aufbau eines Leistungsmoduls
FR2947679A1 (fr) * 2009-07-03 2011-01-07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equipee d'un module electronique de puissance perfectionne
JP5691045B2 (ja) * 2011-03-04 2015-04-01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電力変換用モジュール
JP5893126B2 (ja) * 2012-03-01 2016-03-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用半導体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力変換装置
CN104380462B (zh) * 2012-06-01 2017-05-2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功率半导体装置
DE102014219998B4 (de) 2014-10-02 2020-09-24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Leistungsmodul, Leistungsmodulgruppe, Leistungsendstufe sowie Antriebssystem mit einer Leistungsendstuf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7602A (zh) * 2007-07-30 2009-04-2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功率模块对称布置的功率换流器组件
CN102067309A (zh) * 2008-07-10 2011-05-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力用半导体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79385A1 (en) 2017-09-28
KR101974291B1 (ko) 2019-04-30
DE102014219998A1 (de) 2016-04-07
EP3202027B1 (de) 2021-05-19
CN107005145A (zh) 2017-08-01
US10236806B2 (en) 2019-03-19
DE102014219998B4 (de) 2020-09-24
WO2016050491A1 (de) 2016-04-07
EP3202027A1 (de) 2017-08-09
KR20170063921A (ko) 2017-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5145B (zh) 功率模块、功率模块组、功率输出级以及包括功率输出级的驱动系统
US9006883B2 (en) Semiconductor module with switching elements
CN106531727A (zh) 具有抗干扰电容器的电子组件
CN203165891U (zh) 半导体模块
CN103426852B (zh) 配线构件和具有其的半导体模块
US9385629B2 (en) Inverter device with upper and lower arm elements
CN103051312A (zh) 低阻抗栅极控制方法和设备
JP2011193646A (ja) 半導体装置
JP6409891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06560921A (zh) 半导体元件在半导体模块上的布置结构和相应方法
JP6352200B2 (ja) 半導体装置
CN109360818B (zh) 输入电极对称分支设置的功率模块
CN205542761U (zh) 功率模块
CN104347602A (zh) 附接至热辐射构件的半导体器件
CN107800303A (zh) 电力转换装置
JP2007053371A (ja) ライン要素を備えたパワー半導体モジュール
CN104134652A (zh) 具有子单元的功率半导体模块及对应的系统
CN104253600A (zh) 功率半导体电路
CN107710580A (zh) 用于转换器的快速开关的电路布置
CN104283537A (zh) 功率半导体电路
US9866102B2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CN109360820B (zh) 多路分支布局布线的功率模块及功率模组
CN110335864A (zh) 一种功率模组
TW200801746A (en) A display device
JP4364169B2 (ja) Fet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誘導加熱用インバ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19

Address after: Regensburg, Germany

Patentee after: WeiPa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Hannover

Patentee before: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