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3552A - 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3552A
CN107003552A CN201580066058.9A CN201580066058A CN107003552A CN 107003552 A CN107003552 A CN 107003552A CN 201580066058 A CN201580066058 A CN 201580066058A CN 107003552 A CN107003552 A CN 1070035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film
tack coat
film
contact surface
conta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60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03552B (zh
Inventor
前田实
小盐智
中市诚
德冈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03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35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35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35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将由经由粘结层(4)支承于载体膜(2)的一个面的光学膜片(3)构成的光学膜层叠体朝向粘贴规定位置(100)而送出,在剥离体(60)的顶部(61)将载体膜(2)的另一个面向内侧折回,一边从载体膜(2)中将光学膜片(3)与粘结层(4)一起依次剥离,一边将光学膜片(3)与粘结层(4)送至粘贴规定位置(100),另一方面,向粘贴规定位置(100)输送面板部件(5),利用粘结层(4)使光学膜片(3)贴合于面板部件(5)而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此时,利用与载体膜(2)相同的材料或者带电序列上的最接近的材料构成剥离体(60)的与载体膜(2)接触的接触面,从而使因与剥离体(60)之间的摩擦而产生于载体膜(2)的摩擦带电对面板部件(5)的感应带电为一定电位以下。

Description

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光学膜片贴合于面板部件来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方法以及装置(以下,称作“RTP贴合方法以及装置。)。
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经由配置于粘贴规定位置附近的剥离机构将载体膜的另一面向内侧折回而从长条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中输送载体膜,并将从载体膜剥离的矩形状的光学膜片送至粘贴规定位置,使其接近剥离机构,并贴合于输送到粘贴规定位置的面板部件来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RTP贴合装置的贴合工序中,用于屏蔽向面板部件的感应带电,以便在向从粘贴规定位置输送并回收被剥离机构剥离、由此带电的长条带状的载体膜时,避免与其接近地朝向粘贴规定位置输送的面板部件被带电的该载体膜的电位影响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光学显示装置所带的静电具有导致内置的电子部件恶化并击穿的危险性。例如在内置于液晶面板的电子部件中包括有TFT元件等场效应型晶体管。为了防止这些电子部件的静电击穿,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中,通常经由以下这种不同的工序而完成制造。
一般来说,具有一种在液晶面板彩色滤光片(CF基板)层与透明电极(TFT基板)层之间封入有液晶层的构造。经由至少在液晶面板的上下面上以与透光轴相交的方式贴合偏光膜的工序而完成液晶显示装置。此时,是实施了预先成形出液晶面板的端面然后经由偏光膜的贴合工序而完成液晶显示装置或者经由偏光膜的贴合工序然后成形出液晶面板的端面而完成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某一方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然而,不得不将针对液晶面板的防静电机构设为各不相同。
即,对于前者,必须如以下所示那样将偏光膜进行电荷清除。对于后者,如日本特开平5-34725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预先在液晶面板的端部形成短路环,并在成形出液晶面板的端面时去除该短路环,由此防止液晶显示装置的静电击穿。
在从包括矩形状的光学膜片的长条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中将载体膜剥离并输送、从而将被从载体膜剥离的该光学膜片送至粘贴规定位置、并对输送到这来的矩形状的面板部件贴合该光学膜片而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方法以及装置,即RTP贴合方法以及装置中,关于针对从载体膜剥离该光学膜片而产生的剥离带电的防止机构,提出了日本特开2012-224041号公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种提案。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利用剥离带电而抑制在贴合于面板部件的光学膜片上产生的静电的技术。其涉及一种从包括相当于载体膜的基材膜与相当于光学膜的功能性膜的长条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的功能性膜中形成相当于光学膜片的功能性膜片,并一边借助剥离机构从长条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的载体膜中剥离该功能性膜片、一边将其贴合于面板部件来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RTP贴合方法以及装置。
具体而言,其中公开有,为了避免从长条带状的基材膜剥离时因剥离动作产生的功能性膜片的静电,在使功能性膜片贴合于面板部件而制造光学显示装置时将内置于面板部件的电子部件电破坏,在基材膜带负(或正)电的情况下,对于剥离机构,由从带电序列观察时位于比该基材膜靠负侧(或正侧)的材质构成,由此控制该基材膜所产生的静电量,由此抑制功能性膜片的带电量。即,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对直接贴合于面板部件的功能性膜片的带电量进行抑制。
但是,防止内置于面板部件的电子部件的静电击穿的对策并不限定于RTP贴合方法以及装置,在准备多个具有被预先配合于面板部件的形状地形成为矩形状的脱模膜片保护的粘结层的光学膜片、向粘贴规定位置输送面板部件与光学膜片、从光学膜片中剥离脱模膜片并将光学膜片经由粘结层贴合于面板部件来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所谓的薄片贴合方法以及装置中,迄今为止也提出有各种提案。
日本特开平11-157013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在长条带状的载体膜的一个面形成固化型硅的脱模层,在另一个面形成防静电层,减小载体膜所产生的剥离带电量或者避免载体膜产生静电。由此,即使层叠于载体膜的光学膜或者光学膜片被从载体膜剥离,也能够抑制向光学膜或者光学膜片的剥离带电量的电位。
专利文献4至专利文献6进一步公开抑制这种剥离带电所导致的静电障碍的光学膜层叠体。具体而言,是在构成光学膜层叠体的光学膜的粘结层的形成面设有导电层、或利用导电粘结剂生成光学膜的粘结层的光学膜层叠体等。它们都是在构成光学膜层叠体的各个载体膜或者光学膜或光学膜片自身设有防静电层、导电层或者导电粘结层。
除此之外,如日本特开2004-322571号公报(专利文献7)所记载,具有一种防止摩擦带电带来的不便的热塑性树脂膜的制造法。这是一种热塑性树脂膜的制造方法,虽然并非涉及抑制因剥离带电导致贴合于光学显示装置的面板部件的光学膜片产生的静电的技术,但是使用表面由树脂构成的辊,在将热塑性树脂膜延伸时将辊与热塑性树脂膜的摩擦所导致的带电调整为-2kV以上+2kV以下,由此避免在辊表面引起异物附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347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2404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15701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435521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1-318230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2-22960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4-3225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挑战如下技术课题,即,在基于RTP贴合装置的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中,在将借助剥离机构从长条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剥离的长条带状的载体膜输送而回收时,避免从因与剥离机构之间的摩擦而带电的载体膜对输送中的面板部件产生任何感应带电。
在RTP贴合装置中,为了使装置整体紧凑化,利用接近粘贴规定位置的剥离机构从光学膜层叠体剥离而回收的载体膜的输送路径、与朝向粘贴规定位置输送的面板部件的输送路径以平行或者接近平行的状态重叠地配置。本发明人锐意研究的结果是,明确了此时回收的载体膜与剥离机构的摩擦而带电的电位,会使对内置于朝向贴合位置输送的面板部件的电子部件带来影响的感应带电产生于该面板部件。
因此,具体而言,在RTP贴合装置中,因相互的路径以平行或者接近平行的状态重叠的那种配置产生的带电的从载体膜向面板部件的感应带电,必须被控制为一定电位以下。这是RTP贴合装置的新的技术课题。
在RTP贴合装置中,在制造光学显示装置时,即,首先,将由长条带状的载体膜、形成于该载体膜的一个面的粘结层以及经由该粘结层连续地被支承的多个光学膜片构成的长条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朝向粘贴规定位置送出,接着,在具有配置于该粘贴规定位置附近的顶部的剥离体的该顶部,将载体膜的另一个面向内侧折回,从光学膜层叠体中仅将载体膜输送,并一边从该载体膜中将光学膜片与粘结层一起依次剥离,一边将光学膜片与粘结层送至粘贴规定位置,另一方面,在该粘贴规定位置,使内置有电子部件的面板部件接近剥离体的顶部而输送,最终在粘贴规定位置,利用粘结层使该光学膜片贴合于面板部件的一个面,从而制造光学显示装置时,通过至少用从与载体膜相同材质的材料或者由静电安全指南定义的带电序列上与载体膜最接近的材料中选择的材料构成包括所述剥离体的顶部的与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由此能够实现对长条带状的载体膜所产生的摩擦带电量的控制。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为一种方法,将至少由载体膜、形成于该载体膜的一个面的粘结层以及经由该粘结层连续地被支承的多个光学膜片构成的长条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朝向粘贴规定位置送出,在具有配置于所述粘贴规定位置附近的顶部的剥离体的所述顶部,将所述载体膜的另一个面向内侧折回,从所述光学膜层叠体输送所述载体膜,由此一边从所述载体膜将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粘结层一起依次剥离,一边将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粘结层送至所述粘贴规定位置,另一方面,使矩形状的面板部件接近所述剥离体的所述顶部,并向所述粘贴规定位置输送,在所述粘贴规定位置,利用所述粘结层使所述光学膜片贴合于所述面板部件的一个面,由此制造光学显示装置,
从与所述载体膜相同材质的材料或者由静电安全指南定义的带电序列上与所述载体膜最接近的材料中进行选择,至少利用所选择的材料构成所述剥离体与所述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由此,将在输送所述载体膜时因与所述剥离体之间的摩擦而在所述载体膜中产生的摩擦带电导致的、相对于所述面板部件的感应带电控制为一定电位以下。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面板部件包括内置有电子部件的液晶面板,所述光学膜层叠体由在具有符合所述液晶面板的矩形状的长边或者短边的宽度的长条带状的载体膜的一个面上,在至少与粘结层一起层叠的聚乙烯醇类膜中沿宽度方向切入多个符合所述液晶面板的矩形状的短边或者长边的长度的切口,从而被连续地被支承的多个聚乙烯醇类膜片构成。在该方式中,为了避免在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个面利用所述粘结层贴合所述聚乙烯醇类膜片而制造的光学显示装置的液晶产生取向无序,优选的是将对于所述液晶面板的感应带电控制为一定电位以下。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优选的是,将相对于所述面板部件的感应带电的电位控制为400V以下。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载体膜由聚酯类的材料构成。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载体膜由聚酯类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利用聚酯类的材料构成或者丙烯类、聚丙烯类、聚乙烯类、或聚四氟乙烯类的材料中的任一种构成包括所述剥离体的顶部的与所述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剥离体与所述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被表面处理为,在输送所述载体膜的方向上形成粗糙面。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为一种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从至少由载体膜、形成于该载体膜的一个面的粘结层以及经由该粘结层连续地被支承的多个光学膜片构成的长条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中,将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粘结层一起依次剥离而送至粘贴规定位置,以与所述光学膜片对应的方式向所述粘贴规定位置输送矩形状的面板部件,在所述粘贴规定位置,利用所述粘结层使所述光学膜片贴合于所述面板部件的一个面,由此制造光学显示装置,该装置包括:
贴合机构,其以在所述粘贴规定位置利用所述粘结层使所述光学膜片贴合于所述面板部件的一个面的方式工作;
剥离体,其以向与所述粘结层一起被剥离的所述光学膜片的输送方向的相反方向、将所述载体膜的另一个面向内侧折回而输送的方式发挥作用,从与所述载体膜相同材质的材料或者由静电安全指南定义的带电序列上与所述载体膜最接近的材料中进行选择,并利用所选择的材料构成其与所述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并具有配置于所述粘贴规定位置附近的顶部;
输送机构,其以如下方式工作:将在所述剥离体的所述顶部向内侧折回了另一个面的所述载体膜,以卷绕于所述剥离体的状态不松弛地进行输送,由此,一边从所述载体膜将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粘结层一起剥离,一边将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粘结层送至所述粘贴规定位置;
面板部件输送机构,其以将所述面板部件输送到所述粘贴规定位置的方式工作;
控制机构,其使所述贴合机构、所述输送机构以及所述面板部件输送机构建立关联地工作,
将在输送所述载体膜时,因与所述剥离体之间的摩擦而在所述载体膜中产生的摩擦带电导致的、相对于所述面板部件的感应带电控制为一定电位以下。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面板部件包括内置有电子部件的液晶面板,所述光学膜层叠体由在具有符合所述液晶面板的矩形状的长边或者短边的宽度的长条带状的载体膜的一个面上,在至少与粘结层一起层叠的聚乙烯醇类膜中沿宽度方向切入多个符合所述液晶面板的矩形状的短边或者长边的长度的切口,从而被连续地被支承的多个聚乙烯醇类膜片构成。在该方式中,为了避免在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个面利用所述粘结层贴合所述聚乙烯醇类膜片而制造的光学显示装置的液晶产生取向无序,优选的是将对于所述液晶面板的感应带电控制为一定电位以下。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优选的是,将相对于所述面板部件的感应带电的电位控制为400V以下。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在所述载体膜由聚酯类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所述剥离体与所述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由从与所述载体膜相同材质的材料或者由静电安全指南定义的带电序列上与所述载体膜最接近的材料中选择的抑制摩擦带电的材料涂敷,或者所述剥离体与所述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由从与所述载体膜相同材质的材料或者由静电安全指南定义的带电序列上与所述载体膜最接近的材料中选择的抑制摩擦带电的带覆盖,或者使所述剥离体与所述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为利用从与所述载体膜相同材质的材料或者由静电安全指南定义的带电序列与所述载体膜最接近的材料中选择的材料构成的盒体。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载体膜由聚酯类的材料构成。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载体膜由聚酯类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利用聚酯类的材料构成或者丙烯类、聚丙烯类、聚乙烯类、或聚四氟乙烯类的材料中的任一种构成包括所述剥离体的顶部的与所述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剥离体与所述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被表面处理为,在输送所述载体膜的方向上形成粗糙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RTP贴合装置整体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光学显示装置(液晶面板)的透光现象的照片。
图3是光学显示装置(液晶面板)的感应带电所导致的液晶取向无序的机理的示意图。
图4是以高度顺序排列带电量而在光学显示装置(液晶面板)产生的透光的测定结果。
图5是说明剥离体与载体膜的接触作用以及屏蔽机构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载体膜电位与感应带电的面板部件电位的关系的验证数据。
图7表示由静电安全指南定义的带电序列的一部分。
图8是用于测量剥离体表面的不同材质下的摩擦带电量的实验方法。
图9是剥离体表面的不同材质/形状下的摩擦带电量的测量数据。
图10将两个不同的载体膜的每一个的、剥离体表面的不同材质/形状下的摩擦带电量的测量数据图表化。
图11是在包括不锈钢制的剥离体的顶部的与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上以带形状粘贴带电允许量±5kV的范围内的材料的剥离体的形状。
图12是用带电允许量±5kV的范围内材料的聚酯涂敷了包括不锈钢制的剥离体的顶部的与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的剥离体的形状。
图13是使包括不锈钢制的剥离体的顶部的与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为,以带电允许量±5kV的范围内的材料将块形状的盒装卸自如地形成于基部而得的剥离体的形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是表示RTP贴合装置整体的示意图。在RTP贴合装置10中,在送出辊R1卷绕有长条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1。光学膜层叠体1形成有至少具有与面板部件5的尺寸(长边或者短边)对应的宽度的载体膜2,而且在载体膜2的一个面形成有粘结层4,并由利用粘结层4连续地被支承的多个光学膜片3构成。光学膜片3形成为在经由粘结层4层叠于载体膜2的光学膜中包括将与面板部件5的尺寸(短边或者长边)对应的宽度方向的切割线放入至载体膜2的表面的粘结层4的膜片。
如图1(a)所示,RTP贴合装置10包括膜输送装置80,该膜输送装置80由从送出辊R1送出光学膜层叠体1的正转供给辊81与将从光学膜层叠体1剥离的长条带状的载体膜2卷绕于卷取辊R2的反转供给辊82构成。通过这种构成,装置10将长条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1无松弛地朝向粘贴规定位置100进行输送,并利用具有配置于粘贴规定位置100的附近的顶部61的剥离体60从光学膜层叠体1的载体膜2将包括粘结层4的光学膜片3剥离,然后送至粘贴规定位置100。此时,载体膜2被反转供给辊82经由载体膜2的输送路径110而向卷取辊R2回收。
具有顶部61的剥离体60如图1(b)所示那样呈具有超过光学膜层叠体1的宽度或者面板部件5的长边的宽度与长度的矩形状,能够设想以顶部61为前端部的剖面楔形构造。通常,在接近粘贴规定位置100的位置配置构成前端部的顶部61,剥离体60向面板部件5的输送路径310的正下方倾斜地配置。利用顶部61折回而输送的载体膜2的输送路径110优选的是被定位为与面板部件5的输送路径310成为双重构造。之后叙述剥离体60的与光学膜层叠体1接触的接触面62的构造。
RTP贴合装置10以与送至粘贴规定位置100的包括粘结层4的光学膜片3对应的方式,从待机规定位置300沿着输送路径310将面板部件5送至粘贴规定位置100。在粘贴规定位置100中,包括贴合辊51的贴合装置50通过粘结层4将光学膜片3贴合于被输送的面板部件5的一个面,来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
在光学显示装置6的制造中,构成光学显示装置6的面板部件5通常内置有TFT等电子部件,出于避免静电击穿的观点,存在不能忽略防静电的技术课题。已在专利文献2中可看到,针对贴合于面板部件5的包括粘结层4的光学膜片3从载体膜2剥离而产生的静电即剥离带电的防止机构只是一个例子。例如,也能够如图1的示意图所示,通过使用自放电型电荷清除装置或使用具有导电功能的光学膜,抑制并控制因与载体膜2的剥离而在包括粘结层4的光学膜片3产生的静电的电位。
与此无关,在RTP贴合装置10中,如图2的照片所示那样在光学显示装置6产生液晶的取向无序所导致的透光部。其结果,不能进行作为产品的光学显示装置6的透过检查,给光学显示装置6的连续制造带来障碍。
载体膜2因与具有顶部61的剥离体60之间的摩擦而带电。该摩擦带电的载体膜2经由输送路径110向卷取辊R2输送而回收。如图1(a)或者(b)所示,面板部件5在输送而回收的载体膜2的附近被向相反方向沿着输送路径310朝向粘贴规定位置100输送。
此时,在面板部件5上因摩擦带电的载体膜2而产生感应带电,该感应带电给内置于面板部件5的电子部件带来影响,由此如图2所示,光学膜片3贴合于面板部件5的光学显示装置6产生透光部。这样将光学膜片3贴合于面板部件5而制造的光学显示装置6,不仅难以通过光学显示装置6的透过检查检测出缺点,还会将粘贴光学膜片3之前的面板部件5的内置的电子部件造成静电击穿。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要将因与具有顶部61的剥离体60的摩擦而产生的载体膜2的带电量控制为一定电位以下。
图3是用于说明因感应带电而在光学显示装置6产生的液晶取向无序的机理的示意图。图3(a)~(c)所示的面板部件5以在视觉确认侧的彩色滤光片基板(CF基板)与非视觉确认侧的薄型晶体管基板(TFT基板)之间封入有液晶层的液晶面板作为对象。例如图3(b)所示的、在带有摩擦带电所致的负电荷而被输送的载体膜2的下侧朝向粘贴规定位置100通过的面板部件5,因感应带电而在两面产生电荷极化。
具体而言,根据该图可知,CF基板的接近载体膜2的面带有正电荷,TFT基板的下表面带有负电荷。其结果,在形成液晶层的上表面的CF基板的下表面带有负电荷,在形成液晶层的TFT基板的上表面带有正电荷,因其电位差而导致液晶层启动。由于光通过液晶层的启动位置,因此如图2那样可见面板部件5的表面产生白点那样的状态。若该电位差较大,则也会成为晶体管的静电击穿的重要因素。
图3(c)表示带有电荷的载体膜2远离面板部件5时感应带电衰减的状态。但是,若面板部件5超过上限带电量地带电,则封闭状态的晶体管将会带有电荷,衰减花费时间,液晶层因该电位差而启动的状态持续,如图2那样的白点状态将会持续。
在RTP贴合装置10中,难以避免利用剥离体60从光学膜层叠体1剥离的载体膜2产生摩擦带电。这是因为,通常来说,摩擦带电的载体膜2的输送路径110与面板部件5的输送路径310接近地配置,因此面板部件5不可避免地产生某种程度的感应带电。问题是,需要对什么程度的面板部件5的带电量即带电允许量不会产生面板部件5的漏光进行验证。为了确定带电允许量,将带电量(电位)按高度顺序排列地测定了面板部件5所产生的透光部。
图4是表示基于特定的材料以及装置的44例的测定结果的图表。另外,特定的材料以及装置以图4所示的型式、制造商产品作为前提条件。根据图4可知,具体而言,是以松下制L32-C6的液晶面板、基于三菱树脂制ELB38或者东丽膜加工制Cerapeel的任一种的载体膜、日东电工制CMG1765CU的偏光膜以及利用图1那种RTP贴合装置导出的特定的材料以及装置为前提的数据。柱状图表示液晶面板的带电量的电位。
标记●是以液晶面板的带电量的高度顺序排列44例,用三个级别表示没有产生透光部的无产生、虽然产生但透光部较弱的产生、透光部较强的产生这一液晶面板的透光部的透光强度的测定结果。若观察面板部件5的感应带电的电位为400V以下的例子,则几乎未产生透光部。在34例中,仅4例产生有透光部,但这也是透光强度较弱的产生。第二9例可被视为透光强度较强的产生,但推断这是液晶面板在清洗等其他工序中被感应带电成带电的状态的例外情况。第39例也同样被推断为例外的情况。第35例~第40例是在400V前后的电位中产生了透光部但其较弱的产生。剩余的500V以上的第41例~第44例这4例均为透光强度较强的产生。在400V左右的电位中,虽然产生较弱的透光部,但产生频率总体来说较低。然而,若感应带电的电位超过500V,则明显透光强度较强、且达到接近100%的产生频率。
此时的载体膜2均为聚酯类膜,即所谓的PET膜。将由这种材料构成的载体膜2在剥离体60的顶部61中折回而输送、回收。此时,载体膜2所产生的摩擦带电量如图5的示意图所示,成为专利文献2的技术课题的剥离带电量±α与本技术课题的摩擦带电量±x的总和(X=±x±α)的电荷。在聚酯类的载体膜2中,在剥离体60为不锈钢制的情况下,通常,载体膜2的带电量为20kV~40kV。因该带电的载体膜2而在面板部件5产生的感应带电量如图6所示那样为500V~600V。在该状态下,100%会在面板部件5的液晶层的启动位置产生白色的透光部。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该500V~600V左右的感应带电量抑制为400V前后的机构。解决机构的一个例子表示在图6中。
图6的比较例1是剥离体60利用不锈钢制的顶部61使聚酯类的载体膜2反转而输送的通常情况。此时的面板部件5的感应带电的电位达到500~600V。图6的实施例1以及2均为与聚酯类的载体膜2接触的剥离体60用聚酯类材料涂敷不锈钢制的接触面62而平行于载体膜的输送方向地实施1μm以上的表面处理,使载体膜2经由涂敷后的包括剥离体60的顶部61的接触面62而使向面板部件5的感应带电量降低至300V前后的情况。图6是实机下的四次的测定结果。是为了将比较例的600V前后的感应带电量抑制到实施例1以及2的300V前后的感应带电量,至少使载体膜2的带电允许量为±5kV以下而得的结果。
在实施例1以及2中,载体膜2的材质与形成剥离体60的与载体膜2接触的接触面62的涂层的材质均为聚酯类。而且,为了使载体膜2为聚酯类的所谓的PET膜并使载体膜2的带电允许量为±5kV以下,作为形成剥离体60的与载体膜2接触的接触面62的材料,从带电序列数据中进行推断并筛选,进行了以下这种实验。
图7以《劳动安全卫生综合研究所技术指南》(JNIOSH-TR-NO.42(2007))的《静电安全指南2007》所示的带电序列的例子为参考,以接近聚酯的材质为对象进行了检查后,得到了图9所示的、对剥离体60的与载体膜2接触的接触面62实施的不同材质下的摩擦带电量的测量数据。
图9是从型式/材质中作为载体膜2的膜A使用了东丽制38μmPET膜(产品名Cerapeel),同样,作为膜B,使用三菱树脂社制38μmPET膜(产品名diafoil)而改变剥离体60的与载体膜2接触的接触面62的材质,并测定了载体膜2所产生的摩擦带电量(kV)的结果。
实验方法表示在图8中。其如实验装置的示意图所示,在室温22℃/湿度50%的净化室内中,将宽度150mm的载体膜(东丽制38μmPET膜“产品名Cerapeel”)连接于20kg的重物,使其经由具有宽度250mm的顶部的剥离机构的该顶部而卷绕于载体膜的卷绕轴。在使用送风式电荷清除器将载体膜进行电荷清除之后,一边通过人手保持卷绕轴的两端,一边用带电量测定器对通过了刚进行一次拉伸之后的剥离机构的顶部的载体膜进行了测定。在测定后将剥离机构的与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的材质改变为聚酯(PET)、聚丙烯(PP)、丙烯、聚乙烯(PE)、聚四氟乙烯(PTFE),同时分别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示在图9以及图10中。即,图9是对于实施例3~14以及比较例2、3,对剥离机构的与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实施的粗糙面形状下的摩擦带电量的测量数据表。另外,膜A使用了东丽社制Cerapeel8μm,膜B使用了三菱树脂制diafoil38μm。在实施例3、9中,作为铁(S55C)制的剥离机构,使用了表面被实施膜厚0.3mm的饱和聚酯涂敷的机构。其他实施例使用了用聚酯(PET)、聚丙烯(PP)、丙烯、聚乙烯(PE)、聚四氟乙烯(PTFE)形成为块形状的机构。比较例2、3使用了铁(S55C)制的机构作为剥离机构。
图10是两个不同的载体膜(膜A与膜B)的每一个的、基于剥离机构与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上实施的粗糙面形状的摩擦带电量的测量数据的柱状图。
根据图9的表的比较例2以及3可知,如果剥离机构仍为不锈钢(铁)制(S55C),则摩擦后的载体膜2的摩擦带电量当然在膜A的情况下为-20.5kV,在膜B的情况下为-22.1kV,大幅度超过了带电允许量±5kV。若将它们与实施例3以及9的摩擦带电量比较,则前者(比较例2以及3)与后者(实施例3以及9)的电位差被一目了然。后者均为对剥离机构的与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实施0.33mm的饱和聚酯涂敷,并在载体膜的长度方向用砂纸#1000摩擦其接触面,将表面粗糙度形成为1μm以上。摩擦后的载体膜的摩擦带电量在膜A的情况下仅为-1.2kV,在膜B的情况下仅为-1.3kV。其明确为,大幅度低于带电允许量±5kV,从摩擦后的载体膜2接近而输送的面板部件5所产生的摩擦带电下的感应带电量止于能够忽略该数值的程度。
在本实验中,测量了给摩擦带电量带来影响的剥离机构的与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的形状、具体而言是剥离体机构的粗糙面(Rmax=0.3μm、1μm、2μm)形状下的摩擦带电量,进而对剥离体60的表面粗糙度方向(相对于载体膜的输送方向平行、倾斜、垂直)下的有效形状进行了验证。而且,也对是否具有可耐受一定的使用频率的耐磨损性进行了确认。
关于实施于剥离机构的与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的材质,还有其接触面的粗糙面以及粗糙面形成方向,使用如下机构,即,对剥离机构的与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实施0.33mm的饱和聚酯涂敷、在剥离机构的与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的表面粗糙度方向上实施1μm以上的表面粗糙度处理,进而使剥离机构的与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的表面粗糙度方向相对于载体膜2的长度方向为平行方向、倾斜方向或者垂直方向,通过更详细的实验确认到,更优选的是以平行于载体膜的输送方向地形成1μm以上的粗糙面的方式进行处理。
另外,根据图10的柱状图也可知,作为形成剥离机构的与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2的材料,从带电序列数据中筛选的与载体膜相同的材质的聚酯(PET)、带电序列接近PET的材料中的聚丙烯(PP)、丙烯、聚乙烯(PE)、聚四氟乙烯(PTFE)是虽然存在PET、PP、丙烯等带负电或者PE、PTFE等带正电的不同,但均为带电允许量±5kV的范围内的材料。
然而,关于应如何制作具有形成与载体膜2接触的接触面62的顶部61的剥离体60,考虑了几个选项。如图11所示,首先,能够将剥离体60制作为,用带电允许量±5kV的范围内的材料以锥形状覆盖包括不锈钢制的剥离体60的顶部61的与载体膜2接触的接触面62。或者,如图12所示,在剥离体60中,对于包括不锈钢制的剥离体60的顶部61的与载体膜2接触的接触面62,能够使用带电允许量±5kV的范围内的材料,具体而言是对不锈钢的表面实施膜厚0.33mmmp饱和聚酯涂敷,例如用砂纸#1000沿载体膜2的长度方向摩擦而形成1μm的粗糙面。或者,也可以如图13所示,关于剥离体60,用带电允许量±5kV的范围内的材料将块形状的盒装卸自如地形成于不锈钢制剥离体60的基部63。
关于这种具有形成与载体膜2接触的接触面62的顶部61的剥离体60的变更,也可见到如图9所示的表的实施例6~8、实施例12~14那样用容易磨损材质的材料来构成,这种变更用来使与载体膜2接触的接触面62始终都能更换、再生。
附图标记说明
1 光学膜层叠体
2 载体膜
3 光学膜片
4 粘结层
5 面板部件
R1 送出辊
R2 卷取辊
10 RTP贴合装置
50 贴合装置
60 剥离体
61 剥离体60的顶部
62 剥离体60的与光学膜层叠体1接触的接触面
63 剥离体60的基部
80 膜输送装置
81 正转供给辊
82 反转供给辊
100 粘贴规定位置
110 载体膜2的输送路径
300 待机规定位置
310 面板部件5的输送路径

Claims (17)

1.一种方法,将至少由载体膜、形成于该载体膜的一个面的粘结层以及经由该粘结层连续地被支承的多个光学膜片构成的长条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朝向粘贴规定位置送出,
在具有配置于所述粘贴规定位置附近的顶部的剥离体的所述顶部,将所述载体膜的另一个面向内侧折回,从所述光学膜层叠体输送所述载体膜,由此一边从所述载体膜将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粘结层一起依次剥离,一边将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粘结层送至所述粘贴规定位置,
使矩形状的面板部件接近所述剥离体的所述顶部,并向所述粘贴规定位置输送,
在所述粘贴规定位置,利用所述粘结层使所述光学膜片贴合于所述面板部件的一个面,由此制造光学显示装置,该方法的特征在于,
从与所述载体膜相同材质的材料或者由静电安全指南定义的带电序列上与所述载体膜最接近的材料中进行选择,至少利用所选择的材料构成所述剥离体与所述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
由此,将在输送所述载体膜时因与所述剥离体之间的摩擦而在所述载体膜中产生的摩擦带电导致的、相对于所述面板部件的感应带电控制为一定电位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面板部件的感应带电的电位为400V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体膜由聚酯类的材料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离体与所述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由与所述载体膜相同材质的材料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离体与所述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由丙烯类的材料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离体与所述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为聚丙烯类、聚乙烯类或者聚四氟乙烯类的材料中的任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离体与所述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被表面处理为,在输送所述载体膜的方向上形成粗糙面。
8.一种装置,从至少由载体膜、形成于该载体膜的一个面的粘结层以及经由该粘结层连续地被支承的多个光学膜片构成的长条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中,将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粘结层一起依次剥离而送至粘贴规定位置,以与所述光学膜片对应的方式向所述粘贴规定位置输送矩形状的面板部件,在所述粘贴规定位置,利用所述粘结层使所述光学膜片贴合于所述面板部件的一个面,由此制造光学显示装置,该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贴合机构,其以在所述粘贴规定位置利用所述粘结层使所述光学膜片贴合于所述面板部件的一个面的方式工作;
剥离体,其以向与所述粘结层一起被剥离的所述光学膜片的输送方向的相反方向、将所述载体膜的另一个面向内侧折回而输送的方式发挥作用,从与所述载体膜相同材质的材料或者由静电安全指南定义的带电序列上与所述载体膜最接近的材料中进行选择,并利用所选择的材料构成其与所述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并具有配置于所述粘贴规定位置附近的顶部;
输送机构,其以如下方式工作:将在所述剥离体的所述顶部向内侧折回了另一个面的所述载体膜,以卷绕于所述剥离体的状态不松弛地进行输送,由此,一边从所述载体膜将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粘结层一起剥离,一边将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粘结层送至所述粘贴规定位置;
面板部件输送机构,其以将所述面板部件输送到所述粘贴规定位置的方式工作;
控制机构,其使所述贴合机构、所述输送机构以及所述面板部件输送机构建立关联地工作,
将在输送所述载体膜时,因与所述剥离体之间的摩擦而在所述载体膜中产生的摩擦带电导致的、相对于所述面板部件的感应带电控制为一定电位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面板部件的感应带电的电位为400V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离体与所述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由从与所述载体膜相同材质的材料或者由静电安全指南定义的带电序列与所述载体膜最接近的材料中选择的抑制摩擦带电的材料涂敷。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离体与所述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由从与所述载体膜相同材质的材料或者由静电安全指南定义的带电序列上与所述载体膜最接近的材料中选择的抑制摩擦带电的带覆盖。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离体与所述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是利用从与所述载体膜相同材质的材料或者由静电安全指南定义的带电序列上与所述载体膜最接近的材料中选择的抑制摩擦带电的材料构成的盒体。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体膜由聚酯类的材料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离体与所述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由与所述载体膜相同材质的材料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离体与所述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由丙烯类的材料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离体与所述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为聚丙烯类、聚乙烯类或者聚四氟乙烯类的材料中的任一种。
17.根据权利要求8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离体与所述载体膜接触的接触面被表面处理为,在输送所述载体膜的方向形成粗糙面。
CN201580066058.9A 2014-12-03 2015-11-04 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Active CN1070035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44609 2014-12-03
JP2014244609A JP5885813B1 (ja) 2014-12-03 2014-12-03 光学的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PCT/JP2015/080978 WO2016088499A1 (ja) 2014-12-03 2015-11-04 光学的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3552A true CN107003552A (zh) 2017-08-01
CN107003552B CN107003552B (zh) 2019-04-02

Family

ID=55523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6058.9A Active CN107003552B (zh) 2014-12-03 2015-11-04 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885813B1 (zh)
KR (1) KR101836928B1 (zh)
CN (1) CN107003552B (zh)
TW (1) TWI608273B (zh)
WO (1) WO201608849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5087A (zh) * 2017-09-28 2020-05-0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层叠体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99220B2 (ja) 2018-02-13 2022-01-18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光学フィルムラミネーティングシステムおよび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45772A (ja) * 2010-05-28 2011-12-08 Panasonic Corp 貼付け装置およびその貼付け装置を用いた表示用パネルの製造装置、ならびに貼付け方法およびその貼付け方法を用いた表示用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02744949A (zh) * 2011-04-22 2012-10-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片材贴合方法及片材贴合装置
JP2013123915A (ja) * 2011-12-16 2013-06-24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フィルム材の貼合方法及びフィルム材の貼合装置
CN104169755A (zh) * 2012-03-14 2014-11-2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膜卷筒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53935A (ja) * 1997-03-07 1998-09-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法
JP3774701B2 (ja) * 2003-02-07 2006-05-17 株式会社 日立インダストリイズ フィルム貼付方法及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45772A (ja) * 2010-05-28 2011-12-08 Panasonic Corp 貼付け装置およびその貼付け装置を用いた表示用パネルの製造装置、ならびに貼付け方法およびその貼付け方法を用いた表示用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02744949A (zh) * 2011-04-22 2012-10-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片材贴合方法及片材贴合装置
JP2013123915A (ja) * 2011-12-16 2013-06-24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フィルム材の貼合方法及びフィルム材の貼合装置
CN104169755A (zh) * 2012-03-14 2014-11-2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膜卷筒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5087A (zh) * 2017-09-28 2020-05-0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层叠体的方法
CN111095087B (zh) * 2017-09-28 2021-01-1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层叠体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8273B (zh) 2017-12-11
JP2016109748A (ja) 2016-06-20
WO2016088499A1 (ja) 2016-06-09
JP5885813B1 (ja) 2016-03-16
TW201632959A (zh) 2016-09-16
CN107003552B (zh) 2019-04-02
KR101836928B1 (ko) 2018-03-09
KR20170084120A (ko) 2017-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53896B (zh) 通过模内工艺制造的主体和用于制造该主体的方法
CN103386799B (zh) 层压装置和层压方法
WO2008123452A1 (ja) Rfidを内蔵した遊戯用代用貨幣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226968B (zh) 一种卷对卷柔性电子纸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US10000669B2 (en) Method of making a cable wrap
CN107003552A (zh) 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JP6237371B2 (ja) ガラスフィルムの洗浄方法、及びガラスフィルムの洗浄装置
JPS61501444A (ja) 保護クッショニング
KR910017918A (ko) 개선된 피보호 도전 호일 조립체(assemblage) 및 정전력을 사용하여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EP1226381B8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hose pipe formed of a number of layers, including a barrier layer of metal, and its use
TWI655478B (zh) 在對於面板構件之連續貼合中所使用的光學薄膜層積體
CN208324398U (zh) 一种防静电离型膜
CN107003551A (zh) 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CN107111171B (zh) 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方法及装置
JPH058339A (ja) チツプ型電子部品包装用カバーテープ
CN217392804U (zh) 一种防止单一材质复合膜与烫刀粘连的复合袋预处理装置
JPH01125947A (ja) 半導体ウェハーの保護膜剥離装置
JPH01238602A (ja) 偏光膜
KR20150146174A (ko) 수분 필름의 연속 제조용 장치 및 방법
JP2508502Y2 (ja) 塗布装置
CN108568392A (zh) 一种家具木板表面的植绒方法
JPH0451347B2 (zh)
JPS63293054A (ja) ラミネ−ト或はコ−ティング工程における異物の除去方法
JPH06127572A (ja) 光学部品用の包装袋及び包装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