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3551A - 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3551A
CN107003551A CN201580066056.XA CN201580066056A CN107003551A CN 107003551 A CN107003551 A CN 107003551A CN 201580066056 A CN201580066056 A CN 201580066056A CN 107003551 A CN107003551 A CN 1070035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film
panel component
tack coat
assigned position
bloom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605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03551B (zh
Inventor
小盐智
名仓章裕
藤井谦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03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35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35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35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LCD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在RTP贴合装置中,将由经由粘结层支承于载体膜的一个面的光学膜片构成的长条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朝向粘贴规定位置送出,在配置于粘贴规定位置附近的剥离体的顶部,将载体膜的另一个面向内侧折回而输送载体膜,由此一边从载体膜中将光学膜片与粘结层一起依次剥离,一边将光学膜片与粘结层送至粘贴规定位置,另一方面,使面板部件接近剥离体的顶部而输送到粘贴规定位置,在粘贴规定位置,利用粘结层使光学膜片贴合于面板部件的一个面,从而制造光学显示装置,此时,通过配置在载体膜与面板部件之间的屏蔽机构,使因与剥离体的摩擦而产生于载体膜的摩擦带电对面板部件的感应带电为一定电位以下。

Description

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光学膜片贴合于面板部件来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方法以及装置(以下,称作“RTP贴合方法以及装置。)。
更详细地说,本发明在经由配置于粘贴规定位置附近的剥离机构将载体膜的另一面向内侧折回而从长条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中输送载体膜、将从载体膜剥离的矩形状的光学膜片送至粘贴规定位置并使其接近剥离机构然后贴合于输送到粘贴规定位置的面板部件来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RTP贴合装置的贴合工序中,涉及一种用于屏蔽向面板部件的感应带电,以便在向从粘贴规定位置输送并回收被剥离机构剥离、由此带电的长条带状的载体膜时,避免与其接近地朝向粘贴规定位置输送的面板部件被带电的该载体膜所产生的摩擦带电影响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光学显示装置所带的静电具有导致内置的电子部件恶化并击穿的危险性。例如在内置于液晶面板的电子部件中包括有TFT元件等场效应型晶体管。为了防止这些电子部件的静电击穿,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中,通常经由以下这种不同的工序而完成制造。
一般来说,具有一种在液晶面板彩色滤光片(CF基板)层与透明电极(TFT基板)层之间封入有液晶层的构造。经由至少在液晶面板的上下面上以与透光轴相交的方式贴合偏光膜的工序而完成液晶显示装置。此时,是实施了预先成形出液晶面板的端面然后经由偏光膜的贴合工序而完成液晶显示装置或者经由偏光膜的贴合工序然后成形出液晶面板的端面而完成液晶显示装置中的任一方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然而,不得不将针对液晶面板的防静电机构设为各不相同。
即,对于前者,必须如以下所示那样将偏光膜进行电荷清除。对于后者,如日本特开平5-34725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预先在液晶面板的端部形成短路环,并在成形出液晶面板的端面时去除该短路环,由此防止液晶显示装置的静电击穿。
在从包括矩形状的光学膜片的长条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中将载体膜剥离并输送、从而将被从载体膜剥离的该光学膜片送至粘贴规定位置、并对输送到这来的矩形状的面板部件贴合该光学膜片而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方法以及装置,即RTP贴合方法以及装置中,关于针对从载体膜剥离该光学膜片而产生的剥离带电的防止机构,提出了日本特开2012-224041号公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种提案。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抑制因剥离带电而在贴合于面板部件的光学膜片上产生的静电的技术。其涉及一种从包括相当于载体膜的基材膜与相当于光学膜的功能性膜的长条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的功能性膜中形成相当于光学膜片的功能性膜片,并一边借助剥离机构从长条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的载体膜中剥离该功能性膜片,一边将其贴合于面板部件来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RTP贴合方法以及装置。
具体而言,其中公开有,为了避免从长条带状的基材膜剥离时因剥离动作产生的功能性膜片的静电,在使功能性膜片贴合于面板部件而制造光学显示装置时将内置于面板部件的电子部件电破坏,在基材膜带负(或正)电的情况下,对于剥离机构,由从带电列观察时位于比该基材膜靠负侧(或正侧)的材质构成,由此控制该基材膜所产生的静电量,由此抑制功能性膜片的带电量。即,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对直接贴合于面板部件的功能性膜片的带电量进行抑制。
在RTP贴合方法以及装置中,关于针对面板部件所产生的带电的防止对策,提出了各种提案。例如,日本特开2002-323686号公报(专利文献3)公开有,在绝缘性基板(相当于面板部件,因此以下称作“面板部件”。)带电的情况下,为了在面板部件的输送中将面板部件所带的静电进行电荷清除,从输送装置的上游向下游配置多个基础导电板,由此在面板部件的输送中逐渐进行电荷清除。
但是,防止内置于面板部件的电子部件的静电击穿的对策并不限定于RTP贴合方法以及装置,在准备多个具有被预先配合于面板部件的形状地形成为矩形状的脱模膜片保护的粘结层的光学膜片、向粘贴规定位置输送面板部件与光学膜片、从光学膜片中剥离脱模膜片并将光学膜片经由粘结层贴合于面板部件来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所谓的薄片贴合方法以及装置中,迄今为止也提出有各种提案。
日本特开平11-157013号公报(专利文献4)中公开有,在长条带状的载体膜的一个面形成固化型硅的脱模层,在另一个面形成防静电层,减小载体膜所产生的剥离带电量或者避免载体膜产生静电。由此,即使层叠于载体膜的光学膜或者光学膜片被从载体膜剥离,也能够抑制向光学膜或者光学膜片的剥离带电量的电位。
专利文献5至专利文献7进一步公开抑制这种剥离带电所导致的静电障碍的光学膜层叠体。具体而言,是在构成光学膜层叠体的光学膜的粘结层的形成面设有导电层、或利用导电粘结剂生成光学膜的粘结层的光学膜层叠体等。它们都是在构成光学膜层叠体的各个载体膜或者光学膜或光学膜片自身设有防静电层、导电层或者导电粘结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347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2404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32368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1-15701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第4355215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1-318230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2-229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挑战如下技术课题,即,在基于RTP贴合装置的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中,在将借助剥离机构从长条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剥离的长条带状的载体膜输送而回收时,避免从因与剥离机构之间的摩擦而带电的载体膜对输送中的面板部件产生任何感应带电。
在RTP贴合装置中,为了使装置整体紧凑化,利用接近粘贴规定位置的剥离机构从光学膜层叠体剥离而回收的载体膜的输送路径、与朝向粘贴规定位置输送的面板部件的输送路径以平行或者接近平行的状态重叠地配置。本发明人深刻研究的结果是,明确了此时回收的载体膜与剥离机构的摩擦而带电的电位,会使该面板部件产生给内置于朝向贴合位置输送的面板部件的电子部件带来影响的感应带电。
因此,具体而言,在RTP贴合装置中,因相互的路径以平行或者接近平行的状态重叠的那种配置产生的带电的从载体膜向面板部件的感应带电,必须被屏蔽到一定电位以下。这是RTP贴合装置的新的技术课题。
在RTP贴合装置中,在制造光学显示装置时,即,首先,将由长条带状的载体膜、形成于该载体膜的一个面的粘结层以及经由该粘结层连续地被支承的多个光学膜片构成的长条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朝向粘贴规定位置送出,接着,在配置于该粘贴规定位置附近且具有顶部的剥离体的该顶部,将载体膜的另一个面向内侧折回,从光学膜层叠体中仅将载体膜输送,并一边从该载体膜中将光学膜片与粘结层一起依次剥离,一边将光学膜片与粘结层送至粘贴规定位置,另一方面,在该粘贴规定位置,使内置有电子部件的面板部件接近剥离体的顶部而输送,最终在粘贴规定位置,利用粘结层使该光学膜片贴合于面板部件的一个面,从而制造光学显示装置时,通过在被在所述剥离体的顶部折回并输送的载体膜与向载体膜所输送方向的相反方向输送到粘贴规定位置的面板部件之间,配置屏蔽机构,由此能够实现对长条带状的载体膜所产生的摩擦带电的屏蔽。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为一种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将至少由载体膜、形成于该载体膜的一个面的粘结层以及经由该粘结层连续地被支承的多个光学膜片构成的长条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朝向粘贴规定位置而送出,在配置于所述粘贴规定位置附近且具有顶部的剥离体的所述顶部,将所述载体膜的另一个面向内侧折回,从所述光学膜层叠体中仅输送所述载体膜,由此一边从所述载体膜将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粘结层一起依次剥离,一边将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粘结层送至所述粘贴规定位置,另一方面,使矩形状的面板部件接近所述剥离体的所述顶部,并向所述粘贴规定位置输送,在所述粘贴规定位置,利用所述粘结层使所述光学膜片贴合于所述面板部件的一个面,由此制造光学显示装置,其中,
在所述输送的载体膜与向所述粘贴规定位置输送的所述面板部件之间配置屏蔽机构,由此,在输送摩擦带电的所述载体膜时,将所述面板部件所产生的感应带电屏蔽到一定电位以下。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面板部件包括内置有电子部件的液晶面板,所述光学膜层叠体由在具有符合所述液晶面板的矩形状的长边或者短边的宽度的长条带状的载体膜的一个面上,在至少与粘结层一起层叠的聚乙烯醇类膜中沿宽度方向切入多个符合所述液晶面板的矩形状的短边或者长边的长度的切口、从而被连续地被支承的多个聚乙烯醇类膜片构成。在该方式中,为了避免在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个面利用所述粘结层贴合所述聚乙烯醇类膜片而制造的光学显示装置的液晶产生取向无序,优选的是将对于所述液晶面板的感应带电屏蔽为一定电位以下。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优选的是,对于所述面板部件的感应带电的电位为400V以下。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屏蔽机构由不锈钢制导电板、被导电涂敷的树脂制导电板以及含碳树脂制导电板中的任一方导电板构成。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屏蔽机构由表面电阻率为1012Ω/sq以下且具有前端面的矩形状的导电板构成,在该导电板接地的状态下,在宽度方向上具有比所述载体膜大的宽度,在输送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剥离机构的顶部与和该顶部对应的所述导电板的前端之间的距离至少达到15mm宽度以内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为一种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从至少由载体膜、形成于该载体膜的一个面的粘结层以及经由该粘结层连续地被支承的多个光学膜片构成的长条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中,将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粘结层一起依次剥离而送至粘贴规定位置,以与所述光学膜片对应的方式向所述粘贴规定位置输送矩形状的面板部件,在所述粘贴规定位置,利用所述粘结层使所述光学膜片贴合于所述面板部件的一个面,由此制造光学显示装置,其中,该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包括:
贴合机构,以在所述粘贴规定位置利用所述粘结层使所述光学膜片贴合于所述面板部件的一个面的方式工作;
剥离体,以向被与所述粘结层一起剥离的所述光学膜片的输送方向的相反方向将所述载体膜的另一个面向内侧折回而输送的方式发挥作用,配置于所述粘贴规定位置附近并具有顶部;
输送机构,以如下方式工作:仅将在所述剥离体的所述顶部向内侧折回了另一个面的所述载体膜,以卷绕于所述剥离体的状态不松弛地进行输送,由此,一边从所述载体膜将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粘结层一起剥离,一边将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粘结层送至所述粘贴规定位置;
面板部件输送机构,以将所述面板部件输送到所述粘贴规定位置的方式工作;
屏蔽机构,配置于在所述剥离体的所述顶部从所述光学膜层叠体剥离并输送的所述载体膜与向所述粘贴规定位置输送的所述面板部件之间,并以如下方式发挥作用:使在输送所述载体膜时因与所述剥离体之间的摩擦而在所述载体膜中产生的摩擦带电对所述面板部件的感应带电达到一定电压以下;
控制机构,使所述贴合机构、所述输送机构以及所述面板部件输送机构建立关联地工作。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面板部件包括内置有电子部件的液晶面板,所述光学膜层叠体由在具有符合所述液晶面板的矩形状的长边或者短边的宽度的长条带状的载体膜的一个面上,在至少与粘结层一起层叠的聚乙烯醇类膜中沿宽度方向切入多个符合所述液晶面板的矩形状的短边或者长边的长度的切口、从而被连续地被支承的多个聚乙烯醇类膜片构成。。在该方式中,为了避免在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个面利用所述粘结层贴合所述聚乙烯醇类膜片而制造的光学显示装置的液晶产生取向无序,优选的是将对于所述液晶面板的感应带电屏蔽为一定电位以下。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优选的是,对于所述面板部件的感应带电的电位被屏蔽为400V以下。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所述屏蔽机构能够采用不锈钢制导电板、被导电涂敷的树脂制导电板以及含碳树脂制导电板中的任一方导电板。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屏蔽机构由表面电阻率为1012Ω/sq以下且具有前端面的矩形状的导电板构成,在该导电板接地的状态下,在宽度方向上具有比所述载体膜大的宽度,在输送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剥离机构的顶部与和该顶部对应的所述导电板的前端之间的距离至少达到15mm宽度以内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RTP贴合装置整体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光学显示装置(液晶面板)的透光现象的照片。
图3是光学显示装置(液晶面板)的感应带电所导致的液晶取向无序的机理的示意图。
图4是以高度顺序排列带电量而在光学显示装置(液晶面板)产生的透光的测定结果。
图5是说明剥离体与载体膜的接触作用以及屏蔽机构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屏蔽机构的不同材质(实施例1至3)以及不配置屏蔽机构(比较例1)时有无透光现象的产生的表。
图7是表示屏蔽机构的表面电阻值以及屏蔽机构的前端相对于剥离机构的位置导致液晶面板产生的感应带电量与透光现象的有无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是表示RTP贴合装置整体的示意图。在RTP贴合装置10中,在送出辊R1卷绕有长条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1。光学膜层叠体1形成有至少具有与面板部件5的尺寸(长边或者短边)对应的宽度的载体膜2,而且在载体膜2的一个面形成有粘结层4,并由利用粘结层4连续地被支承的多个光学膜片3构成。光学膜片3形成为在经由粘结层4层叠于载体膜2的光学膜中包括将与面板部件5的尺寸(短边或者长边)对应的宽度方向的切割线放入至载体膜2的表面的粘结层4的膜片。
如图1(a)所示,RTP贴合装置10包括膜输送装置80,该膜输送装置80由从送出辊R1送出光学膜层叠体1的正转供给辊81与将从光学膜层叠体1剥离的长条带状的载体膜2卷绕于卷取辊R2的反转供给辊82构成。通过这种构成,装置10将长条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1不松弛地朝向粘贴规定位置100进行输送,并利用配置于粘贴规定位置100的附近的具有顶部61的剥离体60从光学膜层叠体1的载体膜2将包括粘结层4的光学膜片3剥离、然后送至粘贴规定位置100。此时,载体膜2被反转供给辊82经由载体膜2的输送路径110而向卷取辊R2回收。
具有顶部61的剥离体60如图1(b)所示那样呈具有超过光学膜层叠体1的宽度或者面板部件5的长边的宽度与长度的矩形状,能够设想以顶部61为前端部的剖面楔形构造。通常,在接近粘贴规定位置100的位置配置构成前端部的顶部61,剥离体60向面板部件5的输送路径310的正下方倾斜地配置。利用顶部61折回而输送的载体膜2的输送路径110优选的是被定位为与面板部件5的输送路径310成为双重构造。之后叙述在利用剥离体60的顶部61折回的载体膜2与在输送路径310上输送的面板部件5之间配置屏蔽机构90的构造。
RTP贴合装置10以与送至粘贴规定位置100的包括粘结层4的光学膜片3对应的方式,从待机规定位置300沿着输送路径310将面板部件5送至粘贴规定位置100。在粘贴规定位置100中,由包括贴合辊51的贴合装置50通过粘结层4将光学膜片3贴合于被输送的面板部件5的一个面,制造光学显示装置6。
在光学显示装置6的制造中,构成光学显示装置6的面板部件5通常内置有TFT等电子部件,出于避免静电击穿的观点,存在不能忽略防静电的技术课题。已在专利文献2中可看到,针对贴合于面板部件5的包括粘结层4的光学膜片3从载体膜2剥离而产生的静电即剥离带电的防止机构只是一个例子。例如,也能够如图1的示意图所示,通过使用自放电型电荷清除装置400、410或使用具有导电功能的光学膜,抑制并控制因与载体膜2的剥离而在包括粘结层4的光学膜片3产生的静电的电位。
与此无关,在RTP贴合装置10中,如图2的照片所示那样在光学显示装置6产生液晶的取向无序所导致的透光部。其结果,不能进行作为产品的光学显示装置6的透过检查,给光学显示装置6的连续制造带来障碍。
载体膜2因与具有顶部61的剥离体60之间的摩擦而带电。该摩擦带电的载体膜2经由输送路径110向卷取辊R2输送而回收。如图1(a)或者(b)所示,面板部件5在输送而回收的载体膜2的附近被向相反方向沿着输送路径310朝向粘贴规定位置100输送。
如图5的左图所示,此时在面板部件5上因摩擦带电的载体膜2而产生感应带电,该感应带电给面板部件5的内置的电子部件带来影响,由此如图2所示,光学膜片3贴合于面板部件5的光学显示装置6产生透光部。这样将光学膜片3贴合于面板部件5而制造的光学显示装置6,不仅难以通过光学显示装置6的透过检查检测出缺点,还会将粘贴光学膜片3之前的面板部件5的内置的电子部件造成静电击穿。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如图5的右图所示,需要用屏蔽机构90进行屏蔽,以使因与具有顶部61的剥离体60的摩擦而产生的载体膜2的带电量成为一定电位以下。
图3是用于说明因感应带电而在光学显示装置6产生的液晶取向无序的机理的示意图。图3(a)~(c)所示的面板部件5以在视觉确认侧的彩色滤光片基板(CF基板)与非视觉确认侧的薄型晶体管基板(TFT基板)之间封入有液晶层的液晶面板作为对象。例如图3(b)所示的、在带有摩擦带电所致的负电荷而被输送的载体膜2的下侧朝向粘贴规定位置100通过的面板部件5,因感应带电而在两面产生电荷极化。
具体而言,根据该图可知,CF基板的接近载体膜2的面带有正电荷,TFT基板的下表面带有负电荷。其结果,在形成液晶层的上表面的CF基板的下表面带有负电荷,在形成液晶层的TFT基板的上表面带有正电荷,因其电位差而导致液晶层启动。由于光通过液晶层的启动位置,因此如图2那样可见面板部件5的表面产生白点那样的状态。若该电位差较大,则也会成为晶体管的静电击穿的重要因素。
图3(c)表示带有电荷的载体膜2远离面板部件5时感应带电衰减的状态。但是,若面板部件5超过上限带电量地带电,则封闭状态的晶体管将会带有电荷,衰减花费时间,液晶层因该电位差而启动的状态持续,如图2那样的白点状态将会持续。
在RTP贴合装置10中,难以避免利用剥离体60从光学膜层叠体1剥离的载体膜2产生摩擦带电。这是因为,通常来说,摩擦带电的载体膜2的输送路径110与面板部件5的输送路径310接近地配置,因此面板部件5不可避免地产生某种程度的感应带电。问题是,需要对什么程度的面板部件5的带电量即带电允许量不会产生面板部件5的漏光进行验证。为了确定带电允许量,将带电量(电位)按高度顺序排列地测定了面板部件5所产生的透光部。
图4是表示基于特定的材料以及装置的44例的测定结果的图表。另外,特定的材料以及装置以图4所示的型式、制造商产品作为前提条件。根据图4可知,具体而言,是以松下制L32-C6的液晶面板、基于三菱树脂制ELB38或者东丽膜加工制Cerapeel的任一种的载体膜、日东电工制CMG1765CU的偏光膜以及利用图1那种RTP贴合装置导出的特定的材料以及装置为前提的数据。
标记●是以液晶面板的带电量的高度顺序排列44例,用三个级别表示没有产生透光部的无产生、虽然产生但透光部较弱的产生、透光部较强的产生这一液晶面板的透光部的透光强度的测定结果。若观察面板部件5的感应带电的电位为400V以下的例子,则几乎未产生透光部。在34例中,仅4例产生有透光部,但这也是透光强度较弱的产生。第二9例可被视为透光强度较强的产生,但推断这是液晶面板在清洗等其他工序中被感应带电成带电的状态的例外情况。第39例也同样被推断为例外的情况。第35例~第40例是在400V前后的电位中产生了透光部但其较弱的产生。剩余的500V以上的第41例~第44例这4例均为透光强度较强的产生。在400V左右的电位中,虽然产生较弱的透光部,但产生频率总体来说较低。然而,若感应带电的电位超过500V,则明显透光强度较强、且达到接近100%的产生频率。
此时的载体膜2均为聚酯类膜,即所谓的PET膜。将由这种材料构成的载体膜2在剥离体60的顶部61中折回而输送、回收。此时,载体膜2所产生的摩擦带电量如图5左图的示意图所示,成为专利文献1的技术课题的剥离带电量±α与本技术课题的摩擦带电量±x的总和(X=±x±α)的电荷。在聚酯类的载体膜2中,在使用不锈钢制导电板的剥离体60的情况下,通常,载体膜2的带电量为20kV~40kV。因该带电的载体膜2而在面板部件5产生的感应带电量为500V~600V。在该状态下,100%会在面板部件5的液晶层的启动位置产生白色的透光部。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该500V~600V左右的感应带电量屏蔽至400V前后的机构。解决机构的一个例子的特征在于,在图1以及图5所示的剥离机构60的顶部61折回的载体膜2的输送路径与输送到粘贴规定位置100的面板部件5的之间,配置被导电处理后的屏蔽机构90。
根据图6所示实施例1~3可知,通过将剥离机构配置为铁(不锈钢)或者导电处理后的树脂板、或含有碳的树脂板,能够使液晶面板的带电量为400V以下,在液晶面板中不会看到透光部的产生。在与它们进行对比的比较例1中,未使用这种屏蔽机构的RTP装置的液晶面板的带电量达到550V,当然难以避免透光部的产生。
希望参照图7的参考例1~5。参考例1~3示出了导电处理后的丙烯酸树脂的屏蔽机构,具体而言是作为屏蔽机构使用了将表面电阻值设为不会超过1012Ω/sq的导电板的RTP装置的液晶面板的带电量(V)。同时,参考例4示出了未使用屏蔽机构的RTP装置的液晶面板的带电量(V)。而且,参考例5示出了作为屏蔽机构使用了将表面电阻值设为超过1012Ω/sq的1014Ω/sq的导电板的RTP装置的液晶面板的带电量(V)。
在图7中,作为参考例1~3还示出了剥离机构的顶部与配置的屏蔽机构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具体而言是图5的右图所示β分别为5mm、10mm、15mm这样不同的RTP装置的液晶面板的带电量。这些带电量均为400V以下,处于带电允许量的范围。特别是β为10mm、5mm的情况下能够充分抑制液晶面板产生透光现象,故为优选。然而,参考例的4~5均超过了500V,液晶面板的透光强度较强,不能避免透光部的产生。
根据以上可知,通过在回收摩擦带电的载体膜2的输送路110与面板部件输送路310之间配置剥离机构90,可将通往输送的面板部件5的来自载体膜2的感应带电量抑制于允许范围,并可屏蔽向面板部件5的感应带电。
附图标记说明
1 光学膜层叠体
2 载体膜
3 光学膜片
4 粘结层
5 面板部件
R1 送出辊
R2 卷取辊
10 RTP贴合装置
50 贴合装置
60 剥离体
61 剥离体60的顶部
62 剥离体60的与光学膜层叠体1接触的接触面
63 剥离体60的基部
80 膜输送装置
81 正转供给辊
82 反转供给辊
90 屏蔽板
100 粘贴规定位置
110 载体膜2的输送路径
300 待机规定位置
310 面板部件5的输送路径

Claims (8)

1.一种方法,将至少由载体膜、形成于该载体膜的一个面的粘结层以及经由该粘结层连续地被支承的多个光学膜片构成的长条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朝向粘贴规定位置送出,
在具有配置于所述粘贴规定位置附近的顶部的剥离体的所述顶部,将所述载体膜的另一个面向内侧折回,从所述光学膜层叠体输送所述载体膜,由此一边从所述载体膜将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粘结层一起依次剥离,一边将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粘结层送至所述粘贴规定位置,
使矩形状的面板部件接近所述剥离体的所述顶部,并向所述粘贴规定位置输送,
在所述粘贴规定位置,利用所述粘结层使所述光学膜片贴合于所述面板部件的一个面,由此制造光学显示装置,该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送的载体膜与向所述粘贴规定位置输送的所述面板部件之间配置屏蔽机构,
由此,将在输送所述载体膜时因与所述剥离体之间的摩擦而在所述载体膜中产生的摩擦带电导致的、相对于所述面板部件的感应带电屏蔽到一定电位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相对于所述面板部件的感应带电的电位为400V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机构由不锈钢制导电板、被导电涂敷的树脂制导电板或者含碳树脂制导电板中的任一方导电板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机构由表面电阻率为1012Ω/sq以下且具有前端面的矩形状的导电板构成,在该导电板接地的状态下,在宽度方向上具有比所述载体膜大的宽度,在输送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剥离机构的顶部和与该顶部对应的所述导电板的前端之间的距离至少达到15mm宽度以内的位置。
5.一种装置,从至少由载体膜、形成于该载体膜的一个面的粘结层以及经由该粘结层连续地被支承的多个光学膜片构成的长条带状的光学膜层叠体中,将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粘结层一起依次剥离而送至粘贴规定位置,以与所述光学膜片对应的方式向所述粘贴规定位置输送矩形状的面板部件,在所述粘贴规定位置,利用所述粘结层使所述光学膜片贴合于所述面板部件的一个面,由此制造光学显示装置,所述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贴合机构,其以在所述粘贴规定位置利用所述粘结层使所述光学膜片贴合于所述面板部件的一个面的方式工作;
剥离体,其以向与所述粘结层一起被剥离的所述光学膜片的输送方向的相反方向、将所述载体膜的另一个面向内侧折回而输送的方式发挥作用,具有配置于所述粘贴规定位置附近的顶部;
输送机构,其以如下方式工作:仅将在所述剥离体的所述顶部向内侧折回了另一个面的所述载体膜,以卷绕于所述剥离体的状态不松弛地进行输送,由此,一边从所述载体膜将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粘结层一起剥离,一边将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粘结层送至所述粘贴规定位置;
面板部件输送机构,其以将所述面板部件输送到所述粘贴规定位置的方式工作;
屏蔽机构,其配置于:在所述剥离体的所述顶部从所述光学膜层叠体剥离并输送的所述载体膜与向所述粘贴规定位置输送的所述面板部件之间,并以如下方式发挥作用:使在从所述光学膜层叠体剥离所述载体膜时,因与所述剥离体之间的摩擦而在所述载体膜中产生的摩擦带电导致的、相对于所述面板部件的感应带电达到一定电压以下;
控制机构,其使所述贴合机构、所述输送机构以及所述面板部件输送机构建立关联地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摩擦带电的所述载体膜相对于所述面板部件的感应带电的电位为400V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机构由不锈钢制导电板、被导电涂敷的树脂制导电板或者含碳树脂制导电板中的任一方导电板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机构由表面电阻率为1012Ω/sq以下且具有前端面的矩形状的导电板构成,在该导电板接地的状态下,在宽度方向上具有比所述载体膜大的宽度,在输送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剥离机构的顶部和与该顶部对应的所述导电板的前端之间的距离至少达到15mm宽度以内的位置。
CN201580066056.XA 2014-12-03 2015-11-04 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Active CN1070035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44608 2014-12-03
JP2014244608A JP5885812B1 (ja) 2014-12-03 2014-12-03 光学的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PCT/JP2015/080977 WO2016088498A1 (ja) 2014-12-03 2015-11-04 光学的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3551A true CN107003551A (zh) 2017-08-01
CN107003551B CN107003551B (zh) 2019-03-01

Family

ID=55523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6056.XA Active CN107003551B (zh) 2014-12-03 2015-11-04 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885812B1 (zh)
KR (1) KR101831143B1 (zh)
CN (1) CN107003551B (zh)
TW (1) TWI608272B (zh)
WO (1) WO2016088498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45772A (ja) * 2010-05-28 2011-12-08 Panasonic Corp 貼付け装置およびその貼付け装置を用いた表示用パネルの製造装置、ならびに貼付け方法およびその貼付け方法を用いた表示用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02744949A (zh) * 2011-04-22 2012-10-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片材贴合方法及片材贴合装置
JP2013123915A (ja) * 2011-12-16 2013-06-24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フィルム材の貼合方法及びフィルム材の貼合装置
CN103403117A (zh) * 2011-03-10 2013-11-2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带粘合剂的光学膜以及使用其的光学层叠体
CN104169755A (zh) * 2012-03-14 2014-11-2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膜卷筒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01133B2 (ja) * 1993-04-20 1997-04-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TWI600526B (zh) * 2013-11-27 2017-10-01 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部件貼合體之製造裝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45772A (ja) * 2010-05-28 2011-12-08 Panasonic Corp 貼付け装置およびその貼付け装置を用いた表示用パネルの製造装置、ならびに貼付け方法およびその貼付け方法を用いた表示用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03403117A (zh) * 2011-03-10 2013-11-2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带粘合剂的光学膜以及使用其的光学层叠体
CN102744949A (zh) * 2011-04-22 2012-10-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片材贴合方法及片材贴合装置
JP2013123915A (ja) * 2011-12-16 2013-06-24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フィルム材の貼合方法及びフィルム材の貼合装置
CN104169755A (zh) * 2012-03-14 2014-11-2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膜卷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3551B (zh) 2019-03-01
TW201632958A (zh) 2016-09-16
WO2016088498A1 (ja) 2016-06-09
JP2016109747A (ja) 2016-06-20
KR20170082550A (ko) 2017-07-14
TWI608272B (zh) 2017-12-11
KR101831143B1 (ko) 2018-02-26
JP5885812B1 (ja) 2016-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26968B (zh) 一种卷对卷柔性电子纸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03386799B (zh) 层压装置和层压方法
US10598828B2 (en) Optical film laminate used for continuous lamination to panel component
CN105474105A (zh) 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10112354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ouch panel
CN107003552A (zh) 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CN107003551A (zh) 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CN107111171B (zh) 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方法及装置
JP4077478B2 (ja) インモールド成形装置、インモールド成形方法、インモールド成形品製造方法及び集塵装置
KR20120057881A (ko) 평판 디스플레이의 스크래치 방지를 위한 보호필름 부착 방법 및 필름 재활용방법
KR101948279B1 (ko) 점착 클리닝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필름 라미네이팅 장치
JP2015151159A (ja) 帯電装置
JP2013075370A (ja) ラベル作成装置およびラベル作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