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44098B - 碳材料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法和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碳材料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法和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44098B
CN106944098B CN201710188791.9A CN201710188791A CN106944098B CN 106944098 B CN106944098 B CN 106944098B CN 201710188791 A CN201710188791 A CN 201710188791A CN 106944098 B CN106944098 B CN 1069440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composite material
cobalt
carbon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8879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44098A (zh
Inventor
陶有胜
张劢
刘立乐
王承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Yuanxiang New Materials Co ltd
Fujian Institute of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f Matter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Yuanxiang New Materials Co ltd
Fujian Institute of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f Matter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Yuanxiang New Materials Co ltd, Fujian Institute of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f Matter of CAS filed Critical Fujian Yuanxiang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8879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440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440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440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440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440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7/00Catalysts comprising the elements or compounds of halogens, sulfur, selenium, tellurium, phosphorus or nitrogen; Catalysts comprising carbon compounds
    • B01J27/02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Compounds thereof
    • B01J27/04Sulfides
    • B01J27/043Sulfides with iron group metals or platinum group metals
    • B01J27/045Platinum group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 C02F1/722Oxidation by per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 C02F1/725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by catalytic oxid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308Dyes; Colorants; Fluorescent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3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the textile industr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atalyst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材料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的复合材料及其制法和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所述复合材料中,铜钴双金属硫化物(CuCo2S4)微米或纳米颗粒负载于碳材料上。本发明中通过一步法或多步法制备所述复合材料。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用于水处理或废水处理时,由于铜‑钴双金属之间协同作用及其硫化物与碳材料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催化降解以及吸附降解污染物的性能。

Description

碳材料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法和在废水处 理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材料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CuCo2S4)的复合材料及其制法和在水处理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属于材料、化工、环保领域。
背景技术
如今,环境问题特别是水污染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环境。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如吸附、光催化、芬顿反应、生物降解等方法已被提出。芬顿反应利用二价铁盐催化过氧化氢(H2O2),生成羟基自由基(·OH)来降解有机污染物,是一种经济实惠且环境友好的水处理方式。除了铁盐以外,铜、钴、铈、锰盐等也被证明有类似芬顿反应的效果。这类均向催化剂的缺点是难以回收,且在催化过程中铁盐会生成大量的铁泥,这都导致了降解过程的二次污染。近来,大量的研究开始关注于异质类芬顿催化剂,如氧化物、氢氧化物与硫化物。但是现有的异质类芬顿催化剂催化活性不高,且受到催化环境的pH值所限制,尤其是在强碱性或强酸性的环境下。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催化活性高、使用pH值范围广的异质类芬顿催化剂,可用于酸或碱性条件下的水处理或废水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前述问题,提供一种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合成一种碳材料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CuCo2S4)的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可以作为水处理或废水处理方面的异质类芬顿催化剂或光催化剂或吸附降解剂使用。所述复合材料中,铜钴双金属硫化物(CuCo2S4)颗粒负载于碳材料上,因铜-钴双金属之间以及铜钴双金属硫化物与碳材料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该复合材料作为催化剂在水处理或废水处理中有很好的污染物降解性能。该复合材料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染料废水等进行降解。除此之外,该复合材料作为异质类芬顿催化剂使用时可以在较广的pH值范围皆保持着较高的污染物降解性能且拥有一定的循环使用性能。该材料可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湖泊污染水体处理等多种条件下的水处理或环境保护,安全可回收,污染物降解效果好,使用范围广,可循环使用。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碳材料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CuCo2S4)的复合材料,其中,铜钴双金属硫化物(CuCo2S4)以微米或纳米颗粒形式存在,且所述铜钴双金属硫化物负载于所述碳材料上。
根据本发明,所述碳材料选自碳纳米管、碳纳米角、碳纤维、活性炭或石墨烯等。
根据本发明,所述碳材料为颗粒形式、纤维状形式、层状形式、薄膜形式、分散液形式或聚集体形式。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碳纳米管选自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碳纳米管经化学处理。还优选地,所述的碳纳米管为化学处理的多壁碳纳米管。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碳纳米角为纯的碳纳米角、化学处理的碳纳米角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碳纤维为纯的碳纤维、活性碳纤维、化学处理的碳纤维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活性炭为纯的活性炭、化学处理的活性炭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石墨烯为纯的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石墨烯片层、多层石墨烯、纳米石墨、薄层石墨或其化学处理物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化学处理包括酸处理、氧化处理、异原子(非碳原子如氮、磷、硼、硫等)掺杂或表面活性剂处理等。优选地,所述化学处理为酸处理和/或异原子掺杂。
根据本发明,所述铜钴双金属硫化物(CuCo2S4)占所述复合材料总质量的百分比为0%-90%且不为0,优选10%-30%。
根据本发明,所述铜钴双金属硫化物(CuCo2S4)以微米或纳米颗粒形式存在,其粒径为2nm-10μm,优选5-200nm,更优选5-30nm。
根据本发明,所述复合材料具有多孔结构,所述多孔结构优选为微孔和介孔。
根据本发明,所述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大于10m2/g,优选为大于30m2/g。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铜源、钴源溶解于溶剂中,获得铜-钴溶液;
(2)将碳材料分散在溶剂中,获得碳材料分散液;
(3)通过以下三种方法之一得到所述复合材料:
方法一:即一步法,混合步骤(1)的铜-钴溶液和步骤(2)的碳材料分散液,加入硫源,水热反应或溶剂热反应或溶液化学反应,获得所述碳材料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的复合材料;
方法二:即二步法,S1.混合步骤(1)的铜-钴溶液和步骤(2)的碳材料分散液,加入碱性物质调节pH值后,通过水热反应或溶剂热反应或溶液化学反应,获得铜-钴氢氧化物/碳材料复合材料;S2.再加入硫源,水热反应或溶剂热反应或溶液化学反应,获得所述碳材料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的复合材料;
方法三:即三步法,S1’.混合步骤(1)的铜-钴溶液和步骤(2)的碳材料分散液,加入碱性物质调节pH值后,通过水热反应或溶剂热反应或溶液化学反应,获得铜-钴氢氧化物/碳材料复合材料;S2’.退火,获得铜-钴氧化物/碳材料复合材料;S3’.再加入硫源,水热反应或溶剂热反应或溶液化学反应,获得所述碳材料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的复合材料。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铜源选自醋酸铜、氯化铜、硝酸铜、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醋酸铜。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钴源选自醋酸钴、氯化钴、硝酸钴、硫酸钴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醋酸钴。
根据本发明,所述溶剂选自有机溶剂、水及其混合物,优选水。
根据本发明,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乙醇、乙二醇、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步骤(2)中,先对碳材料进行酸处理,然后将酸处理后的碳材料分散在溶剂中,获得碳材料分散液。
优选地,所述酸处理采用浓硝酸、浓硫酸或其混合物进行处理;优选用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物进行酸处理。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硫源选自硫化钠、硫脲、半胱氨酸、硫代乙酰胺、硫化氨、硫代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半胱氨酸。
根据本发明,所述二步法和三步法中的碱性物质选自氢氧化钠、氨水、碳酸钠、三乙胺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碳酸钠或三乙胺。
根据本发明,步骤(1)中,对加入铜源、钴源的溶剂进行超声分散或搅拌分散,使得铜-钴溶液形成澄清溶液。
根据本发明,步骤(2)中,对加入碳材料的溶剂进行超声分散或搅拌分散,形成碳材料分散液。
根据本发明,所述一步法中,水热反应或溶剂热反应或溶液化学反应的加热温度为60-350℃,加热时间为5-48小时;优选加热温度为170-190℃,加热时间为10-14小时。
根据本发明,所述二步法的S1中,加入碱性物质后水热反应或溶剂热反应或溶液化学反应的加热温度为60-350℃,加热时间为5-48小时;优选加热温度为170-190℃,加热时间为10-14小时。
根据本发明,所述二步法的S2中,加入硫源后水热反应或溶剂热反应或溶液化学反应的加热温度为60-350℃,加热时间为5-48小时;优选加热温度为160-180℃,加热时间为6-8小时。
根据本发明,所述三步法的S2’中的退火温度为100-800℃,退火时间为0.5-10小时;优选退火温度为200-400℃,退火时间为1-3小时。
根据本发明,所述三步法的S1’中,加入碱性物质后水热反应或溶剂热反应或溶液化学反应的加热温度为60-350℃,加热时间为2-48小时;优选加热温度为170-190℃,加热时间为10-14小时。
根据本发明,所述三步法的S3’中,加入硫源后水热反应或溶剂热反应或溶液化学反应的加热温度为60-350℃,加热时间为5-48小时;优选加热温度为160-180℃,加热时间为6-8小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水处理或废水处理方面的异质类芬顿催化剂或光催化剂或吸附降解剂,该催化剂或吸附降解剂采用上述的碳材料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CuCo2S4)的复合材料。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水处理或废水处理方法,其中采用上述的异质类芬顿催化剂或光催化剂或吸附降解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复合材料作为异质类芬顿催化剂、光催化剂、吸附降解剂在水处理或废水处理中有很好的污染物降解性能。铜-钴双金属之间的协同作用及其硫化物与碳材料间的协同作用使得该催化剂拥有良好的性能,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整个污染物降解反应的速率。并且铜离子与钴离子较铁离子拥有相对更广阔的pH应用范围,具体的,所述铜钴双金属硫化物(CuCo2S4)可以在pH值为2-12下进行较快的污染物降解反应。而碳材料(如碳纳米管或碳纳米角或碳纤维或活性炭或石墨烯等)可以有效地调控所述复合材料的形貌,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污染物降解能力。
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对染料废水进行降解。除此之外,该复合材料在较广的pH范围皆保持着较高的污染物降解效果,且拥有一定的循环使用性能。该复合材料可应用于多种情况下的水处理或废水处理,安全可回收,水处理效果好,使用范围广,可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碳纳米管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的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所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发明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将碳纳米管用酸处理后,经过水洗以及分离、干燥后获得酸化的碳纳米管。取20.0mg酸化的碳纳米管,加入10.0ml的蒸馏水,超声波分散处理,得碳纳米管分散液,备用。
将64.5mg的一水合醋酸铜与161.0mg的四水合醋酸钴加入10.0ml的水中,搅拌,得铜-钴水溶液,备用。
将32.0mg碳酸钠溶于1.0ml水中得碳酸钠溶液,备用。
将75.0mg半胱氨酸溶于10.0ml水中得半胱氨酸溶液,备用。
通过二步法制备所需材料:
S1.将准备好的碳纳米管分散液加入铜-钴水溶液,并加入碳酸钠溶液;再加0.5ml三乙胺溶液,得混合液;将该混合液转入水热反应器中,在180℃温度下进行水热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沉淀物分离、清洗、干燥,获得铜-钴氢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S2.随后,取S1制备的铜-钴氢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50.0mg,加入10.0ml蒸馏水,再加入准备好的半胱氨酸溶液,得悬浮液;将该悬浮液转入水热反应器中,在180℃温度下进行水热反应6小时。反应结束后,得沉淀物。将沉淀物用分离、清洗、干燥,获得碳纳米管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CuCo2S4)的复合材料。
将该碳纳米管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CuCo2S4)的复合材料用于含染料废水的处理:
在室温下,在含亚甲基蓝染料的废水中加入适量所述复合材料,搅拌后,加入少量的过氧化氢,该复合材料能够在5-8分钟内完成对所述含亚甲基蓝染料的废水(20.0mg/L)的降解,在12分钟内对所述含亚甲基蓝染料的废水(50.0mg/L)的降解,降解效率可以达到约97.0%及以上。
实施例2
将碳纳米管用酸处理后,经过水洗以及分离、干燥后获得酸化的碳纳米管。取20.0mg酸化的碳纳米管,加入10.0ml的蒸馏水,超声波分散处理后得碳纳米管分散液,备用。
将64.5mg的一水合醋酸铜与161.0mg的四水合醋酸钴加入10.0ml水中,搅拌,得铜-钴水溶液,备用。
将155.3mg半胱氨酸溶于10.0ml水中得半胱氨酸溶液,备用。
通过一步法制备所需材料:
将准备好的碳纳米管分散液加入铜-钴水溶液,再加入半胱氨酸溶液,得混合液;将该混合液转入水热反应器中,在180℃温度下进行水热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沉淀物用分离、清洗、干燥后,获得碳纳米管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CuCo2S4)的复合材料。
将该碳纳米管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CuCo2S4)的复合材料用于含染料废水的处理:
在室温下,在含亚甲基蓝染料的废水中加入适量所述复合材料,搅拌后,加入少量过氧化氢,该复合材料能够在8-12分钟内完成对所述含亚甲基蓝染料的废水(20.0mg/L)的降解。
实施例3
将碳纳米管用酸处理后,经过水洗以及分离、干燥后,获得酸化的碳纳米管。取20.0mg酸化的碳纳米管,加入10.0ml的蒸馏水,超声波分散处理,得碳纳米管分散液,备用。
将64.5mg的一水合醋酸铜与161.0mg的四水合醋酸钴加入10.0ml水中,搅拌,得铜-钴水溶液,备用。
将32.0mg碳酸钠溶于1.0ml水中得碳酸钠溶液,备用。
将75.0mg半胱氨酸溶于10.0ml水中得半胱氨酸溶液,备用。
通过三步法制备所需材料:
S1’.将准备好的碳纳米管分散液加入铜-钴水溶液,再加入碳酸钠溶液;将0.5ml三乙胺溶液加入上述分散液中;将该混合液转入水热反应器中,在180℃温度下进行水热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沉淀物分离、清洗,干燥后,获得的铜-钴氢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S2’.将S1’中获得的铜-钴氢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在300℃空气中,放置2小时,获得了铜-钴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S3’.随后,取S2’制备的铜-钴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50.0mg,加入10.0ml蒸馏水,加入半胱氨酸溶液,得混合液;将该混合液转入水热反应器中,在180℃温度下进行水热反应6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沉淀物分离、清洗、干燥后,获得碳纳米管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CuCo2S4)的复合材料。
将该碳纳米管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CuCo2S4)的复合材料用于含染料废水的处理:
在室温下,在含亚甲基蓝染料的废水中加入适量所述复合材料,搅拌后,加入少量过氧化氢,该复合材料能够在10-30分钟内完成对所述含亚甲基蓝染料的废水(20.0mg/L)的降解。
实施例4
将上述实施例1-3中的碳纳米管,换成碳纳米角或碳纤维或活性炭或石墨烯等,同样地按以上步骤,分别得到了碳纳米角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的复合材料、碳纤维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的复合材料、活性炭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的复合材料、石墨烯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的复合材料。
实施例5
将实施例4制备的碳纳米角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的复合材料、碳纤维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的复合材料、活性炭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的复合材料、石墨烯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的复合材料分别用于含染料废水的处理:
在室温下,在含亚甲基蓝染料的废水中分别加入适量的上述复合材料,搅拌后,加入少量过氧化氢,上述复合材料均能够在5-30分钟内完成对所述含亚甲基蓝染料的废水(20.0mg/L)的降解。
通过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图(如图1)分析可见,本发明的复合材料中,所述铜钴双金属硫化物(CuCo2S4)以纳米颗粒(粒径约5-30nm)形式存在,且所述铜钴双金属硫化物均匀负载于所述碳材料上。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1)

1.一种碳材料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CuCo2S4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中,铜钴双金属硫化物CuCo2S4以纳米颗粒形式存在,其粒径为2-30nm,且所述铜钴双金属硫化物负载于所述碳材料上;
所述碳材料选自碳纳米管、碳纳米角、碳纤维、活性炭;所述碳材料经化学处理;
所述铜钴双金属硫化物CuCo2S4占所述复合材料总质量的百分比为10%-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中,所述的碳纳米管选自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中,所述化学处理包括酸处理、氧化处理、异原子掺杂或表面活性剂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材料,其中,所述异原子选自氮、磷、硼、硫。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铜钴双金属硫化物CuCo2S4以纳米颗粒形式存在,其粒径为5-30nm。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其中,所述复合材料具有多孔结构,所述多孔结构为微孔和介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材料,其中,所述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大于10m2/g。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材料,其中,所述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大于30m2/g。
9.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铜源、钴源溶解于溶剂中,获得铜-钴溶液;
(2)先对碳材料进行酸处理,然后将酸处理后的碳材料分散在溶剂中,获得碳材料分散液;所述碳材料选自碳纳米管、碳纳米角、碳纤维、活性炭;
(3)通过以下三种方法之一得到所述复合材料:
方法一:即一步法,混合步骤(1)的铜-钴溶液和步骤(2)的碳材料分散液,加入硫源,水热反应或溶剂热反应或溶液化学反应,获得所述碳材料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的复合材料;
方法二:即二步法,S1.混合步骤(1)的铜-钴溶液和步骤(2)的碳材料分散液,加入碱性物质调节pH值后,通过水热反应或溶剂热反应或溶液化学反应,获得铜-钴氢氧化物/碳材料复合材料;S2.再加入硫源,水热反应或溶剂热反应或溶液化学反应,获得所述碳材料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的复合材料;
方法三:即三步法,S1’.混合步骤(1)的铜-钴溶液和步骤(2)的碳材料分散液,加入碱性物质调节pH后,通过水热反应或溶剂热反应或溶液化学反应,获得铜-钴氢氧化物/碳材料复合材料;S2’.退火,获得铜-钴氧化物/碳材料复合材料;S3’.再加入硫源,水热反应或溶剂热反应或溶液化学反应,获得所述碳材料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的复合材料;
其中,所述硫源选自半胱氨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源选自醋酸铜、氯化铜、硝酸铜、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钴源选自醋酸钴、氯化钴、硝酸钴、硫酸钴中的一种或多种。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溶剂选自有机溶剂、水及其混合物。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乙醇、乙二醇、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二步法和三步法中的碱性物质选自氢氧化钠、氨水、碳酸钠、三乙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酸处理采用浓硝酸、浓硫酸或其混合物进行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对加入铜源、钴源的溶剂进行超声分散或搅拌分散,使得铜-钴溶液形成澄清溶液。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对加入碳材料的溶剂进行超声分散或搅拌分散,形成碳材料分散液。
18.根据权利要求9-1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步法中,水热反应或溶剂热反应或溶液化学反应的加热温度为60-350℃,加热时间为5-48小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一步法中,水热反应或溶剂热反应或溶液化学反应的加热温度为170-190℃,加热时间为10-14小时。
20.根据权利要求9-1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二步法的S1中,加入碱性物质后水热反应或溶剂热反应或溶液化学反应的加热温度为60-350℃,加热时间为5-48小时。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二步法的S1中,加入碱性物质后水热反应或溶剂热反应或溶液化学反应的加热温度为170-190℃,加热时间为10-14小时。
22.根据权利要求9-1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二步法的S2中,加入硫源后水热反应或溶剂热反应或溶液化学反应的加热温度为60-350℃,加热时间为5-48小时。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二步法的S2中,加入硫源后水热反应或溶剂热反应或溶液化学反应的加热温度为160-180℃,加热时间为6-8小时。
24.根据权利要求9-1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三步法的S2’中的退火温度为100-800℃,退火时间为0.5-10小时。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三步法的S2’中的退火温度为200-400℃,退火时间为1-3小时。
26.根据权利要求9-1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三步法的S1’中,加入碱性物质后水热反应或溶剂热反应或溶液化学反应的加热温度为60-350℃,加热时间为2-48小时。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三步法的S1’中,加入碱性物质后水热反应或溶剂热反应或溶液化学反应的加热温度为170-190℃,加热时间为10-14小时。
28.根据权利要求9-1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三步法的S3’中,加入硫源后水热反应或溶剂热反应或溶液化学反应的加热温度为60-350℃,加热时间为5-48小时。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三步法的S3’中,加入硫源后水热反应或溶剂热反应或溶液化学反应的加热温度为160-180℃,加热时间为6-8小时。
30.一种用于水处理或废水处理方面的异质类芬顿催化剂或光催化剂或吸附降解剂,该催化剂或吸附降解剂采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碳材料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CuCo2S4的复合材料。
31.一种水处理或废水处理方法,其中采用权利要求30所述的异质类芬顿催化剂或光催化剂或吸附降解剂。
CN201710188791.9A 2017-03-27 2017-03-27 碳材料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法和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9440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88791.9A CN106944098B (zh) 2017-03-27 2017-03-27 碳材料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法和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88791.9A CN106944098B (zh) 2017-03-27 2017-03-27 碳材料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法和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44098A CN106944098A (zh) 2017-07-14
CN106944098B true CN106944098B (zh) 2019-10-29

Family

ID=59473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8879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944098B (zh) 2017-03-27 2017-03-27 碳材料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法和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440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64942A (zh) * 2017-08-24 2017-11-21 上海大学 可应用于类芬顿反应的水热炭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7670680B (zh) * 2017-09-21 2020-06-05 广州大学 一种固载化芬顿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899598B (zh) * 2017-10-26 2020-09-15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钴、氮共掺杂的纳米粒子-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803208A (zh) * 2017-11-14 2018-03-16 湘潭大学 一种微波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催化分解硫化氢的方法
CN108288693B (zh) * 2017-12-22 2020-07-10 天津师范大学 一种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锌锡双金属硫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295884A (zh) * 2018-02-14 2018-07-20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磁分离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在降解罗丹明b中的应用
KR102070920B1 (ko) * 2018-04-09 2020-01-29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전기적 펜톤 반응 시스템용 촉매,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극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기적 펜톤 반응 시스템
CN108298595B (zh) * 2018-04-26 2020-03-24 浙江美都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硫化铜钴微米球的方法
KR102136570B1 (ko) * 2018-07-03 2020-07-23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전기적 펜톤 반응 시스템용 이종금속 황화물 촉매,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극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기적 펜톤 반응 시스템
CN108993536B (zh) * 2018-07-25 2021-01-29 河南大学 一种在导电基底上生长的钯-镍钴硫复合纳米管阵列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9589980B (zh) * 2018-10-29 2020-12-1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复合材料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CN109518219B (zh) * 2018-12-24 2021-04-20 江苏大学 一种石墨烯基镍钴双金属析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742359B (zh) * 2019-01-07 2021-07-02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及锂硫电池
CN109759089A (zh) * 2019-03-11 2019-05-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硫铜钴矿尖晶石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136989B (zh) * 2019-06-10 2021-11-02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一种正极、其制备方法及制得的超级电容器
CN110428976B (zh) * 2019-07-16 2021-09-28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Cu-Co-S-MOF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681400B (zh) * 2019-09-30 2022-06-07 内江师范学院 一种h-三氧化钼/双金属硫化物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975854B (zh) * 2019-12-19 2022-08-05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含硫废碱处理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657495B (zh) * 2020-12-22 2021-12-21 同济大学 一种纳米四氧化三铁/石墨烯复合芬顿催化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62952B (zh) * 2020-12-29 2023-10-13 西华师范大学 一种镍-硫复合微米零价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64574B (zh) * 2021-04-22 2023-04-25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Ni-Fe/MoS2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降解氟苯尼考污染物中的应用
CN113713831B (zh) * 2021-07-20 2023-08-22 渤海大学 一种铜基异质结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3605085B (zh) * 2021-08-09 2023-06-09 安徽优优时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面料
CN114425370B (zh) * 2021-12-09 2023-10-27 伊犁师范大学 MoS2@CuCo2S4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74336B1 (en) * 2001-06-20 2006-07-11 Sandia Corporation Inorganic ion sorbents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same
CN105355919A (zh) * 2015-11-12 2016-02-24 西南大学 一种铜钴硫超细粉的制备方法
CN105869911B (zh) * 2016-06-08 2018-09-28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一种用于超级电容器的多孔硫化物/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44098A (zh) 2017-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44098B (zh) 碳材料负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法和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Khan et al. Manganese dioxide nanoparticles/activated carbon composite as efficient UV and visible-light photocatalyst
CN1982379B (zh) 一种内墙涂料组合物
CN109482179A (zh) TiO2/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甲醛的降解
CN110437458A (zh) 一种能重复使用的类芬顿催化剂[NH2-MIL-101(Fe)]的制备及应用方法
CN108525702A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负载型氯氧化铋光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03464122B (zh) 一种石墨烯/壳聚糖吸附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09174161B (zh) 可磁分离TNTs/g-C3N4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376900A (zh) 钼酸铋超薄纳米片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Visa et al. Behavior of the new composites obtained from fly ash and titanium dioxide in removing of the pollutants from wastewater
CN107930551A (zh) 一种生产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的方法、一种处理含六价铬废水的方法
Shen et al. Visible-light-driven photodegradation of xanthate in a continuous fixed-bed photoreactor: Experimental study and modeling
Erdem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activated carbon–supported cobalt catalyst from biomass mixture for tetracycline degradation via persulfate activation
CN111974404A (zh) 光助BiFe1-xCuxO3活化过一硫酸盐处理水体残留环丙沙星的方法
CN107754757A (zh) 一种纳米Fe3O4修饰硅藻土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barna et al. Influence of jute template on the surface, optical and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of sol-gel derived mesoporous zinc oxide
Zhu et al. Flower-like bentonite-based Co3O4 with oxygen vacancies-rich as highly efficient peroxymonosulfate activator for lomefloxacin hydrochloride degradation
CN111054377B (zh) 一种氧化锰纳米线负载四氧化三铁磁性芬顿催化剂及其一步合成方法及应用
CN111346639A (zh) FeOOH/碳纳米管复合滤膜的制备及其在光Fenton中的应用
CN101708464B (zh) 一种阳离子树脂基负载Cd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74283B (zh) 一种二硫化钼插层水滑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964248A (zh) 粉煤灰微珠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Trinh et al.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organic dye over bismuth vanadate–silicon dioxide–graphene oxide nanocomposite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Fathirad et al. Three-layer magnetic nanocomposite containing semiconductor nanoparticles as catalyst for dye removal from water solutions under visible light
Tran et al. Novel CdS/MIL-88A heterojunction coupled with H2O2/air-nanobubbles for enhanced visible-light driven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