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26809B -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26809B
CN106926809B CN201611217930.8A CN201611217930A CN106926809B CN 106926809 B CN106926809 B CN 106926809B CN 201611217930 A CN201611217930 A CN 201611217930A CN 106926809 B CN106926809 B CN 1069268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mounting bracket
short lug
installation part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179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26809A (zh
Inventor
小中弘毅
加藤由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da Go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Go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Go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Gose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926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268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268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268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3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roof frames or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7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they are fold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Abstract

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包括:气囊,气囊包括:气囊本体;以及,连接短凸片,其与安装支架连接,其中,安装支架包括:通过固定装置安装至车身的安装件;以及形成为从安装件的下端向两侧伸出并与气囊相连的连接件;在连接短凸片中,于折叠部中设置插入孔,安装件插进插入孔中;连接短凸片包括前侧部和后侧部,前侧部和后侧部从折叠部延伸至气囊本体,并覆盖连接件的前侧和后侧;以及环形结合部设置在防止安装件从插入孔脱出的位置,安装件具有储存在连接短凸片中的连接件。

Description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包括:气囊,其储存在车辆内侧的上缘中,并且在允许膨胀气体流入时膨胀以覆盖窗的内侧;以及安装支架,其将气囊的上缘安装至窗的上缘侧的车身。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头部保护气囊装置构造为使环形连接短凸片(环形连接短凸片从气囊的气囊本体的上缘向上突出并具有挠性)连接至安装支架,并且安装支架安装至车身,以将气囊安装至窗的上缘侧的车身。具体而言,在常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安装支架包括安装在车身上的安装件和形成为打开的插入孔,使连接短凸片能够插入安装件的下部区域中。将连接短凸片插进插入孔中,以将安装支架与气囊连接起来(例如,参见文献JP-A-2009-292441)。在文献JP-A-2009-292441中披露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当气囊本体膨胀时,连接短凸片被锁定在安装支架的插入孔的周缘中。
然而,在根据相关技术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通过插进设置在安装件下部的插入孔中安装连接短凸片。因此,当通过允许膨胀气体流入气囊本体而使气囊本体展开并膨胀以向下伸出时,连接短凸片被用力向下拉。在插入孔周缘的中央附近向下作用较大的拉力,使安装支架可能很大程度地变形以打开插入孔。在安装支架如上述较大程度变形的情况下,在通过连接短凸片与安装支架连接的气囊本体中也发生位置偏离。因此,存在膨胀的气囊本体不能顺利覆盖窗内侧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中,连接短凸片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牢固地连接至安装支架。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包括:气囊,其储存在车辆内侧的上缘中,并且当允许膨胀气体流入时其膨胀以覆盖窗的内侧;以及安装支架,其将气囊的上缘安装至窗上缘侧的车身,其中:气囊包括:气囊本体;以及连接短凸片,其具有环形形状,从气囊本体的上缘向上突出,与安装支架连接并具有挠性;安装支架包括:通过固定装置安装在车身上的安装件;以及,形成为比安装件更宽以从安装件的下端伸至两侧并与气囊连接的连接件;在连接短凸片中,在与气囊本体分开的末端的折叠部中设置插入孔,安装支架的安装件插进插入孔中;连接短凸片包括前侧部和后侧部,前侧部和后侧部从折叠部延伸至气囊本体,并覆盖连接件的前侧和后侧;以及前侧部和后侧部形成环形形状的连接短凸片,前侧部和后侧部的环形结合部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其防止安装支架的安装件从插入孔脱出,安装支架具有储存在连接短凸片中的连接件。
在本发明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当气囊本体展开时,在插入有安装件的插入孔的周缘中,连接短凸片由连接件支撑,连接件从安装件的下端伸至两侧。因此,虽然当气囊本体展开时经由设置在两侧之间的安装件用力向下拉动连接短凸片,由从安装件伸至两侧的连接件以分散方式承受拉力。因此,拉力难于集中于一个点,从而能够防止承受的拉力使安装支架变形。前侧部和后侧部形成为环形形状,连接短凸片构造成使前侧部和后侧部的环形结合部设置在能够防止安装件从插入孔脱出的位置。因此,能够使与连接短凸片组装在一起的安装支架不会从连接短凸片脱出,并且安装支架顺利地固定至车身或装配至预定壳体。虽然在气囊本体膨胀时通过向下用力拉动连接短凸片之后产生的反作用力使连接短凸片上浮,其能够准确地防止连接短凸片从安装支架脱出从而释放连接状态。为此,在本发明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能够防止安装支架的变形和连接短凸片的破裂,并因此使气囊本体能够膨胀以顺利覆盖窗的内侧。
因此,在本发明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通过简单的结构,连接短凸片能够紧固地连接至安装支架。
在本发明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当连接短凸片的环形结合部设置在前侧部和后侧部中与气囊本体的上缘分开的位置时,易于设定连接短凸片从环形结合部至末端的环形区域的长度尺寸,并且其能够可靠地防止安装支架从连接短凸片脱出。通过形成环形结合部,安装支架能够提前连接至连接短凸片,并且通过使用连接短凸片,在安装支架连接至气囊本体时的处理操作性良好,这是优选的。在连接短凸片自身从气囊本体伸出的量较小的情况中,环形结合部可构造为设置在前侧部和后侧部的位于气囊本体中的位置。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环形结合部可由直线缝合部形成,直线缝合部沿着连接件从安装支架的安装件伸出的方向。直线缝合部可彼此平行设置,以正交于连接件的伸出方向。
附图说明
根据下文给出的详细说明和仅以图示方式给出且不构成对本发明限制的附图,会更充分地理解本发明,以及,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从内侧观察时的示意前视图;
图2是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部分的截面图;
图3是图示将安装件安装至内板的状态的前后方向的局部放大横向截面图,以及图示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安装件的锁定爪的局部放大竖向截面图;
图4是前视图,图示将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使用的气囊扁平展开时状态;
图5是局部放大前视图,图示与图4的气囊中的安装支架连接的连接短凸片;
图6是局部放大截面图,图示与图4的气囊中的安装支架连接的连接短凸片;
图7是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使用的安装支架的轴测图;
图8是图7的安装支架的竖向截面图;
图9是形成图4的气囊中的连接短凸片的连接短凸片材料扁平展开时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0是示意图,图示通过使用图9的连接短凸片材料形成连接短凸片的过程;
图11是局部放大轴测图,示意性图示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使用的壳体;
图12A和图12B是图11中图示的壳体的平面图、以及图示安装支架安装在壳体中的状态的图;
图13是沿图12A和图12B的线XIII-XIII截取的部分的截面图;
图14是沿图12A和图12B的线XIV-XIV截取的部分的截面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连接短凸片的局部放大前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连接短凸片的局部放大前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安装支架的轴测图;以及
图18是图17的安装支架的竖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除非另外说明,在该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当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安装在车辆中时,竖向和前后方向与车辆V的竖向和前后方向相匹配。
如图1中所示,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安装在具有两个窗(侧窗)W1和W2的双排座椅类型的车辆V中。如图1中所示,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包括:气囊30;充气器12,其向气囊30供应膨胀气体;安装支架14,其将充气器12安装在车身1上;安装支架18,其将气囊30安装在车身1上;以及,壳体60,折叠气囊30储存在壳体60中。如图1中所示,在车辆V内侧的窗W1和W2的上缘侧,气囊30以折叠状态储存在范围从前柱FP的下缘经车顶侧梁RR的下缘至后柱RP上部的区域中。当安装在车辆V中时,折叠气囊30、充气器12和壳体60被储存为使其内侧I由气囊盖9遮盖(参见图1和图2)。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气囊盖9包括前柱装饰件4的下缘和车顶头衬5的下缘,前柱装饰件4的下缘遮盖前柱FP的内侧,车顶头衬5的下缘遮盖车顶侧梁RR的内侧。前柱装饰件4和车顶头衬5由合成树脂形成,并且分别在前柱FP和车顶侧梁RR中以固定方式安装至车身(车体)的内板2的内侧I。气囊盖9构造为遮盖以折叠状态储存的气囊30的内侧I,并且通过气囊30压迫可打开内侧I,从而当气囊30展开时气囊30能够在内侧向下伸出。
充气器12向气囊30供应膨胀气体。如图1中所示,充气器大致为圆柱形类型,并且在其末端设置能够排出膨胀气体的排气口(未示出)。将包括排气口附近的充气器12末端插入气囊30的连接口35(将在后文说明),并且从而通过使用设置在连接口35外周中卡子13将充气器12连接至气囊30。通过使用保持充气器12的安装支架14以及将安装支架14固定至车身1的内板2的螺栓15,将充气器12安装在内板2中位于后柱RP上方的位置(参见图1)。
如图1至图3所示,安装支架18是这样的部件,其用于将气囊30(气囊本体31)的上缘31a安装至窗W1和W2的上缘侧的车身1。如图7和图8所示,通过弯曲一片金属板形成安装支架18,并且其包括安装在车身1上的安装件19以及设置在安装件19下端19a中的连接件23。
安装件19安装在车身1的内板2中。如图2和图3所示,安装件19沿内板2形成,并具有插入孔20,作为固定装置的螺栓25能够插进插入孔20中。如图3中所示,在安装件19的前缘和后缘中,锁定爪21都形成为向上伸出,同时伸至作为内板2侧的外侧O(参见图7和图8),在将安装件19安装至内板2时,锁定爪21能够暂时锁定于形成在内板2中的锁定孔2b的周缘中。
连接件23形成为比安装件19宽,以从安装件19的下端19a向前后两侧伸出。因此,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如图7和图8所示,连接件23形成为几乎正交于安装件19,以伸至内侧(内部侧)I,同时从安装件19的下端伸至前后两侧。连接件23用于连接气囊30的连接短凸片(将在后文说明)。如图5中所示,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L1设定为安装件19在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L2的约5/2。如图8中所示,在连接件23中,在内侧和外侧(外部侧)方向的宽度尺寸L3设定为安装件19在竖向高度尺寸H1的大约3/5。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连接件23中,以大致椭圆形状打开的两个开口23a和23a形成在前后两端位置,该前后两端位置从前后方向的中央在前方和后方分开(参见图7)。如图12B和图14所示,这些开口23a和23a用于插入形成在壳体60中的突起62,折叠气囊30(完全折叠的本体66)储存在壳体60中。
安装支架18以这样的方式与连接短凸片45相连,安装件19设定为从形成在环形连接短凸片45(形成为从气囊30的气囊本体31的上缘31a伸出)的折叠部46中的插入孔50伸出,并且连接件23的前端部23b和后端部23c设定为从连接短凸片45伸出。在该状态下,通过将锁定爪21锁定至在内板2中形成的锁定孔2b的周缘,将安装件19暂时固定至内板2的预定位置。通过将作为固定装置的螺栓25插入形成在安装件19中的插入孔20中、并使用牢固固定在内板2中的螺母2a紧固螺栓25,将安装件19安装在内板2中。因此,气囊30(气囊本体31)的上缘31a在窗W1和W2的上缘侧安装在车身1中(参见图2和图3)。
如图4至图6所示,气囊30包括气囊本体31和连接短凸片45,连接短凸片45从气囊本体31的上缘31a向上突出,以与安装支架18连接。
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通过允许膨胀气体从充气器12流入气囊本体31,气囊本体31从折叠状态展开。气囊本体31展开以覆盖窗W1和W2的内侧、中柱CP、和中间立柱装饰件7及后柱RP的后柱装饰件8。如图4所示,气囊本体31包括气体容许部32和非流入部37,气体容许部32允许膨胀气体G流入,从而以将内侧壁32a和外侧壁32b分开的方式对气囊本体充气,非流入部37形成为使内侧壁32a和外侧壁32b彼此结合,从而不允许膨胀气体流入。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气体流入部32包括膨胀保护部33、允许膨胀气体流入膨胀保护部33的气体引导路径34、以及连接口35。非流入部37包括周缘38、片形部39和闭合部40。
如图4所示,气体流入部32的膨胀保护部33包括前保护部33a和后保护部33b,当气囊30完全膨胀时,前保护部33a覆盖前排座椅侧的窗W1,后保护部33b覆盖后排座椅侧的窗W2。在气囊本体31的上缘31a中,气体引导路径34设置为大致在前后方向延伸。气体引导路径34构造为将从充气器12排出的膨胀气体G引导至设置在气体引导路径34下方的膨胀保护部33(前保护部33a和后保护部33b)。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在气体引导路径34的后端中,连接口35形成为从气囊本体31向后伸出。连接口35的后端构造为打开的,使充气器12可连接至此。与以扁平方式展开的状态相比,当气囊30完全膨胀时,前保护部33a和后保护部33b在前后方向的宽度方向变得更窄。闭合部40设置在内部区域中,从而调整厚度以保持片形形状在前后方向延伸。
在除了连接口35的后端之外的整个区域上,非流入部37的周缘38形成为围绕气体流入部32的外周缘。片形部39设置在前保护部33a和后保护部33b之间,并且大致为矩形片。
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气囊本体31由聚酰亚胺、聚酯等构成的双层织物形成。连接短凸片45与气囊本体31分开构造。气囊本体31包括连接带42,其从前端向前延伸以将前端安装至车身1。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连接带42也与气囊本体31分开构造。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在气囊本体31的前端,与扁平展开状态时的竖向中心相比,连接带42设置为从略微上方位置向前延伸。通过使用预定安装件,前端以固定方式在前柱FP中安装于内板2中。
连接短凸片45是这样的部件,其用于将气囊本体31的上缘31a安装在车辆V的车身1的内板2中。如图4至图6所示,连接短凸片45设置在前后方向的多个位置,以从气囊本体31的上缘31a伸出。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连接短凸片45设置在四个位置。各连接短凸片45形成为具有挠性的环形。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通过多次折叠由聚酰胺或聚酯等织造织物形成的基底材料(将在后文中详细说明)形成连接短凸片45。在图6中,没有示出基底材料重叠的状态。通过在纵向将具有大致带状外形的片材车身的两端连接至气囊本体31,使连接短凸片45具有环形形状,其在前后方向为打开的。连接短凸片45包括:折叠部46,其为与气囊本体31分开的末端(上端);以及前侧部47和后侧部48,其从折叠部46朝向气囊本体31延伸并遮盖安装支架18中的连接件23的前侧和后侧。如图5和图6中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将遮盖连接件23上侧表面(内侧表面)的部分设定为前侧部47,以及将遮盖连接件23下侧表面(外侧表面)的部分设定为后侧部48。用于安装支架18的安装件19插入的插入孔50设置在连接短凸片45的折叠部46于前后方向的中央。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插入孔50构造为具有在前后方向的大致椭圆形状的开口(参见图10的截面B)。将长度尺寸(纵向的宽度尺寸)L4和横向的宽度尺寸L8分别设定至这样的程度,用以插入包括锁定爪21的整个安装件19。在连接短凸片45中,宽度尺寸L5(参见图10的截面B)设定为大于安装支架18的安装件19在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L2。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宽度尺寸L5设定为小于连接件23在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L1。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连接短凸片45的宽度尺寸L5设定为安装件19在前后方向宽度尺寸L2的约5/3,以及为连接件23在前后方向宽度尺寸L1的约7/10。如图7和图12B中所示,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连接短凸片45构造为使连接短凸片覆盖形成在连接件23中的开口23a的约一半,并且暴露开口23a的另一半。
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在连接短凸片45中,前侧部47和后侧部48在基底部(下端47a和48a)结合至气囊本体31。与结合至气囊本体31的气囊本体结合部52分开,前侧部47和后侧部48在环形结合部51的一部分中彼此结合,以在环形结合部51的末端侧具有环形形状。在将连接件23储存在连接短凸片45中的状态下,环形结合部51构造为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其能够防止安装件19从插入孔50中脱出。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环形结合部51设置在前侧部47和后侧部48中这样的位置处,其与气囊本体31上缘31a分开。具体而言,在连接短凸片45扁平展开而其中没有储存安装支架的状态下,环形结合部51形成在连接短凸片45的差不多竖向中心上方的位置(参见图10的截面C)。具体地,在扁平展开的连接短凸片45中,需要将从环形结合部51至插入孔50的长度尺寸L6(参见图10的截面C)设定为小于安装件19在竖向的宽度尺寸H1与安装支架18中连接件23在内侧和外侧方向的宽度尺寸L3之和。在该实施方式中,长度尺寸L6设定为这样的尺寸,其比连接件23在内侧和外侧方向的宽度尺寸L3约大2mm至5mm。如图5中所示,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在连接短凸片45于前后方向的几乎整个部分上,环形结合部51在连接件23的伸出方向(前后方向)形成为直线形状。在连接件23储存在连接短凸片45中使安装件19从插入孔50伸出的状态下,通过使用缝合线缝合前侧部47和后侧部48形成环形结合部51。
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通过折叠图9中示出的连接短凸片材料55形成连接短凸片45。两个连接短凸片组件56在纵向彼此平行设置,三个连接短凸片组件56在横向彼此平行设置,以及连接短凸片材料55具有彼此平行设置的总共六个部件。布置在横向中央的两个部件构造为具有在纵向的较短宽度尺寸。通过切除结合至气囊本体31的一部分(前侧部47和后侧部48的下端),设置在中央的连接短凸片组件56C构造为比其余连接短凸片组件56更短。进行切除用以防止气囊本体结合部52的区域比所需要的更厚。如图10的截面A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首先,将连接短凸片材料55以三层折叠,以与设置在二者之间的中央侧的连接短凸片组件56C在横向重叠。如图10的截面B所示,当以三层折叠的材料以两层折叠以在纵向重叠时,能够形成具有六层折叠形状(在前侧部47与后侧部48的每一个中以六层折叠的形状)的连接短凸片45。
如图2所示,储存折叠气囊30(完全折叠本体66)的壳体60形成为在截面图中具有大致倒U形状,以储存完全折叠本体66,并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形形状。如图1中所示,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用作壳体60的是两个壳体60F和壳体60R,壳体60F储存前保护部33a,壳体60R储存后保护部33b。
壳体60(60F和60R)由诸如聚烯烃基的热塑性弹性体等合成树脂形成,并且构造为从完全折叠本体66的外侧O朝上表面覆盖。如图11至图13中所示,在各壳体60(60F和60R)中,通过局部切除外侧的一部分,在设置连接短凸片45的部分中形成切除凹进61,以插入从完全折叠本体66伸出的连接短凸片45。切除凹进61在外侧从壳体60下端朝上表面形成。该开口在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L7(参见图12A和图12B)构造为使连接短凸片45能够插入其中,并且宽度尺寸L7构造为小于安装支架18的连接短凸片23在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L1。在完全折叠本体66储存在壳体60中的状态下,插入形成在连接件23中的开口23a和23a中的突起62形成为从切除凹进61的前后两个边缘的上表面向上伸出(参见图11至图14)。在完全折叠本体66储存在壳体60中的状态下,在突起62于前后方向的端缘中设置按压件63,按压件63能够按压作为连接件23的前后两个端部的前端部23b和后端部23c的上表面。按压件63设置为,使得在按压件63与壳体60上表面之间设置连接件23能够插入其中的间隙。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前后方向的端缘与内侧的端缘形成为从壳体60连接。连接件23的前端部23b和后端部23c从外侧插入按压件63与壳体60上表面之间的间隙中。当完全折叠本体66储存在壳体60中时,连接短凸片45设置为插入切除凹进61,以使安装支架18的安装件19向上伸出。此时,在突起62插入安装支架18的连接件23的开口23a中的状态下,由按压件63按压前端部23b和后端部23c的上表面。在该实施方式中,当通过按压件63按压连接件23的前端部23b和后端部23c的上表面时,突起62插入开口23a中的状态能够得以保持。以此方式,从完全折叠本体66伸出的安装支架18暂时锁定在壳体60中。在该实施方式中,壳体60构造为使其预定位置(未示出)安装在车身1的内板2上。
接着,将关于在车辆V中安装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进行说明。在安装支架18的安装件19从插入孔50伸出的状态下,连接短凸片45的前侧部47和后侧部48通过缝合线缝合,以形成环形结合部51。首先,折叠气囊本体31,从内侧壁32a和外侧壁32b扁平展开的状态至重叠,以允许下缘31b接近上缘31a,从而形成前后方向的长条形完全折叠本体66。具体地,在该实施方式中,气囊本体31以如下方式折叠,在上缘侧31a上,通过在前后方向附接多个皱褶,气囊本体31的气体引导路径34为波纹管式折叠,并且卷绕气体引导路径34下方的膨胀保护部33,以使下缘31b朝外侧缠绕(参见图2)。围绕完全折叠本体66的预定位置由可撕破的包裹材料包裹,用于防止在形成完全折叠本体66之后坍塌(未示出)。
接着,在连接短凸片45与安装支架18相连的状态下,使用缝合线将连接短凸片45缝合至气囊本体31的上缘31a,以形成气囊本体结合部52,上缘31a暴露于完全折叠本体66的上表面侧。之后,将完全折叠本体66储存在壳体60(60F和60R)中,并且用卡子13将已附接有安装支架14的充气器12连接至气囊30的连接口35,从而形成气囊组件。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气囊本体31完全折叠之后,缝合与安装支架18连接的连接短凸片45。然而,在折叠气囊本体31之前,与安装支架18连接的连接短凸片45可缝合至气囊本体31,以及然后可折叠气囊本体31。
接着,将安装支架14和18设置在车身1的内板2的预定位置,并使用螺栓15和25锁定。将从用于操作充气器的预定控制装置延伸的导线(未示出)连接至充气器12。在车身1的内板2中安装前柱装饰件4和顶盖内衬5,并且在车身1的内板2中安装柱装饰件6和7,从而能够将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安装在车辆V中。
在头部保护装置M安装于车辆V中之后,当通过从控制装置接收操作信号来操作充气器12时,从充气器12排出的膨胀气体流进气囊本体31。膨胀的气囊本体31按压并打开气囊盖9,同时撕破包裹材料(未示出),并展开以向下伸出。如由图1的双点划线所示,膨胀完成以覆盖窗W1和W2以及中柱CP和后柱RP的内侧。
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当展开气囊本体31时,在插入孔50的周缘中,由连接件23支撑连接短凸片45,连接件23从安装件19的下端伸至前后两侧,安装支架18的安装件19插进插入孔50中。因此,虽然当气囊本体31展开时通过置于两侧之间的安装件19用力向下拉动连接短凸片45,通过从安装件19伸出的连接件23以分散方式于前后两侧承受拉力。因此,拉力很难集中在一个点上,从而能够防止承受的拉力使安装支架变形。连接短凸片45构造为使前侧部47和后侧部48的环形结合部51设置在能够防止安装件19从插入孔50脱出的位置,前侧部47和后侧部48的环形结合部51以环形形状形成。因此,装配有连接短凸片45的安装支架18不会从连接短凸片45脱出,并且安装支架18平稳地固定至车身1或装配至壳体60。虽然由于在气囊本体31充气时用力向下拉动连接短凸片45之后产生的反作用力使连接短凸片45上浮,但其能够准确地防止连接短凸片45从安装支架18脱出而释放连接状态。为此,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能够防止安装支架18的变形和连接短凸片45的破裂,并因此使气囊本体31能够膨胀以顺利覆盖窗W1和W2的内侧。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通过简单的结构,使连接短凸片45能够牢靠地连接至安装支架18。
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构造为使插入孔50形成在连接短凸片45中,安装件19插进插入孔50,并且因此连接短凸片45与安装支架18相连。与常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不同,连接短凸片不是构造为插进形成在安装支架中的插入孔。为此,虽然如该实施方式中连接短凸片45由重叠多次的材料构造,但连接短凸片45能够与安装支架18毫无障碍地连接。多次重叠材料的结构能够提高强度,并且其能够准确防止连接短凸片45在气囊本体31膨胀时破裂。
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连接短凸片45的环形结合部51设置在前侧部47和后侧部48中与气囊本体31的上缘31a分开的位置。换句话说,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连接短凸片45构造为设置有环形结合部51,环形结合部51将从气囊本体结合部52分开的前侧部47和后侧部48结合,气囊本体结合部52将前侧部47和后侧部48的下端47a和48a连接至气囊本体31的上缘31a。因此,通过形成环形结合部51,安装支架18能够提前连接至连接短凸片45,并且通过使用连接短凸片45,当安装支架18连接至气囊本体31时的处理操作性良好。当该环形结合部51设置在前侧部47和后侧部48中与气囊本体31的上缘31a分开的位置时,容易设定连接短凸片45中从环形结合部51至末端的环形区域的长度尺寸,以及其能够可靠地防止安装支架18从连接短凸片45脱出。如图15中所示,在不考虑这些观点而使连接短凸片自身从气囊本体伸出的量设定为较小的情况下,连接短凸片45A可构造为使环形结合部51A也用作气囊本体结合部,并设置在前侧部47A和后侧部48A的处于气囊本体31中的位置。图15中所示连接短凸片45A从气囊本体31伸出的量较小,换句话说,其长度尺寸较小。因此,虽然连接短凸片45A在环形结合部51A中直接结合至的气囊本体31,其能够防止安装件19从插入孔50A脱出。
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环形结合部51由沿连接件23从安装支架18的安装件19伸出的方向(前后方向)的直线缝合部形成。环形结合部的形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如图16中所示的连接短凸片45B,环形结合部51B和51B可形成为使几乎竖向的直线缝合部在前后方向彼此平行设置,以正交于连接件23的伸出方向。
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安装支架18的连接件23设置为几乎正交于安装件19并伸至内侧。然而,安装支架的外形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例如,如图17和图18中所示的安装支架18C,连接件23C可设置为从安装件19向内侧偏置以向下延伸,连接件23C形成为比安装件19更宽,以从安装件19的下端19a伸至前后两侧。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使用的安装支架18构造为,当安装在车辆中时使连接件23设置在完全折叠本体66的上侧,并因此易于安装在这种类型的车辆中,其容易确保竖向较宽的储存空间。图17和图18所示的安装支架18C构造为,当安装在车辆中时使连接件23C设置在完全折叠本体的外侧,并因此易于安装在这种类型的车辆中,其容易确保在内侧和外侧方向较宽的储存空间。

Claims (3)

1.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包括:
气囊,其储存在车辆内侧的上缘中,并且当允许膨胀气体流入时其膨胀以覆盖窗的内侧;以及
安装支架,其将所述气囊的上缘安装至所述窗的上缘侧的车身,其中:
所述气囊包括:气囊本体;以及连接短凸片,其具有环形形状,从所述气囊本体的上缘向上突出,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并具有挠性;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件,其通过固定装置安装至所述车身;以及,连接件,其形成为比所述安装件更宽,以从所述安装件的下端伸至两侧,并与所述气囊连接;
在所述连接短凸片中,在与所述气囊本体分开的末端的折叠部中设置插入孔,所述安装支架的安装件插进所述插入孔中;
所述连接短凸片包括前侧部和后侧部,所述前侧部和所述后侧部从所述折叠部延伸至所述气囊本体,并覆盖所述连接件的前侧和后侧;
所述前侧部和所述后侧部以环形形状形成所述连接短凸片,所述前侧部和所述后侧部的环形结合部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其防止所述安装支架的安装件从所述插入孔脱出,所述安装支架具有储存在所述连接短凸片中的所述连接件,以及
所述连接短凸片的环形结合部设置在所述前侧部和所述后侧部中与所述气囊本体的上缘分开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短凸片的环形结合部由沿所述连接件从所述安装支架的安装件伸出的方向的直线缝合部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短凸片的环形结合部形成为使直线缝合部彼此平行设置,以正交于所述连接件从所述安装支架的安装件伸出的方向。
CN201611217930.8A 2015-12-28 2016-12-26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Active CN1069268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57161 2015-12-28
JP2015257161A JP6504049B2 (ja) 2015-12-28 2015-12-28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26809A CN106926809A (zh) 2017-07-07
CN106926809B true CN106926809B (zh) 2019-06-18

Family

ID=59086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17930.8A Active CN106926809B (zh) 2015-12-28 2016-12-26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05419B2 (zh)
JP (1) JP6504049B2 (zh)
CN (1) CN1069268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83142B2 (ja) * 2013-10-22 2017-08-23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及び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468152B2 (ja) * 2015-09-29 2019-02-1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の折畳完了体とエアバッグ
EP3359425B1 (en) * 2015-10-07 2019-08-14 Key Safety Systems, Inc. Side curtain airbag module
US10106120B2 (en) * 2016-02-26 2018-10-23 Toyoda Gosei Co., Ltd. Head-protecting airbag device
JP6597504B2 (ja) * 2016-07-13 2019-10-30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02016120177A1 (de) * 2016-10-24 2018-04-26 Trw Automotive Gmbh Gassackmodul
JP6472425B2 (ja) * 2016-11-14 2019-02-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の縫製構造
US11130464B2 (en) 2018-02-06 2021-09-28 Autoliv Asp, Inc. Mounting tab assemblies for securing an airbag to a vehicle
JP6954235B2 (ja) * 2018-06-25 2021-10-2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860603B2 (ja) * 2019-03-01 2021-04-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仮止め構造
JP2020152319A (ja) * 2019-03-22 2020-09-24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12172732B (zh) * 2019-07-01 2023-07-14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安全气囊组件
JP7151682B2 (ja) * 2019-09-27 2022-10-1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
WO2021076406A1 (en) * 2019-10-18 2021-04-22 Autoliv Asp, Inc. Mounting tab assemblies for securing an airbag to a vehicle
US11603065B2 (en) * 2020-02-18 2023-03-14 Autoliv Asp, Inc. Airbag hanger tabs and related assembly methods
KR20220150509A (ko) * 2021-05-04 2022-11-11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커튼 에어백쿠션의 고정장치
KR20220158440A (ko) * 2021-05-24 2022-12-01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커튼에어백용 차체 결합 장치
US11628796B2 (en) * 2021-08-23 2023-04-18 ZF Passive Safety Systems US Inc. Curtain airbag deployment ramp with mounting tab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6675A (zh) * 2002-02-06 2003-08-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的车身结构
CN101195367A (zh) * 2006-12-04 2008-06-1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帘式气囊
JP2009292441A (ja) * 2008-06-09 2009-12-17 Takata Corp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用ブラケット及び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8844992B1 (en) * 2013-05-10 2014-09-3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hicle, a clip assembly for the vehicl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clip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47038B2 (en) * 2005-07-28 2009-06-16 Autoliv Asp, Inc. Inflatable curtain with multi-layered tab
US7823914B2 (en) * 2007-05-14 2010-11-02 Autoliv Asp, Inc. Airbag mounting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DE102008061282B4 (de) * 2008-12-11 2021-03-04 Autoliv Development Ab Vorhanggassack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Beschlagteil zur Befestigung eines Vorhanggassackes an einem Kraftfahrzeug
US8056924B2 (en) * 2009-08-20 2011-11-15 Autoliv Asp, Inc. Inflatable airbag assemblies with alignment apertures
US8091918B2 (en) * 2010-01-19 2012-01-10 Autoliv Asp, Inc. Double-sewn airbag mounting assemblies
JP5566855B2 (ja) * 2010-11-08 2014-08-06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の組み立て方法
EP3165410B1 (en) * 2012-10-19 2018-04-18 Autoliv Development AB Curtain airbag device
JP2016068651A (ja) * 2014-09-29 2016-05-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655596B1 (ko) * 2014-12-08 2016-09-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커튼 에어백쿠션의 고정장치
US9981625B2 (en) * 2016-02-25 2018-05-29 Autoliv Asp, Inc. Airbag mounting bracket
JP6597504B2 (ja) * 2016-07-13 2019-10-30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6675A (zh) * 2002-02-06 2003-08-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的车身结构
CN101195367A (zh) * 2006-12-04 2008-06-1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帘式气囊
JP2009292441A (ja) * 2008-06-09 2009-12-17 Takata Corp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用ブラケット及び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8844992B1 (en) * 2013-05-10 2014-09-3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hicle, a clip assembly for the vehicl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clip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04049B2 (ja) 2019-04-24
US20170182964A1 (en) 2017-06-29
JP2017119488A (ja) 2017-07-06
US10005419B2 (en) 2018-06-26
CN106926809A (zh) 2017-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26809B (zh)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US10093265B2 (en) Knee protecting air bag system
US8448981B2 (en) Side airbag device for vehicle
US10207668B2 (en) Side airbag device
JP6032148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523793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110057426A1 (en) Side airbag device for vehicle seat
US9278660B2 (en) Front passenger seat airbag
US20090194982A1 (en) Airbag apparatus for a front passenger's seat
CN106004766A (zh) 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
JP5962563B2 (ja) エアバッグの製造方法
US10661745B2 (en) Head protection airbag device
US20180281733A1 (en) Airbag device
US20070018438A1 (en) Airbag Device
CN104512368B (zh) 气囊及具备该气囊的气囊装置
JP2017132325A (ja)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
JP4211479B2 (ja) 乗員脚部保護装置
JP2007030616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4203657B (zh) 气囊组件和系绳
CN107284396A (zh)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CN106004773A (zh) 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
US10953841B2 (en) Passenger seat airbag device
EP4159550A1 (en)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US10183646B2 (en) Occupant restraining apparatus
JP6772659B2 (ja) 乗員拘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