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16056B - 仲醇聚氧乙烯醚的精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仲醇聚氧乙烯醚的精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16056B
CN106916056B CN201710240626.3A CN201710240626A CN106916056B CN 106916056 B CN106916056 B CN 106916056B CN 201710240626 A CN201710240626 A CN 201710240626A CN 106916056 B CN106916056 B CN 1069160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ondary alcohol
alcohol polyoxyethylene
alkali metal
polyoxyethylene ether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406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16056A (zh
Inventor
徐兴建
舒建生
张江锋
侯海育
王建臣
李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Duolun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Duolun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Duolun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Duolun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4062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160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16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160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160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160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1/00Preparation of ethers;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groups or groups
    • C07C41/01Preparation of ethers
    • C07C41/34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41/46Use of additives, e.g. for stabil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1/00Preparation of ethers;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groups or groups
    • C07C41/01Preparation of ethers
    • C07C41/02Preparation of ethers from oxiranes
    • C07C41/03Preparation of ethers from oxiranes by reaction of oxirane rings with hydroxy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1/00Preparation of ethers;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groups or groups
    • C07C41/01Preparation of ethers
    • C07C41/34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olye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仲醇聚氧乙烯醚的精制方法,采用包括如下步骤的技术方案:(1)仲醇聚氧乙烯醚粗产品与PEG脱除剂混合接触得到中间物料;(2)过滤中间物料得滤液;(3)滤液与水混合,于仲醇聚氧乙烯醚浊点以上静置分层,得油相;(4)除去油相中杂质水得仲醇聚氧乙烯醚精制产品;所述仲醇聚氧乙烯醚粗产品是以仲醇为起始剂,环氧乙烷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发生聚合反应得到;所述PEG脱除剂选自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Description

仲醇聚氧乙烯醚的精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仲醇聚氧乙烯醚的精制方法,特别涉及对C8-C18仲醇和环氧乙烷为原料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通过聚合反应得到的粗仲醇聚氧乙烯醚进行精制得到低PEG含量产品的精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仲醇聚氧乙烯醚是一种几乎无色、无味、在常温下透明的液体,流动点及粘度较伯醇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低,并且使用方便。仲醇聚氧乙烯醚应用领域广泛,且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正快速增长。受技术和规模限制,目前基本上是质差、量少、价高的局面,如解决,将增加国内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国内在仲醇环氧化反应方面,对催化剂的探索研究、反应条件、反应动力学、反应形式、环氧化物的分离精制方法、成品质量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且由于仲醇的羟基与伯醇在结构上及化学特性上有所不同,在与环氧乙烷加成时,若使用碱性催化剂其反应速度较小,结果加成物中乙氧基分布幅度很宽,实际上不可能制成醇乙氧基化物,因此仲醇的乙氧基化催化剂的选择,国内外普遍选用Friedel-Crafts型酸性催化剂如BF3、BF3醚化物、AlCl3、H2SO4、HClO4、H3PO4等,其中以BF3乙醚溶液最为适宜,在酸性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仲醇的乙氧基化反应很快,制成仲醇乙氧基化合物。
但现有制备方法产生的副产物有二恶烷、PEG、游离的未反应醇等,尤其是高含量的PEG存在,会影响产品的低温流动性,最终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因此解决的目的是制备低含量PEG的仲醇聚氧乙烯醚。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是现有仲醇和环氧乙烷为原料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通过聚合反应得到的粗仲醇聚氧乙烯醚产品中PEG含量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仲醇聚氧乙烯醚的精制方法,该方法明显降低产品中的PEG含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仲醇聚氧乙烯醚的精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仲醇聚氧乙烯醚粗产品与PEG脱除剂混合接触得到中间物料;
(2)过滤中间物料得滤液;
(3)滤液与水混合,于仲醇聚氧乙烯醚浊点以上静置分层,得油相;
(4)除去油相中杂质水得仲醇聚氧乙烯醚精制产品;
所述仲醇聚氧乙烯醚粗产品是以仲醇为起始剂,环氧乙烷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发生聚合反应得到;
所述PEG脱除剂包括选自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酸性催化剂优选为三氟化硼。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三氟化硼纯态时常温为气体,使用和储运均不方便。为了使用和储运方便,通常以三氟化硼溶解在醇、醚、酮等溶剂中的溶液形式储运和使用。例如但不限于三氟化硼乙醚溶液,以重量计,三氟化硼的浓度可以是10~50%(例如三氟化硼的浓度可以是15%、20%、25%、30%、35%、40%、45%等等)。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的三氟化硼均采用三氟化硼重量浓度为46.5%的三氟化硼乙醚溶液,但计量仍以三氟化硼进行。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仲醇优选自C8-C18仲醇中的至少一种,例如仲醇可以是如下碳数的仲醇中的至少或它们之间任意比例的混合物:C8、C9、C10、C11、C12、C13、C14、C15、C16、C17或C18。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仲醇聚氧乙烯醚分子中环氧乙烷的加成数优选为1-5,例如但不限于所述加成数为2、3、4等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PEG脱除剂用量优选为粗产品中酸性催化剂克当量数的0.5-10倍,例如但不限于的倍数为1、1.5、2、2.5、3、3.5、4、4.5、5、5.5、6、6.5、7、7.5、8、8.5、9、9.5等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接触的温度优选为10-150℃,例如该温度可以是但不限于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等等;更优选10-70℃。
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达到充分接触的目的,步骤(1)接触的时间越长越好,比如不限于10分钟以上、20分钟以上、40分钟以上、80分钟以上、120分钟以上,但出于经济目的一般控制在10-180分钟,进一步优选100-140分钟。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仲醇聚氧乙烯醚粗产品制备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是环氧乙烷在酸性催化剂存在反应得到的粗产品均适用用本发明,例如但不限于所述仲醇聚氧乙烯醚粗产品可以采用包括如下步骤的制备方法制得:
(i)在带混合结构高压反应釜中加入仲醇和酸性催化剂;
(ii)氮气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
(iii)然后向反应釜中通入环氧乙烷进行反应得到所述仲醇聚氧乙烯醚粗产品。
上述技术方案中,对带混合结构高压反应釜而言,对所述混合结构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提供反应物料在反应釜内混合的机构均可以,对混合结构的具体形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但不限于具有搅拌的高压反应釜和/或具有将喷雾混合结构的高压反应釜。
上述技术方案中,对于反应的具体工艺条件没有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合理确定,例如:
反应的温度可以为50~90℃。反应温度的非限制性的例子可以是60℃、70℃、80℃等等
反应的压力可以为0~1MPa。反应压力的非限制性的例子可以是0.1MPa、0.2MPa、0.3MPa、0.4MPa、0.5MPa、0.6MPa、0.7MPa、0.8MPa、0.9MPa等等。
催化剂的用量可以是起始剂与环氧乙烷总重量的0.1~1%。催化剂用量的非限制性的例子可以是0.1%、0.2%、0.3%、0.4%、0.5%、0.6%、0.7%、0.8%、0.9%等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作为非限制性的举例,所述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包括选自碱金属氢氧化物、碱金属烷氧基化物、碱金属碳酸盐和碱金属硅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作为更加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包括第一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和第二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其中第一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包括选自碱金属硅酸盐中的至少一种,第二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包括选自碱金属氢氧化物、碱金属烷氧基化物和碱金属碳酸盐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第一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和第二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在脱除PEG的效率方面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当所述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包括第一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和第二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时,第一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和第二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的相互比例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但不限于第一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与第二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的当量数之比为0.1~10。在此比值范围内,更加具体的例子可以是但不限于0.2、0.4、0.6、0.8、1、1.2、1.4、1.6、1.8、2、2.5、3、3.5、4、4.5、5、5.5、6、6.5、7、7.5、8、8.5、9、9.5等等。更加优选此比值为1.2~5。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和第二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在步骤(1)中与仲醇聚氧乙烯醚粗产品的混合先后顺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先后与仲醇聚氧乙烯醚粗产品混合(先第一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或先第二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均可)、同时与仲醇聚氧乙烯醚粗产品混合(可以单独同时加入第一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和第二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也可以将第一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和第二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混合后再混入仲醇聚氧乙烯醚粗产品),均可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并得到可比的技术效果。为了同比,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和第二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均先行混合后再与仲醇聚氧乙烯醚粗产品混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碱金属较优的选自钠和/或钾。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碱金属烷氧基化物中的烷优选C1~C3的烷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当选自C1的烷,所述碱金属烷氧基化物为碱金属甲醇盐(例如但不限于甲醇钾和/或甲醇钠);当选自C2的烷,所述碱金属烷氧基化物为碱金属乙醇盐(例如但不限于乙醇钾和/或乙醇钠);当选自C3的烷,所述碱金属烷氧基化物为碱金属正丙醇盐(例如但不限于正丙醇钾和/或正丙醇钠)和/或碱金属异丙醇盐(例如但不限于异丙醇钾和/或异丙醇钠)。
上述技术方案中,作为钠的碱金属硅酸盐的例子,例如但不限于包括选自Na2SiO3、Na2SiO3·5H2O和Na2SiO3·9H2O中三种化合物的至少一种。我们发现,在三种化合物中,Na2SiO3·5H2O效果比Na2SiO3或Na2SiO3·9H2O效果好很多。
上述技术方案中,对于步骤(2)的过滤,如过滤未透明,可以采取重复过滤,不限次数,直至得到的滤液透明即可最好状态。过滤操作可以非强制性采用助滤剂,助滤剂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但不限于是活性白土、硅藻土、硅酸镁、珍珠岩、二氧化硅、活性炭、环氧树脂、4A分子筛、γ-氧化铝、ZSM-5分子筛,过滤过程可先采用粗过滤,再进行精细过滤。
上述技术方案中,仲醇聚氧乙烯醚与助滤剂的比例没有特别限制,在本发明的构思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从经济和环保的角度选择,作为非限制性举例,以重量比计,助滤剂的用量占待过滤料重的0.1-2%,更进一步0.1-0.5%。为同比计,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采用的助滤剂均为硅藻土,用量为0.4%。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3)中滤液与水的质量比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满足于仲醇聚氧乙烯醚浊点以上静置分层的量即可,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灵活选择。例如但不限于滤液与水的质量比为0.1~10,在此范围内进一步非限定性的质量比的例子可以是0.5、1、1.5、2、2.5、3、3.5、4、4.5、5、5.5、6、6.5、7、7.5、8、8.5、9、9.5等等。
在本领域,克当量作为单位容易理解。比如具体物质克当量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碱金属氢氧化物的克当量数=碱金属氢氧化物的克数/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摩尔质量;
碱金属烷氧基化合物的克当量数=碱金属烷氧基化合物的克数/碱金属烷氧基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碱金属硅酸盐的克当量数=碱金属硅酸盐的克数/碱金属硅酸盐的摩尔质量;
三氟化硼的克当量数=(BF3的克数/BF3的摩尔质量)×3。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聚乙二醇含量,分析方法为:GB/T 5560-200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含量和非离子活性物(加成物)含量的测定Weilbull法。
发明人经过实验发现,使用本发明方法后,能够大大降低仲醇聚氧乙烯醚中的PEG含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比较例1】
在1L的带搅拌的高压釜中加入1摩尔C13仲醇和0.34g三氟化硼,密封反应釜,开启搅拌。使用氮气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三次,然后向反应釜中通入环氧乙烷,控制反应温度70℃和反应压力为0.2MPa,直至通入环氧乙烷的总量为3摩尔,即合成C13仲醇聚氧乙烯(3)醚,至反应釜压力不再下降,表明完成熟化反应,得到仲醇聚氧乙烯(3)醚粗产物,降温并维持50℃,搅拌2小时30分钟,加入助滤剂搅拌均匀,过滤得澄清液,取250克澄清液并向其中加入60g的水,搅拌升温至60℃,并在此温度下静置分层45分钟,分出油相,然后搅拌升温至80℃减压蒸馏去除残留水份,得到仲醇聚氧乙烯(3)醚粗产品。
测定PEG的含量。为便于比较,将PEG脱除剂的种类和PEG测定结果列于表1。
【实施例1】
在1L的带搅拌的高压釜中加入1摩尔C13仲醇和0.34g三氟化硼,密封反应釜,开启搅拌。使用氮气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三次,然后向反应釜中通入环氧乙烷,控制反应温度70℃和反应压力为0.2MPa,直至通入环氧乙烷的总量为3摩尔,即合成C13仲醇聚氧乙烯(3)醚,至反应釜压力不再下降,表明完成熟化反应,得到仲醇聚氧乙烯(3)醚粗产物,降温并维持50℃,加入3倍于仲醇聚氧乙烯(3)醚粗产物中三氟化硼克当量数的氢氧化钠粉末,搅拌1小时30分钟,加入助滤剂搅拌均匀,过滤得澄清液,取250克澄清液并向其中加入60g的水,搅拌升温至60℃,并在此温度下静置分层45分钟,分出油相,然后搅拌升温至80℃减压蒸馏去除残留水份,得到仲醇聚氧乙烯(3)醚精制产品。
测定PEG的含量。为便于比较,将PEG脱除剂的种类和PEG测定结果列于表1。
【实施例2】
在1L的带搅拌的高压釜中加入1摩尔C13仲醇和0.34g三氟化硼,密封反应釜,开启搅拌。使用氮气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三次,然后向反应釜中通入环氧乙烷,控制反应温度70℃和反应压力为0.2MPa,直至通入环氧乙烷的总量为3摩尔,即合成C13仲醇聚氧乙烯(3)醚,至反应釜压力不再下降,表明完成熟化反应,得到仲醇聚氧乙烯(3)醚粗产物,降温并维持50℃,加入3倍于仲醇聚氧乙烯(3)醚粗产物中三氟化硼克当量数的氢氧化钾粉末,搅拌1小时30分钟,加入助滤剂搅拌均匀,过滤得澄清液,取250克澄清液并向其中加入60g的水,搅拌升温至60℃,并在此温度下静置分层45分钟,分出油相,然后搅拌升温至80℃减压蒸馏去除残留水份,得到仲醇聚氧乙烯(3)醚精制产品。
测定PEG的含量。为便于比较,将PEG脱除剂的种类和PEG测定结果列于表1。
【实施例3】
在1L的带搅拌的高压釜中加入1摩尔C13仲醇和0.34g三氟化硼,密封反应釜,开启搅拌。使用氮气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三次,然后向反应釜中通入环氧乙烷,控制反应温度70℃和反应压力为0.2MPa,直至通入环氧乙烷的总量为3摩尔,即合成C13仲醇聚氧乙烯(3)醚,至反应釜压力不再下降,表明完成熟化反应,得到仲醇聚氧乙烯(3)醚粗产物,降温并维持50℃,加入3倍于仲醇聚氧乙烯(3)醚粗产物中三氟化硼克当量数的Na2SiO3粉末,搅拌1小时30分钟,加入助滤剂搅拌均匀,过滤得澄清液,取250克澄清液并向其中加入60g的水,搅拌升温至60℃,并在此温度下静置分层45分钟,分出油相,然后搅拌升温至80℃减压蒸馏去除残留水份,得到仲醇聚氧乙烯(3)醚精制产品。
测定PEG的含量。为便于比较,将PEG脱除剂的种类和PEG测定结果列于表1。
【实施例4】
在1L的带搅拌的高压釜中加入1摩尔C13仲醇和0.34g三氟化硼,密封反应釜,开启搅拌。使用氮气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三次,然后向反应釜中通入环氧乙烷,控制反应温度70℃和反应压力为0.2MPa,直至通入环氧乙烷的总量为3摩尔,即合成C13仲醇聚氧乙烯(3)醚,至反应釜压力不再下降,表明完成熟化反应,得到仲醇聚氧乙烯(3)醚粗产物,降温并维持50℃,加入3倍于仲醇聚氧乙烯(3)醚粗产物中三氟化硼克当量数的Na2SiO3·5H2O粉末,搅拌1小时30分钟,加入助滤剂搅拌均匀,过滤得澄清液,取250克澄清液并向其中加入60g的水,搅拌升温至60℃,并在此温度下静置分层45分钟,分出油相,然后搅拌升温至80℃减压蒸馏去除残留水份,得到仲醇聚氧乙烯(3)醚精制产品。
测定PEG的含量。为便于比较,将PEG脱除剂的种类和PEG测定结果列于表1。
【实施例5】
在1L的带搅拌的高压釜中加入1摩尔C13仲醇和0.34g三氟化硼,密封反应釜,开启搅拌。使用氮气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三次,然后向反应釜中通入环氧乙烷,控制反应温度70℃和反应压力为0.2MPa,直至通入环氧乙烷的总量为3摩尔,即合成C13仲醇聚氧乙烯(3)醚,至反应釜压力不再下降,表明完成熟化反应,得到仲醇聚氧乙烯(3)醚粗产物,降温并维持50℃,加入3倍于仲醇聚氧乙烯(3)醚粗产物中三氟化硼克当量数的Na2SiO3·9H2O粉末,搅拌1小时30分钟,加入助滤剂搅拌均匀,过滤得澄清液,取250克澄清液并向其中加入60g的水,搅拌升温至60℃,并在此温度下静置分层45分钟,分出油相,然后搅拌升温至80℃减压蒸馏去除残留水份,得到仲醇聚氧乙烯(3)醚精制产品。
测定PEG的含量。为便于比较,将PEG脱除剂的种类和PEG测定结果列于表1。
【实施例6】
在1L的带搅拌的高压釜中加入1摩尔C13仲醇和0.34g三氟化硼,密封反应釜,开启搅拌。使用氮气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三次,然后向反应釜中通入环氧乙烷,控制反应温度70℃和反应压力为0.2MPa,直至通入环氧乙烷的总量为3摩尔,即合成C13仲醇聚氧乙烯(3)醚,至反应釜压力不再下降,表明完成熟化反应,得到仲醇聚氧乙烯(3)醚粗产物,降温并维持50℃,加入3倍于仲醇聚氧乙烯(3)醚粗产物中三氟化硼克当量数的PEG脱除剂(Na2SiO3粉末与氢氧化钠粉末当量数之比为1.6),搅拌1小时30分钟,加入助滤剂搅拌均匀,过滤得澄清液,取250克澄清液并向其中加入60g的水,搅拌升温至60℃,并在此温度下静置分层45分钟,分出油相,然后搅拌升温至80℃减压蒸馏去除残留水份,得到仲醇聚氧乙烯(3)醚精制产品。
测定PEG的含量。为便于比较,将PEG脱除剂的种类和PEG测定结果列于表1。
【实施例7】
在1L的带搅拌的高压釜中加入1摩尔C13仲醇和0.34g三氟化硼,密封反应釜,开启搅拌。使用氮气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三次,然后向反应釜中通入环氧乙烷,控制反应温度70℃和反应压力为0.2MPa,直至通入环氧乙烷的总量为3摩尔,即合成C13仲醇聚氧乙烯(3)醚,至反应釜压力不再下降,表明完成熟化反应,得到仲醇聚氧乙烯(3)醚粗产物,降温并维持50℃,加入3倍于仲醇聚氧乙烯(3)醚粗产物中三氟化硼克当量数的PEG脱除剂(Na2SiO3·5H2O粉末与氢氧化钠粉末当量数之比为1.6),搅拌1小时30分钟,加入助滤剂搅拌均匀,过滤得澄清液,取250克澄清液并向其中加入60g的水,搅拌升温至60℃,并在此温度下静置分层45分钟,分出油相,然后搅拌升温至80℃减压蒸馏去除残留水份,得到仲醇聚氧乙烯(3)醚精制产品。
测定PEG的含量。为便于比较,将PEG脱除剂的种类和PEG测定结果列于表1。
【实施例8】
在1L的带搅拌的高压釜中加入1摩尔C13仲醇和0.34g三氟化硼,密封反应釜,开启搅拌。使用氮气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三次,然后向反应釜中通入环氧乙烷,控制反应温度70℃和反应压力为0.2MPa,直至通入环氧乙烷的总量为3摩尔,即合成C13仲醇聚氧乙烯(3)醚,至反应釜压力不再下降,表明完成熟化反应,得到仲醇聚氧乙烯(3)醚粗产物,降温并维持50℃,加入3倍于仲醇聚氧乙烯(3)醚粗产物中三氟化硼克当量数的PEG脱除剂(Na2SiO3·9H2O粉末与氢氧化钠粉末当量数之比为1.6),搅拌1小时30分钟,加入助滤剂搅拌均匀,过滤得澄清液,取250克澄清液并向其中加入60g的水,搅拌升温至60℃,并在此温度下静置分层45分钟,分出油相,然后搅拌升温至80℃减压蒸馏去除残留水份,得到仲醇聚氧乙烯(3)醚精制产品。
测定PEG的含量。为便于比较,将PEG脱除剂的种类和PEG测定结果列于表1。
【实施例9】
在1L的带搅拌的高压釜中加入1摩尔C13仲醇和0.34g三氟化硼,密封反应釜,开启搅拌。使用氮气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三次,然后向反应釜中通入环氧乙烷,控制反应温度70℃和反应压力为0.2MPa,直至通入环氧乙烷的总量为3摩尔,即合成C13仲醇聚氧乙烯(3)醚,至反应釜压力不再下降,表明完成熟化反应,得到仲醇聚氧乙烯(3)醚粗产物,降温并维持50℃,加入3倍于仲醇聚氧乙烯(3)醚粗产物中三氟化硼克当量数的PEG脱除剂(Na2SiO3·5H2O粉末与氢氧化钾粉末当量数之比为1.6),搅拌1小时30分钟,加入助滤剂搅拌均匀,过滤得澄清液,取250克澄清液并向其中加入60g的水,搅拌升温至60℃,并在此温度下静置分层45分钟,分出油相,然后搅拌升温至80℃减压蒸馏去除残留水份,得到仲醇聚氧乙烯(3)醚精制产品。
测定PEG的含量。为便于比较,将PEG脱除剂的种类和PEG测定结果列于表1。
【实施例10】
在1L的带搅拌的高压釜中加入1摩尔C13仲醇和0.34g三氟化硼,密封反应釜,开启搅拌。使用氮气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三次,然后向反应釜中通入环氧乙烷,控制反应温度70℃和反应压力为0.2MPa,直至通入环氧乙烷的总量为3摩尔,即合成C13仲醇聚氧乙烯(3)醚,至反应釜压力不再下降,表明完成熟化反应,得到仲醇聚氧乙烯(3)醚粗产物,降温并维持50℃,加入3倍于仲醇聚氧乙烯(3)醚粗产物中三氟化硼克当量数的PEG脱除剂(Na2SiO3·5H2O粉末与甲醇钠粉末当量数之比为1.6),搅拌1小时30分钟,加入助滤剂搅拌均匀,过滤得澄清液,取250克澄清液并向其中加入60g的水,搅拌升温至60℃,并在此温度下静置分层45分钟,分出油相,然后搅拌升温至80℃减压蒸馏去除残留水份,得到仲醇聚氧乙烯(3)醚精制产品。
测定PEG的含量。为便于比较,将PEG脱除剂的种类和PEG测定结果列于表1。
【实施例11】
在1L的带搅拌的高压釜中加入1摩尔C13仲醇和0.34g三氟化硼,密封反应釜,开启搅拌。使用氮气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三次,然后向反应釜中通入环氧乙烷,控制反应温度70℃和反应压力为0.2MPa,直至通入环氧乙烷的总量为3摩尔,即合成C13仲醇聚氧乙烯(3)醚,至反应釜压力不再下降,表明完成熟化反应,得到仲醇聚氧乙烯(3)醚粗产物,降温并维持50℃,加入4倍于仲醇聚氧乙烯(3)醚粗产物中三氟化硼克当量数的PEG脱除剂(Na2SiO3·5H2O粉末与氢氧化钠粉末当量数之比为1.2),搅拌1小时30分钟,加入助滤剂搅拌均匀,过滤得澄清液,取250克澄清液并向其中加入60g的水,搅拌升温至60℃,并在此温度下静置分层45分钟,分出油相,然后搅拌升温至80℃减压蒸馏去除残留水份,得到仲醇聚氧乙烯(3)醚精制产品。
测定PEG的含量。为便于比较,将PEG脱除剂的种类和PEG测定结果列于表1。
【实施例12】
在1L的带搅拌的高压釜中加入1摩尔C13仲醇和0.34g三氟化硼,密封反应釜,开启搅拌。使用氮气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三次,然后向反应釜中通入环氧乙烷,控制反应温度70℃和反应压力为0.2MPa,直至通入环氧乙烷的总量为3摩尔,即合成C13仲醇聚氧乙烯(3)醚,至反应釜压力不再下降,表明完成熟化反应,得到仲醇聚氧乙烯(3)醚粗产物,降温并维持50℃,加入2倍于仲醇聚氧乙烯(3)醚粗产物中三氟化硼克当量数的PEG脱除剂(Na2SiO3·5H2O粉末与氢氧化钠粉末当量数之比为2),搅拌1小时30分钟,加入助滤剂搅拌均匀,过滤得澄清液,取250克澄清液并向其中加入60g的水,搅拌升温至60℃,并在此温度下静置分层45分钟,分出油相,然后搅拌升温至80℃减压蒸馏去除残留水份,得到仲醇聚氧乙烯(3)醚精制产品。
测定PEG的含量。为便于比较,将PEG脱除剂的种类和PEG测定结果列于表1。
表1
Figure BDA0001269293660000121

Claims (8)

1.仲醇聚氧乙烯醚的精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仲醇聚氧乙烯醚粗产品与PEG脱除剂混合接触得到中间物料;
(2)过滤中间物料得滤液;
(3)滤液与水混合,于仲醇聚氧乙烯醚浊点以上静置分层,得油相;
(4)除去油相中杂质水得仲醇聚氧乙烯醚精制产品;
所述仲醇聚氧乙烯醚粗产品是以仲醇为起始剂,环氧乙烷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发生聚合反应得到;
所述PEG脱除剂包括第一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和第二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其中第一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包括选自碱金属硅酸盐中的至少一种,第二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包括碱金属氢氧化物和碱金属烷氧基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酸性催化剂为三氟化硼;
第一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与第二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的当量数之比为0.1~10;
PEG脱除剂用量为粗产品中酸性催化剂克当量数的0.5~10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仲醇选自C8~C18仲醇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仲醇聚氧乙烯醚分子中环氧乙烷的加成数为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制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接触的温度为10~1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制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接触的时间为10~180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制方法,其特征是仲醇聚氧乙烯醚粗产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在带混合结构高压反应釜中加入仲醇和酸性催化剂;
(ii)氮气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
(iii)然后向反应釜中通入环氧乙烷进行反应得到所述仲醇聚氧乙烯醚粗产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精制方法,其特征是反应的温度为50~9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精制方法,其特征是反应的压力为0~1 MPa。
CN201710240626.3A 2017-04-13 2017-04-13 仲醇聚氧乙烯醚的精制方法 Active CN1069160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40626.3A CN106916056B (zh) 2017-04-13 2017-04-13 仲醇聚氧乙烯醚的精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40626.3A CN106916056B (zh) 2017-04-13 2017-04-13 仲醇聚氧乙烯醚的精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16056A CN106916056A (zh) 2017-07-04
CN106916056B true CN106916056B (zh) 2020-06-23

Family

ID=59567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40626.3A Active CN106916056B (zh) 2017-04-13 2017-04-13 仲醇聚氧乙烯醚的精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160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0426B (zh) * 2018-03-07 2020-09-18 江苏赛科化学有限公司 脂肪仲醇聚氧乙烯醚的制备方法以及精制方法
CN109534969B (zh) * 2018-11-19 2022-06-21 上海多纶化工有限公司 低环氧乙烷加成数仲醇聚氧乙烯醚的制备方法
CN109503825B (zh) * 2018-11-19 2022-02-01 上海多纶化工有限公司 高环氧乙烷加成数仲醇聚氧乙烯醚的生产方法
CN111269093B (zh) * 2018-12-05 2022-10-11 上海多纶化工有限公司 仲醇聚氧乙烯醚的制备方法
CN111269410B (zh) * 2018-12-05 2022-08-05 上海多纶化工有限公司 脱色剂和使用该脱色剂的仲醇聚氧乙烯醚的生产方法
CN111423575A (zh) * 2020-05-07 2020-07-17 江苏赛科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仲醇聚氧乙烯醚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7154A (zh) * 2012-02-28 2012-05-30 三江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制备方法
CN105295019A (zh) * 2015-11-25 2016-02-03 上海多纶化工有限公司 仲醇聚氧乙烯醚粗物料的精制方法
CN107021875A (zh) * 2017-03-01 2017-08-08 上海多纶化工有限公司 仲醇聚氧乙烯醚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7154A (zh) * 2012-02-28 2012-05-30 三江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制备方法
CN105295019A (zh) * 2015-11-25 2016-02-03 上海多纶化工有限公司 仲醇聚氧乙烯醚粗物料的精制方法
CN107021875A (zh) * 2017-03-01 2017-08-08 上海多纶化工有限公司 仲醇聚氧乙烯醚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16056A (zh) 2017-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16056B (zh) 仲醇聚氧乙烯醚的精制方法
CN107021875B (zh) 仲醇聚氧乙烯醚的制备方法
CN102477154B (zh) 一种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制备方法
JPH03213135A (ja) 非イオン界面活性剤の製造方法
CA2703076C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ether alcohols from unsaturated starter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atoms
CN103709124A (zh) 一种生产环氧氯丙烷的方法
CN101613259B (zh) 电子级丙二醇甲醚的制备方法
CN101928389B (zh) 一种缩水甘油醚基封端烯丙醇聚氧乙烯醚的制备方法
CN106554250B (zh) 一种乙二醇单甲醚水解制备乙二醇的方法
CN102146042A (zh) 一种制备对苯二胺类橡胶防老剂的方法
CN101440074A (zh) C12/14烷基缩水甘油醚的合成方法
WO2022048099A1 (zh) 一种窄分布三乙醇胺嵌段聚醚的制备方法、嵌段聚醚及其应用
CN114230783B (zh) 一种用于环氧开环的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772146A (zh) 分离乙二醇和1,2-丁二醇的方法
CN103080069B (zh) 从碳酸二甲酯/甲醇混合物中反应性回收碳酸二甲酯
CN104628991B (zh) 一种采用助溶剂合成邻甲酚醛环氧树脂并回收助溶剂的方法
CN101289369B (zh) 一种联产丙二醇和碳酸二甲酯的连续生产新工艺
CN102459140A (zh) 醇烷氧基化方法
CN101914200B (zh) 一种烯丙基聚氧乙烯醚的制备方法
CN103551154A (zh) 马来酸二甲酯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催化方法
CN103588622A (zh) 连续水解反应合成2-甲基烯丙醇的方法
CN104230643A (zh) 制备异丙苯的方法
CN105439850A (zh) 一种合成三甘醇二异辛酸酯的方法
CN101717500B (zh) 二次封端法合成高封端率甲氧基封端聚醚的方法
JP2015096247A (ja) 消泡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