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09041A - 电子照相用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用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09041A
CN106909041A CN201611128830.8A CN201611128830A CN106909041A CN 106909041 A CN106909041 A CN 106909041A CN 201611128830 A CN201611128830 A CN 201611128830A CN 106909041 A CN106909041 A CN 1069090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asic unit
oxide particles
inorganic oxide
superficia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288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内田光
内田光一
滨名英
滨名英一
江川纪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909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090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details of the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8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inorganic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85Structure, details of the transfer member,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16Transferring device, details
    • G03G2215/1604Main transfer electrode
    • G03G2215/1623Transfer bel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用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提供一种无论表面层形成时的环境如何均能够维持稳定的品质的电子照相用构件。所述电子照相用构件包括基层和表面层。所述表面层包含无机氧化物颗粒、不同于所述无机氧化物颗粒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和离子液体的异质聚集体。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用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如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中用作输送转印带或中间转印带的电子照相带以及感光构件等电子照相用构件。本发明还涉及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使用如输送转印材料的输送转印带、临时保持转印的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和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鼓等电子照相用构件。此类电子照相用构件与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内的其它构件接触并滑动。如果电子照相用构件具有过度平滑的表面,则电子照相用构件会与其它构件紧密接触并贴付至所述其它构件。如本说明书所用,在下文中,电子照相用构件贴付至其它构件的现象可以称为“粘连现象(blockingphenomenon)”。
如果电子照相带贴付至感光构件,则会损害感光鼓和电子照相带的运行稳定性。如果电子照相带贴付至清洁刮板,则清洁刮板会翻转,从而导致电子照相带的清洁不良。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2004-182382号公报论述了电子照相带的表面的粗糙化。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2007-31625号公报论述了一种使电子照相带的表面粗糙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形成包含粒径为大约0.1-3μm的颗粒的表面层,以致在表面层的表面上形成源自颗粒的凸部。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2014-146024号公报论述了一种电子照相带的表面层,所述表面层上通过两种不同的氧化物颗粒的异质聚集(heteroaggregation)形成有凸部。此类凸部的形成可以抑制与其它构件的紧密接触和粘连至其它构件的发生,并且使由异常突起导致的图像缺陷较不太可能发生。
在研究时,已经表明了,根据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2014-146024号公报的电子照相带的表面粗糙度可以根据其表面层形成时的气氛的绝对湿度而变化。
近几年,随着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的生产基地变得越来越全球化,用于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的各种构件的生产基地也正在遍布世界各地。将各种生产基地的环境恒定地维持相同是昂贵的。由此,需要开发即使在各种环境下也能够维持稳定的品质的电子照相用构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方面的目的是提供即使在各种生产环境下也能够维持稳定的品质的电子照相用构件,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另一方面的目的是提供可以稳定地形成高品质的电子照相图像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电子照相用构件包括基层和表面层,其中所述表面层包含无机氧化物颗粒、不同于所述无机氧化物颗粒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和离子液体的异质聚集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电子照相用构件的制造方法,所述电子照相用构件包括基层和在所述基层上的表面层,或者包括基层、在所述基层上的弹性层和在所述弹性层上的表面层;所述方法包括:在包含离子液体的所述基层上形成固化性组合物的层、或者在包含离子液体的所述弹性层上形成所述固化性组合物的层,所述固化性组合物包含无机氧化物颗粒和不同于所述无机氧化物颗粒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使所述无机氧化物颗粒、所述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和所述离子液体在所述固化性组合物的层中异质聚集;和使所述固化性组合物的层固化以形成表面层。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电子照相用构件的制造方法,所述电子照相用构件包括基层和表面层,所述方法包括:使无机氧化物颗粒、不同于所述无机氧化物颗粒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和离子液体在固化性组合物中异质聚集,所述固化性组合物包含所述无机氧化物颗粒、所述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和所述离子液体;和使所述固化性组合物的层固化。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电子照相设备,其包括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构成为使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材料的转印单元,其中所述转印单元包括前述电子照相用构件作为中间转印带。
参考附图从以下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中,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说明电子照相带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为说明电子照相带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为说明拉伸吹塑成形机的示意图。
图4为说明电子照相设备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说明图。
图5为说明用于评价电子照相带与其它构件之间的粘着性的夹具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根据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2014-146024号公报的电子照相带的表面粗糙度根据表面层形成时的环境,更具体地,气氛的绝对湿度而变化的原因,可以考虑以下。
根据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2014-146024号公报的表面层的表面粗糙化通过在表面层的表面上形成凸部来实现。凸部源自无机氧化物颗粒和不同于所述无机氧化物颗粒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的异质聚集体。
此类异质聚集体可以在碱金属离子的存在下形成。例如,在包含全氟烷基磺酰亚胺碱金属盐的基层上形成通过将无机氧化物颗粒和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分散在溶剂中获得的固化性组合物的层。结果,在固化性组合物的层形成后即刻至来自固化性组合物的层的溶剂挥发之间,碱金属离子迁移至固化性组合物的层。
认为异质聚集通过以下机理而发生。
固化性组合物中的无机氧化物颗粒和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具有带负电(zeta电位)的电荷,并且上述两种颗粒维持稳定的分散状态。
如果固化性组合物的层形成在电子照相用构件的基层上,则包含在电子照相用构件的基层中的碱金属离子迁移至固化性组合物的层中,并且该层中碱金属离子的浓度提高。同时,溶剂的挥发导致该层中碱金属离子的浓度进一步提高。碱金属离子与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配位并且吸收至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从而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的电荷(zeta电位)反转。这导致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带正电和无机氧化物颗粒带负电的状态,并且所述颗粒在固化性组合物的层中形成异质聚集体。
所得异质聚集体使电子照相用构件的表面粗糙化。
在异质聚集体的形成过程中,认为碱金属离子的配位和吸收发生在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和无机氧化物颗粒二者中。与无机氧化物颗粒的电荷(zeta电位)相比,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的电荷(zeta电位)容易反转。这促进异质聚集体的生成。
包含在基层中的如全氟烷基磺酰亚胺碱金属盐等碱金属盐的离子键合力随着水的存在量而变化,换言之,碱金属盐的解离度随着绝对湿度而变化。本发明人认为,固化性组合物的层中的碱金属离子的浓度随着表面层形成时的环境的湿度而变化,因而最终形成的异质聚集体的大小变化。
基于此类考虑,进一步研究表明,前述问题可以通过用离子液体来代替用于形成异质聚集体的碱金属盐来解决。更具体地,已经发现,通过使用离子液体的阳离子组分以使无机氧化物颗粒和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异质聚集,可以获得无论其表面层形成时的气氛的湿度差异如何均防止或抑制表面粗糙度的变化的电子照相用构件。认为原因是,离子液体具有极高的离子自解离性,并且离子浓度较不易受环境湿度影响。
以下,将会通过使用电子照相带作为实例来详细描述电子照相用构件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示例性实施方案。图1说明示例性电子照相带的概念截面图。电子照相带为包括电子照相用无缝带基层(基层)a1和通过在基层a1上沉积固化性组合物形成的表面层a2的两层带。
基层a1的厚度一般为1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特别是30μm以上且150μm以下。适合使用厚度为0.05μm以上且20μm以下、特别是0.1μm以上且5μm以下的表面层a2。
电子照相带在基层a1与表面层a2之间、在基层a1的内部、和/或在表面层a2上可以包括其它层。实例包括图2所示的在基层a1与表面层a2之间包括弹性层a3的三层构造的电子照相带。
<<表面层>>
表面层a2的表面通过无机氧化物颗粒、不同于所述无机氧化物颗粒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和离子液体的异质聚集体而粗糙化。
表面层a2的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以下,也称为"Rzjis")可以为0.3μm以上且0.7μm以下。这可以抑制其中电子照相带和其它构件彼此粘连的粘连现象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异质聚集体可以由无机氧化物颗粒和不同于所述无机氧化物颗粒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在离子液体的存在下快速且稳定地生成。
异质聚集体可以以如下方式来生成:将离子液体包含至电子照相带的表面层a2的底层,即,基层a1或弹性层a3中,以致离子液体可以迁移至表面层a2形成用的固化性组合物中,然后表面层a2形成用的固化性组合物的层形成在底层的表面上。
将离子液体包含至表面层a2的底层中的一种方法是使用离子液体作为用于形成基层a1或弹性层a3的材料之一。另一种方法为预先将包含离子液体的液体涂布至其上要形成表面层a2的基层a1或弹性层a3的表面上。
以下,将会详细描述表面层a2的形成方法。
表面层a2形成用的固化性组合物可以包含离子液体作为其组成之一。这与离子液体的阳离子组分从底层迁移相结合有助于异质聚集体的更有效的生成。
即使底层不包含离子液体,固化性组合物中包含离子液体也可以在固化性组合物的涂膜的干燥过程中、随着溶剂从涂膜中蒸发,提高涂膜中的离子液体的浓度。于是,无机氧化物颗粒、不同于所述无机氧化物颗粒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和离子液体形成异质聚集体。
首先,将会描述表面层a2形成用的固化性组合物。
<固化性组合物的组成>
以下列出表面层a2形成用的固化性组合物的组成。
(a)无机氧化物颗粒:
无机氧化物颗粒的平均一次粒径可以为10nm以上且30nm以下。在该范围内的平均一次粒径可以容易地实现前述表面粗糙度。在平均一次粒径大于30nm的情况下,在表面层a2的表面上会出现很多异常突起。
为了在有机溶剂中稳定地分散和为了带负电,无机氧化物颗粒的表面可以通过使用硅烷偶联剂来烷基改性。
无机氧化物颗粒的实例包括如氧化硅颗粒、氧化钛颗粒、氧化钇颗粒、氧化铝颗粒、氧化锌颗粒、氧化锡颗粒、氧化铈颗粒、氧化铁颗粒、氧化铜颗粒和氧化钴颗粒等已知的颗粒,及其复合物。
固化性组合物可以通过使用以分散状态包含前述无机氧化物颗粒的分散液来制备。
具体地,如"SNOWTEX MEK-ST"(商品名,由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造)和"OSCAL"(商品名,由JGC Corporation制造)等商购可得物可以用作以分散状态包含氧化硅颗粒的分散液。
如"NanoTek"系列(商品名,由C.I.Kasei Co.,Ltd.制造)等商购可得物可以用作以分散状态包含氧化钛颗粒的分散液和以分散状态包含氧化钇颗粒的分散液。
其中,考虑到在有机溶剂中稳定地分散和带负电,氧化硅颗粒最适合用作无机氧化物颗粒。可以使用用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的氧化硅颗粒。
(b)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
一些电子照相带需要半导电性。在该情况下,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可以用作所述颗粒。
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的实例包括锑酸锌颗粒、镓掺杂的氧化锌颗粒、锑掺杂的氧化锡颗粒、铟掺杂的氧化锡颗粒和铝掺杂的氧化锌颗粒。其中,考虑到在有机溶剂中稳定地分散、带负电、以及用于使电荷正反转的离子液体的阳离子组分的吸收和配位,锑酸锌颗粒是合适的。
为了在有机溶剂中稳定地分散、带负电、以及用于使电荷正反转的离子液体的阳离子组分的吸收和配位,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可以用烷基胺来处理。例如,可以分散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2-丁酮和三正丁胺的混合物以对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进行烷基胺处理。
固化性组合物可以通过使用以分散状态包含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的分散液来制备。
例如,如"CELNAX CX-Z400K"(商品名,由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造)等商购可得物可以用作以分散状态包含锑酸锌颗粒的分散液。如"GZMMIBK-E12"(商品名,由C.I.Kasei Co.,Ltd.制造)等商购可得物可以用作以分散状态包含镓掺杂的氧化锌颗粒的分散液。如"ATO(T-1)"(商品名,由Mitsubishi Materials Electronic ChemicalsCo.,Ltd.制造)等商购可得物可以用作以分散状态包含锑掺杂的氧化锡颗粒的分散液。
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的平均一次粒径可以为5nm以上且40nm以下。在该范围内的平均一次粒径可以抑制在电子照相用构件的表面层a2的表面上出现异常突起,并且促进获得包括通过具有无机氧化物颗粒和离子液体的异质聚集体形成的粗糙度Rzjis为0.3-0.7μm的外表面的电子照相用构件。
(c)丙烯酸系聚合物:
表面层a2的基体树脂可以包含赋予表面层a2高耐摩擦性(abrasion resistance)和高硬度的丙烯酸系聚合物。
用于形成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多官能丙烯酸系单体,这是因为可以获得具有甚至更高的耐摩擦性和更高的硬度的表面层a2。
多官能丙烯酸酯的具体实例包括以下:
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氧化乙烯(EO)-改性的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氧化丙烯(PO)-改性的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和六(甲基)丙烯酸酯、和EO-改性的二和三(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酯。
其中,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可以特别适当地使用。
为了抑制固化性组合物的膜在固化期间收缩和为了将固化性组合物调节至适于涂布的粘度,可以以适当的组合使用选自前述单体组的两种以上的单体。
(d)溶剂:
用于稳定地分散或溶解前述组分(a)、(b)和(c)、以及后述组分(e)的溶剂的具体实例可以包括以下:
·如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和辛醇等醇类;
·如丙酮和环己酮等酮类;
·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乳酸乙酯、γ-丁内酯、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和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等酯类;
·如乙二醇单甲醚和二甘醇单丁醚等醚类;
·如苯、甲苯和二甲苯等芳香族烃;和
·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和N-甲基吡咯烷酮等酰胺类。
其中,可以适当地使用甲基异丁基酮、甲基乙基酮、环己酮、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甲苯、二甲苯、2-丁酮或4-甲基-2-戊酮,这是因为这些溶剂可以更容易地溶解组分(c)并且更快速地从固化性组合物的膜中挥发。
为了调节固化性组合物的膜的干燥速度和为了将固化性组合物调节至适于涂布的粘度,可以以组合使用多种溶剂。
(e)离子液体:
离子液体可以作为组分(e)添加至固化性组合物,条件是,不会损害组分(a)和(b)在固化性组合物中的分散性。
如果基层a1或弹性层a3包含使在基层a1的表面上或在弹性层a3的表面上形成的固化性组合物中的组分(a)和(b)异质聚集所需的量的离子液体,则组分(e)不需要添加至固化性组合物。
用作组分(e)的离子液体是指在宽的温度范围内以液体形式存在的盐。离子液体为仅包含离子的液体,并且如果相对大的有机离子用作构成所述盐的离子物种,则所述盐的熔点通常为100℃以下。存在具有稍后将描述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物种的各种组合的多种离子液体。
咪唑鎓系离子、吡啶鎓系离子和铵系离子一般用作包含在离子液体中的阳离子物种。
咪唑鎓系离子的实例包括以下:
由下式(1)表示的1-烷基-3-甲基咪唑鎓离子(RMI)(如1-乙基-3-甲基咪唑鎓离子(EMI)、1-丁基-3-甲基咪唑鎓离子(BMI)和1-己基-3-甲基咪唑鎓离子(HMI));和
由下式(2)表示的1-烷基-2,3-二甲基咪唑鎓离子(RDMI)(如1-乙基-2,3-二甲基咪唑鎓离子(EDMI)、1-丁基-2,3-二甲基咪唑鎓离子(BDMI)和1-己基-2,3-二甲基咪唑鎓离子(HDMI))。
在式(1)和(2)中,R为碳数为1-8的烷基。
吡啶鎓系离子的实例包括以下:
由下式(3)表示的1-烷基吡啶鎓离子(RPy)(如1-乙基吡啶鎓离子(EtPy)、1-丁基吡啶鎓离子(BuPy)和1-己基吡啶鎓离子(HexPy));和
由下式(4)表示的1-烷基-3-甲基吡啶鎓离子(RMePy)(如1-乙基-3-甲基吡啶鎓离子(EtMePy)和1-丁基-3-甲基吡啶鎓离子(BuMePy))。
在式(3)和(4)中,R为碳数为1-8的烷基。
很多非对称季铵盐用作铵系离子。实例包括以下:
由下式(5)表示的N,N,N-三甲基-N-丙基铵离子(TMPA);
由下式(6)表示的N,N-二乙基-N-甲基-N-(2-甲氧基乙基)铵离子;
由下式(7)表示的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离子(P1.3);
由下式(8)表示的1-甲基-1-丁基吡咯烷鎓离子(P1.4);
由下式(9)表示的N-甲基-N-丙基吡咯烷鎓离子(PP1.3);和N,N,N-三丁基-N-甲基铵离子。
无机离子和有机离子可以用作包含在离子液体中的阴离子物种。对于无机离子,广泛使用Cl-、Br-、I-、BF4 -、PF6 -和HSO3 -
有机离子的实例包括以下:
·由下式(10)表示的烷基硫酸根离子(如甲基硫酸根离子和乙基硫酸根离子);
·由下式(11)表示的全氟烷基磺酸根离子(如三氟甲烷磺酸根离子(trifluoromethane sulfonate ion)(EF11)、全氟乙烷磺酸根离子(EF21)、全氟丙烷磺酸根离子(EF31)、全氟丁烷磺酸根离子(EF41)、全氟己烷磺酸根离子(EF61)、全氟辛烷磺酸根离子(EF81)和全氟癸烷磺酸根离子(EF101));和
·由下式(12)表示的全氟烷基磺酰亚胺离子(如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离子(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yl)imide ion)(N111)、双(全氟乙磺酰)亚胺离子(N221)、双(全氟丙磺酰)亚胺离子(N331)、双(全氟丁磺酰)亚胺离子(N441)、三氟甲磺酰基全氟丙磺酰亚胺离子(N131)和三氟甲磺酰基全氟丁磺酰亚胺离子(N141))。
R-O-SOa - (10)
Rf-SO3 - (11)
在(10)中,R为碳数为2-12的烷基。在式(11)中,Rf为碳数为2-12的全氟烷基。在式(12)中,Rf1和Rf2各自独立地为碳数为1-8的全氟烷基。
如果需要,以下组分可以混合至固化性组合物中。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可以包括热产生活性自由基物种的化合物(热聚合引发剂),和通过放射线(光)照射产生活性自由基物种的化合物(放射线(光)聚合引发剂)。
放射线(光)聚合引发剂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放射线(光)聚合引发剂可以通过光照射来分解以产生自由基并且引发聚合即可。实例包括苯乙酮和苯乙酮苄基缩酮。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配混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可以为0.01-10重量份,优选0.1-5重量份。在配混量小于0.01重量份时,固化产物的硬度会不充分。在大于10重量份时,固化产物会难以使内部(下层)充分固化。
·其它:
如果需要,其它组分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添加至固化性组合物。实例包括聚合抑制剂、聚合引发助剂、流平剂、润湿性改进剂、表面活性剂、增塑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抗静电剂、无机填料和颜料。
<固化性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固化性组合物包含作为颗粒状物质的组分(a)和(b),和通常具有高粘度的组分(c)。固化性组合物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制造。
首先,准备通过将组分(a)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浆料,通过将组分(b)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浆料、和通过将组分(c)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溶液。
接着,将浆料、溶液、组分(d)、聚合引发剂,以及按必要,组分(e)和/或其它组分放入具有搅拌器的容器中。将内容物在常温(25℃的温度)下搅拌预定的时间(例如,30分钟),以制备固化性组合物。
<电子照相用构件的制造方法>
<<A>>
首先,将会描述图1所示的电子照相用构件的制造方法,所述电子照相用构件包括基层a1和在基层a1上的表面层a2。
(A-1)包含离子液体的基层a1的制作
<基层的成分>
以下列出基层a1的成分。
(f)树脂:
用于形成基层a1的树脂没有特别限定。所述树脂的具体实例包括聚酰亚胺(PI)、聚酰胺-酰亚胺(PAI)、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酰胺(PA)、聚乳酸(PLL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苯硫醚(PPS)、聚醚醚酮(PEEK)、聚碳酸酯(PC)和氟碳树脂(聚偏二氟乙烯(PVDF))。可以将这些树脂两种以上混合使用。在这些树脂中,具有高强度和柔软性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是适当的。
(e)离子液体:
基层a1包含离子液体,以致在基层a1的表面上形成的表面层a2形成用的固化性组合物的涂膜的干燥过程中,离子液体迁移至该涂膜中。
添加至树脂中的离子液体的量可以根据在表面层a2中无机氧化物颗粒和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的含量来适当地调节。例如,多达0.01重量份以上且10重量份以下的离子液体可以添加至100重量份的根据前述组分(f)的树脂。
作为包含离子液体的基层a1的其它形成方法,可以预先形成包含树脂的基层,并且包含离子液体的液体可以涂布至基层的要形成表面层a2的一侧的表面上。
基层a1可以适当地包含以下其它组分:
离子导电剂(如高分子离子导电剂和表面活性剂),导电性高分子,抗氧化剂(如受阻酚系、磷、和硫系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有机颜料,无机颜料,pH调节剂,交联剂,相容剂,脱模剂(如硅-和氟-系脱模剂),偶联剂,润滑剂,绝缘填料(如氧化锌、硫酸钡、硫酸钙、钛酸钡、钛酸钾、钛酸锶、氧化钛、氧化镁、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滑石、云母、粘土、高岭土、水滑石、二氧化硅、氧化铝、铁氧体、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镍、玻璃粉末、石英粉末、玻璃纤维、氧化铝纤维、钛酸钾纤维、和热固性树脂的细颗粒),和导电性填料(如炭黑、碳纤维、导电性氧化钛、导电性氧化锡和导电性云母)。此类组分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
<基层的制造方法>
基层a1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适于各种树脂的成形方法。实例包括挤出成形、充气成形、吹塑成形和离心成形。
(A-2)表面层a2的形成
表面层a2的形成过程包括以下步骤(A-2-1)至(A-2-3):
步骤(A-2-1):在如上所述制作的包含离子液体的基层a1的表面上形成包含组分(a)和(b)的固化性组合物的涂膜;
步骤(A-2-2):使组分(a)和(b)在固化性组合物的层中与从基层a1迁移出的组分(e)异质聚集,从而形成异质聚集体;和
步骤(A-2-3):使固化性组合物的层固化以形成表面层a2。
在前述步骤(A-2-1)中,用于在电子照相带的基层a1的表面上形成固化性组合物的涂膜的方法的实例包括浸涂法、喷涂法、流涂法、淋涂法、辊涂法和旋涂法。
在前述步骤(A-2-2)中,在固化性组合物的涂膜形成后即刻与溶剂从涂膜中挥发之间的时间段内,包含在基层a1中的离子液体迁移,并且组分(a)和(b)在固化性组合物的层中与离子液体形成异质聚集体。
根据前述步骤(A-2-3)的固化性组合物的涂膜的固化可以例如,通过热、或如光和电子束等放射线的照射来进行。
可以使用可以提供能够在固化性组合物的涂膜中产生聚合引发物种的能量的任意活性放射线而没有特别限定。实例包括如α射线、γ射线、X-射线、紫外线(UV)、可见光线和电子束等各种各样的放射线。其中,考虑到固化敏感度和装置可得性,紫外线和电子束,特别是紫外线是适当的。
<<B>>
以下,将会描述图1所示的电子照相用构件的其它制造方法。
(B-1)基层a1的制作
以与前述(A-1)类似的方式制作基层a1。基层a1不需要包含组分(e)。
(B-2)表面层a2的形成
表面层a2的形成过程包括以下步骤(B-2-1)至(B-2-3):
步骤(B-2-1):在前述(B-1)中制作的基层a1的表面上形成包含组分(a)、(b)和(e)的固化性组合物的涂膜;
步骤(B-2-2):将涂膜干燥并且形成组分(a)、(b)和(e)的异质聚集体;和
步骤(B-2-3):使涂膜固化。
前述步骤(A-2-1)至(A-2-3)的描述也适用于上述步骤(B-2-1)至(B-2-3)。
<<C>>
将会描述图2所示的包括基层a1、弹性层a3和在弹性层a3上的表面层a2的电子照相用构件的制造方法。
(C-1)基层a1的制作
以与前述(A-1)类似的方式制作基层a1。基层a1不需要包含组分(e)。
(C-2)弹性层a3的制作
<弹性层的成分>
以下列出弹性层a3的成分。
(g)橡胶组分:
用于形成弹性层a3的橡胶组分没有特别限定,并且可以使用各种橡胶组合物。具体实例包括丁二烯橡胶、异丙烯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乙丙橡胶、硅橡胶和聚氨酯橡胶。此类橡胶可单独使用或者以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其中,液体硅橡胶是适合使用的,这是因为对于弹性层a3重要的是具有适当低的硬度和充分的弹性。特别地,可以使用加成反应交联型液体硅橡胶,原因在于例如,有利的加工性、尺寸精度的高稳定性、和在固化反应期间没有反应副产物产生等优异的生产性。
(e)离子液体:
弹性层a3包含离子液体,以致在弹性层a3的表面上形成的表面层a2形成用的固化性组合物的涂膜的干燥过程中,离子液体迁移至该涂膜中。添加至橡胶组分中的离子液体的量可以根据表面层a2中无机氧化物颗粒和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的含量来适当地调节。例如,多达0.01重量份以上且10重量份以下的离子液体可以添加至100重量份的根据前述组分(g)的橡胶组分。
在包含离子液体的弹性层a3的其它形成方法中,预先形成包含橡胶组分的弹性层。将包含离子液体的液体涂布至弹性层的要形成表面层a2的一侧的表面上。
包括非导电性填料、增塑剂和导电性填料等的各种添加剂可以在可获得期望的性能的范围内混合至弹性层a3中。非导电性填料的实例包括硅藻土、石英粉末、干式二氧化硅、湿式二氧化硅、铝硅酸盐和碳酸钙。增塑剂的实例包括聚二甲基硅氧烷油、二苯基硅烷二醇、三甲基硅烷醇、邻苯二甲酸衍生物和己二酸衍生物。导电性填料的实例包括如炭黑、石墨和导电性金属氧化物等具有电子传导机制的导电剂,和如碱金属盐和季铵盐等具有离子传导机制的导电剂。
弹性层a3的厚度可以为10μm以上且1000μm以下。
<弹性层的制造方法>
弹性层a3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并且可以使用适用于各种树脂的成形方法。实例包括注塑成形和环涂成形。
(C-3)表面层a2的形成
表面层a2的形成过程包括以下步骤(C-3-1)至(C-3-3):
步骤(C-3-1):在如上所述制作的包含离子液体的弹性层a3的表面上形成包含组分(a)和(b)的固化性组合物的涂膜;
步骤(C-3-2):使组分(a)和(b)在固化性组合物的层中与从弹性层a3迁移出的组分(e)异质聚集,从而生成异质聚集体;和
步骤(C-3-3):使固化性组合物的层固化以形成表面层a2。
前述步骤(A-2-1)至(A-2-3)的描述也适用于上述步骤(C-3-1)至(C-3-3)。
<<D>>
以下将会描述图2所示的电子照相用构件的其它制造方法。
(D-1)基层a1和弹性层a3的制作
以与前述(C-1)和(C-2)类似的方式制作基层a1和弹性层a3。基层a1和弹性层a3不需要包含组分(e)。
(D-2)表面层a2的形成
表面层a2的形成过程包括以下步骤(D-2-1)至(D-2-3):
步骤(D-2-1):在前述(D-1)中制作的弹性层a3的表面上形成包含组分(a)、(b)和(e)的固化性组合物的涂膜;
步骤(D-2-2):将涂膜干燥并且形成组分(a)、(b)和(e)的异质聚集体;和
步骤(D-2-3):使涂膜固化。
前述步骤(A-2-1)至(A-2-3)的描述也适用于上述步骤(D-2-1)至(D-2-3)。
<<电子照相设备>>
将描述示例性电子照相设备。图4为说明全色电子照相设备的截面图。在图4中,电子照相带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用作中间转印带5。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为重复用作第一图像承载构件的鼓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下,称为"感光鼓")。感光鼓1沿箭头方向以预定圆周速度(处理速度)驱动旋转。
在旋转过程中,感光鼓1通过一次充电器2均匀带电至预定的极性和电位。电源32将期望的偏压施加至一次充电器2。然后,感光鼓1通过曝光单元进行图像曝光3,从而形成对应于目标颜色图像的第一颜色成分图像(例如,黄色成分图像)的静电潜像。曝光单元的实例包括颜色原始图像的颜色分离兼成像曝光光学系统和扫描曝光系统。扫描曝光系统使用用于输出根据图像信息的时间序列电数字像素信号调制的激光束的激光扫描器。
然后,通过第一显影装置(黄色显影装置41)使用作为第一颜色调色剂的黄色调色剂Y来使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此处,第二至第四显影装置(品红色显影装置42、青色显影装置43和黑色显影装置44)停用并且不对感光鼓1作用。第一颜色黄色调色剂图像不受任意的前述第二至第四显影装置影响。
中间转印带5通过驱动辊8和从动辊12沿箭头方向以与感光鼓1相同的圆周速度驱动旋转。当感光鼓1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经过感光鼓1与中间转印带5之间的辊隙部时,黄色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5的外周面(一次转印)。通过从电源30经由一次转印对向辊6施加至中间转印带5的一次转印偏压来进行一次转印。在第一颜色黄色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5之后,感光鼓1的表面通过清洁装置13来清洁。
随后,第二颜色品红色调色剂图像、第三颜色青色调色剂图像和第四颜色黑色调色剂图像以叠加的方式顺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5,从而形成对应于目标颜色图像的复合颜色调色剂图像。
枢转支承二次转印辊7以与驱动辊8相对应且平行。将二次转印辊7配置为可与中间转印带5的下表面部分离。在从感光鼓1至中间转印带5的第一至第三颜色调色剂图像的一次转印步骤期间,二次转印辊7可以与中间转印带5分离。
以以下方式,使转印至中间转印带5的复合颜色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作为第二图像承载构件的转印材料P。首先,使二次转印辊7与中间转印带5接触。转印材料P从进给辊11通过转印材料导轨10进给至中间转印带5与二次转印辊7之间的接触辊隙。然后,二次转印偏压从电源31施加至二次转印辊7。通过该二次转印偏压,复合颜色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5转印至作为第二图像承载构件的转印材料P(二次转印)。
将其上转印有复合颜色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材料P导入至定影装置15以加热定影。在图像转印至转印材料P之后,使清洁装置的中间转印带清洁辊9与中间转印带5接触。极性与感光鼓1的相反的偏压通过电源33施加至中间转印带清洁辊9。从而将极性与感光鼓1的相反的电荷赋予给没有转印至转印材料P而残留在中间转印带5上的调色剂(转印残余调色剂)。转印残余调色剂静电转印至中间转印带5与感光鼓1之间的辊隙部处及其附近的感光鼓1,从而清洁中间转印带5。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无论表面形成层时的环境如何均能够维持稳定的品质的电子照相用构件,和所述电子照相用构件的制造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可以稳定地形成高品质的电子照相图像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实施例]
以下,将会通过使用实施例和比较例详细描述示例性实施方案。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
表1示出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用于制造基层a1和弹性层a3的材料种类的细节。表2示出用于制造表面层a2的材料种类的细节。
表1
表2
<实施例1>
[基层的制造]
首先,通过使用双轴挤出机(商品名:TEX30α,由The Japan Steel Works,Ltd.制造),将以以下表3所示的量配混的表3示出的材料热熔融和捏合,从而制备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热熔融和捏合的温度调节在260℃以上且280℃以下的范围内。热熔融和捏合的时间为大约3-5分钟。将所得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为颗粒并且在140℃的温度下干燥6小时。然后将干燥的颗粒状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放入注射成形机(商品名:SE180D,由Sumitomo HeavyIndustries,Ltd.制造)中。在295℃的缸体设定温度下,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注射成形至温度控制为30℃的温度的模具内,从而制得预制件。所得预制件具有外径为20mm、内径为18mm和长度为150mm的试管形状。
表3
下一步,通过使用图3所示的双轴拉伸机(拉伸吹塑成形机)来双轴拉伸前述预制件。在双轴拉伸之前,将预制件104配置在包括用于加热预制件104的外壁和内壁的非接触型加热器(未示出)的加热机107内。通过加热器将预制件104的外表面温度加热至120℃。
然后将加热的预制件104配置在模具温度保持在30℃的吹塑模具108内,并且通过使用拉伸杆109轴向拉伸。同时,将温度控制为23℃的温度的空气114从吹气注入部110导入至预制件104内径向拉伸预制件104。以该方式,获得瓶状成形物112。
然后切割获得的瓶状成形物112的主体部(body section)以获得无缝导电性带的基层。所得无缝导电性带的基层的厚度为70μm。将该基层称为基层No.1。
<<电子照相带No.1-1的制作>>
[表面层的形成]
将表4中列出的材料配混,从而制备固化性组合物No.1。
表4
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50%和绝对湿度量为10.3g/m3的环境(以下,可称为常温常湿(NN)环境)下,将基层No.1设置在圆筒状模具的外周,并且在端部密封。将所得物与模具一起浸渍于填充满固化性组合物No.1的容器中,并且以固化性组合物No.1的液面与基层No.1之间的相对速度恒定的方式拉起,从而在基层No.1的表面上形成固化性组合物No.1的涂膜。牵引速度(固化性组合物No.1的液面与基层No.1之间的相对速度)和固化性组合物No.1中溶剂的比例可以根据目标厚度来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将牵引速度调节为10-50mm/秒,以致表面层的厚度为3μm。在涂膜形成之后,将所得物在NN环境下干燥一分钟。
使用UV照射机(商品名:UE06/81-3,由EYE GRAPHICS CO.,LTD.制造),将干燥的涂膜用UV照射以使累积光量为600mJ/cm2。从而使涂膜固化以获得具有环带形状的电子照相带No.1-1。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表面层的截面,并且发现厚度为3μm。
<<电子照相带No.1-2和No.1-3的制作>>
为了评价表面层形成时的环境,即,对绝对湿度的依赖性,除了分别在温度为15℃、相对湿度为10%和绝对湿度量为1.3g/m3的环境(以下,可称为低温低湿(LL)环境)下,和在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80%和绝对湿度量为24.3g/m3的环境(以下,可称为高温高湿(HH)环境)下制造电子照相带No.1-2和No.1-3以外,以与电子照相带No.1-1的制作类似的方式来制作电子照相带No.1-2和No.1-3。
[评价]
通过使用电子照相带No.1-1至No.1-3,进行以下评价1-1、1-2和2至4。
(评价1-1:粗糙度、十点平均粗糙度Rzjis)
对于各电子照相带No.1-1至No.1-3,测量表面层的外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jis)。根据日本工业标准(JIS)B 0601(1994)进行测量。使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器(商品名:Surfcorder"SE3500",由Kosaka Laboratory Ltd.制造)来测量。测量条件包括1.0mm的扫描距离、0.08mm的截止值和0.05mm/秒的探针扫描速度。
(评价1-2:表面粗糙度的差(RE)的测量)
求得在HH环境下形成表面层的电子照相带No.1-3的表面层的外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与在LL环境下形成表面层的电子照相带No.1-2的外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差"RE"。如果"RE"为0.00μm以上且0.10μm以下左右,则可以确定表面粗糙度对环境(绝对湿度)没有依赖性或几乎没有依赖性。.
(评价2:与其它构件的粘着性)
使用在NN环境下形成表面层的电子照相带No.1-1,通过使用图5所示的夹具来测量与全色电子照相设备(商品名:LBP-5200,由Canon Inc.制造)的感光鼓的粘着性。
在图5中,跨越驱动辊b1、从动辊b4和张力辊b6拉伸电子照相带b3。将马达和扭矩计(二者均未示出)安装至驱动辊b1。张力辊b6对电子照相带b3施加张力。安装至LBP-5200的感光鼓和转印辊用作感光鼓b2和垫辊(backup roller)b5。
首先,使电子照相带b3以不与感光鼓b2接触的状态以180mm/秒旋转,并且测量扭矩值。将该值称为"TQ1"。
下一步,使电子照相带b3在700gf的载荷下与感光鼓b2接触。测量在电子照相带b3以180mm/秒旋转的此类状态下扭矩的最大值。将该值称为"TQ2"。"TQ2"与"TQ1"之间的差"TQ"用作用于评价电子照相带与感光鼓之间的粘着性的指标。
测量制造后即刻的电子照相带No.1-1的"TQ1"和"TQ2"。"TQ"的计算值称为"TQ(初期)"。
安装电子照相带No.1-1作为前述全色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的中间转印带。在形成50000张电子照相图像之后(称为"耐久后"),从全色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中取出电子照相带No.1-1,并且测量"TQ1"和"TQ2"。计算值称为"TQ(耐久后)"。
(评价3:平均一次粒径)
表面层中的无机氧化物颗粒和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的平均一次粒径通过以下方法来求得。
用切片机切割电子照相带No.1-1的表面层以制备表面层的样品。该样品包埋在环氧树脂中。在固化之后,用切片机切割环氧树脂以形成其中露出包埋在环氧树脂中的样品沿表面层的厚度方向的截面的条(strip)。
下一步,通过使用电场发射型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JEM-2100FX,由JEOLLtd.制造),在200kV的加速电压、1nm的光束直径和400000倍的放大倍率下观察该条。
同时,通过使用附带的使用X-射线的能量分散光谱仪(EDX)(JED-2300T,由JEOLLtd.制造)进行元素映射分析。从而清晰地区分截面图片中的构成异质聚集体的无机氧化物颗粒和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
在图片中,构成异质聚集体中的一种的无机氧化物颗粒的投影图像的最长长度和最短长度之和除以2以求得所得值作为无机氧化物颗粒的一次粒径。对100个构成异质聚集体的无机氧化物颗粒进行这样的操作。求得所得一次粒径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无机氧化物颗粒的平均一次粒径。
类似地,对于构成异质聚集体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求得100个构成异质聚集体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各自的一次粒径。然后求得一次粒径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的平均一次粒径。
(评价4:表面层的表面上的异常突起(颗粒)
目视观察电子照相带No.1-1的表面层的整个外表面的异常突起(颗粒)。如果有,则识别异常点的位置,并且在光学显微镜下以200倍的放大倍率观察异常点。计数表面层的外表面上长径(直径)为20μm以上的突起的个数。如果突起的个数为0至1左右,则通过使用此类电子照相带获得的图像不太可能具有大的图像缺陷。
<实施例2-7和9-11,比较例1-8和10>
(1)基层2至4的制作:
制备具有表5所示的组成的基层形成用的组合物No.2至No.4。除了使用组合物No.2至No.4以外,以与根据实施例1的基层的制作类似的方式来制作基层No.2至No.4。
表5
单位:重量份
(2)表面层形成用的固化性组合物No.2至No.16的制备:
制备具有表6所示的组成的表面层形成用的固化性组合物No.2至No.16。
表6
单位:重量份
(3)除了如表7所示组合基层形成用的组合物编号和表面层形成用的固化性组合物编号以外,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制作根据实施例2-7和9-11、以及比较例1-8和10的电子照相带。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评价所得电子照相带。
表7
<实施例8>
[基层No.5的制作]
通过使用双轴挤出机(商品名:TEX30α,由The Japan Steel Works,Ltd.制造),将表8所示的基层形成用的组合物No.5热熔融和捏合,从而制备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将热熔融和捏合温度调节在350℃以上且380℃以下的范围内。将所得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为颗粒。
表8
下一步,将颗粒状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放入单螺杆挤出机(商品名:GT40,由Research Laboratory of Plastics Technology Co.,Ltd.制造)中。将颗粒熔融并且用环形模头挤出,并且切割以获得无缝电子照相带的基层。所得电子照相带的基层的厚度为70μm。该基层称为基层No.5。
[表面层的形成]
除了使用基层No.5以外,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形成根据固化性组合物No.1的表面层。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评价所得电子照相带。
<实施例12>
将圆筒状保持模具设置在根据实施例8的基层No.5的内周。将圆筒状外模具以距离基层No.5的表面300μm的空隙设置在基层No.5的外周。将液体硅橡胶混合物No.1注入外模具与基层No.5的表面之间的间隙。
以下描述液体硅橡胶混合物No.1的细节。
将10重量份CB2添加至90重量份硅酮系聚合物(分子量Mw=100000,由DowCorning Toray Co.,Ltd.制造)中,并且在行星混合机中混合30分钟,从而获得硅橡胶系材料。
成形时,使用以1:1的重量比混合的以下液体A和B。
通过将0.02重量份氯化铂的异丙醇溶液(铂含量为3重量%)添加至100重量份前述硅橡胶系材料中并混合来获得液体A。通过将1.5重量份有机氢聚硅氧烷(粘度为10cps,SiH含量为1重量%,由Dow Corning Toray Co.,Ltd.制造)添加至100重量份前述硅橡胶系材料中并混合来获得液体B。
在温度为200℃的烘箱中一次固化30分钟之后,去除圆筒状外模具,并且在200℃下进一步进行二次固化4小时。结果,在基层No.5上形成300-μm-厚的包含硅橡胶的弹性层No.1。
下一步,将其上形成有弹性层No.1的基层No.5设置在圆筒状模具的外周,并且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在弹性层No.1的外表面上形成根据固化性组合物No.1的表面层。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评价所得电子照相带。
<实施例13>
在实施例13中,除了用液体硅橡胶混合物No.2来代替液体硅橡胶混合物No.1以外,以与实施例12类似的方式在基层No.5上形成弹性层No.2。
以下描述液体硅橡胶混合物No.2的细节。
将10重量份CB2和1重量份(e)1添加至80重量份硅酮系聚合物(分子量Mw=100000,由Dow Corning Torey Co.,Ltd.制造)中,并且在行星混合机中混合30分钟,从而获得硅橡胶系材料。
成形时,使用以1:1的重量比混合的以下液体A和B。
通过将0.02重量份氯化铂的异丙醇溶液(铂含量为3重量%)添加至100重量份前述硅橡胶系材料中并混合来获得液体A。通过将1.5重量份有机氢聚硅氧烷(粘度为10cps,SiH含量为1重量%,由Dow Corning Toray Co.,Ltd.制造)添加至100重量份前述硅橡胶系材料中并混合来获得液体B。
下一步,将其上形成有弹性层No.2的基层No.5设置在圆筒状模具的外周,并且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在弹性层No.2的外表面上形成根据固化性组合物No.8的表面层。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评价所得电子照相带。
<比较例9>
除了使用固化性组合物No.9以形成表面层以外,以与实施例12类似的方式制作并评价电子照相带。
<评价结果>
表9和10示出根据实施例1-13和比较例1-10的电子照相带的评价结果。
表9
*1:在NN环境下制造的电子照相带
*2:在LL环境下制造的电子照相带
*3:在HH环境下制造的电子照相带
表10
*1:在NN环境下制造的电子照相带
*2:在LL环境下制造的电子照相带
*3:在HH环境下制造的电子照相带
[实施例1-8和12]
在根据实施例1-8和12的电子照相带中,通过固化性组合物中的组分(a)、(b)和(e)形成异质聚集体。在不同湿度水平下形成的表面层的外表面之间的表面粗糙度的差极小。
[实施例9-11和13]
在根据实施例9-11和13的电子照相带中,通过包含在基层或弹性层中的组分(e)和固化性组合物中的组分(a)和(b)形成异质聚集体。在不同湿度水平下形成的表面层的外表面之间的表面粗糙度的差极小。
[比较例1]
由于表面层形成用的固化性组合物不包含任何碱金属盐或组分(e),因而在表面层的形成过程中不形成异质聚集体。因此,在根据本比较例的电子照相带的表面上没有形成预定的粗糙度。结果,根据本比较例的电子照相带示出与其它构件的高粘着性。
[比较例2-9]
在根据比较例2-9的电子照相带组中,碱金属盐代替离子液体用作异质聚集体形成用的组分。因此,源自异质聚集体的表面粗糙度根据表面层形成时的气氛的绝对湿度而大大改变。对根据比较例2-9的电子照相带组不进行评价2,因为从评价1-1和1-2的结果观察到表面粗糙度对绝对湿度的依赖。
[比较例10]
由于根据本比较例的电子照相带通过将粒径为1-2μm的有机树脂细颗粒添加至固化性组合物中而形成,在表面上形成预定的粗糙度。为了实现预定的粗糙度,需要将具有大粒径的颗粒用于表面粗糙化。因此,在根据本比较例的电子照相带的表面上观察到许多突起(颗粒)。结果,在通过使用配备有根据本比较例的电子照相带的图像形成设备形成的电子照相图像中出现许多点状图像缺陷。
虽然参考示例性实施方案已描述了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此类改进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1)

1.一种电子照相用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基层和表面层,
其中所述表面层包含以下物质的异质聚集体:
无机氧化物颗粒,
不同于所述无机氧化物颗粒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和
离子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构件,其中所述电子照相用构件的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为0.3μm以上且0.7μ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构件,其中所述无机氧化物颗粒的平均一次粒径为10nm以上且30nm以下,和所述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的平均一次粒径为5nm以上且40n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构件,其中所述无机氧化物颗粒为二氧化硅颗粒,和所述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为锑酸锌颗粒。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构件,其中所述表面层的表面包括源自所述异质聚集体的凸部。
6.一种电子照相用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照相用构件包括:
基层和在所述基层上的表面层;或者
基层、在所述基层上的弹性层和在所述弹性层上的表面层,所述方法包括:
在包含离子液体的所述基层上形成固化性组合物的层、或者在包含离子液体的所述弹性层上形成所述固化性组合物的层,所述固化性组合物包含无机氧化物颗粒和不同于所述无机氧化物颗粒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
使所述无机氧化物颗粒、所述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和所述离子液体在所述固化性组合物的层中异质聚集;和
使所述固化性组合物的层固化以形成所述表面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将所述无机氧化物颗粒烷基改性,并且将所述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用烷基胺来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无机氧化物颗粒的平均一次粒径为10nm以上且30nm以下,和所述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的平均一次粒径为5nm以上且40nm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无机氧化物颗粒为二氧化硅颗粒,和所述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为锑酸锌颗粒。
10.一种电子照相用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照相用构件包括基层和表面层,所述方法包括:
使无机氧化物颗粒、不同于所述无机氧化物颗粒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和离子液体在固化性组合物中异质聚集,所述固化性组合物包含所述无机氧化物颗粒、所述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和所述离子液体;和
使所述固化性组合物的层固化。
11.一种电子照相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
构成为使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材料的转印单元,
其中所述转印单元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构件作为中间转印带。
CN201611128830.8A 2015-12-10 2016-12-09 电子照相用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Pending CN1069090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41121 2015-12-10
JP2015-241121 2015-12-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09041A true CN106909041A (zh) 2017-06-30

Family

ID=57460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28830.8A Pending CN106909041A (zh) 2015-12-10 2016-12-09 电子照相用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168405A1 (zh)
EP (1) EP3179312B1 (zh)
JP (1) JP6776104B2 (zh)
KR (1) KR20170069154A (zh)
CN (1) CN10690904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01060A (ja) * 2017-11-28 2019-06-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010006B2 (ja) * 2018-01-11 2022-01-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12166354A (zh) * 2018-05-31 2021-01-01 夏普株式会社 波长转换元件以及光源装置
JP7263738B2 (ja) * 2018-11-01 2023-04-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方法
JP7458912B2 (ja) 2019-07-02 2024-04-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ベルト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48457A (ja) * 2021-03-24 2022-10-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部材、電子写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7584A (zh) * 2010-02-05 2011-08-10 佳能化成株式会社 转印辊
CN102483595A (zh) * 2009-08-05 2012-05-30 信越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 导电性辊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903797A (zh) * 2013-01-04 2015-09-09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用带和其制造方法,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CN104919375A (zh) * 2012-12-07 2015-09-16 佳能株式会社 导电性带和电子照相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82382A (ja) 2002-12-02 2004-07-02 Nitto Denko Corp 搬送ベルト
JP4706373B2 (ja) 2005-07-29 2011-06-22 Jsr株式会社 導電性粒子を含有する硬化性組成物、その硬化物及び積層体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3595A (zh) * 2009-08-05 2012-05-30 信越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 导电性辊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47584A (zh) * 2010-02-05 2011-08-10 佳能化成株式会社 转印辊
CN104919375A (zh) * 2012-12-07 2015-09-16 佳能株式会社 导电性带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04903797A (zh) * 2013-01-04 2015-09-09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用带和其制造方法,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79312A2 (en) 2017-06-14
EP3179312A3 (en) 2017-07-05
US20170168405A1 (en) 2017-06-15
KR20170069154A (ko) 2017-06-20
EP3179312B1 (en) 2020-02-12
JP2017111436A (ja) 2017-06-22
JP6776104B2 (ja) 2020-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09041A (zh) 电子照相用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CN104903797B (zh) 电子照相用带和其制造方法,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JP6041695B2 (ja) 電子写真用ベルト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152895A1 (en) Carbon nanotubes for transfer belt applications
JP6305224B2 (ja) 導電性ベルト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238692B2 (ja) 導電性ベルト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KR101454420B1 (ko) 롤 부재, 대전 장치,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2011048272A (ja) 導電性ローラ用組成物、導電性ローラ、帯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ならびに導電性ローラの製造方法
US20100028700A1 (en) Core shell intermediate transfer components
CN102436161A (zh) 导电弹性体辊及其制造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WO2014064903A1 (ja) 電子写真用エンドレスベル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写真装置
US10698347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bel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182717B (zh) 电子照相用带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JP2007121445A (ja) 帯電ローラ
JP2008238552A (ja) 電子写真用中間転写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7058989B2 (ja) 中間転写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5178073B2 (ja) 帯電部材及び帯電装置
JP7379071B2 (ja) 電子写真用ベル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29047B2 (ja) 無端ベルト
JP6133617B2 (ja) 導電性ローラ
JP2013142879A (ja) 帯電ローラ
JP2016133791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用の無端ベルト、無端ベルトユニット、中間転写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87545A (ja) 管状体、管状成形体ユニット、中間転写体、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348039A (ja) 帯電部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帯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3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